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常安住,无碍解脱:什注说,“于事无碍,故言无碍。无碍故解脱,……于中通达自在无碍,未能如佛一切无碍。”
念定总持,辩才不断:肇注说,“念,正念,定,正定;总持,谓持善不失,持恶不生,无所漏忘谓之持。”折衷疏说:“念即是戒。总持者,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辩才是慧,三学总持,乃菩萨四璎珞行。菩萨以此四行庄严法身。”对法论云:“总持者,陀罗尼也,念慧为体,能以少功,广含多义,能总任持,名为总持。”辩,有四无碍辩。一、法无碍辩。二、义无碍辩。三、辞无碍辩。四、乐说无碍辩。从天台止观来看,念就是观,定就是止,菩萨念定总持,念即是定,定即是念,念定凝然,寂然同时,所以就能辩才无碍如悬河不断了。
名词注解:菩萨四璎珞行
1、戒璎珞庄严,即以戒律庄严法身;2、三昧璎珞庄严,即以禅定庄严法身;3、智慧璎珞庄严,即以智慧庄严法身;4、陀罗尼璎珞庄严,陀罗尼是总持的意思,即能总持善法以庄严法身。菩萨将以上四法庄严法身,好像世间的璎珞庄严人身,故名璎珞庄严。
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及方便力,无不具足:什注说:“六度具足,则自事已毕。自事已毕,则方便度人。度人之广,莫若神通。神通即具,乃化众生。”折衷疏说,布施等,即是十波罗蜜,方便力中含智愿二度,是赞叹四摄六度等无量功德。
方便有二种:一、回向方便,二、拔济方便;
愿有二种;一、求菩提愿,二、利乐他愿;
力有二种;一、思择力,二、修习力;
智有二种:一、受用法乐智,二、成就有情智。
《摄大乘论》中将六度中每一度析分三品,成十八度。
布施三品:一、法施,二、财施,三、无畏施;
持戒三品:一、摄律仪戒,二、摄善法戒,三、饶益有情戒;
忍辱三品:一、耐怨害忍,二、安受苦忍,三、谛察法忍;
精进三品:一、被甲精进,二、加行精进,三、无怯弱无退转无喜足精进;
禅定三品:一、安住静虑,二、引发静虑,三、成所作事静虑;
智慧三品:一、生空慧,二、法空慧,三、俱空慧;智慧及其两种愿力全都具足了。
- 《维摩诘所说经》第09课——违缘炽盛时修行的注意事项
- 《维摩诘所说经》第1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