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的五大因,是用五个不同的方法,从五个不同的角度,破斥“存在基本粒子”的观点。为什么逮住“基本粒子”不放?因为这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观点,而影响我们最深的就是唯物主义。当然,之后还会说到唯心主义。我们先把唯物主义推翻,再去驳斥唯心主义。
注意,在胜义谛层面的抉择,要排开所有不精确、不严谨的因素。探讨世界的本质是最科学、最根本的事情,不能靠我们的庸俗想象。
破有无生因
第二个方法是“破有无生因”,通过对果的观察,看因能否对果产生作用,即因生果能否成立。破有无生因就是从这个角度去证明基本粒子是不存在的。
虽然已经通过金刚屑因,通过论证找不到基本粒子生成的因,证明了不存在实有的基本粒子(它肯定是假的),但运用有无生因分析时,我们还是先假设一个基本粒子存在。那么,它能不能生成一个新的粒子呢?不管是通过“自生”的方式,生成一个新的基本粒子,还是通过“他生”的方式,生成另外的和它性质有点不同的新粒子。那基本粒子和新粒子之间,怎么发生关系呢?
首先,假设存在一个基本粒子A,可以生成另外一个新粒子B。二者的关系,要么A和B同时存在(因果同时),要么A先于B存在(因先果后)。另外,如果B先于A存在,就不符合A生成B的假设了。
第一种情况(因果同时):
A和B可以同时存在吗?不能。如果A和B同时存在,那么A就不是B的因了——试想,当B已经存在时,还需要A来生成B吗?不需要。所以如果要满足“A生成B”的因果关系,那么必须是A存在的时候,B还不存在。
第二种情况(因先果后):
既然它们不能“同时”存在,那么只能是“先后”存在的关系——也就是说,基本粒子A消失以后,第二个粒子B才诞生。那它们一个消失、一个诞生,中间怎么连接呢?它们不能同时存在,无法产生接触,那彼此之间怎么能发生作用?(如果要假设同时存在,则回到了第一种情况。)
基本粒子A作为先存在的“因”,当它消失以后,就完全没有任何东西与“因”相关了,不可能凭空产生另一个新粒子B。如果说它们中间有一种“作用力”在连接二者、产生作用,那么这就不是基本粒子A生成B了,而是“作用力”生成B。
总之,如果它们没有发生接触(关联),因就没办法生成果;如果发生接触,因和果就同时存在。这样的话,已经存在的果,就不需要由这个因产生了。(龙树菩萨的中观推理,太睿智了!)也就是说,即使有一个基本粒子,也没办法生成其他任何东西,这个结论的前提,就是基本粒子是实有的,具有独立、唯一、不变的特性。“破有无生因”就是这样通过破斥基本粒子的假设,来否定唯物主义的。
如果要说基本粒子不是实有的,而是可变化的,那就可以有“生”了——这就变成了“缘起生”!我们生活中发生的现象都是缘起生,比如面粉里加点白糖,揉一揉,就有一个甜包子诞生。这种缘起生是可以的。缘起生不能证明世界是实有的,恰恰证明了世界是虚假的。为什么呢?缘起生是和合而生。合成的东西,最少由两个基本单位组成,它们既然可以合在一起,那就可以分开,所以合成的东西都是会坏的。
——摘录并整理自2012年《中观的五大因》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若有一刹那分不完,我们就会一直停在那一刹那!
- 关于“实有”的5个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