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忌“自欺欺人”
学佛最可怕的就是自欺欺人,实际上没有学懂,但误以为自己懂了。那怎样才能检验自己懂没懂呢?第一个,在逻辑上要通得过;第二个,在感受上烦恼要减少,能够慢慢控制自己的相续。
什么叫做“控制自己的相续”呢?我们很多的痛苦都是因为相续不受控造成的:明明知道这个东西不能贪,贪了要倒霉,但是口水忍不住往下流;明明知道钱财与解脱无关,但天天做梦都在想明天中六合彩(这是贪的方面)。嗔心也是不受控,当一个人得罪了你以后,开始你可能会想“他是我前世的父母,我要对他发菩提心”,但是等菩提心的念头过去了以后,心里就咬牙切齿:什么时候能够干掉他,或者在众人前羞辱他一把(这是嗔的方面)。
所以说我们的心是不受控的,当某一天,哪怕仇人在你面前,你心里面也充满了说不出来的酸溜溜的爱的时候,你的菩提心就开始了。刚刚开始是酸溜溜的,到最后完全没有酸溜溜的时候,就说明相续比较成熟了。哪怕这个人十恶不赦、猥琐卑鄙、下流下贱,或者他是日本鬼子、杀人犯(总之是我们平常观念中的一个恶人),当你看着他的时候,生起了像看着自己儿女的那种感受,你的菩提心就开始了。这个比较难,但你长期这样训练,肯定是可以做到的,这是心的特点。
我们学习的这些观念会不会影响到相续呢?肯定会,这叫众口铄金、日积月累。当年文革的时候,大家天天搞阶级斗争、天天喊口号,大家也当真了。一个愚痴的、毫无逻辑的理论,都可以把人洗脑成那样。那么在道理上完全通达、完全真理性的这些佛法,当然也可以改变我们的心相续。
学佛的艰难在于什么呢?在于我们去培养这些思想的时候,它不随顺我们的习气,它跟我们的欲望、习气是冲突的——这个比较讨厌,这就导致我们做起来比较难。我们平常的习气就是要随顺自己的感受去做,而我们学佛恰好要倒过来,特别是出离心和菩提心。而空性呢,在意识层面好像还可以理解,但是真正去观修的时候,那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比如今天就有师兄说:“这个东西你说它是空性的,但在我的感觉中它就是实在的!”这些空性的道理跟我们实际的感受是冲突的,要把那种实际感受扭过来是很困难的。
为了要产生初步的如梦如幻的感受,我们就要努力去修单空。虽然刚开始会整得人很难受,因为它跟我们心相续的习惯势力是背道而驰的,但是时间长了以后,那种如梦如幻、自在松脱的感受就会成为习惯势力,也就是相续比较成熟了,法喜出来了。
这种法喜是我们通过闻思佛法和修行产生的,而我们世间上的那些快乐,比如我们去贪的时候感到很舒服,把敌人干掉的时候也很爽,喝酒的时候也很爽,这些是不是“法喜”呢?这些不属于法喜,是很邪恶的。有些人打仗打得很过瘾,在军队里面捞仗打,慢慢地他把屠杀、战胜这种事情培养成一种欢乐,而且给它附上“正义”的观念。这是很可怕的,人的相续可以被培养成这样。
那么,什么东西才可以真正让我们获得快乐呢?那就是佛法!这不是随随便便乱说的,它是通过各种各样的逻辑抉择,然后通过修行去验证,最后证明这样的方式确实可以让我们达到真正的快乐。正因为如此,即使在很多很多的外界势力阻碍我们修行的情况下,我们还是心甘情愿地投入修行。
从世法的角度来说,我们舍弃了一切去学佛修行,这种行为是很蠢的。以前有个佛教徒去看病,医生问:“你抽不抽烟?”“不抽。”“喝不喝酒?”“不喝。”“赌不赌博?”“不赌。”“泡不泡妞?”“不泡。”医生很惊讶地看着他:“那你看什么病呢?回去等死。”他的意思是,你把正常人的生活、快乐都放弃了,这是很不合情理的。
我们放弃了这么多东西来学佛,就一定要获得佛法所描述的那些自由、快乐等等;如果没有获得,那表明我们学得不好,或者我们所学的东西有问题。但是经过闻思和辩论,我们知道佛法的这些道理是没有问题的,那为什么我们得不到佛法的利益呢?一定是学习方法或者所接受的引导有问题。
能海上师是民国时代非常了不起的一位大德,他到藏地去把藏传佛法完整带回了汉地,他曾经说过:“证悟实际上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就像煮饭一样,你把锅弄好、把米放上、加上水、把火点燃,饭就肯定会熟的。如果不熟的话,要么是没放水,要么是没放米,要么是没点火,肯定是差某个因缘。”那我们检查自己,刚刚入门的就不说了,但是有些人修了很长时间,为什么没有感受呢?一定是哪方面有问题。
宗喀巴大师说修行人一定要有三个最重要的素质: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说了一大圈,最后还是回到“三主要道”。你只要把这三味材料加进去,慢慢去熬炼它,这锅“饭”就一定会熟!这就是我对学习佛法的一些基本看法。
——摘录并整理自《中观总义》略讲第2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关于阿赖耶识的两个问题
- 佛陀所见世界也有不清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