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佛教里面允许求人天福报吗?
无论追求再好的人天福报,根据无常的道理,你最终的结果都是苦——“苦谛”。

小故事,大道理——对菩提心这三个字都要充满敬意
我们作为大乘佛子,对菩提心这三个字都要抱以非常深刻的敬意才行!

学佛可以建立善缘,改变恶缘
如果我们想得到一个善缘,要怎么办呢?学佛。

佛法如药,须对症下药
佛法其实是一些药,你有什么病就给你什么药。

善恶业到底放在哪里?
阿赖耶识的层面不能像真如那样一体性、完全无执,它一定要有变动性。

如果现象消失了,人生还有意思吗?
真正没意思的是世俗人生。

禅师的社会关系可以有多广?
佛教修行,在世俗上也会帮助我们获得很好的社会关系。

学佛要学什么以及不能做什么!
你学佛就是为了去解决自己的心理问题和解决自己的生死问题。
.jpg)
解密:对佛像不敬,为何过失严重?
阿赖耶识有“能藏”的功能,不管是什么现象,它都藏起来,根本就无心外之物!

菩萨六度之间的关系及其修行方法(下)
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五支,与般若之间的作用和关系以及修行方法,对我们真正进入单空的定和法性定有绝对的决定性作用。

菩萨六度之间的关系及其修行方法(上)
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等前五支,皆是佛陀为了让我们生起智慧而宣说的。它们是生起智慧的助缘,智慧如果没有这些因,是很难生起来的。

为什么只有佛教理论是逻辑自洽的?
佛教在基础理论层面,还是以人类的认知为标准的,可以用人类的认知来进行逻辑推演和直接实证。

证悟不是很容易的事,同时也不是很难的事
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根本舍不得世俗,那是很难获得证悟的。

觉照,人类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
人类生命中最珍贵的东西,就是通过“朝内观察”,了解、分析、最后觉照自己的心灵。

简述汉传佛教的八大宗派
汉地一共有八个大乘的派别,其中它从十二部中选择了适合自己的经论。

佛没有分别念,如何利益众生?
古代禅宗形容本性的时候说:“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

正确生活指南:真正的信仰,可以带来幸福
信仰对我们生活的作用有哪些?如何创造所谓的“运气”?

少了这个要点,你的修行就如沙中建楼
出离心的极致就是解脱。连基本的出离心都没有,怎么可能明白法性?

禅定中现象消失是否意味着证悟?
意识对我们的现起有非常大的作用。

观心的三个层面
观心三个层次:第一观心所,第二观心态,第三观心是什么。

想功德显发?那么一定要先做这个事!
忏悔最关键的是你一定要投入去做。

为什么四夺要从夺“色”开始?
现在开始说一说感受性的四夺。一般来讲,要从“色”开始。

供养的注意事项之三殊胜
三殊胜的意思是什么?

解决“脑雾”最好的办法(上)
佛教的理论和实践能够提高人的各种能力。

幻化八喻之如梦修法(下)
“如梦”就是要经常思维过去、现在、未来如梦,这是从时间上去想……

中观四步,步步都有相应的修行和觉受
闻思要持续直到开悟,其实悟后还要继续闻思的。理论指导行为要一步一步做,其中有四大步骤。

有多少人知道这两个快乐密码?
按照这样的方式求取快乐,举手投足,无处不是快乐。

发菩提心非常重要!
如果没有大乘菩提心,根本就不能算是大乘的修行。

其实,我们的出离心很虚假
其实我们心里面有很多贪著,所以我们没办法生起很真实的出离心

请查收这份“慈心”的座下修行指南
慈心的训练,作用是消除自心的冷漠和贪婪。

什么是阿赖耶识?我们要如何才能体会到阿赖耶识?
我反复提到“阿赖耶识”这个词,它是什么意思呢?

空掉色蕴的办法
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去感觉我们周围的世界像梦一样。

当情爱失意时,学佛能够起到的作用
情爱失败时,学佛(出离心和菩提心、禅定)可以削弱这个痛苦。

为何善心也痛苦?
不管什么心所,只要有贪执,走到后来都是痛苦。

刺激越多,快乐越少:你察觉到心灵运行的模式了吗?
我们需要用心灵去观察自己的心灵,获得根本的、不会毁坏的欢乐。

原来这样才能真正的快乐
学佛有很多很多的好处。

“我总是无法控制自己”——你知道心灵是可以训练的吗?
佛教教导我们通过深入细致地朝内观察,发现自心运行的规律,然后告诉我们怎么去指挥、控制和调服自己的心灵。

什么样的心灵最容易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
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获得幸福的基础。

你能永远记住最爱的人吗?
因为那种对爱人的记忆,都是靠很多缘起造成的,起码要有个大脑...

两个不易察觉的问题,导致你的快乐越来越少!
你知道为什么很多人物质满足了,精神还这么痛苦吗?

祈祷的利益不可思议
祈祷有用的原理是什么?很多人为什么不会感受到这一点呢?

烦恼深重的根本原因:你愿意为烦恼而烦恼!
如果生起了真的出离心,烦恼会很少,至少会逐渐减少。

不是不爱,是控制不住
凡夫未经训练的心习惯性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就算对爱的人也控制不住生烦恼。
.jpg)
情绪管理“秘籍”
一产生心所,就要认知它是什么,然后拿相应的方法对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