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中观,暂且不说“一切境相由心现”,先去观察我们通过六根感受到的所有的东西,哪样是实有的?
所以不要单纯地想去了解“空性”,而要先了解什么是“实有”。在《关于实有的5个追问》这篇文章中,我们了解到“实有”就是我们的心面前要出现一个不变的、唯一的、独立的事物。如果真的有这么一个事物出现的话,那释迦牟尼佛就错了;如果你完全找不到,释迦牟尼佛就是对的,所以他是遍知。有一种“因明”的方法推论释迦佛是遍知,也是这么推断的。
那要用什么方法去证明外界所有的现起都不是实有呢?可以用中观九大因——自续与应成共同的五个因,应成的四个因。去观察所有的现象,《中论》里面破因缘、破色,什么都破,最后连真如、涅槃都破。只要是你能够知道的事物包括思维中的、感受中的——全部破。我们能够觉知到的任何事物,没有一个不是变化的,它们全部都不是独立的,必须观待而成立,而且任何一个事物的本体绝对不可能是唯一的,它会被分开。对付“独立、唯一、不变”的这些因,就是中观的能破(方法)。
阅读中观的人要去把这些方法全部掌握住。金刚屑因、破有无生因、离一多因、破四边生因、大缘起因,是应成和自续共同用的五个因。还有应成用的四个不共的因(只有应成派自己在用的)。这四个不共因,说白了就是“赖皮因”。因为应成派自己没有什么观点,无论你说什么东西实有,他只是从你的理论里面去找你的毛病。甚至连这四大因,也是该用的时候就用,不该用的时候就不用。所以应成派也叫“驳论派”,所谓的“四大因”就是把找毛病的这些技术提炼成了四种方法。
这四大因都没有自己的理论基础,只是找你的毛病。第一个叫做“汇集相违”,就是找你的自相矛盾之处;第二个叫做“能立等同所立”,说你的理论和你的结论是一样的,循环论证;第三个叫做“是非等同(是非相同)”,就是两个论据表面上好像不同,但实际上是一样的;第四个就是运用因明的三相来推论。实际上,这四大因就是提炼出了四种比较“赖皮”的方法来把你驳倒。应成派没有观点,但是只要你提出什么东西是实有的,他就找你毛病,找你辩论,然后把你驳倒。
月称菩萨就是这样的。在印度那烂陀寺,月称菩萨跟月官论师一直辩论了七年。他们故意辩论,让那烂陀寺的其他人来讨论。月官论师一直都是很厉害,但不知道为什么月称菩萨突然越来越厉害,月官辩不过他了。月官论师跟踪月称菩萨的时候发现月称菩萨回去以后跟文殊菩萨对话。月官论师很不高兴,对文殊菩萨说:“不会吧!你这不是偏袒他吗?怎么老是跟他说,不跟我说呢?”实际上这是菩萨的游戏。他们通过这种辩论,让大家把其中的细节搞清楚。
我们不是菩萨,但我们也可以辩论,因为我们在学菩萨。在讨论的过程中把握中观的这些比较精髓、有用的东西。我们要尽情去辩论,输了还要非常开心,要孤独求败。输了才好,输了才能知道自己思维中间的漏洞,这是最好的。因为这是学问性的东西,辩论输了,并不证明我们的道德品质很差,甚至不能证明我们的修行很差。好多修行很好的人,可能根本连“中观”这个词都没听说过,比如以前西藏的一些老瑜伽士——当然也可能听过,但却根本就不知道这些细节的东西。
就算是我们的修行很差,但是通过辩论,别人的修行好了,那正好!我们不是为利众生愿成佛吗?这个时候不能忘了这个初衷啊!就是应该这样嘛,让他厉害过我,我梦寐以求的就是如此。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辩论的胜利送给你。(心里可能会想:辩论的胜利送给你,实修的胜利送给我。)
但是对于我们来讲,搞那么多理论有没有用呢?刚才说过了,如果你有时间,尽情去搞。而且我很支持,你可以反复地说、反复地辩论,把各种理论揉到一起,都没问题。系统、全面、准确、精要,甚至繁琐都没问题,前提是如果你有时间。如果是要实际切入修行的人,不用搞那么多,搞一两个思维的方法就行了。对要实修的人来讲,一般最多只需两个因,一个是离一多因,一个是大缘起因。而且在选择破的对境的时候,要破一些让我们最执著的东西,因为这就像砍竹子,把最厉害的关节砍破以后,剩下的就迎刃而解了。
要怎么去破呢?分两种破法,一个是用理论去破,首先要在我们的观念上建立“它真的不是实有的”,这是概念性的东西,我们应该有很多师兄都做得很好。如果只停留在这个层面,它也很好,但那叫“概念的空性”。我们一定要把概念的空性,变成实修的空性!以后我们会详细讲述。
——摘录并整理自《2011年五一禅七第3天——中观概述》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哪怕是像蚂蚁一样的生命,也想要快乐
- 若有一刹那分不完,我们就会一直停在那一刹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