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内容:
1、 修心七要是大乘修行的集中体现,是两种菩提心的实修窍诀,是一切佛教理论的最终指向,如果真将这个修法搞透了,完全可以证悟解脱;心量的逐渐扩大以及认知的逐渐清晰是世俗菩提心,心明了自己的本性无大无小且并非实有即是胜义菩提心。
2、 两种菩提心最根本的是胜义菩提心,但没有世俗菩提心无法证悟胜义菩提心;
3、 世俗菩提心的圆满需要真实的出离心做为基础支撑;
出离心:深知轮回之苦,希求获得解脱;
1、 概念的出离心和真实的出离心;
2、 出离心的培养;暇满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为何修不下去?因为没有正确的三观;
3、 必须有正确的三观: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
4、 轮回过患,是世界观,也是生命观,也是价值观,多闻深思(中观和唯识)才会相信轮回,才会认为轮回真是过患,过患,不仅仅是苦苦,变苦和行苦才是重点;多闻深思及其禅修才能明白变苦,较深禅定才能体验行苦。
5、 因果不虚,既是世界观,世界是因果的连续;也是生命观,生命是三世轮回的连续;也是价值观,因果可以被息灭而决定生命可以解脱的价值。相信因果不虚,才会相信三世轮回,才会相信有解脱而产生出离的追求;
6、 相信死亡无常,是生命观。对于生命无常的理解很难入心。原因,凭感觉思维,因此必须闻思,学会用理性思维指挥行为;
7、 睱满难得是生命观,相信得人身不易,也是价值观,相信遇佛法修佛法更难。正确的三观,确定轮回过患,因果不虚,死亡无常,才会确定睱满难得。
八无暇:地狱、饿鬼、畜生、长寿天、边地、持邪见者、佛不出世、喑哑。
五自圆满:所依圆满、环境圆满、根德圆满、意乐圆满、信心圆满。
五他圆满:如来出世、佛已说法、佛法住世、自入圣教、师已摄受。
暂生缘八无暇:五毒粗重、愚昧无知、被魔加持、懈怠懒惰、恶业涌现、为他所转、求乐救怖、伪装修法。
断心缘八无暇:为今所缚、人格恶劣、无出离心、无有正信、喜爱恶行、心离正法、毁坏律仪、失坏誓言。
因此。三观的纯正才能让四前行深入我们的相续,成为决定我们生命走向的启明星和行为取舍的准则。很难有正确和坚定的三观,因此必须长期闻思修,才能生起真实的出离心。
三观纯正了,但也不一定能做主,有理性力量和感性力量的斗争;闻思修培养正确的理性和感性的力量,普通人用错误的理性和自私的感性。很多人基本上凭错误的感性做主。
为将概念出离心变成真实出离心,需做三件事:1、长期坚持闻思以培养正确和准确的三观;2、长期坚持供养上师三宝、行善积德,放生布施等,并实施三殊胜,以建立修行顺缘;3、坚持打坐,修呼吸和体会禅定,建立追求解脱的意乐和克服散乱贪欲的心力。
普通居士修行的必备条件:1、正确依止具德的上师;2、选择真实修行的团体;3、足够的修行时间和相对清净的修行地点。
我们继续来学习《修心七要》的第二课,上一课中讲了《修心七要》的作者以及传承,也讲了一下菩提心——世俗菩提心对胜义菩提心的作用,两种菩提心的关系是怎么样的。总之来说,我们要去修菩提心。
说白了,《修心七要》里面的修心就是修菩提心,实际上是一个修行的方法,基本上是大乘修行的一个集中体现,其中既有胜义菩提心的修法,也有世俗菩提心的修法。这些修法是心要的集中,也就是用心的一些要点。
当然,胜义菩提心(空性)在此仅一带而过,但它却非常重要,也是修心的一个目的。世俗菩提心修到一定的时候,最后一定会开悟——明白胜义菩提心。然后在胜义菩提心明了的基础之下,还要去修行,直至成佛。但是,不管是胜义菩提心还是世俗菩提心,都是在修心,而这七个要点是大乘修行的一种集中体现,所以称之为《修心七要》,它是一切佛教理论的最终指向。
我们学过很多的佛教理论,中观、唯识、因明、三藏十二部等等,但所有理论的最终指向都是在修心。在胜义层面的是空性,在世俗层面的是菩提心,当然,世俗层面还可以有很多,比如皈依、金刚萨埵的忏悔、积累资粮的曼扎、上师瑜伽、五重唯识观、四夺等等,反正有造作的修行,都算是世俗层面的修行。
你问:“世俗层面的修行为什么只有菩提心呢?”世俗层面的修行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方法和理论,但最终要完成的是世俗菩提心。你问:“那空性呢?”空性可以说是单空,也属于世俗的修行,但是我们真的把两种修行贯穿在一个相续里面的话,你会发现世俗菩提心和单空是相辅相成的。如果利用单空把自己夺空了或者把外境夺空了,这时候去利益众生会更轻松。世俗菩提心不仅仅是一个观念,只是在心里发个愿而已(愿菩提心);你真的去实践菩提心的时候,它变成了一种强烈的心态(行菩提心)。你会发现单空的修行对你世俗菩提心的圆满有非常大的作用,所以它们两个是相辅相成的。
所以把世俗菩提心作为世俗修行的一个关键点、一个目标指向,是绝对没有问题的。接下来的胜义菩提心就不用说了,世俗菩提心和单空走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变成胜义菩提心,你就会明白心的本性是什么,这时候就成了胜义菩提心。依据胜义菩提心再去修行,慢慢会去除所有的业障、所有的执著和无明,最后成为佛陀。
所以说《修行七要》是佛教一切理论的最终指向,你要真的把这个修法搞透了,是完全可以解脱的。很多人说:“我不太适合去读很多的理论,把理论搞得很细、很复杂,多来几个转折就昏了。我适合一直坚持修下去,而且还不只是念佛往生,而是要证悟空性,那我该怎么办?”——你把这个《修心七要》弄透。
我们要明白,不管做任何一个事情,世俗的法、佛教的法,或是其他外道的法,只要穷其一生专注在上面,把它弄透,你都会有所得。你问:“佛教后面不是说无智亦无得吗?”那是从哲学层面去讲述的,我的意思是:如果你把一个法或者是一个修行,哪怕是世法也好、外道法也好,只要你全情投入进去、搞透它——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串习才能成量。
如前所说,如果觉得中观、因明、唯识、五部大论太复杂了,但还是想证悟,而且要简单一点,那怎么办呢?——《修心七要》,你把这七个要点抓住就好办了。这个《修心七要》主要讲的还不是胜义菩提心,而是世俗菩提心。你会疑惑:“我们最终的目的是证悟胜义菩提心,而世俗菩提心讲了那么多,这样正确吗?”对我们来讲是正确的,因为普通人不是一上来就顿悟,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一下就明了胜义菩提心——很难的,难的原因是我们不明白自己的心是怎么回事。
不明白自己的心是怎么回事,可以从世俗和胜义两个方面去讲,如果完全彻底地明了心的本质,那就是胜义菩提心。但这个不明白都是很高级了,而我们的不明白是很粗浅的。怎么不明白呢?我们明白自己的心是怎么样安静的吗?很多人连禅定的安静都没体会过,你不明白自己心的安静。还有,你能不能够明白自己心的各种各样细微的状态、各种各样运行的情况,你只是被这些心的状态以及心的运动(心所)所操纵,根本连回观的习惯都没有。
我们天天运用自己的心,但是天天被自己的心所折磨,也就是世俗中庸俗的状态都不了解,更不要说去彻底明白它的本质,所以我们不可能一上去就彻底明白自己心的本质。我们连心的一些隐秘的,甚至不是很隐秘的形态都不明白,叫做不自知。人很多时候都不自知的,以前跟大家交流佛法时,经常讲的一部电影《飘》(又译《乱世佳人》)里面的女主斯嘉丽,她跟男主角白瑞德纠缠了很长时间。她一直认为自己爱的是另外一个人,而不是白瑞德,到了最后她在雾中奔跑时,才清楚自己所爱之人是白瑞德。她连爱这种粗浅的东西都搞不清楚,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她不明白自己心的状态。
不明白自己爱什么、恨什么,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有。比如你跟老公/老婆经常在一起吵闹,当时觉得很讨厌对方,但要是把你们俩一分开,你突然会很想念对方。会不会有这样的事呢?会出现这样的事。那你是爱他/她还是恨他/她呢?你根本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爱恨纠缠,真的是很难自明。这还是很粗浅的爱,还有一些不好的,譬如隐含的嫉妒、贪婪、仇恨,这些很晦涩的心理,不一定能够自明。目前有很多抑郁症患者都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抑郁,有些心理学家有能力把你从小受的伤害,在你不清楚的情况下弄出来,然后你的心理病就痊愈了。弗洛伊德就搞这个玩意,还发明了一个词汇叫做“潜意识”,潜意识是什么?就是还没清晰浮上来,实际上在作用的那部分意识,这是弗洛伊德的说法。而佛教认为这是阿赖耶识里面的种子,它遇缘而起,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而你就没有自知之明,很多人也不知道自己内心的情况,甚至连自己表现在外的一些状况都不知道、不清晰。在自己的想象中,认为自己在世人面前是多么的端庄、多么的有派、多么的不讨人嫌,但实际上不是如此,如果偷偷用录像机录下你平常跟人打交道的表现,你会怀疑“这是我吗?我是这样的吗?”你不会相信的。别说其他人了,就说我本人,我从来没看过自己跟大家讲法的录像,因为我看到自己的样子就讨厌,长得圆溜溜的,一团肥肉在上面手舞足蹈,说话三句中间就夹有脏字,根本不想承认这个人是我自己。
我说的是真的,我也不觉得自己有多端庄,所以从来不去看自己讲法的录像。每次上课都有人给我录像,加起来有很多,我还是愿意把它保留下来,为什么呢?可能我自己看着讨厌,但别人看着挺喜欢的。我只是想说明:其实我也不明白自己到底是怎么样的,甚至连我外在表现出来的样子,都跟想象的不同,所以我们很难明白自己。
由于粗浅的明白自己都很难,更谈不上究竟的明白。人要养成自观、自省的能力,而自观、自省本身是一种修行,而自观、自省的同时,心也在改变。当你自观、自省的时候,会发现自己痛苦的一些原因,以及自己纠缠、执著、愚痴的一些原因,你就开始明了自己的心了。这个过程是漫长的,而且你去观察和改变的时候,得有一些理论和方法,否则观察了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有些人观察进去就慢慢进入禅定了,心好像平静了、舒服了,觉得这个就是世俗菩提心,那就完蛋了。
所以,修心得有一定的方法和理论,这些理论和方法就叫做心要,所以称为《修心七要》。以前武术经常说到心法、心要,比如打拳的时候,招式不重要,怎么用心才是最重要。你看泰森打拳也讲心要的,比如一拳打出去怎样才最有力、最吓人呢?他说一拳打出去的时候,要想象那一拳打到对手的后脑去——好毒啊!也就是说,一拳打出去的时候,别想着打到对方的额头上,在观想的时候,要把拳打到对方的后脑去,那一拳才会很透,使对方倒地。这是泰森打拳的心要,大家是不是觉得他很毒啊?
打拳有心要,修心也有心要。为什么我们花那么多的时间来讲世俗菩提心呢?因为我们不可能一下上去就明白本质,首先我们得明白自己的心是怎么样的?自己是怎么自私的?是怎么痛苦的?这个修心的过程、明了的过程,就叫做世俗菩提心的修行。为什么我们要用单空的方式去空掉我们的心所呢?其实可以归纳为世俗菩提心的修行,你也可以反过来说,世俗菩提心的修行是单空的一种修行,空掉自己的执著(内在的无明)。
所以单空的修行也好,世俗菩提心的修行也好,其实可以是一体的修行。当然,有时候会把单空的修行说成是胜义菩提心的加行,已经是空性的修行了。还有一种分界,有造作的修行(没有明白胜义菩提心以前的修行),都统称为世俗菩提心的修行;胜义菩提心就是修空性,明白了再去修,叫悟后起修。至于怎么去分界不是非常的重要,只是交流讲解的时候,大家可能易于明白。
所以我们一定要把这个修法搞透,不要轻视世俗菩提心——“哎呀,为什么不讲空性呢?”大家都喜欢听空性、听胜义菩提心,其实不是的,世俗菩提心弄透了以后,证悟空性就很容易。很多人都没把世俗菩提心修好,就想去证悟空性,有时候通过禅修、通过加持可能会得到一点点的境界,但没什么用的,转过头就忘了。由于没有世俗菩提心,心根本就生不起真正的解脱,也生不起真正能够舍弃执著的力量,只是偶尔的一点点明了,转瞬即逝。很多有一些体受的人,以及有一点点触碰的人,都是这种状态,原因就是世俗菩提心没有修好。所以大家不要轻视,认为《修心七要》只是讲世俗菩提心就不重要了,实际上非常的重要。
以前跟大家讲过,世俗菩提心有两个要点,一个是缘众生,一个是缘佛果。缘众生导致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心量的逐渐扩大。缘一切众生的话,心的倾向性就不可能朝着自己喜欢的众生,只希望他们成佛,而对不喜欢的众生,就不希望他们成佛,或者对另外一部分众生冷漠无情。不是这样的,要求缘一切众生,就希望你心量要无穷无尽地扩大,最后就能导致遍知。
另一个是缘佛果,世俗菩提心不仅仅是一种好心,好心是不管用的。比如基督教的德蕾莎修女,可以称为悲心,但不能称为菩提心,甚至不能称为大悲心,因为大悲心要缘一切众生,而悲心可能只对某些生命非常的慈爱。你看德蕾莎修女可以亲吻艾滋病人,不顾一切地把一些很脏的婴孩从水沟里抱起来,亲手喂他们食物。她非常的善良,但能否称为世俗菩提心呢?不能,因为她不缘佛果,没有这样的心理指向,因此不能叫做菩提心,所以她不能称为菩萨。也许她是一个暗藏的菩萨(有很多菩萨也会化身到其他的外道里面去度众),但她示现出来的样子不是菩萨,没有“我有世俗菩提心,我救度这些众生,最终希望他们成佛”的想法。因为菩萨深深的明白“一定要让他们成佛,才能彻底地解除苦难”,所以一定要缘向佛果。
在缘向佛果的过程中,心会越来越清晰,最后会明白心的另外一个智慧,叫如所有智;前面缘一切的众生,就会产生尽所有智(遍知)。走到最后的层面,佛在果位上会具备这两种智慧。所以,世俗菩提心为何要规定两种“缘”(缘众生、缘佛果),是有其中意义的。
胜义菩提心就不用说了,心明白自己的本性没有什么大小,也没有实有的时候,就是胜义菩提心,也就是这时候连众生也不缘了,因为没有众生。没有大没有小,也没有实有的真如、智慧,当心真的明了这一点,那就是真正的空性、真正的如所有智——真实的如所有智,是非如所有智,是名如所有智(这是《金刚经》里面讲的),这个就是胜义菩提心。
我为什么反复跟大家讲这些概念?因为里面蕴含着真理,所以我们要去修世俗菩提心。当然,根本的目的是证悟胜义菩提心,但没有世俗菩提心的话,是没办法证悟胜义菩提心的。这是《修心七要》最后的五个要点,讲怎么去修世俗菩提心。修世俗菩提心有很多方法:知母、念恩等等,后面的交流会提及。
很多人修了好长时间的世俗菩提心,有的修了很多年,不要说生起比较好的菩提心,他连好心都没有。因为他的心完全不动,只是有了一些菩提心的概念,并没有形成菩提心的心态。2011年的五一禅七(我们举办的第一次禅七)就跟大家讲过“概念的出离心和真实的出离心”、“概念的菩提心跟真实的菩提心”,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我们学了很多菩提心的观念,也可能轻微地做过一些菩提心的修行,甚至很努力去发过菩提心,但最后仍然发不起来。其中有一个非常大的原因:我们内心里面一点出离心都不具备,或者是出离心非常的微弱。
那么,是不是没有出离心就不能修菩提心呢?不是的,虽然慈诚罗珠堪布说过:一定要修好出离心,再去修菩提心。次第上这是对的,但一般来讲,要我们这些汉地众生老老实实的什么都不做,先把出离心修好,再去修菩提心的话,我觉得不太现实。很多人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学修班,哪里会管你是否次第的修行呢?甚至在上《普贤上师言教》的同时,又在上《入行论》,还有般若班,不可能等到你把出离心修得很坚固之后,再来修菩提心,这是不现实的。
其实你可以一边闻思修行出离心,一边闻思修行菩提心,互相不会产生冲突的。虽说可以同时学、同时修,但如果你的心一点都不具备出离心,或者出离心很差(有一点但很差),你真生不起比较真实的菩提心。为什么呢?因为没有比较真实的出离心,就意味着我们的心对世法、对各种各样世间的妙欲非常贪著。这种贪著会以各种各样被掩护的面目出来,一旦触及到你贪著的东西,就别说发菩提心利益别人,或者像具备圆满的出离心那样舍弃今生,你连一个小小的快乐或者比较好的外境都舍弃不了,更谈不上粉身碎骨、不顾一切去利益众生、去弘扬佛法,根本做不到。
所以说你没有出离心却有了菩提心,那是自欺欺人,根本不可能。没有出离心的人,就意味着有巨大的贪著,因此在弘法或与人交流的过程中,会有很多的禁忌。比如他贪钱的话,你就不能碰他的钱;让他选择学佛修行还是挣钱,他一定会选择去挣钱;贪色的话,就更厉害了。现在的很多人对钱财的要求不高,只要够吃够穿就满足了,但色却不行,爱人、情侣、家庭的某个成员,贪著得不得了!在选择修行、解脱,以及选择爱欲对象的时候,一般都会抛弃修行,这样怎么可能有菩提心呢?
菩提心的观念是有的,但菩提心的真正意思是“舍弃一切”,为了众生的解脱,不是奉献一生,而是生生世世地做下去,得有这样的强烈心态才行。怎么可能一点点事情就把你弄翻?所以没有比较真实的出离心是不可能有圆满的菩提心,原理就是这样。那我们要怎么办呢?在《修心七要》里面,第一个“要”是讲劝修前行法,只有一句话——“当修前行法”;第二个“要”是讲胜义菩提心,也就是正行;后面五个“要”都是讲如何修世俗菩提心。
今天的这堂课,讲的是第一个“要”的内容:“当修前行法”。大家可能看过慈师、索师,还有好多其他上师们、法师们讲过的《修心七要》,而在汉传讲得很少,主要是藏传的,我这里收集起来都有几十种。作为学院的传承,我们可以看一下慈师和索师的,他们很早以前讲过,而且首先讲的是出离心,但讲的内容并不多,很多都是一带而过。原因是什么呢?这个《修心七要》主要是讲后面的五个菩提心,至于出离心,上师们在其他地方也大量的宣讲。但我在这里作交流,觉得出离心要狠狠地讲,本来想一晚上就把它讲完,但有可能不行,因为内容有点多。
大家不要轻视出离心——“哎呀,讲出离心有什么意思啊?能不能讲大圆满、讲空性?”唉,这样想是很笨的!如果是见解纯熟的修行人,在讲大圆满的时候,一定会牵涉到出离心;在讲出离心的时候,甚至也在讲大圆满。这些法全是套在一起的,不是一个绝然分开的界限,出离心是一坨,菩提心又是一坨,空性又是一坨,大圆满又是一坨,似乎互不相干,其实不是的,整个修法都是一体的。
绝对的出离心,其实就是大圆满的空性,在出离的时候有解脱、有光明,那个就是大圆满的光明。完全安住在空性里面,一切全都是假象,这个就是真正的出离。没有所谓的安住,也没有所谓的安住者,但是一切光明、自然,这个就是所谓的涅槃、解脱,出离心的极致就是解脱。所以,整个佛法到了最后,一定会整合到一起去的。
所以,大家不要一听到我又讲出离心就嫌弃,不是的,反而要好好去听,因为牵涉到很多理论。我这次跟大家讲的出离心,可能会有很多内容,其中也会讲一些要点和修法。因为我觉得,像我们这群人,在踏踏实实地、真实地去修行出离心,并且去理解和实施出离心方面,都是非常差劲的。这样导致我们读了很多书、搞了很多修行,也就像在沙土上建起的大厦一样,地基不牢,根本不太起作用。
很多人都受过大圆满的直指心性,而且都是真正的上师指引的,甚至是很厉害的上师,但是根本都明白不了。原因是什么?他连基本的出离心都没有,怎么可能去明白法性嘛?所以,我们这群人一定要回过头来,好好地把出离心这部分内容,用心去思维、去理解、去修行。
这些内容我会讲得比较详细,也许这堂课会讲完,那就最好了,下一堂课就正式开讲正行,是大家最喜欢听的空性。至于空性的修法,会从单空讲到空性,以及座上和座下的修行。这本论基本上都是讲修法的,但是我会把理论和修法结合到一起来讲,我不想简单把一个方法教给大家,然后说完就走了,这样你也听不懂,拿着这些方法也不知道该怎么运用。
正行是这样,前面的前行更要用心,我们所欠缺的就是这些基础。聊起佛法,很多人都会说出一些佛法的名相、一些理论、一些上师的名字以及他们的事迹,甚至会感动、会流泪,但是你会发现他没有出离心,根本就不想把这一生真正用去解脱。不过是生活中的需要,或者是某种情绪的需要,或者是前世的善根在那时候依缘显发,呈现出一点点对佛法的爱好,而他的心最大的热爱并不是解脱。那最大的热爱是什么?自己问自己!有些人甚至没有热爱,热爱的是抖音、是朋友圈。我为什么会这么说呢?现在的很多九零后都变成了宅男/宅女,为什么?他/她们连出去谈恋爱的心思都没有,就拿着手机天天刷,非常的糟糕,所以我希望大家用心。
世俗菩提心的圆满需要真实的出离心作为基础、作为支撑,所以“当修前行法”这一句话非常的重要。一句话“当修前行法”——应当修前行法,如果没有前行法,后面菩提心的修行或者空性的修行,基本上不可能的。但也没问题,你可以去修,也可能产生一些感受,很多人在没有出离心的前提下去修空性,也会有些感受,但是绝对没办法透悟,心永远体会不到放弃以后的那种无执,那种无执里面会有愉悦、轻松、有明、有乐、有无念,虽然这些作用是误区,但证悟了以后也会有这些作用。
如果没有比较厚实的出离心和菩提心,你真做不到的,可能碰到一点无执,接下来马上就开始执。没有出离心就是在执,没有菩提心就会更执自己,而且都不知道自己在执,所以你没办法领会到那种无执。而心对那种无执的领会是直接的,虽然是自明,但它就是直接的,所以你没办法体会到,因此就变成了一句话,或者自己用意识、用感觉捏造了一个无执,觉得这个很爽——那不是无执,就是一个执。
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基础法,慈诚罗珠堪布经常说“要重视基础法”,很多人听了就算了,觉得听到一个窍诀,或者明白一些比较深的法义就可以了——根本不是的,修心,是心在变化,他可以不懂任何的理论(名相、法理都可以不懂),也有可能明白他自己的本相。因为所有的名相、法理,无非是心游舞的一种结果,他可以不知道这些游舞,就知道自己的本质的,六祖就是这么开悟的。很多虔诚的人也没学多少佛理,可能不懂中观也不懂唯识,但他去依止一位具德上师,慢慢被拿走很多的执著,然后一指,他也明白了。
我的意思不是让大家不去读中观和唯识,而是心要明了自己,不仅仅靠读书,或者靠懂这些名相,懂这些名相,也不见得能明白真正的本质。一定要去掉心本身的一些无明跟执著,可以通过大量的闻思修行来去掉,也可以通过其他的方法。不管怎么样,你一定要去掉这些执著。去掉执著的第一步是出离心,第二步是菩提心,最后发现连执著都是多余的,那叫空性正见。
“执著是多余的”意思是什么?连执著都不用去掉,因为它不存在,或者叫现而无实。这个很难明白,说起来就一句话:现而无实、缘起性空、自然安住、无思无想……可以说很多,但你真的知道这些话的意味在哪里吗?不知道!知道了以后,你不用来听这些课了,自己赶紧去修行。
产生真实的出离心,并且去修行,是真正趋向解脱的一个必须过程。前行法就是修出离心,出离心是什么呢?出离心是一种强烈的心的状态,它有两个特点,第一个是深知轮回之苦,心要明白这个世界上的一切,真的很苦——苦谛。不是一切都好圆满、好殊胜,你看,啊,彩虹!啊,太阳光!啊,美好的饮食、住所!岁月静好!——不是这些哦。第二个是强烈地希求解脱的心态。出离心的心态里面,包含了这两个因素。
简单来讲,世界很苦,我要解脱,这个叫出离心。这个概念我们一说就知道,但是你有这样的概念,不一定真的有这样的心。很多人也学过出离心,知道“我要出离、我要解脱,世界是苦的”,这些谁不会背啊?但是,一遇到事就不行了。甚至搞小组辅导的时候,辅导员会给大家讲:我们要修四个前行法,暇满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照着《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面的内容,“哗啦哗啦”地说过去了,说的时候觉得头头是道,书一放下就继续去轮回。
他们根本不管过患不过患,至于因果不虚,那是书上说的,死亡无常与我无关,大家都要死,我要活到自信人生二百年,永远不死。至于暇满难不难得,那也与我无关,我现在要妙欲难得,我要去谈恋爱,我要去吃好的,我要玩、我要出名,我要拥有好的东西,我要在人群中最闪亮、最注目,实在不行,我要在家里面刷手机。
所有的概念全都忘完,导致我们很难生起真实的出离心,那要怎么办呢?我们要培养出离心,那不是学了一个概念就完了,要靠修和养——“修”就是把非出离的心态修掉;“养”就是把正确的出离道理建立起来,让心真的深知轮回之苦,然后强烈地希求解脱。
那要怎么去做呢?很多人学《大圆满前行引导文》的时候,都在修前行法。至于具体的前行法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在此我就一带而过。第一个是暇满难得,我们都会说,盲龟遇浮孔,人类的数量很少,随便在泥地里抓一把泥土,里面含生的数量已经超过人类的数量。而且具足暇满难得有很多因素:八无暇、五种自圆满、五种他圆满、暂生缘八无暇、断心缘八无暇,大家还记得吗?都记不起来了,连理论都不记得,实践更没有了。大家学了暇满难得以后,会真的放弃一切去修行吗?会的,刚刚开始有一点冲动、一种情绪,但稍纵即逝,
第二个是死亡无常,我们都会说:“哎呀!知道死亡都是无常的,说不定明早起来就死了。”例子会讲很多,但我们真的认为自己明天会死吗?不会吧?!如果意识到明天会死,又相信死了以后可以往生或者堕落三恶道,我们会不停地去念佛。但你没有,你的计划是明天做什么事、见什么朋友,修行与你无关,你不会去想死亡无常,认为那是别人的事,这个难以入心。
第三个是轮回过患,我们会讲地狱、恶鬼有多惨,《大圆满前行引导文》里面讲到地狱,有八寒地狱、八热地狱、近边地狱、号叫地狱、大号叫地狱、黑绳地狱、无间地狱,把人看得毛骨悚然,但看完之后书本一合就忘了;至于饿鬼,也忘了。轮回是很过患的,特别是在这个和平时代,大部分人都感觉到是有过患,比如钱少是过患、伴侣少是过患。反过来,如果有很多汽车、很多的洋房、很多好看的衣服、很多好吃的东西,那就不是过患了。
第四个是因果不虚,我们只会停留在嘴上,甚至有时候会利用它去吓唬别人。比如别人做了一些让自己不开心的事情,就去吓唬别人:“你不怕报应啊?因果不虚哦!”但因果不虚对自己的时候就不管用了,根本就不管因果虚不虚,好像因果是他家开的一样,只去整别人,导致最后修不下去。
暇满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前行法很快就读完了,接下来还是修不下去,不能把我们逼向修行。那么,他会不会去修呢?也会的,但是修一段时间就搞不下去了,原因是什么?其实大家要换个角度来看,暇满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实际上说的是三观: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
藏人为什么可以一直修下去呢?因为三观本来就正确,而汉人的三观要通过闻思建立、通过修行培养,不是读了暇满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的一点点文字,就建立起了正确的三观。你并没有建立起正确的三观,你嘴上说轮回过患,心里相信轮回吗?其实你连轮回都不信的!你连轮回都不信,哪里有过患不过患啊?当然你也相信一点轮回过患,比如没钱了当然是过患,生病了当然是过患,大家都知道这些是过患。但你解决的方法不是修行,而是没钱去挣钱、生病去医院治疗、眷属太少去找眷属,或者加入什么团体,泡妞/勾仔去了。
他根本不会去相信轮回过患,至于因果不虚就更恼火,因果不虚是一个世界观,是世俗谛的理论。而世俗谛的理论以唯识为基准,唯识的大部分内容就在讲因果不虚,讲世界不是物质的,是由心而展开的,心的规律是怎么样的。那我们相信因果不虚吗?不相信,概念上明白因果不虚,到底为什么因果不虚,连理论上都不能圆满。
很多人问我:“为什么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你可以回答:“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他会说那是色法来的,心法上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我没看到,看到的都是善人很倒霉,经常被人欺负,恶人反而很凶,因此就认为没有因果不虚。原因是他把因果简单化,连理论上都圆融不了。
为什么布施会发财?持戒会得福?忍辱会后世得到尊重?道理上根本理解不到,就算是道理上理解了,如果现实的情况发生了冲突,马上忘得干干净净。明白忍辱是可以去掉很多业障,同时可以证悟空性,道理上大家都明白,但是真正侮辱来的时候,行吗?路上一个人不小心碰了你一下,火气冲天;或者亲人、同事不顺你的意,就恨不得把人家的祖坟都刨了。
这样的话,根本就不太可能,原因是我们的三观不正确。为什么呢?因为轮回过患是一种世界观,首先要相信轮回,世界是有轮回的;同时也是生命观——轮回,三世轮回嘛;而相信轮回是不好的,是一种价值观。轮回过患,就包含了这三观。
因果不虚,更是一种世界观,世俗谛就讲因果不虚的。胜义谛说实质上是没有因果的,我们可以超越因果,但是你有执著,因果就会不虚。世界是因果的连续,这是一种世界观;生命是三世因果的轮回,因果不虚是生命观;轮回的过程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而且轮回是可以被息灭的,我们才会去追求解脱,这就是价值观(取舍)。所以,因果不虚没那么简单,并不是说我们表面上看到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死亡无常,实际上是一种生命观,生命真的是说来就来、说去就去。在现象上我们也承认,但总认为这些现象跟自己无关,原因是什么呢?佛教的生命观没有入心,没有入心就没有在你的心里形成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指挥你的思维、指挥你的取舍,如果觉得生命真的无常,你就会拼命去修行。
很多人说:“什么是无常啊?我还没过上好日子,我还没娶个老婆、生个儿子、一亩三分地,等我退休以后再去学佛。”这就是对死亡无常没有理解,他不知道死亡无常随时会发生于自己身上。无常的前提是什么?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毫无意义,比如拥有很好的家庭、很多的钱财,别人的尊重、名声,都是无常的。我们不会因为明白了这些道理而抛弃,甚至不会明白我们的生命说没就没了,我们的团体里面,也有很多生命说没就没了,我们总觉得这些事只会发生在别人身上。所以没有理解透彻就很难入心,这是生命观。
暇满难得就更麻烦了,它要确定轮回过患、因果不虚、死亡无常之后,才会肯定暇满难得,它是一种生命观,同时也是价值观。生命观是指得人身不易,书上对暇满难得描述了很多,远离八种无暇(有八种情况是没闲暇去修行的,所以很差劲)、具足十种圆满(你必须要具备这十种圆满才能够去修行,但大部分人根本不具备这十种圆满),否则不能算是暇满人身。既有暇又圆满,就叫暇满人身,这是一种世界观,起码得相信世界有六道轮回,相信所有的生命中,暇满人身是最难得的。比如他圆满中说佛要出世、佛要说法,起码你得相信有佛,这已经是世界观了。然后也是一种价值观,你觉得自己可以解脱,得人身不易。
相信佛法、相信遇佛法难、相信修佛法难,这个本身也是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而且一定要确定真的有轮回、有过患,因果真的是不虚的,而且心里面要生起死亡无常的定解和感受,你才会在心里面真的认为暇满难得,才会不顾一切的放弃这些去修行。
什么叫做世界观呢?——世界是怎么样的称为世界观。相信轮回以后,怎么样才有清晰的世界观?有一种方法,一上来就跟你讲世界是有六道轮回的,我们是可以解脱的,这是一种世界观,直接给你说了结果。但是对现代的汉人,特别是被唯物主义洗脑了那么多年的汉人,是不太管用的。说老实话,很多人学佛首先要确定两个问题——是否真的有轮回?有轮回,我们可以解脱吗?那怎么确定和解决这两个问题呢?——中观和唯识。
我们不要认为,学习四前行就是把暇满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这些结论简单地背一下,就认为自己修了出离心。对以前的藏人可以这样,他们一生下来就相信轮回,外道的看法根本进不去,每个人都相信上师所说的东西。但对汉人不能这样,汉人有个特点,嘴巴说信,心里却不信,习惯地想一套、说一套、做一套。我们的心经常不听话,别人有两套而汉人有三套,跟众人说的是一套,自己想的是一套,做出来的又是一套。为什么?因为有时候做的跟想的不一样,有时候心不听话,明明理智上想的一套,行为上执行是另外一套。很乱的,根本就没有一个正确的世界观。
我们确定轮回过患、确定因果不虚、相信死亡无常,然后确定暇满难得的时候,应该闻思中观和唯识,当然这是针对部分有闻思能力的人。但我觉得,哪怕你不是很聪明,闻思能力比较差,文字能力不是那么敏感,只要长期去读、学、思考,多多少少都能明白一些。这些理论读多了以后,你才会真正的相信轮回,不然的话,唯物主义的想法始终在你的相续中占据主导地位。
经过中观、唯识的剖析与分析,你才会确定原来生命是怎么回事,才能建立正确的生命观:我们的生命虽然是虚假的,但通过业力会呈现出相应的身体状态和外境状态,以及我们的情绪状态,苦乐业报这些,通过八个心识来进行展现,这是唯识所说的内容。
你开始明白轮回是怎么回事,从理论上可以大体知道,如果学得很好的,一定会深信轮回,然后确定了生命观。确定了生命观,就是对生命的了解清楚了,然后你才知道生命应该怎么去做才有意义,价值观就出来了。价值观认为这样做才有意义,就像人赚钱,经过一通的分析,A股是潜力股,现在买一块涨到一百块;B股是垃圾股,现在买一块跌成零点五块。最后决定买A股,那是因为他很了解A股和B股。同样,对我们的生命了解以后,才会知道生命要这样去做才有意义。要怎么去做呢?去修行、去求解脱、去积资净障、去依止上师,加入修行的团体,坚持不懈的修行,知道我们所做的有意义,价值观才得以体现。
但我们却拿着一本书来照本宣科——暇满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读完了,接下来该怎么办?心里面其实没有真正的世界观,不知道这个世界的显相是苦的,毫无实质的,要脱离它。不知道我们的生命是有三世轮回的,现前的一些妙欲不值得贪著,现前的一些苦难也不值得畏惧。我们不会明白这些,只是肤浅的知道一些大概念:暇满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所以我们一定要大量去闻思。
对于你们,我一上来就讲中观,当初被攻击惨了,我为什么要讲中观呢?因为我也知道很多学佛人理解不了中观,但我是一个普通的学佛人,我所交流的人跟我有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思维习惯、共同的认知习惯,认知基础都大致差不多的人。我明白他们跟我一样,根本不会相信轮回,更不会彻底的相信轮回过患。他们一边吃着火锅,一边喝着啤酒,一边搂着美女,嘴上说“哎呀,人生没啥意思”,尽是搞这一套。我年轻的时候也这样,所以很明白我这类人的虚伪。
原因是什么呢?我们根本不相信轮回,是唯物主义者,而且是唯物主义思想的成就者(唯物主义思想深入骨髓)。我们的生命观、价值观都来源于唯物主义,相信这个世界是物质的,精神是物质运动的结果,我们初中的时候就开始被灌输。这是我们的世界观。
我们的生命观是什么?——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活着的时候及时行乐。我们的价值观是什么?——不管白猫黑猫,逮到快乐就是好猫。只要自己的舒服,最多扩及到自己的家庭、亲人,再好的去做一点慈善,哪里会想到解脱这些?根本就不承认有解脱,也不承认有轮回,我们的世界观就决定了我们没办法真正的去追求解脱。
好多人进入佛教圈,哪怕是学了些佛法的道理,但都不是为了求取解脱,可能是因为习惯、因为朋友介绍,也可能是稍稍懂些道理,表面上(意识、概念上)要追求解脱,但内心对很多世俗的贪著是非常强烈、炽盛的。很多学佛人都是这样,见多了以后真是哭笑不得,一方面说要解脱,一方面做的全都是不解脱的事。最滑稽的是,他不知道自己做的是反解脱的,反而愚痴地认为自己有很大的功德、很不得了,佛教团体里面有好多这样的人和事。
错误的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深入了我们的骨髓,那要怎么办呢?一定要换过来!那要怎么换过来呢?一定要去读中观,明白这个世界不是物质的,没有“物质”这回事。面前的显现不是物质,就是个幻影,所以它可以坚硬、可以变化、可以有很多奇妙的现象,比如钻石,彩虹——彩虹还会认为是虚幻,因为它可以消失,但大家会认为钻石消失吗?“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如果把钻石放到火炉里面,你知道它肯定被烧化了。由于你学过化学,又会认为它变成碳分子、碳原子等物质挥发了。钻石虽然不在,但是钻石的本质还在,只是以分子、原子的形式跑到其它地方去了。
我小时候经常想:古代的秦始皇、汉武大帝、拿破仑, 我身上是否有他们的原子?他们死了以后的原子随风而飘,说不定落到我的饭菜里面,被我吃进肚子了,然后通过我的大肠,最后变成大便出去了。我以前曾想过这样的问题,因为被唯物主义所熏染了。
所以,我们一定要通过中观去明白世界不是物质的——那世界不是物质的,现象是怎么来的呢?既然没有分子、没有原子,但你明明看到有东西,捏你的脸会痛,那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好,唯识就会告诉你,这是心的明力的展现、是心的光明的一种错误展现,而心的究竟光明是无形无相的。
顾名思义,无明(真正只有一个无明)就是不明白心自己是怎么样的,不明白光明是怎么回事,不明白光明是有认知能力的,这种认知就会变成二元认知,然后开始扭曲,扭曲一堆积就出现山河大地、虚空、人物、房屋等等万事万物。
很多人会疑惑:“有那么神奇吗?”你好好想想,有时候晚上做的梦很清晰、很细致的。比如我白天打麻将经常会输,但晚上在梦中打麻将基本上都是赢,很奇妙的牌都会被我摸到。白天我观想自己胡了大四喜,结果一晚上做梦胡了三次大四喜,而且很清晰。你的心会捏造出这样的幻相,等你醒了以后,才知道这是幻相,但你在打牌的时候,会觉得它很实在的。
比如,现在你们在听我说话,有些人还可以通过屏幕看到我手舞足蹈、唾沫横飞、喜笑颜开的样子,但你不会觉得那是假的。如果你长期串习空性,你会认为这是影子在动,甚至心去注意到本质的时候,连影子都不是,你根本不会去管影子不影子。
这种世界观会慢慢让我们明白:原来我们的身体、世界的显相,都是心的光明扭曲而来的,由此你就建立了生命观。由于光明本身是不生不灭的,扭曲以后只要不回去,便会一直扭曲下去。光明是无穷无尽的银行,可以随便提供给你无穷无尽的分别,所以轮回是没有尽头的。你问:“轮回没有尽头,我们能解脱吗?”能解脱!只要回到不分别的光明里面,就是轮回的尽头了,对你来说,你的分别就结束了。
而其他的分别还是很多,为什么?因为光明无大无小、没有量,从光明本身来说,从来不承认有什么轮回,分别也是假的。既然是假的,那很快就完了,但我们以人我的方式,根本不认为它是假的。佛教的生命观一旦建立,就会明白世间所谓的苦乐、好坏,无非是一场毫无实质的游戏而已,我们所追求的一切东西其实都是假的。你醒了以后,会为梦中的丢失而痛苦、梦中的得到而欣喜吗?不会的!我们现在的苦和痛,是因为我们还在梦中,醒不了(没办法脱离轮回);所有的修行就是让自己醒(脱离轮回)。而且我们会明白醒了才会有意义,醒了才能真正的离开苦难。好了,价值观就出来了。我们会明白追求醒才是生命根本的意义,离开了这个,一切都毫无意义。
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的完美建立,才能产生真正的出离心。在这个轮回的过程中(游舞的过程中),由于有各种各样的执著,心的明力可以产生出自己的身体、可以产生出别人的身体、可以产生出很多的事件,但这些无非都是明力的游舞、明力的纠结——虚空打疙瘩。大家不要把“虚空打疙瘩”想象得那么轻松,这个“疙瘩”就是——沉重、痛苦,刀劈上来你会痛,挨骂你心里会不舒服,把你丢到锅里去煮,你会变成一砣肉,苦难就来了。
你说:“不是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美好的东西,比如天界、人道中的美好东西。”我告诉你,所有的美好背后都是苦难。比如吃肉,其中就有很多的苦难,动物不是无缘无故变成尸体来给人类所食的,它们遭到人类的宰杀,成为了人类桌上的美食。你说:“我吃素的!”种稻子的时候,都会杀死很多动物,所以没有任何一种甜蜜背后是没有苦难的。所有的甜蜜都跟苦难套在一起,最后所有的甜蜜都会变成苦难,这就是生命观,也是价值观,也是世界观。
你说:“那我能不能一直这么维持下去呢?”维持不下去的,苦难会堆积,这些甜蜜到时候就会变得很苦。由于有个体,感受甜的能力会逐渐减弱,也就是我们经常讲的“能感疲劳”。刚谈恋爱的时候,男女深情对望,火花四溅,蚊子飞过都会被电死,但七年以后(现在不用七年,一般是七天,甚至七个小时),那就不是蚊子被电死了,而是直接被对方气死,最后变成完全没感觉。
作为个体,所有的甜蜜背后要么是直接的苦难,要么是衰退的苦难(爱别离一定会有的)。如果你明白这些世界观跟生命观,就明白什么叫做苦谛了。苦谛的形成——通过心的造作慢慢形成各种各样的因缘势力,堆积成现量的感受,你就明白什么叫集谛了。如果明白了,执著会慢慢消去,在这个过程中,痛苦会慢慢减弱、心会越来越清明,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做道谛。最后明白这一切的现象无非是一种无实的光明在游舞,你真的能够认知光明、明了空性,那就解脱了,胜义菩提心就现前了。
当然,在我们没明白胜义菩提心之前,可能会想:“那是不是什么都没有了?好无趣啊!”简直在胡说八道,那叫断灭论。明白了心的游舞、明白了空性以后,并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没有苦难了。没有自我、没有苦难以后,能够去做的事就是所谓的胜义菩提心,完全地、彻底地、无勤地利益众生。“完全、彻底、无勤”是什么意思呢?“完全”——所有众生都可以去度;“彻底”——度众没有障碍;“无勤”——没有个体就不会努力去度众生,佛陀没有努力一说,随缘任运,你一祈求就来、你一念咒就出现,这就成了真正的佛陀。并不是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是我们在二元对立的观念下所产生的一种思维、一种错误的认知。
所以,我们明白这三观才会产生真实的出离心,那要怎么去明白这三观呢?非闻思不可,长期的闻思才是建立出离心的基础,不仅仅是读了一下暇满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或者简单的明白几个概念,或者坐在那里背诵地狱的类别(黑绳地狱、无间地狱、大号叫地狱等等),你就有了出离心。由于没有现量,说老实话,我们不一定会相信有地狱的。
这些观念在头脑里面过一过,可能当时畏惧了一下,但三分钟之后就忘了。可能三分钟说得有点夸张,但三天以后你一定会忘的,不信的话,请问在座的各位师兄,有多少人能记得这十八个地狱的名称?肯定都忘了,因为你的心里面根本就不相信轮回过患。那忘了还信不信呢?只是朦胧的概念——“有地狱哦”,好像地狱离你很远似的,其实不是的,你一死马上就是地狱,离你近得很!你根本不会很深入去思考这些观念,把之成为你的心的主导力量、思考的准则、行为的指南。
那怎么办呢?一定要去闻思中观和唯识,这就是我长期以来跟大家讲中观、唯识的原因。因为堆积会成量,如果你要把它说成洗脑,那就是洗脑,但这是正确的洗脑。我们并没有不准你去看其它的、不准你去听其它的,只准你信一种完全不讲道理的说法,不是吧?你可以什么都看、什么都学,科学、哲学、其它宗派的说法、外道的说法都可以。而且我最喜欢这样的人,你学得越多越好,否则我还没机会“打死你”。
学佛最怕的是学得二不跨五的,专业的最怕非专业的,他一点都不专业,又想评价你,很糟糕的!比如来了一位计算机专家,突然有人跑上去说:“喂,你的这个电脑有什么意思啊?它不应该用键盘,应该用手写。”然后提了一大堆关于用电脑的意见,纯粹在胡说八道,计算机专家还没法跟他解释,因为他完全不懂电脑。
佛教也一样,最怕一上来就问:“有解脱吗?我怎么没看见呢?”或者“有轮回吗?没看见,我不信!”最怕的是这些二不跨五的人,如果你学了很多,什么都学了一点,好了,你有知识就有接受的基础,反而可以真正的信下去。所以很多聪明人是不怕的,怕的是二不跨五又很自信的人。
你说:“那岂不是我们都要聪明、博学多才才可以?”不是的,你不一定要博学多才,只要坚持听下去,再笨也听得懂我说话的声音。基本的分析能力还是有的,明白饭要喂到嘴里,不喂到耳朵里,佛法可以以常识的方式(简单易懂的方式)讲出来,也可以以很深奥的学术语言讲出来。
所以说佛法如大海,象鼠各得其饱,你是大象就多喝一点,你是老鼠就少喝一点,最终都解渴了。不管是象还是鼠,都要去喝水才行,喝水指闻思。长期闻思以后,你才会有准确的世界观、准确的生命观和价值观,你才会真的相信因果不虚,因果不虚说白了就是唯识。相信了因果不虚以后,你才会有三世轮回的观念,才会明白为什么很多好人还在受罪,很多坏人还在享福的道理。这些疑问就会烟消云散,才会知道布施真的会发财,守戒真的会得福,忍辱真的会消业。
我们真要生起出离心,必须通过长期的闻思和修行,去培养正确的三观。长期的闻思是什么?如前所说,建立世界观就要去学习中观和唯识。建立了世界观以后,同时也会建立生命观。然后再学习《入行论》等菩提心的内容,就会建立价值观(大乘的价值观),明白自己的取舍。
如果你学小乘,就不用学中观和唯识了,你只要真的相信这个世界上有我执,而我执是可以解除的。当然,在座的全都是真正的大乘佛教徒,那么需要长期闻思中观、唯识,而不是简单的想一下就算了。简单的学一下,过了就忘了,是不行的,而真的要去想通、想透,这样才可以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三观的纯正才能让四前行(暇满难得、死亡无常、轮回过患、因果不虚)真正的深入我们的相续,让我们生起“不能再这样轮回下去”的决心。放弃这世间我们所贪恋的一切东西去修行,这种心真不好产生,大部分人哪里会想离开世间去修行嘛?三块钱不见了就心痛五个月;一个爱人走了就十年回不过神来……原因是什么?很多痛苦来源于我们的贪执,还有来源于我们没有安全感。
实际上这个世界哪有什么安全?刚刚开始讲轮回过患的时候,洛杉矶就开始地震了,幸好只摇了两下,如果地震很厉害呢?这个还是外在的地震,你内在的地震随时都在开始,说不定哪天你就生病了。所以,建立真正准确的世界观并深入相续,才会生起真正的出离心。
首先,要建立纯正的三观,明白苦集道灭的道理,不要去听信那些鸡汤:岁月静好、活在当下、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其次,三观纯正了以后,也不见得能够生起出离心,你可以有出离的概念,但是没有出离心。有很多师兄学中观和唯识都很厉害,能够把中观的很多问题提出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分析,甚至很多中观的书籍可以倒背如流,但还是没有出离心。甚至有了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生命观、正确的价值观,也学习了《入行论》,但还是没有出离心,原因是什么?我们心的作用本身存在着两种力量:一种是理性的力量,一种是感性的力量。
我们学了中观、唯识、《入行论》这些内容,可能在理性上建立了正确的世界观、正确的生命观、正确的价值观,但平常决定我们快乐和行为取舍的还是感性。我们内在有各种各样的感受,感受全因执著而来,这些执著还是唯物主义的。
我们理性上说:美女是虚幻的,甚至透过皮肤往里面看是脓血淋漓的——我的习性一看到她就嗨,胸部和臀部都很丰满,就是漂亮!我的感性一下就出来了,你说她是虚幻的、她是脓血淋漓的,根本不起作用。我们嘴上说“钱不用很多,只要够吃够穿就行了”,突然哪天在你面前放了五千万美金,你的心不动?就算你心不动,仍认为够吃够穿就行了,好了,我把你够吃够穿的东西也拿掉——不行的,我们的感性不听这些。
这个还是钱,亲人就更恼火了,理性上都知道亲人迟早要离我而去,不可能跟我们一起走中阴,死的时候万般带不走。但是亲人一旦出了什么事,或者要去修行的时候——我舍不得我儿子、我舍不得我老婆、我舍不得我老公,学的东西完全不管用,依旧感性做主,而且是错误的感性做主,完全没办法让心离开各种各样的贪著,或者是淡化这些贪著,生起真正的出离心,去相信暇满难得。
什么叫做暇满呢?首先要有暇,离开了八种无暇的情况。哪八种无暇呢?第一个是地狱,第二个是饿鬼,第三个是旁生,转生于三恶道是没办法修行的。第四个是长寿天,一直处在无想的状态中虚度光阴,同样不具备修法的时机。第五个是边地,根本听闻不到佛法,更不会有修法的机会。第六个是持邪见者,目前的社会,持邪见者多得很,唯物主义就是一种邪见。第七个是佛不出世,经历一个有佛的大劫,其中有二十个佛不出世的空劫,也就很多时候佛是不出世的,因为当时的人接受不了。第八个是喑哑,分为内喑哑和外喑哑,外喑哑指残疾,比如聋哑人;内喑哑也叫暗哑,指心不清明,完全不接受佛法,很多道理都接受不了。
其次要十个圆满,十个圆满有哪些呢?分为自圆满和他圆满,首先是自圆满(自身圆满):第一,所依圆满,必须是人身。第二,环境圆满,环境得稍稍好一点,甚至要遇到佛法。第三,根德圆满,五根具足以后,学佛才能学得进去,否则一个哑巴或瞎子是很困难的。第四,意乐圆满,追求的意向或者职业不是邪命,不能生为妓女或者屠夫之类的,或者追求的东西不能很烂。第五,信心圆满,得对佛法产生信心,你才能学得进去。
有很多人都不具备这五种自圆满的,还有五种他圆满:第一,如来出世,如果你生在空劫,如来也不出世。第二,佛已说法,如来出世了以后,不说法的可能性很少。但很多大德出世之后,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说不了法的状况也有。最著名的是跟阿底峡尊者一起入藏的美德嘉那,由于语言不通在康区放了四十年的羊。第三,佛法住世,你活着的时候有佛法在世间才可以学,再过几百年或者几千年,“佛法”可能就成了一个名称。佛法不住世了,戒律和戒律的传承也没有了,有修证的大德也看不到了,佛法可能只剩一些古籍和书,但没人能读懂,所以佛法不住世的话,你也学不了。第四,自入圣教,就是你已经皈依了。第五,师已摄受,就是有老师教你。
这些条件都很难圆满,几个字说来容易,就“师已摄受”这个条件都很麻烦,好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上师,那问题就来了:第一,你那个是具德上师吗?第二,即便他是具德上师,他教得了你吗?第三,即便他教得了你,他摄受了你吗?第四,你接受这种摄受吗?
所以,具足这十种圆满都不容易。还有暂生缘八无暇,有八种人是没办法去修行佛法的:第一种是五毒粗重,贪嗔痴慢疑都很厉害的人,心完全在各种各样的贪嗔里面,没办法去修行。第二种是愚昧无知,过于的愚蠢的人也是不行;如果蠢还不信,那就更不行了。第三种是被魔加持,原因有很多,比如出生在一些外道的家庭,受各种错误的影响,或者唯物主义的影响。当然,会不会有其他道,比如饿鬼道、非天等被魔加持呢?也有,但比较少。我觉得现今这个时代就是魔的时代,说老实话,你被手机套住了,整天都在刷朋友圈,就叫做被魔加持。
第四种是懈怠懒惰,这种人也有很多。第五种是恶业涌现,比如生病,各种各样的痛苦、各种各样的外缘和内缘都不顺这些恶业的显现,导致你没办法去修行。不顺叫做恶缘,还有些顺的也叫做恶缘,本来准备去闭关修行三年,结果突然有一单生意,一定能赚五千万美金——闭什么关啊?赚了以后再来闭关!结果钱还没赚完,就死了,那还闭什么关?这种好事也可能是恶业的涌现,原因是没有出离心。
第六种是为他所转,被一种业力套住跑不掉:打工,被老板推动;谈恋爱,女朋友说:“哼,不准去参加法会,走,跟我去游丽江!”这些都叫做为他所转。第七种是求乐救怖,学佛为了取得暂时的安乐,当时可能遇到一些麻烦,进入了佛教去学习,但情况一变好,马上就不干了,这种人在利用佛教,也是没办法真正去修行的。第八种是伪装修法,这种情况有很多,比如我们公司,大家都在修法,如果他不去就会被排斥,所以他伪装修法。会不会有这样的人?有!另外,处在修行的团体里面,也没有其他的生活爱好,为了跟大家在一起,就伪装修法。这些都是没办法真正产生出离心。
另外还有断心缘八无暇,这些名词我简单地跟大家说一下。第一种是为今所缚,被现状所捆绑,其实跟上面的“为他所转”有点类似,但为今所缚的范围更大一些。第二种是人格恶劣,人太坏了也修不了。第三种是无出离心,也修不了。第四种是无有正信,所信的人、所信的法都不对。第五种是喜爱恶行,有些人天生喜欢恶行。比如我,天生喜欢打架,提到打架就兴奋,这是不行的。还有人天生喜欢喝酒、喜欢抽烟、喜欢赌博,比比皆是。第六种是心离正法,对佛法不感兴趣。第七种是毁坏律仪,进入了显教,破坏里面的戒律。第八种是失坏誓言,这专指密宗弟子,比如破坏三昧耶戒、破坏一些誓言等等。
这些人本身有可能进入佛法的,但也没办法修行,叫断心缘,断掉了你修心的外缘,共有八个。所以这个暇满人生好难啊!你会发现,说了一大堆全都跟正见(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在一起。如果你的世界观非常坚固,认为这个世界本质是空性的,现象是缘起的,缘起的规律就是唯识里面所讲的东西——我们就是有三世轮回,因果就是不虚,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然后我们如法修行就是能解脱。心里面根本不用思考,自然以这样的方式来进行各种各样的思考和行为判断,这个人肯定能获得解脱,因为他会朝这个方向不停地迈进。
但是我们为什么不行呢?因为我们的这三种观念很弱很弱,我们理性明白了,但是感性不行。理性的力量要跟感性的力量进行斗争,长期坚持闻思修,正确三观的力量就会越来越强大;正确三观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之后,理性的力量就变成正确的感性了。正确的世界观强大以后,感性就会怎么样?——起码有单空的感受,我们会觉得这个世界是虚幻的。直接去认知和感受这个世界是虚幻的就是单空,当我们的生命观更强烈以后,会觉得贪执这些生命中的假象根本没必要,我们会随时觉得执著这一世以及执著这一世的亲人或仇人,都是毫无意义的,你会直接有这样的感受。
如果价值观正确而且深厚了,起码是出离心(甚至是菩提心)就会非常的强烈,任何行为都想着去修行,慢慢就会变成感性的力量。感性的力量就是不用去思考,直接就出来,而且出来就是正确的,但这个一定要靠长期的闻思修,大量的去学习中观和唯识。
大家不要认为讲中观就是讲空性,讲唯识就是讲缘起规律,不是的,在长期闻思的过程中,通过比较深邃的理论去,反而容易激发我们的出离心,让我们的出离心更加的有理有据,而且非常的真实、有力量。
有很多师兄学了很长时间的中观,甚至在上师那里已经被直指心性了,但回过头来发现,还是要修五加行、修四前行。因为他相信了佛教的理论,世界观真的被建立了,而且通过各种各样的修行,三观越来越纯正了。但要纯正的三观做主,还得长期的闻思修,要培养出正确的理性的力量和感性的力量。
我们初初学了一点中观或唯识,有了正确的正确的世界观、生命观、正确的价值观,那只是理性的力量,理性的力量与你过去错误的感性力量一斗,是斗不过的,基本上会失败,但长期下去你会赢的,那么真正的出离心(我还没说菩提心)就被建立了。
大部分人学了中观和唯识,还是凭感性做主——我要这样快乐、我要那样出名、我要钱、要财、要家庭,特别是幸福美好的爱情(现在的年轻人认为爱情大过天)。为什么呢?他们的世界观里面,爱情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事情,除此之外,别无其他了。我们的影视,各种各样的宣传媒体都把爱情推得最高,导致大家前仆后继地去追求这个东西。
很多经历了爱情痛苦的人,还要继续相信爱情,为什么?他没办法不相信爱情,因为他认为没有爱情就什么都没有了。他不知道还有解脱的快乐,还有修行的快乐,一旦尝到,爱情就会被丢掉了。但要尝到修行的快乐或者解脱的快乐,得花很长的时间去修行,而爱情的快乐用得着修吗?只要长到身体自然成熟,就会自然感受到。你看男女长到一定岁数的时候,需要培养他/她去爱一个人吗?不需要的,但爱的对境和爱的方式可以培养。比如爱的对境,古代以肥为美,大家都喜欢胖的;现代人以瘦为美,大家都喜欢瘦的。还有爱的方式,古代表达爱的方式,比如抛绣球,写诗词等等之类的;现代人表达爱很简单,发个短信甚至直接约炮。爱的方式和对境会变,但爱的习气(追求贪欲)是不会变的,他认为只有这个,所以变不了。
我们也是一样,如果没有真正尝到修行的快乐,比如禅修的快乐,我们是没办法真的离开执著和贪欲的。所以我们一定要去修行、去打坐,把概念的出离心变成真实的出离心。
以上我总共说了三个要点,第一,要长期的闻思,培养正确和准确的三观。第二,要长期坚持积资净障,特别是积资,为什么呢?在闻思的过程中,如果不积资,会没有力量,玩不下去的;如果不清障,障碍一旦发作起来,你也玩不下去的。
所以我们必须要长期坚持去积资净障,比如供养、放生、布施等等,而且每次做的时候,都必须以三殊胜来摄持。大家还记得三殊胜吗?做善事之前要发愿:发愿我要生起出离心、我要生起菩提心、我要生起空性正见,我为了这个才去做这些事情,这个称为做发愿殊胜。过程中就专心地去做,这个称为正行殊胜。最后做完了回向:回向给自己生起出离心、生起菩提心和空性正见,这个称为回向殊胜。
供水、拜佛等等,一定要以这样的方式去做,不要认为这些没有用,不是的,你每做一件事,力量就下去了,然后跟你的三殊胜结合在一起,就会集腋成裘、滴水穿石、积水成海,这样你才能玩得下去,才能够长期有顺缘去产生闻思的环境和助缘,以及修行的环境和修行的助缘。闻思——你得听到一些真正的佛法,而且能够听得懂;修行——你得有个修行的环境,修行中间出现了问题,还要有人帮你解决。这些都是顺缘,要靠积资净障以及发愿、回向这些方式而来。
第三,要坚持打坐,这也是我们居士一定要去做的。为什么呢?我们打坐去修呼吸和体会禅定,可以建立追求解脱的意乐和克服散乱的心力,请大家记住这个。为什么能够建立追求解脱的意乐呢?禅定会让你舒服和安宁,如果慢慢建立了,你就不会认为修行很苦,所以禅坐的时候要去修呼吸等等,体会安静、体会定。这些是靠磨砺出来的,刚刚开始打坐的时候,你不要说一坐几个小时,连三分钟都坐不了,念头不停地乱飚,身体痛,心也烦躁,但是一定要长期坚持。这要靠前面的闻思和积资净障而来,然后产生禅定。(本来今天我会大量讲到禅定,可是没有时间了。)
观呼吸也好,观虚空也好,观中脉也好,反正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让自己的心平静下去,慢慢就感到舒适愉悦,修行解脱的意乐就出来了。慢慢你会发现,心有力量了、清晰了,容易平静了、容易理解法义了。很多时候佛法不仅仅说心的运动,有时候会说心的平静,如果你没有体会,根本就领会不了,最多只是概念的明了。所以,打坐可以建立修行的意乐和修行的心力,禅定久了以后,你的心的意志力会变得很坚强。
再重复一遍,我们必须要做这三件事,第一,长期坚持闻思;第二,长期积资净障;第三,长期坚持禅修。“三个长期”都跟出离心有关,我说的出离心不是去修四加行,修半年或者三个月,而是要修到你解脱为止。
还有一个,要好好的修前行法的话,还要建立必备的三个条件。第一,一定要依止具德上师,不要认为自己看了书就可以了,不行的。首先,闻思上你会错误理解。其次,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正确的摄受,你积资净障都做不好,犯了戒也自知,很快就把你的功德摧毁了。所以一定要依止正确的上师,特别是到后来的具体修行方法、境界的鉴别以及违缘的解决方法,甚至闻思也需要具德上师,他能帮你解决疑问,否则你的心老是处于不定和怀疑中。
第二,选择和加入一个真正有修行的团体,这个也很重要。为什么?我们现在靠个人在家里死修,很多时候玩不下去的,你玩两下就不想玩了。一个新电影来了马上要去看,现在的电影为了赚钱,宣传做得红红火火,一看那些预告片,简直眼花缭乱,音乐一响起,就心旌摇荡。女性看到爱情电影就受不了了,男性看到战争电影也受不了了。(比如我看到复仇者联盟、X战警之类的就激动了,然后一定要去看。)
所以,靠自己是不行的,外境一换就受不了,可见团体的互相摄受、互相影响是非常有必要的,共修的力量会把你逼上去。但这个团体必须是真实的修行团体,里面的绝大部分师兄是趋于修行的,而且这个团体里面得有真正的领头人,不然很容易乱,凑在一起不是修行反而乱搞。
第三个条件,你得有足够的时间和相对清净的修行地点。足够的时间——你要放弃很多事情,真的去闻思修。比如去看电影还是选择闻思、去旅游还是选择闻思、去参加一个世俗的聚会还是参加法会,你得有足够的时间浸泡在佛法上才行。相对清净的修行地点——你修行打坐的时候,得有一个稍稍不受影响的地方。这个地方不一定要很好,但对于初学者来说,要一定的清净。
三个必要去做三件事,建立正确的三观,三三得九,这叫出离心九要。(开玩笑)
必须长期如此,你才会慢慢明白修行的重要、生命该拿来做什么、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修行重要就是价值观,生命该做什么就是生命观,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就是世界观。这些话是对我们这帮交流的师兄讲的,有些团体、有些出家人可能比较特殊,他们不一定会说这些东西,但我们这帮人真的需要这些。
有人说“这个条件太难”——其实条件并不难,我们先说三个必要。首先,现在你去找具德上师,肯定找得到的。其次,你到一个团体里面,不一定要有钱的,如果真诚地发愿修行,肯定会有这样的团体让你去依止的。如果发现不对,你还可以离开,离开团体没什么过失,然后去找适合你的团体。再者,你完全没有时间修行,就没办法了,就算你去干一个世俗事,也得需要时间的。至于相对清净修行的地方,你的床就是了,你要打坐的话,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都可以打,早上爬起来也可以打,前提是你真的有这种强烈的心力。
当然在这三个必要没建立之前,你起码可以坚持闻思,然后去做积资净障的事情,比如放生、供水等等。至于打坐不需要钱嘛,但你起码要有闲,现在有很多居士,他们分毫不挣,跑到道场里面也可以活下来的,而且活得尚好,所以具足这些条件并不是难。
刚刚开始去建立三观的时候,你要去闻思,闻思是不需要钱的。长期闻思以后,你可以在家里做供水,一杯需要很多钱吗?你不喝啊?去请一个佛像需要很多钱吗?不需要很多钱的。过程中你只要真诚去发愿就行了,最关键的是要长期闻思。
第一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生命观和价值观。第二步,开始去积资净障,福报自然会来。第三步,打坐很需要钱吗?你说没地方打坐,就算你天天晚上跟老婆睡在一起,久了以后,你老婆也不会影响你的。结婚的前三天你看见你老婆是打不下去,但结婚三年以后,你看见你老婆一下就安静了(当然这是开玩笑,我想说明这个完全是可以的)。到了后来,你才考虑找具德上师、加入团体,有足够时间去修行,这是一步一步来的。
归结到最根本的是要去长期闻思,闻思以后你才会有积资净障的要求和打坐的要求,而且做起来也并非很难。很多人进入佛教团体里面,刚刚开始只要求打几分钟,或者睡觉之前坐二十分钟,起床以后又坐二十分钟或者半个小时,这样很难吗?你连这些都不想去做,为什么呢?因为你心里面没有正确的世界观、生命观,也没有这样的价值观,根本不上心,因此懒惰等断心缘就开始出现了——“哎呀,何必呢?我想睡觉!”“哎呀,解脱什么啊?”或者根本不去想它,会变成这样的。
但是,你如果真的长期坚持去做,长期闻思、长期积资净障、长期打坐,最后你一定会找到团体,也会找到具德上师。找到具德上师、加入了团体,各种各样因缘具足了,你会有时间修行的。所以归根结底,一上去就需要长期去闻思。当然,有些有善根的人并不一定要长期闻思,他可能一开始就加入了修行团体,即便是这样,如果你没有真实的出离心,还是需要闻思。只不过这些人闻思起来不会像完全不信佛法的人那样,理解可能会快一些,但也不一定,有些人从来不信佛法,但他很聪明,一上来就听到佛法的道理、中观的道理,并且一思考觉得是对的,他也可能很快就信进去了。
说了一大堆,回到“当修前行法”这句话的主题,“当修前行法”要怎么去修呢?需要坚持闻思、坚持积资净障、坚持体会心的安静。然后在坚持的过程中,需要具德上师的指引,需要团体的扶持,慢慢有大量的时间去修行。其实你有大量时间去修行的时候,你就已经有出离心了。
曾经我问慈诚罗珠堪布:“对于居士来讲,出离心的标准是什么?”他回答:“空闲的时间,有百分之六十在闻思和修行佛法,就说明你有一定的初步出离心了。”所以,从九个因素一步步地来,第一个是闻思;第二个是积资净障;第三个是打坐;第四个是有导师;第五个是有团体;第六个是有大量的时间去修行,这已经关乎到出离心了。在这个过程中,第一个闻思的时候已经开始建立三观了,从概念的、理性的三观变成感性的三观,从头脑里面的概念变成心里面的强烈心态。这有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我们刚才说的东西。
如果你不去做,根本没办法真正的证悟。没有说已经证悟了大圆满的人,对世法依旧这么贪著;没有说安住在大圆满里面的人,对自我依旧这么贪著;或者说证悟了大圆满,他的世界观还不对,这不可能的。大圆满就是实现了我们所说的这些世界观,实现了出离心和菩提心。
所以,在没有证悟大圆满之前,你没有真正的出离心和菩提心,是没办法证悟的。也就是说,你没有出离心、没有菩提心,如何去实现“证实出离心和菩提心是正确的”这么一种胜义菩提心呢?
所以,出离心就需要这样去修,首先要建立正确的三观,建立了正确的三观以后,你就会相信轮回真的是过患。你就不会认为过患仅仅是不好的事,比如苦苦——没有钱、没有房子、没有眷属、生病等等。相反,所谓的好事也是过患来的,正确的世界观建立了就会这样。
明白了轮回过患以后,你就会去追求解脱,而追求解脱的时候需要一个人身,而人身确实是死亡无常的。当你长期闻思,建立了这种世界观以后,你就会知道它是无常的。无常的东西通过串习以后,你就不会说“哎呀,这个无常是别人的”,好像自己可以活到三千岁一样,相反,你会有紧迫感,这就是真的相信了死亡无常,就会拼命地去修行。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慢慢对自己的心很清晰了,起心动念都能掌握了,你才会真正的实现、明白和执行因果不虚。唯识学多了以后,你概念上会明白因果是不虚的,但你还是做不到,因为感性作主。但你串习久了以后,慢慢会明白心是怎么回事了,起心动念的时候你就知道“哇,这样是不行的,这样是违背因果的”,你就开始真的相信因果不虚。然后你才会为自己能够在这一生遇到佛法、能够追求解脱,感到非常的珍惜,你就会真的相信暇满难得,不然“盲龟遇浮孔”当个故事听完就算了。
在座的每个人都听过“盲龟遇浮孔”的故事,还听说过人身难得像一把豌豆甩到墙上,其中有一个豌豆能够粘到墙上的几率,能够讲出好多的故事来说明暇满人生难得。如果你没有正确的世界观,听了就听了,连轮回都不相信,哪有什么暇满难得啊?所以,我觉得我们要产生比较坚实的出离心,真的要靠多闻思。然后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些做法,虽然很简单,也不具体,但我认为这样去做的话,我们会产生真正的出离心,而且不是我们修三个月就算了,要一直这么修下去。
我们在修出离心的时候,不是把出离心修丰满了再去修菩提心,而是在修出离心的过程中,你要闻思和修行菩提心。在闻思和修行菩提心的过程中,你也可以去闻思和修行空性正见,然后三样东西串在一起,使出离心越来越强大、菩提心越来越强大,最后真正的去证悟空性正见。
而且空性在修行和闻思的过程中,会倒过来让我们产生真实的出离心和菩提心。为什么呢?如前所说,闻思里面就带有空性的,通过中观建立了世界观以后——“哇,世界真是虚幻的,所有的现象都不值得贪执,贪执会导致苦的”,你才会明白生命的意义何在,生命观就出来了。然后,如何去实现这些生命的意义,应该怎么去做,价值观就出来了。
所以我们可以在修出离心的同时,又去修菩提心以及闻思空性正见,甚至可以去修单空。单空修得很好时,把自己夺空了以后,发起菩提心来是很容易的,单空把外境都夺空了以后,心里面直接感性的认识到“世界的一切是虚幻的”,你贪着的习气会减弱,出离心就真的出来了。以前掉了五块钱会心痛半个月,现在掉了几千块钱也只心痛五分钟,那就说明贪执的习气在减弱,出离心就真的产生了。这就是我经常讲的两个字:“倒哺”,通过空性正见来倒哺,通过闻思过来倒哺,所以希望大家长期坚持闻思。
好了,今天讲的“当修前行法”,大概意义就是这样,如果要拉开来讲,会讲很长时间的,一天也讲不完,所以只能大概的说一说。总结起来,“当修前行法”就是要多闻思、要积资净障、要去体会打坐。还有一些必备的条件,要有具德上师、要有修行团体、要有足够的修行时间。也就是说,这是一个长期的事情,不是修了个几个月的前行法,念了多少偈子就完了,心态真的要转变。心态真的要转变就要建立正确的三观,而且三观要有力量,这是真正的出离心,是长期的事情。
我们下一堂课开始讲正行法,直接讲空性的修行,当然我会从单空讲起,希望大家认真听。虽然几句颂词就基本上把空性的说法概括完了,但是讲起来会详细一些,因为我们要次第化的去讲。
好了,我们现在开始回向。
网上提问:汉地的师父要求你供养、放生、积资,这些都需要钱。
答:那是你遇到骗子了,因为前世没有供养所以没福报,就是刚才说的积资净障没有做好,有很多人在我们这里学佛,都是我们倒贴的。
网上提问:有些修行人的家里没有经济来源,需要工作来养家,而学佛也需要钱来支持的。
答:这是因为你舍不得家,其实你可以去出家的。还有,这是对居士说的:干嘛学佛就一定要不养家呢?你可以去工作的,但工作的过程不要影响闻思,我说的是个逐渐的过程,所以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如果你要过很豪华的生活,那就不行了。你闻思的内容中都告诉你:一边追求豪华的生活,一边追求解脱,是不太可能的,大部分人都做不到。
网上提问:自己修行就够了,要是一家三口,孩子吃饭还要养车,随份子钱,买新衣服那肯定不够。
答:你这还不是想过一个很好的世俗生活嘛,这样的话,到时候一家三口的物质条件满足了,你可能还有情妇,变成一家六口了。至于孩子要上学,如果上哈佛大学那就惨了。至于养车,开始你养自行车,后来养的宝马车都不行了,要养法拉利更不行了。至于随份子钱,现在有人结婚宴请你,你就随两百块,等你有钱的时候,份子就随马云去了,比如五千万美金,那就更惨了。至于买新衣服,你现在买的新衣服要几百块,以后你像那些影星一样买什么纪梵希,那就更不够,这些东西会越贪越多的。
网上提问:我已经开始学唯识了,同时需要学中观吗?
答:中观和唯识可以同时学,但最好是一个一个的来学,因为理解起来会很复杂的。学完中观再学唯识,或者学完唯识再学中观,都可以的,最后你会发现两个东西是一样的。
网上提问:请问在食物上面印种子字给别人吃,会不会有过患?
答:不会有过患的,但最好不要这么去做,没有必要。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修心七要》第01课
- 《修心七要》第0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