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何故?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趋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无栖泊处,故望崖而退,例皆广求知见。所以求知见者如毛,悟道者如角。”
句解:
“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
因十方诸佛皆为一心。且十方诸佛只出现在你想象和观想之中,无心道人则可于你六根前自显现。此处说到了“无心”,意即心的本体及显现统归无有,为中观里“大无遮”之见。
“何故?无心者,无一切心也。”
心分体、相、用,全体无有,即全体空性。对此全体空性的修行和哲学认知有:认知与外境同一虚幻(下自续)、外境消失心执单空(上自续)、外境虚幻意认消失(自续外境应成见解)、外境消失心性自明(应成)、觉性游舞(大圆满)。
【此文稿为初打内容,未经仔细校对,强烈建议结合音频阅读】
今天是禅七的第五天,还有两天禅七就结束了。你们打到了几禅?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妇女节,祝女修行们节日快乐,男修行们也配合她们快乐。
说到女性,很多人都说佛教好像歧视女性。佛陀写的《大爱道比丘尼经》,里面说了女人的八十四态。还有比丘戒里面的规定也很过分,比如女性的成就者都要恭敬一个小沙弥,这叫八敬法。现在有人说,佛陀那个时代的人歧视女性,因为有个故事讲述佛陀的姨母经阿难的祈请,同意她出家,然后佛陀就说,因为你们女性的加入,让我的正法少了五百年。如此歧视女性,现在女权主义猖獗,肯定受不了。
这其实已经漫及到佛教界,佛教界对此闹很凶。七十到九十年代,台湾有些女法师就开始要求改变这条戒律,要取消八敬法。在台湾教界,因此事引起了一场争论,具体的哪些人我就不讲了。很早以前,好像跟大家上课都说过这些。
那么,佛教到底歧不歧视女性?是不是有点误会佛教或者误解女性?佛教认为所有众生的根本是一致的,怎么可能会歧视某一善道的女性呢?这不可能的!原因是什么?不管你是男性还是女性,什么性都要“弄死你”,只能把你拉向解脱,因为你只有佛性。
不管你在缘起上是一个什么样的相状形态,只会针对你的相状形态来下药。那女性是不是有这些毛病呢?佛陀说的《大爱道比丘尼经》,可以拿来翻看,女性确实有那些毛病。针对女性,佛陀说了八十四态,男性的话,可能一百六十态都出来了。所以,男性有男性的毛病,因为基因上产生的变化,导致带来相应的东西。所以,绝对不是歧视女性。
小乘主要的修法是离开尘世,以断贪为主。而女性贪恋轮回的点主要在贪上,来得很凶猛,又对治不了。所以,往往男性的成功率比较大,因为男性够狠。女性怎么狠嘛?她再狠,一个月也有几天狠不起来,这个真没办法的。
网络还在卡啊?那天就问了,是哪里卡?心里卡还是心外卡?告诉我,说出来就不卡了。
其实是没有歧视的,在小乘里面,有些规定对女性相对严格一点,但大乘里面就没有了,大乘显教还有一点点。
比如出家都是男女公平的,但戒律上女性确实要严格一些,因为切断了很多东西,难道佛陀是故意来折磨你吗?不是的。之所以切断这些东西,是为了让你能够尽快摆脱轮回,轮回才是痛苦的、才是最大的歧视。
到了大乘密教,有时候女性在很多角度、很多方面,看起来比男性还厉害。为什么会这样呢?密教有一个最重要的参数是什么?信心。女性有个特点,最容易生起信心,一感动就马上丧失理智“我信了!我信了!”你说这样容易上当,万一她信对了,总比不信的好嘛。
末世的男性有个特点,相信自己,“我有理性,我怎么怎么样”——你那个理性是个什么理性啊?在娑婆世界里面,永远没办法有真正的理性。学的都是乱七八糟的东西,不是唯物主义就是那样主义。还有所谓的商业思想,还有社会普遍的一些经验,所有原则,要么是迷迷糊糊,要么是以我执为基础,产生保护我执去争取成功的方法。
今天我还在跟一个师兄说:你那个叫争取成功吗?其实你在制造失败,因为你成功了,别人就失败了,这才是最大的歧视。整个社会都在教给你成功,同时也在制造失败。你说平等,其实没有平等的。
真正的平等是什么?真正平等是发现所有生命的本质绝对是一样的,至于在缘起上是个什么样的幻相,随便。击破这个幻相,这是佛教的原则。
在大乘密教里,由于她是以信心进来的,如果她的运气好,遇对了,往往比男性还容易,因为男性一判断就完蛋。密教讲究的是上师本位制,上师说什么都是对的。但你要认准了上师,要是认了个二百五,那没办法,你最多是二百四十九,怎么都差一点,那一点叫轮回。
所以,到了这时候就完全没有什么男女之分,佛教从根本上不承认什么男性、女性、这样性、那样性,只有一个佛性。击破你的自我暗示、自我设定,击破你的全部设定——你是佛。
观音菩萨是女的吗?他觉得你喜欢女的就是女的,以前的观音菩萨是有胡子的。大家要从很深的角度去思考,别听信这些,说我们歧视女性。特别是在三八节这天,绝对不能这么说。
佛教在发展的过程中,看起来好像一天一天在产生变化,实际上的宗旨从来没有变过,一直都是这样子。
那小乘呢?因为当时的人听信这些法容易进去,佛陀降生在古印度的时候,有很多修行人,六师外道特别的发达,每个人都有大量的修行经验,要站在他们的认知基础上再往前走。不能一上去就跟他讲如来藏,一讲就没法听的。就像刚刚入门的人,马上去给他讲很深的东西,他会认为你是邪教,因为他不知道自己就是邪教。所以,宗旨从来都没变过,绝对不会歧视女性。
——网上师兄说:“为什么护法不喜欢女性?”
不是的,绝对没有这样的护法。而且在密教里面,很多护法都是女的,她怎么会不喜欢女性呢?以为她恨自己啊?
有些寺庙里面有一些规定,说有些东西女性不能接触。这些规定是为什么呢?很多特殊的因缘我们可能不知道。佛教里面有位护法叫一髻佛母,难道说她歧视女性啊?她看不起自己啊?不会这样子。
有些宗派、有些传承里面,可能有一些规定,比如这个殿女的不能进去,原因是有些特殊的因缘你可能不知道。很简单,很多女性的寺庙也绝对不让男性进去的,难道说她歧视男性?不会的。
原因是什么呢?很多歧视女性的原因,是因为女性不自信,反过来歧视一把男性就完了。当你狠狠地歧视男性的时候,你会觉得他在歧视女性,这叫对治。
这种划分在缘起上对人类有一些偏见,你看,就是因为你有偏见,所以网络卡。这个世界是很不公平的,我穿着短袖在流汗,下面的人却穿得那么厚,总是让我忍不住歧视你们。但你们也可以歧视我,穿个衣服连袖子都没有,哈哈!所以,这些立场是很成问题的。
——网上师兄说:“讲到精彩之处就卡。”
这个不能怪我!今天的课要认真听,因为有一点重要。今天或明天可能是这七天中间最重要的一天,听不懂就不关我的事,我只负责讲、不负责听。
我们回到课程上来。今天是三八节,刚才说了我们没有歧视女性,女性万岁!你想一想,男性怎么敢去歧视女性,否则都没人生他。
昨天我们讲到了“着相修行,皆是恶法”,也就是着相修行是不行的。着相修行就是恶法,他说得很厉害。但是一定要强调一下,对普通人来说要分二谛,开始积资净障的时候就需要着相修行。
他是针对走到顶部的修行人,因为着相就没办法证悟。追求的本性是绝对的无形无相,安住其中,心有其相,怎么叫安住其中呢?这是没办法的。但是,要是能够安住其中,认识它,开始一定通过着相来修行,为什么?以相击相,以执对执。
初期的修行都是对治。比如,懒惰要用精进去对治,贪婪要用出离心去对治,自私要用菩提心去对治,散乱要用禅定去对治,愚蠢要用般若慧去对治。具体的修法就更多了,比如身体寒冷的人,一定要修点拙火。气脉不好的,对治一下,让自己身体能够稍稍舒服安稳一点,才能够去观修。性子特别细腻的人,可以专门去修观,利用观来修行。有些逻辑能力很强大的人,可以靠思路引发觉受,每个人都不一样。
那么,初期对治的时候一定要着相,因为不着相是不行的。着相是一种对治,其实明白空性也是一种对治。真正的空性,叫综合对治,什么都对治,为什么呢?空性是所有执著的本质,所有外相的本质,它可以对付任何一个心的对境。
单空是持一种观念和一种执著去对治,能上还有空,能上的空就叫单空。这是我定义的概念,请大家放心,不会错的。到了真正的空性,把能上的空放弃了。放的原因是什么呢?他是以心的本质来面对这些显现了。
证悟的一个特征是什么?他会认为本质跟显现是一致的。这个力量达到足够强大的时候,所有显现在他那里全都是空性。我们现在听到“空性”就是一个词汇,但对真的证悟空性的人就不是词汇了,它会带来相应的一个东西,即我们经常说的两个字——“功德”。功德的体现就是没有烦恼,神通等乱七八糟就出来了。当然,达到最高端的就是解脱生死。你说解脱生死是小乘阿罗汉,但我是对个人来讲的。
自己解脱生死,叫自觉;利益他人,叫觉他。然后一直这么觉他(利他),一直利到后来,“应灭度一切众生,灭度一切众生已,而无有一众生实灭度者”,最后就觉行圆满。根本都不觉得自己在觉,也不用故意去度人,却一直不停地在度,最后成了佛,是这样一个过程。
虽然我们现在讲的是《黄檗禅师传心法要》,他会说次第修行是恶法,但是,针对始终在名相里面、着相法里面、有相法里面,纠缠不息的人而言是需要的。
大部分人开始的时候就是要着相修行,必须要对着佛像跪拜、磕头,要去观相修金刚萨埵,观想甘露来冲洗你。他要把你过去的用心习惯,堆积起来的心的运行方式全部摧毁。
心的运行方式是不自觉的,但它随时随地左右你。有个最厉害的,你一定要睡觉,你一定要吃饭。接下来你有你的个性、你有你的嗜好,这就麻烦了。每个人的个性中间都有些偏执、有些角度,非常的复杂,你还不知道,但它会左右你。左右你的结果就是让你身不由己,经常觉得很痛苦。
相,不一定指图画这些相,或者眼识的对境,所有心的对镜,都可以称为相——有叫有相,无叫无相。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各种各样的有相修行,对治过去的那些完全不知道的习惯,慢慢地,你的心才开始清晰。才能慢慢体会到世界是空性的世界观,“哦,原来真是这样的”,这样才能真正地一步步走上解脱。
仅仅停留在崇拜是不行的,要慢慢把崇拜的力量引向于修行,修行好了会更崇拜。不然的话,作为个体的崇拜里面一定要保护自己,一定要随顺自己的习气和欲望。有了崇拜以后,两者不产生冲突的时候,你的欲望就会要求崇拜这种付出获得相应的东西来满足它。所以,供了一根香蕉就想要一车香蕉,对着三宝跪拜了以后,就要他告诉你房子什么时候卖合适,你不做神婆对不起我……各种各样的东西,一旦得不到,就会破坏皈依、破坏信心,很多退失的人基本上都是因为这个。
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着相修行先去对治这些习气,对治到一定时候,佛教上师三宝教给我们的着相,就会压制或者摧毁过去习惯性的相。我们建立一个东西,勉强可以叫清净相。但在禅宗那里还是不行,善法代替恶法也是不行的,没有解脱都不行。
但是,佛陀建立的所有善法有个好处,它一定会推动着你,让你去体会真正的无相、真正的解脱。到了这个时候再做比较高端的,像禅宗黄檗的直指,以及大圆满的一些东西,才会容易领会。不然听了就是些话,根本都听不懂。
然后你抱着很强烈的希求心:我一定要听窍诀,赶紧修完五加行去接受直指!有人修曼扎一天一千座,就为了完成数量而已,放个盆子在那赶数量“砰砰砰,咔嚓咔嚓”,这样的话,我一天五千都可以的,最多那两天手肿了。
实际上没有起到相应的观修作用,本来应该建立供养的相,心里面彻底地把自己的一切供养给三宝,来摧毁自己的贪婪、执著,让自己产生相应的一些修行基础,法喜来得快一点。
供养本来应该起到这样的效果,而他不是的,心里想的是:我要赶紧修完,去拿门票!这样修完去直指,基本上没用的。这样说法不对,还是有点用,可以建立缘起、因缘。如果你的信心不坏,也不坏戒,那是非常好的缘起。
——网上师兄说:“我一天修好几千座的曼扎。”
你的曼扎一天修好几千座,还如理如法,我就不敢骂你了,这是哪里来的一路大神仙?突然一刹那一百个化身出来,曼扎当然可以一天修好几千座,而且每一座都修得如理如法,那我不跪拜你咋办呢?但你是这样的吗?这样就把修行搞成了一个很外在的东西,相一定要在心里面建立。
当然凡夫会有外相,比如眼识看的东西,我们会认为是个固定的相,其实也是心里面显现出来的。相有意识的相和前五根的相,这三天会把“无心”这部分讲完。这样的话,新西兰举行的禅七就显得好殊胜,就是因为太殊胜了,所以网络不好——时卡、时不卡,业障时冒、时不冒。
回到刚才的话题,我们前期的次第修行是需要着相的,而且要很认真的着相,但是要把有相慢慢引到无相里面去。其实密宗也是这样的,他把一位有相的上师,引向到无相的上师、心性那里去。由于最后证悟的时候,内外是一致的,所以要求心性的上师跟外界的上师一致,不然郁郁黄花就变不成般若。绝对没有人说“我证悟了,然后我觉得上师是普通人”,那是不可能的。
真正安住在觉性里面,他不会视任何人为普通人,没有普通人,只有幻相,而且幻相都是法性游舞,对证悟的人就是这样子。我们会想象,那是不是有个东西在法性游舞呢?其实不是的,他看到跟我们是一样的,他能够很清晰地区分缘起,甚至区分的缘起比我们复杂得多。一杯水里面,他可以看到几十亿个中阴身,你看到吗?你看到就是一杯水。
无论多少复杂的缘起,在他那里都只有一种味道。因为见不到,所以才能够成为所有的味道。他见不到,但可以证悟到——只能用“悟”字,悟是可以不需要对境的,而前六根的认知全部需要对境,一有对境就会变成二元。
由于没有对境,可以看到任何一样东西,但是,千奇百怪、密密深深的万千大千世界,在他那里都是一个东西。那个东西是哪个东西?就是我们今天要讲的东西。所以,我们前期千万不能忽略次第修行,说要马上无相,你会死得很惨。
我现在跟大家讲五加行。大家告诉我,五加行最重要的是什么?跟着学院这一传承修行的人,最重视什么东西?
——现场师兄说:“皈依。”
皈依是修行的一个内容。其实五加行最重要的是见解。很多人会认为是行为,不停地磕头,不停地修曼扎、搓曼扎盘,不停地观修金刚萨埵,认为最重要的是数量,其实不是的。
首先是基础哲学见解,然后是关于修行的具体见解。我们做这个东西要干什么?目的何在?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不能够像投名状一样,做完了就要去拿一个东西得奖赏,这是很麻烦的。
比如修皈依,起到了什么作用?我这样反复念了十万声皈依,甚至念了几十万,要达到什么样的作用?他为什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懂得这些,就属于见解。
有人问:“这些东西我要从哪里去学呢?”其实很多书上都有,我以前讲过很多关于这方面东西,因为我发现了我身边的很多师兄,五行修几遍的都有,修了三遍、四遍之后,人还是蒙的。
原因是什么?他是汉人,汉人有个麻烦,有着坚定的唯物主义信仰。他学佛以后,不太认同唯物主义,但他也不知道佛教的世界观是怎么样的。还有,虽然他的概念上不信唯物主义,但心还是相信唯物主义的。他不知道皈依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这样做对皈依有什么样的好处?这样念了十万声,产生那种皈依心有什么好处?产生了皈依心以后,作用在哪里?他只是把这十万声念完了。
曼扎也一样,金刚萨埵也一样,为什么要修金刚萨埵?意义何在?忏罪是什么意思?忏罪对他来说就是一个很朦胧的意义,要体现到很多具体的认知见解上,所以要去听上课的东西。
比如,华智仁波切说要修二十五遍五加行,这种是靠加持堆出来的。还有,他一定会有上师的,并不是一天闷在山洞里,啥都不懂,修二十五遍五加行就可以了。那是不可能的,在修的过程中,他一定有上师的。
以前藏地的环境到处都是成就者,周围人都是一些如法的修行人,有时候随便跟你说一句,胜过你折腾十年。所以,我们要考虑到那种具体的生活环境、文化环境,乃至于我们的心理环境。我们的心理环境很糟糕,糟糕到不得了,贪执、变态、愚蠢、自以为是,非常善于怀疑,又不善于解决怀疑。那怎么去修呢?修不了!我现在跟大家胡扯,大家不用在意,搞好了再慢慢说。
我们学了一些佛理以后,不是简单地把佛理在头脑里面理顺就完了,或者通过佛理得到一点刺激的身心感受,然后就怎么样了。能够在逻辑中把它理出来,固然是好,通过这些道理刺激到你的心,让你感动也好,让你轻松也好,让你暂时身心清明也好,都是很好的事。
但是,解脱离这些远得很,要逐步从思维、觉受变成安住。最初安住都有可能对,有可能不对,但没关系。先安住,安住了以后,再通过上师慢慢去把这个安住往正确的观上去引。引得最快的就是禅宗那帮,直下无心——没了,但你做不到就不行。
那要怎么做到直下无心呢?前面有很长的一系列东西。以前教的东西就是要把你们引到那里去,单空、菩提心等各种各样的修法,拼命往里面引,这样才能落实,不是读完书就完了。认为读完书在那里感动一下,可能会种下一些圣缘,将来会怎么样,但要这一世解脱,休想!可能连烦恼都解决不了,很多人修了十几年,一点烦恼都解决不了,心态都没变。
天天去骂别人是魔鬼,哪有那么多魔鬼?我好想遇到一个魔鬼啊,我都没看到过魔鬼。我很想看见大威德金刚,然后马上磕头,哈哈!随随便便就骂别人魔鬼,每个人在得罪过的人眼里,你都是魔鬼。
佛法正确与否,不是他说你错了你就错了,或者他说你对了你就对了。还好,这个时代有它的毛病,但也有它的好处,我们可以从各种各样的信息里面去拿来进行对比和思考,否则的话,蒙你没商量!你读得书少,就要呃你(骗你)!晃点你!
还有,现在不是说你读得书多就不呃你,不是的,有很多人读张爱玲、琼瑶,乃至于金庸都不行,读了以后认知能力都严重受到影响,说话都要用琼瑶的语句,那怎么得了?
所以,读了这些是没有用的,对佛法的判断一点用都没有,身心处于高级的幼稚里面。有很多这样的知识分子,可怕至极,连同情他都不知道从哪里下手。这些没用的,所以要回过头来读佛法的书籍,彻底纠正自己的世界观才行。
还有,进到一些团体里面会去攻击这个、攻击那个,他不知道其他团队也在攻击他,不能这样子。佛教团队一定要互相赞美,这样才行——“若要佛法兴,必须僧赞僧”。我们不能去攻击别人,如果对方在学理上的见解、观点错了,绝对可以说,但不能随便说人家是魔鬼。
还有,不能经常去说别人是附佛外道,说不定你说别人,你就是附佛外道。什么叫做附佛外道?当你走到很深的程度,发现他的教理、行为,指示的东西完全不符合四法印,你可以说他是附佛外道。
但是,你先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再说,你佛教的书都没看几本,然后就去说这样、说那样,而且说的人很多都是文化层次偏低的,这个要小心。文化层次偏低的人,他们虔诚,但有时候很傻的,这又成了文化歧视——我没歧视,因为我的文化层次都偏低。我只有初中毕业证,虽然有个大学肄业证,但是一张纸,拿出去别人都不认,好悲伤啊!
幸好中国搞改革开放,有利于我们这些没有文凭的牛鬼蛇神,我们制造了成功,让很多人失败。变态的是我们公司的职员都是些研究生、博士生,不是现在的公司,而是以前的公司。我们现在的公司有几个研究生,博士生有一个,还在很远。以前我的公司有一堆博士生、研究生,经常觉得好得意,因为我大学都还没毕业。
我就是所谓的成功人士,当我觉得自己很成功的时候,其实那时候就是魔鬼。所以,天天去骂别人魔鬼,哪个不是魔鬼啊?莲花生大师说:在末世的时候,小孩有小孩魔,男人有男人魔,女人有女人魔。你给自己定位,你就是魔鬼。所以,我们不要去考虑什么魔鬼、不魔鬼,我们要慢慢想清楚,大量去闻思学习,时间长了就知道了。
为什么要去学习呢?作为佛法修行的过来人,我告诉你,不走这条路,没其他的路!只有这一条路,管你多发财,管你多有权利,最后会发现,只有这条路才是正确的路——真理!
绝对不是来诱惑你,拉你入坑,网上的师兄们,基本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我都不认识。也从来没开过打赏台供你们来打赏,我说的是佛法,你来只能供养,而且不给你供养。要说傲慢的话,我傲慢到天上去!我不是来哄你们,说的是良心话。所以一定要走这条路,没有办法的,你不走咋办呢?最后会毫无意义地在苦难和死亡中间挣扎。
——网上师兄说:“感恩老大带我们走了明路!”
这种马屁拍得我浑身起鸡皮疙瘩,是佛陀带你们走了明路,上师带你们走了明路。我呢?牧羊犬,哈哈!现在明白我为什么养了两条牧羊犬吗?我向它们学习,哈哈!
——网上师兄说:“感恩老大!”
别感恩我,要感恩上师三宝,感恩我有什么用啊?
我这里修行也是一样,不管你是这样门还是那样门,真解脱了就是佛门。要是不解脱,你就是胡说八道门。也不能完全这样说,人家说得很好,是你没有修好而已。大部分人都是这样的,很多法师们、大德们讲的都很好,但你实现不了,修不好就没办法。
若要佛法兴,必须僧赞僧。每个团体、每个法门都有各自的特征,你不适合这个特征,可能会视它为缺点,但它对其他人可能是很好的地方。所以,不能去批判这样那样的法门,经常去骂别人是魔鬼。
还有你们要记住,佛教团里边乱拉弟子,目的发心是不对的,他把你们当提款机。真正的佛教传播者是不会这么去干的,佛法在传播上是需要一些金钱,但上师们绝对不会在广泛的弟子里面去要钱。
你是菩萨,你要保证别人的基本生存,以及学到正确的法。不是说供养不好,供养是很好,但是要记住,拉弟子为了拼命要钱,以各种各样的名目来要钱,都得小心。我不是说都是假的,但一定要小心。这个很糟糕,但这些现象太多了。
以前有段时间,我完全成了鉴别师,我自己都搞不清楚,弄个人头出来,我怎么知道是谁呢?我不敢乱说,万一整个阿罗汉出来,不整死我啊?有很多这样的事,你们只能自己去辨别。但是要记住:你是去学法的,你要供养到处都可以。所以,找到真正的上师才是最重要的,真正的上师会教你修行,这个简直太重要了,否则的话,你会上当的。
有师兄在成都呆了十几年,见了多少上师啊?该见的都见完了。我身边的还有一些师兄,把全世界的大德全部见完,还是没用,所以要当真学。哪里去学?不一定要在我这里学,有一部分师兄适合我,而且适合我的师兄基本上都比较少量,属于人数比较少的那一类。为什么?你们都知道了,我说脏话都吓死一帮人,留下来的起码是心胸宽广的,可以容下脏话的。
还有,像我经常的肆无忌惮地自赞毁他,肯定会死很多人,死了就更好,剩下那一帮,跟我是一丘之貉,要死就一起死嘛,那帮人就来了。
——网上师兄说:“我儿听到你说靠,笑死了!”
小孩子弄来听这些脏话,有没有搞错,你怎么当父母的?脏话不能在这里听,等他们长大了再说。
前面说的着相修行,大家看禅宗经典的时候要注意。特别是大圆满,有很多前期的修行都是着相的,但它是必要的。不然的话,你没办法到后来的无相修行,那会变成一句话,什么叫做无相?
我现在问网上的师兄,谁给我拿一个准确的概念或者修行的感受,什么叫无相?说,什么叫无相?网上的师兄请回答!
——网上师兄说:“没有对境。”
没有对境不是对境啊?那还不是相啊?
空,不执著,心里无执、虚妄、没有体、无实质的现象,心不着相、无概念……说无相又着相,这个有点像禅宗。说一默如雷,背诵。说觉空不二,更背诵。说不执著,放屁。所以没有人是真的懂的。
如果是禅宗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二转法轮的,良久,那就是无相,是真的修行人。还有一种是什么?有相就是无相,什么都是无相,你给我找个有相的出来?禅宗里面说的“相”是指实相,实相只有一个东西,哪个东西?全部!这还是概念性的告诉你。
——网上师兄说:“见相离相。”
你在背书,怎么见相?怎么离相?请告诉我!
我们不能搞这些,开始一定要进行有相的修行,建立次第的积资净障的修行,而且要把大量的时间花在上面,不要愁这个无相不好修,你把有相修好了、观修修好了,会起到相应的作用,然后你很容易进入无相。
当然,无相中会有很多差别,我们不是一上来就讲息念妄虑吗?这就是要去追求那个无相。为了追求究竟的无相,我们才开始去修单空。求就是有相,那不求呢?睡着了不求,但还是求有相,那是个昏睡相。所以,这些话就别去说了。初步的时候我们要重视有相修行,因为前面的内容说到了这些。
说到“相行皆是恶法,非菩提道”,如果把这个东西夸张起来,脱离二谛,对现在的人来说是很不合适的。当时的人已经在名相和修行里面沉溺很久,找不到出路的时候,听到这些话是很好的,说不定一放下马上就明了。但我们不行,我们天天都在放下,全中国人、全世界的人不学佛法,基本上他们个个都放下的,谁还把那些佛像提起来?也没见他们解脱?所以,开始一定要做次第的修行。接下来说下面的内容。
“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何故?无心者,无一切心也。如如之体,内如木石,不动、不摇;外如虚空,不塞、不碍。无能所,无方所,无相貌,无得失。趋者不敢入此法,恐落空无栖泊处,故望崖而退,例皆广求知见。所以求知见者如毛,悟道者如角。”
这一大段里面牵涉到一个内容,什么是无心?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不仅仅是禅宗这么说,《四十二章经》里面都这么讲。《四十二章经》里面有一句很长的话:供养一百个善人,不如供养一个守戒的人;供养一百个守戒的人,不如供养修行精进的人;供养十万个有禅定的人,不如供养一个发菩提心的人……这么一推,推到供养无量俱胝的佛陀,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一样会落到这里来。这个说法有点惊世骇俗,明显跟我们平常的一些说法不太一样。为什么我们找功德大的来供养呢?
那个十方诸佛跟无心道人比较起来,哇,十方诸佛哦!开悟了的人就可以叫无心道人,那有什么了不起啊?不是的,真的是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为什么?因为十方诸佛是你想出来的,就这么简单,十方诸佛的根本就是那个无心,而那个无心道人可能是你靠近十方诸佛最近的一个对境。十方诸佛在哪里?你给我供一个看看!你还不是弄几个泥巴捏的、铜烧的,在那磕头,一点反应都没有!
你说:“不对呀!佛陀说的对着佛相磕头,趴下去以后,身体压着的面积,直到金刚大地每一颗微尘都可以做一次转轮王,那得做多少次转轮王?”如果这个功德不毁坏,是这样的。但是,供养一个无心道人有可能很快解脱,解脱了以后,他根本不会去做转轮王,反而会去教育转轮王。二者相差甚远,是质的差别。而且,这个十方诸佛怎么供养啊?十方是哪十方?有哪些佛?最多念些名字。那是你观想的,甚至连观都观想不出来,就是个名字。
而且,这个十方诸佛的根本是什么?心!明白了心以后,别说是十方诸佛,万方诸佛就是它。所以要供养无心道人,因为无心道人是在你六根面前显现的,而且,他的心是把你导引去成立十方诸佛的根本点最近的一个对境。这是原理。
从缘起上讲,这是我听一位大德说的:“是这样的,四方诸佛你靠都靠不上。现在供养一个正在修行的人,已经确定了可以成佛的无心道人,那是最近的。你跟他一起打江山,肯定提你当个军长、市长……”他是这么讲的,那是不是这样呢?是这样的,他也没开玩笑,这是以前的一个同修跟我讲的。
十方诸佛轮得到你啊?这个说起来很庸俗,但从缘起上会这样子。你说:“我想去当释迦牟尼佛的随从!”如果文殊跟观音在旁边,那我咋办呢?他们会说:“你要成为我就让你去!”他是从缘起上这么去讲的。
这个听起来很庸俗,事实上是什么呢?共同在缘起层面,会建立很多因缘。一旦他成就,首先一定会从身边因缘近的人下手,专吃兔子,专吃窝边草,一个个全部干掉。他一定会找因缘最容易度的,或者跟他因缘最近的,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
正规的教理,就是因为十方诸佛源自于一心,这是根本。缘起上开玩笑,就是我刚才说的。但那也不是完全开玩笑,不能以正规的教理方式这么去说。
因为我根本就不是成就者,我就是个普通人,张嘴乱说,信不信由你!所以我说的所有东西,网上师兄要记住,一定要拿去进行思考、对照,看是否合符法理,别一听就听进去了。
一定要拿着这些东西反反复复跟经上讲的、论上讲的进行思考,看是否合理。特别是有关修行的东西,一定要去做,要去试,看是否可行,这样才是对的。你们听我讲课,一定要抱着最重要的一个原则:依法不依人。
我们应该集中起来学《前行备忘录》,我觉得反而对很多人会有用。动辄就说直下无心,懂的根本就不用听,说“直下无心”这四个字都多余,还什么直下不直下,不行我就直上,一样无心。所以很麻烦,要讲细,要讲前面的东西,大家要重视前面的东西才行。
《前行备忘录》是阿琼喇嘛写的,他虹身成就,牛逼极了!不然就是些妄想,这些法语就在头脑里面打转、想象,稍稍想顺了,还认为自己成就了。我身边有一大串这样的憨批,都是一些读书人,读顺了以后激发些感受,就觉得自己开悟了,我想掐死他,又不能下手。
——网上师兄问:“大家是否要供养他?”
要!用修行供养,很简单,成就了以后拉兄弟一把!其他就算了,他们有我钱多吗?所以要修行。还有的供养就是放生,修五加行也算是供养的。
——网上师兄说:“把好吃的都留给你!”
你有本事把好吃的给我!经常出去吹捧我,把好吃的都给我,我犯了错误都要原谅我……
——网上师兄说:“你要什么就给什么!”
我要证悟,给吧?
我们又开始进入正题。这真的太考验出入定了。
所以,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何故?这里的“何故”没有作出解释。之所以供养一个无心道人比供养十方诸佛还强,因为他大量地说无心是什么。这里马上要解释“无心”,无心是最重要的。
“一个”不重要,“道人”也不重要,最关键的是“无心”。无心是禅宗的一个总特点,禅宗有二转法轮和三转法轮,理论是综合运用的,因为禅宗是一个操作派,上去就去运行的、去做的。
去做的时候,他的行为,他的思想方法、修行方法里面会牵扯到理论。理论有偏重性,他偏重于哪个?大部分是偏重于二转法轮,原因是什么呢?六祖不太识字,喜欢读《金刚经》。从五祖那里接了经,五祖也是读《金刚经》。其实,到四祖的时候还在读《楞伽经》,因为最早达摩传给二祖传的时候是没有说《金刚经》的,反而是四卷《楞伽经》,这些都是有记录的。
到了后来五祖传给六祖的时候,因为六祖被称为广东的猲獠,读的书少。那六祖是不是完全不识文字呢?其实不然,后面的开示里也有阿赖耶识等东西。但是,肯定不像当时的大知识分子,所以就用《金刚经》。
《金刚经》里面都是一些非常简单的心法,是一些大乘菩提心的心法,是完全忘记自我的,很中观,超级中观。所以,六祖的思想里面有很重的二转法轮的思想,但这个思想太有用了,因为大部分人是没办法一下从三转法轮进去的。
如果不先证悟空性去做这些净治明相的修行,就会很麻烦,因为会很容易执著对镜。道家包括印度教都是这么修行的,他们也修气脉的,也观想本尊的,甚至会走到半空性的程度里面去,比如单空这个层面。道家里面有些东西都是单空的层面,但是,他的单空里面没有包含人无我,所以走不到阿罗汉那里去。
所以,“无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禅宗的一个总的倾向、总的修行的思想方法,但并不是说禅宗就没有三转法轮。经常说的“孤明炯炯”,就是三转法轮的东西。他把光明跟空性捏在一心上,这是大圆满的明空双运。
所以,这是很复杂的一个东西,不能用我们的学习系统去套。他是把我们的系统拿来就开始用,五家七派的一个祖师的理论里面混杂着这些东西,而且大量是操作方法、修行的一些次第观察。
他们也有次第的,比如五位君臣,也有次第的。他的次第是瞄准心性的认知去,初步认知的时候是怎么样,初步认知到一点点又怎么样,认知熟悉了又怎么样,认知完全成熟了又怎么样,一步步弄下来。并不是完全就像我们想象的直下无心,当即成佛,想的美!
禅宗的公案大概有一千七百则,里面记录了很多成就者,有哪一位是马上明了就成佛的?没有!
六祖明了以后,在广东四会的一个县的猎人群里生活了十四年,为了保任,然后才去广州现在的光孝寺(当时不叫光孝寺,现在才叫光孝寺)出家、传法。所以不是一开悟就马上成佛的,根本不是的。
大圆满也一样,开悟了以后你可能啥都不是,还是个凡夫,但你就是明白了。依据这个明白再去修,很快会到达初地菩萨。这个明白还有程度的,并不是“哗”的一下就明白了。“哗”的一下就明白了,像达摩让弟子说出各自的学习心得,尼总持说:“如庆喜见阿閦佛国,一见跟不再见。”意思是像庆喜去了阿閦佛国,见了以后就不会再忘,那叫透脱的明悟。这是举例说明,但这个透脱的明悟是不容易的,很多都是触碰,模模糊糊的,似是而非,搞好久。
如果没有正确的指导,资粮也不够的话,可能一辈子都在上面折腾,一旦透过去,你会觉得那是个笑话,但你就是不行。比较透彻的明了以后,才算法王如意宝老人家说的真的领悟了大圆满,最快的六个月,最慢的十二年。这是法王如意宝的原话,但最难的是前面的明白,明白了以后反而不难了,那些人耍耍打打也成就了。
所以,大家不要轻看这种事情,开玩笑,成佛作主哦,不是说做个国王或者发点财那么简单的事。一个国王或者一个富豪,最多活一百年嘛。就算每天打营养针,乱七八糟地延命,延一百年,延续起来也痛苦不堪。真的成就者哪里会在乎这些呢?一刹那一百个化身都会吓死你!所以完全是不同的。
这么一个殊胜的东西,小心小德,搞搞镇就成了圣人?这样的话,圣人有什么好恭敬的?所以,大家别想得那么简单、那么轻浮。
新西兰的网络不好,不怪新西兰,怪你我的业障重啊!
——网上师兄问:“保任是啥意思?”
意思是任命你为保长,这就是保任(开玩笑)!
——网上师兄说:“是我们的福报不够!”
嗯,很好,有自觉。前两三天都没卡,今天就卡,可能有一些我们不能了知的很多很深层次的原因。什么原因呢?归纳起来就两个字:业障!
那天我在问:“这是哪里卡呢?”这是公案来的,网上已经有人跟我探讨了。我再问一下网上的师兄:“是哪里卡?”你千万不要告诉我心卡,否则你们怎么知道网卡的?心卡不就卡死了?那是什么卡?你敢告诉我网卡?别人的网怎么不卡呢?到底在哪里卡?网在哪里?你看到心的网怎么卡?不是一切境相由心现吗?要说心卡,那就没办法知道网卡。要说网卡,没有心,网怎么卡?网上的师兄请告诉我是怎么卡的?
——网上师兄说:“新西兰卡!”
你们可以学一下大德们,叫“老大,师兄”,我说“嗯”,你接着说“哎,就那里卡”……这是三转法轮的答法。还有一种是拂袖而去,大无遮,费事同你讲(广东话,意指懒得跟你说)。我们不能去学这些,学会了把别人蒙了,其实把自己蒙了。
网上有师兄给我发了一大堆来讨论“在哪里卡”怎么回答的问题,几乎可以写成论文,结果还是卡。
——网上师兄说:“提问卡不卡是最顺畅的?”
今天网络不好,接下来我们讲公案。
公案一定要根据原文来,千万不要去看解释,一解释就完蛋了。学者解释的东西,纯粹是狗尾续貂。今天跟大家说一些闲话也没关系,这也是一个别开生面的禅七,而且是云禅七。我在网上一通胡说八道,也要混过两个小时。
德山一日托钵下堂,见雪峰,峰问:“者老汉,钟未鸣鼓未响,托钵向甚处去?”山便回方丈。峰举似岩头。头云:“大小德山未会末后句!”山闻,令侍者唤岩头来,问曰:“汝不肯老僧那?”头密启其意。山乃休去。山明日升座,果与寻常不同。头至僧堂前拊掌大笑云:“且喜得老汉会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
无门曰:若是末后句,岩头、德山俱未梦见在。捡点将来,好似一棚傀儡!
颂曰:识得最初句,便会末后句,末后与最初,不是者一句!
这个有些说是蒙人,有些说不是蒙人,到底怎么回事呢?德山有一天去托体,钟还没响,时间却到了,可能有点延后。德山拿着钵就去了,去的时候,他的弟子雪峰就说:“这老汉,钟未鸣,鼓未响,你托钵想干嘛?”意思是还没敲钟,你怎么就来吃饭了?其实是说这个缘起还不当的时候就动了,也就是大机大用有问题。然后德山就回去了。
或者他是在问:“你想干嘛?是谁在托钵?”反正他们永远离不开通过斗机锋来展示自己的见地,一定是问见地这方面的问题,有时候会弄些坑来整人。德山端着钵就回到了方丈室。
雪峰就回去告诉岩头(雪岩钦是指三个人,分别是雪峰、岩头、钦山。岩头是雪峰的师兄,其中岩头是最厉害的,嘴也是最叼的。著名的鳌山悟道公案,说的就是雪峰),岩头就说他不会末后句。这个末后句是怎么回事呢?末后句是说我们有初句,其实在禅宗跟大圆满里面,初句就是末后句。
证悟以后见修行果就通了,全部都是这样子的,不能分的。但从证量上是有的,不然就不会有初参、重关和牢关的次第,末后句就是对破了牢关以后的表述。
大小德山,是指雪峰和他的师父德山都没有破牢关,所以不会末后句。德山一听,我的弟子都不肯我?这些人为了追求真理,根本不会在乎这些,比如“我是师父,我就一定要比你懂得多”,不是这样子。只要懂真理,谁都可以厉害。像南泉、百丈他们经常互相开玩笑,有时候过分得很,你打我一巴、我打你一巴都有,禅宗很活泼的。
德山就把岩头叫过来说:“你不肯我?我有什么问题吗?”这个公案最麻烦的是“头密启其意”,也就是跟他说了一通,德山就点头了。“山乃休去”,山就不再问他了。
第二天,德山升座的时候就显得与寻常不同,岩头就在僧堂拊掌大笑说:“老汉会了末后句,他后天下人不奈伊何!”意思是从此以后,天下没有一个人能拦得了他,也就是他的证悟已经到了天花板,从见地上熟透了。
后面有位叫无门的禅师说:“真正的末后句,岩头和德山连梦都没梦见过。捡点将来,好似一棚傀儡!”曹洞宗的五位君臣中有一个偈子,里面有一段话叫“但看棚头弄傀儡,抽牵全藉里头人”。意思是最初证悟的时候,或者是普通人的行为根本不受控,有个背后的东西在牵着我们走,要么是习气,要么是所谓的证悟的一些境界,根本不是真正的觉性,所以叫抽牵全藉里头人。他是说还在被一些所谓的境界、知识引着走。
他说这句话,并不是真的在说德山不行。他是在表达自己的见解,表达根本就没有什么末后句。禅宗就是死抠见地不要证量的,他不谈证量这些东西。所以,证悟了以后、明白觉性以后,他说脚踏毗如遮那佛头顶、坐断大雄风。
所以,说末后句这些东西,有可能是岩头跟德山故意弄出一个公案来搞大家,也有可能不是,只是一种斗机锋的形式。托钵向什么去?钟未鸣、鼓未响,因缘不起的时候、没有缘起的时候,心在哪里?有可能是问这个。德山马上就回去了。
因缘不济的时候,或者没有因缘的时候,心在哪里?绝对寂静的时候,心在哪里?能够落到具体的修行和见地,是这个意思。那么,德山就回方丈,也就是回到定里面,回到一个具体的状态里面去,这就不干了。
按照正规的说法,不是他们两个设计圈套在害人,那是真正的斗机锋。钟未鸣,鼓未响,也就是缘起不济的时候、没有现象的时候,心在哪里?德山不回答就回去了,其实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回答。这个回去了,就相当于哪种回答?
那天我跟大家说了大颠禅师的公案,说现象没有了,那个去哪里?大颠禅师说现象没有了,心也没有了。德山托钵回去这个行为,就跟他的回答是一样的。岩头就不干,说他不会末后句,见地还不透。
为什么不透呢?按照正规的说法,德山为什么要回去?居然钟未响,鼓未鸣,你不会敲啊?敲,敲了我要吃,创造条件也是法性。我故意造作也是法性,那个是末后句。佛陀就是这样子,我创造就是没创造,我随缘而已。没有什么寂静处,热闹就是寂静处。
钟未鸣,鼓未响,那好像是寂静的时候,热闹的时候同样寂静。也就是说,我们学到后来要回过头来救度众生。“折合还归炭里坐”,折合就是明白了以后,还会像烧的火炭一样在轮回里面去转、去救助众生。那么,钟未鸣鼓未响,佛法没传该怎么办呢?很简单,敲吧!
但这上面没写,德山本来就不循规蹈矩,动辄就一棒子打下去,可能跟寻常不同。到底什么样呢?他也不说,但从这个角度来讲,可能会更疯狂,更不要过去那些规矩了,因为打啊打啊打,又打成了规矩。谁不会打啊?打了也会坏。也就是说,他会随缘任运更加地没有规矩,那个叫末后句。
但是,其他的禅师们不一定会认同这个东西,所以说“识得最初句,便会末后句,末后与最初,不是者一句!”根本就没有什么末后句,从见地来讲,没有最初句,也没有末后句。
明白以后什么都是,地狱都是的,哪有什么境界啊?这是从见地来讲的。但从证量上讲一定有的,不是说禅师一开悟就成了佛陀,不是的。你只是知道什么是佛陀,从你知道佛陀的本质来讲,一直修到佛陀也就是那个东西,即我们下面要讲的“无心”。但是,地狱众生不修也是一样的,甚至连庭前柏树子、干屎粑粑都是,如果以这个见地来讲就是这样的。
那么,“末后句”这个词汇其实是说证量的意思,而禅宗有一派是否定证量的。如果你拿这些有差别的东西去的话,他就会不认同你。所以说,你识得最初句,便会末后句,末后与最初,他也不是这一句,没有这么一个末后句与最初句,更加的大无遮。而无门就更来了,若是末后句,你们两个都不会,没有什么末后句,就是这个意思,还是大无遮。
你跟我说证量?很多人不能说证量,他死咬着见地不放。你说二地菩萨一千个化身,初地菩萨一百个化身,马上揍你!所以才有十万个佛陀不如一个无心道人,懂吗?这个公案就是这个意思。
洞山五位君臣颂:
正中偏:三更初夜月明前。莫怪相逢不相识,隐隐犹怀旧日嫌。(凡夫位——背觉合尘)
触碰的人就这样子,或者是凡夫。这个叫正中偏,本来好好的觉性,只是你没搞清楚,是偏的。
偏中正:失晓老婆逢古镜。分明觌面别无真,休更迷头犹认影。(见道位——明心见性)
这是真的开悟了。什么叫“失晓老婆逢古镜”呢?天亮了,失晓。女人出来一看镜子,哇,长得这么丑啊,但就是这个。
正中来:无中有路出尘埃。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修道位——依体起用)
这是在修行了。什么叫“无中有”呢?无,并不是断灭无,有它相应的东西。但是一定要脱离开世俗,这是无中有,不能够贪嗔痴一起来,所以叫隔尘埃。
但是,有时候跟世俗混在一起的,就像我们说的不住涅槃,鲜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是一种修行。但你不能够落草为寇,不能够丢失掉本性,所以叫“但能不触当今讳,也胜前朝断舌才”。
你只要不丢失本性,就叫不触当今讳。什么叫“当今讳”呢?古代人经常犯忌讳,比如皇帝的名字不能说,还有这样讳、那样讳。那么,这个“当今讳”指的是觉性,你不能够丢失掉觉性。只要你不丢失觉性,比再会说的人都要厉害。也就是他们讲了再多的法,只要不丢失觉性,你就是最牛的。这是说保任的。
兼中至:两刃交锋不须避。好手犹如火里莲,宛然自有冲天志。(修道位——摄用归体)
有、无、世俗、胜义,好、坏、对、错……这些开始来了。那么,平常我们一定会选边站,而他不是的,要么好,要么坏,就像螺陀一样转,毫无立场,要么都捏在一起,就是两人交锋都不需避了。正歪和正偏全部凑在一起,世俗和胜义全部在一起,有和无捏在一起,这叫“两刃交锋不须避”。
然后像火里面取莲一样,“好手犹如火里莲”,火中取莲,火中生莲花。佛教经常说火里生莲花,特别是密宗。
“宛然自有冲天志”,这是要成佛利他了,为利众生愿成佛。
兼中到:不落有无谁敢和。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证道位——心境一如)
“不落有无谁敢和”,这时候再跟他说有、说无,就要挨打了,俱皆法性。
“人人尽欲出常流,折合还归炭里坐”,这时候不存在什么常流、不常流,普通人出常流,人人尽欲,他根本就出不去。而证悟的人要出常流是不呆在涅槃里面,这叫折合。归炭里坐,轮回像火坑一样到处是炭,去轮回里面度人。这已经修行得非常厉害了,破牢关了。
曹洞宗也讲修行的次第,但是,在说到对见地的互相展现和磨砺的时候,他死咬着不放。这是禅宗的特殊方式,这种方式要跟大家讲是很难明白的,一堂课都讲不完。其实很简单,无论说什么,都不能离开这个觉性,都不能离开你的证悟,离开证悟就是落草为寇。输了以后,他就笑你草贼大败,而且故意弄些坑,引发你出了这个觉性。
那怎么能判断呢?证悟的人会知道的,一看就知道你是思维,不是来自于觉性。当然,这个思维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上师或者老师去引导他的时候,就叫千锤。经过很多次这样的千锤,心就慢慢透过去了。
“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
因十方诸佛皆为一心。且十方诸佛只出现在你想象和观想之中,无心道人则可于你六根前自显现。
所以说,供养十方诸佛,不如供养一个无心道人。这不是一个没有根据的说法,是事实来的,也是一个修行的道理。这个道理落实到密宗就是视师如佛,所以说,供养上师、思念上师一刹那,胜过供养十万俱胝佛。十万俱胝佛都不知道该怎么去供养,十万俱胝佛都来自于心,而要认识那个无心,不靠面前上师的这个无心道人,真的没办法。
为什么要把上师推的那么高?上师一定要是无心道人才行,起码他要趋近于无心,有菩提心就可以趋近。所以,在密宗里面起码要有具足的菩提心,才能担任上师。我们只说证量,还有其他条件,但起码要有具足的菩提心,也就是你已经进入资粮道,称得上是一位菩萨,才可以去做上师。要么就开悟进入了加行道。
你说我已经证悟了,初地菩萨就不说了。所以,他说的这个无心道人,起码在禅宗里面是一个开悟的人。落到密宗里面就是上师,所以,密宗里面最重要的是选择上师。你不能随便找一个,觉得他不得了就这样那样,很容易会上当的。
特别是我们这个时代,交通太发达,信息也发达,信息发达是最容易上当的。大量的假信息会冲坏真的信息,连区分的能力都没有。所以,这个时代要选择好什么是无心道人。
此处说到了“无心”,意即心的本体及显现统归无有,为中观里“大无遮”之见。
“无心”是什么意思?如果从简单的概念来讲,意即心的本体及显现统归无有,不是说没有,而是统归无有。心以及它的作用显现,都是没有实质,这个叫“无心”。
这个“无心”里面,通过训练或者认知,认为他们有显现却没有实质。其实有很多层面的认知,怎么叫无心法?这里说的“无心道人”,黄檗原话所持的观点是中观里面的大无遮,这个“无”就很厉害。
其实,对“无”的理解是有层面的,我们经常说的自续、应成、大中观,就是对“无”的理解不一样。这里说的“无心道人”有点像大无遮,就是大中观。那是不是应成呢?应该不是应成,因为他承认显现,所以很像大中观。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又偏向于中观里面应成的大无遮观点。
“何故?无心者,无一切心也。”
什么叫“无一切心”?你说“没有他的心、没有他的心”,那不是的。而是说心的本体和心的显现都没有,这个“没有”绝对不能理解为断灭,理解断灭就完蛋了。那要怎么解释呢?
心分体、相、用,全体无有,即全体空性。
我先解释第一句,心要分体。我们经常说的本体,自心本性的那个“体”是什么?“相”是什么?即我们经常说的光明。“用”是什么?显现。我们经常说的体是空性(法身),报是光明,用是大悲。
前面都说过了,藏传佛教是这么讲的。那汉传佛教说体是什么?我们前面专门说过的,体是什么?其实也是空性,他不是说法身。体是空性,相也是光明,用是显现。他这里没有说大悲,其实是一样的。
什么叫“无一切心”?不管是本体还是光明的相,或者是他的运用。运用有哪些呢?是五根的运用。一切境相由心现嘛,你看到的、听得到的都叫心,无有。还有你的情绪、念头、意识的运用,无有。乃至于我执,也无有。禅定里面阿赖耶识,也无有。光明以及空性,都无有。
对此全体空性的修行和哲学认知有:认知与外境同一虚幻(下自续)、外境消失心执单空(上自续)、外境虚幻意认消失(自续外境应成见解)、外境消失心性自明(应成)、觉性游舞(大圆满)。
这几个“无有”怎么来体现呢?怎么来认知它?这就叫无心,全体空性。对此,体相用的全体空性有不同的几个哲学认知以及修行,因为这种哲学一定会牵扯到修行。
第一个是认知与外境同一虚幻,这是我们经常说的下自续。我们的心的体相用都是虚幻的,但心是什么呢?这就不去说了,反正这个虚幻了就是胜利。我们曾经学过这些内容,这就是下自续。
第二个是外境消失心执单空,这是上自续。你认为这个空就是,实际上是心执单空,也就是外境消失了没有空,这就是上自续。这跟我们世俗禅定的差别是,禅定里面根本不会去训练“无我”这个东西,而他那里有“无我”。而且一定只能是人无我,不能是法无我,为什么?法无我就不会是自续了,因为他没认清楚本性,要认清楚了本性才能是法无我,彻底本性。所以,他在那个状态里面肯定会认为人无我,这是指佛教的。
但普通的禅定就没有,普通的禅定外境也会消失的。比如到了空无边、识无边,那些外境都消失了,但他的内心里面没有人无我的那种认知,所以,他出了定以后跟外人是一样的。由于他在那种定里面也很厉害,会出很多功能,死亡以后会去相应的色界、无色界。这在没犯戒、没造业才能去,如果犯了戒,有禅定也要下去。但是,有禅定的人一般不会犯那些东西,因为犯戒乱来主要是欲界的一些东西。他有欲望,逼着他去做各种各样满足自己欲望的事,才会去做很多可恶的事情。
第三个是外境虚幻意认消失,这是自续外境应成见解,是一种修行上的东西。外境虚了,但心里面认为它是没有的,即我们经常说的自续的境界、应成的见解。如梦就是这样的,根本就不该有,但还是有一个像梦一样的现象,这就是外境虚幻意认消失。这是对“心无有”的几种类型,都叫心无有。
第四个是外境消失心性自明,这个是应成。说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直接说心体的,表现为你怎么都找不到。还有,你进去了以后不能说,说不出它是什么,也没法说,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八个字,实际上是说认知方式。言语道断,通过言语指示的东西一定不对;心行处灭,心去体会的也肯定不对。这是说认知的方式。然后,描述的时候有修行语和境界语。前面那个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是从修行角度去看可以成立的。从境界角度是没办法说的,因为没对境,唯一自明。这是应成的。
第五个是外境和心全部是觉性,这是法性游舞或者觉性游舞。大圆满的证悟者是这样的,还有一些很大的菩萨也是这样的。所以,大圆满的修行者说,我跟佛陀、八地菩萨是一样的。从见地上可以这么说,但境界不是一样的。
这个“无心”是什么?我们不要说得那么复杂,这些哲学上的观点,大家能记住就记住,记不住就拉倒。当然,要读书的人可以去对照,我们这帮人中有很多是学中观的。说得具体一点,心能够体会到的所有东西,全部没有实质,就叫无心。
那么,我心能够体会的东西首先是物理对境,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等五根的对境。那么,无它怎么无呢?并不是把它拿走了,因为拿走以后还会出现,而是它在的时候如梦或者如幻,就叫无心,这是用心作用的无心。
还有一个精神方面的,比如我有念头,我有很多情绪、有感觉,这个感觉不是肉体的感觉,肉体是触识,属于色法。还有心的感觉,这个小资最会了——“哇,感觉好欢喜啊”、“哎呀,我感觉有点……”,这是心的情绪的感受、有苦乐的感受,这些全部没有实质。可以显现,但是没有实质,这也叫无心。
这个情绪没有实质,其实我们没办法找到情绪和念头的实质,往往只能体会到它的作用。说它没有实质的话,就是你的心能够体会它,根本连作用都对你的心不起作用的时候,才叫实现了它没有实质。
那外境的无心呢?起码要在直觉中如梦如幻,那可以勉强叫没有实质了,甚至可以消失,也就是上自续的外境消失心执单空,定可以做得到这一点。
我已经说了禅定跟真正修单空的差别,一个有无我的空性思想,一个纯粹是心定在一个对境上平静下来,进入了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四禅、四空是这样的,那个不行的,那是纯粹的定。但是我在修单空、观修如梦如幻,也可以产生定进去的外境消失的状态,进入了上自续。这也叫无心。
总的记住,他们都是不存在的,是一种幻相,精神和物理现象都是一种幻想。都可以叫无心。最关键的无心是什么?是心体的无心。心体,其实在我们修行里面就包含了它的体和相。为什么?体是空性,相是光明,两个是一体的,用不着把它分成两个。
你说:“不是啊,一个是法身,一个是报身。”其实就一个东西,就是你的心,你的心肯定跟外面的物质不一样,所以他一认知就是光明了。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不起作用的时候,那就是体,它的空性就是心的无有。
那么,它的无有怎么来体现呢?这就是我们要去修的问题。只有在二元对立消失的情况下,我们才能知道什么叫“无心”。从修行语上去,就叫找不到,证悟了以后就叫找到了。慈诚罗珠堪布怎么说的?找到了一个找不到的,这个好矛盾啊!
“找到了一个找不到的”,这句话在修行里面可以兑现的,我们用的词汇叫“自明”。这就是体的空性,禅宗追求的就是体的空性。但是,在追求到体的空性的同时,他一定能够深深地明白外境也是空性。因为体都是空性的,他的显现当然空性了。
这是逻辑上去想,实际上真的证悟了以后,根本不用想,你就知道是假的。保持这个状况很深的时候,手就会按到岩石里面去,穿墙入室,还可能像米勒日巴那样飞起来。
为什么现在的很多大成就者飞不起来呢?因为量不够,并不是故意不给你们演示神通。但不一定的,有可能是演示,大部分是量不够,你得像米勒日巴那样狠心才行。你都不是这样子,明白了也等于零。你可以在中阴的时候成佛,但要在活着的因缘里面呈现出那么强大,就得付出修行才行。
所以,这个“无心”其实是很厉害,但它的表达方式就偏向于二转法轮的大无遮。这个“无”字千万不能理解为没有,也不是中观四边中无边的那个“无”。
我已经说了,外境有显现的时候没有实质,意识、情绪有作用,但是没有实质,叫无心。心体找不到,但是能够自明,叫无心。这是他说的无心。
如果简单去找心体的时候,找不到就叫无心。但这个找不到不是理解就行了,你们都找不到的,那是否能够像二祖一样“吾为汝安心竟”?安得了吗?根本都安不了!你们哪个找的出来嘛?你们找的方法都不对,意识去找根本不对的。
你问:“如果用觉知去呢?”像我以前说的用觉知去觉知觉知,那个可能要对一点。但是,那个觉知有可能是意识的觉知,或者是强行二元化的。虽然你是直接的,也是二元化的。当你去找,肯定是二元化的。
但是,一定要找到一个确定找不到的,然后把它放弃。要出现自明才行,那时候才叫真的歇即菩提。所以,普通人根本没办法用一句话说找不到,然后就找到一个找不到的。你找不到是肯定的,但你绝对找不到那个找不到的。
为什么现在所有指示心性的窍诀都不管用呢?因为你的心走不到那步去。二祖好简单好爽快,祖师禅,去找到达摩说:“学人心不安,乞师安心。”达摩说:“将心来,与于安。”二祖找了很久,还是找不到,就说:“觅心了不可得。”达摩回答:“与汝安心竟。”OK,搞定!
这是很麻烦的,六祖跟追杀他的慧明禅师,不一样吗?六祖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应无所住”是什么意思?心哪里都找不到,是一样的意思。因为它根本就不在哪里,当然无所住了。六祖一下就明白了,两次明白的质量还不一样。
慧明则更具体,本来是去追杀抢夺六祖的衣钵,结果追到以后衣钵抓不到,然后六祖让他停下来,那是真正的大圆满直指来的。当然不是经上记录的那么简单,他一定会让他坐下来,换成现在的话,你要不改自心哦。当然,他不一定会说不改自心,而是要他停下来。
他是怎么去描述不改自心的?不思善、不思恶,那就是不改自心,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这是诱导性的一句话,他会回去观,哪个是?他绝对不会去观屁股嘛,或者去看到他的脸嘛。慧明修行了好多年,他会一下去体会自己的心。
哪个是你最根本的东西?你父母都没有的时候,那个“你”是什么?除此心以外,没有其他的东西,一下子强烈地体会到这个东西——OK,搞定!这些人再让他不信佛,那是不可能的,就这么简单。
如果你没有基础,你能像慧明一样吗?虽然人家是将军,但人家去了五祖那里是卖了命的,也修了好多年。你在那里二不跨五的,这样舍不得,那样舍不得,这样也有心,那样也有心——有心吗?你们还用得着无心?随便放个屁,你这个心都要臭半天。你不拿心臭?你拿什么地方臭?
由于连初步都做不到,根本就体会不到无心。那种心的放扩跟无执、清晰跟明了,那种超越生死的没超越,没办法有个超越,那个超越本来就没有生死,说超越都多余,你体会不到的。
体会不到,你就没有能力自肯,你不是不想自肯,真的是臣妾做不到。那怎么办呢?就像《甄嬛传》里面的宫斗,你要跟自己斗,只能这样子,没有办法。宫就在你的心,你得自己慢慢重新去参、去寻找、去修行,这样才行。
“何故?无心者,无一切心。”他把心体跟心用连在一起说,所以,除了没有心体以外,作用也全部没有,就叫无一切心。
那我们要怎么去实现呢?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就来了,其实就要完成这些东西。你以为随便蒙你们啊?不是蒙你们的,任何行为都是有理论依据的,甚至一些具体的修法,都是从大德们的书籍以及传承里面下来的,只是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
因为最牛皮的、最珍贵的修行人,就是我们目前这帮人,我们不愿吃一点苦就要解脱,要别人守因果,我们不守,全部像大成就。啥供养都不给,我们还想发财?这是在讽刺!
但是,也不一定要求每个人都像米勒日巴、像虚云老和尚。居士是可以成就的,而且也不是一个好难的事。难不在于修行和后面的明了,在于你前期的不愿意放弃。所有的修行,单空也好,菩提心也好,很简单,就是个放弃。放弃各种各样外在的、内在的执著,一旦放弃了,啥都不用修。
后面黄檗说的全是这些,本来想今天可以说很多,结果已经十点了。我们今天就这样了,没办法,运气太差了。没关系,明天我们可以继续听。
——网上师兄说:“可以听录音。”
录音也没什么好听的,因为没讲什么。明天要好好讲了,明天要把真的内容讲上去。这次我有备课的,准备了一些内容跟大家分享。谷歌仁波切给了我好多内容,我自己也记了一些。
虽然我简单地跟大家讲了一下无心的概念,但“无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概念,落到具体的运用上是很麻烦的。
我大概把“无心”的理解从哲学层面讲了一下,但下面还有一些具体的公案,比如南阳慧忠国师和一位叫明觉的出家人,来问他关于无心的一些认知,这些认知全部跟你们平时的疑问是一样的。我把这些公案一讲,你们就大概知道什么是“无心”,这会具体化很多,就像做习题一样的。
最后摘引了其他的法师们说无心的一些东西,还摘引了达摩祖师的《无心论》,六祖的“无心”到底跟他们的“无心”有什么差别?这些差不多学会了,就大概知道我们在做什么,禅宗的祖师们在做什么。
你说:“这跟大圆满有什么关系呢?”禅宗在彻却方面就是大圆满,跟大圆满的彻却绝对是一模一样。在方法上,有些法语都完全相同,我最初看到的时候完全吓了一跳,他们好像是商量好的,还怀疑是不是故意翻译成这样的。因为这些经典很多是由藏文翻译过来的,我曾怀疑是不是故意拿禅宗的话,就像禅宗的很多语言用老子的、庄子的一些话去说一样的。
最后反复从各种不同的剪辑开始对比,通过修行来看,发现说的就是一个东西,不是故意这么翻译的。所以,从见解上我们大概可以知道这些东西,但具体修行的窍诀,怎么进去的方法,见修行果的差别,那得去找你们自己的上师。
上师是负责这个东西的,我只负责铺一条大概的路,把你送到上师门口,敲破他的门,强行推门而入,讲不讲?不讲缠死你!就像以前的小孩一样,不给糖就捣乱。西方的万圣节,孩子们可以跑到任何的邻居那里敲门,让他们给糖,不给糖就捣乱。
你们也让一样,你们要去找自己的上师,让他给糖,不给糖就捣乱。真的上师一定会给的,为什么呢?真的上师骨子里面没有其他的需求,因为真的上师一定知道这场幻梦毫无意义。唯一有意义的就是他以及众生解脱,只有这一件事情有意义。
你不要认为他是骗你,不会骗你的,你天天都在想着别人骗你,被人骗惯了就会这样子。他的利益快乐点一定要在世俗上,他才会来骗你。觉性本自具足,用不着骗你。他要骗你,是想你解脱,真的上师才会这样子。开悟的人一定会这样子,他是没有办法,因为他的快乐点、整个系统全部变成这样子,傻逼才会来骗你了。
所以,你们要去找真正的上师,真的上师一定会告诉你的。你说:“我找不到!”这就不关我事了。你们要去磕头、祈请、修行,祈祷找到适合自己的上师,不然的话,你要靠自己来,也不是说不行,也有可能行,但这个可能性几乎为零,因为那些细节很麻烦的。
最可怕的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可以让你一生都夯在里面,可能还不知道。就是因为不知道,禅宗里面才会有机锋。两个人一斗机锋,就知道谁根本不究竟,斗机锋是因为这个原因。藏传佛教不靠斗机锋这种方式去,因为藏传佛教建立了经论系统、次第系统,可以把这些经论法语拿来讲,说些具体的东西。
——网上师兄问:“密虚空是不是单空?”
密虚空是觉性虚空,心虚空有可能是单空,但也有可能不是。密虚空肯定不是单空,密虚空就是觉性,不会是单空。
今天不好意思,网络有点卡,明天就不会再卡了,如果再卡的话,我也没办法,那咋办?我们祈祷明天不要再卡了。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黄檗禅师传心法要》第09课
- 《黄檗禅师传心法要》第1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