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终于可以开始讲《坛经》,前面已经铺设了五天。其实五天也是不够的,应该把所有五家七派的主要思想和故事讲完,再来读《坛经》,那就精彩了。
为什么《坛经》会这么厉害?需要铺设那么多内容?如果没把前面的东西说清楚,直接来讲《坛经》,那就只是一本经。而对于修行到一定程度的人,这样听起来也会很有趣。一般来讲,像我们来打禅七的师兄,很多都是刚刚才开始,或者虽然已经修行了很长时间,但也相当于刚刚才开始。这也没办法,讲《坛经》对我来讲其实挺容易的,你们听起来好像也挺容易的,但基本上听不懂,字面上的意思都很好懂,实际上却不是很好懂。
《坛经》有三种名称,有的叫《坛经》,有的叫《六祖坛经》,还有的叫《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以前曾讲过,佛经有专门的立名,叫七种立题,术语叫单三、复三、具足一。什么意思呢?把人、法、喻这三个东西,单独或组合而成的经名。
单三,就是以人、法、喻单独立名的。以人来立名的,比如《阿弥陀经》,这里的人就是佛的意思。以喻来立名的,比如《金刚经》,金刚是一种比喻。以法来立名的,比如《般若经》,般若是法。复三,就是以人、法、喻的其中两个组合而立名的,比如人和法、人和喻、法和喻。具足一,就是人、法、喻三个组合在一起。
这就是七种立题,即所有佛经的七种取名方式。《坛经》把单三、复三、具足一都包含了,为什么?首先,《坛经》中的“坛”是一种比喻,属于单三。其次,《六祖坛经》中的“六祖”是人,加上“坛”的比喻,属于复三。《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属于具足一。
七种立题,我再详细说一下。单人,以人来立名的,比如《阿弥陀经》;单法,以法来立名的,比如《大般涅槃经》;单喻,以喻来立名的,比如《梵网经》。以人和法立名的,比如《文殊问般若经》,文殊是人,般若是法;以法和喻立名的,比如《妙法莲华经》,妙法是法,莲华是比喻;以人和喻立名的,比如《如来狮子吼经》,如来是人,狮子吼是比喻;人、法、喻合在一起立名的,比如《大方广佛华严经》,属于具足一。
总之,单的有三个,复的有三个,称为单三、复三;人法喻三个组合的有一个,称为具足一。所以,《坛经》属于单喻,《六祖坛经》属于人和喻,《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属于人、法、喻都有的。那到底叫什么呢?叫什么都行,只要是这本经书就可以,关键是这本经书有很多种版本。
如前所说的立名方式,每讲一部经典之前都会介绍。讲经有五要(五个要点,即五重玄义),第一是释名,把名字说清楚;第二是辩体,把主要的内容阐述清楚;第三是明宗,把宗旨说清楚;第四是论用,具体怎么指导修行;第五是判教,这是汉传佛教的一种说法,即对经典里面的意思进行比较。每个经典的代表都不一样,有的是小乘,有的是般若乘,有的是三转法轮。这个经到底属于哪一类,你要说清楚,并且进行宗教对比。汉传佛教里面,判教的方式有很多,天台宗有藏通别圆的判教方式,还有华严的判教方式,也有唯识的判教方式,不胜枚举。
这些知识性的东西,大家稍微了解一下就行了,如果要搞学问,你可以很当真地、很用心地去搞清楚,如果不搞学问,那就没必要。现在听我在讲,大家的神色都是懵懵的,心气比较平和的人会说:“随便你说什么,还有什么继续说嘛。”心气不平和的人会说:“你干嘛老说这些啊?赶紧讲《坛经》吧!直接讲故事吧!”一些要求比较高的人会说:“故事不要讲了,直接讲见地吧!”每个人对食品的要求都不一样。
这本经有很多版本,最早的《六祖坛经》是一位叫法海的法师记录下来的,事实上原稿早已丢失,但传抄的却有很多。有敦煌的版本,有北宋一位叫惠昕的出家人的改本,有北宋契嵩的重订本,有元初德异吴中的流传本,还有元初宗宝南海流传本,即现在的宗宝本。我们现在讲的这个宗宝本,是一些师兄花了很多时间整理出来的。
明代的时候还有藏本,洪武年间称为南藏,收在密函里面,永乐年间称为北藏,收在复函里面。明朝的时候,特别是永乐大帝,收集了很多书,四库全书里面有专门关于佛教的内容,然后进行了分类,有密函、扶函等等。一个函就用一个字去代替,有时候叫密函,有时候叫扶函,还有其他的名称,如果有兴趣,大家可以去了解。
其实,这些可以去了解,也可以不了解,因为你们是居士。如果是学者,你可以去搞清楚,但是,即使搞清楚也没有用的。很多人想要读尽天下书,有好几个人问我:“师兄,你读了那么多书,能不能给我推荐一些书?我要读尽天下书!”我回复:“那你需要活一个劫那么长的时间才行。”其实你不用读那么多的书,自从一读楞严后,不看人间糟粕书,干嘛要读那么多书呢?《悲伤逆流成河》这类的书,你读了有什么好处呢?读书还是要找一些有质量的,《坛经》是挺有质量的,属于楞严一类。
《坛经》有很多版本,我粗略地说一下。我们这次讲的是宗宝本,字数比较多,有两万五千字,而敦煌本只有一万两千字。到底哪个最真实呢?每个版本我都基本上看了一下,理义都差不多。由于当时没有便捷的电子印刷,得靠手抄,所以经常会抄错,而且经历多次的战乱,导致文本的丢失。不像现在,轻易就可以打个电话:“喂,你那里有没有什么经书?发给我!搞定!”而古时候从江西走到湖北都要半年,路上如果不幸遇到孙二娘这种黑店,会直接把你整成了包子!
所以,那时候的经书很难流传,基本上都是手抄的,过程中会有很多错误。我们现在很容易,但得来容易看来轻,注意力根本就不在修行上,连基本的信心都没有,还说要成就?哎!这个东西怎么说呢,说严重了,怕打击你们的信心,故意不说得那么严重,又感觉自己很虚伪,干脆不说了!
所以,那时候会经常抄错,抄错之后就进行修改,意义其实都差不多,但字句有很多是不同的,甚至有些是错的。敦煌本只有一万两千多字,但宗宝本却有两万五千多个字,为什么我们要学习宗宝本呢?因为宗宝本流畅很多,我们要去看里面的意义。很多人说:“我又不懂,怎么看里面的意义呢?”不懂的人,别人说太阳从西边出来他也要信,那就是意义。没办法,我就只能冒充懂的人来帮你们看——请记住,是冒充哦!
你说:“那我怎么办呢?万一你真的是冒充的呢?”那你活该!毕竟学了那么多的经论,你要自己思考、对照,这里又不是只准听我的、必须看我的,不然就威胁你要堕地狱——如果我这样说,我才会堕地狱!
你可以多闻多看,互联网有好处,可以进行对照和思考,只要头脑稍微正常一点就好办了——请记住,只需要稍稍正常一点,有常识就可以了。很多时候,我们的很多想法是缺乏常识的,每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偏激。所以,你可以把很多东西拿出来进行对照,有时候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一比较你就知道是怎么回事。
洗脑有个条件,把人关起来,不准让他听到其他的声音,否则就完蛋了。人有觉知力、觉照力,如果不给你看其他东西,只拿一个东西给你看,说“这个东西是最红最红的”,你就会认为这是最红的。但是,如果突然来个更红的,一下就完蛋了。所以,他一定要把更红的堵在外面,这是洗脑的必备条件。如果鼓励你不停地探索,那叫科学—— “哎,不怕的,你看嘛!”当然,这也有可能会害人,脑袋只有那么大,你让他全部都看,哦豁,结果胀爆了,也有这样的情况。但是,一般敢这样说的,就不太会骗你。
大家要多看多比较,如果连这样都能上当,我只能说你活该,前辈子坟埋错了。用佛教温和的言辞来说,就是福报不够,还有业障,回去修金刚萨埵,嗡班杂儿萨埵吽……
我非常喜欢一些知识分子、一些比较聪明的人来学这些,因为他们会去比较。我很讨厌把学佛的人搞成道德标榜,我就是一个坏人,不是神,我怎么可能神呢?我饭吃多了会反酸,今天还闹了个笑话,我牙齿冒出来横着长,我一生气,把它抠掉了,一下就舒服了。所以,我怎么可能神呢?
有人说:“哎呀,这是生理上的。”心理上,我也经常冒火,一帮人被我骂到狗血淋头,吃喝嫖赌抽,坑蒙拐骗偷……当然,现在不这样了,那不是因为我不想,而是我年纪大了,搞不了。但是,我也可以学佛的,我没说自己成就了,我只是把我所学的东西告诉你们,你们再去对照。我可没说自己是圣人,走出去脚板离地三寸,蚂蚁都踩不死,并非如此。
很多人喜欢安立一些东西,其实是安全感作祟,想找一个人来帮自己。很多人怀着崇敬的心情,迷信这样那样,搞了半天,还是烦恼依旧。你磕了那么多头,没见得头上肿起来多大的包?你供养了那么多,没见得发财?说老实话,学佛真的很伟大,你要自己学进去才行。不是去找道德标榜,也不是去找安全感,更不是去求神求怪。
求神求怪,你不用从佛教里面找,社会上多得很,朋友圈里面都有很多怪物。大家一定要这样,用科学的、追求真理的态度去学佛,这样才不会上当。学会了、学懂了之后,你就知道佛法的妙处在那里。但我不否定佛菩萨有加持的力量,不否定佛菩萨有功能,我恰好是最相信这些的,但我反对迷信,因为迷信没有用。
有人说:“这些我们也搞不懂!”是的,开始迷信没问题,如果一直迷信下去,那就跟你所崇拜的三宝的对境的要求是冲突的。三宝要求我们智慧、慈悲,要摆脱愚痴,如果一直愚痴下去,那就跟你崇拜的对象的要求完全背道而驰。
这是我为何愿意坐在这里跟大家交流的原因之一,我希望把比较真实的佛法告诉大家(起码是我个人所理解的比较真实的佛法,没说我说的佛法就是真实的),你们不一定要相信,而且我不太希望你们直接就信了,听了以后要去对比、比较,思考、修行,拿到好处了,俺功德无量!你看我多信佛,否则我不会说“你们修行了以后,我功德无量”。因为我相信佛法、相信因果,如果我讲的东西是真的,你们也受益了,我就功德无量。如果你们不修行,那也是功德无量的。对你们来讲,就是要拿到真东西。
真东西有几个层面,第一,讲的是不是真东西;第二,听了以后能不能懂,没听懂就是别人的真东西,不是你的。你要拿去好好地思考、修行,不然的话,你就会变成“数他人珍宝”,是没用的,你得把珍宝变成自己的才行。这是学佛应该具有的一些基础心态。
《坛经》之所以按照宗宝本来讲,是因为它很顺畅,意思也比较完备。有人会疑惑:“中间是否有添加呢?”是有添加,但是没有添加错。当然,现在就不能再添加了,否则会很麻烦。
首先解释一下“坛经”的意思,在古代,堆高为坛,把一个地方筑高,叫筑坛。以前刘邦筑坛来招将领,结果把韩信这帮人招来了。“坛”有什么意思呢?第一,佛教里面要堆坛讲法,之所以要坐在比较高的地方讲法,是因为法很珍贵。现代人是很轻率的,古代人为了表示对法的尊重,法师出来的时候就开始吹长唢呐,还要打伞、撒花。普通的法师讲法都要这样,为了表示佛法的珍贵。
人要对法有殷重心,才会去思考,感受力才会强,而佛法的作用全部在心里面显现。你学了以后感到喜悦,是你的心在喜悦,不是你的屁股在喜悦。心在喜悦、愉悦,在放松,心产生了慈悲,变得宽大,而且能够有力量去对付各种各样的烦恼,全是心在作用。也就是说,你听到的这些东西一定要入心,而心殷重了以后,这些东西才能入心,不入心是不管用的。
很多人听了佛法,为什么还是没用呢?因为最入心的是情爱、金钱等世间的东西。佛法也不是不听,反正也会偶尔听一听,但转头就忘。出了这个门,马上就是“泰国的东西真好吃啊!能不能带我去逛逛夜市啊?”或者是“我家里有什么事情,我要走了!”在他心里,产生最大力量的东西不是佛法。没有殷重心,佛法就对他不起作用。不起作用,他就不会因为佛法感到开心、愉悦、安宁,甚至出现神通(当然,神通是后面的事情了)。不产生这样的作用,你就越来越不信,恶性循环。
所以,首先要殷重佛法,要有出离心。什么是出离心?出离心真正的作用是什么?在你心的房间,腾空点东西,腾出空间来装佛法,否则装的全都是屎盆子、尿罐子。什么叫做菩提心呢?你老是守在一个地方,导致心的房间都是臭的,而菩提心把你的桩子拔了,啊,海阔天空!
菩提心的心量很大,产生快乐的可能性,产生好处以及各种各样功能的可能性就巨大。什么叫做空性正见?这一切都是扯淡的,你不管就完了,就是这个意思。全都是假的,但你没办法认为这是假的,你看地板是假的吗?捏捏自己是假的吗?打坐全身上下每根汗毛都在痛,那是假的吗?那就是假的,你不知道它是假的而已。就算观念上知道它是假的,你的心没办法体会到它是假的,也没有体会到它完全是不成立的。这个体会需要你去培养,这就是修空性,需要长期的串习,不是听了以后就可以做到的。
那天我跟大家举例,可以拿一本书来教大家学游泳,一起在屋子里面学十年,然后直升飞机把你拉到巴厘岛的海边,舱门一打开,直接把你推下去——结果每个人下去都像秤砣,直接到底!这些东西不是靠观念来的,你的心要腾出空间去装,而且你必须要有殷重心,有殷重心才会有力量。有了力量,你的感受就来得快,感受的作用也比较大。
我说的是老实话,别去听那些神乎其神的。那些神乎其神的故事已经传了几十年,也许有些确实发生在一些人的身心上。对大部分的人来讲,听过那么多神乎其神的故事,但看到过吗?基本上是听到过的,但听过的事情当中,有多少是真的?好的事情基本上都不是真的,菜涨价那些事情一般都是真的。
学佛要聪明一些,要知道自己在干嘛,不然会陷在一些怪圈里面折腾、挣扎。有些人学了十几年、二十几年,却还在痛苦、烦恼,一点修行的觉受都没有,还说他的传承有多殊胜,他的上师有多牛,关你什么事啊?上师殊胜、传承殊胜,我们都承认,你怎么不说释迦牟尼佛殊胜呢?这个我们更承认!关键是你一点都不殊胜,你就是个人渣。
你说:“你怎么这么骂人呢?”我早就声明自己是流氓的!还有些人学了佛法,以为是搞心灵按摩,喜欢爱语摄,听了以后觉得好殊胜,讲话还要兰花手——佛教里面经常会看到兰花手,那是古时代,那时候的人多温和啊、多好啊,如果像我这样的人去的话,马上会被人丢到海里。而且,也不见得是真的,因为兰花手谁都会做,讲话温和的,随便找个演员都比我做得好。
我们一定要当真,否则就白学了,而且没必要。我为什么敢这么说呢?因为我相信佛法是真的,差点说“我证实了佛法就是真的”!佛法就是真的,所以我才会这样,否则,你以为我坏不来啊?我告诉你们,我是在坏人堆里冲出来的。所以学佛不是进了一个道德的圈子,你们经常相处在一起,你们很道德吗?佛教团体里面的互相伤害精彩得不得了,而且连伤害的理由都找不到。
当年我们做流氓,伤害的理由很简单,这条街归我管,你敢来就砍了你;你敢泡我的妞,就用刀劈了你。知行合一,想法和心态都是一样的,行为也是朝着自己的目标去的。你们互相伤害是为了什么?个个都说“为利众生愿成佛”,结果凑到一起,看不惯你拉屎,听不惯你放屁,连伤害都没目的,完全是习气在折腾。这好像不是《坛经》的内容!
言回正题,第一,讲的法很珍贵,你得殷重它才会起作用,否则真的没用。请记住,对法殷重,把法学进去了,你自然会对你的上师殷重,对你的道友殷重,甚至对一切事物都殷重。如果你对法不殷重,其他都是假的,你的心不会真的相信。所以,初学的佛教徒,甚至有些学了很多年的,流的泪水连我都不信。为什么?像我这种坏蛋一般不流泪,只流血不流泪。流泪很多时候是感动自己,我没说这个不好,拼命流泪也没关系,莫斯科不相信眼泪,现在是北上广不相信眼泪。你在哪个老板面前流泪了,他就给你加工资的?我肯定不会,先堵死这个口子!
所以不能这样,佛法是真正的真理,它不是道德规范,也不是信仰崇拜。不管是好人还是坏人,都可以学佛,就像不管你是好人还是坏人,都要吃饭一样。吃饭可以滋养自己的物理身体,吃佛法可以滋养自己的精神,就这么简单。
学到后来,你去拜上师,然后遇到密宗,视师如佛,我很随喜你。如果你不认真学习,一上去就视师如佛,万一他是“漏嘢”(假货),那怎么办呢?而且现在“漏嘢”的可能性很大!
我说的这些话已经被攻击惨了,几乎每个团体的人都说:“哼,好像只有你才是真的”——我从来没说自己是真的,但假的都怕我!假的也可以打假的,贼喊捉贼嘛!现在很多假货都坐在上面说:“邪师说法,如恒河沙”,其实他就是个邪师。
《楞严经》里面有句话:“邪师说法,如恒河沙。”结果很多邪师都这么说,好像他说了这句话,自己就不是邪师了。并非如此,包括我说的,都一直在强调你们不能完全地相信,听了以后,要自己去对比和思考。如果真懂了,你会非常地感激;如果不懂,你也没上当。这种永不赔本的生意,为什么不做呢?你们做生意多聪明,不想出钱却想拿股份,但学佛怎么这么不理智,完全不去思考,一扑就上去了,如同飞蛾扑火。有时候我真的很想不通,这么聪明的汉人,作为文殊菩萨的眷属,除了做生意以外,其他就不行了。
最初的时候,一定要这样来学佛。当然,你学好了以后,跟的上师确实能够教导你,那是另外一回事。我绝对不否定这个世界上有真正的上师,不是这样的,我自己都有上师,但我非常讨厌傻乎乎地学佛。我说的“傻乎乎”不是指智力不好,而是有些心态不好,有些基本观念、基本态度是错的,搞到最后,学了好多年也没什么效果。
言回正题,第一,要对法殷重,所以要筑高坛,这样才能表达对法的殷重。第二,要授戒,戒就不用多说了,闻思修、戒定慧。闻、思属于意识层面的事,修也属于意识层面的事,但会加上其他的。修的同时要以戒定慧来修,因为无戒不成定、无定不成慧。所以一定要受戒,很多佛教徒会被鼓励起码去受一条戒。戒律对于修行的帮助是很大的,一开始感觉不到,但时间一长就有感觉了。或者观察自己的心,观察很长时间,或者接近证悟的人,他们会明明白白地知道戒律的作用。当然,不可能像佛陀知道得那么全,但会知道戒律真的具有巨大的作用。
心就像流水一样,顺着你的习气在流。其实没有一个主宰者,都是心的各种势力在主宰。比如,你要去吃饭,你的饥饿是一股势力,然后你的朋友叫你去玩,友情又是一股势力,两股势力会打架,其中可能还有其他的势力。如果饿的势力变大,你就会说:“算啦,先吃了饭再说!”这时候,如果你的朋友说:“你确定不去了?你的初恋在那里哦!”结果饭都不吃就直接过去了。
所以,不是你在决定的,而是你相续里的一些势力在决定。戒律,会让你不去修行的那股势力被阻断,只要你受戒就可以。小乘里叫无表色,大乘里说这是心的一个种子下去了。比如,杀业的势力会在你的相续里面流动,只是你不知道而已。哪天遇缘而发,车祸、癌症等东西就出来了,有时候上个厕所就一不小心摔死,你以为是上厕所让你摔死的?不是,而是你过去的杀业把你摔死的。一旦受杀戒,有关于杀业的力量就会被堵住。所以,很多居士都会去受戒,其他的戒律也是一样。
还有一些很厉害的戒,比如,比丘受两百多条具足戒,比丘尼则更厉害,有三百多条戒。受了以后,基本上很多行为都被遏制住了,这样一来,头脑里的分别就少了,慢慢地宁静下来,容易由戒生定。
汉传的三坛大戒,要堆高筑坛,一守戒就要四十几天。守戒的过程中很专注,沐浴熏香,非常规矩地遏制一些乱七八糟的念头和行为,四十几天以后,可以直接修到一禅。你们是不是想马上受三坛大戒啊?先出家再说!而且,这对现代人也不一定行,因为散乱太厉害了。现在的出家人也看手机的,按照小乘的戒律,那会导致念头乱飙,肯定不行的。所以,戒律非常珍贵,要筑坛来授戒。
第三,要摆放圣物。这个很容易理解,就是在坛上摆一些佛像、经书。
为什么叫《坛经》呢?因为《坛经》太重要了!本来,只有佛说的内容记录下来才能叫做“经”,意义深邃广大,具有典范性、权威性的宗派著作才能称为“经”。基督教有《圣经》,伊斯兰教有《古兰经》,印度教的经比较多,但必须是具有权威性、典范性的著作,才能称为“经”。
在佛教里面,只有佛陀所说的才能称为“经”,其他菩萨所说的称为“论”。或者是菩萨说的,佛陀在场开许,这样才能称为经,比如《心经》,那是观世音菩萨说的,但佛陀在场开许了。
但惠能只是一位菩萨,那时候他的内证也应该不是佛,因为他还在猎人群中修了十几年。当然,有可能他的内证是佛,只是示现而已,对此,我们不加以评价。但他没有呈现出三十二相,就不能算是表现出来的佛,所以他的著作不能称为“经”,只有汉传佛教例外把之奉为“经”,其他的都没有。
比如昨天说的马明菩萨,他是惠能菩萨的祖师,所著的《大乘起信论》,也只能称为“大乘起信论”,并没有称为“大乘起信经”。
为什么汉传佛教要把《坛经》奉为“经”呢?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坛经》是汉传禅宗的初始经典。按照禅宗自己的说法,以前在印度,从佛陀拈花微笑就开始了,然后传了二十八祖,传来汉地以后,达摩祖师过来是第一祖,六祖是第六祖。但是,以前一直都用印度过来的经典,连五祖给六祖的也是印度传来的《金刚经》。真正称得上是汉人自己说的,只有六祖的《坛经》,所以,汉传佛教就直接把它奉为“经”。
第二,这是一部白话文的经典。以前的经典,翻译的时候要润泽文字,你们去看《楞严经》、《圆觉经》等等,文字优美得不得了。往往是四个字一句,“云驶月运,舟行岸移”,知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云驶月运,云在走,好像月在运动;舟行岸移,船在走,好像岸在移动。这些文句非常优美,《坛经》却全是大白话,但还是被奉为“经”,为什么呢?因为不只是给那些老和尚或者知识分子看的,只要是学佛的都能看,影响面非常广。
第三,《坛经》基本上把禅宗顿教的所有宗旨都涵盖了。为什么我想给大家讲五家七派各派的思想呢?因为这些思想在《坛经》里面都能找到,现在没时间提前铺设,只有七天时间,起码要为《坛经》开个头,所以强行把这些内容往后推。其实,我们应该先讲五家七派,但展开来讲的话,可能下个禅七过去都还没开始讲《坛经》。如果把五家七派讲完了,再回过头来看《坛经》,你会觉得《坛经》很殊胜——“原来云门宗之所以这样干是这个意思,在《坛经》这里就已经有了苗头……”“原来沩仰宗是这样的,六祖在这里已经说过了……”那时候,你就知道为什么《坛经》可以奉为“经”,因为里面承载了五家七派、禅宗的各个派别的宗旨。
第四,《坛经》是将法义和修行结合得比较紧密的经典。里面讲了很多关于修行的内容,说得直接一些,里面有很多大圆满窍诀,还有很多修行的窍诀。一般来讲,我们看到印度翻译过来的经典,比如《金刚经》,里面难以直接找到修行的东西。当然,学得很好的人除外,他们可以看到里面关于修行的东西。但普通人看到的都是文字,教观修的只有一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虽然前面的内容也是观的方法,但是,如果没人跟你讲,你就不知道该怎么做。而《坛经》则不同,里面满篇都是修行的方法,而且很具体、很白话。
所以,汉传佛教唯一把这本菩萨的话,奉为“经”。《坛经》是由六祖的弟子法海记录下来的,由荷泽宗的宗师神会大行推广。神会拿着《坛经》,到洛阳举行无遮大会,攻击北宗神秀这一派。神会攻击神秀,神秀也是五祖的弟子,即说“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的那个人。
南宗称为顿悟法门,在中国一下流传开来。北宗称为渐悟法门,慢慢就不行了,其实,这对中国佛教不一定是好事。禅宗里面记载,成功的才一千七百八人,但重视渐修的西藏,一个噶陀寺就十万虹身。不能老是等待上上根自动冒出来,虽然也有这样的情况,但把一些普通人培养成上上根人,为什么不好呢?如果不重视渐修,就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不见得是好事。
当然,这是我个人的意见。遇到禅宗的学人,可能会把你臭骂一顿,也会把我骂一顿:“你是魔鬼!你懂什么禅宗?禅宗就是顿悟的,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对付这种人非常简单,一脚把他踹到边上去,问:“开悟了吗?”开悟的话,叫他修忍辱、空性,这叫站着说话不腰疼,或者叫狂禅,口头禅,哪有那么容易啊?如果有那么多开悟的人,我们还会走到末世吗?现在开个法会都要偷偷摸摸的,如果有那么多开悟的人,我们就不用这样讲课了。天耳通,讲课设备都可以拆掉了;他心通,啥都不用说了,直接想就行了。开悟以后神通自然就来了,但得本,莫愁末,保任下去就可以了,轻松愉快得很,叫无勤而修。
大部分人是前面非常的难,我们要重视渐修,不是没有顿修,极个别人真的可以有。即使是一个普通人,持着最深的见地,很快也能修下去。也有这样的人,但一定是少数。修行方法有时候是很细微的,不同的见地会有很不同的结果。比如,把一盘狗屎和一尊佛像放在面前,你说这个狗屎等于佛像,你怎么等于啊?如果没有修行,污秽佛像,这会堕地狱的。你说它们等同,从哪些细节去等同呢?我们去夺,发现它们都没有实质,从没有实质这个角度来说,它们是等同的。
这只是单空的层面,因为“没有实质”是发生在你心里的一种想法或者是一种感觉,这是单空层面的等同。胜义层面的等同,就是它们都消失了,比如进入法性定了,这又是一种见地。消失了以后,当然是等同了,黄金跟虚空等同,从完全消失的角度,不管是什么,都不成立了。这就更深一些了,进入法性定了,这种等同在于完全不成立,见地深了一层。更厉害的、再深一点的,不管是狗屎,还是佛像,都是法性的显现。这并不是心的显现,我们现在的一切都是心的显现,以人我方式去显现,就会造成好和不好、同和不同。如果没有人我,以法性的方式显现,那狗屎、佛像乃至于这一坨身体,全皆法性,郁郁黄花皆是般若,等同在法性上。
见地越来越深,有些人可以一下通过很深的见地进去,这没问题。但你得走到那个见地才行,大部分人根本就没办法走到那个见地去,然后就说大话,唬人是挺唬人的,但不会有解脱的。请大家记住,佛法是一个很实际的事,虽然很玄妙、很深邃,但也很实际、很有用。
《坛经》虽然是菩萨说的,但也可以奉为“经”。现在开始以宗宝本来讲,释名就讲完了。至于辩体,我们简单来说一下。
《坛经》流传很广,泰国也有的。泰国有位很出名的比丘,叫佛使比丘(佛使尊者),他具有大乘的思想,经常说自己是佛陀的使者,非常的精彩。南传有一本很出名、很古老的论,叫《清净道论》,作者是觉音法师,就像南传道次第一样的,是一本圣典。除了《阿含经》以外,还有很多阿罗汉写的书,而《清净道论》是整个南传各种宗派都非常推崇的一本书。当时,佛使比丘说《清净道论》里的十二缘起是错误的,因为十二缘起有三世的说法。十二个因缘中前两个是前世的,中间八个是现世的,后两个是后世的。佛使比丘认为这是不对的,他说十二缘起在每一瞬间都可以发生,这样才可以修行,而三世不能修行。佛使比丘非常厉害,他曾翻译过《坛经》,1949年的时候,中国疯狂地砸佛寺,当时六祖的肉身下面有一本《坛经》,被当时的一个华侨拿到了,然后带到了泰国交给佛使比丘。至今为止,《坛经》在泰国已经有六十多年了,也有很多人去拜读,但肯定没有蔚然成风,因为这边主要还是南传的传承,属于巴利语这一系的。
推广《坛经》的主要是神会禅师,我给大家稍微介绍一下。昨天说了四个宗,息妄修心宗、洪州宗、石头宗、荷泽宗。荷泽宗的观点是空寂之心、灵知不昧(寂灭之心、灵知光明),心的特点就是我们说的明空双运。荷泽宗的创始者是神会禅师,圭峰禅师甚至说神会是禅宗第七祖,但现在的临济宗不认了。禅宗里面的说法精彩得不得了,大家不要当成是普通吵架,这不像我们平常打个坐产生冲突那么简单,那是不一样的。
神会禅师在《坛经》里面出现过,六祖问什么是自心本性?神会禅师站出来说:“是如来藏。”结果被六祖打了一巴掌,说:“你这个知解宗徒!”“知解宗徒”的意思,就是把佛法当成观念在头脑里运用,实际上没有真正地产生体会。
唐代着名禅僧,菏泽宗之祖。襄阳(湖北襄阳)人,俗姓高。幼学五经、老庄、诸史,後投国昌寺颢元出家。讽诵群经,易如反掌。年十三,参谒六祖惠能。惠能示寂后,参访四方,跋涉千里。开元八年(720)奉敕配住南阳龙兴寺,大扬禅法,人称南阳和尚。六祖入灭后二十年间,曹溪之顿旨沈废,两京之间皆宗神秀,由普寂等续树法幢。师初至洛阳,欲振六祖之风,乃于开元二十年(732)设无遮大会于河南滑台大云寺,与山东崇远论战。指斥神秀一门“师承是傍,法门是渐”,欲 确立南宗惠能系之正统传承与宗旨。并于天宝四年(745)着“显宗记”,定南北顿渐两门,即以南能为顿宗,北秀为渐教,“南顿北渐”之名由是而起,竭力攻击神秀之渐门,于是南宗日盛而北宗大衰。天宝十二年,师因御史卢奕诬奏,奉敕黜离洛阳荷泽寺,迁住弋阳(江西)、武当(湖北)等地。翌年转住襄阳,再转住荆州开元寺般若院。 安史之乱起,两京板荡,时大府各置戒坛度僧,聚香水钱,以充军需。请师主坛度之事,所获财帛悉充军需。乱平后,肃宗诏入宫内供养,并建造禅宇于荷泽寺中,诏请住之,故世称荷泽大师。师在荷泽寺仍阐扬六祖之宗风。上元元年入寂,世寿九十三,另一说乾元元年(758)示寂,世寿七十五。敕諡“真宗大师”。贞元十二年(796)皇太子集诸禅师,楷定禅门之宗旨,遂以师为禅宗第七祖,敕碑置神龙寺。其法流称荷泽宗,门下英才甚多,有无名、法如等。
神会禅师是唐代的著名高僧,荷泽宗之祖,是湖北襄阳人,襄阳是郭靖守的那个地方。大家看过《神雕侠侣》吗?
神会禅师很小的时候就很聪明,曾经在河南滑台大云寺举行无遮大会。河南滑台大云寺,在那时候属于中央地区,因为当时的国都在洛阳。也就是说,神会禅师在当时的国家中心之地举行无遮大会。什么叫做无遮大会呢?什么人都可以来参加,就好像“这是一个团结的大会,这是一个胜利的大会”,一起来讨论禅宗师承的问题。
当时的禅宗分有南宗和北宗,神秀的力量在洛阳非常强大,而六祖在广东,那里属于边区,被称为南蛮之地,那里的人被称为“獦獠”——大家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指牵着猪的人、赶猪的人,受人蔑视的。
也就是说,六祖那一派是被蔑视的,在很边远的地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而神秀当时是国师,在洛阳有很大的寺庙。那时候惠能大师已经圆寂了,神会对神秀那一派很不服,直接就冲去洛阳举行无遮大会与他们进行辩论——“我的师傅六祖才是正宗的,有衣钵的。我们是顿派,你们是渐修,你们是旁支。”
当时的记载是神会赢了,但记载的是他们自己的人。到底赢没赢呢?我觉得应该赢不了,不过激起了很大的影响。为什么赢不了呢?不能只看记载,当时神秀还是屹立京师,北宗那一派的人还在那里,有人去请南宗的人过来,甚至请惠能大师过来,他们都不过来,起码神秀那一派的人没有输得灰头土脸地被赶出洛阳。而且据记载,神会说神秀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高僧,非常的谦虚,他也承认五祖把衣钵给了惠能,也承认南宗的修法确实很厉害,甚至遣弟子去修。但是,他们之间的弟子就斗得很厉害,甚至拿刀互砍。
你们现在闹点矛盾都是小儿科,惠能学了法以后直接逃跑,将军惠明在后面跟着追,追了两个月才追到。我真的很佩服,追了两个月,居然把他追到了。追到了以后,将军也开悟了。你们不要想象,佛教团体里面到处都是檀香、莲花、温暖的笑容、借了钱不还……并非如此!
《坛经》是由神会禅师推广的,由法海禅师记载的。《坛经》共有十品:第一品是自序品,有的版本叫行由品;第二品是般若品;第三品是决疑品,有的版本叫疑问品;第四品是定慧品;第五品是坐禅品;第六品是忏悔品;第七品是机缘品;第八品是顿渐品;第九品是护法品;第十品是付嘱品。
估计今明两天能开个头,尽量把第一品讲完。明天下午两点开始上课,争取一个半小时就讲完。这些故事,我估计大部分师兄都听了好多遍,惠能怎么开悟、惠能怎么被人追等等。其实,你不要把它当成故事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你会发现惠能祖师很伟大!
比如,我来扮演五祖,你来找我学佛,我讽刺你:“嘿,你一个牵猪的人,去,扫半年的厕所(不是扫我的厕所,而是禅修中心的厕所)!”你们肯定会吓得跑了,但在这种情况下,惠能还能舂了八个月米。有人说:“人家是五祖,你当然愿意哦!”我告诉你,现在学院有很多真正的成就者,那里的厕所也很够味儿,你去吗?扫五个月?我看你五天都待不下去,所以差别是很大的。为什么他们能成就,而我们在这里扯淡?因为我们有扯淡的素质。所以,前期的东西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的心态都不是很好,心胸都不是很宽广,想马上就去直指人心、见性成佛,那纯属是个笑话。
很多人为了听窍诀而拼命修五加行,一天修一千座曼扎,随随便便整完了以后,就为了听窍诀,觉得占了大便宜。其实,不听的时候恋爱还没开始,还抱有很多美好的幻象,沙滩边挥纱巾之类的,想象船翻了以后,他把你留在救生艇上,他自己游水而走……幻想这些东西多爽啊!为什么爽呢?很简单,意淫的嘛,意真的可以淫的。为什么现在的电视剧里有那么多的小鲜肉呢?因为基本上都是女性在看,里面的男性全部是禁欲系的,都是王子爱上灰姑娘之类的。真正的窍诀一指,就好像恋爱开始了,王子和公主结了婚,于是没下文了。学佛不能这样,否则绝对失败!
《坛经》共有十品,我们尽量在今明两天把第一品讲完。
自序品第一
时,大师至宝林。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
“时”,这里有点模仿佛经,佛经一般不说具体的时候,一般都说“一时”。现在的文法习惯不是这样的,一定要说公元多少多少年。把公元去掉的话,多少多少年还有意义吗?印度人对于时空的认知,最合乎佛经的需求,他们否定时空的真实性。印度人没历史,印度的历史是后来外国人搞的,他们说“过去心不可得”,不要历史。佛经的开始往往都是写“一时”,而《坛经》开始也说“时”。
时间,其实是佛教的一个大学问,一定要搞清楚时间是什么。如果时间都搞不清楚,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根本体会不到。藏传佛教里说时间不仅只有过去、现在、未来,而是十方四时,十方是空间,四时(四个时间)除了过去、现在、未来,还有法性时。法性时就是我们常说的当下,领悟了觉性,那个时候没有时间。
在唯识里面,时间是一种心不相应行法,这种行法是依靠物质和人的心念捏合而成的一个虚假的东西。但目前为止,西方人都把时间当成真的东西,认为时光可以倒流等等。站在佛法的角度,根本就没有过去和未来,全部都在当下发生。过去是回忆,未来是想象,你永远都只有现在。为了记录这种变化的可能性和记录变化因缘的一致性,才设立了时间。而且,时间可以通过太阳、月亮、钟表来判别,有年、月、日、小时、分、秒。
什么叫做因缘一致性呢?我们约定时间,在八点钟视频,你在这边看是八点钟,我在那边看也是八点钟。依据钟表的走向,到了八点的时候,我们都打开视频,这就保证了因缘的一致性。但是,是不是真的有个东西叫“时间”呢?没有的,所以叫心不相应行法。
印度人在宗教研究方面是很厉害的,那里是喜马拉雅山南坡,那些人的日子很好过,那时候的生产力还没那么发达,一棵香蕉树可以养活一家人,也没那么多的希求,吃饱了以后没事干,谈人生、挖鹿茸、搞宇宙,看着远方的星空……最神圣的就是星空和心中的道德法则,这是康德说的。这样一来,就搞出了很多六师外道,然后佛陀出世发现了宇宙真理。印度人对这些深邃的东西研究得很深,但深邃到极致的时候,一定要走到空性那里去。
有人问:“凭什么说佛教是最真理呢?”对生命、宇宙、现象、心理的探寻,最后没办法不走到空性那里去,所以佛教一定是真理,没办法不是真理,逻辑上就已经决定了。
不管你是科学家还是哲学家,哲学的东西我基本上都读过,最后发现全是胡说八道。这是老实话,不信的话,你们找几个哲学家,我们来PK一把,互相辩论!根本就是胡说八道,有些哲学家的确很聪明,比如黑格尔,说世界最后是绝对精神。至于绝对精神是什么,他也不知道,说要体现在人身上,最后拿破仑出来了,就顺水推舟地说拿破仑就是绝对精神。牛顿则更糊涂,说宇宙的开始是上帝有力的一拳,然后力就开始了。爱因斯坦也是昏的。
当然,数学、物理的确很厉害,但是,能说到根本上的只有佛陀。所以“天上天下无如佛”,这不是乱说的,不是纯属崇拜,认为“我的祖师比你厉害,你的祖师算什么?由于我的祖师比你的祖师厉害,所以我比你厉害”,这就是我们的逻辑。事实并非如此,你必须要知道它到底是什么,这才是真正的厉害。
“大师至宝林”,大师指惠能,宝林是现在的南华寺,在广东省曲江县,六祖的肉身如今还在那里。很早以前,我去韶关拜六祖惠能的肉身,那时候什么防护都没有的,就一个玻璃罩子放在一张烂桌子上,玻璃罩子还缺了一个角,伸手就可以摸得到。而且,那张桌子是解放前农村人用的那种油漆桌,上面的漆皮都已经烂了,六祖的肉身就放在那里,根本没人管。
当时是这样的,丹田祖师和憨山祖师的肉身也在那里,他们的待遇都一样,根本没人管(但现在就不得了)。包括武则天的诏书也随意放在那里,可惜当时的我没有古董意识,不然以我当时没有学佛的心态,也知道现在的情况,我会连寺院都抬走的(众笑)!而现在,你根本进不去,只是遥远地给你看一看。
“韶州韦刺史与官僚入山请师,出于城中大梵寺讲堂,为众开缘说法。”刺史是一个官,应该比现在的省委书记小一点,有时候又比省委书记大。现在我们听到“官僚”就很恼火,官僚实际上是排队的意思,或者是仆从的意思。以前的官僚有各种级别,在朝廷上去见皇帝要站成一排,这就叫做“僚”。当时的官僚出行,后面跟着一大堆人,前面有吹哨子的、打锣的,说“道台出巡,有冤的告冤,没冤的闪一边”,还会举着一些牌子等等。所以,站成一排叫僚,官僚就是这个意思。“官僚”在当时是一个敬语,起码是一个中性语。但是,现在的官僚主义属于旧中国的三座大山之一,从而变成了贬义词,实际上是不能深究的,在此我不想过多地谈论这些。
“师升座次,刺史官僚三十余人,儒宗学士三十余人,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在中国,儒释道三教其实冲突不大。以前的中国人不像现在的,现在的中国人谁都讨厌,认为全世界的亡我之心不死,而那时候不然,只要你想来都没问题,我堂堂泱泱大国,你来了之后,我们坐排排吃果果,一人一杯茶,好说好说。
那时候的中国是这样的,任何教派在中国都能活得下去,你能否找一个活不下去的教派?没有的!在以前,耶稣(基督教)也有的,伊斯兰教也有的。清朝的时候,伊斯兰教杀人太厉害了,左宗棠在西北杀了好多人,后来就不允许了。但民众是允许的,还有摩尼教等很多乱七八糟的教都过来中国,佛教也很早就过来了。以前我们民族很具包容性,因为深受儒家宽恕、忠恕的思想影响,现在则不是,在此我不想过多地谈论这些。
那时候的儒宗学士也会跟着去学习,“僧尼道俗一千余人,同时作礼,愿闻法要”,大家一起给六祖行礼,想闻法要。说明那时候六祖已经出家了,他最早是在广东的光孝寺出家,现在那里还供奉着他的发塔。
我以前做生意,比较野蛮,扩张又快,经常精神很亢奋、很奔放,心情很烦闷的时候,我就跑到光孝寺去,坐在那个塔下,感叹:“哎,不容易啊!”我也不知道为何,就是莫名其妙地觉得舒服,而且经常一坐就半天,不是像你们这样打坐半天,只是简单地坐在那里。什么叫做加持力?那个地方让我舒服,我就觉得有加持力。并不是我进去以后,它让我飞起来,这还不一定是加持力,可能是妖力。
大师告众曰:“善知识!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这句话一下把这本书说完了,如果懂了,这句话就讲完了,我们各回各家,明天也不用打七了,到处去看一看泰国的寺庙,逮到一个人就说“直了成佛”,整个泰国全都变成禅宗了!
现在的“善知识”,是指教授知识的老师,而那时候是一种尊称,比如见到秀才就叫状元,见到女性就叫美女,是这样的意味。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这就是大圆满窍诀。菩提自性就是我们的心,它是本来清净的。“本来”这两个字要怎么理解呢?它是所有现象的基础,但是,这个基础一定要清净才行,不清净就会变成上帝、变成常见。如果认为它什么都没有,那就是断见。它必须要清净,清净就是不是常也不是断。
我们所有的认知方式,都有一个“能认知”和认知的所境(“所认知”),只能产生常断、一异、生灭、来去——要去掉这些,就要不一不异、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来不去……统称为“八不”,如果扩展开来说,“八百不”都不止。
要去掉这些才能叫清净,所以就难了,但也容易。如果心智坚定,或者福报到了、智慧到了,一句话就搞定了,就这一句话——“本来清净”。既然本来清净,那就不用去找了,去找都是二元的。但是,现在我们不找就会变成什么都不做,如果是这样,那全世界人民都不找,他们怎么还没直了成佛呢?所以你要去找,“找”的意思是去除业障,去除以后你才能直了,否则是没办法直了的。“但用此心”,就是要去找,找就是要去除,去除就变成了北宗——息心除妄,即我们经常说的障垢磨尽、真如自现。
我们一定要去修一些去除我们执着分别、自私的法,去除那些根本没办法让我们直了的、无始以来堆积的习气,这些东西太重了。所以,出离心、菩提心、五加行等修法就来了。修到后来,当心有了直了成佛的能力时,最后就是认知方式的改变、对心的逐渐清晰,这时候才需要上师的窍诀。
如果没走到那一步,窍诀给你也没有用,就好比有宇宙那么大一个粪坑,里面都是陈年老狗屎(这就是你无始以来所干的坏事),然后滴入几滴窍诀甘露,结果甘露也变成新鲜的狗屎,没有用的。当等你把狗屎清理得差不多了,再滴入甘露,你会发现:“哇,原来狗屎也是甘露,烦恼也是菩提”。
但是,首先得有一个清净的过程,清净的力度足以让你认识到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南宗的特点是强调顿悟,我们不用搞那么多,用此心就可以直了成佛。但怎么用心呢?对于一些上上根人,他们能够接受,可能一句话就搞定了,或者整你两下,反正搞一些东西来让你明白,方法有很多。
一个成就了的人,除了成就,他还有解脱的智慧。有的人有解脱,但没有解脱智;有的人有解脱智,但没有让别人解脱的因缘。就像与阿底峡尊者同时进藏的美德加那尊者,他有解脱智,教一个就能教会一个,但根本就没这样的机会,在西藏因为语言不通,被人当奴隶用了四十年,这就属于没有让人解脱的因缘。如果有解脱智,同时还有让人解脱的因缘,而且你跟他很有因缘,你又是上上根人,那就很快能直了成佛。说老实话,在不经意间就可能把道理讲给你听了。
有人问:“有没有具体的、成规矩的、系统的指示方式呢?”也有的,大圆满里面有很多,但运用起来是很巧妙的。如果时机不到,把这些告诉你也等于零。如果时机到了,你就很容易开悟。
比如,我们经常讲的故事,有一晚,华智仁波切和弟子纽西隆多一起躺在山上看星空,这是一种修行方法。远处有佐钦寺的狗在叫,华智仁波切说:“亲爱的弟子,你不是不知道什么是本性吗?现在你安静下来,我来告诉你!你听到狗的叫声吗?” 纽西隆多肯定地回答:“有!”华智仁波切接着说:“这就是了,除了这个,别无其他!”纽西隆多“哗”一下就开悟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华智仁波切把弟子的心整到一起去看夜空,这种修法在大手印里叫“大摊尸”。纽西隆多伺候了华智仁波切很久,师徒俩长期相处,上师很了解弟子,这时候让他的心走到那个程度去,然后就跟他说。当他的注意力去听狗叫的时候,一刺激他,他一反观,一下子就明白了。但必须有长年的基础,否则反观也没有用,调伏心需要很长的时段,这才是重要的。
很多人不修五加行,也不修单空,不把自己培养成法器,就想直接去听窍诀,结果听了以后就完蛋了。这不是说真的完蛋,而是听了以后就不愿意再修了,因为神秘感没有了、期望破灭了,变成“天下的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是挺糟糕的。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说老实话,这句话是整个禅宗的宗旨。“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关键是怎么用此心?如果是很高明者,歇即菩提,当下即是,举目即是,触目成道,听起来好容易,根本不加思考就可以做到。但是,如果你不是这样的根器,对你来说就是一句话,根本没有用。
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
接下来的内容开始讲自己的历史,之所以叫自序品或者行由品,就是想告诉大家当年自己是怎么过来的。
“善知识!且听惠能行由,得法事意。”善知识,你们要听一听他过往的经历,是如何得到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法,禅宗的衣钵是如何得到的。
“惠能严父,本贯范阳,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老母孤遗,移来南海,艰辛贫乏,于市卖柴。”六祖把自己的经历一句话说完了,他的严父叫卢行瑫,是范阳人。
“左降流于岭南”,在古代,左右有高低贵贱的区别,有些朝代是左宰相为贵、右宰相为次,有些则倒过来。这里的“左降”是低下的意思,就是已经被降了。有些典籍里面说,六祖的父亲卢行瑫是范阳的一个政治人物,后来,因参与朝廷政治被降职了。他属于下面一系列的人,古代跟现在一样,领头的人遭殃了,下面的随从全部会跟着倒霉。当时六祖的父亲被贬到岭南,当时的岭南就是现在的广东。现在的广东当然厉害了,是全国经济最发达的地方之一,而那时候是经济最不发达的地方。
广东人种跟北方人种是不一样的,现在也能看得出来。北方人是圆的大饼脸,称为蒙古种。广东人是额头比较凸起,眉毛压得很低,颧骨比较凸出,称为马来种。但现在是混合种,其实你很难找到真正的中华民族,特别是五胡乱中华之后,就变得很乱了。
以前我有一个同学,白皮肤、黄毛、蓝眼睛,当时我误认为他是混血儿。他说:“不是的,我是正宗的中华民族,父母是哪里哪里的,跟你们是一样的,结果生下来就这样了。”我当时还怀疑:“是不是你妈有问题哦?”其实不止我这么想,他爸也是这么想的,后来去验DNA,才予以确定的。所以,不能说他妈有问题,而是他的老祖宗有问题,可能是五胡乱中华时出的问题。中华民族到底是炎黄子孙还是什么呢?算啦,其实很混的,我们应该拥有全世界,因为我们都是接班人,我也拥有你的血统——这是玩笑话,别当真啊!
“左降流于岭南,作新州百姓”,到那个地方作百姓。“此身不幸,父又早亡”,此身又不幸,父亲很早就圆寂了。其实,惠能还有些别的故事,只是经书里面没有记载。我曾看过很多书,但很多都记不起来了。以前流传六祖在树间打坐,不小心掉到悬崖下面,然后一打坐,通过瞬间移动法,又从树间跳回到山崖顶峰,这些神奇故事有很多。还有些书籍记载,六祖的母亲怀孕十四个月,怀孕两个月的时候,有两位高僧到他家里拜访,说以后生下来的儿子应该取名为惠能。惠是得佛陀最深旨意的慧,能是光大佛法的能,叫惠能。
这些是没法考证的,信和不信都不重要,可以信,也可以不信。现在很多人都信考证,眼不见则不信,这是很麻烦的。要是不信,又觉得心里不甘,毕竟有人授记过这是很厉害的人。但你想一想,如果厉害的人都是被授记的,那你想一想自己?你被授记过吗?也就是说,要想修成就,首先不要去考虑修行,而要去考证一下自己有没有被授记过?这是反佛法的,佛法就是普通人学的。所以,信和不信都不是很重要,我们要信《坛经》里面到底讲了什么、应该怎么去做,这才是比较踏实的态度。
时,有一客买柴,使令送至客店。客收去,惠能得钱,却出门外,见一客诵经。惠能一闻经语,心即开悟,遂问:‘客诵何经?’客曰:‘《金刚经》。’复问:‘从何所来,持此经典?’客云:‘我从蕲州黄梅县东禅寺来。其寺是五祖忍大师在彼主化,门人一千有余,我到彼中礼拜,听受此经。大师常劝僧俗,但持《金刚经》,即自见性,直了成佛。’惠能闻说,宿昔有缘,乃蒙一客,取银十两与惠能,令充老母衣粮,教便往黄梅参礼五祖。
“时”,又来了一个时,并没有说具体的年月日,就一个“时”。惠能去卖柴,关于卖柴也有很多故事,我以前看过一些惠能的传记,卖柴的时候遇到了一位姑娘,两个开始谈恋爱,为了修行,惠能又如何如何,然后姑娘又被地主霸占,惠能又救了她……中国人编造故事是最厉害的,实际上,惠能可能都没碰过女的。惠能在卖柴,说明他没有接受过教育,结果他做了禅宗的六祖,你们这些读书的惭愧不惭愧?不一定是惭愧的问题,而是害怕——“要做祖的话,应该不读书才对”,这样想又傻了。所以不是这样来判断的,在我们现在的时代就一定要读书,不然的话,你满脑子都是泰坦尼克号之类的,这是不行的。
这段话很容易懂,有一天,惠能去卖柴,听到有人在诵经,应该是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有些经典里面,连送他十两银子的人的名字都有记载下来,而且他还是个名人,但我忘记了。主要是我没时间备课,不然我会抄下来的,以前我还记得,但现在年纪大了,脑回路开始收缩,很多信息都挤不进来了。
惠能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句话,当时就有所悟,于是很激动,就去问:“这是什么经?这个经是从哪里来的?”客人回答:“这是《金刚经》,是从东山弘忍大师那里来的。”惠能很激动,当时就决定去拜见弘忍大师,但是,当时他有老母在家,古代注重孝道,父母在、不远游。还需要赡养母亲,自己又是砍柴的,说明家里并非家财万贯,否则就不用砍柴了。
如果他要去学佛,父母怎么办呢?最后六祖还是去学佛了,但是,这种大福报的人肯定会有人去救济,这个人叫安道诚。
惠能听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决定去拜见五祖,这种人是有慧根、有善根的。藏传佛教里面也有这样的人,密勒日巴尊者刚开始跟的是大圆满的老师,那是一位很厉害的成就者,跟密勒日巴尊者说:“我的法白天修白天成就,晚上修晚上成就”,结果经历了很多个白天和晚上,还是没成就,最后这位成就者对他说:“你跟我没有缘”。这个“缘”字很重要,有缘表明你能信服他,你能听懂他的话,能照他的意思去做,不会一上去就乱来。这是很不容易的,天下最难的事情就是师徒相处,很麻烦的。
那要怎么找缘呢?很简单,先闻思,先去磕头,做这些基础的修行,“缘”的事情就交给护法。当然,也不是让你天天在家里闻思,等待上师来敲门——这样也不行。你要一边闻思、磕头、发愿,还要一边出去寻找。
护法的作用,比如,本来你要往左走,他们就拍你一下,引导你往右走。哪怕是一位很好的上师,本来你正好去拜见他,旁边突然出现一条狗,就不准你进去,那就很麻烦。而护法就干这种事,他们会把你推到相应的缘那里去,但你得有基础,你得够资格让他们去推。如果你朽木不可雕,推你干嘛呢?浪费粮食!改变一些因缘是很费力的,他们又不能直接站出来说:“我是护法神!你往右边走!”他们做不到,只能在无形之中改变一些因缘。
要想他们帮忙改变因缘,你必须不停地修行、发愿、供护法,还要去寻找上师。不能愚笨地呆在原地,等着上师来找你。虽说不是你找到了上师,而是上师找到了你,事实上,人都是要互相找的。不信的话,你去看净土宗里的经典,如母念子,母亲天天都念着孩子,如果孩子不念母,相遇也不会相识。师徒也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不能偏激。
安道诚给了惠能十两银子,安置了母亲。在当时,十两银子还是能够过一段时间的。惠能花了两个月的时间去了东山,后来有很多学者考证,两个月从广东新洲走到湖北东山是不可能的,为此考证了很久。
有人在网上来问我:“这是不是有点胡扯呢?”我说你都不知道,可能是六祖晚上做梦飞过去的(众笑)!考证这个考证得完吗?只要看经义就行了,千万别搞这些,考证的事情交给学者们去扯,他们是混饭吃的,我们不要这样,要学到里面的理义。
有些人在《楞严经》里考证出一百个“伪”,但是,《楞严经》里面的好多内容都十分的精彩,不管真的还是假的,里面有很多关于修证的、见解的、见地的、中观的、唯识的、如来藏的、大圆满的、大手印的内容,全部都有。这么一本美妙的经书,你说它是伪的,我会觉得你人才是伪的!有哪一个人是真的?按照中观的说法,你这个人都是不成立的。
这些人不去找真实的东西,老是在表皮的事情上争论,就像南传佛教有一帮人硬说“大乘非佛说”,说大乘不是佛陀说的,因为考证不到。为什么会考证不到呢?比如,大乘的有些经典,汉传佛教流传说是从南天铁塔里面拿出来的,南天铁塔有一天打开了一条缝,龙树菩萨看到后,从里面拿出了一些书。这事是没法考证的,于是就说它是假的,认为只有《阿含经》是真的。这帮人的脑袋有包,《阿含经》里面记载阿罗汉成就后就飞到空中,上身出火、下身出水,你去考证看看嘛?考证不出来,我就说你是假的,现在去找个上身出火、下身出水的阿罗汉出来看看嘛?
所以,这是很扯淡的,这些东西是没办法去考证的,那怎么办呢?先去看理义,在逻辑上清楚,然后去实践,最后逐步实现。这是比较科学的态度,否则都是听人说。不要以为很多人说的就是对的,我们经历过很多次大家都说是这样,结果不是这样的事情,对吧?我们有这样的“传承”,懂吗?不多说了,喝茶!反正大家听到我说“喝茶”,那就明白了,这是我们的暗号——喝茶!
学佛是追求真理,不是依据人多、人少,或是世间的法律、道德、规范可以去判断的。佛法无国界、无人种,甚至无六道,全部六道都要学,不只有人道才能学,它是所有众生必须要去了解的,而且是所有众生中很少一部分极其具有福报的才能够触碰到的。如果触碰到了还不重视,那就不好说了,典型的傻子!
我们一定要追求真理,如果卡死在这些莫名其妙、似是而非的东西上,是很浪费时间的。如果理义搞起来很痛苦,修行也修不下去,我奉劝大家念佛修净土,发愿往生极乐世界,这是比较好的事。即使你修大圆满,也可以发愿临终时往生净土,所有大圆满的传承都要求这一点。为什么呢?如果轮回真的成立,这是很可怕的,大家要认真去想一想。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祖问曰:‘汝何方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
“惠能安置母毕,即便辞违。不经三十余日,便至黄梅,礼拜五祖。”不经三十余日,不用两个月就到了黄梅,为此很多人跟我争论,我为了证明六祖能够三十日到黄梅,还花了点心思。后来一看,古代跟现代的地图都不一样,于是就算了,还是别去搞这些。
惠能礼拜五祖,五祖问:‘汝何方人?欲求何物?’这里的记载很简单,实际到了那边,六祖可能要先见守门的知客等等,见到五祖之前,肯定要经历一些程序。对于现代人,可能早就回去了:“哎呦,有什么了不起啊?走!换下一个寺庙!”当然,如果你知道这是五祖,可能受点气也愿意。
现在去拜见一些上师,其实很困难的,他的身边一定会围着一群人。你不要认为他身边的那群人都是菩萨,万一真的是菩萨,他也可能会挡住你,说明你有问题。所以,不要因为见不到上师就如何如何,哪怕见到一位真正的上师,也要好好修行、磕头。不能说我想怎么样就怎么样,一定要上师满足自己,他才算是慈悲。那不是上师,而是你妈,你妈最慈悲了,如果你妈生气了,也不会见你的,特别是对不孝的子女——“给我死远点!”
五祖问惠能:“你是哪里人?欲求何物?”惠能对曰:“弟子是岭南新州百姓,远来礼师,惟求作佛,不求余物。”岭南就是广东。惠能的目标很明确,那时候也有神话,但没有现在那么多,现在的神话已经蔚然成风,而且每个人都是这方面的段子手,全都能够说出很多的故事来。
我以前经常开玩笑,弄个羽毛涂上颜色,用鼓风机往天上一吹,吹一圈以后,然后念咒:“嗡玛尼贝美吽、嗡玛尼贝美吽、嗡玛尼贝美吽……”这个故事传半年以后,就一定会变成有只凤凰落在面前。乱吹牛的人有很多,而佛教徒不能这样。
有人说:“我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让他有信心!”你是在骗他,而且你还不仅仅是在骗他,你还在偏自己,你自己没信心,靠这些东西来增加自己的信心。这有点像走夜路时吹口哨,自己给自己壮胆。学佛不能乱编造,是怎么样就怎么样,我们要努力去思考、去学习,这样才对。
这是我一贯的态度,不是说佛教里面没有这些神乎其神的东西,你学进去了以后,会比这些神得多,你想都想不到的神法。如果是你编出来的,那就是自我欺骗,而且还骗了别人,骗了别人不一定是好事。
你说:“我一骗,他就有信心进来学佛了!”被骗进来的人,心里就想着自己要怎么样,他的心里有期待、有希求,他也不知道真理在哪里、怎么去找真理,然后等待着羽毛变成凤凰。别说变成凤凰,母鸡都变不成,最后会发现是羽毛上涂了颜色,发现你是骗子,从而断了他的善根。
所以不能这样,一定要实话实说,佛陀是如语者、实语者。当然,这只是在我们的层面,佛陀的“实语”是打了引号的,有时候他不会告诉你真相的,因为你听不懂。但他也不会像这样来骗你,而且我们也不是佛陀,我们说要说老实话。
惠能的目标非常明确,入佛门目标明确,是每一个人首先应该注意的事——我们要搞清楚自己到底要什么?当然,很多人入佛门并不是惟求作佛,可能是好奇、失恋、遭遇不妥的事,甚至为了在佛教团体里开party,甚至认为这个团体里面好借钱……你们要小心哦,现在微信上到处都说救这个救那个,你们要认真考察一下。这些是好事,应该去,但现在有专门的团体来骗佛教徒。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里发各种各样的佛教教言,再发一个账号,叫大家汇钱。
这些事我估计你们比我还懂,说老实话,我也上过当。有人说他养了五百条狗,缺粮食、缺这样缺那样,我就不停地给钱,给了好多钱,后来发现,他发的照片里面从来都只有十几条狗,一次两次我就不太在意,次数多了以后,觉得五百条狗拍出来应该很壮观吧?怎么永远只有十几条狗?后来我让一个师兄去看,回来告诉我确实只有十几条狗,我上当了。后来我去查他的微信,里面的教言都说得很好,总之有很多类似的事。我不是说这个不好,其实上当也没关系,你的发心是对的就没关系,但有很多的生命等待着你去拯救,何必上当呢?所以大家要小心。
祖言:“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啊!这个祖师好不慈悲啊,祖师说话温言细语:“哎呀,你来啦,想学做佛啊?好啊!好啊!好啊!来,喝茶,我给你直指心性!”真的祖师根本不会这样,凡是过年过节给你发问候信的都要小心,没有真的上师会来讨好你的。当然,上师关心弟子,有时候也会问候一下,这是正常的。但逢年过节礼貌性地给你发信息,来些温暖的鸡汤句子,这些就一定要小心。他们把弟子当成羊,收入叫薅羊毛,你们是生产力,你们是提款机。
说起这些,大家都沉默了,但我说的是老实话!我们不能这样,要很当真地去寻求法义才行。我知道,我说的这些会被人骂,我已经被人骂了很长时间,我也不怕了,耳朵都生茧了——铁耳功,弹回去!
大家要小心,我没有让大家不恭敬上师、不供养上师,恭敬、供养上师非常好,是最大的功德,但你要搞清楚、辨清楚才行,不然真的会上当。现在除了慈师、索师以外,基本上每个佛教徒都有自己的上师。不能说每个上师都是假的,但危险性的确很大,为什么不去考究一下呢?
而且,有些上师不教东西,你听不到真的东西。佛教看起来简单,里面的内容花哨得不得了,你永远都不懂。这是一件比较大的事,藏传佛教已经几十年了,这方面的悲剧不只是一个、两个,时间长了,摧毁藏传佛教的就是这些。藏传佛教本身的理教、理义、修行方法殊胜得不得了,就是一些假货、假活佛,慢慢地,把藏传佛教给毁了,把我们最崇敬的东西毁掉。
听说北京朝阳区散养三十万仁波切,这句话充满了讽刺!“散养”,在那里稀稀疏疏地养了三十万仁波切!骗子可恨,被骗的更可恨,没有这些被骗的,会有骗子吗?我们要聪明一点,我今晚好像吃了火药一样,哎呀!没关系,发心是对的都是好的。
五祖刺激惠能:“你是岭南人,又是獦獠,凭什么学佛啊?”这话好刺激人,惠能赤胆忠心来,就差把手砍了给五祖,还这么刺激他。实际上是刺激他一下,有的根器一受到刺激,就可以露出根性来。
惠能曰:“人虽有南北,佛性本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现代因为资讯发达,像这样的话,在任何上师面前,我都能说出来,说得比惠能还好,因为我读的书多。但是,你要考虑惠能的时代,他读什么书啊?他没读过书,靠砍柴维生的,结果一上去就跟五祖这样说,说明他是很厉害的根器,他知道佛性没有差别,不会因为獦獠和祖师的不同而有差别。
大圆满证悟了以后,会认为地狱里的众生跟佛陀是一样的。甚至还有十二金刚大笑,其中一个是“呜呼!语金刚!观待空空本来是大空,一切佛陀均住于险地真希奇,修习能所作故乃堕落,哈哈!”大概的意思是,原来佛陀居于的位置很危险,跟地狱众生差不多。实际上是说佛性是一致的,地狱众生跟佛陀都是一样的。
为什么这样说呢?他绝了二元分别,有好有坏,是因为在认知的对境上进行判别,如果失去了判别、失去了判别的对境,就没有好坏,但又不是断灭。断灭也是一种判别,我们认为它什么都没有才能断灭,如果没有判别者,哪有什么断灭啊?失去判别者,失去被判别,是真正的佛性,那是不可能有好坏、是非、贵贱、高低……所有的对立全部拿掉。
但在这里说是不行的,必须要去体会,那个东西又复杂又简单。为什么复杂呢?因为心有光明,光明能够判别,而且很善于判别,而且无始以来堆积的判别习气和对境提供给你足够的判别环境和材料。心的光明,是认知力、觉知、知性,说它什么都好,它就要不停地判别,没办法歇即菩提,一歇就睡着了,或者发呆进入禅定,所以没办法不判别。
心又是空性的,所以判别起来就没完。你会疑惑:“为什么空性还判别没完呢?”因为空性,所以它无住,心本身是无住的,它不受任何限制,就不停地这么判别。一判别就是二元对立,山河大地、身体、太阳、月亮、自我,什么都出来了。一判别,就会把能判别者当成自我,各种各样的痛苦就开始了。但就本质来讲,这就是一场虚妄。我们感觉到实实在在的身体,让我们那么钟情、那么强烈执着的东西,在本性、本质的层面上,根本不存在!
一个人如果证悟得很深,进入了法性定,出来以后,他绝不会承认这个身体是自己,而且过去的事情一概不承认。你能说我梦中杀的人算数吗?你在梦中杀了人,醒了以后,在醒来的层面上,你会认为自己杀了人吗?那是梦来的,所以罪是清净的,在证悟的层面上是清净的。但你进入梦中去,梦中的人照样杀你。
本性这个事情,不管是佛陀还是众生,都是一样的。但普通人能不能懂得那个东西呢?概念上我们都懂了,但证悟并非那么容易。我们的光明本性就是要分别,光明本性又是空性的,使我们的分别无穷无尽,所以轮回无尽。那要怎么尽呢?你不分别,认知光明本性,那就停下来了。停下来以后,你会滑稽地发现,它本来就从来没有轮回过,轮回就是一场梦。
我说的这些,要去深深地去思考,然后去修行。深深地思考,深深地修行,深深地领悟,深深地安住,你就轻松地成佛。这句话如果我说错了,我甘愿下去,但我保证绝对没错。如果听了不去做,跟错了也没什么差别,药要拿去吃,吃了有用才行。
“獦獠”刚才已经说过了,当时的北方人认为南方人是南蛮子,都是牵着猪的人,叫獦獠。这个“獠”跟官僚的“僚”是不同的,一个是人字旁,一个是反犬旁。“獦”是套猪的绳子,獦藤。惠能说;“我这个獦獠身跟和尚不一样,但佛性没有差别。”
“五祖更欲与语,且见徒众总在左右,乃令随众作务。”这话里有骨头,五祖一听,碰见这种大根器,心里肯定一阵狂喜:“哎呀,衣钵终于传得下去了!”本来想着“赶紧来,咱们师徒俩亲热亲热”,结果一看周围,觉得不妥,就让他跟其他人去做事了。
其他版本记载得还精彩一些,五祖还说了另外的话。总之,表明了当时的僧团里有斗争,五祖在当时就相当于现在的上师一样,来了一个很好的弟子,大家应该欢喜嘛——那是你想象的,实际上说话要很小心,遇到惠能这种大才,也要先装样子避讳一下,说明有斗争。
那时候就有斗争了,现在呢?所以,当遇到斗争时就应该想:“五祖东山那时候就有斗争,更何况我们现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随便吧!”
惠能曰:“惠能启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惠能又说了,但这不一定是同时的,可能是隔了一段时间,记载的时候不会多说的。惠能告诉和尚:“弟子自心,常生智慧,不离自性。”这就很厉害了,最起码是常处在单空中间,一切法都如梦如幻,所有烦恼、分别、情绪,在他那里都是智慧,厉害得有点吓人了。
“即是福田”,我们的心田都是福田,如果你往里面种善良的行为、思维、种子,它就是福田;如果你往里面种邪恶的东西,它就是恶花之田。真正的福田在你内在的心里,为什么我们会把外在的三宝称作福田呢?因为三宝是你心的显现,是你心最善良的部分,最接近解脱、最有利于解脱的那块势力呈现出来的。
当你搞不懂三宝的时候,它就集中成一个上师,实际上,它也是你心里最厉害的那一部分的显现。你现在去供养三宝就等于浇水,三宝已经从你善良的心田里开出的一枝般若花,你去供养它、恭敬它,等于往花上浇水。没有什么东西离得开我们的心,这是佛法的基础理论。惠能说常生智慧,不离自性,即是福田,未审和尚教作何务?还不知道和尚要教我去做什么?
祖云:“这獦獠根性大利!汝更勿言,著槽厂去。”五祖可能有点开玩笑地说:“哎呀,你这獦獠的根性还厉害啊,不要再多说了,著槽厂去。”翻译成现代话:“哎呀,你这个小家伙还不错嘛!不要再说了,滚去舂米。”这样来说话,周围的人也不会有什么想法。古代不像现在,我们可以直接叫外卖,那时候一定要舂米的。
惠能退至后院,有一行者,差惠能破柴踏碓。经八月余,祖一日忽见惠能曰:“吾思汝之见可用,恐有恶人害汝,遂不与汝言。汝知之否?”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这完全是地下活动,是不是嘛?那时代看起来比现在还险恶,恐有恶人害汝,我们现在最多是搞挑拨离间,东挑西挑,说三道四,最多是这样,而那时候是直接害人。
这段话的意思应该大家都懂,那时候要破柴踏碓,腰上要栓块石头来踏碓。惠能舂米的那块石头现在还在南华寺,我以前心里怀疑:“这块石头是不是换了几代的?”我这种人什么都怀疑,我的怀疑心比你们重多了,我啥都不信。我一个商人、流氓,所有坏人的特质我全部具足,真的什么都不信。我曾经怀疑释迦佛和那些祖师联合起来骗我,真的这么想过。后来对着镜子一照,我是哪个新鲜萝卜皮啊?祖师要联合起来骗我?我就是个屁,放了啥都没了,很多时候发现自己在自作多情,谁有心思骗来我呢?但是,有些人确实会被骗的。我当时就这么想,真的什么都怀疑,然后去读书,读多了以后,还与一些修行人接触,最后发现佛陀没骗我,是我在骗自己,瞎折腾而已。
大家要记住,我是书读多了,看多了,见多了,我被骗的经历比你们还精彩,我那时候比你们红卫兵得多。我租了车子,带了很多东西进藏地,一听说哪里有大圆满成就者,上去就抱着一袋钱跪在地上,结果十有八九是假的。是真是假,我至今都不能肯定,起码可以肯定——”如果我跟着学,我就死定了”,因为他们教不了什么。
而且我见过的上师不止一个,而是一片,后来我才发现,原来这是一个生产系统——车间。我说的都是良心话,没有必要骗你们。想一想嘛,你们来这里都是免费的,我花钱请你们来,为了骗你们?这不吃饱了撑着!
我只是要提醒大家要小心,的确有真上师,藏传佛法也很珍贵,但到汉地来的,真的要很小心。这样蔓延下去,不但害了自己,藏传佛法都会被毁掉。
惠能舂米八个月,但我们不要小看这八个月,如果什么都不教你,只让你去槽厂舂米八个月,现在的人受得了吗?那是没有工资的,铜钱也没一个,就给碗饭吃而已,每天就这么栓着石头来舂米。现代人绝对不会这样,现代人什么都要计算,开始你可以计算,学佛到了后来,当你明白自己在学什么的时候,生起出离心、菩提心,要把全体的生命全部交给三宝,要想成就,就得这样。但请记住,要选准上师,选到杂宝就完了。书上的内容好像淡淡地一句话就带过了,实际上涵盖很多的内容。
经八月余,五祖见到惠能,就说:“吾思汝之见可用。”我知道你的见地是可用的,你的自心不离智慧,獦獠身跟和尚身在佛性上是一样的,这些都是很高级的见地。但我害怕有恶人害你,就没跟你多说话,你知道吗?惠能曰:“弟子亦知师意,不敢行至堂前,令人不觉。”六祖很能配合,心有灵犀一点通啊!他不敢走到五祖那里去,怕被害。这个情形有点严重,现在不至于这样,但被人说闲话的情况成堆,互相之间说来说去。
一般来讲都是这样的,这些东西不用我介绍,大家都很有体会。但是要原谅,因为这些都不是上师们愿意的,他也控制不了的,释迦牟尼佛早就做过这样的示现,善星比丘、提婆达多,还有一些恶比丘等等。佛陀时代的僧团都会有这样的事情,我们的上师也会有的,所以要学会原谅,但你一定要确定是“真上师”!
我们要互相原谅,因为控制不住,确实也是这样的。以前我也经常看不惯上师身边的这样人那样人,后来一想,虽然我看不惯,但这些人走了,上师怎么办呢?我去吗?很多时候,我们说自己恭敬上师,你都不替他考虑,然后就拿着是非、道德去判断,必定要完蛋的。如果是真上师,我们就要原谅这些,要明白这是控制不住的。如果能控制,像五祖那么厉害,应该回去修个诛法,把他们弄走,对不对?很多时候,我们把这些想象成武侠小说,他们都是凡夫来的,佛陀也这么示现的,早就告诉你,后面也会发生类似的事情,否则为什么要这样示现呢?
祖一日唤诸门人总来:‘吾向汝说,世人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自性若迷,福何可救?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火急速去,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抡刀上阵,亦得见之。’众得处分,退而递相谓曰:‘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余人闻语,总皆息心,咸言:‘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
这一段话的意思也很好懂,五祖跟这些人说:“生死事大,汝等终日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苦海”,那时候就这样了,历代祖师的苦难都一样啊!真是这样的,个个都求福田,不求解脱,导致佛教那么复杂。
“自性若迷,福何可救?”如果没有搞懂、没有开悟,再大的福田都等于零。
“汝等各去,自看智慧,取自本心般若之性,各作一偈,来呈吾看。”你们回去写一个偈子,来表达各自对般若自性的看法,用偈来表达你们所证悟的东西。
“若悟大意,付汝衣法,为第六代祖。”“大意”并不是大概的意思,经常说佛祖西来大意,是说最根、最深、最大的那个意思,其实就是本性的意思。如果搞清楚了,就为第六代祖。
“火急速去,不得迟滞”,你们赶快去做,不得迟滞。“思量即不中用”,这句话是很重要的,证悟本来的人,举手投足,吟诗作赋,随处都是自性,你天天去想,那是分别出来的。藏传佛教里面经常说:上师讲的话是从心中流出来的。“流出来的”是什么意思?他自己知道怎么回事,随口就来了。坐在椅子上讲椅子,感受到身子讲感受,当然清楚明白。分别则不同,那是背书、记忆的。如果真懂,讲的层面、角度还不一样;如果不懂,讲的都一样的,只能死背书。
警察审犯人,凡是重复说,特别是一字不漏的那种,一般都是背下来的,因为他设了一个场景。如果真的经历过那个场景,他每次说的内容都不一样,但仔细推敲起来是没问题的。因为他每次都是根据回忆说的,有时候回忆起颜色就说颜色,有时候回忆起形象就说形象,回忆起声音就说声音,把这些事情与现量对照,会发现他说的往往是真实的。“思量即不中用”,意思不是靠思维的,不是分别出来的,而是马上就出来的。
“见性之人,言下须见。若如此者,抡刀上阵,亦得见之。”真见性的人,是不会丢失的。当然,这里说的是见性比较彻底的人,抡刀上阵的时候,他也不丢失这种领悟,一边砍人,一边修大圆满,六根自解脱。大家觉得这个好难,如果真的明白了,继续修下去,就不会很难。因为那个东西丢不掉,你现在故意去找它,就说明还会掉。但是,反反复复地进出、进出,熟悉了以后,心境一如,到了等性解脱,或者对觉性体受得很深的时候,是不会掉的,即使抡刀砍人的时候也不会掉,那也是在修行。
那时候你会很自信地说:“我现在就是佛,一切都是佛,没有凡夫,也没有跟人相对的这种佛,跟众生相对的佛也不成立,真正的佛就是唯一觉性”。禅宗一定要见性到这种程度,后期的禅宗,很多公案里表达的见地不会有这么深,但五祖说的就是很深的见地,很厉害,抡刀上阵,亦得见之。
“众得处分”,并不是我们现在的被处分,犯了错误给你个处分,而是众得吩咐的意思。“退而递相谓曰”,就是互相地说。
“我等众人,不须澄心用意作偈,将呈和尚,有何所益?神秀上座,现为教授师,必是他得。我辈谩作偈颂,枉用心力。”当时他们听了以后,肯定会说:“哎呀,我们算什么新鲜萝卜皮啊?神秀老师在这里,肯定是他得,算了算了,我们不用做这些了,让他一个人写。”他们踢皮球踢过去了,这些人真的是只求福田,不求出离生死。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有自知之明,看你怎么去理解。同一个事物,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去看,真的不一样。
“余人闻语,总皆息心”,互相之间这么说,然后大家都不写了。当时在东山有一面很大的隐壁,墙上专门写这些的。关于这个墙壁也有好多的考证和说法,我曾看到过很多,这些故事如果讲出来,不知道要讲到何年何月。反正就要写在那个墙壁上,但大家都不写,于是空空荡荡的。“咸言”,就是大家都这么说。“我等已后依止秀师,何烦作偈”,这个事情由神秀老师搞定,我们以后依止他就行了,不用费心思去作偈。
神秀思惟:“诸人不呈偈者,为我与他为教授师。我须作偈,将呈和尚,若不呈偈,和尚如何知我心中见解深浅?”神秀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人,他也知道众人的心思,众人不作偈,肯定是想让他来作。如果他也不作偈,和尚就不知他心中见解的深浅。
古代说的“和尚”,与现在的意思不一样。“和尚”这个词汇,在唐宋的时候,是上人、大师傅的意思,是表示非常尊敬的一个词汇,到明清的时候就变成贬义了,世人对和尚也非常不尊重。怎么论证呢?你看那些小说,比如《水浒传》,里面经常骂和尚,而且骂得很毒,所以施耐庵的几个儿子全部都脑瘫。施耐庵是《水浒传》的作者,他在里面乱骂出家人,真的非常糟糕!
“我呈偈意,求法即善,觅祖即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这里神秀在自省了。这些文字是神会推广的,看得出神会对神秀师还是很恭敬的。描写神秀的文字流传了下来,而且如实地记录,说明这些人真的很伟大,起码很诚实。
神秀是怎么想的呢?如果呈偈是为了求法,那就是善;如果呈偈是为了拿到六祖的衣钵,那就是恶。“却同凡心,夺其圣位奚别”,这样做的话,跟抢夺圣位有什么差别呢?神秀不是坏人来的,我之所以那么推崇神秀,是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需要渐修。不要瞧不起“时时常拂拭,莫使惹尘埃”,觉得这不算什么,觉得自己可以直接“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我一巴掌打过来,你还本来无一物吗?所以不能这样,我们要很踏实地去修行。
“若不呈偈,终不得法。大难!大难!”如果不呈偈子,我会非常的恼火,如果呈偈子,就好像夺位置一样的,心里很纠结。
好,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我会尽量多讲一点,争取把这一品讲完。其实也不会太多,明天应该能讲完。
还剩下明天这一天,希望大家打坐要认真,不要结束了才觉得珍惜。每次禅七都是第七天下午就结束,实际上只有六天半,这是为什么呢?这次就算了,我们以后不能这样,不要认为我要留你们多坐半天,说老实话,还要多花钱的,关我什么事啊?
但是,以后要尽量多花时间去打七,修行要靠堆积的。虽然可以“但用此心,直了成佛”,但大多数人是做不到的。一定要先打坐,好好打坐、体会,经历很多心灵的苦难,在探寻的过程中,抛弃很多错误的知见和见地,否则没办法一下子做到“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即使是非常聪明的人,刚刚开始也绝对踩坑,有些搞了十多年的人,也依然踩坑。很多人自以为是地跑到我这里来,我自己都是黄的,还能把他们玩得团团转。结果发现,他们不仅是黄的,而且很黄!希望明天的最后一天,大家认真地打坐。
我们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坛经》第05课
- 《坛经》第07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