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5.28
开场白
我们今天又开始来交流佛法。前段时间般若班的师兄在共同学习《中观总义》,很多人都在讨论《中观总义》上的一些问题。不管是在QQ上还是面对面的时候,都有很多问题搞不清楚,所以我们这一次就来讨论一下关于《中观总义》的一些问题。
我反复声明,我不是在这里传法,我只是来跟大家一起共同学习、讨论《中观总义》上面的一些知识和问题。我所讲的只是我对这些知识和问题的看法,至于准确不准确,你们自己去思考。我坐得比较高一点,是因为这里说话的主要是我,而且说的是佛法。所以这不是传法或讲法,甚至连辅导都不是,勉强可以说是一个“交流”。为什么要反复声明这个事呢?我不敢不这样做,事实上我们也只能是“交流”。而且我们只有两天时间,只能小范围讲一讲。
益西彭措堪布老人家的这本书,虽然内容不是很多,只有这样薄薄的一本,但实际上里面的内容牵涉到很深很深。如果要放开来学习的话,那要学很长时间。但是我们只有两天的时间,若要把所有的东西全部都说完,那不太现实,可能今晚上连第一页都说不完。
第一页讲“中观的分类”,自空中观、他空中观;细中观、粗中观;内中观,外中观……它为什么要这样分,分类的理由何在,它导致的结果是什么……那要说很多很多的东西,一个分类就可以讲一天。但是,第一,我没这个水平;第二,我们也没有必要这样。
所以说,这两天的时间,我就把我认为的这本书上比较重要的内容、一定要理解的内容,通过比较容易听得懂的方式(也仅仅是我个人认为的)跟大家交流一下。你们听了这些东西以后,可能对这本书的理解会好很多。
为什么要专门来交流一下这本书呢?因为这本书太重要了!我们很多学中观的师兄一开始就去学《中观庄严论》,甚至有可能一开始就学《定解宝灯论》,或者《中论》、《入中论》。但是学的时候往往都稀里糊涂的,会被那些逻辑绕晕,根本谈不上应用到修行。我们在头脑里面思维那些理论,有时候连逻辑也理不清楚;或许概念上理清楚了,但是心也不相信这些概念,往往是把它思考一遍就放下了(很多人都会这样)。所以说这本《中观总义》很重要,因为它把中观这些理论作了一个汇集(所以它叫“总义”)。读了这本书以后,会对中观的大概理论比较清楚。
那么,它后面有没有讲到修行呢?它也许没有介绍很具体的一些修行方法,但中观修行的开始阶段主要是依靠思维,长期思维以后就会产生感受。就像我们太想一样东西,心思长期沉浸在一个事物上,我们就会对这个事物产生很多很特殊的感受。一样的道理,我们长期去思维中观的“现而无实”这些道理,就会真的产生“现而无实”这种感受。抓到一点感受,然后让它扩大、深入、持久,慢慢形成禅定。这就是佛法修行的所谓“由观入定”。
“观”就是观点、想法,中观告诉你一个观点:世界是现而无实的、缘起性空的,它的本质是大空性。如果不把概念后面那些丰富的内容告诉你,只告诉你“世界是现而无实的、大空性、缘起性空”,你就只是知道了一些概念。“缘起性空”这个词,小孩听了都会说,但是他对“缘起性空”生不起感受,不知道“缘起性空”是什么,他只知道这是佛说的、是对的。为什么是对的——不知道。然后接下来的修行,那更不可能有的。
缘起是性空的(或者说“现空双运”、“明空双运”),这是中观的一个大道理。然后中观告诉你,为什么缘起是性空的,世界为什么是空性的,空性是什么。它甚至会告诉你,理解、体会到了缘起性空跟我们的生命有什么关系。
如果缘起性空跟我们的生命毫无关系,那有什么用啊?那就纯粹成了一种学问。世间上即使是再无用的学问,它都会对我们有些用处,就算是导致我们产生邪见,那也是一种作用。比如唯物主义的某些理论,它导致我们做了很多很恶劣的事而心无愧疚。当然,站在我们佛教徒的立场上看,这个作用很邪恶,但是不管怎么样,它有作用。
那么,中观带给我们的生命是什么样的作用?中观起码要带给我们佛教所说的解脱、智慧、慈悲这些作用才行。如果我们只是大概知道“缘起性空”、“诸法无我”这些词汇,而对这些词汇的意思没有很深刻的理解,那就根本谈不上后面的修行。
比如居士林的师兄天天在打坐,如果没有一些具体的见解,那么你打坐就是坐在那里发呆。当然,通过禅定可以练出很多功能来,因为心本具很多的功能,只不过这些功能因为我们各种散乱和欲望而没有办法发挥出来。当我们去修禅定,心集中在一点上,就把这些散乱和欲望扼制下来了,然后心有可能会产生其他的功能,比如心更清明了,可以回忆起过去很多很细微的事,甚至会知道别人的心念,看到隔壁的事物,身体可以腾空飞起来……如果是禅定很深的话,这些功能都有可能的。但是中观告诉我们,这些功能跟解脱没有关系,解脱不是这些功能,而是我们要明白这个世界的真相,让我们的身心契入这个真相。
世界的真相就是:所有的现象实际上是空性的,它的本质是明空双运,也就是心的本性。那我们为什么会流浪呢?因为我们在心的本性上面多了很多很多的污染和分别,多了很多非性空的东西。本来万法都是性空的,但是我们有邪见(比如唯物主义的见解),认为它不是性空,然后我们就执著它。就算是我们在概念上认为万法确实是空性的,但心还是会沉浸在这些分别和执著中。当体会到这个世界只是缘起的虚假的幻相,然后心慢慢从这些幻相脱离出来,回到它根本的本质上,这就是所谓的解脱。
所有的苦难都来源于分别,甚至我们普通人所认为的“快乐”,比如天人和我们人道的一些快乐生活,佛教认为这些都是分别,这些分别的背后还是苦难。实际上整个佛教都在告诉我们:分别就是苦。弥勒菩萨也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
当然,这里说的“分别”和“不分别”的意思,跟我们平常说的差距很大。比如我们有时候跟别人说:“你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造恶业的哦。”结果他来一句:“你不要这么多分别嘛!”这是很荒唐的,把“不分别”变成了不要因果、不要如理如法的闻思修行,把一个很高级的词汇拿到世俗的层面来用。我们现在学这个《中观总义》实际上就是分别,世界本来就是这么回事,我们却硬要去分别它是性空还是实有。书上每个字的意思不同,这就是分别。
“分别”可以分成两种:自性分别和遍计分别。”自性分别”就是指五根识(无分别识)的现起不一样,比如我看到书和桌子不一样。“遍计分别”就是头脑里面加上了很多对事物的认知:这张桌子是硬的,这本书是我的……它是发生在第六意识里面的。中观就是要告诉我们,心的分别就是所有苦难(或者貌似快乐,实际上是苦难)的因。我们的心从这两种分别脱离出来以后,我们就获得了解脱。
大家可能会想:“如果什么分别都没有了,那多没意思啊!我们现在多好啊,有别墅、可以吃素食……”我们会有这种误会,以为去掉了这些分别以后,我们的快乐就没有来源了,堕入一种麻木、迟钝、无记的状态。其实不是的,恰好那个时候,心是极其的新鲜、灵敏、活泼,它享受无穷无尽的快乐,而绝对没有任何的悲哀!所以佛陀说那个状态叫“常乐我净”。
至于它是不是真的这样,那就要靠修证去证明,因为从概念里面得出的“空性”是没有快乐味道的。概念里面推断出“万法没有实质”,它跟我有什么关系啊?还不如来一份啤酒和牛肉,不管它有没有实质,它就是这个味道!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证悟跟概念上的了解完全是两回事。证悟了没有实质以后,你同样可以享受清水的甘甜、凉风的柔美、天空的湛蓝、身体血液循环的舒适……而且这种享受比我们平常带有分别执著的享受要细腻、美妙很多倍,最后你甚至会感受到一切现象都是清净刹土。所以证悟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什么都没有、很悲哀的样子,那是基于我们凡夫的立场的错误推断。领悟空性跟我们的解脱和快乐是有直接关系的,因为必须在摆脱了所有的执著以后,那种没有执著的妙乐才会产生。
当然,在没有证悟之前,也会有修行的快乐,但那些都是缘起性的。比如有些师兄在修行时有时候感觉:“哇!太爽了,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但他搞了三个月以后就说:“不行了,我坐不下去了……”我们修行的过程中,通过禅定、念诵或者观想所产生的快乐,它都是缘起性的,它不是那种完全不需要造作的快乐。真正的证悟本性是完全没有造作的,那叫大乐、极乐,那种快乐是完全没有来处的,但是它又源源不断!
而我们现在所获得的快乐一定要依据一个方式,你只要依据某一样方式,它实际上都带有“造作”的味道。比如我们有些人打坐,雄纠纠气昂昂的,期盼能够证得一个什么境界,这其实是一种努力,它需要资粮(种子)去支撑。如果你的资粮很多(比如以前曼扎修得勤快,或者供养、布施、磕头、放生这类的事情做了很多,而且还经过了回向),那么你修行的时候,它就不停地给你提供动力,让你产生快乐。但是这样不停地用,用光了就没有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通过禅定等修行又积累了新的种子,比如积累了对禅定的体会、对禅悦的认知。但是新的种子还没发挥作用之前,你就需要过去所积累的资粮。如果资粮不够的话,你会很干枯的,那叫做“青黄不接”。因为你通过修行所积累的资粮还没有发挥作用,而过去积累的又用光了,那是很惨的。几年前我就告诉一帮师兄:“你们将会青黄不接的”,当时没有人当回事,他们表面上认同我的话,但实际上没有体会。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就发现真的是这样的。上师们拼命让我们修五加行积累资粮、清净业障,就是这个原因,它让我们的修行能够进行下去。
空性的修行非常重要,但是在空性的修行之前,我们一定要去修菩提心,这是为了积累资粮和清净业障。为什么要修出离心呢?因为如果没有出离心,你就坚持不下去。虽然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快乐,但大量的都是心理折磨,会有很痛苦很困难的一些事。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很强的出离心,“我一定要解脱,历经千难万险都要走下去!”这种心是一个人有可能解脱的基础。如果没有这种心,只是把佛法当成一种爱好来玩一玩,或者学佛只是一种冲动,那都是不行的。(现代人很容易冲动,精神枯竭期的人是最容易冲动的。)
什么叫做“精神枯竭”呢?现代人基本上是没有精神寄托的,以前的人还会把金钱、财物这些物质性的东西作为精神寄托。但现在这种寄托被摧毁了,就算是有这方面的寄托,你也不一定争取得到;就算争取到了,你也会发现它不一定能让自己得到比较踏实的快乐。婚姻、家庭、爱情,很多人都会把它推到至高无上,但是一旦这个寄托被摧毁了,他们的精神就一片枯竭!然后他们一碰到佛法,马上就冲动,像在汪洋大海里面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但这种冲动很快会被现实摧毁。一些师兄去见到上师,嚎啕大哭、满地打滚,但三个月以后他什么都不信了。他们这种精神冲动不是一种理智、冷静的抉择,而是像在冬天遇到一把火,当时会很温暖,但等到木柴烧光了,依然一片寒冷。
我们学佛就不能这样,一定要有很强的出离心。若要生起很强的出离心,那就要对轮回有很清晰的认识,要知道这个地方呆不得。明显的痛苦,谁都想离开;表面上快乐的,也不能长期呆在这里,因为所有快乐的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痛苦,那把剑(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始终悬在你头上。所以要有强烈的出离心。
有了强烈的出离心,还必须要有比较强烈的菩提心,因为我们是修大乘空性,陷在“自我”这种约束里面是没有办法证悟大乘空性的。我们的心老是不自觉地关注自己,天亮眼睛一睁开,我们的心马上就觉受到自己的身体。就算是在思维、修行佛法的过程中,这种感受还是不会丢失。除非睡着了,我们什么时候忘记过自己的身体?我还不是说那种很深层次的自私,而只是说这种明显感觉到的对身体的执著。
深层次的自私更厉害,“我很谦虚,我人格高尚,我在做很伟大的事情,我在弘扬佛法……”这类的执著是很深刻的,我们连自己都不知道,心里面会有崇高感,以及很多很多自以为是的感受。如果心老是沉浸在这些感受的话,他就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个相续跟其他的相续有差别,从而产生一些“貌似谦虚的傲慢”。这样就没办法证悟,甚至连自己心相续里面发生什么东西也观察不了。这是没有菩提心而我执炽盛的一个表现,我执炽盛导致没办法认识本性。
还有一点,没有菩提心的话,积资净障会很慢的,力量很小。他老是陷在“自我”这个圈子里,做什么事都非常的狭隘,功用很小。我们都知道菩提心的力量非常大,那么“力量大”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就表现在积资净障上。
我们凡夫(特别是末世的凡夫)的罪障是非常吓人的,我们现在坐在这个别墅里面谈论佛法,表面看起来很殊胜、很有功德,但同时我们要想到,造这个房子的时候伤害了很多的众生,我们住在这里也会伤害很多的生命,比如前几天白蚁大量地死亡。虽然我们没有杀生,也没有这样的动机,但我们还是有很多很多连带的共业。你会说那些杀业和你无关,不是的,哪怕你只是踏上这个地方,它都和你有关系。而且我们开车过来,车子也会碾死很多众生……
这个末世有很多很多的邪见,做坏事容易、做好事却很难,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造了多少恶业啊?简直是重重叠叠、堆积如山!如果你禅定很好,而且习惯观察自己的内心,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相续很肮脏的。这样的一个相续,如果不用一种强力的方式去清净它,那就很难了。老是沉浸在个人的感觉里面,“我怎么样、我怎么样”,这种人会显得猥琐、狭隘,甚至有时候会很卑鄙。那种太过自私的人,别人都不愿意接触他,看到他就讨厌。他学佛也是围绕着自己在转,很少去考虑别人的。
没有菩提心(心量不广大)的话,清除罪障的力量会非常小。就算是他修金刚萨埵忏悔,他也缺少一个很强大的对治力。因为金刚萨埵是一个大乘的修法,甚至是密乘的修法,如果没有菩提心的话,那么修法的效果就不能实现。当然,它不会完全没有效果,任何人去念都会有效果,但是效果不大。所以一定要发起比较真实的菩提心,如果菩提心很真实的话,那就成菩萨了,那时候清除罪障、积累资粮就好办了。
证悟空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益西彭措堪布曾经引用禅宗的一句话:“凡是能够开悟的人,他必须要有三朝帝王福、九代状元才。”这是多大的福报资粮啊!而我们老是沉浸在自我的狭隘里面,谨小慎微、瞻前顾后、首鼠两端,这样你能积累多少资粮呢?如果你有很广大的心量,哪怕外在只是做一个微小的善法,它也会马上变成大乘修行的资粮,在证悟空性的时候就用得上了。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发起菩提心,把清净业障和积累资粮做到量,才有可能证悟空性。否则的话,我们在这里讲的这些道理就会成为干巴巴的理论,没办法用于实践。没办法实践的理论,你说有多大用处啊?当然,用于吹牛、扯皮,像我这样坐在上面叽里呱啦,那还是有点用的。但是,若要真正去实践它,就必须要具备相当程度的出离心和菩提心。
我的开场白讲了一大堆,其实讲中观之前一定要讲出离心和菩提心,否则就会显得很干瘪,而且“缘起不好”(师兄笑)。我们现在开始来说《中观总义》,我们把它分成两部分来讲,今天主要讲“所破”和“能破”,明天主要讲“怎么破”。明天的“怎么破”会讲到一些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比如心的空性,以及时间和空间的破法。至于物质的空性,大家经过离一多因的训练,很多人都会了。也许有些初学的师兄不会,所以我今天也会再讲一下。我们明天主要是讲这些理论的运用,而今天就主要讲理论,下面我们开始。
中观的定义
中观说的是什么呢?书上讲了各种各样的中观:粗中观、细中观、外中观、内中观……这些概念大家去看书就行了,应该每个人都有这本书吧?没有的可以在网上下载,要找到这本书来看,不然我讲什么,你可能都不知道。
其实,“中观”就是我们佛教徒对世界的看法。这是通俗的说法,当然它也有理论性的说法:一种不堕四边(离戏)的观点。但是我们不用说得那么学术化,其实中观就是佛教对世界的一种本质性的看法,我们认为世界是空性的,而空性就是不堕四边。
凡夫(普通人)对世界的看法有四种: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亦有亦无”是指我们的无分别识有显现,但我们的意识认为它的本质是空的。“非有非无”是指通过禅定让显现消失了,呈现出一片大空——非有;但它还是心的一个对境,我们的心还是认为有一个空,还是堕在二元性的认知上——非无。后面这两种在中观里面也叫做“二俱、二非”,“二俱”就是亦有亦无,“二非”就是非有非无,实际上这两边都可以归纳为“无边”。
“有边”很简单,我们的无分别识显现出一些对境,比如眼睛能够看得到、耳朵听得到,这就叫作“有”。“无”就是指这些东西消失了,呈现出一片大空;另外“无”也可能是一个意识的指向。意识认为有一个“无”,但实际上他也不知道这个“无”是什么。
如果很深刻地去看的话,我们的心能够显出一个叫“无”的东西来吗?你能找出一个东西叫“无”吗?绝对找不到,当你发现有个东西,命名它为“无”的时候,它实际上就是“有”了。就像有人问:“我们眼睛能不能看到无分微尘?”当你眼睛能够看到一个微尘在那里,命名它叫“无分微尘”的时候,它一定是有分的。你看到它有形状的嘛,有形状就有左右上下,它就可以分。所以我们的无分别识没有办法呈现出一个叫做“无”的东西,所谓的“无”往往只是我们意识的一种耽著而已,比如我们把完全没有形相的东西称之为“无”。
“无”的执著有好几种,最简单的就是“一个东西放在这里,然后我把它拿开”,相对于前面的“有”,它不存在就叫作“无”。第二种是,通过禅定,面前的东西消失了,我就认为它是“无”。还有一种是,在头脑里面耽著一个“无”,或者我的心直接觉得有一个“无”存在,虽然我找不到它,但我要去找它。
中观认为我们的心有这四边。心离开这四边,回到它原本的状态,就叫作“离开四边”。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离开四边的,这就是所谓的“中观”。如果说到心性的光明的层面,那就称为“细中观”;如果不说光明,只说心的本质是空性,这就变成了“粗中观”或者“外中观”。这些分类我们现在暂时不说,简单来说,中观就是一种世界观,是我们对世界、对生命的本质性的看法。
其实科学也是一种世界观,现代科学大部分的观点都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精神是物质运动的结果(唯物主义世界观)。然后大家依据这个世界观,作出相应的生活价值的取舍。既然世界是物质的,精神只是物质运动的结果的话,那也就是说,我们过完这一生,死了以后就什么都没有了。依据这个原则,我们活着的时候就应该尽情地快乐,要为我们的幸福生活去努力。谁对我的幸福生活造成损害的话,那就对不起,他就是阶级敌人——斗争就开始了。
把敌人斗赢了是很爽的,所以他们说:“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如果我是唯物主义者,斗争是应该的,我就是要斗,凭什么不斗啊?我要活得快乐嘛!而且斗的时候一定要无情,丛林原则,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打得赢是大哥。唯物主义就会导致这样的结果,这是很正常的。当然也有人说:“我不斗,我跑到一个地方躲起来”, 这稍微善良一点(或者说“软弱一点”),但他也是为了获得这一生的快乐,因为他害怕斗争造成伤害。总之,他的所有行为都是在他的世界观指挥之下开展的。
而我们佛教的世界观认为这个世界是空性的,虽然本质是空性,但是它有现象,现象的来源是心的连续性。心的无明造成了这种连续性,因而会有因果。秉持这种世界观,我们做事的时候就要很小心。
以前我们相信唯物主义的时候,任何事都可以不顾一切去干,反正死了什么都没有了。活着的时候干坏事只要不被逮住,那怕啥?就算心理上有点创伤,过一段时间就没有了,无所谓的。但是佛教的世界观告诉我们这样不行,它说因果不虚。因为世界既然不是物质,它是由心显现出来的,而且心是有规律的,那么前因就会带来后果,后果又带来更大的后果,一环一环这样套下去。我们经常说“刹那生灭”,其实刹那生灭的堆积就是因果规律,包括外在的现象和内在的现象。如果我们为所欲为,就要受到相应的果报,地狱、饿鬼等都是相应于这个理论而存在的。
这里要搞清楚,地狱、饿鬼、天界等六道并不是佛教根据这些理论捏造出来的,它们都是本来就存在的,是由因果规律产生的。只是佛发现了因果规律,然后说出来。所以不是我们在头脑里面通过思维捏造了因果规律,然后再按照因果规律捏造了地狱和天堂。地狱、天堂的存在是有道理的,它的道理就是因果不虚。
其实“因果不虚”跟中观是紧密相连的,但是很多人学中观学到单空的时候就不管因果了,觉得因果在单空状态里面是没有的,这就堕入了顽空、恶取空。但是实际上,学中观学得很好的时候,会非常在乎因果规律的。因为既然这个世界不是物质组成的,而是由一刹那一刹那的心识连起来的,那么我们任何的行为都会为后面的显现埋下了因,到后来一定会有相应的果,所以我们在行为取舍上就要非常小心:肉不敢吃了,很多事情都不敢做了……
当然,也许是因为我执而不敢去做(害怕自我受到伤害),但不管怎么样,至少我们在因果上作出了正确的选择。到证悟以后,成为佛陀以后,连因果也不成立了,这样我们就摆脱了因果链,获得了解脱。在因果里面不得自在就称为“轮回”,突破因果链就称之为“解脱”。
中观是一个准确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非常有作用。首先,它让我们明白在世俗行为上要非常小心;同时它也告诉我们怎么样去挣脱这个因果链,获得解脱。正因为这两个作用,所以形成了自续派和应成派。应成派专门说挣脱了因果链以后的事情;自续派就认为,作为凡夫,须要抉择因果如细粉,世俗谛的自相还是不能舍弃的。这样就分开了二谛。
掌握所破
刚才说了中观这种世界观跟我们解脱的关系。那么,中观最重要的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个就是要掌握所破。中观是一门“破”的学问,它不是“建立”的学问。你认为什么东西是实有的,它就破掉你这种认知。它为什么要破实有呢?因为实有的认知和实有的感受就是导致我们轮回的原因。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组成的,它说这些粗大的东西都会变,但最微细的物质是不会变的。现在最微细的物质发展成了量子,甚至发展成了超弦,但他们始终认为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由这个不变的东西组成了所有的事物——这就叫作“实有”。而且他们认为这个世界的根本就是实有的物质,这样的世界观更可怕。
当然,也有认为世界的根本是一种实有的客观精神,比如上帝、大梵天。什么叫做“客观精神”呢?这个精神和我们是没有关系的,它只是控制我们、操纵我们的命运,但我们是没办法认识它的。不管它叫“上帝”也好,叫“大梵天”也好,反正有这样一种客观精神,它是实有的。
中观就是要去破这样的实有,因为如果有这样一个实有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去追求这种实有的东西。如果去追求这个东西的话,就没办法解脱。所以我们首先要在见解上破掉实有。然后,就算是我们在见解上知道了没有实有的东西,但我们还是要轮回,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相续里面有很多实有的执著。所以中观的破法分两种,一种叫作“理所破”,就是概念上要认知没有实有的东西;另一种是“道所破”,就是消除这方面的执著。
我们的执著有很多,它主要以我们的习气来表现,我们的贪嗔痴慢疑一定是跟实有的习气有关系的。很简单,比如一碗饭放在这里,我认为它好吃,这就是一种习气。那个时候我在概念上不会去管它是不是实有,它就是好吃,我就要它。这实际上是一种实有习气表达出来的结果。
这有点难理解,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你很喜欢宝马车,朝思暮想,天天都想去买它。当然你喜欢宝马车的理由有很多,有虚荣、有开车的爽感,或者对车的形状、配置非常喜爱,你心里那个时候一定是当它实有的。虽然中观的概念会告诉你——它是现而无实的,你试试看!现在你们的房子都是现而无实的,全部给我?(众笑)你的感受不干的,你的感受要从它那里获得快乐。
那你会问我:“我知道这个‘现而无实’有什么作用啊?”其实那个时候你只是概念上知道“现而无实”,而在觉受中没有体会。当你在觉受中真的明白某个东西现而无实的时候,你对它的贪著就会减轻很多。仅仅“现而无实”就有这样的作用,还不是说真正的大空性。你逐渐去修行,开发自己的智慧,当感受到它现而无实的时候,你对它的贪著就会减轻。
你对它贪著就会造成它对你的左右,左右你的行为、情绪的趋向,因为它对你来说太重要了。我们很多人为了这些被误认为很重要的东西,情绪起落、流连忘返、纠结痛苦,是不是这样的?对宝马车朝思暮想,没买之前天天想着买,买了以后就害怕它变旧或者被人偷走。我就是这样的,很早的时候(大概是九一年)我买了一辆日本车“蓝鸟王”,大概有一个礼拜睡不着觉!那个时候没有车库,就停在公路旁边,我每天晚上拿着毛巾把车抹呀抹呀,对情人都没这样好过(众笑)。那时候我觉得它不得了得很,纠结啊!
如果你真的证悟了这些事物的空性,这些事物就不会左右你了,但这并不妨碍你享用它。而我们现在是被这些东西(身体和身体之外的东西)左右的,让我们感到快乐的东西造成贪,让我们感到不爽的东西造成嗔。比如身体里面长个肿块,让我不舒服,我就要到医院去割了它;外境谁要伤害我,我就干掉他。但是如果我的心体会到它的空性的时候,我就开始不被它左右,哪怕只是如梦如幻的觉受都会产生这个作用。
但是,当这种觉受没有产生之前,你是体会不到的。为什么我们学了那么多概念都不管用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产生这些觉受。如果没有产生觉受,你的情绪就完全没办法控制,有时候烦恼不但没有因为这些概念而减轻,反而因为这些概念而加重。为什么呢?我学了这些概念以后,一定要在人前表现我懂的比你多,哪天发现你懂的比我多的时候,我就开始嫉妒。跟别人辩论的时候,私下里辩输了还没什么,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如果是当着众人,他竟然敢说我不行,那怎么得了,我怎么都得说回来,换一个角度也要说回来……就会变成这样,增加更多的烦恼。而如果产生了真正的空性的觉受,就不会这样了,他会很自然、很潇洒。错了就错了,有什么关系?概念上可以随便错,没关系,心里面的觉受谁都拿不去。
当然,我这里说的“觉受”是不彻底的,真正彻底的觉受就更厉害了。当做到了禅宗或者大圆满里面讲的证悟空性,进入法性定,一切庸俗外境都消失,心性的光明很自然、赤裸地呈现的时候,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出定以后,如梦如幻的觉受就非常真切了。而我们现在是强行观修,明明感受到这些显现很实在,但心里面强行观想它如梦如幻,还要观想激光去射它。所以说真正证悟以后的感受跟我们现在的不一样,他直接就觉得一切都是虚假的,这种人的贪著很轻很轻,而且他永远不会再去寻找什么。
像我们的话,会对很多快乐和忧愁有寻找或者回避的心理,心有希求,没办法停留在当下。我们不会认为当下是最好的,一定会认为明天还有个东西更好,所以我们拼命去修行嘛,或者想着明天做生意赚更多的钱,找一个更好的老婆或者老公(不过法律不允许)。我们觉得当下不是最好的,有强烈的希求心,这就造成了“未来心”。而且我们也会有“过去心”,比如很多人会后悔:“当时我太应该把那个房子买下来,没想到现在它涨了五倍!”悔得肠子都青了,一想起来心里就纠结。我们的当下也是不安宁,总是这样不舒服、那样不如意。而证悟的人恰好相反,不管当下是什么,当下都是最快乐的,因为他已经摆脱了外境的控制。
我是在说空性的作用,没说它的本体,本体说起来就麻烦了——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那到底是什么呢?——还是不可得!但它的作用是可以感受到的,你当下就可以不受外境的控制。这个不受控制的程度越来越深、弥漫一切,最后就会成为佛陀。因为心不再受控、不再流浪的过程中,它本自具足的功能就会呈现出来,达到极致的时候就是佛陀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如果佛陀以化身显现出来,就会有三十二相,而且本具报身。你会发现自己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不是像我们现在眼根所看到的肥肥的大肚子,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美好。当然,这是达到极致时的状态,但即使外境没有完全转化,七地以下的菩萨出定以后,他对当下也不会厌烦、不会贪嗔,甚至失去对天堂、地狱的简别(简择诸法之同异,以明其差别)心。天堂、地狱无非就是外境嘛,当他的心完全不受外境控制的时候,天堂、地狱有什么区别?山洞跟别墅有什么区别?
我们现在为什么喜欢别墅?别墅多好啊,虽然也有蚊子,但是比山洞好多了。因为我们在山洞里面会感受到苦,住在别墅会感受到乐,趋乐避苦是所有生命的本性。修行也无非是为了获得真实、绝对的快乐而已,没有其他的了。所以大家不要害怕证悟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而要对证悟抱有很强烈的希求心,这样才会证悟。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这种世俗的快乐作为唯一的目标,否则很容易沦为“我快乐”,变成了小乘的修法。我们要让所有的生命都得到这种快乐,彻底地解脱外境和内在情绪的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解脱。这就变成大乘菩提心了。
刚才说了一大堆,实际上是为了说明“实有”可以分为概念上的实有和觉受上的实有,我们要去破掉这些东西。觉受上的实有,其实就是所谓的“执著”。要破掉这些东西的话,首先就要从道理上去破——理所破,在概念上要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实有的东西。
“实有”在我们凡夫的相续里面体现为人我执和法我执,所以理所破就是人我和法我。这个“我”就是实有、不变、唯一的意思,具有这种性质的个体就叫“人我”,具有这种性质的事物就叫“法我”。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有一个唯一、不变、独立的东西,有没有?如果有,这种不变的东西多爽啊,一定要把它抓住;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起码在概念上确立了“世界真的是空性的”,因为一个事物既然不是实有,它就是空性的。
“空性”不是一个东西,大家一定要反反复复记住!我们说“证悟空性”,有时候会理解为抓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其实不是的,比如这个手机,它不是实有的,同时它就是空性。那你会说:“这样的话,我见到它不就证悟空性了吗?”目前来讲,你还只是在概念中认为它是空性,而觉受中没有认为它是空性,连如梦如幻这种觉受你都没有,所以你没办法证悟它的本性。你只是在概念中知道它是空性,而你的执著还在,这是不管用的,不能造成真实的解脱。所以我们要从事下面一个工作——道所破,要去修,要去“发呆”,观想金刚杵或者激光去射它,从而产生感受。
“道所破”是一个很长的修行过程,除非证悟了大圆满,否则前面的中观修行很大程度都是在“破”。中观的修法不像密宗修气脉或者修大圆满那样,大圆满是不破也不立,任运自在,它是完全明白真相以后的修行;密宗的气脉修法是一种“建立”的方法,比如修拙火要观想身体里面有一根中脉,有火苗上下串动,等等。建立好了以后,最后它还是用“破”的方法,它把气引入中脉,让外境全部消失,进入到法性定里面。气脉的修法是通过这个方式进去,而中观就不是,它全部是破除执著。
首先要在道理上认知中观讲的空性,这个非常重要。很多人都会走极端,有的只闻思,完全不去修行,他所学的东西变成纯概念,真的不会有太大的用处。就像我刚才说的一样,书本上的概念学了很多,如果不拿到相续里面用,烦恼也就更多。还有一种是完全没有见解,马上就说:“我要实修!”你怎么实修啊?两个腿盘在那里发呆,那不叫“实修”,是“石修”。你必须要明白打坐是要干什么,不然你会发现自己一座下来什么都没干。我们的行为是一种努力,总要达到一个目的嘛,比如挖井是为了取水,工作是为了赚钱,打架是为了消灭敌人,抢银行也是为了钱嘛,为了幸福生活嘛。而你在这里打坐,什么都不知道,怎么修啊?没办法修的。
“修”这个词汇实际上含有“努力”的意思——某个东西存在了,我们把它修正一下。那我们修行到底要修什么?我们起码得有个认知才行。所以说闻思和修行两者都不能少,要结合起来,不能割裂闻思修。
一般而言,我们前期需要大量的闻思,闻思一定要走在前面。当然也有一些非常厉害的利根者,没有经过很多闻思就直接证悟。还有一部分人没有什么太多的闻思,但是他跟在真正成就的上师身边,他通过修禅定,让身心相续非常的稳定、静谧,然后依靠上师的指点,把禅定的力量用于实现见解。这些见解在过来人那里变成了窍诀,不再是干巴巴的理论了。
所谓的“窍诀”,就是所有理论凝结成的精华。而且这些精华一定要用于实践才行,如果没有用于具体的实践,“窍诀”就变成了干瘪的一句话或者一段话,对我们的相续不起作用,那有什么用啊?它只是一段话而已,很快就会把它忘了。所以说闻思和修行不能够偏颇,一定要结合起来。
那么,理所破就是消除人我和法我的错误认知,道所破就是(破掉)对人我和法我的执著。理所破的人我和法我,我们通过学习都可以明白;但是对于人我和法我的执著,这就不是那么容易解决了。而且人我执又可以分为遍计我执、俱生我执,法我执可以分为遍计法执、俱生法执(我们现在不搞那么多了,这些词汇大家慢慢去看)。
总之,我们在概念上有“人我”和“法我”这种错误认知,消除这种错误认知就是理所破。理所破解决了不见得就是解脱,因为我们在这方面还有执著,执著是非概念性的。我的概念告诉自己“没有真实的人我,应该大公无私”,但是你要我把人民币拿给你,我就不干!或者你给我一个耳光,按道理来说,“人我”是不存在的,别人打我一耳光也没关系嘛,但是我一定要打回去,因为我有执著。
没有了人我执的时候,法我执不一定没有的,假如你划我一刀,我还是会疼的。按道理来说,刀也是法性,身体也是法性,两个法性游舞在一起,空乐交汇,那是多美妙的事情!但是有执著的人肯定不行——流血啦!我就算不打你,也要拨110报警。(众笑)
所以我们要通过闻思来解决“人我”和“法我”的错误认知,不仅仅是“闻”,还要“思”,思维很深才行,因为我们的邪见很深的。但我们往往对书上的的概念一滑就过去了,书上说没有“人我”,我们马上就相信了——这是不管用的。其实这些概念的含义是很深的,“人我”是怎么回事、怎么体现等等,要深入去思维。书上说万法都是空性的,现而无实、明空双运、现空双运、离开四边、离开言思、非思维的对境……你会说出很多的概念,但是我拿这个佛像对准你的头敲一下,我看你是人无我还是法无我?你会人我执、法我执同时起来!
所以简单、粗糙的闻思是不行的,一定要通过修行解除心里的这些执著。心的执著是非概念性的、直接的,我们的很多痛苦就是因为这些执著而来的。执著不解除,就导致我们所学的这些道理变得好像没什么用。实际上不是这些道理没用,而是我们没有把这些道理拿去用,仅仅停留在概念上,拿去跟别人辩论、炫耀。你说这有什么好处呢?当然,也有点好处,在辩论的时候把别人辩倒了,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自我膨胀到极点,很爽!但因果不虚哟,这样一虚荣,后面的苦又来了!
所以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干这种事,这很笨嘛,本来已经那么苦了,还拿佛法增加更多的痛苦。本来佛法可以让我们获得绝对的快乐和解脱,我们却把它变成另外的痛苦的因。手铐不管是铁做的还是黄金做的,它同样让你没办法获得自由,我们必须要让我们的心相续彻底摆脱这些痛苦,这是理智者的行为。我们不要说要多伟大,起码你要做个聪明人,你应该这样去干。否则的话,你跑到佛教团体里面来搞贪嗔痴慢疑?去夜总会嘛,那最贪了;你喜欢嗔的话,可以去利比亚;想要傲慢,就搞个公司做老总嘛,实在不行,自己摆个烟摊做董事长……你想干嘛呢?到佛教团体里面,就是要消灭这些习气烦恼的。
所以我们要搞清楚,理所破是人我和法我,道所破是人我执和法我执,就是这些错误的知见和执著导致我们轮回。它的逻辑道理,刚才我已经讲了一遍,这里很多人都是有基础的,听不懂是不可能的。我说的这些东西很多都是重复的,因为大家中间有一些人是初学者或者有些人理解不是很深。
然后,《中观总义》这个书上也讲到了,认定所破的时候,自续派和应成派有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呢?这些问题,喜欢中观的“书虫”们最感兴趣了。简单来说,它们的不同就是自续不破显现,应成要破显现。
那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人能告诉我吗?我们是交流哦,不要只有我一个人讲,那很没意思的。(有人答:因为众生的根器不一样。)众生的根器不一样,这也是其中一个原因。根器的不一样会造成选择不同的派别,但这两个派别的形成是有其他原因的。为什么自续派只破显现上的实有、不破显现,或者显现消失了以后还建立一个无边,而应成一定要破显现呢?根本的原因是它们对胜义的认知不同——在什么状态下我们可以获得法性的证悟。
自续派说,不需要外境消失,只要我们认识到它不是实有,并且头脑里面对它的执著消失了,那就认知到它的空性了——缘起的同时就是性空。(明不明白?学过中观的师兄应该明白。)你看,一个东西在这里,我通过各种因,把它的组成部分都分空了,它没有任何的组成部分,仅仅有一个样子显现在这里,所以它就是性空的。这种认知实际上是在头脑中发生的。因为它没有本质而有显现,所以它一定是缘起的,而缘起的就是性空的。你看这个东西,它有自己的本质吗?想一想,不要听了就过去了。
格鲁派就是这样的,它说空性就体现在这个现象上,一个东西没有本质就叫做空性。(这个理论大家可能没听过,这是格鲁跟宁玛辩论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把他们的理论照搬过来给你们听一下。)任何事物都没有自己的实质,你不能说它是什么,它只是一个缘起的现象。比如我们说“杯子”,其实根本就没有一个叫“杯子”的东西——有名无实。因为我们可以把杯子砸烂,它的瓷片可以无穷尽地砸烂,甚至可以用粒子加速器去轰击它。最后通过离一多因去分析,你会发现它一无所有,“杯子”既不是瓷,也不是分子、原子。当然在物理学上,暂时可以承认它是分子原子,或者一堆能量场。但是从中观的理论分析,所谓的“杯子”仅仅是我们心前显现出来的一个样子。自续派认为,明白这一点就是已经认识了本性,然后在这个基础上去串习,慢慢就会产生如梦如幻之类的感受。
上自续也认为这些现象可以消失,它也破显现的,不能说自续派绝对不破显现。上自续结合了禅定的修行,它认为这些现象消失了以后,有一个状态叫做“无”。
用中观的理论分析一个事物的时候,它还在这里嘛,我们在概念上认知到它存在的同时没有本质,下自续说这就已经认识空性了,后面要做的就是依据这个认知去修行。当然,你可以说这只是理所破,但是通过长期的串习,慢慢地我们的心就会生起如梦如幻的感受,对外境的贪执就变少。甚至在感受外境如梦如幻的同时,我就不理它了,这很像解脱的。感受外境如梦如幻,然后我们的心从对它的实有执著中脱离,这就是下自续的修行。
而上自续是在如梦如幻的感受中形成禅定,慢慢地外境就消失了,显现也被破了。但是它又建立了一个“无边”,这就是我们说自续派堕无边的原因。如梦如幻的状态实际上还不算是堕无边,它连有边都没有破尽,它还有如梦如幻那种“有”,是一种虚假的“有”,有点像菩萨出了定那种状态。自续派认为这就是证悟。
你说它是不是证悟呢?它肯定不是真正的证悟,真正的证悟必须是应成派的那种证悟,要认识到心的本性才行(等一下会讲到应成派的证悟)。
虽然这本书上没有讲上自续、下自续这些理论,但是如果你去看更多的书,通过各种道理的推演和实际的修证,你会发现我刚才说的是有道理的。当然,这只是一种交流,你可以有疑问、可以不认同,但还是不要轻易就说它不对。
好,刚才说了自续派的两种对胜义的认知方式。但是应成派不同,它说证悟胜义的方式是要让这些外境全部消失,并且它也不建立“无”,连“无”也消失,离开有边和无边。“有”和“无”都没有了,这时候现出来的是赤裸裸的本性,这种状态称为“法性定”。应成派抉择的是这个,它以这种方式来获取胜义。
自续派抉择的胜义是现而无实,所以格鲁派说“柱子以柱子不空,柱子上的实有空”,它说这个就是胜义。后来,格鲁派这个观点被麦彭仁波切捶打了半天,有点像利比亚被法国轰击一样(笑)。但格鲁派说的“柱子以柱子不空,柱子上的实有空”是很有道理的,中观修行的前期训练就是这样的。但如果你说它是彻底的胜义,那就肯定不行。彻底的胜义是什么呢?就是所有的显现消失,进入法性定。
但是实际上,证悟也不一定是显现彻底消失的,无垢光尊者的《大圆满心性休息》也讲过证悟不一定要外境消失,如果你认识到心的本性是空性的话,这也算是证悟了,它也算是一种法性定——不彻底的法性定。也就是说,虽然外境没有消失,但我已经不考虑外境的问题了,我直接去认知到心的本性,大圆满的证悟和禅宗的证悟很多都是这样的。而外境完全消失那种证悟——赤裸裸地现出,是到初地菩萨才会有的,这个时候因为没有庸俗外境的干扰,所以他的认知是最清楚的。这时候他很准确地知道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样子,知道自己已经证悟到可以摆脱所有的现象。
因果都是建立在现象的基础上的,没有现象了,因果就不成立了。物质的现象和精神的现象都消失了,同时它又不是无记,而是明空双运的本性赤裸的状态,这时候因果是不成立的。这是真正的金刚萨埵,所有的罪业全部消失殆尽。所以说最根本最彻底的金刚萨埵修法就是证悟大空性,在那种境界里面念金刚萨埵的咒语,那是最殊胜的。
而我们在学院参加金刚萨埵法会的时候,由于高原缺氧,喘不过气来,“嗡班匝萨埵吽、嗡班匝萨埵吽……”纯粹是几个字在晃。当然,我们加上了一定的观想,你说有没有作用呢?——有作用,但是它跟证悟空性有质的差别。这种缘起上的金刚萨埵修法也可以把很多罪业压制,甚至让它的种子像被火烧掉一样不起作用,但是真正的金刚萨埵(空性)可以把所有罪业彻底搞定。所以证悟空性非常的重要!
好,回过头来继续说自续派和应成派的所破。导致它们的差别的原因,是它们对胜义的认知不一样,自续派说显现还在的时候也可以认识本性,而应成派说必须要显现全部消失才能认识本性。其实自续派的方法特别适合我们,因为让外境消失不容易啊。就算有时候外境消失了,但是它马上又生起来,或者只是消失了某一部分。比如有的人打坐的时候,眼睛盯着杯子进入禅定,然后杯子慢慢消失了,但实际上这时候身体的感受还在,周围的东西也在。所以说一切显现完全消失的境界很难产生。
显现完全消失的话,在禅宗叫做“桶底脱落”,或者叫做“大地平沉,虚空粉碎”,这是很厉害的境界。一般我们说“粉碎”是指有实质的东西被粉碎,但这里它说虚空也粉碎了。这些词非常有意思,“大地平沉”实际上就是外境全部消失了,“虚空粉碎”就是空的执著也没有了。这个时候,大家会不会认为是白茫茫一片啊?“白茫茫一片”实际上还是有边,它不是这样的,它是表明心里已经认识到事物的本质是什么。开悟的时候,也许真的会出现桶底脱落(外境完全消失),也许根本就没有到达这样的程度,但他还是能够彻底认定了心的本性!所以说应成派也有外境不消失就证悟的。当然,这种证悟肯定不如外境完全消失那种来得真切、彻底。
关于“外境是否消失”的问题,虽然它不是那么绝对,但我们在建立宗派上还是作了这样的区分:自续不破显现,应成破显现。也就是说,中观的所破分为两种:一个破显现,一个不破显现。
说了这么大一堆,它跟我们的修行有什么关系呀?(我说这些理论,一般都会跟修行拉上勾。)我们刚刚开始修空性的时候可以不破显现,外境存在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去感受它的虚幻性。以前我们教过一些方法,比如去感受它如梦、如幻,或者观想用激光去射它、用金刚杵去穿它,实际上都是为了引生“如幻”的那种感觉。
去感受外境如幻,实际上就是自续派的修法。虽然有形象,但它实际上是假的,是一种虚幻的状态。甚至你可以在这种状态中形成禅定,外境还会真的消失,然后就是空的状态。但这个时候有可能像自续派一样再建立一个空的执著,“这个境界是不是证悟啊?嗯,一定是,保持住,不得了……”这实际上是堕入无边。真正的证悟不会在乎外境是否消失的,外境的存在或消失都不会引发他的执著,因为心已经透彻地明白自己的本性就是离开四边、一丝不挂的大空性,而且他的心可以完全沉浸在空性里面。
其实“沉浸在空性里面”还不是究竟的,这说明他还有出入定,还是在修行。禅宗里面的“保任”和大圆满的“六根自解脱”都还不是最究竟的,因为他还认为有东西在“自解脱”,其实哪有什么东西在“自解脱”啊?本来万法都是解脱的。当他完全觉知到周围的一切都是彻底的空性,连出入定都不需要的时候,那就是完全的“无修”。如果认知到这个,就叫作“见超八地”。当然,这比较困难。(笑)
按照中观的方法去修行,一个人如果是花上一生的时间这样去修的话,可以修到很高境界的。首先路子要走对,然后戒律坚决不破,产生真实的菩提心,这些非常重要!而且还要视师如佛,把法王如意宝、慈诚罗珠堪布、索达吉堪布他们真的当佛一样看待,然后长期坚持这样去串习空性的话,那会非常不得了!
但问题是,我们往往一生中用于空性修行的时间是很少的,用于修出离心、菩提心的就更少了。我们基本上不太去做这些实际的修行,老是把它拿来说啊聊啊吹啊,吹完就算了,心相续串习的大量都是世俗的东西——怎么去赚钱,怎么去谈恋爱,怎么去仇恨一个人或者粘著一个人……在我们心中,起码我们的儿女是非常不得了的,这个执著很深,碰都不能碰(我就是这样的)。
哪天你训练到不需要强行用意识欺骗自己,心直接觉得这一切真的很虚幻,觉得我们平常珍惜得不得了的东西、完全不能碰的一些贪著其实是毫无价值,那时候你就真的开始有一点出离心了。哪天你觉得周围的人和其他生命都在这个虚幻的环境里面感受无量无边的纠结、痛苦,因此而产生深深的怜悯,然后发愿即使自己堕入地狱也要把他们解救出来,那时候你就开始有一点点菩提心了。不用概念告诉自己哈,心直接就是这样认为的。然后在这种状态下去修行空性,很快的。保持那种状态,身心完全沉浸进去,去感受事物的虚幻无实。不要说什么“大地平沉、虚空粉碎”那么高深,你只需要去感受现起的虚幻,然后慢慢就会产生相应的一些境界。
好,“所破”讲到这里就可以了,书上的那些理论你们自己慢慢去看。这本书的内容很简短,但是它蕴含的意义很深,每一句话都要认真去思考。比如他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的问题,表面上好像毫无意义、毫无逻辑,但只要你把它的逻辑理清了,很多观点就清楚了。所以你们一定要大量组织这些讨论,你们这些懂的人要多讲,让大家把理论搞明白。不然的话,概念弄不清楚、感受也没有,怎么修行啊?根本没办法修行的,也没办法获得什么结果。
“所破”就只有这两种,我们要破掉的执著叫做“道所破”;概念上认为“人我”和“法我”真实存在,(破除)这种错误认知叫做“理所破”。理所破是很容易的,我们现在讨论交流就是理所破,而道所破就是接下来的修行。这两样必须进行有机的结合,否则的话,老是纯概念,或者傻乎乎地打坐,那是没有用的。
掌握所破就是要瞄准目标,抓住我们修行要干的事。在闻思方面,其实所有的理论都是为了告诉我们没有实有的东西。但仅仅闻思还不行,我们要通过反复修行,让心去认知、体会,这就是所谓的道所破。这个过程很长,但长也没办法呀,谁叫你要解脱啊?!
对于我来说,不求解脱的话,那个日子太爽啦!我以前住在别墅里面,吃香的喝辣的,什么都有。后来把这些都放弃了去搞解脱,结果发现不但没解脱,反而越来越约束,酒也不能喝了,肉也不能吃了,牌也不能打了,泡妞就更不用说了——悲剧!完全没有解脱,还多了更多的约束。但是为了真正的解脱,就得吃这些苦!
宗萨仁波切说了一句很了不起的话:“轮回即是散乱”!哇,我一听——不愧是成就者!这句话说得非常到位!你看,我们去夜总会的时候是散乱吧,看哪一个更漂亮……(很多男性都有这个经验,大家不要不好意思,趁着人少认了它。)赚钱也是一种散乱,整天看哪个投资好,心老是漂流不定,这是“贪”的散乱。“嗔”也是一种散乱,“怎么收拾他好呢?在网上写一篇揭发他的文章,还是当面揍他一顿呢” ……我们总是沉浸在这些事情里面,轮回就表现为我们在贪嗔痴慢疑上的不由自主的流连。
现在我们想要去掉这些贪嗔痴慢疑,这个过程一定会苦的。因为我们习惯了贪嗔痴慢疑,要那样才舒服,它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快乐,或者泄掉一些愤怒(泄掉愤怒也是为了快乐)。现在我们要从这些习惯性的状态里面摆脱,这很费力的,真的是太费力了!以前我觉得好像没什么,认为稍微努力就可以,其实不是的。我们往往误认为打坐能够得到什么,其实你什么都得不到,你端坐在这里,只是为了把所有的散乱、贪著丢掉而已。把这些丢掉了以后,你会发现:原来我什么都不用求,我本来就是佛,本自具足!
这个丢掉的过程很痛苦啊,真的很痛苦!但你想要解脱,那就没办法,必须经历这个过程。如果你只是把佛法当成一个爱好或者当作一种谈资,那就不用那么辛苦,那样玩一玩也挺爽的(开玩笑)。现在的演艺圈有些演员也信佛,有一部分是认真修行的,但有一部分信佛信得极其表面,把佛法当成一种时髦或者心灵鸡汤。这种人就不需要受这些苦,有空就吹一吹牛皮:“哇!佛教博大精深!龙树菩萨是怎么说的,无著菩萨又是怎么说的,他们的区别……”好像很懂,大家都以为这个人有学问。
但是你要解脱就不能这样,你得把佛法当真。一当真,你就会苦,因为你过去的那些习气会受到冲击。这些苦主要表现在心灵上,身体上不一定会很苦。在我们这个时代,象密勒日巴尊者那样饿得浑身长绿毛、肋骨一根一根的,那种苦一般不会有。我们就算再苦,物质上还是比较充分的,虽然物质的质量比较差一点(毒奶粉、毒大米之类的),但填饱肚子还是可以的,不至于饿得长绿毛。但是,确实还是要吃一点苦,你一定要去修行,要准备一辈子这么苦下去。
虽然我们说要准备一辈子苦下去,其实坚持几年以后,马上就变成“幸福生活万年长”,肯定会这样的。因为你通过修行,空性的觉受一旦产生,怎一个“爽”字了得啊!遇到再大的困难,它也是如梦如幻,烦恼马上消失。遇到快乐的时候,即使你觉得它如梦如幻,但那个快乐依然在的。所以说空性特别美妙,虽然好的也是如梦如幻,但你可以享用它,并且不受它的控制;对不好的东西,你可以让它立即烟消云散。
这只是单空的修行,还不是真正的空性,空性的修行就更厉害了,它是去”玩”现象,或者只是看着现象而不动念。大圆满的修行完全是像老人看着小孩一样,“老人”是指心的明觉,“小孩”是指如梦如幻的现象,而且它那种如梦如幻不是单空的如梦如幻,而是大空性、法性游舞。内密的修法就是去玩这些现象,比如搞什么双运、诛法,或者跑到坟场去吹笛子,把妖魔鬼怪引出来……他不怕这些东西了,所以到了那个层面就不会有什么苦了。
但前期的修行是很苦的,因为要离开过去的贪著。而我们凡夫的习性深入骨髓,就像已经渗入皮肉的膏药一样,撕下来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我们甚至把佛法也发展成这样的“膏药”,而没有把它拿来用于解脱,是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我们很多人都是这样的。
“掌握所破”就讲到这里。
掌握能破
既然说这个世界的人我和法我都不是实有的(当然,自续派跟应成派关于“法我”的说法有区别——一者不破显现,另一者破显现),那么我们怎么去破它?这就要掌握能破。“能破”就是自续跟应成共同的五个因,以及应成的四个不共因,现在我们把这五个共同因和四个不共因讲一讲。
我的闲话太多了,马上九点了,只能说半个小时,剩下的推到明天。我一交流就很多闲话,极其不严肃,不好意思。你们是不是喜欢这样讲话(师兄模拟语速很缓慢地讲话),这样才叫法相庄严是吧?(众笑)不好意思,我回去练习好再说,现在我纯粹是本色表演,还没办法进入预定要求的角色。如果明天时间不够,我们把这几个因讲完就好办了,后面再讲讲怎么去破心就可以了。主要是要讲能破因的掌握。
(一)金刚屑因
首先讲金刚屑因,它是从“实有的事物不可能有因”这个角度去破实有。这句话大家听了可能会懵的,实际上它的意思是,任何一个事物的出现一定要有因,不可能完全无因就产生果。如果可以无因生的话,也就是某一个实有的事物可以无条件地产生,你说这个世界上有这种事情出现吗?
金刚屑因的讲法有很多种,大多数都是按“自生、他生、自他和合生、无因生”这个顺序来讲,但最容易听懂的是从“无因生”开始讲。一个事物有没有可能平白无故地出现呢?这不可能吧,大家想一想,有没有这种事情出现。即使是我们哪天突然看见人民币满街飞,它也一定是有疯子在上面扔嘛——这就是因。如果可以平白无故突然出现的话,那么我需要这里突然出现一大堆人民币;美女也行,我都需要。我总得要去追求它才会有嘛,一定会有个来源。所以“无因生”在这个世界上是不可能的。
如果一个道理成立,那么相应于这个理就会有相应的事,你承认无因生的话,就是承认某种事物可以无缘无故地出现或者无缘无故地消失。是不是啊?大家要从这个角度去想才会容易理解。我觉得讲这些东西要尽量让大家听懂,听不懂那就很悲剧,只知道几个文字是没有用的。
也就是说,一个事物一定不可能完全没有理由地出现,或者完全没有理由地消失。其实广东人特别懂这个金刚屑因,他们经常说:“冇理由嘅,点会咁嘎?”(没有道理的,怎么会这样呢?)这实际上就是运用金刚屑因(众笑)。所以事物是不可能无因的,它一定有因。记住,我们是要破的是实有,通过破掉实有的因产生实有的果这种因果关系,来证明世界上没有一个事物是实有的。这个因的运用原理是这样的。
但是我们往往喜欢用“离一多因”,因为它直指事物的本体。我们去找事物的组成部分,一直分下去,最后发现它没有本体,它是空性的——爽啊!而对于金刚屑因、破四句生因、破有无生因,我们往往用不上,原因是什么呢?原因是我们不知道它们是用来干什么的。(大家有没有这个困惑?我们交流嘛,如果有困惑就直接说,没有困惑就拉倒。)
我们不知道金刚屑因是用来干什么的,只知道“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稀里糊涂就学完了,没有解决下一步的问题,这是不行的。其实它是要通过“实有的因产生实有的果是不可能的”这样的分析,来证明一切事物都不是实有的。因为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事物都是因果的呈现,当一个事物找不到它实有的因的时候,那么它就不可能是一个实有的果。既然没有实有的因和实有的果,那么它就只能是如梦如幻的——金刚屑因的推理要产生的作用就是这个!
首先我们发现事物不是无因的,它一定会有来源,对此大家有没有提反对意见的?如果你说可以无因生的话,那就举一个例子出来。你说:“我有一天到街上去,突然碰到一个女人抱着孩子拉着我说:‘这个女儿是你的’,这算不算无因生?”绝对不是无因生,起码有个人说“这个女儿是你的”嘛。这种事出现的话,很悲催啊!特别是他们搞修行的,本来身心很清净,想进入居士林修行,结果要出来养女儿——悲催!(众笑)
无因生不可能发生,大家不反对了,是吧?然后我们去看,一个事物的因只可能分为三类(实际上可以归为两类):第一类是自生,自己生自己;第二类是另外一个实有的事物生成了它——他生;第三类是自他和合共生。
那么我们来看,有没有可能自己生自己?如果是自己生自己,会造成一个很恐怖的现象出现——它会无穷无尽地生下去!注意,这里是讲实有的因产生实有的果,我们再回头讲一讲“实有”的含义。“实有”就是不依赖其他东西,可以独立、唯一地存在。既然它是独立、唯一的,它不依靠任何条件就可以生成另外一个和它同样的东西(自生),那么它肯定会一直这么生下去。既然生了第一个,它凭什么不生第二个啊?你不能说“我命令它不要生啦”,那就加上了外缘,它就不是独立、唯一了。
如果它是独立、唯一、不变的,而且它生了另外一个和它一样的东西,那它就会这样一直生下去——这叫“无穷生”的过失。也就是我们根本就不用再从事生产了,我们只要挣一块钱就够了,我们让它自生,爽啊!我们要做的事就是准备比较大的钱包,或者和银行直接搭上关系,找个运钞车来……所以这种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它有无穷生的过失。
他生(一个东西生成和它不一样的东西)也是有过失的。记住,两个东西一定是实有的,不实有的就叫做“缘起生”, “缘起生”恰好是我们要证明的观点。如果你承认这个世界是缘起生,恭喜你,你认同中观了。“缘起生”的意思就是,世界上这些显现中没有任何一个实有的成分,都是缘起的——空性!所以我们要记住,中观这些道理全部都是为了破实有、不是破缘起,我们要证明一切现象都是缘起。
不过,我们说缘起性空的时候要搞清楚自续派和应成派的区别,很多人会在这上面打架。其实自续和应成都说缘起性空的,只是它们对空性的抉择不一样:一个说缘起不消失也可以证悟胜义,一个说缘起消失了才是真正的性空。前面那个叫做相似胜义,后边这个是究竟胜义,但它们对世界的看法都是“缘起性空”。
当然,自续和应成还有其他的区别,比如自续派分开二谛,建立了自己的正理;而应成派什么道理都不建立,完全只是去破别人的观点。但这些差别是次要的、附带的,真正的差别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个,麦彭仁波切把它归纳为:自续抉择的是相似胜义,应成抉择的是究竟胜义。
我们回过来继续说金刚屑因。“他生”就是一个实有的东西产生另外一个不同的实有的东西,两个都是独立的、唯一的、不观待他法的。如果这能成立的话,那也太妙了,我建议大家做一件事:到外面去抓一把土或者舀一瓢水放在这里,让它生成人民币或者其他你需要的东西。“他生”的“他”就是完全没有关系的意思,如果他生可以成立的话,那么我就可以用空气产生人民币(我们都对人民币比较有感情)。或者是我们到外面去捡几根青草,然后念一句“嗡玛尼贝美吽”,马上变别墅!(其实这还不算是“他生”,因为你加了一句“嗡玛尼贝美吽”,这是缘起生,依靠咒力生的。)
书上面举的例子是火焰能够产生黑暗、水能够产生火,一个东西生成另外一个完全没关系的东西,所以他生是不可能的。记住,这两个东西是说实有的,如果不是实有的,这个过失就不成立了,变成缘起生了。
既然自生不可能,他生不可能,那么自他共生也不可能。自他共生就是自己和其他东西合起来生成了另外一个东西,也就是破四边生因里面的“多因生一果”,这个也是会被破掉的。当然,书上破共生这里讲得很简单,它说因为自生不可能、他生不可能,所以自他共生也不可能。两个不可能的东西加起来,结果肯定是不可能的,不要想象它可以“负负得正”。
也就是说,我们根本就没办法找到实有的因,一个实有的事物找不到它的来源。无因生是不可能的,除此之外,有因的可以分为:自生、他生、自他共生,只有这三种可能性,不可能找到其他因了。就像众生的分别只有四边一样:有边、无边、亦有亦无、非有非无,不可能还有其他的。既然自生、他生、自他共生都是不可能的,那就对不起,实有的因产生实有的果是不可能的。这就是金刚屑因。
掌握这个金刚屑因有什么好处呢?如果有人告诉你上帝是实有的,你就去找它的因是什么,既然说上帝造了世界,那么又是谁造了上帝呢?如果是它自己造了自己,那么就会不停地造下去,到处都是上帝。如果是其他的东西创造了上帝,那它就不是“上帝”了。相对于那个造它的东西来说,它就变成了“下帝”,它不是最根本的东西。自造和他造都不可能,那么自他和合而造也不可能的。而且上帝也不可能平白无故就突然出现,这种事情只能存在于人类的虚妄分别中。掌握金刚屑因就可以破除这种错误的世界观。
还有,金刚屑因也可以推翻唯物主义。不管是量子也好、超弦也好,只要认为某种物质是生成这个世界的根本原因,我们就可以用金刚屑因去破它。什么造成它的?它的因是什么?你不能来一个完全不讲理,硬说“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精神是物质运动的结果”,至于原因是什么,你就说:“本来就是这样的……”唯物主义实际上就是承认无因生,完全不讲理,那就没办法了。
所以用这一个金刚屑因就可以把很多邪见破光,世界上不可能有实有的、不变的东西。如果你承认任何东西都是变化的,那就可以了,恰好跟佛教的说法吻合——诸行无常。而且这些无常的东西没有一个是有实质的,这叫“诸法无我”;体会到了,就会“涅槃寂静”。 如果承认这三点,你就符合三法印,你是佛教徒——赶紧皈依。
但是我们也没有必要拿这些理论去跟其他的宗教争辩,我们要拿来反复思维,把它思维透了以后,真的会有空性感受的。只是在概念上过一下是不会有感受的,它变成了一种谈资,吹牛还是可以的,吹得天花乱坠,说得很好笑,甚至说得很深刻,大家都夸你有学问、不得了。(很多人这么夸我,其实我根本没什么不得了,你知道这些概念后也跟我一样——真正不得了的是佛陀。)
我们以前讲过很多单空的修行,你不用弄得那么深刻,你只要长期思维这几大因,慢慢慢慢虚幻感就会出来。而我们的相续里面充满了实执,这些实执表现为在贪嗔痴慢疑上面的散乱:家庭、工作、环境、孩子、汽车、别墅、人民币、面包、清水、毒大米、毒奶粉……大量的东西,有些荒唐得不得了,连一个明星离婚我们都要关心半天!你看嘛,网上都是这样的,表现为无穷无尽的散乱和执著。当然,在如梦如幻的感受中你也可以关心它,但是那种感觉就不一样了,你会觉得这些事物很虚幻、根本就不存在,而且你会对他们生起深深的悲悯:“我的妈呀,你还在这样子,死了咋办呢!”所以说,空性的体会可以反过来促使我们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更加成熟,它跟出离心、菩提心不是对立的,要看你运用得是否得当而已。
(二)破有无生因
“破有无生因”是从因和果能不能接触这个角度去说的。“破有无生因”有两个要点:第一,因和果不能同时存在;第二,实有的事物要么恒有、要么恒无。
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观念:因和果要有关系,但它们不能同时存在。假如说因和果同时存在的话,果已经有了,何必还需要因呢?它们的因果关系还成立吗?(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的?想不通的可以提出来,不然的话,这个交流就不成其为交流了,“哗哗哗”又过了。)
你看,你还在的时候,我就已经产生了,你凭什么是我的因呢?我已经有了嘛,我已经产生了。但你可能会说:“不是的,我可以陆续产生果。”那对不起了,陆续产生就是缘起生,你不是实有的。记住,这是破实有,陆陆续续变化就不是实有的因生实有的果了。很多人忘记了中观这些因是破实有的,他总觉得因和果可以同时存在,比如醪糟变成酒就是逐渐变化的。其实那个叫缘起生。
实有的因产生实有的果就不能陆续变化了,当我实有的果产生了,我就不需要你的因了。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你不是我的因。如果是陆陆续续产生的,就说明它不是实有的,因为实有的事物一定是独立的、唯一的、不变的。
也就是说,果在的时候,因不在了;因在的时候,果不在。假如因在的时候,果就已经产生了,那个果还能说是因产生的吗?这个因就不成其为因了。
但是,如果因和果不接触的话,他们怎么产生作用呢?没办法产生的。因和果总要有接触的时间,但实有的因是没办法生果的,它要么恒有,要么恒无。
破有无生因是从事物的果去看(破四句生因是同时观察因和果),实有的因没办法产生果,因为它跟果没有办法发生接触。“没有办法发生接触”的意思就是,这个因消失了以后,然后出现了果,因和果没有接触,它们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
也就是说,它们既不能同时存在,也不能发生接触,结果就是没有实有的因果——破有无生因的推理无非就是想证明这一点。它分成了两步:第一,实有的因跟实有的果不能同时,否则就不能成为因果的关系;第二,如果不同时的话,它们就不发生作用,也不能成立因果关系。
当然,你会认为是因消失了之后才产生果,但那只是你的想象而已。比如网上有人跟我说 “火消失了,然后产生了烟”,他想通过这个例子证明破有无生因是不对的。他承认因和果不能同时,但是他说:前一刹那的因消失了,后一刹那的果马上出现,可以建立这种因果关系。他这个说法有什么错误,有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听众回答:它们没有碰面,所以没有因果关系。)
是啊,这是书上的正规解释。人家说虽然因和果没有碰面,但是我们看得到这样的因果现象啊,比如火消失了马上出现烟,锤子砸到身上马上就会疼……你得把人家这个疑问解决掉。
(听众回答:逻辑推理的时候是不能以六根为标准的。)
对了,这要靠理性分析,不能靠凡夫的现量来做抉择。我们在现量中可以看到很多因果现象在发生,比如刚才说的醪糟变成酒水,但我们的现量是靠不住的,必须要用理性去分析。我们看到一个东西消失了、然后另一个东西产生,这种眼睛看到的现象不能直接当作正理来运用。如果说现量就是正理,那我们只要依靠前五根就可以了,不需要推理分析了。而我们在做中观抉择的时候,纯粹要靠理性来发生作用的,所以我们首先要认定“理所破”,然后掌握能破。
它们不可能同时,否则就不成立因果关系。但是不在一起的话,一个消失了,另一个才出现,它们完全没有互相作用的时间,它们怎么发生作用啊?你说前者的消失对后者的出现有作用,你凭的是什么?你凭的是眼根看到了,但是眼根不能够作为理性推断的依据。
其实这里还牵涉到更深的问题,很多人也会这么想:前一刹那的事物消失以后可能会产生一种作用力,这个作用力让另外的事物产生。然后又有人问:“那个作用力是怎么产生的呢?如果它能够产生作用力的话,它就不是实有的了。”我看他们在网上讨论的时候就说到这个问题。
实际上,“实有的事物消失了”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实有的事物不可能消失。但我们在这里退一步,承许它可以消失(或者不是本体性的消失),然后产生了一种作用力,让另外的事物产生。那么,这个时候的“因”就不是原来那个实有的东西了。而且你还可以问,这个作用力跟原来的因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它们有关系,那又变成缘起生了。
好了,关于破有无生因的问题应该搞清楚了,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疑问?
(问:“为什么会没有关系?”)
答:关键是要搞清楚它们为什么有关系?你看,如果它们两个不在一起,怎么发生关系啊?一个事物不在的时候,它怎么对另外一个事物发生关系?也就是说,你不在的时候我暴揍你一顿,这是不可能的嘛。
前面的因消失了,然后果才出现,这个因怎么跟果发生关系?你只能说它的消失对果的产生有作用。那么,凭什么说前者的消失对后者的产生有作用呢?你只能说有一种力量。但是,这个力量是什么,它跟前面消失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样去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缘起生了,因为它们不是直接发生作用,后者不是前者生出来的。
(问:因和果一碰面,然后因马上消失……)
答:接触了的话,又变成因果同时了。因为在理性分析的时候,连“一刹那”都不准有。假如有一刹那接触,那也算是同时,它们没有因和果的关系,它们是两个已经存在的事物刹那接触。
要这样去思维、辩论才行,学中观就是这样学的,不能够只是背书:“因和果不能同时,不同时又没办法接触,所以破有无生因成立……”如果有人提出一些很怪的、非逻辑的问题,那也没关系的,这些问题会解除你思维的误区,把你的思维搞得更清楚。
还有没有其他问题,尽量提出来,越多越好!我也不是很懂,有问题就提出来,我们狠狠地“有无”一把。
(问:水上面结了冰,水和冰是同时存在的,因跟果同时都在一个杯子里面?)
答:那不是,结冰得靠寒冷。而且分析下去,分析到分子、原子的层面,也不一定是水产生了冰,比如因明里面就认为火没有产生烟。
(问:碰到什么东西才能用破有无生因?)
答:碰到什么都可以用,只要你认为某个东西实有,就可以用它去破。其实破有无生因的关键就是因和果不能接触,比如说这个物质已经有了,我要产生另外的物质,怎么产生呢?如果它们都已经有了,那么互相之间是不可能有因果关系的。或者一个物质有了,另一个不存在,它要产生另一个物质,那也是不可能的。
(问: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默认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它必须要有因缘才能产生另外的东西。)
答:在概念上,只要是佛陀说的,我们都会承认。但是我们有一些更细微的执著,比如对细微物质的执著,或者心识上细微的执著,这些是我们不知道的。虽然在概念中认同它,但是心相续上透不过,这样就没办法证悟。所有的中观这些原理,都要通过长期的思维和观察,心才会认它。
在概念上,只要一看你就认了,特别是离一多因,你马上就认了。但是你认了这么久,怎么还是见解不成熟呢?其实它是需要大量的时间在里面泡才行,反复去思维这些细节。最后你不用思维,在你的感觉中它确实是没有实质的,产生了如梦如幻的感受。如果没有这种如梦如幻的感受,只是在概念里面思维的话,这种“认”是不管用的。因为如果没有如梦如幻的感受,你就不能离开对它的贪、嗔这些执著。
比如刚才这个有无生因,你可以证明物质生成物质是不可能的,虚空生成虚空也是不可能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没办法发生关系。也就是说,没有实有的物质,也没有实有的心识。
没有实有的心识,这点比较难理解。这本书后面运用五大因来抉择心的不实有,讲了很多破心识实有的推理,我们找一个来看看:如果心是自生,它已经成立了,就完全不用靠其他的因缘来产生它了。也就是说,只要我生起一个嗔心,这个嗔心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如果你说心识他生的话,那么它是靠外境生呢,还是靠另外一个心识产生的?如果两者接触的话,就又成了缘起生……实际上所有的这些道理都是为了证明“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所生”这个概念。
既然我们已经承认了这个概念,那为什么还要去学那么多的理论呢?因为弄清楚这些概念会让你的见解越来越深、越来越透,最后产生作用——中观只有这个办法。不然的话,这些概念真的不起作用的,我们一边在概念中承认它是因缘生,一边在觉受里面觉得它很实在——会造成这种纠结。
假如你说:“我不想思考那么多的推理,太多了!”那你就要用我前几天讲的方法,你要开始直接去修,直接去感受它如梦如幻。这样的话,这些道理你可以不用想的,你掌握一个因就够了。以前我给他们讲中观的时候,哪里讲这些嘛,只是讲一个离一多因。因为当时没有时间,不可能连续几个晚上这么讲,往往只是一帮人坐在一起说一说离一多因,分析它有没有本体,然后再说怎么样去感受。每个人都是这样去修,慢慢就开始修进去了。他产生这种感受以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些理论就很容易了。
(问:我们佛教认为“实有”的定义是“恒常、唯一、独立”,然后用中观五大因破了这三个特点,但是世间人一般不会承认这个定义,他们会认为看得到、摸得着的就是“实有”。)
答:这就是因为没有感受,我刚才说了一大堆,就是为了说明要由概念产生感受。不要说他们,我们也是这样的,我们也会概念上承认它是没有实质的,但它摸上去就是实在的,并且它有作用。如果我需要这些作用,那就造成了贪;如果它带给我痛苦,我就要毁灭它,就造成了嗔。这是因为我们只有理所破、没有道所破,世间人的问题也在于此。
虽然我们在概念中认为它不是实有的,但是我们并没有如梦如幻的感受,我们仍然需要这个东西(这是思维不深刻的原因)。等到如梦如幻的感受深了,手都可以插进去的时候,你还认为它是硬的吗?或者你通过如梦如幻的感受生起了其他的快乐,摆脱了这个东西的作用的时候,你还会被它控制吗?不会了。我们要通过理所破去得到道所破的果,明不明白啊?
【问:但中观的推理都是围绕“实有”的三个特点(独立、唯一、恒常)来破的,而别人不承认,他说摸得到、看得到就是实有,那么你跟他辩论的时候怎么交流?】
答:“实有”的三个特点(独立、唯一、恒常),他也会承认的,你可以通过道理说服他。他说“摸得着、看得到”,但是摸得着、看得到不等于实有嘛,只要他承认摸得着、看得到不等于实有就可以了嘛,这就说明他已经被你说服了。
现在你想要得到的结果是:虽然这个东西摸得着、看得到,但是它对你没有作用。实际上在理所破的阶段,虽然你认为它不是实有,但你还是摸得着、看得到的,并且还会被它左右。
(问:那就是说,我们不是执著于它的实有,而是执著于它的作用?)
答:它的作用是因实有的感受而来的,不是因实有的观念而来。你企图通过理所破得到道所破的结果,你要的太多了。(众笑)
我们现在就是要证明摸得到、看得到的东西也不是实有的,这一点世间人也会承认,但他会问:“你说的都对,但是这有什么用啊?”问题的焦点是这个。那当然没用啦,你都没修,怎么会有用啊?!
那么你就要告诉他:你必须要长期地这样去思维和感受。刚才不是说了那么一大串嘛,要长期思维,感受如梦如幻,然后你才会摆脱它,摆脱因为实有的执著而产生的这些感受。比如说,你可以从触觉上去破了它,然后手就插进去了;身体的沉重感消失了,你就飞起来了。这个时候他就傻了:“啊,原来是真的!”
不管怎么样,这实际上是你的心消除了对外境的实有执著以后的一种结果。这种结果光靠概念是做不到的,你得要去修行,要去道所破。前面我大量讲了道所破和理所破的关系,因为道所破要依据理所破来进行,所以我们才穷极无聊地天天搞这样因那样因,长期思维,然后才会有那种虚幻感,甚至到最后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着。当心的认知不再是概念,心已经没有独立、唯一、实有的那种感受,如梦如幻的感受很强烈的时候,就会这样。所以我们依靠语言把人说成佛陀是不行的,一定要自己修成佛陀。
(三)破四句生因
破四句生因实际上是要把我们平常对因果的运行规律的执著破掉。一般来说,我们都有很多东西生成一样东西的执著(多因生一果),或者一样东西生成很多东西的执著(一因生多果),或者一样东西生成一样东西的执著(一因生一果),或者很多东西生成很多东西的执著(多因生多果)。我们平常看到的事物都是这样的,比如水、米、锅、火煮成饭,这是多因生一果;一粒粮食种下去,生出很多粮食,这是一因生多果;母鸡生蛋,这是一因生一果。对这些现象,我们平常不会有什么思维分析,但是我们会有这四种执著,所以中观里面诞生了同时看因果的破四句生因。
记住,刚才说的这四种生全部都是缘起生,鸡生蛋其实也是缘起生,起码要有相应的温度,而且它要吃饱才行。假如实有的因产生实有的果,那就会出问题,比如多因生一果,“设若多因生一果,应成一异体无因”。翻译成大白话:假如多个实有的因生成一个实有的果,那么就会一体和异体都没有因。
为什么会成为这么一种逻辑关系呢?如果是实有的多因生成实有的一果,为什么会成为一体和异体无因呢?其实搞清楚一体无因就行了。“一体”就是独立唯一的个体,它不是很多东西合和成的,只是一个东西。书上说,如果多因生一果,那么就应成一体无因,为什么呢?我来举个例子,比如1、2、3、4、5、6、7,七个因突然生成了8(记住啊,这七个因都是独立、唯一、不变的,中观破的就是独立、唯一、不变),如果这种事情成立的话,那么8的因到底是什么呢?1、2、3、4、5、6、7哪个是它的因呢?
(听众:都是啊。)
答:都是它的因的话,也就是说随便七个东西都可以生成8。如果是这样,随便一堆东西,一个骆驼加一个马、加一只鸡、加一只猪、一个狗,生成了一大堆人民币(我最喜欢人民币了)。
(听众:必须要是1、2、3、4、5、6、7才能生成8,不可以随便。)
答:为什么?既然是独立、唯一的,那么它们就是毫无关系,随便什么东西都可以。如果是特定的东西,那就变成了缘起生。我只要记住了“独立、唯一、不变”,就把所有人弄得没话说(笑)。其实这就是中观,中观要破的就是实有,它是破不了缘起的。
应成派的不共四大因之中的能立等同所立因也有这样的破法。对方说一定要相应的东西才能产生相应的果,比如要米才能产生醪糟,石头不能产生醪糟,因和果之间必须要有一定的关系。然后应成派就问:这个关系靠什么来成立?对方说:我看到的。应成派就说:在胜义上,凡夫看到的不算数,所以你这个理由不成立。这叫做“能立等同所立”,跟刚才那位师兄说的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在胜义上不能靠看到的东西来决定,看到的不能成其为理由,因为它只是个缘起现象。所以说“设若多因生一果,应成一异体无因”,一体没有因,异体也同样没有因。
多因生一果,这么简单就破了,大家有没有意见?……大家很沉默,意思就是没搞懂。那不怪我,反正我已经说到这里了,自己慢慢去把它想懂(笑)。有没有不同意见,有意见的提出来。
(听众:七个小面团揉成一个大面团呢?)
答:哈哈哈哈,那就变成了自生。
(听众:假如是不同的面团,一个是玉米面团、一个是小麦面团……)
答:那就不是独立、唯一、不变了。
(听众:假设每一个都是独立、唯一、不变的。)
答:这不能假设的啊!假如可以揉成一个,它们就不是独立的,它们的独立性被破坏了。
(听众:这里讲多个因产生一个果,我们可以观察:这个果是由因次第生,还是一起生的?如果是次第生的话,第一个因就足够了,后面的几个就不属于这个果的因。如果是一起生,那么所有的因其实就是一个,就变成了不是多个因产生一个果,而是一因生一果。通过这样观察,如果你承认多个因产生一个果,那么这个果就没办法成立了。)
答:是的,这是另外一种分析方法。这多个因跟果是次第接触还是同时接触?如果是次第接触,那么其他的因就成了多余的;如果同时接触,你会搞不清楚直接的因是哪一个。
但是它这里是说“设若多因生一果”,它已经假设多因生一果可以成立。然后再分析:由于这会导致这个果是无因的,所以这种假设不可能发生。这里的分析方法是这样的,还有问题吗?
(听众:好像很复杂。)
答:哈哈哈!我也想尽量简单。其实这个很容易嘛,我们认为这个世界上多个实有的因产生一个实有的果,这样会造成这个实有的果没有因。如果你说它有因的话,那么哪个是它的因呢?
这就用得上刚才那位师兄说的道理了,观察它是次第发生的还是同时发生的;甚至可以用到“破有无生因”的方法,观察因和果接不接触。但是我们现在不要考虑因和果接不接触的问题,我们先承认因和果可以发生作用,然后再分析那个果的因是什么。
如果承认因和果都不是实有的东西,那就不用说了,但前提是已经定了它们都是独立、唯一、不变的。七个因都是不同的,但是它们又变成了这个果的因,那就是说,无论用什么东西都可以产生这个果。这样的话,那就等于无因。这个逻辑思路明白吧?这又用到金刚屑因里面讲的破无因生,实际上每个因都串了其他因在里面的,不可能不用到其他因的。
这是其中一种解释,还有其他的解释。麦彭仁波切在《入智者门论》上说:“如果以多因生一果,则果不应有多体,应成独一,以理观察,并不成立无分的实有一体。”因为“多因生一果”是指很多东西捏合成一个无分的实有一体,但是这样的东西根本就找不到,所以多因生一果是不可能的。《入智者门论》上面是这样分析的。
大家听了也就是“哦”一声,至于它有什么用——不知道(众笑)。其实很简单,你记住我刚才说的就可以了,假如七八个不同的东西可以生成另外一个东西的话,也就是说可以任意找七八个东西来生成它,那么它会变成无因。所以说实有的个体是不可能存在的。
实际上把这些道理运用于修行是很困难的,真正的修行是我前几天讲的那些方法。但是把这些道理反复地思维、讨论会有很大的好处,可以由此而去体会物质的空性以及心的空性,这样才对我们的修行有用。不然的话,大家老是在概念上讨论,没有实际的结果出来,产生不起真实的感受。
下面一个是“设若多因生多果,不能成立一体果”。大家有书的要看书,否则听起来很痛苦的。没办法,书上是这么说的,我只能照这样说。如果按照我的解释方法,我根本就不会这样去讲。很简单,比如破“多因生一果”,很多东西是不可能捏合成一体的,这样直接就把它破了,跟麦彭仁波切的方法是一样的。
“多因生多果”也不可能,那会搞得世界很混乱。一堆事物生成了毫无关系的另外一堆事物,那真是天下大乱啊,我们平常所看到的世界运行规律就全部不成立了。虽然这个世界有很多乱七八糟的各种各样的东西,但它们是有规律性的,比如我们在长江造了个大坝,结果造成了干旱、泥土板结、生态不平衡,这些就是果。如果实有的多因可以生多果的话,那么我在这里拉尿、放屁、打架会造成长江下游干旱(众笑)。所以这是不可能成立的。
“设若一因生多果,不能成立异体果”, 一因生多果也是不可能的。一个独立、唯一的因生成了毫无关系的另外的果。这太爽了,随便找一个什么东西,生成我最需要的那些果——房子、别墅、金钱、美女……但我这是简单的理解性的说法,我还是要照着书上的逻辑解释一遍。
一因生一果,不是自生就是他生,只有这两种情况,在前面已经被破掉了。“设若一因生一果,应成勿须聚因缘。” “设若多因生多果,不能成立一体果”,如果各种各样不同的因产生各种各样不同的果,那么一体的果就不会有了。而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一体性的果,比如依靠眼根、心识、外境、灯光等因缘产生了一个眼识。如果多因只能生多果,那么灯光就只能生灯光,眼根只能生成另外一个眼根……却不能产生一个独立的眼识。(能不能够理解啊?我觉得你们点头都是假的,哈哈哈!)
因为这里的因和果都是实有的,如果多个因捏合在一起生成多个不同的东西,那么就没有一体果了,只能是多个果(如果你说多个因只能生成一个果,那又变成前面那种过失了)。而世界上是有一体果的,所以这个多因生多果不成立。它的逻辑是这样的。
如果大家觉得这样的逻辑很难懂,那也可以按我刚才所说的去理解——一堆事物生成毫无关系的另一堆事物,这个事情是不可能发生的。如果可以发生的话,那就太爽啦!当然,也有可能不爽的,比如那边有人在谈恋爱,突然就生出一颗子弹把我搞定了。如果是这样,这个世界就没有规律可言了——而实际上世界是有规律的。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的一体果,比如这个杯子,它是由多个因生成的。如果多因只能生多果,那么这个一体(杯子)就不成立了——瓷只能生瓷,人工加工只能生人工加工,不能产生一个独立的东西。这种事情在世界上是不可能发生的,所以说“设若多因生多果,不能成立一体果”。
这个逻辑推理大家理不理解,有没有其他的看法?
(听众:师兄,前面你不是说多因不能生一果吗?)
答:是啊,实有的多因生一果也会被破掉的。如果多因生一果,那么一异体就无因。
我明白你的意思,你说多因生一果本来就是不成立的,现在中观师又把它当理由来破他宗的观点,是不是?(听众:对啊)这就是应成派“无赖”的地方。(众笑)因为现实中有一体果,所以中观师破了敌宗的“多因生多果”。当然,没有实有的一体果,但名言中确实有一体果。
前面的“设若多因生一果,应成一异体无因”,根本就不用这样破,实有的多因不可能生一果,捏都捏不到一起。刚才有人举了面团的例子,但面团这种东西不是独立、唯一的,独立、唯一的东西怎么会被捏成一坨呢?书上是先假设这四种情况可以发生,然后再来破它。而麦彭仁波切的《入智者门论》不跟你这么讲,它直接就说这四种因果关系都是不可能发生的。刚才我那种说法也是比较容易理解的。
然后是“设若一因生多果,不能成立异体果”。中观师说:“诸果是仅仅从一个因产生,还是和其它法相连而引生?如果只是从一个因产生,异体的果应成无因。而且以一因也不能生一果,这样一体和异体的果都应成没有能生之因。如上述一般。”这段话看起来很难理解,最好理解的说法就是刚才我说的:一个因产生很多毫无关系的果,比如一块钱人民币可以出生很多东西,这是不可能发生的。
这里它说假如一因可以生多果,那么就不能成立异体的果,什么意思呢?(我们要把这个逻辑关系搞清楚,不然就连书上的概念都没读懂。)首先有这样一个问题:诸果是仅从一个因产生,还是和其他的法相连而生呢?如果只是从一个因产生的话,各种各样不同的果就没有因了。假如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一个因产生,等于任何事物可以以任何事物作为因,所以这些果就没有因了,异体果不能成立。
曾经有人问过这么一个问题:“心能生万法,是不是表明一因可以生多果?”当时把我问傻了。以唯识的术语来说,就是阿赖耶识的自证分可以生成各种各样的东西——一因生多果。谁能解释这个问题?
(听众:心和万法都不是实有的。)
不能够这样看问题,你首先就定义心不是实有的,那当然不存在这个问题了。关键要看心是怎么生万法的——它一定要观待因缘而生,不是直接就生出一个东西来的,所以它是缘起生。如果心不需要观待因缘,而是直接生的话,那么它生出来的就是光明——法性游舞!
“设若一因生多果,不能成立异体果”,谁能告诉我“异体果”是什么意思?(听众答:互相没有关系的果。)是的,如果任何事物都可以从一个因产生的话,那就变成任何事物都没有因。
(听众: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所谓“因”,它必然是某一个特定的果的因,不可能同时是多个果的因。)
是的,跟刚才说的是一个意思。既然是“异体果”,那就是完全不同的,任何东西都可以从一个因产生。也就是说我们可以随便找一个事物,让它生成其他任何东西。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有人说:“能量可以一因生多果,因为能量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物质。”这个说法有什么错误,谁能回答我?(回答听不清)其实能量一定要有造作才能生成物质,如果没有造作,它不可能自己生成其他东西的。十几年前就有人在网上讨论这个问题了,当时藏传佛教这些书还没有翻译出来,他们讨论的是三论宗的内容,但是因为当时没有形成一些系统的理论,也没有具体的修法,所以大家的中观也学得很不“中观”,过了就算了。
我们现在学习千万不能这样,大家一起讨论是非常好的,以后我们的小组学习一定要形成一种良好的学风,有什么疑问就提出来讨论清楚。如果讨论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认知有缺陷、有错误,那就最好不过了,我们就是要发现自己的缺陷和错误。不然的话,按照常规的讲法,两下就讲过去了,至于听不听得懂,那是你自己的事,你自己慢慢去想吧。
但我们这个不是讲法,而是一场讨论、交流,以后大家在小组里面学习都要这样,要把问题拿出来讨论。当然,讨论的时候不能离题,不能由中观一下子说到隔壁张三和西边的王麻子勾扯,或者我在单位里是怎么样的,我的经历又是如何如何复杂,如何如何悲惨,如何如何动人……不能这样,要围绕主题来争论,离题太远不行,完全不准说也不行。
最后一个是“设若一因生一果,应成勿须聚因缘”,这个就好理解了。不需要因缘聚合就能产生其他的东西,这个世界上是没有这种事的,所以“一因生一果”不可能成立。
我讲清楚了没有?讲不清楚是很悲哀的一件事啊,才几十个人,这几个因都没有讲清楚(笑)。大体上应该明白吧?
好,十点二十了,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会讲比较关键的离一多因和大缘起因,然后再讲怎么样运用这些因去破虚空、心等等。今天就暂时讲到这里,我们回向:
索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愿获遍知果)
托内尼波扎南潘协将 (摧毁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齐瓦隆彻巴耶 (救度众生皆摆脱)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生老病死三有海)
课后问答:
师兄:学中观的方式,在概念层面就是要这样学的,先把这些理论反反复复弄熟,然后最重要的还是后面的破。假如你觉得某一种东西是实有的,就拿这些理论去破,比如虚空、时间、上帝、物质,你要在自己的心里面用这些理论把它们破一遍,而且要把所有的漏洞堵死。有些漏洞你自己往往发现不了,一定要别人来说,那些脑袋越怪的人,越能想到这些漏洞——脑袋有包的人是最珍贵的!(众笑)他们能想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然后你把这些理论圆满、充实,慢慢就把理论掌握熟了。
提问一:
听众:六合彩,六个数字组合,中奖了,这是多因生一果呀。
师兄:这是缘起生,因为你要跑去领奖的嘛。如果你不去领奖的话,那个钱就是我的了。实际上那只是六个数字的组合而已,并没有产生一个实有的东西,六个数字并不代表钱,你起码要去银行取钱。而且数字只是头脑中的概念,概念必须要靠心去思维的,它本身就是缘起的东西。中观不破缘起的现象,要记住中观破的是“实有”——独立、唯一、不变。
提问二:
听众:比如这个桌子,上面有玻璃和木料,它们完全没关系,但是它们做成了桌子,这是多因生一果。
师兄:所谓的“整体”是你在概念中规定的,实际上这个“桌子”不是一个整体。如果它是一个整体,那就不能分成玻璃和木料了。假如我把玻璃砸了,“桌子”就没有了,哪里有一个独立、唯一的果呀?所以只能说是在木料上加玻璃,它是个组合的东西,组合的东西就不是实有的。你说实有的木料加实有的玻璃生成实有的桌子,实际上我一砸它就没有了,根本不是实有的。我们运用这些理论的时候始终不能忘记“实有”的三个特点——独立、唯一、不变。
我们分析这么多,目的是为了产生虚幻感。一个独立、唯一的东西,它根本就不变的,怎么可能生成其他东西啊?!一下就破完了,哪里需要搞那么复杂?
提问三:
听众:道理那么简单,为什么又要搞那么多理论呢?
师兄:它提供给你思维的资料,有利于修行。中观有种修行方法叫做“静虑”(思维),要把那些道理想通,然后心产生认同。
听众:其实把一个离一多因想通就可以了。
师兄:是的,但是一个离一多因显得单调啊。而且有些东西用离一多因不一定能破得了,比如虚空,你用离一多因破破看。
听众:虚空里面可以放东西,然后又可以把东西拿出来,那就证明虚空不是实有的。
师兄:不是哦,它的作用就是可以给你装东西,装东西的时候就证明它是虚空。
听众:这里有个虚空,我手一划它就分成了两块。
师兄:虚空的作用就是这样的呀,要是你的手不能划过去,它就不是虚空了。
听众:那就证明虚空是可以变的嘛。
师兄:它没有变啊,你的手能划过去,恰好证明它是虚空。
听众:如果它是实有的,我的手就不能划过去了。
师兄:虚空的作用就是容纳,正因为你的手能划过去,所以证明它是虚空;如果划不过去,它就不是虚空了——所以它是实有的。你来破吧(要用离一多因,刚才你用的是缘起因)。
听众:离一多因好像破不了虚空。
师兄:其实也可以。首先要明白什么叫做“离一多因”,“离一多”就是这个事物既不是“一”也不是“多”,我们从来都找不到“一个”虚空。就这么简单!
听众:也有啊,现在我眼前看到的就是“一”。
师兄:作为一个实有的虚空,它就应该不变、不能被破坏。然后就能用上你刚才的分析方法了——从中插进一个东西,就变成了两个虚空,离开“一”了。既然它不是“一”,肯定也不可能是“多”。如果说有很多虚空,那一定是靠其他东西去间隔的,这个“多”是靠缘起生出来的,所以它也离开“多”。这样就用离一多因把虚空破了。
这些分析好像是纯粹的逻辑思辩,实际上不是的,它会让你心里面的见解变得成熟,最后从骨子里面认为这个世界(包括虚空和心)确实不是实有的,然后你的修行才会慢慢上道。如果你觉得这些理论太复杂的话,你可以不去想,直接修我前几天教的单空的修法。但是如果你有了这些理论基础,后期去做单空的修行的时候,你会发现很上瘾、很有作用,这样才会真正领会到空性。否则就变成纯粹的概念游戏,甚至连概念都没彻底搞懂。
有些思维比较钝的人会怕这些理论分析,会排斥它:“太复杂了,我只要一个离一多因就行了。”确实可以这样,《中观庄严论》里面就只用了一个离一多因。但是为什么《中观总义》用了这么多因呢?因为佛陀在很多经典上说过这些因(比如金刚屑因是《稻杆经》里讲的),既然是“总义”,那就一定要把它们汇集。实际上我们平常运用的时候,一般只需要大缘起因和离一多因就够了。
但是我们不能做纯粹的实用主义者,有时候还是要来点理论的,所以书上还讲了金刚屑因、破四句生因、破有无生因等等。虽然这几个因平常用得很少,但是在证明心的空性上会有用的,明天我会讲怎么样用这五个因证明心的空性。
今天听懂了没有?(回答:听懂了一些。)听懂了以后我们再来讨论,那是最有意思的,那样才会对实际的修行有作用,不然的话又变成搞搞震(瞎搞)。把这五个因掌握了以后,中观的理论就差不多了,接下来就是应成派和自续派在修行上的差别,那个要修到哪里讲哪里,修行上发现了问题再跟你讲。中观的理论,这么薄薄一本书全部讲完了,你们说中观复杂,哪有多复杂啊?刚才好像所有人都听懂了,哈哈哈……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