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如果醒觉位的显现法只是心识所自现的,那么,宏伟壮观的故宫,我们看见它的前面时,并没有显现它的内部,这样故宫不就等于一张纸吗?太和殿、保和殿、御花园、九龙壁还存在吗?或者站在泰山顶上,等于站在一张纸上,难道泰山的正面、背面、山腰、山脚都不存在吗?或者走路时只见脚背不见脚底,脚背应该像一张纸那样直接贴在地面才对;或者手摸花岗岩的雕塑,只有表面的一层粉,应该手指一戳就出一个洞;或者眼见湖泊只是表面的一层,扔一块石头不应该沉下去。
答:我们应重新检察自己观念的正确性,像石头扔到湖里沉下去,认为心外有实体的湖,这是错误的观念。我们重新检查一下,这是从小有人告诉我们,心外面有湖泊,湖有长度、深度,石头扔下去,噗通一声一直沉到湖底。当时并没有怀疑这种说法有什么错误。从此,这种心外有境的观点,刹那不断地反复串习,以至于像一张大网覆盖到一切事物上,从这一基本观点出发建立了一座座的概念大厦。
其实只是由习气成熟而在心前一刹那显现一个相,此外再没有别的。由于刹那刹那显现的相状相似,导致误以为是外在实有的石头掉进水里,或者,因为心识对湖的各方面都落了印象,第六意识把这些综合起来,就在第六意识前显现了湖的综合假像,而且它紧跟在前五识后面,前五识一动,它就跟随而来。其它几个例子都同样地理解,再推到醒觉位的一切事物上,实际都和梦一样,只是自己心识迷乱显现的。
这一部分内容很重要,基本上解释了整个唯识的意趣。有人提出一个问题,说我们看见故宫、泰山的正面时,没有显现它的内部或背面,那故宫、泰山就等于是一张纸了。这样的理解不一定完全正确,事实上它们连纸都不是,那应该是什么呢?
举例来说,比如我们去看一场电影,屏幕本身是一个平面,但里面上演了栩栩如生的山河大地、房屋宫殿,你能说那是一张纸吗?根本就不是。但是认为“是一张纸”的观念,可能会引起我们的一个误会,觉得好像还有一层实有的纸,实际上,连这层表面的纸都是捏造的,所以最好的比喻应该是“如梦”,或者像全息3D投影。
比如我们用非常逼真的全息投影设计一件古董请人来观赏,除了不能用手摸,在各种灯光和场景的演绎下,这个古董看起来和真的几乎一样。那么这个时候看到的影像,能说是一张纸吗?其实就是一些光而已。但我们也可能误认为光是真实的,不过你仔细想想,虚空里面也有光,那光是什么?光其实也不是真实的。
比如我们晚上做梦的时候,眼睛并没有看,但在梦里却能看到很多东西。那我问大家:我们在梦中看到一个东西闪闪发亮,那是光吗?实际上不过是心识的一种自现,并非真实。这里说的纸也一样,所谓“表面上的一层”,也是我们心识的一种显现,根本连纸都不是。
你可能会说:“如果这只是识的一种显现,那为什么踩上去觉得是硬的?下面肯定有东西才能把我们撑起来。”那你就错了,我们在梦中也可以跑,可以开着沉重的车在路上飞驰,那时候梦里面的路有石头把你撑起来吗?其实,包括把你撑起来的那种承重的感受,也是心的一种作用。心的这种作用根本就没有什么客观的物体,它可以呈现出来重量,而且非常有规律,因为是我们的心去造的。要真是客观存在的物质,它凭什么这么有规律?
以前有人经常宣扬达尔文的进化论,说一切生命都由无机物而来,没有生命的无机物突然一下就变成了有生命的有机物,他不告诉你突变的缘由,反正就这样一口咬定,并宣称他的学说就是科学!(当然,达尔文进化论现在已经被学界否定了。)那无机物是怎么变成有机物的呢?到现在为止,没有任何科学实验能把无机物做成有机物,根本做不到!文化大革命前期,我国曾经宣布可以合成牛胰岛素,后来却被证明是一个科学骗局。
按照他们的逻辑,大自然就是莫名其妙发疯了产生了突变,但没有精神的物质怎么发疯呢?他们也不知道。总之,它就突然出现了无机物,无机物在海洋里面不知怎么回事变成了单细胞,单细胞又变成了生物,生物稀里糊涂组合到一起上了岸,成为了爬行动物,本来爬着的动物突然直立起来变成了猴子,猴子又不知道怎么回事变成了人,然后人会做很多高难度的事:绘画,创造科学,研究立体几何,把宇宙飞船送上太空……也就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个精妙复杂的人类世界,竟起源于那些无知无识,傻不拉几的无机物!?
这样一个纯属虚构的理论,居然被我们绝对的相信有这一回事!我有时候真的觉得人类的智商是怎么回事啊?日夜的循环,树木的生长……这么有规律而充满灵性的现象是由物质所造出来的?“含羞草受到碰触刺激时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说这个话的人,他们不害羞吗?其实这一切都是我们的心造的!
如果你真的闻思到了很深的程度,根本不可能相信外面的世界是由毫无觉知的物质堆积而成,并且堆积得那么美丽漂亮、有规律。不过这种说法曾被基督教拿来证明有上帝。他们怎么证明呢?他们说,你看日月星辰的运行,一年四季岁月更替,树木每年都会有一个年轮……只有高级的事物才能造出具有如此美妙规律的大自然,不可能说低级的事物造就高级的事物吧?宇宙间必定有一位超过这种美妙的造物主,所以必定会有上帝——这就是他们的理论依据。
其实,上帝造就这么有规律的大自然显然是站不住脚的,真正唯一的造物主者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心真的是美妙无比,它可以任意捏造,包括捏造前面所说的重量。
所以,“像一层纸”只是一种比喻性的说法,不是很究竟的,究竟的说法是连那层纸都没有。比如我面前这张铺了桌布的桌子,如果说下面没有桌子,为什么它能撑得住?业力如此!心就会形成这样的现象,虽然桌子没有呈现为眼识,但它的那种力量还在,会起相应的作用。比如你们看到我,眼识这方面呈现出我是一个胖子的形色,至于我的容色,好歹我还是红光满面的吧?(众笑!)那我有没有肌肉骨骼内脏呢?
它有一种力在支撑着,但这种力不能断然地说它有或没有。就像我们的过去世,如果说没有发生过,这就成了断灭。恰好就是唯物主义那一套,它认为没有前生后世,我们只不过是爹妈一不小心就生下来的产物,稀里糊涂过一生,死了什么都没有了。实际上,你不能说过去世没有发生过,也不能说它是实有的发生过,这是理解的一个关键。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并没有见到桌布下面的桌子,但我们的心会体现出一种支撑力。因为有这种支撑力,我们用手去打这块桌布就会感受到阻碍,否则一下就能打穿过去。所以,重力也是心的一种作用,体现为重量和触识(阻挡)。如果我们把对重力的执着破坏了,就摆脱了万有引力,可以在天上自由飞翔;如果我们把阻挡的触识破坏了,就可以穿墙而过;如果我们逐渐改变眼识的话,就会发现我们看到的东西其实不是我们看到的这个样子,因为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它到底是什么样子,连科学也不承认我们看到的事物就是它本来的样子。
这个以前已经说过很多次了,我们看到的事物,是光射在物体上,其反射的光线经由瞳孔、视网膜等组织,最后在后丘脑相关区域形成的一个视觉信号。也就是说,我们看到事物的“样子”,实际上是在后丘脑成像的,而事物本来的样子如何我们并不知道——因为光射在上面再反射过来的东西,不能说就是那个样子。
如果光不反射过来会怎样呢?比如你看到一个美女,她婀娜多姿、玉骨冰肌,你通过人类的肉眼去看,其实只能看到冰肌。如果把你的眼睛增加一种X光的透射功能,让光不再反射过来,你就会看到一副“玉骨”。美女就不再是美女,你看到的就是一堆白骨(众笑!)
那你看到的到底是冰肌还是玉骨?哪个样子才是真实的?你可能会说有肌肉的样子才真实,因为你可以摸得到,它有阻挡性。如果“有阻挡即存在”,那反过来说,没有阻挡性的事物就应该不存在了,比如雾气或光线你能说它们不存在吗?所以,“阻挡”不能成为一个存在或不存在的依据。
那我看到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样子呢?如果我们的眼睛更厉害一点,比如禅定到了一定时候,会看到一个人的周围笼罩着一层气,这层气的颜色会随着人的身体状况和心态变化而变化。这和加了一层X光的原理如出一辙,我们用来看的器官变了,看到的事物就有所不同。到底那层气是什么?平时我们不觉得周围有什么气,有时候可能会感觉到,但眼识却看不到。
由此可知,一旦眼识产生变化,外在事物的相也会变化,这就说明外境并没有一个真实、固定的样子。它在我们这里呈现出来的样子,实际上是心依据各种不同的因缘,分别出来的一个“相”。这就是唯识,“唯识”的意思就是一切现象,包括硬、重、触等感受,全都是心捏造的。
心有一种很坚固的习气,就会在外面(所谓的“外面”就是身体的外面,但身体本身就是心的外面,所以心是没有里外的)呈现出一种坚硬的东西。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心很柔软,连大地都可以柔软一些。比如极乐世界是以黄金为地,那种黄金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不一样,踩下去是软的,脚一收回来马上又恢复原样。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那里的人心非常柔软。
如果一个人心中嗔恨的种子过多,比如一些比较凶猛的人,就会出生在崇山峻岭这些地方,所谓“穷山恶水出刁民”——我就是的!如果一个人心胸比较宽广,或者有一定的福报,就会出生在平原或鱼米之乡等物产丰足的地方,这些都有一定的原因。当然,你可能是出生在某一处,但由于前生还种了其他种子,这些力量可能会把你带到另外的地方去生活。
也就是说,我们这一生,在哪里生存、长什么样子、学习什么文化、使用什么样语言、运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其实全都是前世的业力和习气所导致的。所谓“欲知前世因,且看今日果。”如果你要欲知后世果,且看你今日因——你今日的一切所作所为。
但因果实在太错综复杂了,你说:“哎呀,我今天进了厕所,它的果是什么啊?”这样去了解因果会搞死人的!为什么呢?因为果有连带性,比如现在的果就是你肚子里面很清爽,于是会带来另一个果:你会接着再吃,又让肚子涨得不爽(众笑!)因果关系庞大复杂,很多个硬盘都装不了,所以说我们的心根本就没有大小。如果认为物质实有,那怎么得了啊?或者把任何我们所做的事情都实有化的话,是挺麻烦的!
以前经常听到一种说法:如果说人死后还有灵魂存在,那无始以来死了那么多人,地球怎么还能装得下?这其实是实有的观点。第一,佛教根本不承认所谓的“灵魂”。普通人认为的灵魂是一个实有的灵体,好像这个灵体一直有一种主宰性,来来去去,一会儿这里去附着一具肉体,一会儿那里去附着一具肉体,这根本是错误的认知。第二,人的一切所作所为从来就不是实有的,只是心的一种现象,一万个现象不需要地方来装,一个现象也不需要地方来装,它就在你心里面装下了。比如,我们生活了几十年,经历过很多东西,这些经历在哪里?(你说:“在大脑里!”——白痴! )
唯物主义会找一些看似合理的依据来解释,它说在我们的大脑里面一种记忆就是一组神经元。其实根本不用什么神经元,它就以种子的方式在你心里呈现了。什么叫“种子的方式”呢?可能呈现为你的记忆,或呈现为某个外境的心的一种可能性。大家千万不要把“心”想象成“意识”啊!我说的“心”不是意识,如果种子存在意识里面就麻烦了,你经常会想不起来的。
意识只是我们的心调动过去或者当下所遇到的现象,对它们进行联结、组合、解拆的一种功能。这种功能有时候有害于我们,有时候有利于我们。有害的时候叫“非理作意”,有利的时候就叫闻思修的“闻”和“思”,所以它具有两面性。世上任何一种显现法都具有两面性,乃至是多面性。
所以,这一大段解释了整个唯识的意趣。原文里说“湖泊只显现了表面的一层”,问题是“表面”到底有多表面呢?薄到什么程度才算表面?其实没有什么表面一层,连立体影像都不是,完全就是一个假象!
我们怎么去理解这些假象呢?我经常举这个例子,比如被人当头砸了一棒,你眼前金星直冒。还有一次我开车的时候也曾经试过,不小心撞到车的门栏,眼前真的金星直冒,那时候我还真的伸手去抓了一把,结果没抓到。其实我们所看到的这些事物,性质上和金星是一样的。可是你能称一下我们挨了一棒时看到的金星有多重吗?为什么像金星直冒这些幻觉没有重量、阻碍感和触感,而其他杯子桌子等事物却有呢?就像唯物主义称光子有多重是一样的,这是挺麻烦的事!
因为其他那些东西的力度特别大,而“金星直冒”这类幻觉的业力非常轻,所以没有重量。但是,如果某个事物是由我们心里巨大的实有的执着(前五识的分别,特别是身识)所体现出来的话,就会有阻碍感和质感。通过眼识出来的东西没有触感,比如刚才说的全息投影就只有容色和形色。耳识的力度也比较轻,声音并没有重量和触感;触感是通过身识出来的东西,力量非常大,所以身识对于我们的影响也非常大。
比如要让一个人投降,不能靠眼识或耳识去招供,你总不能用冰冷的眼神杀死他,人家英勇不屈还给你横眉冷对回来。同时也不能在他耳边不停地唠叨说“你投降吧投降吧投降吧!”一样没用,从没听说过被念叨投降的,除非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像我们被佛法的道理所降服一样。但要是把鞭子、竹签、老虎凳拿出来,对他的身识动手,他就麻烦了,身识那种敏感、疼痛和沉重会让人受不了,这个剧烈的执着太厉害了,对心的影响特别巨大,所以很多人都会鞭打成招。
也就是说,这些触受、沉重感等是由我们剧烈的执着所造成,它体现为身识和外面的山河大地,非常坚固。如果按照唯识的学说,这些山河大地根本没有重量,但是,为什么当我们用世俗的方式,比如用数学去推算,或一铲土一铲土地挖下来称量,又会称出它们的重量呢?
因为我们的执着太厉害了,而且在共业的执着方面极端有规律。比如我们都看到眼前这个杯子,虽然它在形色上不一样,但我们所执着的重量往往有着非常精密的接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以前的交易可以用银两。
如果这种执着不同,比如我到你那里去买东西,我执着是三钱银子,你却告诉我是三两,那就不行了。也就是说身识在沉重感上非常有规律,因此山河大地可以用世俗的方式称量。那为什么会如此有规律呢?因为我们的心有觉知性,有根本的光明,也就是佛性,这就是世界的本质。
有人会问:“为什么佛性会呈现出痛苦呢?”这个原理我已经说了很多次了,正是因为佛性有认知力,由于无明,它把这种认知力当作了自我,就成了“人我”;用认知力去认知其他的展现,就成了“法我”,然后各种各样的痛苦就出来了。但不管人我和法我怎么折腾,它的光明性永远不变,始终都一样,所以在大圆满或禅宗的经典里面说佛陀和地狱里面的众生实际上是一样的。
比如我们用黄金打制一个饭碗,或用黄金打造一个痰盂,在我们的分别念中,饭碗和痰盂当然有差别,一个用来盛饭、一个用来盛尿,但从金子的角度来说就是一样的。所谓“佛陀”,就是心去掉了无明,已经非个体化了;所谓“凡夫”,就是我们的心因无明而建立了自我和法我,所以所有的痛苦就来了。
因此,我们所有的修行都要朝着一个方向而去,就是一定要去除人我和法我这两种执着。我们闻思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思维,从各个层面和逻辑上告诉我们的心,这一切只是心的显现。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心的无明太厚重了。你说无明到底是个什么东西?把无明给我看一看,瞧瞧它是什么模样?你真的找不到!
俗话说“打蛇打七寸”,虽然无明没有样子,但它有“七寸”——我们总是认为有一个真实的自我和真实外境,这个实执就是无明的七寸。所以空性专门针对这个实执,用各种推理去分析它没有实质、没有实质、没有实质……整天都这样说有时候说得大家都烦了,“有没有搞错啊,来点新鲜的”——好了,这就是实执在起作用。
我们找到七寸后,打击它的方式是什么呢?就是出离心、菩提心和空性的修行。把实执去除了以后,这些显现会各归其位,归到哪里呢?全部回到光明如来藏里,一切现象实际上就是光明如来藏的一种游舞。由于我们不明白,有了人我和法我,区分自他,分别各种各样的外境,然后在里面寻找快乐拒绝痛苦,结果越寻找快乐就越痛苦,越拒绝痛苦也越痛苦,轮回就是如此。
说起来很简单啊,但由于无明巨大的作用,重重叠叠地让我们根本没有办法搞清楚,甚至我们把佛法想象或搞成了一些实执性的活动,以实执的方式来思维、研究和参考佛法。什么叫以实执性的方式来思维、研究和参考佛法?比如那些学者把它当做一种文化或古人留下来的一门学问来研究。还有很多佛教徒,尽管不做学术性的研究,但学佛后,根本不把所学的道理用以消解自己的两个执着,反而用它来增加执着,觉得别人不如自己懂的人比比皆是,经常斥责别人连因果都不懂啊。本来佛法是告诉你——人我和法我是不成立的,你反而借此让自己的二执更强大。
而修菩提心本来是削弱自我、利益他人,从而成为自己固定的心态,但有些人在修的时候修得泪水滚滚,结果把自己都感动了,然后就觉得自己很伟大啊,用这种方式又把自我喂养了一番。有些人看到书上说“宁搅三江水,莫动道人心”,瞬间觉得自己好伟大,他坐在那里是无垢尊贵种,别人稍微不妥马上就翻脸……修行明明是让你削弱自我,结果你反而把自我搞得更加强大。
很多人会玩这些东西,这是由于我们没有准确、深入细致地了解佛法的原因。如何避免这些误区呢?一定需要闻思,闻思后要观照自己,看自己是不是上了无明的当,然后慢慢地、真正地去消除人我执和法我执。
这里要明白,其实我们的世界观分文不值。在许多概念搭建起来之后,我们没有检查过那个过程,当时一个个概念搭起来时,我们没有怀疑过,没有看到从起点上就是一个骗局,没有觉察到这只是自己的心在遍计而已。
遍计有两种:一种是思维的遍计,一种是心直接性的遍计。一个事物上存在三种性质,它虚假的性质叫做“遍计执性”;它是缘起的,这种缘起的性质叫“依他起性”;它彻底的本质是空性,这个空性可以叫“圆成实性”。对于这三性,唯识和大乘的解释不一样,这里就不说那么远,我们具体地来看遍计。
心有两种方式来遍计,一种是通过前五识,马上就分别出来身体和外境,这些分别实执的势力很大,不由思维做主。如果显现能由思维做主,那就厉害了,叫他化自在。还有些人做梦的时候可以刻意做连续剧,因为梦的力量很轻,可以随便做。通过前五识遍计出来的事物是由心幻现,非思维性的,所以有些能令我们很满意、很舒服;有些就很惨,全是阶级敌人,比如挨揍或生病这些事。其实这些都是心所显现的,如果是意识做主的话,谁愿意主动去显现有人揍自己啊?!
还有一种遍计是思维性的,即意识。前五识虽然沉重有力,但相对来说还比较诚实。虽然世俗本质还是欺骗,是一种本来没有却显现出来的遍计,但是起码如何显现就如何显现嘛。由于前五识显现的势力大,速度很快,这种显现超越了我们的思维速度,所以意识一开始分别,就常常会胡乱联系、胡乱分析。
比如我们公司楼下的霓虹灯,像一个小孩在拉尿又不断收回去的景象,而且不断反复。(我在想这个小孩是不是修空性到一定的程度,可以风脉自在到控制自己的尿啊?)我们知道实际上是由一个一个的灯连续发光,形成了一定的规律,你看到的就是小孩拉尿的景象,但如果我们找一个完全不懂这个道理的人来看,他一定会说那是一个个的灯走上去了,这就是意识的遍计。
再比如一看到火,马上就有烟,这种现象多看几次,意识就会认为凡是有烟就有火。但如果哪天有人把干冰拿出来混淆视听,这种根据以往经验所建立起来的判断就会失误,因为干冰可以有烟却没有火。这些都是因明范畴的内容。
所以,意识具有连接、概括、总结、衍生的能力,如果没有佛菩萨们用他们的智慧来教导我们怎么思维,我们一定会错的。我们判断事物的真正依据就是前五识的显现,但即便这个我们也搞不清楚。为了搞清楚它,我们就依据自己的所知,发展了一门“科学”。
科学就会研究前五识的规律,同时也找出了一种意识的规律性——数学。当然,意识还有一种规律叫情感,但他们认为情感和数学无关,因为没有办法去计算感情有多重或值多少钱,所以情感他们就不管了。其实数学是纯意识的,在这个世界上我们根本找不出一个叫“1”的东西。
在一定程度上,科学还是通过意识了解了前五识显现的规律,因此飞船可以上天,我们可以玩微信。但由于意识的了解能力有限,即便他们深入到了前五识的世俗极限,也不过触及到量子物理。只有用佛菩萨的思维指导我们的意识,我们才会发现不管是弦还是量子,根本就没有最小物质的存在。
其实,科学从未真正深入了解过物体的组成部分到底是什么,而是直接用“它就是物质”的观念来代替,并因此而形成了唯物主义,还搞出很多辩证法。唯物论是一种矛盾的思想,如果从哲学上来看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我们只是在学术讨论,大家是可以提出意见的。)
唯物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否定之否定、量变到质变、对立统一。其实这些规律在缘起上是成立的,我们在世俗谛层面也承认它们。“否定之否定”是说我们的前一刹那被后一刹那否定,我们随时生活在否定之否定中间,实际上就是说无常变化。“量变到质变”也是肯定的,比如精子和卵子碰撞成为受精卵就是质变,受精卵出生为胎儿是一种质变,从生到死又是一种质变。
然后所有的事物一定要有矛盾面,要“对立统一”才能够成立,这个我们也承认,佛法里面叫做“缘起”。关键是到了较为究竟的层面怎么办呢?首先,物质的“物”就不能够对立统一,一旦对立统一就没有“物”了,这样对立统一就无法成立;其次,最小的组成物质不能变坏,否定之否定也无法成立;再有,既然最基本的物质不能变化,哪有什么量变到质变?所以稍微一较真,唯物主义的三大规律就土崩瓦解了,这是完全不深细去讨论而直接作出的结论。
我们了解世界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逻辑的,一种是现量的,但我们能不能通过数学推断世界是物质的?或者有没有现量发现物质到底是什么?从古至今都不知道物质是什么,只有很多的无知!但我们已经宣布“世界就是物质的”,凭什么呢?
然后人类就以此为基础进行思考,抉择自己的生命。唯物主义观点的危害性非常巨大,搞得现在的人恬不知耻,在其影响下做了很多坏事,而它不过是用了一个观念来代替事实,这是一件荒唐滑稽的事!
但我们可以通过佛学证实世界是空性的,比量方面的逻辑百分百可以推出来,现量的实证也绝对可以。有人会说:“既然如此,你把空性拿出来看看?!”遇到这种情况,你就叫他把物质拿出来看看?!如果他拿一个东西出来,你就说这是空性而不是物质,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观点是“色即是空”。
这就是同等理。什么叫同等理呢?某个事物还没有被证明是物质,他就把“它是物质”的结论当成论据来证明。同样的,我们也可以把“色即是空”的结论拿出来证明。所以,佛教里面的辩论真是相当精彩,但在此不跟大家扯远了。
我说的东西虽然有点搞笑,但是绝对是真理,我们学习中观和唯识就是要思考这些,思考得多了,就会发现世界不可能是物质的,否则会有大麻烦。为什么呢?如果世界是物质的,那我们的精神就是物质堆积的结果——堆积起来是生命,不堆积了就烟消云散,一个悲观的生命观就因此而建立。
人们会认为这样的堆积很不容易,因为没有办法决定爹妈什么时候把你生出来,也没有办法决定什么时候死亡,大家对生命都充满了不安全感和恐惧。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所有人都拼命地抓取快乐、享受快乐,而且这种快乐会受社会主流观念的引导。
比如审美,以前的男神是高仓健、阿诺舒华辛力加,都是些肌肉男;现在变成了花美男、小鲜肉,全都去追逐这些普遍的标准,生命就在一些琐碎的感觉里打转,被社会上各种莫名奇妙的事情所牵引。如果有福报,还可以撑着你玩几年,要是生病了,衰老了,社会开始动乱,或者个人遭遇极端不好,你就玩不下去了。
实际上,唯物主义不过是极端绝望中暂时的狂欢,如同死囚临死前的晚餐。我们都认为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一旦一个人被医院判了死刑之后,大家都会很同情地看着他说:“你想吃点什么就吃吧,想玩就尽情玩,什么都不用做了。”这是挺无聊的,生命不是如此的。
如果我们的身体不是物质所造,我们的心真的是不坏不死的光明如来藏,只不过因为无明才造成这些现象的话,那我们有真正意义上的死亡吗?我们的这一生连着上一生,既然如此,我们就会为了此生乃至后世负责。而且我们会明白为什么自己现在会是这样,做了些什么才变成这个样,这就是佛陀所说的因果。因果规律之所以正确,就是因为我们的生命不是物质的。
大家不要小看了我们去破实执、说唯识,这些理论不是为了说着好玩。一个简单的破实执可以决定我们的生命观、价值观,决定我们的取舍,以及我们用什么方式去获取快乐和赶走痛苦。世人用物质的观念去获取快乐和驱逐痛苦,结果只会越来越痛苦,正如《入行论》里说:“愚人欲求乐,毁乐如灭仇。”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根本的世界观错了。这就是我们天天学习这些的原因,很多人说:“我已经知道了,你不要再说了。”不行!这个要天天说,说到你烦,因为人的心很怪,被无明驱使的时候,不是以概念来决定行为取舍,而是被直接感受所影响。
为什么这么说呢?人一定会趋乐避苦,比如有两碗饭放在那里,哪碗好吃就会去端哪碗,把不好吃的留给别人。住的地方也一样,为什么买房子要选呢?难道动机是自己去住不好的,把好房子留给别人?这样的菩萨出现过吗?事实上,每个人都只会趋乐避苦,任何现象都是如此,连谈恋爱也一定要选自己喜欢的对象。
我们不停地趋乐避苦,不停地寻找更好、更适合自己的东西。但是由于我们的福报不够,不如天人那么顺利,很多时候都找不到,因此会出现剧烈的求不得苦。即便我们得到这些东西,它也一定会变化(其实是心的一种变化,心除了本质不变,它捏造的外境一定会变),因此你获得的快乐也会流失。
有个哲学家萨特说“他人就是地狱。”在一定程度上他是正确的,因为建立了个体之后,你就只是保护自己了,建立的同时就是“爱我执”。两个个体在一起,亲热的时候美好得不得了,但亲热过度或伤及自己的利益就马上不行了,立即产生攻击和伤害。
我根本就不相信个体和个体之间那种爱叫“爱”,只有佛菩萨的爱才是真正的爱,他完全不会计较我们有没有回报,而个体的爱几乎整天都在算计,爱对方的时候一定需要对方爱自己。“我对他怎么怎么好,他对我却怎么怎么样……”你看那些怨妇诉苦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这么说。
个体建立之后一定会产生怨憎会,而且注定孤独,因为“个体”就是“一个”嘛,当然会孤独了,各种各样的五阴炽盛也因此会出现。个体也一定会以身体的方式出现,所以我们有“生”,生也是心的一种外显,那么一定会有“老”。个体其实是由很多因缘造成的,如果因缘出现不妥,比如四大不合,就会产生“病”,而且以身体这种方式出现的个体,迟早会消失,就会出现“死”。总之,不管你怎么努力怎么折腾最后都是苦,所以叫“毁乐如灭仇”——越去抓取快乐就越造业。
而且,无论你做什么都要靠福报,简单地说,福报就是我们施予外界多少,我们才能从外界拿到多少。为什么呢?因为一切都是你的心,我们其实从未施予过“外界”,所谓外界,是我们建立了自我以后,把区别于自我的东西叫“外界”,比如我们布施给乞丐,你以为真的布施给了乞丐吗?实际上一切都发生在你心里。
你在心里种下这么一个东西,然后明力不断地推动它增长(士用果),既然是在你心里布施出去的,那么它将来必定会在你心里重新呈现出来。由于是从这个自我伸展出去的,它回过来时也一定会在这个自我上呈现,这就是唯识解释布施能发财的原理。如果供养了三宝,那个力量就很大,回馈也特别多,所以供养要选取三宝或悲田,悲田也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有人问:“因果是不是假的?”其实因果也是假的,但这种因果规律性都是心造成的,就像我们的心造成了“有火必有烟”的规律一样。当然,如果我们去较真,因果也不真实,连自己都是假的。但在我们建立了“人我”和“法我”的这个层面上,它就是真的,依据这个相对真实的规律,你的生命在世俗谛上才能够获取快乐。
什么叫世俗谛呢?通俗的解释就是建立了人我和法我之后,我们在六根范畴内的所知。如果六根都不成立,这些规律也不成立了,也就是在胜义谛上,这些因果规律就不成立了。很多人会问:“我们不是要守因果吗?为什么学中观老破因果呢?”原因是你如果老在因果中间徘徊,你就一直都在轮回,所以因果一定要破掉之后才能解脱。
不管怎样,世界的形成一定是由心现的,而不是物质或什么其他东西所造。你可能还是觉得山河大地这些巨大沉重的东西怎么可能由心造呢?这是因为你有个错误的观念,老是觉得心就是意识,然而心不仅仅是意识。其次,由于你没有经过正确的思维,串习惯了这些东西,觉得物质好像自然形成这个样子,然后给它一个词汇叫“大自然”或者“造化”。至于什么是大自然?什么是造化呢?——这就是用概念来代替具体的事物。在因明里面叫做用遣余代替有实法,整个因明的重点就是要分清遣余和有实法,所以因明非常重要。很多人以为很好分清,但在实际运用时,其实很多都分不清楚,连我们的数学和科学都犯了这样的毛病。
如果你真的把因明读懂了,会觉得佛菩萨真的太牛了!佛法格物格得很细,而格得最细就是唯识(格物就是把事物清楚地分类)。把物格完了之后,会发现它们的共同来源就是胜义谛,心的来源其实就是光明——真正的佛陀。那是不是佛造成了这些痛苦呢?不能这么说,尽管它们的本质都是佛,但佛不会造成痛苦,造成这些痛苦是因为我们产生了我执,然后又产生了法执而产生的。
这些道理我们反反复复地讲,大家可能都已经很清楚了,但一定要天天这样灌输,然后大家去思维,通过思维解决了疑惑以后,才会形成定解和感受,感受再进行长时间的观修才会有境界,最后才会从境界里面产生真正的解脱。所以,大家不能厌烦,如果厌烦的话会学不下去,学都学不下去怎么能修下去啊?
很多人学不下去了,他就说要去实修,但什么是“实修”啊?像石头一样修呀?当然,有一个方法也可以,你去打坐,把心静下来。但是,如果在这个过程中见解不对,或者没有通过五加行把自己的福报和明力撑起来,很容易变成修无记的死坐。
网上这样修的师兄可能不多,但文化山庄的师兄要注意:你们很多人一坐十几个小时啊。如果见解不对的话,这样修下去最好就是无色界长寿天的天人(修行八难之一),命终后也会下地狱;差的就是直接修成畜生。
那破坏这种情况的最好方式什么呢?就是菩提心和空性见。如果我们把菩提心修得很盛,没有可能去做无色界的天人。如果空性修到可以对付心识的虚假性的程度,你也做不了长寿天的天人。那要怎样才能把菩提心和空性见修得很盛呢?去闻思,拼命地闻思、反复地闻思。
华智仁波切的一生反反复复讲了二十多次《入行论》,以至于他传讲《入行论》的地方长出一种小黄花,据说吃了那种花可以激发菩提心。我们也会一遍一遍地学习《入行论》和空性法门,其实《醒梦辩论歌》、《中论》、《中观庄严论》没有多大区别,说的都是一个东西:世界是假的,本质是佛。如果你要从知识面上四个字就够了——“缘起性空”!
但我们不行啊,堆积的无明太多了,有山河大地那么沉重的无明,再加上那些因虚假而产生的快乐又太厉害了,让你沉溺其中无法出离,如果不靠长期的闻思,根本没有办法摧毁。你说你想靠打坐去摧毁这些东西,“四夺”就是实践中观最好的方法,但很多人又修不下去,还有人跑来问我:“它明明就是真的嘛,为什么要把它射穿呢?射还不是在头脑里面发生的吗?”我当时回答他:“你还分得清楚有实法和遣余的差别哦!”(众笑!)
回到原文,如前所说,遍计有两种,一种是前五识起来;第二种是前五识起来,然后经过意识进行串连。意识除了“有火必有烟”这种还算正确的遍计之外,还有就是唯物主义的那种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的邪恶遍计,甚至连最基本的因果规律都不讲。
其实,唯物主义也讲求一定的因果规律,只不过它讲什么都不彻底。它会讲一些物质上的因果规律,比如说水(H₂O)一加热就会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它也会讲一部分精神上的因果规律,比如现代心理学会研究哪些因素导致抑郁症,而且很会把一些恐吓、诱惑的心理研究运用在政治社会的各个层面。但他们不相信深层次的因果规律,他们认为做了不好的事,不被发现就没什么问题了。
他们还有一个观点,认为人们不同的遭遇、感受和观念都是无因的,是偶然或者运气。比如一对双胞胎,他们的家庭环境和教育都一样,但他们的性格不同,命运也大相径庭。按照唯物主义的说法,既然成长背景很多都相同,那两个生命的轨迹应该非常相似,可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如果让唯物主义来解释,它既不承认前世,也不会涉及先天因素,只能解释说也许是因为这对双胞胎的内部构造有什么不同,总之生拉活扯也要拉到物质上去。
这样一种世界观分文不值,它会导致我们建立错误的价值观和生命观,导致各种各样接二连三的错误。它认为没有后世的观点,就像我们说没有明天一样愚蠢。如果没有明天,我们今天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坏事可以做绝,反正都没有明天。但正是因为有明天,我们敢把坏事做绝吗?同样的道理,如果有下辈子,我们今生也就不敢乱来。
曾经有人对我说:“没关系啊,反正下辈子我也不记得我是谁,所以这辈子做什么也无所谓。”这太荒唐了!我们的前生后世是有连续性的,但他没有认清楚这种深层次的连续性,而是误把记忆当成连续性了。要对付这种错误知见,失忆症就可以说明。
比如你去借钱时挨了别人一刀,手被砍断了,这个时候你失忆了,那是不是因为你不记得自己是谁,从哪里来,怎么挨了一刀,你的手就不痛了?虽然你记不得自己的一切,但是你的手还照样疼!或者人家找你还钱的时候,你说你不记得了就可以不还了?别人会再砍你的嘛。因果业报就是这样的原理,它不会因为你不记得就不发生报应。
唯物主义真的极度荒唐,他们的思维既不全面也不深刻,却正好和我们的一些无明愚痴相应,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都把它当成真理来使用,导致各种各样的错误和痛苦,实际上这些观点都是毫无价值的!我们一定要觉察到这个世界是由心造出来的,“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一种遍计执着。
我们不加考虑就接受了,不知不觉就被套进了迷乱圈,经过千百次反复地错认串习,然后就执著这是真相,并且斩钉截铁地说:真实就是如此!就像一个人坐在那里打妄想,他心里在想象自己怎么搬石头,又用石头建了一所房屋,又在房屋里生活,想着想着,自己也不知道这只是妄想,可怜的人从此就生存在虚假的幻觉当中,再也回不到现实中来了。我们凡夫大概就是这样的情形。
很多人都会把白日梦当真,为什么这么说呢?你看,我们有个东西叫“幻想”,还有个东西叫“计划”,而且还有“长远计划”,短的还好点,特别是“长远计划”,那就是白日梦。
我们还很小的时候就被鼓动要做计划:“你要有理想哦,长大了努力当一个总统!”全世界的总统总共就那么多,人人都被教育要当总统,什么时候轮到你?这些不切实际的计划就叫做白日梦,但整个社会、师长都在为我们灌输这些东西,然后会按照总统的要求来要求自己,过不好这一生。
有人会反驳说:“也不一定啊,比如我想成为一个企业家,我就实现了。”想成为企业家的人大有人在,失败的那些我们就不说了,相对于这个计划,在世俗中我们也承认会有梦想成真的成功人士。不过,无论你想成为一个总统还是企业家,不外乎就是为了获得快乐,可由于我们根本的起点就错了,哪怕你达到目标也一定是苦。所以,没什么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我们所做的一切全都是白日梦。
有一件事可以百分百地击碎我们的白日梦——死亡!谁能熬过这个呢?如果佛陀说的是真的,死亡之后又有来生,我们是不是在发白日梦啊?如果心真的认清楚了轮回中的这些现象,你不想生起出离心都难,出离心说白了就是离开对现象的贪恋,去寻找解脱。
但我们现在生得起出离心吗?由于闻思没有到家,我们的心没有确定这些现象是虚幻的,所以连基本的出离心都生不起。如果心肯定地、直接地觉知到现象的虚幻性,那么对于这些现象的贪执会减轻,同时心会诞生因离开这些贪执的快乐。这种出离心会很坚固,而且会不断地扩大。
其实,我们修禅定就会切断和外界的联系,外界就是我们六根的运动,而禅定则是把这种运动停下来,所以叫做“切断”。但实际上根本没什么切断不切断,六根不运动就自然不会再产生很多现象了。
“闭关”不是指关门闭户,那只是一种方式,更重要的是关闭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关,不准它们运动。它们停止运动了,就在一定程度上切断了我们从显现中去找快乐的机制。庸俗现象不再显现的时候,心本来的快乐会出现,会产生禅悦,它不再依靠纷繁复杂的显现获得快乐了,最多依靠打坐。难道我们需要去夜总会获得禅悦?肯定不需要,所以新的快乐机制就出来了。
佛陀的观点总是非常究竟的,他说禅悦其实也不对,因为你起码要依靠这具身体。当你慢慢摆脱身体这个外境的时候,你还会依靠一个念头,最后连念头都不需要的时候,就到了一念清净的四禅了。当念头没有的时候,心会形成空无边定、识无边定、无所有定和非想非非想定,其实都是心的一些轻微的活动。佛陀说连这些动的快乐都是错的,要去掉它。等到这些都被击破的时候,就是虚空粉碎,然后那个什么都不需要的、本质的快乐就出来了。这是我们从快乐的角度来谈一个修行的过程。
那么,最究竟的快乐和缘起的快乐是否一样?不是一样的,但它们在愉悦的性质上有一点相同。缘起的快乐至少由两个条件组成,哪怕一个轻微的念头也是如此,它会变化和被摧毁,而本性完全不依靠任何因缘,所以它无法被摧毁。这样解释应该比较清楚,但你清楚了不代表做得到,不然我们去闭关吧?
对于很多刚学佛的人来说,连一秒钟的意识都停不下来。如果我们修行到一定的时候,可以停下来几秒钟,然后十几秒、二十秒、一个小时、几个小时……禅定到一定时候,你就会发现,平静的心还可以起念头,但平静的心也在。那么这个时候就是最好的修行了,因为平静的心还在起念头的时候,你就可以用平静的心去看着这个念头任它起落,禅定的法喜就开始有反应了。
你会发现念头根本破坏不了平静的心,既然破坏不了就随便它,然后你在随便它的时候,它就不动了,没有念头了,接着就会进入无念。在平静的心能够觉知到念头的时候,会有快乐出来,叫做“乐”。这种乐会越来越强,乐到一定的时候,念头越来越少,心的清明越来越大,就会有神通出来,叫做“明”。到后面完全没有念头就叫“无念”,这就是修行的三个阶段:乐、明、无念。
当然它们都不是解脱,如果执着这三个阶段就叫“走入误区”,不过能先走入这种误区也了不起啊,连误区都不能走入的话,我们就只能“本质上是佛了”!其实,如果我们下定决心去修行,要达到这些状态也不是很难,难的是我们根本不愿意切断前六识的显现,谁愿意啊?
比如我们把一个人关到一间房子里面,把他的手机没收了,不给他看书,不给他上网看电视用电脑……要不了几天,就算他不疯也会半疯。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心习惯了一定要从显现里获得快乐,心失去这些东西就不行。所以我们要逐渐地去训练它,慢慢地来,不要那么着急。想把人搞疯很容易,不用打他和欺负他,把他关在一间房子里,什么也不让他做,好喝好吃的伺候,长则半年,短则两个礼拜,出来后可以直接送芳村(精神病院)。
其实他会自己把自己逼疯,因为他的念头停不下来。而且这个过程中绝对不要和他说任何话,哪怕说一句话,甚至骂他揍他,他都会感到很大的安慰。刚开始他还会很冷静,慢慢就会崩溃,出现各种各样的行为,比如大喊大叫:“有本事你就杀了我啊!”到后来连廉耻都会不要,人的心就是这么疯狂。
有人可能会不以为然,认为要是这样关起来倒也清净,那我们清净一下试试看吧!前提是你要按条件来,你要是把手机、书籍、电视都带进去,当然是两年也能过下来,除了头发长长了,也不会有其他的结果,因为我们的心一定要接触外面的东西,从这种显现里去获取快乐。
在这些显现里必然有两种执着:我们有个体,即“人我执”;有个体以外的东西,即“法我执”。如果快乐从这两种执着中获得的话,就叫做轮回。而且走到后面绝对越来越惨,因为我们在不停地耗用以前的福报。
什么叫福报?通过利他得到的回报。什么是利他呢?说白了,我们的快乐现在要从外界去拿,既然如此,那我们是不是要给外界一点好处呢?其实“他人”就是“外界”,如前所说,所谓的外界就是你的心,你去利他就是把好处从心的这里拿到那里,然后因缘汇集的时候又从那里还回到这里。这样的轮回真的好无聊,干脆就自己从自己这里直接来嘛。
我们醒时的一切实际完全是自己心识显现的幻像,但我们不知道这和梦一样,就在里面执著有实义,过着迷梦一样不觉悟的生活。
这段的意思刚才已经说过了,我们醒时的一切,实际上就是六根识的一种显现,我们直接在这里面寻找快乐,眼识所看到的、触识所碰到的……以及六识集中所带来的一种快乐,其实全都是心识造成的福报。
按照世俗的规律,既然由心造,它可以造成这样、也可以造成那样,可以造成好的、也可以造成坏的,那我们要怎样把它造成好的呢?我们认为的好一定是外境很好嘛。那外境有哪些呢?首先是身体,其次是身体以外的事物。我们希望自己的肉体是一个高大健美的小鲜肉或锥子脸,小鲜肉外面是宫殿和其他异性的围绕……不管怎样,这些全都是心外的东西。
按照唯识的观点,心外的东西就是心生产出来的。那么,要造出心外的好东西,我们是不是应该往心里放一些好东西?心要产生这些好东西,一定得有相应的力量出来才行,所以我们就要去布施、利他,这些善法都是朝外的。这样去做,到了一定的时候就会显现出好的东西,好到极致的时候就是天界或净土(当然净土已经有佛菩萨的力量了)。
其实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律原理就是这么简单,但很多人不相信,因为实执的串习太重了。想获得快乐是这个原理,痛苦也一样,你如果想要外界的环境不好也很简单,你就拼命折磨外境就行了,它一定会回报你烦恼和痛苦。有人会说:“不是啊,我越折磨他,他越喜欢我。”这叫前世冤孽,肯定是他前世就这样折腾你的嘛。
总之,世俗谛的痛苦和快乐就这么回事,如果我们搞清楚了,就会认同在缘起上一定要去利他才能产生快乐。如果我们要彻底地摆脱这些东西,就要明白这一切都是心显现的,不显现了,你就成了佛。
你可能马上会想:“那佛陀那里就没有任何显现哦?”其实不显现的意思是指没有个体显现了,到了佛地,根本谈不上显现不显现,他是一切。我们不能用凡夫二元显现的观点去判断,我们说显现的时候,一定有能显现和所显现,而佛不是这样的。
到了佛地,我们的语言和思维完全不管用,这就是我们一定要去说空性的原因。空性就是佛,就是心的本质,没有其他的佛。比如我们看到的释迦牟尼佛是化身佛,而十地菩萨在净土看到的阿弥陀佛是报身佛,这些都不是真正的佛,真正的佛就是你的心的本质——空性。
在这个世界上,心的本质是唯一的实相,其他的都是假象,因为其他的都要变化,既然是变化的,那它的相就不能称其为相。而心的本质是不变的,所以它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不一不异,不来不去。由于它不是个什么东西,你不能说它是什么,勉强安个词汇叫“如来藏”、“法性”、“真如”,或者叫“佛”。
问:如果醒时显现都是自己心识自现的,怎能成立有作用呢?(比如毒药、刀兵、冰雹,如果不是在心外存在,则无法成立有作用。)
答:譬如唯识论中说“如梦中无女,动身失不净”,梦中没有女人,只是梦心在妄想交会,以此就漏失不净,这是自心变现而能起作用的明证。又如,梦见被仇敌用手掐住脖子,当时就出现心跳、呼吸急促等现象。这也只是自己心识在想仇敌用手掐住自己的脖子,虽没有外境的手接触脖子,仇敌的手、自己的脖子以及手掐都只是由自心变现的,但也起到明显的作用。同样醒觉位,不必有外境,以心想就能无欺发生作用。比如,没有被毒蛇咬伤,但心里怀疑中了蛇毒,一起这种疑心就出现气闷、流汗、昏迷等症状,和遭到蛇咬一样。反之,也有这样的事例,虽然被蛇咬了,但有没有生疑心时,也没有受伤害。可见单单由心识的变现就无欺发生作用。
如果醒时的一切都是心识自现,那毒药、刀兵等就不应该有作用,否则就成了自心伤害自心。这段话其实把心理解成了意识,而我们平常人说起心的时候,也会把它理解成意识,这段话的言下之意:如果毒药不是身外之物,那你能用意识把自己毒死吗?
我们反驳说当然可以,比如做梦的时候要是被仇敌掐住脖子,就会感受到呼吸困难。平时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现象,以前我们踢足球,有时候一不小心会被踢中特殊部位,刚受到冲击的时候还没什么,低头一看是特殊部位受了伤,立马就眼前一黑栽在地上,这是五俱意识跟上去的结果。
我经常举打仗的例子,你在聚精会神地射击别人,别人也在射击你,然后你不小心挨了一枪,刚开始可能完全没有反应,因为你的注意力(五俱意识)不在那上面是不会感觉到疼的,直到别人告诉你在流血,你才会意识到自己挨抢了,因此马上昏过去了。
打架也一样,我打了很多架太清楚了,打架的时候绝对感觉不到疼的,打完以后回去一看才这也疼那也疼,因为注意力上去了。这里想说明意识其实对我们生理是有作用的,比如你想事情想到很害怕的时候,你会喘气的。
在美国加州监狱曾经有一个著名的实验,将一名死刑犯关进一间密室,蒙上双眼,用刀背在他手背划过(只划了一点点的伤口),然后在旁边用水管放出嘀嗒嘀嗒的声音。几个小时之后,这个人的意识觉得自己快死了,然后就真的死了,由此可知,意识的力量可以大到这样的程度。这是一个真实的案例。
对方在这里做出反驳,认为毒药、刀兵等都是身外之物,你总不能通过意识想一把匕首把自己杀死,而我方以梦见仇敌掐脖为例,说明意识的力量如果大到一定的程度可以产生这样的作用。其实,意识影响生理的现象比比皆是,比如一个人的心若是死了,他就活不了多久,很快会出现生病、抑郁等症状,不一定需要自杀,病痛都会让他的生命迅速枯萎。
还有两军打仗,打赢一方的伤兵都恢复得特别快,而落败的一方往往死伤成堆。特别是当士兵失去战斗意志的时候,你看那些被俘虏了的士兵,被杀都不会反抗。比如日本士兵受武士道精神影响,向来野蛮不怕死,但关东军战败之后,这些战俘被杀时基本上不反抗,成片地死去,因为斗志丧失,生存意识已经丢失了。
所以,意识可以大量地影响我们,比如一个人快乐的时候会神采飞扬,倒霉的时候整个人都萎靡不振垂头丧气。而且,如果一个人太善于嫉妒贪婪,饿鬼相就出来了;如果一个人阳光无私,你看他从头到尾每根毛都呈现出菩萨的样子。这一段的意思就是这样,大家要理解此处说的“心”实际上是意识,这样你一下就明白了。
有一个实例,过去有人在路途中被毒蛇咬了小腿,他自己认为是被木桩碰伤了,心里并不在意,继续往前走了三十多里路,蛇毒一直没有发作。后来遇到有人指着他的小腿告诉他:“你的小腿被毒蛇咬了!”他一听顿时起了疑心,蛇毒立即发作,很快就一命呜呼。
这个案例会可能有的。当我们前五识发生作用的时候,如果五俱意识不附上去,分别的作用就不会很明显。比如我们的眼睛在看电视剧,同时又在讲电话,那你会根本不知道电视里面在讲什么。或者你在关注电视里的情节,耳朵虽然听见别人在电话里说话,却不知道对方在讲什么。这是眼识和耳识的例子,身识也是如此。
刚才我举过打架时感觉不到疼的例子,但为什么我们平常一碰到就很疼呢?因为你没有去打架,而我们身识的力量又特别大,会把五俱意识一下就带上去。不过,如果你的意识非常强大,它完全可以超过身识的作用。
比如我们单空修到很深程度的时候,随便你捏都感觉不到疼了,为什么呢?因为身识不起作用了。当禅定到很深的时候,身识也是不起作用的,你看他身体的架子仍然立在那里,但是在他的境界中是空空荡荡的,这时候你用针去插他的身体是不起作用的,而且扯他的耳朵也可以扯得很长。因为他的身体不像我们现在会自然本能地起反应的,哪怕拿一根毛轻轻地拂过都会有反应。其实,我们身识的力量非常大,所以说人的身体不能被伤害,如果你去伤害别人的身体会判刑的,骂人一般还不会,不过要看骂的人是谁……(众笑!)
总的来说,如果五俱意识没有附上去,其他识的力量是不大的,会出现视而不见(眼)、听而不闻(耳)、感而不识(身)的状态。什么是“感而不识”呢?如果你去修单空,慢慢会觉得身体是假的,各种触受、痛感都会减轻,身体会出现一种非常轻快、松脱的感受。如果你把五蕴彻底夺空之后,就会像那些证悟了本性的大禅师所说“如同脱掉了千万层贴肉汗衫般轻快”!
通过修习单空,你身体的沉重感会慢慢减轻,起码处于那种状态的时候感觉也会很轻快的,当然你走起来的时候就不行了,特别是不在动中去修的话,一动起来就不行。有些人打坐的时候身体是没有的,一站起来就会出现走都走不动的情况。
那这样能证悟成就吗?可以的,你可以在座中去体会本性。就像有些大修行人,出门都需要轮椅去推的,但他的心是无执的,身体只是余业,余业一散马上就可以成佛。当然,你可以动静结合,座上和座下都修,但其实有时候也没有这个必要,为什么呢?动静结合来体会单空时,广度可能要广一些,但深度却不见得坐在那里修的深度深。但这个深度到底深到什么样的程度?它不是绝对的禅定,也不是绝对的观,而是“止观双运”。这是具体修空性的一些说法,不过现在说这些也没有很大的意义,因为大家不去修是体会不到的。
我们观察:如果心外有毒蛇的实体,在没有起疑心时,毒为什么不发作呢?可见心外没有境,并不是外在的蛇毒杀人。而心中一现起有毒相,就自然造成损害。
原文提供了一种解释的角度,而事实上就是五俱意识没有上去,所以被咬当时没有立刻发作。真正来分析的话,蛇毒是心的一种固有习气的捏造,比如我们曾经杀害过其他生命,就是把杀业放在外面了,然后这个杀业会回到自己身上,以蛇毒或刀剑等方式来毁坏我们这个个体。
大家不要认为我们身体的个体销毁了就算了,这个身体的个体销毁之后,心的那种内在的个体感又会制造出另外一个身体,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心一定要有一个观察点,而这个观察点会形成身体。大家记住,这个观察点不是指我们的眼睛,而是觉知向外伸张的一个方式。比如那些深海动物,虽然它们没有眼睛,但却有觉知,懂得爬、懂得游、懂得去找食物……它们是通过其他心识的方式去展现它的世界。
那么,这些说法对不对呢?其实你把离一多因搞通就明白了。学习佛法,在思维上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就是离一多因,所以整部《中观庄严论》里形容离一多因是文殊菩萨宝剑的剑尖。什么是“离一多因”呢?就是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是“一”(实有不坏的“一”)。
比如说这个鼠标是“一”的话,砰一下砸到地上就成了“二”。为何现在骂人总说别人那么“二”呢?原因是他不能“一”,而“二”是两个“一”组成的,继而两个“二”又成了四个“一”,那么世界就会越来越多。既然连“一”都没有,那就没有“多”,所以叫“离一多”。
“离一多”是这个世界的本质——没有“一”也没有“多”,故而只能是空性。空性就是这一切都没有实质,但没有实质却有显现,怎么回事呢?就是心的显现,世界是心造的。心显现出这一切,那心的本质又是什么呢?心的本质就不能是显现,为什么呢?如果心的本质是某种显现的话,那其他的显现怎么办呢?所以心本身一定是没有显现的,它必定是“空性”的;它没有显现,又能显现,所以它一定是“光明”的。
这些观念听多了,很多人就觉得自己可以了,实际上真的要确知还得去修行。我们要把出离心、菩提心认真修好,并视师如佛。为什么要修这些呢?因为对于我们末世的众生,心完全系在显现上(法我执),这是没有出离心的表现,所以谈都不要谈了。那没有菩提心又怎么体现呢?老是系在个体的出发点上。
无论是狗屎还是黄金,无论是一桩丑陋的事业还是伟大的事业,你只要系在上面就不叫有出离心。系在个体或者消灭个体上(个体消灭叫“无明尽”,还是会停留在一个境界上),就叫做没有菩提心。而这一切根本都不成立的,就叫做空性正见。
如果我们不好好地修出离心、菩提心,成天系在现象上,舍不得它,怎么去证悟它不成立呢?概念上你可以玩,好的坏的都可以捏在一起,但心不会这样,心要是直接觉得某个东西是虚幻的话,对它的贪恋会少很多,而离得开就是空性的作用的体现。所以,出离心和菩提心实际上是空性正见的前提,如果不去把这些修好,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绝对不可能证悟。
那为什么要修“视师如佛”呢?末世的众生福报太少了,出离心也修不好,菩提心也没有,空性正见就更不要说了,说起来都羞人!我们不仅福报少,还被怀疑、自私、恐惧、错误的分别念、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想法所折磨,你只有视师如佛去修上师瑜伽才行,借用上师的功德打死自己的我慢。
所以,大乘密宗就把“菩提心”和“视师如佛”作为两个铁门槛,跨过去就搞定,跨不过去就完蛋!如果上师都不能视如佛,你怎么视其他人如佛?证悟的时候,就是知道一切都是佛。假如一个人说他已经证悟了视一切如佛,唯独他的上师不是佛,那他根本就是有毛病。(众笑!)
其实“视师如佛”是果地起修的一种方式,书上可能没有说过,但是我觉得没有说错!你修下去和研究下去的话,会发现密宗真的相当厉害!以前我也想不通,明明佛是三十二相的,为什么视上师是佛呢?佛起码要知道我口袋里面有多少钱啊?!
实际上,上师的样子是你觉识的一个显现,心,你怎么找都找不到,他的心就是你的心,那就是上师。由于他已经证悟,他的样子就是你的心的一种直接非扭曲的显现,所以你要视他如佛,他就能把你直接带进法性。而其他人则不行,稍微好一点的人可能把你带到菩提心那儿去,差一点的人则可能直接把你带进地狱,在地狱的处境里你根本不可能去明白本质。也就是说,具德上师是你心里面最好的那个东西,最本质的一种体现,所以一定要视上师这么一个样子为佛。
你可能会问:“他要是佛为什么没有三十二相呢?”那些能看到佛陀三十二相的人,人家相续里有这些福报种子,你有吗?谁叫你生在末世,有本事你生在佛陀时代,随便听闻一点佛法就成阿罗汉了,而没有福报种子是显现不出三十二相的佛的。
视师如佛,实际上就是依据“所有的外境都是佛”的观点而来。上师瑜伽里说“上师融入自身后,一切都是上师的显现”,其实就是说心的显现是法性的显现和游舞,这是一种果地的心态、佛陀的心态,所以叫“果地起修”。这些书上可能没那么说过,但如果我乱说的话,我会堕地狱的!
以前我看索达吉堪布翻译的《深法宝箧》,里面第一篇就是莲花生大士的视师如佛,当时上师(慈诚罗珠堪布)就坐在我身边,他对我说“这是最高级的大圆满”。我听了还有点不可置信,因为我们想象的大圆满应该是一个很深邃的东西,其实不是这样的,假如你真的把视师如佛修好了,就是最好的大圆满。
如果一个人的出离心和菩提心修得很厉害,一般在上师瑜伽这个阶段就可以证悟,特别是再学一些中观的论典和大圆满的基础论典,比如《心性休息》、《三大休息》、《三自解脱》或者是法王的《手中赐佛》等。其实核心内容不是很多,说来说去就那些,但我们难的不是去学习这些论典,难的是连基础的出离心都没有。
检验出离心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情绪,一旦有情绪就说明没有出离心,因为情绪一定是因外境的得失而来。你说你的情绪找不到原因,其实只是没有深观而已,如果深观下去,任何一个情绪都一定有原因,你肯定在忧虑什么或恐惧什么,也许它没有清晰地浮现在意识里,但你隐隐约约的就是觉得不妥。
什么叫没有菩提心?看见别人开心的时候产生冷漠,这基本就是没有菩提心的体现。还有只顾着自己的修行,对别人的解脱根本不感兴趣,根本就不想去利他。一个人如果产生了我要为别人的解脱而付出一切的心态,这样的人不成就,我不信!他一定会成就的,因为他的心会把他从系着在自我、物质上的力量全部带走,而且会越来越大,到后来一定会证悟。
但我们往往是耽著太深,一遇到具体的事情就不管用了。很多师兄都学了很多年了,概念上闻思研讨佛法都没问题,说起“空性”这些词汇有谁不会呀?!有些还驱车几百里去给别人上中观因明课,这些都容易,但你能不能够离开这些庸俗现象才真正重要。有些人可能打坐的时候状态不错或生活环境比较好,没什么逆境,就觉得自己修得不错,各种愉快,但稍微刺激一下马上就不行了。你这副样子,就算证悟了,又咋地?
法王如意宝的前世——列绕朗巴就有个有趣的故事,他曾经在一个山洞遇到一位自以为是的修行人,说自己的修行已经如何有成就了,法王就故意指责他骗人,他马上暴跳如雷火冒三丈,于是法王就看着他说:“你不是修行了很多年吗?”
其实我们也一样,我们的修行有时候并没有拿来消减自我,反而把自我喂养得非常壮大,还认为自己有修行。文化山庄的师兄一定要注意这个,如果修行这么久还是觉得自己很了不起,是无垢尊贵种,那你马上就不是什么无垢尊贵种了。无垢尊贵种是别人奉予的,而不是我们对自己的评价,也许我们可以把大乘无垢尊贵种作为我们衡量自己修行或追求的一个目标,这没有问题,但不要觉得自己很珍贵,别人不珍贵。只要你觉得自己很尊贵,别人就不尊贵,那对不起,你就不是无垢尊贵种了,因为每一个无垢尊贵种都会觉得别人是无垢尊贵种,这样你才能变成无垢尊贵种。真正的无垢尊贵种,绝对不会说受到一点点刺激就退失或心生怒气。实际上所有的众生都很可怜,包括我们自己在内,哪个没有错误呢?哪个敢说自己很完美呢?如果因为别人的一些不足就斤斤计较,这是菩萨吗?
菩萨看见我们会觉得很了不起吗?他看见的都是残缺不全,各种各样的无明自私愚痴,他们有嫌弃过我们吗?如果嫌弃我们,他就不是菩萨了,那我们是不是应该向菩萨学习呢?既然这样,那我们是否要端正自己的心态?佛法说起来很像很复杂,其实最初的关键就是刚才说的那些东西。
我们一定要离开这些庸俗现象,消灭因各种欲望而引发的烦恼,一定要为别人的解脱而付出。如果既不愿出离,也不愿为别人的解脱付出,你不可能领会空性,最多是知道空性的观念和有一点打坐上的感受,但那玩意儿根本就不管用,真正起巨大作用的反而是出离心和菩提心。到了菩提心非常盛的时候,很多道理可以拿来马上就会兑现。
虽然我不停地在说中观唯识这些道理,实际上我们要去实现空性正见,刚开始还是要靠出离心和菩提心,否则你的空性正见是实现不了的。还有,如果思维能力很强,又有大量的时间,观修能力也比较强的人,你可以在出离心和菩提心还不是那么盛之前去修空性,然后再对出离心和菩提心进行反哺。
为什么呢?当我们把情绪、感觉、世界、身体等都夺空了以后,心离开它就叫出离心。在这个状态里发现其他人强烈地执着根本不存在的东西,对其产生巨大的悲悯,愿意去帮助他。而且帮助他的时候由于自己被夺空了,根本就不惧怕因帮他而引起的伤害,会毫不退缩继续帮助他,这就叫菩提心。这就是空性正见对出离心和菩提心的反哺作用。
但一般人连这个都做不到,由于你没有足够的出离心和菩提心,心的力量不够,单空的感受就生不起来,甚至会认为单空和菩提心互相冲突。比如有很多师兄问过这个问题:“既然要对众生发菩提心,那就是有众生;而空性又说万法皆空,无佛无众生,那我对谁发菩提心呢?”这说明他完全没有实践过菩提心和空性,特别没有实践过空性,他是在想象中、观念中进行冲突。如果你去修就会知道,两者一点都不冲突,反而互相支持、哺育和滋润。
我在讲课的时候总是说很多具体的修行,因为我们学的这些道理如果不和修行结合,用处是很少的。我们现在的麻烦就是学了概念,但当不了真,很多人学了十几年,连基本烦恼都解决不了。
永明禅师在《宗镜录》中说过两句话:“境无心有,境便现前;境有心无,境终不现”。意思是说,虽然没有境,但若有心,境随着就现前。即使有境,但没有心识,境也终究不现。这就有力地证明了,一切显现都是自己的心识自现的。(就像以上的事例,不想蛇毒没有事。一起念,一整套的显现顿时就出现了,就像梦中并没有毒蛇咬自己,梦心才一变,恐怖的境界当下就纵横显现。)
这里还是把意识和阿赖耶识合在一起讲,没有分那么细。毒蛇其实也是心识,如果心识不现,毒蛇肯定不现,毒蛇一现起来必定就有了心识,唯识里面叫“俱缘定因”。也就是说,境和了解境的心必然同时成对地出现,唯识里面叫见分和相分同时出现。如果没有见分,拿什么去知道相分呢?比如我们没有看到一个人的肠肝肚肺,没有这个相分,那就不存在和它相应的见分,所以我们就不承认他有肠肝肚肺,只能说有那种可能性,叫“种子”。
有些人认为不是可能性,因为剖开肚子,肠肝肚肺就会出现,他认为肠肝肚肺一定事先就在那里。这就是意识在搞鬼,万一这个人是全息3D影像制成的,你剖开会有吗?因此眼识没有看到,它就没有现前。
如果你说有见分而没有相分,那也不可能,你见到什么了?见分和相分一定是成对出现的。我们能够看的那种能力叫做“自证分”,这种能力在哪里呢?你找来给我看看!恰好你找不到这种能力,所以心本身是空性的,自证分就是识的体,实际上又找不到体,但随理唯识认为自证分有体,说它的体叫“刹那”,所以随理唯并不究竟。
随理唯识其实是指有些人对唯识没有理解通透,他有这种心识刹那的执着,事实上没有人会宣称自己就是随理唯识。有时候有些论师在开显法义的时候,会站在心识是实体的立场上来给大家解释,这样表达上比较容易解释清楚,但再清楚也只是在世俗层面,属于世俗谛。如果我们较真到底,就到了胜义谛,在这个层面会发现心识的体也不成立。
大家不要把“心识的体不成立”理解成“完全没有”,这是错误的,即使是假象,它也要有个东西才能出来,所以唯识里面它一定要“有”,有个理论叫“假必依实”。意思是现象虽然是虚假的,但它不能凭空出现,一定要依靠一个真实的东西出来。这个时候再走下去就会承认有光明,却又不是一个我们心前可以找到的那种刹那,这就叫做他空中观或随教唯识。
既然一切东西都是光明,那光明到底是什么?大圆满就是寻找光明是什么?禅宗则是去参念佛的是谁?拖死尸的是谁?“拖死尸的”可以说是意识,是意识在指挥身体动作,那意识又是什么呢?意识的体是什么呢?(也就是意识的自证分是什么?)意识的自证分就是光明,那光明是什么?
这就是禅宗经常参的话头——念佛是谁?你把它参透了,就会发现光明也不是个对境,它绝对不是一种存在,也不是一种不存在,离开了有和无。“这个东西”好难形容,真是没有样子的,这个时候你就理解了大圆满的本质——明空双运。
大家千万不要把“明”理解成电灯那种明,没有电灯它也是明的。以前有个禅师形容这个东西,说它“天晓不露,夜半正明”。“天晓不露”,就是说天亮时它恰恰不明显,因为天一亮你就开始用眼睛看,一系列的庸俗感觉随着感觉就出来了。“夜半正明”,就是晚上的时候,你会把很多的明力收回去,但是半夜的时候你难道不知道自己吗?眼睛一闭你知道自己闭了,你能看见黑暗,感觉到身体,那个时候反而容易显现出来。
(就像以上的事例,不想蛇毒没有事。一起念,一整套的显现顿时就出现了,就像梦中并没有毒蛇咬自己,梦心才一变,恐怖的境界当下就纵横显现。)
我们醒觉位的心识应该理解为阿赖耶识,但这里他的梦心是从意识的层面来说的,大家要把这些话合理的理解,不然会心生不解:难道我现在一想毒蛇出现,毒蛇就出现了吗?原文说的是意识,我们应该分清楚做梦的意识和醒觉位心识的区别。
毒蛇的出现是阿赖耶识的一个种子出来了,体现为眼识,是毒蛇的样子:体现为触识,是牙齿撕咬和蛇毒。但一个人被毒蛇咬了,如果五俱意识没有附上去,毒性又不是很厉害的话,它有可能不会发作。比如一个人被蛇咬的时候正在打架,打完了发现脚怎么有点痛,这一看,一下就会迅速肿胀起来,真的有可能出现这种事。
所以,大家要好好地理解这里的意思,原文是把意识和阿赖耶识混在一起而说,而藏地的法师有时候只用因明的层面解释世俗谛。其实,唯识是把因明发展到极致的体现,所以解释世俗谛会更清楚,有时候用因明去说事的话,大家会懵逼的,因为在座的很多师兄也没学过因明。
今天就学到这里,现在一起来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醒梦辩论歌》第10课
- 《醒梦辩论歌》第1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