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是佛教走到根本处的世界观。那么中观是什么呢?中观说世界的本质是空性的,世界不是由物质或客观精神创造的,找来找去都找不到任何一个本质。找不到,但世界又不是断灭的。
“没有本质”的意思是什么呢?你看这个杯子,不停地分解下去,完全找不到那个最小的组成部分是什么。虽然找不到,但是有现象出来,有现象没本质,就叫做“缘起性空”。
这仅仅是物质上的空性,这个空性还不彻底。既然没有本质,为什么会有现象呢?既然你说物质是空性的,到处都是空性,那么这一切现象的来源在哪里呢?虽然它是空性的,但它的本质不是“没有”嘛,毕竟有显现。那个根源到底在哪里?佛教说是我们心的光明通过扭曲、观待、分裂就出现了这些现象。
但心的本质也是空性的,也就是说——我们找不到一个什么东西叫做光明,虽然它有作用。这些作用经过我们的执著,就变成了各种各样的现象,可以变成天堂、净土、地狱,什么都可以,但是它的本质你是找不到的。
这就导致了我们在证悟本性的时候比较麻烦。它是找不到的,但是你要证悟它!这好像是悖论,但真正的修行者通过很详细的闻思修,是能够认识到的,并且是能够证悟的。
佛教的世界观一定要分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二谛构成了饱满的理论体系。我们把最根本的本质称为“胜义谛”,中观是抉择胜义谛的。
既然有胜义谛,就有世俗谛。有人说:“应成派是没有世俗谛的。”其实不然,应成派主要不是去抉择世俗谛,而是直接去找空性,去找事物的本质是什么,于是就忽略了世俗谛。但佛教确实是有世俗谛的,应成派从根本的见解里面出来,在有执著的环境里面说话的时候,也说世俗谛。
佛教里面的世俗谛分了很多种派别,其中最究竟的世俗谛就是唯识。它说世界上这些现象既不是物质造的,也不是由一个客观精神造的,而是我们心的光明经过扭曲、分裂,以执著的方式呈现出来的,世界是唯识所现。
这种执著的方式,我们把它叫做“识”,“识”的意思就是分别、了别,它是心的一种作用、能力。心的作用和能力在最根本的层面(空性的层面)就叫做“光明”,一经过分别、扭曲之后,就不能叫做“光明”了,而叫做“识”。
今天我们就先说说佛教世俗的世界观,再去说中观这种根本的世界观。根本的世界观只是抉择我们证悟解脱时的状况,而我们还要抉择证悟之前的世界观,这个世界观就叫做“世俗谛”,它告诉我们,一切现象都不是物质的,包括我们生命的各种感受、情感、痛苦、欢乐,都不是物质的。我们的爱情不仅仅是荷尔蒙在运动,我们的仇恨也不是一种内分泌,虽然它会带来一些内分泌的变化,比如产生愤怒情绪的时候,肾上腺素会分泌过多,让我们一下子脸红筋涨,会有这些现象,但它的根本,并不是这些物质。它的来源是什么呢?是心的分别,这种心的分别就叫做识(心识)。
那么识是什么呢?心有个可以含藏各种分别的总能力——阿赖耶识。心还有一种能力叫作末那识,它在所有的现象中(在唯识的观念里面,你、我、他都是现象)认定某个现象是“我”,或者认定能够操纵这个现象的一个力量是“我”,而其他的现象就是“他”。末那识也叫做人我执,就是执著心能够产生一切事物的能力(唯识术语叫做“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
我们的心还有思维的能力——意识,我们每个人都能体会得到。阿赖耶识和末那识很难体会,因为它们的行相非常细微。但是通过禅修,慢慢地就肯定能体会得到阿赖耶识。然后经过关于末那识的学习,你也能体会得到:哦,原来末那识无非是心的一种错误执著而已。末那识就是执我的一种心识,你只有体会到这种心识的错误,你才能放弃它,否则你连怎么去放弃都不知道。
我们经常说:“哎呀!这个是我执,这个是我执!”其实我们从来不知道什么是我执,我们知道的只是我所执。比如某个人冒犯了我,我产生了愤怒,它实际上是我所执,是因为我执而来的。但我执到底是什么呢?其实我们很难观察清楚。我们长期这么去修行,去观察它,才有可能抛弃我执,才能够获得解脱。
通过修行可以体会末那识和阿赖耶识,但这恰恰也是修行难的地方。体会到了以后你才知道怎么叫作“放弃”。在阿赖耶识里面,依靠很深的禅定产生出一些功能,你才彻底知道:原来一切境相真的是由心现的!
假如说我出离心修得很好,菩提心也很盛,在这个基础上去修生圆次第,长期看着一个唐卡观修。慢慢地,首先是眼睛一闭本尊就能够出现,然后在梦中也开始出现,最后是真的出现了——眼睛看得到,伸手可以摸得到,可以跟他说话!真的会这样的,其实这是很合理的修行。真的把佛菩萨观出来了,这个时候你绝对相信一切境相由心现,因为你通过心识不停地串习,佛菩萨就可以出来了。
还有一种“类似”的情况,就是疯子的状态。精神病院里有些病人拿手不停地在空中抓,我们以为他在抓虚空,实际上在他的境界里,他是抓得到东西的。以前有个电影叫做《美丽心灵》,讲的是数学家纳什的故事,他曾经得了诺贝尔奖,但是他能够看到我们普通人看不到的东西。大家都认定他是疯子,实际上他不一定是疯子。但从佛陀看来,他是疯子,我们也是。因为我们也是把很多虚假的东西串习成了量,比如杯子、桌子这些东西都是。
什么叫串习成量呢?就是让本质上不存在的东西成了形,而且还能够显现,不加思考就出现。比如这个杯子,我根本不看它、不想它,只要我伸手去摸,它都会在这里。我可以通过触觉证实它的存在,也可以通过眼识证实它的存在,甚至有些动物是通过鼻子辨识气味去了知各种东西。
我们还有前五识,前五个心的作用——眼耳鼻舌身。唯识说我们所看到的东西都是眼识所产生的,眼识产生的对境可以分为容色和形色。容色就是有各种各样的颜色,赤、橙、黄、绿、青、篮、紫等等;形色就是圆的、方的、流线形等各种形状。我们的耳朵可以听到各种声音,刺耳的喇叭声、发动机的声音、轮胎摩擦地面的声音,单簧管、古琴、吉他等各种声音。还有鼻子闻到的……佛教的唯识的世界观里面说,这些现象不是物质,它只是心识的一种作用而已。这个就很难理解了。
唯物主义会认为声音是物质的震动:比如琴有弦,通过弦震动,波就出来了。”你若问他波是什么,他会说它既有物质的性质,也有波的性质——波粒二象性。对这个解释,如果我们用佛教的观点去看,一下就可以把它弄翻,明天我们要讲的就是用逻辑的方法去证明这个世界绝对不是物质的。如果这世界真的是物质的,我们的佛教就没办法学了,学什么都是扯淡的,纯粹就是忽悠。
佛教的世俗谛就认为这个世界仅仅是心的分别作用。我们可以通过很多的根据去证明这些东西是没有本质的,也可以证明它们不是由上帝或者安拉制造的,唯一的来源就是我们心的分别。当我们把分别心息灭以后,就会回到胜义谛上,回到一切的源头上,那个叫做空性,或者叫做法界、如来藏、光明等等。
也就是说,佛教的世界观告诉我们,实际上这个世界所有的现象都是通过我们的分别而来的。既然是这样,那么我们的痛苦和欢乐也是心的分别。这样我们就有希望了,我们不用像唯物主义那样搞得很可怕,我们活着的时候就有希望。为什么?既然一切都是心的分别,那我们能不能去搞一搞这些分别,让它不要再有那些错误的分别呢?错误的分别会产生痛苦,好的分别就会有好的感受,这样我们的生活就会非常有希望。比如说我们通过长期的修行,不再去过那种追逐物质或者让自己痛苦的生活,到一定时候,会变得极其的快乐!这在很多修行者那里已经实现了。
——摘录并整理自《佛教的世界观》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成立佛教的三个根本问题(下)
- 成立佛教的三个根本问题(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