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新加坡曾经讲解过单空的九个相关词汇:思维、观修、觉知、觉受、观照、觉照、见地、境界、明智。就对付情绪方面,单空闻思,可以在思维层面上转移和化解负面情绪,单空观修、觉知和觉受可以在直觉层面上压制和化解情绪,单空观照可以在安住层面照见并化解情绪,单空觉照和境界可以在念头和情绪一出现,即立即将其化解,单空见地和单空明智可以引发上述所有的单空修行及其功德,乃至部分息灭心识执着。因此,单空如果修德比较深入,对付负面情绪根本不在话下。
但和上面一样,我们的单空修行已经十数年了,不但上面所说的那些功德“如梦如幻”,且最基本的负面情绪都无法解决,为什么呢?
最基础的原因,和前面所说的观修不力几乎一样,没有出离心,意味着无法有太多的时间,用很强的希求心去观修;没有菩提心,意味着修行难有法喜,难以深入;没有切实的、细致的空性正见,修行总是卡顿甚至走入误区,无法达到相应的程度,不但那些功德自然不现前,连负面情绪也无法对付。
具体一点的原因,单空修行要求达到周遍、透彻、清晰和非意识四个标准,任何一点我们没有做好,就可能修不上去,也起不到相应的作用。
如我们团体的人,修单空很多年,但大部分时间都在观修色法的单空,意识层面的单空修行却没有花足够的时间和心力,这就是不周遍,恰好负面情绪的主要行为者就是意识,于是,当意识翻滚起伏负面情绪时,相续被肆虐,自然是理所应当。
透彻的意思,是所有的对境,必须在心前是无有的虚幻。不能停留在平静和喜乐的层面。如单空对付情绪,化掉了苦,留下了乐,化掉了乐,又陷入无念平静,于相续深处的执着无动于衷。这是由于坐下修“行”和内观不透彻的原因。
清晰的意思,是见、修、行、果都十分清楚,明白自己在不在误区。
非意识,是修行所得的功德和境界都非意识捏造。
我们常说在烦恼起来时,看着它就行了,这不是一个初学者能够做到的,就单空修行来说,我们在新加坡曾经讲解过单空的九个相关词汇:思维、观修、觉知、觉受、观照、觉照、见地、境界、明智。起码要达到觉照比较自在时,才能看着烦恼起来,直接照见其虚假,无需着意对治,等其自然褪去。
大德开示:此段憨山大师的诗偈,可以是究竟空性的直指,也可以是单空渐修的开示,中间也牵涉到如何对付情绪的说法,和大家交流一下。
憨山大师《观心铭》:
观身非身,镜像水月。——夺己的结果。观修
观心无相,光明皎洁。——无与光明,二则单空,一则觉性。
一念不生,虚灵寂照。——观照、觉照、境界。
圆同太虚,具含众妙。——周遍、功德自成。境界。
不出不入,无状无貌。——单空则安住、觉性则动静一如。
百千方便,总归一窍。——无有、唯一。观修,见地。
不依形气,形气窒碍。——去相、去执。观修,见地。
莫认妄想,妄想生怪。——非意识。区分思维和明智。清晰。
谛观此心,空洞无物。——可单空,可觉性。需透彻。
瞥尔情生,便觉恍惚。——情绪起伏。
急处回光,着力一照。——观照、觉照后化解。
云散晴空,白日朗耀。——觉受和境界。清晰和透彻。
内心不起,外境不生。——境界。清晰和透彻。
但凡有相,不是本真。——单空或空性。需清晰和透彻。
念起即觉,觉即照破。——观修,觉照,见地。
境来便扫,扫即放过。——观修,观照,安住。
善恶之境,随心转变。——善恶二心,分别有二,空于一觉。
凡圣之形,应念而现。——圣凡之念,源于执着,念去即无。
持咒观心,如磨镜药。——积资等于清障。渐修方法的开示。
尘垢若除,此亦不着。——自心清明,亦不执着。见地。
广大神通,自心全具。——光明本具。觉受,境界。
净土天宫,消遥任意。——解脱自在。境界。
不用求真,心本是佛。——真本如是,去执即是求真。
熟处若生,生处自熟。——熟即执着,生即功德。观修。
二六时中,头头尽妙。——全体皆真,无处不妙。见地。
触处不迷,是名心要。——所见所闻,不离觉性。见地。
四、空性转化和息灭心识执着:
如果真实证得空性,自然转化和息灭心识执着,二执自然消去,心识成为智慧。其时,根本不必对治情绪执着,连心所执着也不必对治,所谓“念头越多越快乐”、“烦恼即菩提”。“五毒即五甘露”,在证悟踏实的情况下,并非虚言。因此,情绪在这个时候不是问题,一是很难出现负面情绪,二是一旦出现,那也是空性的游舞。空性和单空在这点上的区别是:单空对情绪有照见,知其虚假,含有对治和化解的意味,而空性则完全视情绪为自身一体,随其自生自灭。
总结而言。闻思、禅定、观修、单空和空性,都能在各自的范畴,不同程度地对付负面情绪,但每一种修行都需要长期串习,需要依止善知识。仅仅依靠看几本书,听几句法语,获得一点知识,就想对付负面情绪,显然是不切实际,不但无法真正摆脱负面情绪,而且长期被情绪折磨,极有可能退失或者走入误区,贻误自身慧命!望同修们慎重!
- 《维摩诘所说经》第39课——如何对治情绪02
- 《维摩诘所说经》第4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