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真相就是:所有的现象实际上都是空性的,本质是明空双运,也就是心的本性。那我们为什么会流浪呢?因为我们在心的本性上面多了很多很多的污染和分别,多了很多非性空的东西。本来万法都是性空的,但是我们有邪见(比如唯物主义的见解),认为它不是性空,然后我们就执著它。就算是我们在概念上认为万法确实是空性的,但心还是会沉浸在这些分别和执著中。当体会到这个世界只是缘起的虚假的幻相,然后心慢慢从这些幻相脱离出来,回到它根本的本质上,这就是所谓的解脱。
所有的苦难都来源于分别,甚至我们普通人所认为的“快乐”也是如此,比如天人和人道的一些快乐生活,佛教认为这些都是分别,这些分别的背后还是苦难。实际上整个佛教都在告诉我们:分别就是苦。弥勒菩萨也有一句很著名的话:分别是识,不分别是智。
当然,这里说的“分别”和“不分别”的意思,跟我们平常说的差距很大。比如我们有时候跟别人说:“你不能这样做,这样做会造恶业的哦。”结果他来一句:“你不要这么多分别嘛!”这是很荒唐的,把“不分别”变成了不要因果、不要如理如法地闻思修行,把一个很高级的词语拿到世俗的层面来用。我们现在学这个《中观总义》实际上就是分别,世界本来就是这么回事,我们却硬要去分别它是性空还是实有。书上每个字跟每个字的意思不同,这就是分别。
“分别”可以分成两种:自性分别和遍计分别。”自性分别”就是指五根识(无分别识)的现起不一样,比如我看到书和桌子不一样。“遍计分别”就是头脑里面加上了很多对事物的认知:这张桌子是硬的,这本书是我的……它是发生在第六意识里面的。中观就是要告诉我们,心的分别就是所有苦难(或者貌似快乐,实际上是苦难)的因。当心从这两种分别脱离出来以后,我们就获得了解脱。
大家可能会想:“如果什么分别都没有了,那多没意思啊!我们现在多好啊,有别墅、可以吃素食……”我们会有这种误会,以为去掉了这些分别以后,我们的快乐就没有来源了,堕入一种麻木、迟钝、无记的状态。其实不是的,恰好那个时候,心极其新鲜、灵敏、活泼,它享受无穷无尽的快乐,而绝对没有任何的悲哀!所以佛陀说那个状态叫“常乐我净”。
至于它是不是真的这样,那就要靠修证去证明,因为从概念里面得出的“空性”是没有快乐味道的。概念里面推断出“万法没有实质”,它跟我有什么关系啊?还不如来一份啤酒和牛肉,不管它有没有实质,它就是这个味道!
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证悟跟概念上的了解完全是两回事。证悟了没有实质以后,你同样可以享受清水的甘甜、凉风的柔美、天空的湛蓝、身体血液循环的舒适……而且这种享受比我们平常带有分别执著的享受要细腻、美妙很多倍,最后你甚至会感受到一切现象都是清净刹土。所以证悟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的什么都没有、很悲哀的样子,那是基于我们凡夫立场的错误推断。领悟空性跟我们的解脱和快乐是有直接关系的,因为必须在摆脱了所有的执著以后,那种没有执著的妙乐才会产生。
——摘录并整理自《中观总义》略讲第1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学佛可以建立善缘,改变恶缘
- 学佛对名声得失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