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继续学习《醒梦辩论歌》,现在来看课文:
还有能让你有感觉的例子,比如,你回想一下自己的前世在哪里,前世在现在是不是荡然无存?所以前世都是虚假的。
这个对我们来讲是个很麻烦的事,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相信自己有前世,即使学佛的人在概念上会相信有前世,但也是从来都不知道自己的前世是什么样子,是只猪还是条狗,是汪星人还是喵星人,你让他怎么回想啊?所以这事是没法回想的,但实际上我们确实有前世,为什么呢?我们可以通过推论推出我们有前世。
按照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普遍认为,生命就是爹妈发生了不净行,精子卵子相遇形成受精卵乃至胚胎,然后我们通过老妈的子宫不停地吸收各种养分,先长大脑,接着出现眼睛、鼻孔等六根,逐渐成为一个胎儿,出生后再慢慢长大……也就是说,我们的生,来源于父母的一个行为,父亲出一点东西母亲出一点东西,莫名其妙就有了我们;我们的死,除非你有预谋地自杀,其他很多时候也是莫名其妙,不小心哪天心肝脾肺肾被“顶”了就没了,肉体没了,想法和感觉等也会随之而消失——这就是我们普通人对生死的态度,是一种断灭论。
这样的生命观导致很多人不太相信有前世。有什么前世呢?我们只不过是父母一个行为的偶然产物。但是,我们通过中观离一多因的分析,得出物质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精子卵子也不存在,连父母都不是真实存在的,所有现象从根本上来说是本来没有。既然这样,我们这个生命现象是怎么来的?我们所产生的这些觉知、感受是怎么回事?
物质被分析空了之后,我们肉体的形象就不成立了,各种各样的想法、感受、情绪也不是真实的。但这些虚假的现象无论如何应该有个产生之处,因为我们毕竟感受到了嘛。那么,最终去感受一切虚假现象的这个“能感受”,你不能说它是没有,否则不应该有这些虚假的现象,而且又成了断灭论。
能感受的这个东西肯定不是物质,因为刚才已经说了,物质根本上就是一种幻觉,没有真正的物质。所以落到最后,一定是“能感受的心”才是产生生命的根本。那么,难道我们能产生的这个心,是爹妈的精子和卵子凑到一起才会有的吗?——那又回到唯物论那里去了,是不对的。爹妈的精子卵子只是我们的心依附的一个工具、一个增上缘,其实也是心另外的一种作用。
也就是说,能产生分别的“心”才是一切现象的根本。由于这个心不是物质的,就不存在物质一聚合它就诞生了,也不存在身体消灭了它就没有了。(我说这个“心”很多时候牵涉到本质,也牵涉到存在我们前生后世的那种阿赖耶识的心。)所以这个心是毁坏不了的,身体坏了以后,心会重新诞生新的身体。也就是说,它不是我们这一世爹妈精子卵子一碰就产生的东西。那这一世的心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去观察这个心,它有个特点:后一念心一定要经过前一念心而来,它不会凭空产生。那么也就是说,我们这一世最初的这一念心,既不是物质产生的,也不是上帝造的,它从哪里来的?它一定要从前世心最后的一个念头这么而来。只要把物质破坏了,我们就可以由此倒推回去,得出我们肯定会有前世。大家明白这个推理的方式吗?
那么肯定了前世,你要我现在回忆一下前世在哪里,看看前世是不是荡然无存——这是从根本上来讲的。从根本上来讲,心是什么呢?心的本质是光明,你要去看心本身,你也找不到它是什么,最后发现就是一个光明,而这个光明是没有前生后世、前后刹那的,这就说到绝对的胜义谛那里去了。但是说到心的时候,它还是世俗谛,因为我们的心要动、要感觉,有各种各样的作用。
虽然我们回忆不起来前世,但我们可以用一个方法来代替:回想昨天。大家不要想到“昨天”就是个观念,昨天代表着什么?昨天的身体、昨天你吃的饭拉的屎,昨天的衣服、昨天的桌子、昨天的电脑、昨天的一切。那你给我把昨天的桌子拿出来看看?你说:“面前这张就是!”——对不起,这是现在的桌子,不是昨天的。昨天的那些想法你也拿不出来了。你说:“我跟昨天是一样的想法。”不是的,你已经变了一点点了。
昨天的物质和所有心理上的感受,其实全都不见了,荡然无存。未来也是没有的,因为未来的桌子、未来各种各样的想法还没有产生,不存在。你说“活在当下”,我们平时认为的活在当下,其实就是现在这一点点时间,我们可以把它暂定为一秒,那一秒以前的桌子、身体和感觉都是不存在的。好了,一秒又可以分成十分之一秒,十分之一秒又可以分成一百分之一秒,以此类推,那当下这一刹那的存在到底是多长?
如果当下这一刹那是真实的,那事物就会不动了,也就是说,那“一刹那”也是没有的。“真实”的意思就是不变,我们说任何事物只要一变就肯定不真实。那么如果它是真实的,假设从昨天走到今天,走到那一刹那——哦豁!整个时间就不动了,整个世界就停止了。但世界会停止吗?不会,心在不停地动,因为心也不是真实的。
心也不是真实的,心要是真实的它也不能动。但我们的心在动,我们不停地有各种各样的感受:凉快、舒服、仇恨、快乐……这些都源于它不是真实的,而是空性的。物质也一样,它一刹那都没有停止过变化,因此连一刹那的真实性都没有。既然如此,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幻觉,整个世界都只是幻觉,没有一样是真实的,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纯粹的道理,无论你找哪个科学家都无法推翻。
不用说前世、昨天,我们现在说连前一刹那都是虚假的,未来也是虚假的,甚至当下也没有任何真实的刹那。其实这就是所谓的“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去心不可得”。“不可得”的意思就是说,你要可得的话,它必须是真实的,然而根本就没有任何事物是真实的。
既然不是真实的,那我们理它干嘛呢?当然,“我们理它”这个词汇是有问题的,因为“我”和“们”本身是没有的,实际上只有心,那理它干嘛呢?心如果知道它是虚假的,就不理了,然后心该咋办?我们不要说“我们”咋办,是“心”咋办?凉拌嘛。所以说那个时候叫该吃饭时吃饭,该睡觉时睡觉,没怎么办,全都是虚假的,你能怎么办?
因此我们要做的不是心该怎么办,而是说心一旦执实,你就要赶紧让它不执实,就干这个事。什么叫做不执实呢?如果你感觉到哪个东西是真实的,你就把这种感觉破坏掉。所以帝洛巴对那洛巴说的那样:“外境不会影响你,执著才会影响你。”外面的山河大地这些不会影响你,但你要是认为它们是真实的,这才影响你了。
所以我们破坏实执的方式,不是像愚公移山一样把山给挖了,而是用心去感受“它是真实的”那种实有感是错误的。我们要做的实际上就是这个,而不是拼命地去改变外境,或者让我们的心怎么样。我们的心其实什么都不需要去做,你做什么都是心在运动、在寻找。你要做的是什么?当心产生的现象执实的时候,要把那种执实感破坏掉,这个也叫做修单空。
你说:“我不想修单空,我要修大圆满!”如果你明白了心的本质,知道心该是怎么样、本来是怎么样的时候,你只要保持住它本来的样子就可以了,这就叫做修大圆满。它不破也不立,而前面去破坏执著的时候就要修单空。为什么我们拼命要去说前世荡然无存呢?其实就是说前一刹那荡然无存,后一刹那也荡然无存,当下也没有什么东西是真实的,然后心会自然而然地离开这些虚假的幻象,回到它自己本来纯真的样子。
我们在进行这个描述的时候,很多人马上就开始想象,想象出很多很多的状态:“哇!回到它本然纯真的样子,那个样子叫如来藏,叫法性……”这些都是你想出来的,想出来的都不对,都是心运动的一种结果。心一定要回到它本来的那个样子,它本来那个样子就是完全不动的样子。有些人马上又会想:“原来是不动的样子,那我马上修禅定,眼睛不动、鼻子不动……”其实那种纯禅定的不动就是动,完全不动就变成了阿赖耶识,那个就是修畜生定,是心的另外一种执著。
那这个本来的样子,动也不行,不动也不行,该咋办呢?——大圆满窍诀。(众笑!)如果你的心真的走到那个时候,上师两下就给你讲明白了。但是我们现在根本就谈不上去认识这个本质,我们的心被各种各样的现象和情绪折腾得天可怜见啊,好好的心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而且你折腾得这么痛苦,回头一看,这些东西真的是毫无意义啊!
比如一个人患了癌症,这个时候让他回头去看他当年那些要发财致富,要拥有全世界的计划和豪情壮志,是不是有点好笑啊?一个人快离婚的时候,想想当年在一起说的那些情话:“我要和你生生世世在一起”……我们去看看民政局离婚的,那些东西有意义吗?
过去的事情我们就不说了,其实我们永远感受到的都是当下,过去的每时每刻不可能有什么非当下的东西。非当下的东西(过去和未来)全是意识的一种作用,比如昨天,昨天对我们来说就是一些记忆而已,昨天的板凳我们拿不出来,昨天的想法也拿不出来,我们只能回忆起昨天经历过什么。未来的物质我们拿不出来,未来的想法我们也拿不出来,鬼知道明天我会想些什么,说不定会遇到小鲜肉。我们永远都只有当下,而你去观察这个“当下”,没有一刹那是真实的,所以我们感受到的这个“当下”也不是真实的。
这就是“现在心不可得”,什么意思呢?就是现在的心以及心产生的一切都不是一种真实的存在,全是幻觉。始终记住,“幻觉”这个词汇,不是我们看到的什么阳焰或水中月、镜中花。幻觉的意思就是你眼前所看到的、听到的、摸到的、你所珍爱的、你为之感动流泪的、你为之呐喊奋斗的……一切全都是假的。
这不是颓废,而是真相和事实。我们离开了这些假象并不会颓废的,你会为另外那些还执著假象的心灵去努力和奋斗。而且你的心如果真的回到那个本质里,你也不会觉得那些假象有什么很过分的问题。只有当我们的心不在真相,粘著在假象的时候,轮回才真的很过患,回到真相的时候你不会觉得有轮回。
既然没有轮回,这些假的现象也没什么好讨厌的,也没什么好痛苦或悲哀的,只有那些回不到真相的心灵才真的值得悲哀。比如一个人死了,你会说:“哎呀,好可惜啊,这么漂亮的姑娘怎么就从楼上跳下去了啊!”其实她的心灵永远摔不坏,可惜的不是那堆肉,而是那个心灵因为前面的行为(自杀)而感受剧烈的痛苦。我们要做的是,让她的心灵领会到真相而摆脱痛苦,这个才重要!
这一小段我阐述这么多,实际上是想说我们不用去感受前世,因为我们普通人会想:“你说前世是虚假的,当然虚假咯,我都不知道前世是什么。”但是明天和昨天这种事我们经历过,经过以上的分析确实是虚假的,这样去观察大家就会有比较切身的感受和体会。
或者观察自己今生,自从来到人间之后,过了无忧无虑的童年,又有十多年的求学,再工作、成家等等,在此时此刻来看,是不是这一切都烟消云散了?所以在现在一看,就全都是假相。
这一大段的道理我刚才已经讲过了。我想把你出生后用的那个奶瓶拿给我看看?就算你拿给我,我根本也不承认那是你婴儿时期用的那个奶瓶,而是现在的奶瓶。但你会说:“这个就是我小时候用的奶瓶啊!”错,那个是你记忆中的奶瓶,你现在拿出来的这个奶瓶同你婴儿时期相比,已经变了很多。
我们说的不是一个世俗的认知,如果是世俗的认知,当我叫你把昨天用的那个杯子拿给我,你是可以拿个杯子来并说是昨天用过的,在世俗中我们会承认这个东西。但是,如果走到哲学的层面,那个肯定不是昨天的杯子,你拿不出昨天的杯子给我,因为昨天已经消失了,昨天的杯子也消失了。其实根本就没有“昨天”这么一回事,昨天到底是什么?“昨天”只是一个词汇,实际上是我们的一段记忆,我们的一段心识曾经发生了的运动,然后在心里烙下了印象。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印象,然后就给过去的那一些印象取了个名字,叫做“昨天”,所以你的昨天和我的昨天完全不一样。你说那昨天的太阳呢?昨天的太阳你能拿出来吗?你抬头看的都是今天的太阳,今天的太阳现在也看不到了,只有月亮,甚至连月亮都看不到了,被房子遮住了。这就牵涉到空性的另外一个说法:你没有看到的事物,就不是真实的存在。
如果我们把中观和唯识学透了,处处都是理,处处都是修行,随便看到什么都是修行,但你得真的把这些理全部弄通才行。虽然我在讲这些东西,其实大的概念和定律大家早就知道了,但为什么我还要反反复复地说呢?实际上是想让大家实现这些理,把它们全部通达,甚至运用到一些具体的事物、生活、观念和想法中间,这样才会真正地达成生活和工作都是修行。
对我们居士来说,只有这样,不然的话,你就要像出家人或禅修中心的师兄一样,把所有的精力用于修行才行。特别是有工作的居士,大量的精力都一定用在了工作和生活上,如果不把自己的精力转为修行,那是非常可惜的事,成功的概率都会低很多。但是,如果我们通过闻思把见解搞得非常成熟,那么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就有可能融入修行,这样成功的几率也会大很多。(我没说绝对会成功,我说的是几率哈。)
再细一点,比如,对同一种所境的感受,小时候喜欢玩洋娃娃或者玩泥巴,当时有浓厚的兴趣,成年之后感觉这些索然无味,想想童年时的那些感受,会发现以前的那些感觉全都是假的。
这个也一样,我们小时候有很多很多喜欢的东西和感受,但你现在还会喜欢吗?我小时候最喜欢玩枪了,我用自行车的链子套在铜管上,做了支枪去打麻雀,居然被我打下来一只,为此我又念了好多金刚萨埵心咒。要是你现在再叫我玩这种枪,我肯定不喜欢了。
我们先不要去看儿时,可以看自己的现在,其实我们现在很多时候都在玩玩具似的,我们所认为的那些很重要、很神圣的东西,例如事业、家庭、恋人……真的全都是玩具!你现在玩得好像很投入、很不得了,比如你失恋后各种痛苦,各种离不开,等你找到新的恋情,再回头看过去——“哎呀,不知道我当时是怎么想的。”是不是这样的?
人陷在其中的时候,就认为是真的。什么叫解脱?拔出来就叫做解脱。什么叫做拔出来?就是你再去观察那个所境的时候,发现自己再也生不起那种感受了。什么叫做“对所境的感受”?所境就是我们的对立面(对境),我们恨一个人、爱一个人、讨厌一个人、喜欢一个人……这些感受全都是虚假的。
这个观念说起来很容易,但当你真的陷入讨厌和仇恨的时候,你有回光返照吗?(我说的不是死亡前的那种回光返照啊!)而是你恨他、爱他的时候,有没有个觉照,觉照到你恨他、爱他的情绪其实是假的?如果有这么一种觉照,任何时候都是修行!你可以恨啊爱啊,甚至可以揍他,没关系,但始终要有个觉照:这些行为都是假的。
如果这种认为它是虚假的力量很大的时候,对所境的那些感受(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感觉)就不会左右你了,这些所境所调起来的贪、嗔、不舒服,或者愉悦、不受控、兴奋等东西全都会受控,不会折磨你了。但有人说:“这样子的话还有什么意思呢?不能全情地投入。”这种人你说咋办呢?拖出去……(开玩笑的!)
难道说我们要全情地投入轮回?这样还说什么啊,这就不叫修行了,那个直接叫安住于轮回嘛!修行就是要破坏这种东西,用觉照、觉知去破坏这些感觉。其实他不是担心不能全情投入,而是担心他全情投入的这种快乐会没有了,他不知道一旦把这些缘起的快乐摧毁了以后,那种真正的快乐会无以伦比,非常巨大!
如果训练到非常成熟的时候,你连那种觉照都可以丢失。为什么?因为“能觉照”和“所觉照”实际上是全然一味——既然一味,你觉照它干嘛?当然这个已经是到了大圆满这种非常厉害的层面了,我们现在做不到。但我们起码可以觉知到它是假的,进行单空的修行,长期下去,你就可以不受轮回这些觉受的影响了。
记住,一定是长期的训练,不是做了三天或三个月就开始怀疑行不行,三年都不一定行的!为什么呢?因为你根器很差。为什么根器很差呢?没有修五加行。为什么不修五加行呢?没有出离心。为什么没有出离心呢?笨!为什么笨呢?前世没埋歪屁股坟(指前世没有积累福报)……一层一层地推下去,最后我们会发现,其实我们做任何一个善事都有两方面的作用:可能对我们的解脱有用,也可能对我们获得好的感觉有用。
但真正要获取解脱,你必须跟三宝发生关系,哪怕是微微的一顶礼,或是用眼睛看一眼三宝。即使你用嗔心看了一眼三宝,你会因此而下地狱,但出来后也会因此而解脱。为什么呢?你和三宝纠缠不清了嘛。和三宝纠缠不清的结果是什么?除了解脱外,别无他路,因为你打不过他,你是可以被破掉的东西,但它破不掉,它是空性的。
你说:“那这样的话,岂不是嗔恨三宝也可以得利?”是的,但在解脱之前,你得先到地狱里面去进行一下修正,很惨!既然这样,为什么我们不跟三宝直接发生一点良好的关系呢?怎样才能和三宝发生良好的关系呢?首先就是皈依,先把组织关系定了再说,然后尽量变成和上师一样的人。上师的智慧你根本达不到,但慈悲总可以,好了,你就要学着去发菩提心。
发起菩提心其实很困难,需要去掉很多业障,所以我们要修金刚萨埵,而资粮不够则要去修曼扎。三宝的代表就是上师,最后去跟他瑜伽一把,如果五加行真的修得好,最后瑜伽那一把你就搞定了。瑜伽的意思就是两个东西变成一个,什么叫两个东西变成一个?实际上就是你渐渐意识到,你和上师根本不是两个东西,而是一个,甚至一个都不是,因为离一,“离一二因”——当你明白这个,就跟上师真正地瑜伽了,这也是为什么要修五加行的原理。
书上说“成年之后感觉这些索然无味”,这是和小时候的感觉相比。其实我们不用去观察小时候,我们现在对很多东西的感受都是变化的。比如以前我非常喜欢穿红衣服,因为红衣服的颜色和出家人的僧衣有点接近,我就拼命地穿红衣服,感觉自己好像出家了。(因为出不了家嘛,所以来点心理安慰,鸡汤一把。)结果满衣橱都是红衣服,我终于发现原来审美疲劳在这些事上也会发生作用,所以现在我都不穿红衣服了,我喜欢穿蓝衣服。
也就是说,我们对任何事物的感觉都在变化,没有任何一种感觉你可以绝对长久地保持下去。所以“天长地久”是一个遣余,只是一个想法而已,根本没有天长地久这回事,天和地本身都不长久。既然连天地这样的东西都不长久,你说你某种感觉能长久?你俩的爱情可以地久天长?还有以前那些皇帝说的什么千秋万代……所有种种,最多算是美好的愿望和祝福,真实的情况是任何事物都会坏掉的。
因此,当我们产生这些感受的时候,我们要告诉自己:这个感受会消失的。第一,不能太过留恋;第二,当它消失的时候,坦然面对。有一种东西是不会消失的,那个东西叫“坦然”。你问坦然不会消失,那坦然是不是实有的?如果有东西让你不坦然,那坦然也不实有。绝对的坦然就是空性,为什么?因为它连坦然都没有,所以叫大空性。
也就是说,每当我们遇到任何一种感受的时候,不管所境有多好、多美妙,引起了多么舒服的感受,我们都要习惯性地去观察它,习惯性地用般若理去印照它。印照它实际上就是思维,比如一种感受生起来了,你心里就要默默地想:“佛陀说的,这种感受是假的。”你开始就只是这么想一想,然后又舒服去了,但时间长了以后,你会发现,认为它是假的和享受同时并立。再长一段时间,你会发现,因为所境而生起的那种感受会慢慢消减、消弱。
有人会问:“这样的话,那不是我的这种感觉就没反应了吗?那我的生活还有什么意思呢?特别是男女问题都被解决了,这是原则问题啊!人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其实,到了那个时候,你的心灵挣脱了这些庸俗的感觉后,会有其他的感受出来,那种感受是不依赖任何对境的。而我们现在,不管是对男女、饮食、服装,或是对房子、汽车这些的感觉,都是靠所境引发的,所境会为你暂时引来一些快乐,但是由于它的无常,也会给你带来巨大的痛苦。
当你的心不依赖所境的时候,它本身所产生的那种快乐是不会被摧毁的。而且当你的心完全脱离了所境,觉得它们是虚假的时候,你可以去玩所境的。大家都期望这样去玩一把,但要达到很高程度才行,先还是训练自己离开这些感受吧。总之,我们的修行就是这样:一发现感受,立刻就要对它进行观察和破坏。
所谓的好玩只是儿童心理的假立,当时捏泥人觉得捏的泥人很有意思,这是自己的心假立了有意义。现在习气变了,觉得有意义的是权力、地位,认为玩泥巴已经无意义了,所以当时那种显现是假立的。
事实上,任何一种显现的感受都是假立的。你说:“不是啊,我们吃饭这种习气就不是假立的。”其实不然,为什么?你吃饱了就不想吃了。你说男女这种习气是不是假立的?也是假立的,为什么?你肾亏的时候就不想了,这种感受就丢了。你这种感受的产生,需要依靠良好的身体、过去的习气,和适当的对境。我说了“适当的对境”是什么意思呢?各位同学绝对不会对一个老太婆产生某种感觉,如果你对老太婆荷尔蒙也迸发的话,基本上可以归入色魔那一类了,这个人就完全变态了!
习气完全是因缘聚合而产生的,当抽掉某种因缘,它就没了。既然它是这样抽掉一个条件就没有了的东西,我们还死死地逮住不放,说白了就是在找死!为什么?你这种感受肯定会被破坏的,你想想看,产生这么一种美好的感受需要多少因缘啊,需要多少福报来堆啊?因缘要是不够,你堆不起来;因缘要是被抽掉,这种感受就没了。
如果你贪执它,一定会带来极大的痛苦。因缘不够,贪不到的时候,会有求不得苦。一旦贪到,爱别离苦就来了。其实,在爱还没别离之前,你就会产生恐惧的痛苦,生怕这种感觉离开了,比如那些热恋中的人,“你不要离开我啊,我要生生世世跟着你啊,I Love You!”为了免除这种恐惧,你会诞生很多防备或攻击性的行为,在做这些行为的同时,你又非常非常痛苦。
比如女性的嫉妒,剪刀“锵锵锵”地满天飞舞啊!很多极端痛苦的行为都是这样而产生的,但我们每一个人在享受这些感觉的时候都不觉得,反而觉得很爽,觉得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我认识一个学院的老校长,有一次他拿了一盘K粉,“啪”的一声扔在桌子上,跟周围的人说:“来,兄弟们!我请客,这就是生活的意义!”人的生命走到最后就会变成这样,他的快乐完全需要依靠外境,而且依赖这种非常有害的东西。
人在最初的时候,依靠一点点东西都会快乐。我记得小时候每天的早餐是四个肉包子——四个肉包子啊!我们那里有个著名的包子铺叫“贾包子”,但馅儿绝对是真的,每次拿起包子一咬,那个油在嘴里面飚开,哇!现在想起来都觉得好好吃啊,就是再也吃不到了,回忆起来的时候,就只好想过去的感觉都是假的……(众笑!)
那时候真的是很容易满足,但走到现在,四个包子满足得了我吗?四个鲍鱼都不行!人的需求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厉害。实际上,一个人如果过分地耗损福报,获得幸福和快乐的点就会越来越窄。对一个成人来说,再用一个小孩的玩具去满足他的话,那不行,他一定要换大玩具。
比如我们小时候喜欢滚铁环,我一下搞了好多铁环,大小各异,但现在你叫我去滚铁环行吗?滚铁环多容易满足啊,搞几条烂铁丝一圈起来就可以,而现在一搞就是这样那样的车。所以这个需求就越来越难以完成,越来越多,而且越来越窄,到后来你会发现这些东西都没法让你快乐,铁环肯定不行了,换车;车也不行了,再换人;人也不行了,最后换什么?白粉。最后白粉也不行了,只有一个地方可以去,那个地方叫地狱。你会把福报耗完,会造很多很多的恶业。
我们还往往把这些行为叫做奋斗、事业——我们所谓的奋斗,就是去获取更多的东西和更多快乐的感觉。现在有些人说:“我不追求物质,我追求艺术。”有离得开物质的艺术吗?只有一样艺术离得开物质——空性,其他任何艺术都没有办法。而且追求艺术的要求会更高,因为它要求才华,要求那时、那情、那光、那景、那音乐……你需要很多很多的因缘才能凑成那一个东西,更加会耗尽你的福报。你说:“那你为什么拍电影呢?”这你就不懂了,里面的道理很深沉。(众笑!)你们没发现吗?我所有的说法最后都会原谅我自己的。
也就是生活,我们现在玩的这些东西,如果我们不想办法离开它,到了后面百分之百是痛苦!有人说:“我完美地度过了一生。”是的,的确有这样的人,他的福报足够支撑他一生去完成很多很多的事,但是你会老,你会死!
你说:“我老年的时候有我老年的庄严!”不是这样的,我老爸也是不服输的那种人,我最近才回去看了他,他真的很庄严吗?以前他牛皮哄哄的,是什么金融学会的会员,现在却整天在网上打麻将。我要是一说他,他就说:“这个日子也挺好过的,没事打点麻将。”其实他心里面很不舒服,但他没有办法,有衰老、有病痛。
我说的“老爸”不只是我爸,所有人都要老,我们有一天也会变老。如果我们不趁年轻好好修行,到了那个时候会同样的悲惨。你说:“修行很好的人,他就不老了吗?”修行好了,你的身体会老,但心不会老。一个心不老的人,即使身体老了,他也有很多方法让自己快乐,而且会去嘲笑年轻人的。比如我有个同学就嘲笑那些年轻人说:“谁没年轻过啊,你老过吗?”(众笑!)
如果我们趁年轻好好修行,真的可以彻底免除掉生老病死带来的苦痛。你如果修行到很高程度,像佛教里面那些转生、化身之类的事真的会实现,绝对不是盖的,人家莲花生大士永远都是十八岁的样子,永远不会老。那你说什么时候才能修到那种程度啊?你要努力的话,一辈子就够了;你不努力的话,多来几辈子也没关系,但你一定要坚持下去。
如果你觉得很累,不想坚持了,中途退失,由于你已经听闻到佛法,甚至学习了一些中观等大乘经论,你最后还是会成就的,只不过可能要先去地狱或饿鬼道进修一段时间。如果你愿意去地狱进修一把,我也没办法,那是勇士,我也挺佩服这种人的。因为他迟早会解脱,只是在解脱的过程中先去恶道跟众生结缘,然后自己成就后再把这些众生带出来——有没有人会真的这样想啊?傻子!你直接成佛了也可以去结缘啊,你早点成佛,一边结缘一边就把他们带出来了,为什么要用让自己痛苦的方式去结缘呢?我刚才为什么说反话啊?因为有人这么问过我,哎,人类的思维也真是不可思议!
再比如,一个人在轮回里转换了种种角色,就像在舞台上粉墨登场,有时演天人、有时演饿鬼、有时演男、有时演女,换一个时位,前面就消失了,回头一对照,完完全全显露出是假像。这就是“一过为一揭”的意思。
实际上就是这样,我们在这个轮回里转换了很多种角色,整个宇宙中所有的职业我们都干过,所有的种类我们都做过。哪怕我们做蚂蚁的尸体,堆起来可能都比须弥山要大。非佛教徒不太理解须弥山的观念,佛教徒一般也不知道究竟有多大,我们可以用喜马拉雅山来代替,你想想看,你做蚂蚁的尸体堆起来比喜马拉雅山还要大!
人身很难得到,在轮回中间,主要是做地狱道的众生。佛陀说地狱道众生跟饿鬼的数量相比,地狱众生就像大地的土,饿鬼的数量就像手上的土,畜生跟饿鬼相比是同样的比例,人和畜生相比也是同样的比例,越到善道,数量就越少。这就是轮回中整个六道的比例,其实我们做人的几率相当少,但我们做人的尸体堆积起来也可能比须弥山大,我们做过国王、做过富豪、做过乞丐、做过男人、做过女人、做过伟大的烈士、也做过被人瞧不起的妓女……啥都干过。
你问这个东西怎么证明呢?前面我们已经推断出轮回是存在的,但轮回又没有开始——这个很难想通,因为一个圆是没有开始的。由于轮回是无始以来,所以众生的数量就巨大到只能用“无量”来形容。我们在这个过程中曾经扮演过各种各样的角色,这些角色不会因为我们忘记了,就说我们没有经历过,那些经历全在我们的阿赖耶识里面存留下来了。
你说:“我这一生就是觉得自己是男人,跟女人一点关系都没有,我是直男,而且是直男癌!”那是因为你前一世或前几世的习气堆积成现在这样的。如果你有很好的修行,比如一些闭关修行的老修行人,他会在禅定中看到自己过去的一世又一世,成为各种各样的生命,他会因此而生起真正的出离心。因为他会发现轮回中几乎没有快乐,即使某一世过得非常快乐,实际上他会为这一世的快乐付出很多很多的代价,感受很多世的剧烈痛苦。
也就是说,我们这一世的快乐,其实是因为我们预支了无数世的快乐进行交换的,之后就唯有痛苦。如果一个人在痛苦中去回忆过去的快乐,那还是快乐吗?举例来说,比如我们现在倒霉了,回忆起当初有钱的时候,那是快乐吗?我们失恋了,回忆起当初甜蜜的时光,那是快乐吗?那个时候越甜蜜蜜,回忆就越痛苦,任何事情都是这样的。我们现在用尽一切办法去追逐现世所谓的快乐,在佛陀看来,那叫“刀口舔蜜”。初尝到蜂蜜滋味的时候,舌头已经离被割不远了;等你贪著蜜的滋味不放,放纵自己的欲望一路舔下去,你就会尝到刀口的厉害,那就是地狱!
我们大部分人的生活都很舒服,如果我们不修行,这种舒适的环境实际上是在制造痛苦。不要认为你拥有很多钱财、权力,或者拥有很多机遇、好的身体、漂亮的面孔等等就很了不起,其实不是,那是痛苦的因。不相信吗?那个东西由不得你不相信,它一定会顺势而来。
如果这个世界不是唯物的,是心变现的,那么你死亡以后,一定会诞生出下一世。由于你现在把福报提前预支了,那么下一世就对不起,没有了。但你在挥霍福报时所造的那些业,下一世却一丝一毫也不会消亡,会随着你的生命而出现。比如你踩死一只蚂蚁,对不起,要把你踩回来,而且一踩就是五百次。所以大家要珍惜我们现在这个生命,只有佛法才能把我们带离这种可怕的幻觉。
不要听到幻象就觉得好像它不起作用,佛法里面说“幻象”也会起作用,我们的身体是个幻象,它不起作用吗?你的心能感受到重,感受到疼,感受到麻……所以一定要利用这一生,利用这难得的暇满人身,赶紧摆脱这些幻觉。
你得有确定的理由论证这个世界确实是物质的,你才可以否定轮回,否则你就否定不了。迄今为止,没有任何一个理论或实验能证明轮回不是真实的,但却有很多理论和修行人证实了轮回是真实的,所以我们要真正好好地思考一下,是不是真的有轮回?哪怕对我们佛教徒来讲,也要好好思考一下,我们真的相信有轮回吗?好多人其实并不是真的相信,他只是概念里面相信有轮回,遇到事就不相信了。遇到事不相信轮回,不努力去修行,实际上就是不相信轮回,或者对轮回没有正确的认识。
⑵ 对象换位观察
还是上面的比喻:六道众生同时在恒河边上,饿鬼见脓血、人见清水等。饿鬼是见到充满脓血,但是人眼里连芝麻大的脓血都没有,从人的角度看饿鬼,就发现脓血单单是饿鬼的心前无而显现的,绝对没有什么心外的脓血。如果脓血存在,六道众生都应当见到,为什么其他众生不见呢?说明脓血是饿鬼心前安立的假像。
为什么用“脓血”这个词来形容饿鬼的所见呢?其实饿鬼见到的东西,不一定是我们人类所见到的那种脓血,之所以用这个词语,是因为在我们人类的视角里,有脓血和清水的比较。“脓血”一词,实际上就是代表很肮脏、很可怕的东西,那么饿鬼没办法用它来填饱自己,也没办法用它来解渴。
就像我们呆在海水里面,本来渴了可以喝水,然而你没办法喝海水,越喝越渴,最后反而会渴死自己。饿鬼也一样,它看到的不一定是我们人眼所看到的脓血,但那个性质是一样的,你能拿脓血来解渴吗?谁这么有创意把脓血拿来当水喝啊?可是在饿鬼的状态里面,只能诞生这种脓血一样的东西,他永远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你想象一下自己泡在脓血里面的感觉,你说那样舒服吗?
所以,只是用这个词汇来形容而已,在饿鬼的状况里面就只能诞生这些东西。那饿鬼的心是怎么养成的呢?不停地拿,不停地向外抓,在自己周围建立一个好的外境,让自己感觉快活,最后把外境里面曾经布施的东西全都拿光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我们普通人快乐的方式,是通过拿取外境来让自己舒服,由于一切都是心产生的,那么我们一定要布施出去了,外面才会出现好的东西给我们拿。无论是挣钱、修房子,还是找男女朋友,我们做任何事情都是去拿外境,如果我们不布施或布施得很少,也不供养,你这样拿啊拿啊,外境里面让你满意的一些东西很快就会被拿光,然后剩下的是什么呢?不好的东西——残垣断壁,脓血淋漓,这时候你就感觉到难受了。这是外境上的饿鬼态。
还有一个内在的饿鬼态。内在的饿鬼态就是永远要拿外面的东西来刺激自己,导致能去感受快乐的力量越来越弱。就像刚才说的那样,比如我小时候,有些内感还很好的时候,四个包子就觉得很快乐,现在四个鲍鱼也不行了。内感的东西越搞越麻木,最后会严重到任何东西都引发不起快乐。小时候一草一木、一花一水都会让你好开心,现在什么都不行,心已经对这些外境不起反应了,这也叫做饿鬼态。
这种饿鬼态甚至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呢?你吃个什么东西进去,胃里面会觉得火辣辣的,像吞了火一样的感受,饿鬼就是这样的。你看那些老板们嘛,一般都肚子很大,有胃病,吃东西不香,在吃的方面他内在的饿鬼感应就出来了。我们一般看到好看的东西会觉得很漂亮,他会说:“这有什么,我二十年前都已经玩腻了。”表面上好像他很牛,逼格很高,实际上是他的能感对这些东西很麻痹了,这种人他很难快乐,好多东西都不能让他感到愉悦了,实际上就是内感的饿鬼态开始出来了。等到死亡的时候,内内外外都是不爽,会堕为饿鬼。
我们现在虽然身在人道,但其实很多时候都是饿鬼的状态,而且不停地培养这种状态。所以佛陀叫我们去布施,去修菩提心,去关爱他人,要把自己从很高的位置上放下来。表面上好像在让我们吃亏,实际上是在让我们占大便宜,这样下去,我们的心才会永恒地获得快乐。不然的话,你像饿鬼那样,再大的供养和布施都会被你拿光。而且,如果我们以很恶劣的方式(比如嗔恨的方式)去获取,那是最容易毁坏那些福报的。
为什么呢?所谓“一嗔能毁千劫福”,如果以嗔恨、争斗的方式去获得,非常摧毁福报,你会因嗔恨心而下地狱,下了地狱出来还是饿鬼。所以大家要仔细去思维这些道理,想通达了,我们的行为才会按照佛陀所说的方式去做相应的、正确的取舍,我们也才会真正获得快乐和幸福。
又比如祖母、孙子和一条狗,都在看一个摇滚乐队演出,孙子觉得精彩、刺激;祖母觉得没规没矩、无法接受;狗看得莫名其妙,摇尾就走。对照狗来看,孙子觉得精彩,这只是他一厢情愿的认为而已。
同样一个事物,不同的众生去看它的时候会引起不同的感受。那么,这个事物以及它作用的真实性就值得怀疑。比如我们认为这朵花是香的,而且这个香味是真实的,那么所有生命去感受它的时候,都会觉得它是香的,但事实上不是。再比如我们看到这朵花是彩色的,而狗眼看到全是黑白的;我们看到花可能引起很多诗意的联想,甚至把它拿去泡妞,但狗会用花去泡妞吗?狗肯定是叼着骨头就去了,而人类就要送玫瑰花,或者送“鸽子蛋”(钻石)。狗的骨头上面还有肉渣的,我觉得狗的那种方式比较实惠。(众笑!)
也就是说,不同的生命在面对一个事物的时候,其所引发的感受不一样,那么这个事物的世俗自性只能在相应的相续里相对安立。这里举乐队的例子,也就是想说明乐队的作用对不同的生命都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个作用的真实性是没法讲的。比如对孙子来讲,乐队就很精彩刺激,对老祖母来讲就不怎么样。那么我们会问:他们看到的样子会是一样的吗?如果你细究下去,孙子和老祖母看到的都不一样。
为什么呢?我以前讲过,他们之间有光线、角度和视力等的差异,老祖母一般都是老花眼的。而且人的精神会对自己看到的东西进行附加,比如孙子看到这些摇滚乐手,觉得好酷好刺激;老祖母看到会觉得没规没矩,相当难看。所以如果仔细观察他们各自看到的东西,之间一定会有细微乃至很大的差别。
学推广的人一定要学这个东西,你如果有个产品出来,要观待受众是谁。例如你的产品受众是汪星人,那你就得拿骨头去卖,所以说哪里有什么真正的好坏啊?有时候我们去分析某个文艺作品的时候,会说这个作品不得了、是经典啊,但你换个时代再来看,它经典什么呀?一点都不经典,它经典的作用性就因此丢失了。
我们以前看过一些很老的电影,比如《教父》,很多人都认为是经典,当时拍出来以后,好多人都激动得“一塌糊涂”。但要是你去找现在的小年轻来看,他看都看不下去,节奏太慢了,里面的打斗也不刺激。那它还经典吗?如果它经典的话,为什么我们那时候会看得热血沸腾,感叹不已,夜不成寐,而现在的小孩子看着会打瞌睡呢?因为它是我们的经典,不是小孩子的经典。
所以它的作用性不是真实的,只是相对某种族群来的。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事物的本体是真实的,也没有一个事物本体之上的作用是真实的,既然如此,我们对它感受也不是真实的。所以我们的心、我们的觉知、我们的觉察,一定要对事物的本体、作用,以及我们对这些作用所产生的感受,全部视之如梦幻——“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这四句偈不是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它的意思是你要真的照这个去观、去做。“观”的意思是什么呢?我以前说过好多次了,先是思维,接着是感受,然后是觉照,这三个阶段可以归纳为一个词,叫做“觉察”。觉察就要随时随地拉回这些想法和教言,来对照自己的心理行为,这个叫内省,或者叫回光返照。我们再看下面:
又比如,一个人眼里觉得好看,在另一人眼里觉得像妖怪;在母亲眼里觉得是天下最可爱的孩子,在其他人看来,这个孩子很平常;在怨家看来非常可恨。
这个道理大家绝对体会得到,同一个事物的作用对不同的人是不一样的。我们以前不是举过一个例子吗?有个的士司机A买了很好吃的牛肉饼想给他儿子,但他要加班开车,于是托另外一个的士司机B把牛肉饼给他儿子带过去(因为他俩的儿子都在同一个幼儿园上学)。司机B说:“我没有见过你儿子,怎么知道他长什么样子呢?”司机A说:“你去看,幼儿园里面长得最漂亮、最好看的孩子就是我儿子,你给他就行了。”
下班以后,司机A把儿子接回来,问他吃了叔叔带的牛肉饼了吗?儿子说没有啊,没人给我牛肉饼。司机A就去问司机B这是怎么回事,司机B说:“你不是说给最好看的孩子吗?我就给了我儿子啊,我觉得他最好看。”(众笑!)
人就是这样的。你看一个人陷入热恋之后,看到对方每根毛都好看,缺点也变成了优点;一旦分手,别说每根毛,每根毫毛都难看。事物的作用是因缘性的,会有好多好多的因缘,没有一样东西值得我们去当真,它的作用不能当真,它的本体也不能当真。
唯物主义者就是把所认为的事物最根本的本体当了真,他们觉得反正就是有个“物”,因为有个东西存在那里,这个“物”到底是什么他也搞不清楚,他们理论上不像佛教那样进行深入的分析和观察,实证上也没办法通过禅定来证实它的虚假,真的挺糟糕的!
或者,一堆粪便,人觉得不干净,狗认为是一顿美餐。从人的角度看狗,就知道根本没有真实的美餐,只是狗自己的心虚假安立的美餐。
狗面前的美餐是它的心虚假安立的,那我们所安立的“美食”是不是也一样呢?比如我们觉得火锅好吃得不得了,特别是我,一听到火锅马上就开始口水下流,但天人看了就像我们看到狗吃屎一样:“哎呀,那么脏,它还舔得砸吧砸吧的。”真的如此。不要说天人看到我们那样,有时候我们看到有些农民或者民工吃饭不讲卫生,也会觉得好恶心,但他们却吃得津津有味的。
所以这些东西都是相对而言安立的,所有的幸福美满也都是相对而言,真的会这样的。我以前看过一篇小说,说一个人的幸福感是在他最痛苦的时候产生的。这个人平常吃香的喝辣的,后来一下破产了,流浪街头,有一天遇到了儿时的一个朋友,带他到饭店里面吃了一顿饭。其实是很普通的一顿饭,以前他绝对不会放在眼里,但那个时候对他来说真是人间美味啊,产生了极强的幸福感,那种幸福感即使在他富贵的时候也不曾拥有过。
中国文化中有很多这一类的故事,以前朱元璋兵败逃到浙江,三天没有进食,饿得脚都迈不开,然后遇到一个老太婆给他烧了一碗粥,他一口气吃掉三大碗,觉得好吃得不得了!后来他当了皇帝,山珍海味吃厌了,开始想念当年落难时的那碗粥,结果把老太婆找过来,煮出来的粥怎么都没有当时好吃了。这就是典型的那时、那情、那景、那人、那碗粥,那一刹那的风情,瞬间即逝。
但是,如果你修行到像佛陀那样的话,每一刹那都是风情。当一个人的心真的不再因某一个具体对境而产生快乐的时候,什么东西都会让他快乐。那个时候就是“郁郁黄花,皆是般若;青青翠竹,皆是菩提”,处处都是法性,每一样东西都能激发心里那种非常美好、愉悦、喜悦的感受,所以佛教里面有个词汇叫“极乐”。
为了达到这样的境界,我们要去视师如佛,为什么呢?上师看起来就是一堆东西,视师如佛就是要把他看成是空性的意思,他也能引导我们,让我们认识空性,所以视他如佛。有些修行人为了实现这个理论,甚至会产生一些很厉害的行为,比如龙菩提,他把龙树菩萨的鼻涕都拾起来吃了。有人问我:“这样跟证悟有什么关系呢?那个鼻涕太恶心了!” 好了,这个时候他就变成狗了。他有这个问题,说明他就是像狗一样认为一定要吃屎才好。
为什么呢?达到这种状态的话,上师的一切都是法性来的,他就是要消灭你对事物所引起的作用的差异,姐们哥们,听得懂吧?所有的事物引起的差异就叫做分别,为了这些差异我们就开始了追求,产生了嗔恨和贪爱。因此,修行到最好的时候,不是没有现象呈现,但呈现出来的会是什么呢?黄金等同于不净粪,手掌等同于虚空,完全是一个事物的属性。也就是说,心灭掉了事物的差异性,进入了事物的共性。
所有事物的共性是什么?空性。可以有“郁郁黄花”这种相存在,但当我们站在空性的立场上去体受它的时候,它的作用差异在我们这里就会完全消失,唯一只剩下空性本身的快乐。当所有的事物在你面前都呈现出它的共性,那就是空性,所以,空性并不离开所有的事物——“空就是色”,反过来说是“色就是空”,空就是在所有的事物上去感受它的空性。
这些都是具体的修行,不是一些干瘪瘪的话,如果去背一些干瘪瘪的话真的不起作用。那你说我们怎么办呢?闻思、闻思再闻思,修行、修行再修行,没有其他的路。千万不要误认为以我们这种庸俗的心态去找到两句窍诀,一听你就证悟了,没那回事!我们的修行是一个漫长的、艰苦的,但又极其有趣的、有意思的生活和修行,真实的情况就是如此。我们再看下面。
所以,只要你能洞察到不同的对象的心前显现不同,就会明白除了是自己的心假立之外,并没有心外真实的东西。展开来看,六道众生各有一套心前的显现,由换位无有,就揭露出现象是虚假的。
“换位无有”,就是像前面说的,以不同的人的角度去看一个事物的时候,你会发现,它的作用性和差异性是不成立的,它不是真实的。那么对我们修行人来说,要反过来看,就是所有有差异的事物,我们要去体会它们的共性,而不能去体会它们的差异性。它们的共性是什么?空性。那什么是空性呢?首先是思维它们根本就没有组成的部分,是个幻觉。既然是幻觉的话,待我们修行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就会觉知到心前的这些现象完全是不存在的东西。
《中论》里面在讲到一个杯子打烂的时候,会问你杯子打烂过吗?其实从来都没有打烂过,因为它根本就没有存在过。这个很多人都难以理解:“明明就打烂了嘛,缘起上就是发生了嘛!”在缘起的立场上看问题,要么是唯识,要么是因明,但你在学空性的时候,就不要站在缘起上看问题。从最根本的层面来看问题的话,这个杯子从来就没有存在过,所以它也不存在打不打碎的问题。
(3)心态换位观察
当心情很坏时,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在和自己做对,每个人都像是仇人;当心情愉快时,每个人都显得那么友好,甚至遇到从前的仇人都想去拥抱一下。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哈。你看,你们都观察得到,如果老板心情不好的时候,任何事都不要去碰他,一碰哪怕是好事也要挨骂;老板心情好的时候,很多不太好的事也可以去汇报,他一般会原谅,说没事啦。很多人都是这样的。
还有两个人荷尔蒙开始激烈运动,谈恋爱的时候,彼此会觉得对方什么都好,根本看不到一点点毛病。我试过很多次,凡是有谈恋爱的,他说喜欢了谁谁谁,我就拐弯抹角去说他喜欢的那个人的缺点,我发现他对对方的缺点全部有一套完美的解释,我百试不爽,从来没有失败过。然后他们一般失恋了都会找我倾诉,结果我发现,我以前跟他们分析那些缺点,他现在全部翻出来而且变本加厉,也是百试不爽。
他说的好与坏其实都不是真实的,但是因为他们的心被荷尔蒙左右了一切。知道荷尔蒙是什么嘛?我老说荷尔蒙,大家不明白的话我不是白说了。我白话解释一下,荷尔蒙就是性激素。也就是说,我们恋爱时那种美好感觉的基础是什么?一定要加上荷尔蒙这个缘。你有爱她的因,但如果没有荷尔蒙这个缘也不行。为什么?如果我把你整成太监,你就没办法爱上她。
说起来爱情这种神圣的东西好悲催啊,你们前世必须要结个缘,而且这个缘还不一定是善缘,也可能是很恶的缘,因为人与人缠在一起有好有坏嘛。说不定你前世爱上了他,然后又因爱生仇把他宰了,因为前缘,下一世你又会碰到他,由于他可能做了很多好事,变成了一个很美好的身体,你一看到他就一见钟情爱上了。恋爱前期你们有好的因素在发生作用,所以你侬我侬感觉好得不得了,时间长了以后,坏的因缘被激发出来,他就把你干掉了,因为你前世干掉了他。
所谓神圣的爱情,不过是各种因缘的聚合,不仅一定要有荷尔蒙,而且荷尔蒙还一定要对味,如果不对味的话,你会爱上同性。什么叫做对味?它要跟你的心理状态配合在一起。说起来也不容易啊!一个爱情需要那么多的因素。所以这些都是一些缘起性的东西,大家不要觉得它有什么了不起。
当然,现在我们的文艺作品和影视都拼命去歌颂这些东西,歌颂到每个人都对爱情充满期待。你看琼瑶阿姨笔下的言情故事多爽啊,他们都不会为吃饭睡觉发愁,不用交房租,也不会被老板骂,女的一般清丽脱俗,男的不是高大英俊的富二代就是富一代,非常狂热地爱着女主角,爱到要咆哮、嘶叫,他们之间也一定会经历很多波折,催人泪下……然而这些东西全都在扯淡,纯粹就是马桶!
但是大部分人为什么喜欢呢?因为心里面需求这些东西,所以搞得所有的少女都要去找富二代,所有男的都要去找清丽脱俗的女孩。她虚构了像《梅花三弄》、《窗外》等的言情故事,其实是毒药来的,和现实生活离得很远,但你不知不觉就会受到影响,你的判断和思维方式会变成她所虚构的那些东西,完全和真实的情况脱节。一个人活在幻想中不会痛苦吗?当幻想和现实冲突的时候一定会产生剧烈的痛苦,痛苦得一塌糊涂!
昨晚我在朋友圈看到一个“梅艳芳最后一场演唱会”的视频,她唱了一首《千千阙歌》,唱得很多人都哭得稀里哗啦的。为什么?她穿了套婚纱,说:“每个女性的梦想都该拥有属于自己的婚纱……”好像每个女人都应该有这样的幸福,我想这样的话,古代的人咋办啊?好像女人一定要有婚纱,没有就是个问题。她是拿婚纱作比喻,实际上她想拥有一个男人,但男人那么好拥有啊?说得就像理所应当的一样。
从世俗的角度来讲,你想要拥有什么,必须得具备足够的因缘,你需要有相应的福报。从更深的角度来看,这个其实是痛苦。(我对梅艳芳没有什么意见啊,我非常佩服她,说老实话,现在很少有这样的演员了,人品和演技都是上上乘,非常了不起的一个人!)
我看到我的那些同学在上面好感动哦,真是一群猪!但他们的世界观就是这样的,她说:“有些缘分你未必能遇得到,所以你们更要珍惜自己身边拥有的人……”问题是你做得到吗?这纯粹是毫无意义的一些说法,但是我们听了这样的观点,马上就觉得自己也应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婚纱,如果得不到,就有理由开始悲伤。这样的话,很多人都会悲伤至死的。
这就是在心里面首先建立了一个假设,“我应该要怎么怎么样”,等于给自己弄了把刀先挂在脖子上,哪天绳子一断,就开始挨宰了。你什么都不该拥有,知道吗?!作为佛教徒来说,你已经拥有了一个人身,就该好好利用它。他们把这些东西说得好像应该有、必须有,这就是幸福的必然,真的是这样的吗?那从小出家的那些人咋办呢?他们就不幸福了吗?这些人在给幸福做框框,让这个框框框住自己,甚至去框住别人,一旦没有这个框框,或者这个框框框不住了,痛苦就开始了。
大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认认真真地去思考这些道理,不要给自己的人生套框框。我经常说修行人应该是怎样的呢?想着自己还活着就满足了,还有什么好追求的啊?既然一切都是虚假的,我活着可以观修空性,可以观修菩提心,我已经从错误的轮回观念里面开始知道了真理,何其有幸啊!其他的没有就没有了,有的话就享受,但享受的同时并不产生贪执。
我没有叫大家马上就学密勒日巴,把自己弄成绿毛,当然,你有这个本事的话,我纳头便拜!谁如果能像密勒日巴一样,到山洞里去把自己弄成绿毛,我就给你当侍者,天天给你扫大便,谁敢去?!你去我就真的跟着你,你变成绿毛,我也跟你一样变成绿毛。但是你做不到嘛!
做不到没关系,你可以享受你所拥有的,但你要知道你所享用的这些东西是虚假的,不应该对它产生贪执,没有就没有了。不要为自己设定“我应该怎么怎么样”,没有任何东西会说你应该怎么样的,甚至你要考虑到你应不应该活下去,如果你爹妈那天吃了避孕药咋办啊?你就活不下去,提前被谋杀了。
很多世俗的观念,表面上是在描述很美好的东西,实际上是在给我们弄框框,真的是这样的。我们昨天晚上说的那个《泰坦尼克号》,搞得男的都去找露丝,女的都去找杰克,这些都是不对的。你的杰克不一定是那个肯为你献身的杰克,你的露丝也不一定是“肉丝”,说不定是排骨。(众笑!)好,我们再看下面:
所以心情好时,万物都显现为欢乐的相;当心情压抑时,遇到什么都不高兴,什么都感觉不对头、不顺心。由于换了心态,显现就不一样,这就说明原先的心态是虚假的。
实际上就是这样的,他说心态是虚假的,感受的事物也是虚假的。那你会问:“到底什么才是真实的?”心的本质才是真实的。不管是感受虚假、感受快乐、感受痛苦,那个能感受的“明”本身不是虚假的。当然,它也不是实有的,但也不能说是虚假的,因为那个东西不消失。它为什么不是实有的?你找不到一个东西是它。只有你回到那里,才能叫做涅槃或解脱。如果我们的心没有回到那里,它就会对各种各样的事物产生感受,在显现上产生感受就叫做轮回。我们以个体的角度处理感受就会有我执,有我执就会保护我执,保护我执就会伤害其他的我执,这样的东西一堆积起来就会变成三恶道。所以轮回极端的可怕,大家不要把轮回想成一种概念,觉得地狱、饿鬼没什么。你无所谓的话,拿把刀在你手背上划一刀,或者在你漂亮的脸蛋上作势划一划,看你怕不怕?你不要说你不怕地狱,一刀在你脸上划几十划,这在地狱不算是刑法,是一种奖赏。
大家不要以为佛陀在吓你们,不是这样的,轮回真的极端可怕,人就是蠢到不见棺材不流泪,关键是见了棺材流泪也没有用啊!所以提前、提前、提前珍惜生命,远离轮回。有人跑来跟我说:“珍惜生命,远离师兄。”——把我气坏了,我的我执受到了极大的伤害,因为他看到我动辄就要打人。(我们开玩笑哈,他也不是真的要远离。)
那什么叫做远离轮回?心耽著在对境各种各样的差异上就叫做沉溺轮回,远离就是要把它放下。什么叫做放下呢?就是看透它,是虚假的。远离不是拔腿就跑,你跑不出去,心是跟着你跑的,你往哪里跑啊?你说你要坚决离开轮回,跑到山洞里,结果啥都不想,天天想的是美女,身上倒也是变成了绿毛,想的还是美女,这是离开了轮回吗?没有嘛。真正的远离,是心真的要离开它,而真的要离开,就要训练你的心,不是训练外境。
有时候有一点刺激的外境是好事,如果外境太顺的话,人不知道自己有多矬的,他会觉得自己修行很好啊。“今天我坐着又产生了感觉,想起佛菩萨的慈悲,我哭了好久哟!”——这个也很好,没错,但你下次能不能不说佛菩萨来加持你哭了好久?如果有人侮辱了你,你不是为了你自己受辱而哭泣,而是因为同情他而哭了好久,那你就牛了!所以有一些刺激对境的时候,你才会知道自己的心有没有放弃自我。
有些人说:“我修行一定要有一个清净的环境。”是的,你不是密勒日巴,密勒日巴可以一屁股坐到底,把所有的逆境都坐光。但我们很多人都不行,我们是坐得二不跨五的,可能把色法坐消失了,但还是不能对治对境。打起坐来就成了佛陀,一下座就成了魔鬼,这样是不行的。对于修行人来说,一些刺激性的环境、让你生气的环境是无上的加持。
所以禅修中心的师兄或者其他师兄们,大家不要老是觉得自己现在这个条件不行,要去追求一个好的环境,稍微有点什么东西不满意就开始折腾自己,折腾周围。这叫修行啊?这不叫修行,更多是在找一个良好的外境让自己感觉到舒服,要这样的话,吸毒也可以满足你。
有时候禅修中心里面产生一些冲突,比如让大家去做一些劳动,你们应该去做,如果连这些都不愿意做,只能说明你根本不能在一些最简单的不悦意的环境里保持自在。你强烈地要求要这样,不要那样,这就是分别。
大家要深细地去观察这些东西,我说的不是那种粗大的分别烦恼,粗大的烦恼谁观察不出来啊,用得着观察吗?比如你想女人或男人想得睡不着觉,被老板骂了郁闷得吐血,或者半夜起来磨剪刀,这些分别用得着观察啊?你那个时候根本不用观察,自己都知道起了烦恼,只不过那个时候不是观察不观察的问题,而是约不约束的问题,大部分人都会放纵自己的习气和情绪。
因此,这时候需要的不是观察,而是把自己的心拉回到各种教言当中去,不要非理作意,要如理作意。真正的观察是什么?观察自己不知道的那些心态,这种观察才难。你不知道自己的心其实是很龌龊的,就像宗萨仁波切不知道自己有嫉妒一样,但是他的女朋友一对别的男性有好感——哦豁!一个女朋友就让他发现了自己有嫉妒,所以他把女朋友的相片放在了佛台上,说她是他的仁波切。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进行了很深的观察时才会这样。
但是我们天天不要坏的环境,要好的环境——其实所谓的“好”,就像狗遇到屎粑粑那样。空性的修行,就是修到任何环境都一样。当然,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是需要一些良好的环境,因为我们这个时候还没办法去观察外境。如果出现一些太厉害的外境,比如发生世界大战啊,或者流氓冲进来把你暴打一顿,你能一边被暴打一边观修吗?根本做不到。虽然在太过刺激的环境中我们做不到,但我们现在的生活、工作和修行的这些环境是完全能够做到的,如果我们连这些环境都透不过,你说你想透过中阴那种环境,纯粹是在做梦,根本就不可能!
所以,每当碰到不好的冲击,和刺激伤害自己的环境时,要感激它们(我没有说回避,说的是感激哦。)我们的上师是用来干嘛的呀?就是让你不舒服的!让你舒服的上师,基本上都是哄你的。为什么要哄你呢?在等待你能够承受不舒服。为什么你还有不舒服?那你解脱什么呢?连上师都可以让你不舒服了,其他人还怎么说呢?所以大家要好好思考这些东西。
我为什么要讲这些东西呢?因为我们很多人的修行已经往这个方向逼近了。他们有了一定的内审能力和观察能力,禅定已经有了一定的境界,闻思的那些概念也好像通顺了。好了,你们做好这些以后,那就对不起,甜的药就没有了,全是苦药,赤裸裸地就出来了。
你不是一切皆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吗?“啪”一个耳光扇过来,你看你还是不是“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样下去你会慢慢明白那个永远不变的明觉,如果你一受刺激就原形毕露,那还说个什么啊?大家不要以为把色法坐没了就是解脱,那个不是,还差得很远!很多外道都做得到,无色界的天人都是那个样子的。
所谓的亲人和敌人,也是除了自己心分别执著的状态之外,外在并没有真实的亲人和敌人。比如说一对男女,以男方来说,他眼里的对方在不断变化,原来对方是陌生无关系的人,后来在一个单位里工作经常见面,就对她有了好感,觉得她很可爱;接触多了,他们相爱了,她在他的眼里就是西施;由此他们结婚,她成了他的妻子、是他生命的一半;接下来的几年,他们的生活逐渐平淡,常常为了各种琐事争吵,在他眼里这是一个很烦的女人;再以后矛盾逐渐升级,最后势同水火,协议离婚,这时在他眼里对方成了怨家仇敌。
我们很多师兄都有这种经验,就算没有,生活中也可以看得到。有一些虽然没有成为冤家仇敌,但老夫老妻也是左手摸右手,没啥感觉了,这是必然的。当然,我并不是说人间没有那种长久的婚姻,有还是有,但在一桩长久的婚姻里面,曾经的那种激情一定会丢失。
那么佛教会告诉你那个激情是虚假的,你们在一起要互相携持,把婚姻关系变为道友关系。道友之间的要求,就是你不要再让我生起荷尔蒙的冲动了,你要让我产生平静、安宁和喜悦就可以了。这样的话就不会去要求对方这样那样了,不然的话,随着激情的逝去,对方这种对境再也没办法激发喜悦了,双方为了获得快乐,就会对对方都有很多要求,达不到就产生各种不满,甚至升级为战争。
我并不是说夫妻的就要马上离婚,成为情侣和夫妻的这些师兄们,你们要从激情的关系慢慢变成道友的关系,这样的话,你们的夫妻关系也能保持下去,同时你不会有遗憾。遗憾是什么呢?比如两个人关系破裂了之后,虽然我们学佛的也不一定会变成仇敌,但有时候会遗憾和纠结。还有,你也不会遗憾这辈子就娶了这么一个人,老是心有不甘觉得自己本来应该有五十个的。一个与多个有多大差别啊?天界的人就有很多老婆的,有本事你去呀!
通过修习空性,这些东西会丢失,但你一定要很深入地修行,不是说说就算了,大部分人都是说说就算了,还是要跟某个异性做些什么才觉得快乐。还有些人一定要别人关心自己,如果哪天别人不关心他了,他就受不了。特别是“我关心你,你一定要关心我,我这么爱你,你居然不关心我?”——哇,他就开始痛苦!他说“爱你”的意思,就是你一定要关心他,这是爱吗?爱的意思应该是你关心我,怎么是我关心你呢?
他不去观察这个爱其实在算账,所有以爱情为标榜的人,心里都藏了一台计算机,噼里啪啦地算计得失。而且他那种不停的爱恋,就是在不停地投入筹码,这个筹码要换来对方相应的关心,如果没有回应,他就开始痛苦了。这是爱吗?在世俗上可以说它是爱,但世俗上的东西都经不起观察,一观察就会发现毛病。如果你心甘情愿地待在世俗中间,那对不起,痛苦会常伴着你。
那该怎么办呢?你一定要想办法去观察自己的心态,要进行修行。不是说你不能再爱了,你还可以爱,修行后你的爱会变化,那些痛苦会丢失,出来纯爱。那你说:“那个纯爱就成了菩萨的爱了,好单调哦!”菩萨也可以谈男女之爱的,不是说菩萨的爱就只有慈母一样的爱了,他会用各种方式来表达,必要的时候,它可以变成一条狗,可以变成一丝清风、一缕阳光,甚至做个妓女也没啥。这种纯爱就不再算账了,那台计算机就丢失了。
但我们从来就是计算机,总是要求我这样爱了你,你一定要这样爱我!而且是单对单的,当然有些厉害的可以一个对好多个。不过他还是有限,不能变成所有嘛,如果爱所有生命的话,就变成菩萨的爱了。“所有”不是说只有女性哦,男性、女性,甚至所有的狗、耗子、蟑螂全部都要包括在内。
当所有的生命都是你的爱人时,你就是菩萨。如果你只爱其中一些女性,或者跟你同一种类的,那你就是凡夫。所以并不是说你不能去谈恋爱,你可以,而且会非常精彩,凡是和菩萨谈恋爱的,基本上都是死的多活的少,轮回都会被他干掉,你会被他“宰了”!(不是把你的命给宰了,而是把轮回的命给宰了。)
所以我们要仔细地去观察和分析这些东西,看是不是这样的?你看嘛,我们生活中太多这样的事,特别是那些不学佛的,比如我们的亲戚朋友、同学、同事,他们经常生活在各种各样的苦痛中间,纠结痛苦还不知道为什么,然后你还不能跟他去讲这些东西,一讲他就发飙。
因为他的内心建立了很多系统,都是依据各种电影而来的,那些电影的观点很多都不同,一部电影就形成了一个系统,所以他心里面充满了各种各样的系统。出现一个情形的时候,他就调出一个对他有用的系统去应付,他以为这是一种智慧,实际上是一种愚痴!
没有一样痛苦是对境造成的,全都是自己造成的。对于修行人来说,没有一种为了个人的痛苦可以被同情。当然佛菩萨会同情,我们就不要同情自己的痛苦了,更不要夸大它,其实同情它就是在夸大它。像梅艳芳一样,她自怜地说“每一个女人都应该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婚纱”,我一听她这么一说,马上就想那古代的人惨了,没一个是幸福的。
你说:“她说的不是婚纱,而是爱情。”那古代人也惨了,古代一夫多妻制,如果一个男人娶了10个小老婆,那她只能拥有这个男人的1/10,所以这些东西都是不成立的。记住,世法中间永无圆满,轮回中间永无圆满,表面的圆满一定会带来痛苦。
大家要把这句话当真,当真的意思就是你遇到事情就要这样去想,不当真的意思就是上课的时候听一下,听完就算了,一遇到事情的时候,过去的那种系统和判断的方式又出来了,总是反反复复地折磨自己,痛苦得一塌糊涂。所以说他们在净土里面听到娑婆世界全是痛苦之音。
我经常在车上放流行歌,怨妇的声音好多啊,她们用很美妙的声音去唱出她有多么痛苦,特别是以前有个歌星叫许美静,我每一次听到她的歌都感动得不得了,再一观察自己,哎呀,自己又变成饿鬼了,满满的都是痛苦之音啊!我们的音乐随着时代的变化越来越饿鬼,真的是挺糟糕的!
从这里也看到,所谓亲怨都是假的,除了自己分别执著的状态之外,再没有别的实义。一切都是随自己的心而假立的。
确实是这样的,爱的时候爱得要生要死的,恨的时候也是恨得要生要死的——爱恨竟然这样平等对待,也算是不错(我说的是要生要死这种平等哈)。所以仔细观察的话,这些所谓的爱恨真的都是虚假的,连身体都是虚假的——你们用身体去爱当然是虚假的。你说你用心去爱,你心的各种情绪从来都没有坚实过,它也是虚假的。什么天长地久啊,根本没有这样的事。
如果文艺阶级听到我这些话,肯定会把我弄去车裂,再千刀万剐:“你这样贬低我们这么神圣的东西!”你看有些明星分手了之后,记者去采访她,她说:“我还是相信爱情。”你相信爱情的什么啊?你才离了婚,你说你相信爱情?其实她的意思是这次搞翻了,我还要搞一次,或者搞很多次。大家一定要听懂她的话外之音。(众笑!)
我没有反对爱情这个东西,我真的不反对!我只是告诉你它不真实,因为我们现在是在进行哲学性的、根本性的探讨。我不是让大家回去就离婚,也不是不让大家谈恋爱,你可以继续谈,但你一定要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爱情也是一种相,它不真实,不存在什么天长地久。
(4)地方换位观察
比如,一个藏族女人在外面拼命打工,用一年赚来的钱买一串大大的红珊瑚挂在胸前,天天炫耀,觉得自己很美、很高贵,但是戴着这样的装饰走在汉地大都市里,现代人觉得这种装饰很笨、很可笑。所以,一个地方人们心中觉得有意义的事,另一个地方的人观念不同,就觉得毫无意义,从这一点就揭露了所谓的意义,不是外境有那种意义,仅仅是人们自心假立的意义。
这种现象就很多了,比如我们农村一些哥们、姐们,他们进城之前父母都要给他们穿上最好看的衣服,结果一来就被城里人嘲笑。一些城里的人看不起乡下人,但要是他们跑到欧美国家或韩国去,也会被别人嘲笑,还有我们认为最牛的东西也可能会被别人嘲笑。
现在资讯这么发达,很多东西都是全球化,但即使是这样的时代,比如你去机场,一群人走出来你一看就清清楚楚地知道他们是韩国人、台湾人或者日本人,为什么?味道不一样,什么味道呢?就是他们的穿着、他们的审美,他们假立的自己族群的某种东西成了特征。有了他们相同的特征,他们就认为你是同类,否则就不是。那么这种认为的同类是真实的吗?都是假立的。
动物也是这样,你看狼,如果你把母狼的狼仔拿走,弄条狗放回去,把它的气味混一下,好了,它就真地认为这条狗就是它的狼仔,因为狼是凭气味来辨认的。我们是凭什么呢?凭感觉、服饰和装扮这些东西。其实这些东西都是假立的,但关键是我们很在意。体现在哪里?你看我们出门要打扮嘛,特别是女性,花在装扮上的精力之多,搞得很讲究。但有些人又一点都不讲究,随便乱穿,其实乱穿跟故意装扮的性质都差不多。
你肯定不服:“你说我太重视这些东西了,所以我就乱穿,现在你又说我和故意打扮差不多,什么意思嘛?”大家都穿得很讲究的时候,你乱穿不是故意的吗?其实打扮服饰上讲究一点也没什么,特别是我们居士,但你一定要明白这些东西没有真实的意义,不要太过在意,随缘。当然也不要故意走极端,为了表现自己不在意这些东西,所以就乱穿,我觉得你干脆不穿算了,那个绝对的特殊。(众笑!)
明白这些道理,才能一步步地让我们变得不在意,心才会慢慢松脱,而松脱的心才会快乐。如果我们的心不松脱,死死地系在某种事物上,你会丢失快乐,过得一点都不舒服。比如失恋,你会天天不开心,吃个火锅都不香;炒股票,时时刻刻都系在股票上,很多快乐都没了,食之无味。当心无所系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东西都能激发快乐——“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就会变成这样。你看一个失恋的人能唱这样的歌吗?绝对不会,他会怎么唱啊?我不记得一些失恋的歌,记得的话就唱一唱给大家听。(众笑!)
所以大家要去仔细观察,当我们处在这些环境、场境和行为里面的时候,要时时刻刻警示自己:“凡所有相,皆是虚幻。”我们所讲的东西,其实全部都是围绕这个主题在讲,所有的内容不过是丰富这个主题,丰富了之后,我们的心才会慢慢串习成量,串习成量才会真正地获得解脱或证悟空性。
比如在一些开放的地区,人们把染发当成美,而在保守地区就认为不成体统,而相比较就知道美丑观念都是假立的。
以前我还在大学的时候,流行李小龙那种装扮,要穿高腰喇叭裤。喇叭裤要把屁股包得像个东北半球,裤脚要大得像裙子一样张开,然后还要穿上钉满铆钉的皮鞋,喇叭裤走起来“唰唰唰”地扇风,皮鞋踩在地上“咵咵咵”地响,上身穿一件很紧身的港衫,头上还要留长发。按照现代人的审美去看的话,这种人基本上会被逮到芳村(精神病院)去的。(众笑!)
但只有两种人可以这么穿,一个是疯子;一个是最伟大的艺术家,他复古,大家原谅他。如果是普通人这样穿出去,一定会被逮到芳村去。当时不是哦,那是时尚。同样的,不出五年,我们再来看自己现在的穿着,你会说out了。其实我们随时随地都在out,但我们不知道而已。所以美和丑都是假立的,不是真实的。
你说:“那我们追求美还有什么意义吗?”从解脱上说,真的没什么意义。那为什么我们还这么干呢?因为你没办法嘛,难道你追求丑啊?当你的心里真的没有美丑分别的时候,你可以不追求它,但当你现在还有美丑差别的时候,你不妨追求一下美,是不是?堪布也说了,轮回都是不好的,但我们处于轮回的梦中时,要尽量做个好梦。
你可以做场好梦,但你要明白它是梦才行,不能当真,你一当真,它就没完!最终我们一定要出去,因为这一切都在告诉我们,没有什么东西值得我们为了它永远地去执著。你看有些世俗的诗歌里面写:“我什么都没有,但我有那一份执著!”——你能执著什么啊?你很快就死了,你还执著?现在一些很煽情的电影、电视、诗歌、音乐作品全都在搞这些不负责任的说法,不知不觉地武装我们现代人的判断系统。我们拥有这样的判断系统,你说你不痛苦,我不信,不可能!痛苦是正常的,不痛苦那叫根器好,有善根。
大家要很认真、反反复复地去思考这些道理,然后把它运用到生活中,那些无明愚痴就会很快得以消除。无明真的犹如黑暗、犹如雾霾,绝对不能碰到真理的阳光,一碰即会烟消云散。关键是我们已经习惯在黑暗中爬行,一点阳光都不愿意见,一见阳光就吓疯过去了。
总之,我们仔细观察的话,由醒和梦所摄的轮回显现法,由于换了时间、地点、对象、心态,见到原先的显现不存在,就能觉悟到那个显现仅仅是当时、当地、心识的显现,除了只是以自己的分别心遍计之外,并没有什么真实的存在,从这一角度就说“察则一过为一揭”,由此就知道由醒梦所摄的一切显现都是虚假的。
什么叫“察则一过为一揭”?你要去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的过失,那它的假象就被揭开了。那么“察”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要随时觉知到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感觉到的一切都不是真实的。
以前民国时代有个修行大家叫江味农,著了一本《金刚经讲义》,是我读的汉传佛教中关于金刚经的注解写得最好的一本。江味农是个居士,他说他一生中每天要读很多遍般若的经,《心经》也要读很多很多遍,他修行是念佛往生,但他说修般若对他念佛往生的功效最大。他是怎么修行呢?他把般若的思想领受了以后,就产生一种虚幻不实的感觉,当他产生任何感受和看到什么东西的时候,就用这个虚幻不实的感觉去印照之。
也就是说,当我们感觉到好或不好的情绪时,见闻觉知到一些事物时,我们要随时提起“它是虚幻”的这种思维和感受。思维就是我们所学的一些教理,思维久了就会产生感受,去感受它是虚假的,这就叫做“印照之”。慢慢下去,好的坏的都会被照破,照破的意思是什么呢?就是它的真实感会在你心里因这种印照而减弱。
这个形成习惯以后,就会形成定,形成很深的境界。那么到了中阴的时候,你身体没有了,很多很可怕的境相会出来,那个时候比有身体可怕得多。我们现在看一些千刀万剐的恐怖片或鬼片觉得很可怕——可怕什么呀?跟中阴相比,简直跟喜剧一样!中阴的时候太可怕了,但那个时候你因为单空修得好,一出来就可以印照之,把它破了,它不影响你,这个时候很容易往生。
我说的仅仅是单空的修行啊,所以如果大家努力地去闻思般若,照着江味农说的这个方向去做,认为这一切都不是真实的,经常这么去串习,假以时日,你就会有一些相应的东西出来,心会放松好多,人也要快乐好多。
我们经常说某个人为什么这么豁达宽容,事实上就是因为他在对境面前不随着自己的感觉走。如果一个人随着自己的感觉走,心又很细、很敏感,他就不会宽容。他其实不是不宽容别人,而是不宽容自己。为什么?他被自己的各种感觉所折磨嘛,最受伤的还是自己,这种受伤反应体现出来就是拒绝、仇恨和排斥对方。胆子小的就躲,然后不小心得了自闭症;胆子大就战斗,最后下地狱,像我这一类的人。
所以我们不能被自己的感觉所左右,任何感觉、情绪一出来,你就用般若的思想去照空它,让自己回到单空或菩提心的状态里面去。菩提心是温暖的,会让你快乐,这不是什么说词,而是一种真实的东西,只要你去做,谁都可以感受得到。佛法不是一碗虚幻的心灵鸡汤,它可以实实在在让你彻彻底底去领味到“我法如蜜,中边皆甜”——这句话是释迦牟尼佛讲的,你不去实际操作,当然感受不到。
弥勒菩萨的《辩法法性论》里有两句非常精要,就是:“实无而现故,以是为虚妄,彼一切无义,唯计故分别。”意思是,在实际当中这样那样成立,丝毫也成立不了;在实际没有的同时,心前这样显现,由此就知道这是虚妄的;这一切都没有实义,都只是分别心遍计的,所以就知道这只是分别。
这里就是说,我们心前这些东西其实找不到它自己成立的因素。这个我已经讲了很多次了,比如我们面前的电脑,它自己要是成立的话,一定要有它自己的本质,那我们就去找它的本质。唯物主义认为它的本质就是分子、原子、基本粒子,但找来找去也没有办法成立物质到底是什么。有些宗派认为它的显现是上帝造的,经过观察后也不成立。
我们佛教认为,这些显现就像梦中出现的东西一样,唯一只能是我们的心分别出来的。比如,心能够通过眼根、色尘、空、明、作意、眼识种子、末那识、意识、阿赖耶识这九大的因素让我们看到一个事物,这些全部都是心的分别。
哪九种因素呢?比如我们看到这台电脑,①首先得有电脑这个境缘;②然后有眼根去看,眼根是个增上缘;③有作意缘,不作意的话,这台电脑现不出来;④然后得有意识去分别;⑤有意识就一定有意根——末那识,是从我的角度去分别;⑥然后一定要有光;⑦一定的空间距离,这样我才看得到;⑧有眼等各识和电脑这个相分的种子;⑨有保存种子的阿赖耶识。这九个大的因素其实还可以再细分,这就是所谓的缘起,但不管分多少种,都是从你心里面出来的。从你心里面出来,这个就叫做分别。
九种因素中的“种子”和“尘”(呈现出来的相)是两个东西,它的种子是一团势力在这里,实际上我们是看不到的。而我们的眼睛看过来,射到头脑里面形成信号那个叫做尘。也就是我们看到的电脑,不是电脑的本身,电脑和电脑本身是两个东西,一个叫做种子,一个叫做尘。
如果我们从更大的因素去进行格物和分类,就分为前五根的分别和意识的分别。由阿赖耶识提供种子,从前五根出来的分别叫做有实法;然后意识对它进行分析判断,这个叫做遣余。我们一般说的分别好像就只有意识,其实前五识的不同也是分别。比如当甲乙二人的脸出现在我面前时,我不用意识,就能直接知道他们长得不同,不然的话,我怎么能用意识去判断这个人是甲,那个人是乙,谁好谁坏呢?
这些都是遍计,都是靠心不同的分别造成的,没有一个外来的东西。心分别出来的东西就像梦一样的,没有真实性。为什么反复地说外界不是真实的呢?只有我们的心反反复复地感受它非真实的时候,心才能松脱,这个松脱是非常愉悦的,叫做解脱。不然的话,我们就会缚在上面,在上面产生爱恨情仇,什么江湖恩怨之类的就出来了。
所以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是中观最根本的东西,所有的中观原理都围绕着这个在讲。但这些道理只是明白是不行的,就像我们学数学,仅仅知道公式是不行的,要去做习题。那么我们学这些东西实际上就是做习题,做啊做啊,做多了之后这个原理才会真正成为自己的东西,成为了自己的东西,才会在你的相续里面有用,你才能真实地产生解脱。不然的话,你就只粗浅地明白一个概念,而概念本身也是一种轮回的现象,会一直轮回下去的。
今天就交流到这里,我们一起来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醒梦辩论歌》第14课
- 《醒梦辩论歌》第1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