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法 螺 妙 音
——利益汉地信众之忠言
门措空行母 造
索达吉堪布 译
大悲事业恒趋入,广大汉地诸所化,
胜圣本尊妙吉祥,除意愚暗尊前礼。
值遇苦乐凶吉事,除无等师如意宝,
我无其余指望处,怙主加持撰写此。
缘于妙法具信心,尤乐顶乘密宗道,
于我欢喜恭敬众,奉上取舍善道语。
我等于此人世间,不能久留如前人,
终需前往后世处,不思此义诚愚痴。
纵然无法免死亡,依昔先圣之事迹,
若知生死皆如梦,则具脱苦之方便。
显密法理大海藏,汇为缘起性空法,
若证双运如幻义,轮回之处无毫苦。
明观本尊亦需此,圆次光明亦需此,
大圆见修亦需此,缺此无望得解脱。
口述空性虽容易,心现空义实非多,
心造空性虽易修,彻断增益者非多。
实修甚深此道时,初修加行五十万,
中间须具双方便,传承加持教理析。
汝等汉人极聪慧,文殊大悲所化故,
当思正理诸法门,能悟现空虚幻性。
初始如理证悟难,愈思疑惑愈增多,
疑惑愈多则表明,观察臻至最深入。
非思佛说即如是,非思师说定真实,
依于自己深思索,内断增益即通达。
若未遣除诸疑惑,初自以为具定解,
如是造作觉受心,视为开悟极荒谬。
前行皈依与发心,正行观修空性义,
后行深愿印摄持,即是无误正道要。
了悟实相无需说,仅生合理之怀疑,
能坏三有之根本,故勿轻视常观想。
外境观空是中观,内心观空印圆满,
若未知空实相见,则无大圆满见法。
古代圣者传承教,依如真佛之上师,
意传加持入心中,顿悟心性者众多。
当今佛法渐衰微,具证成就持明师,
具缘敬信弟子俱,如昔事迹实罕见。
然于如理而传授,灌顶引导根本师,
以视真佛之敬信,智心融一中入定。
此时莫多妄念观,犹如大海无波浪,
以此方便师加持,有缘证悟实相义。
如是深细理证析,或修上师之瑜伽,
乃见心性二方便,不相脱离轮番修。
众生之中有老幼,意乐差别有种种,
纵未如是应机教,亦非无机修妙法。
此大乘法之精华,称为慈心与悲心,
于诸不同高下众,永怀利心善之最。
身处低位欲苦大,身居高位忧恼多,
皆为生老病死迫,轮回之处无不苦。
欲一有情离痛苦,一次生起悲意乐,
能净重如须弥罪,福德等同大海量。
此世间界皆无有,胜爱自命之一法,
于惨遭杀鱼类等,恒常放生今来乐。
苦乐善恶交替行,轮回法尔无可改,
常常祈祷三宝尊,敬信不懈定庇护。
从此生生世世中,需有专注一本尊,
观师本尊无有别,持诵心咒多为妙。
一旦临于命终时,由此世间大搬迁,
日常明观弥陀尊,向往西方极乐国。
死时并非如现今,众多修法难实行,
心中不忘此教言,阻断恶趣胜方便。
如是所说之忠言,汇集显密法心要,
以诚挚信如理修,即成殊胜利益教。
所谓法深或不深,唯依是否相应心,
教言本体无差别,了知此义当修行。
愿以所说之善根,读诵思维受持众,
依无等师之加持,明现解脱正道相。
水虎年(2022 年)四月初十,应汉地学法信徒们再三恳求:“非常希望您赐予有益于我们内心之教言。”释迦沙门尼门措于成都四业任运自成宫撰写,喇荣降魔胜利洲堪布益西彭措立成文字,善哉!
译于 2024 年 2 月 13 日
讲解方式:由于时间关系,只能依段落大意进行讲解学习。且由于讲者水平有限,因此交流过程中希望同修同学谨慎听受。
释名:《白法螺妙音·利益汉地信众之忠言》。白法螺,古代传法前,用海螺声召集信众,声音最美妙的是右旋白海螺。白法,亦有善法的寓意。利益汉地信众之忠言,此教言因汉地信众祈请而作,但却能够利益无量众生。索达吉堪布说此句本为主题目,但应汉地和西方文化的习惯而标为副标题。
作者:门措空行母。
至尊门措空行母,又称为门美益西措姆。她是邬金莲花生大士所摄受的明妃卡钦萨·益西措嘉的转世,现为“浊世佛教之灯”圣者法王如意宝身语意的无上继承者。在雪域这片土地上,她如繁星中央的满月般,从所有女尼中脱颖而出。她是现为女身相的俱生空行母,是我们所顶戴的珍宝,是诸部坛城海的遍主至尊殊胜上师,是持戒严谨的女性圣者。
——丹增嘉措活佛著《白莲花·门措空行母传》摘录。
至尊空行母门措上师是诸多菩萨的化身总集。
在《文殊根本续》中,以及新龙虹身成就者班玛登德、伏藏大师列绕朗巴尊者、法王如意宝的教言等中都有明确的记载和授记:至尊空行母门措上师是金刚瑜伽母的化身、度母的化身、妙音天女的化身,是莲花生大士的空行母益西措嘉、马尔巴大师的空行母达梅玛、息结派的祖师玛吉拉准、大成就者门觉华珍的化身。海内外高僧大德也一致认定至尊空行母门措上师为益西措嘉佛母、达梅玛化身门觉华珍的转世,并于1999年迎往宁玛三大祖庭之一的敏珠林寺坐床。
在一百多年前,虹身成就者班玛登德明确的授记:益西措嘉的化身门措将在新龙的嘉日措杰寺坐床弘法。伏藏大师列绕朗巴尊者也讲:“现在我对你们(嘉日措杰寺)没有做过什么很大的帮助,但以后我下一世的外甥女益西措嘉佛母的化身门措会来饶益你们的。”以上每一位殊胜的化身都有着不可思议的功德和利益众生的事业,每一殊胜化身的传记都是至尊空行母门措上师功德的介绍。
——《门措上师略传》摘录
颂文:
大悲事业恒趋入,广大汉地诸所化,
胜圣本尊妙吉祥,除意愚暗尊前礼。
诠释:此为顶礼文殊菩萨的偈颂。说明此教言转为化导加持汉地众生。
值遇苦乐凶吉事,除无等师如意宝,
我无其余指望处,怙主加持撰写此。
缘于妙法具信心,尤乐顶乘密宗道,
于我欢喜恭敬众,奉上取舍善道语。
诠释:空行母说她任何事都祈祷依怙法王,写这篇教言也是依靠法王加持。以此利益对于空行母有信心的,特别是对顶乘密宗有意乐的信众。
颂文:
我等于此人世间,不能久留如前人,
终需前往后世处,不思此义诚愚痴。
纵然无法免死亡,依昔先圣之事迹,
若知生死皆如梦,则具脱苦之方便。
诠释:关于出离心的教言。
颂文:
显密法理大海藏,汇为缘起性空法,
若证双运如幻义,轮回之处无毫苦。
明观本尊亦需此,圆次光明亦需此,
大圆见修亦需此,缺此无望得解脱。
诠释:空行母教导显密教法之理。
颂文:
口述空性虽容易,心现空义实非多,
心造空性虽易修,彻断增益者非多。
诠释:此偈颂说明闻思、修行和证悟的差别。非常切中汉地学人的弊病。可从见解语、修行语、境界语,或者三种认知方式来说明。以下摘引索达吉堪布对此偈颂的诠释:
口中说“空性、空性”,包括我们世间的一些人“四大皆空”、“万法皆空”、“如梦如幻”等等,口头上说空性是非常容易的,这样的人也是非常多。一些艺术品,什么当中都写《心经》,连拖鞋上面都有写“四大皆空”,写的是比较多;口头上说是可以的,现在好多佛教徒经常说:“没事,不要执着,四大皆空,一切都是空性的”,这样的人是比较多的,但是心中真的显现万法无有任何的实体,这样空性意义的人有多少?出家人当中有多少?在家人当中有多少?非佛教徒当中有多少?非佛教徒一般都不讲空性,一讲空性好像什么都不存在,懂得佛教空性意义的基本上不多的。
所以我们今天在座听课的当中,真正对空性的教义自己生起定解,并不是听别人说说而已,是通过自己的智慧真正观察而得到、心里真正显现空性意义的实在是不多了,比较少的。
“心造空性虽易修”,心里面一切都不存在,瓶子也不存在,柱子也不存在,万法都不存在这样的一个造作的、相似的空性,单空的,这样的空性是比较容易的。
什么都没有,心里这样想一想,这样的单空修行人比较多;但是通过上师的窍诀也好,佛陀的教言,能抉择一切万法确实是空性的,彻底断除一切增益的这些法,全部都断除的人也不是很多的。
你看阿难尊者也是,每次在佛陀面前遇到空性法门的时候他都不懂,阿难这么了不起的人都不懂的话,那我们很多人说懂的话,也不好说。我看现在汉地的好多居士,有些辅导总体上是很好的,大家学中观,学《中观庄严论释》;但有些的话,不管是讲的时候也好,辅导的时候也好,好像说的话有点大:“啊,这个没有什么不懂的,很简单的,你观一观空性,就是这个样子。”好像自己真的已经开悟了一样。但实际上的话,自己真正遇到一点点的烦恼,家里出现非常简单的一个事情的时候,你就空不了,所以刚才说大话的人跟后面特别痛苦的人判若两人。
所以真的,这个教言里面讲的,口中说的是非常多的,说空性、空性,但是到你自己身上的时候空不空?
依照空性修的人也比较多,也比较容易,但是内心当中真正断除增益,像法王如意宝,或者说前辈的一些大德,那样的人——真正断除了增益,世间当中什么对他都没有任何阻碍,心无挂碍,这样的人真的很少很少。
我刚才讲的一样,有时候自己在闻思的时候,好像依靠分别念真的没有了,好像自己有一点明白;但是有时候遇到一些事情的时候,心里就比较烦乱。不要说领悟空性,可能连一个理解都没有,不用别人来印证,自己都可以印证。
所以她这里也讲,说空性的人是比较多的,但是真正证悟空性的人不多;修空性的人是比较多的,但真正修成空性的人是很少的,说的一点都没错。
我希望我们对这些应该重视起来,我们并不是像六祖那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句话,一闻千悟,马上就开悟了,不是这样的。我们应该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这样比较好一点。
讲的很好,但是不知道自己做的时候——有时候讲和做,有点困难的。讲是我也会讲,你们也会讲,我想我们这里讲考班的人等一会下来的时候,个个都讲的时候,哇,他也开悟了,他也开悟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开悟者。但是下来以后,如果路上遇到了一点点事情,或者有个人把你的鞋藏了,或者说路上故意跟你试探一下的话,不知道,这种恐惧啊,这种嗔恨心啊,什么样也很难说的。
所以证悟空性确实是不容易的,我们不要说大话。很多人好像自己稍微有一点理解的时候,就爱说大话,这个没有必要,前辈的这些大德们都很谦虚的。所以我们谦虚一点,别人对你更有信心。如果自己说大话,现在很多人反而不信,所以这方面要注意一下。
——索达吉上师《白法螺妙音》讲解摘录
颂文:
实修甚深此道时,初修加行五十万,
中间须具双方便,传承加持教理析。
汝等汉人极聪慧,文殊大悲所化故,
当思正理诸法门,能悟现空虚幻性。
初始如理证悟难,愈思疑惑愈增多,
疑惑愈多则表明,观察臻至最深入。
非思佛说即如是,非思师说定真实,
依于自己深思索,内断增益即通达。
诠释:说明修行的方法和次第。方法靠传承加持和教理解析。传承加持需要具德上师,次第学习需要修加行和非常深入细致的思维。
颂文:
若未遣除诸疑惑,初自以为具定解,
如是造作觉受心,视为开悟极荒谬。
诠释:这里的“遣除疑惑”的“疑惑”,不仅仅在思维逻辑和觉受层面。“定解”指的也非思维层面和觉受层面的见解,需是踏实现量的“明了”才是此处的“定解”。下面摘引索达吉堪布对此句偈颂的讲解:
如果没有遣除真正的疑惑——在修行过程当中要断除这些疑惑,如果这些疑惑没有遣除,自己自认为已经生起了定解,不管是光明方面、空性方面,或者是现空双运方面的一个定解,自己认为应该是这样——原来它是一个造作的觉受。
觉受和证悟有一定的差别。觉受是修行过程当中的一种感受,一种感觉。当然感觉当中有些是好的觉受,有本尊的相,有很多的。但这毕竟是一个感觉,它并不是一个开悟的相。
如果闻思过程当中真正的怀疑没有遣除,自认为自己已经获得了定解,原来自己相续当中有一个明觉,或者是一种空的觉受,或者说是明乐无念的一个觉受,你把这个当做一个真正的开悟,到处都给别人说我已经大开悟了,这样的话,那是极其荒谬的事,非常可怕。
我们《楞严经》下面会讲五十种魔,好多都自以为自己开悟了,这个真的要注意!
我希望我们这里以后讲经说法的时候,即使你开悟也不要这么说,这样可能好一点。如果真正开悟——好多大德一直都是很谦虚的,像法王如意宝,除了在他的教言当中脱口而出的,基本上很少的。所以好多传承弟子也不会口口声声说我已经开悟了,不会这样的。
你自己没有真的开悟,只是一个觉受而已,但你把这个觉受当作一种开悟,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所以我们后面学《楞严经》的时候也会知道,这是一种魔的现象,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这一点一定要注意。
因慈师讲解过憨山大师的开示,以下摘引憨山大师开示如下:
凡修行人,有先悟后修者,有先修后悟者,然悟有解证之不同。若依佛祖言教明心,解悟也,多落知见,于一切境缘,多不得力,以心境角立,不得混融,触途成滞,多作障碍,此名相似般若,非真参也。若证悟者,从自己心中实朴朴做将去,逼拶到水穷山尽处,忽然一念顿歇,彻了自心,如十字街头见亲爷一般,更无可疑,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亦不能吐露向人,此乃真参实悟。然后即以悟处融会心境,净除现业流识妄想情虑,皆镕成一味真心矣,此证悟也。此之证悟,亦有深浅不同,若从根本上做工夫,打破八识窠臼,顿翻无明窟穴,一超直入,更无剩法,此乃上上利根所证者深。其余渐修,所证者浅。最怕得少为足,切忌堕在光影门头,何者?以八识根本未破,纵有作为,皆是识神边事,若以此为真,大似认贼为子。古人云:学道之人不识真,只为从来认识神,无量劫来生死本,痴人唤作本来人。于此一关,最要透过。所言顿悟渐修者,乃先悟已彻,但有习气,未能顿净,就于一切境缘上,以所悟之理,起观照之力,历境验心,融得一分境界,证得一分法身,消得一分妄想,显得一分本智,是又全在绵密工夫,于境界上做出,更为得力。
凡利根信心勇猛的人,修行肯做工夫,事障易除,理障难遣,此中病痛,略举一二:第一不得贪求元妙,以此事本来平平贴贴,实实落落,一味平常,更无元妙。盖由吾人知解习气未净,内薰般若,般若为习气所薰,起诸幻化,多生巧见,绵著其心,将谓元妙,深入不舍。此正识神影明,分别妄见之根,亦名见刺。比前粗浮妄想不同,斯乃微细流注生灭,亦名智障,正是碍正知见者。若人认以为真,则起种种狂见,最在所忌。
- 《维摩诘所说经》第27课
- 《维摩诘所说经》第29课——《白法螺妙音》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