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开始这次禅七的佛法交流。交流之前,我要跟大家说一件事情,今天早上我听说每天要打满五座,这样是不行的。他们安排者每天打五座都不一定行,却逼着一些初学者,或者最多算是一个中等程度者一天打五座,这样是不对的。他们的发心可能是好的,但这个举措真的很蠢,这很像那种自己的道德品质不好,但总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去斥责别人是坏人。我们不能这样,本来是一个好心让你们去修行,但这样做反而会破坏你们对禅修的感受,是不对的。
今天他们自己也知道做错了,把五座的要求改为两座,但是,我觉得两座还是略微少了一点,那怎么办呢?改为三座。当然你说:“我不是那种初级根器,我就是高根器!”那你打八座都可以(但根据自己情况)。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实在不行,你打两座就可以了,但一般来讲,凭着修行人的良心,你就打三座。如果你认为自己的修行境界比较高,你打八座,另外三座你晚上不睡觉来补齐,这样也没问题。所以,这会比较灵活一些。
还有,即使每一座打一个小时,大家不要误以为一个小时坐在上面就纹丝不动、一念不生,一直这么坐下去,直至变成木桩子,海枯石烂。打坐不是这样的,你要很柔软、很放松地坐在那里。当然,你要故意练双盘是另外一回事,那确实是要咬牙切齿的。但只要你不是故意练双盘,你就舒服地坐在那里,要是腿不行了,稍稍动一动也没关系,甚至你曲起双腿抱在胸前也可以,但前提条件是不能影响别人。
然后念头要乱动你就随其乱动,没关系的,你要培养一个习惯——“安静地坐在那里,享受坐在那里”的这么一个习惯。我用了一个词汇“享受”,有几个人在享受啊?明明在受罪嘛!没关系,你开始只要受一点点的罪。如果你变成了享受,其实禅定才有希望。但有些比较狠的那种人,他老是一天九座,咬着牙下去、扛过去,从那种痛苦、极端痛苦、崩溃型的痛苦最后变成享受。有这样的人,但大部分的人都不是这样的,这样的奇葩很少的。那要怎么办呢?要一个逐渐的演进的过程,比如坐在那里一个小时我就动一动,然后我把我的注意力放在一个点上(开始练禅定的时候)。注意力放在一个点上其实就是要控制住你的念头,身体坐在那里,你就不乱动了。就不会像我们平常那样,拿着手机玩一玩啊、坐在那里左顾右盼啊、头脑里面又在想“隔壁张三为何还不给我打电话呀?李四又整我了,是不是去老板那里告状去了?”你整天搞这些,身心在不安宁。现在只是有这么一个机会,让我们感受身、心的安宁(两个,分别是 “身”和“心”的安宁)。
不要认为你一坐上去,眼睛马上就出现五彩祥云、菩萨又出来了,这样的话,你要考虑是否要去精神病院了。我们就不要有这些想法,很多人可能在一些书籍上或者一些传说故事上,看到很多这样的东西,这是对禅修的一种歪曲来的。但会不会有些人在座上确实出现祥云呢?修到很高境界的人会,但你是看不到的,你看到的肯定是精神出了问题。
所以,刚刚开始我们不要去追逐这些东西,你去感受安宁,把一个混乱的、痛苦的心灵,换作安宁、愉悦的状态就可以了。然后你不要希望,既然这样的话,我一个小时都愉悦安宁。这是不行的,前三分钟在愉悦安宁,后面五十七分钟就不一定是这样了。那要怎么办呢?这是最重要的,你愉悦安宁一下,烦了之后要学会全部放弃。开始我要求愉悦安宁,五分钟之后哪有什么愉悦安宁啊?简直就是折磨!这个时候你在感觉到折磨,要学会用一种心态去对付这个,什么心态呢?“既然是这样,我不管了”——全部放下!(原来背是挺着的,现在也不挺了,注意力也不专注了。)
开始的时候我们专注在呼吸上、专注在前面的虚空上,哇,意守丹田——丹田在左边还是右边?前边还是后边?因此好纠结啊!但感到疲累的时候,全都不要管了——“我就这样了!”其实那一瞬间你是佛,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我们要学会放弃,那是最好的休息。休息到一定的时候,你不能睡着了嘛?如果平常晚上一直这么打坐下去,真的会睡着的,也可以治疗失眠。如果你真的失眠的话,你就跑去关注自己,逼着自己很用心去打坐,一般都会崩溃的;崩溃了,就睡着了。(众笑)
但你在座上这样来表演睡着是不行的,那是成就者的行为。那要怎么办呢?提起来,再玩,再来专注一会儿,五分钟、三分钟都可以,就这么挨。反反复复、反反复复,然后你的禅定就建立了。一开始我们不要去追逐那些什么九住心啊、四禅八定啊——初禅离生喜乐、二禅定生喜乐、三禅离喜妙乐、四禅舍念清净。这些都与你无关,很扯淡的。
你问会不会有呢?——有。我修行了几十年了,听到有人跟我说离喜妙乐的时候,我浑身上下都不妙乐,真想暴揍他一顿!大部分人没有这样的能力,开始的时候我们先不要追逐这些,而且我们的开悟也不一定要达到这种状态,很多外道即便达到四禅的舍念清净,连快乐都不要了,他也同样证悟不了。
所以大家记住,禅定不能熬啊,但是你也要有一定的熬,完全不熬也不行的,不然你就是普通人,等于完全没有修行。但你不能把这个东西当成目的,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你会崩溃的,而且你会觉得修行好难。其实修行不难的,真正会修行的人哪里会觉得好难啊?
所以要掌握这些,这是我对禅修的一些参考意见,当然你也可以不听,如果你有其他的教育方法,这都没关系。杀猪杀屁股,各有各的杀法,人家杀脖子,你杀屁股嘛,反正最终的目的都一样,没关系,这些只是我的经验之谈。
还有,我曾看到很多师兄跟自己奋斗、跟自己较劲,我以前带了一位师兄连续去打了四个禅七,从此以后,“禅七”二字在他面前绝不能提。云门寺的禅七是挺吓人的,四个禅七一天十几座,我们一座不落,咬着牙坚持不懈啊。每天在座上熬腿,不下来,后来就不能再提“禅七”了,一提的话我相信他心里涌起的纠结,会让他感觉到生无可恋。
我们回到今天的课题上来,今天我们先不讲《顿悟入道要门论》,分别在后面的六天中会交流的,也希望大家要认真去听,里面牵涉到很多修行和见解的内容。那有没有用呢?我不知道,反正我尽心竭力地宣说出来,至于对错我不负责的。
每次一上来我就说自己是普通人,后面暗藏着潜台词——对错我不负责,因为我可能说错的。只有说:“我是仁波切,我说的是教言,都是对的!即使我说错了,它也是对的!”那是成就者,但我不是的,我只是个普通人,所以有可能是错的。即使说对了,你们也可以认为我说的是错的!我的意思是,你听了这些东西要去思考、要自己去对照,对照其他大德们的说法,对照一些经论,以及检验自己的修行,是否有用。
检验佛法是否对自己有用,其实很简单,拿去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在佛法上也是行得通的。你说一千道一万,但最后没结果,那是不行的。你道貌岸然、口吐莲花、宝雨纷飞、天花乱坠,最后还是堕到地狱里去了,那是没用的,所以大家一定要记住这些东西。
当然,一两天是检验不出来的,你可以利用很多时间,把逛街的、看手机的、跟老公吵架的时间腾出来去检验。好,不能再说了,不然我扯皮都可以扯一个晚上,但我感觉对不起大家,所以说点正经的。至于这个是不是正经呢?我也不知道。因为数年跟大家交流的期间,我发现了自己的个人特质,用三个字能形容,叫“不正经”。
我也没办法,“特质”就是它的特殊的本质,在佛教因明词汇里面,叫做“能变”。能变是什么意思呢?比如我们看到包子、馒头、饺子、花卷很多制品,它们的能变、它们的根本(特质)都是面粉。也就是我跟大家交流的所有东西里面,都有个特质(能变),是什么呢?——不正经。所以大家要小心哦!
好,我们就不扯了,今天课程的主题是:佛教的修行和现代生活的关系。为什么要讲这个呢?每次禅七都会有很多新的师兄来参加,新的师兄里面有很多根本都不懂佛法的,他也不知道佛法是什么,有可能是因为好奇。还有可能是旁边的师兄和朋友劝导他“去嘛、去嘛,很好呦!好殊胜啊!”而他也不知道“殊胜”是什么,就跟着来了;一来就打五座,悲剧啊!(众笑)
其实我们公司的禅七要打十几座,而其中有些只有三十分钟、四十分钟、五十分钟,但我没想到,他们规定了五座,每座一个小时,而且必须要打满——哇,这个基本上是对成就者的要求。(你们可以想想,他们对你们的“苦心”,所以大家要“感恩”啊!)
因为来了一些新人,我要作一些基本的普法,其实大部分人对佛法是有误解的,很多人把佛当神来拜。进入佛教的好多人,并不是因为知道了佛法的真实含义、想去追求真理,他们是因为安全感、因为谈恋爱失败了、因为炒股票输了,叫“遁入空门”。电影里面凡是世俗失败的,就在寺庙里面冷冷清清地扫地,过去的朋友来看他的时候,他抬起头,两眼很茫然的透过他们的面孔看向远方,这是影视给予佛教修行的印象。(众笑)
还有,在阴森森的夜晚,一个人坐在大殿的角落里面,一盏孤灯、茕茕孑立,拿着一个木鱼在那里“砰砰砰”地敲着,然后镜头转过来,看到的是一滴清泪缓缓地流下来。这是他们对佛教的印象,可见影视对我们的佛法糟蹋得有多厉害!
很多人不知道佛法是什么,当然现在好了一些,有些人可能会追求安全感,还有些人追求人天的一些福报。人天福报是什么?——我供养啊、我修行啊、我打坐啊、我念咒啊,然后我会怎样怎样啊……这算是进步了一层,比什么青灯古佛、遁入空门好了很多。“遁入空门”的意思是我什么都不要了,我图个清净(“清净”的意思是失败了,我承认!)佛法好像变成了为失败者提供逃避的一个精神乐园一样,简直是扯淡,根本就不是这样的。
佛教实际上是说所有的现象、生命背后的一个根本真理,它说你掌握了这个根本真理以后,你可以拥有全部——“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是佛陀说的。你以为佛陀说自己这个个体独尊啊?不是的。佛陀一生下来就与众不同,那是“生下来”哦,而我们生下来是怎样的?“哇哇哇”地哭,表明你活了、开始轮回了。而佛陀不是,他一生下来就前后左右各走七步(我们现在看来觉得是妖怪),真的不得了啊!佛陀前后左右各走七步,然后就说了一句话,为何他不说其他话,而偏要说“天上天下,唯我独尊”这种独裁者的语言呢?为何他不说“天上天下,唯朕独尊”呢?
原因是什么?他不是指他的一个个体尊贵于其他的生命,他说的“我”实际上指的是法性,指的是所有现象背后的本质。他的意思如前所说,它是所有一切的能变(所有现象的本质),我们唯一可以追求和皈依的东西,所以它独尊!其实佛法说白了,就是说“这个”(本性),我们要去追求这个东西。追求到了这个东西,你就摆脱了所有的痛苦,你的生命才会显得有意义。否则你这一世是人,下一世就可能堕入地狱或者畜生,好一点的变成天人,最后还是会下堕,永无停息,就像小孩过家家似的。
小孩过家家一般都很幸福快乐的,我们这种过家家大部分都是痛苦。所以说佛陀是想告诉我们这个,但大部分人是不知道的。特别是以前政治方面对佛教的宣传,认为它是封建迷信,是麻醉人民的麻醉药。你不信去打一针,看它麻不麻醉你,你来学学佛教,它会把你变得很聪明。它们把你(原文:让你)从被麻醉的状态里面清醒过来,它不是麻醉品,它是清醒剂(反而会让你更清醒)。它告诉你自己是什么、这个世界是怎么样的,这是真正的佛教。
我觉得佛教连宗教都不是,宗教的意思是什么?平常说的“宗教”,是建立了一个神,我们来崇拜,然后我们大家开party(打堆堆、搞聚会),唱着“到处都有光啊、我们要感恩啊、我们要平常啊……”最后大家坐在一起好舒服,心情安乐,互相又帮助了一把!
佛法有这个层面,但这是最低层面来的。佛法到了后来就很血淋淋的,它会说这个世界是苦的,所以叫“苦谛”。它说“到处都有光啊”这些抚慰心灵的都是假的,全部给你否定完,因此诞生了一门学说,叫“中观”。但否定完了不是就绝对的绝望了、生无可恋了?咋办呢?不是这样的,否定完了以后,叫“绝后再苏”,所有虚幻的东西息灭以后,真实的东西就出来了。
佛法并非是一个让我们凑在一起的一个文化活动、一个娱乐活动,它是一种真理性的教育。也不是大家一提到“佛教”,马上就想到要吃素,一定要穿很烂的衣服。因为佛陀当年穿百衲衣嘛,即便有些出家人稍微开好一点的车,比如本田这类的烂车,都会被人骂的,他们认为学佛的一定要穷,凭什么啊?我们整天在供养、整天在修行,还一定要穷,那要供养干嘛?简直是胡说八道!
很多人对佛教有一些道德性的要求,有些甚至都不是道德了,是错误知见。比如你一定要穷,你一定要六亲不认,还有一定要没有欲望,不食人间烟火,他们甚至要求出家人的师兄不能看女性。小乘里面有这样的修行,他们一些修行不能看女性,而看到女性马上就是白骨,这是为了对付他的贪欲。
而大乘里面不是这样的,男性不看女性,女性不看男性,这是不行的,为什么?这就等同说男性不是你爸、女性不是你妈,怎么行呢。直接违背了菩提心,你敢不看你爸你妈吗?难道对于男性来说,女性就不是空性?我不敢看她。对于女性来说,男性就不是空性?(当然现在不一定只对异性有兴趣,有些人对同性也感兴趣。所以有一些错误的道德观念把它加在里面,因为安全感、因为道德观念、社会习俗,有些人进入了佛门,但他们不清楚佛法是什么,乱想象出来的。
禅七本来是一个比较高级的活动,“禅七”这个词汇来源于禅宗,禅宗叫“打七”,“七”是末那识。人类心识的活动分八种类别,其中最恶毒的类别叫“末那识”——个体感或者叫自我意识,强大的执著。打七就是要去消灭末那识,打七的方式有什么?禅宗里面有参公案、参话头等等之类的。但不仅仅是这样,其实也有觉照的。
为什么后来变成了参公案、参话头呢?宋朝的大慧宗杲,他是很著名、很了不起的一位大禅师。当时他看到很多修行人一直在那里打坐、一直在那里觉照(其实我们现在搞的就是这种方式),但觉照由于不具见解,这个觉照就变成了绵绵密密,但始终走不到底,始终落不到靠。所以他对这种修行方式取了个名字,叫做“默照邪禅”,“邪禅”是指不具见地,只是这么修下去,最后变成禅定。
其实我们现在有的师兄修单空也会这样,修啊修啊修,因为单空进去以后、放舍了以后,什么都没有,在那个空性中间(是他认为的“空性”中间,实际上是单空),一下就全放弃了,好舒服啊!好愉悦啊!而且觉照到什么都没有,他以为认识了本性,其实不然,那实际上就是单空,这样一陷下去以后,就很难解脱了。
所以大慧宗杲就斥责这个是“默照邪禅”,他说不能只是否定,你一定要落实到一个地方上,到底那是啥?你要直接地认知到那是啥,那怎么办呢?你要参,参公案、参话头,一直这么参下去,最后去把它破掉。
因此他斥责一直觉照下去的方式,采取了参话头、参公案的方式,然后就衍生了在七天之内做这个事。他们并不要求你打坐能坐多长时间,所以打禅七里面一般很少超过一个小时的,超过一个小时就把你赶下来,为什么?你可能在参的过程中,丢掉了去追寻这个本质,而是沉浸在觉照(明觉)里面——明;或者禅修、禅定的快乐里面——乐;或者是没有念头里面——无念,很容易耽著在乐、明、无念三个误区里面。
当然,我说这些对大部人都是扯淡来的,什么叫乐明无念,根本就不清楚。既然说到这里,顺便说一说也没关系。大慧宗杲就害怕这些,所以就提出了一定要去彻底明了到底是什么东西。你不能处在一种状态里面,你要知道里面的智慧,那个离开言说、不能描述、不能说有、不能说无,虽然叫明空双运,但到底是什么?你一定要给我弄清楚,他就指出了要去参的方式,排开这种一直觉照的方式,于是就变成了如今我们打七的这种方式。
禅七代代相传,到了清朝的时候发挥得更厉害,为什么呢?清朝的雍正皇帝号称自己开悟了,还让藏传佛教的章嘉活佛(雍正皇帝的依止上师)来印证他开悟了。他也喜欢打禅七,经常组织出家人来打禅七,他自己担任导师,而且把剑挂在外面,很吓人的——要是七天之内不开悟的话,立斩不舍!你看监香们拿一个假剑在那里,其实就源于那时。后来雍正皇帝为了恭敬那些出家人,每晚供养他们包子,所以后来的打禅七也叫做“吃包子”,缘由就是如此。
禅七一直延续到现在,这个方法有利,但如今其实也有弊,如果大家完全没有任何的见解、没有任何的闻思,就去参话头、参公案,参什么啊?本来想避免变成禅定和空洞的觉照,反而因为这样参,不自觉就陷进去了。这是说得比较高级的,我们现在只是借用了“禅七”的名号,把大家凑在起来。真正打禅七,有几个参公案的?请举手!然后我们来讨论这个公案。参话头的也举手,什么叫做“话头”?
当然你可以去看很多的开示,“话”就是话的头,话不是意识在说,不是阿赖耶识在说,到底是什么在说?其实那不叫参,叫思考,或者叫背诵。也就是我们没有真正在参话头、参公案,我们只是借用“打禅七”的名号,把大家聚集在一起进行禅修。至于修的内容依据各自所学的不同,分别有修出离心、修菩提心、修空性正见等等。
那么,以这样的名义把大家凑在一起,刚才说了,有很多人其实根本就不知道佛法是什么,所以每一个禅七的第一天,一般我都会再讲这些基础,所以把我搞得很恼火,为什么呢?我老是讲这些基础的东西,一些老师兄听到都烦“有没有搞错啊?每年都这样,一晚上的时间,被你一糊弄就过去了!”
这说明这些老师兄多不慈悲啊,人家新师兄来了,你一上来就给人家讲《顿悟入道要门论》,他连渐悟都不懂,怎么顿悟啊?所以一定要作一些前面的铺设,告诉他大概知道佛法是什么(记住哈,是“大概”)。很多人很虚妄,听到两句就认为自己明白了,佛教最忌讳这样。因为佛教真正的明白和逻辑的明白,完全是两码事,而佛教本身是反逻辑的。
你说:“佛教怎么会反逻辑呢?”佛教真是反逻辑的,他用逻辑反逻辑,当然还有最后的实证来反逻辑,为什么?“龙树菩萨在中论里面说:“眼耳鼻非量,舌身意亦非”。眼睛所看到的、耳朵所听到的、鼻子所闻到的,都不是真的;然后舌头所尝到的味道、鼻子所闻到的气味,以及你头脑里面想的,也都不是真实的(因为逻辑一定要靠头脑想的),到了最后,它直接把逻辑否定完。
为什么呢?因为我们最后发现的智慧是现量的、非逻辑的——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垢不净,那个东西是非逻辑的,“万法的本质”。到了最后,一定要非逻辑的,如果我们认为仅是概念上明白了一些东西就明白了,这是挺扯淡的。当然,佛法并不反对前面的逻辑思维,因为我们要靠逻辑思维来排开一些错误的逻辑思维,但走到最后,它一定是现量的、直接性的明了。
当然,大家初来乍到,我们不谈什么逻辑,直接当下直证、单刀直入,这对于普通人来讲,根本就不可能。我们这里有很多这样学会、那样小组的学员们,他们都飞快地把五加行“赶完了”(是“赶完了”,你说是“修完了”,我不信!)然后学了大量各种各样的经论,搞了很多年,就为了去听密法、听窍诀。听了以后怎么样?证悟了的请举手!
所以,佛法不是立竿见影的),真的是有一个心的逐渐的、调服的过程,而你赶数量,心是调服不了的。要慢慢沉浸进去,让自己真的改变,这很难的!每个人发誓的时候:“我可以!我真的可以!我一定可以改变的,我相信我自己!”——佛法说你自己都不存在的,你凭什么相信你自己啊?
所以佛法不是那么容易,需要长期的熬炼,经过各种各样的训练,而且一定要有好的老师和好的环境,否则一般都是瞎折腾。我专门为这些人起了个名字,叫“炮灰”。我实在很不忍心把这个词汇套上去,但真的就是炮灰,你学的东西都是真的,可你就走不到最终那块土地上,你牺牲在过程中间,你是“炮灰”,但可以给你发一枚勋章。
单刀直入,飞快地证悟方式不是没有,大圆满和禅宗就是的,但它一定要针对一些根器。而把普通人变成那样的根器,才是最重要的。最初到这里的一批人,说老实话,对佛教不是很理解,所以要作一个很粗略的介绍。同时也告诉大家,这种粗略的介绍,实际上你也只是“粗略”地知道一下,你也不可能真正完全地明白。即使你很详细、很系统、很密集地闻思,知道了这些概念和逻辑,你也不是真的明白。
如前所说,真正的明白你要直接的、清晰的明了,是非逻辑的。因此每次禅七的第一天,我都要作一个佛法的大概介绍,我们一共举办了十六次禅七都是如此。。以后如果还有机会再举办禅七,也会一如既往。(我说“还有机会”,意味着有可能没机会了,真的很难说啊,万一我今晚回去喝了一口凉水,把自己梗死了咋办呢?无常随时都在发生,所以是很难讲的。)
但不管怎样,如果能够进行下去,我们都要这样去做。因为这样的禅七是引导型的、普及型的,面前的大部分人我都不认识。十六次的禅七,我昨晚还在谈到,不知道怎么样就过去了,今天晚上也一样,我们继续交流“佛教修行和现代生活的关系”。
这个课题其实很大,但很大也没关系,大有大讲,“大讲”就是很大略地讲的意思,大家听过就算了,明天我们才正式进入《顿悟入道要门论》的学习。这个《顿悟入道要门论》里面有好多禅宗语言性、法语性的东西,但我会尽量讲得让大家听懂,而且会结合大家的具体情况,进行次第性修行的介绍。
一上来就说:“当下就是了,不思不想自安住,连安住都不要!”——你们明白了吗?《六祖坛经》里面讲到明上座去追惠能,追到了以后,惠能让他停下来不要想了,然后说当下“那个”就是,明上座当下就明白了。真正的大圆满其实就是一个窍诀,真的可以这样的,连安住都要全部停下来。你停下来有一个东西是不会消失的,你知道这一切啊,对不对?你清醒的知道、非意识性的,就没有什么了!但你去找它就没了,所以不是那么容易的。
就算这样,如果有些人的根器很高,在一股强加持的情况下,他真的能明白的,但由于他的习气未除,马上又不起作用了。不起作用的话,那你跟根本就没证悟没什么差别。所以一定要先除习气、磨障碍、增加福报,你才有能力去认清楚和担当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法性(“担当”可以表示为修行和安住),所以大家一定要有这样的思想。
今晚我会简略地交流:佛教的修行和现代生活的关系。虽然现在跟大家讲修行,但修行实际落实到根本上是每一个个人的修行,所以这个话题,应该是佛教修行对现代的个人生活的一种关系。我为什么只说个人呢?其实社会就是由个人组成的,哪里有离开个人的社会啊?没有的。
其实这也是一个很大的观念性的问题,为什么说是个人的社会的观念问题?我们经常说“我们要对社会努力、要对社会负责!没有社会就没有国没有家。”表面说得很厉害,但我们对周围的个人往往忽略不计。比如佛教徒会有一个经常性的口号——“我爱天下的一切众生,他们都是我的老母!”说得泪水潸然,把自己感动了、别人也感动了,回过头来对着身边的人就凶狠毒辣地“问候”别人的父母亲,我们会不会这样?
我们会把一些空洞的概念和具体的个人分开,“社会”其实都是一个空洞的概念,因明里面称为“总相”。修行也是一样,修行对个人有好处,如果无数的个人堆积起来,它会形成一个社会。比如我们现在这里就像是一个小社会,虽然不超过一千人,它也是一个社会(众人叫社会,三人以上就是众人。)
大家可以把它对社会的作用,主要的关键点要落实到佛法对现代生活的个人作用,我们今天就是说这么一个话题。佛教的修行到底是什么呢?佛法有很多种修行的方法、有很多种理论,千经万论,数不胜数。我从1982年开始看佛教书籍,开始的时候只是随意翻一翻,把它当哲学或传说故事就读过了,特别是看到《贤愚经》、《百业经》,心里还在嘀咕这些传说又吓人又不是真的。
是啊,我最不喜欢就是看《贤愚经》和《百业经》了,因为按照上面的因果,我每次都要下地狱,感觉它像负能量“怎么都不说好的呢?”应该说我一翻开“哇,翻一下佛教的经书有好大的功德,犯了再大的罪,都可以不下地狱!”然后我就信了。你看现在的人是不是这样的嘛?
还有一些人说念经有好大的功德,看佛教书籍他就兴奋得不得了!但他却忽略了经书上说,你犯了里面的任何一个错误,罪业也大得不得了!他们只喜欢听好的,因为他认为好的是正能量,其实真理才是正能量,反而真理有时候是苦的,就像药一样,大家要对一些观念有正确的认知。千经万论也好,各种各样的方法也好,特别是现在的多媒体时代,开示到处都是,哪里少得了佛法的教育啊?
我的微信联系人里面有一些人是做生意的,做生意的基本上是不说什么正经话的,比如哪里的妞好看啊、哪里有好吃啊、哪里的旅游风景好啊,还有什么赚钱啊、经济形势啊、他又如何的高瞻远瞩啊。(很多高瞻远瞩的人,这次的股灾他们都没看到。)还有大部分都是佛教徒,上面的经论、各个大德的发言太多了。但我想问你们,大家看了这些东西,有几个有用呢?我在怀疑这个事,我们要好好思考这些,不然慢慢就麻木了。但是大家记住,不管是多少的经论、多少的修行方法,归纳起来就是三个: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空性的智慧)。不可能超过这三个内容的,任何大乘的经论,都是围绕着这三个内容进行诠释和叙说。
三主要道分别是: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空性智慧),这是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大师提出来的,这是非常伟大的一个总结,千经万论,无非是说这三个内容,别无其他了。我们现在听起来耳熟能详,张口就来了,但你知不知道在那个时候提出这个理论,简直牛到飞起!所以在西藏,宗喀巴大师被称为是第二佛陀。
我们的任何修行都是围绕着这三个主题去,让我们产生出离心、产生菩提心、产生空性智慧。一旦空性智慧真的在我们的相续里面产生了,那我们就解脱成佛了,起码是解脱了。或者解脱之前还有开悟,起码是开悟了,我们一认识到空性智慧,就叫做开悟了。依据空性智慧进行保任修持,到一定的时候,我们依据空性智慧产生的能力可以彻底摆脱轮回,就叫做初地菩萨。然后空性智慧弥漫我们的相续,成为遍知,那就成了佛陀。
所以,不管是多复杂的修行,无非就这三个内容。很多人看到这样的法那样的法,就激动得不得了,特别是每个传授某个法的人,一定会把这个法说得了不起(你们一定有这样的经历)。结果搞得左边也喜欢、右边也喜欢、中间也喜欢、后面也喜欢,但只有两只手,咋办呢?所以不一定要过分去贪恋太多的修法。
还有,你们不要轻易相信这些,很多法为了迎合现代人,一定会告诉你:这个法不需要你这样、不需要你那样、不需要你戒什么、不需要你发什么心,然后依据什么的加持,你可以当下开悟,快速便捷。然后最重要的是你一定要有信心,信心的条件就是:no money no way!(众笑)大家千万要小心这个,“边有咁大只蛤乸随街跳啊?”(广东话——天上不会掉下馅饼来的。)
你满肚皮坏水,出生都不正(出生在娑婆世界的人道),而且是末法时代的娑婆世界,然后你很多年都没有听说过佛法,你看到的佛陀都是《西游记》里面的样子,你佛教书籍没读过两本,你害人整人的事做过不少,然后你啥都不用搞,“啪”的一下就变成了无私无畏、众人依怙、人天顶礼的佛陀,只有一种可能这么快——你做白日梦!
我们千万别去相信这些东西,没有这么便宜的事,我们还是老老实实遵从三主要道去做。当然,我们也不能绝对化,以前出过一个恩扎国王,他们有可能是这样。我经常跟一些师兄说:“你看看自己浑身上下,哪一点像恩扎国王?”首先别人是国王来的,你是吗?你说:“我没有国王的权力,但我有国王的智慧。”你有吗?所以经常要回去对着自己在镜子或者手机屏幕,用三个英文字称量一下——who are you?
这是很高深的一个问法,第一个可以压服自己的傲慢——我不是恩扎国王,不像他那样,手往头上一按马上就成佛;我又不是六祖,不能听到一个“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开悟了。Who are you?首先在世俗谛上可以压制自己的傲慢心,胜义谛上如果我知道我是谁“哇!原来我是佛”,那就牛了!这真的是一个加持的窍诀来的,你们每天早上起来可以问一下“who are you?”每天晚上睡觉之前问一下“who are you?”你想想自己是谁?(广东话:你系咩嘢来嘎?)
有很多人傲慢,有什么好傲慢的?你不就是这一堆吗?就算你吃得胖点,也不过就三百斤嘛。还有人说:“我长得漂亮!”剥开你的皮,你还漂亮吗?有人说:“我有钱!”马云就笑了!(众笑)所以我们没有任何东西值得傲慢的,当我们真的清楚自己的时候,反而没傲慢,只有喜悦。
最后的明白,就是你真的发现自己是佛,这是一个非常深奥的问题。当然现在有些人开玩笑,比如一棒被人打晕了,扔在郊外的坟场,醒了以后问:“我是谁?”这样是不行的,只起到喜剧的效果。
大家要记住,佛法修行无非就三个要素,我们修行一定要让自己产生出离心,然后要产生菩提心,最后通过闻思中观、体会中观,接受大圆满窍诀明白空性智慧。你说:“那为什么还要修大威德金刚、时轮金刚、喜金刚?”它都是在空性基础上的一种运用,所有密法的前提一定要证悟空性。
大家不要相信有什么法一上来你就能怎么样,千万别去理会这些。我看到现在这些广告太多了,特别是香港,因为香港比较自由,什么牛鬼蛇神全都出来了,导致大家很容易上当。大家记住这是一个检验的标准,如果这些东西让我们产生真实的出离心、真实的菩提心,特别是有真实的、比较详实圆满的空性智慧,有逻辑上的演绎和实证上的方法,那说明它可能是正法(我还加了“可能”二字)。如果离开了这些,也不一定不是正法,但邪法的可能性很大,或者无意义的法很多。
比如有很多教占卜的、算命的、打卦的,很多人穷尽一生去研究,结果他没算到:无论他怎么算,最后的结局都是死。我都根本不用算,直接算你肯定会死!(众笑)所以大家要记住三主要道,那佛教修行的三主要道对我们个人的生活以及社会的意义是什么呢?这就是我今晚要说的内容。
第一个出离心,出离心是什么意思?出离心分内、外两个来说。修行出离心达到的外在目的,就是要让我们个体离开对物质和环境的依赖。现代人对物质有着强烈的依赖,简直是“空前”但没“绝后”,真的是太吓人了!你们离得开手机吗?除了必须的物质之外,我们还多了好多其他的东西。
比如我个人喜欢追iphone手机,从iphone4一直追到iphoneX,其实旧的都没用坏,下一个就来了。为什么大家没用完总喜欢买新的东西呢?一个是虚荣,另一个是好奇。我呢,好像不需要虚荣了,因为我有比手机更值得虚荣的东西,但是我好奇,其实这也是对物质的一种依赖。又比如你买了一部本田车,但如果你经济情况一允许的话,你肯定会淘汰它去买个宝马。我们对物质的依赖已经严重超过了自身需要的程度,往往上升到虚荣的层面,这是一个;还有一个是自我肯定的层面。
虚荣是给别人的,要炫耀我有好大的房子、好的汽车、穿的衣服是名牌。你看那些明星手上戴着的东西全是名牌,他那是给别人看到的,要让他在家时,整天也穿着名牌,他肯定不干的。这是第一个虚荣的层面。
还有一个是自我肯定,上面穿的是爱马仕,下面是Gucci,整个是个傻子(后面这一句是我加的)。他拥有的东西对着镜子一看“这一生还是值得的!”很多人钱多他也是一种自我肯定,他觉得在所有生命的个体相续中——“我最有价值!”特别是一些有钱人,他们哪里会跟你比赛Gucci这些奢侈品啊?他们觉得这些太低档了,根本不屑一顾,那他们比什么呢?他比我们的政治影响力,这就上升到个体价值的自我肯定的层面了。
但是,这些都要依赖于对物质的需求,对个体来说,对物质无穷无尽的追逐,这个是很苦难的一个事情,你是永远都追不完的。不停地比较、不停地虚荣,很多奸商就是利用人类的贪欲,比如iphone一次又一次地来,我都上了好多当。其实我现在追iphone都是降级别了,以前我追宝马的(当然因为我现在超越了宝马。)
不停地这么追下去,你会真的没有尽头的。那么在追逐的过程中间,有求不得苦,也有爱别离苦。而且不是只有你在追,大家也都在追的,所以一定会“打”(矛盾)。我们在社会上都看到的,很多人互相整,你整我、我整你,一个阶级消灭了另外一个阶级,他们在争什么呢?难道他们追求的是道德高尚吗?我这话有点反动,但的确是事实,按照哲学的思维,他们一定是在追逐生产资料,说得不好听,就是物质。因而会产生很多很多的麻烦,就个体来说,追逐物质的话,会有很多的苦难。那出离心的修行,慢慢实际上就让我们松脱掉这些东西。
以前我们曾讲过,我们为什么要追求物质呢?我们的快乐建立在对物质的攫取之上,对好的物质的攫取,总觉得吃鲍鱼比吃稀饭好,其实这个其实是错的。(但没吃过鲍鱼的人,真的认为吃鲍鱼比吃稀饭好。)结果我用亲身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吃稀饭比鲍鱼好!有一段时间,我每天晚上都吃鲍鱼(虽然我不是土豪,但吃鲍鱼还是吃得起的),连续吃了很长时间,结果吃得上火,于是就改吃稀饭,一直吃到现在。鲍鱼吃多了,牙也出问题了,最关键的是鲍鱼吃多了以后,鲍鱼就不好吃了。你会发现虽然稀饭便宜,但是余味绵长,滋养身体,具有八种功德。(众笑)
我们要慢慢开始离开这些东西,通过佛法的修行、出离心的修行,你会发现一些虚荣去跟人比较出来的东西是没有用的,其实你内心里面慢慢会有很大的松脱感。如果一个人真的产生出离心,他的生活是非常简单的,但是他很快乐。当然,刚刚开始学佛的人是领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你的心的快乐基点还是建立在外面去拿取。起码要拿得比别人好,特别在人群中,你穿了一件很好的衣服,别人穿了一件很差的衣服,虽然不说,但心里是喜洋洋的。(特别喜欢不说又喜洋洋的味道,如果一说,那就俗了。这时候就不说,不经意地拉一下。或者本来亮戒指会很俗嘛,但你可以撩头发——有很多人就这么做的。)
我们的心如果长期沉浸在里面去追逐,真的好惨、好惨啊!往往一些真有钱的人开始摆脱这些东西,因为他们发现这些东西不能带来快乐,但我们不能每个人都要成为有钱人以后,经历过了以后才认为那个不快乐,那样还有完吗?万一你都一百零八岁了,有可能还是一个穷光蛋,怎么办啊?你不能学别人一样要经历过,然后才放弃。
很多人会这么说:“哎呀,你不要这样,你要成为李嘉诚以后再放弃,那才伟大!”这真是非常亲切、温柔的魔鬼之语,我们不能这样。即使是在我们没有致富之前,我们心里要明白“过分靠物质去获取快乐,实际上是痛苦之道。”这是出离心的一个体现,我们内心开始摆脱物质对我们的控制,这是不容易的,也没那么简单的,都要通过修行才能实现。
但如果每一个人都做到这样的话,你心里会好快乐,你依靠的快乐方式就不再是这些,有可能是禅修、闻思、踱步,甚至在踱步的时候去思考佛法,那是很愉快的。西方极乐世界有一个描述他:“饭食经行,思考利他”,那个人沉浸在这些情绪里面,慢慢会滋生出非常浑厚、深邃的快乐,而且不坏,越来越强盛,能排开很多的烦恼。
这是出离心的一些作用,可以摆脱对外在物质的控制,一个人摆脱了物质的控制,是你自己一个人的内心的欢乐,如果大家都是这样的话,那就牛了。如果整个社会不以GDP为目标,你知道后果是什么吗?后果是我们全都回到古代那里去,都穷得一塌糊涂。有人说:“这样不行!”——你看还是摆脱不了物质。
其实不然,如果我们整个社会的内心里都摆脱了物质的话,这次的山竹台风送回来的就不是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了。这个台风大家都知道吧?台风在香港吹过以后,就在香港里面留下了各种各样人类扔的垃圾。你们知道我们现在的土地,毁坏到什么样的程度吗?空气毁坏到什么样的程度吗?南极、北极的冰开始融化了,香港在海边,会不会被淹没,我不知道。
甚至我们现在喝的水都不太卫生了,因为大量追求物质的话,一定会破坏环境,这都是避免不了的,无论你怎么控制,都等于零。因为所有的物质,一定要在环境里面攫取,难道你真的能像龙树菩萨一样凭空出金吗?——这是空性智慧,目前你是做不到的。
如果不追求物质的话,整个社会不见得会饿死的,因为我们很多时候都已经过头了。当大家都不追求物质了,可能会幸福快乐很多,那些互相炫耀和攀比就消失了。这在一些国家里面已经实现了,比如在丹麦、瑞士,都是资本主义国家,你再去跟大家来比较你有物质,如果在这些国家里面你太穷的话,他们会直接判定你这个人不是好人。虽然有点过分,但这个判定在一定层面上,会让这个社会没那么追逐物质和铜臭,不然的结果会直接导致人心变坏、人心变苦、环境变坏。这是出离心对我们个人和社会的原文:外在作用。
然后出离心对我们内在的作用是什么?对我们内心一些执著的减损,比如刚才说的虚荣、个体的安全感、各种各样的情绪它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后面的菩提心也会起到这个作用,而且作用还会大一些。出离心的意思就是告诉我们,我们这个个体所生存的社会,在本质上是没有意义的,我们的生命有更好寄托的地方。我们不能把我们的生命认为只有这一生,这是没有因果观念的,出离心一定要建立在有因果的观念上,要依据佛教的世界观而来。
佛教的世界观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空性的,在缘起上人是一世世地轮回下去的,除非你证悟。当然,佛教的世界观等到后面讲空性智慧的时候来说,后面六天里我会大量讲到佛教的世界观——空性智慧到底是怎么回事。如果佛教的世界观(空性智慧)是正确的,那因果规律就是正确的;因果规律正确的话,我们人就不止这一世,还有解脱。不止这一世的话,人就不会互害了,而且人会有底线了,会有因果报应。
如果不信因果的话,人慢慢一定会没有底线,对外没有底线,对内自己也慢慢变得愚痴。不信因果的人,刚刚开始看起来是很聪明的,大家会说:“这样的人好精啊!”这种人处处都在为自己,但是他又很会装饰,显得怎样都不吃亏,我们会认为这种人很聪明,其实是很蠢的,到了后来,他会吃大亏。
因果报应成立,可以一世接一世延续的话,你会因此而堕入地狱,那个亏就吃大了。但是大家不以为然,仍然怎样有利怎么做,做了坏事只要不被逮到就可以了,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中国为何有这么多的麻烦?原因就是我们秉持一个“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的理论,我们可以屠杀、我们可以欺骗、我们根本无所敬畏,不敬畏因果,然后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就出现了。
从个人来讲,如果不敬畏因果,看起来好像很聪明,赚尽了别人的便宜,每次赚了别人便宜之后还洋洋得意。时间堆积长了,第一个你会变得很蠢,过分爱自己的话,会障蔽自己清晰的认知。第二个因果真的是不饶人的,有的人根本不用等到下一世,一般等到中老年的时候,各种各样的问题就开始出现了。
我本来就是居士,在阴阳之间漂泊,身边有很多朋友,一些是学佛的,是阴的;一些是不学佛的,是阳的。(其实我倒过来说,学佛的是阳的,不学佛的是阴的。)一般来讲,现在刚刚开始学佛的人,说得不好听就是一些边缘人士,比如精神上受到冲击,或者事业上不太成功的人。
事业成功的人,怎么可能来学佛啊?他每天玩股票、处理员工、构划自己未来的蓝图,这些都搞不过来,怎么可能给你搞这些“无聊的活动”?——“等我退休之后再说吧!”结果他发现自己到死的那天都还没退休,这种人是不会来学佛的,所以往往都是事业不是很成功的人来学佛。
当然,也有一些“奇葩”,这些奇葩前世造的善业太厉害了,没办法不学佛,但大部分人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些是受了冲击以后精神痛苦,他发现以前梦寐以求的东西,根本就不行。这种人刚刚进来学佛的时候,是一派凄风苦雨的。你看学佛的团体中,很多人刚刚进来都一副警惕的目光看着周围。而且一般所有老师兄都有个习性,恐吓新师兄,像我移民去美国,老移民整新移民是一样的。他们一进来会跟你说很多自创的戒律,搞得一些新师兄举步维艰,这也怕那也怕。
我交流佛法这么多年了,都没几个人正经地来问我佛学的问题,一问就是:“哎呀,我昨天供水的时候,一只蚂蚁爬进去淹死了,果报是什么?”我说:“你变成一只母蚂蚁后嫁给他!”(众笑)全都是问这类的问题,至于三主要道他完全不知道是什么。我们学佛一方面是解脱对外在物质的执著。另一方面会慢慢让我们的内心开始感到充实和愉悦。
刚刚进来的师兄是凄风苦雨的,一看到那些不学佛的人,特别是刚毕业的学生,意气风发、风华正茂,觉得世界太美好了“前面所有的财富、权利在召唤我们,无数的美丽小鲜肉都在召唤我们……”他们充满了对生命的热情。两个团体一比较,绝对觉得佛教是阴的,是见不得人的;非佛教的是阳光的,充满正能量的。
十年以后你再看,那些意气风发的全都阴了,被抛弃失恋了、事业失败了、股票跌了,就算股票涨上去了,钱也赚了,但老公全把它带跑给小三了,种种问题就开始出现。那帮阴风惨惨进入佛法的人,开始:“我知道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变成了老师兄可以恐吓新师兄”(开玩笑),然后他们开始充满阳光。
实际上是他们通过学佛,慢慢开始明白生命是什么,我该怎么去做,很多苦难开始消失,这就是出离心的作用,它会慢慢让我们的内心里开始感到充实和愉悦。因为相信因果,所做的一些事就不会那么狠毒、那么可怕、那么没底线。然后他会去积善,延续一段时间以后,他会发现快乐和幸福不依靠其他东西,他就坐在那里,浑身上下充盈着喜乐。
你看佛法修得很好的人,他一个人坐在那里就发呆,好像完全没有正能量,实际上他坐在那里就是正能量。因为他全身感受着愉悦,身心都在愉悦里面,他不需要什么。而我们普通人不是的,我们一定需要物质,或者需要别人拍马屁,就需要一种人际关系的。或者不一定要拍马屁,起码有人来关怀你、来抚慰你“哎呀,你好可爱哦,beatiful!”
人一定需要别人来关怀自己,稍稍得不到一丝关怀,就会觉得“好孤独啊,我的生命没希望!”这就是普通人。但真正有出离心修到一定程度的人,绝对不需要这样,他孤独地坐在岩石上面,但全部都是快乐。我们老是用世间人的标准去判断一个修行人,这是很搞笑的。这是出离心对个人的作用。
如果这个世界上全都是这样的人,那就成了净土了,但对于目前这个娑婆世间来说,是不可能的。只要有一部分是这样的人,整个社会都会充满正能量(当然,大家要正确理解“正能量”这个词汇),这帮人不会让这个社会阴暗、恐怖、充满贪婪,而是像清风吹过炽热的沙地,像雨水浇灌干涸的泥土(虽然这个比喻有点诗意化,但我实在找不出一个比较准确的词汇了。)
一个真的学佛学的很好的人,那个人群里面会因为他而祥和,一个家庭里面都会如此。我们不要一下说得很远,如果一个家庭里面真有一个人有出离心,他真的会影响到整个家庭的,当然有菩提心就更厉害了。这是我们真的修行,如果具有出离心对个人的影响,扩大到对家庭和朋友的影响,然后再扩大一点,可能会扩大对社会的影响。
当然在这个娑婆世间,是不可能的。在以GDP作为去衡量一个社会是否先进为标准的环境里面,我们这些人会被分为“异类”,但没关系,莲花从来都是从污泥里面出来的。所以大家要珍惜自己,同时要看得起自己,虽然我们还有点阴风惨惨,但十年以后再说!
第二个,菩提心的修行对个人以及社会的作用。菩提心的概念我已经说了好多遍了,菩提心是一种强烈的心态,这种心态要缘一切众生,对所有的生命都是一样的心态;缘一切众生干什么呢?——希望每一个众生都能真正成佛,为了他们成佛,自己也要成佛,这就是一个对己对他都是希望成佛的心态(“他”要指一切众生)。
菩提心要缘一切众生,不能因为他跟我的关系不好就不缘了,只缘单独的众生是不行的。(众笑)虽然说的很好笑,但实际上在一个团体里面,关系比较好的时候,我们都会认为:“好,我们一定要让他成佛,他好可爱啊!”如果一位师兄很坏,又破坏佛法、又骂上师、又侵犯了你的利益,虽然嘴上不会说我不希望他成佛,但心里却“哼,他这种人,先下地狱嘛!”(心里在暗喜他要下地狱了。)
其实这是丢失菩提心的心态,不一定要明显的意识的说“我不愿意他成佛!”所以有时候我们要观察自己,我们经常会暗暗的在内心里面诅咒一些人,这种诅咒不一定以明确的意识,而是一种情绪表现出来的。我们要去观察这些情绪,发现这种情绪其实就是破坏菩提心心态的,有很多人都会这样,当他们露出对一些师兄不满的神态和想法时,你看这种人肯定很刻薄,鬼相就出来了“哼!吓!哼!”(众笑)
这是菩提心的一个概念,那菩提心的修行实际上起到什么作用呢?两个作用,第一个爱我执的减轻。因为我执里发展出来就是爱我执。他非常的喜爱自己,喜爱得根本无法言说,这种喜爱甚至用恨来表达(喜爱自己到恨也不容易了。)
比如你爱一个人,要是他背叛了你,你就说:“我恨你!”潜台词就是我以前好爱你。对自己也是一样,他爱自己爱到,比如哪天他自己做了一件对自己不利的事,不小心犯了错误,他就“我恨我自己当初为何没追到你?我恨自己,昨天为什么没买A股票,而买了B股票?”这不是真正的恨自己,而是爱自己爱到恨,说明爱我执非常的厉害。
爱我执在法理上来讲,它会让我们受到局限、有角度,而且太在乎自己的利益,稍稍有点利益受害,他就会惊慌恐惧。出现未来的一点危险征兆,他就会非常的恐惧。对安全感迫切的需要,就诞生对未来的恐惧,这是因为爱我执造成的。
还有受到别人一点点的伤害,他马上反应就很大。反应很大,一方面会伤害到别人,另一方面最重要的是伤害到自己。内心里面焦灼,彻夜难眠,恨到骨子里面他又不敢恨,为什么?学了佛的人一方面心里“我不能恨,他是我妈!”一方面心里“不行,我就是恨他!”恨、不恨、恨、不恨……就像撕花瓣,所有花瓣撕完了,他还是要恨。结果他爱人送给他的九百九十九朵玫瑰花,全都撕完了,仍在纠结。
爱我执会产生很多这样的痛苦,爱我执会让我们的心不放松、不宽广,没有无畏。为什么说菩提心训练到一定的时候,会产生无畏呢?因为我执减轻了、爱我执减轻了。比如我们有种训练菩提心的修法,观想一些鬼来吃自己(断法显修),就是不要太爱自己。爱自己的体现,有时候会以身体,有时候是自己的意见 ,有时候是自己的自尊、自己的人格,你的格在哪里啊?自己的一切,我的想法、我的感觉,全部都在这个个体上面,稍稍受到伤害,他就不干了。但如果我们训练它故意受到伤害,然后在伤害里面能够坦然自如,这个心就开了,就开始无畏了。这是痛苦转为道用的修法。
我们以前讲过这个修法,普通人就不要这么去训练了。晚上关了灯,观想所有的贞子都爬出来,开始吃左边,左边给他吃了;又开始吃右边,右边又给他吃了,实在不行,割下来给他吃眼睛也行。这是观想的,真的当然不行了。
这是为了破坏我们的爱我执,爱我执破坏了,真的会无畏的。到了后来,如果真的要你牺牲,牺牲就牺牲嘛,怕什么?你会这样。所以菩提心的训练,会对爱我执进行削弱,这是一个作用。第二个作用,菩提心要训练利他。我们一定要去利益别人,这是大乘佛法的根本。大乘佛法最精髓的东西,有人说是空性智慧,那是在胜义上、在究竟上的根本,但在世俗上,大乘佛法的根本就是利他。
无休无止的、疯狂的、不惜一切手段来利他,这是大乘佛法的特点。这样的利他以后会造就什么样的后果呢?如果一个人充满了利他心的话,我告诉你,人不是傻的,所有的生命也不是傻的。如果一个人利他心修得非常厉害、很甚的时候,连动物都不会拒绝你,动物走到你身边是不会害怕的,它会亲近你、它会依靠你,所以称为“人天依怙”,那不是一句空话来的。
有些人整天都在自私,整天都在算计别人害自己,那谁敢靠近你啊?一不小心踩到你的左脚,你就一刀把别人的左脚砍下来。就算不砍下来,你已经开始在恨别人了,那谁都会怕你。如果一个人的内心长期进行菩提心(利他)的训练,你会发现你的人际关系都会改变,真的会改变哦,每个人都愿意跟好人打交道,哪怕他是坏人。也就是坏人也愿意跟好人打交道,为什么?——我执怕受到伤害的嘛。
成为众生的根本就是我执,他怕受到伤害,他如果发现另外一个个体不伤害自己,自己就靠上去了。还有一些人是想捡便宜的“哇,这个人是菩萨,上,去捡他的便宜!”这些人也会来的,这意味着人际关系的改变,当然这种人后面会吃大亏的。
从世俗上来说菩萨肯定吃亏吃惨了,但请你放心,菩萨就是用来吃亏的——利他就是不要占便宜,让众生占便宜。但实际上众生是占不了便宜的,那都是钩子来的。好,先让你占便宜,钩子就下来了,所以佛教里面有个词汇,叫“大悲铁钩”,一上钩,拖上去就解脱了。
当然拖的过程是很痛的,最初都是这样的,但你一定要有内在的修证才行。而不是假的,假惺惺可能会骗到一时,人真的不是傻的,你可以骗一年骗十年,但你不能一直骗下去。特别是现代的人,现代人是被怀疑培养长大的,因为我们的科学、我们的现代教育,基本特征就是教你怀疑。
其实佛法也可以这样的,真正检验佛法从怀疑开始是最牛的(通过学习去怀疑)。但有些人的怀疑并不是想去搞清楚,而是安立了你是假的,然后就回头走了,连怀疑都不是。真的怀疑是很牛的,禅宗就是要起疑情的,要怀疑这个东西是不是真的?那个时候你再跟他讲神奇的故事,左边冒了烟、右边冒了电,有人飞起来了,他根本不理你。
他一定要去追究根本是不是这个?是吗?不是吗?嗯,是的!嗯,不是的!或者这样真的能解脱吗?他一定会沉浸在这样的怀疑里面,这叫“参”。哪天一下真的明白了,他会发现这个东西确实可以超越生死,这个东西是利用怀疑进去的,参其实就是利用怀疑。真怀疑就是这样的,我们平常的怀疑根本是很扯淡的。
“你说你是真的,为什么那么多人不信呢?所以是假的!”你说所有人信的就是真的,这个结论真的是很扯,用因明的语言说:这是真的,为什么?因为所有人都信。很早以前,所有的人都相信世界是物质的,但不是人多说的东西就是真的。这就要讲到佛教的认知方法,我们以前讲过很多,今天就不讲了。
佛教的认知方法是很科学的,一定要现量,又要比量。比量就是逻辑,现量就是实证,缺一不可。纯逻辑会被否定,现量的话,你要拿什么样的现量让来大家信服?这在佛教里面是很精彩的一门学问,认知科学就是这样的。
那么,菩提心的修行一定会改善人际关系,一个人如果在一个环境里面发了菩提心,从他的内在来讲,如前所说,会减少很多难以控制的情绪,因为菩提心,这些情绪慢慢就没有了。我们现在很多人控制不了情绪,被情绪所折磨,那不是一两个,是成群结队啊,我的手机上经常收到有情绪的人给我发的短信,都可以写成小说了,哇,真的是很精彩,根本都控制不了。
不是他们故意来整我的,他用广东话来跟我说:“我都唔想架,我忍唔住啊!”(我都不想这样的,我控制不住啊!)他控制不住自己,在搞我的同时,也在搞自己。很多人有这样的情绪,对未来的彷徨、对安全的恐惧,通过菩提心的修行都会得以减轻。而且到了后来,会产生一种很强烈的快乐,身心都很愉悦,叫“菩萨内触妙乐”,比出离心还强烈。
出离心只限于个体,而菩提心会温暖、影响到周围,影响很大的范围,只要一靠近他,时间长了,有善根的人马上都能感受到;没善根的人,时间他长了也能感受到。他知道这个人真的是值得依赖的人、值得信赖的人。慢慢自己快乐,周围的人也快乐,对社会关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作用。他甚至会把一个互害的社会关系,变成互利,我们现在的社会关系基本上都是互害型的,大家觉得是互利型吗?
你出去试试看!你吃饭怕吃到地沟油,坐车怕兜圈子,在外面任何事情都有可能被整。父亲母亲教孩子:出去你要小心哦!你要防备别人,都是这样!我们的社会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丧失因果观念、丧失菩提心的教育,而变成互害型。嘴上说大话,背后却在互相防备,互相防备的同时,也在待机出击,一有机会能捞别人一把就捞别人一把、能整别人一下就整别人一下。
这就是互害型的社会,但一个具有菩提心的人,他可能把一个环境变成互利型的,这是菩提心的作用。如果大家都有菩提心,那个力量会扩展出去的,如果全部扩展到整个娑婆世界,这里当下就是西方极乐世界。当然,这做做白日梦还是可以的,因为在我们目前末世的娑婆世界,很难做到,基本上是做不到的,到了最后,连佛法都会消失。因为来到这里的人,因缘业力强大到没法让菩提心扩展开来,但在一定范围内是可以的,比如在一个家庭,或者是一个小团体里面是可以的,在你的内心更加可以。
即使我们现代人有很多很多的执著,因为自我强盛导致的苦难太多了,你看我们有很多的情绪。以前真的是很少见到抑郁症、自闭症,或者是各种各样的精神毛病,但现在呢?我基本上很少见到正常人。(众笑)你们不要认为我夸大,真的是哦,我身边很多学佛人,看起来正常的不得了,实际上不是的,多多少少都有点毛病。
当然,相对于佛陀每个人都有毛病。他们总有自己执著的点,在一些问题上,他们显得很开放、很自由、很正常,但落到痛点处,轻轻一戳,立即失常。而且修了半天的菩提心,其他的都可以去改正,就这一点是原则问题,有很多这样的人。所以,这个菩提心他修不起来,他不能去缘一切众生,也不能在任何时候都保持那种心态,那是因为自我太过于强盛了。
但是通过慢慢修行,可以产生刚才说的两个作用,一个是削减爱我执,另一个是利他强烈的心态延续下去。我们先不说形成一个大一统的互利型社会,但是你的内心会充满喜乐、充满放松、充满坦然。菩提心很盛的人,你要杀他都不怕的,因为菩提心强大到一定时候的人,肯定是相信因果的。
以这种心态去死亡的人,是不可能堕落的,他无非是移民罢了,而且一般都是移民到非常好的地方,他可以去净土。菩提心十足的人,十方净土任意来去,他也可以选择重新来娑婆世间,无非就是让他选择移民罢了。那一刀下去无非是移民手续而已,虽然痛了一点,但拥有菩提心,这种痛苦一刹那就过去了。
有人说:“哎呀,怎么能这样呢?好残酷啊!”你建立这样害怕的心态,是因为你太过于珍惜这一堆(身体)了。觉得这一堆好像没了就没了,不是这样的!这一堆算什么呀?无始劫来,我们无数次的拥有这样的身体,无数次的消失,但我们的基本判断标准还是以这一堆为基础。当然,我们把这一堆称为“我”,“我”有时候表现为不同的形式。
普通人经常把身体的那一堆叫做“我”,但高级一点的会把自己的精神、思想,认知为“我”。实际这个世界上,真正的“我”是不成立的,是一种虚幻,然后菩提心会把这种虚幻减得很轻;减得很轻,心才会安乐。
刚才说的出离心还只是考虑自己,自己出离掉各种分别、各种烦恼、各种忧愁。菩提心就不是了,它会影响他人,它会让其他人的分别、执著、烦恼减轻,所以它有强烈的利他作用。这样会对现代社会的社交关系、社会生活非常的有作用。
现在这种互害型的社会好苦啊,大家觉得苦吗?可能佛教徒稍微好一点,你看外面到处都是伤害,特别是医院,病没治好钱就没了,死了以后买个棺材用的材料都是假的。有这样的个案,本来以前是土葬,现在是火葬,有位师兄为了效仿古代人的孝敬,花了很多钱买了个楠木棺材,最后他来告诉我:“那个楠木棺材是杂木,我该怎么办?”我说你把它一把火烧了,杂木和楠木都变成了灰,灰就分不清是杂木灰还是楠木灰。(众笑)
所以,菩提心都可以改变很多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关系,一个发了菩提心的人,真的是什么都不愁的,他首先是利益自己,然后可以利益别人。这是对我们现代社会生活的作用,但是你要当真去修哦,不是说了一下:“我发了菩提心!”反过头来就开始焦虑、去害人、整人。
发菩提心要踏踏实实修行,我讲过很多的修行和思维方法,这真的是要逐步地、当真地去做。让自己的心慢慢的、真实的产生改变,还要观察自己。五加行里面有修菩提心,要求念诵十万次偈子——“我与一切诸有情,本来即是正觉尊,了知如是知自性,即发殊胜菩提心。”有些人根本心不在焉,嘴上只跟着念,最后十万偈子就完成了。这哪里是菩提心嘛?这样凑数字是有点用,你可以去接受窍诀,但实际上你真实的菩提心是生不起来的。
一方面要思维修,一方面要座上修,还要平常在生活中行持,经常观照自己不停地改变。修菩提心有个特点,他总是发现自己的错。当然他会清楚别人的错,但他努力纠正的不是别人的错,而是纠正自己的错。
当然,有些上师作为导师是反过来的,导师是不管自己的错,而要纠正别人错,因为他的目的就是要“整你”(教育你)。但我们修行不是这样的,我们的修行只管自己的错,别人的错我们可以清楚,但我们不承担去指责别人、去打击别人、去改变别人的责任。如果师兄弟的关系实在太好了,你可以这么去做,但平常要小心,因为你不见得有这样的智慧,还有别人不一定会服你,一弄的话,很容易弄出毛病来。
但改变自己是可以的,我们要随时随地发现自己的不对,然后改变它。长期这么做,它是有效果的。刚才说的那种菩萨内触妙乐,完全可以通过这样的思维、打坐、体会慢慢的产生。而且这样一产生后菩提心有极大集资清障的作用,它很容易让人进入禅定。
很早以前我在一个论坛上跟一位师兄争论,讨论菩提心对禅定的作用。其实菩提心对禅定就是有巨大的作用,但我们却不以为然——“无非是修定嘛,很多外道不修菩提心他也一样修成了禅定。”是的,你不依靠菩提心也可以形成禅定,但你修菩提心就是对禅定有很厉害的帮助,特别是具有观点的真正的大乘的禅定。
所以菩提心的修行是非常必要的,而且很有用,特别是对我们现代人的生活也有帮助。并不是说:我们在这修行就要远离我们原来的生活,特别是居士,我们就直接成佛,然后其他人就你死你的、我活我的,不关我的事!不是这样的,一个居士发起菩提心以后,他在生活上也会影响到其他人,他会给予人信心、给人安全感,真正能够帮助到别人,抚平别人的伤害。
修行很好的人,甚至不用安慰,上去一巴掌对方就快乐了。真是这样的,你看希阿荣博活佛,以前见人就打,现在好像没有了。以前在学院的时候,他见到人拉过来就“啪”一耳光。我有一次在学院的路上走,被他抓过来打了一耳光,在旁边愣了半天。(众笑)他为何要欺负我啊?不是这样的,他的触碰、接触,甚至是打击,对这个人都有巨大的作用。
你说:“那是要证悟者哦!”其实不是的,菩提心极甚的人都会有这样的作用,他靠近那个人,都会对那个人有利益。有人说:“可能是心理的。”不是,有时候生理都有的。有这么一个故事,阿底峡尊者当时生了病,他对弟子仲敦巴说:“我生病了,你用手摸我一下,加持我一下!”仲敦巴说:“我怎么敢啊?你是我上师,我都还没证悟啊!”阿底峡尊者回他说:“你是一个好人,因为你心好!”
大家对此很疑惑,其实很好想通的,大家想一个现代人经常运用的词汇嘛——“磁场”、“能量”(哇,这个人有磁场!)其实真的是这样,你走到一个充满了纠结、贪婪、仇恨、阴郁的人身边,你一定会不爽。而在一个有修行的人身边,你就是愉快。(当然有业障的人例外,但大部分正常的人都能感觉到愉快,感觉到可以依赖、信赖,不愿走开。)
以前虚云老和尚他们修行,那些打坐时用过的蚊帐(很窄的蚊帐),人在里面打坐),那个蚊帐一看好脏啊,因为很长时间都不洗,垫子和那时他们身上穿的衣服都很脏的。但是你把蚊帐一拨开,里面是香的,真的是好舒服,就是不愿意把头伸出来。像我这种人是有洁癖的,遇到脏的东西都会嫌弃,但虚云老和尚的蚊帐就不会觉得脏,而且觉得很舒服。
原因是什么?我们说磁场也好,说能量也好,说信息也好,里面留下了他修行的东西,你会感受得到。菩提心的修行也是一样,这样的人走到哪里都会有市场。“有市场”的意思是他可以活得很好,这是对他个人生活的意义,同时他能给他的团体带来很好的生活。
说到“生活很好”,大家不要马上想到是不是有宝马、有别墅?不是这样的,可以有宝马、有别墅,但即使是一个茅棚,他也会生活很好。如前所说,生活的好坏不在于物质,在于内心的安宁跟喜悦。很多拥有大量物质的人都不快乐,这种人太多了。不用举太多的例子,我就拥有很多物质,跟你们大部分人比,我算小土豪哦,大土豪就不算了,万一冒出一个真正的土豪就不好说了。我有名车、别墅,以及很多很多好的东西,但真正的快乐就是佛教带给我的东西,其他的只新鲜三分钟。
每次iPhone新手机一出,我就要买,很多人会感觉到肾痛,但我不会的。新手机拿来一看,真的要快乐三分钟的,三分钟后手机一丢,还是打坐快乐。绝对是这样的,你就会发现我们的快乐其实是不太依靠这些外在的东西,依靠内心里面的充盈、安宁、喜悦。而通过修行,完全可以达到,特别是菩提心的修行。这是对我们现代个人生活的意义,刚才说了,也可以影响到其他的人,这就是菩提心。
上面说了三主要道中的出离心、菩提心,对于我们现代生活的关系和意义。然后到最后一个,空性正见(空性智慧)。其实空性智慧是佛教的基础世界观,我们要产生这样的空性智慧,好像在修行的次第上,要先依据出离心、菩提心,然后产生空性智慧。但实际上出离心和菩提心的成立,从法理(原理)上去讲,一定要依据空性智慧的成立才行。
如果世间的本质不是空性的,那轮回就不成立了,三世因果也不成立了。胜义谛没有了,世俗谛也会变的,如果我们的世界观(胜义谛)认为世界是物质的,那么带来的世俗谛就是人只有这一生,死了就算了,这一生你要尽情的快乐,无所不用其极,所以称之为“顺世派”。
但佛教就说世间的本质是空性的、是如来藏,由于它在上面有无明,所以产生了世俗谛(世俗人的现象)。这种现象里面有个根本的规律,叫做“因果不虚”,还有人不是死了以后什么都没有,因为空性是死不了的。然后,在空性上你建立了人我的执著如果不消除的话,它会一世一世的变化,变成各种不一样的身体,感受不同的世界,这个就是轮回,因此世俗谛就成立了。世俗谛的成立,才会有出离心和菩提心。但是世俗谛的成立,要依赖于世界是空性的胜义谛(当然,也可以说它们相互依赖。)
所以,空性智慧实际上从原理上是说基础,但在认识空性智慧的话,它是一个结果。我们要证悟的话,必须要先有出离心,然后有菩提心,最后有空性智慧。当然也有一部分修行人不是这样的,他们可能先证悟空性,可能有一定的出离心,起码要去接受窍诀嘛,如果连这样的心思都没有,那还说什么呢?比如说“佛教是假的,哎呀,那帮神经病,他们都是些骗子!”这种想法,怎么可能说你突然一下证悟呢?
虽然他的出离心不是很强、菩提心不是很强,但他起码相信啊,愿意去接受这样的窍诀,而且他有胜缘,恰好遇到一个上师跟他很对味。其实上师不一定要很厉害,但要跟你很对味。什么叫做很对味呢?就是因缘上很契合,你听得懂他说话,能够受他的感染、受他的影响。即使上师很厉害,但是你们俩不对味,那也完全没办法接收,除了你一个人在那里感动之外,就没什么意义了。
有很多人见到大德泪流满面啊、感动啊、打滚啊、发愿啊,其实那也挺好的,起码你被感动了,但是感动完了以后呢?没了,因为你听不懂对方说话,这样也不行的。有些人刚刚见面的时候,反而不觉得上师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还是一个鼻子、两个鼻孔,说话也不咋地。但是时间长了以后,你会发现他能引导你,慢慢让你产生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而且最关键的是,他能让你对空性正见有次第的、细致的、准确的认识,这种上师反而太难得了!
不然一上来就大量的概念灌给你,缘起性空、离开四边、不一不异、不常不断……一大堆概念在你头脑里面“嗡~”,这是一批人。还有一批人,逻辑讲得很好,最后问他到底是什么呢?他也回答不出来,这也是不行的.真正跟你对味的上师,能够真的把你从蒙昧无知,变得真的清楚跟明白。这是最伟大的上师,“最伟大”是针对个体来讲的。
怎么针对个体来讲呢?也许你的上师可能不咋地,他在有很多方面比较起来都不行,但他就是能把你搞开悟,那对你来说,他就是最伟大的。听得懂吗?那要怎样寻找自己的根本上师吗?只有一个方法:求佛陀。磕头、供养,只有一个愿望:三宝你不是可以依赖吗?我现在别无所求,请给我一个根本上师!——这个“生意”三宝肯定跟你做!
当然不一定是这一世,有很多人的业障太深了,推一个根本上师给他(原文:给你一个根本上师),你也会觉得:“妖,还是一个鼻孔,不行我要找两个鼻孔的!”那怎么找得到啊?一定要等到你的观点转过来,发现一个鼻孔的也可以是根本上师,最后你就会跟他同一个鼻孔出气了。禅宗里面说“同一个鼻孔出气”,指的是大家都证悟了一个东西。
空性智慧从原理上来说,他也有可能一开始就找到对味的上师,证悟了,然后以后倒过来,再产生出离心和菩提心。为什么呢?因为本质是空性的,所以因果才成立,菩提心才成立。为什么?本质是空性的,个体没有存在的必要,个体存在会障碍我们认知,影响我们快乐。因为空性智慧,我们会发现个体其实是痛苦的根源,所以菩提心才有产生的机率。因为空性智慧说这一切现象全部是虚假的,贪著它干嘛啊?傻瓜才贪著它,那样出离心才会有存在的根据。
进一步说,产生了踏实的空性智慧以后,反过来出离心和菩提心就会自然生起。空性智慧踏实的意思是什么呢?他的内心里面已经非概念性地确定它是真理了。(这是非概念性的,很多人在概念上也觉得空性是真理,但那是一种概念认知,那种认知有点用,帮助你继续追下去的作用,但实际上对你的心的影响的作用不一定会很大。)
如果心真的直接的、透彻的明了了心本身是个什么样的话,他会一直在那里面,这叫“保”;而保的状态是没有拘束的,所以叫“任”,不保就是保。什么叫做不保就是保呢?发现心不能去强任它,也不能去控制它,心的本质是自然的,叫“自然本质”。保住它就是要自然,保的意思就是任,任就是保,所以叫“保任”。这是大圆满窍诀哦——假的?是不是自己去体会!
真的明白了就是这样的,不明白的话,什么保啊、任啊?要么你就拼命去保个什么东西,那叫执著;要么任,那你睡着了,睡觉是最任的,任意嘛,睡下去啥都不管了。其实不是这样的,他有深刻的明了在里面。如果产生这样的智慧,倒过来出离心自然就生起了,他不会再贪著这些东西。菩提心也会自然而然的,利他心也好强盛。那种强盛已经不会像我们这样表现在言语上或感动上,你看修菩提心的人有时候会泪流满面“众生都是我老母啊,他们无数次地养育我啊!”感动感动,但是出去稍稍伤害他一下,菩提心立即就丢了,马上会反击回去。
但真正空性正见生起得很盛的人,他产生的菩提心是比较智慧的,他不会流泪,但他的一举一动,所有的行为一定会把你往解脱带。这就是空性智慧产生的大悲,跟普通的悲心还是有点差异,所以叫“胜义菩提心”。
有这种证悟空性智慧后,再反哺出离心和菩提心的人,但大部分人是不行的,大部分人还是要先有出离心、菩提心,然后经过具德上师的引导去体会这个本质,明白了以后再去保任。至于这个过程,连同这个过程的一些结果,我们明天会讲(《顿悟入道要门论》就是说空性智慧的)。
这种空性智慧产生以后,对个人生活的作用是什么呢?这个人会很自在,会很无所谓,但他又会很清晰、很智慧。他看起来像普通人,实际上他很狡猾。他好像很狡猾,而他永远都在利他。这是他的特征,但这个特征你是看不出来的。你问:“那我怎么去分辨他呢?”分辨他不是你的职责,你为什么要去分辨他呢?你一个傻瓜要去分辨聪明人,那不是更傻吗?我们要的不是去分辨他,要的是学习。
你说:“我不分辨他,万一找到邪师呢?”你还是要学习,你不学习的话,你怎么知道那是邪师还是真正的具德上师呢?大家千万不要听传说、看宣传单,现在的印刷很方便,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宣传。而且现在凡是表演大德的,他们都有一定的表演才能,坐在上面道貌岸然,但我不知道“岸然”怎么表演?说话的时候,一定要轻、缓、柔——下面,我为大家说菩提心~(众笑)怎么装都不像啊!
大家不要看这些表面的,这是没有用的,很多演员都会,所以现在很多演员成了活佛。(众笑)你们一定要去看那些内容对你有没有用?给你的药包装再好,也不一定能治病的,但只要能治病,不管他是什么医生都可以。所以佛法有时候是不看包装的,也不看来源的。你说:“不是哦,要看传承。”传承只是检验的一个方便来的,有些传承很好,他给你的药还是不治病的,而又有传承又能治病的最好了,只要有用嘛。
什么叫做有用呢?你是否因此而产生出离心,因此而产生菩提心,因此而产生准确的、细致的、次第性的空性正见,三主要道又来了。当然,你说不要次第性的,当下来一个单刀直入,那更好了,他有没有这样的本事?这个才实际的,不要听传说,不要认为那个人影响大他就真的能利益你。很多佛教中间的迷信太多了,最后导致很多人成炮灰。
我觉得佛教里面有个最重要的东西——一定要追求真理。我们不追求团体(我说“不追求团体”的意思就是不要搞party)、不追求安全感、不追求神圣化、不追求仪式化。(当然,这些都可以有,但不能把之误导为这是佛教的主业。)我们要追求什么呢?——究竟真理在哪里?!你说:“我没你那么崇高,我就是人天乘。”那我就无话可说,你赢了!我指的是不要人天乘,要追求解脱的那帮人,就是要去追求真理,你要去领会这个真理,明白它到底是什么。
而且不要被一些话误导,特别是有些人在上面用的语句很优美,比如我现在用一种很特殊的语气读《顿悟入道要门论》——“众生者是有相,有相者即有成坏。佛性者是无相,无相者即空性也。”显得好庄严、好有味道啊!——那又怎样?你听不懂!这是没有用的。你一定要把它弄清楚是什么意义,当然我没说这个不好,这是大德写出来的,能不好吗?
但是现在这个时代,我们一定要搞懂它是什么,这个药下去对我的相续是否有作用,是否能明白空性是什么,我要怎样去实现它,这个才重要。所以大家不要去追求一些表象的东西,特别是你下定了决心就是要解脱的那帮人。如果你不要解脱,那就没什么好说了,我跟你不在一个频道上,随便你,你想咋地就咋地。
但是追求解脱的那帮人,一定要去追求真理,谁把真理给你,他就是佛陀,因为佛陀无非就是干了这个事。佛陀降世以后,绝对没有把一个人逮过来,“啪”一耳光——解脱!“啪”一耳光——净土!佛陀没干过这些事,佛陀也干不了。佛陀讲法四十八年(有人说是四十九年)转了三次法轮,从中讲了很多很多的佛经,他也是一个一个去教导的。所以大家不要追求这些神奇,不要追求一些表皮的东西,佛法就是一个真理,空性智慧也是一样的。
那么一旦这个真理产生的话,那就牛了,这个人真的是潇洒自在。他会发现生死真的是不成立的,就本质来说生死是不成立的,生死无非是现象的变化。身体就是一个现象,这个现象消失了,下个现象还会出来,造成现象的本质永远都是那个样子的,所以“常”。那个现象不依外面而产生,也绝对不会被破坏,所以“乐”。它是所有一切的本质,不会被破坏,称之为“我”(不是人我执和法我执的“我”。)然后,这个东西能变一切,非分别所能了知,称之为“净”—常乐我净。
你会发现那个本质真的是真理,生命最终的意义原来就是这个,真正的皈依心才会出来,真正的希求心、感恩心,全部基于此。前面那些都是通过分别心,通过灌输造成的。佛教最初影响大家的就两套门路,一个是诱惑,一个是恐吓,别无其他了。诱惑就是学佛好啊、那样好啊、因果报应啊,你看那个人前世供养了一坨沙,后来就成了转轮王……恐吓就是你做了坏事,《百业经》里面说要下地狱哦……你们是不是受过这样的恐吓啊?也受过这样的诱惑啊?结果发愿修了几十年,恐吓也没兑现,诱惑也没兑现。恐吓没兑现挺好的,但诱惑不兑现就受不了。
前期就是这样的,这叫殊胜的导入方式。但后期就不是了,到后期发现本性的时候(发现真理、真正的空性智慧的时候),你会发现所有的都不是恐吓、都不是诱惑,全都可以兑现,甚至它说的那些东西,亿万分之一都不可说尽。
禅宗一位很著名的大德叫德山说:“穷诸玄辩,若一毫置于太虚;竭世枢机,似一滴投于巨壑。”穷尽很厉害的玄辩,对于本质来讲,就像一根毫毛置于太虚一样。绝顶聪明,对于本质来讲,就像一滴水投入大峡谷里面,连影子都看不到。那个功德、那种殊胜,真的“罄竹难书”啊!(“罄竹难书”是一个贬义词,但都没关系。)
削竹为笔,沾海水为墨,也没办法写尽。这时候的皈依心、感恩心,全都一涌而出,最后它是以这个真理性的东西来展示给大家的。但你一定要靠你自己去修行,当然,这时候的出离心、菩提心自然生起,根本都不用费力,是倒哺型的,而且越来越盛。对于个人来讲,影响是巨大的。这种人看到所有的生命就是悲悯,他不会有恨,只有爱,但那种爱不是我们凡夫的爱。
凡夫的爱其实是一种交换来的,你们有看到爱情不交换的吗?有吗?有人说:“不是哦,有不交换的,你看他残废了一生,她还是一如既往。”其实是有交换的,如果他残废了一生,你去爱他的时候,对方连这个都拒绝,甚至讨厌你的话,慢慢你的心也会淡的。
比如两个人相爱,一个人残废了,另一个照顾他一生。然后被照顾的人哪天表示厌烦的拒绝,如果次数多了以后,照顾他的人也会受不了的。但菩萨绝对不会,你再拒绝都可以,你这一世拒绝的话,没关系,下一世又来了。你这一世拒绝他,可能他抽你,把你赶走,但他会生生世世跟定你。一旦结缘,然后就永不放弃,其实这是菩萨的准则来的,那种爱才是真正的无穷无尽的爱。
当然我们要的爱不是这样的,我们要的爱是基于一种交换,我给你好处、你也给我好处,大家都在算账啊。你看情人之间一定会互相算的,我给你发了多少短信,你给我回了多少个心(爱心),稍微少了一个都会生气。到了情人节的时候,就要送玫瑰花,都是扯淡的。
所以只有菩提心之爱才是真正的爱。菩提之爱跟世人的爱不一样,第一个它长久,第二个它不是只对一个。凡夫的爱是对一个的,他不对某种个体,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因果报应。很多人说:“有人喜欢残废人,而且爱了他一辈子。”你以为她真的喜欢他残废啊?她说:“我一看着你残废,我就欢乐!”——这种是变态的。不是这样的,那是一种前世的业力,逼着她一定要这样子,她充满愧疚,反正有很多负面的东西逼着她。而且她只对他,如果换另一个人残废的人,她根本就不理了,所以这种爱是单对单的。
但菩萨的爱是无我之爱,他是对任何所有结缘的众生,所以那种爱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一旦证悟空性的人,一定是这样的。当然他不会整天出来说“我爱你啊!你爱我啊!”那会被人当疯子的。菩萨之爱是呈现出一种智慧,有时候会很凶狠,比如像玛尔巴那样,玛尔巴按照现在来讲,是要抓去坐牢的。
一个证悟空性的人,特别是大乘空性的人,他一定会利他,一定会在他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去影响每一个人趋向于空性智慧。因为“空性智慧”不像我们平常世俗说的伎俩,世俗的伎俩是什么?比如我拥有一个技术,我不能全部教给徒弟,我要留一手。老虎被猫骗了一下,不能上树,为什么呢?因为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这都是建立在自我的基础之上的。
而空性智慧是无我的,“无我”的意思是什么?他没有个体感,他会认为你跟他本身是一体的,所有的东西都是幻象,只不过他从幻象里面离开了,你还没离开。因为他已经回到了本质上,你还没有,所以他就会不停地影响你。(我在说“他”的时候,就已经说到个体了,实际上是不对的。真正的大德,你不能看他是一个个体的,你一定要视他为法性——视师如佛。)
密宗里面最后一个修法——上师瑜伽,一定要视师如佛。其实就是不能把上师看成是个体,要把他看成是一切——“一切都是上师的化现”,上师瑜伽修到最后一定是这样的。它在告诉你,所有的东西实际上是一个——同体。如果完全处在这种证悟里面,他会认为所有的现象其实是一个,他没有来救度你的强烈分别心,但他就是会救你,他会打破你的一些执著,这是他的慈悲。
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有时候他也会哄你一下,但哄是为了让你后面更挨打比较顺利一些。很舒服就解脱的人是很少的,很多人想着修行会充满法喜,最后“砰”的一声,大地平尘、虚空粉碎,这是白日梦来的。因为禅宗里面只写结果,至于中间的过程省略了,事实上有多少人参得要死不活的?大炮灰也一片一片的。
因为你有“我执”,我执在拔掉的时候是痛的,膏药太深了,贴到骨髓里面去了,拔出来连皮带骨。但是拔除了以后,人会非常的快乐和幸福,这是对个体的意义,是生命的真正意义。然后他一定会影响他人,至于影响的程度就很难讲了,那是一个大事件来的。
一个真的证悟了的人,影响力肯定是一个大事件来的。在我们这个娑婆世间,可能不是一个什么大事件,都没人知道,但是对于天界,那是一个大事件来的,要是一个人开悟,三十三天马上借此庆祝——“哎呀,人间又出了一个佛陀!”天人就开始跳舞、唱歌、敲锣、打鼓、放烟花,这真的是一个大事件的,但下面的凡夫还懵然不知。
那么,如果是一个证悟了空性的人,在他这一世会利益很多人,在他的未来,他一定会有净土。所有跟他结缘的众生,最终一定汇集到这个净土里面去。
对于现代人的生活来讲,一个证悟了空性的人,不但具有慈悲,他还具有智慧,他不仅仅是温暖。刚才说的菩提心还仅仅是温暖,但一个具有空性智慧的人,他就不止是温暖了,他大量是真理性。当然这个真理性里面会带有温暖,有时候会有强烈的刺激,但最后的结果,也一样会让你摆脱执著跟无明,跟他一样获得自在。这是空性智慧对我们个人的生活,以及对周围人的意义。我们的一些家庭关系,如果一个证悟空性的人,他不处理自然就处理了,一定会这样的。
你以前觉得怎样都不能解开的死结,在空性智慧面前根本荡然无存。但你一定要秉持空性智慧的态度去,如果你没有空性智慧的态度,对于刚刚初悟的人,一下又回到现实的个体、无数的个体进行排列组合的纠结的社会关系中,那样会导致很多矛盾都解不开的。一到空性里面,整个娑婆的苦难俱皆成梦,连大地都要平尘,何况你的那点纠结?所以,空性智慧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非常的重要。
即使一个居士,你不用去寺庙,也不用去深山,你长期这么修行下去,完全有能力产生出离心、菩提心、空性正见。但是你得有正确的方法、正确的次第,还有良好的团体,真正的具德上师,这些外部条件要具备。内在的条件是什么呢?最开始要有强烈的希求心,最开始还需要运气。
你问运气怎么办呢?真的不知道怎么办,这是前世来的,有些人好像没怎么费力,一下就找到具德上师了;有些人很费力,找到的都还是骗子。这样的例子有很多,我们有师兄找了好多个师傅都是骗子,最后他潜心地学习,然后很欣慰来告诉我又找到了一个师傅,结果我一看,又是骗子。(众笑)
那要咋办呢?你说有没有绝对的办法?没有!这是你前世骗人太多了,这世遭到的报应。但是被骗没关系,你保持对三宝的一个恭敬心,然后不停去闻思。即使你这世遇到的都是骗子,下一世肯定会遇到真的,但这一世要保持戒律、恭敬三宝、集资清障、布施供养、发大愿。即使遇不到具德上师,不能把你带向解脱,但福报种下了、因缘种下了,来世你一定会遇到具德上师的。
但其实这种情况很少的,现在多媒体可能影响我们,把我们搞得很纷乱,但也有好处来的。一个电话就说不定就找到具德上师了,发个微信过去我试探一下,微信一看所有问题都解答了,而且都很对,以前没搞明白的,现在两句话就弄清楚了——诶,就有可能幸运的遇到具德上师了,当然也有可能是骗子。
如果一个人对三宝有坚定的信心和希求心,然后闻思下去,一定会解脱的。所有的投资中,只有这个投资是不会被浪费的,其他世俗的投资那就是很难说的,你投多少 进去可能什么也收获不了。有些人重视爱情,这种人有很多嘛,你看演艺圈里面经常有人出来说:“我相信爱情!”你知道爱情是什么吗?你怎么相信它啊?但每个人都要这么说,结果最近出了一大批离婚的新闻。
还有一些不离婚的,你以为他们真的好吗?你看那些老两口经常骂对方是老东西的。当初在海边奔跑,在月亮下靠着肩膀数星星,都去哪里了?这些都是些变化的、无常的东西,如果我们执为实,执为必不可少,那是一种悲哀。但佛教会给我们另外的东西,给我们真正不会坏失的快乐,这就是三主要道带给我们个人,以及这个社会的重要意义。
时间到了,今天我们就交流到这里,明天我们才开始《顿悟入道要门论》的学习,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顿悟入道要门论》第14课
- 《顿悟入道要门论》第16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