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七就快结束了,每个人一天最多打九座,最少打五座,艰辛的日子终于过去了!大家觉得打坐怎么样?有意义吗?如果有意义,下次继续召开;如果觉得没意义,我们就把它结束了。其实我们公司有自己的内部禅七,员工都认为禅七有意义,为什么呢?——那几天他们可以不上班。(众笑!)
但对于外来的师兄,只有五一和十一两个禅七,你说它对我们的证悟有多大意义呢?谈不上有多大,但作为一个修行人,应该把所有空余的时间都用来修行,因为我们是居士,还要上班,对家人和朋友有些义务和责任。
很多人认为,学习佛法只要投入百分之六十或百分之八十的时间就够了,但我个人认为要用尽全部的时间,因为这个真的不容易!你本身是居士,已经被工作和各种各样的琐事占去了大量的时间,如果其中还要拿去百分之二十或百分之三十的时间去消遣,只剩下百分之六七十的时间去学佛,真的是不行的!
你内心真的没办法挪位,体会不到佛法带给你的妙处,你的心一旦体会不到佛法的妙处,就会学不下去,你一定会折腾的!这些现象比比皆是,我从中间也学到了好多,这些师兄们也教给了我好多,各种反复折腾的经历,那真是精彩啊!就像活活的连续剧,而且我要面对好多的主角,他们又是编剧、又是主角、还是导演,我要充当每个主角的配角,所以跟他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众笑!)身心没办法挪位,就体会不到好处;体会不到好处,就更学不下去;更学不下去,他一定会愁苦,因为没有快乐啊!学佛自然斩断了平时很多让你感到快乐的东西,而修行的快乐也没有。哇,那会真的难受!如果你立场不挪位,学佛的好处是很难产生的,那要怎么办呢?要挪位的话,就要先苦一段时间,要身心泡进去,慢慢丝毫一丝一毫地发生改变,这个过程真的很艰辛!
说老实话,我在周围学佛的师兄们身上看到了这种变化,心里也很安慰!并不是说高不可攀,居士都不行,事实上很多人都在变化。当然有变化得比较好的,也有变化得比较差的,但确实都在变化,真的能一天天地用到佛法里面去了,开始慢慢把自己变成修行人了。
如果你有出离心,就算是修行人了;如果你有一点点的菩提心,就开始走入大乘之路了;如果菩提心比较好的,算是一个大乘的修行人。要是真的走到大乘修行人的程度去,我觉得这一生起码都结上了个殊胜的缘,种下了个殊胜的种子。
如果菩提心发得比较踏实,你成为了菩萨,那就没得说了,我觉得你就算不枉此生了!如果这一生真的能走到根本点——开悟,就叫庆快平身。你问开了悟以后,怎么取得初地菩萨、八地菩萨、佛陀的果位呢?其实你开了悟以后,就知道那些东西不是很难的,难在于最开始的“开悟”。
开悟的难在于开始的不明白,而明白后的难,就看他狠不狠心了,虽然他明白这样发展下去是可以的,但要不要狠心斩断这一切,去住山洞呢?有一部分人可能会斩断一切去了,对于一个证悟比较踏实的人,去闭关不会很痛苦的,不会像我们在闭关室憋着自己,对证悟者来说,就是一种享受,你用世法去勾引他也不行的。这是一种人。
还有一种人,他悟得比较踏实,可以影响周围的人。就算他的文字能力和语言能力不强,但他的行为和举动,对很多问题的看法,特别是对修行问题的看法,一定有他的独到之处,总是会影响与他近缘的人。虽然他不会成为大的法师、大的仁波切,但影响他近缘的人,对于一个真正证悟的人来说,那是绝对有力量、有效果的!
如果一个修行人能够真正走到那一步,也是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你说花百分之六七十的时间,也不是不行,但我觉得一个居士,除了正常的生活工作以外,应该把所有的时间浸泡在佛法里面。并不是每天都在那里打坐,或者每天都在那里读书,你可以换着做、轮着做,总之你的身心相续要钻进去——我一定要在里面搞出个名堂来!
这跟世法是一样的,比如有些人喜欢画画,身心都沉浸在画画里面,最后他成为了名画家。我记得以前香港的歌星张国荣,他最初唱歌被人骂惨了,骂得一塌糊涂,说他唱得很烂。最后他就买了很多名人唱歌的碟,回家日听夜听,去听别人怎么唱,然后去模仿。这是他自己讲的。实际上是身心沉浸去了,至于他唱的是好是坏,我们先不管,但他确实因此而成名了。世法要这样,佛法更要这样,全情投入、真诚投入,是一个人学佛成功的首要条件。
有一次我们公司小禅七,我跟员工说了学佛人成功的三个重要品质,大家还记得吗?第一个要人格稳定,不是指你起了情绪就是人格不稳定,人不起情绪是很少的。人格稳定是指我追逐这个东西,就一定要追到底。不能说今天我学佛,明天学基督,后天学天主教,大后天直接去搞法轮功,再不行就搞传销。我们不能这样,你看很多人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然后到处去交钱搞瑜伽。我们有这样的师兄哦,这里搞几天,那里又训练几天,这就是不稳重。
还有一个不稳重是什么呢?学一个门派或者一本经论,学三天就不学了。佛教有很多派别,没有什么好坏的,主要看适不适合你。哪怕是我们宁玛派里面都有好多种方法,亚青寺一种方法、喇荣佛学院一种方法,竹庆一种方法,佐钦也有一种方法……有各式各样的方法,每一种都有各自的特点,有些人在这里跳两下、那里跳两下,永远都安定不下来,这是在学习上的不稳定。
第二个品质就是坚持,有些人即使稳定了却不能坚持下去,他搞两下就疲惫了、没意思了!这是直接表达出来的,说明他还能坦然面对自己的内心。有些人表面上:“哎呀,好殊胜啊!真的好殊胜的!”接着的行为就是:“走,我们去玩!”(众笑!)中国人很善于隐藏自己内心的声音,遇到一些挫折和困难就没办法坚持,哪有修行不遇到挫折困难的?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当年修行修到前无去路,后无退路,那不是一两次想死啊,当然我知道自己不会死的,但心想:”死了算了,死了以后就没有这些了!”我一样会有这些想法,而我还算是够坚强的人哦!我经常跟大家说到出生的问题,我的出生就是一个黑历史(黑社会),我喜欢打架,面对别人的刀枪都不眨眼睛,不眨眼睛只能算是勇敢嘛,一刀劈了,死了就死了,最多是这种勇敢。
但你真的修不下去了,就不是这样的,你都不知道该往哪里用力,烦得要死,左看不顺眼、右看也不顺眼,凡是我周围的生命都面临着极大的威胁!连自己都威胁,感觉玩不下去了,这时候有一个重要的人格问题,就是你得坚持!既然定了这条路,用广东话说:“死都要死在上里!(没所谓,死都要死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韧劲,没有这样的韧劲是不行的。
第三个品质是什么?追它要像追科学那样,把它当真理那样去追。有些事是坚持下去了,但只是每天在坚持崇拜,除了崇拜就没有了。或者做一些形式主义的事情,坚持做成了一种生活规律也挺好的,有很大的福报。但他并没有要去明白本性是怎么回事?我要证悟是怎么回事?它是一个真理,我们的心不能仅仅停留在仪式感、崇拜感上面,我一定要把它弄清楚,得有科学精神、追逐真理的精神。
这是我自己总结出来的一个人学佛要成功的品格,当然这跟道德没关系,只是一种内在的素质。而且这种内在的素质是可以去培养的,人格不稳定培养到稳定,每人个在修行过程中都会出现痛苦、煎熬,产生退缩之心等等,这些都没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闻思、通过环境,导师的指引、同修的鼓励,实在不行退一步去社会上看一看,发现比修行还不好,赶快回来!(众笑!)有时候生活的苦是一种福报,好多人真的要经历生活的苦,然后会现量地体会到什么是轮回过患?不然他一边说轮回过患,一边羡慕这样羡慕那样,如果羡慕不到还会苦了。
比如那些粉丝追明星,在街上见到他就昏过去了,这是幸福地昏过去还是痛苦地昏过去呢?我认为那是痛苦地昏过去了,粉丝自己可能认为是幸福地昏过去,为什么?他看到high啊!但为什么而high呢?其实那个明星跟他没什么关系,说不定根本就不知道他是谁,但他为什么还会high呢?
他想象自己跟明星在花前月下散步,在大槐树下讲故事,在高粱地里……他在幻想这些东西,也就是他的幸福完全寄托在不靠谱的幻想里面,然后可以为这个幻想付出晕倒的代价,这是幸福还是痛苦呢?对于三观正确的人,真的觉得这种痛苦好可伶!我们要真的发起出离心,有时候要经历一些苦难是必要的。第二个也容易过去的。
第三个品质要靠闻思,用真诚的心闻思跟祈祷,我们可以慢慢获得追求真理的基本品德。闻思就不用说了,大家都知道闻思,为什么还要真诚心祈祷呢?有时候闻思也会走很多的弯路,但真诚地祈祷,在内心里面真的相信三宝可以护佑我们,你去供水、磕头、放生,做一些相应的积累福报的事,然后把这些力量回向解脱,慢慢慢慢这些力量会推着你走向解脱的。
这些事要大量去做才行,因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学佛方面的福报真的很浅。我们拥有物资的福报是很厉害的,随便找一个富翁出来,他的财富已经超过古时的一些穷皇帝。比如清朝的道光皇帝,身上的衣服都有补丁的,我们现在要找一个身上有补丁的人,不是找不到,是他故意搞的,这里弄一块那里弄一块。(当然你可以说:“我哪里有补丁啊?我们身上穿的衣服都有洞的!”)有些姑娘们故意把自己的牛仔裤剪好多洞,为什么呢?——人类的审美都是遍计出来的,遍计真的很精彩啊!五十年代绝对是越胖的人越美,那个时候一胖遮百丑,现在是一胖毁所有!(众笑!)这些是人类遍计出来的。
当一个人处在单空的状态,看到所有都完全不具实质性的时候,胖跟丑的强烈执著感会减退,他会觉得胖也美、丑也美,人也搞不清楚为何看到什么都美。因为美的东西会引起愉悦感,单空修得好的人,随时处在愉悦感里面,他会觉得这个好看那个也好看“你怎么会认为他不好看呢?”他觉得到处都好看,因为他的快乐被扩展开了。
但有些富人却拼命把快乐收窄了,为什么?你看富人用惯了LV包,再往上走就只能用爱玛士了,他不会用麻袋的。这是人的心识程度决定的。比如我会很清楚这些东西,经常处在修行中间,但我一生跟酒店的关系特别好,可能住惯了酒店,只要一进去就马上感觉到,这个酒店是属于什么级别的?如果觉得酒店不好,就要告诉自己:“好了,要用修行来抵御这种不好”,身心一沉浸在修行里面去,好与不好就完全丢失。但我故意用自己的觉知去体受好坏的话,差别之大啊!因为全世界最顶级的酒店我也住过,最烂的通铺我也住过,所以对它们的差别领会很深。
我们可以通过修行,慢慢具备第三个内在的品质,这是可以培养的,并不是人一生下来都具备的。虽然这是闲话,但是很重要的闲话,接下来开始今天的课程。
今天的内容只剩下一点点了,讲完课后如果剩下一点时间,我给大家讲一个修法,这个修法有些人会听得懂,要求修行的程度可能要深一点。相对来讲,这是修单空比较好的人的另外一种修法,以前我没有讲过,那能不能在这些场合讲呢?
其实我觉得讲了也没什么,因为大部分人是听不懂的,听不懂就等于没讲。有一部分人听懂了,自己也不需要了,那等于没讲。最需要是那种半懂不懂的人,二百五需要再加二百五变成五百的,对这种人就刚好要讲,虽然只有几个人或十几个人,但不管了,我照讲!听不懂就拉倒,其实对于听不懂的人照着去做,将来也有好处的。修法的意义我待会跟大家说,现在不管了,我们先把课程学完。
问:“云何是说通宗不通?”
答:“言行相违,即是说通宗不通。”
“说通宗不通”是什么意思呢?在《宗镜录》里面有这么一句:“宗通说亦通,如日处虚空。”大家记不记得?什么叫宗通?就是根本的宗旨。禅宗有时候叫“宗门”,宗是指根本、究竟。万佛朝宗,万佛的根本还是那个宗旨——最究竟底层的本质。
说通是什么呢?说通有两个方式去理解,第一个是佛法的世俗谛或胜义谛的言说方面,思维逻辑的通达,仅仅针对于佛法的。第二个,他明白了法性以后,相续和心识弥漫开来,所有的显现在他那里呈现为跟宗通一样的性质,就是大圆满的等性解脱,禅宗说的所有都是法性——“郁郁黄花,皆是般若”。这个也叫做说通。但这里的说通是什么?对佛法的理解和对本质的掌握两种。对佛法的理解和表达叫做说通;证悟了对本质的掌握叫做宗通。
下面回答:“言行相违,即是说通宗不通。”表达佛法的时候说得溜溜转,什么都知道,一些闻思很深的师兄们都可以做得到。我们有好多师兄闻思了十几年,从菩提学会成立就开始闻思了,甚至菩提学会以前的很多师兄都在还在坚持学习。
而且学习的时候勤学不缀,不是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而是一直这么学下去,所以他们的思维能力非常的通达,对佛法非常的了解。小乘、大乘、因明、中观、唯识,乃至大圆满、大手印都学,学得很好,甚至五部大论都读完了,考试都得第一名或第二名的。这是个很好的事情,但他并没有明白本性就叫宗不通,大珠慧海禅师称之为:“言行相悖”。
什么叫做言行相悖呢?“行”是以安住法性的方式来进行修行(不是普通的行),或叫大圆满行,或叫禅行,这样的行如果没有明白本性,是没有办法修的。我们很多人认为的安住,基本上都是单空,有些人纯粹是安住于普通的禅定。
真正的安住一定要以明白本质为基础,这种安住不是像我们现在那样坐在这里的,他的注意力稍稍一转就回去了。如果成了习惯以后,根本就不需要提起,连那个正念的侦查兵都不需要了,永远都处在本性里,出都出不去,这个就是见超八地,而不是境超八地。如果是境超八地,必须是九地菩萨以上,那些人会非常的厉害!
但很多人是做不到的,只是说会通,但这里就说,即使你在逻辑思维上明白了、通顺了,你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叫做言行相悖,“行”指心行——心怎么去做的意思。
中国儒家学者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什么叫做知行合一呢?你知道的东西和内心的运行要一致,他提出了心学,王阳明对心也有一大堆的说法,很像我们的禅宗。在整个儒学里面,王阳明说的“心”是最高的,高攀龙这些都是扯淡的,而朱熹就更扯淡了。
还有道家,走到了道家南派的全真派,特别是丘处机,大家千万不要认为丘处机像武侠小说里面说的那样,拿着剑教郭靖怎么去打架啊、丘处机多抗元啊……事实上丘处机是不抗元的,我们千万不要受小说的影响。丘处机、王重阳都是元朝朝廷的走狗,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相信金庸,不信的话可以去查看历史,这个是公开的历史,连争论都没有。
曾经有部电影,丘处机被成吉思汗招过去,然后跟成吉思汗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成吉思汗赏赐了他金牌。最后他拿着金牌出去大开全真教的道观,当时真的风靡神州,他怎么会跑去杀元兵呢?所以大家不要信小说。
全真派对本性的探索很厉害,还有金庸小说里面的强奸犯尹志平,他也写了关于空性的文章,当真去区分的话,真的要把脸都区分肿!因为他的语言说起来都差不多,最后很容易引起一个误会,认为儒释道在根本上是一样的,你很容易会引发这样的想法。实际上真的不一样,虽然语言都好像相近,古人都喜欢用一些句子,四个字一排、四个字一排,然后好多都被记录下来了。
你看唐代道士吕洞宾也写了一个《百字铭》(不是你们修的《百字明》),那是一百个字写的二十句诗,每一句五个字,讲人的修行应该怎么样的。这个也是很难区分的,最后区分来区分去,根本是什么?——般若。你会发现他们就是在般若上搞不清楚,他其实有个轻微的执著在那里,那个执著是什么?他们会误认为自己没有执著了,会说“空”、也会说“明”。
甚至道家也有相应的说法,比如化身千百万亿,其实就是没有般若慧。如果你通过般若慧进去,领会得越来越深、越来越深,你会发现中间的区别很大,那真的是质的区别!有般若真的能解脱,没般若可能会有很多殊胜的显现,实际上你还是没解脱。
所以宗通不是那么容易的,但你随着佛家,特别是随着中观这么去,慢慢真的能认识般若是什么。为什么佛陀要先说一转——苦集道灭?他要你明白这个世间没有什么好留恋的,一定要离开它,苦是它的根本。为什么他不直接说三转,而中间一定要说个二转呢?因为大空性是我们区分于所有宗派最根本的要点和认知,你要区分出佛教跟其他宗派的不同,很多东西其他宗派都具有的,比如慈悲,基督教有时候慈悲起来也挺吓人的!儒家也讲慈悲,道家也提提倡不杀生,说上天有好生之德等等。还有戒律,道家的戒律会戒得你浑身发麻,严格得不得了!他们也不准吃荤,只能吃素,而且禅修的各种方式多得很,在六道里面玩一些花样的东西,比如道家的抓鬼真的一流啊!或者利用鬼道的众生为自己服务,到现在仍留下了很多五鬼搬运法这些东西。
到底佛家厉害在哪里呢?根本点在哪里呢?难道说你是取了另外一个名字的道家吗?都要去思考这些东西。最后发现不是的,最根本点就是般若。所以那天有师兄问:“我们要修行,最根本要是什么?”我劝他去学中观,而没劝他去学三转法轮,因为上去就学三转法轮,一般会修成常见,很难真正体会到真正的空性和般若。
实际上大手印、大圆满都是从三转法轮直接入手的,先确定心,然后通过心去修行。一个是逐渐体味,一个是直接指出心的本质,怎么去体味和指出心的本质呢?关键在于你要知道心的空性,还是要扯到二转法轮去,所以这个般若的学习(宗通)非常的重要!
当然,禅宗不仅仅是说二转法轮的大空性,它光明、空性一起来的,禅宗的运行方式,比如参话头,用的手段的理论基础应该是他空中观。其实天台宗的观点都是他空中观,也就是超过了自空的,但能够真正体会得到的,一定是以三转倒过来的方式实现了二转的大空性,你只要认知到光明的空性就完了,就是真正的开悟。
从二转去,不说光明的话,就会执著一个空性,甚至无执的空性出现了以后还要去破它,什么来都马上把它弄空,永远变成思维跟感受的对境。这时候如果二转处理得不好,没有真正的老师让你领会这个东西,没有彻底地息灭掉概念,就会出现轻微的断灭。
轻微的断灭体现的方式,就是你没办法真正地安住在中道里面、安住在法性里面,你始终在破,或者有个空的感受(认知)。这个感知有很多层面,不是说只有一种感受,但都是以“空”这种认知导致而成的。当然,这是对一些研究这方面的师兄讲的,大部分师兄听了也没问题,反正不会死的。
你问会不会影响你修行呢?如果能影响你修行,那就很牛了,放心,影响不了!一般来讲,只有你的老公、老婆,你的单位或生病才能影响你,如果这个都能影响你的话,说明你已经很用心了,但大部分人是不会受到影响的。
问:“云何是宗通说亦通?”
答:“言行无差,即是说通宗亦通。”
他理解的、逻辑的、表达的,跟他明白的东西能够完全成为一个系列的东西,世俗谛和胜义谛不再是断然的两个东西,它们融在一起了,叫做宗通说亦通。直接的表达就是:他明白的逻辑跟他体悟的空性(本质)不冲突,是完全一致的,叫“宗通说亦通,如日处虚空”。这是《宗镜录》里面讲的。
问:“经云:‘到不到,不到到之法。’云何?”
这句话好像绕口令啊!为什么要反复说这些呢?因为禅宗就是这样,他会把很多事情全部集中在能(根本)上,也就是你的心上去讲,忽略在所境上的一些差别。
而我们平常学习经论,可以在所境上说出不同的差别,比如一地菩萨不会去说本质是怎么样的,他的本质跟二地菩萨都是一样的,只是在所境上,他的妙慧会形成十二个百数功德,一刹那可以去一百个佛土、一刹那有一百个化身、一刹那成熟一百个眷属……到了二地菩萨就是千数了,一刹那有一千个化身、一刹那可以去一千个佛土、一刹那成熟一千个眷属……这些是在所境上(对境上)我们可以看得出来的差别,它就强调这个。
禅宗就不讲这些,什么都给你落到能境上去,落到能境上去的话,我们的心跟佛陀没有差别。一旦我们明白心是什么,我们就是佛陀,这就是禅宗的理论,也依据这个理论进行修行。我们拿着跟佛陀一样的心来修行,就叫做果地起修,真正到了佛陀的果地就无修了。
实际上我们还不是真正的果地,但我们可以拿着果地(佛陀)的心来修。我们跟佛陀的心是一样的,差别在于哪里呢?不在所境上,在于佛陀认知了他的心,而你没有认知到,也就是不明白。所以《六祖坛经》里面说:“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
禅宗的特点强调能境,其实大圆满也是一样的,大圆满的彻却就是强调能境,你要去认知。大圆满的书籍中有十二个金刚大笑,譬如原来佛陀跟地狱众生是一样的,哈哈哈,原来佛陀也这么危险啊!(原来佛陀和众生完全没有丝毫的差别,地狱和天堂没有丝毫的差别!)
明明差别这么大,为什么说没有丝毫的差别呢?这在他们的根本上(能境上)说的,能境上能显现出刹土,也能显现出地狱。不管显现出地狱也好、显现出刹土也好,真正的能(根本)是不会有任何减损的、是一样的!
你要做的就是抓住这个“能”,把能扩展下去,消灭二元分别。当你认知能的时候,会发现没有二元分别的,依据它去消灭你平常的二元分别习惯,慢慢刹土这些东西自然就显现出来。当然,这是有方法的,脱噶就是一种方法,在大圆满的彻却里面认识了本质以后,就要用脱噶的方法让这些东西显出来。
脱噶显现刹土、本尊的方法不是靠观想的,它跟生圆次第是不一样的,生圆次第要靠观想的,这时候的能在思维、在考虑、在观想,在让自己的心处于一种状态运行。但脱噶就不是了,它是完全放弃的,始终处在证悟里面,这种证悟叫做“自然慧灯”,就是我们的自然心、平常心、本来心。
你明白了它就是平常心,不明白它也是平常心,但你却没办法利用它来修行。如果明白了,只要保持那种明白,通过阳光、月光、灯光激发我们眼根的方式,那些殊胜的现象会慢慢自己显出来,看到阿弥陀佛的相是真正的样子,因为不是想出来的,也不是你根据唐卡看出来的。
殊胜的相就出来了,阿弥陀佛或其他的,但开始是看不到的,可能只看到一点顶髻,然后慢慢完全无中这么出来,开始看到脸、身体,先是单身佛,然后是双身佛,接着开始在动,你还会从中区分出什么叫觉性?什么叫法界?有人问:“原来觉性和法界还有区别啊?”有区别也没有区别,但这是很高层面的事,我们先不管。
不管怎样,我们一定要先把能上的东西搞清楚,所以禅宗跟大圆满就拼命往能上用力,直接追逐能,忽略掉很多的东西。由于这样,禅宗就很容易形成狂禅、口头禅,有一帮脑袋欠缺深度的人,或者有一帮人脑袋欠缺广度的人,反正就是脑袋有毛病的人,他们学了很多这样的东西,然后用嘴巴去说,就变成了口头禅,表面上能说会道,实际内心里面没有体会,这种就叫做“说通宗不通”。说通宗不通的人可能会知道自己不行,他只是想通过说来虚荣一把,或者只是有表达的欲望,但他还是知道自己不行的。
还有一种狂禅就更有毛病了,他自认为自己开悟,那种是可爱的傻瓜!然后他去模仿一些成就者的行为,有样学样,这就变成了狂禅,哇,挺恐怖的!他们什么都不在意,戒律也不要了,因果的抉择也不干了,积累福报和清净业障都不做了,反正自以为明白了,这就会变成狂禅,这种人很容易惹祸,真的会堕入地狱的,所以禅宗也有这些弊病。
所以,禅宗和大圆满不是每个人都适合的,有些人真的就适合修净土,你就老老实实修净土,别去玩那个东西。但修禅宗也好、修净土也好,有个重要的、绝对需要的一个条件:必须要有老师!我真的不信你会像孙悟空那样没有妈,自己从岩石里冒出来。其实孙悟空也有妈的——那块石头嘛,间接来说,女娲是他的妈!(开玩笑!)女娲补天留了块石头,熬熬熬,孙悟空“砰”就出来了,这是《西游记》里面乱扯的故事。
也就是说,要学禅宗和大圆满,你一定要有老师,而且要很近的老师,不然靠自己在那瞎折腾,也不是说完全不行,但这个成功的几率太小了!你修行的时候,要选择一种成功几率比较大的方式,所以干脆你去修净土,临终时可以往生,去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别说大圆满,大大圆满都可以修。
那时候你什么事都可以赖阿弥陀佛,里面菩萨成堆,到处都是成就者,简直是成就者的加强团、加强军,环境又很好,你也绝对不会忧吃忧穿,也不会有老婆挡你、小姨们勾你这样的事。所以净土相对来讲是比较容易修的,有时候真的要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做一些选择,不要一哄而上,说这个殊胜那个殊胜,佛的哪个法不殊胜啊?
这是我对很多师兄的肺腑之言,本来我是教中观的,鼓励大家学大圆满的。讲这些东西是没良心的,因为很多师兄真的是倾其一生来追逐这个东西,你得给他一条路走,不然到时候真的走不下去了,真的很悲惨啊!
答:“说到行不到,名为到不到;行到说不到,名为不到到;行说俱到,名为到到。”
“说到行不到,名为到不到”,这个“到”指说到了,但行不到,叫“到不到”。“行到说不到,名为不到到”,指行到,但说不到,叫“不到到”。“行说俱到,名为到到”,说得这么拗口,其实很简单,宗通说通就叫做“到到”,宗通说不通叫做“不到到”,说通宗不通叫做“到不到”。
这是些词汇的安立,你们回去就把它忘了也没关系,反正记住我们学佛有三种情况,其实应该有四种。第一种是逻辑不到证悟也不到,对于这个我们都深有体会的,我们就是这种嘛。第二种是逻辑到了没证到。
第三种是逻辑不通但真的证到了,这种例子还是有的,古代有很多,他们没有学过五部大论,在逻辑上不通,有时候表达出来会不准确。法王如意宝曾举过一个例子,在藏地有个修行人已经成就了,但他没办法给人讲法,因为他不懂经论。那他看到别人造业怎么办呢?——变成老虎去吓别人,这是法王如意宝在《窍诀宝藏海》里面的讲的。
第四种是最好的,逻辑通了,修行也证悟了本性,这个叫做“到到”。我们要争取做到到,虽然我们现在是“不到不到”,最后通过修行把两个“不”字取掉,就叫做到到了。
问:“佛法不尽有为,不住无为。何者是不尽有为?何者是不住无为?”
答:“不尽有为者,从初发心,至菩提树下,成等正觉,后至双林,入般涅槃,于中一切法,悉皆不舍,即是不尽有为也。不住无为者,虽修无念,不以无念为证;虽修空,不以空为证;虽修菩提涅槃,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即是不住无为也。”
这段话很容易理解,什么叫做不尽有为?从开始的初发心,至菩提树下,成正等觉,其实指的是佛陀。在好多世前,释迦牟尼佛最初的发心是在地狱里面开始的,而且佛陀不是像我们这样修大圆满的,佛陀真的是踏踏实实修上去的。
有的说佛陀的前世是钝根菩萨,其实到了佛这个层面,你说顿和根都是扯淡的事。但我们可以勉强有这么一种说法,这种说法是什么意思呢?有些可能成为了人,发心就修大圆满或禅宗,一生就成佛了!而佛陀是很踏实地修上来的,在这个过程中修了好多劫,然后到了初地菩萨。在初地菩萨的时候,有很多布施身体的故事,你们可以去看《白莲花传》。动辄就是好长好长的时间,也就是佛陀做初地菩萨都好长时间了,所以娑婆世界的每一寸土地,都浸满了佛陀救度我们的鲜血。
修行有这么一个过程,如果有人真的修得很好,这一世开悟了,他就是佛,中阴的时候真的可以成为能所合一的佛(不是那种能境上的佛)。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自己多幸运,因为我们的眼界没有那么大。比如猪在圈里也是能比较的,它能比较哪种潲食好吃,或者圈壁是青石板做的、竹子做的。但它完全不知道富豪们用的金刚石,如果让猪知道我们的生活,叫猪情何堪啊?
实际上,我们不知道自己有多幸运,因为我们能比较的就是圈里面的情形,富只能跟马云或比尔·盖茨比,权贵跟秦始皇比,其实这些就是我刚才说的猪圈里的东西,你要越过这些东西。你看天人都不愿意到娑婆世界来,不愿意落地的,因为臭得不得了,感觉就跟我们去猪圈是一样的。
以前阿姜曼尊者(近代的一位阿罗汉)给天人讲法,因尊者不能升空,而天人又不愿意坐下来,但他们对佛法都很恭敬,于是就祈请:“能不能请求您老人家,容许我们在空中听法?”为什么呢?——下面太臭了!(众笑!)而且当时是在泰国很美妙的森林里,如果我们去到会:“哇,好清新的空气啊!好幸福啊!天然氧吧!”我们一定会有这样的感受,但天人觉得好臭啊!
我们的评价标准是很糟糕的,但只能这样了,所以要明白我们有多幸运,能够一生成佛。而且佛陀从初发心,至菩提树下成正等觉,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其实佛陀在娑婆世界八相成道,已经是成佛很久以前的事了,意思是他成佛的时间很长、很久了,他在好多世界里面都已经八相成道了。
有禅宗成就者去问天神:“我想找释迦牟尼佛!”天神问:“你找哪个释迦牟尼佛啊?”他以为的释迦牟尼佛就是乔达摩·悉达多,天神回答:“其实释迦牟尼佛有好多啊,都不知道你找哪一个?”说老实话,现在让你去找释迦牟尼佛也挺麻烦的,到处都是,化身千百万亿。所以释迦牟尼佛并不只是到我们这里的乔达摩·悉达多,这是我们跟他的大事因缘,是我们的福报,实际上释迦牟尼佛在很多世界里面,都会以佛的形象出来利益众生的。
“后至双林,入般涅槃”,佛陀在一个叫双林的地方涅槃,自己点火把自己烧了(圆寂了),然后有很多的舍利子出现。当时把佛陀架起来点火,用尽了所有的办法,怎么都点不燃,涂树脂都没办法点燃,估计是天神们在阻止,所以阿罗汉们怎样都点不燃,最后佛陀就自己点燃。其实佛陀是没有生死的,做这个行为是想告诉大家,以这样三十二相这种方式进行教育的方式要告一段落了,所以他点火自焚,入了涅槃,也就是圆寂了。
这个过程中叫“于中一切法,悉皆不舍,即是不尽有为也。”当你去修行,虽然本质(本性)中何法都不成立,没有任何实有的法,但在证悟本性到成佛的过程中,第一个,任何显现都不可轻视的。第二个,任何佛法我们都要去实践,这个叫做“高高山顶立,深深海底行。”高高山顶立指本质,深深海底行指所作用的一切,万行门中不舍一法,佛陀教了各种各样的法,我们都不要舍弃。不舍弃的意思不是让我们每个都去做一遍,特别是我们这一生,哪里做得完啊?一个法门都搞死你了!
意思是内心里面不要去诽谤和抛弃它,那是佛陀散布给我们救度众生的无上良药,适不适合自己不一定,但总有适合者,这个叫做“实际理地不著一尘,万行门中不舍一法,”本质的状态里不著一尘,也就是没有任何丝毫的执著分别;但出来行菩萨行的时候,就万行门中不舍一法,也就是为了救度众生,能做的我们都要去做,这个也叫做“不尽有为”,因为做的时候是有为法嘛。
“不住无为者,虽修无念,不以无念为证”,我们处于证悟本质的时候,会知道这个本质是无念的。其实你说它“无念”都是扯的,本质谈不上有念无念,它根本就没体。而这个说法是想告诉我们,证悟的时候不能以念头去,要心直接地认知,心的本体谈不上有念无念的,所以不以无念为证。
你不能以没有念头就认为是开悟,无为有好多种,唯识里面讲了六种无为,但真正的无为就是法性。不能完全安住在法性里面不出来,按照正确的解释,这叫做“不住无为”。法性是不能度众生的,一定要变成报身和化身才能度众生,但出来后也不能舍掉你的法性,所以叫做“不舍有为,又不住无为”。“不住”就是不执著、不安住于法性里,但出来以后也不会忘掉法性,或者舍弃利众度生的有为行为。
“虽修空,不以空为证”,指不执著于空性,不沉迷于空性。“虽修菩提涅槃,无相无作,不以无相无作为证;即是不住无为也”,修菩提涅槃的时候,特别是般若涅槃,完全是无相的,也就是你证悟本性的时候是无相无执,没有一个安住的地方,没有一个执著的点,要应无所住。
什么叫做以无相无作为证呢?对于初初证悟的人,有一种病叫法身病,就是呆在法身里面不愿意出来。第一个是呆不住,最开始的时候是完全呆不住,一两分钟或几秒就过去了,特别禅定不好的人。他要反复地进进出出,但一进去,他自然就会要安住,一安住就会出问题,已经不是自然本性了,所以要去掉安住。
但一去掉安住,他就不知道本性是什么了?在这里面他会有一个长期磨练的过程,磨练熟了以后,由于呆在里面会很爽,容易产生愉悦,然后有些人就以安住法身的名义去享受愉悦。他也没错啊,确实也明白了本性,里面确实是很爽啊。实际上,走到一定的程度,那种愉悦的成分已经超过了无执。因为心安住在法性是无执的,其实这样就变成了一种以法身为包裹的无念执著、光明执著或者是愉悦执著。总共有乐、明、无念三个误区,分别是无念执著、愉悦执著、光明执著,那都是法身病来的。但目前你得先把法身找了,再让它生病,好不好?(众笑!)
大部分人根本就不知道是什么,但真正的证悟者会体会到这些,会知道怎么回事。你问:“这样不是很危险?”不会危险的,既然他能够开悟,智慧是很高的,反观能力也很强,他能一下体会到自己这里还有执,但也有在上面熬练很长时间的人。
有一个很著名的公案,德山跟弟子岩头的故事,德山有一天还没敲钟就托钵下堂了,然后见到雪峰,雪峰就问:“钟未鸣,鼓未响,你这么早托钵出来干嘛?”德山一听转头又回去了。其实他们在斗机锋,当我们不在显现中间的时候,心在哪里?德山托钵回去了,意思说我要安住于本性。这是用行为来表达的,实际上在斗机锋。
岩头看到此境,跟雪峰说:“和尚还没明白末后句。”也就是最后那个没有悟透,德山听到后,命令侍者唤岩头来,问:“你都是跟我学的,你还不肯我?”岩头在德山耳朵旁悄悄地说了几句,然后德山点头就走了。第二天德山禅师开堂说法时,果然与平常所讲的大不相同,岩头就说:“这老汉终于明白了末后句,但最多活三年。”
这是一个禅宗故事,大家都可以在网上搜到,结果德山真的只活了三年就圆寂了。说明德山在最后一点还是不清楚的,要磨透真的得花时间,但有些人两下就磨透了。如果一个人闻思很精进,周围接触的都是很大的善知识,就很容易体会到这些东西。
而现代人接触善知识的方式有很多,比如书,大善知识在写书的时候,一定会控制不住地在描述中透露出一句半句。为什么呢?他在描述这些东西的时候,证悟自然就会体现在里面,真懂者就会食髓知味,马上就会明白他说的是什么,然后转过头来让自己的证悟更加地通透和清澈,更加的无执和明了,这就叫做“不住无为也”。
不住无为是什么?在证悟上,不会贪执证悟,也不会在证悟上不通透。不尽有为是什么?虽然证悟了,知道一切都是假相,但在万行门中会不舍一法,尽量去利益众生。拿我们现在流行的话去表达:“悲不入涅槃,智不住三有。”
今天的《顿悟入道要门论》就讲到这里,还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我就跟大家介绍一种修法,所有的修法都不会讲很长时间,但大家要认认真真去思考。这些修法在书上有没有呢?也会有的,在一些很偏僻的、比较高端的书上可以找到,但也不会像我这样的方式来讲。
这个方法是针对修中观一段时间的人讲的,特别是修四夺的人,我们公司大部分师兄都修过四夺,或者起码假惺惺地也搞了两下。很多人以为搞两下就可以成佛了,结果搞两下没成佛他就放弃了,这叫轻浮啊!
其实四夺要长时间去修,慢慢才会对单空有体受,而不是思维性的东西。整天去说自续派应成派,很好,也没错。但你把它说烂了,也不会有一点点单空的觉受。没有单空的觉受,很多执著烦恼是解决不了的。先不要说解决烦恼了,如果没有单空的觉受,要对大空性产生直接的认知几乎是不可能,大部分人是不行的!
六祖这种人很少很少,如果有师兄说他是六祖,那就不说了,你当他是六祖就算了。如果你是六祖级别的人,那请你从这里离开,为什么?你赶紧去搞道场,在这里扯什么皮啊?我们这里都是六祖以下的级别,如果是六祖级别的,你赶紧去搞道场,另搞一个曹溪,好多的众生需要度啊!
真的好多众生需要度啊,十几亿人不停地要下地狱,你学菩萨是不是有点责任?起码让他们不下得这么深嘛!其实让他们不堕那么深有很多的方法,你实在不会做的话,可以到处去挂经幡,实在不行,就在路边立一个“南无阿弥陀佛”的石碑。我以前在广东开车,经常在路上看到有人这么去做的,很多人因为看了一眼,下地狱的深度可能就减浅了。
简单的一些行为都可以利益众生,更何况你已经是六祖级别的人物了,那怎么得了啊?如果不是六祖的根器,就要慢慢从底部去修起。当然修行的人首先要有出离心,否则玩两天就玩不下去了;然后要有菩提心,修起来才容易生起觉受;最后长期去磨练四夺,真的让自己产生虚幻感。
当一个人有了虚幻感以后,就要开始往内在去找我们的心是什么?找心有各种各样的方法,书上也有很多,但我们现在先不要去找心,因为你肯定找不到的,找不到不代表你已经明白了。那怎么办呢?先要去修行一个很简单的方法,但我们要去做啊,这属于找心前面的一些方法。
开始我们要坐下来,自山坡上坐下来也可以,屋子有唐卡的对境也可以,没有对境也行,只要有一个地方坐着就可以了。然后全身放松,以前禅定之前要九节佛风喷气,现在连喷气都不用了,当然你习惯喷气也行,反正也没关系。但身体一定要动,甩头让自己放松,然后安静下来,对自己的身体进行观照,具体要怎么观照呢?
首先我们要建立观照点,第一个建立在心间(心轮的中间),虽然这个心轮的中间大家暂时体会不到,而有些人用心轮作观察点的时候,可能会觉得闷气,因为他努力去体会这个点,一下就发紧了。
其实你的心只要略略以心间为观察点就可以了,如果有人真的发紧了要怎么办呢?气往下沉一点,沉到丹田去,也就是观察点就在丹田那里。什么叫做观察点在丹田那里呢?你的眼睛、你的觉知好像从那里出来,然后对你的身体进行观察。或者说得更野蛮一点,丹田的那个点在放光,很自然地把你的身体,像玻璃一样全部照得透明,甚至在这个光中间,慢慢体会身体在消失。
体会一会儿后,心就会紧了或者体会不下去了,这时候就要马上放下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了,完全坐在那里发愣,让自己完全的休息。然后再提起来体会一会儿,以丹田或心间看出来、体会出来,头上也能冒出去完全照得发亮,身体也变得发亮。最后身体变成跟发亮的光一样的东西,慢慢连光开始消失。我们反复这么去做,这是一个修法。
然后,我们的体会点不仅仅在丹田里面,现在心不从丹田里面体会出来了,而从背后体会出来,好像我们的心在背后去了,然后身体就变成了客体,心的主体在后面去了。之前心的主体在心间或丹田里面,现在到我们屁股后面去了,那个主体像光照过来,我们的身体像刚才一样,可以想成是太阳光中的雾,也可以想成光中的光,也就是身体变成了光。
我们的体会点从后面看过来,身体开始慢慢消失,特别是修过单空的人,是很容易体会到的。这时候心的点在屁股后面去了,至于在后面哪里呢?那随便你自己安了,屁股后面的三寸五寸、三米五米,这都没关系,实在不行,你想三千米都可以的,反正就在后面。
后面玩熟了怎么办?观察点(你的心)换到前面去,从前面看过来,身体成了客体,你的心好像在那里。你说:“我的心不在那里啊!”那你的心在哪里呢?我现在都没跟你说心在哪里,只是让你观想它在那里,如果你知道心在哪里的话,就没事了。
这时候从前面看过来,跟刚才说的一样,这个光你不要用力去想,反正自然的光就过来了。光中有作为客体的身体(与光相对的对境:身体),就开始跟光融为一体,或者变得消失,我们要这么去体会。
然后,左右同样地开始做这个观想,还有最重要的是上跟下,为什么要突出上跟下呢?当一个人心浮气躁的时候要怎么办呢?让我们的心深入脚下数米,或者我们盘腿打坐,就在我们屁股下面数米,又或者就在屁股那里,总之我们的心从下面看上来或者照上来,注意力放在能看的心上,然后身体开始消失。
还有一个,观察点变到上面去,也是一样的从上面照下来。当我们的心比较沮丧、灰暗,特别是患有抑郁症的人,或者不爽的时候,你就尽量去观想头顶上的心明明亮亮、炯炯明明,然后照自己的身体,身体在这种照中开始消失。
你问:“那选哪一样好呢?”根据自己的情况,前后左右上下,你任选一个或者两个就行了。如果你觉得心情很沉重时,就要把注意力(光)放在天上;如果心浮气躁时,就把注意力放在下面,观想心放光从下面照过来,反正自己选一个就行了。
最后一个是什么呢?心不在哪个点上,四面八方全都是心,它们都观照到我的身体上,四面八方的虚空全都是心,然后我的身体处于心的包围观照中间。这时候心就不是一个点了,是四面八方在观照着自己的身体,在此同时,身体就慢慢融入心的观照中间,或者是融入那种觉知中间,不成为实体了,最后慢慢开始消失。
大家做这个观照的时候,请记住!不管是从天上看、地上看,内部看,或者从四面八方看过来,你一定要学会做一会儿歇一会儿,不能一直这么做下去。当然,如果你一直做下去很爽也不累,那你就可以做下去,可一旦累了就要停下来。即使你不累,也要学会停下来,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然后再开始。每天坚持这么练习,然后下座之前回向。
这是四夺以后该做的一个修行,如果前面都没把身体夺空,做这个还是有点困难的。因为身体总会有个感觉,是空不起来的,如果先把四夺修好了,再修这个观照的话,对我们后来去认知本性有着很大的作用。
如果你问:“为什么有作用呢?”我先不告诉你,告诉你也没用,告诉你又会变成一些骗子的花招。我现在讲的东西,发现到处都在流行,虽然佛法无私,谁都可以拿去讲,但很多时候被人拿去作为骗人的东西,别人听了也听不懂的话,是很浪费的!
但是,你就照着这么去做,一定会有好处的,将来可能对心的认知和掌握的直接性会好很多,但前提要先修四夺。你问:“我没有修过四夺可不可以修呢?”也可以修,但修的效果不会很好,因为你没有身体的空虚感。如果通过夺己有空虚感了,再修这个的时候,就会好很多。
虽然这是一些死方法,但你没有方法的话,就真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了?如果遇到禅宗和大圆满哪需要这些啊?他两下就跟你说了,然后让你滚,最后就没任何事了!对于普通人,这是不行的,我们一定要经过一些心的磨砺,最后才能真正明白本质是什么。
这样做完了后,一定要把身心收回来,在这种状态中安静一会儿,然后气入丹田。你疑惑:“我没有在修气啊?为什么会有气呢?”当你静下来的时候,身体本身就有气,然后气入丹田,就是心想一下丹田,再揉揉丹田,最后回向下座。
记住要长期坚持,修行绝非是一两天的事,不要想着做两天就有什么结果。你问做这种观修的原因是什么?你要到了一定程度才跟你说这些东西,否则又会变成一些骗人的话。
今天就跟大家分享了这个修法,现在还剩下一点时间,花十分钟来解答一下大家的问题,最后一起来诵《普贤行愿品》回向。
问题1:您好!我想问一下怎么知道自己到底适合修禅宗、中观、密宗,或是什么呢?
答:首先你要花一定时间去读书了解,去跟一些师兄或上师们接触。你一定要花这个时间,不能自己去判断,而任何判断都要有资料的,比如我们要制定一个战略,首先要了解敌方是怎么回事?也要了解自己是怎么回事?
但有时候我们既不理解敌方也不了解自己,然后制定一个策略出来,肯定会打败仗的。那要怎么办?你要先了解,比如看自己适不适合读中观,先去听几节中观的课,还要拿着中观的书看一看,看自己有没有兴趣,能不能看得下去?
能学中观的大部分人肯定能学大圆满的,能学中观的也可以学禅宗,如果实在不行了,你就要考虑去念佛。有很多念佛人也不一定念得下去啊,刚开始他们都信心十足,但念三天或三个月以后就不行了,也有很多这样的人。所以你一定要尝试一段时间、接触一段时间,最后才能判定。
问题2:师兄好!在坚持修行的过程中,慢慢会麻木变成完成任务似的。比如每天早上的供水,没有了法喜,慢慢变成了任务,这样显然是不好的。还有,每年念金刚萨埵心咒四十万,至少有三十万是过嘴不过心的,这怎么对治呢?
答:同喜同喜!其实我以前也是这样的,我参加过十一届金刚萨埵法会,后面很多届都在过嘴不过心,这是大部分人都会经历的,因为慢慢做成了习惯,而没有在用心,
第一,你要去闻思,明白做这些的意义。第二,居士的修行一定要有善友,其中有修行很好的同修督促你,或者造成一种修行的气氛,让你的心经常沉侵在佛法里面,这样才行。否则你一个人干,又没有其他的因素来刺激你,你不变成麻木的话,那真是一朵奇葩!
我跟你一样的,不用在乎这个,首先你一定要去闻思,同时要接触善友,善友会给你讲解一些东西。比如诵金刚萨埵有什么意义?要怎么诵?你要掌握一些方法和要点。比如供水的意义何在?供的过程当中怎么用心?动作要怎么做?
我们一定要把这些弄清楚,不然你麻木去做,反正做了有功德,有多大的功德呢?做好多世的转轮王!(众笑!)这是很后面的事,而人的感觉是当下的,你感觉转轮王还远着了。开始的三天、三个月都还有点希望,之后你还能坚持下去都已经很不错了,有很多人直接都不做了,你看有些人的佛台漂亮得不得了,但上面的灰那么厚。(众笑!)
所以要闻思,要有一群善友围着你、互相监督才行。当你把意义了解清楚以后,或者修行到一定的时候,你自身的法喜出来了,再做就不同了,人有感情之后,做的行为是不一样的。什么叫做感情呢?当你真的体会到佛法对自身产生的好处,对佛法的感情就出来了。
开始的通常不是感情,而是诱惑。佛陀讲的这样那样,好多是诱惑性的东西(我说的“诱惑性”不是指欺骗啊!)但你没体会到法喜之前,它就是诱惑,当诱惑不兑现的时候,没有人不麻痹的,人的心是直接性的,好就是好、坏就是坏。当然观念可以改变一些东西,但观念性的东西老是不能转为直接的觉受时,人一定会怀疑,如果不敢怀疑,人就要麻痹,其实就是怀疑。
比如有些人对上师充满了意见,但三味耶戒告诉他不能有意见,否则要下地狱啊,算了!虽然他不能肯定对上师恭敬的好处,也不肯定对上师不恭敬的坏处,结果怎么办呢?麻痹自己!人是很精彩的,告诉自己恭敬上师、恭敬上师,但遇到他的时候就跑,变成了回避。
学佛法也是一样,有些人不诽谤但也不学了,中国人最喜欢这样了,看我们对很多暴政的态度都是这样的。以前国民党时期是不是这样的?中国人喜欢非暴力性反抗,就像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其实我们很多修行人对佛法就是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态度。真的是这样,我没有说撤退啊,但我就是不努力,其实人的心观察起来挺好玩,真是一帮傻瓜!
问题3:我看了一篇文章,说证悟的关键在于放弃主宰性,如果只是五蕴聚合的一种主宰性,那么麦彭仁波切说的五蕴聚合的执著一消散,阿罗汉就证悟了人无我。但果仁巴尊者和宗喀巴大师说,主宰性不仅仅是五蕴的聚集,而是心根本的主宰。这两者之间的区别点在哪里?
答:这篇文章是我说的,因为很少人会这么说的。五蕴聚合的主宰性,就是我们认为主动者就是这一堆(身体),我们会有一个莫名其妙的“我”,至于“我”是什么,大家也不会仔细去想。比如我被人摸了,你说:“你是个男的,怎么摸我呢?”这个时候“我”是这一堆(身体),然后你骂我,也是这一堆,其实骂你并没有伤到你的肉体嘛。
这一堆是朦胧的一个“我”,我们认为移动的这么一个个体是“我”,这就是五蕴的主宰性。但在证悟的状态里,身体已经没有了,这时候受也没有了、想也停止了,也没什么心所。禅修中心的好多师兄,打坐都能做到这一点,她们就是没把“识”弄清楚。
如果完全不主宰就变成了禅定,主宰就变成寻找,该怎么去消除这个主宰性呢?这就是大圆满窍诀了,你确实弄不清楚的,暂时也没必要,因为那很深。前面的“我”是非常粗大的,我这样我那样,我们经常忧郁,那就是以五蕴为“我”。但在修行中间,哪会有这些吗?情绪这些都没有了,就要去找非主宰的本质是什么?那时要放弃寻找,因为寻找的时候会形成二元对立。
那你用什么在寻找呢?放弃哪个寻找啊?你不去寻找怎么知道呢?你找到了,肯定是二元对立的,所以中间就有很多的花哨。其实明白了两下就说清楚了,但一定要去修和做,体会到很深的时候,才有可能产生这样的沟通,否则也没用,说这些就是些空话,在你那里又会变成以五蕴为“我”的主宰性,因为“我”在思考嘛!
问题4:师兄您好!这几节课都讲到,有些师兄适合修净土。我记得智圆法师讲过一句话:“般若为导,净土为归。”我想请师兄讲解一下这句话?谢谢!
答:“般若为导”,般若为主导思想,般若就是空性,你可以去学般若的意思。“净土为归”,你修行的方式,还是要采取念佛求往生。这话不是智圆法师开始讲的,最早是民国时代的太虚法师都是这么干的。后来的心密(心中心)都在讲这个,智圆法师也这么讲,这个理论是对的。般若为导是什么?我们的主导思想是般若(空性思想),因为你没办法不拿它作为主导思想,因为佛法最根本的思想就是般若。
但你有很多方法可以去完成这个般若为导,用这一世就可以去完成,比如大圆满和禅宗的方式。但有些人要在这一世体会这个本性是很麻烦的、很悬的,老师是关键,而且要很聪明的老师,那时的老师就不要宝相庄严之类的,那是拿来让你感动的,但感动过后又能如何呢?
宝相庄严、言语轻柔,都是拿来搞抚摸的,这是不行的!又狡猾、又毒辣、又有慈悲心、又有智慧,这种老师是很难找的。如果这个完成不了怎么办呢?可以修净土,去西方极乐世界找老师,那里的老师就太多了,你可以一个人有好多老师。净土是以信心和执著的方式去求解脱——我就是执著净土、执著往生。
但这一世要追求般若,是以放弃和消灭执著来求解脱的,而消灭执著是没那么容易的。刚刚有师兄问:“内在的主宰怎么消灭?”说起来好简单啊,一句话就完了——没有内在的主宰,OK?但你体会不到是没有用的!
你要怎么办呢?以般若为导向,具体的来讲,你可以闻思中观,而修行的方法以念佛往生为主要的修行法门。当然也不一定,净土虽然不太需要人具体去指导,但成群结队的人玩不下去,我见到太多了,修两下就修不下去了,念不下去就不念了。或者是口念弥陀心无信愿,心里面没有真正的信愿的时候,喊破喉咙也枉然!所以还是需要老师的。
如果你加强了般若思想,明白了净土是什么,那念起来可能真的会有滋味很多。一个修行很好的人,念咒真的不一样的,比如念莲师心咒,他会念得上下左右到处都是莲师,感受到的加持不是语言性、想象性的,而是体受性的。
问题5:师兄您好!您讲的《顿悟入道要门论》,经常提到大圆满的不舍无上和禅宗的悟后起修,这是不是意识对阿赖耶识的一种观照行为啊?
答:不是的,那怎么得了啊?意识有两个作用,一个是思维,一个是直接觉知。当然,直接觉知到阿赖耶识,就已经没有意识的观照了,已经成为一种定了。这时可以有意识的小思维在里面,主要还是静定的状态,有时甚至完全没有念头了,叫无念状态,这是纯阿赖耶识,但跟大圆满的六根自解脱、禅宗的保任完全是两回事。
大圆满的六根自解脱和禅宗的保任,一定要明白,要有一种领悟在里面。其实根本不用在阿赖耶识的状态里面,有意识也可以的,首先你要搞清楚阿赖耶识跟意识的作用,处在那种状态的时候是怎么样的?而你不是刚才问的状态是没有的,人是不可能用意识去观照阿赖耶识的,只能用意识去思维阿赖耶识,我们现在就是这样干的,阿赖耶识像什么、像什么?
我们能够体会到阿赖耶识,意识就很弱,所以你们跑香的时候,“啪”一声就空白了,意识占的比重很少,那时候才能体会到阿赖耶识。什么叫意识对阿赖耶识的观照?五俱意识有觉知作用,但没有观照作用,注意力一上去就清晰了。如果你的注意力在阿赖耶识里面,意识基本上就停止了,那就是阿赖耶识。
所以你要去把它弄清楚,你这样来问我,就知道你根本不知道什么叫阿赖耶识,甚至连意识都不清楚。我说的不是很客气,但交流要直话直说,如果心灵受伤了,那是阿赖耶识还是意识呢?(众笑!)不好意思哈!
问题6:刚刚教的修法和四夺有什么不同?
答:四夺不会考虑心在哪里的问题,四夺纯粹用意识、用观想的方法去破坏我们的实有感。四夺初期是对色法下手,产生虚幻感以后,再去对我们的情绪下手,但最初是用意识。我刚才说的修法开始也是意识,到后来就不是意识了,(也是意识,是意识里面的觉知,也就是意识形成量了。)
比如我们会感觉到后面有个东西在观照我,至于那个东西是什么?你也不知道,你会觉得心在后面观照着自己,这是一种直接的观修,相对意识的思维是不一样的。而且它不是要你产生身体的虚幻感,因为虚幻感在四夺的时候已经完成了,只是有个心在前后左右上下来认知,就是我们经常说“照见五蕴皆空”的“能照”在哪里?
但我们先把它规定在天上、在地上、在左在右、在肚皮里面,最后你发现哪里都不在就赢了,不是有“七处真心”吗?现在不只七处了,前、后、左、右、上、下、里面共七处,加上最后一个(四面八方)共八处,你这么去做,对后面的认知方式有好处。
这是对修四夺以后的师兄们说的,这个修法不需要成为最主要的修法,是一种启示性的修法,后面会连接更厉害的,连接起来会容易一些,你就觉得那个观照力从后面或者前面出来,从左边或者右边出来,从上面或者下面出来。比如产生情绪,你去观照自己,观照力从上面出来。人有时候感觉非常沉重的感觉,观照力就可以从下面上来,最后你要学会心的观照力从四面八方这么来。
对于有四夺修行的人,听到这个会很欢喜的,当然最后在哪里?要最后才能说,前面去做这些观修是有好处的,听起来好像没什么稀奇的,你们要什么稀奇的?听到这些稀奇的东西似乎很好玩,但听完以后什么都不是,根本就做不了,而且做了也没作用。
如果修了四夺,修这个就会有作用的,但这不是你做两下就有作用的,四夺也不能做两下就有作用啊?2011年在一个夜总会里面,我跟一帮想修行佛法、脑袋比较直不会拐弯的人开始讲四夺,到现在还在讲四夺。那帮人里面现在还留下了几个,大部分人连修都修不下去,就是因为这些惨痛的教训,我才大量去讲菩提心、出离心这些基础,不然真的玩不下去的!
我还想用团体的方式裹住一群人往前走,大家别听那些豪言壮语、满地打滚、鼻涕眼泪一大堆的话,都是扯淡的,玩完了也就完了!那时候激动得热泪盈眶,磕着头说:“上师啊,我所有的一切都供养您!”第三天你就找不到人了,人类其实挺好玩的!(众笑!)
如果有团体会裹着他来修行,并且把生存的方式解决了,他不至于那么的慌张,末世真是人心惶惶啊!他会考虑我病了怎么办?房租交不起怎么弄啊?有各种各样的忧虑恐惧在里面,其实你不用忧虑恐惧的,只需要好好修行,自然有天人会照顾你的,但他就不信!——“你先把天人喊下来,跟我订个合同再干!”(众笑!)你也只能当下懵了!
我们搞了个禅修中心都是免费的,有多少人愿意进去修行嘛?虽然吃住都免费的,但不会有多少人愿意进去修行的,即使进入了也在里面扯淡。其实根本就不是佛法不好,是人的品性太差了,我说的“品性”不是指道德性,有很多人的道德品性挺好的,他们从来没偷过人、没抢过银行,甚至不说脏话,纯洁得不得了!但他的品性还是不好,骨子里面的自私、贪婪,不是说表面不这样内心就不这样的。
其实我最喜欢的就是坏蛋,坏蛋反而好很多,他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他是多坏,他直接把坏露出来就完了,壮士断腕,改了就行了!我最怕就是那些伪君子,伪君子遇到我很简单——掐死,就变成了死君子!(开玩笑的)修行就是这样的,我们都是坏人来的,谁敢说自己是好人?你是好人还得了,起码是初地菩萨。
按照道德标准去看,我们很多人是好人,但道德标准很多事是你不敢做而已,或者没这种能力去做。换个环境你可能比谁都做得欢,你看那些被压榨、被剥削的人,一旦当了官,比富贵人、知识分子当官可怕多了!所以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中国说要反贪官,反不了的,为什么?因为我们有无穷无尽的贪婪后备军!所以,在本质上一定要去除这些东西才行,很简单,诸位都是佛教徒,如果给你做了官,你扪心自问:“你贪不贪?”这时候你不要跟人说,跟人说就没意思了,你肯定会说:“我不会贪,我是佛教徒,为利众生愿成佛!”你一定会这样的,说,谁不会啊?
你要当真去问自己的心:“你会贪吗?”我问过自己,想了三个小时,最后的结论是:我会贪!我都会这样,如果你不会贪,肯定比我伟大!所以,学佛真的要很坦诚地问自己,你用不着跟人汇报,也用不着在别人面前表现,表现没什么用的。如果不真诚地对待自己的心,是没办法开悟的,不要说开悟,连好的觉受都不会有,最后佛法在你那里就是一场笑谈!
禅七现在结束了,我们开始诵《普贤行愿品》来回向,最后解七。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顿悟入道要门论》第13课
- 《顿悟入道要门论》第15课——佛教的修行和现代生活的关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