今天我们继续学习《醒梦辩论歌》。金刚萨埵法会期间我们停了大概两个礼拜的课,主要为了给大家腾出时间完成40万金刚萨埵心咒。如果还有人没念完,希望能继续努力把它完成。好,现在我们来看课文。
有人问:由上面的解说,我知道一切器世界、根身和受用的境界都是心自现的,但是怎么会出现这些显现呢?
答:这要说到阿赖耶的缘起,就是因位在识田里播了种子,果位种子成熟,自然从自心变现境界,这叫异时而熟。分别说,起一念善心,就像把甜种子下在肥沃田里;起一念恶心,就像把苦种子播在贫瘠田中,由水土因缘时节际会,次第抽芽、布叶、开花、结果。这个染净异熟的种子也是如此,造下善因,就是种人天的安乐种子;发起恶行,就是种在恶趣恶田中;不起善恶因,终究没有苦乐果,不种好坏种子,哪有花果产生?可见果都是随因而报应,唯识变定(唯由识无欺变现而决定)。这就像镜里现出影像、影子跟定身体,影子无不跟随身体,镜子无不显现镜相。同样,没有造作而不受果报,没有果而不酬报因。法尔如是。所以,只有不造业,业果就圈不住你。
这一大段是说为什么会有因果报应?为什么一切境相由心现?为什么心会显现出这些境相?对佛教徒来讲,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们佛教徒会持两个大的观念:一个是世俗谛,一个是胜义谛。世俗谛是我们无患六根识范围内所认知的事物规律;胜义谛是圣者那个范围的境界、状态和认知。世俗和胜义的道理形成语言文字后,对我们进行熏染,从而我们会通过文字、音频,在内心呈现出两套观念,叫世俗谛跟胜义谛。
世俗谛分成世俗理论(世俗说法)和世俗境界,胜义谛分成胜义理论和胜义境界。什么叫世俗境界呢?就是我们现在六根的境界。而我们用理论去概括和分析六根的认知规律,则是世俗的理论(世俗的说法)。世俗境界有很多种,不管是比我们高的天人还是比我们低的畜生都属于世俗的境界。如果我们去总结整个世俗显现的内在规律,就会得出唯识这一门学说。
胜义谛是什么呢?胜义谛是圣者证悟以后,没有世人的苦乐,处于纯粹解脱的状态和境界。然后我们对此加以分析和解说,就形成了中观或大圆满等胜义的观念。
大家一定要分清胜义的说法和胜义的境界,世俗的说法和世俗的境界,它们是两回事,否则搞混了脑袋里面就会打架。境界和说法不同,比如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些胜义的说法。比如有人问:“什么是解脱呢?”“缘起性空啊、一切都不执著啊、捞摸不到、心就是找不到的……”有很多这样的说法,但这些说法谁不会啊?这些只是胜义的说法,你实际上没有那个境界。
胜义的境界分很多层面,从菩萨初地、二地、三地……一直到佛。世俗的境界有六道,而且哪怕在同一道内的不同个体之间境界也有所区别。比如你的视力是1.5,我的视力却只有0.5,那咱们两个眼识显现的境界就不一样。
不管怎么样,世俗谛可以分为世俗的说法和世俗的境界,胜义谛可以分为胜义的说法和胜义的境界(这种说法在书本上是没有的,但大家也不要认为是我发明创造的,你们如果认真看书、深入去分析,也会得出这样的结论。)因明里面其实有类似分法,它把“说法”叫名相和法相,把具体境界叫事相,只不过没有像我这样把世俗谛和胜义谛也加以划分。
像我这样把说法和境界分开之后,很多问题都能搞清楚,脑袋里面就不会打架了。比如有的人本来只懂一些胜义的说法,结果他用境界来唬你,这个时候你就可以回他一句:“讲架嘛,边个唔识讲啊?”这是广东话,翻译成普通话就是:“谁不会吹牛皮啊,但你有没有那个境界是另外一回事。”
我们有些人就认为自己是大根器,你要是大根器就要做大根器的行为嘛,比如不愿意去打扫厕所啊,这可都是大根器的人才能做的。(开玩笑!)分清这些东西,对我们认知世界和行为取舍都有好处。不管怎么样,世俗谛和胜义谛是两大套理论,而世俗谛中所讲的因果报应是最正确最重要的道理,唯识的大部分内容都在讲因果报应。
我们现在对世俗的认知,有种方法叫做什么呀?——哲学或世界观。什么叫做哲学啊?就是我们对世界的看法,也叫做世界观。什么是世界观?就是在我们的观念里世界到底是什么样的。我们现在对世俗的认知是什么?世间所谓的主流思想认为世界就是一大堆物质,物质到底是什么他们也搞不清楚,反正认定就是物质。事实上科学界从未搞清楚物质是什么,所以科学家们还在不停地追寻,用什么粒子加速器去轰击那个最小的微粒,想找到物质到底是什么。
你不能说眼前见到的东西都是物质,这纯粹是不经观察信口胡说,那我梦里见到的东西是不是物质呢?就会出现这样的矛盾,你就解释不了。如果你勉强说:“那不是物质,是物质的运动。”可你还是得告诉我“物质”是什么?因为你要确定了物质是什么之后,才能说世界是物质的嘛。好比你要看清楚了某个人,才能说她长得漂不漂亮;如果人都没有看到就说她很漂亮,那就只是你的想象,叫白日梦。
我们现在的主流世界观就认为:这个世界是由各种各样的物质所构成,但是他也没搞清楚——认为世界是物质组成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的生命是物质“不小心”而产生的,至于生命是怎么来的,现在的科学是解释不清楚的。
他就通过推论和猜想,在很久很久以前,因为雷公电母一打,不知怎么回事原始海洋里就出现了“生物汤”(我觉得应该叫“迷魂汤”才对)。然后这碗汤里面出现了无机物生成的有机生命物质——咦!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反正尽量发挥想象力嘛,还好意思说那是“科学”,那是“科学”吗?那叫发疯,不叫科学!)我就想不通,所有的物质都是无机物,怎么会一不小心“砰嗤”就变成了有机物呢?其实唯物主义是很荒唐的,只要你去推断,就会知道它完全都是一些很扯淡的东西。
然后这些无机物就开始发展变成了细胞,细胞变成海洋生物,这些生物爬到陆地上,成为有脊椎骨的陆地生物,最后不知怎么回事变成了猴子,猴子又不知道怎么回事变成了人类……这些真的是很扯淡的,但人类却说这是“科学”。
即使到现在,科学也绝对做不到把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有机物一定要从有机物那里来,而有机物本身来自哪里?现代科学根本搞不清楚,然后还要强行说这就是“物质”。你也不能说物质一开始就是有机物了,因为这是没有的事。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呢?我们的生命是偶然的一堆物质突然组成的,然后又通过一个偶然的东西突然就没有了,物质的聚合和物质的崩散就是这么一个个体的生命。唉!这样的生命真的是很悲哀的,我们是爹妈胡作非为后不小心的一个结果,也是我们自己不小心突然就消失的一个结果,但有时候我们小心也要消失的。所以,这是一个很悲哀的生命!
而且这些无机物聚合之后就产生了精神,按照这样的逻辑,就像一万个瞎子一不小心凑在一起就可以产生视物的能力,或像一万个空钱包放到一起就出现了钱。所以唯物主义的理论真是非常荒唐的!这种观念导致的后果很可怕,很多人会想:既然只有一生,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那活着的时候就要尽情快乐;既然要尽量快乐,大家又都是一堆物质,那就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为了我的快乐,我可以干掉你!整个人类社会的主流思想就会变成这样。
人类所追求的高尚和美好,本身一定含有利益对方、减弱自利的倾向。比如我们认为人类最美好的情绪是什么?人类的爱。我们先不说爱的自私性,哪怕世俗的爱都会表现为一个个体去利益对方,或者是一种“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共度风雨”的互相利益过程。有了儿女以后,我们对儿女的那种关爱,恨不得把自己的一切都拿去利益孩子。这种“爱”已经被世人推崇得最好的。
但这些最美妙的东西,不是单纯可以用“物质”可以来解决的。如果哲学上认为我们是这么一个个体的话,我们要这些干嘛呀?一个纯物质的生命需要爱吗?不需要嘛。还有纯物质的生命需要道德吗?也不需要嘛,不高兴就直接摧毁对方,能嗨则嗨,至死方休。如果是一个纯物质的生命,你们还去贪什么小资、道德的生活,真的挺搞笑,那是一种无能的表现!
如果是一个纯物质的生命,又遇到我这种坏蛋的人,那对不起,全部给我抓起来,奴役你们!(众笑!)为什么我要奴役你们呢?因而我还要编出一些借口来哄你们:“因为我是在帮你们!”最后就可以不顾一切地伤害对方,在这样的观念里已经不存在因果报应了。
当然,唯物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也承认因果,比如物质的因果,但是物质的因果它也只承认一部分,比如他看得见的、实验可以证实的那部分因果。例如,他会承认水加热就分解成氢气跟氧气这种粗大的因果,但不承认更深层次的因果,比如他说有机物是无机物合成的,凭什么?请拿出数学公式和试验来证明!——没有,结果到了后来他连因果都不承认。而到现在为止,他们都没有找到生命的因,就把生命是物质作为肯定的结果来宣布。
这个未经证明的愚痴思想已经弥漫了整个地球,成为人类的主流世界观,我们的很多思想和行为都被这个错误观念所左右。虽然我们有时也讲点道德和爱,做一些非唯物主义的行为,但实际上我们的大部分思想和最根本的处事原则都还是唯物主义。甚至很多人在遭遇痛苦的时候会去自杀,为什么呢?因为人死如灯灭,自杀之后就能一了百了,永无痛苦,其实这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如果你有一些唯识的认知,就算你再痛苦你也不会自杀,因为你知道自杀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痛苦。
所以唯物主义是一种倒世俗的恶知识,会把人变得非常邪恶,致使人的认知能力变得越来越差。如果人的观念物质化,其认知能力会非常粗大;反之,如果去追究心法,从事一些灵性行为,其认知能力则非常强大和敏感。所以后者的快乐也很高级,有时候甚至很抽象。
你看古时候的人,十八九岁的小孩子动辄就能吟诗作画(比如林黛玉和史湘云),喝酒时也会作一些行酒令,比我们现代人牛多了!而我们现在呢?哪怕是高级知识分子、博士教授之类的人,喝酒的时候都是“五魁首啊!八匹马啊!”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两只小蜜蜂啊飞到花丛中啊”这种东西,搞得我们的能力越来越低级。(众笑!)
原因是什么呢?我们在世俗谛(世俗的认知)上搞错了。世俗谛是什么意思?“谛”是不欺骗的意思,而不欺骗只有佛陀做得到,只有佛陀才能准确地告诉我们世俗谛是怎么回事。世俗谛最根本的集中就是因果报应,有因必有果,而且因果包含了所有的物质和精神。这些规律凝结成一些具体理论,就成为唯识——专门说世俗的这一部分内容。
唯识宗认为,这一切现象里没有什么东西叫做物质,你去找物质是找不到的,没有一个东西叫做“物质”。虽然有很多的现象,但这些现象不是物质,也不是什么“上帝的灵在水面上运行,上帝说要有光,就有了光”。(你说上帝存在,你把上帝逮出来给我看看?俺想和他交交心——为什么你把夏当亚娃制造出来让他们受苦啊?)所以上帝之说行不通,这是人类精神找不到依处和出处而捏造出来的东西。
到底这个世界的根本是什么?佛陀说这个世界不存在,从本质上讲,一切都是幻象。它有显现,但你去找它的本质却找不到,你会发现它什么都不是。可它为什么会出现呢?是因为我们的心有分别,显现依据我们心本具的分别能力而产生。为什么心会有分别能力呢?因为我们的心本身有光明。为什么会有光明呢?这根本不用论证。为什么?因为我们本身就在起着各种各样的反应。
当我们把物质分析空了以后,这些反应和行为其实都是光明,它可以自己证明自己。它根本不需要任何东西来产生,所以它没有来处;你去找它找不到,所以它没有住处;它不去任何地方,所以它没有去处。在大圆满里面的说法就很深层了:没有来处是法身,没有住处是报身,没有去处是化身。但是我们去说世俗谛的时候也可以这么来,最根本的东西就是不来不去一直都存在的光明。这个东西要怎么去证明?不用证明,你能吃饭、能喝酒、能放屁、能造业,都是因为有光明。
所以最本质的东西实际上是一种光明的动力,它可以自己证实自己(自证)。但在我们自证之前,它就已经开始起作用,形成“能”和“所”两种观待。什么叫“能”和“所”?光明本身具有认知的能力和制造“被认知的环节”的能力,也就是说光明本身有制造分裂的能力,它一分裂就会产生这样的境相。我们把它制造分裂的这种能力叫“识”。
心制造世界的能力归纳起来有八种。一种叫阿赖耶识,一种叫末那识,一种叫做意识,然后是眼、耳、鼻、舌、身识,这个单指人类。如果你去分析一只蝙蝠就麻烦了,它的超声波不知道算眼识还是耳识?人类这八种识实际上就是心的八种能力,这八种能力各司其职——它各司其职也不是故意的,而是心的光明经过分裂自然就成了这个样子。
这八种识我们以前讲过很多,这里就不复述了。不管八种识怎么运动,都会遵循因果报应的规律,你做了什么就一定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因为这一切都在你的心里进行,所有的现起都来源于一个根本的心识——阿赖耶识。阿赖耶识是我们的心(光明)能够产生现象和储藏种子的能力,各种各样的显现出来了,被认知后又回到阿赖耶识,刹那出现,刹那回去。实际上就是心的一个直接的映照能力和形成的一种趋势,把这种趋势归纳起来就叫做“执著”。
什么叫执著?比如我的心一了知我的身体和外境,我的心跟身体、外境就形成了一对能所,其实我的心里暗含着一个不加思考的习气——外面是有东西的、有身体的、有山河大地、万事万物的执著。事实上身体到底是什么,心是很朦胧的,但“有身体”却成了心不加思考的认知,这就是“法执”。然后法执依靠眼识、耳识等各种很细节的因缘组合,又形成各种各样的现象。也就是说,心本身具备在外界成立幻象的能力,然后借助眼睛、耳朵等器官(增上缘)形成各种能看得到、听得到、摸得到的世界。
我们的心本身具备一种能够显发出现象、能对其加以认知,同时还能把这些东西存下来的能力。但心误认为这种本具的能力会有一个主体,这种心的主体感就是“我执”,唯识里面叫“末那识”。 心产生了二元分别,显发现象、储存现象,又经过各种因缘组合再再地显发现象……但是,由于建立了一个我执点,很多东西就被覆盖住了。为什么呢?因为有了固定的认知点之后,认知就受到了局限,很多东西我们都不知道。不知道怎么办呢?我们就开始想,于是产生了意识。其实,世界就这么简单。你仔细地去观察我们身处的这个世界,它就是这样的。
那么,因果报应怎么出现的呢?就是心建立了“我执”以后,认为那个能伸能缩的具体能力好像有一个“我”。实际上是没有的,只是心的一种能力而已,它根本就不需要保护,永远都不会丢失。但建立了“我”以后,心自然地就想保护自我,然后就有了喜乐、要和不要这些东西。对这个认知点稍有损害,心就不干;没有损害,心就感到欢喜,然后贪嗔就因此而出来了。因为建立了认知点以后,就要去保护“我”,有了取舍,因果就开始出现了,所以有些东西心愿意去做,有些东西心不愿意去做。而且这一切造作都是发生在你的心识之中,没有一样能超离你的心识。比如我们“砰”地一拳打了一个外界的人,他的身体其实是我心识的一种显现(当然他也有心识,而且他的心识也是光明,和我的心的光明一样)。那么我一拳打了他,痛苦就存在了,表面上好像是他在承受这个痛苦,实际上是我的心制造的,我的心里面一定会把这种痛苦跟这个执著个体连接起来,然后待到因缘际会时,就会报应回来,这就是报应的原理。
原文这里解释为我们能够理解的“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整个世俗谛的根本就是因果报应,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没有无缘无故的痛苦,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快乐,绝对不会有。明白了这个规律的好处是什么呢?当我们的自我还存在的时候,我们就知道一定要正确地去寻找快乐的原因,去制造快乐的因。而当自我不存在的时候,因果就不成立了,那就证悟或者成佛了,起码是大乘八地菩萨以上的境界。但自我还存在的时候,起码我们要制造一些快乐的因才行。
唯物主义的考虑就没那么深刻了,它说的因果很简单,都是表面的因果:你把那个东西抢过来,变成你的,你就快乐了!唯物主义是这样唱的嘛:“我们要获取劳动果实……”所以唯物主义是非常的简单,直接拿取东西就可以了。但佛教不这么认为,你要得到,必须从内心着手,心才是根本,你得往心里存相应的种子才能拿到果实。所以佛教告诉我们获取劳动果实的正确方法——布施。
按照唯识的观点,你所有的财产其实全部都是你的劳动果实,并不是硬要去“努力挖地”,唯物主义的思想把劳动僵固化、狭隘化了。有时候狭隘到连知识分子的劳动都不承认,一定要挖地才算劳动。以前有部电影叫《刘三姐》,对知识分子是一通嘲笑,说“一块大田交给你,你都不知道怎么犁”,好像懂耕田才算劳动,知识分子写书就不是劳动似的。人家张大千画一幅画几千万,你挖地要挖多久啊?
这个还好,只是否定了知识分子,但唯物主义连最根本的“劳动”也否定,比如为什么有些人一生下来就是富二代呢?这个它就不追究了,根本不管深层次的因果,唯物主义的思维非常粗浅,所以造成了很多错误认知。不管是唯物主义还是其他什么主义,所有的生命只有一个原则:要寻找快乐。佛教只不过是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寻找快乐,以及获取快乐的世法规律是怎么样的——这就叫做世俗谛,而世俗谛的根本就是因果报应。
我们作为一个佛教徒,在没有达到八地菩萨以前,还是要讲因果报应,否则那玩意谁都不会放过。不是外在有谁不放过你,而是你的那些造作都放到心里了,放下去的东西一定会显现的。如果对境非常厉害,比如你对着三宝或菩萨做一些不好的事情,反扑回来的力量就非常强大。绝对不是菩萨或三宝要来惩罚你,恰好就是因为他们不会惩罚你,所以你会非常倒霉。为什么呢?以前我说过,什么叫佛?佛就是我们刚才说的那个光明。如果你在它那里造罪的话,由于你的一切都是光明显现出来的,那你造了罪就会显现出恶果。所以供养了三宝会发财就是这个原因,包括我们供养的时候要讲求对境,也是因为这个原理。
那你说悲田不是这样的啊?“悲田”虽然这个对境不是三宝,但他们是三宝最关心的,因为他们很痛苦,这是一个。第二个,比如很苦难的那些众生,他们实际上是我们内心呈现出来的,对他们布施最能激发出我们内心的慈悲,而慈悲是菩提心最根本的一个因素,所以供养悲田也会导致我们的供养功德很大。
还有一个殊胜的对境是父母或老师,叫恩田。如果我们连这些人都不去供养,说明我们已经自私到连禽兽都不如,这种自私基本上会把你所有的供养功德全部消灭光。反过来,如果我们去供养恩田,就表明我们在感恩来处的一些东西,这样会导致供养布施的福报很大。之所以叫做“田”,就是里面可以生长东西的意思。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这些因果规律是世俗谛的根本。整个唯识的世俗谛就是在讲这个,不论多么复杂的名词,什么阿赖耶识、末那识、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说白了都是在讲因果报应。因果报应的原理就浸透在唯识的说法里面,比如原文这一段的内容。
“业”是我们所做的东西,肯定跟着我们,这都是我们心里面的。心的范围太大了,我们不能把心当成意识,很多东西意识是想不起来的。比如我们前半生做过的很多事情现在都想不起来了,不然就不会有“忘记”这个词汇。但忘记不等于不起作用,比如你哪天喝了一杯含笑半步癫之后,就说自己忘记了这件事,但发作的时候你照样会癫的。(众笑!)
无始劫来,我们的相续滚动了很多次,做过的事都积在阿赖耶识这个识田里面,有些执著会进行堆积和归类。然后不停地发展,发展到一定的程度就会爆发;一爆发出来就会被我们的心觉知到,而觉知到的这一部分,就要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来体会的。
我们这一期的人类就是共业爆发了。虽然每个人的认知有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我们的相貌不同,快乐苦痛也不一样,但一些主要方面大体还是一致的:比如都生活在娑婆世间,都是人不是狗,都长两只眼睛而不是三只(三只眼睛的话就成了二郎神了)……我们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这就是共业造成的。而别业的话,比如我是男,你是女;我是这个样子,你是那个样子;我富有,你贫穷……这等等的不同就是别业。
这些全都是我们相续中一些种子的爆发,而造业最麻烦的根本就是意识,其实前五识是不管好和坏,直接就这么显现出来的。八识只是种子、可能性;前五识是它的工具,把种子显现出来;我执末那识觉得有个“我”,要保护“我”;然后意识就开始思考怎么保护,一保护“我”就开始造业。
说起来,人就干两件事,要么保护“我”,要么消灭“我”,不可能干其他事了。那什么都不干的时候呢?就是无记,无记从某种程度上叫“消耗我”。只要意识在运作,就一定会保护“我”或消灭“我”,比如修行就是消灭“我”,而我们平常那些行为都是为了保护“我”:我要赚钱、要发达,我要这样要那样……这就是整个世俗的规律。
为什么我要讲这么多呢?因为很多人问:为什么会有因果报应啊?这个世界究竟是怎样的?这些重要问题不说清楚不行。现在的佛教变成什么样子呢?你如果去找一些所谓的“大德”,他会叫你做法事,让你烧高香。哇!那么大一柱香,标价九千九百九十九,而且告诉你一定要大年三十来烧。你烧一万柱高香,该坐牢还是要坐牢,该生病还是会生病,这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所以我们一定要把真实的道理搞清楚,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其实真正感受痛苦或快乐的是心,那怎样做才能让心感到幸福和快乐?物质能不能让我们的心感受到快乐呢?一定程度上可以,但纯粹靠物质不行,因为物质都是变化的。而心不会死,由于心不会死,所以自杀不能解决问题。
如果唯识学得好的人,想不通的时候也绝对不会自杀,因为无论活得多么悲催,好歹现在也还是个人身,万一死了以后一下掉进地狱,直接变成在锅里面被煮的那个就更惨了!学了唯识之后,就知道自己贫穷是因为吝啬,事业不成功因为嫉妒,老感觉痛苦仇恨是因为自己从来不爱别人。
怎样才能获得快乐?爱别人呀!爱别人绝对会让自己快乐起来。爱别人不是一些幼稚表面的行为,比如天天跑到街上去逢人便说“我爱你”,小心别人一巴掌给你扇过来,骂你流氓!实际上,你看到的“别人”是你心的一个显现,产生他的心识的那个心就是佛陀。他的心和你的心是一模一样的,为什么一模一样?因为它们都没有模样。你如果能以这样的知见去看待别人,心就会慢慢从一些具体的执著里松脱出来,真地去爱和付出。为什么不去追求这个呢?这样获得的快乐简直难以言喻。
如果你认为这样的快乐太高级,自己级别低下无福消受,那就只好算了。反正没出息有没出息的办法,你起码要知道像唯物主义那样仅仅靠抢是不行的,后果会非常苦难!因为我们的心不会死,这一世抢人,来生会被人反过来抢很多次,你应该赶紧学着去布施、供养、磕头、谦卑……也正因为如此,这些美好的素质才有存在的理由。
假如唯物主义成立,那我凭什么要这么美好?打得赢就是大哥,我是狮子,你是野猪,对不起,干掉你!(众笑!)这样一来美好毫无存在的意义,谁还管什么道德不道德,道德和法律都成了哄人的玩意,就会变成这样。
但是,如果按照唯识的说法,即使没有法律和道德约束,利益别人就等于利益自己,为了利益自己你就要去利益别人。这就是法王如意宝老人家所说的:“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这是有理论基础的。你说按照这些道理去做会不会实现啊?百分之百可以。特别是我们现在这个社会,因果报应来得太快了,以前你去搞个供养或布施,可能要等两三辈子才能得到回报;现在不是哦,很可能五年、十年、二十年果报就出现了,特别是去行持供僧、供养修行人、发菩提心和放生这些善法。这些还仅仅是世俗的回报,如果像刚才说的那样,你能完全视一切为佛,那就是大圆满了。
即使为了获取世俗快乐都要遵守因果法则,因为这是获取快乐的根本。我们老觉得布施了就成为别人的,错!布施的东西永远是你自己的,只是把它翻倍了,那是个永远不会贬值的银行。像现在,钱存多了我们就开始担心万一哪天贬值,赶紧去换成美元。万一美元哪天贬值了,又换成澳元,结果澳元又贬了呢?真正的银行在哪里?就在利他那里。所以菩提心真的是如意宝,很多人却领会不到这一点。
当你真诚地热爱所有生命的时候,你的心一定会非常快乐。或者我们这样:当自己感到很痛苦的时候,比如哪天很郁闷很痛苦很纠结,这个时候你问问自己,是不是依然热爱其他生命?你去观察一下自己,那个时候其他生命的苦乐与你没关系,其他生命去跳河你都不会管!心情好的时候,别人来求助,你可能会安慰他;很烦的时候他们来找你,你可能会说“关我什么事,你去死吧!”是不是这样?(众笑!)
也就是说,痛苦和慈悲这两种心态是强烈冲突的。如果你不想要痛苦,那就要让自己的心慈悲,这个道理大家能够理解吗?你一定要很当真地去发心,要真心实意去爱别人。真心实意爱别人的时候,绝对不会拒绝打扫厕所,而且所有行为都慢慢会“我一定要去利益别人”的思想所统摄。利他当然不是一定要你从事打扫厕所这么简单的劳动啊,利益别人的渠道有很多。以利他为基础动机做一切事,都会带来绝对的快乐,而且无忧无虑,根本不会有愁苦。
当然,有时候你去利他的时候,有些众生反而会损害你。比如把你弄去坐牢啊,咒骂你啊,说你是坏蛋魔鬼等等。随他说吧,没关系,当你爱他的时候,他再怎么说你也就那么回事,你会原谅他的,不会因为这种咒骂、误解和攻击感到难受。以前藏地有位老堪布叫贡噶旺秋,文革期间被关进监狱,受尽折磨二十多年。被释放后,有人问他:“你在监狱里的时候,最害怕的是什么?”他回答说:“我最怕的,就是对伤害我的人失去慈悲心。”当苦难来的时候,老堪布是这样一种心态。
我们如果在那样的处境中是怎么样的心态呢?“哎呀,你敢折磨修行人,你要下地狱!”——其实真正的菩萨绝对不会这样,所以我们要去训练自己的心,才会明白快乐和解脱的根本在哪里。而不是说每天坐在那里:我要成佛!我要境界!或者逼格甚高地:“会么?”“看,我身体已经消失了,一切都是无生大空性。”那不算什么,我们一定要真的把这些非常粗大、低级的执著松脱了,然后慢慢才会走到高处去。
你说佛法有多复杂啊?其实不复杂的,复杂的原因在于我们懦弱和自私。为什么懦弱自私呢?从根本上说一切都是因为蠢。佛法里面用了一个比较书面化的表达来形容:愚痴。(众笑!)有些人会说自己:“哎呀,我好愚痴啊……”其实他说自己愚痴的时候,已经在原谅自己了,因为佛陀说“愚痴”这两个字的时候好温柔嘛。你如果敢跑去说他很蠢,他就会暴怒不堪:“你凭什么说我蠢?凭什么?”其实愚痴的意思就是蠢。
那怎么办呢?我们要去学习学习再学习,慢慢就不蠢了。你要说佛法很深,它确实很深、太深了,因为它包含宇宙,吞尽三界,“一口吞尽三江水”,非常博大精深。但同时它也很简单,因为它就在你的心里,你去观察自己的心,所有的佛法全都在那里。怎么去观察呢?就是要依靠这些教理去观察、去修行。当然这个过程很痛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各种各样的执著太多了,去拔除这些执著有时候真的会很难受。
就说我自己,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不是什么成就者。我修行了这么多年,知道要拔除执著真的有点难。到现在为止,我都不能保证在上课的时候不说一句脏话,这个执著太深了,为什么?因为我年轻的时候混过黑社会,而且混黑社会要跟人打架,说话绝对不能娇滴滴的:“哥哥,你在哪里呀?”(如果我这样,会被别人打死的。)(众笑!)黑社会一上去是这样的:“叼你老母啊!仆你个街啊!你过来!郁你啊!”结果我就说成习惯了。(众笑!)
所以我知道拔除执著有多困难,但不管怎样,执著一定要拔除,否则会受苦。像我这样随口说脏话,不知道来世嘴会长成什么样子。所以我经常念忏悔,而且我有一个目标:争取在今生的最后几堂课,一定不说一句脏话!(众笑!)金刚萨埵
文中说“因果是法尔如是”,意思就是我们心的运作规律就是如此。刚才我已经把因果运作的规律大致讲了,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就这个方面进行很仔细的讨论,这才是真正的学佛。而不是到处跑去搞虚荣、形式化的东西:“哇,方丈!哇,穿的衣服上面有个挂钩!哇,还是某某佛教协会的……”有时候这些东西能让人心情愉快,却不一定能真正利益到我们。
真正的佛法是让你去搞清楚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我们该怎么样获得快乐和解脱(获得快乐是世俗谛,获得解脱是胜义谛),然后你要自己去实践。经过这样的教育以后,如果一个人铁了心去做一定能做到,因为铁了心就会有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就会生出菩提心,再有了一定的空性见解以后,很容易证悟空性。
但我们现在不是这样,我们不要出离心、不要菩提心,每个人都冒充大德,一下证悟了“境界”,所以开始不打扫厕所。真有那么高深的境界,厕所里的那些东西就是甘露妙食,你应该把它吃了!(开玩笑!)
有些人简直是胡说八道,我们真的要好好观察一下,学到的教理不应该仅仅拿到嘴上去说,这样哄人解决不了问题,腊月三十会找你算总账。人只有一生啊,我们这个人身真的是好难得,相续在无数次的滚动中成为人的可能性太微乎其微了!“盲龟遇浮孔”,我们听了感觉是故事,其实它一点也没有夸张,大家这一去,何时再回来就很难讲了,那真的叫出远门啊。
所以大家真的要珍惜自己的人身,不要自以为是。我们很多人学佛都自以为是,但“慎莫信汝意,汝意不可信”啊!我经常都不相信自己,我每天早上起来看着镜子里面的自己都不可置信——哇,这个人居然还活着!我们的人身真的不容易,一旦这一期的生命结束,下一世在哪里真的很难讲。
你说:“哎呀,我都拜了这么多佛,佛经说只要拜一次佛就怎么怎么有功德……”但你做完功德又造了多少罪呢?你把功德毁坏了多少啊?依据佛法所说,种福报建功德容易,造罪毁坏它也非常容易。所以大家要清净自己的相续,努力地闻思下去,认认真真地观察自己,这些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下面讲了一则公案。
过去韩滉之在中书作宰相,有一天因为有事叫一名官吏过来,结果他迟到了一些时间。韩公很生气,要鞭打他。
官吏说:“我因为有其它职务,所以不能很快赶到。”
韩公说:“宰相下面的官吏还归谁管呢?”
官吏说:“小人不幸,还在阴间做官。”
韩公认为他不诚心,发怒说:“你说你在阴间做官,你说说看你主管什么?”
官吏说:“我主管三品以上官员的食物。”
韩公说:“那好,你说我明天会吃些什么?”
官吏说:“虽然这是件小事,但也不能公开讲。请允许我在纸上写,事后可以核对。”
韩公答应他,把他绑起来。
第二天早上,皇上突然有事叫他。他很快到了皇上那里,正赶上太官送来食物,是一盘糕点。皇上赐给他一半,他吃得很美。皇上又给他一些。
等到韩公退下时,肚子胀得厉害。他回到住所,就叫来医生。医生说:“这是食物阻塞,应该用桔皮煮一点汤喝,到夜晚可以喝浆水。”
韩公照着做,第二天早上病就好了。他想起官吏的话,就把他召来,只见他写的是“明早,相公只吃一饤半糕点,一碗桔皮汤,一杯浆水”。实际情况就是这样。
从这个公案就知道,我们做人是“饮啄有分,丰俭无差”。(就是一个人的饮食有一定的数量,生有多少享受,都不会差错。)在人间,吃美味还是粗食,穿妙衣还是布衣,住豪宅还是陋室,坐轿车还是步行,一切都是因为最初一念的造作,心的迹象才显现,果报就难以逃脱。即使穿过亿万年的时间长河,以心的力量,在因缘会遇时,就会无欺变现。以过去的善恶心念作为因,现在就显现安乐和痛苦的果报,一丝一毫都不会错乱,就像谷响回应、身影随形一样,这是必然之理。唯一只有悟道,以定力才能超出。如果处在世间迷幻中,谁能摆脱心作心现的因果律?所以经中说:“假使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听到这个公案,大家可能会觉得在讲故事。实际上是怎么一回事呢?不管人还是动物,我们的认知范围(即世俗谛)有所差别,生命层面越高,认知的范围越广。比如相对一头猪来说,我们的认知范围要宽广很多,猪的认知范围仅局限于那个猪圈,你要是把它拖出来放生,它还会害怕,拼命反抗,“嗯嗯嗯”地不干不干。(现在佛菩萨就是想把我们弄出去放生,我们也“嗯嗯嗯”的不干不干,觉得“人圈”太好了!)
文中这个官吏的认知范围可能比我们宽阔一些,比如天人也是这样,他们会知道我们未来的一些情况。随着修行深入,我们的所知也会越来越广大,达到佛陀的程度就能遍知。但还有我执的时候心会有覆盖性,我执是一种覆盖,因为有了我执,心就会集中在一个点上,这样会覆盖掉很多东西,你看问题就会不全面,会带有某种角度,所以《金刚经》里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执要求你所有的关注力都注视你自己,所以以我执为基础而产生的境界,绝对不可能是证悟。
在古时(特别是皇帝的时代),很多时候是人神杂居,就像现在人狗杂居一样。《黄帝内经》里面的岐伯就是那个时候的神仙,他对我们的生存情况了解很多,就像我们对猪的了解多过猪对自己的了解。实际上情况就是这样的,文中的官吏认知的系统可能会比我们宽阔一些,其实世界上有很多这样的人,所以有时候也会知道一些这样的情况。但则并不代表他全部都知道,有时也会出错的,而真正能够绝对、丝毫不差遍知一切的,只有佛陀。
大家可能不太相信这些故事,但以唯识的理可以说通。我们的认知能力非常有限:眼睛最多只能看十来公里,很多频率耳朵都听不到,很多波长的光看不到……我们所认知的范围也受到限制。
我们相续里面储藏的那些种子以及可能出现的现象简直是无量无边,随着修行的深入,我们的心就能逐渐摆脱六根限制,心的认知能力就会越来越宽广,乃至不再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了,比如八地菩萨就是这样。我们的心有一种总是通过身体去认知现象的习惯,如果我们通过修行,心慢慢摆脱身体,不再被这个现成的六根身体所束缚,就会有化身出现,因为心不再只执著这一点了。所以到了初地菩萨一刹那就会产生一百个化身,因为他的心已经不受这六根的控制了,为什么四夺里面要夺己呢?就是要拼命拔除我们的心绝对地执著身体的这种顽固习气。
我们对身体的存在和身体的感受的执著真的很厉害啊,这个不用我详细说了吧!我们的快乐很多时候都依赖身体,比如享用口腹之欲和男欢女爱,还有什么是不依靠身体的?你说思维不依赖身体?把脑袋给你砍了,你拿什么去思维?我们的很多根都寄存在身根之上,所以我们对身体的执著非常深。
实际上,心不依赖于身体,而是身体依赖于心,但我们就误认为心依赖于身体,我们觉得自己的感受如果离开了身体就什么都没有了。其实根本就不是这样的,当你死了以后还是会有感受,那个时候你成了鬼,鬼虽然没有肉体,但它也有感受。
其实这些都是因为我们有执著,今天我去理发,那个理发师还在跟我说这个问题。我们对身体的执著真的是比对毒品的执著还要深——即使是毒品,我们也要用身体去吃啊。所以我们要通过各种各样的修行,比如用单空去夺掉我们对身体的执著,然后我们的心才会开始真的获得自在。
你说可以吗?绝对可以!你说这个东西真的很费力吗?也不是很费力。觉得费力的话你就要去修五加行,至于五加行费不费力,那要看你的希求心有多强。如果真有很强的希求心,五加行不算费力,很多师兄都已经开始修第二遍、第三遍了。为什么我们修五加行觉得无聊,没有意乐,而一做其他事就很快乐呢?是因为我们离不开世俗,对世俗的希求太强烈了。
比如我们喜欢赚钱,如果能马上挣到大把钱,那张脸能笑到稀烂;要是再谈上个恋爱,那张脸不仅能笑到稀烂,更是稀烂中的稀烂。这些对世俗的贪著导致心不愿意去修行,所以有些菩萨就有个任务,要想尽一切办法把众生从世俗的泥沼里拽出来,让他们对修行产生兴趣。菩萨感到最难的就是这个事,为什么呢?因为人道众生的状态就是这样啊,半苦半乐。苦的时候他想出离;一旦快乐起来,出离心就抛到脑后了。特别是我们末世的人,意志力非常孱弱,稍微有点风吹草动就开始扯淡了。
因此我们一定要对轮回有清晰的认识。我们有时说地狱怎么恐怖啊,畜生饿鬼怎么苦啊,这些对我们现在这帮小资型修行人的影响挺有限的。你给他说地狱,他会把“地狱”当词汇,因为从来没感受过什么叫地狱;你说动物有多痛苦,他马上会想到汪星人、瞄星人,它们有时候吃得比人还好。
但现实不是这样的,想知道人世间有多苦,你要去肿瘤医院看一看,去老人院看一看,去一些非常可怕的地方看一看。其实人世间并非到处都像我们现在这样舒服的,即使过着舒服的生活,我们有些人也会无聊扯淡,得个什么心理疾病,搞点什么抑郁症,真的是莫名其妙!
你知道治疗抑郁症等各种心理疾病最好的方法是什么吗?让他去上山下乡。所有抑郁症病者送去监狱里去关三个月,什么抑郁病都能好,打都会把他打好!为什么呢?一个人生活环境太好的时候,心就开始折腾自己,最后就会造成抑郁。当把他关到监狱里去,他天天都要防着别的犯人打他,精神被锻炼得格外集中,出狱后整个人都会变得相当坚强,一点儿都不抑郁了!(众笑!)
不管怎么说,我们感苦的能力不够,会被暂时的快乐所迷惑,并期待更多的快乐。这样一来对解脱就没有强烈的希求心,最后的结局会非常糟糕!越聪明的人,在世俗中混得越久,那个可怕性就越重,他习惯性地利己,习惯性地怀疑,习惯性地折磨自己和折磨别人,而且每做一件坏事都会有一整套的理论,很难把他扭过来。他相续中很多非常世俗的习气和观念已经根深蒂固了,比如那些老年人,你想改变他很困难啊,基本没戏。等到病痛出现,衰老出现,死亡出现,你会眼睁睁地看着他栽在那里,无可奈何。
我们必须趁现在还清醒,赶紧利用这个短暂的人身去获取解脱。我们有幸遇到佛法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前辈子埋了歪屁股坟啊,大家要意识到这些,一定要利用这个短暂的人生赶紧去获取解脱。每一本书上都说“修行要如救头燃”,我们会不会眼看着头发着了火,还慢悠悠地说“让头发再烧一会儿”?可能哪怕前面是个粪坑,你也会一头扎进去!(众笑!)
但我们现在不是这样的,原因就是希求心不强。希求心不强你又想获得解脱,这个很难呐!希求心不强就表明我们对这个世间的形和色贪恋很重,对形和色贪恋很重你就领会不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就没办法做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说你怎么可能证悟啊?!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所以大家一定要经常思考轮回过患,使自己产生渴望解脱的强烈愿望。
很多人会说:“要这样做的话,那我的世俗快乐怎么办呢?”那你又绕回去了。其实你也可以在训练希求心的同时从事一些世俗的事(我这样说是为了防止有些人一听到出离就怕了),你可以去工作、拍电影、扯淡……这些都没问题。但你做的时候,一定要明白这些都是无常的、随时都会变化的,我们一定要去希求解脱。为什么明明白白一条美妙的路,却千千万万不肯行呢?说白了就一个字“蠢”;两个字“愚痴”!
- 谁真谁假
梦境醒时知为假,梦里岂知醒见假!
醒者又找到一条理由成立梦境是假,醒境是真。
他说:昨晚梦里的显现,今天醒来时知道都是虚假的,但是做梦时根本不知道醒时所见是虚假。比如,梦里显现繁华城市,醒来回想一下,根本没有这样的城市,所以我毫无疑问心里明知这是虚假的。但是我醒时见的繁华都市,在你梦里根本不明了这些是假的,你依据什么说我醒时所见是虚假?
这个问题很多人问过我。醒者说,你看我们醒的时候可以知道梦是假的,但我们在做梦时从来不知道醒是假的。其实这个规律仅仅是对普通人而言,对于一些禅定或梦修修得很好的人就不是如此。梦修修得很好的人,他不仅知梦,而且知道醒时的状况,但他就是不醒来,因为他要利用梦中没有坚固的五识(做梦时没有眼耳鼻舌身识,只有意识)来串习一切相全是虚假的认知。如果这个人已经证悟了,就串习法性,因为意识也是法性。这样训练的话,其效果是醒时的一百倍。
为什么呢?因为醒时的坚硬显现,会导致我们的执著——也就是敌军太强大、太狡猾,我们的心很难体会无执和无住。但在梦中就能体会到,因为那个时候只有意识,可这不能说明醒就是真的,梦就是假的。梦跟醒的差别在哪里?就在于梦时多了一个眠心所,它会让意识变得不那么清晰,并且让眼耳鼻舌身前五识部分停止运作(身识没有完全停止运作,所以睡眠时心脏还在跳,血液还在循环等等)。
有人会说:“这不属于前五识,而是阿赖耶识的作用。”其实阿赖耶识要通过其他五识体现,比如心脏跳动、血液循环,都是阿赖耶识通过身识在运动。睡眠时的眠心所让意识模糊了以后,我们根本就不会想到有清醒这回事。
这个状况跟我们现在一样,我们能想到证悟是怎么回事吗?虽然在概念层面也知道这些东西是虚假的,但真正的证悟是怎么回事你完全想不到,你想到的都是观念上的事,就像在梦中根本就不知道还有清醒的境界。但这不绝对,很多知梦的人都可以做梦时了知醒时的境界,不过书上并没有用这个理由来反驳。
其实我们在梦中有时可以知道醒时的一些状况,比如我梦中会见到自己的女儿,那是因为白天见到过。虽然我们做梦的时候不知道有清醒的那个境界,但我们在梦中梦到的亲人或朋友是因为在醒时见到过,所以梦中才能出现,是不是这样的?
还有,其他识有时也会参与到梦里,但意识会把它扭曲改变。比如耳识的参与,你睡觉时如果有人在旁边叮叮咚咚地敲碗,这时你正梦到自己在寺庙里打坐,结果他敲碗的声音在你梦里就变成“空空空”的撞钟声,意识把敲碗的声音进行了改变。其实这时候耳识也加入了运作,但是意识去把它改变了。还有时候我们睡觉时把手放在胸脯上,做梦就会梦见鬼压身,结果醒来发现是自己的手,这就是身识加入了梦的运作。
做梦时由于多了一个眠心所(即心的一种昏蒙的作用),它会把其他识模糊化。它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让五识停下来,五识停下来就会获得休息。“休息”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五根休息之后又具有了更多的明力继续运作,因为五根不能一直这样运作下去。
意识也一样,如果意识一直停不下来人会发疯的。比如一个人不分白天黑夜地想事情,完全不停下来,你看他十几天后会变成什么样子?脸色苍白、眼圈发黑,再搞两天就去芳村了(精神病院),所以意识也需要停下来休息。也就是说,我们的根没办法长期快速运作,虽然阿赖耶识可以无限制地提供种子,但这些增上缘受不了啊,无论身根还是耳根,一定要停下来休息。所以眠心所就起到让它们停歇的作用,但同时也模糊了我们的觉知力,使我们在梦里没办法知道醒时的样子。
其实我们现在有一个巨大眠心所——“无明”,它让我们的心不能清晰地了知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所以我们的修行,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要从根本上去除这种无明。
梦能暴露醒见假,醒于梦现有何害?
梦者说:虽然梦里糊涂,不知道醒见是虚假,但是观待梦里的显现,能暴露醒觉位的所见同样是虚假的,因为入梦之后,醒觉位的所见根本就没有。其次,你醒者对我梦里的显现有什么妨害呢?能由你醒时不存在,就否定我梦里没有这样的显现吗?
梦者以梦中没有醒时所见来揭露醒时所见不真实,因为如果它真实,应该在梦里继续见到,但是因缘不具足时,醒时显现丝毫无法进入梦境,从梦境这边来看,醒时所见尘许也不存在,由此就暴露了醒时所见不真实。
大家看了这段话可能感觉有点糊涂。梦者说:你认为我梦里所见不真实,我认为你醒时所见也不真实,因为我梦中的所见,在你醒的时候也消失了。
你一定会想:“怎么能这样说呢?我们做梦的时候,醒觉位的东西明明还在啊,我梦里没看见它不代表它就消失了啊!”其实这里是以中观理论为基础进行的回辩。中观里说事物如果是真实的,它就要一直存在,不能消失;会消失的就不是真实的。为什么呢?因为外境是我们心识的显现,如果外境消失了,那么对应的心识就没有了;如果外境是真实的,那它就不会变,我的眼识也不会变了。
比如我手上拿的这个鼠标,假如我真的看到了它,那它就是我眼识的显现;它要是真实的话,它就完全不会变,那么我的眼识也应该永远不变,明不明白?不可能说刚才还看到这个鼠标,回头一下它就不见了,应该一直都能看见。所以按照中观理论,假如醒觉位是真实的,那么我醒的时候看到你,在梦中也应该见到你;但我在梦中没有见到你,这就说明你是虚假的、非真实的。为什么?刚才说了,如果是真实的,就应该一直存在于我的觉识中,一直保持原来的样子。
无论是按照唯识还是中观的道理,我们都没办法看到一个“真实”的东西,所以眼前显现的没有一个东西是真实的。记住这里“真实”的概念:独立的、唯一的、不变的。你要说是个缘起的东西,那就不用讨论了,正好跟我们的观点一致了。如果不是缘起的,它就要一直存在那里,那我见到了它,我的眼识就会永远不变,因为它本来是实有不变的。
但为什么我见到它的时候,我的眼识会变呢?既然它是不变的东西,我见到它的时候,我的眼识就应该不变,因为我一定要通过眼识来呈现它嘛。这句话大家听得懂吗?如果它是实有不变的,我看到它的眼识也应该不变,这样才能说“我看到了一个不变的东西”嘛。但如果我的眼识一直不变,那始终看到的就是这么一个东西。这个理大家懂吗?虽然有点搅,但是分析下去就会明白。实际上它运用了“你如果是真实的,那我看到你就应该一直不变”的理,但我梦中没有看到你,说明你也是虚假的。
所以,我见到白天的东西,但在梦中我见不到,说明你是虚假的,文中运用了这样一条道理,但由于没进一步解释,大家可能看不懂,觉得好像有点强词夺理。其实《醒梦辩论歌》里的很多分析都在运用中观和唯识的基础教理,由于我们没有这些理论基础,所以有时候看这些分析的时候会感觉强词夺理说不通。
通常我们会把外境和眼识分开,认为外境和眼识完全是两回事。但在中观里分析的话,根本不承认有独立真实的东西在外界存在,任何事物都只是我们眼识的一种显现,没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东西。文中是从这个角度进行分析的。
梦者说:虽然梦里糊涂,不知道醒见是虚假,但是观待梦里的显现,能暴露醒觉位的所见同样是虚假的,因为入梦之后,醒觉位的所见根本就没有。其次,你醒者对我梦里的显现有什么妨害呢?能由你醒时不存在,就否定我梦里没有这样的显现吗?
梦者以梦中没有醒时所见来揭露醒时所见不真实,因为如果它真实,应该在梦里继续见到,但是因缘不具足时,醒时显现丝毫无法进入梦境,从梦境这边来看,醒时所见尘许也不存在,由此就暴露了醒时所见不真实。
比如,一个病人作手术,在麻醉药效期过后,伤口开始疼痛起来,但是夜晚进入深度睡眠状态之后,身识不再现行,所以梦中没有白天伤口的疼痛。从梦中无疼痛这一刻看,白天的疼痛确实是虚假的。
这个很容易理解了,疼痛如果是真实的,你就会一直疼下去,但我们一睡着疼痛就消失了。这种情况我们经常会遇到,比如病痛的时候亲人就会劝你“睡吧睡吧,睡着了就不疼了”。有时候实在疼得睡不着,打一针“安定”下去也会让疼痛消失。
再说,像梦里显现高高的山、深深的水、陡峭的悬崖,站在悬崖边上心里非常恐惧,这些都是我梦里明明有的。这一点,以你醒时能作什么妨害?难道以你醒时不见就能否定我梦中没有吗?
这里梦者又倒过来说了:我梦中也会看到很多不同的景象,你醒时对我的所见有妨害吗?比如我梦中过得很穷,你能在醒的时候给我点钱,让我在梦里富裕起来吗?做不到的。
难道和你醒时所见不同,就能说我梦中所见不对吗?你醒者能对梦现做到哪种损害呢?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醒是你的醒,梦是我的梦,我们各是一套显现,你丝毫不能妨害我的显现。
梦者接着说:你不能因为我做梦时不知道你是醒的,就否定我所见的“真实”,这不能成为理由,我们各见各的,你对我造不成任何妨害,我对你也造不成任何妨害,我见不见你无所谓。你不能因为你醒时能够见到这些东西,就说我梦中的是假的。那我也可以说你醒时是假的,因为我们所见没有不同,都能看到有东西呈现于心前。
从根本上,意识和前五识的显现都是一样的,都是心的显现。但是我们平常把它的清晰度和角度分开,分成了意识和前五识,并且分得很详细。其中做了很多的工作,主要是分清楚遣余(意识)和有实法(前五识),否则就会出现科学难题和数学危机。我们再看下面:
以上醒者和梦者争得不可开交时,到底谁真谁假、谁对谁错、谁需要受惩罚?以下请看妙慧如何作出公正的裁决。
三、妙慧裁决
分四:(一)谁主裁决 (二)判定真假 (三)惩治醒者(四)教诫和合
谁主裁决
尔后智慧大法官,派遣妙慧审判员,
告于争论双方言,倘若如此而宣说,
虽有多言量已足,我于汝二作裁决。
(以下都是双关密语。所谓双关,意思是词句有表里两层意义,或者每个比喻都有它的密义,都隐藏了很深的意义。)
比喻:醒者和梦者正争辩不休时,智慧大法官派了妙慧审判员来到辩论场上,他对争论双方说:现在按这样说,虽然还有很多可说,但上面辩论的内容已经够量了,所以不必再辩了,由我妙慧来对醒梦作裁决。
这里,“大法官”和“审判员”,大法官就是坐在高位、轻易不说话、脸色黑黑的那位大人物,审判员就是在底下跑来跑去,一下到甲方这里调查,一下到乙方那里调查,把各自的证据记录下来,仔细核对、审察,最后做出判决。
这里,“大法官”是谁呢?就是文殊菩萨或者无分别智。他是在里面无言说、无分别。他委派的审判员就是妙慧。妙慧是一种分别心,它的作业(所作之事)就是对于一切所知法辨别何者有、何者无、何者真、何者假、何者有利、何者有害、何者该取、何者该舍,所以真正的裁决者就是妙慧。
“智慧大法官派遣妙慧审判员”表示什么呢?这有极深的意义,就是从根本智出后得智,无分别智触证法界后,自然得到无颠倒见一切所知相的妙慧,只有它有资格裁决法的真假、有无。无分别智的等流果是妙慧,故说“派遣”。
醒者和梦者争论不休,实际上是我们心中两种观念的体现:一种是佛教中观唯识的观点,一种是普通人对世界的认知。两者你来我往,就十个问题展开争论,然后智慧大法官派妙慧审判员来做结论。
这个“智慧大法官”就是我们的无分别智,是我们心的底层、空性的本体,可以称之为文殊菩萨,也可以称为法身,也可以称为佛陀。如果证悟了空性的本体,我们从本体里面出来,自然就会产生对万法的清晰了知,这种对万法的清晰了知就是“审判员妙慧”(无分别智的等流果)。这个妙慧是一种分别的智慧,分别智慧产生的根源是我们明白了自心本质的无分别智。从修证上来说,就是进入法性定,然后再出来,由于证悟了法性定,心产生了很强烈的智慧,对于世俗法、胜义法都有清晰的了知。
如果你觉得自己证悟了,还要跑去问别人自己有没有证悟,或者连一些基本的东西都搞不清楚,那我问你:“你的妙慧去哪里了?怎么见到了无分别智还这么蠢呢?这样的话,证悟还有什么意义?”不过也有人证悟后产生了妙慧但说不出来,他可能在语言方面有欠缺,但他一定能清晰地判别很多东西。 所以判断一个人是不是证悟了,也可以从他的妙慧方面进行观察。比如他能够很清晰地说出各种各样的道理,甚至可以引导一个人从愚痴走向聪明、从聪明走向证悟,那他一定靠妙慧,不能靠无分别智的,因为真正的无分别智本身是无法言说的。
其实众生都有无分别智,只是不自知,而证悟的人就是见到了真相,见到之后,他就知道怎么把你引过去。那么要把你引过去,就要对人的心有清晰的了知,对修行中的各种状态有清晰的了知,对醒和梦有清晰的了知。这种对万法清晰了知的智慧叫“妙慧”,在这里把它戏剧化了,变成了“审判员”。好,我们再看下面:
“倘若如此而宣说,虽有多言”:“如此宣说”意思是,每当醒者拿出一条证据来成立梦者是虚假,梦者就说这条证据在醒者身上同样具有,也就成立醒同样是虚假;其次,每当醒者拿出一条证据来成立醒者是真实,梦者就说这条证据同样在自身上具有,以此成立梦也是真实。
梦者用了一个逻辑叫“同等理”:你醒者拿出一条理由说自己是真实的,结果我也有这条理由;你拿出一个证据说我是虚假的,结果你自己也具备这样特点。通过这样的同等理,就没有办法论证谁真谁假。
平常我们判断事物,往往会从数量上着眼,但在哲学上做判断不能这样。比如生活中我们说一个人好坏,往往是因为他做的好事多,带给我们的愉悦感多,我们就说他是好人;带给我们的愉悦感少,我们就认为他是坏人。虽然有时所谓的好人也做点坏事,但因为总体来讲他还是好事做得多,所以我们还是认为他是好人,我们会从做好事的多和少来判断这个是好与坏。
但哲学意义上就不是这样的,只要你做了一点不相符的,都要把你弄出来。比如从哲学上说你是好人,但只要你做了一点点坏事,你都不能算是绝对的好人。所以,哲学上一个概念都一定要说死,一点也不含糊。
我们平常会说“他是好人啊,做了坏事是一时糊涂啦!”换了哲学来说:“他是好人就不能一时糊涂”——这个意思就是世界上没有好人,同时也没有坏人。因为是坏人的话就要全部都坏,但再坏的人偶尔也会做点好事嘛,所以绝对的坏人就不成立了,因为哲学来分析的话往往是很绝对的。那么你醒者说我是虚假你是真实,还拿出理由来指认我的虚假,但是这样的理由在你身上哪怕只存在一点,你的真实性就不成立了——这就是哲学上经常使用的“同等理”。
我们世俗生活中那些普通的判断和交流往往大而化之,但在哲学上不能如此,在根本上判断不严谨就要犯错误。比如月称菩萨,你要跟他说哪里的东西好吃,哪个人是坏蛋,哪个人是好人,他就随便你,怎么都行;但你如果说那个好吃的东西有实质,或者说好人坏人都有实质,他就不干了,他会跟你较真到底。所以落到根本上的时候,就不能模糊而行之。
“有多言”,就是广说可以说一大劫,为什么是这样?这有很深的原因在里面。什么原因?就是在根源上,醒和梦的显现都是由心识自现的,都是习气成熟所显现的相,所以,凡是醒者建立自己是真实的根据,在梦者身上同样具有;凡是醒者破斥梦者是虚假的根据,在醒者身上也同样具足。大家体会一下,是不是这样。(比如,醒者说:“我是现前显现。”梦者说:“我何曾不是现前显现。”醒者说:“我是现量见的。”梦者说:“我也是现量见的。”你想想,心识当下现起,就是同时有显现和了别的,当然是一样。或者,醒说梦过后没有,所以是虚假;或者梦现在醒时不起作用,所以是虚假。这个根据反到醒觉位也是一样,醒也是过后就没有,也是在梦位不起作用,所以也是虚假。因为二者都是缘聚则有、缘散则灭,因缘转换,随着就没有,当然都一样虚假。)
其实意识也好,前五识也好,都是心识,醒梦双方都具足心识的特点,所以你说我虚假,你也虚假;你说你真实,我也真实。为什么呢?如果我们从中观角度分析,醒时比梦时无非多了前五识,前五识和意识都不是真实的,只是意识的作用有时要厉害很多,它可以胡乱思考分析、编辑组合,它还可以造业,而前五识不能造业。
所有的造业和改变全都是从意识去的,所以我们修行一定要从意识着手,从闻思开始。有人以为修行一定要从前五识着手而不是意识,其实不然,前五识是没法着手的。比如你去打坐,意识不动的话,坐在那里就是一根木桩子,根本起不到正确认识世界、消业、积累福报的作用。想要具有这些作用,刚开始一定要从意识(第六识)去,然后把自我的执著(第七识)减轻。种子下去以后,就会到阿赖耶识(第八识)里面;八识的种子发出来以后,到了一定的时候,前五识就会产生净化的改变,这叫做“净治明相”。
但这个修行的过程,一定要从六识(意识)和七识(末那识,我执)开始,用六识产生的正知正见,逐渐减轻对自我的执著,这两个功德是通过闻思、修出离心和菩提心产生的。唯识里面叫“六七因上转,五八果上圆”,意思通过闻思,然后把末那识减轻,清净的因就下去了,到时候一定会通过前五识来现起的。
比如我们打坐开始感到很温暖和舒服,就是身根开始净化了;眼睛开始模糊,或者看到的都是光啊等等之类的,是眼识开始净化了;耳朵开始听不到了,然后你会听到什么东西都感觉有加持,像咒语一样——“诸声圆满密咒性”、“诸现清净身庄严”,你就在走向“五八果上圆”;最后发现阿赖耶识的本质其实就是空性,它就是如来藏,好了,证悟大圆满了。因此,刚开始一定要去闻思修行,这在唯识的理上也是成立的。
所以,意识和前五识都是心的一种功用,它们都有见分、相分、自证分、证自证分,它们的本质一样,但作用不同,各司其职。我们的心其实非常精彩,但却被业产生的这么一个身体所束缚,起码我们不能像老鹰一样飞,不能像耗子一样钻洞,不能像鱼一样在水里游,也不能像蝙蝠那样靠超声波来看事物。
如果你的心完全脱离这个身体的话,你就能具备很多了不起的功能,甚至所有众生的功能你都具备,连佛菩萨的功能你也具备。这个是不是很厉害呢?真到了那个时候,你就不觉得自己厉害了。因为那时候的自我已经完全消失了,有了自我就会形成点,形成点就会形成身体,形成身体就会覆盖心本身的一些觉知,遮蔽我们开阔的明性,所以一定要消灭自我。
总之,醒、梦同为阿赖耶的缘起法(阿赖耶就是我们说的第八识),从这一点可以洞察到,一者身上所具有的真或假的法相,一定在另一者身上具足,因为这是缘起法的共相。以这个总纲展开宣说,确实有无量的支分和共相,所以说“有多言”。
不管哪种心识,都来自于阿赖耶的种子,也就是说,它们“分别”的可能性来自于阿赖耶识,那是它们根本的种子。作为心识,各种识的见分、相分、自证分和证自证分的作用都一样,这是它们的共同点;但因为根识不同的缘故,它们作用的方式又有所不同,比如意识的作用是思维,眼识是显现容色和形色,耳识是听声音,如果我们不小心有了蝙蝠的那种功能的话,我们就会开始发射超声波。
而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光明是一样的,光明经过不同根识的分别,就会产生不同的作用。但不管作用是否相同,这些都是光明经过不同的根和外境产生的一种相应的心识,从它们都是光明经过扭曲而产生的这么一个大的共相来说,它们完全是一样的。所以你要说它是真实的,都是真实的;你要说它是虚假的,都是虚假的。按照中观的真实概念来衡量,它们全都不真实。但从明性这个角度来看,它们全都是真实的,不管是意识还是其他识,全都是光明。
“从明性这个角度去看”,说起来简单,但你怎么从明性角度去看啊?只有证悟了才行。《黑蛇总义》后面讲到大圆满时,说大圆满的修行人像老人看孩童玩耍一样地看着这些显现,根本就不加干涉。内密还会干涉,比如明知贪欲有害,他专门往妓院跑;明明恐惧可怕,他专门去坟场修断法,就像他把花绳捞起来说“这是条假蛇,不能咬人”一样。既然是假的,你管它干什么呢?所以大圆满的修行人静静地看着它就可以了。
“静静地看着它”就是从明性的角度去看。如果我们还没有明白法性,“静静地看”就变成了禅定,或者最多叫明知定。如果有梦幻定作为基础,好的就是单空的修行,不好的就变成外道的一种定。如果没有正确的观念,没有对世界的正确详细的认知,所有的“定”到最后都没用。
总之,现象都是我们的明性通过各种根识的扭曲造作出来的,扭曲方式由阿赖耶识的种子提供,所以我们就有了变换各种身体的可能。如果成了地狱众生,我们就会显现出很可怕的景象,伤害自己,感受剧烈的痛苦;如果变成饿鬼,就会找不到吃的,被极端的饥寒苦痛逼迫;如果变成畜生就整天担惊受怕,躲避天敌。其实动物最怕的就是天敌,很少有动物没有天敌的,比如大象和狮子都怕人,以及经常警惕着其他动物的袭击。
人的处境比动物好一点,但也要被各种各样的情绪、意念、观念所折磨。其实人很多时候就是自己折磨自己,大家相安无事的生活多好啊,他偏要攀比,你有了LV,我就要爱马仕,你有宝马我就要路虎,越往上攀比越痛苦,人痛苦的根本原因就是从比较中获取快乐。天人也有痛苦,虽然受用都能得到满足,但他也要死,福报耗尽就直接堕下去了。
所以“三界如火宅”,只要还没解脱,就没有真正的好事情。而且做一世天人要经历很多劫的地狱痛苦,做一世人也要经受很多很多世的痛苦,在善道把福报耗完以后,大部分众生都要去三恶道。为什么都要去三恶道而不是善道呢?你观察一下自己嘛,“保护自我”几乎等于本能了,你总是想着要保护自己,一保护自我就要造业。
很少有生命会想着去利他,而利他才能产生三善道。所以恶道的生命最多,恶道众生的明性中堆积了很多恶业,因此就产生相应的根,然后明力通过这样的根形成相应的世界出来。产生这一切的最根本的力量就是光明,其实那就是佛,也就是说我们本质上全都是佛,但因为我们不明白自己本质是佛,而且误以为自己是这么一个个体,然后就开始折腾,自讨苦吃!
“量已足”:由上面几方面的证据足以判定醒梦的真假、对错。比如医生诊病,望闻问切,看气色、听声音、问症状、摸脉象,由几方面就可以查出病因,开方下药。同样,知道以上几个要点就可以做出裁决,所以说“量已足”。其实,由上面十番辩论,在要点上已经透露了醒梦的真相,就是从显现、现量见、过后成空、缘起生、自心迷现等方面已揭开醒、梦的面纱,暴露了二者的真实面目,所以不必要再争辩下去。
“作裁决”,即裁断决定,裁断谁对谁错,对的给予摄受,错的给予治罚。密意是运用妙慧对于所知法定出真假,再对能境的认识方面判定谁正直、谁错误,最后决定见解和行为应该如何取舍。(有智慧的人听了这些话,就明白这里修行的方法。)
他说“有智慧的人听了就明白这里修行的方法”,实际上就是说你坚持梦者的观点就对了,梦者的观点认为一切都是虚假的。什么是摄受它呢?就是要用梦的观点去看待这个世界,知道一切都是虚假的;而不能按照醒的观点,认为醒才是真实的,梦是虚假的。要把醒者观点抛弃,然后就知道怎么修行了。
修行的方法说起来很简单, 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但这句话修行的层次有很多,比如我们讲的“四夺”,首先从色法开始,先夺境,再夺人(自己的身体),修到一定程度就人境同时夺;夺到人境都觉得虚假的时候,就不用再夺了,随便它。这个时候心的那种松脱就很厉害了,然后可以把这些觉受移到受(感受)、想(思维)、行(心态)上来,对它们下手。识还夺不了,因为你在夺的时候用的是识。
怎么对思维下手呢?就是禅定到一定的时候,静观思维起落。也就是说,不是去分析思维是假的,这样用思维去分析思维是贼喊捉贼。你应该安静下来,让你的心完全像清水一样不动,虽然不动,但要起念头,不起念头还不好,起了念头就可以对思维下手,你的心就会觉知到(我用的是“觉知”啊,不是“想到”)想法起来又消失、起来又消失……
而且觉知到想法起来又消失的那个“平静的觉知”是不动的,不管念头怎么起伏,平静的觉知就在那里。而那个平静的觉知的力量是最大的,想就随便它想,慢慢它就不想了,然后你的心就知道,所想的都是虚假的。
当你的心觉得它是虚假的时候,你就摆脱了想的折磨,绝对不会睡不着觉,也不会非理作意。什么是非理作意呢?比如失恋以后老是想她,忍不住啊,睹物思人啊……如果是透过想蕴的人,他去打坐,刚开始还是会想她,但因为此时心的清净度很高,不会像以前那样一开始想就接二连三地生起各种各样的情绪——那是非理作意带动了情绪。但现在不是的,他的心一直是平静的,想她的时候心会直接觉知到:“又想她了,虚假的,随便它!”他就不起这个情绪了,最后心回到平静中去。夺想的要点就是让心平静下来,如果你的心都没平静,那搞个什么啊,搞不了的!这是对付行(情绪)和受的,我们以前都讲过很多次了,这里就不再讲了。
刚才说的是基础的修行,修到最后,无论是“受想行”还是“识”出来都随便它,起来又消失、起来又消失,自解脱。而且在自解脱的时候,他如果知道这些都是法性,那就变成大圆满了。而且他也知道“知道法性”的那个“知道”是什么,心里清清楚楚、完全明了。那个时候他反而没有我们这种修行相了“我去修行!我是修行人!”你说“我去修行”就证明还有“我”嘛,那时候的心是自自然然的,自然地体会到解脱,你要是去问他佛法的问题,他随口就能解答。
想达到这种境界,还是要从基础开始去做,我们现在说得口沫横飞,但实际能做起来的人很少,能做到一定程度的人更少。最怕的是做到一定程度,就认为自己开悟了。有的人甚至连跑都没开始,就像没学会跑的孩子吹嘘自己已经超越了刘翔一样——你让人家刘翔情何以堪啊?人家腿都跑掰了才拿到冠军,你还没开跑就成了冠军了?
佛法修行可没那么简单,但真正穷尽此生去追求,肯定可以做到,特别是你们这些年轻人。不过也绝不是随便两下就能得手,你看自己还有很多东西都不明白,很多执著、烦恼、恐惧、嗔恨,你怎么可能是证悟者呢?!
证悟者心宽得很,最喜欢用的词就是“随便”!打扫厕所吗?可以,随便,他就去了;不打扫吗?可以,随便,那就不打扫。他不会太坚持自己。你说证悟者就没有原则了?不是的,他会根据你的原则而生起原则。比如他叫你去打扫厕所,你不打扫他就会收拾你,这个就是他的“随便”,听得懂吗?但他内心里面没有太多的自己一定要这样、一定要那样的想法,这些自我需求很轻微,利益他人才是他最重要的需求。
我们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整天都在想着自己证悟?——这是一种极端的自私!因为想着证悟比做国王都还好,真是贪心不足!你说:“这个贪需要啊!”你要有这个本事再去求取嘛,而且你贪求证悟的基础发心要对嘛。
一个人快证悟的时候,他贪求的基础发心是“利益众生”,到达这个级别的时候,利益众生的心会非常的强烈。你整天嘴巴上说“我要去利益众生!利益众生!”——这种大话,那你先从利益身边的人开始好吧?用温柔的眼光去看一下别人,用你干净的手去打扫一下厕所!
如果连这么简单的事都做不到,你还敢说自己是证悟者?大家好好想一想,如果连你这样的人都成证悟者了,我们这些凡夫会对佛菩萨失望的。你天天说自己是证悟者,如果我真的相信你证悟了,那我就不要学佛了,证悟者就这样啊?厕所都不打扫。一厕不扫,何以扫天下!(众笑!)
虽然我带着开玩笑的语气,但是大家要很好去思考这些话,任何事情都得从基础做起。当然也有些倒哺的方法,但往往对大部分人不适用;即使倒哺,也不会这么自私冷漠。证悟者的一个特点就是他的身心会非常柔软,但这不代表他不发火,没有这样那样的情绪显现,大体上他是柔软的,几乎没有仇恨。即使有时基于因缘生起一些情绪,一回去法性上情绪马上就消失,而且会为自己生起这样的可怕心态惭愧。而有人还处在无明愚蠢、傻不拉几的状态里,就敢硬说自己证悟了,以此糟蹋佛菩萨了!我们再看下面:
现在妙慧审判员就开始走上真理的法庭,对醒梦显现的真假做出公正的裁决,这应该是世界最重大的判案,它的重要性胜过从古至今世间所出现的一切判罪,所有关心宇宙与生命真相的人都应该把目光投注在这项案件上。
这次判决,如果判定醒觉位的显现是真实,那一切对醒时显现的追求、一切红尘中的生活,都像原先的认识那样,有所谓的意义;如果判定醒梦同样虚假,这就把醒觉位的显现一概判定为虚假,一切在显现法上面建立的人生观念,就会一时之间完全倒塌,所有媒体传播的有关竞争显现、由追求显现而实现人生意义的言论都成为不符合真相的荒谬之谈。
所有世间中的行为都将重新检视,而转换方向。这其中的原因就是一切世间显现已经被定性为虚假,暴露出是一个天大的谎言,由此在世界舞台上就没有资格说这有真实意义,这值得别人去求取。而且也让无数人内心震惊,原来从无始以来到今天,不可计数的众生都被醒觉位的显现法所蒙骗,一直在执著梦幻假相。
我们一般的佛教徒也会认同这里虚假的观点,但马上又接着追求那些假的去了。所以这段话要怎么解读呢?就是我们不但要知道它是假的,更关键的是要在内心不断串习它是假的,并以此基本世界观为基础,建立起新的价值观和取舍方式。不然就会变成“牛肉是假的,但多汁”,说完又赶紧去挣牛肉了。
这里最重要的意义是什么?我们知道万法是虚假的,我们该怎么办?当然这个前提有赖于运用各种方法证明“它就是假的”概念,概念成立了以后,我们应该按照概念的指引去做,不能再按照原有的行为方式过活了。
原来的行为方式很简单,我们把世间的一切都当成真的,拼命追求。那么现在问题出来了,既然这些都是假的,我们是不是应该马上放弃所有去居士林或者去学院修行呢?说老实话,其实应该这样!我今天还和大家说,如果我们公司任何一个人,包括总经理在内,如果你要进禅修中心,我一秒钟都不会阻挡你,还会马上大摆筵席为你庆贺!但前提是你得思考成熟,不要进去三天就坐不下去了。
当然,我们也允许你经过一段时间“梦幻泡影”的训练以后再进去,你可以继续工作、拍电影。为什么我们要拍电影呢?就是要告诉你这个世界像电影一样是虚假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世界的导演,而且兼任演员、编剧、化妆、服装、道具……全部工作你都一个人完成——“一个人的剧组”!(众笑!)
实际就是这么回事,你可以去做一些世俗事,但到了一定的时候要回到这里,否则生命会非常凄惨。执著会带来多少的伤痛啊!表面上我们是有一些快乐,这个无需否认,比如电影拍得好啊,得了什么奖啊,火锅吃得香啊,每天吃鲍鱼吃得好胀啊……这些都是很快乐的事,但后面的结果呢?
很多人不会去想,特别是年纪小的人根本没办法去想,但你终究会老、会死,所有的苦难一定会来,我们没有什么特殊过前人的地方。看看那些前人,秦始皇也死了,以及哪个历代帝王没死啊?何况我们?!
“两家相争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说的是两家因为修墙打架,其中一户写信给朝中当官的亲人告状,朝中这个人深受儒家思想熏陶,很明事理,就写了这么一首诗,意思就是说人都是要死的,想想“烟囱”(死亡)就什么都想得开了。
那家人收信后就退了三尺,对方一看也退三尺,“六尺巷”就这么出来的。我们也想想看,这些世间的东西又如何,你不死啊?死了以后也都不存在了,“念死”是佛教里边修行的一种方法,因为死亡,所以显现的一切都没什么意义。
其实刚才那首诗说得都还不彻底,“两家相争只为墙”,你要想想这面墙到底是什么?按照我们的观点来看,墙都不存在,还争它干什么啊?比他那个观点更彻底,三尺都不用让了,直接修到他家里面去!(众笑!)这是开玩笑的,你应该连家都不要了,直接进居士林。
但我们现在做不到,你可以先去工作、生活,如果一下就把老公、老婆蹬了也不好意思,人家也是众生啊!你可以有家庭,有爱你的父母和伴侣,这些都没问题,但你要告诉自己,他是假的、自己也是假的、爱也是假的。经常这样串习,慢慢你会发现自己确实需要进居士林了,这时再去屁股就坐得稳了,因为见解成熟了,后面的修行就顺利了。
见解不成熟,一个人在那瞎折腾,东搞西搞,觉得很有境界啊!凡是觉得自己有境界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仆街”。什么叫境界?有两个方面最说明问题,对众生是否慈悲,烦恼是否减少;还有一个最厉害的,是否对上师越来越恭敬。
大家观察一下自己,我本来是一凡夫,修行得不好,但我也经常这样观察,自己是不是对众生、对周围的生命越来越慈悲?是不是对烦恼越来越不在意?还有,我对上师,对带给我正法、让我的生命走向光明的这些显现是否充满了感激?我们要去观察自己这些才重要!
至于出现所谓的境界,我告诉你嘛,那些天人、魔鬼、妖道的境界比我们牛多了!还有一种生物的境界比我们更高,那叫疯子,没有的他可以修成有,有的可以修成没有。但这些根本就没有用,当然不是说有了境界就是疯了,我的意思是说大家要懂得正确的检验方法。
我们今天就学到这里,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醒梦辩论歌》第12课
- 《醒梦辩论歌》第14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