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回顾:
1、 胜义中万法无有自性,应当了知一切都是平等性:
胜义谛:圣者的境界和从圣者的立场去看凡人的世间(说法,也可以叫相似胜义谛),成为胜义谛。胜义谛分胜义见解、胜义修行和胜义境界,凡夫可以具备见解,修行人可以具备胜义见解和胜义修行,而胜义境界,只有圣者才具备。如何了知,可从三个层面去解释。
平等:平等并非事相的平等或者表面的平等,而是从空性的角度所展示的平等。
万法的本质是空性,从空性的角度去看,万法俱为平等性。从修行的角度,单空修行阶段,以单空作为平等的依据,事相如梦如幻,大圆满修行的阶段,以法性作为平等的依据,事相不同,但俱为光明游舞,从能境来说,即修行人无执;从证悟的角度,因领受法性,以解脱作为事物的平等性,其间差别,单空还是一个对境,大圆满的外境亦有因证量的变化而变化,而证悟者能所一致。
万法:一切现象和现象的本质。以五蕴来划分,万法可大略分为色法和心法,色法为色蕴,五根及其对境,心法为受想行识四蕴。以唯识来看,色法为前五识的相分,还是识。心法是意识、末拿和阿赖耶识及其相应的心所。
俱舍论:宇宙万法的基本要素归纳为五位七十五法,即色法十一,心法一,心所法四十六,不相应法十四,无为法三。
百法明门论:心法八种、心所有法五十一、色法十一、心不相应行法二十四、无为法六种。
平等性:见解上,以离一多因可以认知心法和色法皆为空性,从理解空性的角度去了知其平等;修行上,修四夺,修菩提心,体会色法和心法的单空,体会从思维、到觉受、到境界的过程,单空的体会中,万法因如梦幻而平等;最后依靠上师直指心性,明白心的空性,修行大圆满,从而了知一切万法的平等性。法王在大圆满直指心性中说:即使是地狱里的士夫,和福慧双足的佛陀,在空性上,也是同样的平等,虽然事相不同,但因自解脱而平等。
总结:1、对万法的了知有三个层面:a、闻思经论,在见解上的了知和为万法;b、修行中对万法进行单空层面的了知,单空的观修能够体会万法无自身本体;c、对于万法是自心显现的了知,即单空加禅定。2、对其空性,亦即平等性的了知也有三个层面:a、见解性的了知;b、修行中对万法空性的了知;c、对万法的本体,心的空性的了知。
这堂课内容:
实修之十法:
1、进入佛门后不要再步入世法群体,而要如法实修。
2、远离故土后不要再于他乡安家,而要无贪实修。
3、依止殊胜上师后要断除我慢,而依教实修。
4、潜心闻思后不要空口虚谈,而要解义实修。
5、相续中显现证悟后不要放任自流,而要无散乱实修。
6、相续中生起修行境界后不要趋入喧嚣的红尘,而要坚持实修。
7、承诺立誓后三门不要放逸无度,而要实修三学。
8、发殊胜菩提心后不要自私自利,所作所为要实践利他。
9、入密宗门后三门不要处于平庸状态,而要实修三坛城。
10、年轻时不要无意义地云游四海,而要在殊胜上师前苦行实修。
1、 进入佛门后不要再步入世法群体,而要如法实修:a、不要加入其他宗教;b、
不要加入政治团体;c、不要加入一些只有世间法的佛教团体;d、不要加入一些只有闻思而无修行的佛教团体;e、不要加入一些只有禅修而无见地的佛教团体;f、持正确见地修行为准则。
2、 远离故土后不要再于他乡安家,而要无贪实修:a、远离故土可以理解为远离过去的生活方式;b、警惕将佛法转化为世间法。
3、 依止殊胜上师后要断除我慢,而依教实修:
七种慢:a、慢,对于不如我的,我轻慢他,这叫‘于劣计己胜’;对于和我相等的,我轻慢他,这叫做‘于等计己等’。b、过慢,对方和我相等的,我以为胜过他,这叫做‘于等计己胜’。c、过过慢:对方胜过我的,我不承认,反说我胜过他甚多,这叫做‘于胜计己胜’。d、我慢:执著于五蕴和合的身心,为我与我所,因而骄傲自大,叫做我慢。e、增上慢:修行者‘未得言得,未证言证。’这叫做增上慢。f、卑劣慢:自甘卑劣的人,对于胜过他的人,以为:‘胜过我又该如何?’别人学佛修道,他以为:‘我不信佛,还不是照样过日子?’此为自甘卑劣之慢。g、邪慢: 于慢上起邪见,自己无德,反说︰‘佛菩萨也不过如此’。甚至于不信因果,毁谤三宝,这叫邪慢。
a、凭借福报产生的我慢;b、凭借上师产生的我慢;c、凭借闻思产生的我慢;d、凭借修行产生的我慢;e、凭借初悟产生的我慢。
佛慢:a、表达修行人的勇气和信心;b、是佛菩萨空性和智慧的呈现。谓:佛慢坚固。
傲慢是我执的显现,以此可以观察修行人内在的修行状况。
4、 潜心闻思后不要空口虚谈,而要解义实修:a、喜欢思维却不喜欢修行;b、没有出离心;c、缺乏内观能力;d、没有有效的指引;e、缺乏坚持能力。
5、相续中显现证悟后不要放任自流,而要无散乱实修:开悟有很多层面,禅宗大体可分为初参、重关、牢关。大圆满虽然说见修行果谓为一体,但证量上的差别也是很大,初悟根本不能解脱生死。托噶上有“法性现前、证悟增长、明智如量、法遍不可思议”四相。a、云门大师云:“光不透脱有两般病,一切处不明,面前有物是一;透得一切法空,隐隐地似有个物相似,亦是光不透脱。又法身亦有两般病,得到法身,为法执不忘,己见犹存,堕在法身边是一;直饶透得,放过即不可,子细点检将来,有甚么气息亦是病。”;b、四瑜伽。单空和空性都需要修四瑜伽。专注瑜伽、离戏瑜伽、一味瑜伽、无修瑜伽。
6、相续中生起修行境界后不要趋入喧嚣的红尘,而要坚持实修:a、这是冈波巴大师对出家人说的,居士无法完全离开红尘;b、初步境界非常容易退失;c、不长期坚持修行很难踏实;d、在基本保证生活的情况下,应全力修行。
7、承诺立誓后三门不要放逸无度,而要实修三学:
立誓:皈依、受别解脱戒、发菩提心、灌顶、对上师发愿······都属于立誓。
三门:身、口、意。
三学:戒定慧。
8、发殊胜菩提心后不要自私自利,所作所为要实践利他:菩提心和自私自利是对立矛盾的。a、只是菩提心的见解,很难起作用;b、只有初步的菩提心觉受,比较容易退失;c、内在的菩提心要和外在的行为实践相结合,需要长期磨砺。
9、入密宗门后三门不要处于平庸状态,而要实修三坛城:身处散漫懈怠,语说闲言碎语,意含贪嗔痴慢,即平庸状态。而三门处于修行的状态,身体是如来身坛城,语言是如来金刚语坛城,意是如来金刚意坛城。
坛城:亦名曼陀罗,有法坛与道场之意,是各类本尊的法界宫殿。显宗叫“净土”,而密宗根据不同层次的见解,对坛城的认识也有不同层次。事部、行部、瑜伽部认为坛城是佛菩萨的宫殿,而无上瑜伽部中的玛哈瑜伽,认为坛城靠观想而成,阿鲁瑜伽靠修气脉名点而成,而阿底瑜伽,当下就是坛城。认为只要见地到位,现在得身口意就是三坛城。
10、年轻时不要无意义地云游四海,而要在殊胜上师前苦行实修:云游四海不仅仅指旅游,所有无关修行的事,都在此类。年轻于修行的好处:a、年轻时记忆力好,理解力强,能够记住和理解经论和窍诀;b、年轻时气脉顺畅,精力旺盛,禅修时易出法喜;c、年轻时习气较轻,容易改变;d、年轻时还有较长时间能够持续修行,待年老时就不行了。
- 《胜道宝鬘论》第26课
- 《胜道宝鬘论》第28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