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进行今天的话题,今天的话题比昨天的稍微高级一点——菩提心。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是我所理解的菩提心,和关于菩提心的一些不同层面。在做这个交流之前,我们先发心,念一个发心偈:“诸佛正法贤圣三宝尊,从今直至菩提永皈依。我以所修施等诸资粮,为利有情故愿大觉成。”好,我们念了发心偈、皈依偈,不管是真的假的,还是要在心里面老老实实地发一下菩提心。
我今天要讲的就是概念的菩提心和真实的菩提心的区别,还有怎么样把概念的菩提心变成比较真实的菩提心。昨天是概念的出离心和真实的出离心的区别,今天讲概念的菩提心和真实的菩提心的区别。
提到菩提心,我想我们在场的师兄,没有一个人不知道它是什么。我们学《入行论》、《修心七要》、《修心八颂》,听了很多上师们的讲解。每个人对菩提心的概念,应该是非常清楚。菩提心就是希求众生成佛,希求众生解脱,获得最大利益,然后为了这个努力奋斗,愿意去成佛,成了佛也是为了利益一切众生,让他们成佛的这么一种强烈的心态。这个概念谁都知道,归纳起来就是“为利众生愿成佛”这几个字(为了利益一切众生,我要成佛)。
当然,利益众生有很多层面,可以分两个。如果用概念去归纳的话,一个是暂时的层面,一个是究竟的层面。暂时的层面有很多,可以给你吃的、给你穿的,哄哄你,甚至打打你(母亲打儿子那种打)。究竟的层面就是让你开悟成佛。为了要让众生得到究竟的利益和暂时的利益,而自己要不顾一切地去修行,所有的行为都为了这个去奋斗,有这种强烈的心态就是菩提心。
发菩提心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内容,哪两个内容呢?一个是它一定要有缘众生的这种心态。缘众生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每一个众生都不放过,而且要平等对待。所有的众生,不管是耗子、蚊子、人、饿鬼、地狱众生,我们的母亲和日本人,全部都要……
“缘”的意思就是要平等对待所有的众生,绝对不能说这部分众生我要度,那部分众生我不度;这部分众生,我亲近一点,对我好的我就度;对我不好的,我对他没有这种心态。所以有些说法说,修菩提心要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心,四无量心首先要修舍心。它的理论基础是来源于这个,来源于他要平等对待一切众生。但是也有说先修悲心的,先修悲心,然后过度到平等地对待一切众生。当然这些理论上的剖析,见仁见智,我们不去考虑它。但是,平等地缘所有的众生,这是菩提心的一个特征。
考察自己有没有菩提心的时候,可以经常观察自己。当然你在缘起上可以对某些众生这个好一点,那个坏一点;这个智慧一点,我婉转一点;那个就凶猛一点。这是可以的,这是一种智慧。但是你在骨子里面,你在内心里面,是不是把他当成你的母亲,你可以为了他的解脱不惜一切?以前有些菩萨说,我为了一个众生的解脱,我宁愿跳入地狱去受苦很多劫。当这个众生是日本人的时候,你怎么看?或者他是个强奸犯?你观察这些,当你的内心里面对所有好的、坏的生命,生起那种比较平等、柔软,希望他解脱超过你自己获得暂时安乐的这种心态的时候,就说明开始有比较平等的悲心了,缘所有众生的比较宽大的悲心。
除了缘所有的众生,还有个特征,一定要缘佛果,就是希望自己和所有众生都能够成佛。缘佛果的话,那在发心的这个过程中间,也就是说必须要缘上智慧,而不仅仅是个好心。因为我们要让自己成佛也好,让众生成佛也好,一定要牵涉到智慧。其实这个是菩提心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我们往往把菩提心理解为一种好心。宗萨仁波切说菩提心中间百分之九十九是智能,百分之一才是我们认为的好心。
也就是说菩提心必须要具备这两个特征,它要缘智慧,没有智慧的悲心有时候会出问题。为什么呢?比如说台湾的那个萧平实,他有很多弟子,他的弟子发的也是“菩提心”。他们说萧平实是末世的佛法的孤子,其他人都是错的,只有他一个人是对的,所以我们要去护持他,护持他就是护持佛法,就是弘扬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他们是发了这个心,这样去做的。但是他们干了什么事呢?他们把佛法差不多毁了!那我想问,这个心是菩提心吗?他缺乏智慧,没有缘佛果,很多人忽略这一点,这不能叫做菩提心。
那你说:“如果这样的话,我没有这个智慧,怎么能发起菩提心呢?我只能说我有想众生成佛,而且很平等地遍及所有的众生。我有这种平等的心,也愿意他们成佛,那这个是不是菩提心呢?但我也以这种心态跟了一个错误的人,去做了些很错误的事,这是不是菩提心呢?”如果纯从概念来讲,可以算是一个很初步的菩提心。但是由于你缘佛果这方面缘错了,你没有缘到真实的佛果,而缘到一个虚假的佛果,所以你这个不能算是绝对的菩提心。以前我们在论坛上和网上,都有一些争论,但得出的结论是一定要缘上比较准确的佛果,所以这个强调了见解跟传承的重要性。
如果你见解不对的话,那很麻烦。所以说菩提心里面,特别是第二个特点“缘佛果”,宗萨仁波切说有百分之九十九是智能,也就是般若智慧这个成分,只有百分之一是我们所说的那种好心。我们很多人会把佛教理解为只是一种好心,一种道德的楷模,一种让我们流泪感动的东西。是的,它会起到这样的作用,但是它里面蕴藏的深厚的智能才是它最根本的核心。这次慈诚罗珠堪布在深圳也是这么讲,他说不能认为做做好事就是佛教。佛教当然要做好事,肯定要去放生,要去做这些好事。但是如果只是停留在这个层面,那么一些慈善的团体,比如基督教,做得比我们还好。
佛教最根本的东西就是般若,那么“缘佛果”实际上就是要缘般若。也就是说我们的菩提心里面,一定要带有强大的智慧成分。不然我们就没有任何特点可言,而且我们很可能会好心办坏事。我们去弘扬佛法、推广佛法,结果可能我们毁了佛法,或者是耽误了很多众生的慧命。有可能做这种事。你在发心这个阶段可能是好的,但是在实施的阶段有可能出错,不缘佛果的话。得出这么一个结论。
这两个因素,一个是无偏地缘所有的众生。这个我们可能在概念上做得到,行为上肯定做不到。这不用说了。怎么都得对我的老婆、孩子、父母好一点;别人的老婆、孩子死了的话,“阿弥陀佛!希望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但转头就把她忘了,我们一般都是如此。要是自己的亲人出了一点问题,就开始掏心掏肺了!那有人问:“如果所有众生的苦难,我都掏心掏肺的话,那我怎么活得下来呀?我不是很快就崩溃了?所有的菩萨很快就抑郁!”会不会有这个问题?不会有这个问题。为什么呢?有空性!它也要缘智能、缘般若。菩萨可以感受到所有的苦难(曾经有经上说,有一个众生未得度,菩萨就长啼,长啼菩萨有这个含义),但是因为有空性,他知道这种苦难都是暂时的,而且是虚幻的。当众生无意义地在这种虚幻的苦难中折腾的时候,菩萨会感到很悲伤。因为这种悲伤的驱使,他会绝对不停止地去利益众生,把他们救拔出来。但是因为也有空性般若的智慧,所以不至于把他们压垮。而凡夫会把这个苦难认为是实有的,或者把生命看成是很短暂的,那会垮掉!
所以我们经常说,唯物主义是个很悲哀的哲学。唯物主义真的是很悲哀,表面上说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所以我就可以为所欲为。实际上“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这句话里面包含了很多很悲哀的东西。这句话里面就包含了,我们现在活着的所有的努力,会因为我们的死亡变得毫无意义。很悲哀!还有,既然死亡以后所有的努力都毫无意义,那我现在要去攫取的就是当下的快乐。他也活在“当下”,但他要的是当下的那些快乐,所以就变成了顺世派。为所欲为,只要能够让我感觉到舒服的,我就去做。
那么造成这些舒服的,可能会有些道德的要求、各种心理层面的要求,但是总的目的都是要自己快乐。只要让自己、自己的家庭、自己的单位,大一点,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民族,只要让和我有关系的得到快乐,我就可以去做。我执可以扩散到民族这个层面去,我执可以延伸到个体、家庭、团体、单位、国家、民族。你看我们网上一片对日本人的讨伐声音,因为这个民族在几十年前伤害过我们,所以我们很多青年都梦想着跃马提刀入东京。为什么会仇恨呢?因为它伤害了我的民族。说不定他的前世都是日本人,但他不看这些。这个唯物论就是断灭论,它就会造成这些结果——我只要及时行乐。一旦及时行乐,必然道德沦丧,这是肯定的。只要“我过得好”的话,那么所有关于道德、关于崇高,那些让我们感动、羡慕的东西,背后所掩盖的都是“我要快乐”。
所以这就造成了几千年来,我们的社会都是双重标准。但你说:“我们以前不是唯物主义的嘛。”其实我们骨子里面是实用主义、唯物主义。我们的社会,虽然很多人都在说因果,但是它没有像藏族那样。因为佛教在我们几千年历史里面,没有成为过主流。哪怕是唐代,李世民那个时代,李世民看了唐玄奘的《瑜伽师地论》,他说:“天下所有的真理都集中在这本论中,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论!”他虽然这样说,他也很推崇佛教,但是他定的国教都还是道教。我们整个民族有很多理论、很多的说法,但是佛教因果论从来没有在我们国人心目中很系统、很深刻,深刻到像藏族那样。没有,真的没有。虽然我们也说因果,特别是解放前,比如我们广州人经常会说“冇阴功啊”(意思是不积德呀),我们也说这些东西,但是它很不系统,有时沦为鬼神,沦为一些很稀里糊涂的东西。实用主义就贯穿了我们这个民族灵魂的深处(这样讲好像对我们民族不是很尊重),但实用主义在我们民族素质里面是一个很大的成分。
实用主义很简单,就是只顾现实,只顾现实的受用。并且只顾自己的受用,只顾自己家庭的受用。我们有个特点,家庭观念特别重,只顾自己、顾自己的家庭。但现在连家庭都被摧毁,所以它导致了巨大的社会的一些悲哀,比如现在的环境污染,其实很多根源于这个。因为一种哲学思想对世界的看法,它一定会影响到很多具体的东西。哲学的看法是一个很笼统的东西、总相性的东西,但是它会导致一些具体的行为。
如果总相中我相信因果,我的行为就要很小心,我就不愿意再伤害众生。伤害了他,他来世会伤害我。我相信因果、相信有来世。如果我的总相中已经确定人死如灯灭,那很简单,一旦伤害我了,我就干掉你。你死了,你如灯一样灭了,从此以后和我没有任何关系。所以屠杀就成为很顺理成章的事,他连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我要杀你,你也会杀我,所以杀人的人一定会恐惧的,所有独裁者一般都很害怕,他们的保卫都是非常森严,有时候连飞机都不敢坐。所以唯物主义这些邪见不但会害别人,导致自己的行为非常的可怕;同时它也会害自己,它是个双伤的事情。
但是真正的信奉因果的人,他不会这样。他乐善好施、心灵善良,很好地对待周围的人,慢慢他心里面也会感到宁静、平和。当然这种回报好像看起来很粗浅,但是长期堆积下去,如果你相信因果,来世就会非常的不粗浅!特别是我们在一些强大的心力(比如菩提心这种心力)的驱使之下,去做一些行善积德,功德非常之巨大!
我们现在说到了菩提心的两个特点,第一个是要缘所有的众生,第二个要缘佛果,要有智慧的层面。甚至要发愿,为了让所有的众生成佛,宁愿我自己不成佛都可以。这个会不会和“为利众生愿成佛”冲突呢?
发心有三种方式(三个比喻),一个是国王式的:我先成佛,然后让众生成佛。这个比较合符我们发愿的词汇——为利众生愿成佛。第二个是同时成佛,舟子式的:我们一起成佛,渡过岸。这个就有点冲突了,你不是说“为利众生先成佛”的吗?成了佛再去度众生嘛。还有一个是牧童式的,完全冲突了:让所有的众生先成了佛,自己再成佛。那这样的话,这不是和“为利众生愿成佛”有点冲突吗?
它其实不冲突,这个“愿成佛”可以从两个方面去解析。第一个,愿成佛的意思,是我要缘上这个智慧的意思,不是要获得一个看得到的、好像奖赏一样的果位。它是说为利众生,愿有成佛的智慧。第二个,为利众生愿成佛,比如说那个牧童式的发心,这个发心说要所有众生都成了佛,我才成佛。比如地藏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都是这样发愿,为了所有众生成佛,我不成佛都可以。但是“成佛”并不是说我要去取得一个东西,不是像我们凡夫所想象的那样:我有了个愿望,我去实现这个愿望,我去抓到一个东西。它不是如此,它只是把所有的障碍去除以后,本性上的污染完全得到清净以后的一种自然的结果。只要众生不成佛,我就不成佛,这个愿力是清除这些障碍最好的工具。他发的“众生不成佛,我不成佛”这个愿望,恰好会让他最先成佛。很悖论!但事实上就是如此。
很多时候经论里面讲,地藏菩萨、文殊菩萨、观世音菩萨,他们都发了这个愿。特别是地藏菩萨,他说“地狱未空,誓不成佛”,那么这样他就永远成不了佛,因为地狱的众生真的是不会空。那他成没成佛呢?他早就成佛了!但是因为他发了这个愿,在缘起上他永远都是十地菩萨的样子。但他内心绝对是佛陀,他的成了佛的弟子堆积起来看不到边,我们在《地藏经》里面可以读到这些。因为这个愿力太过强大。而我们凡夫会把“成佛”想象成跟现在的我不同的一个巨大的奖赏,然后这个愿力跟我相应的时候,我才能成佛。那么我发了愿“地狱不空,誓不成佛”,那我就成不了佛,因为跟我的愿力不相应。这是一个错误的看法,实际上愿力是一个工具,是一个手段。真正的证悟,是三解脱门——空、无相、无愿。
所以分别的这种愿力,就是要扫平这些阻碍我们实现本性、让本性弥漫一切的障碍(本性弥漫一切的就是佛陀)。它是这样一个工具,这个工具越强有力扫平这些东西,他就越容易成佛。不是说发了“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种愿望,他就成不了佛。恰好相反,他成佛最快,这是一个悖论。
其实菩提心的好多道理都是悖论,比如说我拼命去利益众生,结果到头来把自己利益了。这个不是我说的,这是法王讲的,法王有个《胜利道歌》,他说“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法王老人家像佛陀一样,他说的。)这也是个悖论,但是事实就是如此。因为事实上是没有一个真实的“我”,“我”是一种捏造,“众生”也是一种捏造。但是我们的心捏造了“我”、捏造了“众生”以后,然后我们的心就爱“我”,我们对“众生”就有选择了。你能够利益我的,我就爱你。我们为什么会谈恋爱?因为那个对象绝对让我舒服,或者在某种方面可以利益我。不然我凭什么跟他谈恋爱?这种众生,我们就爱。哪个众生伤害我,那就对不起了,我就开始恨。两样都是捏造的,但是心就会造成这种趋势。
发菩提心就对抗这个东西,它让你去爱你捏造的这些虚假的“众生”,同时离开你捏造的虚假的“自我”。等自我消失了,那众生也就消失了。有人问:“你说自我消失了,众生就消失。阿罗汉的自我也消失了,但是他还没成佛,众生不会消失。”好,这就牵涉到另外一个问题:他的自我消失了,但他的“无我”还没有消失。你说:“没有一个‘无我’呀,他没有自我了,相续里面没有‘我’了。”但他的相续还在执持一个“无我”,“无我”就变成一种状态,这种状态叫做涅槃。他用这种方式来离开众生,进入涅槃以后就没有众生了,同时他也不会度众生。
这跟大乘恰好相反,大乘不进入涅槃,它认为和众生在一起,去度他们,这就是涅槃。度了众生,他也没度,度而不度。《金刚经》里面讲,胎生、卵生、湿生、化生、无量十二生,我皆无余灭度之,而实无灭度之。悲不入涅槃,智不住三有;烦恼即是菩提,空性即是现起。它恰好符合这些理论。但小乘就不是如此,小乘把自我消灭以后就进入涅槃,他说这个灭尽定是“无我”。所以说实际上他还是有个执着在里面,等一下我会讲到这些东西。
所以说,那个牧童式的发心,跟“为利众生愿成佛”不冲突。如果我们加上智慧去诠释这些道理,它完全不冲突。如果我们老是在文字上打转,那就会打架,一直打下去,永远得不到结果。
之所以称为“大乘”,就是因为有菩提心,它是分开大小乘的一个分水岭。但是很多人问,为什么菩提心是分开大小乘的分水岭呢?有没有人想过这个问题?有人问过我,为什么没有菩提心就是小乘,有了菩提心就是大乘呢?我们要讲“概念的菩提心和真实的菩提心”,那肯定要先把这些概念搞清楚。我们天天都在发菩提心、读《入行论》,有没有人思考过这些问题。有人会说:“有大乘菩提心,有很大利益,可以去度众生;小乘他不度众生。”这种回答也可以,但是它很粗泛。其实它会牵涉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就是我们很多人经常会问的:为什么证悟大乘的空性一定要发菩提心,它们的逻辑关系在哪里?如果刚才那个问题一廷伸,就会到这个问题上来了。为什么证悟空性一定要发大乘菩提心,我不发大乘菩提心可不可以证悟空性?
这是很深的一个问题!宗喀巴大师跟麦彭仁波切两个人,都为这个问题争论了起来。其实宗喀巴大师没争论,是麦彭仁波切后来去说。因为格鲁派说:“阿罗汉是证悟了空性的,他只是菩提心不够,就进入涅槃了。但他完全证悟了大空性。”麦彭仁波切说:“不是,他只证悟了人无我的空性,法无我的空性没有证悟。”《定解宝灯论》的第二个问题就说这个——声闻跟缘觉是不是证悟了大乘的空性。这是麦彭仁波切写的,他说格鲁派有些论师的说法不对。当然宗喀巴大师这么说,是为了当时特殊的情况,要度化一些众生。不能说宗喀巴大师的结论不对,宗喀巴大师绝对是佛陀,非常伟大的祖师。这是这些大德们游戏世间的示现,他们争论的这些东西,对我们闻思佛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果你不去闻思这些东西,你说:“我只修行,我不闻思这些东西,行不行?”也可以,你拿到一个很好的方法,拿到一个窍决,去修行也可以证悟。但是如果要走教证齐全这条路,要通过思维逐渐去体会到空性的话,你起码得有思维的资粮。比如我们的中观,其实读一本书就读完了。随便读一本书,《中观总义》、《四百论》、《入中论》、《定解宝灯论》、《七十空性论》、《细研磨论》、《十二门论》……龙树六论里面,你稍稍读一本,把它读懂了,你就懂了空性。但是为什么要反复去读这些东西呢?因为中观的修行的方式,前面一大部分就是思维。那你得有资料供你思维,要有角度供你思维,所以它就提出这些东西。它提出这些东西,你就要反反复复地去思维。对于我们喜欢分别思维的凡夫来讲,我们可以通过辩论、通过思维,一步一步地去体会到空性。
回到刚才那个问题上去,为什么我们证悟空性一定要发大乘菩提心?不发大乘菩提心能不能证悟空性?我们是宁玛派的,我也看过他们两派的关于这个问题的各自的阐述,最终还是觉得麦彭仁波切说的比较中肯。为什么阿罗汉一定要去入涅槃呢?实际上就是因为没有证悟最后的空性。如果证悟了最后的空性,他用不着去入涅槃,不须要这样一个定(阿罗汉那个涅槃实际上就是灭尽定)。不用去入涅槃,实际上就在涅槃中间;轮回即涅槃,色即是空。这要彻底证悟了空性才行。因为没有完全证悟色即是空,色还有伤害性(对小乘来说就是无方微尘或者无分刹那),所以阿罗汉要去进入涅槃,避开这些东西。
那你说:“他已经‘无我’了,他需要避开吗?”就是这个“无我”需要避开。为什么?他要彻底地实现“无我”,他就是用涅槃这个方式来实现的。当然你说:“没有进入涅槃之前,活着的阿罗汉,身体还在,那他还没有证悟‘无我’吗?”不是,从末那识这个角度来说,它已经消失了。但是就是因为没有证悟无方微尘和无分刹那,这个相续的余力还在。所以活着的时候,它称为有余涅槃;死亡了以后,它称为无余涅槃。这个肉体消灭了,他进入一种灭尽定,这个叫做无余涅槃。他为什么要采取这种方式呢?实际上就是他还没有证悟所有现起的空性。证悟了现起的空性以后,就完全没有必要进入这样一个涅槃了。
那么它跟大乘菩提心的关系是什么呢?为什么一定要发了大乘菩提心,才能够去证悟阿赖耶识的空性(心的空性),无分微尘和无分刹那全部都是空性,而不只是证悟心上的“人我”执着这一部份空性。阿罗汉只是证悟了心上的“人我”执着这部份空性,就是把末那识空掉了,没有人我执了。但是法我执还表现为无分刹那或者无方微尘。(这个要读过一定的中观理论才能知道,反正听得懂就听,听不懂就当种个善根。)
为什么一定要发了大乘菩提心才能证悟真正的空性?因为我们相续中所有的众生,实际上也是我们阿赖耶识的一个呈现,原因就是这个。如果我不证悟你们也是空性的,这些无方微尘也是空性的,那我就没有办法证悟空性。那我发大乘菩提心,我就是要缘你们,证悟你们也是空性的。你们是我相续中的呈现,我也是你们相续中的呈现。
发大乘菩提心,我们刚才说了,要缘所有的众生。实际上,阿赖耶识本身就是缘所有的众生。我们经常说,世界上所有的众生都做过我们的母亲,那就是我们跟所有的众生都结过缘,而且有时候还是很亲的缘,母子这样的缘。那也就是说,所有的众生其实在我阿赖耶识里面都有或近或远的种子。那我要发了大乘的菩提心,去救度他们的时候,我才有可能去证悟他们的空性。证悟他们的空性,实际上就是救度了所有的众生。我的这个证悟,实际上就要大悲周遍。我一定要证悟我的相续的本质是明空双运,同时它也是周遍一切。我不能只证悟你这一堆是空性的,他这一堆不空性。大乘菩提心跟这个是相应的。
还有,大乘菩提心要缘佛果,佛果里面就包含了智慧。也就是般若的见解中,我一定要证实我的能和所(能,无分刹那;所,无方微尘)都是空性的。而我缘佛果就是缘这个见解,缘这个般若。起了这样一个心,缘到这两个东西,我才有可能证悟所有的一切都是空性的这种大空性。理论上的连接就是如此。所以说你不发大乘的菩提心,你就没有办法证悟空性,证悟的空性就有偏,这其实是一个比较深刻的理论。
有的人会说“我证悟了一个空性”,那个肯定不是。只要你说你证悟了某种空性,在你面前成为了对境,那绝对是错误。阿罗汉说他证悟了人无我,他进入涅槃了。这个对于大乘菩萨来说,肯定就是一个偏狭的东西,偏颇狭隘。
我们暂且不去说大乘菩提心那种广大的心量,积资净障这些。从实际的理论来讲,你如果不发大乘菩提心,不去缘所有的众生,你就没办法证悟一切的空性。阿罗汉就是因为不去缘所有的众生,他一旦证悟人我的空性,就自然进入涅槃了。而发了这个强烈的心态,要去缘所有的众生的时候,他是没办法进入涅槃,因为这个心愿会把他推出来。缘佛果也是一样的道理,他证悟了人无我以后,如果他没有前面的强烈的般若见,他就自然进入涅槃了。但是如果对空性有很强烈的正见,他会知道这个东西不对。
当然这个时候牵涉到发大乘菩提心的习气,有些阿罗汉习气很深,他明知道不对,他也要入涅槃。有经论上记载,佛陀的一个阿罗汉的弟子说:“佛陀,你讲的这些大乘的道理都是对的,但是我还是要入涅槃。”这个就是涅槃的习气太重。所以在《定解宝灯论》里面讲,最利根的阿罗汉,比最差的发大乘菩提心的凡夫(还是概念性的菩提心的这种凡夫),他都要慢几十个劫成佛(《定解宝灯论》里面有)。
所以说大乘菩提心跟我们证悟空性,是有理论上的联系。在实际操作中的联系,那就非常巨大了,极其巨大!一个发了比较真实的大乘菩提心的人,那他的积资净障,在修上师瑜珈的时候所起到的功用,这就不是靠言语可以去形容的。如果一个没有发大乘菩提心的人,他连大乘道都没有进去,那你说他怎么可能证悟大乘的空性呢?
我们回到刚才那个话题,发大乘菩提心跟证悟空性是有直接联系的,所以发菩提心可以区分大乘跟小乘。这个逻辑关系,大家应该清楚了吧?大家学了那么久的《入行论》,学了那么久的菩提心,对这些道理应该明白的。因为我们要讲到概念菩提心和真实菩提心,所以我要把这个概念再提出来跟大家讨论和交流。如果以前没有思维过这些的话,那么这次听了,它也算是一个比较新鲜的理论。
实际操作中,一个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的修行,他自己会感觉到不一样,不用别人去讲。在很强烈的菩提心的驱使之下,有很多的作用。我们学《入行论》,经常把菩提心的功德说得很不得了。我们学了很长时间的《入行论》,菩提心发了很久。但是那么强大的功德,我们又学了这么久,为什么一点好处都没感觉得到呢?是菩萨在骗我们,是不是?是我们骗了自己,还是菩萨在骗我们?是自己骗了自己,在自欺欺人!因为我们所了解的菩提心,从概念上来说,很多人他了解的都是正确的,但是它没有真正地进入我们的心相续。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说的概念的菩提心和真实的菩提心。
如果我们老是停留在概念菩提心上,这真的是很不划算啊!上师三宝给了我们一个如意宝,我们周围看了一圈,给了它很多赞美,然后回过头扬长而去,留下一个潇洒去地狱的背影,这个很不划算!
所以说大小乘的明显区别就是菩提心,因为在能证和所证上都有差别。在能证上,就是由什么去证悟上,它以菩提心作为分界线(当然也有见解)。在所证上,小乘没有证悟无方微尘和无分刹那的空性。那么在果位上,一个就是阿罗汉或者是缘觉,一个是佛陀。所以说菩提心在缘起上,它就是区分大小乘的一个分界线;空性上,小乘阿罗汉只是证悟了人我的空性。而没证悟大空性、法无我。
一般在缘起上来说,就是以菩提心为分界线。为什么呢?我要入大乘道,我又没有证悟空性,那我不就成了小乘人吗?怎么区分我跟小乘的区别——我发了菩提心。就这么来区别。那你说:“也可以从见解来区别,我持的是无方微尘都是空性的、无分刹那也是空性这个见解。”如果是从实证上,你可以这么说。但是见解上,它只是一个词汇、一个法相。事实上,阿罗汉他实际的证悟可能比你高很多,你这个概念不说明问题。但是在发心上,真的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问题。
当然你可能会说我发的是概念菩提心,还不如阿罗汉那个小乘发心来得真实。一些小乘阿罗汉(比如泰国,泰国他们很多是修小乘的),他们做的慈善事业,他们的人品人格好得不得了。我们这些所谓的大乘佛子,有时候羞愧得不得了。我们所谓的一些大乘佛子,做起事来有时候很卑鄙无耻。概念里发的是菩提心,满肚子的小人心。是不是如此,我们观察自己。
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学会观察自己。不管是概念的菩提心与真实的菩提心,或者是概念的出离心与真实的出离心,其实它有个最重要的东西,就是要观察自己。不停地观察自己,才会发现自己的心是否真实。人最大的本事就是自欺,自欺可以免除很多的苦难。我为什么说自欺可以免除很多苦难呢?因为当没有发现自己很卑鄙的时候,我们还可以处在比较崇高的满足中间,但同时自欺会带给自己最终最究竟的痛苦。你说你要证悟,证悟就是要明白自己是什么。如果连自己的心都不明白,你说你证悟了,这个比较虚假,很不真实。
所以麦彭仁波切说,证悟了法无我的大空性之后,不会进入小乘的灭尽定,也不需要。缘起性空,显现即是涅槃。契合“色即是空”的见解,也符合大乘的“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
回过头来看,如果不具备具量的菩提心,就比较难以证悟大空性。说比较难以证悟,说得很温柔、很客气。你要绝对的证悟,几乎不可能。因为证悟叫胜义菩提心,它一定要跟缘起菩提心有个连带的关系。所以我们这个时候就要考虑,如果我们真的想解脱,真的想成佛去度众生的话,我们就要发菩提心。如果不发菩提心,仅仅对自己的修行来说,那也绝对不行。
那你说:“算了,我就做小乘阿罗汉,我自己解脱算了。”你看,人自私起来可以这样!好了,你这种想法就注定你连小乘阿罗汉也没办法证悟。(你先到地狱去过一段时间再说,先去休假,在地狱里面。)为什么呢?我想在座的绝大部分都是密宗学人,多多少少都灌过顶的,也发过一些相似的菩提心。现在你再来抛弃这个东西,那对不起,骑虎难下。那怎么办呢?既然骑上了虎,我就骑着它一直往前跑,走到涅槃为止,走到成佛为止。这有什么不好呢?我们为什么要跳下虎背,让它把我咬死呢?所以说我们没有退路,只有一直朝前走。而且你真的发现菩提心的功德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个不是虎——你骑上的是飞龙。它会带给你无量无边的好处。
关键就是,我们现在发的是概念性的菩提心。概念性的菩提心,其实只是一个概念。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些东西,你都知道、都明白,也能跟别人讲。像我一样,坐在上面说了半天,好象自己很有菩提心。晚上回去稍稍一观察自己,糟糕,基本上不是真的。
那么,有很多这类的想法、这类的概念,你说它好不好呢?它也好。但是概念的菩提心,它有时候不起作用。因为在我们相续中,大量的还是自私、自我,和自私所导致的各种各样的执著。如果自私和执著我们不去观察它,而它又在起主导作用的时候,菩提心就变成工具了。肯定会如此,因为他的基础动机还是自私。
自己不去观察自己的动机,我们每次做事都会说出很漂亮的话:“发菩提心!”(不习惯观察自己。)所有修行不好的人,最大的一个特征就是他不观察自己。人要学会做任何事的时候去反观自己的动机。这个非常的困难,但是它也非常容易做。这个好象很矛盾:非常的困难,非常容易做。为什么呢?人的心朝外惯了,它很难回头去观。但是你如果是真的有这种见解以后,你经常提醒自己往回观,它就开始了,这个容易。但是它又难,难在什么呢?他观不深入,观不下去,习气又会把你拉出来。该生气的时候,其实你一下就知道自己在生气,但是习气太深的时候,你说:“不生气?不干!我气了再说!”昨天举了个例子,吵架的时候,先把一子续取出来。因为戴着一子续吵架,那个罪业会增加很多万倍。吵架时他取出来,说明他反观过:“糟了,这样吵会有罪业,先取出来,取出来再吵!”他是反观了,但是他没有战胜习气。我们经常会有这些行为,我们在做很恶劣的事的时候,会有顾虑,其实是因为他害怕受到伤害。什么菩提心呀?那个时候绝对没有。
我先声明一点,我今天虽然在这里说概念菩提心跟真实菩提心的区别。但是对概念菩提心,我们还是要深怀敬意的,甚至对这三个字都要充满敬意。我曾经有这么一个经历,有一年我和一群师兄到了学院,当时我们请到了慈诚罗珠堪布、索达吉堪布、益西彭措堪布,还有齐美仁真堪布,他们四位堪布坐在一排,在一个屋子里面,聊天。我们有一个师兄就激动起来了,脸涨得通红:“我一定要像你们一样发菩提心!”我这种人就老喜欢去看别人的动机是不是真实,我一看——假的!我就说他。慈诚罗珠堪布是很温和的人,他一般不会用很激烈很犀利的态度去对人。但是他当时一下转过头就看着我,很严厉地说:“假的也是可贵的!”这个给我教育很深。所以说虽然我们今天在这里区分概念菩提心跟真实菩提心,但是即使是假的、是概念菩提心,我们作为大乘佛子,对这三个字都要抱以非常深刻的敬意才行!
它的伟大,我们学《入行论》的都应该很清楚,我也不再多讲这些东西。如果有兴趣的话,我们再回去读《入行论》。如果没有这个菩提心的话,我们在这里修行密宗,那是在玩游戏。密宗是百分之百的大乘!所以说我们学的密宗,往往是形式上的密宗。进入资粮道的一个基础前提是什么?坚固的菩提心!原理是心有连接性。比如我发的是出离心,那出离心就成为一个基础了,我所有做的事以它为动机,那我做的事全部跟它有关系。我做的好事就拿来触发这个动机,变成果。动机是个因,所以我以出离心作为基础的话,我所有的功德就是帮助我的出离心实现的。这个叫小乘道,不是人天乘。如果我以菩提心作为动机、作为基础,那么我做的所有的功德就触发它(成佛),让动机变成现实。
如果没有这个东西,你去做的那些功德到底是什么?你当时是什么样的动机,它就是什么。心就有这样一个连接性。心的连接性很奇妙,所以我们经常说“缘起”,就是这个道理,人的心很奇妙。比如我们今天在碧桂园讲法,如果讲法的时候,你在这里很愉快。其实是这里的场景,很多人和事造成你愉快。但以后你一提到碧桂园心里就舒服,你觉得那是碧桂园给你的愉快。做坏事也是一样,我以前在山东被人打了一顿,后来提到山东我就生气。其实和山东有什么关系呢?是山东那个人打了我一顿,我应该去恨那个人,但我就恨山东。就像我们现在恨日本人一样,本来当时是日本人杀了我们,我们应该恨日本人,但是提到日本我们就生气。心有这种连接性,他跟他的动机所连接的东西也有连接性,这就构成了因果报应。我打你一拳,一下就连上了,非还回来不可。如果你承认一切境相由心现,世界不是物质的,以这个理论作为世界的根本和它运作的规律的话,那么因果报应就是成立的。如果你以这个理论作为基础,那么刚才说的“只有发大乘菩提心才能够成佛”,它也是成立的。如果大家有兴趣系统地去读这些东西,你会得到跟我一样的感受。如果我们没有系统地很深入地去研究这些东西,可能我们对概念的菩提心的理解也不是很周全。
我们现在开始说什么叫做概念菩提心。概念的菩提心,很简单,就是我们知道它是怎么回事。但是它没有深入我们的相续。没有深入我们的相续的话,它第一个麻烦就是会导致我们没有真正地进入大乘道。然后我们行持善法、修行的动机,其实骨子里面都还不是我们所发的真实的菩提心的愿力。比如我们今天这里搞禅修,有很多师兄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出钱的出钱,出力的出力,他们很辛苦。那么他做这些事,他可以发菩提心,也可以是我要取得回报这种心(马上变成人天福报)。如果说我一定要解脱,利用这个去解脱,就变成阿罗汉。“我做这个是为了众生的解脱”,他嘴上都可以说,但是心里面是不是这样,那个就要问你自己了,谁都不敢肯定你是用什么样的心来做。
但是你说:“他可不可以在概念里面命令自己‘我要发菩提心’?”我们经常做发愿回向就是如此。它有作用,因为概念的菩提心经过长期的堆积,它不知不觉就变真了。这叫借假修真,三人成虎,众口烁金,但是在这个串习的过程,我们通过这样的区分、这样的闻思,可以把它变快一点。把概念的菩提心很真实地深入相续,让相续迅速成熟菩提心,变成真的菩萨。一旦真的变成菩萨,那个修行就会如虎添翼!
我们现在很多人修不上去,一个原因是出离心不够,最根本的最重要的还是菩提心不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学的是大乘道。如果没有这个大乘的菩提心,你真的还不如去修小乘的内观。有很多人去修内观,马上就有反应。一去修内观的反应,那个人本来很纷乱,他修内观,安静下来去观察自己,他很舒服。“啊!这个东西是真正的佛法!”他判断的标准就是他的感觉。因为他去修我们这种大乘的东西,他觉得:“这个东西太假了,这个东西好像也太宏大了,很崇高,但是不实际,不如我来得实际一点。我观察自己的相续,安静下来,我很舒服,我很安静。我这个时候没有造恶的心起来,我很祥和,我张开双臂,呼吸大自然的灵气。”我看到很多这类的东西。按照我们大乘的见解,他实际上就是沉浸在行蕴里面,连门都没入。
但如果发了大乘菩提心,他根本不会在乎自己的感觉。你的感觉、你们的感觉、所有众生的感觉,那个才是最重要的!我前两天收到一个师兄发给我一条短信,十七世大宝法王噶玛巴的,他说:“人们问我怎么样才能快乐,我已经很久没有我了,我也不知道应该怎么样才能快乐。如果我有办法让你们快乐,我就最快乐。”这些人和事很让我们感动!但是我自己确实没有菩提心,极其惭愧。
世俗的菩提心有很多很多的具体作用。我们的心去利他,全部放在其他众生身上的时候,它有一个非常大的作用——压制我执。压制我执的话,他会得到快乐,因为所有痛苦的根源就是我执。如果没有很清晰的心,他不知道这个东西。他觉得一定要我执和我所执得到满足才会快乐,这个很愚蠢!所以很多众生的苦难,是值得原谅的,因为他们不明白。他们觉得自己在做一种能让自己快乐的事,只是因为智慧不够,他没有办法做到让自己快乐。
世俗菩提心的一个具体作用,它可以压制我执。还有,因为要缘所有的众生,缘所有的众生就可以扩大心量。心量一扩大的话,在积资净障上会有巨大的作用。所以说它也可以迅速地积资净障,帮助我们迅速地修行成佛,我们在修行中的境界的提升会非常快。
人陷在自我中间是会很难受,那种狭隘的心境会导致自己孤独、难受、偏狭,看到谁都不可爱。别人都是毛病,自己都是好的。其实我们读了那么多的书,如果没有发起比较真实的菩提心,那没有用。“比较真实”,我不说很真实的菩提心。我自己都没有,我经常观察我自己,包括我在这上面流眼泪,我很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戏。所以说我们要学会观察自己。而且做戏做成习惯了,控制不住自己,很糟糕。
当我们的心去缘所有的众生,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喜欢跟很多人打交道的人,他要聪明一些,因为他见多识广。老是陷在自己的圈子里面,他的思想就会受限制。
当然你会说:“这是从因缘上去说的,从根本上来说它就是个空性,证悟一个事物的空性就可以证悟所有事物的空性。”关键是你能够证悟一个事物的空性吗?你得有那么大的福德资粮才行,你得清除业障才行!那么菩提心可以起到这个作用,它让我们迅速地积累资粮和迅速地消除业障。“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重罪。”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菩提心压制自我,压制自我以后,依据我所执和我执所造的这些所有的业障就不起现行了,所以它能够马上灭除罪恶。举具体一个例子,比如在地狱里面的众生,他死不了,他很想死。就像我们生病,病得一塌糊涂的人,他想死,但死不了。地狱里面的众生也是,他很痛苦。他拒绝痛苦,老是对抗痛苦。一对抗痛苦的话,他就产生细微的嗔恨,老是死不了,死了又活,活了又死。复活地狱里面的众生就是这样。他不知道其实所有的痛苦就来源于他的心的这种嗔恨。种子生起来造成很强烈的痛苦的外境,对痛苦的外境产生嗔恨,又回去成为种子。反复这样,不停息,地狱众生就是这样死不了。如果那个时候他有菩提心的种子一下出来,马上就解脱,立即从地狱里面出来。刹那能灭诸重罪,就是这样实现的。
你可以说你不知道地狱,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如此,如果我们的菩提心很强盛的话。我们很讨厌一个人,讨厌一个人是很痛苦,看到他都不舒服。一个欢乐的场合,突然看到一个很讨厌的人出现,会觉得很恶心。“我本来心情很好,一看到你,马上大煞风景。”嗔心、嫌弃心马上就出来了,而且有可能会陷在这种心态里面,就很不舒服了。这个时候如果比较柔软宽大的菩提心一生起,这个不舒服立即就消失了。当我们哪一天学会拥抱仇人的时候,很多这样的痛苦就没有了。我们会不会拥抱仇人?很难的。我现在在这里流着眼泪,好像我很有菩提心的样子。出去要是迎头一个老太婆一桶尿泼到我身上,我立即把她暴打一顿。我干过很多这类的事,这个菩提心不坚固,很虚假、很虚伪。
我以前经常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我每次讲菩提心都要说。我以前就住在这里(碧桂园),开了一部很好的车,宝马740。开车之前在家里面对着唐卡修菩提心,修得热泪横流,感觉我就是菩萨,然后就开车出去,当时洛溪桥还在收费,我就停下来交费。后面的车停不下来,砰一声就把我车尾撞了。撞到的时候,我当时修行的余力还在,自我感觉还是菩萨。下了车,菩萨嘛,多高贵啊!“啊,什么事啊?”芸芸众生在下面,撞了我一下,只要态度好一点就没事了。结果我一下去,遇到是个酒疯子,他不但不认错,他硬说我的车停快了,就跟我吵起来。我火一下冒出来,冲过去,把他一拉就出来了,劈头盖脑一顿暴打。打完了以后——哎哟,不对哦,他也是我妈呀!
我干了很多这样的事,我从来不相信我有真实的菩提心。每次我观察自己,都会发现内相续中一些极其丑恶的地方。我是这个样子,你们是不是呢?也许你们不是。但是要观察自己,不然的话,这个是自欺欺人。因为发菩提心不是个坏事情,“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而菩提心,起码你在发心的时候是暂时利他,当然最终是永远利他。因为根本就没有一个“自己”,所有的“利我心”是愚痴的心,是不智慧的。但这个心不是概念性的,它就是要利益自己,我们就是因为我执来到这个世间。心不经过思维,直接就显现出自我和自我的形象。因此我们有很多很多的纠结、孤独,各种情绪的困扰、嗔恨,在里面反复地折腾。如果你用这种心去修大乘道(一个利他的大乘道,所有的修行都去利他),你根本就边都沾不上,那你怎么可能有法喜啊?在理上就是冲突的。
所以,我要提醒大家,我们好多人都已经是老学佛人了,我们读了很多的书。你读一万本书,如果你不发比较真实的菩提心,那是没有用的。我们往往还依据这个去造业。我们去观察我们的团体里面,是不是有这些事。我们拿着一本要去利他的书,读着这些非常美妙的利他的教言,尽干一些很龌龊的事。有没有这样?观察自己。这个不是在利益自己,这个是为自己在地狱下面造锅。而且造的那个锅比较坚固,里面准备了铁汁铜汁,温度也烧得比较高。到时候真的会下去,玩不起的!我们只有几十年,这个对境非常的厉害。而且我们好多还是受过密乘戒的,我们是不是有犯戒呀?
当然你说:“我好多东西都已经做了,怎么办呢?”还好,我们有金刚萨埵,三宝把我们可能要遇到的都准备好了。知道你会犯错,准备了金刚萨埵;知道你会很自私,给你准备了菩提心;知道你总是这么蠢,所以准备了很多般若空性的经论。
不管你读多少看多少,要注意经常观察自己。观察自己是非常重要的,看看自己是不是真实的。人是自欺的高手,自欺跟自明的能力几乎是一致的。所以说我们要小心这些,不然会很蠢。它不是一个很高明的事,它是很蠢的事,很笨的一个事!为什么要这样呢?明明佛菩萨说的,这样去利他的话,它可以让自己和他人都获得解脱,获得开放,获得幸福美妙的事情。我为什么不要这个东西?偏偏要去害他。好像能利己,结果把自己害了。损人又不利己,那不是蠢是什么?事实就是损人不利己。
而发真实的菩提心就是又利己又利他,这是个很智慧的事。当然在世人看来,那就是傻瓜!要眼睛给眼睛,要鼻子给鼻子,这种事是很蠢的。站在自私的立场,你们都是傻瓜,至少你们发了概念的菩提心。我也是傻瓜,我也发了概念的菩提心。但是不是真实的呢?那就要考虑了。
要知道自己是不是真实的,就要深观自己的动机,没有其它办法。深观自己的动机,做事的时候,起心动念,看看自己的动机是不是这样,是不是真的为了利益众生在做。是不是表层意识这样想,但骨子里面还是为了自己?
我们要去办个事情,几个人在一起讨论,提出自己的意见:“我们提这个意见,都是为了利益众生,利益所有的修行人嘛。”但当别人反对的时候,立即火冒三丈:“居然不尊重我的意见,你没有菩提心!”基本上都是如此,经常观察自己。如果菩提心发得很真实的时候,他也会有一些表现出来,他会很温柔、很柔软,他会知道别人的错误都值得原谅。我们有没有这样?
概念的菩提心还有一个毛病,它会让我们自己很痛苦、很纠结。为什么概念的菩提心会让我们自己很痛苦很纠结呢?我们的头脑发了概念的菩提心,但心还是自私的。当我们去利益他人的时候,心里不干,当然就开始痛苦了。比如说我们遇到街上的乞丐的时候,拿不拿钱呢?菩提心说要拿,不然我不是菩萨;心里说,你是在骗我,而且我就这么点工资,拿给你我就没了——很纠结。修行上也是一样的,嘴上说要发菩提心,为众生修行,但是一观察自己,实际上还是为自己。觉得自己太差劲了,又纠结!它会伤害自己,搞得自己很难受,因为心跟概念不统一。就像昨天说的,知行合一没做好。概念上都知道要利益众生,法王也说过,“若欲长久利己者,暂时利他乃窍诀”, 概念背得溜溜熟。但真的要去利他,伤害自己的时候,那个我执就不干了。他只有概念,他的心不是这样。
而真实的菩提心不是这样,他看到你快乐,他真的很快乐。当他的快乐是以你的快乐为快乐的时候,他就没有痛苦了。这里有一万块钱放在这里,我们两个都穷。自私的时候,我一定要拿到这一万块钱。你拿不到,我很快乐,你痛苦和我没关系。他的快乐是以拿到这个钱作为标准的。概念的菩提心要求自己:你拿到钱,我才快乐。但是概念的菩提心只是头脑这么想;而心里面,钱被拿去的时候,它在纠结啊!很受伤!最后它会把我们很多修行的功德都毁坏掉,它就会掺杂,这个善业就不纯了。而如果有真实的菩提心,当你把钱拿给他,他快乐的时候,你会发现比自己拿这个钱快乐很多。这个时候知行合一,就是概念跟心一致了。
我们去放生,做很多事情,是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观察自己,修行的时候是不是这个样子的?我们现在好多修行人,他总是想要获得各种各样的境界。“啊!我这个境界高妙!”,“我又看到什么了!”,“我坐在这里,三十分钟都没动一下!”……他总是期望在自己相续上实现什么。你去观察,深入地观察一下。也许这些现象的实现是合乎我们“为利众生愿成佛”这个基础愿望,也许“为利众生愿成佛”这个基础愿望随着我们把这个偈子念完以后,就丢到一边去了。他基础的发心根本就不是这个。如果不是这个,他修起来会很困难。
《入行论》讲的菩提心的功德这么大,它老是不兑现。是它骗我们,还是我们自己骗自己?我们自己骗自己!我们不知道我们的心在干什么,所以修行根本就没有什么功德,至少不是大乘的功德。所以很慢,很多修行都很慢。我们说相续不成熟、根器很差,其实最差的就是这个——自欺欺人。
我们佛教徒的心,有时候真的是不如外面的世间人。世间人知行合一,他就是要钱、就是要权、就是要享受,知行合一。放开身手去追,去造业,造得心安理得、自由自在。我们概念说要发菩提心、要利他,而心里面拼命要利己,然后就开始纠结打仗——你不抑郁才怪!我们学佛学得好多都愁眉苦脸,好多痛苦,其实就是这个原因。本来生活已经够痛苦了,学了佛更痛苦,原因就是这个。我们没有照着书上说的,真的让自己的相续去实现它。
那些道理很简单,但我们做不到。因为强烈的自私和我执,不思量自难忘!无数的贪执,根本就不用想,一下就浮上心来,然后就开始纠结。即使是发菩提心,当天晚上修行修得很好,一座哭得泪汪汪的,第二天早上起来,“单位的王科长又在我们组长面前告我,要是我没发菩提心,我就揍他!”全都是如此。一遇到比较困难的事,就希望别人发菩提心。这样的话,就会搞得自己的修行老是不上手,其实是害自己的。你想想,你花了那么多的时间、精力,遇到这么好的佛法、这么好的上师,你不把它当真,你好蠢啊!最后下地狱的时候,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了。
其实它不是很复杂的事,特别是出离心和菩提心,它就是个当真!但我们就是不当真,我们自以为聪明,不当真。中国人的概念跟心不一样,这个成了我们的传统了,什么东西都是两个标准。要你勤俭节约的时候,就说“勤俭节约是致富的根本”;要你去抢劫的时候,就说“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要你投降的时候就说“识时务者为俊杰”;要你死的时候就说“留取丹心照汗清”。反正都有说法。其实他只有一个标准——我执,我的需要!需要跟人打仗的时候就民族万岁;不需要打仗的时侯,我们就搞阶级斗争。这样不行的。
概念菩提心在没有深入之前,它会被我执利用,这非常可怕。第一个,概念菩提心会伤害自己;还有一个,概念菩提心肯定会伤害别人。表面上菩提心还有一点点的时候,让人觉得你很慈悲、很柔软。接触久了以后,“不会吧!你怎么这么卑鄙呢!”开始矛盾产生,互相之间不理睬,金刚兄弟之间也出现裂痕。是不是这样的,看看我们团体里面是不是这样的?我们发了大乘菩提心,在一起的时候应该每个人都是春风拂面,绝对的互相关爱和关怀。我们有没有这样?事实是我看到我们的团体里面,各种各样的矛盾,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阿房宫赋》里面说那些房子的梁勾心斗角)。而且斗了半天,还不知道你们斗什么。人家世间人斗有目的,为了房子、汽车、美女、美男,目的很明确。你在斗什么呀?你学的是利益别人,你还去斗,这很荒唐,归根到底就是整体素质很低,没有考虑到我们学这些东西,实际上是要把我们自己献出来。
因为我们执持一个“我”,这个东西不献出来的话,它是心灵感受所有苦难的根源。学佛为什么呀,还不是为了彻底的幸福和暂时的幸福。而你执持这个自我,你就会永远没有办法得到佛法上所说的幸福。《入行论》所说的这些功德,就永远不现前。所以学了很长时间以后,就会发现颇有上当感。其实它一句假话都没有,就是我们没有当真而已。很简单一个道理,就是没有当真。
以前噶当派有些成就者,很多都不学经论,只是修习噶当派的阿底峡尊者(后来成了格鲁派的)《修心八颂》里面简单一句话:“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就是这么一个概念,他们把这个概念不断地具体化,不断地相续化。什么叫具体化呢?遇到每件事我都去运用它。什么叫做相续化?经常观察自己的相续是不是按照这个去做。这就是修行啊!天天这么去做,然后不知不觉地,他就成了大成就者。
我们读了很多理论,《辩中辩论》、《现观庄严论》,知道很多,然后开始辩论:寂天菩萨是怎么说的,无垢光尊者又怎么说的……这些我知道的最多了。然后一看自己的心,一点菩提心都没有。嘴巴上说着非常美妙的珍宝,内心里面非常的龌龊。这样你想成就,那绝对是骗人的。最麻烦的是,你骗不了人!就算全部人都被你骗了,等你死的时候,腊月三十(中阴时候)算总账的来了,骗了多少,加倍地还回来。那时候连后悔的机会都没有。如果你相信因果,它就是如此。
我们发不起菩提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根本不相信因果,只是概念地相信因果。相信因果的人,他会害怕,他就不会先把一子续取下来再吵,或者有侥幸心理,“没什么,我先吵,吵完了以后我用金刚萨埵把它忏悔。”我们很多人做坏事也是如此,成都有师兄叫人去开餐馆:“不用害怕,可以忏悔的。餐馆照开,忏悔就可以了,金刚萨埵多念几十遍,这样就可以了!”这些是很愚蠢的想法!当然我们一般可能不会有这些想法,但是骨子里面有没有隐约的暗示?这要观察自己。人的心非常复杂,特别是自己,不要说“我这个人好单纯呀!”没有单纯的人,我执会把单纯变成复杂。
其实那些大成就者,他们不是像我们所说那样的聪明人,他根本就不学聪明。聪明拿来干什么?无非就是让自己多拿点好处,而且是很短暂的好处。到最后,那个聪明一定会把自己送到地狱那口锅里面去,那叫聪明吗?他根本就不学聪明,他只是按照自己的心愿,踏踏实实去做。所以以前藏族很多成就者,他一根筋。他不像汉人想那么多,一个事物,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看。当然,从智慧分别的角度,是可以有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但是很多时候,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无非就是掩护自我而已。
我讲的这些东西,它都不是什么大的理论,但这是一个人在观心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问题。我把它讲出来跟大家交流,如果你听进去了,对你的相续有好处,我也学学噶玛巴:“你开心,我开心。”假惺惺地菩提心一把。如果你得不到,也没关系,因为这是一个交流、一个讨论,没有关系。
还有,概念的菩提心根本就没有办法应付生活中的顺境和逆境。什么是顺境呢?就是只有概念的菩提心,当他遇到一点好的状况的时候,绝对会傲慢,而且这个傲慢会包装在那种很漂亮的形象之下。比如像我这样的人,“我学佛学得很好,我很了不起!”我有时候很想拆穿自己,表面上坐在这里很光鲜。这个很不好。如果我没有每天很用力地观察自己,说不定我又在造业。稍稍遇到点顺境就自以为是,很了不起。有什么了不起啊?那个大锅(地狱)面前人人平等,没有谁了不起。所以我经常仔细地观察自己,我是不是在为自己准备大锅?
所以说概念菩提心,会不知不觉把自己害了,遇到一点顺境他就开始傲慢。而且傲慢会包裹得非常的好,武装得非常的漂亮,人前是一副成功者的样子。顺境很害人,有时候比逆境还害人。逆境的话,如果知道是苦难的话,他很容易去修行。顺境的话,稍稍顺一点,特别像我这种人,是最可怕的,下面那口锅(地狱)对我这种人最不容情。
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想成为被人崇敬的人,那很危险。表面上看起来很风光、很厉害、很了不起。如果是思维非常深长的人,内心比较深细的人,他会观察这些东西,我是不是在为自己准备那口大锅?我们这里有菩提小组的,有些师兄已经在给大家辅导佛法了,这个非常好,功德无量。但是我们要观察一下自己,真的是以菩提心在做这个事呢,还是为了让大家看到我的时候眼神里面充满崇敬?观察,观察!不观察的话,那是假聪明,会把自己害了。
概念菩提心没办法应付这些东西。在强烈和暗藏的、比较阴险的我执的驱使之下,会滋生很多很多很漂亮的外表。我执把概念菩提心拿来作了伪装以后,危害非常之大。概念菩提心本来是个很好的事,它本来是为了对付我执,压制我执、消灭我执。结果我执很狡猾,把它拿来当了武装。
所以既然你要学大乘佛法,你就要当真,你就要去做这些观察。我们经常想,我能不能够进入大圆满的修行,不思不想之安住、法性游舞等等之类?那是很好,但是如果你连这个比较基础的菩提心都没有,要进入那个很困难,可以说是不可能。
刚才前面一大段,我就在说这个东西。所以大家要注意这个东西。还有,概念菩提心根本没办法对付逆境。稍稍出现一些不好的事,如果只有概念菩提心,根本就没办法应付,不是崩溃就是沮丧。在一些痛苦的折磨之下会绝望,根本没办法表现出大乘学人应有的自信跟坚强。一个人的心反复熏习利益众生这种强烈的心态,时间长了,他的心会很宽大、很坚强。柔软跟坚强,这个时候完美地体现在一起。当遇到困难的时候他会很坚强,但是他对其他的生命会很柔软。而且柔软里面还包含着智慧,何其妙哉!
真正发起比较强烈的菩提心,这些作用会在相续里面体现。一体现,你就不会再怀疑,然后放弃自我就顺理成章,因为你不觉得放弃自我是痛苦的事。其实心很简单,它就是要快乐。它为什么会被我执驱使呢?因为我执暂时看起来可以让它快乐!当我执很盛的时候,我很生气的时候,我把你一拳打倒在地上,我很快意。所以曾经出现了“将这个人打翻在地,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之类的事。为什么呢?这样他快乐嘛!在强烈的嗔心驱使之下是这样,它会让他快乐。
但是他没有领会到,在我执的驱使下,让自己快乐的同时,实际上也给自己制造了更加痛苦的一个因。当他领会到的时候,已经不行了。但是它的原因就是心要获取快乐。那么反过来说,当我们去利益他人的时候,当我们领会到原来“自我”的放松是那么快乐的时候,他就会主动这样做了。这个时候你让他不真实也不可能了,他一定要真实!原来发菩提心去利他的时候,真的是能够让我的心感觉到快乐。没有“我”,心是最快乐的。
这里要提出一个概念,“我”是心捏造的,心不是“我”的,大家要去好好想想这个概念。我执是心捏造的,心捏造了“我”。心要获取快乐,它捏造了一个“我”,让“我”来获取快乐,结果让心更痛苦。我们经常说“我的心”,这个概念是错误的。我的心,这个“心”往往指的是意识。为什么呢?意识的这个根叫意根,就是末那识,我的心就是“我的意识”的意思。
禅宗里面经常说“悬崖撒手,放弃自我”,什么叫“放弃自我”?其实根本就没有一个“自我”。哪里有“自我”能够放弃得了?当心看清楚相续里面没有一个叫“自我”的东西,你就放弃了,它无非是一种无明而已。
那么它具体操作方式的第一步是什么呢?因为我执导致意根不停地思维,在思维的过程中,他也可以知道没有自我。在概念上知道没有自我,这实际上还是在自我的驱使之下,“自我”驱使一个概念叫“没有自我”。那要怎么照见没有自我呢?意识停下来,回到阿赖耶识的层面去,有个觉照知道:哦,这个东西是假的!好,他就真的没自我了。就这么简单,但要做到很难。就跟我们昨天说的本性的证悟是一样的,我们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用心制造的意识去找,“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也不可得——我证悟了。”不是如此,必须要停下来,用心自己去找:哦,过去根本就没有这个,现在也没有这个,未来也没有这个。这个时候它非意识的,一下明白了。真去修证,绝对不会错。
但是你能去修吗?你做不到的,你一般都是用意识去找。你会说:“我停下来,我怎么去找啊?”一般会这样问的,因为他不知道意识停下来以后还有个觉照。而且觉照要怎么返照,他不知道这个东西。你们不是要窍诀吗?这个不是大圆满的,它讲的是禅宗的东西,所以我没有泄密。所以说一定要停止意识。禅宗里面,如果老是用意识去找,就叫作“贼喊捉贼”,就是强盗喊抓强盗。他本来就是强盗,他去抓强盗。我们为什么要修禅定呢?也是这个原因。
概念菩提心如果没有深入相续,被我执利用的话,会导致很多很多的毛病。本来菩提心是让我们产生巨大功德的一个非常美妙的东西,但是我们依据它制造很多的丑恶,很划不来!这不是一个聪明人干的事,他是一个很笨的人做的事。当我们发现自己很笨的时候,我们为什么不变聪明一点呢?“明”的嘛,经常说“持明者”,“明”是什么?起码你得聪明一点。所以说不发真实的菩提心,他不是聪明的。
我们世人说一个人聪明的时候,他就最自私,而且自私得很巧妙。他把别人都害了,他自己上去了,“嗯,这个人聪明”,我们这么看的。那么如果你明白了菩提心的道理,你会悲悯他,他很蠢。为什么呢?他非常聪明地给自己在地狱里制造了一口大锅,下去了就很难再出来。那个痛苦无以复加,语言绝对没办法描述。如果你相信因果,那个东西真的在。它就在我们内心,不在其他地方。
因果报应是很奇妙的。人死亡以后头一两天,如果罪恶还不是很大的,他会到处走,“怎么这些人都不跟我说话呀?怎么老是不说话?”慢慢,他发现自己死了,很沮丧、很绝望,开始恐惧现前了。哪天突然一提裤子,发现伸出来的脚像鸡脚一样,再一看自己——哎呀,变成鸡了!很沮丧!但是过两天,沮丧也没有了,再一看,满地都是虫子。开始还讨厌这些虫子,最后发现它很美味。然后再发现自己整天在追逐这些虫子——很不幸,你变成鸡了。
这还是比较幸福的报应,痛苦的不是这样。眼睛一睁开,周围都是烈火或者寒冰,根本连反应的机会都没有。不相信啊?不信去试。不能去试啊!千万不能去试!我们处在比较好的环境里面,人就是如此,不到黄河心不死。到了黄河,心死也没用,真的是这样。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那个时候痛苦也没有用。趁我们现在还活着,而且还有一个非常宝贵的人身,我们还来得及。我们不会出现把裤子一拉,伸一个鸡脚出来,不会这样。但是绝大部分的众生,你去看外面的那些生命,绝大部分会这样,那没有办法啊!你说佛菩萨怎么不救他们呢?救不了,不是不想救啊!所以怎么办?我们首先修行,为利众生愿成佛,把它当真!
所以遇到逆境的时候,我们很难对付,这是概念的菩提心。但是生起了真实的菩提心,逆境来了,他不会这样。真实的菩提心生起以后,逆境来了,他有时候会觉得幸福。这很奇怪。一个痛苦来了的时候,他会告诉自己:“这是我过去的业报。而且给我制造痛苦的人,因为他给我制造痛苦,他会下地狱,他更值得悲悯。”我们会在《入行论》里面看到菩萨感激众生。按照我们平常的观念,众生应该感激菩萨。不是如此,真正的菩萨会感激众生。因为他们的痛苦促使他有悲心,促使他生起菩提心,促使他成佛。想到众生用这么多痛苦让自己成佛,菩萨能不感激吗?但是我们一般只是觉得菩萨很伟大,要感谢菩萨。其实只要我们的内心真的以众生的快乐为快乐的时候,我们就是菩萨!
还有,概念的菩提心没有深入相续之前,他会不自主地不平等地对待众生,基本上都是如此。为什么?因为我执建立一个点以后,他就开始区分对他有利和不利的人群。因为菩提心跟我执是对立的,他建立一个我执以后:这群人对我有利,我就对他好一点;这群人对我不利,他是我现在的或者将来的敌人。他就会区分这些东西。当然他在概念上还是“你们都是平等的,我要平等对待你们,为利众生愿成佛”。他概念上这么想,但心不是这样子,他是知行分离的。那么在这种心态之下,就会导致各种各样的不平等。
我们这样说,是不是我们在行为上也要绝对平等地对待每一个众生?不是这个意思,我们要观察自己的内心。所有的众生,不管他的形象怎么样,他是否美貌、是否有权利、是否有钱财,我们的内心是不是真的把他都当作我们过去世的母亲?天天在熏习这些东西,有没有当真?观察自己,发现自己没有这么去做的话,很简单,给自己一个耳光,很蠢!很蠢你要承认吧?因为你如果相信因果,你这样做要下地狱,你又偏这么做,你蠢不蠢啊?还说其他那些什么“卑鄙无耻”,不要多说那些话了。没有凡夫不卑鄙的,本来就卑鄙。起码你很蠢。为了不蠢怎么办呢?当真,做一把“傻瓜”!做一把“变态”的人!菩萨有时候就是很“变态”。按照我们的观念,他应该这样去做,但他偏偏反过来去做。
我们很多人说修不上去,老有这样那样的问题。而从来不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你有没有菩提心?一旦你有比较真实的菩提心,你什么法都不用修!你如果真的观察,把这个培养成熟的话,慈诚罗珠堪布说过:“有真实菩提心的人不用修五加行”。真的如此,因为菩提心的巨大的心量,会造成什么呢?在经论上讲,即使粉碎三千大千世界成为微尘,每一个微尘变成一个七宝塔去供养三世无量的佛陀,普通人这么大的功德,比不上一个有菩提心的人拿着一碗水去喂一条狗。为什么呢?因为“能”太大了。我们做一个事有能、对境、和中间这个事三轮,这三轮是个乘法。如果我发的菩提心无量大(我缘众生,无量大),这会导致三个东西乘出来的那个结果也是无量大,所以它的功德极其之大。
那既然这么大的功德,为什么老是不在我们的相续中兑现呢?因为我们的菩提心是假的,是概念性的。很简单,把它变真就行了,但我们聪明得就是不把它变真。所以我们笨一点,把它当真就好了。经常说菩提心难难难,哪里难嘛?不难的。但是我们太聪明了,我们所有的行为都拿来武装自我,让自己变得非常的“种性高贵”。这个有讽刺意味。真正的种性高贵就是《入行论》讲的,发了菩提心的人——无垢尊贵种!慎莫染污此,无垢尊贵种!我们站在凡夫的立场上去看一个菩萨,他们就是这么尊贵的。
如果你相信佛法,相信因果轮回,相信我们所学的这些东西都是真实的,相信佛陀是真实的、上师是真实的,那么我刚才说的那些东西,它是有成立的依据。
其实我们有时候不用去搞那么复杂的东西,我们把菩提心当真!以前老是有些师兄发些短信来告诉我他证悟了,很多次,我看了之后哭笑不得。因为我自己也没证悟,你说你证悟了,我除了随喜以外没有其他回答。但他有一天发了一条,他说他愿意为众生牺牲一切!把我感动得不得了!我不管他这个是真的假的,他有这个想法了,他慢慢会变真。我们凡夫,肯定经常会自欺欺人,这是凡夫的特点,他会不由自主,他无法左右自己的心,无法左右自己的相续,很可怜。但他在这种可怜的状态之下,发出了愿意去利益别人的这种心,无量可贵!慢慢他把它当真,他就变成了菩萨,这样的话解脱就很容易了。一个成为菩萨的人,不解脱是不可能的。
我们经常说空性很难,你没有菩提心,它当然难了。它完全是冲突的,隆起很高的一个自我,而且我们还看不见,怎么大平等嘛?宗萨仁波切讲过空性的精髓就是平等。所以说很多人很困难,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发菩提心是要平等地对待众生,当然不是说我们对每个人都要一模一样。菩提心在经过智慧的武装之下,他可能会采取不同的方式对待众生。要点是观察我们自己,是不是把每一个众生真的当成我们前世的母亲?或许我们对母亲的感觉不好,我们这个时代有时候有些不好的现象出来。但起码我们要想到这些众生,不管他多坏,他肯定有一世甚至很多世,像我最爱一个人那样地爱过我。经常这样去思考,经常去想。特别是遇到一些让自己讨厌的对境的时候,你看这个人特别讨厌,然后你回过头来想:其实根据经论,根据教言,肯定他某一世曾经像我最爱一个人那样爱我。
比如说我最爱我的女儿,很多时候我爱她可以不顾一切。当我遇到一个人欺负我,或者让我很生气的时候,我就会想:他肯定像我爱女儿一样,很多世地爱过我,而且他为我造了很多的业。(我们有时候为了子女造业就造业。有一个很出名的网上大德,我说蚊子是不能打的,他说:“哪里不能打呀,为了我女儿,我照打!”当时让我嗔心大起,顿失菩提心。有时候父母会为了儿女不顾这一切。)其实在场所有的人,或者是我们出去碰到的任何一个众生,他都可能这样。
我们为什么这样去想呢?这个是不是事实呢?肯定是事实!这样去想,慢慢你心的嗔恨就会变得很轻微。这个非常非常重要!非非常,非非非常重要!非常的平方,非常N次方那么重要!比我后几天讲的那些空头理论要重要很多!从明天开始会讲空性,神乎其神,玄乎其玄,妙乎其妙。每个人都喜欢听那些东西,不喜欢听现在的东西。我也不愿意讲这些东西,讲这些会流眼泪,其实我很不愿意。
所以说我们把这个东西当真,特别是我们学习大乘佛法的、学密宗的,没有这个不可能成就,绝对不可能!以前慈诚罗珠堪布经常要求这个东西,我其实还不是很理解。因为我觉得,我们汉人以般若为首。我学了很长时间汉传佛法,阅读过很多这方面的经论。我认为只要明白了般若,菩提心就很容易了;我已经有胜义菩提心了,世俗提心很容易发。当然不是说没有这条路,索达吉堪布也讲过,般若倒过来反哺菩提心。但是我们能够保证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没有比较强大的菩提心之前,就能领略到般若的滋味吗?我认识很多人,虽然我不是菩提学会的人,也不是般若班的人,但我认识很多社会上的般若班、菩提学会的人,很少碰见这种天生的般若人才。听到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马上豁然大悟,几乎没有。
在强烈的我执之下,你要去豁然大悟,几乎是不可能的。而且那个东西你根本就守不住,因为那个状态里面没有我执。你说你还有我执,你也证悟了,在法性定里面有我执,这成立吗?肯定不成立!法性定里面连显现都没有了(但是出来以后就有如梦如幻的现起,那是另外一回事)。你要证悟,你起码要稍稍对法性定有点领略。在还有我执的情况下,虽然他有可能领略了,但是他逮不住,抓不牢,总是滑不溜手。他证悟了,但不管用,停留在非常肤浅的层面上,连解决生死的能力都没有。这就是所谓的悟后迷,禅宗里面有这些公案,大圆满里面也有。法王的《窍决宝藏海》里面就讲过这个,大家去看看。
但是,如果具有很强烈的菩提心,熏习过很长时间,相续非常成熟,一旦证悟,一下就进去了。他很自然,他觉得就应该是如此。他会把一些障碍全部扫平,把一些分别基本上消灭到比较轻微的程度,自我也很低微。心很清明,一入座很快就进去了,再也不是用概念去找:过去心不在,未来心不在,当下看进去,一看就看到死胡同里面去。
这个非常的重要,我们如果是学大乘佛法的人,不管你是学密宗还是学显宗,把这个要点抓住!所以宗喀巴大师说三主要道: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把这个要点抓住,后面的很好办。一些人经常说:“我怎么修了半天,老是没有反应?修了这么久,是不是根基很差?这样也不行,那样问题也很多。家庭有问题,外境也有问题,内心也有问题,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其实一味药全部解决,菩提心!它叫“十全大补汤”,可以全部解决!
关键是它比较难以发起来,但是我们只要当了真,就能发得起来。你天天观察自己,按照这些概念,把它贯穿到相续里面去。每天这样去做,不要欺骗自己,慢慢就成熟了。即使你不知道那么多的概念,你一样可以成就。堪布以前讲过一个故事,我也经常跟大家讲这个故事:藏地有一个学人去找华智仁波切给他讲《现观庄严论》,华智仁波切说:“你这个脑袋,给你讲《现观庄严论》好像有点问题,你去修菩提心。”就教了他修菩提心的方法。藏人好老实,一教修菩提心,他一修就是九年。(我们一般修九天以后,“我修九天了,怎么还没有反应呢?”我们一般都会如此。因为所有的东西在我们这里都会变成一种货币、一种交换。有时候我们去供养上师也是这样:“我供养你,你一定要有好处给我。你要是不给我好处——没慈悲心!”“上师你发点菩提心吧,请告诉我,我的房子什么时候能卖?你发发菩提心嘛。”我真的听到有人这样问过。听到这些东西,有时候很无语。)他修了九年以后,他回来就告诉华智仁波切:“上师,我听你的话,我去修菩提心修了九年,我流的那个泪水,藏地的那个大茶壶,可以装好多茶壶!你可以给我讲《现观庄严论》了吗?”华智仁波切就说:“我不用跟你讲了,前面大部分你都修过了,后面你自己去看,很快就可以修上去了。”什么法都不懂,就一个菩提心就可以了,这是真实的!
关键是我们内心里面有很多很多的执着,我们希望保持我执所带来的快乐,同时还要发菩提心。他把两个完全相违的东西,希望用我们中国人的那种表面一套内心一套,非常完美地结合在相续里面。虽然这种做法世俗可以结合得很圆满、很圆融,但是修行不行,非此即彼!有菩提心,你就要消灭我执,你不可能将两个东西很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会变成自欺欺人,两套标准是不行的,我们只能有一套标准。昨天讲的真实的出离心,那你就要解脱压倒一切;那今天讲的,就是真的利他心压倒一切。
你说:“那是不是我现在也要利他心压倒一切?我马上就把房子给别人,什么都给别人。去学宝髻菩萨,连老婆孩子都给别人。”这不行的,我们要在内心先培养这些东西。我们在外在的行为上,还要根据我们自己的程度去做,不然你很快就后悔。现在我们在感动,我流眼泪,你们也流眼泪。但真的把房子汽车给别人以后,你也流眼泪,不过就不是为这个流了。
人有时候非常好玩的,老是言行不一。这不奇怪,凡夫都是如此,真的是不奇怪。因为他控制不了自己的相续,当痛苦来临的时候,他没办法应付。你能去怪他吗?去怪他,你就不是菩萨,所以我们要学会原谅别人。一个团体里面,我们经常原谅别人,这个团体就会变得非常的温暖。绝对不原谅自己,但一定要原谅别人。但是不原谅自己,也不能搞得痛苦绝望,整天阴沉沉的,那也很麻烦。
一个佛教团体里面,只要有当了真的菩提心,那个团体里面不可能有矛盾,有矛盾以后也会很快就化解,所有的矛盾全部变成菩提心的燃料,越燃越盛。如果没有当了真的菩提心,就会读了很多的经论,知道很多很多的理论,然后我们的痛苦就更多。这样的修行很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三宝。当然,很对得起地狱下面那口锅!
我们在修行中有时候很紧张,经常会害怕一些失误,“上师,我这样做对不对啊?我这样做是不是有很大的过失?”经常会问这些东西,原因是什么?害怕自己受伤嘛!是在修利他吗?当然也可能是在修利他。我为了自己修行得很好,这样也可以解释得过去。但是我们问自己的心的时候,是不需要解释的。我们的心是不是如此?我们去问这些东西,是不是只害怕自己受伤?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人,很少这样问。发了真实菩提心的人,他为了众生,一切都可以舍弃。
当然,一切都可以舍弃,不能变成“我什么都敢做”。并非如此!他反而会约束自己的行为,只要这个行为有可能会不利于众生,我就不做。而我要利益众生,我一定要成佛。要成佛的话,我就要老老实实地戒定慧走上去。他就会很踏实地去做,他会很真诚地发心,他决定不会充满畏惧去问上师,然后希望上师开许“我可以继续犯错”,他不会如此。
而且没有发菩提心的人,心胸都是极其狭隘,你不能得罪他。一得罪他,他就永远记住。然后你的任何事情,在他那里都是错误。我们观察自己是不是如此?有个人得罪了我们,有个人让我们不愉快,然后我们一看到他就不舒服,他说什么都是错,不管它是什么。经常说我们不容易谤法,这个时候很容易谤法的。如果有一个人不小心得罪了你,他恰好哪一天很碰巧说了一句正确的佛法,你偏要说它是错的,那真的是谤法!谤了法连往生都不可能。这个不是开玩笑的,虽然我嘻嘻哈哈地说出这些来,但是它确实是真的。
所以我希望大家把菩提心当真,任何行为之前都观察自己,而且努力去培养它。这个不是害你自己,因为没有“自己”。它会让我们的心充满美妙,充满喜乐,什么法都容易修。修生圆次第的时候,我们经常想:我要观想周围像是刹土,铜色吉祥山、西方极乐世界,黄金为地、翡翠为栏……怎么没这种感受呢?你不用观想,菩提心好好发,发了以后很快就会觉得周围像天界,每个人都是天人,舒服得不得了!
那么美丽的事,为什么不去干呢?笨嘛,真的笨!他就认为:让别人发菩提心,我不用发菩提心,我不发最舒服,结果搞得自己很苦。以前我们这边跟着一起学习的人,他打电话来跟我诉苦的话,我一句话打回去:“你自己说的嘛,你要做初地菩萨。给自己一个耳光!你有什么好痛苦的,你痛苦活该!”凡是为自己痛苦,就是有违菩提心的。因为你说你把一切都献给众生,一切都献给佛,然后你违背誓言,你该不该打自己?就为了这个,我们就不应该为自己纠结。
凡是出现这些事的时候就告诉自己:我的人,所有的一切,身口意全部献给三宝和众生成佛。我除了有修行的权利,我没有任何其他的权利。我连纠结,连个人的痛苦,都是很无耻。天天这样去想,这样要求自己!是有点变态?但是到后来你会很幸福!
你会想:那这样为了自己幸福,是否不对呢?是不是一种自欺欺人呢?其实就是自欺欺人。为什么呢?因为根本就没有自我的嘛!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消除我们心里面强烈的执我的这种习气。把这种习气去脱以后,他就是会快乐!他没办法的,你让他不快乐也不行!所以一旦达到初地菩萨,它称为“极喜地”,就是这个原因。
很多人修佛法修不上去,其实不是什么原因,就是这些关键点掌握不好。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空性正见牵涉到比较高的智能,但是前两样只是一个“当真”,和不停地反观自己。这两个是要点,没有什么其他的东西。
这是我个人的经验,也许中间有些说得不太妥当的地方,大家原谅。本身我今天有点失态,很不好意思。我已经拼命想改正了,但是这个习气改变不了,以前训练这个东西,还是努了一点力,搞成了一种很表面的串习,动不动就流眼泪,将来坚决改正。
如果我们做事的基础心态是利己的,很多功德没办法显现。你无论修得怎么样,你最多就是小乘的层面,或者人天乘的层面。而我们好多人所做的功德的基础,基本上都在人天乘的层面。没有坚固的菩提心,连大乘的资粮道都没有进,你怎么可能去证悟啊?那当然难了,你会一辈子这么难下去。
我们观察自己,当一个人的时候、孤独的时候,我们看看自己的心。我们那个时候是不是充满了一定要为众生成佛而修行的强烈欲求?(不是,我们好孤独啊!月黑风高,茕茕孓影,拨个电话找过去的情人……有没有?)如果有菩提心,他马上会觉得:这不行!然后开始凝视虚空,为利众生愿成佛!孤独和纠结很快就消失。
这些东西不是拿来害我们,而是利益我们的。但我们总是把它当成一种说辞,说过就算。中国人的烂习气太不好了,老是想的跟说的不一样,慢慢自己把自己骗了。还不如那些一根筋的人,他听了就当真。结果傻子先成就,聪明人把自己害了。
那我们怎么办呢?概念的菩提心,我说了那么多不好的地方,发起真实的菩提心,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我刚才说的,也是三个东西:反复地听闻、深入地思维、不断地串习。跟昨天说的出离心是一样的。反复地听闻,就是只要有人说菩提心,不管他是真的假的,赞叹!反复地听,《入行论》反复地学,《修心八颂》反复去看,《修心七要》反复去看、去听。要达到“见猎心喜”,永不厌足这种程度。什么叫做“见猎心喜”呢?就是以前那些打猎的人,只要看到猎物,心里就欢喜(当然,他是造业)。只要有人提到菩提心,看到菩提心这方面的书籍,我们就要赞叹,就要去看、思维、串习,变成一种执着(暂时的。不要听到“执着”就觉得不好,实际上我们现在也是很执着在这里学佛,它也是执着)。明明我们可以去三亚旅游,却跑到这里来,傻乎乎地坐在这里,看着一个人在流眼泪,都是执着嘛。你想不执著,你还做不到,所以我们要执着这些东西。
要建立信心,看到这方面就要赞叹,要去看、思维、串习,经常去看这些东西。格鲁派的关于修心这方面的东西,我们要好好地看。不要说格鲁派见解不够透彻,“柱子以柱不可空,柱子上的实有空。”,它不如我们离开四边大平等那么高妙,所以我们就不去看格鲁派的东西。根本并非如此,格鲁派关于修心这方面的东西,非常的美妙!观音上师、甲曹杰、克珠杰,他们写的关于修心这方面的东西,很让人感动!我们经常去看,熏习自己的心,让自己真的培养成比较真实的菩提心。反复地听闻,一定要听。慈诚罗珠堪布他们讲的,反复去看,让自己的心慢慢浸满这些东西。
人的心就是这样,你慢慢浸满,它就变成如此。如果你天天跑到麻将馆去,熏习一世,绝对是个麻将高手。天天摸天天摸,闭上眼睛——三条!结果就会如此。入鲍鱼之肆,久不闻其臭;入芝兰之室,久不闻其香。慢慢就习惯成自然了。
反复地听闻,然后反复地思维。拿来以后要反复地思维,反复为其感动,流点眼泪没关系。刚才说的修了九年那个,他就流了好几大茶缸,我们稍稍流一点也没关系。拼命流,特别是没人的时候。
所以说我们要反复地去思维,反复让自己去修行,把这个东西当真。整个五加行完成的话,实际上它就会让我们的菩提心变得比较真实。当有比较真实的菩提心的时候,再来证悟空性,它不会很难。很多人都说证悟空性难,哪里有好难?就是你执著太多了。空性就是去掉两个执:人我执和法我执。你有很强大的人我执放在这里,你怎么证悟空性?那当然难了。你拿着菩提心就把它消灭,剩下一个法我执。然后通过空性正见把法我执再消灭,你就证悟了。
空性不是我们抓得到的一个东西。什么是空性?这些外境就是空性,离开这些东西哪里有其他的空性?没有其他的空性。因为执著,它就不空性了。你把执著去掉,它就成了空性。这里面有个最大的执著就是人我的执著。我们眼睛一睁开,甚至在睡梦中,人我执就在蹂躏我们的心(自己不知道而已)。你把这些发露出来,发露出来以后就可以了。
然后不停地串习,跟昨天说的还是一样。不停地把这个东西去跟自己的内相续对照,它是不是这样,是不是自欺欺人,是不是还在概念的层面?我们要当真,经常变点态,吃点亏,学佛就是如此。很早以前,广州有一帮师兄,他们过来问学佛是怎么样的。我说:“学佛很简单,先吃小亏,后吃大亏,然后无亏可吃。”当时好几个人就吓跑了,结果真的是全走了!这太变态了!我当时以为自己说了一个很精妙的窍诀,暗自得意,结果第二天全部人都不来了。人都是不要吃亏的,但是我们发菩提心一定要如此,因为这个世界上真的没亏可吃。你体会不到,你建立了人我,你就有亏可吃。如果慢慢把人我消去了,哪里有什么亏?到处都是法性游舞,怎么找也找不到一个“亏”出来。大圆满,没得亏。
不停地思维的时候,不要满足于字面的意思。陷于概念的菩提心,就是由于满足字面的意思。“我已经懂了,可以去跟人讲了”,然后就以为自己懂了。这个不仅仅是拿来跟人讲的,是拿来要求自己的,让自己的心产生改变的!一旦生起真实的菩提心,你就是菩萨了。那个菩萨就不得了,菩萨值得人天敬仰!佛陀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五百个阿罗汉要求佛陀去做事,佛陀可能理都不理他;但是一个听闻了菩提心并对治其身心的人,如果他要求佛陀做事,佛陀会伸着脖子替他拉车。他把菩提心说得这样重要!龙树菩萨的《中论》里面,讲空性的,他首先敬礼的是大悲心(你们学《中论》的应该知道)。
所以一旦生起菩提心,你就非常的不得了,你就是菩萨。然后爱我执就会减轻,心会变得非常的宽大和柔软。嗔心、嫉妒心会消失,心量会变大,智慧会慢慢地增加。法喜随时出来,一凝神马上就出来。甚至不凝神,很自然很放松的时候,浑身充满喜乐。这个就是菩提心的功德,它一定会出现。烦恼痛苦一出现,它成为助缘,再也不是我们所害怕的东西。
很多人问是不是空性才会这样,烦恼即菩提?菩提心都可以做到这样,只要很盛的菩提心。但是我们不去做。你不去做,那就没办法,你就继续自欺下去,反正轮回也不缺我,多一个不多,少一个不少。你要解脱,你就要当真。
当我们经过一段时间的熏习以后,概念跟心就统一了,他就没痛苦了。我们再也不会去忧虑过去,患得患失,忧虑未来:“我老了怎么办?我没有钱怎么办?我怎么这么穷?”“我要是一个人孤独没伴侣,我怎么办呢?”全部围绕在“我”的得和失上,心在这上面纠结。一生起菩提心,他不会这样,他想的是其他人的快乐。嘎玛巴说的:你快乐,我就快乐。
心真的是如此,它不仅仅是概念的时候,就会放弃刚才我说的那些所谓的纠结、痛苦、患得患失。柔软、宽大、明亮、智慧,菩萨的一些特质,在你身上就会得到体现。当然,有时候会表现出比较恶劣的形象,那是因为你不明白(逆行菩萨,反着来的,那是他的修行)。但是绝大部分的那些我们所羡慕的特质,会在我们的相续中得到真实的体现。只因为一个菩提心,不因为其他什么。这是大乘菩萨里面最珍贵的品质,是最值得我们去追求的东西。
生起了真实的菩提心,具体的表现就是动机会非常的纯正。你观察自己,每个都是真的,“舒服!我终于发了一次大乘菩提心!”动机会非常纯正。随时观察,观察成习惯。他做事的时候,就会想自己这个动机是什么。发现身口意,我说的跟心里想的是一致的;而且就算是不一致,马上就会纠正。返观内照,昨天说的,正知和正念。然后你会发现,当你发起比较真实的菩提心,你所做的很多事都会很顺利,好像有天助之缘一样。说玄一点,一个真实发起了菩提心的人,所有这些护法神会自动朝你身边汇聚。原因是什么?因为他们有他心通,他们知道你发的是真实的菩提心。他知道你将来就是众生的依怙,你值得恭敬,所以你会很顺,当然这个很玄。其实我们发菩提心不要追求这些东西,你不追求,反而会来。
我们发菩提心,不管顺缘也好逆缘也好,我这个心不变。我穷我就穷,我富我就富,该乞讨我就乞讨去。我生病,躺在街上呻吟翻滚,浑身烂疮,那也没关系,只要我这个心不变。当然你说:“你是不是说说而已,到了那个时候,浑身烂疮,你怎么办啊?”起码你要这么想,想啊想,它就真了。你想都不敢这么去想,我拿你没办法了。心都是这么训练出来的。恰好发了这种心的人,他就不长烂疮,长烂疮的基本上是没这种心的人。这个又是悖论!但就是如此,“若欲长久利于己,暂时利他乃窍决。”法王也说悖论的,因果报应的规律就是如此。
这个过程会很深,在这个过程中,一些修行的功德会出现。你会发现《入行论》没有骗你,你那个时候觉得寂天菩萨真的很伟大。所以说没有其它很大的窍诀,我们反复去看这些书,《入行论》、《修心七要》,把它们当真。反复去观察自己的相续,把它当真思维,然后慢慢就变成真实了。
然后你用这些观察,去纠正自己在群体中的行为,纠正自己在修行上的动机,慢慢就成就了。什么都可以不修,就修这个,我绝对敢说这个话!因为这不是我说的,书上都有这些说法。噶当派好多大成就者,他们就修一个菩提心,最后他们成就了。相续成熟的时候,一句话就成就了。我们以为大圆满的一些传授好像很复杂,其实根本就不是,两句话一说,马上就明白了(相续成熟的人)。
好了,我也没有什么其他的说法了。反正人不能自欺,自欺的话,结果都不好。菩提心的修行也可以分为座上修和座下修,座上修就是拿那些书来反复地思维。流眼泪,天天流。流着流着,就当真了。当然流到后来就不流了,这种强烈的熏习会变成一种决心。这种决心完全不用想,所有的行为都是从这里出发。它变成最基础的一个动机,所有行为的动机。这种决心绝对不会变,2012立即现前,它还是不变。所有的苦难在他面前全部不堪一击。这是座上修,就是反复地思维、造作(造作菩提心嘛)。
然后是座下修,座下修基本上是行,这个对我们来说是最难的。因为座上修的时候,心念很集中,想流眼泪就流眼泪,不流的时候可以把它擦掉。出去行的时候就不行了,老是遇到这个遇到那个,一会儿就变了。“那个人怎么面目这么可憎呢?,菩提心?揍你一顿再说!”“你怎么这么回事,你怎么不对我发菩提心呢?”(要求别人发菩提心。)在行为中间,你要反复观察自己的心,逐渐纠正自己。它都有一个从僵硬、自私变为柔软宽大的这么一个过程。
就这两个方法,翻来覆去,始终去做。天天练,可以把菩提心写成条子贴在家里面,天天看,“为利众生愿成佛”。可以写到任何地方,随时提醒自己,慢慢就成熟了。心就是如此,要这么训练它,它就会成熟。
好了,时间已经有点超过了,不好意思,我今天就说这么多。大家有什么问题,可以问,问完以后我们早点休息。明天早上五点四十,又要坐在这上面,发菩提心。
问答:
问:我想问呼吸的那个修法。
答:呼吸的修法其实很简单。当然我们还是要首先修“知母念恩”,头脑里面起码有这个概念,知道所有的众生都曾经做过我们的母亲或最亲的人。现在他们在轮回,那么我有责任让他们获得幸福和快乐。我虽然有这个概念,但是我的心做不到这样子,所以我要训练我的心经常去利他。
那怎么办呢?我现在用一种形式的方式来代替。我呼出的都是我通过各种各样的积累资粮的方式所得来的美好的东西,全部散到周围的所有众生那里;然后他们所有的不好的东西,非常恶劣的一些东西,全部成为黑气收回来。吸气的时候,从全身的毛孔进来。进来以后,如果是密宗的修法,可以用拙火把它烧掉。但是我们现在还达不到这个层面,我们就观想它进来以后就变成空性了,想一下就行了。然后再呼出去,又是非常美丽的东西。颜色,出去的肯定都是白色,(白色是白业即善业);回来的都是黑色,不好的,即恶业。天天这么去做。
呼,不一定只是从鼻孔出去,是从身上散发出去,从毛孔这么发出去的。呼气的时候,轰一下就出去了。其实是一种观想性地出去,回来也是观想性地回来。这样训练以后,它会成为一种禅定。但是这个禅定中间,不能忘掉了去利众。忘掉了利众,它就变成纯粹的禅定了。
它有利于我们形成菩提心,会培养成一种天然的想去利他的心态。训练成熟以后,这种人很厉害,一走到他面前就觉得很舒服,不想走,长期训练就会如此。
问:(听不清)
答:前面一定要去修一下七重因果,如果你不修七重因果,你利益众生这种心不会强烈。因为人都是自私的,自己的母亲才要去利益。
问:(听不清)
答:那也不一定,主要看自己的相续。利益众生的心不是很强烈的时候,你可以去思维一下七重因果,反反复复去想。你如果要简单一点、有效一点,或者是根器比较利那种人,利益众生的心很强的时候,你可以用这种呼吸的方式来代替。把好的都呼出去,坏的都收回来。长期养成这种习惯以后,看到一个好的包子和坏的包子,自然就好的包子给别人,坏的包子拿给自己。甚至连这个是不是利众,你都不会想。
问:《修心八颂》里也有“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
答:对,它就是这个,它就是“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的一种形式化的方式。
问:我可以念这个吗?
答:对,你可以这么念,反反复复地这么念,约束自己的行为。能够让众生得到荣光、得到好处的,都让给他们;所有倒霉的事都给我。于是乎展开怀抱,不是拥抱天地的灵气,而是拥抱失败!你说这个人变不变态呀?
我看到我们一个师兄说:“我修佛法就是展开怀抱迎接天地的灵气!”他也能修出一些感觉来的,但最后还是不行。菩萨是反过来,所有的天地灵气都给你,不灵的给我。最后结果一定是我最灵,我比你狡猾很多。
问:我们发菩提心的时候,要求把众生的烦恼、痛苦、业障、果报全部都成熟在自己身上,自己也经常修自他交换,甚至刚才听到您说的都有很深的触动。发心的话,什么都可以发,在座上都可以发。然后自己在下座的时候,可能因为自己的福报不够,在行的时候,有时候会生烦恼……(听不清)
答:这不是福报不够,是心不够强烈。就是刚才说的,概念跟心开始打架。
问:你刚才说的,有些人心里不生烦恼,哪怕是碰到痛苦、逆缘等都可以,根本不存在有自己的痛苦……
答:那是菩提心比较成熟的人,我们现在做不到的。
问:这个挺难的。
答:对,当然难啦。是很难,但是你做呀做呀,它就不难了。我刚才说的没有痛苦的境界,是修了很长时间的人才会有的。我们刚刚开始做不到,但你可以这么去做,去努力,慢慢就做到了。不要以为修三个月以后就可以,不是,这个东西要修一辈子的。
问:还有一个,我听说密宗如果是灌顶的话,有很多戒要守的。有些不知道要守的,犯戒的话,到临终的时候……(听不清)
答:密宗戒我们都会犯,阿底峡尊者说他都会犯。你修金刚萨埵就可以了,好好地修金刚萨埵就没关系了。
问:我有个问题,比如说利益众生,我不一定要成佛才能利益众生呀。比如说劝人家学佛、劝人家念佛,我生生世世都这样劝人家学佛,劝人家往生极乐世界。这样也可以,不一定要成佛呀。
答:这样利益不彻底,成了佛你才可以真正让对方成佛。否则,你劝他,他可能听你的,也可能不听你的。
问:我劝他学佛,劝他念佛呀。
答:那你回去拿个喇叭去劝劝看,全部不听你的。你成了佛,才有相应的智慧和力量,才有十八不共法、四无畏这些力量,你劝人家才劝得动。佛也劝我们念佛,佛才劝得动,才劝得了,他要根据不同情况去劝。
而我们凡夫,不要说劝很多人学佛,我们劝自己家人,他都不听。我去劝我老爸,劝他念佛,劝得很辛苦,他就不听。你猜我用什么办法劝他的?因为他信科学,而且特别害怕老年痴呆症,我就在网上找了一篇文章,然后再改动,编成了一个文章:纽约国立大学有一个科学家,他得了诺贝尔奖金。他发明了一种方法,可以对付老年痴呆症,这种方法就是念佛!然后还得出数据、结论等等之类的。从那里面拿了一个专门说老年痴呆症的文章,把中间的内容改了,编造数据。然后拿给他看,“嗯,南无阿弥陀佛治老年痴呆症!”是这么劝的。
所以你成了佛,你有很大的力量,你才可以劝更多的人,因为你可以化身千百万。而我们一个凡夫,你不成佛,你可能就下去了,你怎么劝他呀?人家来劝你,你还不信。所以一定要成佛!
还有什么,没有我们就回向。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泥波扎南潘协将 (催伏一切过患故)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涌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苦海诸有情)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2011年五一禅七第1课——概念出离心与真实出离心
- 2020年2月美国禅七-三殊胜之发愿殊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