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当依之十法
1、应当依止具有证悟与悲心的殊胜上师。
2、应当依止幽静悦意有加持的寂静处。
3、应当依止见行一致、忠实可靠的友伴。
4、应当忆念维生资具的过失,依止适度的生活。
5、应当无偏依止诸位成就者传下的窍诀。
6、应当依止有益自他之物、妙药、咒语与甚深缘起法。
7、应当依止有益身体的食物与方法。
8、应当依止有利觉受证悟的法行与威仪。
9、应当依止具足虔诚信心、恭敬心的有缘弟子。
10、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中应当常常依止正念与正知。
上堂课回顾:
4、应当忆念维生资具的过失,依止适度的生活。
此依止:为一种生活方式的持续。
适当的维生资具是需要的,适当的标准每个人不同,但知足少欲是原则,如果因资具过多或者过少造成烦恼,则不应该。
适度的生活:不以穷富而生贪嗔,以安于现状而能全力修行为主要原则。具体一点:a、不可放纵,对资具的希求过多和过深都不对,b、不可和比人比较,多少好坏都属烦恼。
5、应当无偏依止诸位成就者传下的窍诀。
此依止:理解、接受和执行。
a、不偏宗派;b、不偏导师;c、不偏次第;需要长期闻思修才能真正不偏,初期可以暂时存疑。
6、应当依止有益自他之物、妙药、咒语与甚深缘起法。
此依止:顺应缘起的意思。
佛教并非偏执的教育,方利于众生得任何物理和人文的事物,都可以依止。
a、佛教和科学;b、佛教和现代人文;c、佛教和各种宗教;d、佛教和现代医药。
7、应当依止有益身体的食物与方法。
此依止:选择和顺应的意思。
什么是有益:对于修行人来说,除了于身体健康以外,对于修行也有利益的的食物和行为,才值得依止。
a、 吃肉;b、喝酒;c、吃素;d、健身;e、营养品。
总结:于4:知足少欲:;5:多闻深思;6:防止偏执;7:健康修行。
这堂课内容:
8、应当依止有利觉受证悟的法行与威仪。
法行:《相关庄严论》、《辩中边论》、《瑜伽师地论》中都有说十法行:缮写、供养、布施、听闻、朗诵、记忆、演说、默念、思维、修习。
1、书写:谓于佛所说经律论文,书写流通,使不断绝也。
2、供养:谓于佛经典所在之处,如佛塔庙,皆应恭敬尊重供养也。
3、施他:谓所闻之法,为他演说,或施与经卷,不专自用,但欲利他也。
4、谛听:谓闻他人读诵解说一切经法,深生爱乐,而专心审听也。
5、宣说:谓于诸佛所说之经,时常披阅看读不释手也,并能对人解说。
6、受持:谓于诸佛所说教法,从师禀受,持而弗失也。
7、开演:谓于如来所说正法,时常开示演说,令人信解也。
8、讽诵:谓于如来所说一切道法,讽诵宣扬,梵音清彻,令人乐闻也。
9、思惟:谓于如来所说一切法义,思惟筹量,忆念不忘也。
10、修习:谓依如来所说之法,精修数习,以成道果也。
威仪:指庄严的容止仪态。1:古代典礼活动中的礼仪:三代威仪,尽在是矣:;2:庄重的仪容、举止:为人好威仪,进止雍容,甚可观也;3:佛教谓僧人的行、坐、住、卧等行为举止,合乎戒规:四威仪。
如何才是有利于觉受证悟的威仪:在第10个应当中再说。
9、应当依止具足虔诚信心、恭敬心的有缘弟子。
弟子依止上师:依靠和学习的意思;上师依止弟子:是摄受和教导的意思。
虔诚信心:1、不具信心则无法受持戒律;2、不具信心则无法领受教导;3、不具信心则难以坚持修行;4、不具信心可能对上师和佛法产生伤害。
恭敬心:1、不具恭敬心无法集资清障;2、不具恭敬心无法消解我执;3、不具恭敬心无法生起法喜;4、不具恭敬心师徒难以相处。
10、行住坐卧四种威仪中应当常常依止正念与正知。
正念:合符四法印、三主要道的见解。四威仪中养成正念:大量闻思经论,辩论和思维。
正知:觉知中内含四法印、三主要道的遍计力。四威仪中养成正知:坐上修习和坐下提起觉知。菩提心、单空和空性。
- 《胜道宝鬘论》第14课
- 《胜道宝鬘论》第1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