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接着昨天的话题:两种世界观对生活苦乐的态度和处理的方式。
对于大部分人而言,后面五天所讲的内容,其实都是种种子而已。比如禅宗所讲的,问:“《维摩经》云:‘欲得净土,当净其心。’云何是净心?”答:“以毕竟净为净。”问:“云何是毕竟净为净?”答:“无净无无净,即是毕竟净。”问:“云何是无净、无无净?”答:“一切处无心,是净;得净之时,不得作净想,即名无净也;得无净时,亦不得作无净想,即是无无净也。”这些话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并非那么简单,逻辑上可以“哇,明白了,是这样的!是这样的!”但真要去做的话,一匹布那么长。所以,要达到究竟的见解以及究竟见解的运用,是很长的一个过程。
有人在网上问我:“学了那么高的应成见,有没有用呢?我们还不是要以自续派的见解去修。”有用的,以前我在课上也讲过,你可以持应成见在头脑里面去修。为什么呢?比如自续见(那个不是自续见,而是格鲁派的一种修法,但是可以把它归纳为不太标准的自续见):世界、身体在这里,容许它存在,我只是消除执着而已,它如幻就可以了。
但应成见就不是了,虽然它在这里,却指鹿为马,说它根本不存在,是梦,这样的应成见就破了显现。破了显现,就是在修的过程中、观照中,暗带了“它不存在”的执着(还是一种执着),这种执着对消除它存在的执着有非常大的好处,这是应成见对修行的好处。
那这是不是真正的应成见呢?它是“应成见、自续的境界”,(我们以前经常这么说,十多年前就这么说。但那时候我说了,他们就这么斜眼看着我。其实他不是要听懂的,是要听懂他喜欢听懂的,听不懂的就认为是错的——“可爱”!)所以应成见是有用的。
真正的应成见实现了就是大圆满,而且还有很多层次,当然这是后面我会讲到的内容。记住,我讲的不是大圆满,反复声明啊!大家不要回去到处说:“哎呀,范师兄在香港找了个破房子,给我们讲大圆满!”如此一来,我又成了魔鬼,我头上已经安立了好多种魔鬼封号了,加上身体又不好,帽子太重脖子会压垮的。
我讲的是禅宗的东西,但禅宗跟大圆满的彻却部分在讲法上有些接近。我只能如此宣称,那真不是大圆满,大圆满会更仔细、更具体,有些区分的方式真的非常具体。比如区分明知跟意识、阿赖耶识跟法性(这是对一些学了很久的师兄讲的),非常的具体,根本不是你看了两本书就能够兑现的。虽跟禅宗有些不同,但它们所追求的东西是一样的,如果仔细在禅宗里面挑,能不能找到这些呢?能的,甚至更详细。
有人开玩笑,说大圆满跟禅宗是什么呢?禅宗是把显教很秘密的道理明说,反而说得很多;大圆满是暗说,但在师徒之间面对面进行交流的时候,反而真的会把很多细节打开了。(在抉择性的时候,往往是细节决定问题)。而这个很困难,要师徒之间互相非常了解才行,他要知道你修行怎么样?你的节点在哪里?因为它不是一个死东西,也不一个是语录,比如拿出来一读你就开悟了。如果真是这样,那众生就有福了,你们还用得着坐在这里吗?早就跑到大雄峰上坐断山头去了。
我不是开玩笑的,一个刚刚开悟的人特别想打坐,坐断山头是什么?在这个见解的摄持之下,身体、周围就开始消融,所以他特别喜欢打坐,因为很快乐,但都需要长久的磨砺、实修才行。那我讲的这些有没有用呢?也有用,所以大家要去听。但如前所说,对大部分师兄而言,只是种种子而已,因为根本没经过这样的熬炼。
单空都讲了很多年,大规模把师兄们凑集在一起来进行交流,从11年就开始了。我真正是从06年开始讲单空的,那时候学会都还没成立,当时我好幼稚,在一个茶馆里面,带着成都的一帮师兄打完了麻将,就来讲单空(讲空性),讲完以后,全部人都疑惑地看着我——“佛法就是这个啊?”然后络绎走出去,连正眼都不瞥我,而那些人都是佛教圈所谓的大佬来的。
几年以后有人过来说:“师兄,堪布讲的中观跟你说的是一样的。”当时真的无话可说,但堪布讲的那些东西,他听没听懂都很难说。所以,有时候我们听不懂,不要认为不是真的,得自己去思考,佛教徒一定要去思考,不然很容易会上当。即使我说的,你们还是要思考,思考、思考、再思考,修行、修行、再修行,这样才能拿到最终真理。仅仅一个崇拜是不行的,崇拜得流泪还是不行,北上广以及整个娑婆世界都不相信眼泪。很多受苦的人天天哭,可有没有因为他们的眼泪,痛苦就消除了?大家也不要一来就吼口号,吼得太多的人也没有真正好的结局。
佛法是一个非常切实的事情,真的很切实,千万别迷信,如果没确定自己亲眼看到了神通(即使亲眼看到也要怀疑,因为有魔术),就不要相信。当然,我不否定神通,我相信佛菩萨都有,但是千万不要随便听别人说“这个师傅多神啊!”反而听到以后要马上警惕,因为佛菩萨真爱众生的时候,是不会用神通的,除非这个神通确实能够救到你,不然一般来讲是不会的,他会跟你讲教理,让你去改变自己。
为什么?佛理说“一切境相由心现”,如果你的心不改变,搞什么都徒劳,哪怕用神通把暂时的苦难解决了,只要种子不消,下次又来了,那佛菩萨不累死啊?今天把你的火按下去了,那边又冒出来,再按火,变成了打地鼠。所以,神通不是万能的,你得自己去修行,把相应的业力消除掉。
证悟是什么?证悟就是发现你自己本来是佛,当然不是概念性的发现。概念性的现在你已经发现了,你确实是佛,但是飞起来显显神通试试看呐?!你做不到,你就是那一坨(身体),要生病、要苦、要吃饭、要死、要被一把火烧了,是不是这样的?除了这一坨以外,还有些乱七八糟的分别念,痛苦、忧郁、怀疑、挣扎、郁闷,时不时还来个抑郁症之类的。
你就是“那个”,当然你说:“那个也是佛啊!”我也承认,可以有胜义谛的见解,但是我们的境界、感受,基本上都在世俗谛里面,所以才会抉择见解如虚空,持胜义谛的见解;抉择因果如细粉,在行为上要按照因果规律去。
这句话都耳熟能详了,我为什么还要反复说呢?因为我身边有好多佛教徒,那么多年了,看到他们反反复复都是这些事情,所以我也反反复复地说。其实我也挺厌烦,真的很厌烦,只怪我现在年龄大了,身体也不好。如果我的身体又好又年轻,加上年轻时候的干劲,我就会跑去终南山、五台山刨一个洞,反正身体好也不怕,坐在里面去冒充一把密勒日巴尊者。但现在我要是进洞里面去,不到三个小时,就灰溜溜出来了,因为人老了,我也不是那种根器,大家也都不是那种根器。
但不是说不是那种根器就不能成就,我们完全可以的,至于成就的程度,能不能够即生成佛,成为初地菩萨或者开悟?都有可能,即生成佛要难一些,但中阴成佛是可以的。如果你想成为初地菩萨,那也真的可以做到。再退一步,连开悟都做不到,你真对不起佛菩萨,原因是自己根本不努力。
想要解脱,同时不愿意舍弃世俗,二者是冲突的,根本没办法协调。你说:“我舍弃啦!”那个不叫真舍弃,嘴上说舍弃,心里面对好多东西充满了深深的执着,不用思考都会生起来的执着。该怎么去观察呢?你看你有好多烦恼嘛,钱不见了要烦恼、老婆不见了要烦恼(我经常举这些例子),甚至别人看了你一眼,眼神不友善,你就回去都要生气三个小时,这些都是执着。
其实,法性是修不出来的,所谓的修,就是把执着解除掉,只不过有些人用出离心的方式解除,有些人用菩提心的方式解除,有些人用空性解除(在单空层面也可以叫解除,叫综合对治。)这些东西对治多了,慢慢力量就没有了,就消失、消失、消失,消失到身心安静下来以后,心就会发现:“哎呀、哎呀、哎呀,原来是这样的!”那个不是概念上说的,是心直接体会到的。
体会到了,那时候基本上在开悟的模糊线上挣扎(也会挣扎很长时间,等一下我会讲到这些),挣扎到确定以后,那就安定了,安住就很方便了。那个就是我们经常说的:住也无住,无住也住,举目皆是,举步皆是,步步踏着,那些神乎其神的话就在你的身上兑现,佛菩萨所说的功德慢慢都会显现,但是前面的基础真的很重要。
很多人修了很多年,却还在烦恼,其实就是基础没打好。他们可能博览群书,特别像我们这个团体,有读书的风气跟传承,虽然我经常嘲笑意识层面的事情,但我自己的书都可以开一个佛教图书馆。即使现在我的眼睛已经不能看书了,但出去旅行的时候,我的箱子里面还要装上十几本书。其实走之前,我会想“我不太会看的”,但是习气使然,想“万一要看呢”?现在我经常坐飞机,跨海一飞就要十几个小时,而且每飞一次我都会病一次,所以实属不易,但还是要带着重重的书,因为习气尚在。结果导致我们这个团体的人也很喜欢读书,读书确实很好,但读了书以后,不见得能如前所说,真的把道理拿去解除烦恼、脱离生死。
我们的团体很怪,读书厉害,打坐也厉害,有一帮人吃了饭没事就打坐(“吃了饭没事就打坐”,听清楚这话),因为打坐舒服啊,所以天天去打。他们的心里没有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特别是解除了一些比较重要的欲望,比如情爱,打不下去我真不信,那是夯出来的。知道“夯”字的意思吗?就是堆积出来的,他们没有杂七杂八的事情,天天就这么坐坐坐,禅定一下就上去了。像我们那个地方的人(我现在说“那个地方”,再也不会提什么山庄、中心,希望大家不要再提了),一坐就很长时间,但是他们出定以后烦恼依旧,愚痴不减。
开悟了以后,一定会很智慧,而且没有烦恼,对周围的生命是真爱。其实男女之间的不叫真爱,那是爱一个让我快活、嗨的对象,跟毒品差不多,有人说:夫妻是双方的春药。而佛菩萨对众生是真爱,那种爱连爱的念头都不需要,为什么会这样呢?其实你的心本来是这样的,因为你有“我”,所有的注意力(明力)都爱“我”去了,当“我”一消失了,明力散出去以后自然就爱了。“散出去”这个词汇都是有问题的,他就是你,不会认为这一坨是自己,他的主体是那个明——那个没有来处、没有去处、到处都是的明。你就是明的一个显现,那种爱跟人类那种单对单的、有能所的不太一样,但却是可靠的,而缘起的那种爱,一个因素破坏了就没了,我们马上就会讲这些。
这两天在讲世界观,所以我闲聊的成分很重,但是闲聊大家也要认真听哦,因为闲聊的东西往往是真的。如果我照本宣科,可能仅仅是一些名相、词句上、逻辑上的事情,而不一定是感受性的。昨天说了三种世界观,主要是说两种世界观的比较,一种是唯物主义无神论的世界观,一种是佛教的世界观,中间的一神论偶尔提到,也没有重点去说。至于每种世界观所诞生的生命观、价值观,谁好谁坏,我不想说,你们自己去比较,我只想把自己认知到的客观事实讲出来,供你们自己去分析、去看。
我想到了这么多、学到了这么多、感受了这么多,我告诉大家是这样的,也许我带有自己的角度、带有自己的一些偏好,这是避免不了的,因为我是一个近乎于“变态”的佛教徒(“变态”这个词要好好理解,你不要想着我会半夜去刨坟之类的变态)。我肯定具有佛教徒的倾向性,希望大家尽量站在一个很客观的立场上来听这些东西,再进行仔细分析。
如果道理显然,又不照着去做或者不去思维,说明你挺傻的,或者你完全是一个被欲望操纵的行尸走肉,根本不跟随你的理性和思维去决定你的心念、决定你的情绪、决定你的行为,最终不痛苦不太可能的。可能福报好的时候,会因为一些欲望的满足而快乐,等到福报一减弱,那就会有各种各样巨大的痛苦出现。
昨天说到事业,举了一些例子,在追求事业的时候,有求不得苦;事业满足了以后,有爱别离苦,甚至连爱别离苦都没有。当然,也可以叫爱别离苦,因为满足了以后会发现——比如男性都喜欢买车,以前我经常举自己的例子,我年轻的时候太喜欢车了,九一年我就买了一台蓝鸟王,而且是走私回来的右胎车。买回来之后,那个爱啊——“哎哟,我也有了车哦!”没想到爆发户来得这么快,晚上真是半夜爬起来,拿毛巾去抹那个车,我对自己女儿都没这么爱过,我女儿听了以后肯定很恼火——“我还不如一台车?”我真是这样去抹,可能前世布施搞得好,车一台台来、一台台来,后来奔驰600买了两台,我看都不看了。买第二台奔驰的时候,员工说:“老板,第二台奔驰600买回来了。”我说“哦,好了,好了”,然后就走了。
当买回来的物质刺激没那么大的时候,你的快乐就没有了。那是不是因为这个,我们就不要这个了?不是的,我们的生命是延续的,而这些东西最终是无法满足你的。你去追求物质、事业,事业里面还包括了很多人际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会受很多苦,即使你达到了以后也不行。
比如人际关系平常很好,等你要死的时候,就会发现人际关系不见得那么好了。人际关系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基本上是处于相互利用,原因是我们持的世界观是唯物主义,只有这一生。并不是我这一世对你好一点,下一世你就对我好,如果这样就不是唯物主义观点了。
大部分人认为:“有什么啊?反正我们这一次打完交道就算了。”为什么那么多人卖假药,搞很多欺骗性的行为呢?因为他骨子里面不相信这些行为会受到报应,他也不相信这一世骗了你,下一世你会骗回来。
唯物主义的观点,认为生命就这一次,既然这样,我就尽量去获取利益,结果整个社会变成了一种互害。每个人都在说别人害人,但自己也在害别人,根本原因是我们认为这样做了以后不会有回报,这是指商业。人际关系也一样,要是你以后对我有用,我还对你好一点;你对我没用,我马上就翻脸。经常说“世事冷暖、人情淡薄”,为什么这样呢?因为每个人都从有用这个角度去的。
如果你持佛教的世界观,认为有因果报应,现在我对你不好,下世你肯定对我不好,我为什么要到处结仇呢?如果我卖假药,让所有人都吃了假药,下一世每个人都会卖五百次假药给我,一算——“这个算了,我不做了!”如此一来,从利益角度都会变得好一些。要是你发了菩提心,根本连利益都不计算了,我只求对你好,那就更进一层了;空性就更厉害,这些事没发生过。当然,我们先不要走到空性那个层面去,以后再讲吧。
佛教的世界观能不能帮助事业呢?能,普通人都认为是一次性的关系,但实际上不是的。佛教在讲因果报应的时候,在事业上也会告诉大家,为什么诚信的商家会做得很好?或者和善为财?其中暗含了因果的道理在里面,当你真正的去布施、真正的去利益大众的时候,回报一定会来。但是,由于中间有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根本熬不住,希望马上得到利益。
表面看起来通过欺骗换来了利益,其实换来的利益,也是你前世布施的结果,只是你不知道而已。而这一世要求马上兑现利益,结果很快就把自己前世的福报耗完,很快就完蛋了。你看改革开放以后,第一批发财的人大部分都栽了,七八年前我遇到一个师兄,他说:“改革开放以后,另外一个县所有发财的人,基本上不是坐牢就是完蛋了,跌为次贫。”(还有,大概在一两年前,有人介绍了一个朋友在一起聊天,他问我:“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发财的?”我说:“九十年代初期。”他说:“啊!那个时候发财的人,基本上都应该栽了喔,你怎么现在还在?”)原因是什么呢?因为福报耗得太快,又不懂得积累。
现代人哪里会懂得去积累福报啊?原因是世界观的不一样,如果你持佛教的世界观去经商,不愿意害人,也许在经商的过程中,初期你会有一些苦难,但是坚持下去慢慢就成功了。经商除了有福报,还得有其他的因素,你得努力等等,你说:“我有福报,坐在那里等钱掉下来,福报砸下来吧!砸吧!”也不是不可能,除非福报大到因缘都按不住的程度(说笑话哈,不存在因缘按不住,什么都是因缘)。
为什么有这样的事呢?《贤愚经》里面有一个穷人供养阿罗汉的故事,一家人穷得快饿死了,见一出家人过路,那时候还有佛教的理念——“我们生生世世都那么吝啬,这一生也如此,最后落得穷困潦倒。佛教说供养出家人能发财,现在有一出家人刚好路过,把我们剩下的那点谷子去供养他,即使快饿死了,希望来世也能发财。”结果一家人翻箱倒柜,搜出了小半碗谷子,最后供养了这位出家人。这个出家人接受了供养,恰好运气好,他就是一位阿罗汉,结果这一家人的眼睛只要望向哪里,那里就会马上出现谷子、稻米,乃至于珠宝。
有人会疑惑:“会出现这样的事吗?”有这样的疑惑,说明你是唯物主义者,因为一切境相由心现,如果能达到那样的力量,真是可以的。对于现在的大部分人,能达到这样的力量,我真的不信!在想象中很多人都容易达到,想象中赴汤蹈火、把灭霸消灭了,但是真实的情况下,你来灭我试试呢?我现在还感冒,普通人一上来我就打翻你,我小时候还是练了几下拳脚的。
真实的情况跟想象不一样,真实的情况是我们能力有限,我就是想告诉大家,即使是搞事业,持佛教的世界观也会好很多。以前有人做过一调查,一个基督教的群体和一个唯物主义的群体,各自子孙后代的情况如何?得出的结论是唯物主义的群体中,很多子女都吸毒,或者做各种各样的烂事情;而基督教的群体后代,很多都是法官、律师、医生。
那是不是信了基督教就获得上帝的保佑呢?在佛教徒看来,那纯属因果,因为一神教(基督教等等)还会让人类的心里面有一些底线跟准则,不会去害人,在很大程度上还是善法。因果报应以我们的能力,在一两件事情上可能体现不出来,但是时间拉长了,你就会感觉得到。
比如我出生在一个非常喜欢打架、杀人的地方,我身边的好多朋友,不是坐牢就是枪毙了,越凶的倒霉得越早,这些我们都有目共睹。所以,因果是存在的,但现实的生活中,我们为什么看到的好像“坏人活千年,好人死得早”呢?其实,好坏根本不是我们眼睛所看到的那样,也不是这一世做了就这一世报,还有往世的东西,相当复杂。如果认为这一世做了就这一世报,我们又成了唯物主义者了。所以,世界观对我们的生活和取舍有非常大的作用,对事业也一样。
接着说爱情,对年轻人来说是一个特别重要的事情,如今基本上是一个爱欲横流的社会。这个运动是谁推动的呢?是一个姓邓的歌星,叫邓丽君,年轻人可能不太清楚,你们一出生,到处就是一些爱欲呻吟的歌。但生活在七十年代末的时候,还有好多革命歌曲,天天都是一些很厉害的歌曲——“说打就打,嘿!说干就干,肩并肩,手挽手,刺刀手榴弹。”整个社会都充斥着斗争,大家都紧绷着的,也不敢谈恋爱,不然男女都会变成流氓。哪敢像现在一样,见面一两天,就手挽着手满街走,比比皆是,恨不得把房间里面的事弄到大街上来做。那时候要是手拉手的话,两个人都会马上变成流氓,甚至男女谈恋爱都不行。小时候我跟我的女同桌都要画条三八线,越过三八线就打你,男女之间都不说话的。
那时候充满了这些东西,然后遇到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有个很重要的东西,一方面是经济的,一方面是邓丽君的歌声进来了,大街小巷都洋溢着“甜蜜蜜,你笑得甜蜜蜜”之类的情爱气息,而且整个社会越推越厉害。跟前面那个歌去对比(刺刀手榴弹跟甜蜜蜜),就突然发现,还可以这样来活,好像比刺刀手榴弹舒服好多,结果越来越厉害。
但贪欲是有苦难的,刚开始八十年代初期的爱情都是很阳光的,我记得有个电影叫《青春万岁》,里面的女主角叫任冶湘(她现在都消失了,可能你们都没听说过),她在溜冰场滑着冰说道:“我喜欢这样的生活,青春!”八十年代就是这样的,被压抑以后,阳气一出来就很亮堂、很光。但是贪欲会有后果的,导致后来的歌声变了,现在有很多唱失恋的歌开始涌现。
因为以前不准谈恋爱,突然来个《庐山恋》,这是全世界放得最多的电影,天天都在播放,还学英语:I love you——好洋啊!那时候大家都喜欢穿港衫,看现在潮的衣服,跟那时候的港衫差不多,把身体裹得一点缝隙都没有,贴得紧紧的。那时候的港衫就是贴着身体的,对着那些瘦的人,束得一根根排骨都看得清清楚楚。潮流就像三角凳,转过去转过来,换汤不换药。
贪欲真的会有后果,后来的歌声又开始变了,我现在想不出一首唱忧伤的歌,但你们肯定有很多这样的经验。后来出了一个歌星叫许美静,她的一首《城里的月光》就开始忧伤了,为什么?贪欲会带来苦,这些东西的推动,好像在追求美好,是的,人类的确具有这样的福报,跟动物就是不一样,动物发情就开始了,也不会跟你唱歌。但也不一定,孔雀会开屏,雄孔雀对母孔雀开屏的时候,在荷尔蒙的驱使之下,也跟我们人类一样充满着美好。有人说“孔雀开屏,自作多情”,起码它会通过这样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情感。因为人类具有这样的福报,通过荷尔蒙的刺激,感觉到快乐,这是一种福报来的,一方面是身体的接触,甚至是眼神的交流,都能够产生很强大的精神愉悦。
荷尔蒙没有了以后,会不会这样呢?也会的,那叫亲情。荷尔蒙会带来非常激烈的东西(激烈的东西我就不讲了),如果达到一定的程度,一定要排出去,否则会不舒服的,特别是男性。古人讨厌这种行为,就取了一个词叫“下流”,你们不要把“下流”当贬义词看,它就是一种生理现象。
但是亲情就不同了,荷尔蒙不会分裂的,亲情大量是两个个体互相取暖、互相帮助的方式,它不需要荷尔蒙冲动,没有那样的快乐,但是它安全、愉悦、放心。我绝对相信,把密码告诉了你,你不会趁我不在的时候,让我的钱包变成了你的钱包;我生病无力去倒水的时候,你坐在我旁边斟茶倒水,然后我看着你、你看着我。那时候是没有荷尔蒙冲动的,我父母之间的亲情就这样,那是因为个体而产生的依赖,但佛陀不会依赖谁的,因为他没有个体。
那爱情有没有快乐呢?有,但秉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就认为生命只有这一世,他们怎么解释爱情呢?就是一种生物冲动、物质运动,你爱你妈是亲情,你爱你老婆是爱情,这些根本都不是心的作用,无非是物质在运动罢了。你也不是你,你就是一些分子、原子,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在那里瞎搞,这是唯物主义对生命的认知。那么,我们的爱情就变成了两种行为,一种是生殖行为,他也解释不清楚为什么生命一定要延续?那些臭物质干嘛要延续呢?没见到厕所里的石头有欲望要延续呢?
他的解释是:石头是无机物,我们是有机物,二者是不同的。那有机的“机”是什么呢?难道是很多无机的分子凑起来就有机啦?或者是有个什么方式,突然变成有机?这个事情我从小就想,想了很久都想不通。分子、原子是不是无机的?怎么组合起来变成有机了?无机为什么一组合就变成有机呢?因为组合可以改变性质,这是断然的改变,如同所有的瞎子凑起来,一不小心就突然看得到了;空钱包凑起来,突然就有钱了。后来我想通了,空钱包凑起来为什么会有钱呢?因为把钱包全卖了!如果钱包卖了就成了机,但钱包卖了就不见的了——哦,留下一个钱包!(这是恶搞)
唯物主义认为一个是我们的生殖行为,一个是我们的感情生活(愉悦行为,双方采取愉悦的方式),但是又混杂了一些宗教因素以及社会因素,什么宗教因素呢?你们知道一夫一妻制怎么来的?亚当跟夏娃,就因为一个传说(当然,我不是说一夫一妻制不好,一夫多妻制、多夫一妻制,不管什么制都是贪欲,我根本不会去评论它好或不好,也没有什么好和不好),有一天上帝心情好,模仿自己的形象,用泥巴搞了个夏当出来,手一指它就变成了人。然后看他一个人太孤独(何必嘛?就让他孤独下去,正好一个人修行嘛。上帝说:“好了,不要你一个人修行,你们两个要互相帮助一起修行。”这正是我们很多师兄想的),就从他的身上取了一根肋骨整出一个夏娃。所以基督教里面说:女人是男人的肉中之肉、骨中之骨(男女谈恋爱的时候说:“你是我的肉”,还是有道理的,有传承的),幸好上帝只造了一个夏娃,要是上帝造了两个夏娃的话,就会一夫二妻制了,但现在是一夫一妻制,原因是加上了这些因素在里面。
中国的传统是一夫多妻制,原因是男权社会,男人是主要劳动力,他们在体力、精神上都胜过女人。还有,按照阴阳学,男性是雄性,雄性是阳,阳以施的方式出现;女性是雌性,雌性是阴,阴以受的方式出现。如一个茶壶有很多茶杯,为什么只能有一个茶壶呢?如果一个茶杯有很多茶壶的话,会搞成后代不清楚(茶质不清楚,DNA有问题),结果大家都不去抚养了,而男性又是主要生产力,大家都只顾着播种,那个种子出来是我的还是他的啊?所以只能是一个去播种。但男性就不同了,从生殖的角度去讲,他就要到处去播种。
从社会的原因去讲有好多,男权社会找很多理由让自己更方便一点,特别是中国社会,所有乱七八糟的东西都要找个好理由。靖康耻的时候,金军南下,宋钦宗打败了,导致皇后以及中国最顶端的妇女们(就像现在京城那帮高智商、高颜值的人,现在出了一个词汇叫“高颜值”,就是看你的脸值不值钱)被弄到北方去,路上糟蹋死了很多,最后连皇后都自杀了,这是中华大耻啊!所以岳飞的《满江红》说:“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就想要报这个仇。
本因为男性不会打仗导致的失败,结果宋朝以后重文抑武,那女性要怎么办呢?女性容易受到侵犯的原因是性特征太突出了,因此开始束胸,你看清朝末期所有的照片,女性都是以瘦弱为美,突出来的全要弄成虾米形,连当时的淑女标榜林惠英,去看她的照片也是如此(大家不要往色情方面去想,我只是告诉大家历史的事实)。从那时开始,女学的礼仪要求很高,得束胸、笑不露齿,为了避免她们到处乱跑,就要求缠小脚。本来就有缠小脚的习气,结果越来越厉害,暗含着再也不能把她押到北方去了、再也不会受到侵犯了,因为她的性特征不突出。这是人类的遍计思想,到了清朝末期,居然直接认为小脚是最好看的。健康的脚卷成这样子叫好看?遍计执可以扭曲成这样。
我想告诉大家,情爱其实夹杂了很多的因素,一方面是生理因素,一方面是社会因素、历史因素,根本说不清楚。那么,佛教怎么去说它呢?遍计执跟俱生执混在一起,我们喜欢异性属于俱生执;至于我们喜欢怎样的异性,既有遍计执,也有俱生执。在唐朝,知道我们喜欢的女性会像谁吗?会像我,而且大家都会这么认为。
不要说唐朝了,我们的五六十年代也一样,以前上课经常跟大家交流,朝鲜有一个电影叫《鲜花盛开的村庄》,其中的男主角要找对象,结果有人给他介绍了一个很胖的女孩,他的父母也很喜欢,为什么呢?因为胖能劳动,那时候劳动能拿到工分,而六百工分是最高的。他父母一看——“哇,六百工分”,看到的不是胖,而是有六百工分,所以强迫自己的儿子去娶那个女孩。
五六十年代就是这样的,一肥遮百丑,现在却是一肥毁所有,这是社会遍计而成的,我也亲身目睹过这个过程。还有,以前不会觉得圆脸难看,而那时代有很多这样的圆脸,你看那些比较出名的演员,脸也不是锥子型的,我们把这称为蛇精脸。蛇精脸要来形容一些很坏的女性,比如西游记里面的白骨精、葫芦娃里面的蛇精等等。但现在我们会觉得蛇精脸好看,高颜值的都是巴掌脸、A4腰(腰只有A4纸那么大),因为我从事导演,开始了解到这些,真的觉得人类的遍计很可怕!
爱情里面也有各种各样的原因,但唯物主义的世界观认为你我都是存在的,而且是以物质的方式存在。最滑稽的是,你我都只能存在这一世,那么爱情就很难变成按照我们所设计的、永不毁坏的东西,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都想利益最大化,男女双方也如此,——女的要求男的有车有房,否则嫁给你要吃苦,她并没有想到跟你一起去共同承受,因为共同承受划不来。最滑稽的是,现在的女性发现,年轻的时候跟你共同承受,你是一棵橡树,我作为一支木棉一样跟你在一起——大家还记得八十年代舒婷的《致橡树》吗?内容就是无论如何都要跟你在一起,那时候觉得好感动哦,现在想起来觉得真是傻瓜!
我们那时候搞的诗歌都很厉害,舒婷还写了《神女峰》唤醒女权,但现在神女峰的望夫石已经没有了。她说神女峰是一个根本不值得效仿的事情——“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为了唤醒女权意识,就是八十年代所推崇的那一套,但她不知道那些东西是假的,互相之间并不能真正做到爱情的永恒,这只是一个笑话。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这是有史以来关于物质文化方面的一个最大欺骗。哪里有流传?拿过来一锤子就砸了,马上会变成粉末。而且买了钻石以后,再卖出去就不值钱了,为什么?好买新的,这是商家搞出来的东西。总之,爱情里面加夹了很多这样的东西,表面上在诉说,像琼瑶、秦凯伦等等。现代就更荒唐了,什么郭敬明的《悲伤逆流成河》,简直就在胡扯,他凭想象捏造出了一些东西,你不知不觉就接收把自己带进去了。
为什么那么多人追剧呢?代入啊!现实生活中绝对没有这些,代入了以后,在里面获得精神性的愉悦。我曾观察过大妈们追剧,我跟大家描述一个现象,比如上面男女主角的爱情,我们一看就知道是编出来的,但她却看得津津有味,对坐在她旁边的老公不屑一顾,如果她老公一影响她,她就觉得很厌烦。她不知道真正的爱情就在旁边,追的是能够引发自己愉悦的东西,她希望我执在幻想中被爱护,被所有的亲王们、王子们喜欢,代入的时候很愉悦,这种毒品比冰毒更吓人,冰毒大家都抵制,而那个没人抵制的,原因是人类很快就没有荷尔蒙的冲动了,特别是现在的快餐时代。
我们的父辈,很多在爱情方面都能够相伴一生,原因是环境,还有那时候残存的很多旧观念。西方思想没有进来之前,大家仍会觉得男女做这样的事很羞耻,女的被称为破鞋,男的被称为流氓,那是一个永远不能抬起头的事情。还有环境条件,周围都是那些固定的人,你要搞个什么事大家都知道了。而现在呢?通过媒体的交友网站,加上交通发达,比如陌陌(一个软件)认识了以后,今天在这里勾搭上了,明天就飞到欧洲去打炮,因此加大了这种可能性。
还有观念上完全摧毁了,以前男女搞这样的事是很羞耻的,现在男人不多搞几个女人,商人们聚在一起会觉得:“啾,他算个屁!”你们不要认为男性互相谈论这些东西会觉得耻辱,那是你们幼稚,说明你们心灵好纯洁,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这样,他们并不认为这有什么羞耻。男性听说了,就“哈哈哈,懂的懂的”,这个是态度来的。我在说这些东西的时候,你们不要认为我是另类,其实我也是同类,我只是说现象,绝不会去判断谁好谁坏。
女性也比以前嚣张了好多,以前女性去做这样的事要浸猪笼的,就算不浸猪笼,左邻右舍的唾沫都会砸死她。而现在呢?你看王宝强的老婆马蓉,她有什么好怕的?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在大街上,她什么都不怕,即使做了这个事,根本若无其事。因为很多的观念都放开了,在这种情况下,诱惑就会更多。这样一来,为男女都提供了很多的条件,两个人相处在一起,当荷尔蒙刺激少的时候,人会弄很多光明、厉害的词汇来掩盖自己,比如我是为了事业(事业是为了什么呢?)、我是为了什么东西,找了很多的理由,最终都是为了自己快乐。
安全跟快乐,无非都是为了这两个东西。不管是男是女,当对方没办法让我快乐,而另外一个目标又可以让我快乐的时候,那怎么办?小鹿乱撞,这是比较女性化的,男性就不是小鹿乱撞,是狮子在里面咆哮。当然,我是说像我这一类的,有的就像小狗一样“汪汪汪”。我这一类还好说,上去一口就把她吞了,懒得跟你多说;而小狗就会去送花啊、下大雨时站在你家楼下不动啊(我想他一定要预先吃感冒药),那些属于小狗舔的行为。女的很受这一套,没上床之前他站在那里,但上床三年之后再让他站着试试看?!他不让你去站已经很好了,所以爱情有好多苦,不是想象那么美好的。
如果追不到,还不是很惨,因为还有个念想(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可追到了以后呢?爱别离,各种各样的苦难就会现前。这些在我们这一代人中间表现得相当厉害,有的附加了自己的全部,特别是一些女性,有时候我看到一些女性真的很感慨:“哎呀,你投身来做我女儿好了!”你知道我会让你干什么?剃头出家,什么都解决了。而她们真的很苦,付出了自己的全部,最后只能骂他是渣男。我告诉你嘛,能不成为渣男的人很少,生殖跟心理都让他很难不变成这样。
说老实话,也有不变成渣男的,因为环境条件。我的一位长辈就真的没成为渣男,但是他非常具备成为渣男的素质,我太明白他了,会拉小提琴,身材修长,特别会辩论,也有军人训练出来的素养。如果他不是地主出生的话,那时候他会犯作风错误的,正因为他是地主子女,所以他不敢,否则就就完蛋了。所以他的太太真的很幸福,两人之间从而变成了一种亲情。
他要求的条件是什么呢?各方面的条件都合适,不要激烈的冲突,相互能够原谅。而在唯物主义世界观的条件之下,还是有点难以实现。唯物主义世界观有点麻烦,大家都不讲宽容,觉得只有这一世,不容吃亏——我的青春小鸟一去就再也不回来了。但佛教不这么认为,就算这一世的青春奉献给你,对不起,你要还我五百世——这生意划算!就算不是良善的,遵循因果规律都会好很多——这一世算你负我,你出去乱来或者对不起我,没关系,下一世我们再说。
要学会什么呢?他每次出去的时候,就告诉他:“下一世我们再说!”这不是恐吓,真会这样的,你这一世牛,下一世会赔死你,你只有一个办法——解脱。不解脱,你想赖账,赖不掉的——所作业千劫亦不亡,伤害任何一个人,必定多倍的偿还。哪怕是一个微笑,你也会换来很多的微笑,更何况是一些深层次的伤害和深层次的爱。
不同的两种世界观,行为一定会产生差异,那是不是有重叠的地方?有的,很多佛教徒都一样,去掉情爱这种东西真的很难,哪能轻而易举地把情爱去掉?确实不容易,我也不太相信这个东西。
持世俗的世界观,认为人只有这一生,也不会去搞佛教的世界观,佛教的世界观牵涉到修行,世俗的世界观没有修行,只能称为经营——经营爱情。经营起来真的很费力,比如夫妻培养共同的爱好、互相监督,互相监督会变成什么?偷偷拿你的手机出来查,那会变成一种压力,根本都不足以真正的挽回那种快乐,甚至会越弄越崩。相反,真的认同了佛教的世界观,如果你要去做这些,他只会微笑而已。你说心会不会痛?会痛,但他会通过修行化解掉,即使是离开了也没关系,因为他的心有寄处。
唯物主义认为我们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爱情,别无其他,特别是热恋中间,认为跟你在一起恋爱大过天。连本不该说爱情的武侠小说,也要描述这些,比如《天龙八部》里面的萧峰(那是我最佩服的人,当年我很想去做萧峰,结果被人打了几次过后,就发现不行),跟阿珠勾搭上了以后,马上信心倍增——“就算全世界误解我,有你在,OK!”(当然萧峰不会说“OK”,但大概的意思就是这样。)
就算是一些英雄豪杰,也会这样,其实就是皈依爱情。就算是唯物主义者,各种条件都很好也可以厮守一生,也不是做不到,我的父母以及我看到的很多前辈都是这样的。但他们到后来会不会很苦呢?很苦的,我也看到过一些很可怜的事,去了一个,另外一个之悲惨啊!还有两个老了以后,互相你不管我、我不管你,而你作为子女有时候也管不了。
我的一个朋友是深圳的领导,父亲病了,床位被放在某个医院的过道里,头上包着一个东西,发出“嗬嗬”的声音,也没人去照料。然后要我去看望,我坐在旁边给他念经,他抓住我的手的那种感觉——绝望跟失望,我真是看到不忍心!子女不管,老伴也走了,到了后来,你会发现那些根本不管用。
由于我们现在没有面临这种情况,就不去思考这些东西。像我年轻的时候也不去想自己会老的,年轻时我的身体好得很,经常玩鲤鱼打挺,把自己变成一条鱼,身体“砰”一下蹦起来,而且我还专门找有鹅卵石的地来打,简直像一头牛。以前我觉得自己的体质活八九十岁不会有太大问题,“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一万年太久,活三万年,会去想这些东西。但我现在才五十五岁,很多老苦开始现前,我的眼睛看你们都是模糊的,以前我要观察你们的神情来调整我讲话的内容,现在我是根据我的想象来讲内容。老眼昏花,牙齿已经不行了,当老苦的时候,你会发现这些东西根本没用。这时有没有爱情和亲情呢?也会有,但到时候你会发现,他/她没办法真正让你愉悦了,最多就是安全跟习惯相伴。
但是有佛教修行的人会不会这样呢?不会的。有佛教修行、佛教世界观的人,是不是就不谈恋爱了?不是的,当然你不谈更好,那叫出家人。如果没出家,也不谈恋爱,那叫半出家人。但是他/她为什么要留一半呢?他想投机,这是中国人的习惯,总想留一条后路;留了一条后路,你就去不了西方极乐世界。你能不能去了西方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说:“阿弥陀佛,能不能给我留条后路?”阿弥陀佛说:“你直接回去算了!”投机也没关系,投到后来真的开悟了(居士开悟的有很多),你自己都会往前走,有什么好留的?也不存在什么留不留,无处不净土,但要达到这样,真的得费很大的力气。
不管怎么样,一个有佛教理念、佛教世界观的人,对待爱情的态度要宽容很多、要合理很多,懂得去原谅对方,没有那么执着,因为那个不是他唯一的东西。而我们普通人会认为爱情是唯一的东西——“离开了你,我就没了全世界;没了全世界,我也要一定有你!”这是傻瓜在胡说八道,看你死了以后,没了你,他会不会有全世界?大部分还是会有的,也有极个别想不通的,可能会去跳下楼等等,但是你把他拉住,三天以后就不跳了。
人性的东西有时候非常黑暗,那我是不是否定有那种要生要死的爱情呢?不用我说了,否定不了,为情自杀的人有很多,他想不开,那是唯物主义见让他深陷其中的。如果他有因果观念,他敢去自杀啊?他不会去自杀的,即使皈依爱情失败了,他马上会去找另外的皈依——皈依三宝,三宝永不负你,而你的老公或者老婆,不负你才怪!就算这一世不负你,他死亡的时候相当于负你,因为死亡十天以后,他就不记得你是谁了,可能你们投身于两个不同的团体,成为人的话,到时候提刀对砍都有可能。
所以,爱情是不可靠的,但不代表它没有快乐,至于其中的快乐大家都经历过,当然,也许有些年龄小的人没经历过。有些人说:“那我能不能够经历一下这些快乐再来修行呢?”可以,但别把自己搞残了,很少身残志坚的人,几乎是不可能的,基本上都是身心俱残。人类的福报是有限的,你拿去乱用,到了后来你的福报力就不够了。搞残有很多种方式,还有就是增加了很多的邪见,心灵特别的脆弱,真是玻璃心。这种人有很多,特别是谈恋爱受够了刺激的心灵,稍稍一点不注意,你就成了魔鬼,只要让他不舒服,基本上都成了魔鬼。按照唯识的说法也没错,外境都是魔鬼,根本原因就是他的心本身已经是魔鬼了。
所以大家要去思考,如果真持佛教的观念,能不能从里面脱开呢?要脱开。脱开不是要你马上回去把老婆休了,把老公也踢了,子女都送孤儿院,而你是居士,不行的。你说:“万一我出了家呢?”出了家你就可以逃避责任了,没问题。但是没出家之前不行,你可以去照顾你的父母,照顾你的妻子、老公、孩子,但是你要告诉自己:这些都是不可靠的,真正可靠的一定是三宝。
即使你持佛教的世界观(不是只有一世的世界观),在付出的时候,心里面也不会因为自己付出了,对方没有回报而过分的恼火。即使对方真对不起你,你也不会要死要活,寻死觅活。即使恩爱,你心里也明白,恩爱最终会随着衰老、死亡而烟消云散。
退一万步讲,你们要生生世世在一起,两个都得学佛才行,不然你变成了鸡,她/他变成了鸭子,你们怎么在一起啊?来个鸡鸭配?有些人经常发愿:“生生世世要跟你在一起!”好像是你当书记一样,你盖了章算数?扯淡,这是根据业力来实现的,两个人要去修行才行。你能不能变成人都是一个不定数,还要生生世世在一起,真是扯淡。“就算在地狱,我们也要在一起”——有个地狱叫无间地狱,你怎么在一起啊?一个人一间,那叫单间。(众笑)
居士们,请记住,我没有反对爱情,你可以有爱情,我只是告诉你那不是皈依,不要把它当成像电影上演的那样,把其当作最重要的事。有些人把这件事推到了顶端,事实上并非如此,最重要的是,我们的生命要去找到最究竟的真理。佛教徒可以有爱情,但它不是最终的皈依,他的心会宽大很多。
如果他有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会更加宽大,不会太跟你计较“哎呀,你今天怎么这样对我呢?双十一节到了,四个一哟,不要说剁手了,我连指甲都没剁过!”他不会去计较,他的心会因为修行以及思维这些东西而变得宽大很多,反而有利于现在的爱情。
当然,走到最后会完全离开尘世,大家不要认为他离开了尘世,就什么都不做了,那是你想的,佛菩萨下来成为人的时候,他会照谈恋爱。当然,那个就不一样了,你现在不要谈下来,连上都没上去。但佛菩萨就不同了,谈一个死一个,被谈的那个都是前辈子修了歪屁股坟(前世积累了很多的福报)才行。
但大部分人都不是这样,我们要离开一些牵绊我们修行、牵绊我们走向真理的东西。我并不是让大家不谈恋爱了,不要到处去说“不要谈恋爱了,有家庭的马上离婚”,并非如此,否则唾沫会把我砸死的的。我们要用两种不同的世界观来对付它、来出离它,知道情爱是很苦的!
两种世界观的差别是什么呢?本身谈恋爱是一种福报,但是我们用世俗的唯物主义世界观去谈恋爱,容易把呈现出来的福报快乐变成苦,因为过分的贪执。但是佛教会把苦变成乐,很牛的,比如修行到一定的程度,恋爱失败了,失败了以后的痛苦可以转为道用,苦反而变成了乐,等一下我会讲到这些,这是我们对待爱情的态度。
接着说亲情,在爱情里面其实已经说了,因为血缘关系,或者不一定是血缘关系,比如夫妻关系,甚至连夫妻关系都不是,只是凑在一起长期生活的人,也会形成一种互相依赖的关系、互相温暖的关系,有时候邻里之间都会产生亲情的。如果两个人都持唯物主义见,那会不会有亲情呢?也会有,比如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我们邻里之间的关系都很好,隔壁炒肉的话,也会弄一碗到我们家里来;我们家里炖个鸡汤的话,也会舀一碗送去隔壁。但现在门一关,我在这边被人杀了,你也不要来管我。
这是真的,我在邻水有几个朋友是小偷(你们不要怀疑我,为什么有小偷的朋友?我告诉过你们出身不好的),他告诉我:“只要一脚把门踹开(好粗暴哟!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就开始偷东西。”隔壁的人听到响声后,拉开门一看,他也出来拉开门一看,随后把门关上,在里面继续偷,隔壁的人看到了也不管。他根本就不怕,偷了以后还在里面做饭吃,睡一觉起来才走。现代这个社会,邻里之间已经没有那样的情感,但以前还是有的。
当然,我们现在说的主要是家庭、亲人之间的亲情,如果以唯物主义见会不会好呢?也会好,但是也跟爱情一样,很容易产生很多矛盾。现在争遗产的人有很多,为孝敬父母的事情而闹的人也有很多,产生一点的不爽就兄弟不认,姐妹友情变成了塑料花友情。
两夫妻之间,没有了荷尔蒙的冲动,最后变成了互相依赖。但也是一样,如果你持唯物主义世界观,只会使我执越搞越强,很容易形成互相伤害,即使不是伤害也会变成伤害。他不会用修行去除嫉妒、贪吝、嗔恨这些东西,双方都不改,总是要求对方改,越要求对方改,对方越不改。所以唯物主义见是很麻烦的,他认为生命就只有这一世,要尽量去抓取自己的利益。还有,唯物主义不要求反观,都是向外去驰求,亲情也要对方来将就自己。所以,就算很多的老两口互相离不开,但也会经常拌嘴,拌起来还花哨得不得了!
如果内心里面真的认同佛教的世界观,并且去串习它,那么亲情也会变得很温暖,真的会去爱对方。而且他会容忍对方的一些习气,改掉自己的习气,这样两人就会越来越好。作为个体,本身已经很悲哀了,但也能够感到亲人之间、个体和个体之间,有真正好的一方面,感到依靠的温暖。
一般的亲情经不起重大的违缘冲突,平常没事的时候你好我好,一起出去吃喝玩乐,但真遇到灾难的时候,跑得比谁都快!有些亲人也不行,大家知道你要借钱,试试能不能借到?我告诉你嘛,我有很多酒肉的朋友,要是我打电话去借钱,一借一个失败。大家会说:“你还会借钱?哎,怎么怎么样了?”如果我去糊弄他们一下,说发现了一个宝藏,我们联合去采矿,他马上就来了。这些人不愿意丢掉这一世的利益,紧抓住不放,而且越老就越抓住不放。
但真正的佛教修行人就不是这样,他没什么好抓的,特别是初地菩萨,他想着给出去。初地菩萨称为闻施则喜,听到有人来找他要东西就开心,也愿意马上拿出去。当然,我们现在达不到初地菩萨那么高的境界,但是经过长期的出离心、菩提心,特别是菩提心这方面的闻思,我们会努力改掉自己很多恶劣的习气。如果两个人都这样,关系就慢慢会改善;如果其中一个人这样,也会达到一定程度的改善。还有,就算你做了,你的对象可能不做,而你的心胸宽容,原谅他/她的习气,你受的苦也会少很多。如果心胸不变,稍稍一刺激,真的是要死要活,心理还会带来生理上的痛苦,大家想想是不是这样?
你说:“我修行没有起到这样的作用。”说明你的修行刚刚开始,或者你的修行不到位,或者你修了很多年,根本没当真,只把它当话说一遍就罢了。《入行论》我们从12年开始讲到现在已经八年了,都还没讲完,为什么要这么去讲啊?我希望每一堂课都给大家带来这样的思维,思维深了以后,你会深深的发现受益了。如果没有感到受益,说明你根本没当真,《入行论》的道理,用得着那么讲啊?两句话就说完了,但为什么要讲得那么细呢?希望熏染大家,不能把它当知识来学,今天听了看了,明天就完了。所以,这些东西对我们的亲情关系,乃至于前面说的事业和爱情,都很获益。
亲情也有很多苦,实在太多了,原因是我们所持的世界观。如果我们以佛教的世界观去对待,苦也不见得是真的苦,相反会变成甜。世界观就有这么重要,但是我们不会去考虑。当遇到苦的时候,本能就认为是外境的问题——他得罪了我;或者我这么对他,他还这样的对我?“你看,我一生都给他了,但是那一天我推门进去,沙发上坐了另外一个女人”(我说的是最近的一个新闻,许志安出轨。)
但是一个真正的佛教徒不会这样,那会不会难过呢?会难过一下,但是一想:“可能前世我这样对待他,好了,该报,报尽就算了!”转念,如果再坏一点,“哼,这一世这样对我,下一世呢?嘿嘿!”心里就更舒服了一点。如果以菩提心的角度,他快乐就让他快乐,自然就放下了。如果以空性,那是真的吗?自然安住。所有的方法都会让我们强烈的执减轻、放松,乃至于放下。“放下”不是一句话,说放下就放下,你放得下吗?
大家总是渴望神迹,比如我去求佛菩萨,把那个妖艳贱货给我弄下地狱去!佛菩萨能干这个事吗?不是这样的,整个世界上不管什么复杂的问题,要真解决的话,唯一只有佛法。但却没多少人相信,七十亿人有多少人信佛法?有多少人信了佛法再学佛法?学佛法能不能学到真的?学到真的时候,能不能够贯彻、实施?中间遇到问题能不能解决?能不能达到最后的节点上去?在节点上能不能跨得过去?一推算起来,这个世界上少得很,所以大家要珍惜自己的暇满人生。
刚刚说的是亲情,现在来说个人生活,其实也一样,有购物、生活等等各种各样的习惯。如果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我们没有其他的办法,只能去找各种各样的东西来刺激自己,让自己快乐。有人不停地购物,所以双十一节,马云哥哥赚得盆满钵满,他在利用你们的贪欲。你们买的那些东西真的管用吗?双十一节便宜,一下买了很多卫生纸,结果用到三分之一的时候,剩下的三分之二全都臭了。
还有制造各种各样的节日,明明是二月十四,突然飙了一个情人节出来,关你什么事啊?好像二月十四那天,就一定要买个东西送情人。你说:“这是为了人类的快乐!”可以,快乐就是贪欲嘛。如果不持佛教的世界观,就不会去修行,也产生不了佛教修行的快乐,最后只能在这个世上找快乐。我不找快乐怎么办嘛?只能购买、旅游、谈恋爱、搞事业成就等等,除了这些东西,用广东话说:“我点算啊?”(用普通话说:“我怎么办呢?”)没有办法,我们只能去搞这些东西,导致个人生活变得非常散乱,搞了很多无用的东西。
但是佛教里面闻思、修行的人,走到一定程度,他们的快乐形式会变的。像我走到哪里,首先就要考虑打坐,因为一屁股坐下去,杂七杂八的心念全都停止了,心如海平面也好、如境面也好,不管是什么,在那个状态里面,我能恢复所有的东西。你说:“我达不到你那样的程度。”我的程度并不高,谁都可以达到,但是你不去做怎么行啊?只是一个概念不停地在头脑里面盘旋,这只是说禅定,等一下我还会说佛教的快乐。
个人生活中乱七八糟的东西,带给了我们很多的忧烦,最后发现,这些东西并不能让自己快乐。比如旅游,很多人年轻的时候都说:“我要游遍全世界!”现在全世界我只游了三分之一,就已经很厌烦了,这个世界上除了南极跟北极没去过以外,其他大部分的地方我都基本上去光了,发现也真的没什么。
当然,对于没有修行的人来说,可能认为这是快乐,今天欧洲、明天美国,后天又是泰国,乐乐陶陶,而且我一出去,前呼后拥,坐的是头等舱,牛得很,但有多大的快乐啊?跟修行比较起来,它真的不值一提。我非常想找一个地方安静下来,静静地观察自己的心,那不是因为太烦了,想求个安静——不是的,修行会带给我们建立另外的快乐方式,会抵消掉过去因为散乱,不停地靠外境刺激而形成的快乐,那种快乐首先变得寡淡无味,最终一定会变成苦。
买买买,最后买的东西已经不能让你快乐,而买的本身一直在驱使你。你看女生们买的衣服,很多都没穿过,有的甚至是佛教徒来的,那个女生有十几个衣柜,里面有一大半衣服没穿过。因为购买让她舒服,形成了一种心理态势,付钱、拿东西的时候有一种平静跟安乐。
其实跟赌博是一样的,赌博为什么有瘾呢?因为在集中的时候会有乐,比如拿牌不能一下摊开,不然是没劲的,一定要慢慢捏开。那个时候在专注,而强专注会形成瘾,这是训练性变态的一种方式,受虐狂就是这么训练的。你拿个小鞭子,对着他某个地方来打,但是不能打得太厉害,不然他会不干,要半痛不痛的,痛会把注意力往里面集中,然后就痛并快乐着,变成了所谓的受虐狂(这些教多了不是很好)。
这是人心必然会发生的一些现象,我们通过这些零散的方式(心念的起动)来刺激快乐,慢慢会无效的。佛教有两种方式让我们抵消这些,第一个就是不那么散乱,形成静可以快乐。还有一个就是脱离的快乐,用观来进行脱离,脱离这些纷纭的散乱等等。到了厉害的时候,散乱也不用脱离,念头越多越快乐(密勒日巴尊者说的)。你说:“这个好高哦!”不高的,单空都做得到。在单空的状态中间,念头一出来,马上被空掉;身体一显现,一觉知,觉知到哪里,空哪里,那种松爽就开始出来。
菩提心有没有快乐呢?内触妙乐,菩提心训练成熟以后,会形成一种力量(心态)。五蕴的聚集,先是由心的倾向性,然后形成气脉、骨肉(气脉属于色方面的,受想行识属于心方面的),跟色结合,再形成念头,念头就堆成了心态,心态又产生念头,这样交互进行。有时候会因为一个心态产生一个念头,有时候会因为一个念头又逐渐形成一些心态。
如果我们把心完全变成了菩提心,那些邪的心态(贪嗔痴)就开始松掉,乃至于消失。贪,开始可能会引来一点快乐,最后会变成苦;嗔,马上就是苦;痴,可能不苦不乐,最后也会变成苦。而佛教的菩提心也好、空性也好,都会把这些不良的心态松化掉,然后会建立一种菩提心的心态。虽然这种菩提的心态不是很究竟,但是会遏制这些贪嗔痴慢疑的发生。在遏制的同时,它会形成力量,当力量坚固如大地的时候,就是所谓资粮道的菩萨。而这种坚固如大地的心态,遇事的时候,它有心的产生模式(方式)。没有菩提心的人,你给他一巴掌,他马上就是嗔恨心;有菩提心的人不是这样的,他的嗔恨会被遏制掉,反而会宽容、理解,所以心就不那么痛苦了。
还有,这种心态走到一定时候会影响气脉,形成一种内触妙乐。对外界的反应不那么激烈,抱有宽容的心,内在就会形成内触妙乐,这个人整天都笑眯眯的,心情很愉悦,这是菩提心带来的快乐。空性就非常复杂了,有很多的层面,但是再复杂、再多的层面,总结起来就是一种松脱的快乐,你会发现那种快乐是不坏的,怎么都坏不了,就算天塌也一样。
我们现在的快乐,起码要依据一个身体。世人说:房子是零、老婆是零、田地是零、股票是零,身体是一,没有一全部都等于零,意思是你要用身体去承担这些快乐,身体是主体。但空性会让你发现产生快乐的根本不是身体,身体只是帮忙的,没有身体可以同样快乐。原因是什么?其实都用不着空性了,禅定修到一定的时候,粗大的身体消失了,你心不感到快乐吗?一样感到快乐,说明身体不是主体来的。
走到后来,对各种因素都不太执着的时候,你会发现心的快乐是破坏不了的,任何缘起都破坏不了,那个就是空性的极乐,而且不依赖对境,它本来就快乐,叫乐空双运。你说:“这是后面的事了!”是后面的,但拥有前面的出离心,你都会松脱很多东西。以前不见了个钱包,三个月都没回过神来,现在不见了就不见了,根本不在乎——因果报应。
你要真的相信因果报应就会这样,你说:“我没有想到啊!”你没有去想因果报应是怎么回事,也没有去串习它,心根本没有任何的力量,你想到的还是“钱不见了,我怎么办呢?下一顿吃什么?”你会马上忧虑现实的一些东西。你说:“那我就不管现实啊?”不是不管现实,最近有句话说:“我们既要管现实,也要仰望星空”。他说要仰望星空,多傻呀,你仰望佛陀、仰望三宝,思考这些道理,这些苦难就会慢慢被解决,这是真实、可以发生的。
包括我身边的很多修行人,说老实话,要头脑没头脑、要品德没品德、要意志没意志、要学识没学识,从人才的角度来说,叫废材,但是废聚获至宝。很多人也发生了显著的改变,慢慢能够掌握自己的情绪,能够掌握自己的痛苦跟快乐,能够领略到佛法的好处,再也不会对解脱“哎哟,解脱好遥远哦!好期待、好向往哦!”然后“走,看电影去!”他不是这样的,他真实知道自己可以拿到这个东西。也就是说,它并不是神秘到一定要天生才俊才可以去获取的东西,普通人也可以。
好,我们开始来说修行的快乐过程。刚才我说了一大堆,实际上修行的前期你会很不快乐的。虽然叫“前期”,这个前期是什么意思呢?假如这里是开始,那里是成佛,你的前期在哪里呢?这一大段都叫做前期。大家一看,啊,觉得好苦啊!你有这一生嘛,我们说的是一生成佛,为什么前期拖这么长呢?因为我们的执着太深了,还有福报不够,为什么福报不够呢?你整天斤斤计较,一根头发丝掉下去了,你找了八个月,你以为找回来是根金头发丝啊?所以你没有办法走完前期,你永远都只有前期,因为出离心不够。还有,人心心念念都是自己的快乐,一点都不去为别人着想,还是在前期,因为菩提心不够。
所以三主要道很重要,大家不要一上去就不要前两个道,只要后一个道——空性。好比我要上楼,不走一楼、二楼就直达三楼,那你得飞才行的。你说:“好啊,我有钱,我去买直升飞机!”我告诉你嘛,那上面没空气的,直升飞机也需要空气才能飞得上去那个楼。所以一定要有出离心跟菩提心,这些就是前期。
你说:“我想有怎么办呢?“只有闻思跟积资清障,真的没有其它办法。大家不要想着跑到这个大德那里加持一下,那个大德那里加持一下就可以了,我告诉你嘛,我身边跑到大德那里加持的人(乃至于亲人)成堆,有的被全世界一大半的大德都加持了,不管什么大德都有,但还是一点出离心都没有。(也不是完全没用,如果说完全没用,大家的玻璃心又不好受。)
你说:“那我就跑到圣地去。”我告诉你嘛,跟着我一起去这样圣地、那样圣地的人有很多,也不见得有出离心。那真的要靠长期的闻思、修行,让心态慢慢地变,慢慢脱离执着,建立新的快乐机制。在修行上建立了快乐机制,基本上就有了出离心,前期就走得差不多了。但这个过程很难,而且有很多反复,中间有时会青黄不接,修不下去,过去的快乐不要了,新的快乐还没诞生,那个过程真的很苦!
这个过程需要什么呢?需要同修的陪伴,要互相支持。一个人不行的,你回去马上就会去找其它的快乐,那一个人是不是完全不行呢?也不是的,如果一个人真狠的话,也可以搞得下去,但是你狠不狠呢?自己对着镜子照一下就知道了。没那么狠要怎么办呢?要去找团体,还有要去找导师。
我们不是经常说加持吗?那个时候就真的需要加持,当你搞不下去,好痛苦的时候,就需要到一些真有修行的人面前去,跟他们相处、跟他们谈话,倾泻自己心中的不舒服。有时候甚至厉害的,根本就不用说,你到了他面前——“哎呀,前面的都忘了!”但是出来又开始了,这样的话,你就多做两次。
还有要去积累福报,真的学会布施、供养、放生,还有磕头、修五加行、供水、修金刚萨埵,天天训练自己的心发菩提心。发菩提心千万不要当成口技的练习——“我与无边诸有情,本来即是正觉尊,了知如是之自性,即发殊胜菩提心”,十万遍念完了,心还是自己的心。发菩提心,要当真的去爱周围的生命、爱众生。当你真去爱的时候,心才会变,让你感受到真实的作用,五加行要这样修的(我讲过很多关于五加行的修行)。
很多人来告诉我:“我五加行已经修了三遍了。”我说:“你头上的两只角怎么还没有长出来呢?”他把磕头变成了体操运动,腰肌练得很好;念这些偈语变成了口技行为,完成了数字。五加行都是为了集资清障,让自己的心真的改变,变了以后,出离心、菩提心的快乐才会出来。产生了这些快乐以后,哪用得着再来催你修行?你一定会自觉的,心里经验性的知道修行快乐跟世俗快乐的差别,而不是概念性的知道。
凡夫的心最耿直,经验性的知道快乐以后,就想去钻,食髓知味,总想待在快乐的地方。那时候就不需要别人来催你,也不需要自己给自己打气——“干巴爹”(加油)!他自己会安住在快乐里面,或者去闻思。我们有师兄去拍一些出家人的视频,那个出家人说:“我每天早上起来观想上师,把上师安住在心里面,我好快乐!”我一听,这个人一定是修行人,因为他在修行上产生快乐了。而我们会“做下去没什么意思,好烦啊!走,吃海底捞!”那些修行的地方里面,当说到修行的时候,大家都坐在那里生无可恋,好像完全被虐死的感觉,但一说吃到海底捞,马上就兴奋了——他的快乐在海底捞上,而要把世法上的快乐引到修行上,需要很长的过程。
快乐还要从想象中移过来,很多人会在想象中获取快乐,而且想象会决定他的行为。比如情爱的想象,有个师兄跟我讲,他一上床,就幻想怎样跟未来的女朋友谈恋爱。我问:“你能够想多长时间?”他说:“可以一直想到入睡。”我说:“你想了多久呢?”他说:“十几年都这样子的。”我说:“你找到女朋友了吗?”他说:“目前还没找到。”然后他问我怎么办?我当时傻了半天,说:“你先去夜总会找个女朋友。”他说:“你什么意思啊?”我赶紧说:“开玩笑的!开玩笑的!”当然,我不是真的叫他去夜总会,有时候我说话故意刺激人的。他总是通过想象去获取满足、获取快乐,而想象需要资源,去哪里找呢?影视里面有很多满足我们想象的东西。比如我要想象我的女朋友,总要找一个样子来想,好了,有很多样子供我们想的。然后,要想象跟女朋友中间发生的事情,也要有情节来供我们想象,让我们更嗨,好了,这些影视里面都有。这些想象的快乐,就促使他的心始终在这些方面纠着。
我告诉你嘛,以后会慢慢离开想象,用AI来满足这些东西。哪天AI出来以后,人类会变成什么样子?你们会发现人类的后代已经不靠女性的子宫了,如果AI发展到跟现在的人类一样,所有的男性都一定会去找AI,所有的女性也会去找AI,他/她会靠这些东西尽量地满足自己的需求。他/她就不是想像了,是想象会被现实所满足,那太可怕了,最后他们会死于AI,假如他不遇到其他违缘,那叫慢性安乐死,解脱根本谈不上,所以不一定是好事来的。
AI的满足,以后会不会有苦难呢?我不知道,我要看那个时候出现什么,但一定会有巨大的苦难,因为强烈的满足一定会伴随巨大的苦难,至于到底是什么,到时候再看。当然,我也能想到一些,但没必要跟大家说,不然大家会觉得好黄色。
在缘起上,他在这个方面没苦难了,得到了满足,但是你放心,其他方面的苦难一定会出来。比如以前我们有饥饿的苦难,现在生产力发达了,饥饿的苦难基本上没有了,但是吃饱的苦难就出来了——胃疼、牙疼,属于吃饱的苦难。以前我们也有饥寒的苦难,现在衣服多的苦难出来了,衣服太多没苦难吗?有啊——“快来帮我选一下,我都不知道穿哪一件?”然后互相比较,你穿一件、我穿一件,不能撞衫,文革前大家都撞衫,没见得说什么,而你撞了衫还回去气半天,那不是衣服的苦难吗?
修行能够把这些一点点地排除掉,建立起心的快乐,心的快乐是摧毁不了的。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快乐真摧毁不了,即使是没有解脱,到单空层面都已经非常的幸福快乐,人会变得非常自信、坚强、睿智、慈悲。当然,大家要记住,这个过程很长,我刚才说了前期在这里。只要你修行有快乐,后面就非常好办,他就真的开始相信了,对上师三宝充满信心,还会喜欢去修行。喜欢去修行,菩提心也好发了,空性也不会变成一些空洞的句子,他会去体受了,因此前期就变短了。
从时间来说,就算他修行得很长,但人在快乐中间,长时间也会变成短时间。你看有些人在这里坐两个小时,生不如死啊,因为人不快乐。这两天有没有人体会到这个?特别老是不敲钟,心里面产生恨意的都有,甚至杀人的心都有。我以前就是这样的,连打五个禅七,有一座非常的不爽,不知道怎么回事,脚在刺痛,本来到了时间,监香的人老是不敲钟,他打坐就入进去了,啊,当时我真的连杀他的心都有了。
这个过程有点长,如果你坚持下去,到后来一定会出现快乐的。但是也有些条件,真的需要好的指导、好的团体,一个人不是不可以,但是困难性相当的大。而且我说的是好的团体哈,有些佛教团体不搞修行的,他以修行为名义,凑在一起搞世俗,拉帮结派,互相诋毁,根本不去讨论理论,一来就分析谁是魔鬼。根本不用分析,每个人都是魔鬼,莲花生大师说的:到末世的时候,男人有男人魔,女人有女人魔,小孩有小孩魔。还用得着分析吗?个个都是,我执就是最大的魔鬼,你敢说你没有我执啦?没我执的站出来!
不用去分析,我们要去消除这些东西,而消除这些东西,除了坚持靠佛法的修行,还有其他什么方法吗?没有。有些人想投机取巧,总想着跑到哪里去加持一下,我告诉你嘛,那么多年了,几十年了,我真没看到他们所传说的那些东西,我也不信那些东西。但我不是不信神通,我是不信有些人拍的那些相片,这样光那样光的,我讨厌迷信,甚至有点变态的讨厌迷信。看到一群群的人舍弃了一切去追求佛法,然后变成奇形怪状就出来了,本身是一个让我们的灵性提高,让我们各种各样素质都提高的一个东西,最后整成了一个很愚痴的团体。
有些世人提到学佛就很抗拒,当然这个有世人的偏见,但也跟我们佛教徒乱七八糟的东西有关系。佛教本来是智慧跟慈悲,怎么会让人讨厌呢?智慧、慈悲谁都喜欢的,讨厌的原因是我们没有做好,没有把真的佛法精神学到。所以,我们真的需要一些好的指导、好的团体,自己还要坚持,中间修行的快乐是很强烈的,而且非常的有用,在真正的佛法面前,是不会有苦难的。
我以前听人说“佛法光芒万照”,照到哪里啊?照在敞开皈依的心灵里面,照在一些能够坚持的心灵里面,而且一定会起作用的。我们这个修行团体很世俗的,有做生意的,乱七八糟什么都有,一群女人婆凑在一起搞是非很厉害的,扯淡的事情多得很。即使是这么一个居士团体,但很多人都在变,甚至有人连抑郁症都治好,为什么?佛法。就算他不是非常认真,也有个团体裹着他走,大家去打坐了,他不好意思也要去打啊,几个不好意思下来就变成很好意思了。
最初公司打小禅七的时候,我试探他们能打几天?有些人要求打十几天,有个师兄直接说:“谁敢说十几天,我打他!”现在我想,如果再打两个七,很多人都能坚持下来,但我们还没有尝试打过两个七。这个东西是磨出来的,关键我们一定要坚持。刚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觉得开悟是一个很遥远的事情——开悟是很难,但你这一生坚持下去,而且找对了团体和导师,修行也很认真,那是绝对可以的。
佛菩萨在上,要是我说的这些话不对,我会堕地狱的,那真的是长劫地狱。但事实上绝对可以开悟的,如果我们学了那么多东西,都不能开悟的话,那就是上师们在骗我们。如果骗我们,遇到我这样的流氓,后果是什么?我不跟你讲仁义道德,一斧头就劈了你,你还不知道是谁劈的,我就干这一行的——坏蛋!如果我烦起来,就不会跟你客气了,在论坛上发帖子等等,各种手段都会来。但不是的,佛菩萨是真的,他们没骗我们,值得我们全身都趴下去——五体投地。而他们是真的,你又不去学习的话,就变成拿着一个宝贝在瞎扯淡,你变成假的。那你怎么可以拿佛法去砍呢?砍你自己吧!佛菩萨像虚空一样真实,你要去诋毁他们,简直炮打虚空,根本没用。
这个话题虽然东拉西扯的,但围绕的主体是:佛教的世界观既可以帮助我们在生活上、各种情况下去处理应付这些苦乐,同时可以建立自己的快乐,修行的快乐、解脱的快乐。这些快乐跟世俗的快乐比较起来,世俗快乐根本不堪一击,能够体会到佛教任何的一点快乐,就会逐渐地放弃世俗。大家认为放弃是不是什么都不要?不是的,当你拥有了佛教的快乐时,世俗的快乐也可以有的,但就不会像以前一样,因为乐而变成了苦,原因是你没有那样的执着了。
还有,世俗的一些苦会因为你的佛教的修行而变成乐。这就是两种世界观对我们生命的利益跟好处,我们拿着佛教的世界观,可以获得暂时的快乐。如前所说,一方面对我们生活上各个方面的处理,刚才已经说了很多。另一方面,在修行的过程中建立这些快乐,最后我们会得到究竟的快乐,也就是证悟之乐、成佛之乐,大家乐才是真的乐!
这个能不能做得到呢?听到这个东西,大部分师兄可能觉得有点儿悬,如果一个人全心全意地修进去,真的做得到的。可能活着修脱嘎让自己成佛要难一点,但修彻却让自己中阴成佛是可以的,大家还记得噶陀寺有十万虹身吗?大家不要想到刚好十万个,九千九百九十九都不是,其实是指很多的意思,有可能超过十万,有可能不到十万。那十万个虹身,以为个个都是再来人啊?个个都是天纵英才啊?不是的,因为教法对,当然,也可能是那批人虔诚,环境因缘恰好合适。
那我们现在是不是呢?现在的末世确实有点糟糕,整个社会的氛围都不是非常好,大家对佛法的认识也千奇百怪,生活各种各样的压力,居士特别的大。但是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我们有团体,而且在教法上集中了很多各宗各派的优势。而且末世的时候,建立的功德跟正法时代、像法时代是不一样的,正法时代守一生的戒律(二百多条)等同我们守一条戒律一天的功德。还有末世的人头脑发达,信息也发达,可以看到很多东西,这些东西如果融汇得好,变成修行的话是非常有用的。
古代的人,求一个窍诀连命都不要,而我们现在堆满了窍诀,不知道怎么用,会变成这样子。所以我们有我们的优势,活着的时候,我们可以去修行佛法,从而给生活带来很多的快乐,最后再获取解脱的快乐。最关键的是坚持去做、坚持去做、坚持去做,没有其他的办法,不要期望吃一个甘露丸就搞定了。我那里有很多的甘露丸,你需要吗?也不需要这样见解脱、那样系解脱,那些有用,但是很多人带了见解脱、系解脱等等,没见到你的烦恼去除了?这些有用,最重要的还是持正确的见解,不停地去修行,心经历各种各样的翻腾、起伏、苦难。最后感受到出离心的味道、菩提心的味道,以及单空的味道,最后把这些味道全部去除,就是解脱的味道。而这个事情在一个人的一生中,绝对可以完成,但大部分人的心还是贪恋世俗,甚至连信都不信了,那些人谈都不用谈了,也不用说,你先去信了再说。怎么去信呢?自己去闻思。
坐到这里的人,我认为大部分在概念上是信的,信了以后怎么去做?去做的时候怎么坚持?我知道这个过程真的很苦,而且自己也不知道该怎么办,像无头苍蝇一样,所以我们才建立团体,互相指导、互相讨论。切记不要迷信,迷信没用的,不是在心里面对他很虔诚就会怎么怎么样,虔诚是有加持作用,但是你停留在虔诚里面,也就只有虔诚了,可能会帮助你往生,但也不一定的,因为不经过修行的虔诚,很容易被击毁的。
这就是我们这两天讲课的内容,今天先讲到这里,我们明天开始讲《顿悟入道要门论》,大量是关于禅宗一些顶端的见解,希望大家要打起精神来听!那就不是像今天,今天大量在说一些世俗的事,散谈、劝修这个层面的,明天就是见地性的一些东西。对很多师兄听起来可能有一点困难,不过你打起精神来听,种个种子也好,但是我会尽量把这些东西讲得非术语化,尽量让大家听得懂一点。
今天的交流到此为止,现在一起来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顿悟入道要门论》第22课——三种世界观对生活苦乐的处理(上)
- 《顿悟入道要门论》第24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