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杂修二取舍,彼二乘风息。
三境毒善根,为促忆念彼,
诸威仪持颂,取次从自起。
上堂课回顾:自他交换的坐下修行和自轻他重的坐上修行。
自他交换的坐下修行:
1、注重积资净障;2、对内长期串习;3、对外力所能及;4、结果返观自心;5、培养单空思维和观修,可以利益菩提心的修行。
三:自轻他重的观修:
由知母、念恩、报恩,思维对一切众生做到自轻他重,基本上是自他交换修行后的实际思维和行为;
等自他平等和自轻他重修道一定程度,就可以修自轻他重了,真正的自轻他重,只有初地菩萨可以修,但凡夫在思维中也可以观修。但要特别重视单空的修行!
《前行备忘录》中云:在自他平等和自他相换菩提心的基础上,获得不为世间八风所动的威力之后,再修自轻他重。
标准:思维和行为中都以他人为重。《前行备忘录》中说:“如果头颅被砍断带走,也只是视为粪土而别无他想,因此到了那时真正能做到自轻他重。”
坐上观修:
A:1、思维知母念恩报恩及自他相换的观修内容;2、观想自身随顺众生的数量,由一变多,一一代替众生老母而领受其痛苦;3、具体观想和身边人、旁生发生自轻他重,代受痛苦的的行为。
B:1、思维知母念恩报恩及自他相换的观修内容;2、观想自己的身体变成庞然大物,遍及一切处,上半身承受善趣痛苦,下半身承受恶趣痛苦。3、具体观想和身边人、旁生发生自轻他重,代受痛苦的行为。
C:1、思维知母念恩报恩及自他相换的观修内容;2、结合单空的菩提心修法;a、内心平静;b、四处为心;c、显现为所境,而非“我所”。3、斩断我执的方法:a:方便斩断,即通过世俗菩提心,即自他平等、自他相换、自轻他重的的修行,来斩断自私自利的分别念;b:依靠方便而方便生。产生无我智慧而斩断我执。
坐下行为:1、对付烦恼;2、由小到大做损己利他之行,分主动和被动,被动时需要智慧,要懂得适当;3、检验自己功力时,也应由小到大。
三个坐上修法的总结:1、知母念恩报恩;2、观想专注:a、生活细节观想;b:修法串习成量;3、最好有单空的思维和觉受;4、掌握修行和休息轮换。
三个修法的坐下修行:1、思维每个修法的道理;2、对外量力而行;3、观察内心真实;4、用单空思维辅助。
这堂课内容:
全面的坐下修行:
三境毒善根,为促忆念彼,
诸威仪持颂,取次从自起。
三境毒善根:好坏无计为三境,贪嗔痴为三毒,愿其他众生的三毒成熟与自身,最后自身的三毒转为空性。
为促忆念彼,诸威仪持颂:为了不忘失和不退失这三个坐上和坐下的修法,必须念诵颂词,特别是要思维其含义。
诸威仪:1、生起烦恼时不忘失;2、闲暇时不懈怠;3、心口如一。
取次从自起:具体思维和行为时,次第从自身开始。1、小苦换大苦;2、现苦换未苦;3、串习成自然;4、自苦换他苦。
全论的七个部分:1、前行;2、正行;3、后行(恶缘转为道用);4、终身行持要点;5、修心圆满的标准;6、修心誓言;7、修行学处。
修行三要:
1、阅读和听闻:因不同的书籍和声音,能够堆积你的相续和启发你的心灵,让见解清晰,心态平稳;
2、坐上修:先修七子供和上师瑜伽,而后思维,坐下修,随时思考。呼吸法,观想法。
3、坐下修:随时思维,对付烦恼,积资净障的各种修行。
顺缘:1、不强求顺缘,学习随缘,长期闻思以不受外界错误观念的影响;2、不执著顺缘,用单空思维观修内外的虚幻,轮回过患、 念死等;3、不要因顺缘而放逸,要化顺缘为修道资粮,积累内外顺缘的供养和布施。
违缘:1、不埋怨违缘,认识违缘对于修行人的意义,消业和增长内在的福德及功德;2、对治违缘,思维、认知和安住;3、用发愿和忍辱行来化违缘为修行资粮。和坐上自他相换的两种修法相应。
各位师兄,别来无恙,你们都还好吗?网上的师兄有几个在感冒、发热?活着就很好,我们要把修行的功德回向给这次疫情中受苦受难的民众。虽然有灾难,但作为佛教徒来讲,也不要因此而惧怕和紧张,这是没有用的,还不如自己好好修行。就算是染了病,也不要过于紧张,不会因为你紧张,病就好了,同时也不要担忧、惧怕,要积极做好预防——不要出门、少跟人打堆、带口罩、洗手等等,运用比较科学的手段做好预防措施,千万不要像很多愚痴的民众一样被忽悠去买双黄莲之类的。
剩下的时间正好闻思修行(打坐、念咒等等),简直是天公作美让你闭关。什么叫做转逆缘为道用?这就是,面对不好的事情时,佛教徒可以将此利用来进行修行。
上课前跟大家说几句闲话,虽然是闲话,但在这个节骨眼上,每个人的心里面多多少少都可能有些异于平时的想法。但不管是什么想法,是好的还是坏的,是不爽的还是紧张的,是忧虑的还是惶恐的,都没有关系,将此转为修行就好了。
我觉得,对于疫情灾区的民众或者医务人员,第一个,我们要把修行和念咒的功德回向给他们;第二个,在缘起层面上,我们要尽量去帮忙,捐献也好(当然,捐献的时候大家要注意一下,尽量找到比较可靠的捐献渠道),利用其它的方法帮忙也好——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其它方法来帮忙,不管怎么样,从种族来讲,我们都是同胞,帮忙是理所当然的。从修行人来讲,他们是众生老母,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之下尽量去帮忙,捐款也好,捐物资也好,都尽量去做。但是,我提醒大家要去找一些比较可靠的渠道,我觉得可靠的渠道还是有的,在中国还是有很多好人,有很多真心愿意帮助别人的组织,有心肯定找得到的。如果有空闲时间,有这个好心、慈悲心,就当真这样去做。
很多不好的事情对我们佛教徒来讲,都是一个修行的机会,《修心七要》的下一课我们会讲怎么转违缘为修行的资粮。对一些真正的修行人来讲,这是一个天赐良机,别人都害怕不好的东西出现,特别是针对自己的不好的东西出现。佛教徒则不同,好的坏的都要转为资粮,一些坏的因缘,即我们经常说的逆缘、违缘,反而是最好的修行资粮。下堂课我们再来详细讲这些内容,从唯识的理论、修行的方法去讲,以及该怎么去做。
恰逢上堂课是春节,我们开展了一次问题交流课,所以,这堂课首先来回顾上上堂课的内容。上上堂课讲了自他交换的座下修行,还有自轻他重的座上修行以及座下修行。大家还记得吗?隔了两个礼拜,有些师兄可能只记得一些名词了,我曾通过某些方法试探过一些师兄,他们听完课以后都兴奋不已,给我发来信息说:“师兄讲得太好了,我太感动了,有好大的加持力啊!”我听到以后以为真有这么一回事,再过几天去问他那节课讲了什么,特别是一些细节,但他忘得干干净净的。
当然,我讲的内容有点多、有点庞杂,但你要记住一些主要的东西。其中有些原则,第一个,把所学到的内容,起码在你的逻辑范围之内能通顺,如果在你的思维里都没弄顺畅,会很容易忘记的;第二个,思维逻辑顺畅以后,真的把这些东西运用于修行。运用于修行的时候是怎么样的标准呢?比如修自他交换,你知道在座上该修什么、让如何去观修,在观想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情况,你要懂得去应对,不一定要修得非常好,但是要圆满的修完一座。
什么叫做圆满的修完一座呢?所有的修行内容都涉及到了,你知道自己这一座都做了些什么。比如一座一个小时也好、两个小时也好,在座上修呼吸法也好、施身法也好,或者思考其他的知母念恩也好,你知道自己做了些什么。整个修行的系统,从头到尾,从开始发心到中间的专注修行,到后来的回向,整个三殊胜的过程,都知道自己做了。而且做的过程中,因为每个人的情况是不一样的,还有每一个人、每一个时段、每一座的情况也不一样。有时候人舒服一点,修起来感觉特别好,有时候又感觉特别差,这时候该怎么应对。
比如,正好在自己疲劳的时候,你去修自他交换,根本就观想不起来,但是这一座还是坚持完成,这个时候该怎么去应对?当然,应对疲劳的最好方法就是休息好了再修,如果还是想修的话,怎么办呢?这时候就少点用于观想,主要用于休息,每次都在强调注意休息,懂得修行跟休息轮换,每一座的修行都要这样。在一座间,主要以休息的时间居多,在这一个小时里面,可能坐在那里什么都不想,或者用了大概半个小时(当然,这半个小时是一段一段的,不是直接在那里坐半个小时),比如观想了三分钟,就休息六分钟,或者观想三分钟又休息三分钟,在疲劳的时候,就这样修行。
当不疲劳的时候,你又是怎么样的修行状态;当妄念纷飞的时候,又是怎么去做的;或者某天你的心特别清晰,没有妄念,你又该怎么去做……这些层面就比较高了,说明你已经在开始掌握修行了,大家听得懂吗?
我讲课的内容,大家不要死记硬背,要聪明一点,掌握注意一些重点。我的意思是,听课的时候一定要掌握讲课时的一些修法内容和精神,特别是我反复强调的东西,你一定要注意。你可以把修行的过程理一遍,甚至理两遍、三遍、四遍,理清楚然后去试验,试验以后再结合我讲课的东西——我讲课的内容你要思维,要抓住主要的精神,然后去实现它,这才是修行。
真正去修行一些内容的时候,一定是这样,而不是打了多少座、念了多少咒,那无非是养成一个习惯性而已。如果念咒完全没有观想的话,就是一个习惯性的东西,那有没有功德呢?当然有,如果有观想,或者有心态的转变,或者为了一个清晰的目标去念咒,那就不一样了。处在某种见地去做某种事情,做这种事情就会去加强这个见地,或者是清晰这个见地。
比如你处在单空的见地,你的见解认为这一切的现象(只要你的心能够认知到的现象)全部是没有实质的。然后你开始去四夺,为什么要去夺呢?目的为了实现和清晰“一切现象都没有实质”的见解。夺到一定的时候,并且安住了,你的心会清晰地觉得“这个世界真是没实质的”,这就叫单空的觉受,这个觉受就叫做见地,见地在一定程度上清晰或者确定了我刚才说的见解。这是具体修行的一些内容,非常的重要!
修菩提心也一样,不管修哪个法(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目的是什么?目的是一定要生起众生是我们的老母,一定要他们和自己成佛,一定要生起这样的心态:“我愿意牺牲自己所有的一切去帮助他们成佛。”要产生这样一个根本的心态,不管是修自他平等,或者是自他交换,或者是自轻他重,都是为了这个目的。这个目的就是见解,产生了这样的感受就叫做见地。然后,我们要通过一些方法——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知母念恩等等,目的就是要产生这样的觉受、产生这样的见地。
所以,你每一座一定要非常清晰地知道的修行目的是什么。当然,在修行过程中有时候会忘记,本来修施身法,观想众生怎么来吃你的脚、肉,越想越细,想着想着滋味就出来了,乐在其中,不停地观想众生来吃,左脚大拇指吃了再吃右脚大拇指,然后吃屁股,接着十二指肠全被吃光了,甚至观修来吃自己的鬼怪又是如何的丑陋,吃完了以后,鬼怪又变得如何漂亮……他的注意力放到这里去了,忘了自己修行要培养什么。大家一定要把方法和目的都掌握,但是要记住,所有的方法都是为了目的,如果有方法忘了目的,那就走偏了。所以,听我上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主要的精神。
禅宗说最高见地的时候,要你把所有说的都忘记,说什么都是假的——“凡有言说皆无实意”,最究竟的见地就是这样,为什么呢?因为根本的见地就在你那里,你能吃、能睡、能放屁、能骂娘、能不相信、能相信的那个彻底的本质,你经常用的那个东西才是真正的东西。千万不要把你那个真正的东西用来追寻我跟你说的那些东西,我跟你说的那些东西,你一定会建立一个东西,然后去追它,一追就是二元,所以那时候要放弃所有的说法——凡有言说皆无实义。这也是佛陀说“我说法四十八年,但一句法都没说过”的本意,大家要注意。
网上师兄问:“断空跟单空的区别?”
单空是一种过渡性的见地,所以可以改进的,修行者会知道单空是个手段而已,并非是究竟的,最后会把它放弃掉。单空是有对治的、有目的的,对治到一定时候,它可以把自己放弃掉。但断空会认为那个“空”是目的,并且堕在上面成了断灭——他认为那个是,实际上不是,就成了断空。
断空实际上是意识认定的一个东西,把它称之为“空”。而单空只是一种手段,修行者清晰地认知到这是一个手段,摧毁了执著以后,连单空也不能要。一个是在过程中间的好人,另外一个是已经达到目的的坏人,达到目的是错的。这个不能用好和坏来衡量,只是一个说法而已。
实际上,我们现在不要去考虑单空、断空,你就拼命去修空性(修菩提心就是修空性),过程中你会慢慢经历一些很复杂的、很细微的东西,然后去问自己的上师。如果你的上师真的是一个过来人,一下就给你回答了,他会用各种各样的办法让你去除掉这些东西。只要是真的过来人、明眼人(禅宗里面叫“明眼人”),这些东西不是什么难事。
当然,这个明眼人也有程度的,相对我们这些级别的人来讲,他稍稍明一下,对我们来讲已经是中午灿烂的太阳了。也许在真正的明眼人那里,我们这种明可能是晚上的星星、萤火虫一样的光芒。如果在漆黑的环境中间,哪怕是细微的如萤火虫一样的光芒,也能照亮我们。所以大家要聪明一点,实际去修行这些东西,少搞崇拜、迷信,一点用处都没有,除了耗掉你的精力、信心、福报,真的起不到什么作用。
言归正题,上上堂课讲了自他交换的座下修行和自轻他重的座上修行,首先,我们来回顾一下自他交换的座下修行,把其要点说一下。自他交换大家都应该明白,把自己的好的东西给别人,把别人的坏的东西给自己,具体座上的修行有呼吸法和施身法,具体我也不想再说了,把其要点说出来就行了。
自他交换要做好的话,要重视哪些呢?
第一,注重积资净障。
没有积资净障你根本做不下去,甚至都不想去做。平常很多人的喊菩提心口号喊得很凶,但是现实生活中看到他比坏人还坏,简直是自欺欺人。他们看佛教书籍、听佛教故事,会感动得泪水直流,大慈大悲的佛陀啊等等之类的,但一轮到自己身上的时候,那种慈悲的行为和为佛菩萨感动的情绪一点都没有了,情绪马上变得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这会变成怎样呢?对待他认为好的人,就像春天一般的温暖;对待周围的朋友、同事、同修,就像秋风扫落叶一样残酷无情。
网上有位师兄叫“西门吹雪”,这个名字不得了啊!让我想起西门吹雪跟叶孤城在紫禁城上对打的情境。我年轻时候非常喜欢看这些武打的东西,看得晚上都不睡觉,恨不得自己变成西门吹雪或者叶孤城。这些东西就叫做欺骗,根本就没有的事情,经由文人的一些想象,大家的精力、注意力、爱好、情感全部都附加在上面。
“月圆之夜、紫禁之巅”,你上去试试看!诛九族的才是现实,还“一剑西来,天外飞仙”,如果我躲到东边去,一剑西来还搞什么啊?这些挺好玩的,看看没问题,但大家千万不要当真。最关键的是现代人很容易把这些东西当真,无形中就把媒体、电影、电视剧里面的东西拿到生活中去套,你会吃大亏的,特别是学佛人会浪费自己的生命。
所以佛陀要讲苦谛、要讲暇满难得,是为了让我们不要过分沉溺于这些东西——月圆之夜、紫禁之巅,这些是男人的陷阱。以前我特别佩服《天龙八部》里的乔峰,经常想着当年的乔峰一下把别人打翻,还把当时跟他齐名的慕容复一把抓起来,说:“尔等鼠辈,竟敢与我齐名”,然后“啪”一下把他扔了!想想自己哪天具有了绝世武功,也这样玩一把,周围全都是美丽的少女,看着我露出倾慕的眼神,然后我醒了,发现我睡在一张很脏的床上,这张床叫“娑婆”。
大家不要去信这些东西,看看没问题,要是当真就挺麻烦。我们应该要去看佛陀的东西,以前曾有佛教徒说:“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把所有的书一网打尽,实际上是说《楞严经》帮我们建立了正确的世界观,帮我们磨亮了眼睛,让我们看到缘起是怎么回事、世俗是怎么回事。看到了这些,我们才有动力、有办法去突破轮回,如果沉浸在世俗的东西,还把它当真,那就完了。
说老实话,谁的心里会把武侠小说、琼瑶阿姨当真?也不多的,如果当真的话,他的心智应该有问题。把武侠小说当真的不多,谁相信降龙十八掌、九阴白骨爪、北冥神功这些东西?说说而已。北冥神功的来处是《庄子·逍遥游》,很多人不太会相信这些,但会相信琼瑶阿姨。每个时代不一样,我们那个时代是琼瑶阿姨,现在的时代则更糟糕,《悲伤逆流成河》之类的小说,他们会照着电视上的男女主角那样去找恋爱对象,即使找不到也会在头脑里面把之当成粉丝,然后在头脑里面进行YY。这可以让自己暂时舒服一点,但是佛教徒不能这样,否则真的会浪费生命,而且会上很多当。
本来在学菩提心,突然讲到这些内容似乎不太好,其实挺好的,也有必要讲的,我们要认清楚现实才能知道怎么去突破。
网上师兄说:“请讲点佛法!”
我刚才讲的不是佛法吗?你以为佛法就是要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啊?我伶牙俐齿、冰雪聪明、很轻浮。主要是大家太凝重了,我轻浮的水一浇上去,大家可以变得柔和一些,明不明白?
回到自他交换的座下修行,第一个,要注重积资净障,否则你真的搞不下来。如前所说,如果你把心思放在月圆之夜、紫禁之巅的事情上,那叫积累恶业、积累分别念。以前有大德说邓丽君堕地狱,当时我很吃惊——“邓丽君给我们带来那么多的欢笑、那么多爱的东西,怎么可能堕地狱呢?”后来我觉得会的,因为她带动的是贪业。当然,不是说我就知道邓丽君堕了地狱,我并没有这个本事知道,但是带动贪业或者带动过分的嗔业,而且全民都这样搞的话,那业障真的是很深。
注重积资净障,意思就是平常要去做一些佛陀经常鼓励我们的一些东西,比如对着佛像磕头、放生、帮助穷人、修五加行……而且每次做的时候一定要用三殊胜去摄持。不然的话,你根本连修自他相换的兴趣都没有,你的兴趣一定会被月圆之夜、紫禁之巅吸引过去。不要认为这讲的是闲话,真的不是,我的意思是什么?我们大部分的心思被世俗中的一些所谓美好的东西带走了,而且在流连忘返,一方面在上面极端的执著,一方面在上面极端的痛苦。
很多人连去参加一个禅七都没机会,为什么?家人不许啊!如果是我家人不许,你试试看?我让你家破人亡,我肯定这样狠的。而很多人不是的,家人这样不许、那样不许,然后就不行了,这样的话你就离不开,只能泡在里面,那积什么资啊?积的是反过来的资粮,是一些轮回业(先不要说它是罪业,可能是轮回业。)
所以一定要想办法积资净障,净障就是清除一些我们修行的障碍、清除我们成佛的障碍。成佛是个很长远的事,当下阻碍自己的修行,人来推人、神来推神(说杀的话,大家会觉得很不慈悲)。我们一定要这样去做,还做一些正儿八经的佛教基础的积资净障的行为——供养、布施、金刚萨埵等等。
第二,对内长期串习。
当真去思维这些道理,对内长期串习,比如长期思考知母、念恩以及菩提心的各种各样道理,还有佛教的世界观。特别是佛教世界观的道理,要反来复去地思考,比如中观说世界是空性的、没有实质的。那是什么意思啊?什么叫做没有实质?没有实质起什么作用?最后的结果是什么?一定要把这些东西搞清楚,闻思的过程中,哪点逻辑是不圆范的?也许上师们、法师们讲的是圆范的,但我思考得不够圆范,那也不行,一定要把它想清楚。
空性的道理对菩提心有什么好处?有联系的,绝对是套在一起的。我们取得了佛教的世界观以后,才推出了相应的生命观,然后才推出了相应的价值观,接着才有相应的取舍,这个取舍才落到菩提心的修行上面,懂吗?这个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们不去长期做这样的串习,也是玩不下去的。
佛法的修行,不是好像有一个神仙或者一群神仙在那里,神仙的群体很大,到处都有各种各样的神仙,数都数不完。然后我们去拜神仙,在神仙那里拿到好处、避掉危险、知道未来。佛法不像拜神一样,而是学习一个真理。你想想看,平常人要成为一个医学博士、物理学博士、化学博士都要花很多年的时间,成为一个院士更要穷其一生,现在你要成佛、成菩萨,没那么简单的。所以,一定要长期去思维串习这些道理,对我们产生真正的菩提心有很大作用。
我们要懂得自他交换的道理,为什么要自他交换?自他怎么交换?交换了以后我们会怎么样?我们在修行的过程中,产生了这样的感受、那样的感受,是对的吗?合乎教理吗?我们有没有修偏?一定要长期去思考这些东西。
第三,对外力所能及。
座下的时候就牵扯到其他的生命、其他众生的行为,我们一定要力所能及去做。比如你现在的力量可以帮助一个人,如果硬要去帮助十个人,是帮助不下去的。比如现在社会上有人读不起书,你想资助一些穷学生,但你的收入只能帮一个,那你就力所能及去帮一个。如果发心很大,但能力不够,硬要狠狠地帮,不要说帮十个,帮两个你就可能搞不下去了,所以一定要力所能及,但是不能用“力所能及”这个借口而不去做。
对外要力所能及,很多修行、发愿也是如此,有些人到处去接这样那样的法、接唐卡、接各种各样的加持品、接舍利子——左边接了几颗舍利子念一亿心咒,右边接了个唐卡又念一亿心咒,这边接了一个法又念十亿心咒,加起来八辈子都念不完,这个就叫做力所不能及。还有些人动辄就要闭关,闭几年、闭几个月,闭关当然是好事情,但大部分人进去是混日子的,如果没有养成修行、安住的习性,你进去都是混日子,难熬得不得了。
当然,为了面子、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比如要对上师和同修交代,你可能会坚持熬下来,但熬下来和真正在里面安住修是有差别的。而且你这样去熬,在里面又不修行,比如你在我们这个团体闭关,大家都会来伺候你,吃的端上来、衣服帮洗,你要什么马上给你送过来,还生怕得罪了你。然后你在里面熬,什么都没修,你耗得起吗?
还有很多力所能及的事,佛教团体里面对一些动物都很有感情的,甚至不顾一切。以前我们的禅修中心养了几条狗,大家都爱其如宝,本来是弄来看家护院的,结果狗看到所有人来了都摇尾巴,搞成这样还看什么家啊?最后要把它们送走,有些师兄就不干了——“哎呀,连条狗都容不下,还发菩提心?”当时把我气坏了——“连条狗都舍不得,你还舍弃今生?”所以一定要力所能及,但是要记住,力所能及一定不能成为借口,否则就会出麻烦。
第四,结果反观自心。
一定要养成观察自己的习性,很多人修行不好的一个根本原因:不知道自察(自己检查自己)。这种人自省能力特别的差,说别人的时候一套一套的,别人想什么都知道,察言观色、狡黠无比,很厉害,甚至别人明年想的都推算出来了,就是不知道自己当下想的是什么、当下的情绪是什么,从来不认为自己蠢,也不认为自己邪,都是别人坏。原因是什么?他没有观察自己的习惯,也不会深入去观察自己,而且观察自己的时候总是原谅自己。自己任何邪恶的东西都忽略不计,自己好的东西就感动不已。
我们是这样对待自己的心的,是很蠢的,但我们一定不能这样,不然修行就会很差,做人也会很差。每个人都会养成一些所谓的个性,有时候还自以为傲的:“我这个人不爱求人的、我这个人如何如何……”说了一大堆,实际上是不是这样的情况呢?不一定,他完全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有些可能真的是这种情况,但自认为那样很牛的话也是很差的。所以,我们真的要去做,在做的时候,要结合前面的力所能及,同时观察自己是否借助力所能及的借口在进行自我欺骗。
第五,培养单空思维和观修,可以利益菩提心的修行。
我们一定要培养单空的修行,不然很难修行自他交换的,比如白气呼出去给别人、黑气吸过来给自己,如果把它想成实有的话,第一很难观想,第二自己会很难受,因为你把它当真。为什么要修单空呢?让我们觉受到身体、气,各种各样的恶业、善业都是虚幻的,像梦一样的东西,要产生这样的感受。
“感受”这两个字的程度差别非常之大,如果一个人的单空感觉很好,发起菩提心会很轻松,不会再像我们以前那样认为给了别人好处就吃亏了,吝啬到不愿意给,别人的坏处来了也吃亏了。那时候他就不会这样认为,一场游戏一场空,为什么那么执著呢?而且人我的执著,会因为单空的修行变得越来越弱,人就相对要自在很多,所贪恋的、为之而缠绵的、痛苦的对境就会很少。
你说:“我现在真的对单空没有什么修行、没有什么感受。”你可以去思维,说老实话,我希望我们这个团体的人能把两大门学问搞好,一个是中观的学问,另一个是菩提心。如果你有多余的精力,可以去搞唯识,精力更多的人还可以搞因明、俱舍、戒律、现观庄严论,都没有问题。如果你是居士,没那么多的时间,我觉得要把中观搞好。其实菩提心的理论不是很多,不像中观那么复杂,把它想通以后,要点点滴滴去做就可以了。假以时日,堆积几年、几十年,又有好的团体、好的上师,那这一生就不会白过。
我还没说开悟,如果真的发起菩提心,这一生就不白过了,肯定不堕恶道。如果有了无伪的菩提心,绝对不堕恶道,来生一般都会遇到佛法,除非是非常特殊。发起无伪菩提心的人,一般来讲,他的环境都是趋向于走向解脱。而且有无伪的菩提心,在中阴的时候往生也很容易——“菩提心如劫末火,刹那能灭诸重罪。”没有诸重罪是什么意思?临终的时候,那些让你难受的、恐怖的现象(幻相)不会出现,这时候你就能够清晰地忆起你的信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个非常的重要,如果真的把菩提心修得非常成熟,很当真、很深入,这一生都没有白过。
很多人想:“哎呀,我们一定要获得证悟,要取得很大的功能。”——什么功能呢?黄铜变成黄金、白铁变白银、有化身等等之类的……对功能的渴望,实际上以自我希求超胜于其他人的能力,是我执的一种动机。做这样的幻想反而不会成就,大家要去观察自己,渴望这些功能的人,动机往往是不对的。当然,有了菩提心,有的修行人会有神通,但那时候出神通会为了利益众生,因为自我已经被消减了。而我们现在希望有神通、有各种的能力,只是想把自我搞得更强大,炫耀于人前,这是非常糟糕的。
大家要注意,要去深究我们的动机,以及我们的内心是如何运行的,运行得是否如理如法。什么叫做如理如法?哪里如理如法?你的内心是否如理如法,外在的还不一定能够作为标准来判断。比如有人偷东西,我们一看就知道那在犯盗戒,但他偷出来的东西用于什么呢?比如有人快饿死了,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偷盗,说不定那是个菩萨,不但没犯戒,反而做了一件非常伟大的事。判断的标准在于内心,但内心别人是看不出来的,所以对修行人来说,只能自己观察自己。
当然,也可以说人在做天在看,关键天是什么?一方面说的是因果,其实也没错,天就是因果,还有,确实有些他心通的佛菩萨知道我们的任何一个念头。在缘起上,比如一个鬼神知道你的善心,他可能会帮你,起到这样的作用。还有一个根本的作用,你的每一个念头,内心里面都会以种子的方式记录下来,以后的所有现境因为那个种子遇境而发(很多种子凑到一起),就会呈现出那个种子该有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因果报应,大家要深入去思考。
佛法讲的不是迷信,跟功能有关系,但不是为了追求功能。我们追求的目的是心态的转变,以及对万法本质的明了,前期是心态的转变,一个出离心、一个菩提心,后期是空性正见——明白世界的本质、生命的本质,然后一起达到解脱。
然后来回顾自轻他重的观修,自轻他重的观修,实际上要等自他平等和自他交换修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再去修的,因为很多都是行为上的东西,当然座上也可以修,但是行为上的要求很高。
自轻他重的标准是什么?思维和行为都要以他人为重。《前行备忘录》里面说:“如果头颅被砍断带走,也只是视为粪土而别无他想。”这是真正的做到自轻他重。上堂课也说过,做到自轻他重一定是真正能够实现自轻他重的初地菩萨。很多人觉得很大压力,怎么能够做得到啊?我们可以在座上去观修,观修本身就是修行,然后在平常的行为量力而行。
自轻他重的座上观修有哪些方式呢?
第一个,身量变多观想法。
由一变多,代替其他的众生受苦。
第二个,身量变大观修法。
由小变大,变成庞然大物,遍及一切处,上半身承受善趣的痛苦,下半身承受恶趣的痛苦。还有具体去观想身边的人,代受众生的一切痛苦行为。
我分享一下某些师兄的修行方法,他上座之前就写一个纸条,把详细的修行内容记下来,然后逐步来思维,比如今天我要观想公司的三个同事,小A,小B,小C,首先观想代替小A没有钱的痛苦,然后观想代替小B失去老公的痛苦,再观想代替小C生病的痛苦……观修完了之后再来回向。真的有人这样做过的,至于具体人的名字我就不公开了。其实大家也可以这样做,上座之前先想一想周围的单位也好、家人也好、朋友圈里面也好,观察他们有哪些痛苦,了解了以后,在思维中代替他们受苦,这是一种思维的方法。
为什么要这样观修呢?你在修菩提心嘛,当然要这样去观修,要让那种只为自己、只爱护自己的心减弱,让爱他人、愿意帮助他人的心态增强,这样绝对有助于开悟,而且这种有助于开悟的心态,不是思维性的,而是觉受性的。心态变成那种愿意牺牲自己帮助别人,人我强大的无明性就会减弱——人我强大的无明性有个麻烦,总以人我为基点出去,就会变成二元对立,从而体会不到放舍,体会不到什么是真正的歇即菩提。而心放出去利益他人,不太重视自己的时候,那种放舍能体会得到,不是思维性的,而是觉受性的。体会到放舍之后,心才会真正的发现自明,让心的本质自己明白自己,而不是经过了人我去明,这样就会变成二元对立、变成自我认知。
网上师兄问:“如果发菩提心所救的人会害更多的人,那还要救吗?”
如果你确实知道他会害人,可以在内心里面观修,行为上要根据智慧去抉择。如果并不确认,只是自己猜想救了他会害人,那纯粹是胡扯。猜想怎么能确定他会害人呢?举个极端的例子,比如这个人站在悬崖上,他控制着一颗原子弹,你把他救上来,他就会按下那个原子弹的开关,如果你不救他,他掉下去就会死掉。这时,如果你确定这个情况,就不要把他救上来。
这是西方十大哲学问题之一,第一个哲学问题就是一列火车过来,中间有一个岔路,一边车轨上有十个人,另一个车轨上有一个人,请问你帮哪个?他们认为这个问题是没法回答的,这属于分别念的假设。实际上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饶益有情九观察》。这十个人与这一个人,你要依据具体的情况去观察,如果这是一个唯一可以解开SARS病毒密码的人,那你应该救谁?如果你确定这个情况,那就应该救那一个人;如果不确定,那就坐在那里随火车开,碾死哪个就哪个,一切随因缘。虽然这个问题有点扯淡,但佛法也能给予答案。
如果在想象中救了他,他会杀人的话,那是扯淡的,如果你不确定的话,真的可以不救的,你要看杀的是什么人。还有,你救了他以后能否阻止他,后面还有很多情况。所以,拿一个习题来整人,让别人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很扯淡的。
如果让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如果你发菩提心所救的人会害人,救了他会让更多的生命受害,那我们还要不要解救?”你一定要告诉我那个人是谁,我才会救他。你说是张小五,那张小五在哪里、想害什么人?怎么个害法?他是投武汉肺炎病毒吗?一连串问题问下来,最后你的这个问题就不成立了。所以,凡是设置这些问题的人是扯淡的,当然,他也不是纯属扯淡的,只是恰好问到了西方十大哲学问题之一。
请大家记住,我们做这些是在训练自己的心,其实牵涉不到具体的问题。具体的问题我都说过了——力所能及。做不到也用不着惭愧的,前期主要是训练。
我们再回到自轻他重的修行上,说老实话,真正的自轻他重只有初地菩萨才做得到,我们只是在座上观修,以及座下的思维可以这样去做。如前所说,座上的观修方法有身量变多观想法、身量变大观修法,还有在座上具体去观修。
第三个,结合了单空的菩提心修法。
怎么把单空的修行方法弄到自轻他重来呢?因为单空非常重要,我们要记住,修菩提心与真正体会空性不冲突,绝对是互相帮助的。如果读书读傻了,拿词句作纯粹思维性的对比,那就是冲突,为什么呢?菩提心会认为众生老母是有的,单空认为众生完全是幻相——既然是幻相,救他干嘛呢?一种是偏空的断灭见,其实他把单空想成什么都没有。还有一种实有见,众生老母是有的,怎么会没有实质啊?众生老母实有的话,你救也救不了。如果不理解,两个是冲突的,不过理解的很彻底就圆融了,所以一定要去思考这些东西。
第三个修法叫做四处为心,四处为心是什么呢?在观修的时候,心的出发点不要老是停留在自己的身体上,要观修心的出发点在上下左右任何地方,那是不是真的在哪个地方呢?确实不是,我们老是把自己作为出发点其实是很自私的(这是比较高深一点的自私)——我们什么东西都会以所谓的“我”为出发点,就是所谓的自私,其实是末那识的作用。
刚才说的四处为心还不是胜义菩提心,是属于单空的一种修法,但它比较深。我们老是以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感受、自己的认知为出发点,这就是末那起的作用。我们要用意识去破坏末那识,意识本来是从自我出发的(自我也叫意根,以自我为根为基础来进行思维),现在反过来破坏它。具体怎么破坏呢?观想思维的出发点从左边、右边、前边、后边这样来,慢慢地,就破坏掉我们以自我为出发的习惯。
这对我们发起自轻他重的菩提心有非常大的好处,本来这是上堂课的内容,为什么今天又重复一遍呢?因为非常重要!如果这些方法真的修进去了,后面再去接受大圆满的灌顶(或者已经接受了大圆满的灌顶也没关系),再去接受大圆满的指引,或者修身、口、意的几个前行(修几个月就行了),有一定的禅定基础,再去接受指示心性就很容易开悟。
简单的开悟不会很难,开悟以后深入到很深的程度,让我们本具的功德彰显出来的确要花点时间,真的得用心。但是,一旦真的开悟了,他就非常会用心,自然要去修行,不会像我们现在那样忧三忧四的——“唉呀,不行哟!还有我的家人,这样舍不得那样舍不得,我舍不得我的左边屁股、右边脚指甲……”一大堆的舍不得,总结起来就是舍不得轮回。
但是一旦明白了本质,他不会这样,没有什么舍不得,他知道这些东西根本就是梦幻泡影。没有舍得不舍得,本来都不存在,要是我执著这些不存在的东西会受苦,现在我们已经在受苦了,个体始终横亘在觉性中间,就是不掉,武汉肺炎一来,屁滚尿流,还要什么受苦啊?买个飞机票都买得颠三倒四、左冲右突、狼奔豕突,还不苦吗?非常的苦!
稍稍明白的人自然会去修行,因为心会打开很多。什么叫做“开心”?我们把“开心”这个词理解为“高兴”,吃个冰淇淋就问:“开不开心啊?”开心!比如打麻将摸了个卡二条,“砰”——自摸,开不开心呢?——“开心!”其实这是高兴。
真正的开心是什么?自我减轻了,这是世俗性的开心。究竟的开心是什么?明白心根本没有本质,心都没有本质了,心的所有显现也没有本质。真明白心没有本质的时候,所有的显现都没有本质。那个明白会带来真的愉快,但不是我们平常那样的愉快,平常我们的愉快一定需要对境的,比如美色现前、美食现前、权利现前、金钱现前、毒品现前,这些都需要对境撩起你的开心。
那时候是没有对境的开心,而且他知道那个开心是不坏的,它可以隐没,但是绝对不会坏。什么叫隐没呢?分别念一起它就隐没了,也叫出定了;一回去又出现了,永远都不坏。因为那个东西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来不去、不常不断、不一不异,发现说什么词都是对的。
但我们只知道一些词,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垢不净,很扯淡的(当然,我也不能说扯淡,这个词也太过分了)。说这些也挺好,但你还是不知道什么东西在不一不异、什么东西在不来不去,知道就叫开悟了(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不垢不净,我女儿一岁的时候,我就教她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来不去、不一不异……现在她十八岁了,已经把它忘记了,有可能还念得顺,但还是不知道它是什么)。
那怎么样才能知道呢?你真的要去修行,坚持不懈下去真会明白的。不要老是期望一些很高级的法语,还有不要听鸡汤——学佛不是学鸡汤,学佛真的很血腥。学佛为了拔掉我们的执著,有时候血淋淋的,越舍不得越要舍得,很苦的,知道吗?它还不是单纯的舍得,有时候连人格、自尊都要被打烂,没有那么舒服的。大家总想着投靠一个像黑社会的组织,混两年弄个师长或军长干干,并非如此。——网上师兄形容得好——“以为是文艺片,结果是记录片,而且是记录黑死病的”。
我们也不要说得太血腥,学佛到了一定时候会很愉快,理论的圆融、修行的愉悦,不可估量。学佛人本身就是巨大的福报,只不过初初去体会的时候,特别是在去掉执著的初期,确实有点苦。很多人不愿意用心、不愿意舍弃,学佛人要有一个基础的认识:我们所贪执这一切最终一定要离开我们,连身体都一样。但很多人会投机地想:“是啊,最终连钱也守不住、房子也守不住、老婆(老公)、孩子也都守不住,但我现在就是需要,我活在当下!”
他活在当下的意思是什么?他要当下的这一切。佛法告诉你,永远都在当下,当下永远都在变,最终有一天会变到啥都没有。这个概率是百分之百,不是武汉肺炎致死率只有百分之四、百分之三,而佛教认为人们的死亡率是的百分之百!但是他不听,硬要活在当下,佛教告诉你,这个世界是虚幻的,不要执著,有一个真正的东西不会掉的,那个东西永远都在,你只要认识它。
在这个过程中,开始是有点苦,到了后来生起了法喜,就开始快乐了,只要放弃你所谓的当下,去找真正的当下。最后证悟本性的话,很难用现在有对境性的快乐来形容,它是不一样的,它不会像我们对境性的快乐那么刺激、那么嗨,很难形容,那种透脱的爽啊!有个形容词叫“脱掉了千万层贴肉汗衫”,你们可能会去想象,实际真正体会的话,用那个话也形容不出来。
这是一位禅宗大德的话:“脱掉了千万层贴肉汗衫”,一下就透了、通了,无忧而无惧,同时又包含一切,真的很牛!虽然我没证悟,但我有丰富的想象力,为什么呢?因为我是电影公司的老板,专门搞电影创作的,虽然目前一部电影也没拍出来,但我有想象力啊。
接着回顾上堂课的内容,然后是自轻他重的座下行为。稍稍总结一下,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这三个修法都有座上修、座下修,还有一个统一的座下修,等一下我会讲的。统一的座下修分两部分,今天只能讲一部分,下堂课要讲烦恼转为道用,很希望大家来听这个,因为生活在这个世界太多烦恼了,我准备把它讲详细一点,每一种烦恼是怎么转为道用的。
专门讲一讲大家的烦恼也挺有意思的,你们喜欢吗?专门说你们的烦恼,很扎心的哦!当然,这是针对现代人的,有些人会非常恼火。这些烦恼只针对居士、不针对出家人,因为情况不一样,出家人的修行条件比我们居士好很多。下堂课讲烦恼转为道用,今天这堂课就不讲那么多了,主要讲全体座下修行的第一部分(不是每一个修法的座下修行)。
再回顾一下上堂课自轻他重的座下修行,分了三个部分。
第一个,对付烦恼。
用思维来对付烦恼,要经常思考自己轻、别人重,遇到冲突、违缘的时候,尽量让别人占便宜,即我们经常说的——“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大家别把它当成一句话,背得很熟,实际上是熟溜病,真正没有落实到自己心的行为以及外在的行为,什么都要自己占便宜、别人要吃亏,什么都是别人坏、自己好,这样是没有办法修行成功的。这跟道德没关系,人类说的道德只要不害人就好了,内心里面怎么想都无所谓,只要不害人、守法、守规则就可以了。
佛法则不是,他不希望任何人去赞美自己,但是内心里面一定要求自己做到。并不是一个口号,不是拿来唬人的,也许你可以拿去唬人,但是因果不饶人。佛教徒首先要知道什么叫因果,还要真的去相信因果——相信因果不容易啊!
所以,对付烦恼要经常去做,但一样的,得聪明一点,那怎么办呢?
第二个,由小到大做损己利他之行,分主动和被动,被动时需要智慧,要懂得适当。
首先从小的开始做起,不要一上来就挖肉喂鹰、舍身饲虎,这个真是玩不成的。一般的普通居士,要从平常的小亏开始吃起,比如在领导面前被别人诬告了,没问题——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还有些利益上的事情——“没关系,你拿大头、我拿小头。”
从可以接受的小事情开始做起,而且要分主动和被动,主动去做自轻他重的时候,要懂得轻重,发现自己不行就聪明一点,不去了;被动去做自轻他重的时候,真的需要智慧了。
主动是一开始都设计好了,你不去就不去了,比如这次武汉出现这样大的肺炎,你知道主动去,啥都做不了,不能治病人,也治不了自己,去了还会浪费口罩,那怎么办呢?你呆在家里面,想办法购置口罩送过去,或者做点力所能及的事,这样去做是主动的。
被动就不行了,提到刚才的问题,如果你救的人将会去杀人,那怎么办?这就需要智慧了,具体是怎么样的智慧呢?拿不出来一个绝对的智慧,必须要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但有一个大的原则,就是饶益有情九观察,慈诚罗珠堪布曾经讲过,大家可以去看。
具体情况具体处理,但修行人都知道有一个原则——“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否则你智慧到什么便宜都占尽了,全是别人吃亏,那就完蛋了。乃至于修行上,比如烦恼,如果觉得别人有烦恼,自己没有烦恼就赢了——不能这样,情愿自己有烦恼,别人消灭烦恼,成佛都可以,只要把自己的所得心全部打死完。
真正证悟的时候,心是无所失也无所得,没有希忧,才能自在、安然。观察自己的心为什么而烦恼?强烈的希求、强烈的恐惧,明白了这些东西就解脱了,还有其他什么解脱?不要以为解脱就是千叶莲花,你坐在上面冉冉腾空——你不怕坐不稳摔下来啊?
第三个,检验自己功力时,也应由小到大。
前面是观察自己是不是真实的,如果你已经自轻他重了,心利他是肯定的,只是功力有大小。比如你现在只适合在家里屯点口罩,然后就送过去,如果你已经是医生了,而且有很强大的能力,要是学菩萨的话,这时躲在家里就无耻了,你有能力去治人、治人。
你说:“不行,我害怕染病!”从人类的道德层面来说,那可能没什么,要是你学菩萨的话就真的不行。平常说的“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都是些谎言,自欺欺人,显然是不行的,所以要准确的检验自己的功力。有些甚至大到有神通了,那只要运用神通修行去利益众生,还要不让别人知道你有神通。
刚才是上堂课的回顾,现在是对三个座上修法以及三个座下修法的总结,也就是对三个修法的比较全面的总结。至于哪三个修法,大家应该很清楚——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分为座上和座下的。前面是三个座上修法的要点和三个座下修法的要点,现在是对三个修法的统一的总结。
三个修法的座上修,总结是什么?
第一,知母、念恩、报恩。
我们要非常熟悉知母、念恩、报恩,并且经常去思维,把道理想清楚。我花了很多时间来讲“为什么众生是我们的母亲”,有人甚至对“众生是不是我们的母亲”提出了疑问,我还想方设法来回答。
为什么呢?这些内容要反复去想,想清楚以后有好处的。有人来问我:“是不是我母亲又咋地嘛?”你想多了众生是你母亲以后,你的心会变的,怎么变法呢?你会发现自己对其他人变得好了一些,那些不满而生气、纠结的心态会减轻,真会这样的。
有人说:“我这世的母亲对我不好,要是众生都像我母亲的话,那个个都对我不好。”我们以前曾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让你感到温暖的生命,哪怕是汪星人或者喵星人都可以。甚至连汪星人、喵星人都没有,你有没有想过,在你的幻想中有一个人无穷无尽的对你好?
比如你看了琼瑶的小说或者电影,想象某一个小鲜肉或者清丽脱俗的琼瑶女郎,想尽办法不顾一切地爱你,男的是禁欲系,女的是宫女系,不管是什么系,反正他/她谁都不爱,就是不顾一切地爱你。你可以把情节想尽,想象中总有这样一个人嘛——好了,你要很当真这么去想:在无数世的轮回中,每一个众生都曾经像你想象的那个人那样来爱过你。
有人问:“这是阿Q精神吗?”这不是阿Q精神,而是心灵的训练。这种心灵的训练起到什么作用?我告诉你一个具体的作用,我以前是一个非常吓人的人,具体怎么吓人呢?我出身非常的不好(不是说我父母不好,我父母挺好的),生下来就很坏,老喜欢打架、欺负人,思考了这些东西以后,慢慢地,我就下不了手。
原来要是谁来得罪我,那他要非常小心,小心到什么程度呢?曾有这样一个视频,里面有个侩子手,习惯砍人的时候,要砍人的脖子后面的脊椎的第三节跟第四节中间,那样才能一刀致命。侩子手经常走到后面去看别人的脖子,通常走在前面的人的后脖子会感到凉飕飕的。我就是那个侩子手,很多人跟我在一起也会感到凉飕飕的,师兄们,懂吗?
其实我是一个很坏的人,就算是现在也不是很好,虽然懂得很多佛学理论,但修行却很差。但学了这么多的东西,思考众生都是我的母亲(这世的母亲对我非常好),慢慢地,就下不了手了,我也不会再去看别人的后脖子了——这句话是开玩笑的,以前很多人跟我在一起会感到压力,我会打人的。当然,现在很多师兄跟我在一起也感到压力,但已经不是一样的压力了。
这些想多了,就真的下不了手了,我只是想说,对我这么一个坏人都有这样的改变,你们这些好人想了以后,真的会不一样的。你的心会柔软,这是非常利于修行的,柔软本身对自己就是一种奖赏。柔软的时间长了以后,心会很温暖、很舒服,连训练本身都会让你感到舒服、感到有用。
你真的要这样去做,它不是一些话,也不是一种道德,也不是不说脏话那么简单,那些不说脏话的王八蛋多得很!你看嘛,电视台里面的人说脏话吗?他们不说的,但你去听嘛!大家一定要认真去做这些事(当然,我不是解释自己说脏话是对的,说脏话也是不对的。因为我说脏话让大家不温暖,所以我不对,我要改正)。这是第一个知母念恩报恩,我们要把它想纯熟。
第二,观想专注。
1.生活细节 2.修法串习成量
有很多各种各样的观想,施身法、呼吸法、一变多、小变大等等,观想的时候要专注。专注的观想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知母、念恩要想细节,把周围的人的生活细节观想得很具体,比如你跟某某发生自他交换、自轻他重,要有生活细节的观想。第二部分,我们说的小变大、一变多、呼吸法的观想,一定要长期串习,否则真的不行。
你观想黑气吸进来、白气呼出去,两天以后就说:“我的心怎么还没柔软呢?”你的心是没柔软,但是你的心变得好贪婪,很想投机倒把,才训练了两三天就想西门吹雪啊?西门吹雪是什么意思呢?一剑下去拔出来,把剑尖上的血“呼”地吹出去——哇,好残忍啊!一种残忍的美、血腥的美,所以古龙死得很早,是因为尽搞这些业。我们不能这样,细节要串习才能成量。
第三,最好有单空的思维跟觉受。
这些东西牵涉到单空是最好的,否则你有实有感,修起来就不那么爽。不管是呼吸法也好、施身法也好,还是一变多、小变大,如果没有单空的思维,你都不愿意的,怎么变大变小啊?其实这是在搅乱我们的法执,既破坏我们的人我执,又破坏我们的法执。
什么叫法执呢?我们觉得自己的身体是固定的,别人的身体也是固定的,现在把黑气吸进来、白气呼出去,如果没有单空的思维,就觉得真的有黑气和白气。然后慢慢通过修行,你的心会认为这些东西不真,没有一个东西是真的。特别是一个身体变很多、很大,又是上半身承受善道的痛苦、下半身承受恶道的痛苦,其实是在破坏我们身体的实有感和别人身体的实有感,以及罪业、恶业的实有感,所以,这跟单空的理论和见解是有关系的。
第四,掌握修行和休息轮换。
这个我反复讲过很多次,掌握轮换的修法,什么叫轮换呢?观修到累的时候,你一定要停下来;你不累,也要停下来。你观修以后要停一下,再观修,轮番来修。不要认为在这一座是四十分钟或者一个小时,甚至两个小时,一直这样观想下去,要是观想不下去,你就觉得自己没修好——这个标准是错的,一定要把它改过来,不能这样。观修到一定的时候,心力不济了就停下来,停下来是很好的修行,不要认为停下来不是修行。
休息跟修行两个要轮换,这是座上修行的一个要点。不管你修什么,连修禅定都是这样的,比如有些人意守丹田,有些人观呼吸,有些人凝视虚空,修到撑不下去的时候,要全部停下来什么都不修。你问:“什么都不修是怎么样呢?”你的心和行为是怎么样就怎么样,这是座上修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要点,大家要记住。
这是自他相换、自他平等、自轻他重三个修法座上修的要点总结,然后来总结一下三个修法座下修的要点。
第一,思维每个修法的道理。
为什么要自轻他重?为什么要自他交换?为什么要自他平等?你要去思考这些道理,即我们前面讲的那些东西,要天天去想,而且经常要提起来。我们要在眼睛经常注意的地方(比如洗漱台的镜子上、手机上等等),写着“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或者“为利众生愿成佛”,这些看似干巴巴的口号,但它在不停地提醒你去思考这些东西,真的非常重要。思维每一个修法的道理,把逻辑想清楚,这是其一;其二,想的量多了,心就变了,本身是一种修行——思维修。
第二,对外量力而行。
这个特点对于三个修法座下的修行都是一样的,第一要思维,第二对外要量力而行,不管是自他平等、自他交换、自轻他重,都要量力而行。
第三,观察内心真实。
观察内心是不是真实的?是不是自欺欺人?在观察的同时,不要对自己要求过高,有些师兄在一个事情上帮不到别人,结果回去纠结了三个月,这是错误的、不应该的。为什么呢?我们要明白自己是凡夫,很多事情就是做不到,做不到怎么办呢?我们想办法努力修行去做到,而不是一上去就要像菩萨一样,做得那么完美、做得那么绝——广东话说:“你玩得甘绝啊!”你做不到那么绝,要逐步逐步地来,有时候要原谅自己,当不行的时候回去忏悔,下次再来过。
有些事情你就是做不到,比如现在的肺炎那么厉害,既然为利众生愿成佛,那你跑去跟武汉受灾的民众们在一起嘛,最怕是你还没出去就已经被抓了——人家要你守在家里,你跑出去干嘛?有些事情我们做不到,不要过分的纠结,要在内心里努力去改变,然后慢慢地做到。
第四,用单空的思维辅助。
这是座下修行的统一要点。你问:“为什么跟三个修法的座上修行要点都差不多呢?”是一样的,你去看嘛,三个修法的座上、座下修行,内容都大概一致,只是思维自他交换的理论不一样,但是思维和修行的形式大体都一样。所以,只要记住后面座上修行的总结和座下修行的总结,分别往三个修法上套就可以了。
师兄们,能够听得懂吗?应该很好懂的,根本就不复杂。这些东西好懂,只是难做,但是做下去真的很有用。不然的话,我们听了一些很高的法,就会变成一些话、一些概念,时间长了不仅不起作用,还会说佛法不真、佛法没有用——并非如此,佛法太有用了,“我法如蜜,中边皆甜”是真的。
网上师兄说:“难!”
确实难做,但你先在座上做,做多了就不难做了,难和不难是针对人来的。以前共同交流佛法的时候,曾跟大家讲过一个我们儿时就知道的故事,叫“小马过河”。小马过河之前,遇到一头很高的老牛,对它说:“这条河随便就过去了。”然后遇到一只松鼠,对它说:“你不能过去哦,太难了,在中间会淹死的!”于是小马亲身去过河——“不易也不难,饥来吃饭困来眠”,这是禅宗说的。当然,这个儿童故事和禅宗说的层面是不一样的。
上堂课的回顾就差不多一个半小时,为什么要回顾这么长时间呢?主要是想这堂课的内容少讲一点,虽然没什么内容,但还是有些内容。这堂课的内容叫做全面的座下修行,刚才是针对三个修法的座下修行,现在是任何的座下修行都是这样的。
也就是说,这堂课学的内容,可以把前面三个修法的座上修行和座下修行的总结涵括进去。理论一层一层的套下来,前面的更细一些,后面的更总结性一些,而且它有颂词,具体是什么呢?“三境毒善根,为促忆念彼,诸威仪持颂,取次从自起”。
“杂修二取舍,彼二乘风息”,这两句话就讲了几堂课,现在终于可以开展后面的内容——“三境毒善根,为促忆念彼,诸威仪持颂,取次从自起”,这几句颂词讲完了,第二要菩提心的正行就讲完了。
《修心七要》有七个要:第一,前行;第二,正行;第三,后行(恶缘转为道用);第四,终生行持的要点;第五,修心圆满的标准;第六,修心誓言;第七,修心的学处。第二要就是正行,颂词讲到“取次从自起”,按照科判来讲,正行就讲完了。剩下还有二十分钟,我们迅速把后面的四句颂词讲完。
你说:“前面两句颂词讲了七八堂课,后面四句颂词小半堂课就讲完了?”是这样的,越到后来就越简单。《修心七要》我们讲不了多久,后面会越来越快,讲完之后继续交流其它的论典,你们一定会更喜欢听的。讲什么论典呢?我们早就计划好了,接着讲《修心八颂》,讲完了以后就是净土宗。所以,不是说颂词少,讲的时间就少,颂词多就讲得多,好像每个颂词讲的内容都差不多,并非如此,有的会多讲,有的会少讲。
好,现在来看第一句颂词:“三境毒善根”。什么叫“三境毒善根”?“三境”就是三个对境:好、坏、无计。我们看到东西,不管是人也好、物也好,好就喜欢——贪;坏就不喜欢,要拿走、讨厌、摧毁。比如病毒,我们就讨厌;医生,我们就喜欢。是不是这样的?不要叫做嗔,然后不好不坏的东西就太多了,我们经常看到一些不好不坏的普通人,这叫做痴。三境就是好、坏、无计;“毒”就是贪、嗔、痴。
“三境毒善根”,这句颂词的意思是,愿其他众生的三境全部变成他们的善根,然后他们的烦恼成熟于自己这里,让自己代替众生承担所有的贪嗔痴三毒,最后自己要把它转为空性。其实就是好的给别人、坏的给自己。
这句话在座下是什么呢?我们要养成一个习惯,不管遇到好的、坏的、不好不坏的(三境),生起任何一种情绪的时候,比如看到我喜欢的东西(好的)就贪、不好的就嗔、不好不坏的就冷漠,当出现这种烦恼的时候,我们要怎么修呢?
修菩提心就不要马上说:“我要去对治它,观察它的空性。”开始不是这样的,那要怎么做呢?“好了,我现在生起贪的烦恼,或者生起嗔的烦恼,嗔要下地狱、贪要成饿鬼、痴要变畜生,这样一个罪恶,我先不去对治,愿意让它下去,贪也好、嗔也好,随便它。”为什么呢?“我让这样的嗔去代替所有众生的贪嗔痴慢疑。”要这样去思维,这样会形成我们在冷静地观察着自己的贪,冷静地观察着自己的嗔,冷静地观察着自己的痴、傻、无记,然后并不去消灭它,为什么呢?我们消灭它是因为怕它,现在我们不怕它,我们要用它去代替其他众生的贪嗔痴,不去对治,只需看着它就行了——这叫不对治的对治。
以前我们经常会说:“生起情绪以后,你不要去对治它,看着它就行了”——你做得到吗?当你把菩提心像我们刚才说的那样思考多了以后,你就做得到。很多人经常会来问我:“师兄,我昨晚对上师生起了一个很不好的念头,我会不会堕地狱啊?”如果遇到这样的情况,按照菩提心的修法,你可以这样去想:“我对上师生起了不好的念头,这个念头可能会导致我堕地狱,堕地狱就堕地狱,我愿意用堕地狱的方式去代替所有众生对上师产生不好的念头,然后堕地狱的痛苦我来承受!”
有人会问:“这样的话,我会不会真的堕地狱呢?”自我又来了,而菩提心是堕就堕。当你真的这样想的时候,自我没有了,哪来地狱啊?它一定有个个体去制造地狱,然后在里面享受的嘛——个体都没有,地狱就没有了,所以它是最好的对治,是不对治的对治。而且它还不是空性那种不对治的对治,而是菩提心的不对治的对治。
这个法可以把所有的法都涵括在里面,但它一定要这样,这是一个。还有一个,看到别人生起了贪嗔痴的烦恼,或者在生活、工作中看到别人、朋友生起这样的烦恼,不要去恨他、讨厌他,或者不理他、冷漠的走开,要去想:“他的这些烦恼和痛苦,我愿意替他承受!”
这句颂词在座下的修法有两种,第一种是你生起了,不要去对治它,愿意用它来代替所有众生的痛苦;第二种是别人生起了,你发现了,要愿意去承受他的痛苦。做完了以后,最后一定要说:所有的痛苦其实都是空性的、都是假的,自身的三毒也转为空性。
师兄们,这些都是修行菩提心的要点,听了一定要去做,不做的话很浪费。这是“三境毒善根”。
说老实话,我们平常在思维、修行的时候,经常会忘的,因为我们的生活太繁忙了,还有过去的习气太重了,冲击多了以后会忘的。还有一个最大的麻烦是什么?我们修了很长一段时间,它不起作用的时候,我们心里会排斥它,你就不愿再看、不愿再想,这些东西也忘了,然后还会说佛法无用,有很多佛油子都是这样的。
那怎么办呢?后面两句颂词叫做“为促忆念彼,诸威仪持颂”——为了不忘失和不退失座上的修法、座下的修法,就必须要做两个事情。
第一,念诵颂词。
《修心七要》的颂词,有时间的话可以把它背诵一下,《修心七要》的颂词不多,或者你可以选关键的词句来背,或者可以选我们经常说的一句话来背诵“杂修二取舍,彼二乘风息”。
第二,把这个法句贴在门上、手机上、洗漱盆的镜子上、电脑上,经常提醒自己,就叫做“诸威仪持颂”。
什么叫做“诸威仪持颂”呢?威仪是不是威风八面、器宇轩昂、盼顾自雄?不是的,那叫傻瓜。
“诸威仪”是什么呢?
第一个,生起烦恼时不忘失。
记住念诵“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或者“为利众生愿成佛”,不管是哪一句,生起烦恼时就念它。
第二个,闲暇时不懈怠。
闲暇的时候念诵,叫闲暇时不懈怠。不要有空、闲暇的时候就打游戏或者扯淡去了,要经常闲暇的时候不懈怠。
第三个,心口如一。
这是最根本的,要经常检查自己的行为、身心,是否跟这些颂词所说的内涵是一致的。这叫“诸威仪持颂”,而不是要做一个架势。这些应该很容易理解,但做起来需要坚持。总共三个:生起烦恼时不忘失;闲暇时不懈怠;心口如一。大家记住这些,并且当真去做。
第四句颂词叫做“取次从自起”,什么意思呢?“次”是次第的意思,修行是有次第的,那我们要怎么去掌握次第呢?从自身开始,怎么从自身开始呢?最初马上去利益别人是做不到的,首先要从思维、观修开始,然后具体的行为要怎么做呢?从自身一些苦的训练开始。
第一,以小苦换大苦。
当自己承受一个小苦的时候,马上要想:“我愿承受现在的苦难、烦恼,换取以后的大苦。”比如突然被哪个人欺负了,觉得无比厌烦,恨不得宰了他——不要这样,要去想:“我愿承受这样的苦难,实际上偿还了我以前杀他的罪业。”
第二,以现苦换未苦(或者叫以今苦换未苦)。
比如自己生起了烦恼,就去想:“愿今天承受了这个苦,以后就不再受更大的苦。”这就叫做小苦换大苦、现苦换未苦,听起来不像自他交换那么厉害,因为取次嘛,从低级别的开始,让我们的心开始习惯于对烦恼不拒绝、对好处不贪恋。当然,下堂课我们来讲顺缘转为道用,现在先讲的是苦(逆缘、违缘)。
“取次从自起”要怎么办呢?当我们生起烦恼、痛苦的时候,要明白肯定是以现在的小苦换取将来的大苦、以现在的苦换取未来的苦,所以我们甘愿受现在的小苦、甘愿受到当下的苦苦(未来的苦叫变苦),然后要串习、串习、串习……
有一个训练布施的方法,先左手布施给右手,这就是取次从自起。还有训练念头的好坏,西藏的高僧潘公杰(阿底峡尊者的弟子)起一个好的念头,就丢了一颗白色的石头在碗里面;起一个不好的念头,就丢一颗黑色的石头在碗里面。刚刚开始的时候,基本上全是黑石头,慢慢串习久了就基本上变成白石头了。
这是很不容易的,说明他随时观察到自己的念头,已经是很厉害的修行了。大部分人什么时候观察到自己的念头啊?基本上都在观察别人的念头,都在揣度别人会不会害自己、会不会利益自己,从来不想自己是怎么对别人的,自我是很愚痴的!
从自己开始,然后串习、串习、串习,我的意思是,不要马上期望有什么结果出来。慢慢地,才是自苦换他苦,那就会落实到具体的情况去了。什么是自苦换他苦?从小事情开始,比如别人穷,就怎么帮忙一下;别人坏,就想办法忍耐一下,等等之类的东西就是自苦换他苦,慢慢地去做。刚刚开始只能这样,不能一上去就挖肉喂鹰、舍身饲虎,但都是目标,我们一定要朝着那样去做。
我觉得现在的学人,如果哪天修到有能力去挖肉喂鹰、舍身饲虎,真的非常了不起,也是每个修行人的目标。而不是有能力屁股上长莲花、后脑勺长个灯泡、全体都跪在地上、所有人给自己献哈达、给你自己扔红包。……目标是什么?我们有能力、有勇气,毫不畏惧地挖肉我喂鹰、舍身饲虎,这是未来的目标。那怎么去达成这个目标呢?首先从世俗菩提心的修行开始,逐步逐步地来。
你说:“这要搞多久呢?”修密法的人很快的,这一生都做得到。如果一个人真的下了决心:“我就是要做到这个目标!”——真能做到的!如果你真的下了这样的狠心,那就好办了,诸佛菩萨、空行会帮你的,各种修行的缘起会变好。但世俗缘起就不一定,不要认为自己发了菩提心,什么都好了,钱也来了、女人也来了——发了菩提心不是什么好处都来了,而是那些利于你修行的好处都来了。利于你修行的好处,不见得是利于你是世俗生活的,一大堆女人、很多的钱,给了你会去修行吗?那时候根本不是挖肉喂鹰,是别人挖肉喂你,会变成这样。
所以,修行人的顺缘不见得是世俗的好处,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实际上,我们的内心里面有多少时候真的希望能够挖肉喂鹰、舍身饲虎呢?每个人观察一下自己的修行目标是这些吗?这真的需要每个人扪心自问,好好去想一想,我们修行的目标是为了挖肉喂鹰、舍身饲虎吗?我们是想自己超越生死,还想去普度众生。——“普度众生”,其实骨子里面是什么?是好为人师,希望别人崇拜你,是不是这样的?去观察,观察、观察,真的要观察!这还是很粗大的观察,如果连这些粗大的观察都没有,内心里面粗野跟丑陋,还说去区分有寂,分清阿赖耶识跟法性的差别、意识跟明智的细微不同,根本不可能!
所以,只要内心里面真的愿意挖肉我喂鹰、舍身饲虎,牺牲掉自己所有的一切,那就很牛了。还不只是救度自己这一世的父母,而要把所有的父母全部救完,这样才行。如果真的这样去想,长期坚持这样去做,你不成是不可能的。人心就是这样的,你去做就会变,而且你真的这样去做、真的这样去想,真会感天动地的!如果你很踏实的当真这样去想,你就已经是菩萨了,你会发现很多因缘都会利于你的修行。总是说修行难难难——难在哪里呢?难在你不当真!如果你真的当真了,什么都好办。
好了,今天的交流到此结束。把今天上课的功德,就算有有点滴功德都要回向给武汉所有受难的病人以及非常辛苦的医护人员,不要认为我们念咒、回向没有用,那是他们的观点。医护人员直接去抗击疫病、灾情,很有用,我们的念咒、回向,也有用。世界是个很大的系统,不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系统,如果我们只相信眼睛所看到的系统,我们就不是佛教徒——“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所以,我们要把修行的功德很真诚的回向,要相信它是真的,相信这种回向是有用的。
现在我们一起来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修心七要》第22课
- 《修心七要》第24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