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讲究智悲双运(慈悲和智慧),其中智慧体现于佛教的见解、理论。这里说的智慧,是指初步的逻辑、闻思方面的智慧。真正达到证悟的智慧,就已经不是佛教的世间法了,而是出世间法,属于胜义谛的内容,但我们暂且不谈这些。
智悲双运的另外一个内容是——慈悲,慈悲是让我们提高内在能力的一个最强大的因素,却被很多人所忽略。我们认为慈悲的心态对人际关系有很大作用,好人能够促进人际关系的良好。但是,慈悲能够提高人的内在能力,可能很多人都不清楚。
而事实上也正是如此。前两天我看的一个电影,讲述一个经常杀人的坏蛋,被人放火烧掉了他的仓库,里面的钱财和毒品全都化为乌有,但他还是很镇静。部下不解地问:“你怎么不生气呢?”这个坏蛋的回答让我肃然起敬,觉得他还是挺有水平的。他说:“愤怒让人智力处于暂时低下状态,我现在的状态不能承受这样的情绪放纵。”
虽然他很坏,但他说的却是至理名言,人在情绪不稳定的情况下,认知能力和所做出的决定都是很差的。有些人处于很偏狭的情绪里面,他的认知能力也会很差,做事也不行。而慈悲不会,很多时候慈悲会让人情绪稳定,愤怒情绪会减少。慈悲达到一定程度,贪执情绪都会减少,因为慈悲是一种“大贪”,它会抛弃小贪,这是用大贪来对付小贪。
慈悲为什么叫做大贪呢?菩提心实际上是一种大贪,贪的是众生解脱、众生欢乐,从而放弃个人的执著、个人的贪执,这就是以大贪对小贪。举例来说明,一杯水放在这里,你我都很渴,因为贪都想喝,而如果我慈悲,我会给你喝。慈悲这种大贪,我贪你的欢乐超过了我贪我的欢乐,我会放弃这杯水而给你。
这杯水可以是钱,可以是爱情,可以是事业,可以是一切。菩萨才能够做到,他会去放弃这些东西。我们所有的情绪,比如阴暗的、狭隘的、龌龊的情绪,往往是因为个人的要求、个人的贪执而造成的。当一个人的内心很慈悲时,他就不在意了。在佛教的理论和实践里面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他会把任何一个事情,通过慈悲的方式将其变得很合理。
我举个例子,以前我女儿跟慈师去深圳玩,手机被人抢了。这时,慈师马上说:“哎,这时候你不要生气,你要想这个手机是布施给别人的。”一件本来让人愤怒的事情,马上变成以慈悲的心态去对待,结果就变了,情绪就没了。心里面反而会去祝福这个人:“他抢了我的手机,愿他安好。”至于她能否做到是另外一回事,但上师是这么教的。慈悲可以在任何一件很不合理的事情中,都能让持佛教理论的人心平气和。虽然这很难得到,但通过长期的修行,慢慢地,自然就能做到,修行都是从这些小事来堆积的。
一方面在修学中,在座上开始去训练自他相换,呼吸法、施身法;另一方面,在生活中开始去实践。刚刚开始,在生活中实践你肯定是一做就一头包的,根本就做不下去,谁来抢我的手机,我一边祝福你、一边打扁你。但开始就是这样的,你不可能马上就变成菩萨,有时候憋着自己装菩萨,而且怎么都装不像,还装失败。像我的话,百分之百是装失败的,我头脑里想着慈悲的理论,心里在指挥我的拳头打出来。大部分时候都是这样的结果,因为我是火爆个性,口念弥陀,心如猛兽。修得不好的人会这样,但时间长了以后,慢慢就变了。
所以,慈悲能够让人的情绪非常稳定,思维会非常替别人着想,“思”也有个最重要的东西——会让人养成替别人着想的习惯,格局会变得很大。这个人的各方面能力、事业等,真的会得到很大的帮助。而这些东西的发生,是在一个长期的、绵密的、如涓涓滴水浸润土地一样的过程中慢慢发生。但它的作用会非常之大,等到成熟的时候,他的事业会因此而得到极大的助益。
内在的能力够了以后,外在再利用这种专注的禅定能力去学习各种各样的技术,那就容易了。情绪稳定了以后,人就不被情绪所折磨,做很多事情也会顺很多。一个人如果被情绪折磨,会啥都做不好,做两天就开始忧啊、愁啊、烦啊、恨啊……我们如果花心思去观察自己的内心,会发现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去恨啊、愁啊、不满啊、斥责啊,你观察一下自己是不是这样?
学生时期可能要好一点,因为主要都在与书本打交道,如果跟同学打交道,心里也会是大量的这样不满、那样不满——比如这个同学左边屁股大,那个同学右边脸庞大,脸庞和屁股同和不同在哪里?不一不异!(哈哈哈师兄大笑)各种各样的分别,恼火得不得了!
你的心大量时间都没有用于事业,而是用于各种爱恨情仇,而且是无聊的爱恨情仇、很浅薄的爱恨情仇,爱不是爱到天荒地老的那种爱,恨也不是恨到不共戴天那种恨,情也不是情到深处生死不顾的那种情,仇也不是达到如杀父之仇。尽是一些细微的冲突,整天在思考,为了这些东西纠结,你的心充满了这些东西。这样,学习世间各种技能的时间就少了,而且能力也会减弱。所以,佛教的智慧、慈悲、禅定以及逻辑的大量学习,对一个人的能力提升有着极大的帮助。我刚才说了一大堆的理论,到底是不是这样的?真是这样的!
我们不要期望学了一两天就能增加这种能力,就可以事业也成功了,并非如此,它是一个渐进性的长期过程。就像滴水浸润一样,是慢慢来的。一个世间人在做各种事的时候,不防一边做世间事业,一边去学习佛法,这时候佛法不会障碍你的事业,反而会帮助它,磨刀不误砍柴工。
实际上就是如此,你每天读一点佛教书籍,每天做一些佛教修行,比如每天供水、念咒、磕头,我以前就是这么建议的,为什么呢?按照佛教的说法就是积资净障,增加点福报好做事。实际上,你在念咒、供水、磕头的同时,从佛教的理论系统来解释,你是在积资净障,增加了很多很多的福报和功德,种下了很多善种子。
但从世间比较表浅的层面来解释,长期坚持供水和磕头,意志力就在增加。坚持就是一种增加,比如,供水的时候要求七杯水从左到右,而且供出水的细线,这时候专注力在增加。比如我供水,没人来参观的时候我就随便供,如果有人来参观,我就开始装逼,为了演示人看,从左到右把水供成细线,还要右绕。只有专注才能这样供水,还要摆得非常好,这是从细节开始,培养你的禅定能力。
磕头也是一样,一种是一口气磕完,磕完之后去打坐,能够培养瞬间的专注。另一种是带着观想能力磕头。还有长期听课,每个礼拜听两次课,好像没什么,但是日积月累,听了十年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世界观变了,你对很多问题的看法清晰了。
这不是因为讲课的人厉害,像我就很普通,但我讲的是佛法,我搬运了很多佛法的真理过来。当然,中间可能夹带了些私货(我自己的理解和看法),但你是有辨析能力的,时间长了,你会发现哪些是私货、哪些是真正的佛法,这对你也有所帮助。慢慢地,你的头脑开始越来越清晰,日积月累,你的各种能力提升了,可能自己都不知道。
每个人都需要新鲜的空气来滋养我们的肺,但我们往往会忽略空气,佛教的修行也一样,你在忽略它。只要坚持下去,修行会慢慢会起作用的。读佛教的书,听佛教的课,慢慢地,慈悲心也有了。没有听佛教的理论之前,蚂蚁出来一脚就踩死它,一杯开水就冲了它,慢慢地,你就不愿意去杀生了,看到一些很残忍的现象就不愿意接近了,心里面开始不喜欢这些了。
我从小在武斗的环境里面生长,总喜欢打架,我就是典型的因为学佛,从坏人稍稍变成好人。以前看到残忍的事情,比如打烂的尸体,我根本一点恐惧都没有。慢慢地,就不能看这些了,发现自己的心软了。但是,我也发现自己的心软了以后,并没有对我产生坏作用。以前心硬的时候,看着很刚硬,实际上,这种刚硬对自己是一种伤害。后来发现,心软了以后好处之一是头脑更清晰了,另一个是气脉方面,打坐更顺了,然后快乐更多了。心软的人快乐多,当然我没那么软,还是比较硬的,因为修得不好,但我还是能够体会到这种变化。所以,佛教生活真的能够提高我们各方面的能力。
——摘录并整理自《坛经第十九课——佛教与生活(上)》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不要让爱情影响你的修行
- 当情爱失意时,学佛能够起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