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着昨天的课程继续学习,昨天讲到了“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也”,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现象(色),是空性游舞的原因,并不是有一个什么客观的物质造成的色——“非色能色”。这就是一种世界观。
问: “经云:‘尽无尽法门。’如何?”
答:“为二性空故。见闻无生是尽。尽者,诸漏尽。无尽者,于无生体中,具恒沙妙用,随事应现,悉皆具足,于本体中,亦无损减,是名无尽。即是尽无尽法门也。”
这段话很好理解。“为二性空故。见闻无生是尽”,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如所有智”。什么是二性空呢?指没有能所观待的那种光明领悟,他看到所有的现象都是不生不灭的。
万法在缘起上有生、住、灭的规律,一个事物出来叫生,维持那段时间叫住,消失了叫灭。在这个运行的过程中,只要我们发现它没有实质,像影子、像梦一样的现起,根本没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在那里生住灭,就叫做“不生不灭”。意思是什么?这种所谓的不生不灭,实际上就是你看到的生住灭,最终我们一定要理解到这个程度去。
我再举个例子,如果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实有的,按照中观的说法是没办法生的(没办法出现),为什么呢?因为实有的东西不动,所以它没办法再出现,不可能自己生自己,也不可能别人生出它。对于学中观的师兄一听就明白了,没学过中观的师兄可能一头雾水,我们先不管它。
但大家始终都记住,一个绝对实有的东西怎么出生啊?它独立、唯一、不变,既然是不变的,就不可能突然来的,所以它不可能出生。这样有实体的不生,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是找不到的,实际上我们又看到很多的事物出现,维持一段时间就消失了,是不是这样的?
然后我们去看这些事物维持和消失的时候,会发现组成这些事物的任何一个细部也好、任何一个因缘也好,都没有具体的一个东西,也就是没有它最小的具体单位,全都是假象。既然这样,整个个体都是假象,也就是一个事物没有一个真实的生,听得懂吗?
这是很容易理解,比如我们在做梦,梦见一个宝珠出现了,然后它在梦中又消失了。你在梦中的时候,可能会觉得有东西出现、有东西消失,以及有一段留存的时间,这个叫生住灭。如果一个真正醒了的人去看它的生住灭,会有生住灭吗?其实都是意识,没有一个真实的宝珠在那里生出来,留存一段时间再消灭也是没有的。
我是说以醒的人的目光去看哦,如果我们站在醒了的立场上,去看梦中的宝珠的生住灭,我们就叫它不生不灭,听得懂吗?并不是在我们世俗的状态里面(世俗谛里面)去否定生住灭,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很多事情都有生住灭,如果没有这样的生住灭,你动都动不了。这样的生住灭,恰好就证明了这些事物不可能是实有的,为什么?因为一实有就不变了,所以它不可能有生住灭。这是佛教中观的哲学原理。
文中说“见闻无生是尽”,意思是什么?他在见地上已经是清醒的人,他已经知道要从醒的态度去看我们梦中的这些见闻觉知中的事物了,也就是说,那个人已经是开悟了。开悟了的人,就是清醒的人,清醒地知道“原来世界上就这么一个本质,其他的都是假象”。
哇,这时候的出离心绝对是真实的,而且那个出离心还不是我们普通的出离心。我们的出离心概括出来就是不要、害怕,因为轮回!醒者的出离心是什么?没有要和不要,你出现的时候是假的,我根本就不粘着,这个叫做“智不住三有”;同时,我也不用逃避你,干嘛要逃避你呢?你来一个我化掉一个,这个叫做“悲不入涅槃”。
持这种观点的人,才能真正做到菩萨的智不住三有、悲不入涅槃。小乘的涅槃就一种逃跑,他进入一个定中躲避业力的运行。“见闻无生是尽”,实际上“尽”是我们经常说的证悟空性的智慧,达到证悟空性智慧的时候,看到所有的现象都是不生不灭的,没有真实的生灭。
所以“尽者,诸漏尽”,什么叫做尽者,诸漏尽呢?“尽者”是指证悟到所有的事物完全非真实,只是假象的时候,所有的有漏就没有了,叫做尽。漏是什么意思呢?漏是指所谓的二性的分别执著,叫做有漏,就是你的心始终以善恶、分别、好坏、能所这样的方式来看待事物。
这一句话说起来简单哦!好,那我不以能所、好坏的方式来看待事物,但你做给我看看?你根本就做不到!你早上起来感觉到身体——能所,你去洗脸——能所,洗脸的时候看到洗了和没洗的比较,洗了的好,没洗的不好——善恶,而且都是所境上的东西。
最关键是能境上的,你的认知跟你所认知的东西,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为什么呢?你不知道能认知的最根本的东西是什么,念佛的是谁?你不清楚!那个“尽者”(指诸漏尽的那个本体)达到能所观待完全消失以后是什么,你根本就不清楚!既然你不清楚,怎么知道这个尽者跟外面的事物是一致呢?你说的一致,实际上是强行的观念上的一致,这个我们勉强可以叫做修行,或者叫做最高的净观。
密宗里面有个词汇叫做“净观”,净观有很多种层面,第一种层面就是众生都是我的老母,其实这个也可以算是密宗的净观,但属于比较低层次的。稍稍厉害一点的认为众生都是本尊啊、都是佛菩萨啊,男的是空行勇士,女的是空行母,周围都是坛城,这算是一种厉害的净观。再厉害的认为一切都是法性,可以从思维上来,可以从觉受中来,都算是净观,也是一种修行。
实际上你是不是这样的?你硬要说它是法性的时候,你骨子里面直接的认知就认为它不是法性,为了改变你骨子里面的这种认知,才加上“一切都是法性”的观念去改变它。
比如我们看到自己的上师,因为我们骨子里面就不认为他是佛,所以我们来个观念——“视师如佛”。如果是真的三十二相的佛走到你面前,还要你视师如佛吗?你看到就“佛、佛、佛”,然后趴下,连想都不用想,哪用得着去观啊?所以它改变我们现在的认知方式。
由于我们不明白本质,你说要去掉能所是不可能的,“你想去掉能所”的这种想法,实际上就在能所(二性)中间,你没有办法。所以才让我们去修行,让我们明确地了达泯灭能所以后的心是什么样的,那个就叫做开悟。
什么叫做泯灭能所的心?这是非常实际的,它不是个吹牛皮的事,而很多人会认为这个东西好像是个吹牛皮。凡是说一些神话故事的人,基本上好多都是吹牛皮的,我并不否认有这些神奇出现,你修得很好的时候,相应的神奇真的会出来的。
比如密勒日巴,还有以前藏地很著名很厉害、最喜欢显现神通的上师——多钦哲·益西多杰(华智仁波切的上师),他又喝酒又打架,还搞很多乱七八糟的事情。一刀把黑白两条狗砍成两半,然后故意把白狗和黑狗的上半身和下半身错开接,听说那个狗身上的皮毛一直留存到文革中间被红卫兵点火烧了。
有很多这样的奇迹,以前我还去过法王发现的格萨尔王的宫殿,真的很神奇!法王坐车到这里就说:“这是以前格萨尔王的宫殿,你们挖!”然后他的弟子和政府员工真的挖出了好多东西,格萨尔王的头盔,等等什么都挖出来。那个是蒙不了人的,不是神迹是什么?格萨尔的剑完全像线一样可以绕成团,那个剑是钢条做的,所以说会不会有神迹呢?
我们的理论如果绝对地实践下去,确实会造成神迹,有很多师兄凭初步的禅定都能做到,他们可以感觉到我们旁人观察不到的神迹。比如禅修中心的师兄(不是一个,而是一批),他们真的可以把身体坐消失、外境也坐垮了,由于没有见地,至今还是个凡夫。
但是,你再让他相信这些东西是真的,他就不信了,他概念里面起码明白这是假的,其实他骨子里面还是认为这是真的,因为见地还不到。如果你是个唯物主义者,这些外境还是可以垮的,大家看过2012吗?所有东西都看着垮了,他还是唯物主义者,所以家不要把见地这事想得那么简单。
由于你做不到这一点,就真的没办法,诸漏就不尽了。什么叫做诸漏尽呢?你已经知道本体是什么,同时还清楚所有的显现其实跟本质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就是所谓的“无生”,就是诸漏尽,也就是你证悟了我们昨天说的“如所有智”——万法的本质。如所有智的“如”,在很大程度上,就是我们说的佛陀的法身;说得再直接点,那就是佛了,没有什么不是佛。
一个三十二相的佛,或者是阿弥陀佛、大威德金刚,还有各种各样的本尊都是佛,但这些是报身佛。真正究竟的佛就是法身,也就是我们内心的本质。所以认识了自己内心本质的人,可以称为佛子——真正佛的太子,他踏实的确知、明了的领悟、直接的体会,我说了一大串名词,其实就是认识了心的本质。
这真的可以称得上是佛的太子,哪怕他一点神通都没有,甚至可能还有很多的习气,由于他认识了本质,那是没有办法的,那种智慧是深不见底的洪流或者深渊,它会带着你走的。在这种智慧之下,你几乎可以包容和横扫一切,这种人的心会变得非常的大,也根本没有办法诱惑或恐吓,这些都不起作用。所以他可以称为佛的太子,但不见得他可以呈现出世俗因缘上的能力,这些必须要靠修持才会出来。
但有一批人修很好的禅定,定得很深,由于心识的安静慢慢息灭我们人类心识的作用,心本具的很多能力,不会受到人类心识的力量压抑而冒出来,所以可能有天眼出现,或者有各种各样的神通出现,显起来很神。由于他没有认识到本质,他还是不能算佛的太子,不能算是真正的佛子,还是算外道。从皈依上来说,我们可以认为他是佛子(佛教徒),从概念上的见解来说,我们一定会承认他是佛教徒,但从真实的证悟来说,他还不是。
所以真正的皈依要分级别的,第一种皈依就是搞形式,我们一定要去找一个有皈依戒的出家人,然后在他那里行皈依的仪式,之后你就变成了佛教徒。但从见解来说,你可能算是一个相似佛教徒,有绝大部分受了皈依的佛教徒,根本都不知道佛教是什么?很多时候是为了找一个保护、找一个心灵依靠,为了信仰而信仰,甚至为了打堆,甚至是因为年纪大了没事干,凑在一起念佛图热闹,这个叫做相似的佛教徒。
对于真正的皈依来讲,即使你明白了很多佛法的道理,懂得中观和唯识,以及知道佛法是为了追求本质、完成解脱,自利利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成佛,这些你都完全清楚了,五部大论也全部通达了,如果你没有证悟本性,你还没有实现真正的皈依。
真正的皈依,必须要认知到本性,这种皈依就回不了头了,彻底地变成了佛子,所以这时候才算上是真正佛的太子。为什么呢?你明白了什么是佛,佛法的三藏十二部说得那么神奇精彩,其实全都是为了这个如所有智。
再把如所有智扩大,就算做了佛太子也还没完事哦,特别是初悟的人。很多初悟的人说的不好听就叫做二百五,你问他有没有呢?他有,有多少呢?二百五。假如说彻悟是十万或一百万,他是多少呢?是二百五。这个要怎么办呢?必须要慢慢去磨砺,磨亮它、扩大它,让它在我们相续的任何时刻展现出来,起到相应的作用。
这个慢慢扩展就会变成尽所有智,成为遍知,但遍知不等于遍能。遍知是只依靠自心都可以发生的事,遍能就不行了,因为遍能牵涉到自己的心和其他人的心两者配合的事,这就没办法遍能了。所以佛陀是不可能遍能的,不能像上帝那样万能的,比如佛陀完全清楚你的起心动念,也明白你的障碍在哪里,但也有可能你不接受教育,这些案例太多了。
曾经有个故事,释迦牟尼佛在舍卫城弘法时,有一老太婆跟佛在同一城市住了几十年,但她不信佛,佛陀就到老太婆那里去度她。谁知老太太看到佛走过来,马上就转过背去,佛陀以神通在她背后又显一个身,她又转到前面来。然后佛陀两边都显身,四面都显身,她四面都转转转,最后没办法了,干脆把眼睛闭起来,坚决不接受佛陀的教化。
她就不听佛陀那一套,为什么呢?因为这种强烈的业力,让一个心灵跟另一个心灵不配合,(我们的“心灵”已经形成了我执,没有我执的话,不能说是一个心灵,一个都不算。)就算佛陀也没办法万能,这也是佛陀不能救度我们的原因,明不明白?
其实我们的心很多时候跟刚才说的老太婆几乎是一样的,你说:“没有啊,我怎么会跟那个老太婆一样呢?我见到佛陀会‘啪啪啪’不停地磕头。”这个叫五十步笑百步,没有太大的差别。其实不一定像老太婆那样闭着眼睛,闭着眼睛的是我们对世俗的贪恋,对自我强烈的执著,对真理追求的懈怠,是这些东西让我们闭着眼睛。如果你不去除这些东西,佛陀也没办法救你,你就看不到佛陀,真正的佛陀就是我们的心的本性。
“无尽者,于无生体中具恒沙妙用”是什么意思呢?指本性具有恒沙(恒沙是很多的意思)妙用,“无生体”就是我们的本性。因为本性本身是不生不灭的,以它来看所有虚幻的事物,也是不生不灭的,而且无论虚幻的事物怎么变化,作为本性来讲,永远都不会有所损坏、有所增减。
“随事应现,悉皆具足”,什么叫做随事应现呢?随着众生各种各样的分别而应现,什么叫做“事”呢?佛陀就是无事的,甚至禅宗修行人开悟了以后,也会号称自己是“无事人”。大家想到的无事人,是不是钱赚得够多了,然后躺在家里面玩的那种人?那是有事人,因为他很快要死,死了以后事就来了,就算他不死也要吃饭嘛。
真正的无事人就是禅宗人说的心无牵挂,称之为无事人。而且本性无分别、绝对的清净,也可以叫做无事,但并不是死在那里不动,而要随事应现,随众生的分别而应现。
比如阿罗汉入定了,到一定时候就要把他唤出来,我们一祈请、一念相应的咒语,他就会出现,尽各种各样的能力利益众生。而且他的出现不是作为一个个体(佛陀是法身的时候,不是一个个体),所以他没有“我要来帮你”这种想法。不会的,你的心帮自己的时候会不会说:“我是你的心,现在我来帮你咯!”会这样吗?你用你的心喂饭到自己嘴里,你用你的心指挥自己进了厕所,你用你的心开车,你用你的心指挥自己坐在这里听我上课,你的心有跟你说过:“我要帮你”吗?
佛陀就是这样出来帮大家的,所以说哪怕是你感受到的一丝清风,都是佛陀的加持。你会问:“那感受的痛苦是不是佛陀呢?”本来佛陀不是让你感受痛苦的,结果你加上了“我”,所以就感受了痛苦。因为本性是不会带来痛苦的,只有自我才会带来痛苦,这是绝对的!所以,我们感受到的一丝清风,可以说是佛陀的加持,但感受到痛苦的时候,只能是自我引来的果报。
“于无生体中具恒沙妙用,随事应现,悉皆具足”,这个“悉皆具足”的意思,大家不要理解为要什么有什么啊!不是这样的,是依据你的因缘和福报,佛陀会尽最大的力量来帮你。其实“尽最大的力量”这句话都是很扯的,佛陀帮你是没有什么最大最小的,就恰到好处。
“于本体中亦无减损”,佛陀在帮助众生、利益众生的时候,无论做什么都不会减损,都不会有什么损伤。比如我们可能成为天人,可能堕地狱,可能投生人道,在六道中间翻滚。即使在人道里面我们可能成为富豪,有可能成为穷人,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同,不管你怎么样,你的心都始终是那样。这样容易理解吗?也就是你的心不会有损减的。
很多师兄说:“哎呀,我的心伤了!”你的心伤不了的,是你的心被你污染成为了自我,然后你的自我受了伤(你的心的一种作用受了伤)。我们一定要搞清楚一个观念,“自我”是无明的心捏造而成的,“说我的心”这句话是有错误的。实际上,“我”是被无明的心造成的,心在前面,其实我跟心(阿赖耶识)是同时起来的,叫做夫妻档。
有“自我”,心识就变成了阿赖耶识,变成了污染的心。一有污染的心,必定是因为“自我”(末那识),它两个是并存的,是观待的。但它们两个也可以被摧毁,只要把自我摧毁了,把我执的俱生执(心的倾向性)彻底抹干净以后,阿赖耶识就不能叫阿赖耶识了,只能叫阿陀那识,或者叫清净识,因为它没有自我了。
“以本体中亦无减损”是什么意思呢?无论我们心的本体怎么运作,说得更具体点,就是心的光明性不会因为任何运作和翻滚产生任何的破坏或者污染,那是不可能的!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就是它的特点。
中观有“八不”: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生不灭,不来不去。这四个形容词就是四边八戏,八个戏论可以有两种作用,一个是说空性本体,它就是对的,就是不常不断、不来不去。另一个是说它不具备这样实有的客体,听得懂吗?
中观认为只要有来有去就要破你,这个世界上不具备真实的来去、真实的一异、真实的常断,没有这样的东西。所以中观的八戏(八种事物的特征)可以从两个角度去说,比如说本体,就是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不来不去,因为它是空性的。如果它不是空性的实体,就不存在实体的常断生灭,听得懂吗?只能是虚幻体的生灭,实有体的生灭是不成立的,这是一个最简单的哲学观念,几乎是没办法损坏的哲学观念。
非常简单,比如你能找得到一个独立、唯一、不变的事物,它又要生又要灭、又常又断的?不可能的,找不到这样的事物!既然找不到这样的事物,说明它是空性的,但空性不能说没有,只是它本身没有自身的性质。空性本身你不能说它是一,也不能说它是异,所以它是不一不异;你也不能说空性的本体有生灭,所以它不生不灭;你也不能说空性有常有断,所以本性是不常不断的。由这八个特点去说本性,反而很贴切,说有实法就会被击破,听得懂吗?
“于本体中亦无损减,是名无尽。即是尽无尽法门也。”尽无尽是什么呢?如所有智,指万法的本质——空性,称之为“尽”;尽所有智,空性证悟了以后,达到圆满的时候会成为遍知,叫做“无尽”。
这两个东西如果你通过修行,稍稍有所体会就会明白,如果认为我们的心跟我们的见闻觉知不一样,就会变成两个。如果你认为本质跟我们的行为、看到的东西完全是一致的话,郁郁黄花真的是般若,举手投足皆是法性,那么它即是一个,又是不同的。
为什么是一个呢?比如郁郁黄花皆是般若的时候,我们会认为所有的现象(外在客观的现象),举手投足这些行为,全都是法性。但你要具体去说、把它分开来说,我这个手就是法性,或者这个杯子就是法性,或者这张纸就是法性,你就不能这样说的,如果我把它扯烂了,法性就被扯烂了,因为你这样说的时候就分开了,成了二元对立的一个东西。
但在法性里面,即使分开了还是法性,因为它不实有,所以会被分开、会被扯烂,如果是实有的,我怎么把它扯烂啊?实际上,扯烂也是法性的游舞。我想告诉大家,离开了这些显现你也找不到法性,但你不能说一个具体的显现就是法性,你不能把法性对立化、二元化。
问:“尽与无尽,为一为别?”
如所有智跟尽所有智是一个?还是两个?
答:“体是一,说即有别。”
其实刚才我已经说过了,本质肯定就是一个,但我们来搞言说的时候,一定要把它分开。为什么呢?如果言说不分开,处于迷惘分别有二元对立的凡夫,我们就不用修行了。为什么要搞言说分开呢?当我们处于言说的立场,一定是凡夫的立场,如果我们大家都是圣人,还用得着言说吗?那就是彻底“一”了!
如果大家都是佛,处于佛的境界根本就不成立这些。但处于言说的时候,我们肯定有污染嘛,我们已经不明白,失去了如所有智,只是佛陀慈悲下来告诉我们这些道理,在我们的头脑里面形成了观念,再思维研究它,然后我们来言说。
说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的时候,好像是可以分开的,实际上是我们给它安立的两个名词,一个叫如所有智,一个叫尽所有智。处于我们凡夫去说圣人的状态的时候,他的本质和作为好像是不一样的,但你换成证悟的立场去说,也没什么不一样的。
比如尽所有智实际上是法性的游舞嘛,真正处于法性状态的时候游舞就游舞,不存在去帮人的事,它根本就没有主动性,不是一个东西来的。如果处在那个状态里去看的话,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实际上就是一个东西,空即是色,完全可以这么去说。
但处在言说,我们用分别去看它的时候,就真的有别,因为针对不同的个体起了不同的作用,你不能说完全一样啊。当你看到不同的个体时,是用什么方式去看的?凡夫的立场嘛!如果你处在佛陀的立场,你不会认为这些是真正不同的个体,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观点”这个词,就是你站在哪个立场去看问题。
问:“体即是一,云何说别?”
本体都是一的话,为什么在说的时候又成了分别呢?
答:“一者是说之体,说是体之用。为随事应用,故云体同说别;喻如天上一日,下置种种盆器盛水,一一器中,皆有于日,诸器中日,悉皆圆满,与天上日亦无差别,故云体同。为随器立名,即有差别,所以有别,故云体同,说即有别。所现诸日,悉皆圆满,于上本日,亦无损减,故云无尽也。”
“一者是说之体”,“说”是指显现、行为、观察、动作、事物,都叫做说。“一者”,是指这些显现的本体。古文的一个字有时候在不同前后的语汇里是不同的意思。“说是体之用”,显现是本性的作用,这时候的“说”可以理解成显现,也可以理解是我们的分别。
“为随事应用,故云体同说别”,为了方便我们理解、方便我们观察、认知,才说“体”是相同的,“说”是指有分别的。意思说本体是一样的,但我们去观察、分别的时候是有不同的。我们去观察、分别的时候,立场就变了,变成了我们凡夫的立场。或者说应用,好像说世俗谛都不对,但你也可以说世俗谛,因为运用的时候一定有相,按照二转法轮就可以说是世俗谛,如果按照三转法轮,佛陀的运用,你还不能说它是世俗谛。
“喻如天上一日,下置种种盆器盛水,一一器中皆有于日”,“天上一日”指本体。什么叫做下置种种盆器盛水呢?比如盆啊、罐啊、饭碗啊,盛水之后放在地上。然后天上有个太阳(月亮也行),下面弄很多的盆子,每一个盆子里面都出现一个太阳(或者月亮)。
“诸器中日悉皆圆满,与天上日亦无差别,故云体同”,每一个盆子或碗里面,都有一个太阳,跟天上的太阳看起来是一样的。你不要死较真啊,要是死较真我也没办法回答你,你说:“天上的太阳那么远,这个太阳是假的、是影子。”而它是在比喻而已。听不懂比喻的人,建议回到你母亲的锅炉重造,脑袋不至于连这个都想不明白。这只是比喻,意思说我们看到的太阳都是一样的。
“为随器立名,即有差别”,随器什么意思呢?比如这种盆叫盆日,碗叫碗日,桶叫桶日。“日”这个字好像不太好,我们用“月”来形容,天上有月,下面就有好多月,桶月、盆月、碗月,古时有这样的诗词:“千江有水千江月”。人类的语言联想能力,是众生的毛病来的,人家说的“日”不是那个意思,看你们的笑容多灿烂啊!我刚才说到很深的理义时,大家都一本正经,简直让人心里发寒!一说到太阳,大家就笑得那么圆满、那么灿烂!(众笑!)
“诸器中日悉皆圆满,与天上日亦无差别,故云体同。为随器立名,即有差别,所以有别,故云体同,说即有别。”随着不同的展现方式就有差别,但体都是太阳(日),但你要随器(随因缘)的不同展现的差别。我们要怎么理解呢?实际上佛陀在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底部,随人而显不同的作用。“器”指人,所以我们越虔诚所得的加持就越大,我们越闻思越修行,它的作用就慢慢体现。
不管它体现还是不体现,我们内心底部的东西就是佛陀,它永远都在那里,犹如天上之月恒不堕落。当然这是举例,大家不要较真,如果你要跟我较真:“月亮怎么会不堕落呢?白天一到月亮就下来了,这样比喻不合理!”这样会把我气死的,所有的比喻都不是真的,只要我们明白那个意思就行。什么叫做天上月亮?我们内心的本质,开悟以后领悟到的那个本性,永远都在那里,是不会走的。
因为我们各自的因缘不同,叫做随器立名,所以我们领略或感受它加持的程度和方式都是不一样的。这就很好理解了,当然,这是从我们个人来理解的,还有一个理解方式是什么呢?跟我们不一样的佛陀根据不同的形象,在我们面前展示出不同的样子,比如观世音菩萨的三十二相,你需要将军相就在你面前出现将军,需要国王相就在你面前出现国王……
这是一种有相的思考方法,觉得佛陀会因为我们的需求不同,化现不同的形象来度我们,其实你把佛陀想得太简单了。佛陀随时随地都跟我们在一起,比如你念“嗡嘛呢呗咪吽”他就来了,只是你不知道“嗡嘛呢呗咪吽”实际上就是观世音菩萨。
如果你真的修行很深了,对这些东西也体会很深,你就会觉得“嗡嘛呢呗咪吽”就是观世音菩萨,所以念的时候力量就特别大。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就不会觉得阿弥陀佛在十万佛土以外,搞一个长耳镜在那里听,不会的 其实他永远都在你内心的深处,每念一句他都听得到,堆积成量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就是阿弥陀佛,当然这个时候你也不会吓死的!
似乎很难理解,是不是?不是的,众生真的就是佛,因为各种各样的贪著和愚蠢,把人凝成了这个样子,既然你凝成了这个样子就要受苦。但并不意味你凝成了这个样子,佛陀就会离开你,不可能的,佛就是我们的本质,我们没有办法离开本质,我们只能离开我们的捏造。
关键是我们离开了一个捏造,我们又造出新的来了,所以生灭不断。宗萨仁波切说:“不怕死,只怕生!”当然了,你在“生”后面加些字就好办了,不怕死,怕生病、生癌,怕生儿子(众笑!)当然,现在有人喜欢生儿子。
我们要怎么理解这个“体同说别”呢?当我们内心底部的东西完全是一个本体的时候,随顺我们不同的因缘,体现的作用就不一样,这叫体同说别。还有,我们站在凡夫的立场上去说它的作用,也可以说是本质的运用有所不同,随着运用的人群、时段、文化,都是不一样的。
比如佛陀在西藏化现成为莲花生大师,那时的教化是不一样的,到我们这个时代就要变了。本质都是不变的,但教化就可能会变,起码我们不会说藏语。所以他就会随着不同的情况施展利生的作用,但不管怎么施展,本性都是一致的,这个叫做体同说别。
问:“经云‘不生不灭。’何法不生?何法不灭?”
答:“不善不生,善法不灭。”
这跟我们平常学的不太一样,但如果你跟着他的说法去理解,其实是一样的。“经云‘不生不灭。’何法不生?何法不灭?”他说:“不善不生,善法不灭。”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根据后面的解释,不善就是有杂染的现象,中观认为有杂染的现象是空性的,当然不生了。
什么是有杂染的现象?我们凡夫看到的现象就是有杂染的现象,这个杯子出现了,实际上从来没有一个实有的杯子出现过,它只是个幻象。这个杯子出现在这里,没有一个实有的杯子,也没有组成这个杯子的任何一个实有的颗粒或者能量,完全就是个虚像。也就是,没有一个实有的杯子,或者组成这个杯子的实有的材质出现,就叫做不善不生。
什么叫做善法不灭?无杂无染叫做善法不灭,按照这样的说法,哪个是真正的善法?光明不灭。它说虚假的现象没有生过,诞生虚假的最根本的本质叫善法(光明或空性),这时候空性跟光明实际上是一个东西,它是不灭的。有时候我们说的“不生不灭”直接指向本体,而没有说现象;有时候我们站在本体的立场上去看现象,也说它不生不灭。
但这里把它分开说,现象不生,诞生现象的本质不灭,听得懂吗?好像换了一种说法,实际上是一个意思。禅宗总是要另辟蹊径,总是要说一些惊世骇俗之语,为什么呢?如前所说,禅宗根本追逐的是我们内心的本质,它绕开了一些过程。
按照渐修的方法,比如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一步步把他引上去。要说好多是非,建立一个再破除,破除再建立,建立了再破除,一层层地上去。你看我们学见解嘛,从小乘的《俱舍论》开始学起,然后学因明、学中观,中观里面会跟你讲这样派那样派。
实际上是说我们认识世界的观念,是从这里开始的。比如小乘认为主要是因果业力,“人我”是最坏的,而造成人我主要是贪婪,所以以破贪为主。大乘认为自私是最可怕的,所以要以菩提心为主。然后认识世界的时候,要认为这个心和世界都是没有本质的。
再往上去走到他空的时候,是没有本质的,但到底是什么?没有本质,你不能说什么都没有,到根本的时候,产生这些没有本质的虚像总有个什么东西嘛。他空中观说是光明,那光明到底是什么呢?大手印说要安住在里面慢慢去体会去搜寻,就变成了一种方法了。大圆满就更精彩了,光明也是空性的,二转跟三转结合起来去体味它,你就可以明白真正的本性是什么。明白了本性以后会怎样呢?还有一地、二地、三地,见地一层层的往上推。
但禅宗就不去搞前面的修行,上来就跟你说本质,所有的理论都建立在直戳本质的基本要点之上。如果我们去读禅宗的经典和公案,一定要抱着这样的思想去看,你才看得懂。它不会跟你扯其他的,但它并不反对其他的,初进门的时候就应该学这些基础,或者根器不够的时候,前面一定要打好基础。但基础打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总不能永远在打基础嘛?这时就要绕过这些次第,直戳核心,直戳核心总得有相应的方法和理论,所以这些东西就出来了。
到了禅宗的时候,就没有一个真正进入的固定方法,比如有些法门说要打多少座、要做多少手印等等,这也不是不可以。但进入的方法不仅仅是这样的,比如我们这一派一定要修五加行,硬要把大家的根器逼到那里去。
如果死规定要修五加行的话,有人就开始提出意见了,比如以前的八十四大成就者都不修五加行,六祖也没修过,那咋办呢?大家是不是听到不修五加行很开心啊?(众笑!)这是不行的,如果你觉得能直接领受本性,真的确实领受啊,不是概念懂啊,你是可以不修的!
或者你说自己真的具足菩提心,要你身上的肉给我,要钱包你把钱包给我,这也没问题,但如果你只是假惺惺地刺激我一下,那也不行的!如果你假惺惺地说:“我把所有的钱都给你,你传给我窍诀!”那对不起,肯定不传给你,这是金钱无法衡量的!这不是一种冲动性的行为,而是内心真的不加思考“我就是要为众生去牺牲”,你形成这种态势,连自己都没办法改变它。就像我们的贪婪,现在改变得了吗?
像禅修中心的男师兄,一百天的百日筑基都筑不了,他也想战胜自己,但做不到啊——“我都唔想啊!”晚上做梦美女就出现了,他总不能赶走她的嘛!如果菩提心形成了态势也是一样的,生起自我的时候马上就会扑灭,占据他心灵市场的统治者已经成了菩提心。这很好理解吧?如果你没有达到这一步,就不要说你可以领受心性,如果没有这样的心态,是很难的,几乎是不可能的!
哪有一个开悟的人或开悟踏实的人是个坏蛋?不可能的!成为佛子,虽然他不一定具有很强的能力,但他一定值得众生去依怙,绝对是一个值得供养、值得顶礼的对境。太子很小的时候就要去“贿赂”他,等他当了国王的时候就可以……。原理其实是这样的,你看很多名臣跟太子关系都好嘛,结果太子当了国王,好了,他就成了位高权重的大臣。有些捧太子的时候捧错了,结果没当成太子,自己也被杀了。历史上很多这样的事嘛。
而佛法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如果你跟了个假上师,结果是什么大家都知道。如果跟了个真上师,结果肯定不一样。所以闻思的重要、鉴别的重要,对我们汉地的修学人来说,真是太重要了!
很多学人可能会浪费一生,在座的诸位可能年纪都不是很大,大部分人活十年是没问题,活二十年大部分人也做得到。但二十年后我们来看,时间长了很多东西一定会露出来,假的你就会假,我们会看到很多“炮灰”,连上面的墓碑都没名字的。好了,我们不说这些了,继续下面的内容:
问:“何者善?何者不善?”
答:“不善者是染漏心,善法者是无染漏心。但无染无漏,即是不善不生。得无染无漏时,即清净圆明,湛然常寂,毕竟不迁,是名善法不灭也。此即是不生不灭。”
“不善者是染漏心,善法者是无染漏心。但无染无漏,即是不善不生。得无染无漏时,即清净圆明,湛然常寂,毕竟不迁,是名善法不灭也。此即是不生不灭。”不善者是染漏心,染漏心是什么?就是我们有二元对立、善恶的心。我们所看到的、听到的,乃至我们心念上各种各样的情绪、念头,本质都是没有生的。
我们起的这些念头(染漏心)的本质,其实是不染漏心。因为染漏心是不染漏心起了二元对立,没起二元对立就成了不染漏心,而那个东西是绝对的不生不灭。如果它有生灭的话,是个很爽的事情,意味着轮回会结束,听得懂吗?
为什么我们不修行结束不了轮回呢?因为那个本质永远不会生灭,你只要在上面起二元对立,就一直轮回下去。如果它有生灭,它一灭了,我们怎么在上面去起二元对立呢?所以轮回永远无穷无尽就是这个原因。
你要明白它就行了,明白它,二元对立就没有了、也灭了。但灭了也只是灭了二元对立,而本质永远都在那里。为什么会说轮回没有开始(轮回无始)呢?因为那个东西没有生过,当然是无始了,“始”指开始,一有开始就有时间了嘛!
所以,一说到我们的业力,就说无始以来我们造了多少业力,大家就忽略了“无始”,至于无始是什么?大家也不懂,就有一个没有开头的概念,什么叫做没有开头啊?就当下嘛!当下哪里有什么开头啊?否认过去跟未来,只有当下,它怎么开头结尾啊?开头结尾都是它,这就是佛法在开头结尾时间的自洽处。
这也是霍金解释不了的疑点,他建立了“时间”这个词,他倒推回去最后形成奇点,奇点前面他就搞不掂了。因为以这种运动的方式去求开头,是永远求不到开头的,如果有开头,开头的前面还有开头。
这是个哲学性问题,大家学过吗?康德的二律背反。如果时间有开头,那开头的前面是什么?如果时间没有开头,它怎么能走到了今天?如果没有开头就是无穷无尽远嘛(无穷无尽永远走不拢嘛),怎么能走到了今天呢?这就是二律背反,要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就在当下,拿到佛教上一下就解决了,不管是什么科学上、哲学上的怪问题,拿到佛教那上全部解决掉!
你要说佛陀伟大,凭什么嘛?凭传说啊?科学家们没有一个去信那些传说的,如果科学家信那些传说,在这里听课的就不只是你们这群“猴子”了,那会不得了啊!所以你们是无垢尊贵种,你们信了那些传说,但真正的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些传说中,你要明白佛陀的伟大。真的是周密无比,这就是他的理论自洽点。
问:“《菩萨戒》云:‘众生受佛戒,即入诸佛位,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其义云何?”
众生如果受了佛戒,就入了诸佛位,跟大觉(佛陀)是一样了——是真诸佛子。其义云何?
答:“佛戒者,清净心是也。若有人发心修行清净行,得无所受心者,名受佛戒也。过去诸佛,皆修清净无受行,得成佛道。今时有人发心,修无受清净行者,即与佛功德等用,无有异也。故云入诸佛位也。如是悟者,与佛悟同,故云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从清净心生智,智清净名为诸佛子,亦名真佛子。”
这句话的意思前面已经说过了,禅宗一定是瞄准根本的本性去的,逮到证悟的东西,就认为你跟佛是一样的,是佛的太子。接下来我们一句句来解释,什么是佛戒呢?我们认为的“佛戒”是别解脱戒、、三昧耶戒、八关斋戒,早上起来受戒,然后过午不食,还不能唱歌等等。
以前我经常上这个当,平常开车经过都不会去看火锅店和烤肉店,但守八关斋戒当天的下午肚子特别饿,眼睛始终离不开那些地方。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有些人总是发现一些事物,另外一些人却发现了另外的一些事物。(众笑!)
这个是八关斋戒,还有菩萨戒,菩萨戒有龙树菩萨体系的,也有弥勒菩萨体系的,但他们统一最根本的就是不能丢失“为利众生愿成佛”的基本誓愿。然后三味耶戒就更多了,基本归纳起来有十四条,十四条的根本第一条:视师如佛。
佛戒是什么?是清净心也,清净心就是证悟了的心。哇,这个佛戒你怎么去守啊?它指的是禅宗最根本的开悟,也就是大圆满的不舍无上,“不舍无上”实际上是针对开悟者说的。
法王如意宝针对不舍无上有一段开示,很多戒律里面说不舍无上就是保持六根自解脱、不丢失证悟,但对于没有证悟的普通人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那时候的不舍无上就是要保持三味耶戒和视师如佛的清净。既然你做不到不舍无上啊,那怎么办呢?在有判断、有分别、有二元对立的世界里面,我找一个对境来不分别,那你找谁啊?除了找上师,你真的找不到其他的对境。
如果你要去找自己的想象,那是你的想象来的,比如你找三宝或者这个佛那个佛,实际上都是你头脑里面的想象——你皈依了自己的意识;你去找一个佛相——你皈依了自己的眼识。只有找到一个上师才是八识具足,八识的根本其实全都是佛来的,而八识的世俗根本都是分别。
为什么找到一个上师才八识具足呢?有眼识,听到声音有耳识,还有触识等等,什么都有。最关键最精彩的是上师一定要明白本性,不明白本性的话,八识不会是法性来的,只有他才能把你带进去明白八识都是法性。所以我们要找一个突破口,这就叫做不舍无上。
密宗里面太强调这个了,以前我真的很想不通为什么密宗如此强调视师如佛?当时我真的想不通,我本人不会听到你说就认为是这样的,我是奸商的嘛!不管你说什么,我都要怀疑的,以前我真的怀疑过释迦牟尼佛联合几千年的大德一起来骗我,后来我在镜子里面一照,反省:“他们没必要来骗我呀,我啥都没有!”后来我才确定他们没骗我。(众笑!)
我当时疑惑为什么密宗要这么定视师如佛的戒律呢?历代大德为什么都要这么说?特别是藏传佛教,强调得太过的厉害,还有禅宗里面虽然不说,其实做得更厉害。你看那些开悟的人,一跟上师就跟了好多年,原因是什么?
像我这种人都会对里面的理义,以及发生的情形进行思考的,也许我思考的都是错、都是不对的,但我不会就这么忽略过去,我一定会去思考。所以,为何要视师如佛这个理我想了好久,然后通过自己的修行慢慢才明白。不然你的心根本没办法趋入无执、趋入深明法性,你始终会在头脑里面进行思维、辩解、感受,总是有个点把你套住,知道吧?
在二元分别状态里面,我们要确定一个事物就一定要有基点,就像导弹要打一个地方,也一定要找一个东西来做基点,或者搞图的设计,也一定要找一个点,不然就会乱来。二元分别的原因就是我们有基点,我们的认知一定由自我的角度出发,因为我们没办法不从自我的角度出发,我怎么可能从你的角度出发呢?我又不是你肚子的蛔虫,就算我是你肚子的蛔虫,我也只能从蛔虫的角度出发“我要吃完你的屎。”(众笑!)
所以,作为个体一定有自己的基点,而佛菩萨是没有基点的,但最后我们要完成没有基点、应无所住的心,我们要找这么一个突破口。而密宗不仅仅是说理论的,他要求你这么去完成,好了,就有了不舍无上的戒律。如果我不明白“无上”怎么办呢?找一个对境(上师)来收拾你,这是三味耶戒的第一条根本戒律。
当然,密宗里面的戒律还不仅仅是这个,还有观清净心,大家都不是很清楚。有时候观清净心被大家搞成了一种鸵鸟心态:“一切都是菩萨!一切都是好人、好人、好人!”——他们把这样叫做观清净心,然后观着观着开始心理扭曲,得了抑郁症。
观清净心不是这样的,其实要认为所有的显现没有本质,全都是光明的显现、都是本尊。周围的刹土并非是我现在眼识呈现的那样,这是一种错误的显现,真实的应该是坛城,这才是真正的观清净心。
你说做不到,但起码可以这么想嘛!你这样想的时候实际上就是一种修行,你的心就开始清净了。说老实话,你看到一个本尊的时候,就不可能去骂他嘛,心就自然虔诚了。平常的人拜了本尊以后,就对真的本尊开始鄙视和辱骂,甚至拳打脚踢。对一个木头的本尊,我们可以磕头磕得尚好,回过头看到一个人(其实这个人是真的本尊):“你是什么东西啊?滚!”我们是不是这样的?好颠倒啊!(众笑!)
所以,清净心到底是什么?我们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个,证悟了本性;第二个,看事物都是清净的缘起发心。虽然是缘起的发心,但这是逼近于本质的观修方法。
“若有人发心修行清净行,得无所受心者”,其实就是保持这种心态,无所受是什么?不是指没有感受,而是感受来了也是清净的。大家不要认为“无所受心”是木头啊,木头是修不成佛的。很多人在禅定里面不起一个念头、完全的无念,认为这就是无所受心。其实是错的,在禅宗里面是很反对这样的,称之为“枯木倚寒岩”、“三冬无暖气”、“死水不藏龙”等等。或者是守到一个黑山鬼窖里面,永无出头之日。
藏传佛教也很贬斥这个,说这样修下去就会变成畜生,就是一个念头不起、纯无念,好像什么感受也不生起了,这是不对的。就算有感受起来,但我会认为它是空性的,这是以中观的态度去的。如果以密宗去的话,一个感受起来会认为是本尊在游舞。
当说到百部本尊的本体,全都会说到我们的这样识那样识,某某本尊是我们某个识的显现,某某本尊又是我们皮肤的显现、是我们肝脏的显现、骨头的显现、头发的显现……其实都是指本质的显现,不是指头发真的显现啊。比如我们的皮肤属于身识,他会跟你讲:“身识的本质就是什么本尊!”百部本尊大家学过吗?你一身都是宝却不知道,这是密宗的理论。
密宗把中间光明的清净程度具相说出来,到禅宗就不跟你讲这些了,他说的“清净”很大程度上就是空性(本质),连相都不具,有相都不行。禅宗在追求本质的时候,所有清净的相都要打击,而密宗不是这样的,它有三转法轮作为基础,还有一些密宗的修行方法,所以有时候对一些清净的相作为崇拜的对象。
比如手按到岩石里面形成印子,然后会很多人去挂哈达啊、拜啊,但这些事弄到禅宗里面就死定了。如果你要念佛,他会说:“你念,你有本事念,念了给我漱口四十天!”“你还敢在禅堂里面念佛,给我挑水洗一个月禅堂!”这都是些真实的事情来的。
你问:“禅宗是不是真的反对念佛呢?”不是的,依据二转的观点“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你要排开所有的东西去找根本的本质,但你不能说那是错的。换过头来,我们能不能说密宗搞这些事是错的?也不能这么说,相在清净的过程就会出现这些东西,崇拜一下也没错,但你以为它是极致,那你就错了,就会变成迷信。
佛陀都在《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不管是什么殊胜的相,都是相嘛!所以,我们在看待这些事物的时候,要有系统的、全面的看法,不能偏颇,偏颇你就会变成谤法,一谤法的话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都做不到。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有两个最大的麻烦,第一个是五无间罪,我们现代人要犯五无间罪还是有点级别的,开玩笑!这么“伟大”的罪你犯得了吗?杀父杀母,我们没那么傻吧?我们最多是不孝敬嘛,要去杀他们还是很难的!当然,这也不是绝对没有,但佛教徒中间很少,几乎是没有的。
还有就是杀阿罗汉,你现在连阿罗汉都找不到,更别说杀他了,就像杀恐龙一样难!杀恐龙还容易点,如果没有恐龙就找条鳄鱼来杀嘛,但阿罗汉太少了。
然后就是出佛身血,除了密宗里面可能会去伤害上师,叫出佛身血。密宗里面的人如果不信上师拍屁股走了,也不会去出佛身血嘛,他没这么傻的,万一是真的咋办呢?这几乎不太可能!
还有破和合僧,像我们这档子人,一个居士凭什么破和合僧啊?遇到出家人都会跟我们说:“过去,抬水去!”破和合僧你是很难做到的,所以五无间罪也是很难犯的。
以犯五无间罪的方式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反而很难。还有,乔美仁波切等很多大成就者说:“即使你犯了五无间罪,通过虔心念佛,都可以清净这个罪然后往生。”
但唯独有一条罪是不能清净的,就是谤大乘,谤大乘有两种谤法,第一个是直接去说一些经不好、法不好。你根本都不懂,就去说它不好;如果你懂了以后,因为某种原因去说它不好,反而是牛!但你根本都不懂,只是瞎扯淡,然后就去骂,这样是不行的!还有一个就是谤这些说大乘法的大德,万一这个大德是真的,而他真的可以利益一批人,不是利益你的,然后你去攻击他,你就倒霉了!
所有的佛法都是药,传播这些药的是医生,你宰了一个医生,去捧另外一个医生,等于把所有的医生全宰了。这个行为连往生都往生不了,更别说证悟了,但我们很多人都会有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然后跟随一些人去说啊、去搞啊!其实没这样的必要,你想修成佛的嘛,何必呢?
大家记住修行不一定要站队的(不一定要加入帮派),你只要加入一个派就行了——释迦牟尼佛派,而释迦牟尼佛派的根子是全体有情派,其实就是无派,知道吗?菩萨要圆一切众生,他不是全体众生派是什么?在蚂蚁是蚂蚁派,在耗子是耗子派,所以我们不要轻而易举去归队,这是很蠢的行为!
由于你没有大量的闻思修行,很容易归到扯淡的团体里面去,耽误你修行就不说了,如果是谤佛谤法,瑕满人身就浪费了、糟蹋了!所以我们居士一定要注意这些东西,要有一个清醒的头脑,而现在传法的方式说老实话,我真的不好说、也不能说!(我就变成了刚才说的那些东西,佛曰:“不说!”)
我们居士又不靠这个来赚钱,又不靠这个来拉徒众等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有些人发生争斗就是为了抢徒众啊,为什么会抢徒众呢?因为你们是生产力,你们是播种机,你们是宣传队。(众笑!)我说得不对吗?你们的钱包是生产力嘛!你们到处去宣传是播种机嘛!——“嘿,那个上师神哦!”然后一队一队的人马上就过去了,但解脱在哪里呢?
这样下去佛法是弘扬不起来的,反而会毁灭,不是别人把它毁灭了,是我们自己把它毁灭了。所以我们一定要明白佛陀到底在说什么?到底在干嘛?我要怎么去实现它?就算我没有能力去了解这些东西,那我谨慎一点,我不说,有人说的时候我沉默总可以嘛!现代人有一个词汇叫做“闷声大发财”,这绝对没问题,我不了解、不肯定的东西不说!
如果真的已经不小心说了、跟着吼了,也没有太大的关系,还有一个词汇叫“忏悔”嘛!其实佛陀早就安排好了,早知道你们这班人会干这种蠢事,大家来,忏悔去!有个修法叫做“金刚萨埵”,但忏悔了以后就不能再犯了,不能:“既然有金刚萨埵,我拼命说!”
你可以多看、多学、多了解,然后看这些东西适不适合自己,慢慢研究下去。首先要有出离心,全勤投入,然后多沉浸在里面去思考,不要偏听偏信,最后自己去实践。千万不要去听那种表面上很简单,马上就能怎么怎么样了,其实不是这样的。
既然那么好简单,有个很容易鉴别的方法——为什么那么多人还在轮回呢?很多人会说:“这个法好殊胜,马上就可以了!”既然这么简单,为什么那么多俗人、那么多丑恶的现象,娑婆世界堕落成这个样子呢?绝对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所以在铺排、完成这个事情的时候,一定不是那种低智力可以完成的。
当然有些人可能证悟了,但智力很低,没有解脱的智慧,以至于他不能把这些东西告诉你,你拜他也等于零的,只可以积累一大堆的福报,或者等到来世他阶位高的时候,再来拉你一把!但来世你轮回到哪里是不知道的,所以你要明白,这个东西不是一个蠢人做的事。
现在来了很多各种各样的活佛,就像好多的集团军,慢慢会变成师父多弟子少了,大家开始分配弟子。不要去信这些好吗?大家要放聪明一些,当然不能一网打尽,不要说藏地过来的都是骗子,大家要睁大眼睛,但也不要轻易毁谤。宗喀巴大师说:“不赞不谤陌生事”,我们要经常想到这样,遇到这些事情我不理就行了!
现在的多媒体有好有坏,坏的让大家去吃鸡、搞王者荣耀等等散乱的东西。但有些人也在传播佛法的东西,你看有很多的好事者会发出各种各样的教言,而其中有很多坏得一踏糊涂的假活佛。虽然我都知道,但我从来不禁止那些,为什么?你看到就行了嘛,不管他是魔鬼还是什么,只要他说的东西有道理就行了嘛,因为很多假活佛有时候截抄的东西也似模似样的,可能中间有很多毒素你搞不清楚,但我们现代人一般来讲,都是营养带毒素一起吃的。(众笑!)
所以,你看也没关系,看了就完了,但不要认为在上面发这些东西的人都是成就者,真正的成就者少得很啊!说老实话,你们自己的上师真的开悟了吗?想过没有啊?!凭什么你觉得他开悟了?这些问题你们都不去想,只凭传说、穿个衣服或者说明书就拜上去了,真傻!
做生意都要讨价还价,要对方展现一下实力,但这些都没有的话,你就一定要小心了!包括很多讲法讲得很顺溜,像我这类的人很多都是假的,所以大家要睁大眼睛,不要听名声!
很多人问:“我咋办呢?我咋办呢?”我也在想这个问题,汉地众生咋办呢?如果有一个绝对的、没有问题的方法,还轮得到我来说啊?佛陀早就把它给说了!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你要去大量的闻思和修行,而且现在索师、慈师都开了很多的班,你可以进去闻思修行啊!
虽然你一定有很多东西搞不懂,你会修不下去的,而且你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好了,那就是找老师的好机会,很简单,他要解决一些问题啊——“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给条路走啊;“授业”,请告诉我怎么走啊;“解惑”,比如前面有一座大山,问是绕过去还是打洞呢?
他要承担这样的责任,如果他给你来一个佛曰:“不可说!”你立即离开他,不然有什么用啊?我视师如佛,是因为你能够把我引到佛法的根本上去,如果你做不到,我恭敬你、我供养你,然后我会去找另外的上师,我要离开你!
拜了上师是可以离开的,只要不诽谤就行了,明不明白?一定要去找真的能把自己引到解脱上去的上师。那怎么找?多媒体会帮你的,你努力去修行会帮你的,你去磕头发愿会帮你的,那些护法不是吃素的,看在你们供的都是酒的份上,他一定会帮你!(众笑!)
如果你懒懒散散不修行,谁帮你啊?帮你也没用啊!你都没有出离心,没有菩提心,都不投入,帮你干嘛呢?所以用心修行的人,你不愁诸佛不垂怜你。我没说空话哦,虽然这些话跟经论没太大的关系,其实对大家有用的。
“得无所受心者,名受佛戒也”,什么是得无所受心者?不是指看到很多东西没感觉,而是有感觉,但他知道这些感觉起来也是无实的空性,他会去消化它。以前我们给大家介绍过《圆觉经》的二十五种修法,但都由三种基本的修法演化而来,第一个叫修止,第二个叫修观,第三个叫修禅行。止叫奢摩他,观叫三摩钵提,禅行就叫禅那,然后三个合在一起是一种修法,两个合在一起也是一种修法,单独一个也是一种修法,混合起来共有二十五种修法,叫“二十五种清净定轮”。
里面的禅行就是什么?禅行说的就是这个,只是去烦恼而已,没有其他的修行,烦恼来了,我丢弃它就可以了。我当时看到“烦恼来了丢弃它,我怎么丢弃啊?”因为当时不懂啊,后来慢慢就明白了,你去参行的时候是以专注来丢烦恼的。比如禅宗参话头,专注追逐“念佛是谁”的时候,周围的烦恼早被驱赶走了,当参行清楚明白以后,是以法性、以安住本质来化掉烦恼,或者叫做收容烦恼,烦恼其实也是本性。
“得无所受心者,名受佛戒也”,我们去参行或者明白了法性以后,就叫做清净心,也叫做受佛戒。他说的“佛戒”并不是我们平常说的那个,当然你也可以理解成我们受的三味耶戒,时时保持在视师如佛、视众生为老母的状态之下,其实也可以叫做修清净心,修无所受行。
但实际上你做得到吗?始终保持菩提心好牛啊!始终保持视师如佛,你不开悟才怪!始终保持视师如佛不是去崇拜这个人,把他看成跟自己不一样的个体:“哎呀!你是主、我是仆,来,命令我干什么。”比如让我去修塔,塔在哪里?其实不是这样的,视师如佛是看他为法身,法身的意思就是我跟他是一体的、一致的,明不明白?
我为什么要恭敬呢?说明“我”还是个体,需要用恭敬来让我的傲慢消失,实际上,始终保持视师如佛是一种修行来的、巨大的修行,也就是清净心。但很多人做不到,只是停留在恭敬的层面上,停留在恭敬这个层面上,有时候会出事的。因为他的恭敬里面是设定了内容的,设定了一些考试上师的题目,比如他的眼神要这么望啊、他不能这样不能那样啊、又如何如何啊,当你发现他的这些东西(没有达到你的要求),你的恭敬就开始退失。
但视他为法身就不会这样了,不管他怎么样,反正是法身的嘛,怎么游舞都是游舞啊!大部分人是做不到的。但可以借用在恭敬的层面上再加上见解,所以要修上师瑜伽,上师一定要化光融入自身,自身跟一切都是上师的显现。那上师实际上是什么?——你的心。
如果保持在这种状态里面,他一定会开悟的,这种状态做到很厉害的时候,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人境俱不夺。既然一切都是心的显现,我夺它干嘛啊?再说清楚你就明白什么是上师了,它是非常厉害的修行,但做不到之前,可以用一些方法强行把他引到那里去。
“过去诸佛皆修清净无受行,得成佛道。今时有人发心,修无受清净行者,即与佛功德等用,无有异也。”它是禅宗的角度讲的,只要真的这么去修行,你的功德跟佛的功德等用,没有区别、无有异也。像我前两天说的,证悟者真的会觉得一切都是佛来的,他自己也是佛。他说“自己就是佛”不是指这一坨(身体),是指包含了这一坨的全部,或者可以说全部都不是,而是一种心的本质,心的本质可以演化成这样,也可以演化成所有的显现,所有的一切都是。
同时,你要说一个具体的东西是佛,那也不行。当他处在那个状态里面,每个具体的东西也可以是,所以什么都是,那时候他真的会觉得跟佛陀完全一样。那个真的觉得是证悟性体受性的,不是概念性、想象性的:“哇,我现在已经证悟了,已经是佛了,我跟佛陀一样了!”这个叫做白日梦。但他的证悟不是哦,完全没有这样的想法,他心里面清楚这个就是佛,除此以外别无他物。这个是什么?看这里、看那里,全部都是,它是心的一种直接的明了状态。
“故云入诸佛位也。如是悟者,与佛悟同”,这样的话就成了佛的太子,这样的开悟者跟佛对心的明了是一致的。“净故云位同大觉已,真是诸佛子”,你已经坐上佛的位子,事实上也是的,如果一个人通过大圆满或者禅宗,已经开悟得比较踏实、比较透彻了,中阴的时候肯定会成佛的——果位佛。因为中阴时会出现法性中阴,这时你只需提起活着时的证悟,一下就融进去了,叫子光明跟母光明相汇。藏传佛教在六中阴里面直接讲了,虽然禅宗里面没有说,但一定会这样的,一融进去你就是佛,一瞬间之内经历一地到十地,或者从开悟到十地成佛,一刹那之间就经历了。
这个好难理解啊!一滴水融入了大海里面,那滴水在哪里?那就是大海了,它没有个体了,法性无个体,一下就成为佛!所以他是不是位同大觉呢?当然位同大觉哦,但还没有完成这一世的因缘之前,他还会是一个个体。这个个体还是会呈现出这个因缘该呈现出的样子,胖就是胖,瘦就是瘦,病就是病,甚至还有很多要经历苦难。
证悟者经历苦难的事多得很嘛,但并不代表他不是佛,他就是佛!我们不要一想佛就马上想到无所不能,能把孙悟空压在五指山下。我们的世界观,对很多事物的认识,不要随着文艺作品去,这挺扯的,如果根据文艺作品去你会死定的!
“从清净心生智”,明白了本性之后,自然会有这种智慧。“智清净名为诸佛子,亦名真佛子”,拥有清净智慧的修行人,就叫做诸佛子。也可以像我刚才说的那样,把这个理解为佛的太子,长大了肯定是佛!
什么叫做长大呢?他会把证悟的修行一直扩展下去,就是我们那天说的“保任”,其实保任修起来是不费力的,很轻松。这个轻松表现在哪里呢?表现在他没有迷惑。我们怎么去理解轻松呢?我们理解的轻松是不用力,他那时候的修行确实不用力,能上是轻松的,但他的修行还是会经历很多的磨砺。
以前有个故事讲华智仁波切度过妖地,大圆满说的“度过妖地”,就是专门去找困难的地方,让自己的觉性更加地清晰跟强大。他的上师如来芽尊者跟他说:“你这次去度过妖地会出现麻烦!”华智仁波切很自信,觉得自己的修行已经这么牢固了,肯定不会的。结果晚上狂风暴雨,很吓人,那个肯定不是普通的狂风暴雨,而是妖魔在作怪,狰狞相什么都出来了。他心想:“哇!老僧今天可能会死在这里!”结果狂风暴雨过后,太阳出来了,然后看到一位老妇人提着奶桶出来了,他心想:“啊,过了、过了!老僧终于又活了!”
过后他以为自己过了妖地,就回去跟上师汇报,上师觉得不对:“怎么可能过了?你肯定没过!”然后华智仁波切就详细说了当时的具体情形,上师说:“你就是没过嘛!狂风暴雨出来你觉得畏惧,丢失了法性,中了死魔,或者烦恼魔、恐惧魔。后来提着奶桶的老妇人出来,你中了欢喜魔,又丢失了法性。”他认为的灾难不是我们认为的具体灾难,只要舍掉了刚才说的“无所受心者”,舍掉了清净的无上证悟,就算你没度过妖地。
问:“只如佛之与法,为是佛在先?为是法在先?若法在先,法是何佛所说?若佛在先,承何教而成道?”(这好拗口啊!其实在弄圈套给大家上!)
答:“佛亦在法先,亦在法后。”
问:“因何佛法先后?”
答:“若据寂灭法,是法先佛后;若据文字法,是佛先法后。何以故?一切诸佛,皆因寂灭法而得成佛,即是法先佛后。经云:‘诸佛所师所为,法也’。得成道已,然始广说十二部经,引化众生,众生承佛法教,修行得成佛,即是佛先法后也。”
这个“法”有两个意思,佛在法先还是在法后呢?我们要搞清楚这个法到底指什么?大家要知道佛到底指什么?法到底指什么?藏传佛教也有类似的问题:“普贤王如来是在哪个时候?”普贤王如来其实就是无始以来,因为没有开始,什么时候出现过普贤王如来呢?其实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出现了普贤王如来,汉地这边叫威音王如来。
这个法到底指什么?指现象还是指本质?所有的现象跟本质从来就是同时出现的,如果佛是指本质,而现象称为法的话,那就是同时出现的。所以说前说后都扯淡的。如果佛不是指那个本质,而是指普贤王如来那些已经被我们众生二元认知所认定的佛,佛就是这个如来(二元认知认定的佛),那法指什么?那个法既可以指现象也可以指本质,出现了像释迦牟尼佛或者将来的弥勒佛这样的化身佛,他一定是在本质的法和现象的法后面。因为化身佛要经过法身佛显现出报身佛,再经过报身佛依缘显现出化身佛,这个法指的是本质和现象,因为本质和现象一定是无始以来就有的,所以按照那样的理论,化身佛一定会出现本质佛和本质同时产生的现象的后面。
然后又说有些法在佛的后面,这个法指的是什么?指的是佛陀说的佛法——思维和文字的法。当然这个法要佛出来才能说,佛没出来谁知道啊?所以佛伟大啊!这个法在佛的后面,表面上拗口,实际上意义是什么?其实《顿悟入道要门论》不是大珠慧海禅师亲自写的,真实的情况不是设问设答,而是真的有人在问他,然后书记在旁边写的,这是书记的作品。
比如《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这些全都是书记的作品,然后经过历代很多人的改良,还有后面很多秀才的修订。如果你死逮住那些故事去看的话会出问题的,比如有人看到《五灯会元》里面的一个故事,佛陀看见门口有两个人抬着一只猪经过,佛陀问:“这什么东西?”他的弟子告诉他:‘这是一头猪啊!”有人就因此斥责佛陀:“你不是无所不知吗?你怎么会不知道这是猪呢?”佛回答说:“也要问过嘛!”里面就有这么一个故事,然后就有人根据这个禅宗的故事,来论定佛陀不是遍知。(我想掐死他!)我们去读这些东西的时候,不能够妄加判断,要通理才行的,佛不会每次都坐在那里:“我是遍知!我什么都知道!”有时候撩起一个话题都要来问你的,明不明白啊?
所以有些读死书的人,真的需要用钻子在头上打几个洞,灌点灵活水进去,死读书的人会把自己读傻了!我们一定要讨论要辩解,还有自己要去修行、去体会,仅在概念上运行永远也没办法体味真正的佛法。
“若据寂灭法,是法先佛后”,寂灭法是什么?本质的意思。如果以这个本质来讲,是法先佛后。“若据文字法,是佛先法后。”刚才我已经讲了。“何以故?一切诸佛,皆因寂灭法而得成佛”,寂灭法就是般若智——“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寂灭法就是本质的意思。
经云:‘诸佛所师,所谓法也’,我们把诸佛的老师(般若智)称为佛母,那是诞生佛的根本东西,就是本质的意思。我们听到“佛母”马上就想到女性,不是的,“佛母”实际上指空性智,空性的意思;“佛父”指光明,他们是一体的。二元一分别的时候就说它双运,所以解释双运不是男女的那种双修,双运是指一个东西具有两种性质。
“得成道已,然始广说十二部经”,十二部经指三藏十二部,经论划分了类别,有般若部、莲花部等十二部。“引化众生,众生承佛法教,修行得成佛,即是佛先法后也。”这两个法指的是不同的,一个指根本法——法性,另一个指佛的文字法以及所说的语言。
我们要明白这个法的先后,有人问:“为什么一定要去说这些先后呢?”这样才会让我们了解清楚佛,其实最根本的佛就是本性——法身佛。佛有几个分类的方式,第一个指法身佛,就是指我们的本性。然后在本性的层面上进行分类,本性的光明可以指报身佛;然后本性有了知、明了一切,同时利益一切分别(指众生)的能力,称之为化生佛,或者叫做大悲。空性为法身,光明为报身,有这种利益所有分别的能力称之为大悲,或者称之为化身。这是一个分类。
还有一个分类,万法的本质(法身)叫做法身佛,在坛城中呈现出非常殊胜的相状,利益初地以上的菩萨,比如阿弥陀佛、金刚萨埵、宝生佛、毗卢遮那佛,这些称为报身佛。然后为了应对我们六道的众生,变化成六道众生的形象,比如释迦牟尼佛、畜生道的狮子坚固,地狱道的阎罗王、天道的帝释天等等,这些称为化身佛。这也是一种分类。
另外,我们一定要清楚“法”的意思,按照唯识的说法:“法为轨持,能生物解”,法一定要以它自己的方式停留一段时间,被我们认知,否则我们不知道什么叫做法?“法为轨持,能生物解”,这句话很术语化,就是法以它的方式和形态成立一下、保持一段时间,让我们生起它是一个事物的认知。
法有寂灭法和根本法,根本法就是法性、就是佛。在我们众生的层面还有各种各样的显现,其实菩萨们也有清净显现的,佛陀那里就说不上显现不显现了,但我们看到的百部本尊,实际上是以十地菩萨那样的方式出来的。这些显现叫做法,显现的本质也叫做法,这是一种对法的归类。
另一种本质叫做无为法,其他还有很多各种各样的法,你们可以去学唯识。还有一个就是真正的佛法,是佛陀教给我们凡夫对这种无为法和有为法的一种正确认识,而我们去认识这种佛法,就是第一天说的世界观,去认识它这个层面就叫做“教法”。然后为了息灭有为法,达成认知无为法,这些方法以文字和语言方式说出来,叫做“证法”。
那么,这些法我们统称叫做“佛法”,他在说法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弄清楚他到底在说什么,佛经里面就有这些特点。为什么大家不要轻而易举去读佛经?因为我们看不懂,看不懂就根据自己的想象去乱解,甚至有些词汇的含义都变了。
比如老子《道德经》里面的一个词汇“恍惚”——“恍兮惚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我们现在认为的恍惚,就是喝醉了酒,或被人闷了一棒。而《道德经》说的“恍”是心字旁加个光,“惚”是心字旁加个忽,指打坐修行的时候,心呈现出一些境界,譬如看到光,什么都不真实,没有个体化。那是一种很高的状态,但现在两个词义都变了。
如果我们对这些词义没有比较全面、清晰的认知,你去读佛经,会读得乱七八糟的。还有佛陀讲法的时候,一般是应答而来的,有人问就回答。他不会像后来的这些菩萨,比如龙树菩萨、弥勒菩萨,把佛讲的法进行归类和整理,整理一套学说叫“中观”,再整理一套学说叫“唯识”(弥勒菩萨所说)。但佛陀哪里会跟你说这些?只是你问他,他就回答你。
所以一本书上有可能说的是唯识,也有可能说的是中观,也有可能混在一起说。比如三转法轮的《楞伽经》,读中观的人拼命把它当成中观来读,学唯识的人拼命把它当唯识来读,如果我们没有这种认知能力,也不会读得懂。
比如《地藏经》,很多人说它是小乘的经典,哪里有什么实有的地狱啊?实际上它就是大乘的经典,因为小乘哪里会讲菩萨这些啊?《占察经》里面还讲了很多的修行方法,讲的见解全都是大乘的。如果你没有核心的、系统的理论,是读不懂这些经的,你要弄懂这些核心的系统理论,就要去读一些菩萨写的东西,比如弥勒菩萨的论著或者中观龙树菩萨的论著,所以要去读论,不是说只读经不读论,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如果读论读不懂要怎么办呢?你就要去看那些法师、祖师的解释。如果连这些都读不懂,咋办呢?要去找上师直接跟你讲,直接的理论还读不懂怎么办呢?这时候的运气成分真的很大了,找到一个真的上师,他会告诉你直接的修行方法,你照着去做,而且这种一定要发挥死缠烂打的精神!以前不是说过一句话吗?“蚂蟥叮住鹭鸶脚,你上天来我上天。”因为只讲方法不讲理论的时候,你没办法自己来修行的,修着就傻了,下面该怎么办啊?你看很多人五加行修完了,然后接下来该做啥呢?他不知道要修什么?修了以后的效果是怎样的?我要达到什么样的程度?接下来我要怎么去做补充或延续,或直接要开始去指示心性了?
你也没办法根据经论来指导自己的修行,所以上师能起到这样的作用,那我们来学这些东西有什么作用呢?我在讲这个《顿悟入道要门论》的时候,大部分是讲跟我们修行有关的东西,虽然有些讲得太高了一点,但我没有办法不讲高,因为它是《顿悟入道要门论》啊!
它又不是说最基础的戒律(其实戒律也不是很基础,这里说的“戒律”是指最高的戒律),所以我们一定要去讲到一些最高的东西。不管怎样,虽然听了这些理论,能够真的用于实际的不多。学了这些东西可能起到一个作用,就是告诉我们佛法真的很美妙、很有前途,在遥远的思维深处、记忆深处,被安立了一盏朦朦胧胧的般若灯,这也有用啊!还有一些人修到那种程度,可以得到相应的指导和磨砺。
还有一个最大的作用,如果我们想这一生证悟空性,这些东西要反复听,要像听流行歌曲一样,学这些东些绝对不能像学知识。我已经说过很多次了,如果你真的要明了,不是知识的叠加,知识是什么?学过了就不想再学。比如我初中学了分解因式,到了博士后你还让我学分解因式,那肯定不行的,知识就是要学很多不同的东西。
而佛法学的全都是一样的东西,你只需要真得把它学懂。学懂怎么办呢?它不是知识性的叠加,而是要领略它的滋味,明了它。从意识到体受需要很长时间的,所以要反复听、反复读,还有要反反复复讲这些东西。从我个人来讲,我觉得好腻啊,讲都讲烦了!
有人翻出很多年前讲的《中观庄严论》:“哇!那个时候讲得好高啊!”那时候我还不够经验,是你们教育了我,要从基础做起!但走到这里还是要讲得这么高,因为这个论就是这样的,大家要反复听、反复体味,你不要以为自己明白了,你明白了、听懂了就开悟了!
开悟了就真的可以不听,当然开悟了也要听,听了让自己的证悟更深一点,实际上你真的可以不听的,你可以上来讲。或者以你自己的方式来表达,表达方式多得很,或者你可以不表达,等下世成了佛再来收拾大家,来跟大家结缘,这也不是不可以的。
如果我们老是只讲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虽然对大家会有用,但基础的法讲过了,就要去讲比较高的法,其实高的法和基础的法要混在一起才有意义!当然,也因为听众的层次参差不齐,有些人都已经走到门口了,在那里反复探头探脑的追逐本性,有些人却懵逼:“啊,你说的什么?”其实都没关系的。
好了,今天我们就讲到这里,剩下五分钟大家可以提出问题。
问题1:普通人毁坏佛像,算不算出佛身血?可以忏悔吗?
答:是相似的出佛身血。而真的出佛身血,我们做不到。出佛身血一定要佛出现,像以前的提婆达多一样,他拿石头去砸佛陀,然后黄财神出来,一棒“砰”把砸向佛陀的石头打得粉碎,结果渣滓把佛陀刺出了血。
毁坏佛像忏悔是可以的,但相似出佛身血要堕无间地狱,是挺恐怖的!历代毁佛像的人基本都没什么好下场,好多都是现世报,因为那个业太重了,福报压不住就要报出来;压住了更惨,压住了他会在地狱去报,还不如活着的时候报了就算了。
如果不忏悔这个罪是很难报完的,虽然最终还是会被报完,但这绝对不是你得一个病,罪业就忏过了,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不忏悔,一定会堕下去的,比如有的人把佛像的脑袋打掉了,然后没过几天就被车子碾掉头了。
这些事例有很多,以前把六祖像毁坏了的红卫兵们,基本上都是惨死。这不是谁要害你,而是业很重,造成让自己倒霉的势力很重,心的倾向性很恐怖,一定会惹上那些倒霉的事。所以我们要对三宝的影像恭敬,同样毁坏它会很倒霉,恭敬、供养它也会有很大的福德。
问题2:师兄好!我没怎么去修过什么禅,我第一天听过您的课,说我们要有正确的世界,对此我是很认可的。你说到佛教、基督教、道教,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但我有一个问题很不明白。比如信基督教的说:“只要你相信上帝,就可以进天堂!”就是不管我做了多少坏事,只要相信上帝,死的时候就可以进天堂。
然后佛教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我理解的意思是,不管你杀过多少人,你只要把屠刀放下了,你站在那里从善了就可以成佛,怎么去理解呢?那因果报应岂不是不成立吗?比如蚊子在咬我,我要打死它就等于杀生了,这不是一个相互矛盾体吗?
答:基督教说的“信者得救”,我们就不讨论了,如果信者得救的话,像你刚才说的,做什么都可以。但佛教说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这个“放下屠刀”不是说把手上的刀丢了就算了,这里的放下好吓人啊,放下屠刀指放下二元分别,立地成佛。
不是说我一刀把你杀了,马上丢了刀就成佛了,那还得了啊?人会被杀尽的。同时,也不是说我放下刀,向个善就成佛了,他说的“放下”就是要彻底放下二元分别,那个叫屠刀。其实我们现在根本做不到的,禅宗里面有很多这样的说法,当然有很大根器的人可能做得到,但这种人很少。
马祖曾经度一个叫石巩的猎人,马祖问:“你一箭能射几个?”石巩回答:“我一箭能射一个。”马祖说:“你的射法实在太差了,我一射能射一群。”石巩就说:"彼此都是生命,你怎么会忍心射杀一群呢?"马祖就觉得石巩有救了,然后跟他说了一番,石巩便扔掉弓箭,出家拜马祖为师。但他也是过了很久才开悟的,他说的“放下”不仅仅是向善或者把刀丢了。
还有打蚊子就是杀生,就是造了业,但打了蚊子是不是肯定会下地狱呢?这也不是那么简单,比如你打了蚊子后进行了忏悔和修行,真的领悟了本性,也不会下地狱的。或者你的善业很厉害,压过你杀蚊子的恶业,也有可能去天道。
所以佛教的世界观要讲理的,不是讲信的。他说信者得救,万一不是咋办呢?(你信他还不如信我了,信我得救啊!开玩笑!)你让我信他,万一他还有妈呢?我不如信他妈!(众笑!)所以这是不行的!
佛教说的“放下”是有很深刻的道理,以及让他真实放下的修行,所以要正确去理解,不能够仅看文字,看文字就会变成“依文解字,三世佛冤”。佛教的世界观要去学习,不能靠自己去理解,这也是我讲课的原因,为什么反复讲这些呢?就是想把正确的世界观,以及世界观的运用方法告诉大家,大家就算不修行也不至于上当!如果你有修行,那就爽了,我功德无量,我虚荣心得到极大的满足(师兄带着开玩笑的口吻)!但如果你不去修行,你不上当都很好了。
今天的交流到此结束,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顿悟入道要门论》第12课
- 《顿悟入道要门论》第14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