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习得一法,通得一切法
1.如梦观是无上关要
大乘的妙谛全在无为法上,而观无为法的法性,首先应当从观有为法如梦入手。《金刚经》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它的重点是在“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那么怎样入手求证呢?方法就是经中的最后一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全知的道歌当中“醒梦和合”最终的结果是“融入虚空授记作佛”,前者是途径,后者是结果,这是开示从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下手,最后会证得离一切戏论如同虚空的大无为法的法性。这是幻化王佛陀教言的深意。以这个原因,道歌里说“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关要”。
文中说:习得一切法,就可以通得一切法。习得一切法和通得一切法的关要是什么呢?是如梦观,如梦观是无上关要。为什么呢?因为大乘的妙谛全在无为法上,就是大乘最终要追求的最根本的目的是万法的本质,万法的本质是无为法。万法的本质为什么叫做无为法?因为那个法是非造作性的,其他的法全都是造作性的。
什么叫做其他的法全都是造作性的?——我们用心去感受到的任何一个东西,不管是有形的、无形的,有相的、无相的,全都是造作的法。什么叫做有形的、无形的?比如我们眼睛所看到的形象,耳朵所听到的声音,意识里面所想到的图像,意识可以构画图像、构画音乐、构画逻辑,这些都叫做有为法。只要我们的心能够感受到的任何一个事物,都叫做有为法。那么,这些现象(有为法)的本质,是由什么东西去造作它的呢?它的根本是什么呢?——无为法。
如此就会产生一个很奇怪的事情,形成了佛教宗派里面一个很严重的争论:人们认为“无为法”就是放在那里不动的法,误认为“无为法”是不能动的。为什么你说:一切有为法的根本是无为法?它既然是无为,又怎么能动起来,成为这些有为法的根本呢?就会形成一个矛盾,导致我们很多时候会去贬斥一些门派,比如禅宗说:“这些有为法其实就是无为法。”南京的支那内学院有一帮学唯识的人,他们认为无为法是一个完全不动的东西,然后这个无为法怎么能够动起来,形成这个世界呢?他认为这两者完全是隔开的。如果按照禅宗和大圆满去证悟无为法,其实无为法就是这些有为法。只是它不是有为法的相,它是有为法的质,就是造成它的东西是它的质、它的根本。
我举个例子,你看我们现在的世界上有很多各种各样的现象和物质,我们去找它们最后的根本,比如我们拿着一个杯子去找它(本质),无论怎么去找,找到后来会发现它什么都不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组成它的,没有一个客观的东西在组成它。这靠中观的离一多因、各种各样的因都可以证明的。
然后我们通过修证也可以证明的,比如通过禅定,这些东西可以消失的(我们禅修中心的有些师兄都可以做到这一点)。在禅定中间,面前的东西包括自己的身体都消失了,但自己的觉知清清楚楚的还在,因此可以证明它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虽然它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但它有个虚幻的相在那里啊,那这个虚幻的相是怎么来的呢?那它一定是我的心产生的一个幻象——它不是物质造成的,也不是上帝造成的,那它肯定是我的心造成的一个幻象,这个幻象是不是跟我梦中的幻象是一样的?醒来以后什么都没有了,但正在做梦时就有个幻象。不管怎么样,它是一个梦中的现象,梦中的现象是由心造成的。你回过头去找心,比如在梦里面去找意识,你会发现那个意识不是一个放在那里不动的无为法,它是一个没有相的、可以动的法。如果它一动成了相,就变成了有为法,而它没有相,又怎么称得上动呢?但是它可不可以动呢?它可以动啊。
你说我们的觉知可以动吗?可以动,但一动就成了相,不动的时候,我们能发现它是什么样子吗?不动的时候,你会发现它没有样子来的。你如果要去找它,找来找去,发现除非是进入法性定里面彻底明了了它,否则没办法体会到。然后凭逻辑去找本质,找来找去,一定只能够出现在显相上,你会发现所有的现象其实就是本质,用一句话表达叫做“色即是空”。
每个人都见到了相,为什么没见到本质呢?因为你以相为实,你认为这个相是和本质分开了的东西,叫做“以相为实”。为什么?因为本质是不实的,不是一个实有的东西。如果现象要跟本质一样的话,那么现象就要跟本质一样,是完全无实的。如果你以相为实的话,就离开了本质,恰好分成了二元。你不以相为实,它就是本质,所以就要求我们破相。
禅宗里面经常说:“哎呀,不要着相啊!”其实这句话好深啊!我们能不着相吗?我们没办法不着相。什么叫做不着相?我们不以相为实就对了。当我们不以相为实的时候,这些不实的现象其实跟我们的心是一样的,“色即是空”就是这么来的。你会发现现象跟本质完全就是一体的,这个时候你会发现:无为法跟有为法,从根本上来说不是分开的。
我绕了一大圈儿,大家听懂了吗?我想尽量让大家听懂,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是体会性的。体会性是什么?就是你要在心里面开始去破这些相,单空所做的就是这样的修行。那单空怎么修呢?单空的一种修行,就是观一切法如梦,当然也有其他的修法,比如幻化八喻里面的如梦啊、如幻啊,或者是用光去破啊、用金刚杵去穿啊,等等之类的有很多。
这些都是单空的修法,要把有为法(现象)全都认为不是真实的、是虚假的。这样去做,慢慢我们就会发现这些现象不是真实的。既然不是真实的,我们就要去找它的来处,最后我们发现这些现象其实本身就是来处,没有一个离开这个现象的来处。如果你找到了这个现象的来处,也就是心有了来处,那么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全部都能得,过去心、现在心、未来心全部都找得到。实际上心是找不到的,它一定要作用,而作用就体现在这些现象上。但如果你执现象为实,你就完了,所以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
最后我们会发现,真正的无为法其实就是无实的有为法,有为法无实了就可以了,然后就达到色即是空。用禅宗的话来描述:“郁郁黄花皆是般若,青青翠竹皆是菩提”。你问他什么是佛?他说是门前那个干屎粑粑,世界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些都来了。
他不以相为实,“不以相为实”不是简单的一句话哦,概念上大家都知道,但实际上你是不是以相为实呢?你就是以相为实,你离不开相。你说:“我离得开相啊!”好,拿把刀来,你马上离不开相了。有些人有修证:“我的身体,随便你欺负,没关系啦!”有些人真的可以修到这种程度,你就不要去欺负他的身体,去欺负他女儿的身体,他就受不了了。他头脑里面还有其他各种各样的执著,这些全都是因为执相。
执相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痛苦,人心一离相,即解脱。《金刚经》里面讲:“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当见到相的时候,心里面真的不把它当成真实的东西,我们就解脱了。怎么叫做不把它当成真实的东西?就是认为它跟我的心是一样的东西,就不是一个客观的、真实的东西了。
它怎么跟我的心是一样的东西呢?最后会发现:我的心除了光明以外,根本就找不到任何一个东西。除了觉受以外,这些相就是我的一个觉受而已,而这个觉受跟我无形无相的本质完全是一样的。只不过这个无形无相的本质,通过过去无始以来的积累就变成现在这个矬样子。但无论变成什么样子,从本质上去看,它都是我的本质,它没有办法变成其他的东西。我们为什么会轮回呢?我误认为它是跟我的心不一样的东西,那我怎么样去消除这个误会呢?用如梦如幻去观它。所以文中说“如梦观就是无上关要”。
当我们把心里面能够感知到的所有显现,全部不当它真实的时候,你就在走向佛陀的路上。《金刚经》里面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基本上是中观修行的总纲要,所有中观的修行都体现在上面。
当然,禅宗和大圆满的修行就不是这样了,但这个走到极致就是禅宗和大圆满的修行。在禅宗和大圆满那里,你再去作如梦如幻观的话,他一巴掌就来了:“观什么啊?有什么好观的?回家休息去!”那个是禅宗。但那是走到极致的,而我们不是的,我们开始一定要去作这种观。
这种观还是属于有为的。“有为”是什么?走到极致的话,这些就是佛来着,你观它干嘛?——休息而已!大圆满心性休息、虚幻休息、禅定休息,反正就是修息。所以它根本完全不造作、随缘任运、不失觉知、任缘为之(不能“任意”,“意”是带有自我的东西。“不失觉知”指守住自己的证悟。)
其实这都还不算是真正到了顶级,你留个“悟”在那里干嘛啊?但初步的时候就是这样的。然后“任缘为之”,是什么意思?它有很多的现象,一个现象要东——好,走东;一个现象走西——好,走西;你说东不对——好,东不对;你说西不对——好,西不对。那种人严重没立场,因为所有的立场全都来自于自我,来自于要和不要,而那种人丧失了要和不要。
所以他没有了天堂和地狱的希求和恐惧,叫“没有希忧”。我们会理解:“没有希忧,好无聊啊!”——猪的觉受,你是站在自我的立场上才会觉得好无聊。你如果真的达到他那种没有希忧,那真的是满天满地皆是甘露,无处不皆之清风、明月,连这个灯泡完全都是法性之光。法性之光是什么意思?——会很愉悦、很爽、很舒服啊!
我昨天晚上看了个很邪恶、很恶心的电影,名字叫《香水》,看得我差点吐了,我不知道大家看过没有,没看过可以翻出来看看。我截取一些情节来跟大家交流一番,主人公把香水洒在脖子上,大家就会处在一种状态里面。主人公很瘦,一点都不好看,但大家会因为气味引发感受,觉得他是天使,实际上他是一个杀人犯、邪魔。
证悟了以后,任何东西都是那个香水,我只是勉强举例。可以以任何形象显现,但在他那里全都是愉悦。你说:“要是他看到那些杀人的,会怎么样呢?”我告诉你嘛,从他的觉受里面,他会知道别人的痛苦,引发巨大的悲悯,但他不会因此而产生恐惧和痛苦。所以像他这样的人,有什么希忧啊?他的个体感已经消失,心本身的功德开始显现出来。这是非自我的功德,而是心自身的功德,本自具足的法性的功德,那是非常的美妙!那是我们生命最本来、最本质性的东西,而这一定要从破相里面来的,中观干的就是这个事,就拼命地认为这是假的。
刚刚开始你说:“我老是感受不到这些功德。”我的天啊!我们现在还是猪的嘛,先努力走出猪圈,慢慢变成人才行。要有很长的一个过程,你现在哪里破得了相嘛?你所有的思维感受全都是依据自我这个个体的形象来的,稍稍对你有任何一个伤害,你就不干了。
甚至不用真的伤害,你想象当中的伤害都会受不了,你就开始攻击了。想象中的爱恋你都会受不了的,晚上就会做梦的,男的搞不好会梦遗的。所有的东西完全依据于个体,你怎么可能去感受那个味道啊?你先去把这个自我感破坏了再说,外界这些东西的实有感,以及实有所带来的让你割舍不下的贪爱以及嗔恨,变得虚弱了以后,你才会觉知到那个层面去。觉知到那个层面,你不开悟,我不相信!
当然,要走到正确的路上啊,有时候走到那个程度也可能不开悟的,比如学道啊,这不会开悟的,但他起码已经很厉害了,那是因为见地的原因。如果你依据佛家的方式走到那个程度去了,那是不可能不开悟的。但是有一个长期破执的过程,破执的过程是自己跟自己打仗啊,佛教就是自己跟自己的战争。这场战争打不打得赢,和别人没关系,全是你自己的福报,你的信心、你的虔诚在起作用。
到那时,你的智慧也会提高。人很傻的原因是什么?他所有的立场、观点都是从自己这里来,从自己这里来,有时候就会让别人觉得很傻,为什么?当一个人觉知的能力处的范围很窄,大家都会觉得他傻。比如一个没有学过太多知识,从一个很偏僻的地方来的人,因为他的所见所闻很少,你会觉得他傻,是不是?但如果来一个更厉害的人,他会觉得你傻,比如天人,他会觉得我们傻得不能再傻了。看的话,只能看十几公里远;听的话,几百米以外再怎么叫唤,你就听不到了;鼻子闻的话,你们能超过电影《香水》里面的主人公吗?你做不到,他觉知事物完全靠气味。
这么窄的觉知范围,你能聪明吗?因此你会觉得他傻。原因是什么?原因是我们的觉知力完全依据个体的方式来,让我们的觉知力变得非常的低下。觉知力低下,那你就会变得很傻,看待很多事物都不准确,还有你的快乐程度也会降低。因为所有的快乐程度必需依靠个体过去的因缘作为种子来显发,很受限制的,当你把个体感一去掉,你本自具足,无处不快乐了,任何东西都能引发快乐。
当然,快乐不是目的,我说的“快乐”也不是我们认为的,个人因为一个外缘所引发的快乐。但那个就是乐,“常乐我净”的乐,那个乐永远都不会坏。因为它不依据个体,也不依据个体外面的东西而引发,它本来就是那个样子的,本自具足,叫乐空双运。
但要产生这个的前提是什么?要摧毁我执和法执,所以说“如梦观是无上关要”,“关要”就是恰好卡在中间的那个东西。我们为什么不能产生究竟的智慧、觉知、快乐?就是因为关口卡在那里,那个“关口”就是实有感、个体感。如梦观就是把它稀释掉、软化掉,然后通过大圆满或者空性的智慧,彻底觉知它完全就是虚假的。当你的心觉知到它是虚假的时候,心就很容易探知自己的本质是什么,安住于自己的本质,我刚才说的殊妙就开始出现——无上的智慧、无上的慈悲、无上的喜乐。
无上的智慧就是文殊菩萨,无上的慈悲就是观世音菩萨,无上喜乐就是金刚手菩萨,还可以叫做无上的力量或大势至菩萨。所有的菩萨,其实都是我们本性的不同显现,包括佛,都是一样的。在这个运行的过程中,它会产生一些差别,什么差别呢?
总结成一句话:“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什么叫做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理解:第一个就是刚才说的,我们证悟了以后,都是在无为法中去修行,还是有程度的,一地菩萨也证悟了,二地菩萨也证悟了,三地菩萨也证悟了,他们在能境上虽然是一样的,但在所境上是不同的。无为法本身是没差别的,但在形成它的过程中间有差别,和形成了它以后,去扩展它的程度有差别,也就是他们证悟的程度有大小,这是一个差别。
还有一个差别是什么呢?我们做有为法的时候,以无为法为目标,也会形成差别。为什么呢?你修单空修得好一点,他修得差一点。还有,你观如梦,他观如幻,目标都是无为法,但在进行它的过程中见有差别,这也可以解释为“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那怎样入手求证呢?方法就是经中的最后一偈:“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金刚经》里面的这个偈子,真的是所有中观修行的关要。不管是什么东西,去观它是如梦如幻的,是非常重要的。但我们要怎样去观它是如梦如幻呢?有时候我们会想一想“它是如梦如幻的”,然后就完了,这个是最浅显的一个东西。
真的要怎么去修呢?就是要把它想透,那想透是怎么来的?从闻思来的。怎么叫做把它想透呢?就是我们遇到的、看到的一些事物,我们要做分别的想象和总结性的想象。什么叫做总结性的想象?总结性的想象就是一个概念性的——所有的事物都是虚幻的。什么叫做分别性的想象?当我们走到一个地方去,比如看到一堵墙——它是虚幻的。它为什么是虚幻的?噢,墙是由砖做的。砖是由什么做的?砖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是由什么组成的?离一多因一直分下去,分到后来,它啥都不是,这就是分别的思维。遇到什么都去想、遇到什都去思维,然后把所有的思维汇集起来一个总的思维——我的身体、外境、所有的一切,全都不是真实的。
这要想透了以后,你的心才会相信的,不仅仅只是一个概念。得一个概念是很容易的。你整一个小孩过来,对他说:“一切现象都是假的。”他马上就能背诵的,背得比你还好,你都记不住了,他还背得到。我经常记不住: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生不灭。”我女儿背得顺溜得很,但她什么都不懂。
所以得到一个概念是很容易的,但你要真的想透了是很不容易的。你要对这个概念进行反反复复地思维,这个叫思维修,一定要这么去做。那么,要帮助你思维是需要很多很多材料的,这些材料就是我们通过学习这些经论中间得来的。所以《入行论》智慧品里面讲这个,《醒梦辩论歌》又讲这个,《中观总义》又讲这个;《中观总义》讲完了,《中观根本慧论》还是讲这个,反反复复。为什么要这么去讲呢?我们要提供所有的资源,让我们的心、让我们的思维明白:一切有为法真的是没有实执的,如梦幻泡影。
这是第一关:思维。思维过了以后要去感受,感受也是一样的,总体感受跟个别感受。刚刚开始的时候,不能像总概念一样总体来感受,这是做不到的。开始一定是分别感受,我们就用了一个词汇叫做“夺”,或者叫做“印”(印之)。以梦去印之,比如现在大家在一起讨论、学习中观,然后我以梦来印之。什么叫做“印之”呢?概念说这些都是梦,然后直接用感受去感受它是梦,我们会醒,醒了以后一下就消失。可能你只有一刹那的梦感就没有了——“哪里是梦嘛?明明实实在在的。”然后又调起来梦感,又思维,又来……这个叫做印之。
刚刚开始的时候,你不可能全体去印之的,那就部分来。部分来就变成了什么?我们先说色法,对境的印之,叫做“夺境”;对自身的印之,叫做“夺人”;自身跟外境同时印之,叫做“人境俱夺”;夺到后来,人跟境完全觉得是虚假的时候,你根本就不用夺了。一坐上来,甚至不用坐上来,随时随地都觉得它是假的;既然觉得它是假的,你还夺它干嘛啊?就去享受那个“都是假的”,这个享受叫做安住,这个叫做“人境俱不夺”。
为什么不夺了?在你内心里面对它实有的执著,已经被你以前的印啊、夺啊,破坏完了,你何必过了河还扛着船走呢?这会累死人啊!你就安享“它都是虚假的”这种觉知,安享的同时,它就越来越深,深到后来就会形成定。形成定以后,你就会发现下面的地板会陷下去,人会飞起来。甚至那时候你会觉得人飞起来很容易,会有这样的感受出来。说想飞,一个意念马上就开始飞了。当然,不是真的能飞啊,你还做不到,只是这时你会有那种感受出来。这个是对色法的破坏、对色法的梦幻观。
色法夺了以后,还要夺其他四蕴了。组成一个人的生命有哪些?有色、受、想、行、识,要一个个地来,挨着干掉它。接下来就是受,受其实只有三种:快乐、不快乐、无记(无记就是没有什么快乐不快乐,很平常。)三种感受生起来的时候,你都要去印之,觉得它是梦,快乐的可能会消失——假的、梦的,它是在现起,但是醒来以后,它瞬间就消失了;快乐、痛苦、无记都会这样,这是受。
然后是想,想分哪些呢?想分各种各样的念头、想法。你说这个想,我怎么去把它印之呢?这个是最困难的事,最开始的念头要怎么办呢?你如果用念头去印之、印之,会越印越麻烦的,念头越印越多,你会受不了的。那要怎么办呢?这个时候你要去修禅定。
修梦幻观是怎么样的呢?真正要修梦幻观,要有一定的禅定基础,就是让心平静下来了,平静下来的心才能去体会到念头的。念头冒起来下去、冒起来又下去……你会知道它,但是你不随它而动,这个时候才能印之。这时候才觉得念头是假的,既然念头是假的,它要动就动吧,随便它。当你的心随便它动的时候,它就起不来了。反而你努力让它消失,它拼命不消失,所以你就睡不着觉了。晚上你有很多的念头:“哎呀,我要睡觉啊,我不再想了!”你越不想想,它就越想,会变成这样。
如果我们把念头当做梦幻观的时候,心在一定程度上要有一点平静的基础,这个平静的基础怎么培养呢?去修禅定,还有一个去念咒语,念咒语可以形成禅定。怎么念咒语呢?拿一副唐卡放在面前,盘着腿,先发愿,拿个念珠来对着唐卡开始念。比如念莲花生大士心咒:“嗡啊吽 班杂格热班玛色德吽,嗡啊吽 班杂格热班玛色德吽……”很专注地去念它,慢慢你会体会到平静。就是心系在一个目标上,感受心的平静。
你说:“我不用这样,我直接都能平静!”那你牛,没问题,但大部分人是不行的。形成了平静以后,才能够去把“色、受、想、行、识”中的“想”给破了。想还有很多直接的一些感受,就是一下就去了。比如五俱意识,这个我们暂时不用去破它,五俱意识实际上是一种明力,我们根本不用去破它,我们破的就是一些想法。
然后是心所,其中最厉害的就是情绪。我们很多时候会把情绪跟感受捏在一起,其实情绪跟感受是两个分开的东西,只是情绪跟感受往往是同时起来,所以我们会认为它是一个东西。比如嫉妒,我们现在谈嫉妒,嫉妒其实是一种情绪来的,但嫉妒这种情绪一定是跟难受捏在一起的,是不是?所以我们就把这两个东西认为是一体,其实是我们一方面起了嫉妒的心所(一种行蕴,心的一种运作的势态),同时又生起了受,然后再生起要去整她的想法,或者要挥舞剪刀的想法。这样“受、想、行”都有了,而想法里的剪刀这些已经是色了。这一切的原因是什么?是心的动作,心的动作就是识,所以“色、受、想、行、识”就是这么来的。
我们现在谈到行蕴有很多的情绪,那要不要一下把它跟受分开呢?不要这么去做,这样做挺傻的,那该怎么做呢?当我们生起一种心所,不管它是行蕴还是受蕴,反正生起嫉妒就是不好的,生起贪爱就是跟很多舒服在一起的。什么叫做生起贪爱呢?比如突然想到自己的情人,脸上不知不觉就开始浮现微笑的那种,那一定是贪爱的心所生起来了,而且是一个色法引起的。
你说:“我爱的不是她的色法,我爱的是她的灵魂。”也有的,但你爱上她的灵魂,这个时候在你头脑里面也是法性色来的。然后引发了一个贪爱的心所,这个贪爱的心所就跟快乐结合在一起,所以几个心所是同时的。那我们是不是一定要把它们分开呢?不用的,你把心变平静了以后,自然会明白它们的不同处,以及它们的一致处。
但你要学中观,就不用管这些,直接把它干掉就行了,不管它是行蕴还是受蕴——假的、印之,就完了。你如果修唯识就不同了,要一个个把它分开,分开的同时,其实就有很强的观照了,唯识是这样的修法。但是我们不搞这个,我们来简单、粗暴、有效的,就不要分析那么多。很简单,不管你是行蕴还是受蕴,我现在生起一个心所,不管它是贪爱、还是嫉妒、还是仇恨,反正它就是一种心所,是心的运动成了一种情绪。这种情绪带动了我的受蕴,带动了我的苦难,不管它是什么,全印之它是假的。
要印之“它是假的”的如梦观,我们普通人开始要在情绪不是很强烈生起的时候去训练,我们不要去发展它,也不要把它晃过去了,浪费了就太可惜了,成佛就靠它们了。因为太凶猛的,你说“印之、印之”,怎么可能啊?很快你就被情绪弄翻,太凶的话弄去跳楼都有可能。太弱的话,一晃就过去了,不理它就完了。最好的就是刚好要把你弄翻,又没能把你弄翻,你的心恰好有心力回来观照它,那种是最牛的!
那要怎么办呢?我们要养成一种习惯,一产生这样的情绪,马上就关照——“假的”!随时随地,你会发现这些情绪在消失,它会变淡。如果你有时间,比如你在外面突然受了点气,被别人无缘无故欺负了一下,欺负得很惨的时候,哇,愤怒要生起来了。突然想到要观修它,趁它还没消失,就跑到一个地方坐下来开始观修——看着它慢慢消失,然后以“觉得它是假的”观点去印之、去夺它。夺空了以后,把它放下去,然后人陷于平静,进入了单空完全无执的境界里面。
其实那个时候执了一个单空,但不管了,执一个单空没问题,你就一直放下去、平静下去。甚至有时候一坐就几十分钟过去了,再一出来,刚才的情绪呢?——“哎呀,刚才我执相了!”反反复复很多次,走到后来,你会发现阎王老子的绳子都套不住自己了。心完全就开始自在,你就不再被情绪左右,人被情绪左右是很恐惧的事情,那就是所谓的轮回、那就是个小人、那就是个不自在的人。
你慢慢去体会,刚刚开始只有一点点,然后越来越厉害、越来越厉害,到了最后随着你修行的能力越来越高,你会发现你的菩提心很容易生起来了,而且大的情绪也生不起来了。色法一夺,生死无虑的时候,你生起什么情绪啊?很难有情绪生起的,看到别人生起情绪就觉得可怜。最后你再夺下去、厉害下去的话,你会发现那时很容易理解:自我根本就是不成立的。
现在我们要去理解“自我是不成立的”好难啊!因为我们所有理解自我不成立的见解和看法,都是从自我这里开始出发的。所以这是很麻烦的一个事情、是个怪圈儿,那怎么办呢?用自我搞定自我。以自我个体的方式接受了佛法的教育,开始来摧毁自我。这是破“色、受、想、行、识”里面的“行”蕴。
最后一个识蕴,识蕴其实我们现在不用去破它的,我们破不了。识蕴这种分别力是个假象,我们破不了的;要去破除分别力的假象,就要证悟大圆满。当我们用单空把“色、受、想、行”修到很厉害的时候,我们的身心会进入极端安静的状态,因为什么都假了。甚至有时候你连单空都丢下来了,你可能进入阿赖耶识,还是没有证悟,只是没有单空那个执著了,一片的大平静,怡然、了然、空然、明然,但就是不知所以然。(众笑)这就很难证悟了,“所以然”就是这个明力到底是什么?我能不能实实在在地安住于此,借助它成佛?你就是不知道,其实那时候就是一个定,一个很深的定而已。这时候依据窍诀——“啪”,赤裸裸的东西就呈现出来了。
你说:“我是不是一定要修到那么深的程度呢?”其实一个人的信心很深、福报很大,不用修到那么深的程度——什么都消失了,哪有那么厉害啊?如果一个人的信心很强,特别是有很强烈的信心,不用外境消失。外境还在,各种各样的感受都还在:贪欲、嗔恨、剪刀都还在飞舞,你照样可以证悟!不然一点都不能体现大圆满的牛,大圆满其实很简单——凡夫成佛。但这还是有条件的,不然世界上还会有凡夫吗?
大圆满的条件是什么?无比强烈的信心和巨大的福报。无比强烈的信心奠定了他一定会有福报,一定会努力照着上师指引的路这么去。如果说:“我非常有信心,但我不做!”有这样的事吗?那说明你的信心完全是扯淡的!他真正的信心是:他一丝一毫的怀疑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懈怠都不会有,一丝一毫的不恭敬都不会有,这样巨大的信心导致了他的福德很容易就积累起来、资粮很容易积累起来、障碍很快被清除掉。
所以大圆满极其的强调信心,说实在的,这个信心我们还是不行的、很困难的,我们建立不起来,各种各样的执著和恶习让我们没办法去建立这个信心,那怎么办?——如梦观。当用如梦观把这些我执和法执减轻了以后,你的信心油然而生,而且那个信心是破坏不了的,谁能破坏啊?没办法破坏,那是现境来的。
当身心的执著放松了以后,心会感受到松绑的:一天天的愉悦、一天天的快乐、一天天的智慧,自己都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地知道过去的烦恼开始不在,过去的迷惑开始没有,别人认为完全不能达到的目标,你一眼看到就能肯定:我绝对可以!各种各样神奇的事情,你真的会发现:本自具足,就是这样的。这时候的信心怎么破坏啊?没办法破坏的。
有时候你说:“那遇到大的灾难呢?”如果真的有信心的人,巨大的灾难现起,一样是摧毁不了的。比如文革时期被抓进监狱里面的西藏的大德、真正的活佛,你看怎么摧毁他嘛?没法摧毁的。丹贝旺旭仁波切进到监狱以后,说自己修得最好的时候就是进监狱的那几年,为什么?因为有人站岗,饭是人家直接送过来的。
我们会说:“怎么行呢?那个地方那么臭!穿的衣服那么脏!”——你又在猪的思维。他们对这些东西根本没希求的,好和坏对他来说没有太大的差别。安安静静地打坐,还有人站岗,多好啊!你说:“那个气味儿怎么受得了啊?”修到一定的时候,气味都不成问题的,你以为真的有《香水》那样的东西吗?真正的香水就是法性和菩提心,电影里面那些玩意是假的。
如果我们真的照着如梦观这么去修,那就绝对真的会做到“即生成佛”,我没有说要修多少世,就是这一生。通过如梦观这种方式进去,减轻我执跟法执,然后通过大圆满证悟,再通过大圆满的修行即生成佛。当然,一生真的要修到那么高的量,比如修脱嘎,修到活着的时候就成了三十二相的佛,那是有点困难,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珍贵的”汉人。一年四季有好多套衣服的汉人,冬天一定要有空调的汉人,对这些“珍贵的”汉人不太容易。
但是你要开悟,或者是在中阴时候成佛,那不是个难事来的。就是你开了悟,确定这个就是证悟,然后在死亡中阴的时候就成佛,那不是很难的事。这就是我们传承的殊胜,法的优秀就在这里。如果要狠狠的修达致成佛的话,需要三大阿僧祇劫,这会搞死人的!“阿僧祇劫”哦,一后面六十个零那么多年叫一大阿僧祇劫,还要三大阿僧祇劫,那真是子子孙孙、无穷无尽!但大圆满一生便可以完成这个事,它的一种关要就是如梦观。
我经常说:我们要把单空进行到底,实际上是把如梦观进行到底,在这个过程中再辅以菩提心。因为如梦观如果不辅以菩提心的话,容易走偏,为什么?他完全偏到色法里面去,就麻烦了。他把受、想、行、识这些东西看得很轻,他认为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就是色法,特别是我们现在这个物质化的世界经常会这样。
他天天去夺色法,色法是被他夺空了,身体也不存在了、外境也不存在了,我执存在了。我执不是色法来的,没有菩提心,那就麻烦了,就是真正的魔鬼。那时他一样有很大的功力,神通都会出来,但是他的自私永远都在。学佛就是要彻底摧毁自私,如果你辅以菩提心的话,菩提心跟自私绝对是不共戴天的法,菩提心是对付自私的。一个人有强烈菩提心的情况之下,法是绝对不会修偏的,反而纯修单空容易修偏。所以单空再辅以菩提心,一直下去,成功的可能性就非常之大!这两段讲的就是这个意思。
全知的道歌当中“醒梦和合”最终的结果是“融入虚空授记作佛”,前者是途径,后者是结果,这是开示从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下手,最后会证得离一切戏论如同虚空的大无为法的法性。这是幻化王佛陀教言的深意。以这个原因,道歌里说“再没有比这更大的关要”。
什么叫做前者是途径呢?醒梦和合就是印之,指去夺这个过程,后来我们会发现本性其实跟虚空一样。(本性跟虚空有点一样,但不是完全一样哦,你不能当虚空是佛哦!虽然我们经常拿“虚空”来作形容词——“安住虚空遍满虚空者”,说我们皈依的对境是佛,但文中说的“虚空”是法性虚空。而我们所认为的“虚空”,是头脑里面想象的一个空间、梦见的一个空间、眼睛看到的一个空间。“虚空”到底是什么?实际上这需要进行研究的一个词汇。)
佛教是很较真的,不能够随随便便一个词就忽略过去了。所以“授记融入虚空作佛”,我们会发现心性其实跟虚空一样,然后安住于虚空,无执无相,这个时候就变成了佛。但是这一切要从“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如幻”下手,最后会证得离一切戏论如同虚空的大无为法的法性。这个时候我们会发现,所有一切事物的本质,其实就是如虚空一样的法性。
如果在法性里面没有去除人、我二执,就会变成我们现在的世界。你说:“人、我二执,是两种什么东西呢?”人、我二执不是两个东西,就是两个执著,执著能是什么东西吗?执著其实就是无明,无明了你才会执著,就是傻嘛,不知道。“不知道”有两层意思:一层真的就是不知道;一层是知道了,但“臣妾做不到”。实际上也是无明的意思。人、我二执不是什么东西,你把这两个东西去除了就完了。
在去除无明的过程中,我们要以最快的方式去找到根本的无明,根本的无明就是色、受、想、行、识里面的“识”,就是对“心的明力到底是什么”不明白,它就会变成“识”——阿赖耶识。它就会有能藏、执藏、所藏的作用,就有“我执”作为一个根本在那里。当把识一认破了以后,认知到法性的时候,你就会发现:其实“我”是没有的,阿赖耶识就丧失了它的功能。它就不能够成为能藏、所藏、执藏了,所有的东西进去就变成法性,而不是成为一种势力了。
势力的成立一定要有个“我执”在那里的,才能成为势力,它一定要区分好坏啊、高低啊、差别啊、大小啊、明啊、亮啊、黑啊、暗啊……它总有一个判断体来判断这些东西嘛,那判断体一定是以”我执”这种东西出来的。还有,判断的时候一定要在法上有差别,才有这些明暗、大小的各异。你两样都空了以后,哪有什么不同的判断呢?任何事物进去全部变成法性,就没有势力了,没有势力就不能成为种子,因此再也没办法形成各种各样轮回的现象了。这个道理想得通吗?勉强想得通吧?
到了最后,我们把“识”一击破,大圆满里面叫做“区分阿赖耶识跟法性的差别”,心一明白了,然后安住于法性,后面的事情就完了。但是安住法性的前提,我们得把人我执和法我执,通过如梦观减轻到很大的程度,才能做得到。所以文中说:“如梦观是无上的关要”!
文中说:“习得一法,可以通得一切法。”为什么呢?当我们把如梦观修到很深的时候,其实你就发现法性是很容易明白的。当你的心什么东西都不成立了,思维也停止了,就很容易明白。我们现在经常找法性,找不到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是用头脑去找的,这个叫“贼喊捉贼”,就是用思维去找法性,思维本身就是贼,你还让它去捉贼,怎么抓啊?抓了很多贼,结果根本的贼抓不到,因为就是它。
所以我们的方法就是错的,当我们把想蕴透过了,我们就不会用思维去找了,就会用心直接去找了。然后我们把色蕴透过了,我们就不会认为任何色——不管是有形有相的色,还是无形无相的色,我们都不会认为它是根本。因为它是假的嘛,假的就不会是根本。
受也是一样的,各种各样的感受: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都会被透过。色、受、想、行都透过了以后,然后发现识(明力)都不是的,那个能分别的最根本力,最后也被透过。那时候法性不出来,它怎么办呢?——唯此一路!只有这样,“上穷碧落下黄泉”,最后会发现“两处茫茫都得见”——因为只有那一样东西,别无其他,你把这些透过以后,它一定会出来。
我的意思就是说:当我们把这个关要——如梦观进行到底,将单空进行到底的时候,本性一定会出来。刚才我已经逐个蕴说过了,我们要一个个的透过、一个个的透过。大圆满的意思就是你不要透得太多了,没有必要透得太长,透得太多了得花太长时间,你稍稍透、透、透……透到你的信心足到一塌糊涂的时候,好了,上师的本来面目就露出来了。
透到一定的时候,上师就开始收拾你,为什么?你会感到难受嘛,谁在感到难受?实际上让你舒服的东西,不见得是好事情啊,我们的很多亲人都让我们舒服的,没见他让我们解脱?亲人对我们要什么给什么的,你父母对孩子:“你要什么啊?所有的一切都给你!”——这能让他解脱吗?
透到一定的时候,你有足够的能力应付这些东西的时候,你就有能力把自己“因为我执受到冲击而产生的怀疑、产生的不信、产生的退失”对付过去。起码信心要大到这样的程度,否则上师天天哄你是没有用的,哄来哄去,会把你的“我执”哄得非常的大!哄了以后,你会感觉:“你看,我是不同的!”你有什么不同?哪个凡夫跟哪个凡夫有多少不同啊?你说你做国王,他前世也做过国王,还有更牛的:“你算什么?我前前世已经是国王了!”(众笑)
大成就者对待这些就是这样的,每一个凡夫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全部都一样,就是因为二执而成立的。他一定要把你的二执拔掉,这时候就很痛苦了,为什么我们老是感到痛苦?是什么在感到痛苦?是心的哪一个力量在让我们感受到痛苦?
你说:“不是我执!”你的意思是没有我执的心在自己痛苦?它吃饱了撑着啊?!能让我们痛苦的,一定是“我执”跟“法执”。要是你认为它很好——好了,他就来了!又是棒的、又是呵的,稀里古怪、各种各样让你受不了的东西就出现了。
这样你也受不了,那样你也受不了,你说你大圆满?是不可能的!所以,大圆满的意思就是:当你的菩提心和单空修到足以应付各种各样冲击的时候,好了,上师的加持就管用了!这时候你就很容易证悟大圆满。
但是我们做不到,那就赶紧去修这些东西。你说:“我连这些都修不了!”那你去修五加行。你说:“五加行都修不了!”去磕头。你说:“磕头也修不了!”去放生。最后你说:“放生也修不了!”那下辈子再说吧!那就没办法了,不停的降低条件,最后只能这样了。
不管怎么样,作为现代人的我们,阅读是可以的。当你修不了的时候,你就拼命地阅读、看(多看),每天坚持花一个小时、半个小时来阅读佛法的书籍,让这些东西慢慢充斥自己的心灵。我们为什么读不进去、学不进去呢?因为我们心里面被其他东西占满了,被渴望、恐惧占满了。渴望什么?发财、当官、多几个女朋友、多几个男朋友(不是多几个男朋友,是多一个像都野兽一样的男朋友,最差也像白子画,中山靖王也可以)……天天就YY(意淫),心被这些东西占满了,你说想解脱?你没办法去修行的,这就是渴望。
还有一个恐惧,恐惧什么?恐惧自己没钱,恐惧自己回去被闺蜜嘲笑,恐惧自己回乡以后,同学会嘲笑你“奋斗了十几年,还是这个矬样?”各种各样的恐惧,太多了!出门戴个手表不如别人你都要恐惧半天,弄个假手表(A货)去欺骗别人。(我以为自己背的包是真的,后来发现也是A货。)(众笑)
你的心充满了这些东西,怎么可能去修行啊?这是不可能的。那要怎么办啊?你要多闻思、多看,让心慢慢慢相信真理,先从各种各样的恐惧和希望当中摆脱出来。我们有太多的希望了,比如我们拍电影的,很想电影弄到戛纳去得个奖,一个票房卖三百多亿啊——渴望嘛!恐惧是什么?恐惧这样拍不出来、那样拍不出来,很多这样的东西。你说:“我不这样咋行呢?”咋不行呢?如果真的这样,你就进禅修中心了。你说:“我现在不行,我进不了!”进不了怎么办呢?你就在这个过程中多点闻思,让心的力量开始产生平衡,心产生平衡的力量达到一定的时候,它自然就会朝着正确的路上去走。
这就是佛法的伟大,它决不强制你。而有些宗教不是这样的——“你信不信?不信,干掉你!”人因为恐惧,有时候也会信的。特别是现在有受虐狂,还有叫“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虐待他,反而就信了。(众笑)但佛法不是这样的,佛法让你想清楚,各种各样的道理让你去思考,这是真正的、开放的、公平的、合理的教育,而不是强制性的、洗脑性的。
什么叫洗脑?不识道理,但反复说,甚至很多道理都千疮百孔的,但他就是说:“就是好!就是好来,就是好来,就是好!”“为什么好?”“就是好!”这就叫做洗脑。根本不管好不好,反正一上来就说它好,第一个反应就是好,这个叫做洗脑。
佛法不是这样哦,你得弄透它、想透它。如果你轻浮地说它不正确,你放屁!人要讲理的嘛,人不讲理就乱来,怎么行啊?所以,如果我们真的什么都做不到,我们就要多闻思,闻思到一定的时候,身心才开始慢慢放下渴求跟恐惧。渴求跟恐惧多了以后,心真的是好痛苦啊!你不要认为“渴求、恐惧”就四个字,而这里面代表了很多很多的情绪,代表了很多很多的寂寞,代表了很多很多的沮丧失意,乃至于鲜血、苦难、饥饿,全部都在里面。如果我们的心真的能够完全摆脱这些东西,超越生死就不是问题了。
下面我们解释,为什么观无为法的法性需要先从观有为法如梦如幻入手。
首先我们要找到不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的原因,然后从它的反面下手,那就是途径。为什么不能“不取于相,如如不动”呢?只因为心向外驰求。为什么心会向外驰求呢?只因为心分别幻像、执著幻像。为什么会分别、执著幻像呢?只因为把显现当作真实。
其实这一段我前面都已经讲过了。我们因为建立了人我执以后,所以心就一定会动。你说心为什么会动呢?人我执一建立以后,它一定需要保卫,而且一定需要对应。人我执没有对应的话,它会感到孤独,所以那时候哪怕去骂他,他都会感到很开心。比如把你关到监狱里面去,给你吃给你喝,但是不给你书看,不准人跟你说话,一个月以后,找一个你最讨厌的人来骂你,你会觉得像见到亲人一样:“你再多骂两句好不好?你不要走啊!”会变成这样的,因为人的个体感一定要有东西来对应。
还有,个体感很害怕消失。其实没这么一堆东西(身体),它不是真实的,但心总是认为它是真的。这样的努力,就表明了要维持它,那就会不停地去抓东西出来。当我执体现为身体的时候,我们就要保护身体,于是吃饭、睡觉、穿衣服就来了,还有吃各种各样的健康药啊、进健身房啊,这些都来了。你不去做这些东西是不可能的,所以心一定要动、一定要攀缘,没办法不攀缘。你一攀缘、取东西的话,就会保护我执,但有些东西能保护我执,有些东西却不能。假如你去搞三聚氰胺来保护我执,怎么行啊?它一定会把我执的设施处——身体,搞烂。
所以你一定要取好的东西,就会产生贪;然后你一定把危害我执的东西排开,就会产生嗔;认为有我执本身就是痴;建立了我执以后,就有其他的我执,然后开始比较,就会产生慢;建立了我执以后,觉知就会受限,很多事情就会不清楚,就会产生疑;我执建立了以后,总是希望自己好,看不得别人好,嫉妒就出来了。所以,贪、痴、嗔、慢、疑、嫉、妒——六道轮回。
如果哪方面的力量太重了,他就会投生到那一道去,那一道大量是以那种执著作为成立的根本。比如地狱,是以嗔恨作为成立的根本,所以嗔心太强了就会堕地狱,贪心太强了就会堕饿鬼,嫉妒会成为阿修罗,傲慢会成为天人。你说:“天人会傲慢吗?天人那么谦虚!”那是假的,天人的谦虚就像现在一些学问很好、教养很好的人一样,见到人就:“阿弥陀佛!感恩感谢!”然后心里面感觉:我好有礼貌、好有教养,我修得好好哦!”他的我执是朝内的,这种傲慢是很难摧毁的。而且他如理如法,得到世人的赞颂,我经常说:“那种人的傲慢叫谦虚”。听得懂吗?
普通人很牛的那种傲慢,比如有些土豪戴很大个手表在身上、金链子那么粗,脖子都压断了,这种傲慢很容易就摧毁了。还有些小孩子,刚刚开始有些肌肉的时候,经常跟别人比赛谁胳膊大。后来大家发现比肌肉不行,要比谁的身子更窄,穿衣服穿得更瘦,把自己搞成骨精。这种傲慢很容易就摧毁了,最怕的是如理如法、又谦虚、什么都好,但他就是跟别人不同,这就是天人的傲慢。
因为他外在做得很好,就会造成环境很好,内在的感觉也很舒服。人家吃的是饭,他吃的是甘露,人家喝一杯茶嘛,他硬要说它是“甘露”。以前上海有一家姓荣的,荣家在文革中间被批斗了,那时没有吃的,就吃豆腐,但豆腐他也能搞出二十四种吃法。哇,像我们这种普通人,怎么能搞出二十四种吃法啊?一口塞进嘴里面,牛嚼牡丹。(众笑)很快就吃完了,还不过瘾,再来几大盘,我们吃饭是李逵式的,大盘盛肉、大秤分金银、大碗喝酒,脚一下踩到石头上:“来,哥们,喝!”是这样的,这种吃法是地狱道和畜生道的前奏。
天人哪是这个样子的?开玩笑!肉不能吃普通的肉,要吃哪块哪块、什么时辰的肉,做的时候要怎么样,要精细地切切切,切成什么模样。甚至肉要用刮胡刀来切,切成一片细细的,各种各样的油、香料,什么时候做,做的时候要配上什么样的音乐,音乐不同,味道都不同的。吃之前还要沐浴焚香、洗手,然后禅定三五个小时,然后轻轻露筷,那是天人的吃法。
现在有很多人玩这些,只不过他不是吃肉,他喝茶而已,最怕的就是这些傻瓜,怎么样都破不了。像前面那种很容易就破了,一巴掌“滚!”顷刻解决,马上就规矩了。后面那种你让他滚的话,他会说:“没教养!”所以说天人不能解脱,原因就是这样的,人道中的天人一样很麻烦的,这是很具体的,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的?
一旦建立我执,我们就会形成这些东西,当我们慢慢把这些东西摧毁了以后,那就不是了,就会回到心的本质,那个时候你想做天人就做天人嘛,不管你切得多细,都是假的。实在不行,你做畜生也可以,去学老鹰在天上飞啊飞啊,也是一个很好的游戏。实在老鹰不行,去做耗子钻洞也行。
当心处在一切现象都是假的,不受现象牵引的时候,你可以任意成为任何现象。当你的心被一切现象所牵引的话,那所有的现象于你来说都不自在。所以说你不修行、你不学佛,那是傻瓜嘛!我这样说也太粗野了,但我这种粗野很容易摧毁,我知道自己说粗话是错的,我一定要改正,就怕你们这些连粗话都不说的人,永远都不改。(我交流佛法的时候,有时候会乱扯的,大家要区分什么是顺扯的、什么是乱扯的。你说:“我区分不清楚。”那对不起,你跟我不是一类人,你可以到另外的地方去交流。)
文中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什么叫做不取于相?刚才说不执相为实,就叫不取于相。当不取于相,心又明白了产生相的本质以后,才能如如不动,其实就是安住法性的意思,这就叫找到这个东西。文中说要找到“不取于相,如如不动”,现量证悟这个的话,那就是开悟,这个我们不行,只是找到了它的原因,也就是在逻辑上我们可以明白,什么叫“不取于相,如如不动”。
刚才讲过了,大家在逻辑上已经明白了。那明白了以后,我们要怎样才能不取于相呢?就要视现象为虚假。为什么呢?这里说了很多的原因:只因为心向外驰求、心分别幻象、执著幻象等等之类的。就是我刚才说的有人、法二执,所以你不得不动;心一动的话,就要区分出各种各样的现象;区分各种各样的现象以后,你就要产生各种各样的贪嗔。
当把所有的现象都视为虚假的时候,心就回到它自己的本体里面去了。但要想回到自己本体里面去,首先心就要从现象里面松脱。松脱的意思不是现象放在那里,你跑到另一个地方叫松脱,那是不可能的。离了这个现象,另外的现象又出来了,当其他现象在的时候,心就又给牵引了。我们要了知现象是假的,叫“不取于相”,回到自己本身那里去,叫做“如如不动”。
现在反过来,首先去观显现法如梦如幻,正显现的同时没有任何实义,让心里明白在这上面没有可执著的东西,这样就会放下分别、执著。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正显现的同时,它就是假的。文雅点的说法就是:正显现的同时没有任何实义:去他的!是假的!怎么理解都行,大家要记住意思,千万不要记住我的不雅的话。“
“让心里明白在这上面没有可执著的东西”,其实这是很困难的,大家听到这句话不要认为很容易,然后这样就会放下分别、执著,不是那么容易哦!比如一碗饭放在那里,这上面没有可执著的东西,然后我们就不去执著了。我不要你搞多长时间,只搞七天,基本上你就到另外的道去执著了。(众笑)
那要怎么办呢?这需要很长的一个过程,大家要逐渐地来。基本上功德开始体现的时候,一方面在削弱执著,一方面新的觉受会出来,从而代替这些东西。那么旧的东西被丢掉了,新的觉受还没产生,中间有个修行的空档,我们称之为“青黄不接”。
禅修中心一开始成立,我就讲这个东西。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东西要讲在前面,很多人都会出现这种状态。出现这种状态之后,如果没有前面的铺设,他就会觉得天要塌下来了!其实这个一定会有的,大部分人都会有的,除非那些信心很足的人,或者因缘很好的,经常在大上师身边,他就没有机会产生青黄不接了。一旦青黄不接,上师一巴掌就来了,青黄马上就接了。(众笑)
但大部分人是不可能的,他真的会修不下去的,然后回也回不去了,那真的很麻烦的!修不下去,你让他像过去那样放肆去玩,他又怕,轮回过患啊、因果不虚啊、下面有一口锅啊、上面又上不去啊,咋办啊?他要纠结这些东西,但又回不去了。然后让他修行,修也修不下去了,真的非常惨!
面对这种状况,其实很简单——狭路相逢勇者胜!你得坚持,然后你要放下死追的目标,赶紧去修一些基础性的东西,要去磕头、要去布施、要去做一些善法,给你增加能量。还有,一定要去亲近那些善知识,那个时候你才知道什么叫做“加持”。
不然的话,你说:“我一个人能冲过去!”也有这种人,但你是不是呢?你对着镜子好好照一照!如果你整天都在烦的话,每天都说一遍:“我能冲过去!”结果每天都没冲过去,那就说明你不是。大部分人是不行的,是越不过去的,那个阶段是很苦的,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其实有追兵还好一点,连追兵都没有。整个就是一个无趣,青黄不接会产生这样的现象,但是它一过了以后,就一片光明。你不要认为这个青黄不接只有一次,有些人有一次、两次、三次,甚至这一次这么长、下一次更长,所以有时候会越搞越糟糕。
但是走到一定的时候,它就会越来越短、越来越短,甚至会消失。当单空真的修到一定程度,特别是行蕴(情绪)被软化以后的人,他就经常是快乐的。我们现在的情绪没被软化,经常是很愁苦的。什么叫情绪不会软化?就是太以自我的情绪为中心了,自己产生了个情绪,就了不起得很啊——“我是这么感觉的!”我看到这种人,真想一巴掌过去:“你是怎么感觉的?”不舒服,“砰”更不舒服,哪种感觉更好啊?还是要前面那种感觉。(众笑)
有些上师对付弟子不好的感觉,就是让一种更不好的感觉去代替。一般普通人不是的,比如亲人有不好的感觉,你就赶紧给他带来点好感觉:“走,我们一起去喝酒!”“来,我陪你一起去看月亮!”以这样的方式,然后修行的机会就被放过了,自我又一次被得到了抚慰,身心极其“健康”,就变成这样。
上师是怎么做的呢?“你不舒服啊?来,过来!过来!过来!”“砰”!“哪样更不舒服啊?”他忽然发现前面那种好舒服啊!(众笑)我说的是真的,你们不要当开玩笑,如果密勒日巴不被这么一收拾,他哪里都坐得下去啊?如果密勒日巴没去修那四座塔,背上的肉都磨穿见到骨头,你以为他真的能够跑到山洞里面坐得那么爽啊?
如果现在让我们去坐山洞、吃绿蓖麻,变成绿毛,试试看?我们这群珍贵的、娇嫩的、该千刀万剐的东西,你受不了的!就是因为你不行,所以不能这样,我们的自我无数次地被抚慰,然后我执越搞越深、越搞越强大,强大到后来就无药可救了。而人的寿数是有限的,而且无常,说不定哪天你就死了,那时就完全没机会了。而且我们这一生能够遇到这么一次机会,能够把人、法二执去掉,真的是无上良机啊!太大的无上良机啊!
有时候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遇到这些苦难,要狭路相逢勇者胜,冲过去!当然,刚才说了也要讲究方法:亲近善知识,多读书,多做一些善法,比如放生、磕头等等。你说:“我连这些都做不下去了!”那你真的要再看看书,去亲近一些善知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是绝对有道理的。
当我们修行得很苦的时候,一下回到过去那些狐朋狗党里面,有时候也挺爽的!我以前修行了一段时间,忽然碰到一伙打麻将的哥们,哎呀,久旱逢甘露啊!(众笑)连打几天几夜,打完了以后,轮回过患,再也不打了!会这个样的,但要及时知道拖回来。那个时候要尽量离开这些,去找那些善知识,因为真正的善知识,真正的过来人,他知道该怎么处理你这些毛病。
当然,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方法,有的可能要严厉很多,有的可能要温和很多。按照刚才的观点,我们好像觉得严厉很好,其实不一定的。人不一样,因缘也不一样,严厉或者温和、智慧或者慈悲,方法要观待那情、那景、那人,是很具体的东西,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前提是那个人必须是真的善知识,否则会变成一个形式上的东西,过了就算了。修行就是这样,要经历很多很多的煎熬。
分别、执著一放,心自然不往外驰求。心不往外驰求,就能死心踏地地回光返照。这样就知道要从作如梦观下手,才能契入不生不灭的法性。
其实这些我刚才都已经讲过了,当我们慢慢觉得它是假的,不是真实的时候,包括自己的身体啊、觉受啊,自己各种各样的感觉都是假的时候,心就开始放下来了。什么叫做心开始放下来了呢?——心不在上面沾着,不为它进行思考、不为它进行感受,再不为它产生各种各样的思虑。但是并不代表你不明白。心没有思虑、没有感受,但是心清清楚楚地知道现象,始终不随着现象去跑,这叫做“不驰不求”,或者叫做“不擒不纵”。
心处于这种明明了了,一切都了知,但是绝不为外境所动。不为外境所动叫做不取于相,因为你知道外境是假的,心在明了里面,这个时候不见得是如如不动,起码是假如如不动。真正的如如不动,你要知道“明了”是什么,但这种假如如不动,其实就能够回光返照了,这个时候你就能知道这个如如不动的明了(这个明)到底是什么。
了知它的方式,你就不会用意识去了,意识刚才已经被透过了。你也不会认为它是色法、心所或者是一种状态,这个时候就很容易明白明觉的本质,所谓“不生不灭的法性”是什么。什么叫做契入?契入就是自己认识了自己,叫做“契入”。如果用意识去思维,那个不叫契入,那个叫找过去了,找过去的都是错的。
《楞严经》里面说:“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见犹离见,见不能及。”什么意思?“见见之时”,当我们的心发现了一个什么东西,那这个见就一定不是,所以“见非是见”。心发现一个东西,如果通过思维去、通过感觉去,那都是见见之时。通过思维去、通过感觉去,都会发现一个东西——你感觉一种状态嘛,思维到一个东西嘛,哪怕你思维一个无形无相、只是想象的东西,那都是见非是见,那个东西绝对不是真的。
“见犹离见,见不能及”,真正的见要全部离开,离开这种能所的见。通过这个个体出去往外找的方式、寻求的方式(我说的“往外找”已经不是物质的往外找,是心往外去思考,或者去感觉),都是不对的。那要怎么办呢?要契入。契入是什么意思?实际上那时候是一种自认,略略地好像往回一观。但是你说“回”的话,又有来去,其实“回”是抵抗我们向外驰求的一种方式。略略地往回一体认——哦,当下明白那个东西,就是找不到的,但它就是在,那个叫做契入不生不灭的法性。
那具体要怎么去找呢?真的是需要大圆满的窍诀,那时候的窍诀要讲得很细,一定要证悟的上师讲才行。而且那个上师不是刚刚有点触碰啊,而是他自己对法性领会很深,同时他还要对你很了解。还有一点,你要非常信他,信到骨子里面去,这样去说的时候,才能够真的明白。从技术上,也会强烈地要求信心;从心态上,也会强烈地要求信心;从积累资粮上,也要强烈地要求信心;从清净业障上,还是强烈地要求信心。所以大圆满就非常地强调信心。
佛宣讲二转和三转法轮,第二转无相法轮放在了前面,原因是领会了无相之后,才能契入第三转法轮的如来藏。所以,先观因缘所生的有为法如梦如幻,这个地方了知了,就会知道这是客尘。了知只是客尘,就停止对客尘的驰求,而自然返照本性。
这一段话讲了什么?佛宣讲了二转和三转法轮,二转法轮就讲般若、讲空性;三转法轮讲如来藏。怎么区分呢?二转法轮什么都采取“破”,它不说本体是什么,它说“那个东西”离开言说。如前所说,我们用思维去、用感觉去,都是可以用言说的,这个不行。他说“那个东西”离开了思维跟言说,不是言语跟思维可以触碰的东西。你说什么东西,它都说是假的,这就是破的方式,这是二转法轮的。它不说本体,只说客体,所以它永远采取了破。应成派的意思是什么?什么东西来了都破,它也叫“驳论派”。驳论派是什么意思?你建立了一个东西,说是真实的东西,它就破了你,它是专门搞破坏的,这就是二转法轮所搞的东西。
三转法轮就讲本体了,它直接说本体是什么——如来藏是什么。那这两样东西是不是对立的?不是的,实际上是对一个东西的两种层次的说法(两个不同角度的说法)。一种说法就把所有的不是全部拿开,不是不是叫做破;一种就不管是不是,直接说那个东西是。但你把所有东西全部拿开了以后,实际上留下的也就是那个东西。实际上它们所指的目标都是一个,但各自用的描述方式是不同的;由于描述方式不同,它们进入的方式也不同。
二转法轮采取的是破的方式,很简单,所以中观修行从来都不告诉你要去找什么东西,就是破,都是夺夺夺……没说建立什么东西或者要去找什么东西,这就是采取破的方式。但是破到尽了以后,剩下的一定就是那个东西,剩下的“东西”虽然不是个东西,但它肯定就是法性。
第三转法轮就不一定要破完,它直接指出那个东西,所以大圆满就是这样的,它不一定要等你破完。即使这些东西都还在,我就告诉你它到底是什么,直接告诉你什么是如来藏。由于说法的不同,导致介入的方法也不一样。对于很厉害的高手,三转法轮一点都不用破的,上来就开始,这就是所谓的“祖师禅”——“过来!过来!过来!想知道什么是法性吗?“啪!”“知道吗?”——“噢,了然!”
你们认为这个假的啊?不是哦,你看马祖经常这样玩。德山拿一个蜡烛到龙潭面前,龙潭把蜡烛递给他,德山一拿过来以后,龙潭“噗”一下把蜡烛吹熄,他“歘”地一下就明白了。这是禅宗里面玩的三转法轮的方式。
其实禅宗还有各种各样的指示方式,其中也有二转法轮的方式,比如赵州,有人说“赵州传法高绝”,他有高绝的方式,也有次第的方式。他采取次第的方式就是“无”,其实就是我们的单空。你一问赵州:“什么是祖师西来事?”“无!”“狗子有没有佛性?”“无!”不管你说什么,他就“无”!为什么?我们中观单空的方式,来了——空、假的、假的……说白了就是这样嘛。什么是佛?——假的!
我告诉你,佛都是假的,有相的佛绝对是假的,有相的佛如果不是假的,你就抱一尊佛像回家去,抱着它看它怎么成佛?把佛拿来一把火烧了怎么办呢?铜佛不渡火,泥佛不渡水。根本点是这样的,但我们现在不能这么去干啊!作为缘起中的人,饭就是可以吃饱,火就是要烧死人。你要把佛像烧了,那对不起,有一个假的金刚地狱对付你!那也是假的,苦也是假的,但我们却无可奈何。
我们说“假的”意思,好像它不起作用。在佛教里面,说“假”不见得不起作用,假的也起作用的。我们的“假”是不起作用的意思,但佛教里面、中观里面说的“假”是起作用的,只是这个作用不会永远下去,叫做“假”。大家要搞清楚这些词汇的含义,不然跟世俗的词汇混在一起的话,你的头脑就开始打搅:饭是假的、假的,不吃饭,饿死你!
因此会导致二转、三转法轮方法的不一样,为什么要把二转放在前面呢?因为一下子上去领会这个东西是很麻烦的、很困难的。如前所说,一个人有很多的执著,让上师收拾你,怎么可能啊?那种上师一定靠哄的——“哎呀,你好乖啊!你好有善根啊!鼻子好挺啊!”其实心里面一万匹草泥马(上师不会这样的,我会这样的!哈哈!)上师会哄你,是因为你处于那个柔弱的阶段,但到了一定的时候,你说你要证悟——啊!好学不学学证悟?就开始收拾你了!很简单,把你的我执打掉,把你生气的可能性全部给你干掉。(要把生气的“可能性”干掉哦,生气干掉,属于级别很差的,是把“可能性”都干掉,太残忍了!)
禅师们经常“夺饥夫之食,驱耕夫之牛”。别人已经饿得很惨了,他还专门把别人吃的东西拿了。古代的农民,把牛当成我们现代人的房子或媳妇。(“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古代农民是把这几个并列看重的,你就知道牛有多重要。)然后禅师就直接把牛牵走了!禅师就是干这些事,最“毒”的就是这些禅师。
如果我们很难做到,那怎么办?破是很容易的事,因为破是有相可寻的,有相我才去破它嘛。有相就有寻,我才去破它是假的。如果你一下去找三转法轮无形无相的本质,很难啊!根本就没办法找,那是个很智慧的事情,我们暂时做不到。既然无形无相找不到,那就找有形有相的东西去破,所以它一定会把二转破放在前面,通过二转破了以后,再去找无形无相的本质,才不会找错。
我们破的方式就认为这些现象都是客尘,客尘就是假的意思(请记住“假”的意思,它是有作用的,但不长久,是和合性的东西。破它就是心不再认为它是真实的,心去放弃它,叫客尘。“客”就是它不是主,主就是永远不动的意思。客就是在那里去,去了它要走。)那么现象都是客尘的话,无论什么现象,我生气也好、欢乐也好,外面是美好也好、丑恶也好,它都是现象、都是客尘,我只要保持着对它的觉知(这个主上)就行了,这就是所谓的“明知定”。
但你不把外面的现象空掉的话,你明知什么啊?你的心就会建立一个明知,跟外面的实有并存着。所以,明知定前面一定要修如梦如幻观,先把这些现象观成虚假的时候,你才真正地去明知——当现象出来,认知它是假的,同时完全不随它跑。不然你就死守一个“明知”,现象还是实存的,对你的牵引还是在的,就会变成一种以明知为目标的禅定,不是真正的明知定。
很多人一说“明知、明知”,其实就死在这里,所以一定要先去修梦幻观。而且修梦幻观会容易偏于色法的时候,那就一定要去修菩提心,要把自己内心里面的很多执著打烂;不打烂的话,你说要解脱,不要哄鬼了,这种事不要干了!如果一个人发现自己没有菩提心,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愿意为别人牺牲,然后还说自己要证悟?拖出去腰斩!根本是不可能的事,绝不可能!
否则就是说一个证悟了的大菩萨,不愿意为别人牺牲,还自私自利的。菩萨拿来干啥的?按照我们世俗的说法,菩萨就是专门拿来牺牲的,专门拿来吃亏的。从菩萨本身来说,他不认为吃亏是吃亏来的,反而认为是占便宜。但众生去看菩萨,觉得他专门吃亏,所以我们就崇拜他,被他感动。
其实这种感动和崇拜很无耻的,为什么?因为他慈悲,我们才有好处嘛;因为他无私,我们才不会受到伤害嘛。如果你自己是菩萨,就不会这么觉得了。你会觉得:“该!”谁叫你学菩萨啊?好学不学,专门学吃亏的。菩提心就是让自己所有的一切全部拿出来,去利益其他的生命,如果你敢于这样去做,你不证悟是不可能的!
证悟最大的难处不是对外化的物的执著,物的执著、是非好坏,是建立在人我的基础上的,人我操纵了一切。人我执会引生烦恼、恐惧、希求等等,如果你用菩提心把人我执干掉得很厉害的时候,那是不可能堕落恶趣的。
所以,二转法轮要放在前面。有时候二转法轮修不下去的话,就要把菩提心修起来。如果你说菩提心实在修不下去,自私已经太成瘾了(当然,谁自私不成瘾啊?好像只有你一个才成瘾一样!),那怎么办呢?你要去积累资粮、要去闻思,否则真的没办法。不是说这个世界上你接触了佛法,你就能证悟的,大部分人是不行的。
我说的话不是那么好听,大部分人根本就玩不下去—-小心小得、畏首畏尾、首鼠两端、吞吞吐吐,扯淡!这怎么可能证悟呢?这是大丈夫的行为——死就死啊!要有这样的心胸才行。有的人:“我不怕死,但我女儿咋办呢?”哦豁,那一扯就无穷无尽——你的女儿、他的儿子、人家还有老公的,各种各样扯不完,那你就永远轮回,一直扯下去。大丈夫斩头沥血、当下立断,这样的人马上就证悟。
你说:“我可以!”——假的,你想骗我!那什么是真的?你得扪心自问。当你的心开始离开这些假象、真的认为这是客尘,了知这只是客尘。为什么呢?当了知外面引发我们贪执的事物只是客尘的时候,就是所谓的出离心,不再贪著它了嘛。包括自己的身体、自己的情侣、自己的父母。说到父母这个事我们又受不了?——“哎哟,父母怎么能离开呢?”叫你离开,是认为他们是假相,不是真的叫你不孝敬他们,反而更孝敬的。什么不是假象啊?连你自己都是假象来的,不是说“假相”就马上不要了,而是我们的心里面真的要认透“这个就是假相”,这些都是客尘,就是所谓的出离心。
什么是菩提心呢?发现别人不了知这些客尘,想尽办法让他了知这是客尘,就是菩提心。什么是空性正见呢?客尘也是法性,就是空性正见。不舍客尘,认为客尘也是法性,我们是做不到的,与我们现在恰好是对立的一个事。当我们认识到本性的时候,就没有舍不舍客尘的问题了,这叫“不纵即离、不求诸圣、不舍客尘、不断恶、不造善。”这是禅宗达到顶端的说法,但我们现在不能这样,我们现在就要断恶造善,然后要了知客尘虚假。
了知客尘虚假,就是出离心;发现别人不了知,尽量让他了解,提供各种各样的条件让他了解,就是菩提心。那空性正见呢?我们走不到最高层面,但可以走到次要层面。什么叫次要层面呢?——客尘是假的,本身它就是客尘,这个就是单空的见地。真正的空性正见——客尘也是法性,但我们暂时不搞这些最高层面的。
单空的如梦如幻观,这些就是客尘,如果我们觉得这些东西如梦如幻的话,它们就是客尘,这里面会体现这些东西。然后了知只是客尘,就停止对客尘的希求,而自然返照本性。什么叫自然返照本性呢?我们的觉知脱离开身体的执著,脱离开受想行识的执著,脱离开对外境的执著的时候,如果我们真的能够体会到脱离的心,那个时候就一定会回到本性里面去,它无处可逃啊!
你看心(觉知)不在身体上,不认为身体是真实的,放弃了!不在虚空上,不在各种各样的情绪上,不在各种想法上,它们的存在与否都是客尘,觉知完全不拿它当回事。觉知不回到觉知那里去,那咋办呢?上天入地,无处可遁啊!最后一定会自然返照客尘。所以把单空进行到底,你不证悟是不可能的。
你说“我什么时候才能证悟呢?”这个不一定的,要看每个人的修行程度,他的环境怎么样,各种各样的因缘结合的一个结果。一个人本来修行好好的,突然又出一个什么事,哦豁,信心一下就没了,这样一搞几万个劫都有可能。也就是说,努力地不受任何外缘的影响,坚持下去,如理如法去做,诸佛、护法都会护持你的,基本上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为什么那么多修行人成为炮灰呢?就是没有坚持下去,还有没找准好的道路、好的修行方法,没有好的周围环境,因缘不对。
《圆觉经》里说:“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这个轮回心就是指生灭心——生生灭灭的分别心,想要以生灭心、生灭见来观不生不灭的圆觉性海,这本来就是一种相违。
什么意思呢?“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指证悟本性始终不能至,因为本性是大而无外,小而无内的。以轮回心、生灭心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向外驰求的心,比如我们思维的心、感觉的心都是的。以这样的心得出的东西,终究是轮回的见——“见见之时,见非是见”,叫轮回见。那么,我们要息灭这种轮回心,才能体会到自身是什么,才能入于如来的大寂灭海。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的心不能够脱离这些客尘对我们的牵引,客尘除了色法以外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心念、各种各样的感觉、各种各样自以为是的境界。比如打坐时身体都消失啊、一团光明啊,就觉得是,其实那都是境界来的,是心感觉出来的东西。他去感觉那个东西,而且什么都得不到——“哎呀,它就是大空性!”(恨不得把他捉过来吃了!)
既然它是大空性,为什么一出来就没了?而大空性永远都不会没的。你说:“那睡觉的时候呢?”睡觉的时候虽然感受不到,但睡梦本身就是大空性,因为你会醒的嘛。而你在定中是没有睡着的,既然你能够体受到一个所谓的不生不灭的光明,那为什么你一出定它就没了?所以很多境界性的东西都是错的,这就属于生灭心、轮回心,用这样的心去寻找本性,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最踏实的方式就是单空,通过修行的方式离开所有的东西。但我们大部人连情绪都离不开,简单的怀疑都离不开,你还说要证悟?如果你说不想证悟了,那就没什么好说的,你就一蠢猪!真正生起极端想证悟的那种心都非常了不起了,证悟的前提就是要生起“极端想证悟”的心,那会克服一切,就是所谓的基础信心、希求心,驰求心。然后对能引发你解脱的上师生起极端的信心,克服修行上所有的困难,这样才行的。
但我们现在的状况经常被各种各样的生灭法、各种各样的幻影搞得自己吃饭不香、睡觉不甜,各种各样的痛苦、灾难层出不穷,一个简单的欲望都压得你喘不过气来,这当然就不行了。那怎么办呢?得一步步去修行。自己既然是这样的根器,那就认命,不要再去自怨自艾,那就更恼火!与其自怨自艾,不如踏踏实实一步步去修行。这个看起来很难,但实际地去做,你会发现其实它不难的。
为什么呢?虽然这是自己跟自己的一场战争,但一个修行人绝对不是孤军作战的,一个真正发了菩提心的修行人,诸佛菩萨不会袖手旁观,会想尽一切办法都会去帮他。喂!那些护法、诸佛菩萨不是闹着玩的!真正发了强烈修行愿望的人,一做起修行的事,就很顺;一做不修行的事,啥都不顺。表面上好像不顺,其实那是很顺,很简单,护法收拾你——你自己说的要修行,现在你要这个样子的话,搞你!反而他的修行会很顺。
最根本的原因不在外面,在我们内心——“我的内心就定了,这一生除了证悟以外,别无他求,死都可以!”这种人不证悟,我真的不信!就算他真的没证悟,可能因为前世的坟埋得太差了,造的业太过了,但依据强烈的信心,这种人往生绝对没问题,因为这本来就是心的成就,强烈的信心已经成就了一半了。
《圆觉经》里还有一句话,我们也经常说的:“末出轮回,而辩圆觉,彼圆觉性,即同流转。”就是我们处在轮回的状态,比如现在说到空性、法性这些东西,“空性”这个词汇、这个音频,实际上就是轮回的一种现象。这句话跟“以轮回心,生轮回见,入于如来大寂灭海,终不能至”是一样的意思。
我们凡夫即使作观,也是落在能观、所观当中,那有没有方法能让我们契入呢?方法是首先在有为法上下手,去观一切属于因缘造作的法、有对待的法,都是梦幻一样的,只是一种因缘积聚时显现的幻像,从这个地方体会,它正现的当下就是全然没有的。
我们凡夫去观,马上就有能观和所观、有觉知和被觉知的东西。大家记住我们观的不是这个身体,这个身体都是我们被观的对象来的,而是我们的心。至于我们的心是什么,我们现在不知道,心就是圆觉。其实我们不知道“圆觉”是什么,我们用圆觉来观、用圆觉来吃饭、用圆觉来放屁,什么都是用圆觉,但就是不知道“圆觉”是什么,儒家里面叫做“百姓日用而不知。”天天都在用。我们要知道它,怎么办呢?我们要用“圆觉”觉到这些东西,认为它们是假相。
这些法只是因缘集聚时的幻象,从这个地方体会,它正现的当下就是全然没有的。意思是什么?当我们觉知到一切的时候,觉知到的一切都是没有的,实际上是一种如梦幻般的假相。然后这种观会越来越深、越来越深,达到最厉害的时候,假象会消失。即使它不消失,如果你达到很深的程度,你的心已经确知它“全然是没有的”时候,这时就变成了我们四夺里面的“人境俱不夺”。
达到这样的程度时,我们再去看“缘觉”是什么,就很容易了。这时候可能轻轻一体会——哦,搞了半天,原来它就是我,啥都不是!所以证悟了的人不想告诉你那是什么,因为本来就是这样的,那个东西就是本来的。你去问:“什么是证悟呢?”——鼻孔是朝下的!原来尼姑是女人做的!他用这样的方式来说一个很显然的事,为什么呢?因为那个东西根本就不用证,随时都在,当下现成、一切现成,这就变成禅宗的东西了。但现在要我们去领受、领会,当然不行,原因是现象的执著太多。
这是一条途径,由观诸法缘起生,从这里进去就开始观诸法性空;由观诸法性空,相一空,不生不灭的法性就能显露。所谓“有相,诸法就千差万别;相空,诸法就唯一真如”。
“缘起生”就是梦幻的意思,诸法是缘起生,没有独立、唯一的个体,也就是你找不到一个所谓的真正的物质,全是因缘和合而生,因缘是心的一些作用。“从这里进去就开始观诸法性空”,就是每一个现象本身就是空的,叫“诸法性空”。“由观诸法性空,就会变成相空。相一空,造成相空的不生不灭的法性就能显露”,它一直都在,只是你不知道,所以不叫显露。显露的意思是什么?心逐渐地明白,不是一个东西在你眼前看到。
所谓有相,诸法就千差万别,当看到各种各样“东西”的时候(为什么叫“东西”呢?来源于《易经》,《易经》里面说“东”是木,“西”是金,金属跟木头是有形有相的,所以叫“东西”。而南方属火,北方属水,一个东西叫“南北”的话,就无形无相了,就麻烦了,所以不能叫“南北”,只能叫“东西”,指固定的东西的意思。)它不是一个东西,有相的意思就是它已经形成一个相了,有东西南北(有方所)、有时间、空间,有性能的不同,就千差万别。
但你去找它的本质是找不到的,有个什么东西叫“找不到”啊?要找一个你完全找不到的东西,都是找不到的,那是唯一一个不存在的法性,它肯定都是一样的,叫做“相空,诸法就唯一真如”。
比如我手上有一只杯子和一条小毛巾,从杯子和小毛巾的相来看,它们有很多的不同。小毛巾能够擦汗,杯子能喝水,样子和色彩都不一样,但去找它们的本质,都找不到——空性。“空性”不是什么都没有,是我们的心嘛,再找下去,心就是光明和空性——明空一如的法性。法性对它们来说不是一样的吗?都是一样的,所以说“相空,万法就唯一真如”。“万法一如”就是这个意思,万法的本质都是真如。
所以通过观诸法如梦如幻,可以把行者引入到不生不灭的无为法。
也就是通过抛弃有相的方式,即见诸法全都没有本质,亦即《金刚经》所说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就可以把醒者引入到不生不灭的无为法。
这时就入了圣位,慧王开始要作赏赐。“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都是在这个无为法的法性上才有贤圣。
这时你见到了无为法,就入了圣位。按照禅宗的说法,你真的明白了这个东西,刹那你就是佛,所以禅宗的这个方式叫做“见超八地”。为什么呢?——从因上去看,不从所上去看。所上去看的话,就是《现观庄严论》里面的东西。初地菩萨一定要一刹那去一百个佛土,一刹那有一百个化身;二地菩萨又不同了,一刹那一千个……这只是量的不同而已,但在因上它就是法性。从法性上说,一地、二地、三地,全部都一样。从这方面去看的话,只要你明白了法性,你就是佛,至于,所可以慢慢来的,无所谓。不管是一地、二地、三地、一万地,或者是一百个、一千个,它的本质不是一样吗?不从相上去找差别,明不明白?所以当下就是佛。
“慧王开始要作赏赐”,这又引入到《醒梦辩论歌》的故事里面了。“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都是在这个无为法的法性上才有贤圣”,无为法就是本性,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有两种方式,一种就是刚刚说的一地、二地、三地,如果从所境上去,就会形成差别,本质上都是一个,所境上会变成一地、二地、三地的分别,这是以无为法而差别的。然后,以无为法作为目标,我们凡夫在缘起上追求无为法的过程中,训练的路有层次的差别,有路的不同,有的学中观、有的学唯识、有的学大圆满。还有这个学的境界高一点,那个境界差一点,但它的目标都是无为法,所以“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
一般来讲,既然已经称为是圣贤了,是以前面说的为准,就是大家都证悟了无为法,但在无为法上我们有程度的不一样,这个叫做“一切圣贤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所以文中说:“在这个无为法上才有圣贤”。
《辨法法性论》是说由法性安立涅槃,不是在虚假的法上安立。因此只有先观显现如梦,再观一味空性,最后一切假相都消失,就证得不生不灭的无为法,从这里开始超凡入圣,然后以无分别智触证大空性的力量,可以流现无量的报化身,任运利益众生。所以我们说“习得一法,通得一切法”。
什么意思呢?《辨法法性论》是由法性来安立涅槃的,证悟法性才是涅槃,不是在一个虚假的法上来安立。比如说三十二相不行,《金刚经》里面说:“如来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若以相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不能以相去求如来,它不是在虚假的法上去安立的,因此只有先观显现如梦,显现的都是虚假的。如梦的意思就是它们都是虚假的,然后再脱离如梦的显现,再去观最后的本质——一味法性。观到很深程度的时候,这些假相就会消失,进入法性定了,就证得了不生不灭的无为法。
这是从所境上去看的,《现观庄严论》里面讲初地菩萨的证悟就是要这些现象都消失,完全进入到法性里面去。大圆满就不是这样,不管消失不消失都一样,只要认识法性就行了,这是大圆满非常特殊的地方,它快就是这个原因。因为你要等到它消失,何年何月,得偿所愿?大圆满就不用现象消失,它可以从因上去认识这些东西,禅宗也是这样。
“从这里开始超凡入圣,然后以无分别智触证大空性的力量”,什么叫无分别智呢?指我们认知了空性的智慧。然后触发大空性的力量,最后会显现出各种各样的报、化身出来。我们现在的身体为什么只有一个呢?因为执著,个体感就一个,我们的心没有能力有两个个体,这样的话会人格分裂的,会受不了的!
但你如果个体感开始消失,你的心可以建立很多终端的。主机是什么?是本体。什么叫做终端呢?是各种各样的化现。那终端在哪里出现呢?依缘而现。谁跟你有因缘,你就在他面前现一个形象出来。以各种各样的方式,你可以入胎、可以化身,千奇百怪的形象都可以。
有人问:“这些化身是不是都知道自己是化身呢?”不一定的。为什么?我们拿个计算机来作比喻,有些计算机是被主机设定了,只针对某些人显现某些图像,而且有些终端的机器被设定了有一定的内存。所以有时候他不一定知道自己是化身,但到了一定时候他一定会知道,这是一种说法。还有一种说法,会全部都知道。其实这个不知道就是知道,这些化身走到一定时候,他的身体消失的时候,一定会回到本体里面去,因为有些东西是依据众生的缘而生的。
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力量呢?很简单,他们主要的认知点不在这个个体上了。我们认知点、出发点就是个体来的,什么都是以这个个体这么去看、这么去听。而他们的认知点是无所不在、大悲周遍的法性,“大悲周遍”就是以众生的心各种各样的执著而出现,你要是执著佛,他就显现佛出来。
你说:“要是执著苦难呢?”它也出来,苦难其实也是法性,只不过是依据你个体的污染而已,所以你感到苦。如果一个人执著善法,拼命地磕头,佛就会以这种执著为因缘,呈现出相应的东西出来。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应身,甚至千千万万的化身,就是这么来的。
当我们的出发点不在个体了,而在法性的时候,它就会依缘、任运而出现,所以这时候就可以利益大量的众生。做这一切的前提就是要消灭我们的个体感,消灭以个体感而建立的外界的这些法,消灭的方式就是梦幻观。所以说:“习得一法,通得一切法”,这就是梦幻观的重要,《醒梦辩论歌》的重点就是讲梦幻观。
我们今天就交流到这里,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醒梦辩论歌》第30课
- 《醒梦辩论歌》第32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