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总结:
十个容易混淆之法,其实是说我们需要加强能观察和认真观察所观察,所观察包括自心相续和对境人物。
能观察的加强:
1.闻思,包括阅读经论和广泛阅读;
2.修学,包括跟随上师和自己内观禅修;
3.将见解变成觉受,将觉受变成见地,磨砺见地并成为境界;
所观察:
1.对自心的观察,包括调服相续的观察和准确见地的观察,包括调服相续的观察和准确见地的观察,以三主要道和上师的窍诀为标准;
2.对他人的观察:
a.需要长期检查和耐心细致;
b.需要改变观点多角度观察;
c.需要多方听取别人的意见但也绝对不能盲从偏信;
这堂课内容:
无误之十法
1.无所贪恋、舍俗出家是无误之举。
2.恭敬顶戴殊胜上师善知识是无误之举。
3.并行闻思修正法是无误之举。
4.见解高上、行为谦下是无误之举。
5.心胸宽广、誓言保守是无误之举。
6.智慧广大、我慢微小是无误之举。
7.富有教言、精勤实修是无误之举。
8.觉受证悟善妙、无有自高自大是无误之举。
9.能独自安住又能处众不乱是无误之举。
10.无有自利的牵扯、善巧利他的方便是无误之举。
大概含义:身口意之行为合符教理、契合境界称呼为无误。
1、无所贪恋、舍俗出家是无误之举。
窍诀法理:契合出离心。出家是因为对世俗无所贪恋,是为了解脱成佛,故而无误。若出家是为了一些其他原因,如为避祸、失意、名闻利养等等,都是不如法的,但这个不能认为出家没有功德。
《出家功德经》云:
尔时阿难。叉手白佛言。世尊。若当有人放人出家。若有出家者。任其所须。得几所福。若复有人。毁破他人出家因缘。受何罪报。唯愿世尊。具尽告示。
佛告阿难。汝若具满于百岁中。问我此事。我以无尽智慧。除饮食时。满百岁中。广为汝说。此人功德。犹不能尽。是人恒生天上人中。常为国王。受天人乐。若有于此沙门法中使人出家。若复营佐出家因缘。于生死中。常受快乐。我满百岁。说其福德。不可穷尽。是故阿难。汝满百岁。尽寿问我。我至涅盘。说此功德。亦不能尽。
佛告阿难。若复有人。破坏他人出家因缘。即为劫夺无尽善财福藏。坏三十七助菩提法涅盘之因。设有欲坏出家因缘者。应善观察如是之事。何以故。缘此罪业。堕地狱中。常盲无目。受极处苦。若作畜生。亦常生盲。若生饿鬼中。亦常生盲。在三恶苦。久乃得脱。
如何受持:我们不是出家人,但无所贪恋、投身闻思修,也能获得解脱。出家分为形式出家和究竟出家。出家为僧是形式出家,证悟解脱是究竟出家,我们应该舍弃今生争取究竟出家。
2、恭敬顶戴殊胜上师善知识是无误之举。
窍诀法理:
1.积资净障,于弟子来说,殊胜上师是诸佛的总集;
2.催伏我慢;
3.有利于接受劫持和领受窍诀;
如何受持:
1.普通善知识:不是上师,但听闻和得到过去法益的,都可以视为善知识,可以不跟随,但要恭敬顶戴,绝对不能诽谤《黑阎曼德迦难义疏》中有云:“设唯闻一颂,若不奉为师,百世生犬中,后生贱族姓”;
2.殊胜善知识:虽然不是上师,也没有受过法益,但能够被大众公认的善知识,也需要恭敬恭敬顶戴,不能诽谤攻击;
3.殊胜上师善知识;
索师开示:所以我们依止善知识的时候,要用自己的信心、恭敬心来依止,这是很重要的。真正的善知识,见闻念触他都是解脱的因,能摧毁轮回的根本。反之,在《时轮根本续》中说:“对师动怒一刹那,一劫善行全被毁,数劫堕生地狱等,恶道遭受深重苦。” 不要说是自己轻毁上师,就是接近那些诋毁上师的人也不可以。乃至于在梦中梦见诋毁上师者,都会被视为不吉祥。如密续中说:“勿言毁师人,梦亦不愿见。”“诋毁上师者,不但自己修持密法得不到成就,与其要好的朋友也不会得到成就。”因此,不但不能和诋毁上师的人交朋友,就是接近也会受其晦气的影响。
3、并行闻思修正法是无误之举。
窍诀法理:
1.只闻不思,难以明白,难以入心;
2.只闻思不修,难改相续,不生觉受;
3.只修不闻思,无从下手,多入歧途。注意:平时讲的次第,并非是闻思修分离。
如何受持:
1.初级阶段,闻思和积资净障的修行结合;
2.中级阶段,闻思和禅定、内观结合;
3.高级阶段,闻思和见地、境界结合。
4、见解高上、行为谦下是无误之举。
窍诀法理:修行人于佛法见解真正领略之后,会因无我(我执减轻)而行为谦下,因敬畏(三宝)而行为谦下,因相信因果而行为谦下。谦下的意思并非是要表现的谦卑而猥琐,而是要在内心真正明了佛教见解的内涵,从而约束和端正自己的身口意。见解高上,行为狂放,一般来说都是狂禅和口头禅。
如何受持:“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实际理地不着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抉择见解如虚空,取舍因果如细粉”。
1.系统闻思;2.谨守戒律;3.实践教理;
- 《胜道宝鬘论》第34课
- 《胜道宝鬘论》第3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