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醒梦辩论歌》的最后一课,下礼拜就要学习《中观总义》,希望有心学习的师兄们,赶紧去准备相应的书籍。益西彭措堪布写了一本《中观总义》,把中观主要的知识都概括在里面了,我们学完了以后,再来学习龙树菩萨的《中观根本慧论》。
现在我们来把《醒梦辩论歌》的最后一课完美地收场,龙头凤尾,把结尾好好地上完。学习这些论典其实是一件很殊胜的事情,虽然我们普通人(凡夫,包括我在内)都不是很殊胜(当然,也许中间有很殊胜的人),但我们学习的论典是非常殊胜的。佛陀曾说:“末世五百年,我现文字相,作意彼为我,尔时当恭敬。”特别是像《醒梦辩论歌》,法王如意宝、麦彭仁波切、益西彭措堪布,他们都为这部论典倾注过心力,因此是非常殊胜的。
以后我们学习的其他论典、经典都是很殊胜的,殊胜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要认真地把它学完,中间最好不要缺课。因为这个事情会在我们的相续中间形成一种力量,如果我们上了一半的课,后面就不上了,会导致我们以后做任何事都虎头蛇尾的。四川有句话:“鸡公拉屎头节硬。”就是鸡公拉屎前面一截是硬的,后面一截就是软的。这会导致很多东西都不好,本来两人谈恋爱谈得很好的,突然后半截就不行了,这事谁愿意发生啊?
以前也举过一些让大家很恐惧的例子,比如买了六合彩,突然彩票不见了。虽然这有点半开玩笑的意思,但就是真的,所以我们学习还是要尽量把它学完。完完整整地学完一部论典,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圆满的事情。至于你能不能学懂,与你的智力、根器有关系。但是你完整地、用心地把它学完了,你的相续里面就完成了这么一件事情,那以后做很多的事情,相应来讲,都会有头有尾。
不然的话,形成这些习气是非常不好的,因为对境很殊胜,这个对境会把这些习气的力量夸得很大。什么叫做对境把习气夸得很大呢?殊胜的事情有个特点,就是力量很大。坏的话,会把其夸大得很大;好的话,也会把其夸大得很大;半截不拉的话,它就会把半截不拉夸得很大。所以我们尽量把经论学完、学好。
你看我们交流了那么长的时间,不管怎么样,哪怕是跟大家交流到后来,现场一个人都没有了,网上的师兄们也都跑去搞其他事情了,我就对着电脑把经论讲完,我想至少到时我的六合彩自己能领得到。(众笑)
梦与四谛
四谛是什么?苦、集、道、灭。四谛有小乘和大乘之分。虽然这四个字都是一样的,有的人习惯性地读成苦、集、灭、道,但应该是苦、集、道、灭,因为它是两对因果。什么叫做两对因果呢?我们世界上的现象,在佛法里面看来全都是苦,有时表面上有一点甜。比如有些短暂的幸福生活,但落到最后,一定是苦。长期来看,肯定是苦;究竟来看,肯定是苦。这个叫苦谛——苦才是真理。
索达吉堪布写了一本书《苦才是人生》,其实苦不仅仅是人生,还是天生、畜生、饿鬼生、地狱生,三界六道无一不苦,三界如火宅。苦是三界的根本写照,叫“苦谛”(谛是真理的意思)。那苦谛是怎么来的?因为集来的(佛教用一个词汇“集”来形容它)。对于集,小乘有小乘的解释,大乘有大乘的解释。大乘的解释是什么呢?——这些苦就因为我们造作形成了种子,这些种子进行汇集造成了现象(汇集就是因缘汇合的意思),所以“集谛”是因为这样来的。集的意思是什么?事物产生的原因,原来是这个样子的;这些苦产生的原因,原来是这个样子的。
那要怎么办呢?要修道。修道是什么呢?就是要去解决这个苦——通过三十七道品(小乘有小乘的三十七道品,大乘有大乘的三十七道品),这叫做“道谛”,就是道的真理、修行的真理。灭谛是什么呢?就是我们修道成功以后,是怎么样的情况?确实可以消灭那么多的痛苦,小乘有小乘的灭谛,叫做涅槃;大乘有大乘的灭谛,也叫涅槃,但是两个“涅槃”的含义是不一样的。
四谛就是这个意思,整个佛法(不管是大乘还是小乘)都可以用四谛来进行概括。
梦与四谛是什么呢?我们学习的《醒梦辩论歌》里面,把所有的现象认知为梦,这个梦跟佛法中四谛的关系是怎么样呢?叫做梦与四谛。
梦里苦痛是苦苦;梦里的乐不是真实的乐,它只是习气假立的,怎么可能永久坚固,所以最终一定会破灭,由此就知道这不是真实安乐,唯一是坏苦;只要还在梦中,就刹那刹那不停地妄念迁流,一直受习气的控制摆脱不了,这就是行苦。这样看到轮回是一个迷梦,由此就知道这纯粹是苦性,决定没有真实安乐。
梦境不是无因生,是由习气变现的,这个迷乱习气就是集;梦里知道梦中的显现不存在,这是道;梦境息灭,这是灭。这样对应轮回,就知道什么是苦、集、灭、道。
这很简单,大家都能看懂,为什么?比如梦里的现象,有时候我们作梦还是会感到苦的。现在我们不说做梦,说我们现实的这场梦,很多人都会感到苦苦的。对于苦苦,我们每个人都想出离,我们不想出离的是变苦跟行苦,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对变苦跟行苦的认知不深刻、不透彻。
既然是在变苦,就说明中间还会有点乐。当然刹那的细微变化,就叫做“行”。为什么我们对它的认识不深刻呢?因为它不是苦苦,痛苦肯定要出离了,谁都不喜欢生病、不喜欢老。有没有人喜欢老的?必要的时候,还是喜欢的,比如小孩子作业没做好的时候,他会想“如果我是大人就好了!”(众笑)很剧烈的痛苦,我们是不需要的,我们很想离开它,所有的努力奋斗都是为了这个东西,但实际上我们的努力奋斗又在制造这样的苦。
我们为什么离开不了变苦呢?因为变苦不像苦苦那么直接,行苦是造成变苦的刹那,我们根本就领会不到。虽然我们通过回忆和观察可以体会变苦,但还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为何年轻的小孩子很难学佛呢?原因是他体会不到这个变苦,很难生起出离心。他有很多期许,觉得生活多么美好啊、阳光多么灿烂啊、衣服多么靓啊、韩流多么动人啊……韩流大家听得懂吗?我说的是韩国那个流,二流、下流。
但是大家不这么认为,反倒觉得有很多的快乐和期许在里面,由于这样的感受,他们就体会不到这个变化的苦。等他体会到变化的苦时,实际上已经变成了苦苦。这需要反复经历很多次,他去观察的时候,就觉得这个变化真的是苦。但有时候在概念上,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这些的,比如我们拿一个照片出来。特别是我们到了一定年纪的人,当下并没感觉到什么苦苦,但把年轻时的照片拿出来一看:“哇,那时候真是一小鲜肉啊!”
男的还好一些,觉得无所谓,但女的到了一定岁数,把年轻时候的照片拿出来:“哇!那时候如果去考电影学院,我现在就是大明星!”通过反复思考和观察也可能体会到一定的变苦,所以变苦一般是在头脑里面,通过观察和思维得来的。但行苦就没办法了,行苦只有通过禅定,当我们禅定很深的时候,感觉到相续刹那流动,实际上不是一种定,我们就会放弃它。但这要很深的定,所以要无色界的人才能体会到行苦。
天人为什么能直接体会到变苦呢?因为天人有神通,我们却没有,所以我们只能够感到苦苦。实际上我们的觉知力是很麻木的、很迟钝的,所以导致我们没法迅速生起比较强烈的出离心。学佛真的不容易,为什么呢?他要受到一点苦,才容易生起出离心。但这个苦又不能把他整得太凶了,如果苦到得了艾滋、癌症之类的,这样一下就“仆街”(完蛋)了,就没机会了。或者是很老了,七、八、九十岁了,走路都在打哆嗦的时候,才生起了出离心,那样也很麻烦了。(众笑)
恰好是气脉很旺盛,身心很健康,智力很发达的时候,又受了一点苦,那时候生起了出离心就好修行。而人这一道为什么好修行呢?因为他半苦半乐,很容易受到苦,同时也不会苦到像地狱、畜生这么惨,畜生虽然很惨,但它很麻木。其实我们人类中间也可分六道,有一部分人傻得跟他说什么都不行,让他受点苦也很麻木,这类似于人类中的畜生道。也有这样的人,他对苦不敏感,他也不会强烈地想出离,所以很麻烦。
而地狱和饿鬼的众生就太苦了,我们人道相应的地狱,比如癌症医院、监狱里面一些很恶劣的场合,你让他去学佛,也是不太现实。还有些人道相应的饿鬼的场合,比如非洲的难民、我们中国大饥荒的时代。当人人都在求一口饭吃,哪里有可能去修行?
人道相对于其他道来说也有苦,但也苦不到那么厉害,而天道、阿修罗道相对比人道安乐一些,他们的苦很少,所以也生不起出离心。人道本来是最好的,但人道中间也要更仔细去分,虽然他在受苦,但你不能让他苦得太厉害,不然苦成人道中的地狱跟饿鬼也是很麻烦的。
人道中也有天道跟阿修罗道,他们也很难修行的,比如像那些欧洲王室的,或者一出生就是富二代、国民老公这些,你让他们去修行,他会天天跟模特一起“修行”,这是没办法修行的,所以这是挺麻烦的。
还有人道中的阿修罗道,他有福报,但天天去打架,这也不行那也不行,阿修罗道的特点就是什么都不相信,而且又牛。你看我们伟大的祖国里面有很多的官员,他们就是阿修罗道,他们啥都不信,你说他们信什么呢?信钱、信权,信直接能够带给他认为很有用的东西。你要是去跟他说“离开四边啊”,他马上让你体会到什么叫做有边。(众笑)
这也是非常难修行的,他们老是怀疑、讨厌、仇恨一切。真正的阿修罗是最喜欢怀疑的,比如佛陀讲四谛的时候,他说:“不行,佛陀肯定跟天人多讲了不同的东西,一定多讲了一谛,是五谛。”阿修罗就喜欢搞这些名堂,有些富豪和官员,也很近似这样的性质,但是他们有福报,有时候做人可以像螃蟹一样横着爬。
那怎么办呢?要人道中的人道,是很难找的,所以暇满人生真的不容易啊!要不苦不乐,又要受点苦,但不能太苦了。而且要有幸福、快乐、健康的心灵,又不能过于健康、阳光了,整天觉得:“哈哈哈,阳光多美好!”他整天这么美好度过,一下“砰”就堕下去了。
所以暇满人生真的是很不容易,我们地球上差不多有七十亿人,但真正能学佛的人有多少啊?信佛法的也就几亿人,几亿人中间大部分都是保养轮回的。然后真正能够学解脱的,很多都是会学飙的,因此产生大量的“炮灰”。他们找不到好的老师、没有好的修行场所、没有好的指导、没有好的环境,然后学的法也不适合自己,其中有很多的不容易,所以得到暇满人生是非常困难的。
原因是什么呢?其中有一个很大的原因,我们不知道变苦跟行苦,我们对苦谛的领受不深。要是对苦谛领受深了以后,基本上肯定会去修行的。大部人当说到苦谛的道理的时候,都没问题,能听懂,但是一处理事情的时候,我们一定会去追求这些甜。其实我们追求的这些甜、这些所谓的美好,注定会变成苦的,这叫对苦谛有深刻的理解。就算是没办法,但在做的时候,他心里面也会有很清晰的观照的。
如果真正对苦谛领受很深的人,他知道这个东西迟早会变苦,当苦来的时候,它本来就是这样的。对于没有这种观照的人,他们对苦谛的领会不深,就拼命在上面粘着和努力,花了很多的心思,结果“砰”一下遭到变化,你就受不了。比如谈恋爱,爱得要死要活的,突然哪天发现对方“劈腿”(出轨)了,一下就痛苦不堪。
如果你有苦谛的领受,就会知道这种事迟早都要劈的,就算他这一世不劈腿,下一世也会劈腿,上一世他也曾经劈过腿,甚至我也曾经劈过腿,这些东西是无常的。知道任何所谓的快乐,根本都是苦,其实在产生观照的同时,你已经在开始离开它了。有人说:“这样的话,我还能够好好谈一场恋爱吗?”你这样想,就是没有修好苦谛。
因为对苦谛领受不深,我们才不会有出离心,当痛苦来的时候,我们才会承受不住。由于对苦谛领会不深,我们对任何事物很容易就产生贪著;产生了贪著后,就容易产生散乱,因为这也贪著、那也贪著,会搞不停的。
集谛是什么意思呢?集实际上就是规律,我们对集谛领会深了以后的一个作用是什么?一定会做善事、不做恶事——从善去恶。一定会这样的,如果对集谛领会深的话,我们会知道所有痛苦的原因,是跟自己的行为、自己的造作有绝对的关系。
为什么我们现在的很多行为不受控制呢?比如我们杀人、抢银行等等,很简单,因为心里面对集谛的领会不深。比如我们现在去学唯识、俱舍论,其实就是学集谛。为什么世界的现象会这样?为什么会苦?由于领会不深,所以我们的行为就不受控制。
然后道谛是什么?道谛,实际上就要我们想办法去灭苦。要想灭苦,首先我们要明白为什么会有苦?哦,是因为有我执,因为我执还会产生各种各样的贪嗔痴慢疑,然后堆积过多了会集成苦难,显现出来就变成现象,现象让我们受苦。
明白这个过程以后,我们就要逆着自己的习气,反着习气去修行,对治性的修行就是这样的。还有一个就是瓦解性的修行,我们要去知道造成它的根本是什么?这是瓦解性的修行、破坏性的修行,比如像中观。
再往上深一点的话,就变成大圆满的修行,直接说那个东西根本就不成立,完全是法性,那些苦和集都不成立,这是更高层次的修行。然后修行达到一个结果,我们真的不觉得这个世界上有真实的苦,苦都是因为执著而来的,当执著消失了就不会有苦了,而且我们的心真的能够体会到没有执著是怎么样的,并且能够安住于此。记住一个原理:既然苦是执著造成的,我们的心体会到没有执著的时候,并安住在没有执著的时候,就不会有苦。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灭谛,这是大乘的说法。而小乘有小乘的说法,小乘说没有人我执就进入涅槃了,他的涅槃叫做“灭尽定”,也叫灭谛。
那么这四谛跟梦有什么关系呢?梦把四个谛一下全部概括完。苦——假的;集——假的;道——也是假的;灭,是假的吗?如果从单空的层面来讲,灭也是假的。如果落到实际的灭的状态里面,谈不上真和假——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从单空的层面上,道谛是假的,而单空本身也是假的,那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它遇到什么东西,都认为是假的。但是它认为一切都是假的那种“认为”,也是假的。
所以单空本身也是假的,但是落到单空把所有的东西都对付完后,认为这些假的梦完了以后,当梦醒了,就谈不上什么真和假的。也就是说,最后的灭谛是不是梦呢?只能叫做“梦醒”,不能拿梦去对付它了,那时候就无所谓梦或不梦。
但在大圆满的修行里面,如果安住法性里面,他会认为这些现象是虚假的。这种虚假,有时候可以认为是一场梦,同时也可以是法性游舞。那个时候,其实他的心是不对这些现象产生判断的。当他说到自己状态的时候、说到心的本体的时候,比如去问大圆满的成就者,他会说:“那时候无所谓真跟假。”禅宗里面的消不消灭现象,叫“拨不拨万象。”
其实,他在说心本体的时候,根本就没有什么执著,不会去说拨不拨这些东西。但是你逼着他说现象的时候,现象对他来说是什么意思呢?他会说:“这个像梦一样,完全不真实。”这是一种说法而已,但如果直接用心去对准这些外境,说它是假的,一下就变成了单空,那就不是大圆满了。
变成单空的时候就是道。那梦和苦是什么样的关系呢?我一讲这些东西,就一定会讲到修行上去。也就是说,我们要看着所有的现象,认为它是一场梦、是虚假的。我们现在修四夺,对于苦谛来说,会认为所有的现象都是苦。那么,认为所有现象实际上都是梦,这个就叫做梦与苦谛的关系,说的实际上是单空的修行,明不明白?
色法是造成我们苦的原因,但有人认为:“不是苦啊,我好喜欢面条,而面条也是色法,让我吃了很舒服!”如果你吃上几十年,就会得胃病了,因为面条吃多了,胃会反酸的。所以究竟来说,还是苦谛。所有的现象是引起我们痛苦的根源,不管是好的还是坏的,我们都不能对它产生贪嗔,要认为它像梦一样的东西,这个叫做梦与苦谛。
然后梦与集谛(规律),当然这些规律会变成两种现象,哪两种方式?我们要承认自己处在梦中,当摆脱不了梦的时候,我们要去遵守它的一些规律。比如火要烧人、水会把你淹死、打你耳光会疼、从悬崖上跳下去,虽然是梦,一样会把你摔得粉碎。
所以我们承认这些现象和遵循这些现象的规律,并且我们要承认在梦中去造恶,就会得到恶果;梦中去造善,也会得到善果。我们要承认这些集的规律,在遵守这些规律的同时,我们要认为这些集的规律也是虚幻的,这就变成了我们经常说的两个原则——“抉择因果如细粉,运用见解如虚空。”我说的是“运用见解”哦,不是说抉择见解如虚空,因为已经牵涉到修行了。
我们平常生活中,按照因果规律去办事,但是在修行的时候,知道这些因果规律其实都是假的,像梦一样。你醒了以后,这些规律也是不成立的,所以我们的中观一上去就破因果——是假的。但说到世俗谛的时候,就要你遵守因果规律,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然后到了中观的时候,就说没有真实的因和真实的果。这就分成了两个集,我们要明白这些集的规律也是假的。
那什么叫做道谛呢?我们认为这些现象是梦,本身就是道谛。这里也分成两个,一切现象出来,我们认为它是梦,这是道谛;到了后来,认为它是梦的这种“认为”本身也是道谛。听得懂吗?有点学术化了。
道就是要修道,我们要灭苦,为了灭苦,刚刚开始我们认为苦谛是梦,这本身就是道谛。苦谛是说所有的现象其实都是虚假的,这种行为本身就是道谛。然后认为“现象就是梦”这种单空的执著,也是一种道谛。
当我们真的梦醒了,完全安住于法性了,这个就是灭谛。灭谛也要分层面的,当你初初开悟的时候,只是认知了灭谛;到初地菩萨的时候,可以安住于灭谛;如果是成了佛陀,就完全实现了灭谛。那实现灭谛跟梦有什么关系呢?其实实现了灭谛,就是梦醒了的意思。
梦与四谛的关系,实际上就是这样的,贯穿始终的就是一个“梦幻观”。如果我们要落实到具体中去,就不要搞那么复杂,其实很简单,梦与四谛里面,我们只要掌握一个谛就够了——所有的现象全部都是梦。只要梦与苦谛的关系成立了,后面的三谛全都成立了,为什么呢?比如说所有的现象,我们认为它是梦,这是梦与苦谛的关系(现象是苦谛。)然后我们在做的过程中,这些现象本身是有因果规律的,同时它也是梦,因此梦与集谛的关系也成立了。我去做的时候,本身就是道谛。我哪天做了以后,一下子桶底脱落,大地平尘、虚空粉粹,一下安住在法性中间——好了,梦醒了,灭谛了!
所以整个梦与四谛,我们只抓到一点就行了——我们心里面所感知、认知到的一切,物理现象也好、心理现象也好,全都是虚假的梦。这就是梦与四谛的关系。大家理解了吧?其实不是很复杂的,只是被我讲复杂了。讲完梦与四谛,现在就讲梦与二谛,梦与二谛的关系是怎样的呢?
梦与二谛
从显现和空的二谛来说:梦的显现是世俗谛,梦正显现时没有丝毫自性是胜义谛。
现在梦正显现的现象,并去遵循它的规律,就叫做世俗谛。从所境上来说,这些现象出来了;从能境上来说,我们要去遵循它的规律。什么叫做从能境上遵守它的规律呢?饿了你要去吃饭、困了你要去睡觉。然后你知道要产生好的现象,就赶紧去放生、磕头等等;如果你想倒霉也很简单,去给车撞就行了。你起码要遵循它的规律,但是这一切都在显现中发生,这是梦与世俗谛。
当它显现的时候,没有丝毫的自性是胜义谛。“梦正显现时没有丝毫的自性“,这是一句话,要是一个很较真的人,马上就问:“这是啥意思啊?点解(为什么)?”其实就是在修单空。显现的时候,我们要怎么去认为它没有自性呢?——你会觉得它像梦,觉得它像梦这个“觉得”。这个是不是胜义谛呢?其实这时候是相似胜义谛。
“梦在显现时没有丝毫的自性”,这只是一句话,但你在实施的时候,你要去觉得它没有丝毫自性。在产生这个“觉”的时候,就有能对治和所对治了,其实就是单空的修行。当你实现了它,真的就没有丝毫的自性,那是梦醒了,叫做究竟胜义谛(彻底的胜义谛)。
比如我们现在会觉得这个是梦吗?丝毫没有自性?桌子又生起来了,我面前坐了很多人,我自己的身体也能感觉得到,有灯光、斗大的摄像机对着我,搞得我很不自在……其实这些东西没有任何自性的,刹那在变动。那么任何事物,都是我认知它没有任何自性的,首先我要去思维、去修行,然后我要去感觉它。感觉它没有自性,是觉受,然后在过程中间去串习,最后真的会消失,叫大地平尘,就是色法消失了,那么起码证明色法没有丝毫的自性。
前面显现的同时,我感受或者思维它没有丝毫自性的时候,这就是单空的修行(相似胜义谛。)达到了目的,就是究竟胜义谛。但我们在言说上,它就是没有丝毫的自性,这种说法,本身就代表了所有的胜义谛。就是这句话可以分成两个阶段来讲,一个是相似的,一个是究竟的,梦正显现时没有丝毫自性,就是胜义谛。
说白了还是一个——梦修,认知一切为梦。浓缩到一切,就是什么生起来都是梦,要具体去做这方面的观修。这句话说起来好说,观修起来就好难。一个色法生起来,你观修它是梦,开始觉得它怎么可能是梦啊?如果是梦,我醒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但它现在就在,而且我又醒不了。你要让我觉得它是梦,好难啊!根本就生不起这样的感受,怎么办呢?大量思维,通过离一多因、金刚屑因等各种各样的因去思维,慢慢让自己的心相信,真的就是一个假象放在那里的。
当然也可以用我们以前修四夺的一些方法,用光去射啊、用金刚杵去穿啊,各种各样的方法让我们生起觉受,觉得它就是个幻相在那里。然后慢慢觉得连幻相都是假的,从一点扩大到很大的面积、扩大到很多的事物上去,最后回转到自身,连自己的身体都是这样的。然后从色法发展到心法(受、想、行),我都还没说识了。
其实桶底脱落这一下,就算色法的大地平尘、虚空粉粹了。这个词如果我们理解得不正确,有可能都还在阿赖耶识里面,识都还没破。真正去破最后的识蕴,是要靠智慧来的,就是我心里面明白本性是什么的时候,识蕴就没有了,这时候识蕴的执著就被参破了。
参破了以后,再去扩展它,慢慢再去修行,才能真正的把色受想行识的“识蕴”干掉。这是梦与二谛的关系,根本点还是认知一切都是梦,但是中间包括了二谛,正显现的时候如梦。梦的显现是世俗谛;然后我的心去看这些显现,觉得它像梦的时候,是相似胜义谛;当梦醒了,就是究竟的胜义谛。
梦与有为、无为法
由梦里有所得、有所造作、有所假立的法是有为法,毫无实义,正当这时,还有一个不是造作的,是无为法。
这个大家可能比较难以理解了,但其实我以前也讲过很多,我们这些现象是梦里面的,有很多各种各样的造作,造作的范围很广,并不见得只是我们意识里面努力运转那个叫造作,只要是看到的东西都叫做造作。
你看山耸立在前面也是一种造作,你坐的凳子也是一种造作,你所体受到的任何一个现象都是造作,都叫做有为法。你去分析起来都是毫无实义,但最根本的,这些东西一定是由光明变化而来。
这里面会容易引起一个误会,光明既然是无为法,怎么会动呢?这就形成了一个很大的学术争论。我以前讲过,南京的一位大居士杨仁山建立了金陵刻经处,他的女婿欧阳竟无创立了支那内学院,专门学唯识,唯识里面就认为最终的如来藏是无为法,但禅宗里面认为“郁郁黄花皆是般若”,全都是无为法运作而成的,所以他就不理解了:无为法是不能动的,怎么能够把它搞成动的一个东西呢?因此他就觉得禅宗是伪佛学。杨仁山不这样认为,但欧阳竟无带领了一大批唯识学者,像王恩洋、吕澄(都是我们的哲学书上记录下来的一些人物)就这样认为),他们就是没搞懂无为法,为什么没搞懂呢?他把“无为法”理解为我们面前所看得见的一个东西,他把无为法理解成了一个常法,明不明白啊?其实“无为法”不是一个常的东西,它谈不上常,也谈不上无常。只能用一句话表达:“它是这些现象的本质”,而现象本身是变化的,本质是不变化的。
这很难理解啊!你说:“这些现象变化,但本质不变化,怎么会这样呢?”其实我们好好想一想,我们的心在动,在想这样、想那样,感觉这样、感觉那样,你的心本身动了吗?如果你的心本身的明力动了的话,你怎么去忧愁啊?你怎么去苦难啊?你怎么去欢喜啊?虽然欢喜、苦难不停地在动,但心本身是一点都不动的。
唯一可能让我们感觉到心是动的,那就是昏过去了,消失了,没有觉知了。但我们还是会醒的,说明它不是真消失,只是被一个东西覆盖了。甚至死亡了以后,我们会认为心会没有了,结果又换成了其他的生命。所以“那个东西”本身不是一个东西,不是我们的心能够去觉知到的一个常法,所以它的“无为”并不是不动的意思。
因为它是空性的,所以它永远都不会变化,正是因为它的不变化,我们又在上面生起了迷惑,所以才会有轮回的现象。如果它本身要变化的话,那轮回有可能一下就断了。所以,如果我们不把这个迷惑清除掉,轮回就会永远这么下去,绝不停息,因为那个本质是不坏的。由于本质不坏,我们才有可能把上面的无明去掉,回到本质上去,其实这个本质,就是所谓的“佛”。
所以,这些现象都是梦,但是造成现象的这个本质,实际上是无为法、是佛。当我们身心安住在真正的无为法(法性)里面,你会发现所有的现象,实际上都是无为法。这个时候像禅宗里面所说的:“郁郁黄花皆是般若,青青翠竹皆是菩提。”这个时候,你就会领会到这些东西。
当我们没有领会到真正的无为法是什么的时候,这就成了一句话,黄花就是黄花,最多郁郁而已;翠竹就是翠竹,只是青青而已,跟般若和菩提无关。般若和菩提,在我们头脑里面只是一句话,我们的身心并没有明了,并且安住于它。
这里就牵涉到我们认知能力和认知观点的问题。我们现在认知的方式是什么?是以个体的方式出来,进行事相的分别,这是认知方式。所以聪明是很管用的,我们可以记住很多的名词、记住很多的道理、记住很多的现象,聪明是这个样子的。还可以把这些现象融会贯通,进行组合、解拆,创造出我们所需要的东西,这是我们现在的判断方式。
我们对世界的认知方式也是这样的,我们基于这么一个个体产生出来。但以如来藏的方式,却不是这样的,它根本不加改造的,只是现起而已。现起就现起,它能够明了所有的相状不同,但它完全是从现象的本质中去体会所有的现象,所以所有的现象在它那里,可以简单说就是光明。
这就是《金刚经》里面的一句话:“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不像我们这样从分别、区别这样去看问题,它是从现象的本质看的,好像一个大镜子一样把它笼罩住。所以跟我们现在的分别、记忆、解拆、组合,这些是没有关系的。当这个大镜子彻底清亮的时候,就变成了全知、遍知,就是佛陀所谓的遍知的能力,叫“尽所有智”。我们清楚这个镜子到底是什么,叫“如所有智”,就是心的本性到底是什么。
心的本性其实就是所有事物的本性,所以本性像镜子一样明知全体事物的时候,是不会像我们这样去记忆、抉择,搞各种各样的创造、融会贯通等等,根本就不是。佛陀也不会去参与事物,所以你去问他:“外面那个树有多少叶子?”他随口就能回答,一下就觉照出来。
而我们就不行,我们就要去数啊,数得好辛苦啊!这是佛陀遍知的能力,但是遍知不代表遍能啊,很多时候是做不到的。因为很多现象都是众生自己造出来的,他没办法代这些众生去造作这些现象的,他只能随着你的因缘来。假如你祈请,天天这么观修“哎呀,绿度母赶紧现前啊! 嗡达列都达列都列梭哈……”因为他是本质,他就会从你的感官里面,就真的现出一个绿度母的相出来。这个叫做什么?——修生起次第。
然后你拼命去观修自己的气脉等等之类的,等到你的气脉真的消失了,然后你就发现:哦,原来永远不消失的东西,其实就是你的本质,也就是佛,也就是无为法!那大圆满的修行就更简单了,直接说:那个无为法是什么、那个本质是什么!你去体会它,体会它这个现象也只是它的一个作用而已。
所以文中说:“有所造作,有所假立的法是有为法,毫无实义。”“有所造作”就是这些现象可以消灭、会坏的法,就是有为法;而不坏的、不造作的法,是无为法。你去看我们所觉知到的所有的法,哪个是不坏嘛?全都会坏,所以中观就拼命去破它。因为它会坏,所以会造成变化、造成苦。
那什么东西是不坏的呢?你去找,会发现找不到那么一个东西,但又不是什么都没有。因为找不到,所以是空性(性质是空的,叫空性);但它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具有遍照、遍知的能力,这个叫做光明。这两个是心的特质,就是心本身是这样的,而这个心就是无为法,也就是佛陀。
那么梦和有无法、无为法的关系是什么呢?其实跟刚才说的是一样的,所有的现起都是有为法,我能感觉到的都是有为法。当通过对有为法的观察,完全发现它是假象,而且心放弃了这些东西,心回到自己那里的时候,那就是无为法,那就叫梦醒了。当心还对外境有破坏的时候,都叫做有为法,或者叫相似的胜义谛,是单空。
当心根本就不再去破坏外境的时候,回到自身上,确立它自身其实就是万法的本质,这个叫做开悟。然后漫及一切,明度达到像佛陀那样的功能,就叫做成佛。所以我们开悟以后,实际从某种程度上就是佛陀的儿子,称之为“佛子”。真正的佛子就是已经开悟了的人,完全不退的佛子就是初地菩萨。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由于他很容易开悟,我们也可以把他叫做佛子。因为大乘菩提心的生起以及它的训练,很容易让人开悟。
梦与客尘、自性
梦里忽尔显现的法,好像是有,实际没有,这表示是客尘。客尘现时,本性不现,但仍然存在;梦一灭,客尘消,本性就显现。
“客尘”这个词汇在汉传佛教里面运用得的特别多,一般见解到了他空中观,才用“客尘”这个词汇。所有的现象像客人或灰尘一样,可以走掉或被抹去的。就像客人来到房子,房子是不坏的;或者是镜子上的灰尘,即使灰尘抹掉了,但镜子是不会坏的。所以用了“客尘”这个词汇。
也就是说,坏的就可以被破掉的,叫他空。留下来不坏的就是本质、就是光明。实际上客尘指的就是现象,那怎么去消灭它呢?我们要去觉得它是假象,其实你去觉得它的“觉得”,就是所谓的镜子。你用什么去觉得呢?肯定是用心去觉得嘛,你不能用屁股去觉得,或者用脸去觉得。
有人说:“不是啊,我用脸去感受它的温度,觉得它好温暖啊!”是脸吗?是心借用脸而已,对不对?所以任何一切都是心。我们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虚假的相,“觉得它是虚假的相”就是认为它是客尘。但我们能用去“觉得这些东西是虚假的”这个“觉”,就是本性,始终都在的。只有一种情况下让你领会不到,就是睡着了,但睡着了并不代表没有了,不是的,只是梦的客尘太凶了,把觉覆盖住了。实际上修到后来,人会永远无梦的,连晚上睡觉的时候,本觉都现前,梦修的时候就会这样。
什么叫做客尘消,本性就显现呢?两种情况,一种就是真的大地平尘、虚空粉粹,所有的现象全部消失了,那时候赤裸裸的只剩本性,叫法性定。还有一种就是开悟,开悟了,这些东西都还在,但是心已经完全安住在自己的本体上,已经不认为这些现象是真实的存在,完全就是虚假的,像刚才说的,像梦幻泡影一样,甚至不承认它是心。
当不承认它是心的时候,就恰好跟无垢光尊者的一种说法“现象根本就不是心”是暗合的。他说的就是修行,但是我们从理论上,我们还是要说这些东西是心、是心的显现。无垢光尊者说它不是心,实际上指安住的时候,这些现象其实就不是心。它离不开心,但又不是心,它会消失,那个时候就是客尘,明不明白?所以无垢光尊者的这种说法,是很厉害的一种修行性的说法。
然后分析性的说法,我们会说这些现象:“一切境相由心现”。当你真的安住于心的本体的时候,至于现象现不现,你根本都不会去想,你不会觉得它是心。你反观自己的明觉的时候,会发现明觉才是心。虽然这些现象离不开明觉,但跟明觉确实不一样的。
也有另外一种说法,当我们处在明觉里面时,你会发现这些现象也是明觉,其实也可以的。前后两种,其实是两种不同的阶段,后面的那种阶段就更厉害,眼见所有法全皆菩提。后面这种说法,其实是禅宗里面认为最厉害的,马祖经常说:“见所有缘即如如法(见:眼见所有、耳听所有)。”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郁郁黄花皆是般若”。
当然,这方面的分析有很多种,但是很客观地说:“所有的法都是菩提”,应该是最高的境界。因为他当下会觉得所有的一切都是佛,根本就不会区分这些现象,心不在现象的真实或虚假上。但这是很高的状态,我们现在说这些理论,有没有用呢?实际上是不太有用的。
我们能够真正实施去做的,就是要觉得一切是梦、一切都是虚假的,并以此修行而消去一些贪执的习气。然后心从这些现象里面松开以后,回去领悟到心是什么;领悟到心是什么,去扩展它,最后发现其实现象也是自解脱的、也是法性。甚至连“自解脱”的认知都是没有的,既然是自解脱的,你干嘛要去认为它是自解脱呢?只是非思维性的安住其中,自然而然,不修而修,修而不修,变成真正大圆满的修行。
所以,“客尘消,本性就显现”分两个,一个就是真的没有了;另一个就像我们大圆满的修行,外境没有消失,但我已经回到本质里面——六根自解脱。虽然外境没消失,但我当它是消了的。而“当它是消了”,不能是心里面的一个认知或者感觉。不是这样的,如果你当它是消了的,又变成了单空的修行。
那么它依据的根本是什么?就是你确实认知到了本性,一直安住于本性里面,至于当不当它消,你想都不会去想,它自然会消、自己会消,不用去想“它自然会消”,明不明白?其实这里说得很修行化哦,那些被直指了很多次心性的人、已经开悟了的人,是不是可以参考一下?(我也没开悟的,我只是思考出来的。)
梦与菩提心
了解到轮回是梦,是一种无的法(准确应该是这样说;是无实质的、虚假的法),而自己的自性是佛,就像六祖所说:“前念迷,是众生;后念悟,是佛。”
什么叫做前念迷呢?——心在外境上直接地(不是观念性的)认为它是实有。其实认为外境是实有,不是我们头脑里面想:“它是实有、它是实有、它是实有……”你有这样想过吗?问外面不学佛的人,这样专家那样专家,他才没有心思听什么是实有、什么是虚假的。他只管这有用没用、是香的还是甜的、苦的还是辣的、好的还是不好的,他们只会去分析这些东西,而不会去想它是否实有。
由于我们不明白本性,我们会认为有一个东西很客观地在外面,供我们去贪嗔,这个叫做“迷”。什么叫做“悟”呢?一下发现这些东西,其实就是本质。那怎么样才能发现它是本性呢?你必须要安住于本质里面,才发现它是本质。
如果我们没发现它的本质,没有安住在里面,我们靠头脑里面想:“我现在发现了你是本质!”——其实这种想法,就不是本质。我在绕口令,大家听得懂吗?就是这个东西是非思维性的,你先要明白;明白了以后,它自然就是本质。如果你不知道,怎么想本质都等于零。所以后念悟,就是我们的心明白自己本身是什么,那就是佛了。
既然自己本来是佛,只是因为颠倒梦想而迷了。
当你回到本质的时候,心就会很清明、很明了,就会明白颠倒梦想是怎么回事,你会发现你的认知点,已经不再从个体出来了。如果不从个体出来,就没有人我执了,你也不会认为这些所有的现象是别别不同的,其实它就是一种现象,那就没有法执了。处于那种状态里面的时候,是没有人我、法我二执的。人我执和法我执知道吗?固定地认为有个“我”,这叫“人我执”;固定地认为心以外有其他客观的法,叫“法我执”。那么,这是因为颠倒梦想而迷的,这时候一下就会非常清晰。
由此就能发起出离迷梦作佛的心。
为什么呢?那时候真的是回到心的本体上,觉得这一切实际上是心在游舞而已,然后为什么会痛苦呢?其实就处在人我执跟法我执的中间。而且刚刚开悟的人,是不可能长期保持在那种领悟里面的,他经常会出来,出来的时候又会在人我执和法我执里面折腾。
你的习气不是一开悟就马上没有了,大部分的人开悟后,习气还是一样的熊熊燃烧。但由于他已经明悟了本性,他会不知觉地回去的(这不叫不自觉,是很自觉地回去的。)那里面特别的轻松、特别的爽,可以解决很多问题,很多佛法上的问题只要一进去,一出来就好像啥都明白了。还有遇到很多烦恼痛苦的时候,一下回去全都消失,他会养成这样的习惯。他会发现那是个万能药,而且发现生命可以依靠于它,那是真的皈依心。
我们现在可以依靠什么?你老母?老母也不可能依靠,她最终要死的。依靠钱?如果把钱没收了,说你是贪污犯,那就麻烦了。依靠身体?如果把你弄去千刀万剐呢?那我们还有什么依靠的?依靠的东西都是客尘,都会被破坏,好惨啊!
当我们的心回去以后,会发现我们的心连大炮都不怕,金三胖炸原子弹也不怕。你会发现它(心)可以依靠的,那就是真的皈依了。开悟就有这么一种效果,它一定会这样的。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不去发展它呢?而且你会发现发展它的时候,各种各样的功能就开始出现。功能有很多,首先是自己不苦的功能,刚才我已经说过了,还有能够解除他苦的功能。
说小一点,会产生摄受力,为什么呢?你看那些大德们,你来了以后就把手按到你的脑门上,为什么会这样呢?你以为按着好玩啊?脑壳上又不是烤火炉,那为什么呢?因为他可以摄受你,可以加持你,可以解除他苦,可以有很多很多的作用带给周围的人。然后慢慢发展下去,他会有神通的,有神通的菩萨去度人,一个顶一百个。特别是有他心通的菩萨,你的屁股还没翘,他就知道你要拉屎还是拉尿(知道你心里的想法)?
比如打蛇要打七寸(形容每个人的执著),你都不知道他的七寸在哪里,怎么打呢?现在的人喜欢伪装,明明七寸在背上,他就拿肚皮给你看。如果遇到有他心通的菩萨,那对不起,“啪”的一下打到你的七寸上去!(众笑)这是真的哦,姐们,哥们!
如果你明白了本性以后,发现安住于里面自然会扩展的,那个明觉会越来越深、越来越细,而且这个人会变得很有能力,他做啥都行。为什么呢?无论你做啥,无非是明力在挥舞,搞得准确嘛、搞得庞大嘛、搞得可以依靠嘛,可以无限地扩张。所以那些人一定会进去的,他会发现那个比银行管用,比世间所有的一切都管用。所以就真的皈依三宝了,因为那就是三宝,那是真正的、彻底的三宝。所以,人不开悟——傻瓜、真的是傻瓜!(当然,这也是我看书看来的)大家也可以如此长期学下去,然后发菩提心,哪天被上师一指,就指开了。所以,开悟不是做不到,是完全能做得到,每一个生命都能做得到。而且你们现在叫做暇满人生啊,你以为“暇满人生”这四个字好当啊?我告诉你,比那些亿万富豪、天人牛多了!
我们得把所有的力量全部集中到里面去,这样的生命才管用。不然的话,整天这样那样,搞了半天,最后把最美丽的东西搞丢了。如果明白自己的自性是佛,由此以后,就会发起出离迷梦作佛的心。那个时候他完全是非强迫性的,而我们现在要靠强迫、威胁——哇!轮回好苦啊!有地狱啊!下去后有锅要煮你啊!其实你也不知道那个锅是怎么煮你的?这是恐吓。还有靠诱惑——你修行后,最差也有天界五百个美女在等你啊!无非就是这些手段。
然后我们再靠一些分析,逼迫自己一定要离开轮回,其实这是强迫的手段来的。所以叫做“修行”,修行就是强迫的手段。但如果你明白了本性以后,是不用去逼你的,谁都不会去逼你,那时候你自然就会去了。那是真实的出离心,而且他会有法喜,法喜是最厉害的精进。由此就能发起出离迷梦作佛的心,这时候不是他想逼迫自己去做佛,而是他一定会自己回到本性中去。(我为什么会感动呢?因为想到这些菩萨度人真的是很辛苦!)
或者认识到众生都在梦中,只有自己醒来,才能唤醒他们,所以就发心要觉悟成佛。因此如梦观修得好,借它作途径,就可以引发菩提心。
如果认识到众生都在梦中的时候,当你回到那个本性里面去,你会发现众生再坏、再差劲,实际上只有一个差劲——就是不明白他自己是什么。看我们每一人都有各种各样的认知——我是女的、我是男的、我很英俊、我的脸很瘦、我很有钱、我是富二代……自己认为这样那样,其实这些认为全都是扯淡的,你只有一个认为是对的——你是佛!但你不知道自己是佛,为什么呢?你的心回不到本来那里去,你所有的判断经过这个个体就出来了,这就是众生的迷。
众生不是从本来的角度判断,从本来的角度判断的话,他会发现每个人都是佛,但是你知道了,你就会知道众生其实就误在这一点。这时候你的傲慢会没有了、优越感会消失、自卑感也会没有了。大家都一样,有什么呢?就算他现在再差劲,在地狱里面,他也就是不明白而已。如果明白了,一下就回来了。
当然你说他的习气很重,那都是假的嘛!哪个习气是真的?如果习气是真的,那我们就消灭不了。所以到了这个时候,一般来讲,他就会很努力去帮助其他的生命,去明白“这个心是什么”、“佛是什么”?这个时候他不是强迫性的,自然就去了,而且他也不会觉得人世间还有其他事情好做的,就只这个事了。他做什么事都会围绕着这个东西来,所以为何我们一定要去找一个成就者做依护呢?因为这样才可靠。如果他是以一个个体感出来的话,这个个体感本身都不可靠的,这个个体感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你怎么搞得清楚啊?他今天成、明天死,或者今天左、明天右,根本就不会有一个东西始终让你去追逐,让你真正达到安乐、踏实的一个状态。
比如,你们世间上有很多的老师,一会儿把你们引导去学金融,一会儿去学这样那样,学那些东西,真的可以依靠吗?就算你这世能够依靠,下一世也依靠不了,是不是啊?但如果明白了本性,根本就消失了今生跟未来,永远如此,所以那是真正的皈依。如果一个人处在那种状态里面,他一定会不惜一切去度众生,这种心就叫做菩提心。
还有一种就是梦修修得很好,他会发现众生是假的,即使这个还没有达到我刚才说的已经明白本性了,明白本性之后去做,去发菩提心很多时候是自然而然的,非强迫性、非蛊惑性的,他明白帮助任何一个众生都不是说“我在帮助你”,所以也不会觉得“我帮助你我好伟大”,根本就不是,勉强来说这是一种互利的事,其实连互利都不成立,因为没有“自”“他”。你说:“开悟就行吗?要佛陀才行呀!”不是的,开悟已经具有很强的这样的心了,他只是没有佛陀运用得那么高妙,没有佛陀那么智慧、宽阔。
因为他没有神通,未必会知道明天的股票卖多少,但是佛陀知道,可佛陀又不来,所以没办法。
这是已经证悟了的菩萨,还有一种就是没有证悟,但是“空观”修得非常好。空观修得非常好,有个特点是什么呢?他会把自己的我执这方面的东西,以及我执所诞生的爱我执而引发的贪嗔痴慢疑空得很厉害。所有的贪嗔痴慢疑,是因为“爱我”而来的——“我需要这样,所以我要!要是你侵犯我,对不起,要干掉你!”这全都是因为爱我执,爱我执还会引发其他我所的东西——“你侵犯我可以,但是你不能侵犯我老爸!”这全部跟“我”套在一起的。
那么,修空观的人会把这方面夺得很虚、夺得很空。当夺得很空的时候,就不太在乎这些了,这时候去利益他人时也明白很多人的执著。所以一个修单空很好的人,会很聪明,某个人的行为一做,他就知道是为什么。因为他自己经历过的,人不松脱那种执著,是不会明白那种执著的。大家记住这个!
你没有失恋之前,永远也不知道你所爱的人有多讨厌。当荷尔蒙高涨的时候“哇,你是天,你是地,你是superstar!”要是一分手“渣男、狗屎!”人一定要离开这种执著才会明白这种执著。如果通过单空的修行,把自己很多的执著夺空后,会非常的聪明。对方一有什么行为,他一看就明白,所以他会去指导他,去帮助他,引发这种菩提心,同时他也有能力和手段。即使是单空,(我还没说证悟啊,要是证悟,就有点不可思议了!但这个是可以思议的。)借它做径途的话,可以引发菩提心。引发菩提心就是什么呢?希望对方也松脱这样的执著,回到本性那里去,有这样的希望就叫做菩提心。我已经没有说很具体的“为利众生愿成佛”这些了。
当你通过单空的修行、如梦观的修行,你会发现自我根本是虚假的,依据自我而延伸的一切都是虚假的,这就有点可怕了。依据自我而延伸的一切,有好多东西啊——我的情、我的爱、我的钱、我的车、我的权利、我的房子、我的事业、我的家族、我的一切,全都是梦幻泡影,心里就开始松脱对这些的执著。
当心开始自在的时候,刚才说的,松脱了这种执著,就明白了这种执著是怎么回事了。你就会看到很多生命实际上是在这种执著中痛苦,有时候他们还没开始痛苦的时候,你就知道他要痛苦了,而且还能大概估计他可能会痛苦三年。如果厉害一点的,特别来得比较强烈一点,你会知道他三年可能玩不起,最多三个月他就会垮了。
很多人就是这样的:“我一定要去修行!”然后“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就去了。修行很深的人一看,就知道他是假的,知道他玩不了几天就要垮了。为什么呢?因为他经历过,而且已经松掉了这种执著(我说的不是谈恋爱,是指修行)。修行有时候就像谈恋爱,我们跟佛陀、三宝谈恋爱而已,说白了就是。
一激动起来——“我爱你爱得要死!”一受苦就嫌弃——“去!”某种程度上,我们只是举例而已,当自我一受到伤害,马上就不干了。其实三宝最大部分的作用,就是专门伤害你的自我,这跟谈恋爱恰好相反。我们平常的恋爱,是弄一个人来让自我感到很爽,而三宝却不然,三宝来得很毒,专门干这些事。
本来恋爱的时候,挥舞剪刀是一个必要的节目,没有爱哪来嫉妒?没有嫉妒哪来剪刀?三宝说:“放下你的剪刀,就放下了嫉妒;放下了嫉妒,那种执爱就没有了,就变成了另外一种爱。”有人问:“那种爱有意思吗?”其实比那种“执爱”有意思,这是真实修行的一个过程,你要去领会,但你靠一个词汇是说不出来的,因为你根本就没这种感受。
你要去跟猪说吃冰淇淋是什么的感受,它吃过吗?猪有可能会吃冰淇淋,有没有东西猪是没有吃过的?你总不可能拿“八八青”(八八青:一种生产于一九八八年的,价格昂贵的普洱茶)给猪喝吧?如果你跟一条猪说:“猪,你好乖啊!你知道八八青有多好喝吗?”猪说:“有我的潲好喝吗?”一定要喝了才知道嘛。
那怎么办呢?我们就要去修行,修行就是心的经验而已。当我们的心没有这种经验,我们把心培养成这样的经验,最后经验是实相,是不坏的,所以称为“本觉”(“觉”其实就是经验。)在缘起上叫做“经验”,到了最后的本觉,就谈不上经验不经验了。所以修行一定要从内心里面找,而不是从外面去抓,因为它是你心的体受来的。
哪里有迷信、虚假?其实没这回事儿,迷信和虚假是说一个你完全不能考证的事,然后骗你口袋里面的东西。而心的体验,就是自己慢慢去体验、去学习,跟这个虚假有什么关系啊?邪教什么呢?邪教就是弄一个你永远实现不了的东西,逻辑也不见得说得通,所以一定会封锁你们,不让你们读很多东西。然后弄得很神奇,让你去向往,然后一定会挑动你心里面暗藏的交易的心态。
很简单:“哎呀,我把我的钱拿出来,你给我一个什么东西……”这是邪教的一个特征来的,真正的佛法哪有这些呀?那些菩萨为什么一定要去度人呀?就是他回到了本质里面去,他不得不做这些,没有其他路好走了,其他都是梦幻泡影,还干啥呢?
那为什么这些骗子要行骗呢?他基于个体感,不骗人咋办啊?他要保护个体嘛,就是这么简单。他不明白这个个体是虚假的,他的观点不在本觉上,而全部在个体上,所以就变成了骗。从某种程度上,这种骗子是值得原谅的,因为他一骗就骗下去了(堕地狱)。
当然,我们可以原谅他们,不能原谅自己啊。如果我们原谅自己,就会跟他们一样,其实跟骗子比好不了多少的,他要下去,我们也要下去的。所以梦观修得好,可以借它作为途径引发菩提心,这是梦与菩提心的关系,希望大家能理解。
梦与解决问题的方法
人们的认识不一样,解决问题的方法就不一样。究竟上是没有任何问题的。知道本来没有问题,就是最高明的解决问题。比如梦里有老虎追你怎么办?得不到财富怎么办?别人瞧不起、伤害你、侮辱你怎么办?在竞争中失败怎么办?怎么止息梦里的烦恼和苦?……一种是在梦里赶老虎、求财富、左追右求,这就是低级的方法、很麻烦的方法。其实,醒过来就什么问题也没有了,这时就会哈哈一笑:原来什么问题都没有,哪里有那么多问题。所以,知道没有问题,心放下了,就是解决了问题。
大家笑什么?这里说的是大圆满的窍诀,关键是你们要醒过来,那怎样才能醒过来呢?文中说:“醒过来就是没醒过来。”虽然在开玩笑,但事实就是这样的。为什么叫做没醒过来呢?我们认为它真的,就是没醒过来;当我们的心真的觉得它是假的,那就醒过来了。醒过来与不醒过来,有时候我们会认为是现象的消失与不消失,那种对治性的方法是很慢的。比如有了贪欲就修不净观,有了嗔恨就观修各种各样的慈悲观等等,一个个去对治,这是挺麻烦的。最根本的是什么?你去发现产生这些现象的根本是什么?这个叫大圆满。但是你一下发现不了根本,那怎么办呢?你可以认为它是假的。当长期认为它是假的,心慢慢就会直接地认知它是假的,这一定是可以做到的。
所有佛法的中观修行前期全部都是这个,我们第一年禅七的时候就讲“四夺”,现在已经过了五年,还在讲四夺,只是换了很多的花样变着来讲,实际上原则只有一个——所有都是假的。你把单空进行到底,不停地这么去修就可以了。修到后来时,心真的认为它是假的,既然它是假的,心就放下了,放下的这一下就叫做醒了。
可能现象还在,但心真的放下了;放下了以后,心就会自明放下的心是什么,就叫做开悟;然后再去保持它,里面就会有定出现。心本身就是一种定,因为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当然会定了,那时候不定也得定,定了也得定。
在这种状态中,现象会像雾一样的消失,不消失而消失。什么叫做不消失而消失呢?就你不用再去对治它,硬要觉得“它是假的、是假的、是假的。”所以解决的办法,不一定要个个别别去对治,这样是很困难的。只要一个统一的方法——“所有一切是假的!”
让人的心和思维感受、认知到这些东西是假的,我们曾讲过很多的方法。中观有很多分析,其实都是在逻辑上去分析一切都是假的。然后通过四夺夺来夺去,观照、觉知,说一千道一万的结果就是:“你要直接地认知它是假的!”既然它是假的,它的本体是假的,它的作用也是假的——作用、本体,以及能够感受这种作用的本体的“感觉”,也都是假的。
有哪些感觉呢?行蕴;感觉是五官或者六根(意识有时候也有)起了感觉,生起了感受,叫做受蕴——假的;受蕴可以激发情绪(也就是行蕴)——假的;最后识蕴是不是假的呢?识蕴最后也是假的,智慧会觉知到“产生一切变化的根本明力根本就不成立”,它一分辨就成了识,当你处在明力的阶段,分不分辩都是假的,没有识这种东西,识的本体是不存在的,比如你把眼识找出来给我看看?我给它画个妆,打点灯光,看拍出来好不好看?找吧,我需要你的眼识,或者你的意识,但你拿不出来,它没有本体,就是明力依缘的一种作用,依我们这种眼识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依天人的眼识就变成其他样子,依狗的眼识又变成了另外一种样子,这都是明力的不同缘造成的,所以狗看到这个花就是黑白二色,我们看到的就是现在这种颜色,天人看到的可能要花哨很多,但它到底是个什么颜色呢?
其实根本就没有一个真正的颜色在那里,你慢慢会发现这种分辨力也是假的。也就是说,从现象的本质上你就开始产生脱离,这一切通过一个梦观全部涵括,这种解决方法是最好的。什么叫做大圆满呢?最后去放下那个单空就叫大圆满,也就是说我们的单空离大圆满只有一步。
你问你为什么不能明白大圆满?因为你单空修得不好。我讲单空那么多年了,大家有多少时间在修单空?全都在修单空的对立面,每天在各种事务性中间去贪、去执、去愁、去苦,每愁一次,每苦一次,那个种子就下去了。这些种子你以为下去了就算了吗?四川话:跑得脱,马脑壳。就是说你根本跑不掉,下去之后的种子以后会发出来。
以后你很认真地修行的时候,经常说“翻业障”,为什么?你去修行的时候不跟外界接触了,不做坏事了,守戒了,把引发这些恶种子的缘去掉了,没有缘把这些恶种子引出来,变成砍你的人,杀你的人,揍你的人,这些缘被切掉了,那怎么办呢?没有这些外缘的时候,就变成情绪出来了。修行的人比不修行的人情绪大得多,因为他放大那些情绪。这个叫做翻业障。)
为什么会翻业障呢?因为前面没做好事嘛!所以翻业障的时候告诉自己:“你没做好事。”既然没做好事,那就活该嘛;既然活该,那就慢慢翻嘛;既然慢慢翻,那就让它翻嘛,你让它翻,嘿!它反而就不翻了,放下了。所有翻业障的人,因为他爱业障,知道吗?真的是。如果心宽坦到那种程度,业障翻起来:“切,又来了,我前世是不是烧了好多蚂蚁?”(就像紫霞姐姐说:“我前世一定欠了你好多钱!”)
他的心自然就开始放松,所以最好的方法就是——当所有的现象出来,即使是情绪翻起来,我们都要觉知“它是假的”,这样你的心才会放下;心放下了,你才会体会到放下的心是什么。如果靠思维,思维本身就没有放下的心,永远都思维不出来心是什么的。你看我们靠思维,你给我想一张人民币出来,你是想不出的。但你如果处在本觉中,你会知道任何东西(包括人民币)都是它生出来的。
当生出来的时候,一定是依缘的,如前所说,起码我需要一个眼睛,明力是不会凭空出来的。如果你去找明力,也找不着明力是什么。其实修大圆满,就是把单空进行到底,进行到最后成一张纸的时候,一捅就破了,那个时候的直指心性才会有用。如果无明没有经过单空去削薄,就会铜墙铁壁,那手指怎么能捅破啊?会骨折的。
所以大家要去修如梦观,佛陀在《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他为什么要这么讲呢?《金刚经》是二转法轮核心的经典,所以是有原因的。
包括《心经》,它完全讲的是修行的过程,修行的境界全部在里面。“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照见就是觉知,五蕴就是全部的意思,也就是照见一切皆空;“度一切苦厄”——佛法就说完了,如果真的照见一切皆空其实就没有了,一旦“照见五蕴皆空”,连照都没有了(照见还是空的时候,照和空都还在,照以空的方式存在),当发现五蕴真的就是空的时候就放下了,照就变成了本觉。“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后面就是充实这个见解的了。“是故空中无色”——“是故”就是“所以”的意思,所以空中无色,在照见五蕴皆空那个状态里面叫空中,空中没有色。“无受想行识,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耳鼻舌身意,”——什么都没有;“无智亦无得”——连我们所谓的智慧、所得,全都没有;“菩提萨埵,依般若般罗蜜多故,远离颠倒梦想”——如果你天天这么去照见五蕴皆空,就会:远离颠倒梦想,然后究竟涅槃,三世诸佛就依它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就成为正觉,成为佛陀。它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没有比它更好的咒语了。
大家不要认为咒语是:“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其实咒语不见得是这个,真正的咒语是《心经》里面全部的内容,都是咒语。“揭谛揭谛”,只是把前面一大堆话拿来名相化。比如一个人身上有很多器官,分开叫太复杂,总不能叫:脑袋、胳膊、屁股,全部给我过来!这样挺麻烦,你只好叫:“王五,你给我过来!”——就用“王五”把它代替了。
《心经》中那么多的内容,天天背两百六十多个字太麻烦了,那要怎么背呢?就背“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就是一遍,这就是咒语的意思。实际上念这个就是在读咒语,就是在读《心经》。但如果你不明白其中的意思,那就是一些音频而已,没有意义,要明白意思才有用。
我们现在修五加行也是一样,不能连意思都不明白,就一顿傻做。根本不明白大礼拜(顶礼)的意思,不停地拜,拜了半天,人是瘦了,腰肌也练好了,但没起到其他的作用。所有的修行也一样,完全是在修心,不能把它们搞成体操。
道歌特点:
全知麦彭仁波切的道歌就像无尽藏,深不见底、广无边际。这个意思可以体会一下,这就像我们从一个洞口进入,发现越走越深、越走越广,转入转深,转深转入,一直深到没有边、广到没有边,似乎可以无限地深入进去。所以,它的内涵是无限深、广的,没有底、没有边的。
为什么呢?我们从这个洞进去,就进了般若那里去了,般若要离开四边,当然没有边,没有边就肯定没有底。大家不要当我开玩笑,实际上就是这样的。心无大无小、无内无外。我们通过所有的这一切东西,实际上就是去明白这个心;当明白了心以后,你会发现什么都能装下。
什么叫做无大无小?如果你真的修证到以后,你真的可以找一个茶杯在里面开水陆法会。你说:“不会呀,那怎么装得进去呀?”这就是没明白心。你看五台山有那罗延窟(法王如意宝曾经在里面打坐了一段时间),动辄就上万个菩萨在里面,文殊菩萨给他们讲法。我进去一看,结果还在里面摔了一跤,真的觉得很不好意思啊!那么多菩萨在里面讲法,我却在里面摔了一跤,丢了个大脸!
其实里面就一点点大,前后最多就七八米,却有上万名菩萨在里面打着宝盖伞,而且一个菩萨都有好多眷属的,上万名菩萨肯定有几百万名眷属在那里讲法。我们会觉得那么大一点地,怎么行呢?这说明你在相中间,还有类似的很多例子。
比如密勒日巴,他为了调戏自己的弟子惹琼巴(因为他不听话,所以连做了两世的人才能去净土),当时密勒日巴就跑到牛角里面去:“这里还很宽,你进来吧!”你会消失掉大小,以及各种各样的对比。现在你去想是想不通的,因为我们想的依据,全都是以坚实的六根为依据想的,永远都想不通是怎么回事。
但我可以跟大家举个例子,比如你做梦的时候,哪里有什么空间啊?你却可以在梦中飞,如果现实是梦的话,也可大可小的。我们再举个例子,其实我们都是对比而来的,假如把我们的每个人和空间都等比例地缩小,我们是感觉不到自己小的。
有这么一个故事,叫《人体旅行记》(当然是乱编的,但是道理还是可以看的),把人“哗”吸到一个针管里,打到血管里面去。我们认为1米好像就是这么长,其实是我们心的一种虚像来的。我以前举过一个例子,比如《人体旅行记》里面是把人弄到一个罐子里面去转,转了之后好像就变小了,我们像现在这么大的时候,我们带一把刻了一米的尺子在身上,我们也装到那个罐子里转,转小了最后就转到那个针管里面去了,把我们打到血管里面。我们看到自己还是这么大的,只不过血管、周围变得好大,而我们去看我们的尺子,上面也写着一米,外面那个一米和我们的一米是同样大小吗?回答我。你一比较就完了,它没大没小。所以当别人骂你“没大没小”的时候,你说:“哇,我证悟了。”(开玩笑!)这是心的一种特点,当你领会到心的本性以后,我们对大小是很容易领会的,可以体会到大小是心的一种造作、一种比较,当丧失这种比较的时候,你就可以安住于无大无小的境界。
这篇道歌又像一口涌泉,辗转流出无量妙义,只要肯深入挖掘,就可以源源不断地得到。
如前所说,这个道歌跟二谛、无为法、有无法、客尘,有那么大的关系。如果你要从中去挖掘、去思维,整个三藏十二部的道理,都可以在里面得到。
比如,一杯水是有限量的,喝完就没有了。一间房屋几十平方米,居住面积固定在那个量上,不可能再多、再大。这是一类有限量的法,但不是所有的法都是定量的,有一类法是无量的,像全知仁波切的道歌就是无限量的,如海纳百川,可以吞尽一切教海。大家知道维摩丈室吧!维摩诘大士的方丈室看起来四方都只有一丈,但是里面包容有余,即使把佛刹极微尘的世界放在里面,维摩丈室也不会装不下。
现在的“方丈室”就是这么来的,以前寺院的住持的房间就是四方的,只有一丈。但现在的“方丈”成了一个代名词,住的地方却很大(但也不一定的)。有时候说心叫“方寸”,这是形容词。当时的维摩诘住的方丈室,四方只有一丈,但对他们来说,大小只是一个游戏来的。
如果我们的身体等比例地缩小,我们不会觉得自己缩小的,我们的大小一定要有比较的。如果不通过比较,这个不用变大,我们却可以在里面运用很多的空间。所以《普贤行愿品》说:“一尘中有尘数刹”。这些都是些真实境界来的,所以大家不要担心西方极乐世界太大了,也不要它担心太小了。
有些人担心:“我们移民,还有名额吗?”不会有这些事的。他们去说刹土有多大的时候,实际上是为了满足你住小房子住惯了的那种恐惧心理。其实哪里有什么大小?可以无限量的大,因为心是没有大小的。
同样,在这首短短的道歌里,诸法唯识、缘起性空、自性光明、有为无为、世俗胜义、观察修安住修、五道十地、自利他利,乃至无量无边的佛法都含摄其中。
实际上就是这样的,诸法如梦的话,它是因为分别造成的,所以诸法唯识;缘起性空——识是因为各种各样的组合,产生了各种各样的事物,本质是空性,就是缘起性空。“自性光明”,造成这一切的,如果没有个光明,就会成为断灭,所以自性光明。“有为无为”,现象都是有为的,造成现象的本质是无为的。“世俗胜义”,一切现象都不是真实的,这是世俗;连一切现象都不是真实的,也都消失了,这是胜义。然后对它进行观察,这叫做“观察修”(思维)。然后觉受它,其实在安住修跟观察修的中间,可以叫做观察修。但你在觉受它的时候,可能会产生感受,在感受中间去延长它,也可以叫做安住。所以到底是安住还是观察呢?实际上是一个不能够绝对的事情。因为里面还是带有认知的,然后形成了一定的觉受(空感的时候),他可能会在里面保持很长的时间,那个时候就变成了安住。但这种空感有时候是变的,所以也可以叫安住修,同时也带有观察。所以,观察修跟安住修,里面都包含的。
五道十地——如果你可以,你能把如梦观一直修到佛陀那里去。你说后来还会这样吗?会的,八地以前都会。因为八地以前你会出定,出定以后还有现象的,你怎么都会认为现象如梦的。那八地以上的后三地菩萨呢?那时有清净的现象,已经没有人我了。但清净的现象也不是真实的,只是清净的现象会越来越好,不会像我们现在那样无常得不停起伏。但还不是真实的,只是光明的好梦而已。
我告诉你,我们修脱嘎现出来的现象就是“光明梦”,所以经常有人会说:“法王处在光明梦境中间,知道了什么什么……”这不是一句玩笑话来的,也是一句描述性的话,他就是可以在那个状态里面知道很多东西。这个叫做五道十地。
“自利他利”,刚才我们已经讲过了,当我们认知一切是梦,并因此而摆脱它,叫做自利。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别人这么去做,叫做他利。“乃至无量无边的佛法都含摄其中”,一个道歌就可以包含这么多的内容,因为般若开展起来就无穷无尽。
全知道歌的深妙庄严,赞莫能辞,真让人有“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感慨。宋代苏东坡有两句名句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后面两句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生在此山中”,这两句就不能说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就是你处在其中,你就不知道轮回是怎么回事;你处在执著中间,你就不知道执著是怎么回事。当你出了轮回,就知道轮回无非就这么回事。当你离开了执著的时候,就知道执著是这么一回事。
这个道理可以用到我们很具体的一些事情上来,比如有些人戒不了烟,这个时候他真的不知道烟是怎么回事,等他真的戒掉了,回过头去看烟:“丢,就这么回事。”我说的是自己的亲身经历,我以前戒烟戒了好多次了,一天戒烟二、三十次都没戒掉过,我那时候认为戒烟是天下间最容易的事情,因为可以不停地戒。后来实在是不行了,因为真的要修行了,然后下决心去戒,后来真的就把烟戒掉了。
那是烟,如果开展起来,我们有好多好多的贪执让你心生痛苦,当我们身处其中的时候,真的不知道执著是怎么回事,一出去以后,只不过如此而已。其实每个人一定要经历这样的事情,很简单,我们要从现象里面出去的。有人说:“出去后不就是没有现象了吗?”不是,出去以后只是执著消失了,但你还可以在现象里面,那时候游刃有余、随缘任运。
我们经常说“随缘任运”,这是做不到的,比如你随缘的话,就把你的钱包给我,你就不干了!随缘的话,不给钱包也可以的,那就给个眼睛吧,你就更不干了!很多事情是不能随缘的,也不能任运的,比如“运”让你出去就撞车,你肯定不出去了,你怎么不任运呢?出去挨撞嘛!
如果一个人真的脱离现象,他就完全可以在现象中间游刃有余,不是现象变了,只是心的执著变了。所以我们修行不要老是想要改变别人,别人变不变关你什么事啊?其实不关别人的事。我们老是修行看到的都是别人这样不好、那样不好,别人是凡夫,哪有什么时候好过啊?他看你也还是一样嘛。
你看有人来汇报工作,说了半天都在说对方不好。为什么呢?因为凡夫的特点一定是这样子的。那么,我们做世间事就不说了,但我们的修行就不管别人好不好,修行只是你自己在变,你改变自己就够了,如果你去管,那么多是管不完的。你要让别人变好的话,你得先有本事让自己有一定的能力才行。没有能力的话,是搞不定的,只会打起来。本来你想去度他,结果被他度了,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所以我们修行的前期,真的是要先去管自己。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意思是什么呢?这首麦彭仁波切的《醒梦辩论歌》,我们近去看它的话,可以从各种角度,从唯识去、从中观去、从如来藏去,从各种各样的修法里面都可以找到依据。当然,我把所有的都集中在梦幻观里面了,原因是我们是以二转法轮的方式在讲的。如果换成他空中观的讲法,又变了;如果换成大圆满的讲法,又变了(当然,大圆满我不会讲。)换成大手印的讲法,又可以的,其实全部都可以的。
也就是说,其实内涵是很深的,但是看起来语句却很简单。其实有很多很深的佛经都是这样的,语句看起来很简单,如果不深刻去领会其中奥妙的人,你根本就读不懂。为什么读不懂呢?因为你每个字都看懂了,就会变得很麻烦。
比如《金刚经》,有谁读不懂?最多遇到里面的生僻字,就去查查字典嘛。我有个傻哥们就这么干的,他打禅七打了一座就跑了,他硬要去解释《金刚经》、《圆觉经》,为什么?因为他所有的字都看得懂啊,结果把《金刚经》、《圆觉经》写了那么厚,我“砰”一下扔到旁边。他以为那些东西很简单,其实不是的,语句看起来简单,里面所蕴含的意义非常的深,般若的智慧无量无边啊!
正好用来形容全知的道歌,由各人的领悟不同,会理解到不同层面的意义。又像截栴檀(檀香),片片皆香;泻水银(落到地上像珠子一样,不沾尘),粒粒皆圆(水银落到地上是圆的,很好看)。歌中字字微妙、句句有深义,细细品尝,回味无穷。又像是神箭手,箭箭中红心,每一句都是切中要害的诀窍。
你会看就会看成这样(认为每一句都是切中要害的窍诀),你不会看的话就是一些中国字。如果看成就是中国字,看不懂也就算了,保持恭敬心。最怕的就是那些二百五,上来一阵乱解释。
如果是不懂佛理而去瞎解释,会解释出各种各样花里胡哨的东西出来。所以现在的市面上解释佛法的书特别的多,网上一搜有很多,然后到新华书店一看,特别是那些学者写的,就一定要小心。他们什么东西都给你分析出来,却在乱七八糟的乱扯。
比如《楞严经》,南京支那内学院的一个大哲学家,叫做吕澄(欧阳竞无那一帮学者)写了《楞严百伪》,他说楞严经有一百个错漏的地方,表明《楞严经》是伪经的问题。结果我把他的《楞严百伪》拿过来一看,全都在胡说八道,一看就知道他的脑袋有问题,亏他还是个哲学家!所以大家要小心这些东西!
我不是想阻止大家去看这些东西,我觉得大家青春有限,时间又不多,每个人要谈恋爱、组织家庭、生孩子、买奶粉……那么多的事,你要去读佛经,要把这些东西都读完,会读死你!万一买到三聚氰胺,都不知道怎么回事?
从我的角度看,可靠一点就去读五明佛学院这些堪布的书。你在头脑中建立了准确的、系统的、细腻的见解,等有了判断力以后,你再去看其他的书,就会像一面镜子一样的。他随便说什么,怎么扯淡或者他扯的淡在哪里,你都完全清楚。但你现在不行,刚刚开始你会被弄得昏头糊脑的,因为经历过。我就是一个广读、杂读的人,因为我是商人来的,我管你是谁,我什么都不信。
我真的是这样的,第一次见慈诚罗珠堪布的时候,他在深圳,我当时都没进去见他,还不以为然地认为:“啾,这种人我见多了!”当时我不是很积极,而大家都激动得不得了,我在外面冷冷地看着他,心想:“咋的?”后来进去以后一对话,就知道:“糟了,这次遇到个真的!”
因为我读了很多杂的书籍,搞得头脑乱得不得了,而且我不笨哦,很多人认为我是才子啊!结果读了那么多的书,读得头像豆腐浆般的搅成一团,各种各样的问题完全理不清楚。
但是我读了那么多汉藏两地的佛教书籍,我觉得如果是没有时间,我们先把五明佛学院的这套读下来。如果你有大量的时间闻思,你可以去读其他的,这也没问题。像汉传也有很多佛书可以读的,像《圆觉经》、《楞严经》、《维摩诘经》,这些都是可以读的。如果读到见解已经很深入了,修行已经很高了,你可以读外道的,甚至读反佛法的一些书。以前我看到萧平实的书,会头疼的,恼火得不得了!而现在看到觉得挺好玩的,觉得那傻瓜真能编!(众笑)因为现在我完全不受其影响了,完全知道他在扯什么淡。
可是我们的时间真的有限,你想一想嘛,我们好多时间都要拿去搞世俗事,然后你又没有多少时间在读书,最后读的是杂书,而且是很多不准确的书。包括一些“所谓”大德的书(我这里加了“所谓”二字),读下来就只感叹两个字“我靠!”很多书读了以后,然后有什么呢?就没有然后了,而且很多时候都那样。
读书跟投资时一样的,也要有用。我们现在读书,就是要读能建立一个完整的、细密的、准确的,能够产生很深刻、很清晰辨析能力的书籍,而且要系统、细密地去读,很多问题要解决。我们读佛经的时候,不能说很多问题就搁在那里,不行,要问,要思考,搞不清楚那就是不行,不能原谅自己,不能原谅自己不懂,愚蠢是最大的敌人。既然你要靠智慧、靠明了这样的方式去,就一定要把它读懂,而且我们很多人有这个能力把它读懂的。
那么,你先把五明佛学院的一些重要书籍读了以后,基本上系统就建立了。而这些书籍又集中在哪里呢?中观(五部大论里面的“中观”。)把中观搞清楚,整个佛教的世界观,佛教的基础哲学明白了,一方面介入去修行,因为不枉此生嘛,如果你不去修行,老是读不管用的。然后信心、知见、见解都建立了,见地也有了,再去看其他的书籍,那时候再坏的东西都不起作用了,就像般若火一样,来一个焚烧一个,这是读书的要抉。
这样方方面面观察,才知道这是文殊智慧的流现,有着文字般若登峰造极的成就,字字放大光明,照破众生的愚暗,能让这个世界的众生迷途知返。
实际上,从戏剧的角度来评价,这应该是人类戏剧史上最深、最妙的杰作。甚深而广大的佛法,用这样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表达,确实十分罕见。全篇从前到后,环环相扣引人入胜,表面上是一篇首尾完整的戏剧,实际上,句句都有所指,前后连起来就是一部道次第。大家想想,一种成佛的次第,全部用拟人的手法来表达,闻思修的密诀、修道的工夫境界都包含在里面,如果不是对这一切都了然在心,又怎能作出这样的妙歌!这样伟大的著作的确是无价的如意宝,具慧者就能识货,并把它珍藏在心里。不识货的话,以为只是一篇小文章,甚至会想:反正只是一篇小文章,听听就算了,我要的是大法!这就是有眼不识泰山。
短短的一篇《醒梦辩论歌》,看起来文字很简单,而且是拟人手法。对于我们现在这些看惯好莱坞大剧的人,觉得这些拟人手法、戏剧性的手法,算什么啊?你看好莱坞的大剧,人家设置的人物经历困难,屡经失败,然后成功,最后大圆满结局。看得每个人口水和泪水直流,憋急了尿水也流。
我们会觉得那才是戏剧,其实我们现在看的戏剧,说白了,就是增加你的无明。所有的文艺,其实是极端造业的,好像看起来只是在娱乐而已,其实不是的。当年极左时代说文艺宣传会夺人心智,你看现在大量在宣传情爱这方面的电影,整个社会里面基本上所有的,包括生产、思考,各种各样行事的原则就围绕着“贪”来展开。
所有挣钱的老板,挣那么多钱干嘛?不为干嘛,因为世界上存在很多嫩模。你们不要以为我说假的,很多人真的就是这样子的。还有一个,挣钱就是围绕着贪去。为什么这些明星想出名?因为名也是一种贪,成名后为了什么?各种各样的东西随之而来。然后人生最高的理想是什么?是情爱。对一般的小年轻来讲,到了一定的时候,就更厉害了,大量的行为都是为了这个。
我想起一些登山的故事,因为登山很困难,要死人的嘛。为什么要登山?有一位很著名的登山家豪言壮志地回答:“因为山在那里!”那些小资们觉得很牛啊!为什么要贪?“因为钱在那里!”对有些人的回答:“因为妞在那里!”其实不是的,是因为贪在那里。
现在所有的一切文艺都在搞这些,这些戏剧全都在推崇这些东西,把其推到无穷无尽的高,其实很害人的,真的很害人。这么一个戏剧,看起来好像没有什么起伏、有没什么东西,但你只要仔细去分析,里面任中拿出来一段,都可以拍一个故事。我们把它弄来解测、把它人物化、戏剧化,任中一段拿出来都可以,其实这是人类最伟大的戏剧,而且他的主题戳中了人类的核心,可以让轮回彻底崩塌,所以这是最伟大的一个戏剧。
但是我们普通人就不会这么认为的,我们看惯了世俗的戏剧,动辄就要这样戏剧、那样电影,如果你真的是明白了里面的味道,什么戏剧你不能造得出来啊?他把轮回中所有的现象,全部含括了,只是你需要有这样的智慧去分析它、去透析它、去明了它。
所以特点是学佛的人,如果没有详细的知识,没有修行的经验,看也看不出来什么东西来的,读一读就放在旁边去了。那为什么我们要这么去学习和交流呢?其实就是要把里面的意义找出来,进行分析,用于自己的思维跟修行,这是学习的意义,否则就没什么意义了。
不管怎么样,麦彭仁波切的《醒梦辩论歌》真的是很牛,恰好我们是电影公司,什么时候表现一下,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愿望,至于能不能实现呢?根据我们现在的情况,我认为是可以的。一帮人虽然是傻,但进步还是挺快的,已经从猪变成了人猪(猪与人的半途中),当然我也是,只是一个走在前面的“人猪”。
既然我们从事这一行的,搞这种宣传的时候,要把真正的知识、真正的光明带给其他的生命,不能再搞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害人又害已,这也是我们公司能够成立的根本宗旨。如果破坏了这个宗旨,我立即把公司撤了,至于挣钱,谁不会啊?
这样的道歌真是很精彩。这样活泼的形式,可以讲、可以画、可以唱、可以排成短剧、可以跳金刚舞、可以做成动画片……,(这话好像直接是对我说的,哈哈哈……至于以后再说吧!等以后有空就来搞这个。)有眼光的人,就知道应当运用不同的方法,把这样深广美妙的佛法传播到众生的相续中,让人人都开智慧、都种下大乘般若金刚种子。当然这都要我们大家一起来发心。全知仁波切的法要具有无与伦比的加持力,但愿有缘者都能得到尊者智慧不共的加持!
希望我们在内心里面发个愿:愿我们生生世世把这些般若的法,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散布给任何其他的众生,这是我们学大乘佛法的基本责任。佛法从来不是为了自己谋取好处的,如果大家这样想的话,至于刚刚开始是可以的,因为要哄哄你、勾勾你学佛嘛!
佛法就是为众生服务的一种东西,我们以前经常有个口号:“为人民服务!”这叫“为众生服务”,比人民的范围还大,人民只是指“人”这种众生,而我们说的“众生”是什么?蚂蚁、老鼠、耗子、地狱众生、恶鬼……这就是大乘佛法。
你要学佛,就是为这些众生服务的,但是很多人把学佛当成拿取好处,刚刚开始是可以的。但你的屁股永远不从为自己的好处那边移过去,为他人谋取利益跟好处的话,你就不要说去证悟大圆满了,这根本就不可能。因为屁股坐在那个自私立场上的话,你永远都是个人。
这次慈诚罗珠堪布在外面开示:我们磕头、买宝瓶,这样那样来求好处,其实在保养轮回。其实佛法不是的,佛法专门摧毁我们所希望的执著,所以不要以为学了佛后,就可以得到世俗的好处。反过来,当我们学佛后,因此丢失掉一些世俗好处的时候,也不要忧虑、害怕、恐惧,乃至退缩,这是很愚蠢的。
乌云散尽了,你才能够看见太阳,这是乌云背后的幸福线。大家都不看电影的,我看多了,老拿这些东西来说!乌云要散尽了,就是修行要达到很高程度的时候,你才有法喜,你才知道修行的自利是怎么回事。不然刚刚开始你会很辛苦的,刚刚开始修行哪有不辛苦的?你为什么辛苦呢?执著太深了。
你根本就认识不到自己的各种各样执著,觉得自己高尚得不得了、了不起得很、伟大得很。其实你高尚不高尚、伟不伟大、修行好不好,看你的烦恼重不重就明白了。不管对境是什么,你生起了烦恼,是自己修行不好,不关对方的事。你可以吼、你可以叫、你可以痛苦,但是冷静下来后,你要告诉自己,我还没过这一关,考试失败,回去重新学习,再重考!只能这样子,没有其他方法了,不然你搬起石头去打天啊?
这玩意失败了,也找不到地方去控告的——“呜,我考试不过关!能不能免考啊?”释迦牟尼佛也没办法的,他开不了后门,只能完全地靠自己坚持下去。那这样修行能不能达到目的呢?如果你长期这样修行,能达到目的的。反过来说这真的好难吗?我告诉你,如果大家去挣钱做亿万富翁,难得很啊,不信你去试试看!有本事成为亿万富翁的,给我站起来!
发誓、念咒、磕头、饶塔……随便你搞多久,不见得你会成为亿万富翁。这是依缘的,前世没有布施,就算布施了,也被你毁掉了。但是你要立誓:“老子这一世拼了,就要成就!成佛!”真的是可以的。你说:“我拼了,我要成为亿万富翁!”大家只能“呵呵”了,这根本就不可能!但你如果:“我拼了,我就是要成佛!”那你就是可以。成佛跟亿万富翁比较起来,亿万富翁算个屁,甚至连屁都不是!
这么好的生意你们都不做,我们整天为世俗所奋斗的东西,其实很多时候是不能实现的。就算实现了,说老实话,也没有太多的好处。你看那么多发财的人,不用死啊?不惨啊?当官的人,进监狱的就有很多;发财的人,生病了也有好多,有用吗?他们奋斗了半天,最后还是要去拜佛、去学佛。
有人问:“为什么那些越有成就的人,年纪大的人,一定要成为佛教徒呢?”宗萨仁波切说: “因为他们经历了这么多,发现他们所做的都没有用!”明明白白的一条路,千千万万不肯行。第一个是愚蠢,你不知道怎么回事。第二个你知道了以后,仍然随顺自己的习气。
刚刚开始修行的时候,就是要狠狠地跟自己的习气作战的,对着干——“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关熬不过去,后面什么都谈不上。如果这关熬过去了,身心产生安逸、舒适、法喜以后,后面的修行就顺了。不能够总是想着:为什么我还不顺呢?没念三天佛,就想上西天,哪有那么容易呢?不容易的原因,是因为你的习气重。
如果意识到自己习气重了,那对不起,就要干掉它!但很多时候,我们是故意放纵它。比如这个习气牵涉到我们心中的美好时,我们就不干了,说:“能不能绕过圈啊?”中国人的习惯,绕个圈换一种方式,想保留它又能够解脱。就是好的都想要,刚刚开始也可以,但永远这样是不行的,因为这是在利用佛法。
你用世俗的贪欲东西利用了佛法以后,世俗的贪欲就更厉害了,不能,只能佛法利用这些贪欲。什么叫做佛法利用贪欲呢?利用贪,把你弄到佛法里面来,然后再把贪欲干掉,这叫勾、诓、K。
这不一定是上师或者指导者这样去对你们,你们也要这样对自己。刚开始,我希望获得一些安乐,然后进入了佛门,这叫勾自己进来了;然后在过程中缓慢地修、有节奏地修,经常诓一诓自己,不行的时候就去放逸一下,偶尔放松一下自己,有节奏地修,叫诓;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不能客气,发现自己开始退失、丢失菩提心,就狠狠地揍自己,(当然,这不是用拳头揍,是心里面在揍自己。)揍死自己叫K。
这就是修行了,慢慢会发生变化的,最怕你都不知道,就去放纵它,最后就完蛋了。修如梦观也一样的,刚刚开始你哪能修下去啊?长期坚持闻思、修五加行、磕头、集资清障,慢慢就能修下去了,慢慢就会产生法喜、产生智慧。一个人产生智慧的人,神态都能看出来的,他很放松、很无所谓,他会变得无所畏惧。这时他的注意力就会放在其他生命的解脱上去,他可能会为这个有点纠,但也不会太纠。有个东西叫做“因缘福报”,没有这个因缘福报的话,难道拿起石头打天啊?
《醒梦辩论歌》今天就顺利圆满结束,现在大家一起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