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颂是“疾断烦恼”:
愿我恒常观自心,烦恼妄念初生时,毁坏自己他众故,立即强行而断除。
这四句颂词,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有时候我们甚至连烦恼都发现不了。有些烦恼,并不是让我们不舒服,它会表现出我们很喜欢的样子。比如连续剧,一直追下去,你觉得那是烦恼吗?嗨到不得了!你会一直追下去,也不觉得那是烦恼。譬如追你喜欢的异性,两个人不停地打情骂俏、互抛媚眼,又不说透、天天想起对方都不由自主地抿嘴一笑,一拖就拖很长时间,你也不觉得这是烦恼。甚至有时候你做很恶的事情,比如整一个人(或者欺负一个人),认定了对方是坏蛋,然后就开始整他,还觉得自己理所当然地在替天行道,你也不会觉得这是烦恼。
所以说,有时候我们甚至连自己的烦恼都不一定知道。一提到“烦恼”这两个字,我们不要认为就是一些不爽的、不舒服的事,这种烦恼谁都想离开。不修行的人也想离开,他只是没有办法马上离开,他不像佛教徒那样,掌握了一些心的训练方法,可以利用一些方法马上离开这些不爽的烦恼。总之,凡夫都想离开这些很明显的、让自己感觉不爽的情绪和痛苦。
关键是我们要知道什么是烦恼,有些烦恼不仅仅是痛苦、忧郁等一些明显不好的东西,它更多的是让我们产生贪心,甚至表面上看起来很好的事物。比如恋爱,世人都认为这是很美好的事情,为它写诗、拍电影,这些事情多得很,特别是现在这个贪欲时代,恋爱大过天,人们都不觉得这是烦恼。
还有一些隐蔽性、心态性的烦恼,什么叫“隐蔽性的烦恼”?比如抑郁症,抑郁症表层的痛苦、不安、没有快乐,甚至想死,这些明显的东西他会知道,但为什么会抑郁?那些隐蔽性、内在的、潜在的心理毛病,他不知道。
所以,要做到“立即强行而断除”,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
第一,内观烦恼,需要清楚什么是烦恼,需要一定的闻思和内观能力,烦恼不仅仅是痛苦、忧虑等明显不好的东西,还有很多让我们生贪心、表面上看起来很好的事物,一些烦恼还具有隐蔽性,让我们不能察觉。
闻思和内观的能力,一定要通过佛教方面的闻思来建立。有些事情虽然感受起来很舒服,但也是烦恼,所以判断烦恼取决于你持有哪种世界观。比如恋爱,世俗世界观不会把它定义为烦恼,就算是烦恼,也会说它是甜蜜的烦恼——“牛排是不存在的,但它多汁,好吃”(注:电影《黑客帝国》台词)。
如果以佛教解脱的世界观去定义恋爱,你就会知道这是烦恼。说到恋爱,大家还不会有太大的意见,如果说深了,你的家庭呢?甚至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情怀呢?大家会认为这些东西好动人!如果以世间的观念去看,这些情怀不一定是烦恼,甚至是一种高尚,但从佛教世界观来说,它就是烦恼。
比如,为了某种理想主义去把别人打死、消灭,这是烦恼还是情怀呢?所以说,我们一定要闻思,建立正确的世界观、生命观、价值观。三观要正,你才知道什么是烦恼,否则你不会认为这些是烦恼。总之,需要一定的闻思,通过闻思建立一些标准。
另外,你还要观察到烦恼。因为很多烦恼是隐蔽性的、心态性的,这些烦恼根本看不出来,所以你不知道自己在烦恼。比如有些人天生就很冷漠,他也不伤人,但就是冷漠:你是你,我是我,羊子不跟狗搭伙;你死了你上天堂,我死了我下地狱;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走我的独木桥。他不认为这是烦恼,好像显得很酷、很独立,但这就是烦恼,他强烈地守在“自己”的立场上,那个“自己”叫“人我执”。
还有一些人,甚至连粗大的烦恼都观察不出来,以前我也讲过一些例子,比如著名的电影《乱世佳人》的女主角郝思嘉,她一直不知道自己喜欢白瑞德。最后,白瑞德决心要离开她,她受了刺激以后,在疯狂地奔跑中才突然醒悟,自己一直喜欢的是白瑞德。因为白瑞德表现出的样子不是她概念中喜欢的对象,她以为自己喜欢的是另外一个人,最后才发现不是。这种很粗大的“自己喜欢谁”,她都观察不出来。
所以说,人的内心是挺复杂的,概念、情绪、深藏的情结,经常自己跟自己打仗。把它观察清楚写出来,你就是很好的文学家。发现它的规律,对它进行很理性的总结,你会变成心理学家乃至于哲学家。把它搞清楚,而且放下,并且彻底弄清楚了,那你就是成就者。
这些烦恼很复杂,要怎么解决?第一,要有一定的闻思;第二,要经常内观。经常内观就是要练习,首先要在座上练习,打坐的时候平静下来,平静了以后,要习惯性地把用心的方式变过来。
我们平常的用心方式是什么?无非就是所谓的事业,获取生存物资、获取人际关系、得到众人的关注、实现自己的目标等等。我们的用心方式一直都是这样的,大部分都要五个感官(五根)对外接触,并且用思维对所接触的外境进行总结分析,再反过头命令自己的五种感官做出相应的行为:写书、设计图纸、唱歌、跳舞,乃至于在脸上涂抹一些相应的化学物质。
这样是不行的,现在你要换一种用心方式,要去观察自己是怎么起心动念的。通过闻思相应的经论,比如唯识、俱舍论,特别是唯识,它讲了很多心所,你会发现这个心念属于贪、那个心念属于嗔,这时候你已经开始内观了。
你要发现你用心的方式不只是去注意五根所展现的外境,你还要注意内心是怎么运动的。首先是观察到念头,然后观察到情绪,再观察到很深的心态。过程中你要平静地去观察,要建立一种平静的能力才行。心不能乱跳,一会儿想这样,一会儿想那样,随着各种念头和情绪不停地流动,完全不受控,那样的心是没办法进行观察的,所以你得去修禅定。
“内观”不仅仅是两个字,或者是做错事情以后的内疚,觉得这就是自省——“我错了,我错了,我什么都错了,关键是我妈就不该生我”,一直推上去,推到你祖宗都不应该存在,最后再推上去,宇宙第一因都不该有,但这不是真正的内观,而是后悔。
内观是要发现自己,用心直接地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其实,我们随时都可以觉察到自己的起心动念,你知道自己在想什么,但你可能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想什么,人之所以恼火就因为这样。比如,打坐的时候念头乱飞,生起一些很强烈的心态和情绪时还不受控,比如你恨一个人, “我知道不能恨,因为他是我妈,但控制不了,还是拼命恨”;你爱一个人,“我知道不能爱,因为她是王妃,但控制不了,就是爱”等等。
所以,心是不受控的,各种各样的贪、嗔不受控;念头、情绪、心态等心所的运动都是不受控制的。虽然我们也知道自己在起念头,也知道自己有种种心态,但就是不受控。那我们要去练习什么呢?我们要在稍稍控制住它,同时又不被它牵走的情况下去观察它,这种能力是要培养的。
——摘录并整理自《修心八颂》第4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头号隐形的敌人:我执
- 当你“粉”爱豆的时候,你在粉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