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先不说“一切境相由心现”,它说我们通过六根感受到的所有的东西,你去找,哪样是实有的?
所以我们不要单纯地想去了解“空性”,而要先了解什么叫“实有”。上一篇文章中,我已经把“实有”说清楚了,就是我们的心面前要出现一个不变的、唯一的、独立的事物。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事物出现的话,那释迦牟尼佛就错了。如果你完全找不到,那释迦牟尼佛说的就对了,所以他是遍知。有一种因明的推论方法,推论释迦佛是遍知,也是这么推断的。
那用什么方法去证明外界所有的现起都不是实有呢?中观九大因就出来了:自续的五个因,应成的四个因。就开始去找所有的现象,《中论》里面破因缘、破色,什么都破,最后连真如、涅槃都破。只要是你能够知道的事物——思维中的、感受中的——全部破。我们能够觉知到的任何事物,没有一个不是变化的;全部都不是独立的,它必须观待而成立;而且它的本体绝对不可能是唯一的,会被分开。对付“独立、唯一、不变”的这些因,就是中观的这些能破(方法)。
我们阅读中观的这些人要怎么办呢?你就要去把这些方法全部掌握住。五大因:金刚屑因、破有无生因、离一多因、破四边生因、大缘起因,一共有五个因,是应成和自续共同用的五个因。还有应成用的四个不共的因,只有它自己在用的。这四个不共因,说白了就是“赖皮因”。它没有自己的观点,无论你说什么东西实有,他就用你的理论找你的毛病。他自己从来都没有什么观点。甚至连这四大因,他该用的时候就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用,他只是从你的理论里面去找毛病。它也叫“驳论派”,把找毛病的这些技术提炼成了四种方法,就号称是“四大因”。
这四大因都没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它就找你的毛病。一个叫做“汇集相违”,就是找你的自相矛盾。一个叫做能立等同所立,说你的理论和你的结论是一样的,循环论证。还有一个叫做“是非等同(是非相同)”,就是两个论据表面上好像不同,但实际上是一样的。这只是大概的说法,具体的运用就不同了。还有一个就是运用因明的三相来推论。实际上,就是提炼出了四种比较“赖皮”的方法来把你驳倒。我没有观点,你说哪里有实有的,我就找你的毛病,然后把你驳倒。这是应成派。他没有观点,但是只要你提出什么东西是实有的,他就找你辩论。
月称菩萨就是这样的。在印度那烂陀寺,月称菩萨跟月官论师为这个事一直争了七年。故意辩论,让那烂陀寺的那些人来讨论。月官论师一直都是很厉害,但不知道为什么月称菩萨突然越来越厉害,月官辩不过他了。他就跟踪月称菩萨,结果发现月称菩萨回去以后就跟文殊菩萨对话。月官论师很不高兴:“不会吧!你这不是偏袒他吗?你怎么老是跟他说,不跟我说呢?实际上就是菩萨游戏。他们通过这种辩论,让大家把里面的那些细节搞得很清楚。
我们不是菩萨,但我们也可以辩论,因为我们在学菩萨。在讨论的过程中把握中观的这些比较精髓、比较有用的东西。你尽情去辩论,输了还非常开心,要孤独求败。输了才好,输了以后,我就知道我思维中间的漏洞,这是最好的。因为这是学问性的东西,它并不证明我们的道德品质很差,甚至不能证明我们的修行很差。好多修行很好的人,可能根本连“中观”这个词都没听说过,比如以前西藏的一些老瑜伽士——当然也可能听过,但根本就不知道这些细节的东西。
就算是我们的修行很差,但是通过辩论,别人的修行好了,那正好!你不是为利众生愿成佛吗?这个时候不能忘了这个初衷啊!就是应该这样嘛,让他厉害过我,我梦寐以求的就是如此。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辩论的胜利送给你。(心里可能会想:辩论的胜利送给你,实修的胜利送给我。)
但是对于我们来讲,搞那么多理论有没有用呢?刚才说过了,如果你有时间,尽情去搞。而且我们很支持,你可以反复地说、反复地辩论,把各种理论揉到一起,都没问题。系统、全面、准确、精要,甚至繁琐都没问题——如果你有时间。但如果要实际介入修行的人,不用搞那么多,搞一两个思维的方法就行了。对要实修的人来讲,一般最多只需两个因,一个是离一多因,还有一个是大缘起因。而且在选择破的对境的时候,要破一些让我们最执著的东西。因为我们把最执著的东西破了以后,就像砍竹子一样,把最厉害的关节砍破以后,剩下的就迎刃而解了。
要怎么去破呢?分两种破法,一个就是用理论去破,首先要在我们的观念上建立“它真的不是实有的”。这是概念性的东西,我们应该有很多师兄都做得很好。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你说好不好呢?它也很好,但那叫“概念的空性”。我们一定要把概念的空性,变成实修的空性!这就是后面要讲的。
——摘录并整理自《2011年五一禅七第3天——中观概述》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为什么要学佛?
- 若有一刹那分不完,我们就会一直停在那一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