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佛的人,几乎都喜欢空性。一提到出离心和菩提心,大家都不耐烦:“嗯,这些我都知道。”但是一说到空性,都会很热情地去讨论。
在网站上、私下的讨论中,每个人都在说空性,每个人都会知道大量的名词术语,关于空性的各种各样的说法:自续派、应成派、因明中观、随持中观、总持中观、母中观、道中观、基中观、果中观……懂得这些也非常好,但是不管懂了多少,最后必须要拿去用。拿去用才对,因为我们要去证悟空性,要证悟空性,肯定要去修行,但是修行的前提,也必须要懂得一些空性的理论。
空性的理论要懂到什么样的程度呢?这就没有一个定论。如果你是一个很聪明的人,所有的龙树六论,自续派、应成派、自空中观、他空中观,这些内容都可以去了解。深入地思索这些问题,有助于我们证悟空性。
因为证悟空性的途径,我们进行笼统的归类,无非就是三种方法。
最厉害的就是大圆满或者禅宗的方法。它不跟你说那么多理论,直接告诉你心的本性是什么,念佛的是谁。修大圆满的时候,要区分阿赖耶识跟法性。它把你引入到那个状态里面,给你一区别,“砰”一下就明白了,这种是最快的,但是对一般人来讲,比较困难。
还有一种就是密宗的内密的一些方法。它运用气脉明点,把气引入中脉,念头息灭,直接以强行的方式出现如来藏光明。噶举派的大手印就是这种方式,西藏的几大教派都有这些方法。但是这种方法,需要跑到山上去,或者关在家里修气脉,对我们来说也不是很现实。我认识好多来自全国各地修行的师兄们,真正能够修到气入中脉,出现它要求的明、增、得、近得四种状态的,目前来讲,没有任何一个人说他修到了。不过也许人家悄悄修地修到了,我不知道,也有这个可能。但是至少在我的认知范围之内,没有听到任何一个人说:“我已经把中脉观想得很清晰,而且引气入了中脉,出现了明的状态。”“明”的状态就是外境和身体的感受全部消失,一片白色的光明;“增”就是变成红色的;“得”就是变成黑色的;“近得”就是黑色消失,出现如来藏光明。那个时候如果有正确的认知,一下就可以安住在法性定里面。这个也是比较厉害的一种方法,但是一定要在具德的上师指导下去修,而且要有很好的禅定功夫。当然,前期的五加行、菩提心等等一样得要去修行。
第三种是中观的方法。最初就是靠思维,它靠思维去磨、想、分别、研磨。龙树六论里面有个叫做《细研磨论》,去研磨、研磨……研磨到一定的时候,慢慢就产生感受了。
人的心很怪,现在我们的心固执地认为:桌子是离开我们的心以外的一个东西。当然,我们在概念上可能都会说:“它就是我心的现起。”只要学了一点佛法的人,都会这样认为。但是实际上,我们的心根本就没这么认为过。比如说,我们一定会认为:我现在看到它是这个东西,我转过头去的时候,它还在那里,我没看到它,但我的手摸得到。我们忘记了手其实也是心的一种作用,这个触识也叫心的现起,并不是眼睛看到才叫心的现起,我摸到了它是软的,这个也叫心的现起。我们有很多很多这样的误会,很固执,所以没有办法去体会到空性。那么通过长期的思维,各个角度、各个层面反复这样思维,就会慢慢产生它是虚假的觉受。
你认为它没有实质,它是虚假的,但它毕竟出现在面前,怎么回事呢?它又没有实质,又不是上帝造的,凭什么就这么出现?当然我们可以找个概念来说:“它是业障显现,它是种子习气。”那种子习气从哪里来呢?这个时候你的心才开始相信它真的是由自己的心捏造出来的,而心不仅仅是眼识,也不仅仅是意识,所有的现起都是心。以前有人说:“一切万法怎么怎么样……”你问他:“一切万法是什么?”他傻了半天,回答不出来。其实聪明的人会说:“一切万法就是心。”如果体会到一切万法就是心的人,他就会这么说。
意思就是,我们通过对中观反复地思维、磨砺,就会产生空性的体会。中观依靠的就是思维的方法,所以如果你非常聪明,你就去读书。你在读的过程中,可能花的时间长一点,一年、两年、三年、四年、五年……坚持读下去的话,你慢慢就会有一种空性的觉受,起码是外境很虚幻的那种觉受。就会出现《金刚经》里面说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他在思维这个层面就已经做到了应作如是“思维观”。因为“观”有两个层面:一个是靠思维的;一个是靠心的直观。所以,大量阅读中观的这些理论,是有用的。
如果属于分辨能力很强的人,各种各样的概念你不妨尽量去了解。这些概念好像是没有用的,但是你反复地研磨、堆积、浸淫、浸泡,慢慢就会开始在内心里生起一些细微的觉受。然后你在这些觉受上逐渐去深入,逐渐去扩张,然后由此而引生禅定。中观学到一定时候的人,他一定体会到由观进入止这种感受。好多师兄都有这种感受,广州的、成都的、深圳的,都有师兄因为长期进行这样的思维而产生感受。特别是跟一些有经验的人经常交流、交往,经常这么说,然后他就会产生这些感受。
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组织一些团体,并且鼓励大家在网上对中观进行讨论的原因。你去讨论,没关系,为了把道理搞清楚,你可以尽情地讨论。我们只是要把问题搞清楚,不是为了争输赢,不是要去攻击别人,或者为了显示比别人懂得多。如果是有很强的菩提心的人,他想通过这种方式把自己所知道的告诉别人,这是非常有意义的事,对自他都很有利益。
中观就是通过这种方式,长期地熏习,通过思维进入。
——摘录并整理自《2011年中观概述》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常说“法性现前”,那什么是“现前”?
- 学佛人整天磕头、烧香、拜佛、打坐,在物质上怎么圆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