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经方式:《黄檗传心法要》为禅宗最为殊胜的论典之一,全文纵横捭阖,直指人心,绝无拖泥带水之迹,上上根之士,阅之当大开圆解,直下顿了。但时值末世,人我纰漏,五毒鼎沸,难以单刀直入,顿脱窠臼,故勉力退而求其次,用各种理论做思维诠解,以渐次觉受描画水月之影,故以下的讲解中,会用到中观、唯识、如来藏等佛教基础学说,以及各种禅宗以外的修行法门,既论知见,也说次第,由此难免名相横飞,并兼狡智纠结,于超绝言思的禅宗来说,如此大绕葛藤,推诿曲折,当属佛头着粪,虚空捏怪,但时而正当,众目睽睽之下,也是无可奈何,强作抽钉拔楔之举。若有出尘高士,贻笑掩颐之余,见谅!
正论:
师谓休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句解: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此句为全文核心,说了两个问题:
1、世界是心的,不是物质的,不是上帝的。当时人无需这样的说法,而现今之人却必须说清楚。
2、这个心,不是肉团心,不是意识心,不是阿赖耶识心,而是真如心。表究极世界观。
四种缘起:佛学术语,为华严宗所归纳之四种缘起思想。华严宗之教理系以‘缘起’为主,而于所判立五教之中,除顿教外,分别各说一缘起,即:于小乘教说业感缘起,于大乘始教说赖耶缘起,于大乘终教说如来藏缘起,于圆教说法界缘起。而唯独顿教因是无相离言之宗,不更涉教相之教,故无缘起之说。
小乘教主张业感缘起,说一切万法都是由于业力的感应而生起。大乘始教主张阿赖耶缘起,说阿赖耶识含藏万法的种子,一切根身器界,皆由其生起。大乘终教主张真如缘起,说由于真如随缘,才会生出万法来。一乘圆教则主张法界缘起,说遍法界的一切事物,有为无为,色心依正,过现未来,都尽成一大缘起。
若诸佛与凡夫一心,此心除真如本性以外,别无可能。
凡夫与诸佛之心,因空性和光明而一味,因污染和清净而有别。当从禅宗的悟入方便和结果来看,则污染与清净,也本无二致。
空性推理:一切身心现象都无法找到根本实质,如找到实有根本实质,应合附“独立、唯一、不变”三个因素,不然难为根本。如三个因素成立,则无法组成现象。微粒需要力才能和其他的微粒组合,而微粒和力,只能是两种东西,如是一种东西,则力量一离体即无法成立。故无论是凡夫之心,还是诸佛之心,都无法实有,一实有则无法有任何现象,因非实有,故凡夫与诸佛之心,本质相同。
光明推理:世间现象无一真实,但虚幻现象却连绵不绝,故必有其非断灭的本性,由于实有之物决不可得,故而其本性和空性必为一体,即究竟光明。但凡夫不明心之空性唯一无有,分别光明,轮回遂成。
“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
说明心体的空性,离开四边,非二元现象。
“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
说明认知方式。前两句说心性无法用念头认知,后两句所心性没有住处,再后一句说心性无法量度感受。
“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
同上,强调用以引发下文。
“但是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此文稿为初打内容,未经仔细校对,强烈建议结合音频阅读】
禅七的第一天终于过去了,祖国大陆和清迈的师兄们只是过了一个上午,但美国已经过了一天了。我们现在开始学习《黄檗禅师传心法要》,拖延了一个禅七,终于开始讲正文了。
在新西兰讲《黄檗禅师传心法要》挺殊胜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南半球讲到了北半球。到底怎么殊胜呢?我也不知道,反正从北走到了南。这是一部很殊胜的论典,真的非常殊胜,讲起来也很费力。我开始以为两个禅七可以讲完,但看了内容以后,发现可能要七八个禅七,因为有好长的内容。那怎么办?我们只能慢慢地讲。
这部论一个是篇幅长,另一个是内容特别的深。我为了讲《黄檗禅师传心法要》,还写了一篇非常短的、半白半文的小文章,表明我不仅仅只是初中毕业的水平。大家看这文字,它把我的一些心境、为什么这么讲都说了。如果只是把文字念出来,不一定听得懂。半文半白的,说有多文艺,又不文艺;说有多深奥,又不深奥。一看就知道是一个土老帽写的,但绝对还是认识几个字。
文章里面把我为什么要这么讲经,大概说清楚了。本来已经有个序的,现在又来写一个序,我先念一遍,简单解释一下,就开始讲正文了。
《黄檗传心法要》为禅宗最为殊胜的论典之一,全文纵横捭阖,直指人心,绝无拖泥带水之迹,上上根之士,阅之当大开圆解,直下顿了。但时值末世,人我纰漏,五毒鼎沸,难以单刀直入,顿脱窠臼,故勉力退而求其次,用各种理论做思维诠解,以渐次觉受描画水月之影,故以下的讲解中,会用到中观、唯识、如来藏等佛教基础学说,以及各种禅宗以外的修行法门,既论知见,也说次第,由此难免名相横飞,并兼狡智纠结,于超绝言思的禅宗来说,如此大绕葛藤,推诿曲折,当属佛头着粪,虚空捏怪,但时而正当,众目睽睽之下,也是无可奈何,强作抽钉拔楔之举。若有出尘高士,贻笑掩颐之余,见谅!
《黄檗传心法要》为禅宗最为殊胜的论典之一,这部论典非常的殊胜。为什么叫做论典?其实它不能算是一部绝对完备的论典,只是裴休收集黄檗禅师的法语,应该是法语开示的集录。但我也只能称它为论典,因为黄檗是一位成就者。
“全文纵横捭阖,直指人心”,什么意思?横七竖八地讲,开合非常有气魄,内容也讲得非常直白,直指人心,绝无拖泥带水之迹。
“上上根之士,阅之当大开圆解,直下顿了。”要上上根之士,而不是上根之士,阅之当大开圆解,直下顿了。我看了以后,肯定没有开圆解,也没办法直下顿了,但我们还是在学习它。
有时候还在跟周围的师兄说:“我是不是选错论典了?”所以,我就马上开始为自己作解释了。
“但时值末世,人我纰漏,五毒鼎沸,难以单刀直入,顿脱窠臼”,我们现在的人真是很难直指人心。
“故勉力退而求其次,用各种理论做思维诠解,以渐次觉受描画水月之影”,禅宗其实不能讲这么多经论的,禅宗针对上上根之士,往往直接就去描述心是怎么样的,不会跟你说修行的次第和觉受,一说就会打你。
特别像诠释公案这些事,以前禅宗是不允许的。为什么?公案这些东西是拿给人参的,去诠释一定会有逻辑思路,那就变成思虑得解。靠思维逻辑去试图搞清楚,这样就破坏了禅宗修行的宗旨。
禅宗修行的法门,特别是禅宗的南派(惠能这一派),最反对用思维进去,而我们讲究的是闻思修。到底谁是对的呢?都是对的。为什么?他是针对上上根之士,那种上上根之士,用思维去永远都没有结论、没有结果。当我们不是上上根之士的时候,以前一直在说,要把自己培养成上上根之士,我们就一定要闻思,要做次第的修行。不能像他们这样,上去就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甚至不论禅定解脱,这对大部分人是不现实的。
但是,如果长期次第修,禅宗南派的特色就会丢失,所以要保住这两个。保住这两个,一方面要有次第的东西,另一方面要有很高的直指人心这样的宗风存在。
可能有些人听了会很不开心,但这是我一个人的看法,我认为藏传佛教做得很好,既有次第的,也有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汉传这边本来也有次第地、逐渐地修上去的,所谓的如来禅也好,天台宗的渐次教法也好,本来是有的,但后来遭到灭佛之后就没有了。
在汉地,佛教从来都没成为过主流的思想,即使有些朝代的统治者已经非常信佛,但整个国家的国教都还不是佛教。
比如唐朝,它的国教是道教,为什么?就因为皇帝姓李,跟道家的祖宗老子李耳同姓,所以就把道教定为国教。即使是梁武帝,好几次舍身到寺庙里面去做仆人,把自己卖了,然后让他的大臣再把他赎出来,赎金就拿去供养寺庙,做好几次,把国库都掏空了,但那时候的国教还不是佛教。
还有清朝,它是一个外来民族,清朝统治两三百年,元朝统治差不多一百年,他们每一位皇帝基本上都信佛,而且信的都是藏传佛教。但是,整个社会的思想都提倡融入汉文化,还不是佛教。所以,一些渐次修行的东西就已经被拿掉了,加上灭佛等等之类的,到了后期破坏就更厉害。
五四运动以后,那就精彩了,反封建、反迷信就把这些次第的东西全反了,说这些是迷信。导致渐次的东西就没有了,只剩下了参公案、说机锋的东西。完全没有基础佛教知识的人,去跟他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那是扯淡。那是什么上上根人,连下下跟人都不是,为什么?因为他不信!导致了现在的人怎么去参公案呢?
如果没人去解释公案,学者们就会把这些公案、机锋拿来解释,一解释起来就花哨了,在网上看,乱七八糟、胡说八道多得很!我觉得,作为佛教徒的我们不能墨守成规,太过地拘泥一些不实际的东西。认为禅宗公案不能参,禅宗高深的经典不能拿来做次第的解释,这样的话,书籍就会放在柜子里面烂成灰。或者任由完全没有信仰的学者们,对这些东西进行胡乱解释。这是很对不起释迦牟尼佛,对不起老祖宗,也对不起惠能等大师们。
虽然我自己不是什么上上根之士,诸位有可能是,有可能不是,但我们还是要勉力退而求其次,用各种理论做思维见解,用渐次觉受来描水月之影。以下的讲解中,就会用到中观、唯识、如来藏等佛教的基础学说,以及各种禅宗以外的修行法门。
中观的思想,如来藏或者唯识的思想,以及藏传佛教的大手印、大圆满的一些理论,对照黄檗禅师的这些法句,就会形成打葛藤。禅宗则最反对打葛藤,反对总是用理论去解释这些东西。
但是没办法,这样一讲就会用到中观、唯识、如来藏等佛教基础学,以及各种禅宗以外的修行法门。“既论知见,也说次第,由此难免名相横飞,并兼狡智纠结”,这样做法,“于超绝言思的禅宗来说,如此大绕葛藤,推诿曲折,当属佛头着粪,虚空捏怪”。这些都是禅宗的一些词汇,佛头着粪、虚空捏怪,意思就是说这些干嘛呢?本来是佛,当下即是,举目皆是,说来说去反而绕葛藤。高士就是这样子,见面一指,马上就明白了。但我们真的不行,不行就要去说,一说就会嫌你。
如前所说,我自己都不是上上根之士,你们虽然有可能是上上根之士,但是坐在下面,就没有了话语权,所以也只能听。那怎么办?“但时而正当,众目睽睽之下,也是无可奈何,强作抽钉拔楔之举。若有出尘高士,贻笑掩颐之余,见谅!”下面的高士原谅我吗?这样说也就是一个形式主义,排场一下,讲正论之前假意谦虚一把!
我们开始正式讲解《黄檗禅师传心法要》。《传心法要》是黄檗禅师自己的开示,裴休把它记录下来的。所以,记录里面不会像很正规的论典一样推承起合,各种各样的论典提出来,用论据去解释,一层层地推进。它没有这些,就是随口说的一句话,然后把它记下来。后面还有一些公案,或者现场开示的一些问答,都在里面。其实,这些理论就只有最根本的一些思想在里面。
禅宗的特点是什么?理论一定要结合实际,开示的很多时候,看起来是法句,实际上是一些修行的窍诀。这是学禅宗跟学普通经论的一个差别,禅宗很简单,说起来好像是一些语句或者一些话,实际上是在指示修行。
因为走到后面证悟本性的时候,就不再去看你是不是二禅三禅、坐的时候感受怎么样……再去说这些,会一棒打死你!因为说这些没用,这些状态都会过去——我坐得好舒服、我全身透过气流舒服到不得了……那些根本没有用的。有舒服就会有不舒服,这些都是能过去的东西,怎么能够解决生死问题呢?他就不会去看我们经常说的觉受,甚至解释这些名相是什么意思、这个名相跟那个名相的关联是什么……这些说得再通透也会挨打。
他问你证悟生死是怎么回事?超越生死是怎么回事?自心本性是怎么回事?你得用你的语言告诉他,不能背法句。他去指示的时候,会用到一些法句,会用到经论上的一些话,但是,这些话一定可以马上拿来进行鉴别,或者进行指导自己心的趋向,又或者去跟自心本性一下子契合,就成了所谓的窍诀。
但是,如果你不懂就不是窍诀,那是一些你看不懂的话,或者是你以为自己懂了,实际上是一点都不懂的话。很多人头脑里面思考清楚了,就认为自己懂了。学过中观的人,只要讲课的时候扯到他懂的一些理论,比如离一多因、自续派,就兴奋到不得了,他觉得自己听懂了,那个才是挖的坑。
而且一个坑接一个坑,坑坑无量,那个东西埋不完的,思维哪有个头啊?那么,禅宗就反对这些东西,称之为鬼家活计、思虑得解。要直接用你的语言陈述出来,你对自心本性、本地风光到底是怎样的,然后就出了很多这样的公案、机锋。
裴休在这部论里面记录下的这些文字,还没说到太多的机锋、公案,他就是用这些语言,即当时的大白话,直接跟你讲是怎么回事。记录下来后,我们看来就是半文半白的。
如果是一些修得非常好的上上根之士,对他来说,就是一些指示心性的窍诀,跟莲花生大师留下的那些关于心性的论述是一样的。如果不是上上根之士,那就是你看不懂的话。
我来跟大家解释,那是不是在给大家指示窍诀呢?我已经反复声明过了,我是凡夫,我不会窍诀,我也不懂窍诀,但我接受过很多上师跟我说的窍诀。但是懂没懂呢?我没懂!
那怎么办?如前所说,我用中观、唯识、如来藏这些理论解释它,那就是我的强项。虽然我的文凭比较低,但是耐不住思维发达,读了那么多年的书,那没办法,有本事你来讲。我们经常说的:“你行你上啊!”所以,我跟大家讲的这些东西,大家要认真去听。里面既有逻辑性,也有我平常修行的一些体会。
刚才说的叫渐次觉受,没有说一下就桶底脱落,大开圆解,虚空粉碎,山河处处秀——说山河处处秀,那叫作秀,有必要秀吗?虚云老和尚是不是在秀啊?(你说:“啊,你说了大德!”——“我说了大德吗?”)
我们来看裴休记录黄檗禅师的正论是怎么说的。
正论:
师谓休曰: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他上来就记录说黄檗的话,不跟你扯那么多。师是指黄檗,他对裴休说:“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但是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不知息念忘虑,佛自现前。”
这里面牵涉了好多理论,中观、唯识、如来藏,全部说完了。他也说了“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那就没有了。也就是说,不管是三藏十二部,海量的各种各样的规矩、法会、寺庙,追的就是这一心。你没有心了?你有心,没心你就变石头或者尸体了。那就完了,还有什么呢?说好的,更无别法。
你有心的,你还追什么?你说:“不是,我不明白我自己的心。”本地自心面目是什么,你怎么可能不明白呢?你绝对明白的,你吃饭、睡觉、想事情,天天都在用你的心。你要怎么明白它?你想怎么明白它?
是不是一定要呈现出一个二禅的状态?不要说二禅,二禅高了点,就说一禅。心一境性,寻伺喜乐,那就是心吗?那只是心的一种作用。然后,别人惹了你,你生气,那不是心吗?你是用屁股生气吗?用心在生气嘛。你贪婪的时候用什么?用屁股贪婪啊?用心在贪婪嘛。思考要用心嘛,连睡觉都要用心,难道是屁股睡着啊?怎么能说你不明白你的心呢?你天天都明白你的心。
你说:“我还是痛苦啊!”你痛苦也是在用心。那你拿什么来痛苦?屁股吗?屁股会痛不能苦,屁股在痛而不苦的时候,仅仅就是痛而已。初果阿罗汉,屁股也痛的,但他的苦很少,四果阿罗汉一般屁股不会痛了。
怎么会不明白你的心?你肯定明白!你是期望你的心有一个什么很好的功能,再大的功能,还是那个心。你怎么会不明白你的心呢?你控制不了你的心才是真的。你说不知道它的本来风光是什么样的,你以为你控制的心才是本来风光吗?禅定的时候就被控制住了,学经学久了的人就知道,禅定的时候根本就不是什么本地风光,那也是心的一种状态。到底是怎么回事?告诉你我不知道!
《黄檗禅师传心法要》里面其实全部都讲完了,要明白的一下就明白了。即使明白了,不是你马上就能飞,明白了就是开悟了,悟了以后还要去修,叫悟后起修。修就会变成禅师,他体会到自己又被乱七八糟东西拉走的时候,一下就回去了。
找不到心的意思是什么?本性是根本,不会被任何东西牵引的,你找都找不到它,怎么去牵引它?所以,直接体会到找不到的时候,任何东西都没办法牵引他了,只要回到对心的清晰认知里面就可以了,还有什么?
心就是找不到,你找个心来给我看看来。二祖慧可被达摩祖师哄成什么样,心就是找不到。屁股是你心吗?那是作用。东南西北哪处是你心?不管你是哪里,脑筋是你的心吗?喉咙管?虚空?没有一样是你的心。说心像虚空,等一下我会对这个问题进行非常残酷地、不留情地分析。
怎么找心?明明就是找不到心。手在动是心在动,肯定是心要指挥手去动。心在哪里吗?还是找不到。死了以后都会有心的,否则中阴怎么办?要变鬼的时候都需要心的,没有心怎么变鬼?尸体变鬼吗?尸体变也不叫鬼,而叫僵尸。
你说你找不到心,当然找不到。什么叫做找到心?是说本体找不到,找到了本体就不叫空性了,就是你找不到,它才叫空性。不明白?心天天在用,事实就是找不到,你要承认这个事实。
关键是你不想要痛苦,而且还幻想着要飞,要像米勒日巴那样飞起来,手要按到岩石里面去——你手按到岩石里面去,与我手按到石灰里面去,不一样吗?同样是心,只是你力气大一点,或者有功德按到岩石里面去。我涂点东西,还是可以按进去。拿着功能,一点都不影响你找到那个找不到的心。
你们都应该开悟了吧?“吾与汝安心竟”——找都找不到,你为什么不安呢?找都找不到,你还不安?凭什么不安?为什么?执著!你总是要想这样想那样,好好的人,你偏偏要单空,人都要死,你不夺也会没的。你不夺也会没的,那你为什么要去夺呢?你有执嘛。
你说:“我感觉这有个东西,实际的空性应该是什么都没有的。”胡说,有个东西也是空性,有个东西就不是空性了?离一多因,分来分去就说它是空性的。
你说找不到心,怎么可能?你不明白你的心,天天都是明白的,只是要摆脱烦恼。那要怎么办?烦恼从哪里来?你一定有“要”嘛——我要长寿,我有欲望,好多钱、好多女,追她追不到,那怎么办呢?所以你注定要倒霉!
那怎么办呢?要怎样才不想去追她呢?有两种办法。这个追带着欲望,追钱、追权也是一样的。第一种方法,对治、控制是一种方式。我守戒律,坚决不去追,追女是不行的,追钱也是不行的。通过各种各样控制的方法,搞得很辛苦。第二种方法很厉害,她根本是假的,你的生命不需要这些东西,这种需要是由习气造成的。
那怎么办呢?安住在没有需求的心的本来状态里面,本来状态是没有这些的,甚至连人和物都是不存在的,能和所都是不存在的,那就完了。
你说:“这个很难啊!”是难啊,为什么难呢?人家一下就做到了,黄檗一两句话就做到了。其实不然,黄檗也学了几十年。但很多人会觉得很简单,觉得安住在里面就可以了。
什么叫做“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你找都找不到,它当然没地方住了。它住哪里?住你家啊?住你身体里面?你要死的。住北京?奥克兰?明明白白一颗心,就是这个了,没有什么,明白了就明白了。这是禅宗的方式,不是大圆满的方式。我们讲的二祖慧可跟达摩祖师玩的游戏,只是把它详细化了。
——网上师兄说:“开心的到处走。”
是你在到处走,还是心在到处走啊?这叫胡思乱想。
你说要去定,找都找不到心,定什么定啊?修定,其实就把心固定在那个地方,是一种对治,对治散乱,因为你习惯性的散乱。实际上,心的本性找不到,你定不定都是那样的,所以要保住这个任——随便它怎么样,要保住这个任。任的意思,就是始终让我的心清楚自己的情况之下,随便任意,所以叫平常心是道。
——网上师兄说:“心无处不在,就是找不到。”
就是找不到,所以说“处处无踪迹,身色外威仪”。还有很多层面,我刚才只说了一个层面,不知道怎么一下就把它说了。但是,这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大圆满窍诀,禅宗达摩就是这么玩二祖的。找心找不到,你当然找不到,你用心去找心,能找的心找不到,所找的心也找不到。如果没有这个明,拿什么去找?而这个明根本就找不到。
心就是一种认知力、一种明,它还有什么?那是你生命的全部!你说:“不是啊,我还有老婆、老公、钱……”那是它变出来哄你的。哄谁的?有个“你”被哄吗?心造出了个“你”,让你觉得你被哄,心本身真的就像看场猴戏。
所以要去修出离心,离开一些让你烦恼的外境;修菩提心,离开认知个体;修空性,空性没什么好修的,本来就是这样的。只要保住这种认知就可以了,让那个认知习惯就可以了。
——网上师兄说:“哄是欲望。”
被哄才是一种欲望,我就经常做错了事,别人来哄我,他不骂我,还要哄我——哇,自我感觉好满足,有价值,有人哄我!
为什么要观察心呢?平常我们要修行,因为很多时候被愚妄和愚痴所指使,自己不清楚,还以为自己怎么样。我们在讨厌别人的时候,一定是在人我的驱使之下去讨厌什么,但是都不清楚,所以要去观察自己。慢慢明白了以后,随时都能观察,这个叫觉照。然后马上让它化在我们的那种认知里面,这是目的。
所有的开示其实就是上面这一段,这一段讲完了,我们禅七就可以结束了。说那么多,真的没什么用。如果不说,大家同意呢?
如果你们觉得这个都能懂,我们就结束了,每天坚持打坐,好不好?如果你们同意,我就真的结束,我不开玩笑,讲这些东西很费力的。本来明明白白的一颗心,你自己已经有了,而且那个心绝对是空性的。你说你不明白,你怎么不明白?肯定明白了,你却故意不明白。
我们只能一句句解释,说得比较理论化,大家听得很舒服,因为有理论,有次第,有逻辑解释。心明明白白的,什么自明?在明的时候,你就自明了,还自己怎么明?你不明吗?你看,你不去想它,身体起来了,你怎么会不明?
你不明吗?前面一大堆憨叉看着我,上面一个胖子被你们看到了,明明白白的,这是眼识的明。耳识听到我的声音,既张狂又没礼貌,一点法味都没有,明吗?没善根!你完全是明的,不用想它就出来了。它有实质吗?没有!你找不到的心,心更没有实质,两个是不是一样的?
还说你不明白,你不是不明白,你是不愿意明白。你总是要去想,别想,你看,现象一下就出来了。你的屁股出来需要想吗?你的脸出来需要想吗?现起就是心,没有心怎么现起?
你想它出来,它不一定出来。但它现起的时候,虽然通过你的五根出来,意识要有个力量让它现起,当它不是物质的时候,是什么?上帝派过来的吗?头脑也是一样,有时候莫名其妙的念头情绪冒出来,你也不想的。“我想痛苦,请让我痛苦一下”,你不会吧?痛苦一下就出来了,你不明吗?明嘛,那就是明,没有其他什么,那就是自明。
在明的时候,就自明了,你还要去自明什么啊?你自明的时候,明去明就成了“二”——二元对立。所有的明中间如果无实,那就解脱了。你好好想一想,是不是的?当你和周围的一切现起都无实质的时候,你还不是解脱?那还要怎样叫解脱?难道发个奖牌写着“解脱”啊?
网上的师兄有没有听懂?你去想,一想就不明白了。想也是明,你知道你在想,不然人家说你想了什么?“我刚才想的,我不知道”——你知道你想的是不知道嘛,怎么会不明呢?
——网上师兄说:“感觉又不是。”
你一感觉就不是了!没那么复杂,简单得一塌糊涂。就是你有执著,你用心的方式不对,所以你不解脱,没执著就解脱了。
你说要怎么没执著呢?得去修!一个人的单空修得好,遇到真正的上师,一句话、一巴掌、一棒子下去,那就解脱了。所以才有德山棒、临济喝,他们修了多少年的单空啊?不一定是修单空,说不定参了好多年。但是,解脱是一个非常真实存在的事情,因为它不存在,所以它一定存在。
没有什么东西叫解脱,哪有什么东西叫解脱?难道开一个车,上面写的一个大大的“解脱”?那会被警察拦住罚款的,这时候解不解脱?那时候没有执著了,那就解脱了,但是你去想,就叫执著,想而生起了很多的悲伤。
人的悲伤和痛苦,何必嘛?几十年后,你是一堆土,可能连土都不是,是别人眼中的土。死了以后,不是烧成一堆土吗?装在罐里,你的亲人抱回去了,还有黄豆大的眼泪,一滴滴地往下流。
你是什么?你是这个心。你的心在哪里?它用得着在哪里吗?哪里都可以在,哪里都可以不在,这里就是这里,那里就是那里,还天天去找?需要找吗?你怎么找?用心找心。用心找心叫什么?叫骑驴找驴。只要停下来就行,甚至不停下来都可以,不是吗?有人沉默,有人在想,别想了,慢慢来!
——网上师兄说:“不停也可以。”
是的,我一边挠痒,我一边是的。
为什么要解脱?本来就是解脱的,你一定要解脱,为什么?你有执著,把执著一放就叫解脱,没有什么。
你说放不了,所以就要修单空。那单空要修到什么样的程度?一定要修到大地平沉、虚空粉碎——那是最笨的人才那么修的,像刚才那样把执著一放就解脱了。
如果再来的话,就是一样地细分——不用分,越分越麻烦。我们要去修,这样就知道什么叫解脱了。然后,心要完全在解脱里面,就要真的去磨啊、修啊,那叫悟后起修。非常自省地觉察自己心的每一个念头的能力,那靠平常练出来的,这个很复杂吗?谁都会的。
开悟根本都不需要聪明人,越聪明越麻烦,他要去想,逻辑把它解释清楚。逻辑一定要解释心像什么样——你逻辑怎么解释这个心啊?一点逻辑都没有,人家不是吃饭吃得尚好吗?之所以禅宗不准你说,就是这个原因。刚才是不是说得有点多?
句解:“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
第一句“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除了这个心以外,就没有其他法了,其他的都是心的捏造。可以是二元捏造,甚至可以是一元的显现,即所谓的圣人。比如他突然显出一个报身来,可以是金刚萨埵,也可以是大威德。但你看不到,只看到三十二相的人,甚至看到一个怪物都有可能。但对他来说,你以及你的显现,在他那里都是觉性。但你不是的,你看到就会觉得“啊,好殊胜啊!”
其实哪有什么殊胜,那是你心显现的,他再牛也跟你心一样。你能看到殊胜,就说明你的心很殊胜。当你的心充满了很恶劣的东西,只能显现出地狱、恶鬼等很痛苦的地方。这是六道轮回的原因。
“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就是一颗心,什么都没有,到处都是心。如果我们要仔细去区分,从讲论或者讲修行次第的角度,心和心的本性是有差别的。但这里说的心就是心性,就是根本的心性,已经不跟你谈阿赖耶识。
当我们没有能力仔细去观察和控制自己心的时候才去修行,修行的时候通过单空,然后慢慢去定,就开始体会到阿赖耶识。为了防止我们认为那种状态才是心的本性,就要把它破坏掉,“啪”就来了。破坏掉以后,出来就是心性。
心怎么叫出来呢?随时都在的,说出来是被你一下体会到了,没有东西会出来的。你们看一看,你们想一想,你在听我说话——请记住,没有你的心,耳朵是没办法听的,耳朵是帮忙的,耳识也是帮忙的。你眼睛看我,那也是帮忙的,都是在心里面的现起。
当你不用意识去分析它,那就是现起。当你意识分析它,你心里也明白它是怎么进行分析的——“哦,这是个胖子,他满嘴胡说八道!哎呀,我不能这么想,万一犯戒了呢?哎呀,犯了戒我忏悔,忏悔再犯!”这些你都知道,那就是心在明白,但就是找不到,它像虚空。但是,你要认为像眼识那种虚空,你就上当了,眼识的虚空不能知道你在干嘛。电脑丢了,你心绝对知道,是你记忆知道,还是心知道的?谁不开悟是憨逼!
我面前的每个人都若有所思,回去就忘了。开悟是一个很简单的事,但这种触碰式的开悟不太起作用。所以,一定要去做前期的修行,比如出离心、菩提心,不然你会苦到不得了!这点轻易的触碰,受到伤害而产生恐惧、产生需求的时候,折磨到你一塌糊涂,一点都不管用。原因是什么?你的心不具力量,你的心没有力量安住在那种无执里面,还是要去做前期的修行。所以,前期的东西最重要。
就这么简单吗?其实也不简单,如果你真的安住下去,到后面会有很多坎。即使悟了以后还要修,修到后面有很多坎。“坎”,即你会遇到很多的状况,但不管什么作用,怎么都跑不出这颗心。就像佛陀那些作用,还是那颗心。
所以,“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就是这个意思,全篇就完了。如果明白这个,明天我们安排一下新西兰之游,好不好?
此句为全文核心,说了两个问题:
1、世界是心的,不是物质的,不是上帝的。当时人无需这样的说法,而现今之人却必须说清楚。
2、这个心,不是肉团心,不是意识心,不是阿赖耶识心,而是真如心。表究极世界观。
此句为全文的核心,说了两个问题。
第一,世界是心的,不是物质的,不是上帝的,这个世界就跟你联系在一起了。
其实每个人的世界就是每个人的心,由于你从你的个体去看问题,所以你的世界跟其他人的世界绝对不一样。哪怕你的亲人跟你靠在一起,头靠着头看出去还是不一样,万一他是个近视眼呢?看到的就是不一样!就算眼睛的视力都一样,但是也有角度的偏差,除非你变成他的眼睛去看——你变成了他的眼睛,你跟他两个,还分得出你跟他吗?
比如紫霞跟青霞,用一个身体,或者被附体,但还是不同,因为她们的灵魂不一样——这里我用了“灵魂”这个词,但佛教不承认灵魂的。等一下我会讲,这是抉择见解的一个很厉害的东西。为什么?因为他能感的识不一样,可能借助的观能是一样的,比如佛教里面的夺舍,把人家的身体夺了,他们看到的世界就会不一样。如果八地菩萨把你的身体夺了,借用你的身体一看,哇,到处都是无量宫,那是因为心的清净度不一样。
刚才说的心的一个明(光明),就有点类似。你明白了,那就是本质;你不明白,那就需要很多层次的清洗。清洗到八地菩萨以后,看到的世界到处都是无量宫、到处都像净土,我们看到就不一样。虽然明明白白的本质是一样的,但呈现出的相状会因为我们心的种子情况、储存的能量不同,导致的现起不一样。
从本质来说大家都一样,但从三转法轮讲的净治明相,也就是从功能的呈现程度来讲,差别非常大。如果你要成佛,明白本性就够了,在中阴的时候如果能够很好地安住,你就可以中阴成佛,不需要修到二地菩萨。
世界不是上帝的,也不是物质的,这不用我再跟大家讲了。之所以说这部论典高深,就在这里。如果要证明世界不是物质的,要跟大家讲好多内容,中观就来了。等一下我会稍稍推一下,但不能讲得太多。大家都应该读过离一多因吧,天天分析分不分得尽的问题。因为找都找不到,怎么分尽啊?但还是要学的,不能像我这样子,因为我当年分了好多次的,这叫格物、格心。所以世界是心的,不是物质的,不是上帝的。
“当时的人无需这样的说法,而现今的人却必须说清楚。”黄檗时代的人,没有受我们现在唯物主义的影响。我们现在受唯物主义的影响太大了,唯物主义把我们变得很动物化,全部都是及时行乐者,不顾后果,全部都无所谓。为什么?因为死了以后啥都没有了,所以一定要利益最大化。这个我经常讲,大家应该明白。
第二,“心”这个词汇有好多含义。有时候我们说它是意识,有时候说它是情绪、思维、阿赖耶识,甚至说的是心脏(肉团心)。黄檗这里说的“诸佛与一切众生,唯是一心,更无别法”,这个“心”就不是肉团心,也不是意识心,不是拿来想的、感受的,比如痛苦啊、欢乐啊、思维啊,不是这些,也不是禅定的心。
禅定不仅仅是平静,还可以是观修,比如观修自己是金刚萨埵,观修得很好的时候,一看自己就是金刚萨埵。这也是修出来的,是阿赖耶识的心,都不是黄檗说的这个心。黄檗说的“唯是一心”的“心”,就是真如、自心本性,或者叫心性,他表的是最究竟的世界观。现在我把世界观介绍一下:
四种缘起:佛学术语,为华严宗所归纳之四种缘起思想。华严宗之教理系以‘缘起’为主,而于所判立五教之中,除顿教外,分别各说一缘起,即:于小乘教说业感缘起,于大乘始教说赖耶缘起,于大乘终教说如来藏缘起,于圆教说法界缘起。而唯独顿教因是无相离言之宗,不更涉教相之教,故无缘起之说。
四种世界观,就是四种缘起的说法。佛教有好多种缘起的说法,其实不止四种。华严宗说了四种,其实还有五种(业感缘起、阿赖耶缘起、如来藏缘起、真如缘起、法界缘起),以前我也跟大家讲过得,而这里说的是四种。四种缘起,其实是四种世界观,四种对世界的看法,或者四种对缘起的说法。四种缘起是华严宗的一个术语,由其归纳的四种缘起思想。
华严宗的教理,就是以缘起为主。什么叫“缘起”?大家会很简单说是现象,这是用词汇去代替思考。缘起的意思,就是没有一个真正的东西,没有一个真正能够离开其他事物的东西。中观要去破什么?独立、唯一、不变的事物。这样的事物就不会跟周围的发生关系,它是独立的,它就不依靠缘起而存在。
缘起的意思,是绝对没办法找到任何一个东西与世界分离开来。换句话说,世界上所有的事物实际上是一个东西,这就叫缘起。如果有一个微尘是独立、唯一、不变的,它就没办法跟周围发生关系,但是没有这样的事物。如果有这样的事物,比如唯物主义认为有微尘来组成世界,那么,微尘要跟其他微尘组合,靠什么东西?
四种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力、万有引力。还可以编出很多力来,不管什么力,这个力是微尘还是不是微尘?如果不是微尘,世界就不是由微尘组成的,是用微尘和力两个东西组成的。如果是唯物,力是物还是其他什么东西呢?如果它又不是微尘,那它是什么?是它编造的!
想得通吗?这是逻辑的,不像刚才一样,明明白白一颗心。你一想就不是明明白白一颗心了,是被你想出来的心。你坐在那里啥都不想,全体现起,那就是心,没有其他什么。禅宗里面说了一句话:要认识心很简单,“一念不生全体现”就够了,不明白的时候就变成了阿赖耶识,明白的时候那就心。
要怎么明白呢?这就要修行。虽然说那一下明现起来就是,我在讲的时候,是用概念去的,有时候可能有一点点体会,但转刹即忘,没有用的。所以要去修中观,夺啊夺,安住啊安住,菩提心修啊修……那是因为你的心没办法真正的体会到这种明和无住。
我们简单地理解,就是现起和现起的力量,这个叫缘起。现起在动,一定需要力量,那是什么东西推动了现起?华严宗说了五种解释缘起的理论,这就成立了所谓的五教——小乘教、大乘始教、大乘终教、顿教、圆教。
“除顿教外,分别各说一缘起”,顿教就像禅宗,不说缘起,为什么呢?顿教、禅宗不跟你讲理论,一下子就来了,认为说这些理论都是扯淡,所以不说这些缘起了。
“分别各说一缘起”,这里说了四个。
第一个,于小乘教说业感缘起;小乘教就是业感,推动世界和产生现象是我们自己的业力。我们犯了错,经常会说“业力所致”,还是很有安慰作用的。
安慰可以有正反两方面的作用。比如别人伤害了你,你说“我不生气了,这是我自己的业力”,这是正方面的。再比如犯了罪、杀了人,你说“没办法,这是业力”,这是反方面的,错误乱利用业力的解释。其实他也没说错,确实是业力,但这个业力是什么,他没有作更深入的解释,要深究的话,就要去学小乘的《俱舍论》。
第二个,于大乘始教说赖耶缘起,即唯识。藏传这一派,把唯识分成了随理唯识、随教唯识。我们会记得一些概念:随理唯识就是无分刹那还没分干净;随教唯识就不同了,本质是光明。这里也是分了的,赖耶缘起基本上说的是随理唯识。但在汉传里面,有时候不分随理和随教,用理论去解释,很多时候会变成随理,有些大乘的修行人一去解释,又变成了随教。
所以,大体都叫赖耶缘起,有个根本的思想,就是推动世界一切的根本是阿赖耶识,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一切境相由心现”。这个心就是阿赖耶识,所有现起都是我们的心现起的,现起以后,我们的心通过认知和改造又成为新的种子,又到了阿赖耶识里面。
大家不要认为种子就是一个东西,它就是心的一种印象,这个印象会形成力量,从而带动你的行为去造业。举个例子,看到前面有一个美女,觉得她今天好美,明天把她照片拿来看一看,然后马上加个微信,不停地看、不停地说话,就开始造业。哪天那个美女一翻船,就会觉得痛苦、黑暗,这是贪婪带来的恶果。有没有这种体会?一定有的。事实就这样子,这就叫赖耶缘起。
第三个,于大乘终教说如来藏缘起。如来藏缘起后面还有一个法界缘起,有什么不同呢?等下我会解释。如来藏缘起可以分为“圣”跟“凡”,如来藏没清净的时候叫“凡”,如来藏清净了叫“圣”。如来藏是贯通圣凡的,圣人也可以叫如来藏(是清净了的如来藏),凡夫叫不清净的如来藏。所以就很容易分开二谛,二谛又可以融合,其实我们这一派就经常玩这个。
第四个,于圆教做法界缘起。那就厉害了,它是站在如来证悟的立场上看的,全部都是觉性,这时候要承认“郁郁黄花皆是般若”。如来藏缘起还不一定,有时候外界不是的。但这两个实际上是有重叠的,因为如来藏清净那部分其实是圆教。所以世界的根本是如来藏,如来藏分了两类,有清净和不清净的。
密教很多时候说的是法界缘起,在华严宗里叫圆教,意指什么都是清净的。密教不认为这个世界上有污浊的,只有你认为它是污浊的——你把“你”一去掉,都是干净的。我们就是不去掉“我”——我认为它是污浊的,只要认为它是污浊的,其实就跟污浊一伙了,因为你开始分了。
反过来说,我认为它是清净的,关键什么叫清净?要所有的清净才清净。如果你认为这一堆是清净的,那一堆是不清净,你就变成了如来藏缘起,还不是真正清净的。
那我们应该怎么去做?如果像刚才那样,你真的明白了心,安住在无执的心里面,从无执的心的角度去看所有的东西,没有一个东西不是那颗明明白白的心。
如果你不这么去看,还要去抉择一下:这个能所合一,是清净的,是一谛;那个能所不合一,是污浊的——好了,这就变成了如来藏缘起,也就是立场还在变化,如果在修行中体会就是入定或出定。法界缘起,出什么定啊?到处都是法界,一真法界,全部都是一个东西,全部都是真相。是不是有点难以理解?难以理解是肯定的,明白是不需要理解的。那怎么办?只能去修。
“而唯独顿教因是无相离言之宗,不更涉教相之教,故无缘起之说。”顿教不扯这些东西,全部是觉性,什么缘起不缘起,上来就来了。顿教在很大程度上不讲理论,只讲认知方式和修行方式,比如禅宗就是这样子。禅宗真的不讲理吗?其实不然。
不是每个人因为爹妈学顿教的,上来也学顿教的,不能这样子。有可能你生下来是学小乘的,因为你爹妈是阿罗汉——其实阿罗汉已经很厉害了,很多时候爹妈都不是阿罗汉,我爹妈是凡夫,而且我爹妈……(我不想说任何一个职业,否则那个职业的人就要攻击我,说凡夫,大家都没问题。)
凡夫也可以经过各种各样的训练、培训,慢慢变成这种根器,所以也要去学这些乱七八糟的理论。没有生下来就是那种绝对的圆教人才,这样的话,如来就不用设计三藏十二部等那么多的法门。
学大圆满的人绝对要心胸放开,千万不要说“哎呀,我是这一派的,那一派就是敌人”、“哎呀,我跟这个上师,其他上师都不咋地”……不能这样子,在某种程度上,这样很邪恶,特别是学大圆满的则更邪恶。一个菩萨的心胸都不会这么狭隘,更别说你是学大圆满的菩萨。
你们是学大圆满的菩萨吗?我都不好意思问我面前的师兄,我是问网上的师兄。心胸狭隘唯一的结果就是折磨自己,同时也会折磨别人。为什么会折磨别人呢?因为别人也心胸狭隘。如果你折磨的是菩萨,菩萨就可怜你,他有时候可能表现出被你折磨,但内心里面对你充满了同情。被人同情,你的自尊心受不受伤?自尊心受伤了,就说明心胸又狭隘了。这不就是伤上加伤、重重叠叠吗?什么时候能解脱啊?
那时候明明白白的心能够知道自己受伤,就是受伤那个东西它不明明白白,为什么?简单到不得了,但你没修菩提心和出离心。或者没夺干净,夺干净了,有什么要放下的?根本就没有什么东西要放下,那些东西你放得下吗?心里面的一些愁苦,你抓都抓不出来,你怎么把它放下?你抓出来给我看看,把你的痛苦抓给我——抓不到,吾为汝痛苦搞清净,哈哈!
当你没办法指挥自己的心说它不存在,痛苦就随之消失,原因是什么?心力不够。对那种认知、见地的沁润不够。那怎么办呢?有什么好说的,修嘛,修到一定的时候,听到这些都觉得好笑。真正站在无执的立场上,就是好笑,笑中有大量的悲悯,就会变成像周星驰说的“何必呢?不如喝啖茶食个包”!
你所执著的东西,哪一样到后来不成为灰呀?这还是缘起的说法。要性空的说法,你所执著的东西哪一样是真的?你说:“站在法界的立场上,什么都是真的”——你站在法界立场了吗?站在法界的立场还痛苦个屁?网上的师兄,是不是觉得这些都是脏话?哪句脏话是实在的?脏话伤害了谁?
——网上师兄说:“没听到脏话。”
睁眼说瞎话,你明明听到就听到了。说没听到,叫背;说听到了,叫触。(背、触是禅宗里面的说法)。
大慧宗杲拿着竹篦就出来了,说那是竹篦——凑你。为什么?因为屁股也可以叫竹篦,我拿屁股打竹篦,就像用你的脸打我的手一样,这只是名称。说那不是竹篦——你乱说,大家都叫它竹篦,凭什么说它不叫竹篦?
怎么办?叫竹篦还是不叫竹篦?大家都想找标准答案。哪有什么标准答案?完全胡扯,他挖个坑在搞你,他一位宗师玩这个东西怎么办呢?抢了竹篦揍他一顿就完了,不务正业。那时候如果你去揍他,他会开心得要死,终于有一个人被我从坑里面捞起来了。
你说:“不敢,他是圣人”——不是说好的圣凡情尽吗?
你说:“我是次第的”——你承认次第就算了,我们就不再说了,机锋也不用斗了,一斗你就是疯鸡。老老实实地修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其实基本上都讲完了,我不想再讲了。
黄檗表达的是圆教的世界观,黄檗的观点有时候有点像如来藏缘起。我们说的圆教,很多时候是指密教的基础理论,但是,华严宗还没有藏传佛教的方法。
藏传佛教的方法,有时候太不近人情了,全是神情。他的传承性、加持性的力度,非常值得我们去学习。但是不太适合汉人,因为汉人太狡猾了,太不容易相信了。汉人的利益性思考太多了,而且有很多莫名其妙的道德制高点,甚至有人种区分。当自己没学佛教的时候,认为汉人绝对牛皮过藏人,学了佛教以后,就觉得藏人比汉人更牛,两样都是扯淡的。
密教最高程度说是心,汉人的心跟藏人的心有什么差别?从本质上都是明明白白的,狗也一样,你跟狗都是一样的,有时候空行母就是母狗——同意这事吗?不同意,这叫种族歧视,竟然看不起狗。
小乘教主张业感缘起,说一切万法都是由于业力的感应而生起。大乘始教主张阿赖耶缘起,说阿赖耶识含藏万法的种子,一切根身器界,皆由其生起。大乘终教主张真如缘起,说由于真如随缘,才会生出万法来。一乘圆教则主张法界缘起,说遍法界的一切事物,有为无为,色心依正,过现未来,都尽成一大缘起。
其实,如来藏缘起跟法界缘起是一样的意思,真正要像我刚才那样去区分。照他这么区分的话,就变成一样的。如来藏贯通圣凡,其实是分了圣凡的。圆教看你凡夫都是圣人,郁郁黄花皆是般若,一真法界就是没有假的意思。
若诸佛与凡夫一心,此心除真如本性以外,别无可能。
如果诸佛跟凡夫是一个心,那么,这个心一定是说真如本性的,不可能是说阿赖耶识。为什么呢?诸佛没有阿赖耶识了,更不可能说业感,甚至不会说如来藏。为什么?如来藏可以分圣凡。虽然从本质上是一样的,但是凡夫的有污染,而在圆教这里,法界的污染也是菩提。
如果以佛陀来看我们的造业,你在折磨自己,其实也是觉性在舞,只是你不明白造成的痛苦而已。所以,诸佛跟凡夫一心的这个“心”,只能是真如本性。从如来藏来说,它是没有被污染的本质;从法性上来说,它是已经清净了的本质,是佛陀的心。
凡夫与诸佛之心,因空性和光明而一味,因污染和清净而有别。当从禅宗的悟入方便和结果来看,则污染与清净,也本无二致。
诸佛的心和凡夫的心,从本质上都是空性跟光明的,凡夫有污染,诸佛没有污染,这个差别是从如来藏角度去看的。
但是,从禅宗的悟入方便,要把什么都看成觉性,持这个观点去悟入。比如我们刚才说的明明白白的心,如果透彻地明白,再用这个明明白白的心去看,由于它的无实,因它而产生的所有事物同样是无实的。无实就是个幻影,包括你自己都是无实的。你和你周围的所有现象都是无实的时候,怎么去说它好坏?你的立场在哪里?你会没有立场的,也不会有好坏、是非、清净不清净……有这些吗?完全没有。
禅宗有时候要从这种认知的方式去悟入,当完全心不分别好坏的时候,真是会无执的。反过来说,无执也就不会再去分别好坏了。只要分别好坏,搞清净、不清净就是执。连修行都是执,到了后来,清清楚楚地明白本性的时候,他就不修了,保住那个东西就叫修。
你们用来干坏事的那个心,会因为你干了坏事,而有什么变化吗?变化的是你的意识跟情绪,那个心是不会变化的。
比如你偷了厨房的包子,又怕被别人知道,偷的时候提心吊胆,知道自己在提心吊胆吗?偷了以后不能给做饭的师兄知道,吃包子的时候,嘴巴尽量包住不给别人看到。心想:“偷了个包子,会不会受报应啊?会不会帐户里面不见了一个包子钱,或者不见了十个包子钱”,产生了后悔。所以,是你的情绪跟意识、思维在变化,但你清清楚楚知道这些事情发生的明白,是永远没有变的,乃至死亡以后,还能保住不变。
“明白”是什么,才是你要去彻底搞清楚的事。虽然我刚才象征性的说了一下,那也是搞不清楚。当你知道以后,那真的就是无修。很多师兄听了这个以后可能会受不了,我这里讲的是禅宗、黄檗,还跟你讲什么出离心啊?什么盲龟遇浮孔?你都已经遇到了,你就是盲龟。还搞什么离一多因、如来藏,要的就是结果,但你能理解的就理解,不理解的下课就走了。
根本的原因是什么?根本的原因是一切东西都没有实质——空性。所以,空性成了佛教区别于所有宗教的根本特色——般若智慧。这里,我还是要假惺惺跟大家搞个空性推理。
不要再说“离一多因”,听到这四个字,有时候我要去吃馒头,为什么?一吃馒头就忘记了,那个馒头被我离一多因了。我以前经常想,我在吃馒头的时候就开始分,到了胃里又开始分它。要分到什么时候算是结束呢?肯定没分完,因为我拉出来了。
在此提出一个问题:“分完了以后会不会拉出来?”
——网上师兄说:“你吃进去了吗?”
这就变成了机锋,有可能你是疯鸡。所以,别把那些机锋、公案太当回事。你修证到一定时候,什么都会明白。你说:“这样会破坏神圣感”——专门破坏的就是神圣感,不好好的修行,天天搞神圣感,你是傻瓜。
我们说的是禅宗的直指心性、见性成佛,一见到性你就是佛,你还神圣?说好的圣凡情尽——“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常,理事不二,即如如佛”,我们别搞神圣了。
你说:“我不搞神圣了!”——你明白了吗?没明白还是要搞神圣,这是办法的。我们要崇拜佛,你就是佛了,你崇拜自己吧!
我不是想说佛菩萨不神圣,你明白了以后,会觉得佛菩萨太神圣了。你会想不通,为什么有人会去崇拜那些明星,那些人吃也吃不进去,拉也拉不出来。你会真的崇拜佛菩萨,而不是拿一个东西来崇拜、骗自己,你都不知道那是个什么。所以佛法要当真去学才行,不要沉浸在那些很虚假的、没有用的乱七八糟的东西里面。
空性推理:一切身心现象都无法找到根本实质,如找到实有根本实质,应合附“独立、唯一、不变”三个因素,不然难为根本。如三个因素成立,则无法组成现象。微粒需要力才能和其他的微粒组合,而微粒和力,只能是两种东西,如是一种东西,则力量一离体即无法成立。故无论是凡夫之心,还是诸佛之心,都无法实有,一实有则无法有任何现象,因非实有,故凡夫与诸佛之心,本质相同。
“空性推理:一切身心现象都无法找到根本实质,如找到实有根本实质,应符合“独立、唯一、不变”三个因素,不然难为根本。”
这个应该看得懂吧?身心现象是没办法找到它的实质,比如手上的木板子,它的根本实质是什么?你找不到的,离一多因大家都知道了。
如果确实有一个根本的实质,它一定要符合独立、唯一、不变,它一变就没办法是根本实质。如果它不是独立的,跟周围有联系,也不行;它不是唯一的,是两个合成的,也不行。这就不可能叫根本实质,根本实质一定要符合这三个因素。但是,符合这三个因素怎么组成事物呢?独立、唯一、不变,不发生联系,起码要靠力来联系,那力是什么?第一力是不是根本东西?你又捏造了另外一个东西。
我们总是想正电子(一个微粒)本身有力,这种想法都是不究竟的哲学思考,说明它里面包含了一个叫力的东西。那个力是物质还是不是物质?你不是唯物吗?现在不叫唯物,而叫唯物跟力。这个力不是物质是什么?只要是心就好办了。如果心是实质的话,你就完了,你的力就会被彻底分开。所以,如果这三个因素成立,就没办法组成现象。
“微粒需要力才能和其他的微粒组合,而微粒和力,只能是两种东西,如是一种东西,则力量一离体即无法成立。”
为什么?如果微粒独立、唯一、不变的时候,也没办法包含力,如果它跟力合在一起了,它就不是独立、唯一、不变的。
所以,力量一离开了体,也就是唯物主义的力离开了物质以后,那是什么?它就没办法存在了。现在的科学家捏造了一个概念叫“能量”,而且找不到这个能量的本体。科学家说能量可以转为质量,叫质能转换。到能量的时候,没办法找到它是什么,有质量的时候才会有东西。
这是现在的科技没办法解决的问题,所以说唯物主义是不对的。如果要强行承认的话,要叫物跟力二元组成了世界。实际上也就这样子,现在的基本粒子找到量子那里去了。物理学上有四种力,还想拼命统一这四种力——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万有引力、电磁力。现在就差万有引力没被统一进来,因为相对论跟量子力学把三个力量统进去了,叫“统一场理论”。
杨振宁就因为这个牛了波叉,地位一下就提升了,全世界从古到今的物理学家排名,他可以排很高、很前面的位置。你们不要小看杨振宁,他娶了一个小年龄的老婆就拼命攻击人家——他娶老婆跟他有巨大的物理学功绩是两回事来的。不能说他娶了这么一个小老婆,就认为他的理论是错的,这叫脑袋里面有屎。
很多时候,我们要把他的功德跟私德分开来看。现在很多人把功德跟私德捏在一起,搞到演员都倒霉了,而且影响到别人。如果做了坏事,几亿拍的电视剧都发不出来,其他的演员全部被害。那怪谁?怪演员吗?自己去想!那是因为没有分开公德跟私德。
中国人有个烂习惯,规定的道德上(那个道德规定是随时规定的)出了问题,他所有的东西都错了。只要把你这个抓住了,即使你说是真理,那也不行。
你们是来跟我学习《黄檗禅师传心法要》,请搞清楚,如果整天折腾好好坏坏的,请立即回去关了电脑。网上的师兄就别来学了,现场的师兄可以走,因为学习这些真的需要心脏、肺活量比较大才行。这是关于空性的推理,也就是没办法找到实质。
“故无论是凡夫之心,还是诸佛之心,都无法实有,一实有则无法有任何现象,因非实有,故凡夫与诸佛之心,本质相同”。
因为凡夫和诸佛的心的空性绝对是一样的,那光明呢?以空性合体的光明,凡夫跟诸佛也是一样的。藏传佛教很聪明地把它称为“基光明”,我们跟佛陀一样。“道光明”就不同了,“果光明”只有佛陀才有,我们就没有。我们有基光明,我们把基光明污染了,就成了庸俗现象。
光明推理:世间现象无一真实,但虚幻现象却连绵不绝,故必有其非断灭的本性,由于实有之物决不可得,故而其本性和空性必为一体,即究竟光明。但凡夫不明心之空性唯一无有,分别光明,轮回遂成。
现在讲的是禅宗,一定会牵涉到三转法轮的内容。
“光明推理:世间现象无一真实,但虚幻现象却连绵不绝,故必有其非断灭的本性。”
为什么?没有实质,但现象永远都在。虽然是虚幻,但它连绵不绝,刹那变化,永远不绝。
死了以后呢?这是一个大问题。死了以后,你的现象绝不绝呢?现在说到这个程度,不会再跟你讨论死了以后就断灭了。死了以后,你的现象还会再起来,但起来以后是几只脚就不知道了,说不定是蜈蚣有好多只脚。
从你心的角度或是其他共业的角度,它的现象是永远不绝的。没有本质又现象不绝,那要靠什么?一定是非断灭的本性,不然完蛋了,就连不起前跟后了。
昨天跟今天哪个是中间?有中间吗?昨天跟今天,中间是靠什么?不要说昨天跟今天,说前一秒跟后一秒,靠什么东西来连接?前一刹那跟后一刹那,有中间吗?没有中间怎么连接?有了中间,还有前后吗?有了中间,把前后连接成了一个东西,就过去心不可得,中间心不可得,未来心也不可得。
如果平常的有无生因想不通,现在听这些就容易想通了。所以还是要去读书、去闻思。你们不要认为我禅七说的是鬼扯的,虽然有点顺口溜的味道,有时候还是有点真理的。
所以,一定有东西在推动现象,就是科学家、哲学家都要去找的这个东西。有的找到了上帝,有的找到了“砰”——霍金说的“宇宙大爆炸论”,阐述推动它、连接它的是什么。“由于实有之物决不可得”,由于找不到实有之物,所以推动这个虚幻现象的必定跟空性是一体的。如果找到了,就破坏了空性原则。找不到又有,它一定要跟那个找不到的空性是一个东西。而这个东西否定了物质,这个世界上除了物质,还有什么东西跟物质不一样的?
算法?是谁在知道算法?如果没有人,那个算法还是算法吗?物质能证明物质吗?跟物质不一样的只有心,这个就是究竟的光明。但凡夫不明白光明的空性,只是不停在用这个光明。用这个光明建立人我、建立法我,然后在人我和法我之间找联系、找痛苦。
“所以凡夫不明心之空性,唯一无有”,世界上就这一个东西,它不是一个东西,就是它了。“无有”的意思是什么?一样找不到,因为它跟空性是一体的,你还是找不到,光明也找不到。
有时候我们说沉浸在光明里面、觉照里面,叫随照失宗。或者沉浸在明里面,全都是捏造的,你还有个明,也是不行的。到了这一步就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想都想不通,没办法用想,感受也不行,非常的深。由于我们不明白它,就开始分别它,用它“轮回遂成”,轮回就来了,就这么简单。
这一段就讲完了,这一段基本就把《黄檗禅师传心法要》的那个“心”说完了。“传心法要”传的是心,传的不是句子、经典。我们把一个传承从头念到尾,那叫念传承、传传承。传心怎么传呢?你明白了就传了。这个心根本就不是个东西,你明白了就心心相印,你明白的心跟诸佛明白的心是一样的。
这个讲完了就讲完了,你明白了,真的可以走,学其他的真是有点扯,学那么多真的没用。如果明白了,你保任开始修就行了,悟后起修,简单得很。当然,你也可以不简单,利用这个东西开始去修各种各样的修法,比如大威德等等,一样可以去观修这些东西,速度快得很。
或者直接修大圆满,修大手印都可以,还可以修脱噶。或者直接保任,像禅宗一样,根本不管那一套,慢慢地,一切成为觉性虚空,活着都成佛,但是不一定有佛那样大的功能,而修脱噶就会变成跟佛一样。
两个推理,也就是说世界的本质就只有空性和光明,它没有藏在现象的背后。现象完全是虚空捏怪,强行这么感受出来的,眼睛看的,身体感受的都是。
我不知道大家听不听得懂,我就只能这么讲,因为这是讲禅宗。我也很想回过头来讲离一多因,大家又兴奋了,逻辑想得通,你就是一直放不下你的大脑。其实,你的大脑跟狗的大脑没什么太大的差别,狗有时候还比你厉害,有时候狗的记忆力比人好。我们再看下面的内容:
“此心无始已来,不曾生、不曾灭,不青、不黄,无形、无相,不属有无,不计新旧,非长、非短,非大、非小,超过一切限量、名言、踪迹、对待。”
这一大段我不用讲了。你这个心从无始以来,不曾生、不曾灭,为什么叫不生不灭?生灭的全是心的作用,心的本体是不会灭的。你的思考、你身体的各种感受、你头脑的想法、你看到的东西都是生灭的,但是你去知道你的身体,还有看到这些光、耳朵听到的声音,那个明是不会生灭的,前世到今世都是一样的。
如果你能够很深入地透过表象,把它擦得干净净的话,你就开始知道前世。你会发现你根本就没有什么所谓的前世,全都是今世,只有一个世,只不过在做梦而已。做梦的时候,觉知力很窄,就变成了六根。而且这是对你一个相续,更可怕的是扩展到别人的相续那里去,你会发现所有的生命跟你一样。他前辈子欠了你好多钱,这辈子要回来。你欠他的钱呢?他忘记了。会这样吗?不会的,光明不会干这种事,光明捏造的人我才会干这种事。
所以不曾生、不曾灭,也不青不黄,它的作用才会青、黄。你看你们那个明白,有形有相吗?找都找不出来,怎么可能有形有相呢?肯定无形无相。但是你在用它,你用它思考,用它感受身体沉重、肥胖,电脑不见了等等之类的,全是心感受的。
“不属有无”,它属有无吗?心有吗?请找出来!无吗?你在用嘛!根本就不属有无,当然不会有什么新旧,它的作用才会有新旧,心体是不会有新旧的。什么长短啊、非啊、小啊,这些都是废话。
“超过一切限量”,这句话要好好当真了。限量是什么意思?用根去量、去认知才会有限量,所以眼睛只能看到那么多,哪怕是用哈勃望远镜也有距离的、有限量的。耳朵听声音,你也只能听到一些频率的东西,也不能一直这么听下去。任何根,包括思维也是有限量的,下个围棋,连阿尔法狗都下不赢。
所有人类的认知,如果以根去,全部有限量,当你自明那个心,它有现量吗?怎么现量它?你找都找不到,你怎么现量它?它在哪里?所以它无量,深深地明白这个“无量”就可以了。你可以用任何名字去叫它,叫心,也可以不叫心,叫哈特,叫buddha,什么都可以。所以,任何名言、任何标签贴上去都不行。
超越一切踪迹就是找不到,所以禅宗说那个东西像鸟飞过天空一样,不留痕迹。羚羊挂角、雪泥鸿爪,找不到,而且没有对待——“对待”这两个字很关键。你现在去想这个“明”的时候,一定是想、感受这些东西,都是对待。你说我要怎么不对待呢?这就大圆满窍诀,是真正的大圆满窍诀,找你们的上师去。走到这一步,如果再不明白,只好找金刚萨埵对待你,回去忏悔!
它一定是超越对待的,它是一切,它跟谁对待?你说你去认知它,肯定是错的,你有一个“你”,你有捏造,也就是心的捏造。你说你不认知它,也有个“你”在不认知它,所以要超越对待。如果要次第性地修,我们要去把人我减轻才行,还要确定它根本就找不到。找不到你怎么对待它呢?没法对待它,但是你确实在用。
如何实现这些话呢?新旧、非长非短,这些很容易实现。超过一些限量和对待,这个要去把它实现,明白什么叫做无量。我们作为人,能够现量明白无量的,只有开悟,其他都是有限量的。你说你读了多少书,再有多书,也有数量的。你说你有好多钱,整个世界的钱,每一个微尘都变成一万亿一百次方的美金给你,还是有数量的。
只有那个心是没有数量,所以,你搞四句偈让他明白了,恒河沙那么多恒河沙的珠宝都不如这四句偈,原因是什么?因为那东西无量。不要想那是个无量的东西,那又对待了。所以要慢慢去思考、去训练,要去找一些真正的修行去磨砺这个事,这是真修行人干的。有很多假修行人,哪怕他很虔诚,那也是假的。因为这是真理,真修行人会不顾一切地追下去,少来那些形式上的东西。
当然,当你不明白的时候还是要形式。你说:“我不要形式,我超越一切对待”——一巴掌把你扇飞出去!还是要对待的,用你的脸对待人家的手板子,这还是不好的。我们现在讲禅宗,就会这样子。
所以,他在说心体的空性是离开四边的非二元现象。离开四边,大家应该清楚了,这不用讲了。我们凡夫以个体的方式去认知世界,无非就是四大类(四边)。要么对境面前有一个东西,比如我们看到什么就叫“有”;把“有”拿开,头脑里面产生的认知叫“无”。
有时候还会把一些像虚空这样的对境命名为“无”,比如走在一个广场上看,回来就告诉别人说,那个地方什么都没有、无,实际上是说它的空旷,这种空旷在心的面前其实是有的。所以,这个有、无是人类的规定,但我们把它分成四大类的时候,这个“无”是什么?把“有”拿走以后的一种认知,叫“无”,或者把一些我们规定的什么都没有叫“无”,无非就这两种。
“即有即无”跟“非有非无”,是现境跟思维产生了冲突的时候就这么说。我眼睛看到有,但头脑里面说它完全不存在,如梦如幻。如梦的时候,它无,有跟无,即有即无。当下就是眼睛看着有,头脑里面感受它无,心感觉它无,单空夺到一定时候就这样的,所以单空是一边。
夺到上自续的时候,什么都夺空了,那个空是有还是无呢?无,好像什么都没有,但作为心的对境就是有——非有非无。作为空,非有,作为心的对境,非无——非有非无。甚至直接放在这里,在没有夺空之前都可以叫它非有非无。从头脑里面去说这个东西根本就没有实质,非有;但我的眼睛又看得到,幻相,非无。所以不用夺空,放在这里,都可以规定它叫非有非无。
也就是说,“即有即无”、“非有非无”是心和现境产生矛盾时的一个说法,可以把它统一归纳到心的认知里的一种归类的方法,这叫做心的格物。
儒家叫格物,把外面的世界搞成规律叫格物,比如元素周期表,还有九九乘法表。心的格物也是的,这个叫嫉妒,这个脏话不清净……这也叫格物,是格了心的物。
这也是一样的,他把我们的认知方式进行物来格、分类,所有的认知方式只有这四类:有、无、即有即无、非有非无。
而心本身的明,它是所有认知方式的基础,它离开四边,其实它包含四边。说它自己的时候,它没有四边的时候,叫法界缘起。包含四边又同时承认它在的时候,叫如来藏缘起。很多理论的说法、修法混在一起很难听懂,对于没有长期听课的人,现在肯定感到很折磨,我表示同情但也没办法。下面是一个认知方式。
“当体便是,动念即乖。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
这是一个认知方式,非常精彩。什么叫做“当体便是”?你们去接受大圆满窍诀的时候,上师一定会跟你讲这些东西。意思是你在用的时候就是了,你不能去想它,现在就是的,叫当体便是。你去想它就是动念,你想“我要去找它、我要去体会它”都不对。你现在“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无心恰恰用,用心恰恰无”,这个叫当体便是。
你们在听,有个“体”,你们在看,有个“体”,不是眼睛看的对境,不是耳朵听的,这个叫当体便是。如果你用头脑去定位“就是它”——那完了,动念即乖。“乖”就是背离,就离开了这种认知。那个明白不用去认的,一认去定位、去确定、去安住就完蛋。这个比较麻烦,一定要修行。
“当体便是,动念即乖”,那个东西像什么?它犹如虚空,无有边际,不可测度,就是无量,像虚空一样。这个“虚空”有很多内容,为了这个“虚空”,我节录了好多内容,有大圆满心性休息的,还有汉传的一大堆内容。我不知道自己节录了哪些,接下来给大家解释什么叫“虚空”。
这个“虚空”是没办法解释的,只能去体会,但确实可以用语言去说像虚空,可以去想象它像虚空。虚空分成三种,前五根所认知的虚空,眼睛可以看得到,比如瞎的时候可以通过手去摸。这时候你想碰摸什么?你想通过触碰虚空试图越过去。甚至可以闻味道,狗就可以通过鼻子去知道虚空,这是一种前五根的虚空。
还有意识可以想虚空,这叫心的虚空。意识可以想虚空,做梦可以有虚空,禅定的时候还可以观想出虚空来。这不是真的虚空,真正的虚空是觉性虚空,那个“明白”是怎么样的。当你完全安住于明白里面的时候,那种虚空叫觉性虚空,或者叫大圆满的密虚空。
当你是明白了密虚空的时候,三个虚空都是一样的,到处都是密虚空。如果不明白,你就在捏造,就只能用眼睛去看,用心去感受,这像是虚空一样,眼睛里面没有实质,如梦如幻,这叫捏造。
所以,“虚空”这个词说起来很简单,犹如虚空,实际上你一定要明白这个觉性,才无有边际不可测量。否则,眼睛看到的虚空没有边际吗?身体感受的东西没有边际吗?虚空有边际的。晚上做的梦,乃至于我们去观修一些不究竟的密宗,比如有相次第,可以去观修苍茫的虚空,还是可以测量的。不可能无有边际不可测量,只有觉性是无有边际不可测量,“无量无边”这四个字才对得上去。
说明认知方式。前两句说心性无法用念头认知,后两句所心性没有住处,再后一句说心性无法量度感受。
什么叫用量度感受?没办法用六根去感受,六根是量度的。眼睛是看不到真正的觉性虚空的,耳朵也听不到的。我们听到的就是前面说的第一个捏造的虚空,而且“虚空”这个词是分层面的,大圆满才这么说。
在汉传佛教里面,这个“虚空”可以用来形容心性,但也说了很多这个虚空不究竟。《楞严经》里面,包括德山禅师都说“虚空生汝心中,犹如片云点太清”,大家还记得吗?听得懂吗?听起来费力吗?长期听课的人应该不费力,最终一定要听这些。如果实在听不懂,回去看《大圆满前行引导文》,或者回去学中观。
“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
这句话我不用解释了。为什么会说“唯此一心,即是佛。佛与众生,更无别异”呢?为了引发下面的一段文字。
“但是众生着相外求,求之转失。使佛觅佛,将心捉心。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大家读了以后,对照一下自己是不是这样的?着相外求,这一句话从禅宗的角度,一炮打死好多人。包括修生起次第都会被打死的,读书的更不用说了。去打坐,一禅、二禅等这些都完蛋。但是,我们是不是每个人都像禅宗这样去直指心性、见性成佛呢?根本做不到,还是需要次第的修行。但是,这里讲到禅宗就会这样子。
所有的相,着相外求的话,越去追,追到一个又有另外一个,永远追不完。你本身就是佛,你还找其他的佛?叫使佛觅佛。让你的心去找心,心本身是佛,再去找心,将心着心,这样搞得完吗?无量的心找无量的外境,那场游戏就长了,穷劫尽形,终不能得。
这个是不是对的?绝对是对的。不管是大圆满还是禅宗,最终都是说这个。但是,为了让我们有能力去明白这个无量的心,设置了很多次第修行。对于我们来说,次第的修行反而是管用的。
如前所说,明明白白一颗心,你能没烦恼吗?你做不到!你能安住于那种无量吗?你不能透彻明白的时候,你根本安住不了。因为那个安住是没有安住的,没有我们这种有意识的安住,更不能产生相应的解脱、离开痛苦等东西。
原因是什么?前期的东西没有做好,你根本就没有出离心,你不守戒,或者守不好戒,你没有菩提心,单空也没有修到一定的程度。即使你有所触碰,也等于零。但触碰了好不好呢?也可以的,触碰以后会推着你回过头去老老实实地加强这些基础。
你要搞清楚我们在追求真理,不是在玩一场宗教游戏,有什么好玩的?更不是开party或者学点知识,或者拿来点缀自己的生活,或者学了佛以后追求人天福报。我们这里讲禅宗,再去说人天福报,会被一棒打死的。德山举着大棒就过来了,就算德山不过来,临济过来也吼死你。不知道他是怎么吼的,现在我一直在想,能不能够知道他是怎么吼的——“马祖大喝一声,百丈三日耳聋”,这个好粗野,其实比骂脏话还讨厌。
听到别人骂脏话,还有心情去反击他。大吼一声,弄个极强的噪音,身心都受到严重的伤害,三天头脑没转过神来,受伤要找他赔偿,哈哈!所以,选这部《黄檗禅师传心法要》确实有点鲁莽,但选都选了,没办法,大家将就,勉为其难听一下。
今天就讲到这里,时间刚好到了。网上的师兄,你们提个意见,我们是否需要换一本论来讲?换一本论来讲,我会讲得很正经的,道貌庄严,我可以一句脏话都没有。而且神情非常肃穆,偶尔还露出一点慈悲,两个眼睛温暖地看着你,让你觉得好有希望。我心里却在说想:“哈皮,下面是个坑!”要不要?
你是为了温暖才进来的吗?温暖的人,你们要去找那些比较庄严的法师,以及那些成就的大德。找我这种野夫,你会很倒霉的,根本就不认人的。
——网上师兄说:“不换了。”
只要三个人说换我就换,没有的话就这样了。现场的人不会说换的,他们心里面想换也不会说的,因为中国人讲面子。
OK,我们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黄檗禅师传心法要》第06课
- 《黄檗禅师传心法要》第08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