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要说“世界是物质的”,就一定要搞清楚基本粒子是什么。分子?原子?质子?最根本的、最小的物质到底是什么?对于哲学、科学、宗教等等学问,这都是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它可以决定我们该不该信佛。但是,现在这个问题还没搞清楚,人们就已经宣称“世界是物质的”——编者按
我们现在来讨论“世界不是物质的”。为什么世界不是物质的呢?我们先看我们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
对我们每个人来说,世界,可以是我们眼睛看到的房屋、山河、大地、天空……还可以包括我们耳朵听到的声音、鼻子闻到的气味、舌头尝到的味道、身体触碰到的软硬不同的东西,乃至我们的身体,也是我们的世界。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其他什么世界呢?还有我们想象的世界。
有一部得了奥斯卡奖的电影,叫做《美丽心灵》,说数学家纳什,跟他的一个室友在大学一起生活了四年,最后人们却发现,这位“室友”,从来没有存在过,是假的,是纳什头脑里面捏造的人。显然没人会说:“我想出来的世界就是真的!”没这么傻的人吧?除非是神经病。
不过,《美丽心灵》里“幻想出室友”的案例,在佛法的修行里面,我们也是承认的——通过常年的观修,比如观想金刚萨埵、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佛菩萨会出现在我们眼前,摸得到、看得到,而且可以与他说话,这叫做生起次第。以前在西藏,很多真正的修行者能做到这些。但是现在我们先不谈这些具体的修行。
总的来说,作为普通人,我们认为头脑里面想的都是假的,不信,你想两亿美金给我用用?但是,我们会认为前五个感官所接触的东西是真实的,比如眼睛所看的事物、耳朵所听的声音。
佛教所说的“真”,跟我们平常人说的“真”是不一样的。日常中我们怎么界定“真”和“假”?比如,假币和真币,真币可以用来购物,假币就不行。这是从作用上来分辨真假。普通人还有一种类型的真假,比如真话和假话。某个人身上只有10块钱,但是他说自己有100万,我们认为这是假话。这种案例中的“假”,是指你说的情况跟实际情况不相符合,换做真话就是,“我真的有10块钱”。但是,以上这种通过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以及通过作用来分辨真假的方式,跟佛教的“真假”是两回事。
我们佛教认为的“真假”是什么意思呢?真,是指我们前五个感官实实在在能感觉到的对境。那什么是假呢?比如梦中梦到的东西,那就是假的。这是从佛学的一个层面来讲的。
在另一些情况下,我们看错的东西,可以说是假的。比如开车,特别是夏天的时候会看到“阳焰”(“阳焰”是指人眼看到似水、似雾的景象,但实则根本就没有水和雾)或者海市蜃楼,我们认为这些是假的;再如3D电影,虽然看到的电影的影像是真的,但是影像所代表的东西是假的。比如3D电影里出现了一盘牛肉拉面,你不会认为那个拉面是真的,从你眼睛看到形状的角度是真的,但是从味道的角度上是假的,因为它不会引出吃面的感觉。从触碰的感觉来讲,也是假的,因为手去碰3D电影的话,手就会穿过去,它不是真的。但是从眼识角度,如果电影特效做得很好,你会认为好像真的有这么一个东西。
所以,佛教里面说的“真假”,跟平常人说的“真假”是不一样的。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说“物质到底是怎么样的”——要知道我们的世界到底是怎么样的,一定会牵涉到组成这个世界的具体物质到底是什么。现在我们看到的世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物质的;一类是精神的。
物质是指五个感官所接触的对境,现在不按照刚才说的世俗判准去分析它的真假,不管你说的是真话还是谎言,我的耳朵还是听到了你的声音,从声音的角度来讲,那是真的。同样地,我们拿到真币和假币,但是从眼睛看到和手摸到的角度来讲,它们都是存在的,因此从这个角度,我们说它们是真的。
我们有一种认识世界的方式,是靠前五根(眼耳鼻舌身);还有一种,是依据第六根“意识”:我们想象、思维。现在可以确定,我们想象的东西不是真实的。前五根接触的东西,可以称为物质,而我们想象的东西不能称为物质。比如,想象中的美女算是物质吗?那只是头脑中的印象,不能算真的物质。
但是我们前五个感官所接触到的东西,算是真的。那这些东西到底是什么?它们构成了我们的世界,如果我们对其不了解,学佛有什么用?普通人学科学也是在物质世界中打滚,想争取更好、更多的物质,让自己快乐。我们去找美女,她实际上也是很多的物质组成的,难道美女不是肉啊?难道她不上厕所啊?这全都是物质,当然美男也是一样的。
佛法也同样要去了解“物质世界”是什么?到底这个“物质”是什么?按照科学的分析方法,比如我面前的电脑,分析下去,它到底是什么?分子、原子。如果分子和原子再分下去呢?质子、中子。如果再分呢?这就是现在科学家们做的事。一直这么分下去,分到后来,有没有一个最小的基本粒子呢?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有一个最小的基本粒子,它可不可以再分呢?如果它有体积,就说明它还由其他东西所组成,所以还可以再分。一直分下去,会不会分到完全没有体积呢?电脑、杯子……任何一个事物,我们去想象最小的组成它的东西是什么?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我们整个人类的学问,不管是哲学、科学、宗教等等,这都是最关键的问题,这个问题可以决定我们该不该信佛。如果谁在这个问题上辩论过我,我可以不信佛,我跟着他走。有人说佛法太过复杂,如果你把这个问题弄懂了,基本上佛法的核心理论就懂了,这也是“诸法无我”的关键点。
组成世界最小的东西,到底是什么?科学也在研究这个问题,为此,科学家们花费很多精力。在瑞士,科学家们建造了一个长几十公里、造价高昂的大型强子对撞机,就是为了解决——最基本的粒子到底是什么?
想想看,一个粒子只要有体积,我们就可以分它。这里牵涉到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它到底能不能分完? 如果可以一直分下去、分不完,意思就是无穷分。以前道家哲学的代表庄子也说过:“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意思是一根木棍,每天切掉一半,永远切不完。这样就会出现一个很滑稽的事情。比如,现在这里有一支录音笔,拿一只小乌龟在上面爬,爬一半,再爬一半,还爬一半,剩下的距离再爬一半,它不停往一个目标去爬,爬得完吗?如果爬不完,那乌龟永远也到不了目的地。乌龟爬不到还没什么,但是我们谈恋爱怎么办啊?伸手去摸我们的情人,却始终有二分之一的距离,永远走不完,你们咫尺天涯,永远摸不到。
这是不是跟现实生活冲突呢?按照数学推断,二分之一就是永远分不完。但是事实上,我们一下就可以碰到对方。这就说明一个关键点,我们的头脑跟现实发生了冲突,我们的思维(意识)跟我们的前五识(眼耳鼻舌身识)发生了冲突。冲突是什么意思呢?这就牵涉到数学的第二次危机——微积分能不能为零。这个危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真正得到解决。在运用上是解决了,但是它的根本问题还是没有解决。
这个问题是一个叫贝克莱的爱尔兰主教、哲学家提出来的,他攻击发明微积分的牛顿和莱布尼兹,他问,你们说的微积分到底是多少?能不能为零?微积分为零,也就是分完了,乌龟能爬到终点,情人的手能牵在一起。如果微积分不为零,那到底是多少? 这涉及一个大问题——思维和现实的问题。在思维中,分割就是无穷无尽的。
其实佛教很容易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佛教把思维和现实分开。思维这部分叫做比量,现实这部分叫做现量。在比量这部分就是分不完的,为什么分不完呢?因为我们无法在头脑里面想象一个最小的数字。你能想象出一个具体的最小的数字吗?发明了负数之后,又更麻烦了。最后,只有用一个符号,代表无限趋近于零,叫做无穷小,或者用个概念去代替它。
而现实生活不是概念,我们眼前的事物不是思维,全都是事实。不然你想一个世界、想两亿美金、想一个美女出来? 当然,有一种想象还是可以的,比如做梦,通过白天连打几个小时的麻将,晚上做梦都会梦到麻将,但那是纯意识的东西。在佛教里面有门学科叫做唯识,它说梦中出现的东西是属于纯意识的。我们醒了以后,出现的东西,不是纯意识的。
在意识中间,粒子真的是分不完的;但是在现实中间,就是可以被分完的。你想想看,最小的东西,只要有体积,我们就可以再分。如果永远分不完,也就是一段距离,我们永远走不完。但实际上是可以走得完的。
那能不能有一个最小的不可再分的物质?在佛学里面有一个宗派认为:存在最小的物质,这个物质是无方微尘(这个微尘被分到完全没有体积,不能再分了)。它没有体积,跟我们头脑里面想象的物质是不一样的。按照物理学,这个叫做能量。其实认为物质都有体积的观点,在物理学上早就被推翻了。为什么呢?霍金说,宇宙最初是由比原子还小的稠密炽热的奇点爆炸而成的,红移现象的出现被认为是宇宙是大爆炸的证据。换句话说,那么庞大的宇宙,可以压成这么小一个点。实际上,如果现在有最小一个点,而且是真的有实质的,不能被破坏的,那所有一切物质怎么能被压成那么小的一个点呢?
霍金没有说清楚最后那个点到底是什么。他说这个点爆炸之前,时间和空间都不存在,实际上,他把时间和空间都否定了。但是这个点以前是什么?霍金很巧妙地回答,这不关我事了,这是上帝负责的事情。他没办法了,把责任引到宗教那里去了。
其实牛顿也这么干过,牛顿说这个世界完全是靠力。他有三大力学的理论: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律。他说,世界就是在这些规律里面运转的。最关键的是:第一个力量是从哪里来的?所谓世界的第一因,牛顿也是搞不清楚的。他说,这是上帝的最初的一击,然后这个力量就来了。
一些数学家说,宇宙的运转是很有规律的,比如星球是以椭圆形或圆形的轨道在运转,分子和原子也是,这些跟数学有很多接近的地方。因此,他们说世界的来源不会是纯物质的——这么有规律、这么美妙的世界,一定是由更高的精神去创立它的,由此而成立上帝,成立安拉,这个叫做世界的目的论。即这个美妙的世界是合乎目的,不是无序的——春花秋月、树木生长、日升月落、四季往复,好像都很有规律,不是纯自然而是有人安排的一样。只是这些很精美的设置,肯定不是人类创造的,一定是比人类高级的精神创造的,祂也创造了人类的生命。
当然,主流科学认为这一切源自大自然的造化,是物质运动而成的。那物质干嘛要这样运动呢?包括进化论,为什么要这么进化呢?如果像一些宗教学家认为的,一定有一个更厉害的精神来创造,就变成了所谓的“客观唯心主义”,也就是刚才说的目的论。
但是,佛教的中观学就不这么认为了。它说世界是有规律,但你拿不出肯定的证据证明有一个客观精神来创造世界。刚才说过了,我们人类认知世界的两种方式,一种是现量,直接的、科学的印证;还有一种是比量,通过逻辑数学的推断。这两种方式都没办法证实上帝存在——所以上帝只是一个传说,因为你拿不出证据来。
从现量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看到这些物质,但是我们可以去思维、去分析这个物质到底是什么。通过分析,发现物质可以被分尽,它的组成部分可以小到最后没有(意思是分尽了)。你看,如果组成原子的半径是这么长,那么再分掉一半,再分下去,是不是像乌龟在前面爬一样,越分越小?如果不是在思维中发生,而是在现实中发生,就有可能分尽。马克思说,物质的本质是客观存在的,客观存在是不以意识为转移的。我现在批评这个东西,马克思说的不算。佛学从来不认为任何东西是客观的,全部是主观的。比如我们面前有一个电脑,我看到就是正面这部分,你们看到的就是背面那一部分,我们永远没有办法找出一个“绝对的客观”出来。即便我们会认为有一个电脑在那里,但是我们永远找不到一个我们“共同看到的电脑”。再打个比方,你的眼睛是一个照相机,“咔嚓”照一张相,我的眼睛也“咔擦”照一张。我们永远没办法照出一张共同的、一样的照片,绝对没办法的。角度、色彩、灯光……全都不同,所以哪里有什么真正的客观啊?
如果去寻找物质的组成部分,找到后来,会发现组成它的部分是没有的,是虚的。问题的焦点就出现了,一个东西,分到最后,组成的核心部分是没有的。大家可以好好想想这是否成立。只要它出现了,就是有体积的,有体积就会被分掉,而且无论有多小,最后都会被分尽。这是为什么?因为明显我们的手摸得到恋人的手,我们可以把门推开,一段距离可以走完,这就表明它一定会被分尽。
如果分不尽,会导致什么样的现象呢? 比如我现在坐在这里,我想站起来,是要通过一段距离的,结果永远都有二分之一的距离走不完。如果真的有个东西分不完,也就是我站都站不起来,人都动不了的。这个问题很严重,大家可能觉得有点好笑,但是从接下来我引申的一系列的观念,就会看出它的严重性。
如果世界是物质的,精神是物质运动的结果,就会导致我们人只有这一生,然后我们拼命去追求快乐、追求物质,就变成动物主义。这非常可怕,导致整个社会很糟糕,我们的心智水平也下降,快乐减少,忧郁增多。而且我们所有的快乐都是变化的、无常的,最后生命变得非常悲哀,没有意义。
现在我们说,物质不是真实的,没有一个真的基本粒子,事物的本质是虚假的,完全没有真实的本质,这就是佛教讲的“空性”。很多人说“空性”玄虚,其实不是,因为你看到的都是空性,没有真实的东西。
总之,找不到组成世界的最基本的粒子,有粒子就会被分掉。你想想看,你找到一个粒子,它可以被再分的,再找一个,又可以被再分的。 所以,用粒子加速器去找最小的粒子,哪里能找得到呢?如果找得到,它就不是最小的。因为找出来后,就会有体积,有体积就不是最小的,一定会被分,不可能无限分下去的。
无限分下去还会出现什么毛病呢?无限分,也就是每一个物体的组成部分都是无穷多,那么最小的物质是无穷小的,但无穷小的物质,怎么可能组成我们看见的有具体形状的东西呢?就好比,我们的未来是无穷远的,我们的过去是无穷远的,无穷远的过去能够到达现在吗?大家好好想想这些道理吧!只要详细去分析,就会明白,这不是一个很复杂的哲学问题。而我刚才说的内容,是佛教里面的一个分析方法,叫做“离一多因”。
——摘录并整理自《佛教的世界观(上)》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直击灵魂的问题: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 对个体生命而言,最大的苦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