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归纳念头和禅定的关系,可分以下几类:在普通禅定中,念头与禅定是互为矛盾冲突的关系,在以观想与观像为主的禅定中,念头与禅定为互相利用又相互排斥的关系,在单空修行中为对治的关系,在空性中是一体一味,为相互利益的关系。
三、如何对治念头:1、节欲;2、持戒;3、积资;4、专注。
1、节欲:a、欲望是念头不受控制最主要的根源之一,因欲望必须追逐外境而无法安住。天台小止观有禅定的二十五种方便,分别是:具五缘、呵五欲、弃五盖、调五事、行五法;贪欲非常影响禅定。小止观呵五欲为:色、声、香、味、触。于外在可理解为:财色名食睡。b、作为居士,以能够养家糊口为准则,不应希求太多的世俗享受与世俗成就。由此,需深入阅读和思考基本的佛教经论,建立正确的佛教三观,并做一些积资清障的修行,为深入打好基础。
2、持戒:a、持戒能够阻挡相续内在的恶种现前与外在的颠倒行为,为禅修做基础保障,也会让一些粗猛的念头无法聚集和现前。b、居士最好至少受一条别解脱戒,灌过顶的居士应该随时清净三昧耶戒。经常修忏悔以清除业障。
3、积资:a、资粮的充足与否,对于禅定有非常直接的影响,轻安和乐受,以及之后比较深入的禅定境界,都需要善业的种子。b、发菩提心是积累资粮最好的内在心态,但也应该在菩提心的摄持下长期从事善业的堆积。如供水、供灯、供养僧众、放生、绕塔、磕头等等。特别是以上师三宝为对境的磕头,对于禅定的增进一定会有很大的帮助。
总的来说,积资清障是学人必不可少的修行,对于密乘修行人来说,五加行,特别是合格的五加行,对于禅定有显而易见的作用。特别菩提心和上师瑜伽的修行,对于禅定的生起几乎有决定性的作用。
4、专注:禅定及其功用都是建立在意识停止散乱的基础上,因此让不由自主的念头止息就是禅定的目的,此为专注的含义。达成专注的方式大致有如下几大类:
a、守一:意识缘合一些无分别识,专注在一个目标上,谓之“守一”。如意守丹田、目视虚空或佛像、耳听流水声……等等,初学者的要点在放松与反复串习,守不住目标或者不由自主地散乱时,可停下休息,然后重新开始,反复操行,日久定有静定轻安的觉受。
b、观想:观看唐卡或者佛像,也可观想内在的气脉明点。由粗到细,由模糊到清晰,逐渐成观,从而灭除分别杂念。要点亦是反复串习,放松和专注结合。
c、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一念代万念,不但能够积资清障,也能够达成功夫成片,此时杂念会非常少。念佛的过程中,也一样需要放松和专注结合,坐上一旦念累或者感觉烦躁时,应该停下来放松身心,安静休息,心境平复以后继续。
- 《黄檗禅师传心法要》第33课——念头和禅定的关系01
- 《黄檗禅师传心法要》第35课——念头和禅定的关系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