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禅七倒数的第三天,禅修已经打了五天,剩下的两天要坚持,继续磨下去。当然我们也明白,剩下的两天坚持下去也许没成就,但你还是要坚持。基督教有一位很著名的圣人特雷莎说:“即使你做了很多好事,也救助了很多穷人,他们却一点都不感恩,甚至骂你、诽谤你,但你还是要继续做下去。”修行就是这样,你不能马上渴望回报,它真的不是一种交易,你不能跟佛菩萨做交易,也不能跟自己做交易,只能抱定这种信心、见解,一直坚持做下去。
那修行的快乐觉受什么时候出来呢?真没人能够告诉你,你的业障去了就出来了,即便有人来告诉你,也不一定是好事情。有些关于授记的疑问:“万一佛陀授记我什么时候成佛,那我何必要修呢?反正那时候就成佛了,那我这辈子就玩过去!”其实佛陀在授记的时候就知道你会这样,到时候你可能会忘记他的授记。比如某一世,佛陀授记你在哪一劫成佛、叫什么佛,那个人一听:“哇,佛陀说的肯定准,反正都授记了我那个时候成佛,就算我这一世杀人,也会成佛的。”你可能就会因为这个想法去杀人,那佛陀的授记还准吗?准的,佛陀知道你会去杀人,杀了人以后你可能会堕地狱,从地狱出来又遇到什么什么人,可能又经过很多世。
授记有很多种,有加持性授记、准确性授记,而对未来的授记基本上都是加持性授记,因为大部分人都记不得,但对一些大菩萨的授记,他是记得的,他有不忘陀罗尼,这种授记是很准确的,到了那个时候一定会出现。有不忘陀罗尼或者修到很高的人,接受到佛陀的授记,不会因此而产生这种想法:“既然这样授记就不修了!”
其实能不修的人很牛的,能不修又明白的人叫大圆满,而你的心一定会去动,只是你不想按照佛家所说的对治性去动,想按照习气去动。这样动的话,佛陀还会授记吗?佛陀有时候真会授记的,经典里面记载,一位妇女供养了佛陀一勺饭汁,佛陀就授记她三十劫后成佛,叫明心如来。她丈夫在旁边听后就觉得不满:“供养了这么一勺饭汁就说她要成佛,我是她老公咋办呢?”(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佛陀告诉他:“虽然她现在没成佛,但是一颗种子放下去了,很多年以后会长成大树的。你看不到它是大树,我却看得到它是大树。”因为在佛陀那里是没有时间的,也就是没有未来、没有过去,也没有真实的现在,所以他会遍知。
但并不是佛陀授记了以后,你会记得,像那位妇女的状况一般是不记得的,她这一世修不修都说不定。没有达到很高级别的修行人一定会忘的,有入胎迷、住胎迷、出胎迷,普通人根本谈不上这些,入不入胎都会迷。全部忘记了以后,不管你是什么,第二世出来反正会按照那个规律下去,最后遇到佛,又一直这样下去。
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人都有可能被佛陀授记过,但你记得吗?对未来的说法,有时候会影响现在的抉择,佛陀要授记你的话,会知道这个授记对你有什么作用,最根本起到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未来的估计会对现在起作用呢?比如我们在想象中,明天可能会发生什么事,然后制定明天的计划,然后就影响当下的行为。
还有个很著名的故事,以前上课曾跟大家讲过,南宋末年,奸相贾似道当权,一道士跟他算命说:“将来会有个姓郑的人干掉你!”因为算命的人平常算得很准,他一听就吓到了,于是就把朝廷内外与他有缘姓郑的人都全部抓去流放,其中有一个叫郑隆的大学士,流放中被折磨而死。后来贾似道奸迹败露,被罢去宰相之职,远贬循州(今英德)安置。按照宋朝的法律,凡大臣远贬外州,需派一人监押,而郑虎臣(郑隆的儿子)见机会来了,便自愿充当这个苦差使,一路上对贾似道百般凌辱。后来皇帝想把贾似道传召回去(因他拍马屁的功夫一流,曾有人为了拍他马屁,在路边装狗叫,这些故事都是从贾似道那里来的),郑氏不愿,害怕回去后他又升官就麻烦了,于是就用他头上戴着的枷锁,在厕所里面把他击杀了。
这个道士算准了,他真是死于姓郑的人之手,但如果当时道士不跟他说,也许他就不会死于姓郑的人之手。按照宋朝的法律,被罢官职远贬,路上也不会有人来欺负,皇帝想把他召回去的时候,他可能还是宰相。然而就是那个道士跟他说了将来有一姓郑的人会杀他,于是他去整姓郑的人,结果姓郑的人报复,真的把他整死了。你说这个道士算命好还是不好呢?准还是不准呢?
我们先不去说准还是不准,也就是说我们对未来的一些估计会影响现在,这就是分别念对我们相续的作用,因为我执一定要保护自己,保护自己就一定要去努力。你说:“我什么都不想做。”你做得到吗?不可能,你一定会饿的,饿的时候会努力去找饭吃,哪怕你伸手去抓饭也是努力嘛。古话说“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你总要张开口嘛,张口也叫努力,叫一声也叫努力。
普通人是不可能没有造作的,如果你完全没造作,那心就陷到大圆满里面去了。初修大圆满的人,只是意识层面没有造作,但阿赖耶识里面还在动,你敢说没造作啊?血液在循环,谁说修大圆满的人血液不循环了?那还得了?不会这样的,心脏在跳说明还是有造作的层面,完全不造作的只有佛陀。
你要完全不修是不可能的,你一定在修,如果持佛教的观点去修,慢慢你会明白自己是怎么回事、生命是怎么回事、可以获取智慧跟慈悲、可以解脱。如果不持佛教的观点,你也可以持一神教的观点,比如上帝、大自在天等等,也会修出一些结果,道教也会修出一些结果。
持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以修的,搞科学不是一种修吗?只是为了这一世而修。其实搞科学也不止为了这一世,比如头脑锻炼得很发达,对下一世也会有影响,只是科学这些东西不会对你的贪嗔痴有影响,反而会增加你的贪嗔痴,增加你更深层次的无明。但是你的头脑,可能因为学科学而变得很聪明,也可能因为学人文而变得很善良,比如学哲学、学人文科学会把人变得很温和,有些是非观、道德观,从而对你的生命产生影响。
不会因为你持唯物主义的见解:因为没有下一世,所以学的这些东西都没有用。不是的,“有没有下一世”不是由你的观念决定的。如果有下一世,那做什么都会对你的未来产生影响,你做的什么东西都是修,你的相续在改变。因为你的主动去改变都在修,只是修得正确或错误。
你要说无修,那是佛陀,最起码是能上的无修。能上的无修有很多层面,意识上完全放弃造作,而且明了本性的时候,也叫无修,那是大圆满的修行,所以叫修而无修、无修而修。而佛陀就没有什么修而无修、无修而修了,他真的就是无修。所以说“不修”是不可能的,只是你以什么样的方式来修。
有人说:“佛法是避世的、逃避的。”佛法根本就不是逃避的,而是很积极的,学佛不是不要快乐,不要钱、什么东西都不要了——他为什么不要这些呢?因为他觉得这些不可靠,只是暂时不要,腾出精力去拿更好的东西(拿根本)。其实人天佛教也需要这些东西,它要更多的财富、更多的权利、更多的眷属,你也不能说它不是佛教啊?它只是告诉你要用正确的方式去拿,用布施去获取财富、用谦恭去获取权利、用怀柔去获取眷属……而唯物主义者是怎么争取快乐的呢?通过抢夺,物质要抢,权力也要抢,不惜一切把别人干掉,但这样的方式是错误的。
佛教说不要这些东西,不是说它很坏很坏。而追求解脱的人,为什么不要世间这一切呢?因为我们没有力量再要这些东西了,否则我们没有精力、没有时间去获取根本的东西,最后导致连这些也要不到,加上所造的业而无数次的轮回,变得欲速则不达,想要还要不到,叫做毁乐如灭仇,实际上是一种愚蠢,所以我们要有出离心。
为什么要有菩提心呢?因为没有菩提心的话,你也拿不到根本的东西,因为你有我执,我执太强是没办法证悟的,所以才要你放弃自我。那我们是不是只为了一个真相呢?不是的!我们不能把真相想成什么都不要了,是离开了世间一切的一个单独的东西——不是的,其实你有了真相就有了一切。有了真相以后,只是有一个毛病,就是没有“我”了。没有“我”了,那怎么办呢?就因为你太想要“我”,结果导致什么都没有,而没有“我”了,你就是佛!
其实我们真的是佛来的,我们能显现的一切、身体这些都是佛,但我们认知的方式是以“我”这样出去的,变成了能;外面的一切包括身体,变成了所,这种二元对立的方式里面运行着我们的身口意,导致永远都是苦难。一旦我们明白了能认跟所认实际上是一体时,这种二元对立就消失了,但二元对立消失了,不等于所有的现象都没有了。
应成派说所有的现象都消失了才是法性,其实只是说在那个状态里面去明白法性而已。明白了法性以后,不是说什么都没有了,躲在那个什么都没有的状态里面,累不累啊?从大圆满的修行见地来说,这个是不究竟的,叫做大象欠伸,大象欠了伸展,就是心要浸在定里面才明白,但从量上来说,这个是很好的。所以他要放开,并不是说没有二元对立就什么都没有了,应成派只是通过这种方式去拿到本质,那个时候的本质才是最真的。而证悟了本性,这些都可以显现、可以拥有,只是在显现、拥有的同时也不成其为苦难了,这个就厉害了。因为没有二元对立,就没有人我在承受苦难,也没有真实的法我(存在物)对本性起到伤害的作用,这时身心所有的呈现都会变成解脱。所以我们不能有误会,不能说修行就是什么都不要了,不是这样的。
出离心是不要执着世俗,菩提心是不要执着自我,空性是不要执着存在。当什么都呈现出不要、不要、不要,就像中观说的破、破、破,破到后来真的明白本质的时候,就没有要和不要,要是执着,不要也是执着,就变成了二边。说到根本的时候,都在破二边,心老是去取一个对境,呈现为要或不要、呈现为有或无、呈现为净或不净,它不允许你的心有这样的分别。我们一定要去认识真实的心、能解脱的心、本来都已经解脱的心,是没有这样的分别,如果我们的心能确切、真实体会到这一点,那就开悟了。
你说:“我现在就去体会开悟!”这样也是不行的,中间有很多的过程跟窍诀,最大的过程跟窍诀又如前所说的,什么都不要——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又来了。说一千道一万,怎么都要把你推回去,你不可能在充满世法的执着、对自我执着的情况之下去离开二边,你做不到的。
那是不是完全没人能做到呢?我承认有极个别很厉害的人也许做得到。记住,我加了“也许”,我用词经常很狡猾,也许的话,就是我不排除有这样的人,但大部分人真不是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认识本性的人,他的心一定是很开阔的、聪慧的、慈悲的、坚定的,还可以是柔软的,它又硬又软、不硬不软。你们看着虽然有样子,但最根本的是他的心灵,因前世供了一朵花,他这世可能长得人摸狗样的,如果他只供了花,又没有做其它的话,虽然人模狗样,但是一张嘴就可能臭死人,一走路就可能让人眼睛很不舒服,有碍观瞻。
一个好的心灵,一定会呈现出不同的身口意,你看到这样的人,才知道他有可能证悟。那我怎么自己看自己呢?烦恼!烦恼!烦恼!你会不会整天被烦恼牵着走。如果整天被各种各样的烦恼,身的烦恼、心的烦恼、眷属的烦恼、家庭的烦恼、事业的烦恼,进个电梯被别人的臭屁熏了而烦恼半天,这样你怎么安住本性啊?你可以嘴巴上说“屁也是法性”,屁确实是法性,但是你闻到屁的时候烦恼就不行了。你还可以说“烦恼也是法性”,那你继续烦恼嘛!
烦恼是法性的意思,你要先知道法性,才知道烦恼是法性。你不知道法性的话,就只知道烦恼,因为你直接就感觉到烦恼。“法性”只是一个词,情绪上的烦恼跟概念上的法性,根本是两个东西来的,情绪是直接认知,很不爽的。概念里面说的“法性”是个想法来的,这个想法连对治它都不可能,更谈不上说烦恼本身就是法性,这个差距有点大,所以要去修行。
那修行行不行呢?绝对行,而且不会是难到一塌糊涂。说老实话,难到一塌糊涂是因为你一切都不愿意放弃,就想捡便宜,特别是现代的汉人,想捡便宜的心太大了。不能这样,学佛一定要踏实、要当真,你只要努力追下去,你用很虔诚的心、很强大的愿力,努力地坚持下去,不用担心那些外缘条件,护法们都还活着,基本上可以肯定你死了,他们还活着!所以你不用担心,只需努力做下去,怎么都会有人来帮你,而且会帮得你莫名其妙。
如果你不认真,帮你也没有用,而且护法那么忙,干嘛要帮一个整天扯淡的人?你说:“我福报大!”凭什么?你福报大在哪里啊?从出世间的角度来讲,福报大就体现为你有信心,你愿意去修行。世间的福报大,就体现在一跤摔下去,左边捡到金子、右边捡到银子;还体现为,左边一看,甲女喜欢我,回过头来乙女也喜欢我,结果退回去丙女也喜欢我。这些都是世间福报,跟解脱没有关系,陷到世间福报里面去,最后的结果就是堕落。
那我们要怎么样看待福报呢?出世间福报就是你真的有信心,不会因为一些冲击而丢失,你愿意去做这个东西,愿意去学它、愿意去追它,而且过程中你慢慢会产生喜悦、产生明了,心会柔软,对其他生命真的产生“我可以帮你,我就愿意帮你——为什么?我不管,就是要帮你!”会变成这样,当然不会这样傻,我只是说法而已,不然别人会把你抓到神经病医院去的。那个时候,你的智慧也会上来,知道该怎样去帮他。
有时候努力去帮人反而帮死人,有很多母亲宠爱孩子,爱的太厉害了以后又没有方法的话,真的会出问题的。最近看到一个北大学生弑母案,妈妈可怜、孩子也可怜,而弑母是五无间罪,基本上会堕得很深!原因是什么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爱,当把爱的种子用尽了,恨的种子就出来了,没在下一世爆发而在这一世爆发了。如果没有智慧的爱会亵渎爱,就像我们经常说的“没有智慧的慈悲会亵渎慈悲”,所以我们一定要闻思、一定要积资清障,不然的话,生命真的会很悲惨。
我们现在好像吃得饱、穿得暖,目前来讲社会大体上挺好的,虽然大家睡在十几个人一间的房子里面,但基本上还是睡着了。我不知道你们吃得怎么样,但是看到你们的脸色还是挺好的,没像挨饿的样子,而且还有空闲在这里打坐,是莫大的福报,所以不见得是一个很差的时代。如果你到了一个很差的时代、很差的环境里面,那就不是我们所想象的。我们往往基于现在的状态来思考问题,觉得这样也不行、那样也不好,你现在去叙利亚就知道和平的可贵,你去神经病医院、癌症病医院就知道健康的可贵。而你现在有健康、有和平,你去到那些根本都不知道世界的真相是什么,互相之间瞎搞的团体中,你就知道佛法的可贵。现在你都具有了,却不珍惜,这是非常大的浪费!
我开始总是要来一通洗脑,或者叫心灵按摩,不管是洗脑还是心灵按摩,你舒服了就当鸡汤听,脑子洗干净也挺好的。其实真正的洗脑要符合一些特征,第一个,一定要把你封闭起来,不准你听其他的;第二个,强迫灌输性。如果得了斯德哥尔摩综合症,一边折磨你还喜欢的那种,得合乎四个条件,第一个,让你感到恐惧、感到生命受到威胁;第二个,给你一点小恩小惠,让你感激他;第三个,封锁消息,让你除了他给你的的消息以外,没有任何消息,让你变成他所喜欢的你就喜欢、他所仇恨的你就仇恨;第四个,让你绝望,让你感觉到只有他才能让你活命,违背他就是死路一条。合乎这四个条件,才能患病,但是你一听到其他的声音,这个病马上就好了。洗脑也是一样,不能让你听其他的,不然一对比、一思考,就会出问题。
真正的佛法就有这么牛,你什么都可以听,咱们来辩论,从头辩到尾。人家什么都知道,什么都说得圆满,起码在理论上你就没办法把它弄翻。然后人家有实证,你没有实证,人家可以取得很多相应的修行成就,而你没有,就说明它是真的。你不能拿“我有飞机大炮,而你没有”这个来辩论哦,你有飞机大炮,雷公还有雷了,“砰”,所以不能这样比厉害的。
如果是一个圆满的理论,而且鼓励大家去思考,你就不能说它是洗脑。所以我跟你们说的东西不是洗脑,同时也是洗脑,洗脑和不洗脑都不能要,执着一边都是二边。
问:“云何是真如定?”
答:“无定无无定,即名真如定。经云:‘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定法,如来可说。’经云:‘虽修空,不以空为证,不得作空想,即是也。虽修定,不以定为证,不得作定想,即是也。虽得净,不以净为证,不得作净想,即是也。若得定、得净、得一切处无心之时,即作得如是想者,皆是妄想,即被系缚,不名解脱;若得如是之时,了了自知,得自在,即不得将此为证,亦不得作如是想,即得解脱。’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也。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
我们一句句来解释,首先,云何是真如定?这里牵涉到两个词汇,一个是“真如”,一个是“定”,“真如定”就是我们说的法性定。真如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法性、空性、光明、自心本性、大圆满、大手印、大中观等等。如果把这些词汇指向对境上去,其实就是我们的自心本性,或者是万法的本质、法性。那么又加了一个“定”,“定”有两种解释,一种就是初步开悟了,但是还有各种各样的显现,我们的直觉、清明的心,能够体会到初步的这么一种本性,然后意识会对它确定。其实意识是真不能确定什么的,如果意识去认、确定有一个什么东西的话,都是二元的。那确定了什么?只能说他确定了一切就是,也许叫做见解成熟了,或者叫做初步的见地。
这里我要跟大家解释三个词汇:见解、见地、境界。见解可以理解为全是概念性的、逻辑性的,在意识里面运转的一些东西;见地就不同了,比如我们说的法性、自心本性,或者说的某一个修行阶段的状态,在概念、名词里面找到了跟它相应的一点点特征、一点点的气息,就是我们跑到名词所指引的地方去逛了一圈,或者是看了一眼;境界就是我真的站在那块地上了,随时随地都在那里。比如我们现在处在唯物主义的境界时,需要你的见地吗?不需要嘛,你走到哪里都是物质,所以我们是很坚定的唯物主义成就者。
如果我觉得到处都是法性,同时也有这样的见地,那这个见地到底是不是法性呢?大圆满成就者只能在意识直觉里面认知它是法性,郁郁黄花皆是般若,但毕竟还是郁郁黄花,只是一种见地在进行熏习、进行修行。那要什么时候才算真正走到那个地上去了呢?郁郁黄花真的成了法性,进入了比较究竟的法性定(真如定),里面所呈现出来的就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到底呈现出来是什么?真不是个什么,如果是个什么,又成了二元,我只能这样去解释。
所以定有两个,第一个是还有显现的时候,我在能上、认知上能够确定,这个也可以叫做真如定,大圆满和禅宗的修行就是这样。第二个是真正到了法性定里面,所有显现都消失了,那个叫纯真如。在大圆满的修行里面,虽然没消失,但这些也叫纯真如,没有什么不是纯真如。其实这是意识确定来的,但那个意识不是思维性的,而是直觉性的,而且在定中确定的时候,他心里有直觉的认知、直觉的肯定。(我已经说得很白了,那些被直指了心性的人,也应该白了!)
这种状态也叫做定,可以不消失,也可以消失。但佛陀的就不叫定了,因为佛陀那里没有定,八地菩萨就没有定了。定是什么意思呢?防止心的动叫做定。我们用的方式就是意识不准动了,其它的识也不准动了,全部停下去、停下去。虽然不明白,但我停下去,停到后来,非想非非想天等四空定就出现了。大圆满就不是这样的,只是我发现那个东西明明了了永远都不会动,不生不灭、不垢不净,其他的随便动。实际上发现的那个东西,和随便动是否融得进去,有很多细节,可以分出心部、界部、窍诀部。但是在佛陀那里真没法说,只能给它一个词汇,叫“法性游舞”。
也就是说,佛陀那里是没有定的,不成立什么定不定。而我们要靠定来把这些东西扛住,比如大圆满起码要定住一种东西,让认知的法性不丢失,一丢失就被逼出去了。普通人的定是没认识法性的,不动就是定,而大圆满则不是,可以随便乱动,但认知的光明也好、空性也好,是不能动的,于中开始修行,其他的自解脱。其实人家是法性,凭什么让人家自解脱啊?应该是本解脱,走到比较高的层面才会这样,但起码也有个东西在定。
心放在明也好、空也好,或者明空双运也好,动的东西最后也会慢慢消失进去,定又占了主导。当定占了主导的时候,证悟的本性也不会丢,进入了真正的法性定就叫做究竟的止观双运,这个也是有定的。到了八地菩萨的时候,他根本就不会故意去保持光明,他去保持这个光明干嘛呢?对他来说,什么都是光明,但还是有些不明白,这时候就不是以人我的方式为出入定,而是以明白和不明白作为出入定。到了佛陀那里,根本就不可能有定,没有什么定,全部都是法性,法性不需要定,也不需要不定,说这些都是多余的。
所以,定有两种含义,大家要去理解。我讲的这些东西,对于闻思修行很好的师兄可能听了还有一点意思,其他人听了真的是天书。其实你们也不用惭愧,我自己也觉得是天书,一说到八地菩萨、佛陀,我除了磕头以外,真没其他办法。所以没关系,概念上我们可以先知道这些,再去修行。还有,你不需要现在就明白这些东西,开悟以后自然就明白了,不用人教你,密在汝边(在你的心里面)。因为你的心不是这一坨,你的心真的是无所不知,但你就是不知道自己的心。
“云何是真如定?”“真如”大家都知道,就是我们说的法性,取了个名字叫做“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我在《金刚经》的交流中也讲过,可以翻译成无上正等正觉。)
“答:无定无无定,即名真如定。”刚才已经讲了,到了法性定的时候还是有定的,从它需要一种力量来消灭显现,这个就叫做定。但是你去说它的本质的时候,真没有定的,只是需要定来让心领悟到自己,领悟到的自己真不需要什么定的。任何一个人的任何行为全都是真如,定不定都是这样的。看你们的神态就知道没有理解,或者理解了也不知道,看得到、摸不到,心如刀绞。没关系,本质无处不在,不需要去寻找,却呈现出一切,你只是不明白它。但你明不明白它都是那样的,它不需要定,我们只是通过定去拿取它而已。
为什么我们经常说:见超八地比入法性定要厉害呢?因为从某种程度上,要消失了显现以后,才能明了本性,还是依靠一个定;而大圆满跟禅宗,不管显现消不消失都能确定本质。所以从见地、拿取、体悟、明了的方式上,大圆满跟禅宗就高一些,叫做见超八地,因为只有八地菩萨才不需要定,让这些呈现的同时而始终不丢本质。
大家听得懂吗?学中观、《现观庄严论》的应该听得懂,其他的师兄们没关系,当故事听就完了,关键这个故事没有主角。所以真正的本质是无定无不定的,靠定的方式可以去拿取它,如果你心不静的话,在散乱的状态中去自体、明了的机会就很少,几乎没有,但也不是完全没有。
如果一个人的信心很大、福报也很足,在古代禅宗里面一拍、一打而开悟的也有,一反观就来了,但起码集资净障到很深的程度,心长期沉浸在内观里面——是什么呢?是什么呢?禅宗叫“参”。参有很多层面,意识的参叫精思入微,意识停止后就开始觉知性地去参、去找。觉知性去找是什么?心通过禅修、内观训练出一种明力,让意识引导明力到处去找——“找啊找啊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你找不到一个好朋友的时候就牛了。找不到一反观,就会发现“找”到底是什么,你是用什么东西在找,那个时候会知道是什么,如果你说找到了,都是二元对立的。
“无定无无定,即名真如定”,它说的是本质的意思,这是在说禅宗和大圆满取境的方式,而不是法性定。中观说所有显现都消失了以后,“那个”是抉择的本质,一大段话弄得你想东想西,实际上大圆满的上师在指示本性的时候,需要你们把所有东西都消失了吗?不会的,而是让你平静下来、平静下来,然后……后面我就不说了,一定是让你平静下来而已。但是平静下来并没有消失,身体还在、感觉还在,甚至想法都在,连刚刚开悟都不需要消失意识的。凡是需要强行消失意识,去让本性呈现的话,其实是很矬的。
那要怎么办呢?“尔时如视前虚空”,此时正在看着前面的虚空;“自心正在动念时”,不仅仅是指意识,身体的呈现、感受、痛苦、欢乐都可以;“亦为空性之定解”,空性的认知出来了;“必须深深而生起”,必须深深而修持。这是《定解宝灯论》的四句偈子,我反复讲过很多次,里面有很深的窍诀,如果不明白,四句偈子就是四句话,没有用处。这些东西呈现以后,一定要已生空性之定解。那个“定解”是什么?你总不能说“自心正在动念时,我生起了空性的定解、空性的定解”,又在赚吆喝(自圆其说),这是不行的。那空性的定解到底是什么?我们先不说那个定解是什么,但我告诉你,这个时候是不需要消失显现的,因为自心正在动念时,就不需要什么真正的消失,也就不需要定。
所以“无定无无定,即名真如定”,是说大圆满、禅宗取法性的一种方式,我们不需要定,无定无无定。真明白那个东西,定也可以、不定也可以。定的时候,我也能够让法性呈现出来;不定的时候,我在说话,甚至厉害到打架也可以。你会疑惑:“哇,打架都可以啊?”普通人肯定不行,但是成就者在空性中打架,就会变成愤怒菩萨,真是这样的,不是乱说的。
从本质上来说有两种理解:第一个是本性(本质)的时候,无所谓定不定。第二个是大圆满或禅宗的一种认知方式,而这里是以禅宗的方式来讲的。在此我把法性定做了区分,因为他们天天讨论这些问题,如果不区分,他们还会讨论下去的,这样一说,他们就不讨论了。
经云:‘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定法,如来可说。’什么叫做“定法”?面对自己的一个确定的东西。也就是说,我们要找到一个找不到的,一定要找不到。如果找到一个确定的东西,觉得“这个就是、这个就是”,那就叫做定法。用中观的词汇去说,就是有一个实有的法,我们天天在说实有、实有、实有,其实在我们的认知里面,只要二元对立里面有一个呈现,你不觉得它是法性的话,那就叫做实有,在修行状态就是这样的。
并不是说它一定要独立的、唯一的、不变的才是实有,那是从理论上去说的。中观里面一定会解释“实有”,独一的、唯一的、不变的才能叫做实有。有人会问:“为什么要破实有呢?凭什么要破实有呢?破实有有什么意义呢?”你破了实有,整个世界才是空性的,要是有一个实有的话,世界就不是空性的,佛陀就错了。破了实有,一切现象才是由心生的,才会有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因果报应才会成立。如果实有不破,那就完蛋了,什么佛法都是错的,所以要从观念上去破。
但在修行的时候,哪里管它实有不实有,天天去想独立的、唯一的、不变的,不想死个人啊?你就看着它,发现它是一个对境、是一个真实的存在,那你就错了。它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那要怎么办呢?首先是虚幻的存在,虚幻存在到很厉害的时候(这时候是觉照到它虚幻存在,已经不是想法了),一跟你指示本性,会发现它完全是本性的一种呈现,它存不存在都是本性。那个时候它就不是一个对立的东西,也不叫实有了,叫心境一如。
修行的时候就不要去搞这些概念的东西了,以前教过你们,一上来就用光去射等等之类的。为了培养你的心对它直接的幻感、空感、梦感,幻化八喻就来了,以前真的给你们讲过好多宝贝,2011年上来就给你们讲四夺,讲到现在还是四夺,哎,辜负我啊!
“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定法”,就是没有一个对立的法,称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修证上去看,只要是二元对立的法,都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从思维中去看,没有一个法不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一切境相都是法。思维什么都可以,但直觉去体会本质的时候,你就不能有二元对立了。你说没有二元对立就没有二元对立啊?不是概念想的,要心去体会,体会到有境界也不行。
大家要记住,只有两种方式让我们心境一如:第一能消失,第二所消失。能消失了,所也必须要消失;所消失了,能也必须要消失。为什么说见超八地呢?外境不呈现了以后,本质才露出来,这是让所消失。因为所消失了,就没有相应的能,只能回归本性(当然这时有可能回到阿赖耶识里面去,那是个误区)。而大圆满很牛——所本来就消失的,这是应成派见解的厉害,你在我认为你不在,指鹿为马。自续派要谦虚一些,你可以在,只要我认为你虚幻就可以了,所以自续派的革命不彻底.
所可以不消失,但能要消失,我不分别了,我认知的体没有了,听得懂吗?应该开悟了吧?能确定了以后,所自然跟能一体,不管显现不显现都是一样。但是消失所很困难的,要天天修禅定,眼观鼻、鼻观心,这需要很长的时间,一搞就可能三大阿僧祇劫。其实不会的,因为弄所的时候,能一定会变,只是说法而已。但是弄能的话,上师一指引,可能一下就明白了,然后以能上的无执开始去修行,最后达到真正的能所双亡,呈现出量的时候,还是可以进入初地菩萨的法性定。从见地取修的方式,这就是见超八地,因为只有八地菩萨才不要定,至于修行,就真的要一步一步去做,没有捷径可走。
见地就像一把剑,我们乱七八糟的业障就像一面很大的墙,把自己的本性裹在里面。用剑(见地)去插无明的墙,插进一点,无明就退一点,剑再插进一点,无明就再退一点,甚至可以插到中心去,但他的业障还是有很多,也就那些泥巴还是在。见地好比一根探针,大概知道一些情况,而真正修行要取得境界,就得把各种各样的分别、业障、习气、种子全部搅烂,最后真的没有了,叫境界。
有些人有很多业障和习气,但是见地很深,最后还是插进去了。这种情况的话,相应见地的业障一定要退,见地才能进一步,大圆满跟禅宗之所以修行快,就是这个原因,它专门去干掉障碍见地的业障,让见地深入进去。而其他的菩萨可能见地不行,就慢慢来,这一辈子放生,下一辈子还是放生,连续一个劫都是放生,再下一辈子就不放生了,专门持戒,又持了一个劫的戒,再一个劫就不持戒了,专门修精进和忍辱,这样就会慢一些。(当然,我们不会那么傻,只是举例为何会修三大阿僧祇劫,大家听话要听意思。)
“无有定法”,就是没有一个对立的、确定的法,叫无上正等正觉。没有这样的一个东西,你真找不到,它没有体。什么叫做没有体?这就是证悟的一个关键,所以应成派一定要把它破光,什么都破光。你说真如,真如都给你破了,也没有实体。
我们讲过《中观根本慧论》,还有什么没破的你拿出来?你只要拿出来,说它是实有的就破了你,用各种各样的逻辑一下把你破了。非常的简单,脑袋稍微狡猾一点,沟壑比较深、空间比较大、内存比较足的那种人,两下就搞懂了,但是修行就真不行。逻辑上很容易懂,见地就很难的,因为相应见地的业障要退。业障不退的话,身心会沉浸在世法里面、沉浸在自我里面、沉浸在情绪里面,导致见地得不到滋润、得不到长期直入。
“若也单刀直入,则圣凡情尽”,来一个圣凡情尽,你让我情何以堪?什么叫圣凡情尽?你们不要拜佛了,否则对圣有感情;你们不要爱老婆了,否则凡情炽盛。要是你不爱老婆了,更惨,你无情无义;要是你不爱三宝了,会下地狱,你是个一阐提。你爱和不爱都会倒霉,那圣凡情尽要怎么办呢?“圣凡情尽”这一句话很难做到,口头说是没有用的,一定要踏踏实实去修。什么是圣凡情尽?现在我说脏话,你们心里面生起不好的感觉,是圣情还是凡情?我一说“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们那么专注,是圣情还是凡情?所以不是那么容易的。我们生而为人,根本不用想,自我一下就上来了,所以要长期地修行,真实的、准确的去理解、去做,真这样的话,一定能做到。
“亦无定法,如来可说”,没有一个真实的让你抓到的东西,真正的佛法就是消消消、破破破、去去去、拿拿拿……什么叫修?修的意思并不是你去抓到一个东西,抓不到的。那念佛号不是抓一个东西吗?我看唐卡不是抓一个东西吗?整天在那里打坐、四夺,不都是在抓一个东西吗?其实这不是在抓一个东西,而是抓一个假的东西去打一个假的东西。你的执着是假的,无明也是假的,你要消灭它怎么办呢?去抓一个假的东西来打,所有的修行全都是假的,甚至三十七道品等等的所有法全都是假的,没有一个是实有的。
佛陀在《金刚经》里面说:“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意思是所有法都是拿来对治的,这次禅七一开始我就说佛法是药,三宝是医生,我们是病人。其实没有真正的药,有什么病就有什么药,它是一个对治的方法。如《圆觉经》所说“幻火烧空木“,空木是我们的烦恼、痛苦、无明,幻火是这些佛法,就是用假的佛法对付假的烦恼,不会有建立、抓到一个实有的法。但是你不能不去烧,如果认为幻火不用去烧了,那就一定会有空木,这是不行的。然后打打打,打烂了,这些修法全部在对治,乃至于我们证悟了本性,其实还是在修,只是用无修的方式来修,而真的无修,只有佛陀。
那证悟了以后修不修呢?修而无修、无修而修,像绕口令一样,搞得人家听不懂。这说的是实情来的,保住那个东西是无修的,任它在相续里面流转就是修,禅宗叫保任,大圆满叫六根自解脱。为什么叫自解脱呢?根本就不用去对治它,像老人看着小孩在跑一样,能看的本质不丢,那个还是在修,一定要提起它。
只是不会像我们这样一一对应的那种对治,什么叫一一对应的对治呢?我有嫉妒、我有嗔恨,就修菩提心;我有贪婪,就修出离心;我有无明,就去闻思中观、闻思唯识,这些都是一一对应对治的。大圆满就执持最根本的觉性,让觉性焕发,中间的无明开始去掉就可以了,但这个还是在修,成为佛陀就不修了。
意思就是所有过程中间的法,都不是实有的法,所以没有过程中间的法是如来所说的。那究竟的法是不是如来可说呢?也不是的,如来真说不出来那个法是什么。究竟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你说是个什么啊?真不是个什么,当你发现它是个什么,对不起,是二元对立,就是有证、有想、有执着,有个对境去抓到。所以,究竟的法如来也没办法说,描述的词汇太多了,几本书都写不完,比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无上正等正觉、真如、法性、明空双运、觉性……
但它到底是个什么?到了禅宗,根本什么都不能说,就“这个、那个”——三千大千世界都坏了,“那个”坏不坏?你可以这样反问:“不管三千大千世界坏不坏,那个是哪个?”他如果是懂的:“就是那个。”你说:“好啦!我们是不是两个?”他说:“不是,只是一个。”啊,草贼大败,为什么?“我这里一个都没有!”讲到这些东西我就有点忘形了,大家要理解,因为我们讲的是禅宗,如果讲净土就不同了。
也就是次第的法、究竟的法都没有如来可说的。我曾跟大家交流过“法”这个的词汇——法为轨持,能生物解。法指一个现象,能够保持自己的特征一段时间,叫轨持;能让我们觉得它是一个东西,叫能生物解,也就是现象的意思。法为轨持,能生物解是唯识的说法,唯识对这个世界现象和规律的描述,真的很准确。
那么佛陀说的次第的法、究竟的法,都不是个定法,那其它的现象也没有什么定法,都是变化无常的法,一切法都无定法,都没有什么真正的实有性。没有实有性的意思是什么?不是你观念里面认为它没有实有性,然后你的觉受它有实有性。观念、觉受到了后来,当你进入法性定的时候,或者开悟的时候,全部的一切都可以被证明不是一个真实的存在。幻感会越来越深,然后形成境界,境界深到后来,表现的形态会变成什么呢?比如一些大德的手会按到石板里面,莲花生大师“一言不合”就一脚踩到石头上,一个脚印出来了。在正史上有记载的高僧佛图澄,曾阻止一个叫石勒的暴君杀人,他能够把肠子拉出来洗,洗了又放进去。他晚上看书也很精彩,在身上戳一个洞,发出光来看。我们听到觉得好神,当心对所有的现象完全明了以后,就会走到这个程度,叫心能转物,即同如来。
这些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如果认为这些是物质的产物,这一生就这样了,应该很正常的过下去,这些便成了故事,或者成了神奇传说。其实这些真不是神奇传说,只是要做到这样,得花长年的时间去修行。还有,当你真心去修行的时候,就不在乎这些了,你会关心自己有没有菩提心,能不能踏实地证悟空性正见。至于能不能把手按到石板里面,那有什么了不起的?其实很简单,慈城罗珠堪布曾经讲过,弄一种能腐化石头的油,然后一按就进去了。曾有人问堪布:“堪布,能不能表演一下,在地上踩一个教印出来?”上师说:“可以,你去找一坨泥巴来!”(众笑)这个时候你就真的不会在乎这些东西了,所以宗喀巴大师提出了三主要道,他不否认这些东西,但你硬要去追的话可能会走偏。
“经云:‘虽修空,不以空为证,不得作空想,即是也。”虽然我们修空性,单空也好、大空也好,不要认为自己得到了一个东西叫“空”,就作为得证的标志、证明。比如空空荡荡的,就认为自己证悟了空性,如果那是境界性的,就说明是错的。那是不是证悟了空性以后,就不能说自己证悟了空性,也不能想自己证悟了空性呢?那你是傻的,后面的内容会推翻这种说法。
“如是之时,了了自知”,你还是要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的,如果以内观不清晰、傻乎乎来作为得证,那不是很傻啊?很多人说:“你觉得你证悟了吗?”要是你说:“我证悟了。”“假的!因为你知道自己证悟了。”难道要不知道自己证悟了,才是证悟了吗?谁说的?如果不知道自己证悟了就证悟的话,那你们都证悟了?!
“虽修空,不以空为证,不得作空想,即是也”是什么意思呢?它没有一种空的对境,也不能去产生空的执着。“空想”是空的执着的意思,叫做执念。不是说已经证悟了,都不敢确定自己证悟了,那怎么叫做证悟呢?大家要这么去理解,一些脑袋有包的人看不懂禅宗这些倒过去倒过来的词汇,就错误地认为得了空是假的,你不想得空还是假的,那怎么办呢?永远就是假的!
不是的,其实可以自明,自明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没有人我的时候法性自明;另一种是法性经历了以后,你的意识也知道自己有了法性之明。由于身心放松,就不会有这样的执着,也知道这个东西不是一个境界,因为他找到的是一个找不到的东西,不会有一个东西叫做“空”。如果要找一个东西呈现出空的话,那什么都是——空即是色。
以前有一位大德(我就不说名字了,怕大家引起误会),问:“性在何处?”答:“性在作用!” 本性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本性在作用,作用就是这些。他说得对不对呢?在一个层面上是对的,但很容易让我们误会在这些作用上去找性,这个就是错的。所以这个表达是有骨头的,性是在作用,但任何一个作用具体化了,就不能叫做性。洞山禅师说的:“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无垢光尊者也说:在一种状态里面,显现是不能成为心的。这个太深了,以前交流过齐美仁真堪布的《心经要义辨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四句偈子作过很多的分析,现在就不说了。
意思是什么呢?如果你一定要认为空是什么的话,可以勉强看着它,待你明了心(本性)的同时,有个特征,你会觉得一切就是本性,是本性焕发了一切。对于一个具体有形有相的东西,当你去观察它的时候,你不能说它是本性,因为它会坏的。比如这个杯子,我“砰”地一摔,你总不能说本性被打坏了吧?但明白了本性的人,就知道本性是不会坏的。本性捏造了一个它出来,然后本性又消失了。转过头来,既然这样的话,所有都消失了,那本性还在不在呢?问题就出来了,也就是山河大地都坏了,本性坏不坏?所以,禅宗里面说的问题,实际上全都是中观里面最高深的问题,在境界上的一些互相探讨、勘验,你如果回答不出来,就说明你根本没有弄透。
这些东西我们靠思维透不透得了呢?透不了的,怎么想都等于零,一定要心去经历。单空的经历,就要自己很刻苦去修;空性的经历,就要开悟。开悟也不是一次性的,可能有很多次,要靠上师去指引,自己逐渐去体会。到后来会透脱,就是比较彻底的开悟,那个时候就真的明白了。
那这个过程有多长呢?真难说,也说不清楚,就像刚才说的,要观待你的业障有多深、有多坚固,你的修行多用力、多勤奋、福报怎么样,这是一个综合东西来的,没办法给出一个准确的标准。但是历代以来,大圆满跟禅宗一生成就的有很多,如果这一生没成就的话,你真怪不了佛菩萨,也不能怪这个时代,其实这个时代给了我们很好的东西,同时也给了很坏的东西。那为什么你只取坏的不取好的呢?就像我经常说的,一只鸡既下蛋又拉屎,你尽吃屎不吃鸡蛋,你怪不了别人。做任何事都是这样,一定要找你有用的东西,那什么东西对你有用呢?那就是见解的问题了。要么需要解脱,要么需要世间,你自己最清楚了。无论多高深的东西,最后落到修行者的身上,出离心是最关键的。所以禅宗极端强调出离心,但大圆满就不同了,除了强调出离心,还强调菩提心。
“虽修定,不以定为证,不得作定想,即是也。”更是这样了,你修定,不能有定的执着,不是说入了一个定,你就真的证了。如果你用法性定的观念去跟禅宗说的话,它不认你的,它说你还是二,因为你要靠定来认,所以从见解上,它认为比你牛。
而中观用了法性定的方式,很利于我们抉择,让我们体会到本性是可以赤裸的,可以消失现象有本性的,反而会变成他空中观。而法性定很容易让我们认为定中有个东西,其实定中没有一个东西,只是用定的方式让我们的心体会到没有东西的那个东西。那没有东西是什么东西呢?法性定其实从应成中观走向他空中观,从中给了个桥梁。他空中观走到后来,法性开始呈现出净见量,很多佛菩萨的功能就开始出来。
所以,定不能够成为证悟的一个标准,说到本性的时候,更不能对定生起执着。所以“不以定为证,不得作定想,即是也。”这个才是对的,它所做的一切都在让我们通过这些法句、说法,去检测自己——如果你真的证悟本性,是不是这样的。你还是需要定吗?还是一个东西吗?还是一个状态吗?还需要在某种特殊情况下才能够清晰吗?它要求的见地非常之高,基本上是举手投足,无处不在,随时都不丢失,这样才叫做开悟,也就是我们前天讲的永明延寿大师所说的十个证悟标准中的一个: 还逢缘对镜,见色闻声,举足下足,开眼合眼,悉得明宗,与道相应否?大家可以去搜一搜。一个人看本性的时候,就像白天看外境一样,抬头便是,甚至不抬头也是,处处在在,没办法丢失,那是很高的见地。
“虽得净,不以净为证,不得作净想,即是也。”这里又说到了“净”,我们已经解释过很多次了。净和不净、怎么样净和不净、在哪个层面上,有见地的净和不净、道德层面的净和不净、境界方面的净和不净,说了很多。任何一种你认为很殊胜、很特殊的证悟,如果还有这样的一种觉受的话,都是错的。执着某种特殊的觉受、殊胜的对境、殊胜的能证,甚至你认为法性比显现厉害,也是不对的。
那显现是不是法性呢?无垢光尊者是不是错了呢?没有错的,中间的差距真的很微妙,无垢光尊者认为显现不是法性,但无垢光尊者一定会认为法性就是显现,中间有修行上的差别,因时间关系,这个差别我们现在不讲了。但不管怎么样,你要认为所有的现象中间,任何一个对境、任何一种状况殊胜过其他的状况,厉害过、清净过其他的状况,那都是不彻底的见地。这就是净和不净的区分,很深!
“若得定、得净、得一切处无心”,什么叫一切处无心?一切处没有执着,没有二元对立的认知。
“即作得如是想者,皆是妄想,即被系缚,不名解脱”,你有定的执着、净的执着、自以为得到无心的执着,都是妄想。《金刚经》中说:“世人著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只要你是这个样子,就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用中观法语解释这四相,我相——能相,人相——所相,众生相——能所二执相,寿者相——能所二者延续相。这样的二元对立,都是系缚,不能解脱。
在概念上大家应该不会有问题,说来说去都是那些,净也好、心也好、定也好、证也好,都是不能二。但为什么反复这样说呢?说一个就够了嘛!我反复跟大家讲,佛法不能当知识来学,你要不停地熏习。这种东西深深地入脑以后,会慢慢变成心的觉受。在不知不觉的检测中是不能够大幅度思维的,因为大幅度思维的话,境界就没了,就谈不上自检、自观了。你要通过长期的思维,在心里面形成一种警觉,而且这种警觉里面还带有它说的这些东西。然后你又通过修行——平静、安静,诞生了一些境界。那种直接意识的警觉,才会对心的状态有检测能力。而不是去想,一想的话,明力主要就到想那一部分去了,哦豁,那些境界就没了。
所以,那个警觉可以帮助你确认,还可以帮助你保持,保持的时候就是侧面意识。侧面意思的形成,其实要靠长期的闻思,反反复复地说、反反复复地说,说多了以后,你的心就形成这样的警觉了。警觉的时候就不用去想,比如“无有定法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亦无定法,如来可说。’经云:‘虽修空,不以空为证”——你这么去想的时候什么境界啊?你只有念的境界。大家要记住,反复说的目的是这个。你要说知识的话,就不用说了,“不二”就完了。但你在说不二的时候,你本身就是二,不但二,还是个二百五。(众笑)
“若得如是之时,了了自知,得自在”,真的证悟的时候,是了了自知,可以知道自己知道了。如果不知道自己知道了,那就肯定不是的。有些人经常来问我:“师兄,我这样是不是真如、法性?”我还经常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让我逐尽三江水,难洗当日羞。这里有一位师兄,带了一位不知道是哪里的神仙师兄,然后一起去成都见慈诚罗珠堪布。随后大家在一个素食馆里面吃饭,他在旁边坐着,问:“上师,那天我入定的时候看见了一个宝匣,打开了以后有黄色的如来藏,我是取还是不取?”我在旁边很尴尬,堪布认为人是我带来的,其实真与我无关!
你一定要自知,虽然自知有可能是误认,但起码你有确定、肯定。误认没关系,最怕的是刚才说的抓到了一个黄色如来藏的那种(他也知道黄色最珍贵的)。即使是了了自知,“即不得将此为证,亦不得作如是想,即得解脱”。这些话是真有用的,有些人初悟的时候,总想去把它抓住,跟他一指引了以后“哇!有感受了、有感受了,那个是什么。”是什么就完了,这个就叫做以此为证,或者叫以此为想。
所以很多人一定会在里面进去、出来,进去、出来,进去、出来,发现抓不住,一放就出来了,一抓又不见了。禅宗叫做水里按球,一按那边冒出来了,再一按这边又冒出来了,人家好好在水上浮着,随波逐浪就行了嘛,知道云门三句吗?他硬要去把它按住,一按就飚。如果完全放,而执着没消到一定程度,一放就是无明。你看睡觉的人谁不放啊?难道你们捆着睡啊?说一千道一万,前期的执着要拼命地去掉,集资净障一定要做足才行。
经云:‘若起精进心,是妄非精进也。若能心不妄,精进无有涯。’这个也是禅宗、大圆满的说法,如果你起了精进想修行的心,特别在定中去精进、去努力,那就错了,大圆满要完全的放舍、不努力,叫达到完全不努力的初心。如果去问那些大圆满的修行人,修行大圆满费不费力呢?大圆满是最不费力的,无希无求,完全没有希忧,没有任何的造作,当然不存在什么精不精进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出了这个状态以后,去做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想要精进一下,这个还是可以的。如果没有在那个状态里面,又不精进的话,那就是凡夫了,你看凡夫个个都不精进的,难道亦名精进心啊?所以大家要分开这些东西,他是说处在大圆满的认知里面、处在这种见地里面,是没有精进的、没有努力的,实际上是没有造作的意思。
而没有造作、完全放舍、法性现起的时候,喜乐盎然,是自然的,乐空双运,会生起真正的法喜,那才是真精进。不修才是真精进、不努力才是真精进。一努力——单空,你看单空多努力嘛,出来空掉、出来空掉,人家本来自解脱,你去空掉,这不是头上安头吗?人家自解脱,关你什么事啊?所以你看到的这些东西自解脱,也算是一种见解的熏习。
但也容易形成自欺,本来人家的心里面就执着认为它是一个东西,头脑里面说“自解脱”,这个也是不行的。要知行一致,知是概念,心是觉受,要让觉受跟概念一致的话,就要修单空。串习到一定的时候,想着它没有实质,心也觉得它没有实质。但没有实质还不够,只是一种单空的方式,最后它也是法性,心也是法性,完全要在这个状态里面才对。
如果它也是法性,你干嘛要去空掉它啊?关你什么事啊?那你要做什么呢?没什么好做的,享受!连享受都不是,说你没有什么想做的,其实加了主体在里面,而那个时候是没主体的。正因为它没有主体也没有客体,所以它能够消融我们平常执着的主客二体,这个过程的延伸就叫做消融,是大圆满的修行。(那些指示了心性的师兄可以听一听,其他的师兄可以当故事。)
“若能心不妄”,心不妄是什么意思呢?心没有妄想、造作,那个才是精进无有涯。为什么叫精进无有涯呢?那时候的精进就会成为佛,佛的功德、认知是无量无边的,所以精进无有涯。这一大段就是这个意思。
问:“云何是中道?”
答:“无中间,亦无二边,即中道也。”
“云何是中道”,什么是中道?我们经常说佛教是中道,很多人把中道认为是中间,甚至把儒家的中庸说成是中道。儒家解释到极致的时候很像很深的单空,但很多人在搞儒、释、道三家融合的时候,说中庸就是中道,其实佛家说的中道就是般若,既没有二边也没什么中道。
上节课说到一首偈语:“谓有或无即二边,净与不净亦为边,是故善灭诸二边,智者亦不住中间。”就是没有一个实有的中道,你说我的左边是左边、右边是右边、中间是中间,那是你把我看成中间来的,如果在中间画一根线,那什么是中间呢?只有那根线是中间,这个是左边,那个是右边,这样会不停地变薄,离一多因就来了。分分分,分到后来,那一根是没有的。那一根都没有的话,哪个是中间?哪个是左边?哪个是右边?
一定要建立一个中间,才会有左边跟右边,如果连中间都没有了,左右就没有了。比如到了太空中间,你怎么分左右啊?或者不用到太空,把你扔到黑漆漆的屋里面,你分得了左边和右边吗?你是分不了的。其实黑漆漆的屋里面也可以分的,以身体为中间,这里是左边、那里是右边,但是你不能转身,一转身左右就完了。所以,左右一定要建立一个定点才可以分,你看军队的导弹,一定要找个目标定点,以目标的定点来画出导弹飞行的曲线。如果把点给去掉,绝对会乱飚的,那叫法性游舞,试问那个时候导弹炸谁?无炸无不炸!(众笑)
这里是怎么回答呢?“无中间,亦无二边,即中道也。”没有中间,所有的对境都放弃,能境也放弃,你真不能说它是什么。我们平时说它是什么,一定是建立了一个自我为准,放出去说它是什么,是不是这样的?你们把自我消失了以后,来说一个东西是什么,是说不出来的。
比如杯子,一定是以我的观点立场、以人种的方式去说它是杯子,换成英语叫cup,读音就变了。比如这个茶,我看到的是茶,对饿鬼来说,就不是茶,而是脓水。这些是会变的,要立场定了以后,才会有东西。如果自我的立场、认知点都变了,真不能说任何东西是什么。那什么是中道呢?就是没有什么真正的东西是中道,完全没有执着的本性是中道。(完全没有执着的本性,又说到他空中观去了。)
问“云何是二边?”
答:“为有彼心,有此心,即是二边。”
因为有这样的心和那样的心,有心的不同呈现,就叫做此心彼心,都叫做二边。不同的呈现是什么?如果把它归类,心面前有形有相的叫做有边,把呈现的东西拿走,显现出一个空叫做无边。但你也可以不这样说,只要心显现出来,有能认跟所认,就叫做二边。
以前交流中观的时候,曾跟大家讲过最厉害的二边是什么?能认跟所认。任何一个东西,一定要有能认出去,才会有所认,如果我认都不认,它是什么?那就没有了。那没有是什么?那又要去认了。如果完全不认就睡觉了,所以你一定要把执着消灭了以后,去指示心性才行。
“为有彼心,有此心,即是二边”,可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有跟无的边,净跟不净都是心的作用;最根本的二边就是能边跟所边,所境上可以分成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所谓的四边。真正去分的话,只要有能认跟所认(能边跟所边),就构成了所有的边。
问“云何名彼心此心?”
答:外缚声色,名为彼心;内起妄念,名为此心。
这里说的是意识,很浅的,指心(意识)被外面的作用所牵引。“缚”就是捆绑,带着你跑,比如看着钱充满了温暖。我有一个永远也不能忘怀的记忆,以前我很少去银行存取钱,后来我决定去修行,把所有公司都结束了,竟然发现自己丧失了取钱的能力。有一次我跑到银行去取钱,但很多人排队,把我吓到了,不过没办法,因为没人帮忙了(人都是这样贱的,有人驱使的时候牛的不得了,等到没人的时候就自力更生)。为了取钱我站了很久,过程中我看见一个老农数钱(大概是农村人),那种神色之温暖,那种爱就像我看到我女儿一样。有人说《月亮代表我的心》,不对,钱币代表我的心,真的是好温暖啊!这是爱钱的外缚声色,当然爱有很多,有些东西我们就不说了,听我笑得有盐有味的,很多人都明白的。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爱,甚至爱自己的身体,都叫做外缚声色。
内外是有分的,一般说身体以外叫外,身体以内叫内。其实不对的,我们对身体的认知,那个认知是内,身体是外。我们会感觉到痛、麻、痒、舒服,这些东西叫做外;能感受的认知力,可以叫做内。“外缚声色,名为彼心”,就是我们的心被身体,以及身体以外的一切所牵引。
“内起妄念,名为此心”,起了很多贪嗔痴慢疑的念头,喜欢、不喜欢、没有喜欢和不喜欢(无记)。贪嗔痴,然后是慢,慢是现代人的一个特征,因为人权主义的教育,会把每一个人搞得很“慢”——“我都不行,但是我很特别,谁能比得了我的特别?”这样一比,真的没人能比得上他的特别,至少指纹不一样,还有我知道我的密码,你知道吗?不知道,所以我很特别!到了完全一样的时候,大家都是佛,没话好说。
然后就是疑,人权主义会把自我搞得很珍贵——“生命是最珍贵的”!生命确实是珍贵的,你们不要认为人文主义是错的,在一定程度上它是对的。但是从解脱来说,那就不行,要摧毁它,因为那是一种执着。如果我们把人我搞得很厉害,就要保护自己,保护自己的第一需求是什么?怀疑一切。任何东西都可能伤害你,所以你一定要怀疑,科学都是这样的,先怀疑了再说。要了解对方是什么?要怀疑,怀疑是科学之本。
有人说:“逻辑是科学之本”,其实逻辑就是怀疑,通过数学去推断你是真的还是假的?所以人的怀疑是必然的,有人说害怕怀疑上师,你什么时候相信过上师啊?这是很扯的!上师就是你的心、你的本质,你要真相信他,会很安心的。你安不了心,那你就是怀疑。“觅心了不可得”,“我为汝安心竟”,你就没怀疑了。但你根本安不了,你一定会去怀疑,所以怀疑一个对境是非常正常的。
“我拜了你那么多,万一是个流嘢咋办呢?“——很正常的怀疑啊!你怎么能阻止别人不怀疑呢?万一你真的是个流嘢呢?人就是要保护自己,如果他没有自我,还怀疑什么?你来嘛,炮打虚空!你还伤害我,正好加持。生起所有的地狱,也是空性的庄严,那就没得怀疑了。
作为个体必然要怀疑,他要保护自己不受到伤害,这个很正常。关键是怀疑要怎么办呢?怀疑不等于否定,万一他是个真的,你怀疑不是个傻瓜吗?所以怀疑以后就要去确定他,这个就叫做观察上师。你怎么去观察呢?难道你拿个望远镜去观察,左边的脸跟佛陀的脸有点儿不一样,观察不是这样的。或者听人说,佛教徒互相之间说的事,不要太相信了。他的上师一会儿飞天了,一会儿入地了,昨晚又进了他的梦了。我的手机上经常接到这些东西,说我做了什么事加持了他,他说的那个时间我正在拉屎,怎么加持他啊?(众笑)
所以别听这些,你要去闻思、学习,要知道佛法是什么,它有用吗?万一释迦牟尼佛联合一切佛菩萨来骗你呢?哇,这好邪恶哦,我真这么想过的,然后就拼命地学习,中观、唯识一学,发现他不可能来骗我的,学透了以后,在见解上你就知道了。
那你为什么会怀疑他呢?因为传说他好厉害,明天的股票和六合彩都知道,但你从来没看到过他赢过六合彩,股票也没买中,你不怀疑才怪!或者你拜了他以后,牛鬼蛇神全都离远了,走到哪里都放光,你看到他哪个部位在放光嘛?除非他顶了一个电灯!所以别信这些,我学了几十年,也没看到放光的,当然灯泡例外。但是你修学进去,真的慢慢会明白、会清楚、会有法喜出来,那个时候就不容怀疑了。
你可以怀疑他是假的,你的欢喜、你的法喜、你的智慧增加,你的烦恼减轻,这些你自己知道,叫了了自知。最后你还会得自在,自在是一点点来的,不是一下子就大自在。比如你通过不净观的修行,离开了日日夜夜对她的相思。比如他抛弃了你,你纠结得不得了,你抛弃他还会好一点,但被他抛弃就受不了,然后就对着他的照片来修空性,从身体到衣服、到微笑、到他送给你的那朵玫瑰花,全都是假的。到了后来,心里面不舒服的感觉慢慢消失,那叫做得解脱,就那个事情得了解脱。
生理上有很多得解脱的例子,憋尿憋急了,跑到厕所一拉——解脱;禅七的第二天我患了感冒很恼火,医生给我吃了四颗泰诺,症状全都解脱了,(但昏沉上来了),就这个症状来说叫做解脱。
什么叫做大解脱呢?人我执、法我执一概消尽了以后,你会明白到本质,那个叫做开悟的大解脱,真正完全的解脱只有佛陀。但是你的心肯定知道自己已经离开了过去的那个他,可能不一定完全离得开,但在某种状态里面,你真的不想他了。但是偶尔哪一天睹物思人,看到了他的照片,一股幽怨的、深潜入灵魂尾脊骨底部的那种甜蜜、忧伤以及哀怨就浮上心来,才下心头又上眉头,怎一个愁字了得!说明你陷得太深了,但在当时的那一下有可能真解脱,那叫误认,因为程度不深。
解脱也一样,只不过解脱针对的不是那个他,是那个很深的无明,但是到了一定程度,你一定会非常清晰、彻底的确定,那就是解脱。什么是解脱?真没有什么是解脱,这些都是解脱,你不执它就解脱了。那怎么不执呢?修中观。怎么修中观呢?修五加行。怎么修加行行呢?修四前行。我们总想找一个,能不能一巴掌打醒的窍诀?我还想呢!从来都是我打别人巴掌,他不醒,我也不醒。
若于外不染色,即名无彼心;内不生妄念,即名无此心。此非二边也。心既无二边,中亦何有哉?得如是者,即名中道,真如来道。如来道者,即一切觉人,解脱也。
“若于外不染色”,就是心不被牵引,那怎样才能不被牵引呢?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这些能让你于外不受牵引。出离心:汽车来了——不贪,这世间的事都是无常的、会坏的。当然汽车代表一切,可以代表女朋友、男朋友等等,反正是你最贪着的那些东西。
“内不生妄念”,就是消除贪嗔痴慢疑,夺受想行识等内在的东西。夺内在有座下修和座上修,我教过很多方法,不停地让烦恼痛苦的东西消于无形。我告诉你嘛,这个是最难的,外在的色很好夺,夺内在的东西太难了,所以一定要修菩提心。菩提心能够把行蕴(乱七八糟的情绪)镇伏或者化解,这个才重要。人的执着、自私真的比外在的物质系着深很多,你可以把他的钱拿了,没关系,把他的权利卸了,也没关系,但你不能侮辱他的人格——他的人格在哪个部位?有多重?我还给你!
但他就是要执着这些东西,人最怕别人看不起自己,所以要去买LV包,要去穿靓衣服,都是为了让别人看得起自己,看得起哪个部位啊?内在有很多执着,所以去慢慢消掉这些东西,通过菩提心去消,然后再通过单空去消,一定要这样。
“内不生妄念”,当然禅定的时候也可以不生妄念,那只是压住了,没有用的,禅定一去掉又来了,而且得折磨得很惨。
“此非二边也”,如果没有外缚、没有内扰就没有二边了。那么心没有二边。
“心既无二边”,如果我们的心不被外缚,内在也不起妄念,有可能进入一种定,那也不行的,也就住了中间。连“那个”也不成立,那个不成立是什么呢?好了,精彩了!当不起妄念,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面不束缚我了,内在的情绪也没有了,我处在安然中间,这个时候就差一个明白。
有受过大圆满指引经验的人就知道,上师一定要让你平静下来,就是要你先离开外面的叨扰、内在的束缚,然后告诉你心是什么。当然这些细节要去找自己的上师说,如果真达到那种程度,不开悟那是一头牛,而且是蠢牛。开个悟不是很难,我觉得生起出离心跟菩提心才是真的很难,我执太深了,一伤到自己就不干,丢了一块钱,痛苦了八年,十二年以后还想得起来,因为贪执太深了。
“中亦何有哉”,“中亦何有哉?”中也没有,安住什么都是不对的。
“得如是者,即名中道”,“如”就是真如,得如准确了叫做如是,所以如是我闻。得到这样的本质,就叫做中道。
“真如来道”,是真正的如来道。无所从来,无所从去,不来不去,也不消失称为如来。《金刚经》里面讲“无所从来,亦无所去”,实际上就是没有来处、没有去处,那有没有住处呢?“智者亦不住中间”,也没有住处,应无所住。
说了这么多,你们一定会问到底是什么?就不告诉你,一说就是直指心性。所以上师一定要把你逼逼逼,看你的相续、看你的见解、看你的见地、看你是否有菩提心、看你是否真的视师如佛,走到把握很大的时候,可能一弹指,你就醒了。弄得不好对着你放个屁,霹雳一声如惊雷,你就开悟了。甚至屁都不用放,就一默如雷,真的叫水到渠成。
以前能海上师说开悟其实很简单,把锅架好,放好柴,米和水放进去,点火慢慢煮它,没有不熟的。但你差了一样东西就是不行,比如你把什么东西都弄好了,就是不点火,那也不行。一锅清水想煮出米饭来也不行,而只有米饭没有水的话会烧糊的。
一定可以成的,大家不要当成一个完全没办法去追的事,可以追的,但是真要用心!一个人真要证悟的话一定是倾尽全力,说留一半的力来修行绝不可能,你那一半的心不证悟怎么办呢?哪有一半证悟一半不证悟的?那是不行的,留一个尾巴都不行,不能彻悟、不能透脱的时候,很难进入法性定,那些功力出不来的。所以,真要开悟就要放放放,放下、放下、放下。真不容易放的,放下就是不停地破、不停地丢,在这个过程中间,人我起来会不干——丢了以后,老了咋办呢?好像活菩萨都不在一样,好像护法都死光了。根本就没有信心你才不敢,真有信心怕什么?——老子拼了!这是修行人的第一特征。老是在患得患失,人我就来了——这样行不行哦?万一错了咋办呢?一个绝对真诚发了大乘菩提心的人,跟错了人也没关系。跟错了人,说明他是个凡夫,有什么了不起啊?上面还有不是凡夫的,弄死了,他也要让你成就,你真的以为佛菩萨“流嘢(假货)”啊?如果一个人发了大乘菩提心,佛陀会伸着脖子替他拉车。但是大家不信,为什么呢?因为他总是基于人我的立场思考利害关系,一思考就三心二意,这个就不谈了。那怎么办呢?那慢慢修嘛,修到后来总会生起信心的,关键你一生能够做到也不错了,但是有时候一百生、一万生你都做不到这个。
其实我说这一大段,用藏传佛法归纳出来就四个字——“舍弃今生”!但很难做到,做到这些哪有不成就的?但不是的,每个人都在环境周围计较,捞尽所有的利益,那怎么可能解脱呢?不可能的。我说的都是良心话,不是很动听,你们都想听:学了佛以后,天上有只鸟带你去天国了、地上有只乌龟驮你去深山了——Who are you?你是哪个新鲜萝卜皮啊?每个人都想这样,当然不行了。
无垢尊贵种的意思是什么?放弃自己的一切,去为众生谋福利、谋解脱。但你的心整天都集中在自己的蝇营狗苟之上,这是不可能的,说空性那些东西都成了话。话有没有用呢?也有用的,八万大劫以后都有用了,但这一世真不行。这一世要解脱的话,一定要有出离心、菩提心、要踏踏实实地实施空性正见。你不要期望听了一两句佛法,“砰”的一下就解脱了,没有这样的人。目前来说,我没有遇到过,也许他暗藏在哪个角落我不知道,但是在我的视野范围之内,目前尚不得知,如有请站出来,让我对你礼拜!你敢啊?
“如来道者,”实施如来修行见地的人。“即一切觉人,解脱也。”解脱不是什么神秘的事,人明白了、自觉了,说得再具体一点,明白了什么叫做觉性。说到大圆满最根本的时候,一定要去明白觉性,他都不说空性了,一定要说觉性。当然,空性、觉性、光明都是有窍诀的,怎么去体会这三个词呢?
“觉人”就是明白了,明白了以后就解脱也。六祖在《坛经》中也说过:“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大家读过吧?所以一定要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佛。首先要自觉,觉什么呢?觉我们的觉性,要怎么去觉呢?我以前也讲过很多,讲得我都烦了,什么“觉知”去觉知“觉知”,这是运行方法。
直接的、间接的说了很多,但为什么老是兑现不了呢?原因就是基础不够,你整天还处在各种各样的世间烦恼、痛苦里面,想一下领悟空性,真明白不了的。你概念可以明白“烦恼也是空性的”,但就苦得你一塌糊涂,苦也是空性的。那没有用的,真正明了空性的话,真的是喜悦、自在、智慧、慈悲,无不具足。
那能否做到呢?真做得到,用心、用心、再用心,真没其他什么了。首先真的要慢慢让自己舍弃今生、发大乘菩提心,舍弃今生并不是要马上回去把老婆赶了、老公休了、儿子送孤儿院、父母送老人院,不是这样的,舍弃今生可以慢慢去修。你天天警示自己:世间的一切都会消失,我不能贪恋,这就是在训练舍弃今生。当生起烦恼,别人得罪你的时候,要经常告诉自己:这是我过去生的父母,给我造成了违缘和伤害,我原谅他!这是一个面对烦恼的方法。
还有一个,只要有任何一个众生有解脱的希望,我都要去帮他实现,尽我自己的能力这样去做,反复的熏习,这个叫发菩提心。至于空性正见就非常简单了,听课、思维、修单空,天天这样坚持下去。
作为居士来说,三个可以同时来的。你说:“我一定要修好出离心以后再修菩提心!”万一死的时候都没有出离心呢?而且这种事会经常发生,所以三个可以同时来,做得好可以互补,走到后来,成就并不是子虚乌有的事。
今天就交流到这里,现在一起来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顿悟入道要门论》第25课
- 《顿悟入道要门论》第27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