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醒梦辩论歌》的学习,以前也曾经讲过,其实它是中观、唯识的具体运用。中观和唯识,是佛教的一个基本哲学——佛教是怎么去看世界的。
通过中观和唯识来观察世界,我们知道现实和梦其实是我们生活中的两种不同状态。在醒觉位的时候,我们会认为梦境是假的,而醒时所遇到的、看到的是真实的,醒觉位的观点就是平常人的观点。
《醒梦辩论歌》拿梦者的观点同醒者的观点进行辩论,其实就是用佛教的观点和我们所谓正常人的观点进行辩论。这里的梦者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佛教的观点,但它并不是完全究竟的观点。
当然,你会认为:“不是这样的哦!《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现实生活跟梦境一样,它应该是一个比较究竟的观点。其实不是的,在最究竟的观点中它连梦都不是。如果是梦的话,我们还觉得好像是一种幻象,但从更深刻究竟的角度去分析,不管梦也好,现实也好,都是法性的一种显现。我们说如梦幻泡影,实际相当于自续派的观点,或者相当于应成派的世俗谛的观点,还不是很究竟。
世俗谛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们正常人类六根所能看得到的、听得到的、摸得到的、正常理智思维的范围来看,这个世界也应该像梦。也就是说,不管我们这个世界是醒还是梦,对于一个普通人的意识范围内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是属于世俗谛的范围。但是我说这个世界都是法性,你就傻了。为什么呢?
当我说这个世界像梦的时候,你会去回忆梦,觉得它不真实:“哎呀,梦醒了以后什么都不成立了。”然后你会问一个问题:“如果我们现在正在做梦,那醒了以后会是什么样呢?”我说:“醒了以后就像法性。”那你又傻了,因为你从来没醒过,法性才是真正胜义谛的观点。
而说这个世界像梦,还不是一个很究竟的观点,但这个不究竟的观点,也足以摧毁我们觉得这个世界很真实的错误感觉。有人说:“觉得它真实有错吗?”有很大的错,关于这个的逻辑程序我已经反复给大家讲过了。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很真实,你就会在这个世界里去寻找快乐,但事实上这一切不是真实的,注定你会失败!
我们建立快乐的方式是在外面去寻找物质,或者在内心里面找一些感觉,你看我们所有的快乐不外乎这样子嘛。但由于万法不是真实的,导致任何一种依靠外境,或者内在情绪引申的快乐(爱情也属于一种情绪)都是短暂的,短暂就意味着你的快乐不会长久。因为快乐无常最终会变成苦,因此论证了整个世界的根本就是苦。(佛陀说“苦谛”——苦才是真理。)
那么,觉得一切如梦的世界观就非常重要,这样的观念要在我们内心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才够呢?要足以摧毁我们觉得这个世界是真实的错觉,以及因为这个错觉而导致的错误的价值观和行为,要从根本上去摧毁它们。
在说这个逻辑程序的时候,对很多人来说可能纯粹只是一个理论,听完以后你会说:“好了,我承认世界如梦,那接下来我们怎么办?”或者你也会说:“那就如梦吧,有什么好处?”没关系,你可以这样问的,为什么呢?不管我们学中观唯识,还是学佛教的其他理论,很多时候我们好像不好意思去问学这些干什么?无论学什么我们都要先了解清楚,到底学它干什么?不然就会变成现在的应试教育,大家拼命学,学了以后却不知道拿来干什么。
比如我们把√2=1.414学会了,你们会用√2去买菜吗?——这类东西学了没有用的。学佛法也一样,你学了世界如梦的概念,你也承认了,那它的用处在哪里?你要怎样去实现它?实现了它有什么好处?其实刚才那些逻辑程序里面就包含了这些东西。
如果你真的认为这个世界如梦如幻,慢慢时间长了以后就不会仅仅是思维了,而会变成感受,然后可以依据这个感受去打坐入定,就变成“修持”,或者叫做“等持”。等持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直接的观念和逻辑的观念合一了。
逻辑的观念,就是我们现在学的这些东西,用各种方法去推断这个世界不是真实的,像梦一样。然后我们慢慢把它变成感受,如果直接地觉得我们的身体、外境,乃至所有的感觉都是如梦幻的话,就变成了等持,和逻辑的观念合一了。合一的时间长了以后,那些依据“这个世界是真实的”错误的世界观而建立的各种各样的执著和痛苦就会被摧毁。慢慢我们心里就会体会到没有这种执著的解放、自由、喜悦、慈悲和智慧,这些词汇在你那里就会具有真实的意义了。
比如经常说佛陀的智慧解脱又自在,其实这些词汇只是我们头脑里转动的概念,虽说着智慧和慈悲,但真正遇到一些很特殊的情况时,我们会慈悲吗?比如有人骂你两句,把你钱包偷走了(把你钱包偷走了也就罢了,还可以慈悲),把男朋友给你偷走了,遇到这些你还会慈悲吗?你马上就会忘记自己所说的那些概念了。
但是,如果在你的直觉中,被偷走的男朋友,偷的那个人,乃至你自己,都是一场梦,那么痛苦就消失了,你会觉得你的心在体验一场游戏。人的心在玩游戏时是怎样的感觉呢?它是很快乐的,就像我以前去玩杀怪兽的游戏,里面的角色可以穿上盔甲,怪兽就咬不死他,我穿着盔甲,拿着一些武器去杀怪兽,有时候也会被咬死,但我可以重新再玩。这时候你绝对不会因为死亡而产生剧烈的身心痛苦,甚至你在玩它。
如果你的身心直接地觉得你所看到的人和事,包括你的身体都是一场梦,甚至这种感受达到很深的程度,这一切实际上都是一场游戏。当你的心直接觉得一切现象都是游戏的时候,你还会痛苦吗?痛苦就消失了。就在这个层面上,你很多时候都能领会到什么叫做解脱。
有人问:“这是不是究竟的解脱呢?”还不能算是,究竟的解脱你必须要认识到这个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有人又说:“我都感觉一切像游戏了,甚至连生死都是一场游戏,为什么还不能解脱呢?”其实有时候你感觉到这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像游戏时,不见得是真的能够超越生死,你可能是超越了一些现象,但那可能是一种假象。
比如你安住在阿赖耶识里面,或者是单空修得很好的时候,你会觉得现象好像和你的生命无关,但如果你没有认识到本质的话,一旦这个生命消失了以后,你前面那些无明的种子又会重新翻出来的。然后你又会像无数劫来的生命一样产生二元概念,重新建立和执著这些幻象,因为你无数劫以来所种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二元性种子太多了,所以你一定要去认识到心的本质。当心彻底地安住于本质以后,再多的现象、再多的种子都无所谓了,因为都是法性。
所以单空还不能解脱的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它还没有认识到本质,一旦认识了本质,就不能叫做单空了,叫大空性。但是你要完全地体会大空性的话,就要先修行单空。修行单空有一个要诀,我们以前也讲过好多次,就是如《金刚经》里面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我们要去感受世界的一切如梦幻泡影,有两个方式:第一个方式就是在所境上去下功夫。什么叫做所境呢?我的心所面对的一切对境,就叫做所境;我的心本身叫做能境。在所境上下功夫是什么意思呢?只要我的心看到的、听到的、感觉的到了一切事物,直接去感觉全部是虚假的。
我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分析,比如,我看到一辆汽车或一座山,我心里面就去观想它完全是虚假的,开始我可能用离一多因去分析它。但事实上我看到一个石头,马上就觉得“哇,好坚硬啊!肯定会把头撞坏,甚至用炸药都不一定炸得开!”
尽管佛教的理论说这是一种假象,但实际在我的感觉中,它就是一个很真实、很实在、有重量的东西。如果是梦中的一块石头,它有重量吗?当我们醒来以后,知道梦中的石头是没有重量的,但在醒觉位出现的石头,尽管概念上也知道它如梦,但它就是有重量,起码跟梦中是不一样的。原因是什么呢?你觉得梦中的石头没重量是因为你醒了。
我们在梦中摸到那个石头的时候,还是会有重量的。比如我们在梦中走路,会感觉到大地是很坚实的,可以承受起我们的身体。但你醒来以后,梦里那个能承受身体的坚实大地是真实的吗?不是真实的,甚至你也会说不存在那个大地。但是处于梦中的时候,你还是会觉得大地很坚实,身体很重啊。
既然说一切如梦,那么我们现在所踩到的大地也好,看到的石头也好,包括我们身体的重量也好,它们也应该是虚假的。但是,我们又确实能感觉到它的沉重和坚硬,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还没有醒。那又是什么东西没有醒呢?
你说“概念上我已经知道了!”但概念知道不叫“醒”,只是有个声音在呼唤我们醒过来。真正的醒是什么呢?我们的心要真正地觉得面前这些山河大地、自己的身体完全就是虚假的,我们要去培养这样的直接觉受,那么就要去修习梦幻观。
以前我们教过用光来射的方法,比如观想佛菩萨在面前,从他们的胸口放光出来射我们的身体,让我们感觉到身体好像是虚假的时候,就慢慢去蔓延这种感受。面前的石头也好,山河大地也好,自己的身体也好,当这种虚幻感(梦幻观)越来越深,你会保持住在这里面入定,这就是在所境上下功夫的第一种修单空的方法。
第二种就是在能境上下功夫,也就是在心上去下功夫。当我们去观察和感觉这个世界时,是用什么去观察的?是不是心的一种感觉啊?这就是明觉的一种能力。
明觉的能力有几种,第一种就是思维。比如,我面前有一台摄像枪,我就想“它是假的”,那么我想它是假的时候,属于意识层面的一种思维,但这也是心的一种能力。然后我直接去感觉它是假的,比如我们用光去射它,隐隐约约觉得它如梦如幻,好像一个影子一样,这也是心的一种明力,不过要比前面那种思维要厉害一点。
到了第三个阶段,你眼睛一搭上去,根本不需概念去想,也不需要用什么觉照,它就是假的,就像你现在一看到就觉得它是真的一样。我们做久了以后真的就会这样。有人说:“我们的心有这样的能力吗?”有的,不信你可以换一种方法试验一下。
比如你失恋了,把对方的照片拿过来,每天看着他说“好丑啊好丑啊好丑啊……”你每天都这么念,念上三个月之后,你再去见他本人,你就真的会觉得他好丑啊(众笑!)人的心就是这样蠢的,当然,心的本质是绝对聪明的,它就是佛陀,但心加上了二我执和各种各样的无明以后就变得非常愚蠢了,你往哪里诱导它,它就往哪里走。
有人说:“我面前的事物,它是有重量的,你硬要说它是假的、是梦,这是不是一种错误的诱导或者洗脑呢?”这个就是洗脑,关键是这种洗脑是不是正确的?它是正确的。因为一旦去深究,这些东西就是没有实质,但你却把它看成了有实质,说明你的心是错误的,得把它洗过来,所以这种洗脑是正确的。正确的洗脑就叫做“修行”,只有错误的洗脑才叫“洗脑”。
我们怎么在能境上下手呢?就是直接去观察自己的心。其实,能境和所境是相连的,我们去观察能境的时候,一定会牵涉到所境。但现在我们的注意力不是在所境上把它弄虚,而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明觉上,体会它是虚的,然后我们去体会“它是虚的体会”是怎么样的。然后注意力保持这个体会,这个体会就越来越深。然后你会发现体会一切万法都是虚假的明觉会越来越深,你就保持它,有时候称这种修行为“明知定”。
最后会发现我们的觉照一直都在,比如我一进到这个房间,座上的所有人、大地、身体,全部都在我的觉知中间。如果我的梦幻定修得很好的话,我就不用刻意地作意“你是假的,你是假的……”,我会一上来就觉得你是虚假的,然后保持“你是虚假”的这种明觉不变就行了,而且很放松地在里面。
然后对于“你是假的、外境是虚假的”的觉受会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强烈……到了最后,任何事物只要一出现在你觉受中,根本想都不用想,就会直接觉得它是假的,这个时候单空就开始成量了。单空成量了,很多痛苦和执著就不管用了,为什么呢?因为不管痛苦还是执著,都肯定存在于你的觉受中间。
如果你说“这种痛苦是离开了我的觉受!”——有这种事吗?你都没有觉受了,那是什么在痛苦的?或者你说“有一个很复杂的事物离开了我的觉受!”——这可能吗?不可能的!它一定要出现在你的意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触识里面才行。如果单空的觉受很强大,这些东西马上就会在里面化掉,不过要达到这样的程度,明觉的力量要训练得很强大以后才行。
单空就这两种修行方法了,但从很深的角度来说,其实就是一种修行方法。为什么呢?因为后面所谓去观察明觉、保持明觉的建立和稳固,来源于前面对所境反复地破除、反复地感受它是虚假的。这个反复去破除所境和感受它的虚假,就是《金刚经》里面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做如是观。”
什么叫做“如是观”呢?就是观修它是假的,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一旦你觉得某个事物不是如露亦如电的时候,你就要去破坏这种感觉。比如,我们看到一块好硬的大石头,直接感觉它肯定不是如露亦如电的,甚至觉得自己死了它都仍然存在。
其实不是的,这是一种错误的执著。如果你死了,对于你来说那块大石头肯定不在了。就算你活着,当你回到家里看不到它的时候,对你来讲,也只是一种存在的可能性(种子),说不定你下次再去看到它,就已经被工人用火药炸掉了。就算它没有给炸掉,似乎看着还在那里,其实它已经不是你当时看到的那块石头了。
这一点科学可以证明的,里面的电子在不断地运动,怎么可能是当时的石头呢?那只是与你当时看到的石头具有极强的相似性而已,而且,还得在你是人类的这个因缘范围之内。为什么这么说呢?如果你是一只小蚂蚁,你不会觉得它有相似性,因为你可以明显地看到前后的细微差别。
对我们人类来说,今天的石头可能比昨天多了几粒沙子,你都不会在意,便觉得还是那块石头。但对蚂蚁来说就不是这样了。所以,当我们回头去看当时看过的事物,就已经不是那个时候的事物了,你看到的就是当下的东西,而当下绝对不会来源于外界的物质或者上帝的制造,只是你的心的一个幻影。而幻影前后都是不一样的,因为你的心念随时在变,刹那刹那都不同。
有人问“我的心念为什么要变呢?”你要是不变的话,你就不会长大了,也不会有痛苦了。所有的痛苦和喜悦,都是心的变动造成的。我刚刚说了很多闲话,但这些话都是实实在在关于修行的东西,如果只想得到一些理论,很容易成为空话,我最害怕大家读书读成了书呆子。
其实,心自身永远不离开明知的法相,远离心识体性的微尘永远没有能觉知的机会,由此就可断定:眼识前显现的这个瓶的所缘相,除了分别识的自体之外,不可能有别的自体存在。
这段话大家能够理解吗?说起来好像挺拗口的,我们一句一句来解释。什么叫做“心自身永远不离开明知的法相”呢?我们的心能够明知、觉知,我们手上的鼠标和石头都是不一样的,而且所有的动物也有这种功能。
明知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最根本的能境”;而明知的对境叫做“所境”。心一定具有明知的法相,也就是说,要具有明知这种功能,才能叫做“心”,否则的话就是无情物。那无情物是不是心呢?无情物只是心的一种显现,你不能把任何一个无情物叫做心,只能说心觉知到一个事物。
比如我的心觉知到一个鼠标,你不能说这个鼠标是心嘛。如果它就是心的话,那我们把它扔到水里面去,你的心也就被淹死了。所以这是不对的,鼠标只是我心游舞成的一个形象,它本身不是心,但是它又离不开心,如果它离开了心的觉知力,它从哪里出现呢?
有人说:“不对啊,我把它放在桌子上,出去的时候还在啊!”那是你想象中它还在,你以为等下回来后,它还会在,总觉得它没离开你的觉知,实际上它只是没离开你想象的觉知而已。
所以,任何事物都永远跟你的心套在一起的,这是我们心的一个特点——具有觉知力。我们会问:“为什么石头不睡觉,你可以睡觉呢?”因为你的心有觉知的法相,哪怕睡觉,也是一种觉知,这是有情生命的一个特点。
文中说“远离心识体性的微尘永远没有能觉知的机会”,也就是说无情物永远不可能去觉知,只能被觉知。有些人会问:“你说外面的事物不是心,只是心的一个觉知对象,但为什么到后来又会说郁郁黄花皆是般若,青青翠竹皆是法性呢?”从这样的说法来看,无情物就是心嘛。
其实这是不对的,为什么呢?说“郁郁黄花皆是般若”的时候,我们的心已经回到了本质的状态,那个时候不分能觉知和所觉知,所有的事物都成为了一体。如果站在法性的角度,我们发现这些所觉知的事物根本不是它自己的样子,而是一种明性。
比如,我手上拿着一个鼠标,我看到它的形状,是眼识的相分;我摸到它的硬度、温度,是触识的相分;我闻到的气味是鼻识的相分……这些相分其实是心的一种作用。既然是我心识的一种作用,那它本身就是心识,就算它回归过去也还是属于我的心识,只是相分丢失了。
我再说具体一点,比如我看见这个鼠标,这个眼识就是我的相分(其他识以此类推),我能看它的这个能力,就是相对于这个相分的见分。当我把头一转过去,我眼识相对鼠标的相分就丢失了,然后它的见分也就丢失了,那么它的相分丢失到哪里去了?回到了我识的本体去了。我能看的能力没有丢失嘛,因为我还能看其他的东西。也就是说,相分和见分的本质是什么?其实是我的自证分。
由此扩大来推断,外面我们所感觉到的事物,实际上是自心相分和见分的一种张扬、一种成立。当我不去看它时,它就回到我的本质上去,变成了自证分。这时候我去说“郁郁黄花皆是般若”,其实是站在自证分的立场上说的,因为相分、见分都是我的自证分,这是在胜义谛层面上说的。
而站在世俗谛这个立场上说话的时候,你还会说它是相分,不能说它是心,你只能说它是你自证分的一种体现,体现成了见分和相分。说“郁郁黄花皆是般若”的时候,是站在自证分,心的“体”的立场上的。从“体”这个角度去看的时候,它就不是相,而是“诸相非相”。所以《金刚经》里面讲:“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师兄问:见到你们的自证分了吗?见到你就是如来了!)
但是,我们平常见的不是自证分,而是相分,所以我们修行就要把相分破坏掉,把平时我们认为“相分是以它自己的方式成立的”这种习惯性的认知方式破坏掉。什么叫“相分是以它自己的方式成立的”?我换一个更通俗的表达方式,比如我手上的这个鼠标,我们看到它的时候会认为它就是它自己,并不认为是我们心的一种展现,甚至我们认为把它放在房间里,我们出去了它都还在那里。
有人说:“哎呀,你忘了拿鼠标,回去拿!”他说这个话的时候,心里面其实暗藏了一种观点,认为它一直在那里。正确的说法应该是:“哎,你为什么没有显现你的鼠标呢?赶快回去重新显现一下!”但是我们平常却不是这样表达的。(众笑!)
也就是说,当我们说这个鼠标一直在的时候,就承认“以它自己的方式存在”。现在我们学这些东西就是为了破坏这种习惯性的认知,鼠标不是以自己的方式存在,而是完全依据心的明觉而存在。经过各种各样的分析和修行,我们会发现这才是真实的,自己平常那种观念是错的。
然后训练时间久了以后,我们就真的不会觉得它是以自己的方式存在了,甚至以物质或者上帝的方式存在,都可以被我们破坏掉了,我们会觉得它就是心的一种展现。如果我们处在世俗层面上,你说它是心的时候,是不成立的,因为你在世俗和胜义层面上,也找不到心有一个具体的形状。
即使在胜义状态里,心也是没有形状的,因为形状一定要靠眼识去观察,而那时候眼识已经回去了,声音靠耳识,耳识也回去了,甚至各种识也都回去了。只有识才会有形状、有味道、有颜色、有分别(识是一种分别),而那个时候没有分别了,你能说它长什么样子吗?
所以有时候我们说“郁郁黄花皆是般若”,是一种胜义谛和世俗谛混在一起的说法,它在说明一种立场。什么立场呢?我站在胜义谛的立场,虽然还有世俗的根识,看到这些样子、听到这些声音,但我已经觉得它根本不是“以它自己的方式”在成立了。它就是我明觉的一种展现,这个时候我会说郁郁黄花的本质就是般若,是我身处世俗的状态,心在胜义的立场。
不然的话,“郁郁黄花”明明表达世俗的状态嘛,然后又说它是般若,而般若是胜义的立场嘛,所以是混杂在一起的说法。如果你要细究理论就是这样的。(是不是觉得有点新鲜啊?其实不新鲜的,你仔细去想,真的就是这样的!)
这里面就牵涉到一个问题:入了法性定会不会有庸俗的显现呢?我告诉你,真的入了法性定,就没有庸俗的显现,什么都没有了。很多人会说:“如果是这样,岂不是佛陀什么都看不到?”他这时候就忽略了心明知的能力,心本身是什么都没有,但心能够觉知到其他无明的心显现出来的各种各样子。为什么呢?因为其他无明的心,本质也是这个心的本身。
我们再说具体一点:假如我成佛了,我庸俗的显现全部消失了,甚至连十地菩萨这些坛城都没有了,在这个状态里面,我能不能知道你们的这些乱七八糟的显现?你会想:“那个时候是不是什么都不知道啊?”这说明你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在乱想。
其实那个时候就回到了你们心的底层,也就是说,我消失了所有的庸俗显现以后,那个东西是一样的,“我”就成了你们。“我”和你们、和所有的生命、所有的事物全都是不分的,那个时候就是所谓的“同体”。
你会问“我”是你们吗?这个说法就像说心是鼠标一样,“我”其实不是你们,因为“你们”是无明捏造来的,但是无明捏造的基础还是“你们的我”。什么叫做“你们的我”?假如你们的本质是“我”,因此,我可以了知你们的一切,当下的现起,以及生生世世所有的现起,因为这一切,全都是明觉的一种游舞,所以佛陀会成为遍知。
我们不能说佛陀是一个什么具体的形体,这是绝对不对的,阿弥陀佛也好、药师佛也好、弥勒佛也好、释迦牟尼佛也好……实际上全都是你心的本体。它依据我们各种各样的因缘就出现了这尊佛那尊佛,至于佛陀到底是什么样子呢?他真的没有样子,但他确实是遍知。
我们经常说,佛陀是不是很享福啊?他根本就没有这些观念。那你说:“佛陀为什么老是要来引导我们解脱呢?”其实佛陀从来没有想过要引导我们解脱,大家听懂这话吗?有人听了就不同意了“佛陀大慈大悲,若一众生未得度,我佛终宵有泪痕!你居然说佛陀从来没有想过要引导我们解脱?”佛陀的化身可能会这么显现,但佛的法身根本就不认为有众生以及有什么解脱,他甚至连思维都没有。
但为什么会出现化身、报身呢?那是因为根据我们的福报因缘,法性就会显现出比如释迦牟尼佛。而且,由于他是从法性里面直接出来,没有经过无明酿造的,所以他知道那里才是真的解脱,才会去引导你。而引导你完全是随缘任运,完全非捏造的,你看起来好像是在捏造,实际上完全没有。
你为什么看起来老是捏造啊?因为你有无明,就像戴上了有色眼镜,看什么都有颜色,而从他的立场来看你,即使是捏造也不是捏造。什么叫“捏造也不是捏造”呢?这个就和我们以前说“实际上没有努力”是一样的,这些哲理讨论起来好像很复杂,但如果你好好去修行,哪怕单空体会到一定时候,慢慢你就开始知道怎么回事。
而且这种知道不是概念性质的,是体受性的,慢慢你就知道佛法是真的,而且由于有这样的体受,你修行起来会非常快,力量很大。如何才有体受性呢?那对不起,你要先发菩提心!如何才有菩提心呢?你要先修出离心!
文中说“由此就可断定:眼识前显现的这个瓶的所缘相,除了分别识的自体之外,不可能有别的自体存在。”如前所说,任何一个事物不是以它自己的方式存在的,这就如格鲁派说的:“柱子不是以柱子的方式存在,而是以我的执著去存在。”
“瓶的所缘相”指我们看到的所有东西,也可以换成耳识、鼻识等。也就是说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除了是我们识的一种相分的显现以外,不可能有其他什么物质自体。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去分析事物的组成部分为零的原因。
它的组成部分找不到,为什么呢?因为不可能有微尘,既然不可能有微尘,它从哪里来?就是识的相分。那识的相分消失了以后,回到哪里去?回到自证分。我们有八个识,每个识的自证分消失了,又回到哪里去呢?回到法性里面去了。法性是什么呢?其实说简单一点,法性就是明知!
有人说:“哇,那我们不是已经知道什么是明知了吗?”你那个“知道”是明知的变体,不是真正本来的明知。那你说“我想知道本来的明知”,那对不起,先发菩提心!因为你站在个体的立场上发出的这些明知,全部是被扭曲的,在个体感里面,明知经过个体一下就变了。
有人问:“那为什么那些大成就者还有个体?”他身体有个体,心是没有个体的。心没有个体的时候,才能说是安住在本来的明知上,我们的明知全都带有个体性的。为什么呢?因为你看我一定是有角度的,这是最基本的。然后在这个角度之上,如果再加上其他的什么想法,那叫污染意识,那就更麻烦了。
本来,如果是个简简单单的明知,我在你眼里就是法性,各种的形状、颜色、气味……全都是法性。但现实中,如果你是我的朋友,一看到我,你会说:“哎,老伙子还不错嘛!”如果你是我的仇人,马上就会想:“切,长成这样,真想把你干掉!”加上了其他的东西上来,你说这还是法性吗?这种感知里完全带上了各种各样的东西,就算没有情绪性的东西,显现的时候也是有角度的。
当你完全回到佛陀那里,你是全知的,也就是关于每个人所有变现的幻象,你全都知道。那佛会怎么来看呢?佛会通过你们所有的眼睛来看我,而且通过你们所有感官的觉知来看我,还能通过佛菩萨的观念来看我,甚至饿鬼怎么看我也全部知道。为什么呢?因为所有生命的底层全都是他。
如果拿我们的认知和佛陀相比,该怎么说呢?现在知道自己有多渺小了吧?!所以,当唯识和中观学到很深的程度,就会变成这样,这都只是理论和见解,但这些理论和见解很多都是通过修行得出来的。如果我们学着去做,慢慢你就会变成佛陀,也就是你要消除以个体感这种观点出来的觉知。
我们刚才说了明知就是法性,而明知有很多层面的,比如每个人对一个问题的思维都不一样,能说你这个思维的明知是法性吗?刚才说了每个人的角度都不同,好喝的感觉也都不一样。我们昨天还讲过,一个事物出现,每个人对它的感受是不一样的。比如正在谈恋爱的人一看到大海就是浪漫的感觉,而失恋的人看到就不浪漫了,而是吹着海风流着泪黯然神伤。也就是说,同样一个事物撩发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如果我们把经过个体感扭曲的明知角度去掉,去发现心自身的各种各样的变异、分别的本体是什么,回到最纯本的明知上去,那个明知没有角度、没有形象、没有大小、不来不去、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死亡了也是它,天堂也是它,地狱也是它,你要把那个找到,就叫做开悟。
你说“那你教我找吧!”你先发菩提心,否则你找到的全都是带有个体感的、扭曲的。有些人说:“哎呀,我去感觉,我感觉中这个就是的!”这是扯淡的!它不用感觉,肯定是的,没有一样不是的,就是你不认识它而已。为什么?它的本体全都是那个明知,这个世界上就只有那样东西,其他的全都是被我们扭曲出来的。所以这在大圆满里面叫做“唯一明点”。(我也不知道我该不该讲这些东西,但是我觉得讲这个还是属于显教的范围。)
真正要去找到这个东西,要发菩提心和修空性,最后去听上师们讲大圆满窍诀,确实地去保住它,否则从证悟的角度上来说就是一场笑话!当然,从善根的角度来说也不算,八万劫以后你们都能解脱的;我们都灌了顶,再差也就10万亿大劫以后也都可以解脱!
我告诉你,我们很多人都选择了这条十万亿大劫后解脱的路哦。他们随随便便拜上师,特别是根本上师,拜了之后就不停地翻念头,翻一次就下一次金刚地狱、翻一次就下一次金刚地狱,然后要不停地清洗,要是清洗干净就罢了,清洗不干净呢?好了,你就选择那条路了!(你慢慢住吧,才十万亿大劫,我们有的是时间!)
“10万亿大劫”——哎呀,有时候想起来我自己都汗毛直竖!明成祖朱棣有一个朝鲜妃子死了,后来知道这个朝鲜妃子是被另一个朝鲜妃子害死的,他就把活着的那个朝鲜妃子用烙铁烙了一个月,把她烙死了。这种死法我们会觉得很可怕嘛,但这是怎么来的?心幻现的,这本身也是那个妃子恶业的体现。但这跟金刚地狱相比不算什么,已经算是天堂了。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很牛,你就试试看!这个东西真的“牛”不起啊,一定要很重视地好好修行,以及好好修金刚萨埵,特别是接受过大乘灌顶的师兄们,不要看到灌顶就想捡便宜,每次灌顶实际上就是给你上一个紧箍咒,它有极大的利益,但是你冲突它,也有极大的危害。
我们好多人都这样“哎呀,哪里哪里有灌顶咯!”然后就亢奋了,还神秘兮兮地说不要告诉别人,好像去抢钱一样,几个人邀约灌了回来什么都不管了。其实这真的很幼稚可笑的,不把自己未来的快乐痛苦当一回事,完全像成就者的行为,最可惜你不是成就者!所以大家要注意这些。
总之,如果能取的识和所取的法成了两个,就无法成立以心明知所知法,相反,识和境是无二一体,就能成立识了别所缘境,意思是,识和境其实是一个心,此心识生起时,就有相状和了别两方面。
“相状”就是相分,“了别”就是见分。也就是说,我们能取的识(心识)和所取的法如果成了两个,那我们的心识是没办法了别外境的。我以前也举过一个例子:我们能知的法是一种明知,如果我们所了别的东西不是明知,和明知不一样,那就是两个事物。两个事物必须要发生真正的接触,我们才能了知这个事物,但两个事物能够真正地接触吗?两个事物真正接触就变成了一个事物了,好了,那明知和外面的事物就应该是一个;如果不接触,我们就没有办法了知事物,应成我们什么都看不到、听不到。
有人说:“你好牵强哦,光一照上去,那不就看到了?”从物理学上说,我们看到面前这个杯子,是光射在杯子上,返回来通过视网膜在后丘脑成像。我就想,我们在后丘脑经常看到光,但后丘脑里有光吗?(众笑!)也就是说,是视网膜形成信号,去刺激我们的后丘脑成像而已。实际上我们看到的永远都是光反射过来的东西,这个光本身照到什么东西,我们看到过吗?(活了一辈子什么都没看到过,真的是一个悲剧!)
比如我们看到一大片绿色,如果你去分析这个“绿色”,把组成绿色的那些颗粒拿出来,会发现其实没有一个是绿色的。我就奇怪了,既然都不是绿色,组合起来怎么就成了绿色?绿色是从哪里来的,凭空显现?大家想没想过这个问题?实际上,这些颗粒只是一个因缘,它们组合在一起,再加上光等各种因缘,就在你这个后丘脑里面成像了(这是物理学上的说法),事实上是你的心呈现了这么一个相状而已。
当我们说到颗粒的时候,其实你已经在破坏产生绿色的那个因缘了。为什么?你去分析它,用刀去把它划开,或者粒子加速器把它冲烂的时候,你已经在破坏你看东西的因缘了。如果它是识的显现,那么加上一个因缘就会变嘛。也就是说,心再分出一股力量来,让原先的那个相分变化一下,产生的识的感觉都不同了。
如果外在的事物要以它自己的方式成立,那么一大片绿色中的每个颗粒都应该有绿色,但现实中看到的是不是这样呢?大家要仔细去思维这些东西,如果外界的事物和我们的心识完全是他体的话,真的会出现很多很多想不通的矛盾。那么为什么会产生这些矛盾呢?因为分别,我们的意识和前五识会造成冲突。
为什么会造成冲突呢?因为在前五识里不会有无穷小、无穷大之类的东西。而意识里面就有,因为意识能够进行思维、概括,会造成遣余。意识可以想象,而想象的东西是非五根识的方式存在的,比如我们想象龟毛兔角,或者想象中的美女、美男、人民币,这些东西都是不会有的。
再具体一点说,比如一个杯子,在前五识里,有形状有大小,我们的眼睛可以看到它,鼻子也能够闻到它……在五根识前这些东西都是很具体的呈现,而组成它的成分是无穷小,我们的眼识是看不到的,但我们的意识却可以把它分析出来,是不是?
我们可以用意识去想:这个杯子一定是由一颗最小的微粒组成的,这个微粒可以叫做“无穷小”,因为我们经常说这个微粒可以无穷分下去。但是,“无穷分下去”可以发生在意识里面,在我们前五根识里却没办法发生,因为发生就会出现矛盾和冲突。为什么呢?如果这个杯子由无穷小的颗粒组成的,那么反过来,组成这个杯子的颗粒就应该是无穷多。
现在我们用同样的道理再去看地球,组成地球的颗粒也应该是无穷多,那么杯子就应该和地球一样重,因为大家都是无穷多嘛。有人说:“地球那个无穷多比杯子的无穷多要多!”那你这还叫“无穷多”吗?所以一定会出现这样的冲突,原因是什么?我们意识的一部分是错误的,它对我们前五识的显现进行了错误判断,就造成了逻辑的不通顺。
如果意识对我们眼前的物质进行了正确的判断,认为它根本不是由什么微尘组成,就是个幻象,那么这些逻辑冲突就全都没有了,通过这么一个方法全部搞定了。也就是说,当我们的五根识和意识完全协调的时候,它一定是佛法的道理,如果采取世法的、科学的,或者现在任何一个其他宗派的世界观去看这个问题,永远得不到答案,会出现很多矛盾,比如我们以前讲的芝诺悖论,康德的二律背反等。
在佛法里,这些矛盾都是不存在的,所以佛法的理论绝对能够自圆其说的。一个理论要绝对成立,必须要自圆其说,如果出现矛盾,就说明这个理论不正确。科学也这样承认,它叫“自洽”,理论必须要自洽,整个体系才能是圆满的,不然会造成冲突。但是除了佛法,现在任何一种学说都没办法做到自洽,包括科学都说自己不圆满——“科学的止境是无穷尽的”,既然无穷尽,说明它就是不圆满的。
其次,这个理论在过去、当下、未来都能够解释所有的现象,这样它才绝对正确。它不仅能够解释,还能够借此理论去彻底明了这些现象,一旦对现象明了,你就可以知道怎么去实践、去操作。我们从事世法也是这样,比如要建一座房子,肯定要事先做设计,了解房子所需的材料,按照图纸去建造,不可能胡乱去搭建,就算挖地基你都需要一定的了解,万一挖下去有很多石头你就麻烦了。
而佛法的理论绝对可以解释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现象,其他的理论就是不行,会出现很多的问题。这样一个既有伟大的理论,又有具体实践方法的智慧,这么多年来被说成是“迷信”,就像外面有些人说我们不闻思一样,真的是有点荒唐!
反面观察,如果识没有相,能说是了别吗?没有了别,能说显现了相吗?
如果我们的识没有看到那些相,我们的了别就失去意义了,你了别什么啊?“了别”(即识)的意思就是有不同,为什么不同呢?心的造作。心本身没有什么同和不同,是识才造成了不同,不同就会有个体和痛苦,所以心和识是有区别的。
有人说:“阿罗汉和八地菩萨已经没有个体了,为什么还是有不同呢?”他们在出发点上已经没有不同了,而我们凡夫在出发点上是有不同的,比如你看到的和我看到的都是不同的,你和我的角度和观点总是不一样。
到了八地菩萨或者阿罗汉,已经没有这种个体感了,所以他可以从任何一个角度去看。但是阿罗汉和八、九、十地菩萨对于心前的对境还是不像佛陀一样全部了然,这就是法执。也就是他们对法的了知的清晰程度是不如佛陀的,所以他们还是有所区别的,而在佛陀那里全都是法性,没有同和不同的区别。
有人说:“既然佛陀那里全都是法性,那他看到的全部东西不都一样吗?”这是你想象的,佛陀能够了解每个众生所看到的一切,因为他们在本体上都是一样的。而且他能很清楚地知道每一个众生的各种各样的幻觉,眼耳鼻舌身意全都是幻觉,都是心的一种游戏而已,可是我们把它当真了,并在里边苦乐翻腾。
如果我们安住在心最本然的明觉中间,哪有什么苦啊?连了别都没有了,还苦什么呢?有人说:“没有了别,是不是就看不到了?”不是的,只是你看到现象也不会再跟着走了,跟着相走才有苦。所以佛陀说:“你不能以三十二相观如来,不能以音声来求我,否则是人行邪道。”如果说佛是三十二相,你就等同谤佛!
总之,如果我们能安住在心的本然状态里面,痛苦就真的没有了。从逻辑上大家都知道,至于能不能安住进去,我们发了菩提心再说吧!所以佛法是绝对成立的,不成立的原因是什么?了别太多了,而且执了别为实。如果破坏掉了别为实,你就会回到没有了别的本然上去。你问:“那没有了别是什么呢”?”其实它就是了别(这一拐弯儿,全都昏倒了吧?!)为什么?当你知道呈现出来的各种了别都是幻象的时候,你就不会觉得它是由自己的东西组成了。
如果你没有那样的感受,我很难说清楚的。比如我们一眼看到一个人,会觉得“他好大一坨肉,好重啊,他是黑头发,但为什么不是锥子脸呢?”其实在评判这个人的时候,你已经觉得他是一个实在的东西了。如果你觉得他是你的心投射出来的影子,还会觉得他好重吗?
既然他是影子,她也是影子,从影子的角度去看他们,全部都是影子。你处在影子的角度,影子的根本就是一种“明”,如果心的力量搭靠在这里,分别就会消失。所以,你就不会爱这个影子、恨那个影子,也不管别人是尖下巴还是方下巴,因为下巴都是明的显现(大舅子、二舅子,都是他舅子嘛!)
为什么我们现在不停地去破外境,停下所有的分别心去禅修、去闻思、去串习呢?目的就是这个——消灭了别!
反面观察,如果识没有相,能说是了别吗?没有了别,能说显现了相吗?因此相和见是分不开的。
这些分别一定是因为心出来的,心的分别就是一种“见”,如果你没有分别,外面事物的不同就不存在了。
或者问:存在没有相的见吗?存在没有见的相吗?
文中说“存在没有相的见吗?”这是倒过来问的,意思没有相的见也不会存在。就算去找自证分,你也找不到的。如果自证分离开了相的呈现,你去找一个见分出来?那是不行的。
比如我们看到一个东西,相应于能看的这个能力,一定要依据外面的相而存在。如果你说:“我看到一个我看不到的东西!”哇,你真牛啊!也就是你眼前没有相,而那个相却存在,如果把它扩大一下,就是说“你找到了一个找不到的东西”——那叫证悟啊!实际上,那是不行的,不可能有离开相的见。
有人说“离开相和见,回到自证分里,那会不会有一个自证分呢?”如果你把自证分执实,这就是随理唯识。其实随理唯识是被捏造出来故意攻击别人的,哪会有一个傻瓜自称是随理唯识呀?只是指他们的观点不知不觉陷入了随理唯识。
我们很多人会这样的“哎呀,有一个明觉,我们开始去找明觉!”那是有毛病,你肯定找不到的,因为它是非实有的,所以你是找不到的。实有的东西你可以在心前找到的,但非实有的东西你怎么去找呢?
有些修明知定的人来问我:“师兄,那个明是不是……”当他这样问,我就不理他了,我知道他通过意识又去捏造了一个“明”。而我们要去破掉这个所谓“有一个明觉”的执著,不然你会不知不觉地陷在里面。特别是把外境破光了以后,觉得肯定有一个明觉在后边,至于它是什么我不知道。
其实,你是永远找不到的,那怎么办,不找吗?不找的话,你就得轮回。那我们找的目的是什么?找的过程中,实际上你不断地在丢弃错误的认知,找到哪天,福报足了、资粮足了,如果再遇到上师的窍诀,你真的就不找了,这个叫“歇即菩提”。其实不找了以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了,这时候你就会有能力确定:这个东西就是最根本的本觉。
我们现在没有能力去确定这个东西,就算把窍诀告诉了你也等于零。为什么呢?你出门被人一骂,本觉马上就没了,马上就变成歪曲的了别出来了。“哇,你敢骂我,你谁呀?”这是碰到嗔的对境。还有人出门看到美女,马上就开始流口水,扭曲的明觉就出来了。你们是不是这样的?
有人说:“我不是这样的,我一看她是法性。”——概念而已。或有人说:“哇,我感觉那是虚的。”——感觉而已。你得一层层地剥下去,剥到最后心真的确定了,那谁再跟你说什么都等于零。就像你拿着馒头在吃了,人家还给你介绍馒头好和坏的时候,你有心思和他说话吗?拿着馒头直接啃就完了嘛!
所以,大家要去努力摆脱所有的痛苦和灾难,一定要走到解脱这条路上去。解脱是真的,诸佛无诳语,从不说假话!这条路的灿烂和辉煌是语言难以形容的,真是美妙极了!如果我们硬要沉溺在人天的简单快乐里,那和猪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猪吃潲的时候也觉得挺快乐的嘛。
其实我们人类现在成立的快乐,跟猪吃潲没什么太大区别,所以大家要努力摆脱轮回,那才是真正的佛法。佛法不是把佛当成外面的一个东西“哥们儿,给点好处吧?供三根香蕉,给我六根吧!”佛法不是这样的,佛陀为何能够大慈大悲呢?因为他没有个体感了,纯然、本然的明觉依据我们善业的因缘幻现出来,告诉我们怎么摆脱这些扭曲的苦难。如是而已,并无其他了,换任何一种方法都是为了这个目的。
你所看到的那些纷繁复杂的事物,其实全都是心扭曲的一种结果,但扭曲有时候也挺漂亮的,正是因为它漂亮才迷人,才会让你陷进去。如果陷进去爬不出来的话,就很容易滑到地狱里面去了。其实我们都已经在地狱里面度过好多劫了,何必再回去呢?去解脱吧!
没有见如瞎子,怎能说有显现?没有相是石女儿,怎能说有见?所以这只是分别心见的方面和相的方面,叫做心识的见分和相分。
如果你没有真正的见分,你就什么都没见到,不可能说有显现。文中说“没有相是石女儿,怎能说有见?”什么是石女儿呢?石女是指不能有男女行为的女性,然后说她有儿子,这就像虚空里长花,是不可能有这样的事物出现的。既然如此,你怎么说你见到了什么呢?
文中说“这是分别心在见的方面和相的方面。”意思指所有的现象只是分别心的见和相的方面,所以叫做心识的见分和相分。之前给大家讲过见分和相分是怎么回事,我们所看到的有区别的、有具体个体的事物叫做相分;能够看它听它思考它,相对于这一部分东西的能力叫做见分;总的能力叫做自证分;对自己总的能力的一种肯定性叫做证自证分。这就是识的四分。
所以说“四分三性唯识过半”,你只要把一个识的四分和三性(遍计所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搞清楚了,唯识基本就学完一半了。这样看来,你们都学完一半了,这只是知道“四分三性”的名词,但要搞懂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谁能告诉我什么是遍计所执性?这个杯子的遍计所执性在哪里?
我们学习不管是思考也好,讨论也好,一定要落到非常具体的事物上去,要把它想透。你去想透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诸佛菩萨从来不对我们进行考试,他们没那个闲心。那考试是什么?当外境显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所学的东西能不能用上去,这个叫做考试,而且随时随地都在考试。
还有一个很大的考试,不是入学考试,是升学考试——死亡!我们平时考试要是不及格就算了,但那场考试你要是不及格,就对不起,后果非常的严重!
此外,我们修行一定要很具体,要把这些东西想透,为什么呢?我们在想的过程中,你的心就开始真的去建立严密、详尽、准确、有用、有力的世界观。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观的力量还不够,你就去进行禅修,让这样的见解越来越厉害、越来越直观。这样建立到一定程度,就有可能摧毁我们以前错误的世界观,最后实现解脱。
所以闻思和修行都非常的重要,必不可少!普通人去修行的时候,还一定要去受戒,因为戒律能够阻挡我们过去的业力。比如我守了杀戒,那么依据佛陀的功德,我以前很多杀业都会被阻挡住。其实说白了,守戒就是依据你的戒体和佛陀签一个合同——我遵守你制订的戒律了,用您的威力保佑一下我!这一点是真实的。比如我们守了杀戒,相续中杀业的力量就显现不出来,这样我们的人身才会暇满,用去修行,心才能定下来,所以说有了戒以后才会有定。
解放前我们汉传的出家人要受三坛大戒,他们一守四十九天,下来马上就可以进入二禅、三禅。(二禅三禅这么好厉害哦,而你们是乱缠或者叫纠缠!众笑!)到了二禅、三禅的人,再去看人类所谓的那些最快乐的行为,比如吸毒、男女行为等,那真的像猪!他们会马上直接抛弃,根本不需要别人来劝说,就像我们看到不开心的事一样不舒服,所以把男女行为取名叫“不净行”。但我们觉得自己现在的一些行为叫“不净行”吗?嘴巴上可能会这么说,心里却想“越不净,那我越要进!”是不是这样的?(我眼睛盯着个别同志的时候,他很不好意思地笑了!)(众笑!)
当你到了二禅三禅的时候就不需要这些世俗快乐了,凡夫的快乐中最强烈的快乐就是三禅。到了四禅,连这种快乐的念头都抛弃了,叫“舍念清净”。所以,他们守完三坛大戒就能达到那个程度,这叫因戒而生定。
我们也应该去受戒,比如五戒当中的杀戒,你可以受嘛,你不会没事去杀人吧?!盗戒和淫戒你守不了就算了,现在的人动辄就谈恋爱,让他去守淫戒,多委屈啊!还有,妄语戒你是可以守的,你没事到处说自己开悟啊?!那你有毛病!最后,酒戒你也可以守嘛,你也不是天天要出去交际。
所以,这三条戒都可以守,守了之后相应就很容易生定。生了定以后,心才能平静下来,很准确地去体会正确的世界观;体会到正确的世界观的时候,才能生起真正的慧。次序就是这样来的,所以说闻思修、戒定慧,而戒定慧都在修里边,所以大家要去努力啊!
有人问:“这些东西我能够做到呢?”行的,不是那么难的,有时候比当一位什么家容易多了。比如你去做个银行家、企业家,要依据很多福报因缘的。它是一个组合性的东西,要依据很多众生和其他的因缘,福报要是不够的话,就会折腾死你。
而佛法是一个人的事,你和自己打仗,不跟任何人打仗,惹毛了,你就去学密勒日巴。但你现在做不到,是因为没福报了,那你就去培养福报了。我们做不下去的原因,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我们在能境上都不想解脱。我们学佛的人不是为了解脱,是为了更好、更舒服的轮回。
所以很多人一说到犯戒律的时候,就紧张得不得了,为什么呢?他怕挨刀!他从来没想过,如果我犯戒可以利益众生,那我就犯,犯了又如何呢?他不知道当菩提心一发,不考虑自己而为别人考虑的时候,所有罪业都会消灭。
当心力全部集中在个人的、世俗的快乐和痛苦上面,才会去计较很多的东西。请注意!我没告诉大家不去守戒哈,如果你说“我发了菩提心就不去守戒了!”那你是自欺欺人,有很多人都会这样。其实发了菩提心的人,会更细致地去守戒,但他的注意力可能是放在利益其他众生的解脱之上,因此他的心量会变大,菩萨在没证悟之前就叫做“大心凡夫”。
凡夫的执著很顽固,从无始以来就执著心外有独立的山河大地等,这种执著串习坚固,这是长年老病,世间人无明厚重,把错误牢牢执著为正确。所以并不是心外有山,只是无明病严重,把山看成在心外。
如果能取识和所取法是没有关系的他体法,就不能成立能知和所知的关系,否则就有宝瓶了知柱子,柱子了知宝瓶的过失。
我先分析第二段,为什么能取法和所取法没有关系,就不能成立能知和所知关系呢?刚才已经说了,两个他体要接触才能了解,但一接触就成了一个东西,不接触则永远无法了解。如果不接触都可以成立了知,那么应成瓶子可以了知柱子,因为它们两个都是他体的事物,这是哲学上的讨论。你不能说“那不是啊,它们没有神识啊!”好了,那你又上当了,有神识才能了知吗?这一下你就回到另外一个问题上去了。
我们在哲学上去讨论这些道理的时候,就要等同一条理。你不能附加其他的条件,不然就成了另外讨论的范围了。如果你要说他体也可以了知的话,那瓶子就能了知柱子。你说:“不是的,那个他体(瓶子)没有神识啊!”那你的意思就说这跟他体没关系,跟神识有关系。
这一下就会扯到其他问题上去,我们平常讨论不会遵循这些原则,直接胡来的。到了后来,哪里会去讨论佛法的问题啊?直接变成人身攻击——你好牛吗?看了几本书啊?有本事……遇到这种状态真的是没办法啊!学得好的人,一般会退让的,你看过人跟猪打架吗?这是不可能的!
现在回头看第一段,“凡夫的执著很顽固,从无始以来就执著心外有独立的山河大地等。”我们真的就是这样的,先不要说山河大地,我们总觉得外面的事物离开了我的心,以它自己的方式独立存在。这就是凡夫根本世界观上的错误。这种世界观导致了我们拼命去追逐外面的事物,我们称其为努力奋斗。但我们什么时候努力去观察过自己的心?有吗?如果有的话,基本上都是修行很好的人。
我们的心就在外面使劲去找,或者建立一个什么东西,没有房子我们就去建立一栋房子,我们称之为努力奋斗,甚至称为崇高的、美好的事业。比如我们认为谈恋爱是美好的事业,但你会跟自己谈恋爱吗?不管是男还是女,你总得从外面找一个人谈吧。
比如看到一个美女,你会觉得这个美女是心的显现吗?绝对不会的,你一定会觉得这是由她妈和她爸生出来的,和你没关系。在这一切的行为里面,我们都认为事物是在外面的。我们要去改变外面的事物来让自己愉悦和快乐,整个过程就是所谓的人生的努力和奋斗。
以前我们讲马斯洛的五层需求,那些需求全部都是依据外界建立的,首先是生理的需要——依据外界建立的;安全的需要——依据外界建立的;尊重的需要——依据外界的;还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全都是依据外界的。最后,马斯洛说要超越自我的需要,但他没有解释怎么超越自我。
怎么超越自我?只有佛教里面真正讲了超越自我。很多时候“超越自我”只是一个词汇,或者我现在只能扛50斤,然后我扛了51斤,这就叫超越了自我。再比如有些人拥有五千万,然后他想超越自我,结果一下挣了一个亿,又超越了自我。这是超越了自我吗?只是超越了五千万而已嘛,但他会把这些东西混在一起说。
现在有很多所谓的名言警句,但你们不要拿来用,那是拿来哄猪的。什么活在当下啊、要超越自我啊、我的世界我做主,你做得了主吗?饿你三天,我看你做主去!所以这些话都是扯淡的,大家不要去听。还有一些成功学,把大家感动得一塌糊涂、泪流满面,凡是这一类讲孝道(本来孝道是很好的),讲什么为人处事,在上面把大家弄得眼泪直流的,基本上都是有问题。
为什么?他根本不给你讲实质性的东西,他把那些容易煽动人类感情、引出泪水的东西一窝蜂地给你,把你感动了,然后你就成功了。但你成功了吗?其实不是这样的。
真正的佛法一定要很深地去问为什么,问到底!一究到底,禅宗里面讲“参”,参透它,不能停留在简单的语句上,因为一句话出来有很多不同的解释的。而且有些漂亮的话、漂亮的故事,往往能够触动我们内心里面那根愚蠢的弦。所以现在很烂的电影都能够很卖钱,这就是原理。但你要真的拍个好电影出去,不一定能卖钱。
如果我拍一个爱情真相的电影,你猜会怎么拍?女主角全部用白骨,把锥子脸给你剥开,这样的电影还卖得出去吗?不行嘛!所以,真相的东西未必能卖钱的,你得给他假中兑一点真的才行。人类就是这样,我们要小心这些东西,现在社会上很多乱七八糟的信息在传播。你看那些成功学,真是搞笑啊,看这个就能成功了吗?反而他蒙了你们,他就成功了(众笑!)
所以,我们的无明非常厚重,把错误牢牢执著为正确,原因是什么呢?我们从来不去对真理进行思考。我们普通人就生活在感觉中间,所学的一切知识只是为了武装、扩散和假设一种感觉而已。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需要爱情的感觉,所以我们就喜欢看爱情片,每看一次,对爱情就多了一种幻相,这种东西在内心中渐渐丰富。
最后导致我们对爱情的判断,一个男的就一定要找一个清丽脱俗的女生(像琼瑶小说里的那种),所以现在的电影上全都是俊男靓女。但现实生活中是这样的吗?就算你把韩国搬到中国来也不行啊!(众笑!)
这些错误的观念看多了以后,我们会不知不觉被这些东西影响,然后以此为基础去判断、决策、思考和感觉,接着痛苦就来了。男人找不到清丽脱俗的女人,求不得苦就来了。而女人也想找一个高大英俊的男人,最好是有钱还要爱我的,这一样会产生求不得苦,就算你真的找到都教授那种类型,你能确定他只爱你一个人吗?
也许我们觉得这些东西无所谓,一场娱乐而已,其实不是,它在反复强化、扭曲你的判断机制,依据它你会遭受很大的痛苦。所以在影视、娱乐方面造业的人,后果是非常严重的!
以前索达吉堪布说邓丽君下地狱,我当时听了吃了一惊,后来一想,她制造了很多的贪欲,她不下地狱谁下地狱啊?多少人天天在唱“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但现实中是这样的吗?刚开始是笑得甜蜜蜜,后面就哭得稀里哗啦的。
如果我们不去很好地思考这些道理,老是随着感觉走,最终的结果必定非常悲惨,谁都跑不掉!所以佛陀说这个世界的现象是“苦谛”,苦谛的原因是什么?就是我们错误地认为心外真的有它自己的东西。
如果我们不这样认为,就不在心外去找东西了,我们想要获取快乐、获取自由解放,就到心里面去找。如果你彻底地执行这个观点,你就会变成密勒日巴。大家听懂了吗?
如果你真的相信了,就会发狠“我就拼了!我要去实践佛陀的观点!”你还会在乎工资以及谁尊不尊重你吗?或者你还会在乎用的是LV还是爱玛仕,念珠是什么菩提吗?你会直接去山洞里面,像密勒日巴那样修行得长绿毛的!
但我们现在不行,因为我们的能力不够。什么叫能力不够呢?我们的心根本就没有完全认同这些见解,也没有因为认同这些见解而产生感受。指挥我们相续的大量还是过去的那些贪嗔痴慢疑的业,这些东西影响着我们各种各样的决策,以及判断机制。我们平常修习正确的真理时,会概念认为那些是假的,但你经常去串习便会觉得那越来越真,越来越丰富。
包括学校那些教育,都是让我们拼命到外面去找的。而且它也给你制造好多感觉,你看现在的好多电影,连过去的青春都可以给你拍出好多的电影,《致青春》、《匆匆那年》……那么多电影对大家有好处吗?看的时候还是有好处的,可以让你泪水直流“哎哟,我想起了过去!”但你回得去吗?
如果你带着正确的世界观去观看,就会知道那是“苦谛”!你现在回忆过去是致青春,等你老了就是致中年,死亡的时候会致老年,下了地狱就会致人类了(众笑!)你们不要当玩笑听啊,这是真理来的!我们真的要这么去想,除了修行别无他路啊!那要怎么去修行呢?你就要牢牢地建立佛教的世界观,它是符合真相,不是一种捏造的东西,我们不要简单去看那些娱乐,那是毒品来的。
以前流行F4的时候,我有个朋友带她女儿过来,我和她聊天,我也没有考虑她女儿是F4的粉丝,然后就给这个朋友说F4完全是一种毒药。哇!我一下看到她女儿瞪着我就像看见野兽一样,要是她那时候手中有枪我就危险了。(众笑!)
这在无形中影响了很多人,我没有想去否定和攻击这些电影的意思,只是想提醒大家,我们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不要受这些东西的影响。但我们随时随地都在受这些影响,你一出门就看见很多的广告,而这些广告想干什么?广告就告诉你,我们依靠物质是可以获得幸福的。所以它不停地变幻,你看一台冰箱设计出那么多功能,连护舒宝都要分有翼没翼的(众笑!)
长期这样对你进行灌输,实际上你就在被错误的世界观左右。我今天好像拉开了很多话题,其实并没有,这都是闻和思的一些结果,不然你闻了以后不去思是起不到作用的。我给你们讲过神乎其神的东西吗?没有吧,全都在讲道理嘛,而这些道理你可以信受也可以不信受,没关系的!(有很多猪都是不信受的,一句话骂了好多人啊!)
我的意思是:你把道理想通了还不信受的话,你就真的是猪!想不通说明你还是个人,至少你还可以想不通嘛,想就是人干的事儿,猪会想吗?猪是凭感觉的“跟着感觉走,紧抓住梦的手!”梦的手你抓得住吗?抓不住的。
所以文中说“无明厚重得把错误牢牢执著为正确”,我们现在就是这样的。你跟很多人去讲这些东西,根本就不管用的,你看有些人到我公司来,我都不跟他们讲佛法的。因为讲不了,要讲的话,就像一个博士生跟幼儿园的小朋友讲:“你知不知道这个微积分的无穷小是有问题的?”然后幼儿园的小朋友无辜地看着你说:“叔叔,你是个怪叔叔!”(众笑!)
有些佛教徒经常会变成传销人员,学了几天佛法之后,觉得这么好的东西应该推广出去,生怕别人不信啊,但是半个月之后,满头青包就回来了(众笑!)你自己都不会,就去给别人讲这些真理性的东西,真的好难宣传的,很多人的无明厚重真是太厉害了!
我有很多朋友,跟他讲了佛法以后,他说:“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宣传,你们公司赶紧拍个MTV嘛,做个小册子嘛!”我看着他真的是很无语的,他心也是好的,但你很难跟他解释,这个世界和猪的世界不太一样。
所以该怎么办呢?我们要去做大量的闻思,无明的病太重了,而且不断受到多媒体所传播的各种混乱信息和错误观念的影响。如果我们意识里没有佛陀的正确的观点,我们踩在地上会认为它很坚实,我们感觉到身体的重量,火锅非常好吃……这些都是在串习无明。
如果二十四小时都在串习这些错误理念和错误觉受,你说我们能解脱吗?不行的,那怎么办呢?所以我们要花大量的时间来进行正确的思维、正确的感受。“顺则死,逆则生”,这是道家的一句话。什么叫“顺则死”?死就是悲惨的意思,顺着我们的这些无明觉受下去肯定会出大问题;“逆则生”,反过来摧毁这些东西,我们就能够达到自由与解脱。事实上,这真的是没得选择的路!
我们还需要细致抉择“醒梦现象都是自心迷乱显现的”。(在这问题上有两大观点的交锋,一种观点认为醒梦不同,醒觉位显现是心外真实的法,梦位显现只是自心变现的假相;另一种观点认为醒梦相同,醒觉位的山河大地同样是自心显现的假相。)
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会说一下醒时的一切都是自心显现的假象,因为我们要对课文进行笼统的总结,这样才会让我们课中的内容不离开根本的话题。特别是像我这种一说话就喜欢扯南天盖北网的人,所以用一个主题把我限制在那里,好让我不会离题。
举例说明:白天见一个人的正面,当下只有眼识所见的正面身体形象,没有背面和体内的内脏等。
我也经常举这个例子,当我看到你的脸和身体,如果有正确的看法就是觉得那是一个影子,就像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一个人的脸和身体一样,银幕上的人他有内脏和后背吗?如果说没有后背,但银幕上的人也转过来,那时候你就可以看到他的后背。如果你觉得一切就像电影一样如梦如幻的,你一看到他,就觉得是一个影子,这个时候你就不会觉得他有内脏和后背的。
有人说:“不是啊,我用刀把他剖开!”银幕上的人也一样,你剖开他,内脏也会出来的。因为加上刀这一层因缘,你可以依据刀这种凶器看到恶心的内脏,所以说“夫兵者,不祥之器。”这是《道德经》里面的一句话。刀具是一种制造苦难的东西,当我们身体的阴阳和刀发生直接的交会时,就会出现悲惨的事。总之,加了刀这个因缘我们就可以看到内脏,没加之前我们看到的其实就是个影子。但我们不这样认为,我们看见一个人就会觉得他有内脏啊、有皮肤啊、有牙齿啊…..
还有,大家不要认为中医的观点很究竟哦,中医一搭脉:“哎呀,你是肾虚公子!”(众笑!)那中医肯定认为他身体里面有肾,还有很多经络什么的。其实这是错误的,连唯识的观点都不如,起码唯识不会认为有肾的存在。
那你会问:“肾是什么呢?”其实肾是一种力量,是一种种子,但这种种子确实有一定的规律,会体现在他的脉博上。其实你摸到的脉搏就是脉搏,不能说肾就在里面(师兄对着一位学中医的师兄说:连你学中医的都在串习唯物主义的观点,多可怕啊!)
有人会说:“但中医有用哦!”有用的就正确吗?谈恋爱更有用,你怎么不去谈恋爱呢?你说“我就在谈恋爱啊!”佛说那个东西不行的,谈到后来你会死的。我没反对大家谈恋爱,你可以谈的,这没问题呀,只要你知道是虚假的,你尽情地去谈嘛,但是你知道是虚假的吗?你谈恋爱的时候,会觉得自己跟一个影子谈恋爱吗?你不会觉得你在跟一个影子谈恋爱的。那你会觉得跟一堆肠子、骨头谈恋爱吗?你在跟什么谈恋爱呢?
你在跟这种感觉谈恋爱,那个东西撩起的是一种感觉。而且你会认为对方是一个真实的东西,才会带给你相应的感觉。其实那时候你不会过细去想他,如果过细去想他会出问题的,不然三十六种不净物你受不了的,你也不会跟他谈恋爱的。谁会跟三十六种不净物谈恋爱呢?我一吻他,是口水;一摸他,是骨头和皮肤……
如果真把一个死人剖开来,让你去爱他,你爱吗?不会的。然后再深一点,他不是三十六种不净物,因为三十六种不净物也是没有组成部分的,搞来搞去是一个空性的东西,是我的心的显现——“哇,我和我心的显现谈恋爱?”这个时候你的感受会消灭好多。
所谓的谈恋爱就是一个很粗大的感觉,这个感觉的基础是“他是一个真实的东西。”至于他怎么样真实,你根本就不会去想。但这个真实的东西一出现在你的眼睛里面、耳朵里面,特别是触觉里面的时候,让你好舒服啊!是不是?(众笑!)然后就要一直保持它、追逐它,我们给取个词汇叫“天长地久”,或者叫“专一”——我愿意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你干脆慢慢变成三十六种不净物算了!)
实际上,谈恋爱是一个很粗略的,根本不经过很深入的思考和感受的东西,随着劣习就来了。而且这个劣习非常的重,你要对一些不学佛的人这么去说的话,他马上会蔑视你,他觉得你把美好的东西破坏了。事实上,真相往往就是不美好的,摆脱了这些不美好才是真正的美好,但是我们根本走不到那里去。
所以我们的无明极端的厚重,就像我们看到一个人的时候,不会觉得他是影子,一定会觉得他有内脏、有背面。其实,如果你真的觉得他像影子,像电影里面的画面,你就不会觉得电影上的人有背面了。如果电影中他有内脏有背面的话,电影特技怎么做啊?我们电影特技可以挂绿布嘛,但要他有内脏挂绿布也不管用。
但我们并没有把心前的人或现象看成是影子,看到的就是一堆东西在那里,也不会深入去思考这堆东西是什么。我们依据的是这堆东西带给我的感受,至于它是什么想都不会去想,反正就是外面的一个东西。这个东西带给我好的感受,贪就来了。
贪会以很多美好的名义出现,比如蓝天、白云、鲜花、青春、美女、绿叶……所有的东西都能以很美好的名义去体现,让一个好的、引起我愉悦的外境不离开我,或者去争取它,这实际上就是贪。但佛陀说这两样你都做不到,你去争取的时候,有可能争取不到,产生求不得苦;争取到了,它一定会慢慢变化,或者离你而去,产生爱别离苦;争取的过程中一定会打架,产生怨憎会苦;然后争取的过程中太苦了,你会去感伤、悲伤,产生五阴炽盛苦。总之,所有一切肯定就是苦!
而且,业造多了以后,相续里面堆积了向外索取的力量,就会变成饿鬼。在向外索取的时候,产生极大的冲突会产生嗔心,嗔心堆积过多了就会产生地狱。所以落到后来一定是极苦,而我们现在这种生命,是六道中能够摆脱痛苦的可能性最大的一类生命——人类,而且是暇满人身。暇满人身有很多条件,我们都具足的,其实这很了不起的!但我们把这种“了不起”根本不当一回事,一晃就过去了。
很多时候,我们会把没有正面和背面的这些道理,当成一种话来讲。要真正领受的话,你一定要详细地闻思,比如进行唯识和中观的学习。如前所说,我们觉得眼前的显现完全是如梦如幻的时候,它没有真实的组成部分,那它会如何显现呢?是以我的识显现出来的,这就是唯识——现象的唯一来源就是我的心识,不是物质也不是上帝。
什么叫中观?对世界最准确的看法叫做中观。为什么叫最准确的看法呢?我们去看这个世界,发现所有的现象根本就没有本质,这就是最准确的看法。如果我们把中观唯识进行到底的时候,这些感受慢慢就会出来,然后那些错误的感受就会离我们而去。到达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们就会认识到心的本质是什么,就开悟了。
认识到这个本质,然后经过串习以后它会很坚固,会越来越亮,亮到我们再也不重新产生错误的遍计分别的时候,我们就成了初地菩萨。最后我们相续中“相”的东西全部离去,完全安住于纯然的本质、安住于每一个生命心的底层里面去的时候,那就是佛陀。
有人说:不对!他一转身就能看到身体的背面,怎么能说没有背面呢?剖开胸膛,五脏六腑样样俱全,所以这不符合事实。
有人提出了反对的观点,你要给别人说没有真实的背面和肠肝肚肺的话,别人一定会这么反驳你,其实你自己也可能会这么想。所以,这本论典会告诉你答案,让你自己和自己产生辩论。但你要出去和别人辩论的时候要注意哦,基本上人家是不会跟你认真辩论的,两句话出来他就会蔑视你,做出一副鄙视你迷信的样子。而且他自我感觉中,是站在道德和知识的制高点上,你们见过猪蔑视人的样子吗?我经常看到的,你去跟他谈的时候,他就会鄙视你。
那怎么办呢?如果我们没有把中观和唯识的知识真正掌握得很全,自己修行也没有一定的体受,没有一定的说服能力的时候,我们不一定适合做传教者。但是,能够尽量把这些真理带给其他众生,这是我们大乘佛子的一个责任,我们要有这样的动机,要尽量有这样的行为,可我们还得要有智慧,不要出去一碰一个疙瘩,不但没感染他,反而导致他对佛法拼命地诽谤。
还有,自己学得不好,有时候被别人几句话问晕了,自己反倒开始怀疑佛法是错的。哎!你跑去度人,结果被人度了,本想把人拉上水的,结果被人拉下水了,这种事情也经常会发生的(众笑!)。
答:比如梦里见一个人的正面,这时只显现了正面,根本没有背面和内脏,没显现怎么能说是有呢?
这是唯识的一个观点,在没有显现的时候,你就不能叫现量有,只能叫做比量有。比如我把手举起来,你们能看到手的正面,这个时候我手的背面对你们来说是一种可能性地存在。你说“肯定在!”其实不一定哦!万一我的手烧坏了呢?你只能想象性的觉得我的手存在,现量一定要出现在你的五根识里才行,所以出现在意识只能是想象性地存在。
有人说:“你转过手来就能证明手背面的存在啦!”其实不一定的。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了,整个哲学的问题也就解决了。以前我也讲过很多次了,比如一朵花放在办公室里面,当我们离开办公室后,那朵花到底在哪里?
每个人有不同的解释,唯物主义说,我们离开了,花还在那里,回去还能看到。其实你回去看到的是当时那朵花吗?根本就不是了,起码那朵花已经枯萎了一点点嘛。那么,贝克莱的观点也说不清楚,他说外界一定要因我们的感受而存在,感受不在的时候那朵花就不在。对于回去后又看到花了,他是怎么解释的呢?他说我们离开的时候,是上帝保管了它,回去时上帝又把它交还给你了。
唯识就知道我们看到的花不是真正的花,是我们心里的一种力量。当我们离开的时候,这个因缘就断了,那个力量就不显现了;当我回来的时候,力量又重新显现了。我们还可以加上其它的力量,比如我们走的时候叫一个人把花毁了,或者换一朵花,这些就成了其他的力量,你回来的时候就看不到那朵花了。
这其实是在修金刚萨埵,为什么会跟金刚萨埵联系起来呢?我们在请金刚萨埵把那朵花毁了,那朵花叫罪孽花。你看,假设那朵花就是我们的罪业,我们离开房子的时候,它不现前了,就等于把它扔在那里,修金刚萨垛请人把它毁了。金刚萨垛就是我们请的人,不过这个人是佛陀而已,恰好他还发了个愿:“我专门帮你毁这样的花!”你们每年五月参加的金刚萨埵法会,就是请他帮你毁了那朵罪孽之花(众笑!)
本来花是代表美好的事物,这就是实有无明沉重的观点。花代表美好的事物吗?有时候暗杀的讯号也用花的,花一出现,“砰”!你就可以开枪了。或者谁带这朵花,你就朝谁开枪,那花还是美好的事物吗?对一般人来说,花是美好的事物,但恰好这个人有花粉过敏症,那是美好的事物吗?所以好和坏不在于事物上。
刚才说“背面”这个事情,其实牵涉到一个根本的哲学问题——我们看到的世界是真实的吗?它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的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这是任何一个哲学、宗教都一定要去解决的问题。
其实科学现在还没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建立的观点是:人就活这一世,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所以我们要解决这一世,如何才能活得更好。他们认定了这个观点后,觉得要有更多的东西才能过得更好,所以逢山就开山、遇水就搞水,叫战天斗地嘛。这个战天斗地的结果是什么?臭氧层破坏,搞得现在的环境一塌糊涂。
我们多了几件衣服就快乐了吗?我们有很多套衣服,跟古人只有三套衣服比较起来,谁快乐一点啊?在衣服这个事上,不见得衣服多了就快乐,很多人买了衣服穿都不穿,有时候衣服多了要处理,处理不了还会烦恼的,古代人有处理衣服的烦恼吗?没有嘛。你以为古代人只有三件衣服的时候,他就不谈恋爱了?他们的荷尔蒙就不运动啦?根本就不是的。
我们企图利用分别念让自己更厉害,但实际上越会走到死胡同里去。所以获得快乐的方式,不在于去改变外面的世界,而在自己的内心。当一个人的内心彻底丰富,彻底清晰的时候,快乐随处都是,连痛苦都是快乐。
怎么理解痛苦就是快乐?比如我们的身体可能会产生一些痛苦,但你的心如果修得很好,它能够把痛苦立即转为道用。在转为道用的时候,它就能感受到很强烈的快乐。佛法是奇妙的、伟大的、是真实的,是实实在在可以马上拿来用的,不是迷信。相反,那些所谓的成功学,你们拿来用嘛?比如我们以前说过的买咖啡的老太婆,你试试看,你是等不到的!
梦里的显现都只是梦心自己现的。如果梦里没显现还有背面和内脏,那就成了超出梦境的存在,也就是,背面和内脏是在梦心外存在的法,应当醒来见到背面和内脏,但是即使当下醒来,也不见有背面和内脏。
这是一个逻辑的推断,大家听了以后可能有点脑子打结。在梦里面,我们看到显现就是显现,没看到就没有显现,如果没显现你还说它存在的话,那就是超出了梦的显现。超出了梦,就只有醒,那么醒的时候就应该看到这个人的背面和内脏,但实际醒了的以后看不到。所以梦中没有显现的话,也是不存在的,原文就是这个意思。
再看,梦中此人转身之后见他的背面,其实也是梦心自现的,其实只是习气成熟,刹那刹那显现一种转身,而且出现背面,这也是心显现的。前后的像联系起来,让你的分别识错乱,认为前面的像也有背面。(这里必须明白,你的第六意识所认为的并不等于真实是这样。)
什么叫作“习气成熟”?因缘聚到一起了,就叫习气成熟。我们经常和人见面的时候说:“哎呀,我们真有缘嘛!”他把“缘”理解成了什么?他认为两个人中间有一种联合性,就叫缘。其实,缘是指我们有共业,造成这个共业显现的各种各样的因素一具足的时候,那么我们就会呈现出一些共同的东西,这个叫做缘。
比如前世两个人发誓,男的说:“下世我一定要娶你当老婆!”女的说:“好呀,下世你一定要做我老公!”两个人在发这个愿的时候就建立了一个缘,恰好下世你们俩还没有分开。(“分开”是什么意思呢?比如你变成了人,她变成了狗,你就没办法娶她做老婆了。)如果恰好你们都是人,这些愿力就可能真的兑现了。当然,这里还有一个因素,就是你们俩不能变成同性,不过这些在这个时代也很正常了(众笑!)
这个共业的各种条件因素都具足了,就是缘;我们发的那个愿就叫做因。如果这个愿没有实现,还是总有一世会实现的,就算这一世共同成不了人,我们可能会共同成为狗。那么这个愿就是一个因放在那里,要成熟的话需要观待其他各种的因素,比如一条狗在非洲,另一条在美洲也不行的。如果各种因缘都具足了,好了,这个愿力就发挥了。
如果我们说的“因缘”,因就是我们为某件事造的一个共业,实现这个共业的过程中,各种其他的因素叫做缘。其实,只要你看到了对方,就肯定是有缘的,否则为什么你见到他而没见到其他人呢?但这个缘有深浅,有可能发愿成为夫妻,也有可能发愿成为仇敌。
武则天把王皇后害死了,王皇后死的时候说:“愿来世生我为猫,阿武为鼠,生生扼其喉。”她就这样发了一个恶愿,如果武则天没有解脱,还在轮回里面混的话,依据这个恶愿就会兑现,因为武则天本身欠她的。来世她们就真的可能变成猫鼠,猫把她扼死了,老鼠又会回来报仇,会一直不停地这样缠斗下去。所以佛陀说“人吃羊,羊吃人,反来复去,永无止境。”这就是轮回,非常的可怕!
回到前面的话题,我们见到一个人的前面就认为他有背面,这是意识性的行为,意识经常搞这样的连接。有时候它的连接是正确的,因为事物有规律,意识把规律当成了现量。其实规律只是头脑中存在的一种可能性,但这种规律是有可能被完全破坏的。
所以,很多人认为看到一个人的正面,就认为他有背面和内脏,其实就是把这种规律强化了,把比量直接当成了现量。我们经常会把比量当成现量的,比如一根筷子分不完,就是把比量当成了现量,但在事实中是完全可以分完的。
比如芝诺悖论说兔子追不上乌龟,他们说乌龟在跑兔子才追不上,其实在意识中,乌龟不跑兔子都追不上,为什么呢?1/2、1/2、1/2……无限靠近,分得完吗?就会变成兔子总是追不上乌龟。但真实现量是这样吗?兔子“呼”地一下就超过去了。
我们会经常把意识性的比量当成现量,我们一看到某个人的正面,就认为他的背面、肠肝肚肺都在那里,这就是意识性的行为。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看惯了,比如加上把肚子剖开这么一个因缘以后,就会看到他的肠子。或者他一转过身来,我们就能看到他的背面,我们就觉得一定是这样的。
因缘有这样的规律,但不能认为那是一种真实的存在,这是有巨大的差别。这个差别到底会形成怎样的错误呢?我们下节课再说。大家要重视这些说法啊,听起来好像是扯南天盖北网,实际上是闻和思,甚至有修的内容在里面。我们不能把学习《醒梦辩论歌》变成一个纯概念的传授,纯概念还需要我在这里分享吗?你直接拿着书看就行了嘛。要分享就会说到很多这样的东西。
我们今天就交流到这里,现在一起来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醒梦辩论歌》第08课
- 《醒梦辩论歌》第1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