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完美地建立了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才能产生真正的出离心。
在轮回的过程中,在法性游舞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执著,心的明力可以产生自己和别人的身体,以及很多事件、现象,但这些全都是明力的游舞、纠结,如同“虚空打疙瘩”。大家不要以为“虚空打疙瘩”很轻松,这个“疙瘩”就是沉重、痛苦,比如被刀劈我们会痛,被骂心里会不舒服,更别说被丢进地狱的热油锅里……总之,苦难就这样来了。
有人说:“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美好,比如天界、人道中的美好。”但请记住,所有的美好背后都是苦难。比如吃肉就包含很多苦难——动物在变成餐桌上的美食之前,要先被宰杀,成为尸体。有人说:“我吃素的!”但人们种稻子的时候,会杀死很多生命(如昆虫)。所以,没有任何一种甜蜜,背后不是苦难,甜蜜都和苦难套一起,最后所有的甜蜜终成苦难。这就是生命观,也是价值观、世界观。
有人问:“甜蜜的感觉不能一直维持下去吗?”无法维持的,因为苦难会堆积,堆积到一定程度,就会摧毁甜蜜,曾经的甜蜜就会变得很苦。此外,由于有个体,感受甜蜜的能力会逐渐减弱,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能感疲劳”。比如,情侣刚恋爱时,深情对望,“火花”四溅,蚊子飞过都会被“电”死。但七年以后呢?其实现在所谓“七年之痒”,已经不用等七年了,一般是七天,甚至七个小时——那时就不是蚊子被“电”死了,而是被对方气死,最后变成完全没感觉。
对于个体,甜蜜的背后,要么是直接的苦难,要么是甜蜜衰退带来的苦难,所以一定会有爱别离苦。如果我们明白这种世界观和生命观,就明白了“苦谛”。苦谛的形成,是由于心的造作,慢慢形成了各种因缘势力,堆积成了现量的感受。明白了苦谛的成因,就明白什么是“集谛”了。在这个过程中,执著会慢慢消去,痛苦会慢慢减弱,心会越来越清明,我们就会明白什么是“道谛”。最后,明白这一切现象只是无实的光明在游舞。如果真的能认知光明、明了空性,就解脱了,胜义菩提心就现前了。
在我们没有明白胜义菩提心前,可能会想:“解脱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好无趣啊!”简直在胡说八道,那叫断灭论。明白了心的游舞、明白了空性以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没有苦难了。没有自我、没有苦难以后,能够去做的事,就是所谓的胜义菩提心,完全地、彻底地、无勤地利益众生。
“完全、彻底、无勤”是什么意思呢?“完全”——度所有众生;“彻底”——度众没有障碍;“无勤”——没有个体,就不存在“努力”度众。在佛陀立场上,没有“努力”一说,而是随缘任运:众生一祈求就来,一念咒就出现,这是真正的佛陀。因此,解脱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认为解脱是什么都没有是我们在二元对立的观念下产生的一种错误的认知(思维)。
——摘录并整理自《修心七要》第02课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为什么你的快乐总是难以长久,朝内观察会给你答案
- 自讨苦吃,皆因无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