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回顾:
沦落之十法
1、如果信心微弱、智慧高超,就会沦落为空谈者。
2、如果信心十足、智慧浅薄,就会沦落为肤浅执拗者。
3、如果具有精进、无有窍诀,就会沦落于误区与歧途。
4、如果没有先以闻思断除增益,就会沦落于盲修之处。
5、如果所领悟的道理没有实地修行,就会沦落为法油子。
6、如果没有修炼方便大悲,就会沦落于小乘道。
7、如果没有修炼空性智慧,所做一切就会沦落于轮回道。
8、如果没有平息世间八法,所作所为就会沦落成尘世之缘。
9、如果与城中俗人交往过多,就会沦落为护俗人情面者。
10、如果功德威力出色而心不稳固,就会沦落为俗人的经忏师。
大意:沦落的意思是在修行道路上倒退、懈怠和走入误区的意思。
1、如果信心微弱、智慧高超,就会沦落为空谈者:
信心:清净信、欲乐信、胜解信、不退转信。净土六信。换我们的说法:概念、逻辑、觉受、境界。这里智慧指的是分别智慧,包括概念、逻辑和初步的觉受。
原因:思维分别是空谈的基础,虚荣、寂寞等习气是空谈的助缘,知行分离、无稳固境界的修行人才会如此。但需要区别交流和教育。
对治:1、坚持深入闻思和修行,让信心得以增强;2、内观发心,如果是交流、辩论和帮助对方则谈,发现有虚荣炫耀、打发时间的心念则闭嘴。
2、如果信心十足、智慧浅薄,就会沦落为肤浅执拗者:
原因:这里的信心处于清净信和欲乐信的层面,但对相信的对境和自己的内心并不了解,故而会在身口意的行为中表现出肤浅和执拗。
肤浅执拗:闻思不系统、不深入,修行不入心、不落实,就会造成认知狭隘、偏颇、层次浅薄。表现为:1、无法生起真实的修行验相,耽着粗泛名相、方法和觉受;2、固执而自以为是,不愿意听从,也无能力听受同修乃至导师的意见,对不认同和不了解的任何人与事都采取排斥、隔绝的态度。
《涅槃经》云:“有信无解,增长无明;有解无信,增长邪见。”
对治:1、增强闻思修,念诵文殊行走;2、跟随导师,接受加持和导引;3、随顺同修,听取有益建议。
3、如果具有精进、无有窍诀,就会沦落于误区与歧途:
原因:凭思维逻辑修行,容易落入分别念指认的误区;凭气脉修行,容易落入病痛和精神失常的误区;凭禅定修行,容易落入安住的误区;凭觉受修行,容易落入错认的误区。
对治:1、深入闻思修;2、跟随具德上师,请教和听受窍诀。
4、如果没有先以闻思断除增益,就会沦落于盲修之处:
增益:四谛共有十六行相。其中苦谛四行相为非常、苦、空、无我(非常:待众缘故;苦:逼迫性故;空:违我所见故;无我:违我见故)。集谛四行相为因、集、生、缘(因:如种理故;集:等现理故;生:相续理故;缘:成办理故)。灭谛四行相为灭、静、妙、离(灭:诸蕴尽故;静:三毒息故;妙:无众患故;离:脱众灾故)。道谛四行相为道、如、行、出(道:通行义故;如:契正理故;行:正趣向涅槃故;出:能永出生死故)。这十六行相是小乘弟子为证罗汉果所必须修的法,加上一般凡夫颠倒执著的非十六行相,共三十二种,但这些在究竟法界中都不存在,成了增益,不出四边,因此修大乘法的弟子应该远离这些边戏,极放松地修习真正的大空。
在分别念比较重的众生面前,佛陀抉择了三十二种增益。将三十二种增益全部概括起来,可以说为八种戏论;再继续归纳,则是四种戏论;而所谓的四种戏论,则可以包括在常见、断见二者中。上述不论四种戏论还是八种戏论,全部是抉择见解时需要破除的。凡夫相续中的分别念没有断除之前,不可能获得远离三十二种增益的智慧波罗蜜多。因为唯有一地菩萨以上才能真实现见这种境界,但与其相似的境界,在资粮道和加行道时也可以现前。
原因:如不借助闻思的智慧,修行很难产生有效的对治和究竟的明了。必然落于常断的窠臼之中。
对治:1、闻思五部大论、中观或者相应修法的经典;2、跟随具德上师。
5、如果所领悟的道理没有实地修行,就会沦落为法油子:
原因:只有概念和逻辑,没有觉受和境界,而后概念和逻辑被习气和无明而左右,成为法油子。佛法中有云:恶人易度,法油子难度。《大圆满前行》里面也引用过:用佛法可以调伏一些恶人,但是对法油子是没办法调伏的;酥油可以让一般的皮革滋润,但如果是装酥油的壳子,酥油也没办法让它滋润。
对治:1、加强内观修行;2、学会因感觉烦恼而放弃思维性的傲慢;3、跟随和顺从具德上师。
大总结:说的都是修行的误区,需要特别重视。第1和第2是说信心和智慧需要均衡的问题,偏颇于任何一边,都会导致修行出问题。没有信心只有智慧会如牛顿的晚年,成了铸币局的局长,沉醉于金钱,而爱因斯坦是著名的渣男。没有智慧只有浅薄的信心,则如马丁·路德·金说过的那句话:“这世界上最大的危险,莫过于真诚的无知和认真的愚蠢。”3、4、5说的是修行智慧,没有窍诀、没有闻思、或者只有闻思而不实际修行,都会有各自的问题。没有窍诀,无法将闻思变成觉受,觉受变成境界,往往事倍功半。没有闻思,不是盲俢瞎练,就是无法深入和全面。没有实修,则落入言说于想象。
这堂课内容:
6、如果没有修炼方便大悲,就会沦落于小乘道:
原因:1、大乘知见不透,因闻思不深故;2、修行觉受不透,容易耽着见地错误的安住。
对治:1、闻思菩提心经典和论典;2、闻思空性经典和论典;3、跟随具德上师。
7、如果没有修炼空性智慧,所做一切就会沦落于轮回道:
原因:一切善法,包括世俗菩提心,也不能断除轮回。断除轮回在于破除二元见,而菩提心不具备这个功能。菩提心只是及其有利于破除二元见。
对治:1、闻思中观理论;2、修行单空;3、修行空性;3、跟随具德上师。
8、如果没有平息世间八法,所作所为就会沦落成尘世之缘:
世间八法:利、衰、毁、誉、称、讥、苦、乐。
原因:没有出离心,所有闻思和修行全部成为世间法的助缘
对治:1、闻思中观、唯识产生正确的世界观和生命观;2、闻思出离心方面的经典和论典,产生出离心;3、跟随具德上师。
9、如果与城中俗人交往过多,就会沦落为护俗人情面者:
原因:与俗人交往过多等于串习世俗,造成内外力量倾向于人情,故而成为护俗人情面者。
对治:1、闻思佛教书籍,明白睱满人身的道理;2、加入修行团体或者入住清净之地;3、跟随具德上师。
10、如果功德威力出色而心不稳固,就会沦落为俗人的经忏师:
功德威力出色:闻思、戒律和念诵很好。
心不稳固:1、性格轻浮;2、没有稳固的觉受和境界;
经忏师:指依靠为人念经收入为生的僧人。要与大德为人超度或者僧众具体念诵区别开来。
原因:世俗贪着心深重,如果没有稳固的觉受和境界,加上性格轻浮,则容易成为靠念经维持生计。
故事:憨山大师的传记里面讲,他以前经常出去给别人做经忏,有一次晚上走路经过一个房子,可能古代房子不是很隔音,走路的声音吵到里面的一家人,里面人说的话憨山大师在外面也能听到。里面的人说:“哎哟,晚上半夜三更的这些人,要么是盗贼,要么是那些经忏鬼(都没有说是经忏师),走来走去的,不让我们睡觉。”后来憨山大师就发愿以后再也不去做经忏了。从传记上看,有些高僧大德生起出离心也是很容易的吧。
以前法王如意宝也是去经忏,后来有特殊的一些因缘,法王说以后再也不去了,然后托噶如意宝有一次在课堂上批评过。法王说除了唯一的这次以外,从来没有做让上师不欢喜的事情,但是那一次,托噶如意宝说:“我的小活佛是不是以后不度众生了?听说他不去经忏,他不去念经。”
对治:我们不会去做经忏师,但会沉溺只是念咒和各种课颂,仪轨,而不作关于三主要道方面的修行。1、需要通过闻思明白学佛的意义和究竟目的;2、通过长期修行达到次第和究竟结果;3、跟随具德上师。
大总结:沦落的意思是在修行道路上倒退、懈怠和走入误区的意思。修行路上误区很多,退失很多,歧路很多,十个沦落只是说了其中一部分。真求解脱者,必须要具备四个要求:“舍弃今生”(8、9、10)、“舍弃自爱”(6)、“不偏闻思修”(1、2、4、5、7)、“追随善知识”(3及全部),才有可能获得解脱。
- 《胜道宝鬘论》第31课
- 《胜道宝鬘论》第3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