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以前的习惯,禅七的第一天,一定是针对普通居士交流一些基础理论。有一年的泰国禅七,原计划用一天来交流佛法的基础理论,结果却交流了三天。为什么呢?因为每次禅七都有很多新师兄加入,报名听课的人比打坐的更多。而这些新师兄当中,有很多是刚刚进入佛门的,或者是对佛教的理义、基础哲理了解不够清晰的。所以,我们更要进行佛教基础理义的普及。
有人一听,不以为然,觉得佛教的基础理义很简单——其实并不简单。佛教的基础理义和究竟宗旨是一致的,概括起来可以很简单:缘起性空、四法印、四圣谛;但实际上,要具体地把宗旨说清楚,就很不容易——要非常深入地闻思,乃至于修行以后要再闻思,闻思以后再修行,反复交替进行,才能够搞清楚。
“广闻深思”,对于搞清楚佛教理义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大部分有闻思能力的师兄应该去做的事情。有的师兄认为自己不是闻思型的,但对这类师兄来说,一些理论要点和操行要点,也必须从依止上师那里获取,不能在座上盲修瞎练,否则真的会事倍功半,甚至几十万倍的努力,作用都非常微小。如果搞清楚了大致方向,掌握了一些窍诀,修行下去可能就会快捷得多。
现在这个娑婆世间,百年人身是很短暂的——虽说是百年人身,但能够活到一百岁的人并不多;就算活到一百岁,用于吃饭、睡觉、家庭、各种各样的事业的时间也会很多,甚至一些乱七八糟的分别念、分别事,都会占用大部分时间。所以,一个人真正用于修行的时间并不多,而要在短暂的时间之内领悟到根本宗旨、解脱成佛,真的不容易。所以,一定需要具德的上师和比较准确的窍诀。
有一部分师兄头脑比较发达、对文字比较敏感,就要去学习佛教的教理。所以,佛教会说“闻思修”,其中的“修”,还分出戒、定、慧三个方面。
这就是每次禅七的第一天,都要跟大家讲佛教基本理义的原因。
——摘录并整理自《佛法与东西方哲学》(一)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什么是真正的福报?
- 根器自测——看看自己是否具备这五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