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继续学习《醒梦辩论歌》,课文是个颂词,我们来看课文:
言讫念绳系醒者,交付梦手不许离。
说完了以后,就把念的绳(思想的绳索)捆住醒的人,然后交到梦者手里面不许离,“系”是捆起来的意思。这是什么意思呢?我们要用梦的思想去对付所有醒的思想。我们醒的时候直接认为这个世界是真实的、实有的,现在就不能有这种思想了,我们应该在醒的状态里面认为这一切都是梦,就叫做交付梦手不许离。下面我们看法王怎么来解释,然后再来交流学习。
(法王):“妙慧说完之后,就以正念之绳绑住醒者。正念就是上面所讲的,醒的一切境界和梦一样,提起正念,想自己的境界全都是和梦一样。妙慧用念绳把醒者绑得紧紧的,交于梦者手中。妙慧(对梦者)说:‘如果醒者对于一切境现完全和你一样,承认是虚假的,你就别打他。如果还和原来一样固执(认为是真实),打不打他,你看着办吧!打死了也没关系。’这样就把醒者的境界都交付给梦了。”
以前法王如意宝是这么讲的,益西彭措堪布把它复述出来。妙慧是什么?经过我们反复思索思考以后,得出的一个正确世界观。醒者的观点是我们平常庸俗人的世界观,我们就是一个人,周围有个世界,我们要在这个世界里面活得快乐,就要去改变世界,要去挣钱、去挖地,要怎么怎么样,做很多事……
说到这里,大家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不是说连工人大哥搞劳动、农民哥哥锄地、解放军哥哥保卫祖国,这些都是不对的哦。其实这根本没说对或不对,大家不要这么去想,在缘起层面上,他们该这么去做,农民不种地你让他饿死啊?工人不工作谁给他交水电费啊?让他怎么生存呢?但是不管他做什么,这些都是虚假的,好的坏的都是虚假的,认为是虚假的就是所谓梦者的观点。
妙慧就好比我们用中观、唯识去分析这个世界以后,得出这个世界根本毫无实质,这个就叫妙慧。如果要训练出真正的解脱,我们要怎么办呢?一定要用梦的思想去对付我们醒的境界,这就叫做把醒者捆起来,交给了梦者。
这句话说起简单,但做起来就非常麻烦。其实用《金刚经》的话来描述就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你问这个深不深嘛?说起来很深,但几句话就可以概括。那么,我们说交给梦者就交给梦者了吗?这是非常非常麻烦的,不是把“一切如梦”这种观点直接学会了,就那么容易用这种观点捆住醒者的,但实际上这个醒者不会甘心给你捆,他一定会挣扎的。
意思是什么呢?我们刚刚学习梦观的时候,会经常回去打坐修行,平常生活有时候也会这么去做。但有些人连这个都不做,我们就不说了,这些人基本上是可以开除了。对于那部分去做的人,根本都做不下去,知道吗?刚刚开始做的时候,他还有点兴趣,但做两下之后觉得:“有啥意思啊?不如看电影去吧!”他一点儿快乐都没有,而且他也感觉不到有什么作用,除了他生活中的烦以外,还多了“一定要去把这些活生生的境界当成是梦”这么一件事情,更烦!大部分人刚刚开始都会这样的。
所以,不是你有了这个观点就能马上运行,几乎是不可能的。那要产生这种观点怎么办呢?首先一个人的身心长期沉浸在正确的佛法里面,不是沉浸在那些人天佛法里面,比如他会跟你讲一些因果报应的事,但他绝对不会跟你讲“这个世界是虚假的”这些比较深邃的佛法思想。他只跟你说:“你做了这个,要守戒哦!你不能吃这个、不能吃那个哦!你一定要去做好事哦!”他就跟你讲这些东西,什么积累功德哦。每个人经常都在说:“我要功德!我要功德!”每个人的心都倾向于这些东西,这些是不是佛法呢?是佛法,但如果你的心只是沉浸在这些佛法里面,你也没办法完完全全地真正进行所谓的梦观。
梦观要怎么样呢?他需要刚才前面所说的这些功德的积累,但它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对我们自己的思想反复地进行熏习,反复地进行思考。因为我们的观念要一下承认“这个世界是梦”,其实是非常容易的,你通过逻辑一推算,比如我们把《中观总义》学完以后,从概念上不相信这个世界是梦的人几乎是没有的。如果很认真地去思考,肯定会相信!
以前我们讲过离一多因,有位师兄弄去分析世界,一两年来都想不通为什么这个世界能分完?后来有次去了云门寺,他一下就想通了。也就是说,我们学了这些观念以后,相信世界是梦是比较容易做到的。但我们的心感觉这个世界是梦是很难的,因为我们的心绝对是感觉它是实在真实的,所以要去感觉它是梦非常的困难。然后我们要用“觉得它是个梦”的思想,对付我们的心感觉真实世界的这种强烈执著是非常困难的。而这个执著你是找不到的,但它就是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事物出来,并且你直接就觉得那是一个存在。
同时,你去把实在感变成虚幻感这个过程,是非常非常漫长的,而且这个虚幻感有非常多的层次。什么叫做层次呢?我们先说色法,比如拿一个东西放在面前,觉得它是虚假的。刚刚开始的时候,好像觉得它只有一个外壳,里面没有东西没有重量。然后我们可以拿东西(譬如激光)去射它,想像一旦我们证悟了以后,它慢慢就会消失,会变成这个样子。到了最后还会有一个境界,即使好像有一个东西放在那里,它很沉重、很有重量、很有质感,但它还是虚假的。
我们现在认为的虚假,一定好像雾啊、彩虹啊,全息影像啊,其实那不叫真正的虚假,因为没有触(触识)。真正的虚假是什么?即使它依然的沉重,能碰到你的手,让你的手穿不过去,砸在你头上还砸个包,但它还是虚假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会觉得它是虚假的,反倒觉得它就是个实在的东西,打到你会疼。
如果我们认为这些外境是虚假的,不修行也可以,但我们平常就觉得这些东西是沉重的,这个沉重也从来不虚假,它一定是个物质在那里,一个东西在那里。如果你的单空训练到后来,就算它沉重、有质感,打在你头上会疼,但它就是虚假的,它可以消失,也可以组合起来。
所以密宗里面观修本尊生起次第,是不能观想成彩虹一样的,他就是要把本尊观想得有质感很沉重。比如你观文殊菩萨在头顶上,文殊菩萨就在你的头顶上,他的手持着剑,你去摸它还是很锋利的,上面还有火了。我们误以为好像是彩虹一样虚幻的东西,其实不是的,这个彩虹虚幻只是说它没有颗粒感。
比如我们去看三维图像,我们会觉得三维图像是虚假的,里面出现了一个佛像,我们会认为那不是真正铜做的佛像。但是作为三维图像本身,它还是真的。它还是有个东西在那里,我们会认为有光,或者有个真实的东西在那里。所以,我们认为像彩虹、像三维图像这样的虚幻,其实那不是真的虚幻,只是虚幻的一部分。真的虚幻是可以消失,同时它还可以沉重——沉重也是虚幻的。
你问:“说这些东西有什么用呢?”我的意思是说,当我们的心训练到一定时候,你根本就不会在乎它沉重不沉重。它沉重,它可以变得无;它虚幻,也可以变得无。我们说的“虚幻”,指手可以穿过去,比如用三维影像给我们一个大桃子,我们的手可以伸过去,我就认为这个桃子是虚幻的。如果穿过去是虚幻的话,那么这个虚空、浓雾,有能让车穿过去,那浓雾是不是虚幻的呢?那你是不是证悟了浓雾的单空啊?还有,我们的手可以随随便便地穿过空间,那空间是不是单空啊?——你证悟了?不是的,你没有证悟;这样的话,那谁都证悟了,那只是叫做“无触”。
所以,单空有很多很多的层次,我只是简单地说了一下,如果你要去领受它,有好多好多的层次。你去领受它、去观察它、去体受它,慢慢慢慢就会对心生起的现象逐渐逐渐地清晰,特别是结合教理,你会发现显现出来眼前的这些东西,仅仅就是个容色和形色。
什么叫容色和形色?就是你眼睛看到的容色和形色,其实它不一定会有重量的。而这个重量是什么呢?是触识带给我们的。为什么呢?比如我们用全息影像做了一坨黄金在那里,哇,你看起来好像真的呀!但是它有重量吗?它可以没有重量,眼睛看到就像是真的,你手去摸,触识才能辨别它的有无。
但是,你又不能说触识就能决定它的存在与否,比如你眼睛不去看,伸手去摸到一坨很柔软的东西,你以为是绸缎,好柔软啊!非常好啊!但你用眼睛一看,可能根本就不是绸缎。所以你也不能靠触识来决定它是什么样的一种存在,为什么呢?比如我们有时候在梦中摸到一些东西,醒了以后,那个东西也会不在的。
我经常做梦在开车,手会抓到方向盘。还有我们在梦中会感觉到身体从悬崖上掉下来,那个时候身体也有沉重感,不然你怎么会往下坠呢?其实沉重这些东西,都是心的一种捏造。然后去观察和领受这些东西是虚假的时候,你会对这些现象区分得非常清楚。它不是单纯地我们去感受:“它是假的假的假的……”——没那么简单的 !假是怎么个假法?假到哪种程度?假到哪种程度,我们才算是真正的证悟了单空?所以你真正的要去运作的时候,那些东西会非常非常的细微,非常非常的多。
但是不管怎样,它有赖于你每天去思维它、感受它。长时间的串习,然后慢慢慢慢才能够真的是“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说起来是一句话,实际上我们去实践的话,要实践一生。
在这一生的过程中间,它会起到两个作用。第一个,你对这些世法的呈现会特别清楚,不会那么的朦胧。比方我刚才已经把形色和容色,以及触识做了分类,你还可以做其他的很多分类。为什么一个现象出来可以表现为眼识,也可以表现为触识,还可以表现为鼻识和色识,他们说的“色香味俱全”。
这些东西都不是真实的,但这团业力是靠什么形成的?然后慢慢你会发现读《俱舍论》,或者读唯识对你有帮助了,因为这些现象在这上面都有解释。这个过程中,慢慢你就会明白缘起法是怎么回事,世界上这些现象是怎么回事,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一种科学。
比方唯识里面说,眼识现起的九缘是:眼根、色尘、空、明、作意、眼识种子、末那识、意识、阿赖耶识。比如眼睛看到产生这么一个现象,起码要有光,要有眼识,还一定要有距离,你总不能挤上去看,而没有光你也看不到。总之,眼识现起起码有九种因素,而且这九种因素还可以去分,如果对所有的细节都清楚了,就是所谓的“遍知”,佛陀就知道这个东西。
但我们则不是,现在科学可以对一些现象进行研究,但它深入不到最根本的层面上去。所以它只能粗大地把它分析为分子、原子,就出现了物理和化学,然后把这些分子和原子进行重新的组合拼装,就成了现代工业。科学只会走到这一步,但它最根本的那个本质是什么,肯定不知道,现在的科学还达不到,但是佛法里面已经把它解释得非常清楚了。
第一个,你在做这些的过程中间,对缘起现象有了解。第二个,你在做的过程中,慢慢就会发现,既然它是你心捏造的,你就可以再去捏造它,或者不被这些捏造所牵引。慢慢你就可以领会到什么叫解脱,你的心就会慢慢具有力量、具有这种智慧来达成解脱。
如果我们慢慢发现心是这样捏造,而且我们长期地在进行单空的修行,在单空里边形成了定。比如我天天去感受面前这个电脑是虚假的,慢慢形成定以后,电脑就真的开始消失。而且在这个定里面,我直接的觉里面就含有一种“周围是一切虚假的”,这么一种很牢固的执著。单空实际上是堕入无边,它不是真正的解脱,因为牢固的那种执著还窝藏在里面,这种执著连想都不用想,就像我们以前认为这些世界上的东西就是有一样的。
虽然我没想过这些东西,但它一出现,你会这样去说:“它有、有、有吗?”你的意识根本就不会这么去想,就觉得有这么一个东西出现在你面前。现在好了,它慢慢慢慢消失,消失的同时,你的觉知里面含有非常坚定的执著——这些东西就是梦幻般的假象,这种执著是非语言性的。
这种执著叫什么?单空在能上的执著,就是你心里面有这么一种无的执著。为什么我要这么说呢?因为即便你没有这种无的执著,它也要消失的。你死死地去修禅定,像我们禅修中心很多的师兄,修禅定面前(的现象)也消失,身体都消失了。但是他由于没有无的执著,所以修的不叫单空,就叫做纯粹的禅定。
你要东西没有的话,消失多容易啊,你干嘛要去修禅定呢?抓起来把它扔出去就完了。那个东西也消失了,但你不能说自己那时候证悟了无的单空。如果你禅定中间没有无的执著,它的消失跟你抓东西扔出去不是一样的吗?但是你有了无的执著,不管它在和不在,它在的时候是个幻想,没有的时候本来就该没有。它本来就不是个真实的存在,只是它的消失这种禅定,证实了你的观点——它就是不存在的。
你带着无的观点去修行:“哎呀,是啊是啊是啊……是这样的啊!哎呀哎呀哎呀……佛教说的是对的!”——无非就是这个效果。但如果不去修行得以证实,你的心是不会认为它是虚假的,不行的,你的心不干!我们在观念上说“它就是没有的,它是虚假的”,你只是通过分析,让你的意识干了而已,但你的心还是不干。
修行的过程无非就是心跟意合一而已,在武术里面心跟意合一,叫“心意拳”,意念一动,“砰”一下把人打出去、扑出去,根本就不需要通过一个意念去命令自己去打它、让手举起来,不然早就会被人踢翻了,没经过训练就会这样。一定要通过长期的训练才能达到这一点,意道、力道、气道合一,“砰”一下就出去了。
你的意识通过单空的训练认为这是个虚假的现像,但是你的心不这么认为,慢慢这么长期去训练,其实跟武术训练是一样的。武术体现在身体上,单空体现在心的直觉上,这是单空修行的大原理,大家听得懂吗?(全部人很纯洁地看着我,我就知道完了,没有讲懂。)
也就是说,我们要去训练我们的心跟我们学到的观念一样,用我们的心去证实它。心是我们的司令,观念是我们书上学来的东西,你要把它变成现实就要长期训练、长期训练。当心真的有了那种无的执著以后,而且在里面形成了定的方式,定是个武器,让它消失了以后,你的这种观念跟定结合在一起了,就叫“止观双运”。
止观双运,其实就是证明了我们所学的东西是正确的,它就是可以消失,那么这时候你的心就彻底接受了这个观念,心一接受这个观念就不得了,所有的东西再呈现出来在它那里都是个假象。假象的意思是什么?你可以随时摆脱它,也可以重新捏造它。
而我们现在要去捏造它是很麻烦的,比如我手上一个橡胶做的鼠标,我们要捏造它得经过好多工序,割橡胶等等,还要经过各种各样的设计和材料加工的程序,一大堆的制造工序之后,才捏造了这么个东西呈现在我们心前。如果我们真的通过各种各样的密法,把心训练到很清晰地觉得外境是虚假,而且非常清晰的时候,说不定你靠一个念头就可以让显现出来了。
你会觉得:“这个可能吗?这样多好啊?”真的可能,这根本不用到佛菩萨的程度,有个天界叫“他化自在天”,他们需要东西的时候只要靠意念,“哗”一下就出来了。他就是没有证悟万法的空性,但他身心的能力是非常强大的,他化自在啊(指化现一个东西非常的自在)!
我们的心其实具有巨大的能力,为什么我们现在不行呢?因为我们受约束于我们的六根,受约束于二元的思想。当我们的心直接觉得它是真实的时候,那就麻烦了,我们要改变一个世界要通过很多很多的方式,经历很多很多的曲折。这个曲折我们把它叫做“因缘”,或者叫做“世间规律”。
当我们非常彻底觉得这个东西是假的时候,你在梦中制造汽车时,经过汽车制造商吗?你去采过矿吗?汽车上那些零件要采多少矿才行啊?什么橡胶、钢铁等各种各样的东西,一做梦“砰”就出现了,在梦中我们的他化还不是很自在。如果你能达到这一步,就叫做“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当然我们肯定不行,我们在头脑里面勾画一些形象还可以,比如做白日梦,想象一位美女摇曳而来,哪个都不爱就爱你,有没这样的傻子?肯定有,这个还可以。但我们认为现实跟想的肯定不一样,其实是一样的。如果要在现实中出现这么一个事物,我们觉得绝不可能,其实这是错误的。
我为什么跟大家说了一大堆这样的东西?你去修行的话,就会知道我讲的这些东西慢慢会在你的修行中兑现。你会问:“那么多人修行,为什么没有人在我们面前表演一下,“砰”的出现一坨黄金呢?”我们这帮人中间遇到是很难的,可能你要去西藏的大山里找,千万不要去那些富丽堂皇的寺庙找,因为里面是不会有的,那里面的人基本上在读书,或者杀气腾腾地打坐。你得去找那种很偏僻的山洞中,突然出现的老头,穿得很破烂,他就有可能。如果你跟他没缘的话,就对着他拼命地磕头,然后赖在他旁边不走,反正就要结个深缘——我结个深缘的目的,就是想看你不经过任何挖矿的方式整一坨黄金出来。意思是现在这么深入去修行的人,真的是很少!
你又会问:“这样的话,我们是不是不能解脱呢?”其实你根本不用修到那么深的程度,那种随便能转化物质是非常厉害的程度了,像密勒日巴那样把毒吃了之后,发到门板上去啊。你们看过密勒日巴的故事吗?这种太不容易了!其实你要证悟根本用不着这么深的程度,修单空到一定时候,不用让周围的东西消失,但你的心已经确认这些东西真的是虚假的和梦幻的时候,你的心慢慢地会从现象里面中抽离出来,回到明觉自身上去。
心回到明觉自身上去,由于他没有智慧,还是不明白“明觉”是什么,这个在大圆满里面叫做“俱生无明”。这个时候,你跟那位上师关系好,真的要赖着他哦,比赖着那个老头还要重要!因为他跟你指出俱生无明是什么,你一下就发现这个俱生无明是什么,其实就是明了,俱生无明一下就消失了。那时候其实什么都不用变,你就证悟了,或者我们把它叫做开悟。你的心直接就知道这个明觉本身就是这个东西:“哦,搞半天就是这样啊!”
而且这种证悟是一种肯定,这种肯定不是像我们现在这样,其实我们现在自己都不肯定的。就像唯物主义不相信有鬼一样,由于他不肯定,走到坟场就害怕。如果我们没有肯定的时候,会疑惑:“哎呀,这样是证悟吗?这是吗?”——其实你在想的时候,就已经不是了,说明你根本就没有证悟,根本就没有什么是不是的。
但如果你接受了一位证悟者的世界观和认知方式,真的跟他瑜伽了,借用他的力量你肯定可以肯定。这种“肯定”就会出现禅宗里面经常说的一句话,叫做“庆快平生”,就是这一生值了的意思。“哇,这一生值了,终于把那玩意找到了,无数劫来流浪生死,茫茫千劫没有尽头,今天终于出头了,媳妇终于熬成了婆啊!”——那真的是会庆快平生啊!
而且肯定了以后,接下来你再依据那个去修行,就非常地快,很快就会达到初地菩萨,乃至于成佛,这一生都做得到。最慢就是在认知前面的东西,因为无知,而无知是最麻烦的。由于无知没有目标,经不起各种各样的冲击,谁跟他一说,加上各种各样的迷信、各种各样复杂的因缘,会把一个人带得昏头糊脑的。
不管如何,我们回过头来一步一步地去做“梦观”,是绝对需要的!这就是所谓的把醒者捆起来交给梦者,什么叫捆起来?就是拿这种思想去对付所有的显现,这个过程要怎么呢?其实我们以前讲过好多,你可以首先从色法入手,也可以从自己的受想行下手,最后去对付识,因为识是最麻烦的。
其实,识到后来是很容易对付的,你把色受想行都对付了以后,识是最容易对付的,它是分别力嘛。我们以前讲过德山开悟的公案,德山从北方过来,还写了个《金刚经》的注解,叫做《青龙疏钞》。他说:“我们学佛要三千细行,八万威仪,要很多年才能成佛。北方凭什么说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真的是一些魔子魔孙,哪里有这样的事呢?我去平了他们!”然后就挑起《金刚经》的书杀到北方来,走到龙潭那里,被一个老太婆给收拾了。以前我们讲过,在此老太婆怎么收拾他我就不讲了。最后他跑到龙潭禅师那里牛得不得了地说:“我来了,龙也不见,潭也没有。”结果龙潭出来把他教育了一顿。最后龙潭禅师怎么让他开悟呢?拿了根蜡烛在他面前一下吹熄,他一下就证悟了!
这就是对付识的,他突然发现光和黑其实都是分别,都是识的作用。当然,通过眼识也可以让心明白其他的识也在分别,所有的显现和不显现,都是一个识在分别。虽然这说起来容易,但心去领会它是很难的!但如果你的单空修到很深的程度,这么一下就可能证悟了。
我们以前修大圆满的时候,就拿一个灯不断地按熄按亮,反反复复去领会识的分别,或者通过不停地喊叫等各种各样的方式。但这些方式去证悟最后识的虚假,一定有赖于前面次第的修行,先把色受想行这四蕴虚化。这四蕴的梦幻观,就是我们刚才书上所说的一切。
你可以先从色法入手,也可以先从行蕴入手,也可以从受蕴入手,反正色受想行都可以。但无论如何,目的就是训练我们的心直接地觉得“所有的显现全部都不是真实的。”——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这个,也就是《金刚经》里面说的那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至于怎么梦幻泡影的细节,我们以前讲过一个《梦幻八喻》,大家可以翻出来听一听,里面讲了很多。实际上,它不是真实的,它是虚假的,破坏外境的显现在你心里面的实有感、真实感。其实这是一种“感”,感是一种执著。
我们经常说:“哎呀,这个电影好带感啊!这个人感觉这样、感觉那样……”——感觉的东西是非思维的。“哇,这个人感觉好忧郁啊!这个人感觉好喜悦哦!”——这些感觉是非逻辑性的、非语言性的,是直觉的。
那么,我们看到一个物质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就感觉到它是真实的、是存在的,我们要去破坏它的真实感和存在感,这是指外境的色法。还有一个,我们要去破坏自己情绪的存在感。在概念上,其实我们很容易知道情绪不是真实的,但它会不停地作用,我们要去破坏它的作用感。
对于我们的情绪,它的存在就是它的作用,比如愤怒,你把它拿出来让我修修它?你拿不出来吧?!没有什么东西叫愤怒,好比我们的贪着,但是它的作用就是它的存在。所以,受、想、行,我们都是通过破坏它的作用去破坏它的真实存在。
至于色法,好像有本体,比如一个瓶子放在我们面前,我们会以为它有分子、原子,这通过思维都能够破坏的。以后我们学《中观总义》的时候,讲到离一多因分析到后来没有组成部分,但这只是思维性的,我们心直接的感觉它还是在的。那个时候,哪会去管什么分子、原子、离一多因,就直接觉得它就是个存在。
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修行去破坏这种存在感,就用了光去射它等等之类的方法。其实,你可以不用光去射它,用眼睛去看它,甚至一觉照它就是虚假的。反反复复觉得它是虚假的,像梦一样,反复拿梦中的境界来套我们现实的境界,来印上去,这就叫做把醒者的境界交付给梦。我们要反反复复去做这个事情,特别是我们遇到很激烈,根本把控不了的事的时候。
什么是激烈、我们把控不了的事呢?比如我们受到很多很厉害的冲击,股票垮了——人生都是一场梦,无所谓!既然这样,垮了就垮了!或者出去受了欺负、受气了——人生是一场梦!修到后来很厉害的时候,忧伤、愤怒、仇恨这些情绪起来以后,甚至会:“哇,来了来了,好不容易又来了一个敌人啊!”去印照它是一场梦,它是虚假的,慢慢看着它消失,心就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清晰,到后来任何东西都没办法把你撼动。
这并不一定要修到外境完全消失,当然你可以修到外境完全消失也是挺厉害的,为什么呢?当外境全部消失,你有了这种禅定的能力,一旦明白了本性,很快就达到初地菩萨的内证。当禅定的力量达到身体和外境全都消失,然后在禅定里面又有了那种证悟,那能证和所证就很容易体现为法性,因为外境已经消失了,除了法性就不可能是其他的东西。同时你又明白了什么是法性,好了,能所就合一了,其实这就是初地菩萨的证悟,这时候就是真正面见了佛陀,见到了金刚萨埵,见到了真正的根本上师,而且这时候你就可以称自己为“佛陀”。
当然,他出了定就不行了,初地菩萨不可能永远在里面的,他一定要出来,但他出来以后会比什么人都善良,拼命去做一些供养、布施这方面的事,因为初地菩萨主修布施。二地菩萨修戒律,连任何一个不如法的念头冒出来都不行,在种子往上冒的层面,一冒出来就消灭、一冒出来就消灭,所以二地菩萨是最清净的。而我们凡夫不如法的念头就不是冒出来哦,是经常性的这样。
三地菩萨修忍辱,接着四地、五地这么修上去。但是大圆满就不用修得那么复杂,你只要保持法性一生,到中阴的时候就可以成佛。如果你觉得到中阴成佛太遥远了,你可以到山里面修脱嘎,活着的时候就修成几地菩萨,甚至活着的时候就成佛。至于修成几地菩萨就不知道了,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它的前提就来源于我们现在所说的这些东西。我们再看下面的内容:
全知的道歌和上师的解释妙义纷呈。我们逐条作剖析。“言讫”是表示阶段的词。妙慧做出裁决之后,用念绳系住醒者,密意是表达慧和念的关系。宗大师的《广论》有一句:“所念境先以慧别,次乃念取,以念无择境力故。”念心所本身没有拣择境界的能力,所以首先要以妙慧辨别所念的境。依靠妙慧就能判定显现的真假、认识的正邪,明确地定好所念境。所念境就是一切显现都和梦一样。这里“言讫”,密意是妙慧获得了决定。如果没有“言讫”,那就还要运用妙慧观察抉择。没有这个前提,单单口说是梦、心里不知如梦的意义也不行。所以说“所念境先以慧别”。
这段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要把妙慧确定下来,“言讫”指说完了以后,把醒者捆起来,把绳子交给了梦者。言讫说完以后,前面应该有个决定,就是妙慧的决定,就是我们经常说的:要确定你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确定起来,你就得读中观、唯识,并且反复去思维思考。
作为知识的层面,对“世界的看法”我们是很容易建立起来的。甚至我们不用学中观,像现在迷信的人有很多:“上师,你是佛哦,我看到您好激动哦!”等你激动完后,上师对你说:“世界是假的!”你也相信世界是假的,作为一种简单对世界的看法,你是可以具有的,而且每个人都可以具有。
很简单,只要稍稍信点佛的人,你说世界是假的,他说:“既然是佛说的,那好嘛,就是假的嘛!”这些都没有问题,但是你要真正的建立对世界的看法——世界观,那就不容易了。观是什么?观有思维的观和直接的观。他要求这个世界观是直接的,经常会觉得“这个世界是假的”。经常的、直接的,这个东西要靠什么?要长期地训练才行,不然我们随时随地都会把它忘记。很简单,如果你真的觉得这个世界是假的,很多恐惧和贪著都会消失的。很多事情处理起来,也会清晰明了好多。
为什么我们现在做不到呢?因为我们不觉得这个世界是假的,根本就没办法觉得这个世界是假的。虽然我们没办法觉得这个世界是假的,但我们可以有“世界是假的”这种看法,因为佛教里面一学,上师跟你一说,你就可以承认,但这个根本就不管用。
所以前期大量的闻思是绝对少不了的,如果你真的要去把中观学好,通过中观来领悟大圆满的话,千万不要厌烦它。不要认为懂了几个逻辑就行了,比如我们马上要学的《中观总义》,里面会讲到很多逻辑性的东西,逻辑怎么去推理这个世界是虚假的。里面非常清晰,有九大因,有什么自续派、应成派的一些分析。
当然这也非常的学术化,我会尽量把它不学术化。但不管它学术化与否,稍稍脑筋正常一点的人都知道:这个世界就是没有本质、是虚幻的。这种看法很快就会有,但要形成世界观真的是不行。形成世界观以后,通过串习修行融入到禅定里面去,又是一个很长的过程。
所以他们说学中观很慢,你问:“有没有更快的?”有啊,大圆满!但你学大圆满的话,就需要福报跟信心,就算把窍诀告诉你,你没领会,没有福报跟信心怎么办呢?回去学中观!(众笑!)
然后你说:“那算了,大圆满不行的话,那我修气脉!”修气脉也可以,你得有很好的禅定,要天天跟着一个上师,让他具体地指导七根脉的情况,你一听就傻眼了!你能够有很好的禅定吗?特别是现代的人,眼睛一睁开就开始刷屏,根本不可能让心去定在一个事物上。
没办法那怎么办呢?我们现代人脑筋动得这么快,就是适合去学中观,这个方法反而成了最好的方法,而且这个方法是最没有危险的。为什么?靠逻辑、靠思维,越来越清晰。而气脉这种东西,对观点的理论可能不一定懂,它就中脉、左脉、右脉、拙火开始修,反反复复这么去修。如果一不小心,风脉入了心,哦豁,芳村(精神病院)又多了个席位,真的会疯哦,而且会修出很多稀奇古怪的事,例如飞出来看到这样看到那样。如果没有正确的世界观的人,会非常麻烦的。
那要怎么建立世界观呢?你要回去学中观!(众笑!)既然这样的话,我还不如赶紧直接先把中观学了再说。其实藏传的各大派,是先要学显教再去学密教的,显教基本上都是以中观为基础,没有一派不是以中观为基础的。藏传有五六个派别,四个大派别一个小派别,全部都是以中观为基础。当然有他空中观或者是应成中观,但不管怎么样,都是中观。
中观,前面就一定要去学单空,其实到了后来的应成中观,就是大空性了。虽然学习了很多理论,实际上修起来就那一下,大量的修行就是前面单空的修行。由于前面单空修不进去,搞了两下没兴趣搞下去了,原因有两个。第一个闻思不成熟,世界观还没有建立;第二个资粮不够。
资粮不够表现为什么呢?你相续里面能够用去修行的积累不够,也就是五加行没有修。还有一个,就是阻碍修单空所产生的感受力量太多了,叫业障太深。而要清除掉业障和积累去修行的力量,一定要靠五加行。
五加行是什么内容呢?首先是皈依,然后发菩提心,接着修金刚萨埵,再到曼扎积累资粮。其实这四个东西加起来就是:定好目标,积资清障。前面皈依是定好目标去证悟;然后发菩提心是把力量准备够,让心更大一点;接着金刚萨埵跟曼扎,就是积资清障;最后完成目标,修上师瑜伽。这就是拼命要你去修五加行的原理,然后怎么达到上师瑜伽呢?我觉得汉人修了五加行以后,直接去听密法的直指心性,也许有些人会成功,但成功(开悟)的可能性很低,因为心的无明太深了,蠢得太深了!
我们可能分别力很厉害,做生意很厉害、搞数学很厉害、演戏拍电影很厉害,这些都有可能,但他就在这个最根本的事情上很笨。因为你二元的习气太强烈了,越聪明就越强烈。为什么越聪明越强烈呢?我们所谓的“聪明”,就是很多事情记忆很深,分得很清楚,看得很远。这些所有的前提都是“我”和“我所看”的东西,越聪明就说明你头脑记得越多、思维越深,这种二元的习气越重,要消除是很困难的。所以经书上说“世智聪辨”是修行的八难之一,就是世间很聪明的人,在修行上可能更倒霉。
那要怎样去除这种东西呢?中观。通过单空把所境全部整烂完了,心就开始从所境里面开始回收。但是你去整烂这些所境的同时,不是说你在所境上就越来越笨了,反而越整烂越聪明,如前所说,会越来越清晰所境(外境)是怎么回事。既清楚它又不执著它,那就是好事他一个人全占完了。
我们因为执著才受苦,因为不清楚也要受苦,你清楚它又不执著它,是不是好事全占完了?然后心回去以后,才会破坏这种二元的执著,所以大量的单空修行是必不可少的。那为什么还要加上菩提心呢?菩提心会消除我执。我执是很厉害的,它建立一个点,有了我执才会有我以外的东西,这是二元嘛。而菩提心可以粉粹很多我执所产生的东西,这样的话,才能达到最后的那个一元的世界。
当然我说“一元”这个词汇是有毛病的,不是什么真正的一元不一元,那个时候很难说它是个什么样的世界。它用了很多的词汇,例如明空双运、如来藏、法性,本觉,真如……说白了,就那个玩意儿。
但如果我们长期修单空,比如禅修中心有些师兄修得很好,身体这些都化掉没有了,这个时候如果一领悟本性的话,马上就是初地菩萨的证悟。哇,那个挺吓人的!再一修,十二个百数功德就现前了。我想到这种情况就有点害怕了,哪天到禅修中心碰到一个初地菩萨,把他逮来臭骂了一顿就麻烦了!(众笑!)
不管怎样,我们得努力去做这些事,因为没有其他的路,其他的路也不可能走得像现在这么顺。如果你长期闻思的话,基本上是不会走错路的。但闻思本身是一条错误的路,你们要听懂我的话啊!闻思,会让你越来越清楚不走错路,但如果你长期去闻思,老是去闻思而没有修,就会变成学者,那本身就是一条错路。
文中说:“言讫”是表示阶段的词。妙慧做出裁决之后,用念绳系住醒者,密意是表达慧和念的关系。慧和念的关系,就是智慧和我们念头的关系。我们的念头本身是没有办法来对外境的事物做出什么正确决策的,那么这个慧是什么呢?经过佛菩萨的教导和教言,再让我们产生真正的智慧、真正的世界观、准确的世界观,那么这要依赖于我们长期的闻思。
我们学了一遍《中观庄严论》,又来学《醒梦辩论歌》,接下来还要学《中观总义》,还要学《中论》,反反复复地把 “缘起性空”四个字,讲了一遍又一遍,为什么?就是要真正形成这样的世界观,逐渐让我们的心灵变成直接地认知所有的现象都是幻象,这个不容易啊!
比如我们经常说“这个世界是幻象”,你问他什么是幻象?幻象是什么意思?这都有好多层面的。怎么让我的心认为它是幻象,又牵涉到很多很多的层面,很多很多的角度,有很多很多的认知方式。所以你要真正地明白一个事物,是很不容易的,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这是现代人的一个大毛病。
现代人通过看电视、看电影、刷屏,等等这些东西可以知道很多很高妙的东西,一句话、半句话、一段话,然后他们好像明白了很多,你说什么他都知道,但什么他都不懂。这个叫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是现代人的毛病。如果不知其所以然,你就不能运用,就不能产生效果,那你知道这个东西有什么用啊?完全就没有意义!所以我们不能这个样子。我们要真的知其所以然,就要对这个问题反反复复地深研、精研和广研,像磨砺一样,反反复复这样才行。我们再看下面的内容:
“言讫”之后,就要用念绳把醒者紧紧系住,意思是一切时坚持正念。如果只是由妙慧决定了一切如梦,而不能坚持正念,这也不可能成就如梦观,因为只有依靠正念的作用,才能做到时时处处作意如梦,由此而最终把如梦观贯彻于一切时处,达到醒梦完全融合为一。所以在妙慧简择之后,接下来的一个重点就是坚持正念。
如前所说,妙慧就是我们建立了正确的世界观,上面的那一段内容,现在要我们坚持,坚持就是时时串习、经常串习。时时串习有两种,一种就是反反复复地思维跟讨论,还有就是座上打坐去修。我们曾经教过很多座上打坐修的方法,夺人、夺己……这些方式教过好多,天天都在讲,天天都在说,这就是坚持正念。
好,一个是座上修,一个是平常思维,还有一个对于我们居士,在平常的工作中间,上班、工作、家庭生活、出去旅游……然而这些事你是没办法少的,都要时时去串习。比如假期到了,家人都说要去旅游,就你不愿意去,想要在家里修梦幻观,不然一家人的口水吐到你脸上,这时候你需要把这些口水看成是如梦如幻的,你只好跟他出去。
其实,跟他出去也没关系,如果我们真的把梦幻观训练得非常准确、非常厚实的话,那你是不怕的。我们一边工作,一边随时提起的,坐车,马上又提起来了;上厕所,马上又提起来了;吃饭的时候,也提起来了;跟别人说话的时候,哪怕只有一秒钟间隙,你都会提起来,经常都会觉得这是一场梦境。
如果真的达到这种程度,就不会像我们现在一些人说一定要跑到座上去打坐才叫修行,不是的,有时候他反而觉得有境界的修行比无境界的修行要厉害很多。什么叫做有境界的修行呢?就是有外境的东西来刺激你。比如特别让你生贪的、特别让你生嗔的、特别让你恐惧的、特别让你嫉妒的这些对境生起来,我再把它消灭,多爽啊!而你一个人坐在那里,什么事情都没有,哎呀,一切如梦如幻,好如梦啊、好如幻啊!好像座上都可以成佛了,一下座别人一把口水吐过来,马上就“是如幻,但口水不如幻”,会变成这样的。
这时候如果单空串习得非常深厚,出去碰到有外境比没有外境可能更需要,那是什么意思呢?如果前面的闻思串习得够深的话,那工作中、生活中本身就是一种修行。我们经常说:“哎呀,要把佛法融化在生活中间,教我在生活中怎么修行嘛?”——人家一问,我就傻了。
佛法在哪里,怎么融化啊?佛法跟生活融化在一起,首先得有佛法嘛,生活就不用说了,你肯定有了。你佛法都没有,怎么跟你融化生活啊?他就以为听了一句话就可以了,甚至有些人以为“一切都是假的”就可以了,我听了就傻了。实际上“一切都是假的”是一个结论,你一刷屏就可以刷得到,但是你要真的在内心建立这样的东西,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啊!
同样的一句话:“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好简单!或者是“缘起性空”、“如梦如幻”、“没有本质”都可以说。但在内心里面真的建立这种直接的认知,就要靠反反复复的学习和修行;如果反反复复这样去修行还不行的话,真的要去修五加行。
大家记住千万不要再到处乱跑,随便你从喜马拉雅山跑了几个转回来,西藏所有的寺庙全部跑完,每一个佛像你都磕了好几个头,供了很多根香蕉,你还是要回来做这些修行,你不做这些,一样的没有用。真正的佛法就是去实现这些东西,说起来很简单“大道平常”,如果你的如梦观真的做到非常好的程度,证悟根本就不难!
大家把它想得好神秘哦,主要是武侠小说看多了,电影里面有很多很神奇的东西。比如一个少年遇到仇家陷害,“砰”一下掉进一个山洞里面,山洞里面出现一个骷髅,骷髅旁边有一本书,什么降龙十八掌、胡笳十八拍,学了出来爱恨情仇。其实,前面的爱恨情仇都没影响到大家,但中间的那个骷髅和那本书就把大家影响了,然后有很多很多稀奇古怪的境界等等。
你看嘛,关于少林的《易筋经》、《洗髓经》,大家认为神秘得不得了,其实就是体操来的,是心意和体操合在一起的一种体操而已,早就有了,都可以公开传授的。如果你不天天去磨砺,那个《洗髓经》真的连体操都不如,我说的是真的,像《洗髓经》、《易筋经》这些要反反复复去做的(我跟你讲嘛,我刚刚做的动作就是《易筋经》里面的动作。)
但是你要把心念和意识加进去,反反复复地去练才行,如果你不练,那些秘本一点用都没有。现代人老是想轻而易举得到最好的,其实那些乱七八糟的小说挺害人的!觉得找个上师或神奇的人物,磕几个头、供几根香蕉,手往我们头一按,哇,任督二脉打通了!“砰”飞到天上去,然后转一圈,大手印“啪”打过来,你由此明心了!(众笑!)
这种白日梦挺搞笑的,这个世界上不会有这样的事。如果我们要真的产生这样的能力,是需要慢慢日积月累培养起来的,哪怕一个世间事都要这样。如果世界上真的那么容易成功的话,那成功早就有了,轮得到我们啊?比如哪里有一个什么大德,搞个什么窍诀或者手往我们身上一按,或者给我们两耳光马上就打醒的话,我告诉你,我比你们跑得快!因为我有钱,我买飞机去,会变成这个样。但事实上不可能的,那么多有钱人,如果有那样的好事,有权有势的人实在不行的话,把西藏直接包下来嘛。
所以根本就不是这样的,你一定要真正去掌握这些道理。藏传佛教的理论里面,我们看到各教各派的争论和讨论,真的精彩得不得了!哪里有“嗡嘛呢巴美吽”几句话,然后往头上一按就搞定嘛?你看格鲁派和宁玛派的那些辩论,精彩得不得了,包括现在格鲁派的一些大德们都在骂根登群培,说根登群培怎么怎么样……
因为他们有各种各样不同的见解,这些都是很踏实很具体的,大家不要抱幻想,也没有什么很神奇的东西,真正的佛法你得着力去实践。藏传佛教最高贵最牛的一本书叫《上师心滴》,已经被索达吉堪布翻译过来了。你去看嘛,那上面会不会有佛家十八拍嘛?都是些很踏实的修行方法。
如果我们没有很踏实很具体的修行是不可能的,不要去做这些东跑西跑的事,我们汉地学佛的人有一个特点:喜欢到处跑。其实他们心里暗含了一种,想去不费力去找一个花哨的心思,这是没有的。真的没有的!好,我们再看下面:
“念绳系醒者”,“醒者”是正念所系之处,“醒者”二字要理解到是涵盖到一切醒觉位的境界,不仅是处在醒时某一时、某一处、某一段显现时不忘记作如梦观,而且是要在醒时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大大小小的显现中,都作如梦观,所谓“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梦观”。如果静时观如梦,动时不观如梦;上座时观如梦,下座时不观如梦;无事时观如梦,有事时不观如梦;大事观如梦,小事不观如梦;顺心时观如梦,不顺心时不观如梦;行住坐卧观如梦,吃喝拉撒不观如梦;见陌生人观如梦,见亲人、爱人不观如梦;
这句话我们好好想一想,什么都是如梦,自己的亲人不如梦,这是不行的。
境界平淡时观如梦,声色正浓时不观如梦。这都不是“紧把念绳系醒者”,都是有渗漏。反过来,无论大事小事、独处聚会、成功失败、欢喜忧伤、山林城市、静闹闲忙,小至穿衣吃饭,大到生死关头,一切时处都不离“这是梦”的作意。这就是用念绳系住醒者,交在梦的手中。
我虽然把文字念出来,其实这些东西我都已经讲过了,也就是随时随地我们都要这样去做。有些人说:“我上班的时候观如梦,会不会影响工作呢?”开始的时候会影响的,所以开始的时候你不要这样。开始如梦观没有形成直觉的时候,只是意念和感觉,那个意念跟感觉一出来的话,就会排斥其他的意念和感觉的。
比如我们公司的员工正在很专心地写一篇文章,哇,文句造得很古典很押韵,写得都感动了自己。突然告诉你:“它是假的、它如梦”,那你就写不下去了,立即破坏掉你的感觉。但是这不怕,慢慢当你的如梦观达到很盛的时候,你可以沉浸在里面写的,同时你有个觉照,觉照到这些东西都是假的,甚至不妨碍你在里面玩。这时候其实很像已经证悟了的人,他们就是这样的。
在单空的状态里面,要用单空的意念或者感觉、想法去观照、去觉照、去对治现象的实有性。当达到很深的程度,虽然事物是假的,但它也可以显现嘛。如前所说,虽然它是假的,也可以沉重,可以圆可以方,它也可以有气味。那么真的达到这种程度的时候,你的心不用再去想它是假的,但它就是假的,就像我们现在觉得它是真的,那就随便它嘛,你也可以沉浸进去,你也是假的嘛,大家都是一同假,那怕什么呢?
其实这时候就很像证悟,证悟的人就是这样的。证悟跟单空的不同是什么?证悟了人知道这个不是假的,没有什么真和假,它是法性在游舞。而单空因为不明白本质是什么,就是觉得这些是假的。所以从证悟来说,根本没有什么真真假假,真假一定有一个能判别和所判别在,而且有假就一定要有真,是不是这样的?
但是证悟了以后,就没有这些了,二元就全部消失,唯一法性在游舞,所以那时候没有拒绝也没有不拒绝。当然这个没有拒绝和不拒绝,大家不要认为是不要是非,不是这样的,它融化在我们的生活中间,一样要随着我们的是非而来。听得懂吗?这个很难理解,它随着我们的是非而来,同时它又没有是非。
这难以让人理解,我们再来解释一下,很简单,比如我们知道饭可以吃,屎是不能吃的,他一定要随着这样的规律来。他不能说米饭跟大粪都是一样的本质,所以吃屎不吃饭嘛。但是他的觉知里面不用想的,就知道米饭跟屎在本质都是一样的。在饭跟屎都一样的这种觉悟中,就呈现了饭可以吃,屎不能吃的这种世俗缘起中间,叫“色即是空”。
所以真正的证悟者是这样的,当我们单空修到快证悟的时候,或者修到很深的时候,他也许没有证悟,但他也是这样的。这是什么意思呢?即使你单空修的好,也可以出来工作出来看病的。比如中医一摸脉,哇,喜脉——是假的!你怀孕了,是假的!可以这样嘛。吃饭——哇,好香啊,假的!
这时候的假,不是在吃的同时还有个观念觉得它是假的,因为深入骨髓的那种觉知产生以后,吃的同时就已经知道它是假的。这叫做什么呢?经上说“色即是空”,它那叫“色即是单空”。“即”的意思是没有离开色,还产生另外的意念。听得懂嘛?
没有修的人很难听得懂,但你去修,修到一定的时候,你就知道这是这样的。刚刚开始一定是轮换的,显现一下觉得它是假的。但刚刚开始轮换也没有关系,反反复复去串习这种东西,也就是说,最初的时候它会影响我们的生活,影响我们的工作,但成熟了以后就不会的。
所以最初的时候,要把工作和修行打成两段,工作的时候我就不想这些事,工作完了我再来修行,然后此消彼长、此消彼长。什么叫此消彼长?其实是此不消彼长。什么叫做此不消彼长呢?工作还是在工作,此没有消。彼长是什么?你工作的时候,觉得显现这一切的东西越来越假,所以叫此不消彼长。如果此消彼长的话,你就出家去了,乃至始终在法性定里面,全消了。
那个我们做不到,往往是此不消彼长。彼长要靠什么?反复地串习,一切时一切处都不离这是梦的作意,就像书上说的。那么,都是梦都是虚假的前提,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就要靠学习,我们现在正在做这个事。学完了以后,自己去思考、自己去串习,然后成为最基本的一种认知力,然后在这种认知力里反复地串习、作意,到时就跟我们的工作、修行结合在一起。这是这一段的意思,我们再看下面:
所以还是那句古语:“道者,须臾不可离也。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暂时不在,如同死人”。
“道”是指我们的修行;“须臾”是指一会儿也不可离。对于真正的修行者,这些观念随时随地都不能离开我们的相续,不能忘记它,叫做“须臾不可离”。
“造次”是指造作、做事,也要这样。古代人骂人:“你不要造次”,意思是你不要乱来。“颠沛”是指到处走、流离,颠沛流离的意思。也就是说,你做事、到处行走、颠沛流离的时候,也必须这样。
“暂时不在,如同死人”,如果这个思想离开我们,就相当于死人。就像以前的儒家说:“一日不读书,面目可憎。”指我们学佛人,如果哪一天不想到佛法,不想到如梦观,不想到菩提心,真的是面目可憎,意思就是要天天去串习。
我们平常是这样的吗?比如我们忙了,就把它忘记了。这还好一点,有些人陷在某种情绪里面,把佛法忘得干干净净。你看他产生某种冲突的时候,天天都在恨啊、讨厌啊、想逃跑啊,这些情绪里面。产生嫉妒的时候,那也不用说了,从头到脚满身上下,心里面、眼里面、嘴里面、满身都是剪刀。根本不是须臾不可离,随时都在离,那我们要怎么办呢?当我们出现这样的时候,要把学的这些东西拉回来才行,你拉回来就能处理你当时的心境和处理一些矛盾。
我们平常和人发生矛盾,没有这种梦幻观的时候,我们最多也就忍气吞声嘛:“算了,我忍了你,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但如梦观的时候,他根本就不会这么想,如梦观很深的时候,一笑了之。那你会问:“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啊?”这样活着才有意思。你会觉得爱恨情仇,快意恩仇才有意思,什么叫做快意恩仇啊?那是哄你们的话,我告诉你,恩仇从来就没有快意过。
你看刑场被枪毙的人,他怎么不快意恩仇呢?很多得了癌症进火葬场的,你跟他说快意恩仇吗?所以不要相信小说。小说都是文人坐在一个房子里面乱想的,你看《小时代》写的,这个世界上有这么多LV包吗?有这么多人一出来,就能随随便便过着这么美好的生活吗?武侠小说里面的男女主角,从来不忧吃饭的,哪里是这么回事啊?
如果你去信这些东西,沉浸在这些想象里面,实际上是对你现实生活的一种侮辱,同时表明你智力过低。这样的话,你在现实中肯定会失败。即使去描述美好生活的那些人,落下来,他也是很现实的。
比如一个人去拍梦幻性的电影,你看用去拍电影的具体东西现不现实?资金、人员、演员、编剧、怎么推广,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他们说的都是不实际的,但做起那个不实际的东西是非常实际的。结果我们平常人看到这些,天天在幻想中间不实际,这真的是傻啊!所以不要去上那些当,要很实际才行,佛法就是要求我们很实际的,切切实实去观察我们的生活、观察我们的内心。切切实实地去修行,佛法就是不打诳语,对世界不做很多虚假的描述。
这样就知道这个法是何等广大,我们要理解到,无论在哪里,都是修如梦观的道场,无时不可修、无处不可修,不像其它法,有时间、地点、威仪、环境等的局限,这个如梦观是时时处处都可以串习的。
真的是这样的。我们在修法前,要先修一个什么仪轨啊。我们经常会听到人说:“我去那里接了一个法!”其实就是他去哪里接了一个传承之类的,但“接了一个法”好正式啊!他还问:“我不知道接了这个法,要把什么什么弄起来修啊?要念什么做什么东西?”其实如梦观这些都不需要,你只要活着,你都可以修;你只要清醒的时候,就可以去观察自己,如梦如幻。
而且这是最深的法最厉害的法,什么仪轨都可以不用要。你问:“我要发心回向吗?”这是三殊胜,是把如梦观彻底的扩大化,我们可以做。但前面的三殊胜前面,其实只需一个念头就行了——我修如梦观,为什么?我要成佛!修完了如梦观,为什么要修?我还是要成佛!这些在头脑里一想就可以了。
成佛还是如梦的,还是要修,然后你沉浸在这种状态里就可以了,会解决很多问题,现实的问题也被解决掉。这不像其它法,有时间、地点、威仪、环境等的局限。为什么有时间呢?比如我们修断法,总不能在大白天去修吧,鬼都不出来的。为什么有地点呢?也是一样。比如我们观修无常,可以去停尸房修嘛,选择一些好的地点嘛。还有威严这些东西,比如我们要修念佛,最好打坐坐在那里修。
还有很多东西的局限,比如我们修禅定,建禅修中心总不能在闹市区里去吧?很多都讲究这些东西,但如梦观哪里都可以的,而且如梦观可以把所有的法都笼罩在里面。这么一个简单的法,人们都喜欢好奇,总以为不说的、很繁琐的、仪轨很多的,才是很好的法。
这也是我们汉人看小说看来的,而且这个名字要造的很奇怪很特异,用的字很扯,他就觉得是很深的法,这些人的脑袋真是有病啊!几个名词就可以把他弄翻了,你取一个“超级无敌大宇宙乾坤颠倒迷幻超脱串习法”,或者取一个他搞不懂的名字,用藏文来搞一下,搞一些乱七八糟的说明,说谁怎么怎么修过,他又如何如何,只要修了这个法八世不堕地狱,九世都发财……
这是很笨的,原因是什么?对于佛法的宗旨没有掌握,不知道在干嘛,这种慢慢就形成迷信。佛教里面很多依靠这些建立起迷信团体,然后骗财、骗色,什么都干,把佛教糟蹋完了。其实佛教根本就不是这样,佛教就是把一个真理交给你,你自己把它搞定,释迦牟尼佛当年就是这么干的。
释迦牟尼佛以后,开始还没回到他父亲的国家去,当时把修法教给大家,绝对没有搞那么复杂的事。于是大家就在山里面开始交流、开始修行,反而我们后来规矩越来越多,仪式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要求越来越多,但对于真谛的修行却越来越少。
所以大家也记住,整个佛法就要看佛陀去说什么,它对我们有用吗?然后我们怎么去实现它?实现了以后结果是怎么样?这个叫做“闻思”,然后实现它叫做“修”,没有那么多神奇古怪的事情。
当然,你可能在修行中会遇到一些正常人感觉不到的事,因为你已经不正常了嘛,就算正常人感觉不到的都没什么,因为按照在佛陀的世界观里面,那些稀奇古怪的事多得很。不管是什么东西都是现象,都是如梦如幻的,一个梦幻观一炮就把你打完、一杆子打完。最后从梦幻观就很容易过渡到大圆满的修行。好,我们再看下面:
有人问:为什么如梦观要求在一切境上观?
答:一切境本是如梦如幻、无而现的假相,不论何时何处,你不观如梦,就会被假相骗走,从这里就出了执著、烦恼、有漏业和未来的生死;你观如梦,就能离开执取。所以,迷悟染净在一念分判,不观是迷、观是悟,不观是染、观是净,不观执求、观放下,这有多么重要!有句话说:“因地而倒,因地而起。”(你在哪里倒下的,就在哪里起来。)因为过去就是在一切显现上颠倒的,所以现在要在一切显现上生起觉悟。就像生存时时不能离开空气,修般若的人时时不能离开观照。所以道歌最后说“不许离”,就是过去片刻不离、事事不离执显现为实有的颠倒心,让它完全翻过来,变成片刻不离、事事不离这是梦幻的观照。这样观照恒时相续,就可以让如梦观打成一片。
其实刚才我已经说了,因为我们的心直接觉得这些东西是真实的,这是一种无明。由于觉得它是真实的,我们根本就不会分出一个觉照去照见我们自己以及我们面前的事物,我们只做一件事,就是在面前的事物中找东西来让我们获得欢乐。不管找什么东西,你可以找钱、找事业、找官位、找什么所谓神圣的事业等等,都是心面前的事物。
然后找它干什么?满足自己的一些愿望。为什么要满足自己的愿望?我要因为这个愿望得到快乐、得到满足,我们称之为事业,称之为奋斗。谁不是这样的?站起来!这不可能,每个人都是这样的。这个原因是什么?我们的心不用思考,直接就觉得这些东西是真实的,它可以达成我们很多满足,这是一种无明。
现在要分出一个觉照来,照住它是假的,慢慢慢慢,那么我们执著在某一个事物上的这些力量,会因为觉照而减轻。当有一个思想分出来看住自己行为的时候,这个行为就不是全力的投入了,全力的投入就真的会产生很巨大的痛苦,为什么呢?因为你粘着的任何一个事物,它都是无常的,根本就不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要先用中观去破它不是真实的。
不是真实的意思就是它是变化的,它是变化的是什么意思呢?无论怎么样,一个快乐的情绪、一个好的事物、你贪着的事物,最后一定会变化的,内内外外的东西都会变化,所以注定它肯定是痛苦的。当你全力投入的时候,就一定会痛苦,全力投入的同时会造很多的业,会更加的痛苦,这就是轮回。
现在不行了,要分开一个觉照出来照住它,照住它是假的,然后它是不是假的?它就是假的,照啊照啊照啊,这就是照妖镜的来源。电影里面的照妖镜是假的,“照妖镜”这个词汇其实是从佛家里面来的,就是觉照的意思。照住所有的现象感知全都是虚假的,然后慢慢我们的心就不在这上面产生执著,慢慢觉照出它不但是假的,甚至会假到消失这种程度,这时候你就起码回到阿赖耶识里面去了。如果你能够把阿赖耶识再照破,那就是法性。
有首禅诗说:“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我有明珠一颗”,其实就是正确的觉照,但你一定要去问清楚,觉照到底是什么东西?就是我们心本具的一种能力,这种能力其实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光明”。
当然你现在把它分出来,是不是光明呢?它也是光明,但它不是本来光明。当你知道了这种光明和空性一致的时候,就是本来光明。你问现在分出来的那个觉照,是不是一致呢?实际上它也是一致的,主要是你不知道它是空性的,所以它就成了二元性的光明。当你明白了以后,根本就没有什么二元,全部都是一致的,哪样事物不跟空在一起啊?觉照也是一样的。
所以我们现在分出来,不管它是不是跟空在一起,就是不停地去觉照,慢慢慢慢所照的东西全都空了,觉照本身也没办法成立的,但觉照的那个觉照性是不会灭的,那就是所谓“空”的性–空性。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这样觉照的方式,慢慢慢慢我们会证悟空性,而且这种证悟是证悟性的,不是思维性的。思维性是没办法证悟的,思维性是不起作用的,证悟性才会起作用,才会产生相应的智慧、产生解脱,和这个解脱所本具的一些功德,所有的苦难才会真正的消失。
其实在觉照的时候,很多苦难就已经消失了,当那个内心不再执著的时候,好多苦痛就消失了。一照——剪刀假的,嫉妒就没了;一照——股市假的,随便它涨跌;甚至于一照——监狱假的,坐牢等于闭关;觉照——别人来侮辱我,能侮辱者和所侮辱者都是假的,随便侮辱!很多苦痛就开始消失,如果照到色法都消失的时候,这时候起码是阿赖耶识的定,这个禅修中心的很多师兄都做得到。
你打坐的时候,肯定知道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虽然什么东西都没有了,你肯定有个“知道什么东西都没有”的那个“知道”在嘛,如果连那个“知道”都没有了,你就睡着了。那么谁在说什么都没有了?所以那个觉照一定在,只是那个觉照为什么不是本来觉照呢?因为你不知道本来觉照是什么样的,窍诀就要告诉你本来觉照是什么样的。
我们在大量谈觉照,其实觉照很大程度上就是修行。通过觉照去照照照,如果你真的觉照空了的话,突然一下,通过窍诀一下明白那个觉照是什么,那就是大圆满。没有其它什么是大圆满了,那是大圆满的本来智慧,自然本质。再利用这个自然本质跑到山里面去看太阳、看月亮,哇,明空点灯、虚空点灯、这样灯那样灯就出来了。然后刹土就开始现起了,身体也变了,看到无量宫,单身相、双身相就出来了。
那时候不是你现在想像的好庄严啊,没有那种庄严不庄严的想法,就是巨大无边的喜悦,巨大无边的智慧跟清晰。哇,那个智慧再来看人,真的是悲愍啊悲愍啊!其实每个人都一样的,在本质上一点差别都没有,但是他执著在一些事情上、执著在自己的身体上、执著在身体以外的一些事物上,唉呀,无穷无尽的苦难!
这就是一场梦,也把你折磨得够惨,所以一定要想办法挣脱。挣脱的方式是什么?觉照它,恒时觉照,当然那个觉照里面带有单空的见解。单空的见解怎么建立起来?刚才说的“妙慧”决定了,然后随时正念,体现在一切境上观。这就是上面一大段的意思。
文中说:“这样观照恒时相续,就可以让如梦观打成一片。”打成一片的意思是什么呢?随时随地都这样子,念头一拉回来就可以觉照,念头一拉回来就觉照。其实我们刚刚开始是去分析嘛,或者用光去射,形成觉照以后就不会了。形成了带有“无”的执著的觉照以后,就不用光去把它射了、用光去把自己射了。(这里,我还是讲了“执著”,因为这还是一种执著,不是大圆满,大圆满连这个执著都没有。)
好,念头直接一回来,马上就是觉照,觉照下这些就是假相。始终沉浸在里面就可以了,慢慢沉浸在里面的定就会越来越深,而且这种定完全不费力。你看我们现在打坐多费力嘛,看到一个东西,看得眼泪水不停的流“呜呜呜……”(何必呢?饮啖茶吃个包嘛!)根本就不用那么紧张,觉知一出来,随时坐在那里就可以了。
为什么身体要端直啊?因为端直身体气才好,不然你歪着倒着这么去觉照的话,会生病的。所以我们要稍稍端直放松,身心可以坐很长时间,而且坐的时候也不会像我们现在一样,一点都不敢动。而他不会的,有时候还动一动头啊、摇一摇啊,根本就没所谓。当然如果定得很深的时候,它就不会摇头了,也没有动作了,完全就定死在那里。
但他的觉照一直都这样,是越来越静,越来越静,越来越静……静到后来,听也不听了,看也不看了,身体沉重的感受就开始消失。但是那个觉照一定都在,那个时候你开始明白那个觉照不是电灯泡的光,因为电灯泡熄了以后,那个觉照还在,否则是什么东西知道黑暗。这就是德山为什么证悟的原因,大家不要把它搞得那么神奇,如果你到了那个层面,蜡烛一吹熄,甚至不用吹熄蜡烛了,搞个灯来亮、熄,一样可以证悟。
上师说:“打死也没关系。”这句“打死”真是妙语。“打死才好,不打死他,天下不太平!”
“打死”这话禅宗里面也讲的,这里说的“上师”是指法王如意宝,老人家说的话和禅宗说的话好多是一样的。你看临济禅师有个弟子叫洛浦,洛浦自以为自己证悟了,就从临济那里游历参访(古代人证悟往往要游历去参访。)当时临济知道他没证悟,但说不服他。
人啊,很多时候都喜欢自以为是,特别是修禅的人,他很容易身体就没有了,一觉照东西确实什么都没有嘛,他就以为自己证悟了。你说他傻吗?其实不傻,他是坐出来的。你说他不傻吗?他就是傻,如果那样是证悟的话,像杯子也可以放一年不动。如果他说找不到什么就是证悟,我不打坐也找不到什么,所以找不到什么根本就不行。其实到后来,是找到了什么才行,找到了那个“找不到”的——这是堪布讲的原话。其实就肯定那个觉性是无的,但是怎么去肯定必须要有窍诀,否则根本不行。
洛浦走的时候牛皮哄哄的,临济还是舍不得这么一个弟子嘛,好不容易遇到一个好弟子,心会痒痒的。其实有时候老师比弟子要贪得多,他也贪弟子,有些弟子不知好歹,大部分是因为蠢之故。他不知道老师的珍贵,但老师有时候遇见一个好苗子,表面上没什么,心里面会:“你不要走啊!不要走啊!”
就像玛尔巴一边要折磨密勒日巴,一边又回去哭,遇见一个好弟子不容易啊!临济就舍不得他嘛:“你走了,不知什么时候相见了?”蠢弟子不知天高地厚啊!洛浦说:“何时不相见?”意思说我们的本性天天都在一起,其实他根本就没证悟。最后洛浦是跑到夹山那里去,被夹山收拾了。
他走了前,临济很舍不得他:“临济门下有个赤梢鲤鱼,摇头摆尾向南方去,不知向谁家齑瓮里淹杀?”也就是洛浦不知道将会被谁搞定、打死呢?像我们禅七也叫“打禅七”,“七”就是末那识的意思,“打”就是打死我们的分别念。分别念是什么?认为这些形形色色的不同是真实的,叫做分别念。
如果这些形形色色的没有不同,统一法性的时候就不叫分别念,叫做一色光明,不分别。一色光明不是有一坨光明出来,大家不要那么想。我跟大家说一个窍诀,这是不能乱用的,但讲一讲也没关系。比如现在灯亮了,看到形形色色的不同,然后我们把灯一下熄了,只看到一片黑暗,那看到形形色色的不同和看到黑暗的东西肯定是一个。而且那些形形色色的不同,实际上都是一个能看的东西,大家懂吗?我已经讲的非常具体啊!
实际上,这全部沦为一个能看的东西的时候,它就体现为各种不同的东西。其实这各种不同的东西,就是一个能看的东西,是不是这样的?所以那个就不能叫做“分别念”了,分别念是什么意思?我们根本不管,看到这个不同,看到那个不同,这个是实在的、这个杯子是铁造的、这个花饰有机物,这些都是不同的,这叫做分别念。
如果再厉害的分别念,就是头脑里面的一些想法,这个花的产地在哪里、性质是怎么样的、卖多少钱……那种分别念就无穷无尽了,那也属于分别念。直接的感受到各种的不同,比如质地这些东西,都叫做分别念,但同时呈现的不同完全是一味的光明,那就不是分别念。“一味的光明”也不是一个东西,它就体现为色色不同,听得懂吗?
所以,“打死”的意思就是要打死这些分别念。文中说:“打死才好,不打死他,天下不太平!”什么叫“天下不太平”?所谓的“天下”,其实是我们的心呈现出来的不同。天下为什么不太平?心执著这个,放弃那个,不停的攀缘,叫做天下不太平。当它呈现为各种形形色色的不同,成为一味光明的时候,它能不太平吗?这叫做天下太平。
天下太平是指你已经证悟了,完全的脱离了这种形形色色的不同,在禅宗里面也有这样的故事。(故事说起来不知道你接不接受得了?你们都是学大圆满的,应该接受的了。)曾经有个人跟云门禅师说:“哇,你知不知道佛陀当年降生的时候多殊胜啊?哇,他从摩耶夫人的肋下出生,然后东南西北各走七步,莲花涌起来托着他的脚啊!”云门禅师当时正在打坐不理,僧还在不停地说,云门就恼火了,说:“不要再说了,要是我看见的话,一棒子打了喂狗吃,图个天下太平!”(大家受的了吗?受不了吧?)这就是禅宗。无论多殊胜,都还是有殊胜和不殊胜,体现为一味莲花就有污泥,有佛陀就有众生,处在这个阶段永远在世俗层面,所以云门说“打了”。(大家受不了吧?)
我们现在不能打啊,但达到最后就是这样,打了给狗吃,图个天下太平,好残忍的事啊!这是最高层面的事,我们可以观念上去想一想,但实际上的行为、内心里面的心态,不能这个样子。如果我们现在这个样子的话,下面有口锅(地狱),那是很惨的,真的是非常惨!
因为我们处在有报应的层面,就要按照因果去办事,如果你真正超越了,那就真的是天下太平。天下太平是什么意思呢?各色的不同、神圣与不神圣、好跟坏,所有的是非融为一味,这是真正的天下太平。
打家劫舍、兴风作浪就是他。一时不打死这个实执心,一时就由他起染污烦恼、造染污业、受染污果报,所以要打死。打死了便无贪无惧、无喜无忧。
由这个“打死”,联想到憨山大师在《梦游集》里所讲的一件事:
那是憨山大师在塞北游历时,一夜和健儿骑马夜行。路边有块大石头,马忽然见到石头一下惊得几乎倒在地上。憨山大师提缰绳奋力鞭策,强迫马绕石头走了几十圈。到这时,憨山大师还引马让它一再看那块石头。过了许久,才放马前行。从此之后,马遇到任何东西都不惊了。
要像这样,用念绳绑住醒者,再再把自己的心引向境界,观清楚它只是一个梦。久而久之,执著实有的心就会被打死,打死之后,就可以放松了。
文中说:“打死这个实执。”什么叫“打死实执”?如前所说,它是实有的,当这些东西不是实有的,它呈现出就是梦。大家想一想,我们梦中的东西:梦中的汽车、梦中的人、梦中中各种各样的事物,其实都是一个梦,都不是真实的,这个时候就体现为“一味”——一味的梦,是我们的意识而已。
任何东西无非是我们的意识,当我们在醒的境界里,认为这是梦的时候,其实也就是我们的心。如果这时候用唯识的观点,不说意识了,其实就是我们的心,体现为一味的心。如果真的把这些分别念打死,体现为心的时候,很多分别执著就没有了,这就所谓的天下太平,这时候就真的可以无贪无惧无喜无忧。
这里讲到了憨山大师骑马的故事,是什么原因呢?马看到那个石头可能以为是老虎,或者是一个其它动物,因为我们不知道马有什么样的相续,相续里面看到的可能不是一个石头。首先,马就吓坏了,憨山大师采取了一个让它看清楚的方法、看到真相的方法,强迫它绕行很多圈,让它看清楚其实这个是无害的,它是一个石头罢了。
也就是说,我们修行的时候,要用觉照去看面前所有的现象,其实都不是真实的,它无害也无利,全都是一场梦,你要反反复复地看,要像马绕着那个石头不停地走一样。也就是用梦观的链绳系住你平常的这种分别心,把它捆死,也就是打死这种分别心,看清楚这个东西像梦的话,慢慢执著实有的心就没有了,心就开始松脱现象。
松脱现象才是一颗自由的、智慧的心,甚至可以是一个很慈悲的心,然后就开始慢慢地放松。而松脱了的心,本具很多很多的能力,可能在半途中间就会产生神通,最后就会获取证悟成为佛陀。所以文中举骑马这个例子,实际上想让我们反反复复地串习,这个串习一定要融入到我们生活里面去,融入到我们的吃饭、睡觉、工作,各种各样的事物里面去。刚刚开始不行的时候,要坚持训练这种观点,对于这个过程我们已经讲过好多了。我们再看下面的内容:
今修如梦观的榜样:(老人家开始举例了)
民国江味农居士在般若上有很深的造诣,他在《金刚经讲义》中讲述了自己的学佛经验,他说:“不慧学佛以来,前二十年,虽修种种法,作种种观,毫无进步。
“不慧”就是他自称不慧,就像我们自称“在下”,是一样的意思。学佛一般都是这样的,前面要搞很多很多稀奇古怪的事,你把一个最厉害的法坦坦白白地告诉他,基本上是不行的。你一定要把它神秘化、鬼祟化、种种的形式化,仪式搞得很严重,他就会投入进去。
其实这个仪式起什么作用?就是把你的心全部吊起来。以前有个人教儿子练武,他知道大摇其摆地教儿子练武会失败,最后他怎么搞呢?他把自己脸蒙起来,深更半夜突然去敲他儿子的门,然后门一打开告诉他:“哇,我是什么什么传来的,什么什么很厉害的,什么传承啊……”说了一大堆,就像你们经常听到“仁波切”讲的东西一样的。
父亲对儿子说:“诶,你跟我出去,我们要深更半夜习武,这样才会怎么怎么样……”儿子因看武侠小说看多了,一听:“哇,书中的一些事情要出现了!”赶忙就翻墙出去跟他在外面去练武,一搞就好多年,功夫很厉害了,最后把教他功夫的师傅面具扯下来一看,原来是自己老爸。
他问:“老爸,为什么你不公开大摇其摆地在家里面教我呢?何必这么辛苦呢?”老爸回答:“要是正儿八经很坦然地告诉你,你就会把我当你老爸看,就不当书上那些神秘的事物看了,就不认真学了。”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的,要搞个很古怪的形式,大家就很认真。如果是很坦然很直白的话,你就不信了,其实原理是一样的。所以刚刚开始学习都要经历这些东西,但是到了后来,你会发现最简单的就是最殊妙的。
一日于此四句偈忽若有悟。依此修观,初亦若即若离,若明若昧,未成片段,并无甚效。继悟应于一切境缘上,极力作意以观察之。虽一极小之事,或极顺心,或极不顺心之时,皆以如梦幻等道理印之。即修持佛法,亦以如梦幻等道理印之。行住坐卧,不离这个。如是久久,虽于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功夫尚浅,然实从作此观起,此心渐觉空空洞洞,于一切境相,渐能无动于衷。看经时眼光便觉亮些,念佛时亦觉踏实些。今请诸君试之,必有受用。当知博地凡夫,欲回光返照,舍此无下手处也。”
这是一大段半文半白的古文,我可以跟大家一个一个地介绍。他说:我自己学佛以来,前20年修种种观都没有进步,他依这四句偈有悟,这可能是《金刚经》里面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文中说:“依此修观,初及的时候若即若离。”我们现在基本上都在这个层面,修一会又没有了,一会又修,若即若离,搞不定。“未成片段”,就是我们能够集中精力修一段时间的如梦观都做不到;“并无甚效”,也没什么效果。
“继悟应于一切境缘上”,到了这个时候,继而就明白了,应该在一切境缘上,极力作意以观察之。就是要调起如梦观来,在一切境界上这么去观察。“虽一极小之事,或极顺心,或极不顺心之时,皆以如梦幻等道理印之”,用如梦观去观察它,去觉照它。“印”可以解释为观察跟觉照,观察是要加上思维的,觉照就是直接去觉照它,叫“印之”。
“即修持佛法,亦以如梦幻等道理印之”,就算是修持佛法本身,也是如梦如幻的,他已经做到这一步了。比如我们念咒、磕头、修五加行、修持佛法,也要以梦幻去观察。行住坐卧,都不离这个,可以从两个层面去理解。第一个就是如梦观,行住坐卧都是梦幻。第二个就是行住坐卧不离证悟,那个“悟”就是本性。本性就是证悟了的事,没有证悟之前,可以用这个梦幻观去。
“如是久久,虽于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功夫尚浅”,这样做了很长时间以后,虽然不取相始终保持着如如不动的这种功夫还不是很厉害。“然实从作此观起,此心渐觉空空洞洞”,然而从做这个观起,心开始执著减轻了。很多人觉得心空空洞洞是什么本性,其实是错误的。
“但是于一切境相,渐能无动于衷”,在一切境相上,也不受牵引了。其实空空洞洞都是单空层面的,它是能境上只有执无的一种表现,所以有时候会觉得空空洞洞的。但这并不是真正的证悟,很多人会说这种“空空洞洞”是证悟,这是错误的。
“看经时眼光便觉亮些”,也就是看经书看懂了;“念佛时亦觉踏实些”,如果你的梦幻观做到一定的时候,你再去念佛,虽然你觉得念佛也是虚幻的,但是它的作用反而增强了。事实真的是这样的,如果梦幻观、般若修得很深的时候,你念“南无阿弥佗佛、南无阿弥佗佛”,真的会觉得很踏实很受用。念佛觉得加持受用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如果念佛觉得加持跟受用的时候才搞得下去。
我们很多人修念佛念不下去,原因很简单,如果你真的有这样般若的功夫,你又觉得修大圆满太难,密宗又要灌顶,又要三味耶戒难守,你就把中观修了,然后直接去念佛,这样念佛好踏实好受用啊!“受用”这个词汇说出来,里面都好多滋味啊!很难用语言去形容,就像说一杯茶,吃一餐饭那么多滋味,要用语言形容出来很难,但是你去吃它,味道只能用“鲜美”二字形容!
“今请诸君试之,必有受用。当知博地凡夫,欲回光返照”,什么叫回光返照呢?我们心去觉知自己的心,叫回光返照,不是死了的那个回光返照。“舍此无下手处”,如果你不这样去修梦幻观,想去证悟本性,根本就不可能。
传记上讲他一生得力于般若,从事参究,早得消息,豁然大悟,一心常在定中。晚年有五年夜间无梦。临终金光遍照,阿弥陀佛接引,安然往生。
哇,这个很厉害哦!大圆满修到后来,有一个境界就是无梦了。江味农一生虽然得力于般若,但他是修念佛法门的,也就是修净土的,临终的时候去了净土。所以大家要去看,一个修行人其实有很多修行的方法。如果我们真正掌握了中观,掌握了菩提心,一个人能够串习下去,他这一生真的就不会白过。
很多人虽然在闻思、在学习,但连最基本的出离心都没有。什么叫没有出离心呢?还在被各种各样的世俗事所左右。什么叫左右呢?不是说你去做这些世俗事,而是为这些世俗事伤心啊、焦虑啊、恐惧啊、惶惑啊,你看我们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很小的时候,一二十岁、十七八岁就开始心里面惶恐,着急将来毕业了以后怎么找工作,然后慢慢开始为嫁人和娶老婆惶恐,至于不娶老婆的就为泡妞惶恐。
心老是在这些上纠结,很难回过头浸在佛法上面,这叫做没有出离心。如果没有出离心,做这些都是扯淡的,当然不可能,所以我们首先得有一部分的出离心。当然你说“我确实暂时没有这样的出离心。”你也可以先学中观学梦幻观,学到一定程度,会促使你产生比较真实的出离心,为什么呢?当所境的一些东西,成为梦幻的觉受很强的时候,你离开它就很容易了,你不再受它影响了。
就像江味农刚才说的:“然实从作此观起,此心渐觉空空洞洞,于一切境相,渐能无动于衷。”修到这个时候,外界的世界不太影响你了,这就是出离心,你开始从这个思想里面脱开了。所以你也可以去学中观,我们有些头脑比较发达的师兄,上来就学中观,到了后来越学越厉害,也是这个原因。
对于大居士现身说法,姑妄下三句评语:
居士般若得成就,来自如梦观稳固,丝毫无渗漏。
如梦观天天在做,非常的稳固。渗漏是什么意思?经常会忘记如梦观,叫做渗漏。
居士如梦观稳固、丝毫无渗漏,来自于坚持正念、极力作意,丝毫不放松。
什么如梦观会丝毫不渗漏呢?天天在串习、在作意,天天毫不放松。
居士坚持正念、极力作意、丝毫不放松,来自妙慧见理真切。
什么叫妙慧见、理真切?真正建立了准确的世界观,那个理是顺的,很贴切的,不是一个概念,要进到心里面去了。这就是我们现在做的,大家要进行闻思,当理非常真切,进入到心里面去了,然后你就能够极力地作意,丝毫地不放松。然后你那个坚持正念、极乐作意、丝毫不放松,慢慢就会形成很稳固的梦幻观,没有渗漏。没有渗漏,就会慢慢地离开事相,产生出离心。把自己空掉了,就会慢慢有菩提心;然后全体空掉以后,明白本性,就是证悟。
对于年轻的师兄们、知识的师兄们,般若可以由始至终地贯穿于我们学佛的路途,但有赖于长期的坚持和闻思。如果不长期坚持和闻思,那不行的,很多人把概念学了就继续不下去,最后啥都没了。
你看一个世俗事都要做好长时间,我们的师兄去学习摄影,看似摄影多简单啊?机器电一插上,开关一打开,就可以照出影子来。但是你要把它照好,那就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摄影这个破事也要搞这么长时间,还要去北京培训,这样那样搞那么多。你现在要修成般若、成佛,你不花点精力、花点精神怎么行呢?
所以大家要提起真正的正念感,真正地记住这个世界是不能呆的,呆久了你要倒霉的!你要离开它,学习般若,让自己的生命充满欢乐。好,我们今天就交流到这里,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醒梦辩论歌》第18课
- 《醒梦辩论歌》第2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