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禅七的第五天,打坐修行不容易,特别是禅七打到五六天,对于没有经常打坐的人,腰酸背痛的,简直是折磨,但大家要坚持下去啊!打一次禅七就有一次禅七的经历,真正的修行,除了闻思以外,落到很实际的修行,就是心要经历很多东西,没有经历是不行的。所以打坐也是一种经历,我们在打坐之间可以摒弃很多额外的外缘,乃至于我们对心了解的深度和广度要多很多,可以体会到平静、愉悦、烦躁,以及心各种各样的状态。
大家不要一上座就去追求什么境界,这是挺扯的,就好像我们一上去打拳,就想击倒一个重量级冠军一样,哪有那么多重量级冠军给你击倒啊?你开始上去的时候,得先练沙包,从中体验怎么发力,拳头的每个关节遇到冲击的时候,该如何体会和处理。
打坐的道理也一样,每座上去不是追求什么境界,而去体会自己的心产生哪些状态,然后在这种状态中该如何处理。这是一种训练、练习,所以要坚持,每一座也不一定要打得很好。其实大部分的禅修,刚刚开始的几年都座座不爽,只是偶尔有一座是很爽的,而且基本上都是这样。
如果你经过很多很多的熬练,打到后来座座都是爽的,基本上找不到不爽的。只要遇到不爽,一打坐就没了,但你要训练出这种状态,得经过好多年,而且你会终身受用,甚至不仅仅是终身受用,后面很多世都会带给你无穷无尽的利益。
佛陀曾经说过:“如果有人发心往山里求解脱修行,走七步的功德,都会大过把三千大千世界恒河沙数的微尘拿去供养佛陀的功德。”但你们到这里已经走了很多步了,所以要为自己的坚持感觉到欣喜,不要追求什么奇迹。有些人上座就想追求什么奇迹,天崩地陷啊、冒光啊这些东西。第一个,奇迹很少会出来,就算出来了,你都要考虑自己是不是着魔了?或者是不是要进医院了?所以大家别去追这些神奇古怪的东西。
我们要建立一个观念,打坐就是要经历心的平静以及心的躁动,而且每座都要经历。如果你打坐有目标,修禅定是为了经历平静,让自己定下来。但如果你打坐不是为了禅定,而是思维修,比如思维出离心,那我在思维的时候,就要让自己的心,产生直接认为这个世界没任何东西好贪执的感受。如果思维菩提心,就要让自己的心,产生直接愿意舍弃一切的认知感受——“我就是愿意舍弃一切,为了其他的生命获取解脱!”
可能这些感受稍纵即逝,但来了你就要感到欣喜,就算感到欣喜很快也消失了,但你也用不着去沮丧。为什么呢?因为这些感受不是一生起就可以一直延续下去的,它是很难培养的,但一天两天、一次两次,积少成多,积沙成沙漠、积水成大海,一旦培养起来,慢慢心就真的变成那样了。
所以大家要有这样的想法,不要追求一些神迹或神奇的现象出现。还有,这也不是禅宗的参话头,参话头是要一直追下去的,最后到领悟和开悟。我们目前的打坐不用去参话头,真正的参话头是已经开始触碰到本性的人,但又拿不稳,这属于嘴上说不喜欢吃锅巴,实际上又喜欢在锅台边转的那一类人——那时候才算得上“参”,因为他在触碰的阶段被疑情裹住了。
虽然大圆满说直指心性,但总的分为三种大的类型,第一种最牛,一指就明白了,属于奇葩类的,但这种人很少;第二种还是奇葩类的,指了以后啥都不懂,这帮人也是挺牛的,而且属于大众级别的,人数很多;第三种是居于中间的一些似懂非懂的人,有时候他不懂就:“有感觉,我好像证悟了!”你说他真的懂了吗?不是很懂,只是在那里折腾,这种人就开始参了。但他的方式不会像禅宗一样,逮着一个目标死死怼下去参,他会思维、折腾,利用各种各样的方式,去磨啊、去体会啊,整天去想啊,想得眼冒金花都可能,实际上这也是一种参。
我们别把修行想得那么呆板,其实不是很呆板的,中间的方式好花哨,但不管怎样都要坚持,坚持是获取修行成功的一个必经过程,没那么便宜的事。你想想看,开悟的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叫做“圣人”,起码是因地的圣人。如果你两下就开悟了,用广东话说:“边有咁大只蛤蟆随街跳?”(哪有那么便宜的事啊?)所以没那么容易的,真的要付出一定的努力才行,特别是贪执心很重的、很自私的,不是很聪明的人,真的要花很多的精力,所以大家要坚持啊!
我们开始今天的课程,昨天有人说后面的“定慧等用”那一段没听懂,特别是没听懂镜子和日光是怎么回事,我简单补充一下,你可能两下就听懂了。我上课是沉浸在自己的情绪里面,很多时候没考虑到大家的感受,我唯一判断的方式就是看你们的眼神,你们一旦变“纯洁”,我就开始小心了,就把节奏往下压;如果你们变得很活跃,我就拼命往上抬。我只有这么一个简单的判断方式,这个判断方式也经常会出错,有时候你们的眼神很“纯洁”,心里面却很折腾,这时候我就傻了。
但有些人说自己没听懂,我都要对此作出解释。其实很简单,不管是镜子还是日光的明,都在比喻我们的根本心性,在根本心性上成立“定”跟“慧”两个东西。明能够照见万物,叫做慧;而慧用和不用都是不动的,叫做定。“定慧等用”就是这个意思,因为禅宗一定是逮着最根本的自心本性去说的,自心本性能够彻见万法叫做明,也叫做慧;这个慧用和不用的时候都是不动的,叫做定。
文中拿了镜子来举例,大家不要用现代的观点去理解,现代观点认为明是一种光线在动,而古时举这些例子的时候,是没有这种现代观念的。镜子只是举例而已,实际上心是不是镜子呢?不是的!如果你要认为它是一个镜子,但它可以被打破的,关于把镜子打破的公案,我以前也讲过好多,老师兄们都应该知道。
镜子能够彻照万物,就相当于自心本性能够照见万法的明,如果镜子是无情的话,照和不照的明都是不动的,这个明就相当于我们说的“定”。所以,一个明上既体现了慧,又体现了定,这叫做定慧等用,等用在哪里呢?等用在你的自心本性上面。
不管是日光也好、镜子也好,都是这样,关键你要搞懂镜子是什么、太阳是什么?这只是举例而已,定慧等用达到这个时候,明即是定,定即是明。我以前曾经说过,一个人如果真的证悟了,举手抬目、运水搬柴,俱皆法性,原因是什么呢?明可以体现出所有的万法,你看到任何一样法,就是明、就是定。当然,这个看见不仅仅是眼识,见闻觉知全都是,睡觉也是法性。达到那个程度就会这样。但他在举例的时候,还是要举镜子的明这些。
那么,什么叫做定慧等用呢?自心本性上体现了两个东西,一个是它能够彻见万法。我们在形容的时候,都是有毛病的,它说镜子能够彻见万法,这个时候镜子跟万法在一定程度上还有轻微的分开。但又可以反过来解释,既然它能够彻见万法,如果万法只在镜子里面,那万法就是镜子,离开了镜子的明也没办法显现出万法。
在大圆满心部就会讲到这些东西,到了后来,没有一个真正的镜子,如果你真的找到一个镜子就完蛋了,又成了二。其实镜子就是这些东西——万法,镜子就是万法,空即是色,离开了色是没办法另外找个空的。
中观在这里就引入了一个观念,叫“法性定”,当万法都拿空了以后,法性定还在不在呢?这容易引起一个误会,以为法性定里面能够见到一个什么东西,其实法性定里面是找不到任何一个东西的。
那天我朗诵了《大圆满基道果发愿文》里面的一段文字:“远离言思虽无见何法,亦无未见所剩之余法,自心深处坚信甚深义,愿证难以诠示之真如。”远离言思就是法性定,不是说你有了定就会发现一个跟这些显现本质不同的东西,这很容易引起误会,定只是帮助你去明白这些东西,其实你不定都可以的。
很多禅师或者大圆满的上师指示弟子,哪有什么定不定啊?像华智仁波切和纽西龙多的故事,华智仁波切说:“既然你不知道本性是什么,来,我们师徒俩躺着看天空,现在我跟你说本性!你听到远处有狗在叫,那就是本性了,没有其他东西了!”纽西龙多当时一下就明白了,你们也可以试一试的!(众笑!)
如果你真的修到那个程度,你会知道他为什么会明白,他不是明白了狗叫声,而是明白了能够照见狗叫的东西是什么,同时也明白了狗叫跟能照见它的东西是一体的,也就是明白了那个镜子。那个镜子不止可以照见眼睛看,还可以听到声音,也就是六根可以互用。
你想想看,那个本觉可以知道声音,也可以看到东西,还可以闻到香气,他们用的都是同一个东西,难道你还可以用第二个东西吗?至于那个东西是什么,而他在听到狗叫的同时,在那种状态之下,一下就可能体会出来。那种明白是体会性的、确认性的——明白了!
如果你要真正去解释这些东西的话,就开始作一些引导,把你引进去再来跟你指示,这就是大圆满传授心性的方式。当然,这只是其中一种,他会根据不同的人利用不同的方式,但总的分类也就一百零八个窍诀。但真正指示起来,哪止一百零八个啊?有十万八千个,他要根据实际情况来,但原则都是那些。
这一段就这么讲完了,然后我们拿镜子和日光来举例,而镜子跟日光是无情物,大家不能想象我们的本性像无情物的光照一样。不是这样的,只是说他的不动类似于无情物的光照,实际上他不是那种无情物,只是无凡情,有圣情。
下面接着解释什么是凡情跟圣情,凡情是指有二元对立的情,就是昨天我解释的有情识之动,我们情绪的翻动以及认知的二元化,就是凡情。然后什么叫做圣情呢?从胜义的角度看,光明本身就是圣情,圣情真的是不动的,但他不是像无情物那样,无情物是不会来教你的,而圣情会应众生的祈请、应众生的祈祷、应众生的观想而出现,这就是圣情。
你不可能对着一个镜子说:“我祈请你!我祈请你!你照我!你照我!……”镜子才不搭理你了!但如果你对着佛菩萨的像来祈请,他真的会出现的,比如对着一个唐卡修生起次第,观想、观想、观想,最后他真的就出现了。所以,圣情跟无情物的不动是不一样的,但他们都具有不动的特点。这段话是这样的意思,我们接着学习下面的内容:
问:“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其义如何?”
我经常跟大家讲到这句话,今天还要再说一遍。这句话应该要这样断句:“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什么叫做言语道断呢?言语说的方式,在证悟本性的时候,要切断它。也就是证悟本性的时候,不是用言语去的,也不是用思维去的。然后心行处可以解释为思维跟感受,或者各种各样的境界,这些都要停下来。或者什么观想、观修、直接的观照都不对,而那时候真的说不出来,也没法形容,因为它没有对境。
你会发现我们证悟的本性,没有一个可以让你找得到的对境的,它是一个非对境性的东西,也就是你说不出来它是个什么样的东西。什么东西是说不出来的?我稍稍说一下让大家好明白,比如你的思想是个什么样的东西?如果你找不到,你就开始知道空性了,但你不能说你的思想没有啊,这可以从思维上去体会。
你会问:“我都体会到这个东西了,为什么我还不明白呢?”因为你的认知方式是错误的,比如我的思想,我在想的时候啥都不是,因为你在想的时候,还是思维性的,还是属于被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排开的思维性内容,所以你还是不明白。因为思维不会引导你去直接认知,直接认知还不能二元性的认知,只能自明,这就是一些上师们要做的事情。
他为了完成这个做,设计了很多很多的花招,比如大圆满前行,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这些全都是花招。还有各种各样的宗派,无非是让你明白本性,最后你会清楚自己是佛。然后依据这个东西去修行就很快了,而且很省力,一点都不费力,他所讲授的功德你自己都知道会出现,这时候就不会有信心的问题了。
开悟最大的作用就是断疑,没有怀疑了,他知道佛法的根本是什么了。而我们现在想象的佛法是不一样哦,我们想象的佛法具有保护的性能,能够给予钱财的功能,有时候我们会幻象它有预测的功能,还可以安定我们浮躁的心的功能。
比如像我,经常充当免费咨询师,还有精神按摩师、妇联主任,我只是把知道的佛法讲给你们听,其他东西关我什么事啊?你说我要慈悲,那你怎么不对我慈悲一下呢?我们两个都要遵循佛教里面说的理论,大家都慈悲嘛,为何你只要求我慈悲呢?(然后师兄伸出小指!)
我每次都跟大家说好了,我不是堪布、不是仁波切、不是活佛,我就是一喜欢佛法的老板,你们有谁敢不承认我是老板?特别是我的员工,我马上让你知道什么叫做老板,我会扣你的工资。也就是说,我们要共同去学习这些东西,如果你要把我当成这样的人,我一概不认。甚至有人拿一些道德框框来框我,我是不认这一套的,为什么我不认这一套呢?如果你们要找道德标榜、找保护单位,或者找虚荣心,或者玩,到处都是,你不用来找我呀。
如果你要找我很简单,我们俩交流佛法,就干这个事。我也不找你要钱,还有,你比我有钱吗?大部分人不一定比我有钱,我们所做的事就是很单纯地交流佛法。如果你怀疑我说的是假的,没问题,我也没说自己说的是真的,但你可以自己去衡量嘛。
很多人是很傻的,他在头脑里面把我捏造成一个仁波切,然后来怀疑我,这是吃饱了撑着!我根本不是仁波切,而是“二波切”,好了,大家一下就舒服了,你们也不用怀疑,怀疑什么啊?你去听嘛,对就对,不对就拉倒,拍屁股走人就行了,反正又不收钱,也没有对得起电影票这样的事!
我经常遇到这样的事,烦得不得了,如果下次再有人说怀疑我的话,我开口第一句话就问候你妈!你怀疑什么啊?如果我说我是圣人,或者我说我是对的,你才怀疑嘛。我是跟你交流的,你本身就应该怀疑,你不用告诉我你在怀疑的,这是你分内的事。
你听了以后怀疑:“这是不是对的?是对的吗?”——好,我支持你!如果你跑到我面前说:“我怀疑你!”——这叫不尊重我,很简单,郁你(揍你)!请大家记住这些,你可以说我是假的,甚至到处去说都没问题,但你不要到我面前来说,因为我的自尊心和虚荣心绝对接受不了!
我跟大家交流的佛法,是我通过学习、思考、修行的一些经验,不见得是对的,你本来就应该以怀疑的心来听闻,然后进行思索,自己进行修行。除非你要拜我为上师,而我又认你为弟子,好,那就不同了!如果你要拜我为上师,那是很复杂的,我不收弟子的。很简单,没那么容易的,你凭什么拜我为上师啊?“上师”这两个字何其珍贵!如果没有这样的关系,你怀疑什么啊?你本来就该怀疑,而且应该一直怀疑下去。
不是你跑到我公司来工作,或者在禅修中心修行,或者你们跑到这里来听我课,我就是你的上师,其实不是的,我们上课前就说好了,只是交流哦!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个,我没有在传法,也没有搞一些很庄严的东西,有吗?包括我在内都是凡夫,我们有相同的兴趣,凑到一起来进行佛法的交流,弄得不好听,这只是一个高级party!既然是这样,大家就要排开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还有,我很诚实地告诉大家:“我真的不是圣人,就是一个普通人,我有些劣迹都不好意思告诉你们,怕你们受不了!”但这是我的隐私,我凭什么告诉你呀?既然是凡夫,我就要保护我的隐私,如果你要探求我的隐私,那对不起,我就要“郁你”!我说揍人是当真哦,不跟你开玩笑的,有人说我这样不慈悲,我不讲这一套的。所以大家要听好了,因为我很烦这个,很多无数次的质疑,每天在我的微信上、QQ上说这些东西,到底想干嘛啊?
我都没说过自己是圣人,难道我不是圣人就不能坐在上面跟大家交流佛法啊?坐在上面也不见得是圣人来的,以后的法会坐在上面的可能就不是我了,那么多年我都累了,我想去旅游,不想再搞这些了。
那些仁波切、活佛、堪布,做一些非常神圣的传法很好,没什么啊。但是我们这些小角色就不能交流吗?这是谁规定的?而且我一上来就告诉大家,我讲的东西不一定是正确的,你可以去看啊,现在很多佛法的东西通过多媒体都可以敞开看的。
而且在我们这一个团体里面,是什么东西都可以看的,任何一个派别的书你都可以看,你可以对比、比较,找出问题来找我麻烦,我是很喜欢的。你看我们那里长期都有各种各样的争论,这样的说法、那样的说法,我们实行的是科学主义,不是宗派主义。所以大家不要再弄这些东西了,搞得我真的很烦,烦到我所有的习气都往上冒了!
以前我喜欢打架,那时候是为了钱、为了女人,但现在就不是了,是为了烦而打你。要是有人再来问我的话,如果在微信和QQ上,我就不回答你了,因为我太累了;如果你当面来问的话,我就郁你,很简单,你来的话,起码要准备多几个人,因为我后面有很多打手,我关门放狗很吓人的!(众笑!)
所以大家不要再去搞这些,很烦人的,整天把我捏造成一个很厉害的活佛啊、上师啊,然后估计我有什么神通啊,或者有什么特异的象征等等。如果发现有一天跟他的捏造不一样,就开始怀疑,其实你怀疑什么啊?你是在怀疑自己捏造的东西,你看我满嘴脏话,像一个圣人吗?这是挺荒唐的!
我为什么要说这些话呢?因为我遇到这些事太多了,很烦!这一个禅七,今天才第五天,我就已经遇到了六起,而有一起是自己公司的。这些事情烦得不得了,所以我开始发飙了,不好意思啊!嗡班扎萨埵吽!
回到正文,“经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其义如何?”真的本体不是对境性的,所以言语无法言表的,大圆满里面称之为“无境之智”。任何东西我们都可以找到对境,比如我头脑里面想个“杯子”,是可以找到一个杯子的对境。或者愤怒,我心里面有一个跟喜悦不同的生气状态,当我说愤怒的时候,大家都可以理解。所以愤怒是心的一种作用,作用可以统称为智慧,那么这种智慧(愤怒)是有对境的,贪婪也是有对境的。比如嫉妒,我们都可以找得到,但说到本性的时候,是找不到的,没有这么一个对境让你去认知它。
所以,用言语也好,用二元性的认知也好,都是不行的。如果有人说在观中发现了本性,一定是假的,或者是不彻底的。定这种方法,可以帮助你更好去体会。如果有观,就会有能观和所观,说明你没有直接体认到心的状态,你不明白自明是什么。
我为什么讲这些东西呢?大家努力修行下去,有可能会经历到这些,经历的时候,你要去想:“这个状况上师曾经说过的。”说老实话,大家现在听这些有点过头,大部分人根本不可能追这个东西,反而需要出离心、菩提心,空性的闻思,以及对自己心态的调服。
每个人嘴巴都会说“二元对立”,但大部分人知道什么是二元对立吗?虽然你们不知道,但我还是要讲这些东西,为什么呢?第一,因为我们在讲禅宗的经典,提及到这些东西,是没办法不说的。第二,我说了这次就不会有下次了,下次不可能再来讲《顿悟入道要门论》了。也许这些东西对你以后修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有用,或者录音和录像出来,再去看后激发你!
你说:“他不是成就者,不可能激发我的!”不是哦,当年的香严禅师,竹子都把它激发了,还有一位禅师是妓女把他激发的,难道我不如一名妓女或者竹子吗?(众笑!)所以大家不能这么想,这是挺傻的!而且我们这种交流,让大家对佛法的认知越来越准确和细致,很多人蒙不了你了,起码能起到这样的作用。
很多人学佛是很扯的,他们以为找到一个什么对境,就可以浑身冒光没有违缘,或者拜见了一位什么大德,出来之后开车,红灯一路都变绿灯了。我学佛那么多年,见了好多的高僧大德,没见得有奇迹事发生的,全都是一些人意淫出来。我们中国人为何这么喜欢意淫呢?老把假的当成真的,而且充斥着自己的相续,让它成为自己的生活习惯以及生活判断。
你看最近的武术闹了多少笑话呀?咏春叶问,结果叶问那么伟大,传的弟子这么的不肖,被一个徐晓东就打成这个囧样子了。很多时候我们要较真,佛法也要较真,如果不较真,只听传说或者凭感觉,学了十几年连基本的相续都改变不了,连佛法的路该怎么走都不知道,除了迷信还是迷信,这有什么用啊?
学武术就是要打的嘛,起码要锻炼身体,如果你出去宣传自己学武术是用来打的,你就要打。同样,学佛法就是要断烦恼、证生死,否则老是停留在崇拜、幻想中间,或者用感激、流泪来麻醉自己,这是很蠢的!当然,我有点太激烈了,这不符合佛教要求的温良谦恭状。
大家记住啊,我这个人流氓习气特别重,因为我出生就是一个流氓,而且是真的流氓,但流氓也可以向善啊!所以,任何事情都要看到这个人的出生,你看西方衡量一个人,要看他的家庭出生、他的学历、他的经历,然后判断他以后可能会是怎样的人。
而我现在开始学佛,想摆脱自己流氓的习气,但这需要过程啊!我在学佛的过程中,有很多流氓的习气出来,其实流氓习气有不好的地方,也有很好的地方,流氓习气干脆、直接,谁跟你讲知识分子这一套啊?直接上去打你,然后我发现什么都好了。(众笑!)我们再看下面的回答:
答:“以言显义,得义言绝;义即是空,空即是道,道即是绝言。故云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谓得义实际,更不起观;不起观故,即是无生。以无生故,即一切色性空。色性空故,即万缘俱绝。万缘俱绝者,即是心行处灭。”
我们去说这些名相、道理、逻辑,是想告诉你它的意义。当你明白了它的意义,这些言义就没用了,叫“得义言绝”。义是什么呢?“义即是空”,意义实际上是空性的,但大家听到“空”这个词汇的时候,不要上当了。“空”这个词汇有一种说法,指有显相的时候没实质;还有一种说法,指真的可以拿掉的东西。
中观说的“空”,指有显现的样子出来,但它没有本质。唯识说的“空”指他空,是完全可以拿掉的,本质上,这个东西(师兄指着手上的杯子)是不存在的。“义即是空”中的“空”指什么呢?其实你头脑里面可以有两种空,一种空是有显现的时候没本质;另一种空是全部消失了,真的什么都拿掉了,只剩下本性,这就是所谓的二转跟三转法轮的认知。
说得再大一点,这就是二转和三转胜义的认知、胜义的判定。还有一种就是二转里面自续跟应成的判断,但都不是很准确,为什么呢?自续里面认为有显现,但一切都是梦幻没有实质。应成里面认为所有的显现应该全部消失了,然后进入到一个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离开四边、远离言思的本质里面。它是什么呢?不说!远离言思,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离开四边。是什么呢?不说!——佛曰:“不可说!”实际上指那个本质没法说。
为什么应成要这么说呢?因为应成认为本质是绝对离开任何概念的,你怎么说都是概念,都得破除。哪怕是三转法轮里面说的明,还是要破除它,认为是空。但三转就不是这样了,它认为究竟的光明是可以说的,你把杂七杂八的东西拿掉了,这个空就不是有显现没本性了,你把它拿掉后,剩下的就是真正的空性。那真正的空性是什么?就是光明,这是三转的说法。
二转里面也埋下了三转的前提,《金刚经》里面说:“于法不说断灭相。”你不要认为空是什么都没有,怎么保证什么都是假象以后,还不是断灭呢?你拿什么东西来体现呢?你总得有个东西来体现嘛,你不能说什么都没有。
我们曾经讲过:你不可能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个东西,叫做“什么都没有”,“什么都没有”实际上是一句话来的,“什么都没有”是一些想象来的,就像你说无穷大一样,你跟我去找一个“无穷大”的东西出来?或者你去找一个“无穷小”的东西出来?那只能是思维性的东西,不可能有现量性的东西,这就是因明教给我们的一个最大的作用——区分思维性的东西和现量性东西的差别。
现量性的东西是有实法,当然落到根本的时候也是现量的,谈不上有实法和无实法,那个我就不谈了,是很高级的。但在我们这个庸俗世界里面,也就是我们这个世俗谛里面,思维的东西和现量的东西真的是有差别的。
但我们在科学上经常混用,比如我们会认为现量的东西分不完,这是把思维的东西和现量的东西混在一起了。如果因明学到这里,会明白肯定分得完的,因为现量的东西插过去就完了。
还可以去找逻辑漏洞,比如唯识怎么认为本体是没有的?有一个理论叫做“六尘绕中尘”,如果真的有无方微尘的话,那无方微尘的边在哪里?六尘总得有六方,但一有了方分,就不是最小的了;一有最小的无方,就没办法形成六尘这种东西。因明就是这样去找你的逻辑漏洞,以此来判断根本不存在无方微尘,如果不存在无方微尘,也不可能有有方微尘,因为有方微尘也会被破掉,它不是最小的。
如果没有无方微尘,那只能怎么样呢?——空性!逻辑的原理就是这样。空性就是任何一个事物呈现出来的时候,它没有本质,这是中观的观念。但他空中观不是这样认为,他空认为的空是你把它拿掉,剩下的东西是本质,这也叫“非遮”。按照古代的语言,遮是破的意思,非遮就是破完了以后,还剩下一个东西,最后的东西你遮不了,叫做非遮。
这些只是理论,那我们该怎么达到这一步呢?如何达到言语道断、心行处灭呢?我们先把这个解释了再往后说,为什么昨天我说要讲到修行呢?因为这一段我就要说到修行。
文中说:“义即是空,空即是道,道即是绝言”,刚才说了“空”有两个含义。不管是有显现没本质的空,还是一切都拿走的他空,其实都是离言绝相的,也就是语言没法描述出来的,因为没有对境,绝相绝不是一个你能够看到的东西,或者你能感受得到的东西。
那么你会问:“我们又看不到、又感受不到,那我们怎么证悟呢?”这就是我们证悟佛法难的原因,虽然说了很多的方式,什么自明等等,其实最关键的是自明,到底什么是自明?自明的要点在哪里?怎么跟我们现在二元对立的方式产生沟通?你总得从二元对立的方式,过渡到非二元的认知方式去嘛,否则我们怎么开悟啊?这就是大圆满窍诀,或者是一些禅师的手段,所以有时候似乎不近常理。
为什么禅宗会反对老是用文字去说呢?因为文字一说出来就会有对境,就像前天我叫大家:“不准想狗屎!”但大家随着语言就自然去想了。比如我说“空”,你就会去想一个空;说“不执著”,你就开始想不执著;说“无言、无思、不思不想自安住”,你就搞一个不思不想自安住的对境出来。你一定会这样的,没办法,因为你的认知习惯是这样的。
很早以前我告诉一些师兄:我们的修行,其实就是改变认知方式,那怎么去改变认知方式呢?这就是我们要追寻的一些根本东西,但前面一上去不是要你改变二元的认知方式,而是要你改变立场。比如我们从贪执的立场,改变到不贪执的立场;从自私的立场,改变到菩萨的立场。最后才开始去改变认知方式,从对法执很深、很细碎的立场,改变到单空不执一切的立场。单空的不执一切,其实还是有无明的,他起码执著一个“不执一切”嘛。
到了这个时候,才来击破最后的错误二元认知方式,击破它就叫做开悟。很多人初初开始进去的时候,为什么会不确定呢?因为认知方式改变的瞬间,那种自明有时候会激起一些感受,一下认为是的、是的,当时就有一种确认。如果当时有人放屁放响了,“扑”一下把他从领悟中冲出来了,然后他再也回不去了。我们还有一些烂习惯,因为二元的认知方式很顽固,他总想把这种自明固定下来,把它明确化。那个东西既然要自明,就不能主动去明确化,主动固化它,不然就会出问题。
这些东西似乎说得很深,但有些到门口的师兄们要好好听我讲这些,这一脚踢不进去,你就永远进不去,但进去了你就没啥事了。接下来的脱嘎、坛城,这些不是很复杂的,麻烦的是最初很确定的认知。而且这个哄不了人的,进去了以后真的是像螃蟹一样满街横爬,我不是表达他很野蛮,那时候他会很慈悲的。因为他肯定:“原来佛法就是这样的,祖师真的是不蒙人,庆快平生啊!”这个人就远离猥琐、自私、无聊、愚蠢,各种各样的习气就开始脱离,那个人会自信得不得了!当然自信不是傲慢,大家要清楚这些东西。
接着,“谓得义实际,更不起观”是什么意思呢?当你处于真正证悟的现量状况里面,就叫做“实际”,这时候是没有观想、没有观照、没有认知的,这句话大家要好好记住啊!为什么会没有认识呢?你会问:“没有认知,是不是睡着了?”不是的,他没有个体二元对立的认知,就是自明,而自明的方式真的没有观的,所以叫做“更不起观”。
“不起观故,即是无生”,为什么不起观就是无生呢?其实他心里面已经有很深的智慧,知道这些生起的现象实际上是无生的,而这种知道不是以观想、以思考的方式去的。那到底用什么方式去呢?——又是窍诀!你问:“为什么讲到这里就不讲呢?”说好了是窍诀的嘛,如果你不走到这一步,讲了都等于零,真的等于零,随便你怎么说,都是黄的。
其实我们吃饭睡觉,哪里在起观嘛?难道你不吃饭睡觉啊?我就不信你进厕所不拉,当然也有可能,这叫拉不出来,但你不用起观,起码你知道自己拉不出来啊!你一醒来马上就明了了,这叫做“不起观”,其实你根本就是解脱的,但你的无明执著太厚了。
起观是要去破坏这些无明执著,当心确切知道一切显现全都是空性的时候,就不用起观了。我以前教大家修四夺:夺人、夺己、人境俱多、人境俱不夺。其实你真的修到人境俱不夺的时候,很少人会不开悟的,最起码浅悟你一定会有的。达不到深悟的原因,是你的人我执太深了,他会以这种状态去蒙人也是有可能的。
但如果达到浅悟的时候,他心里面会真信佛法,如果真信佛法,因果的观念就会很甚,然后他就不会去蒙人了。他明白利人就是利己,这种明白是直接性的,就像他知道喝的甜水就是甜的、苦水就是苦的,他不会再像人类那样,因为不明白真相而去造恶。我们认为造恶的原因是习气,其实根本的原因是蠢(毁乐如灭仇),而他这时候驱除了这种无明,所以不会这么蠢的。
有些人修到人境俱不夺的时候,为什么还会去造恶呢?因为他不夺人我,还有人境俱不夺的时候,他永远都是单空的,或者只是座上有,离座了以后,如果你跟他说一些刺激的话,他跳得比谁都高!
所以大家要去爆修菩提心,不要认为菩提心的修行好像跟证悟无关,不是的,因为人我减轻以后,你感受到无执的程度是不一样的,到时候会引起质变,变成真正的大圆满。不然那只会是一点境界,但境界是不管用的,我们禅修中心有些师兄很厉害哦,她可以坐到身体没了、山河大地也垮了,她描述的东西好像证悟啊!而且还不止一个人,是好多个人啊,基本上都是些女的,为什么女人这么执著呢?(众笑!)
她说的东西好像证悟,但她的烦恼并不减轻,或者稍微减轻一点,根本烦恼减轻不了,原因是什么呢?第一个是没有菩提心,第二个根本的见地没有落实。就算他有这些境界,她也同样贪恋世间。当然,“贪恋世间”这话里面,包括很多东西,比如老公、老婆、金钱、孩子、虚荣……
贪恋跟她坐垮的境界可以并存,所以这不一定是真的证悟,但很像很像,因为她打坐的时候还不是单纯的禅定,还加上了单空的东西,因为我们经常讲单空嘛。单空不仅仅要用去夺色境,夺色境只是第一步,建立你的平静以及空的感受而已,但这些东西一定要用去对付自己的行蕴。
而夺行蕴的开始就是菩提心,菩提心可以把各种各样自我的东西整得很弱,或者搞得不起作用,这时真正单空的夺行蕴就变成了观照。翻腾的情绪,各种各样念头起来的时候,对于单空修得很好的人,那是一种享受啊,而且真的很爽,是一种趣味!
看着自己的心起着各种各样的东西,然后深深地知道它是假的,知道它是假了以后,那些难受会慢慢地消失。贪会引来难受的,特别是贪不到的时候,即使贪到开始有一种很强烈的愉悦,但这种愉悦过去以后,他会难受的!嗔就不用说了,女孩子最多的是嫉妒和纠结,“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心有千千结,而且完全没逻辑的。
生起这些感受以后,如果单空修得好的话,他会去觉照它。你们不要觉得“觉照”是像灯光一样笼罩下来,开始可以这么想一下,后来单空的觉受一下就上去了。安住在平静里面,而这种平静是自带观点的,因为长期训练单空久了以后会自带观点的,这种观点会认为一切都是假的。
嫉妒也好、贪婪也好,引起的都是心的一些不舒服、不爽的感受,不然你真给我拿一个嫉妒出来!仇恨也是一种不爽的感受,只是这种感受有的不一样而已,还有引起的因是不同的。但统一来说,就是心里面的不舒服感受,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心口有一坨东西堵在那里,我们经常会说:“你不要跟我添堵啊!”
然后你去观察它,就开始消散,开始是松,然后像雾被光照一样,慢慢开始消失、消失,然后开始生起平静,最后是愉悦,一定会有这么一个过程。但刚刚开始是很野蛮的,纠结生起来的时候对付不了,该怎么办呢?你可以去玩,去打架、去喝酒,这是我这一类粗暴的人采取的方式。而你们可以选择去看电影、找朋友、找善知识、去吹牛,做一些如理如法的事,转移自己的情绪。
但你可以利用一些比较浅的烦恼,它是让你不爽,但不至于让你马上看电影的烦恼开始着手。如果有单空训练的经验,你就天天去照见这些东西,你要开始慢慢喜欢上这些情绪的翻腾,为什么呢?因为有机会让你去对付它,这叫做“调服相续”。
在调服的过程中,你会对自己心的认识越来越深刻、越准确、越细致,这个不一定会有神异出来。你们不要认为佛法就是神异,鬼都有神异的,我经常举例,你想要神异很简单,你去买一支枪自杀,不到一个小时后,鬼就出来了,突然你发现自己可以穿墙如室了。
你学佛一定学真东西,不要搞这些虚假的东西,不要听别人说上师是八地菩萨,从地下飞到天上这些传说。第一个,你看到了不要认为是真的;第二个,没看到更不要认为它是真的。如果你没看到,可以让他表演给你看,要是他真的表演给你看,你要认为他是妖怪,然后掉头就走!(众笑!)
这个时代不太适合用这些方式,飞天这种本领我们都有的,我们现场有空姐的,她也可以飞上去。(开玩笑!)所以你不要去追逐这些东西,而要很实际才行,到了后来你会知道佛法的伟大,神异是没法比的,当你超越生死,明了三藏十二部的精髓的时候,你会明白你的暇满人生有多可贵!
你要慢慢去观察,由于你训练四夺的时候已经形成见解了,在观察里面本身就带有见解。当然,这不像文中说的“更不起观“那么伟大,那是明白了以后的事,而你不明白之前,一定要做这些调服相续的事,而且要大量地做,经常去做!
当发现自己仇恨、贪婪、傻、傲慢、嫉妒、怀疑……只要生起这些情绪,都可以这样去做。你做这些东西,哪有什么怀疑不怀疑啊?那是一个很实际的东西。比如我正在教给你们这些东西,我可以是一个凡夫的,凡夫可以教你们这些的。而事实上我就是一个凡夫,不是已经教了吗?你不要认为圣人讲这些东西才有用,而凡夫讲就没有用。其实不是的,凡夫讲也有用的,只是没有圣人这种加持力。
想要圣人的加持力很好办的,你可以在家里面放几个法王如意宝的唐卡,或者是堪布们的画像,你去跪拜就有加持力了。但里面的修行方法你还是可以用的,如果你不用这些方法,我告诉你,唐卡也不管用的。
所以要记住,你们是来学理论、学方法的,不是来求保护的,我绝对不会告诉你明天股票的升降,为什么呢?因为我都被套住了!你们一定要去学这些理论,不然会有多少人上当啊?炮灰成群接队啊!你要这么去做,做多了以后,就会发现相续里面那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没办法带着你跑了,你永远有个很冷静的东西在观照住一切。然后慢慢形成定了以后,你会发现不但情绪没法牵引你,连物质都没办法牵引你,你会发现身体也是假的。
四夺的时候,你也会觉得身体是假的,那个假带有很大的意识性。但慢慢你把情绪弄平静以后,人很容易进入深定,深定以后人的触受会消失,你真的会觉得身体是假的,然后你发现关于身体的很多毛病会变好,恐高症会消失。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各种各样的情绪、烦恼,还有乱七八糟的散乱开始消失,你会越变越聪明,看问题一下就看到根子上去了,智慧变得越来越丰满,就这么一个简单的修行都可以做到。
当然,你坐不下去该怎么办呢?你得回去闻思、修五加行,那时候可以求善知识加持。那个加持可以给予你力量,其实你要求加持很容易的,有那么多的佛像,内心里面虔诚和恭敬是最大的加持力,知道吗?当一个人对三宝和佛法有很强大的信心跟恭敬心,那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力量,那个力量可以克服你去观修时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障碍,还可以给你带来好多的顺缘。
我们要去培养这种心态,用什么方法来培养呢?闻思,以及五加行和各种各样的修行。如果你达到这一步,比如你情绪也夺了,人我也减轻了,指示心性几下就完了,哪用说那么多啊?当心里面各种各样的散乱被解除,你就明白刚才说的“定慧等用”了,但那时候还不是真正的定慧等用,起码你知道明是什么了,只是不知道它的空性、究竟本质是什么。
但你可以用它的,照过去照过来、照过去照过来,一照就像“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明觉在你那里就像金箍棒,指哪打哪,你会获得安宁、平静、智慧,很多东西随之而出。在这个过程中,当然会有很多的起伏,所有修行人都会经历起伏的,但很多快乐、法喜也会蜂拥而出。
到一定的时候,你不要说去找上师,那时候上师一定会来找你的,你总有机会遇到这些人。有些上师不一定是真的人,说不定你出去一下踩到阴沟,“砰”,爬起来就开悟了,结果阴沟成了你上师,当人走到那一步,真的会这样。
你可以观察我们的相续嘛——纷乱,其实轮回没什么,只是散乱,没散乱就没轮回了。有人问:“定是不是散乱呢?”其实定就是一种真正的散乱,只是把散乱固定在一个时间段内。而真正明白了本性,散乱也不是散乱,不散乱也不是散乱,当我们走到根本不散乱的时候,就开始学习一些世俗的不散乱——明跟定。
在定里面可以带有单空的观点,然后通过窍诀把单空一击破,我们就可以知道本性。知道本性的时候,你会发现那个东西确实语言没法说的,因为它没有对境,真的说不出来是个什么,但它可以什么都是。洞山有首诗:“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渠是指显现,显现都是“我”出来的,但你不能说任何一个显现是“我”,走到更深程度的时候,他会认为所有的显现跟本质一模一样。
大颠禅师(前段时间我们去的陆丰的清峰寺就是他建的)的弟子三平禅师,他写过一首诗:“即此见闻非见闻,无余声色可呈君。各种若了全无事,体用何妨分不分。” “即此见闻非见闻”,这样的现象不是实有的现象,叫非现象,这跟《金刚经》里面说:“佛法是非佛法,名佛法”的句释是一样的。“无余声色可呈君”,所有的声色不能留下什么、斩断什么,只能和盘托出交给你。“各种若了全无事”,在全体状态之下,明白中间没有任何东西是有本质的,包括领略这些现象的领略者也是没有本质的(“了”是指明了),“全无事”,根本没有什么事,完全无修。“体用何妨分不分”,这一句是最关键的,现象和现象的本体,是分开还是不分开?这里没有给出一个答案。
我们马上会说:“不分!”——一巴掌就来了。如果你说:“分!”——两巴掌就来了!如果你不说话——装!所以怎么样都不行,其实明白了它,还有很多方式可以表达,你可以长篇大论地说,但不一定要说一些很精妙的话。有人认为机锋就要说一些很诗意的话,或者很应景的话,你以为玩脑筋急转弯啊?你可以直接说:“分不分是这样的、是那样!”这都是没关系,你是可以去说的。
但到底分不分呢?你说分也不对,说不分也不对,说本质的时候,就是这样的。如果你真的证悟了,其实分也是不分,心很清楚这个,就叫做慧,发现心跟本体是一样的,就是一个明,就叫做定,这就是定慧等用。所以分和不分都可以,如果我说穿了就没意思了,又会变成一些话,妨碍你真的去领悟。也就是说,听这些东西要听里面的意义,不要逮到一些话就模仿,一定要去找意义才行。
“不起观故,即是无生”,为什么不起观就是无生呢?这时候他处在无生的这种领悟里面。“以无生故,即一切色性空”,处在空性的领悟里面,一切显现的本质都是空性。“色性空故,即万缘俱绝。万缘俱绝者,即是心行处灭。”这里要理解万缘俱绝是什么意思?万缘俱绝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法性定,什么都没了,这很好理解;当我们处于这种状态的时候,所有的显现起起灭灭,能叫做万缘俱绝吗?很多东西都是有规律的,有各种各样的因缘在发生,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到底什么叫做万缘俱绝?其实好简单,大家不要给这些词蒙了,所有的现象都没有实质,就叫做万缘俱绝。缘跟缘之间,一定有两个东西,实际它不是两个东西,就是一个东西,这就叫做万缘俱绝。那么,一个东西是指哪个东西啊?从三转法轮来说,是光明;从二转法轮来说,是完全没有实质——空性。这也就是刚才说的“定慧等用”,在领悟里面,任现象乱起乱灭。
任现象乱起乱灭,大家以为是定在那里不动了,那是二元,说明你还没有透。开始可以这样体会,到了后来,根本没有什么动和不动,人也在动,到处都在动。如果明要靠身体定在那里体会的话,就说你分成了两段,你得定在那里身体不动,才可以体会到心的不动,如果身体乱动而丢失领悟的话,说明你的领悟还不够透。很多时候量变会引起质变,比如光明走到一定程度会进入初地菩萨,这就叫做质变。但光明没到初地菩萨之前,到加行道忍位的时候,你怎么都不会再退了。如果光明才刚到暖位和顶位,这时如果你死了,来生你不一定会再遇到佛法的。这还是有点恐怖,你可能会经历很多很多的挫折,也有可能会再退回去,但你如果你到了加行道的忍位就不会了,到初地菩萨的话,就根本不会再成为凡夫了。
其实从开悟到初地菩萨,都是光明来的,所以叫做加行道,但有清楚和不清楚之分,在一定时候就会形成效果的质变,本质好像还是一个,但真的有效果的质变(我加了一个“效果”,来帮助大家理解)。
万缘俱绝就是心行处灭,如果都是空性的时候,心行处灭是什么呢?如果明白空性的话,我们主动的心就不会再去攀缘了,不会说这个是这个不是、那个好那个不好。我们再说深一点,即使他心里起了这个好、那个不好、这个是、那个不是的念头,而且他滚进去找好的、不要好的,或者故意找坏的、不要好的,就算经历各种各样的东西,他也有最根本的明了在里面,绝不会丢失,那个最根本的明了才是底部、才是本。包括他自己主动起的心,其实都是末(客尘),起了会消失的,他明白这个永不消失的东西,而且这个东西永远都不会掉。
心行处灭的意思是什么呢?虽然本质的东西在,但我们以人我和法我的方式主动进行攀缘,达到一定程度的话,你所认识的领悟会丢掉的。初悟的人一定会这样,他可能在很安宁的时候,或者被感动的时候,或者被上师加持的时候,会进入那种状态,但突然有个美女摇着屁股过来,在那种状态里面瞬间就丢失领悟了。他要反复体会、反复体会,体会多了以后,就算会吞口水,他还是不丢失那种领悟。
所以两种状况是不一样的,前面那种要造业的,后面那种会把贪执消化掉。大家不要玩这个,我只是说一说而已,你去弄的话,最多是个强压下去的单空,强压下去的后果是什么?一旦盖子一揭开——澎湃汹涌!会变成这样。
以个体的方式(人我)去追逐世法,或者某一个世法现起的时候,我很不明了:“哎呀,是什么呢?”在一种好奇或者被撩动的方式下,丢失掉本性,就叫做攀缘。当然这是很高层次的攀缘,而我们现在基本上都在攀缘。这个高层次的攀缘心,就开始行了,而没有灭,心行处灭不是指什么都不想、什么都不做。
当然,达到法性定的时候,完全没有念头和显现了,剩下的就是纯法性。大家就问:“纯法性是怎样的呢?”真的很像虚空,但它不像虚空一样,虚空是没有认知的,不能充当镜子的功能。而那个虚空有镜子的功能,不是眼睛看到的虚空,眼睛看到的虚空会因为墙壁这些东西来决定它的大小,或者云彩这些东西来决定它的高远,但法性定的虚空是没有这些的。
如果你没有体会是不可能知道的,你只能去想,一想就崴了,叫心行处没有灭。我们经常说:“不要想!不要想!不要想!”我们要养成感受的习惯,虽然它还是属于二元对立的感受,但你已经脱离开什么东西都靠想的习惯。“他是不是一个傻瓜啊?”“哎呀,这个对不对啊?”——他已经开始脱离想的习惯了。
你可以直接这么去认,但直接去认的时候,还是有二元对立的,因为你肯定会认到东西,但你已经开始进步了。到了最后完全停下来,有可能进入禅定,如果停下来不禅定的话,然后教给你自明,就有可能明白它到底是什么。
说起来难也难,说起来不难也不难,说起来难真的是难如上青天,脚踏虚空、针不下线,你们能理解吗?好难理解啊!说起来容易也太容易了,遍地都是虚空,用得着找吗?所以你们一定要照着大德们说的,去修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这起码有一个好处,即使你没领悟,下一世可能还有机会。
如果前面的东西都没修,误认为自己是什么高大上的根器,这样会直接堕恶道的。所以我们开始要去修一些基础的东西,出离心、菩提心,找一个真正的大德视师如佛,比如法王如意宝、慈师、索师,这些都没问题的,然后很用心去做,这一生你不会亏的。
不要一上来就去追逐本性,这样很容易上当的,虚假的东西实在太多了。还有,自己把自己骗了的事情也太多太多了,而且到了后来很难说清楚,连说都说不清楚。很多人被指了,会认为自己开悟了,而且来找我印证。成都有一位师兄,他请我吃火锅,说他被很多大德直指了,认为自己开悟了,结果那个火锅被我一个人吃了,因为我实在忍不住,喷得一火锅都是。(当然,火锅没事啊,倒了可以重新叫一个,但这个事情挺扯的!)
这都是比较明显的,还有一些不是很明显的,好像证悟了但实际上不是,这种错误知见如果不被驱除,一骗就很多年。很多有福报的人烦恼很少,他们没有金钱的烦恼,没有外界眷属的烦恼,每一天都过得很好,而且处在那种假性证悟里面,很多人都有定的,他能安住。这个状态好像啊,但死亡的时候不算数的,所以大家要小心一些,说证悟难也很难!
问:“如如者云何?”
明白真如的人是什么意思?
答:“如如是不动义,心真如故,名如如也。是知过去诸佛行此行,亦得成道;现在佛行此行,亦得成道;未来佛行此行,亦得成道。三世所修,证道无异,故名如如也。《维摩经》云:‘诸佛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乃至一切众生悉皆如也。何以故?为佛性不断,有性故也。’”
“如”是指如来,是无所从来、无所从去,好像在又好像不在的意思。 “如”有假设的意思,“如果”——假如是这样的。但我们去说真如的时候,是指本性的意思。“如如是不动义,心真如故,名如如也”,心的本质是真如,我们明白了真如,叫做“如如”。“是知过去诸佛行此行,亦得成道;现在佛行此行,亦得成道;未来佛行此行,亦得成道。三世所修,证道无异,故名如如也”,三世诸佛都是因为明白了真如,而成为了诸佛。
“《维摩经》云:‘诸佛亦如也,至于弥勒亦如也,乃至一切众生悉皆如也。何以故?为佛性不断,有性故也。’”实际上在说他空的世界观,前面说了好多自空的世界观。他说本质就是真如,真如是有本性而无实质的。“性”我们可以理解为光明,也可以理解为觉知。
但你要认识究竟的觉知,如果你不认识究竟的觉知,就会变成现在流行的觉知派,动辄就觉知。“觉知”其实就是直接认知,觉知到自己的身体、觉知到自己身体的麻痒、觉知到自己在想什么,这些都叫做觉知。这是属于二元性的觉知,都属于心行没有处灭,但这可以训练我们脱离开思维的桎梏。比如大圆满前行走到后来,说我们要用觉知去找心。我以前经常说:用“觉知”去觉知“觉知”。藏传说得那么复杂,汉人牛啊,简单的两个字就概括了——反观!
觉知是观者,然后你要去观察你的观者,就叫做“觉知”去觉知“觉知”嘛,其实就是反观,去看观者是什么。当你反过来去看观者是什么,观者就成了所境,看又成了能境,再看下去,就会有无穷的所境、无穷的能境。这就是我们以前上课经常讲的一首诗:“狗咬尾巴团团转”,看过去、看过来,这就叫起观,是没用的。
但这有个好处,是什么呢?训练我们不要老是以思维来捏造。还有一个,当思维得很深时,有个很好的现象,前期驱除这些恶劣的分别念,比如愚痴等等。他读了很多的经论,开始反复地思考,思考中带着一定的感受:这样是的、这个不对、有边、无边……
可能他眼睛看着这里,实际上他的心沉浸在思维里面。思维在哪里?你不要说是脑袋,脑袋只是一坨脑浆来的,你思维这么多虚空的东西,脑袋里面有虚空吗?当你想象爱人绝美的容颜,她能是那一坨脑浆吗?所以不要认为思维是在脑袋里面。
然后开始凝结、凝结、凝结,就想成了一片虚空,他会把这个东西当成了证悟,而且这个境界可以很深。由于他想成了这片虚空,心也停下来了,思尽还了假原。这种奇葩真是有的,我以前还不相信,后来一观察真是这样的,他只要坐在那里,我一看就知道了。
我不是说我有神通,只是通过表皮触及他的灵魂,但他真的认为这个是证悟。如果用觉知去,就会毁坏这些东西,他会发现自己的出发点在头脑,也就是能去观的“能观”还在头脑的层面,不是心的直接觉知。当他用心的直接觉知去的时候,就开始抛弃思维,所以说这是一个进步。
大圆满证悟以后,要区别两个东西:第一个,区分意识跟觉性的差别;第二个,区分阿赖耶识跟本性的差别。这个区别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确定自己这个是不是证悟。这也是大圆满窍诀里面,上师跟弟子之间搞清楚的东西,一定要你确认你真的区分清楚了,而且一定要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达,这时候千万不能背书。背书谁不会啊?但要自己说出来是这样的、那样的,两个人要进行很耐心的沟通,可能要拉很长的时间。
那么,真如为什么叫做有性呢?这是一种他空的观点,这个光明你可以叫它有,因为它永远不灭。但用二转的方式也说得通,它是有但没本质,所以我就开始破如来嘛。《中观根本慧论》第二十二品是“破如来”,我们至今还没讲完,破如来不是说如来没有,而是本质的如来(法身佛)也没有本质。
当然,法身佛没有本质,报身和化身也是一样没有本质,所以三世诸佛最根本就是证悟了真如,这个真如就是我们说的本性、光明,但千万不要认为就是那个觉知,而是究竟没有二元对立的觉知,或者是觉知的本质。话是这么说的,但觉知本身是什么呢?这个才是最重要的,对不对?
你说要安住,你都不知道觉知是什么,你安住什么啊?你一安住就安住到安静里面去了,变成了禅定,或者是单空。对于比较聪明的师兄,或者看书比较多的人,一定要死抠见地,把见地揉到挼出水来,在上面反复地蹉跎。
只要你狠了心,什么都弄得出来,你要一生策划抢银行,说不定真的给你抢成功了。你看有人策划抢银行,先开始研究锁和电子机构,研究好多年以后,最后他变成了电子专家,然后有个大企业雇了他,发财了以后,他发现比抢银行还管用。这时候他等于抢了银行嘛,原因是他专注啊!
我不是鼓励大家真的去抢银行啊,你们去肯定会被枪毙的。我的意思是你得专注,倾全力进去,不要迷信,迷信有时候会防止自己继续探索的,迷信带有获取对方保护的成分。“哎呀,我只要拜了你,临终的时候拉兄弟一把!”——但有时候是拉不上的,比如相续太烂了,一勾就垮了,连大悲铁钩都拉不上,这是挺麻烦的!
所以不是三世诸佛不想拉你,他们待众生都像独子一样,一定会想尽办法帮你,但这个是你自己的心,你搞得稀巴烂,真的是不好搞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沉浸进去,如果有一个团体、有一帮人,是很容易成就的!就像中国乒乓球队一样,为什么他们尽是出一些很厉害的乒乓球队员呢?因为他们一帮人都是那样的,每天都在训练,所以随便弄一个出来都可以碾压别人。
如果有一帮为此倾尽一切,不顾一切修行的人在那里,一定会互相影响的。那他们会不会有矛盾呢?会有矛盾的,我们都是人嘛,如果人没有矛盾,能叫人吗?那叫空气。由于他们倾心于此,必开般若花,虽然这个很难,即使没有这样的环境,你也要反反复复去努力。
现在有一个很好制造环境的东西,叫互联网,否则我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怒火呢?因为互联网,一会儿又来问这样、一会儿又来问那样,问就算了,但我是免费的嘛,想到这个,我的自尊心受不了、虚荣心也受不了、利害得失心也受不了!(开玩笑!)
但我们确实可以利用互联网互相问啊,反反复复去探研、追逐这个东西,也就是你的身心要沉浸在上面,才有可能性。如果你一会儿东边张大妈、一会儿右边王大爷,一会儿要谈恋爱,一会儿要生三个儿子,这样你怎么能证悟啊?我没反对你们结婚生子啊,不要说我煽动你们不结婚生子,这样人类的延续会产生问题,说我有反人类罪。我很害怕这样的,有什么罪名都安立上来,我已经当了好多年的魔鬼,对当魔鬼已经很有一套了!
我的意思说你要尽全力,真的要全心投入才有可能,即使你不想证悟,只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也要你尽全力去念佛产生信愿的,不然边有咁大只蛤蟆随街跳啊(哪有这么好的事)?如果真的有,轮回早就没了,六道就消失了。凭什么我们五一节不去旅游,坐在这里听一个人在上面叽里呱啦地叫,就是因为有轮回嘛。所以大家好好想想,这是很简单的,非常简单,理智!没那么复杂!
我发现汉人在淘宝上选东西,制造假货骗人,真的一溜一溜,好牛啊!但选上师、追逐佛法,就那么傻呢?这是很蠢的!当然,这是基础教育太少了,但不管怎样,大家要记住,得全情投入才行!
文中说的:“有性故”不是指实有性,而是光明他空见里面,光明是存在的。大圆满进入说空性的时候,一定会跟你落到光明上去的,他要你搞清楚究竟光明是什么,而且跟你分得很细,分成心部、界部、窍诀部。其实三部都可以拿到本质的,只是有的是从不同的侧面,有的是从不同的角度。实际上你只要把心部明白了,一定会明白窍诀部的;而界部明白了,也一定会明白心部和窍诀部的;明白了窍诀部,不用说了,什么都明白了。但有的说是有层次。
不管怎么样,我们要去理解这些说法,自空里面认为大无遮是全部破光,说到本质的时候完全没有概念,心不能动,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不动的心就是本质,那时候就是定慧等用,就是自空。
他空就不是这样说的,它认为是真如、法性、觉知,吃饭放屁的是什么、念佛的是什么、拖死尸的是什么、爹妈未生之前你是什么、死后心在哪里安身立命等等,全部都说这个。有一个东西,生命的本质是什么,真正的判断者是什么,你总不能说是这一堆嘛,这些都是他空见,要去找一个东西。
大圆满说:“你不用找了,我告诉你是这个,它是空性的,它是怎么空性法……”说了一大通,搞定!他们的见解就是一步一步这么上去的,那修行的次序要怎样呢?首先真的要去修单空,把一些粗大的东西去掉,然后在单空的过程中要思考见地。本来应成说到根本的时候,要离开思维的,但开始就是要思维,浸淫在见地里面,不停用思维和了解的东西,去对照自己的相续,反反复复去磨砺,这是大中观的修行方式。
慢慢逐渐体会到一念不生全体现,体会到离开四边、远离言思,这就是大中观。然后这个过程中,心不停地在觉知,觉知过去、觉知过来,你已经开始抛弃思维的方式了。当你把思维的东西拿到心里面鉴定的时候,实际上是用觉知在运行这些东西了,这叫大手印——以心为道。
你想把这两个过程都省掉,如果找到一个真的很懂你的、很牛的上师,他跟你说:“扑街,过来!怎么扑街、怎么扑街、怎么扑街……”——一大串说了以后,你真的“扑街”了,明白本性了,然后直接就沉浸在法性里面!这就叫做大圆满。
如果我们找不到这么一个上师,就要从大中观、大手印、再到大圆满这么一个过程去。实际上,并不是真的要拿一个大手印的明、大中观的方式,或者是大圆满的直指,而是你修行的过程实际上已经融含了这些东西。
这不是一个你达不到的事,如果真的达不到,诸佛菩萨在骗我们。而难难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我们根本不愿意离开世间,我们总想不丢掉现在所有的好处,比如个人的安全、个人的利益,至于别人的死亡、别人的好坏与我无关。然后我在拥有现世快乐幸福的情况之下,我还要获取证悟,其实这种想法比恩扎国王还牛!
为什么?恩扎国王要管理国家哦,这是挺累的!而且恩扎国王还有很多的后妃,肾脏要承担很大的负担,而你过着清净、舒服的生活,那叫清福啊,你还要证悟法性?这是极端自私的一种想法。一个人如果过分自私,主体感就强大,而主体感很强大的情况下,是很难认识真正的法性,几乎是不可能的,就会出现我刚才说的:以自我的方式去认识一个假的明空双运!
所以大家一定要去修行菩提心,让自己开始脱离自私,脱离自私的人是看得出来的。又不是傻的,别人看得出来,你也知道自己的心开始松开,莫名其妙就是喜欢对别人好,就算骂人、打人,都是对人好,你骨子里面没有那么多糟践自己的东西了。但很多人都不愿意这样,只想一下拿到个窍诀证悟本性,结果搞了那么多年搞不进去,所以大家在这方面要用些心啊!
问:“即色即空,即凡即圣,是顿悟否?”
答:“是。”
这不用说,当然是了,看到当下的色就是空,当下的圣人就是佛,就是之前说的:“你就是佛!”——如果体会到这个,就即凡即圣了。沩山禅师在《五灯会元》中说:“若也单刀直入,则凡圣情尽,体露真藏,理事不二,即如如佛。”如果我们不搞这些渐次性的修行,直接去明白本性的时候,是没有圣凡执著的。事跟理是一个东西,什么叫做事跟理呢?在中国古代语言里面,显现就是事,心就是理。心的体有时候叫“理体”,只有心才能叫理,因为会讲逻辑嘛,而无情是不能讲逻辑的,它没有理,只是一个东西,它会被我们讲理。所以,“理事不二”是指心跟心的显现完全是一个,那时候“即如如佛”,就是所谓的真如。
那么,达到这个程度的时候,是不是顿悟呢?当然是顿悟了,真的明白了本性,什么都是佛,这种观念是确定的,是不会再怀疑的。至于它能不能起功用,在于你用在上面的时间够不够多,是否能够让它在所境上慢慢达到很高的程度。
但在能境(你的认知)上一定要确定,这个确定不是用概念去:“哦,我确定了!”——这是不对的,概念是确定不了的,我们的心永远都不相信概念,每个凡夫都是这样,虽然有时候会被概念所骗,但骨子里面还是不相信概念的。
我们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叫你过来说:“来,给你喝一杯很好的八八青普洱茶!”我只是嘴上说,但你实际上喝了吗?如果我跟你说:“你已经喝了!”但你会信吗?你不会信的,你不会相信概念的,你一定要喝到才会相信。
比如我们的很多崇拜,就算被概念骗了,你还是不相信概念的。比如我们信某位大德,对他虔诚到不得了,认为他是佛啊!其实很多时候,这只是概念的,你骨子里面根本不信,如果来一次文化大革命,你就知道自己信不信了?
我告诉你嘛,反得最厉害的就是那帮信得最狠的人,为什么呢?因为这些东西只是他观念性安立的一个东西,而安立东西的时候,会有很多很多附加的条款,如果一搞文化大革命,别人会在他安立的对境上泼污水,比如被嫖娼啊、被贩毒啊、被贩枪啊……这些污水泼上去以后,他就会觉得:“哇,原来他是这样的 ,他骗了我!”其实人家从来没跟他说过,只是他自己安立的,然后马上就开始各种各样的仇恨,说不定他俩连面都没见过。
人类就是这样,你相信了自己的概念,但实际上你又不相信自己的概念,如果你真的信了,人家泼污水是不起作用的。我们举个例子,如果有个人让他开悟了,你跟他说:“这个人是坏蛋!”你看他信不信你?就算你把他杀了,他都不会信你的。最多在被逼去批斗那个人的时候,口说:“是的,这个人是坏蛋!”但心里面想:“你才是坏蛋了!”
人真的只相信现量的,恰好真的有了现量之后就不存在信和不信了。贵重就是在还没有现量之前有信,而且你恰好信对了,那真的是歪屁股坟刚好埋对了(比喻前世积累了很大的福报),这可以帮你迅速拿到现量。如果真的拿到现量,就没信了,你的疑已经被切断了,没有怀疑就没有相信,有相信就一定有怀疑。
我们说的“信心”是扼制这些怀疑去追逐真相的,然后这个相信会产生巨大的心理能量,让我们去明白心的现量,所以“信为道源功德母”。信才会让你产生去追逐的勇气、想法,如果没有这些东西,干嘛去追逐啊?我们有很多可以现量体会到的欢乐,可以去追逐这些嘛,凭什么五一节跑到这里来啊?
如果我不相信佛法,五一节你以为我会到这里来吗?我很想跟你们描述一下土豪的欢乐,但我有信的嘛!相信和不相信的关系,我跟大家讲得很学术化,但实际上就是这样的。我们平常所谓的相信里面,很多时候是带有功利性的,我为什么要相信他呢?——“你看,他曾经说过到时候凭点信心,一加持就怎么样怎么样了。”这比街上的老太婆还好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干嘛要搞那么多修行的方式呢?
佛菩萨只要在我们面前搞一些花招出来就行了,比如哪天早上起来,你眼睛一睁开,突然文殊菩萨搞了一个动作出来。这种现象只要显示一次,你什么信心都有了,但佛菩萨为什么不搞呢?第一个,搞不了;第二个,搞了也不管用。
你要信的不是这些东西,但很多人却沉浸于此。我不否认诸佛菩萨的加持,这个我绝对不会否认的,如果你误以为信了之后,不需要追逐就可以怎么样的话,那就错误了。其实这也可以的,至少十万亿大劫以后一定可以,真的是这样,你去灌个顶,然后故意犯戒,最后安心地等十万亿大劫嘛,这一定会来的,也不是不可以的。
但你要即生证悟,那玩意是不行的,我说的是“即生证悟”,不是种种子之类的,那些随便你,到处都是啊!你只要随便拿本大乘佛教书往头上一盖,或者靠一下都可以,这就等于顶礼了,你迟早会解脱。甚至你不用这样,逮着一个大德臭骂一痛,也会解脱的。但你要即生解脱,追求这一生证悟,就不能这样,一定要倾尽全部心力去研究它。
问:“云何是即色即空?云何是即凡即圣?”
答:“心有染即色,心无染即空。心有染即凡,心无染即圣。又云:真空妙有故即色,色不可得故即空。今言空者,是色性自空,非色灭空。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也。”
这句话还是很好懂的。“心有染即色”,为什么会产生这些世俗的色呢?有二元对立,“染”是指二元对立,有人我、法我的执著。如果心没有二元对立了,就叫心无染。那么,即使有显现也是空的,没有显现就是法性定,这时当然证悟心的本体了。
“心有染即凡”,有二元对立就是凡。“心无染即圣”,这是很厉害的,意思是你开悟了就是圣人,这是禅宗的一个标准,跟我们学中观的次第性不太一样。我们次第性讲的圣人是什么呢?一个是具有菩提心,叫大心凡夫,还不叫真的圣人,圣人必须是初地菩萨。但禅宗不这么认为,禅宗认为一开悟就是圣人。《六祖坛经》里面讲:“前念迷即凡夫;后念悟即佛。”禅宗是这样判定圣凡的。
接着,什么叫做“真空妙有故即色”呢?即色即空的时候,不是二元的色,所有的色是妙有。什么叫做妙有呢?法性游舞就叫做妙有。我们看待事物的方式,已经不是我们认为它是个东西那样了,或者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反正有一坨在那里,或者认为它是物质、能量,这些都不叫真空妙有,而是二元对立有染的看法。
有显现,但我心里清清楚楚地知道它是空性、是法性的游舞,这叫做真空妙有。这是禅宗说的真空妙有,还有一种真空妙有是什么呢?就是大圆满脱嘎修到后来的一些显相,或者修梦的时候,出现的坛城和刹土的显相,那也叫妙有,就是净见量。
但禅宗里面只说能境不说所境的,如果说所境的话,那个人不知道要修到什么时候。很简单,你只要明白本性(法性),本质绝对是真空的,但不是没有显相的,只是这些显相不实有,叫妙有。“色不可得故即空”,没有实质就不可得,故即空。
“今言空者,是色性自空,非色灭空”,今天说的空指色的本性,它本来是空的——自空,不是色灭了以后、拿走了以后才空。也就是我刚才说的,它存在的时候没有本质——非色灭空。
“今言色者,是空性自色,非色能色也”,今言这些现象是法性游舞、是空性的一种显现,不是它自己造成它的自己的样子。大家明白吗?色不是以它自己的方式而成立的,而是空性的一种显现和游舞。这说得好复杂啊,说白了就是:“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非色能色也”,指一个现象不是以它自己的方式成立它自己。你看普通人看到一个东西,是不会认为这个东西是我们的心的光明的显现,而会认为是它自己放在那里的,然后我出去了,它还是放在那里与我的心无关。
我们以前经常说到一个大的哲学问题,办公室里面放一束花,人出去了以后,花还在吗?这是哲学家、科学家、宗教家都要去回答的问题,如果这个问题回答了,就什么都清楚了。唯物主义的回答很简单:“你走的时候花还在那里,因为物质以色的方式自己成立。”宗教家贝克莱认为我们出去的时候,花是不在的,因为他有一个理论——“一切外在的现象,是以我的感受而成立的。”但如果出去以后,花不在就麻烦了,他回答不出来。结果他怎么回答呢?“上帝帮你看管着,你回来上帝就交还给你了!”(众笑!)
其实他说的上帝应该是阿赖耶识,唯识宗说这是心的种子的显现,大圆满这一派就认为是光明的游舞,光明始终都在。这是要说清楚花的存在,说白了,其实要去看所有的现象以及我们的心实质上到底是个什么,如果心直接明白到底是个什么的时候,就叫做开悟。
还有你要记住:这里说的“心”跟我们平常说的“心”是不一样的!平常我们认为物质跟精神是二元对立的,唯物主义认为精神(心)是物质创造出来的,然后根据这个划分的基础概念,分了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再往下分还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还有机械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
前面搞了一个平台——集成共许,这个平台是什么呢?把物质跟心单独划开,所以有时候我们是不承认佛教是唯心主义的,为什么呢?因为我们说的“心”概念很大的,不是按照它的划分来的,那样两个系统是没办法共融的。我们说的“心”不仅仅是意识的心,也不仅仅是感觉,有时候我们说的“心”,是物质跟精神共同的本质。
因为“心”这个词汇呈现为真如的时候,是精神跟物质共同的本质。有时候在唯识里面,指产生现象的根本动能、基础,藏传佛教里面称为“基”,就是阿赖耶识;有时候指的是意识,各种各样的情绪、感觉、思维……
比如说:“你心里面着不着急啊?”这时候说的着不着急,指意识和情绪。我们有时候说:“世界是心现的!”很多人就理解为是意识跟情绪现的,那还说什么啊?是不可能的!应该是阿赖耶识。如果一个人体会到阿赖耶识,有一个很典型的判断标准,当我们进入很深的定的时候,心会直接清楚“所有的显现都从那里出来的”,那时候就是阿赖耶识的状态。
我们可以去体会这些东西,如果你体会到麻麻木木、没有明显认知的话,就说明你对阿赖耶识的认知还是不清晰。你可以处于那种状态,但你不会认知,比如跑香的时候,“啪”一声停下来,其实处于阿赖耶识的状态,这时候由于你没有认知,那就是一种朦胧、空白而已。
你并没有清楚这个空白里面可以显现其他东西出来,说明你对阿赖耶识没有清晰的认识。慢慢禅定下去,就会对阿赖耶识有很深的认识,但这还不是本性啊。定可以让我们体会到阿赖耶识(心的一个层面),我们平常只能体会到意识和情绪层面,对于这个我们是高手,特别是女性,心有千千结啊!像我这样的男性,心是很粗糙和狂放的。而我的秘书把我教育惨了,我才知道“心原来这么的微妙!”(众笑!)
所以心有不同的层面,甚至这些坚硬的、锐利的物体,其实都是心的一种显现。特别是单空修好了,到达人境俱不夺的时候,你真的会觉得这些东西就是心的显现,认为坚硬的东西是心的显现。如果处于很深的定中,手就会按到岩石里面,这时候还不一定要证悟本性,你就会知道这一切是心的显现,而且你明白阿赖耶识的心是什么了。
处于这个层次,就是所谓的“阿赖耶缘起”,所有的缘起现象,都是阿赖耶出来的。当我们还达不到这个层面,就认为一切都是自己的业力,情绪啊、意识啊,以及各种各样的行为造成了这个世间,有一种莫名其妙、我们不了解、不清楚的力量推动着我们经历各种各样苦痛以及欢乐。这个力量是什么?——业力,这叫做“业力缘起”。
我们一下回到证悟的本性,当下即凡即圣、即色即空,这个层次去看全都是法性在游舞。可以有现象,但万变不离其宗,“宗”是什么呢?——本质的法性。然后用这个观点去看世界,叫做“真如缘起”,或者叫做法性游舞。
这是我们对三种缘起的具体化解释,我们要去体会它,但刚刚开始的时候是一样的,还要修前面的东西。为什么要修出离心呢?你对佛法都不感兴趣,当然要修出离心嘛。为什么不感兴趣呢?因为你有好多的爱,比如LV包啊、你老婆啊、你老婆的妹妹啊……(众笑!)你有很多这样的爱是不行的(我又戳中一些人的心里)。
我曾经在微博上看过一个故事,一个副县长马上要竞争县长,有天晚上他做了个梦,第一个情景是他穿着雨衣又打伞;第二个情景是他骑着自行车在墙上走;第三个情景是他跟小姨子俩背对背裸睡。
然后他告诉了老婆,他老婆说:“完了,你当不上县长了!第一,你穿着雨衣打伞,是多此一举;第二,自行车在墙上走,是走投无路;第三,你跟我妹妹背对背裸睡,是痴心妄想。”结果副县长一听气晕了,马上就住院了。
住院期间岳母来了,岳母听了他的故事,立拍大腿觉得有戏,觉得这个梦不能这样解释,有另一种解释——第一,穿着雨衣打伞,双保险;第二,墙上骑自行车,技高一筹;第三,跟小姨子裸睡,我知道你迟早会翻身。(众笑!)
为什么岳母这么说呢?因为她很明白人的心理,人有太多的爱了,所以迟早会翻身,这样怎么解脱啊?你好不容易背对背还有点希望,一下翻过去就完了,所以我们一定要离开很多的贪著才行。如果不离开很多的贪著,不全情去追求解脱,会搞死你的!
而且这样的事、那样的事,在追逐的时候一定会出现麻烦,很多苦难就是因为离不开这些贪著。当你离开了以后,真的遇到麻烦的时候,会不以为然的,修行人哪个不吃苦啊?有很多的大修行人,比如虚空老和尚、来果老和尚、密勒日巴尊者都要吃苦,他们从来不以世法的得失作为衡量的标准。
这反而很关键,而大部分的人都死在里面,大部分的“炮灰”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法都是很好的法,由于出离心没有生起,根本没法贯彻落实,最后成为一场笑话!
还有五分钟,大家有什么问题就提出来。
问题1:什么叫做一念无明?
答:其实没有所谓的一念无明,我们开始就是无明的,不要误认为开始是佛的状态,突然一下就无明了。因为佛(本质的明)是没有时间的,所谓的“时间”是事物的变化,没有一个东西真的叫“时间”。事物的变化在我们心里面形成了变化的过程,变化的过程是思维的东西,如果我们不讲比量,只讲现量面对的事物,去哪里找昨天和明天啊?
我们的现量永远是当下,如果我们把现在想成是这一段的时间,其实还是你的思维。如果你把思维停下来,就真的只有当下,一切完全可以消失,没有一个变化的基础了。当然,那时候还是阿赖耶识,但阿赖耶识的细微变化,对于初进入定的人是不知道的,要很深的人才能知道。
那么,这时候就没有时间,只有一种明,而那个明是没有时间的。永远都是当下的话,开始和结尾都是一个。所以“一念无明”不是指开始有个很清晰的佛,然后起了无明成了众生,如果是这样的意思,就是我修成了佛,然后一念无明又成了众生,那我还修什么啊?
不是这样的,他一开始就是无明的,但为什么说一念无明呢?是把无明归纳成了一念。这些词汇大家一定要搞清楚,如果只听到字面意思的话,会把人弄死的——“依文解字,万世佛冤。离经一句,即同魔说。”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是照着字面去解释的话,那就是冤枉佛陀;你所讲的东西离开了佛法的本意,那就是魔鬼。
问题2:刚才您强调了出离心的重要性,我是唯物主义的成就者,虽然已经把五加行修完了,在修四外前行的时候因脑袋不灵活,什么盲龟入浮孔这些表面上都能读得懂,但都不能入心,虽然前行都修过了,但我仍然是唯物主义的成就者,该怎么办呢?
答:四前行实际上是提出的四个纲要:人生难得,死亡无常,因果不虚,轮回过患。这里面有两个最重要的东西,第一个是轮回过患,而轮回过患的前提,你得相信有轮回,但现在很多人是不相信轮回的,他们认为死了就算了。
如果你是闻思型的,就要去读懂唯识跟中观,让自己真的相信有轮回,也相信自己的心不会因为物质的消失而消失,这就会产生真正轮回的强烈认知。然后你要知道这四个纲领并不止是书上的一点点内容,你要把这四个纲领拿到生活中去运用,让自己真的相信轮回。
你看轮回的过患不仅仅是生病或者遇到不好的遭遇,轮回的过患其实很多都是好的,比如你有钱啊、好多老婆啊、很多人拍你马屁啊,这些都是轮回过患,而我现在正面临这些,这些才是真正的轮回过患,因为你离开不了。轮回过患的原因是什么呢?导致你没办法用心去修行,摆脱无明愚痴。你要这么去想才行。
第二个是人生无常,你可以去看大量的生命哪里是在学佛嘛?包括在座的很多人,根本没有真正在学佛,这真的有很多过患啊!对于大量的人来说,获得暇满人生真的非常难,有很多人具足了条件,但因为心不向法,也不算暇满人生。所以,真正的暇满人生才难得,普通的人生根本没有难得之说,这时候要意识到佛法的珍贵,以及解脱的不容易,才会生起暇满人生难得的感受。
问:我现阶段是否把中观跟唯识学了,然后再修四外前行呢?
答:不是,你现在都要不断去思考四外前行,你在思考的过程中,要拿到你的现实生活中去印照。还有,过程中也不一定真的去学中观和唯识,你要浸泡在正确的佛法知识里面,并不是跟随一些团体搞party。很多人凑在一起搞完party以后,三姑六婆,你说我的好、我说你的坏,或者说一些神乎其神的事,什么隔壁二幺妹碰到鬼了、三幺妹又发财了,不要去搞这些事情。或者这个团体是魔鬼、那个团体是活佛,我告诉你嘛,全都是魔鬼,而且每个人也都是佛,大家别搞这些,要搞理义,浸泡在佛法里面。
如果你浸泡佛法的时间久了,对理义了解清楚,一定会相信轮回的。而神神鬼鬼的事情不见得让你相信轮回的,那会恐惧一阵、欣喜一阵,但这些过了以后,你心里主要的所爱还是世法,如果所爱还是世法的时候,根本不可能修进去的。
问题三:前天说到《金刚经》里面“佛有五眼”,上上能够涵盖下下,既然佛眼能够涵盖一切,为什么还要说下面的肉眼、天眼呢?
答:因为修行就是有这几个阶段嘛,就像我们修行的过程有资粮道、加行道、见道、有学道、无学道,而你在修行的过程中,这五眼也会一一兑现的。
问:不是说佛陀有这五个层次的眼?
答:不是,只有一个佛眼,但有了佛眼,等于所有眼都有了。而我们只有一个眼,叫肉眼。
问题四:文中的第十页:“是知过去诸佛行此行,亦得成道”,这个“行此行”指什么内容呢?
答:指直接了知真如,以真如来进行修行。你问得很好,刚才说到“行此行”的时候,可能忽略过去了。“如如是不动义,心真如故,名如如也。是知过去诸佛行此行,亦得成道”,先明了真如,然后真如跟世法互熏,如果了知真如,熏习世法,就叫做行此行。而我们凡夫平常是以世法的东西去熏真如的,我们把真如遮盖成为阿赖耶识。由于这里讲的是禅宗,所以“行此行”指是直接找到真如,然后进行修行。
问题五:我最近在学习《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它是通过教证和理证来抉择一切众生都有如来藏,然后说真如都遍布一切万法,但我看这部论中没有专门讲说修法。像我们现在这样的情况,师兄可以提供一些方法,让我们去串习,然后巩固这样的见解吗?
答:我已经讲了好多这样的方法,讲得自己都厌烦了,讲了之后,好像有些人在做,但很多人是没有做的。你说《如来藏大纲要狮吼论》没有讲修行的方法,实际上学院里面传的修出离心、菩提心,然后修五加行,其实都是在做这些前期修行的,最后上师跟你指示本性,你就了知真如了。
我们这群修行人中,还有很多人要修单空,而且要求非常强烈,其实都是为了完成三主要道。我已经讲了好多这样的方法,但有些内密的方法我没有讲过,因为我们现代人修内密很麻烦,同时我自己也不会。
但你把单空的方法修了之后,直接上去就是大圆满,到了最厉害的时候,你会明白真如的方法。至于修法我已经讲了很多,你以前可能没听过。还有,每一本经论里面其实都有修法的,只是你要把它抽出来,不过要真懂的人才能抽出来。
比如一本《金刚经》里面,讲了那么多,只有一个修法——“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就是修行来的,但你要搞清楚什么是观?——思维观、直接观、觉知观,以及证悟的那种观。
问题六:我们经常回向的时候,会把功德回向给某某生病的人,《地藏经》里面说:“如果我们为某个病人去修法,回向的时候,病人得三分功德,自己得七分。”我的问题是:既然我们修法,功德是发生在自己内相续里面,但又说功德回向给他,他能够获得的话,就等于我们内相续的功德,能够转移到他相续里面去?
答:你把相续实有化了,你认为自己的相续跟他的相续是别别不同的个体“你是你、我是我,羊子不跟狗搭火。”实际上,没有单一的相续,其实连相续都没有,是我们的执著在夹杂,相续是自我把它巩固起来的(凝结起来),但我的相续掺杂了其他的相续在里面,不然所有的众生想做我妈,休想!所以,相续是有交杂的,你意识指向的时候,你的功德就在跟他拉钩。
问:但因果规律里面又说:“命自我立,福自己求。未作不遇,己做不失。”
答:你跟他建立因缘的时候,已经建立自作了,而你去给予他的时候,一定是跟他有关系的。实际上,这个关系是他在无始前把很多东西回向给你,或者直接给予你的。比如你回向给一切众生,因为众生都是你老母嘛,听得懂吗?这是从逻辑上解释的。如果不从逻辑上解释的话也好简单,众生一体的嘛,“一体”不是一个死的东西,而是大家像一锅粥一样混在一起。
其实自作自受是从绝对的角度讲的,你说自作自受,但在生活中绝对的自作自受,怎么可能呢?你不跟你妈有关系的话,你怎么出来啊?你吃饭的时候,难道吃自己种出来的,然后自己收割,再搞个锅弄点酱油自己吃啊?如果是这样,你几百年都弄不出来。
所以,这些东西是很多因缘夹杂在一起的,自作自受是从主动的心相续的力量出来以后,善恶引发的主要承受者是自己,但一定会跟别人拉上关系的,否则你的善对谁善啊?你的恶对谁恶啊?如果离开了自他的众生,你怎么自作自受啊?就像菩萨要发菩提心,如果没有众生,他发什么啊?所以你不能把问题绝对化,一绝对化就想不通了。
今天没有问题了,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顿悟入道要门论》第11课
- 《顿悟入道要门论》第13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