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禅七的第二天,这个五一禅七下起雨来了,不知道是苦雨还是甘露?你们自心去体会!但不管是苦雨还是甘露,我们今晚都得继续上次禅七没有讲完的一个很有名的论典——唐朝的大珠慧海禅师的《顿悟入道要门论》。
上次禅七我们讲了一部分,这次禅七也只能讲一部分,下一次禅七说不定也还只能讲一部分,为什么呢?因为你们手上拿到的是这部论典的一半(十二页),后面还有八页的内容。至于我们是只把这一半讲完,还是把全部都讲完呢?就要视具体的情况而言。
明年是否有机会开这样的“法会”(这不能算是一个法会,算是一帮佛法爱好者,凑在一起来搞的一个佛教盛会。甚至连“盛会”都谈不上了,就是一个佛教约会),我真的不知道,但只要有一丝一毫的机会,我们都会继续下去!但如果真的没机会的话,大家也不要埋怨什么,只怪自己前辈子“埋错坟了”(因缘不具足)。这是一个共业,有时候真的说不清楚,但目前看来,好像我们还是可以继续下去的。
不管如何,未来的事情,那是未来心不可得,暂时先不管。我们看现在心可不可得呢?也不可得,但不可得不是没有,是如幻假有。如幻假有有殊胜和不殊胜的区别,至于今天是否殊胜,我不知道,大家在内心里面自己去体会!
这次的《顿悟入道要门论》,接着上一次禅七的内容开始讲起,上次禅七我们讲到哪里呢?“但无爱憎心,即是二性空。二性空者,自然解脱也。”二性指的是什么?相对性。上一次禅七我们讲了相对性,相对性有能所相对和所上相对。
如果我们能够彻底在内心里面,把“能所相对”这个事情搞清楚了,离证悟都不远了,起码你的见解都通了,甚至可以形成比较有用的见地。整个轮回,说白了就是能所相对,因为轮回实际上只有一个本质,所有的显现都是来源于这一个本质。为什么会形成能所相对呢?因为我们在这个本质里面,起了两个执。
这个本质不是一个死东西,我们一想到本质的时候,以为是一个什么境界、一个状态,或者是一个东西,所以中观就要去破它、把它整烂。实际上,本质不是一个死东西,本质就是我们的心,它是活的。活是什么意思呢?它可以认知、可以显现,它就是我们的心。
认知也好,显现也好,其实都没有问题,但是你在认知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方式去认知呢?如果你以一个角度去,这个角度就形成了“我”,那么就有立场、有所住了。《金刚经》里面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那个心,就是解脱的心。如果你以我的方式去、我的角度去,你就会有所执。
大家要很好去理解“执著”,执著不是单指情爱这方面,“哎呀,我就是执著你!”其实没那么简单,那只是执著的一种粗大表现而已,比如情爱的执著、金钱的执著。这种执著是非常深的,那么就要靠我们逐渐地思维、体会、内观,才能觉察得到。其实,只要你有角度去看问题,自然就会形成能看和所看,能、所就开始了。
实际上,最初能所对立的时候,只要你一认就是能所对立,马上变成能认跟所认。那我们不认行不行呢?当你的心不清楚,没有彻底的认知见地的时候,你说:“不认了,我就去打坐,什么都不想,不思不想自安住!”然后他就开始不思不想自安住了,但如果心没有彻底明白那个本质,那种平静也是一种所认来的。
平静的状态里面可以出现很多很多殊胜的境界,这些境界概括起来有三大类:乐、明、无念。乐有很多层次的乐,明也有很多层次的明,无念也有很多的层次。比如安静下去会形成定,定到四空定的时候,首先是空无边,然后是识无边,然后是无所有边,然后是非想非非想,这些都是心安静下来达到的无念境界。到了四空定的时候,全都是没有念头的,人类平常思维性的东西会全部停止,它也是有境界的。
虽然平静下来有很多的所境,但概括起来就三大类:乐、明、无念。如果你不明白,就会在这些状态里面换来换去、换来换去,你永远也没法明白那个本质。也就是说,我们去认是错的,不认也是错的,那怎么办呢?所以里面一定有个开悟、明了。虽然我们用了很多的词汇去形容这种明了,比如离戏、自明,所有的经典都在讲这种东西,但具体怎么去操作呢?
很多人要求:“讲啊,讲啊,讲窍诀啊!”每个人都对窍诀充满了希望,但大德们就是不讲,为什么呢?不是说大德都很慈悲吗?之所以称得上“大德”,说明他有足够的菩提心和足够的智慧,那他们应该把这些很深的窍诀告诉大家,让大家马上明了、立即证悟成佛嘛,这是多爽的事啊!
但是,真的是不行!如果大德们把窍诀一说出来,对不是根器的人(心没有走到那个层面的人),会适得其反。为什么呢?第一个,窍诀会被浪费掉。他们举了一些很毒辣的例子,就像一滴甘露水掉进粪坑里面,甘露没办法融化这些粪,也不会把它变成化粪池,但粪绝对会污染甘露,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第二个,就算他有了出离心,也有了菩提心,但他心的执著程度没有松动的话,是很难去体会这些东西的。他没办法体会的时候,你让他不想,就像叫人类不想,可能吗?比如现在我叫你们不准想狗屎,你们马上就开始想狗屎了,要是我把狗屎再形容一通,你们想得更细致。(众笑!)
所以,人类的思维就是这样,他听了相应的一些话以后,马上就去想。如果告诉你窍诀,你立即也开始去想,但一想就完蛋了,一想你又开始用思维去指认了,那样连感受都不是。这是最初的。还有高级一点的不是用思维去,而是用思维去指挥自己的心去体会,其实还是去认,还是会出问题的。
所以,证悟有时候是没法批量生产的,但也有可能批量生产,如果你根器到了,在座各位包括我,都已经达到这种根器的时候,说不定一拍巴掌就开悟了。但不是这样的,因为每个人的修证是参差不齐的,文化的差别、修证的差别、心态的差别、知识的差别、个性的差别,乃至于身体状况的差别,都会导致对窍诀的领悟情况不一样,所以很难批量成就。
那要怎么办呢?拼命通过很多很多前行的方法,以及各种各样的方法,把你的执著削得越来越薄、越来越薄,那时候轻微的一个窍诀、一个暗示,甚至一个手势、一个弹指,乃至于一个眼神,都有可能开悟。这种故事有很多,比如汉族的水潦和尚去见马祖,问这样那样的,马祖懒得跟他说,一脚把他踢翻在地,他爬起来就开悟了!
藏族也有这样的个案,有一个著名的贵族青年(涅滇秋林),学了好多年,经纶满腹的,一次,充满骄气的他决定骑马去圣地拉萨搞辩论,后来蒋扬钦哲在那里举行一场重要的金刚乘灌顶。藏族人有个习俗,当众放屁是非常耻辱的事情,(其实藏族人是挺文明的,像我们经常在电梯里面会忍不住放屁,但放了以后就指着别人:“你在干嘛?”)(众笑!)
那天,贵族青年凑巧吃了很多东西,肚子胀痛得厉害,只能憋着不敢当众放屁。蒋扬钦哲一看就知道他有问题,然后故意走过去狠狠地往他的肚皮上一打,结果他控制不住,放了一个极响的屁——好丢脸啊!那种沮丧、惭愧、被戏弄各种各种的感觉都出来了。接着蒋扬钦哲马上就说:“你看,到底谁在恼火?”因为他平常训练惯了,“哗”一反观就开悟了!
为什么他这么容易呢?这个贵族经纶满腹,不知道他平常作了多少的思考、多少的反观,但每次都不彻底,可能碰到一点就算了、碰到一点就算了,甚至起不到任何作用。恰好等到那个时候,蒋扬钦哲跟他一弄,一下就搞定了。他愧悔、沮丧、不满、愤怒等等涌上头来,那时候能够去反观都已经很了不起了!
我们大部分人不要说愤怒了,在纠结的时候,连教言都想不起来。我们有时候“我反观都没作用的,我还是纠结嘛!”为什么呢?因为你心里面执著的力量太强大了,反观的力量太弱了,根本不起作用。贵族青年能够在那种被羞辱的场合下,提起反观就已经很不错了。还有,我敢肯定他平常有大量去做这样的事情,所以“哗”一下就明白了——是什么东西在清楚地知道这种愤怒?是什么东西展现出这种愤怒、这种惭愧、这种被羞辱的感觉?他一下就知道是什么东西,结果就开悟了!
我们看到这些故事的时候,只看到什么踢一脚爬起来就开悟,肚皮胀气放个屁就开悟……那我们是不是要天天吃得胀气,然后去找上师“您怎么还不打呢?”或者“上师,您把我踢翻吧,我爬起来就能够证悟了!”我们忽略了前面的历程,反而前面的铺垫才是重要的,前面要去博学、去思维、去反观。
我以前经常说:我们老是把录取通知书,当成是进大学的根本。比如我们被大学录取的时候,要寄一个录取通知书到家里嘛,我们觉得:“这个才是大学的根本!”其实,那个不是根本,因为不见了可以重补的,最重要的是你十年寒窗苦读。所以大家要记住,你前面的基础修行很重要!比如修出离心,让我们的心脱离开对世俗的贪著;修菩提心,脱离开对自我的贪著;修空性,让我们执著的心变得很薄,才有可能真的领略到——什么是没有能所的对立。
这不是窍诀告诉了你就可以的,当然,有些跟你很熟的上师,你们互相之间都很了解,他可以反复戳你,这次不行下次再来,弄到机会就收拾你。这种观念就形成了禅宗里面的斗机锋,其实藏传佛教还不是很提倡反复地直指磨炼,当然也有些上师一上来就给你讲窍诀的,但里面其实暗藏着一个条件的,就是你得反复这么被指引。
反复被指引是需要条件的,第一个,指引需要上师;第二个,你得天天跟着他;第三个,他得有空闲时间来指引你。即使你天天跟着他,也不见得他天天来指你嘛,(这里的“指你”,不是用手指指你,而是他得跟你聊、跟你谈这些东西。)你得有这样的机会,有时候甚至话题走到那里,他顺口就来了。
上师指示心性的时候,不会故意设计圈套按部就班的,比如“我要精心设计一下,三分五秒的时候,我要说什么?七分五秒的时候,我再说什么?”——你以为这是写剧本啊?不是这样的,而是很平常,就在生活、就在工作中,逮到机会就收拾你!但在我们现在的社会里面,这样的场景是很难出现的,第一个,哪去找这么多真正的成就者啊?我告诉你,百分之九十九都是“流野”(假货)。第二个,即使你找到了,而且能偎上他,他连饭也不吃、觉也不睡,活活被累死都还搞不掂。
目前的阶段,这样的方式能否普及,真是很堪忧虑!那怎么办呢?我们有另外的上师——法本,它也算得上是上师,因为它是上师的一个折射。上师讲的法、上师讲的道理,我们反复去闻思,其实是一样的。你反复去闻思、反复去体受,慢慢磨到一些“点”的时候再去找他,“砰”一下“点”捅破了再来过。反反复复、反反复复,如此你就不用天天跟着上师身后去跑了。
所以大家一定要用心去做好前面的修行,而且前面的修行很苦,有时候甚至是做得没希望的——“走在路上好没希望哦,何时到头啊?”我有过这样的经历,前面看不到曙光,后面没有退路,就地想跳下去——下面是硬的,跳不下去。这真的是很惨,非常的惨!但这时候你的出离心、菩提心就会起作用,你的团体也会起作用,你周围的善友会扶持你、帮助你。
还有,如果你真的有好的引导上师,他会帮助你的,他会慢慢让你度过这些灾难期(我们叫“青黄不接期”),这个灾难期几乎是大部分的学人都有,不要认为自己是天才,上来一学就可以了。这是修行过程中遇到的麻烦,当我谈到这些的时候,一定会谈到修行的过程,因为我面对的是真正想解脱的修行人,而不是一帮学者。如果搞文字学习的话,我们可以搞一本书,把这本书的名词和逻辑搞顺就可以了。但是,我们不是搞这些,所以讲到这本论典的时候,一定会谈到一些修行。所以,真的要明白能所对立是很难的!
很早以前,我写过一篇关于能所的小文章,比如眼睛的能所,首先是眼睛看,看到的东西是所,眼睛本身是能;再发现眼睛不是能,而是帮忙的,眼识才是能。往下走到越走越深,眼识到底是什么呢?是眼识在看吗?你会发现眼识停止了以后,还是能看的,为什么呢?你做梦的时候没有眼识,不是照常能看吗?一层层走下去,这个是能吗?你会发现还不是,最后一定会走到最根本的能那里去的。
当然,这有赖于你一直追下去,追到最后那个根本的能的时候,会发现它不是两个东西,它不需要能跟所并列而成立。那怎么形容它呢?炯炯孤立。“炯炯”是很明亮的意思,我们形容光的时候,有炯炯的目光等等。但是它的“炯炯”不是指我们的太阳光或者灯光,而是清晰、清醒的意思。“孤立”是什么意思呢?发现只有这个东西,自己发现自己就是“自己”,并无其他了。(当然,这个“自己”不是人我,而是没有能所对立了。)
那么没有能所对立就是二性空了,这是最根本的二性空,但是在所境上的二性空是什么呢?以能作为观察的出发点,然后我们去看所境上的善与恶、好与坏,会发现这些是发生在我们观察的对境上的。也就是说,善与恶的本质,都是假象来的。乃至于我看到这边的花,跟那边的花都是不同的,如果我用眼识去看就是这样,但实际本质上它们是一样的。
中观就是学这些东西,我们分析形啊、象啊,它的本质都是假象。乃至于我们眼识看到的东西,和耳识听到的声音,你们会认为声音跟你看到的东西是一样的吗?不会呀,但实际上是一样的。总之,各种各样所境上的不同,二性不同就称之为“二”;能所的对立,也称之为“二”。
如果你的心真的彻底明白了二性空,一定会回到本质上去的。“彻底明白”这个词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真的太深,概念上很容易明白——“二性是空的”,你们现在已经明白了。但要心逐渐去体会、体会、体会,体会到什么是二性空,就是中观修行的过程了。
比如我们修“四夺”,对于老师兄一听就知道什么是四夺了,但新师兄可能就不知道。心去感受一个对境空,就叫做“夺”,感受它没有实质、它是个假象、它像梦一样,不停地去感受它,开始是意识性的,然后变成觉受性的。人家好好呆在那里,关你什么事啊?你为什么要去感受它是空的呢?
实际上,你感受它是空的时候,逐渐在消除你心直接地认为“它就是一个东西”那样的一种无明执著,培养你的心直接觉得“它是假象”的单空觉受。空到后来,你会真的觉得它不存在,那不存在,它是什么呢?对于一个证悟了的人,会觉得它就是光明。能认的光明和所显的光明,其实是一体的,这样的能所是没有“二”的。
对于大圆满的证悟者,看到的一切都是光明、一切都是法性,由于他已经清楚地知道光明是什么,反而能够知道这一切都是光明。而我们只是概念上知道它是光明,但内心里面体会过光明吗?其实我们的心天天都在光明里面,但你就是不明白它是什么,所以你没有开悟。你会在概念中知道“这些都是光明,这些都是法性,郁郁黄花皆是般若。”——但实际上在你的境界里面,它就是一个东西,黄花就是黄花,般若与它无关。
所以,要彻底明白本性比较难,那么就要去学习中观,学中观要干嘛呢?把对境虚幻化。其实对境就放在那里,它不会虚幻化的,所谓的对境虚幻化,只是让你的心去感觉它是虚幻的,你心里面认为“它是真实的、是一个物体”的执著就开始减轻了。单空的目的就是这个。
修到一定的时候,我们认为外境(包括虚空)是一个真实的个体、实有的物件,这种真实性的执著就直接性地被改变了。当我们修到很深的程度,然后反过头去观察,到底产生这些假象的是什么?如果你的执著减得非常轻,这时候就很容易明白。
概念上说这些东西是假象啊、不真实啊,说老实话,让它消失也很容易,我眼睛一闭就看不到了,用耳塞一堵就听不到了,只有身体的感觉比较麻烦一点而已。其实我们不看很容易的,眼睛一闭就可以了,当然你可以说看到了黑暗,这也没关系,但基本上花花绿绿的东西你看不到了。耳朵不听也容易,你拿两团棉花往耳朵一塞就可以了,当然打坐好的人不用这样的,慢慢他的眼睛就不起作用了,开始是模糊,然后可能出现光,或者什么都不看了。耳朵也可以慢慢听不到声音了,但身体的感觉呢?
其实你定得比较深的时候,会发现身体是没有的,什么叫做身体没有呢?实际上是触受重的感觉没有了,那个时候我们一般也不会去看自己的身体。这个过程,一般先是眼识不起作用,触受是最后消失的,你会觉得自己身体这一坨好像不在了。而我们现在感觉自己在,实际上是始终感觉有一坨的沉重感,我们可以移动它,也可以跳舞等等。
如果你做到很深的时候,可能会觉得空空荡荡好像什么都没有了。有些人观修单空很偏颇的时候,觉得脑壳还在,身体下面那一坨没了,这位师兄还来问我该怎么办?(众笑!)我开玩笑地说:“你把脑壳割掉嘛,那就上下一致了!”其实这是心在观修的时候,产生了偏向。
还有一些人修得气上头了下不去,这是因为控制不了自己心的注意力倾向,把气涌上去后就下不来了。其实解决很简单,你可以观想脑袋被压扁完全没有了,如果观想力到位的话,气就会下来的。当然,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但把脑袋压扁这种方法,其实需要一定的观想能力的。
我说这些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可以通过禅修去观想,慢慢感觉身体不存在,而且是直接地觉得它不存在。首先是物理性的东西,我们的心开始相信身体这坨肉,还有外面所看到的墙壁,乃至于虚空,都不是真实的。通过禅修我们都可以做到,如果这个程度达到很深、达到很广,而且可以安住很长时间了,就会达到我们四夺里面的一个境界,叫做“人境俱不夺”。
人境俱不夺是什么呢?觉得身体和外境的一切,完全都是假象,而且开始模糊、开始消失,甚至会出现禅定中间的一些精彩现象。比如看到明点、看到烟等等之类的,那个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没有眼睛的,但是拿什么看到的呢?那时候真的有明点出来哦,甚至有些人会看到光,还有巨大的快乐等等。
所以到了一定的时候,会有很多心的感受出现,然后你的心不用去思想,也不用故意去感觉这一切是假象,心就会直接地认定这些是假象。这种认定就像我们看到了杯子,就认定它是一个杯子,如果你说它不是杯子,我会觉得你在骗我。或者你看到了桌子,一定会认为它是一张桌子,这用得着想吗?这就叫做执著的成就者。
我们一看就觉得:“它就是这样子的!”我们这种境界非常的稳固。那个时候你会很稳固地觉得“这一切全都是假象,根本就不成立的。”如果达到这样的境界再来反观,是什么东西让这种假象呈现的?为什么会让这种假象呈现?最后你会明了,你会发现二执到底是怎么回事?人我的执著是怎么回事?
反过来一看:“哦,原来是‘我’形成了执,形成了观察点,这个观察点其实就是光明,而光明的本质就是能够觉知的。”其实,所观察也是我的心,这是长期的倾向性造成的执著,再结合现世的一些因缘聚合就造成了外境(我们的所看)。你心里面不是像我一样语言描述思考性的知道它,而是直接性地知道:“哦,原来是这么回事!”然后你就会很清楚的、有意识的去消除这两种执著,而且你会发现,当进入那种明白(开悟)里面,消除这两种执著来得最快!
你只要安住在里面,无执的光明性就会越来越扩展,二执开始减弱,你心里面就清楚:“哦,这样下去我真的会成佛,在这个本质里面,所本具的功德会一天一天地开发出来。”我说这些是想告诉大家,要重视前面空性的修行,不要企图搞什么特殊,你本身的根器非常的差,既没有出离心,也没有菩提心,甚至连好人都不是,然后拿到一个窍诀,一出来就开悟了、就成佛了,哪有这样的事啊?
我们经常都处在忧郁、痛苦、吝啬、嫉妒,等各种各样莫名其妙的纠结痛苦中间,你说怎么可能成为菩萨嘛?谁会来依靠你啊?这样他不是倒了八辈子霉啊!菩萨是拿给众生依靠的,他是众生的依怙,结果你又在仇恨、又在嫉妒、又在孤单,你要去依怙别人、依怙好多的东西啊,怎么可能人家跟你说了什么是法性,你得到了一个窍诀,一下就证悟了,这有点搞啊!
当然有些极度聪明的人,或者福报非常大的人,对上师信心很足的人,他可能还是有很多的习气,然后上师给他指引法性的时候,可能稍稍明白了一些。但他也要依靠这种明白,继续去扩展的,这叫做“倒哺”。但这种人极其的少,好多都是前世的过来人,大部分人是顺着修上去的,倒哺的情况是很少的。
他们用比较轻微证悟的悟境,反过来继续去扩展自己的出离心和菩提心,再让自己的证悟境界越来越深刻、越来越明了。但这种人相对来讲比较少,大部分人是顺着修上去的。不要认为自己是倒哺的根器,只要有这种想法的人,往往都不是,反倒是一些傲慢、自以为是的蠢货!有很多蠢货都是很聪明的,为什么呢?因为他会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比别人好,分析能力比别人强,心的感觉能力也敏感,哇,处处高人一等啊,这种人走到哪里都会鹤立鸡群的(他一定是只鸡,走到哪里,普天之下舍我其谁!)
你个体感那么强,证悟什么呀?自我认知太强的人是挺麻烦的!你看自私到极点的人,会形成一些麻烦,任何东西都拿来往自己身上套。一般我在课上讽刺这样那样的,很多人都会对号入座,他说我在骂他、在说他。其实我哪有心思想到你啊?你以为你是谁呀?但是他就一脸委屈的:“哎呀,你怎么在说我呀?”我说:“你给我什么东西?我凭什么要说你啊?”自我感觉非常强的人,就喜欢对号入座,任何东西都要拿来跟自己的利益、跟自己的感觉、跟自己的认识套。
但那并不是真正的内观,要是能内观也不错,但内观一定要带着正确的见解去关注自己的。有很多演员也挺关注自己的,那叫内观吗?他不是带着正确的见解,去让自己产生出离心、菩提心。而是观自己:“今天的锥子脸怎么又胖了一点呢?”“哎呀,今天我的服装适合去街拍吗?”(其实是他故意扮了个样子在拍,但硬说好像不经意拍下来的,以此去哄人,然后让一帮傻瓜去迷他!)他们天天关注自己,我要穿这样的衣服,这里露个洞好,那里的洞缝起来更好,他们天天搞这些,但这些不是内观来的。真正的内观一定要带着见解去,看清楚自己的心:“噢,原来我在执著,原来我在仇恨、我在贪婪!”然后告诉自己:“我要离开这些东西!”
有些人说:“你不用去对治它,只要看着它就行了!”这需要水平的,知道吗?刚刚开始,什么看着它就行了?你很快就跟着它跑了。你开始要进行对治,对治到一定的时候,看着它的能力变强了。什么叫做看着它的能力变强了?我们内观的时候,心始终可以平静,平静的力量很强大,不会因为生一个情绪就跟着情绪跑了。
比如我们恨一个人的时候,发现自己在恨啊,然后调回头来看这种仇恨的心态。仇恨的心态肯定是很不爽的,火在滚啊,仿佛千万匹草泥马在里面奔腾。但是当你看着它的时候,你会发现能看着它的力量不会消失,而且一直在看着它。只要你保持这个能看的力量,你的外在实际上是平静的,绝对不会出现筋爆起来了、拳头捏紧了这些现象。而内观的心是很平静的,虽然草泥马在奔腾,但他脸上还是平静的,心还是能够觉知平静地看着那个”草泥马”(奔腾的情绪),随便你怎么草,我只需要看着你,看你玩什么?
这就像老人看着小孩在动一样的,虽然大圆满最后的境界也是像老人看小孩,但不是一样的,大圆满就厉害了,那个老人是开了悟的,而我们现在观察心灵的老人还没开悟。但是它已经有那种平静的觉知力量了,所以他不被这些东西带着走,这样才能看着它。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大德说:“你只要看着它就行了。”——这需要经过前面一段时间的训练,让自己的平静、观察的力量比较深厚以后,才可以进行的。
大家不要自暴自弃地说:“哎呀,我没办法看着它!”你当然没办法看着它啦,它在操纵你的嘛。当我们感到极端难受的时候,其实是没有办法的,也没有力量去看着我们的难受的。所以我们才会感到痛苦跟纠结,那个时候该怎么办呢?你可以念咒啊、找朋友啊、找上师啊、找善知识啊、找同修啊,这些算是好的。退一步,你去看电影、去找初恋情人谈一下当初为什么会分手,你这一谈,马上就忘记纠结了。
或者来一个更刺激的,比如今天被老板扣了工资,一个月3000或5000元工资就没了,好难受啊!突然,你女儿跟你说:“老爸,我放了一把火,把你的汽车烧了!(汽车值30万)”你会发现你还在生气,但你发现生气的内容不是那3000元了,而转移到30万的汽车去了。然后再回过头来看那3000元,算什么呀?不要理它,你的心量由此就增大一点了!(众笑!)
我说这些不是为了开玩笑,你去观察自己的心,它的快乐、仇恨,其实是很怪异的。30万生起的痛苦,跟3000元差不多的,有时候3000元反而厉害一些,比如一个汽车被毁了之后:“毁了就毁了,省了以后的汽油费!”3000元没有了以后,他有可能跳起来杀人的。你会发现人的心是没有理智的,只是各种习气在里面翻滚,修行可以让你直视它。
但是,这不是你说能看就能看的, 你开始真的要作一些培养和对治的。为什么我们要去禅修培养定呢?为了我们平静的力量。为什么我们要学那么多理论呢?其实你在思维的时候,已经开始加强你带有观点去看事物了。因为你思考很深的时候、你去看的时候,会自动带有观点的,这种观点是不需要思维的。
比如现在唯物主义的观点,我们一看到东西就觉得是物质,这不需要想的,因为平常你已经被教育惯了。然后你修修修,觉得它是假象、假象、假象,你看到它的时候,也不需要想一遍:“它是假象,通过离一多因的分析,它根本没有组成部分,或者是它前一刹那接不了后一刹那。”我们开始的时候是这么想的,但训练惯了以后,一看上去马上就是“假象”,这时候你已经带有观点了。
所以,我们平常做这些思维的时候,已经在我们的观察里面带有观点了。比如我们平常思维“一嗔能毁千劫福”,嗔又是如何如何,说了一大通嗔的过患,但是你去观察的时候,已经带有观点了,一看它就会有所对治。然后那种嗔和不舒服就会慢慢消失,如果训练得很好的人,一观察马上就喘一口气,身心一下就松脱了,立即回到平静的状态里面去。
前面的对治就是这样的,要进行反反复复地对治。你问:“这是不是真正的二性空呢?”不是,但我们一定要去做这样的修行,因为做了这样的修行,你才有可能真的明白二性空,否则都是观念性的二性空。
很多的师兄学了好多年,各种各样的名相、词汇、法句、逻辑都搞得车载斗量,但是他的相续一点都改变不了,原因是什么?他没有做这样的对治和观察,如果长期做这样的观察,做多了以后,你再回过头去看书,就像看小儿书似的。书上说来说去,无非说你心里发生的一些情况,不过就编了一些词汇而已,你能知道相应的词汇说的是哪样的东西。比如阿赖耶识是什么、末那识是什么、嗔、慧、别境心所……当这些你都清清楚楚了,一发生你就知道了。
我们会对自己心运作的情况了解得清清楚楚,这就是我们昨天说的“认识相续”;去对治的时候,就叫做“调服相续。”当认识得比较清楚,调服得比较安宁的时候,我们就会看到相续的本质,其实什么都不是,是纯粹的空明。这里我又说了一个“空明”的词汇,但我不说没法表述啊,你会发现它的本质是“那个”,就叫做“切断相续”。
然后你安住在这个纯粹的、空明的本质里面,任现象现起。其实这些是你过去执著的一个结果来的,你任它现起,现起以后马上就是空明、现起就是空明、现起就是空明,而且你不会去对治它,因为你站在空明的立场上,没有什么不是空明。
然后就越来越厉害、越来越厉害,最后连现起都没法现起,现起就空明、现起就空明,慢慢你的身心会融入只有空明的状态里面,这就是所谓的“法性定”,就是初地菩萨的内证。然后你再依据这个内证稍微出来一点,依据这个内证看能否有显发,你会发现有显发的,你可以依据它去梦修啊,借助太阳去观察面前的虚空啊,一些殊胜的显现就出来了。
当然你在观察的时候,身心一定是处在光明里面的,光明就是无执,然后坛城、刹土、本尊、各式各样的佛陀就开始出现。有人说:“哇,还有各式各样的佛陀吗?”有的,像阿弥陀佛、金刚萨埵佛,等等就开始出来。而且根本都不是你头脑想的,而是自己出来的,这就是书上所说的“净见量”,也是我们昨天说过的“相续的变化”。走到后来,会走到佛陀的境界去。佛陀的境界能看到什么呢?那是没法描述的,真的是没法描述,它什么都是,绝对的没有二元对立——“无法,也无无法”。
其实你不用走得那么高,你开始认识本性,或者达到单空的人境俱不夺的程度,身心都已经很松了,这个时候再让你不信佛法,你会啐他一脸!当然,你可能不啐他一脸,而是在内心里面啐他一脸,然后带着悲悯的微笑走了:“我总有一天搞定你!”那个时候很可能会这样的。
但不管怎样,前面的修行大家一定要去做,也没有多复杂。其实一个人真的要投入,投入在佛教里面叫做“真诚”,真诚的前提必须要有信心,但建立信心可以通过闻思来,也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因缘来,通过加持、祈祷都可以。但是,不能说有了信心之后就算了,有了信心之后真的要去投入。
当然,还有一些因缘的条件,有些人运气好,一下就得到好的教育,路一下就走对了。而有些人,可能不太适合走那条路,大家跟着去,他也强行跟着去,结果大家都没死,就他一个人死了,也有这样的可能。当然,也有可能大家都死了,他也差不多跟着一起死了。不是你跟着一起死就伟大哦,人类有一些很奇怪的心理:“反正大家都倒霉,我也倒霉,这不算什么了!”——这是人我执的强烈表现。
我们举例,比如大地震,大家的财产都受损、房屋都塌了,其实这样的悲痛不会太多的。如果大地震的时候一摇,唯独他家的房子塌了,就算财产没怎么损失,他也痛苦不已,因为他在比较啊!大家想一下,为什么会比较呢?个体感太强了,他要让自己这个个体,优于其他的个体;如果这个个体衰(不好)于其他的个体,他就会难受!
为什么很多人会追求名啊?其实大家都来说你好,有什么好的?比如我是一个大胖子,然后人人都跟我说:“你是锥子脸,好英俊哦,你好好看哦!”(我身边的秘书经常这样说的,幸好我会看镜子,否则我就上当了!)明明别人说的不是真的,为什么还会开心呢?因为他要去跟承认自己个体殊胜的爱我执相应,所以千穿万穿,马屁不穿!因为人我执需要这些东西。
所以我们要去修行,把这些东西认识清楚,然后把它拿掉。认识清楚以后,拿掉不是很难的。当然有些人说:“我就是不想拿掉!”这种奇葩我就没办法了,他愿意吃狗屎,那你就给他吃咯,还得问候一下他:“要不要我给你加点味精啊?”要是真的有这种人,那也没办法,但一般我们是学佛的,就不会这样嘛。
如昨天所说,我们学佛就是为了究竟的安乐,在这个过程中间,肯定要经历一些苦难和熬炼。我们不能说密勒日巴比我们根器差嘛,虚云老和尚比我们根器差嘛,虚云老和尚十九岁出家,五十六岁才证悟,中间经历过很多的苦难。至于密勒日巴的故事大家都清楚,他受了多少磨难啊?而我们受了多少磨难啊?你们有没有饿过三天肚子的经历?(生病例外,比如有人生病了,打了三天生理盐水,说自己没吃饭,那种不算。)你们有没有随时随地感到各种各样生命危险的威胁啊?没有吧?哇!幸福的人类啊!
为什么在这种的状况之下,我们还那么苦呢?而且修不进去呢?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因为根本就没有出离心,就像昨天说的,我们的快乐方式没有转变,我们希求的还是世俗的快乐方式:“快来呀!我的初恋情人!”(众笑!)还有,“股票快涨啊,我的全部积蓄就拿去买了这支股票了,快给我涨起来啊!”“周围的人还不拍我马屁啊?他怎么这样看我呢?”我们的快乐就是这些东西。
电脑一打开,不是跑男就是流量小花,你所有的心思在那些方面去了,你没办法去内观、去修行,也没办法真的具有出离心,没办法真的让自己的心量打开,去爱周围的生命。如果你的心没有走到那一步去,说这些名相,不管是《顿悟入道要门论》(顿悟)还是《三主要道》(渐悟),对于你来说都是扯淡的!
这些概念你知道再多都没有用,我们有些师兄对概念熟得一塌糊涂,真的熟得一塌糊涂!有时候他们弄一些概念来考我,搞得我都挺紧张的,因为我都已经忘得差不多了。他拿出来对我说:“这个是这么说的,那个是那么说的……”然后就看着我,我心里面真的很鄙视他的,考记忆力的东西,何必来找我呢?随便去找个法师就完了。你的记忆力那么好,或者你自己找自己嘛,或者查点书嘛,你何必来考我呢?我又不是查书的,我有秘书,你找她们去!(众笑!)
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的,当然我没有说闻思不好,闻思是好,但你一定要把这些东西,像我刚才说的那样去运用。你去用的时候,其实用不了多少的,没有规定开悟一定要把五部大论全部读熟。我告诉你嘛,密勒日巴没有读过五部大论,虚云老和尚也没有读过。(记住!我没有反对大家读五部大论哈,我以前也是读五部大论的。)我的意思是:你们不要老是沉溺于文字,要把这些文字的东西进行很具体的观修才行。
当然,有些师兄的文字能力很强,也有很多的时间,我觉得他们反而要去多读多看,因为在多读多看的时候,不自觉就会产生内观。还有,如果我们能够把五部大论读熟,又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那你可以讲给大家听啊!这不一定要传法的,比如上师坐在上面,撒花啊、吹唢呐啊,其实不一定要这样,就像我们一样交流一下就行了嘛。
至于我为什么要坐得高一点?不是我的位置高,是为了后面的人能够看到我,你要坐下来也可以,但后面的人就不干了,因为他们只能看到我头上的一撮毛。(众笑!)他们要看到我的脸,我的脸是有表情的,这样能帮助大家理解我所说的东西。所以,我坐这么高,并不代表我的修行比你们好、闻思比你们好,这是不一定哦!
那你问:“你为什么要坐到上面来呢?”这是一个历史原因造成的,我们的禅七从2011年五月开始,现在已经是2018年五月了,第一次禅七都是我上来讲的,然后大家都不好意思,只好让我一直这么讲下去。而这个情况是可以改变的,比如到了一定时候,就不一定由我在上面讲了,下面的师兄如果哪天的五部大论学好了,他说:“来,诸位哥们,我来跟你们交流一下因明!”然后坐在上面,跟大家又因又明的,这也是可以的。
如果你真的懂,就可以上去交流。但是,我们不能随随便便以传法的方式去,因为你真的开悟了吗?证悟了吗?如果没有证悟,说到法性这个事情的时候,你要小心一点,万一你把人家带错了,怎么办呢?带错了很简单,你会下去的!——“末世说相似佛法者,必堕地狱!”
但是说因明就不同了,因明是逻辑性的东西,我只要把逻辑理清楚,我就可以说了。中观也可以的,把逻辑上的东西理清,比如离一多因是怎么搞的、有无生因是怎么搞的,这些谁都可以说,只要你说得顺畅就可以了。当然,“谁都可以说”这话不太合理,我的意思是:只要你的逻辑顺畅了,你就可以搞交流。(记住,是交流啊!)
交流有很多好处的,别人不敢攻击你的,如果别人攻击你——我交流的嘛!如果说错了,别人又来找你茬——我的交流的嘛!有时候说得不清楚也没问题——我交流的嘛!反正一个“交流”把所有的毛病全都推搪掉。(众笑!)
如果能够读好五部大论的师兄,去做这些真的非常的好!因为末世能学佛的生命太珍贵了,能够得到一个暇满人生,真的不容易!好多学佛人在学佛的时候,根本在扯淡的,被这样派那样派弄得虚度了一生,投入了很多,放弃了很多东西,学得二不跨五的,甚至二不跨五都不是,上当的、被蒙的人,实在太多了!
如果我们有真的佛法,为什么不去利益一下众生呢?我们的宗旨就是:“为利众生愿成佛!”当然,我们也要称一下自己的实力,不然你出去利益众生,小心被众生“利益”了。很多情况都是这样的,你一去弄得不小心就会变成魔鬼。这是很奇怪的,末世的众生受了你的好处,不一定会感激你的,他以骂你的方式来帮你消业障,大家要记住这些啊!
“二性空”就说到这里,上面我把上一次禅七所讲的内容总结了一下。这个《顿悟入道要门论》是设问设答的方式,我们学语文课的时候都讲过,设一个问,然后自己来回答。我们来看下面的内容:
问:“为只坐用,行时亦得为用否?”
你证得的无生法忍、了知的二性空、没有爱憎的心,这种状态是否只在座上做呢?平常能否用它吗?大家知道平常肯定能用的,下面我再详细讲。
答:“今言用功者,不独言坐,乃至行住坐卧,所造运为,一切时中,常用无间,即名常住也。”
这句话什么意思呢?我们今天说到的这种用功方法,不只是在座上才有的。你要在行走坐卧,随时都在用,常用无间,没有间断,这个叫做“常住”。这种用要怎么用呢?实际上你一定要明白法性,如果不明白法性是不行的,你不可能这样常住的,只要有任何一种状态都是不对的。
比如有时候我们上座可以获得很好的状态,像我们禅修中心的师兄们,真的可以获得很好的状态,身体都消失了,心很快乐,甚至可以发现心真的没有实质——明空双运。(当然,这个是假的呀!)但是,他的状态真的很好,而且他会真的以为自己开悟了,有这样的师兄来找我,硬要说自己开悟了。我一般当众的时候才会骂脏话,私下对着一些师兄的时候,特别是女师兄,是不会骂脏话的,因为骂脏话对她的联想不是很好。
最后她逼得我说:“草泥马,滚出去!”——好了,她的证悟也一下没了!她真的不是骗人的,但她真的这么认为自己证悟了,原因是状态很好。其实很简单,你下座后没有了,就说明你的证悟有假,明不明白?起码是一个片段性叫打成两截,或者是打成数截。
当然,开悟了以后有一种情况,就是梦中会丢失,那种是没问题的,但是修啊修啊,最后连梦中都随时安住在法性里面,达到昼夜一致的程度。最初开始的时候,如果认得比较踏实的话,我们心里面会清楚,那个东西随时都在的,它绝对不会丢失。即使你想丢都丢不了,没办法丢的,因为你想丢的“想”,就是它,你所看到的一切没有什么不是,所以是丢不掉的。
文中说“今言用功者,不独言坐”,如果只能独坐就麻烦了,也就是你在座中才能达到这种状态,那是不对的,叫做悟得不踏实。但有一种情况是这样的,刚刚开始触碰法性的时候,他要在座中才能体会,这是可以的。刚开始触碰法性的时候,在座中通过身心安定了去认它、体会它。(当然,我说的“认”不是主动去认哈,是让那种自明呈现出来,我们表达为“去认它”,而真实的法性是不需去认的。)
他一定要在座中才能够明显,这个开始是可以的,但是无数次这样做、无数次这样做,做久了以后,就不是这样了,抬头举目,伸手发声,乃至于吃饭放屁,俱皆是它!根本就谈不上做或不做,这个时候他要克服的是什么?睡梦。只要一清醒,绝对在法性里面,但是在睡着了在梦中就不行了——“无梦无想时,主人公在哪里?”
这时候的领悟会被眠心所覆盖,当然,这里面还有一个问题。以前有一位藏传的大德,叫乔美仁波切,在他的传记里面说到自己已经是初地菩萨的证悟,但有时候在睡梦中,还是会丢失法性,但他认为这样是没关系的。
我们的禅宗里面有一个很著名的公案,有一位禅师叫原妙,他去找自己的上师祖钦,祖钦就问他:“你无梦无心的时候,主人公在哪里?如果你不知道这个,你不要告诉我已经悟透了!”原妙为了“无梦无想时,主人公在哪里?” 参了好久,有一天同室道友睡着了,不小心把枕头推到地上,最后他明白了到底是怎么回事。
这样说来,原妙禅师的证悟跟乔美仁波切的证悟,谁更高一些呢?原妙禅师明白了睡梦中主人公在哪里,他把眠心所给击碎了,乔美仁波切还达不到这样,但已经达到了初地菩萨的内证了。到底谁更厉害一些呢?实际上,在所境上,在能所一致的境界上,乔美仁波切要高一些;而原妙禅师在能上很厉害,但所境上就不行,因为禅宗的特点是单刀直入、直逼本性。
虽然他把本性的延续性连睡梦都突破了,由于他没有藏传佛教次第性的积累功德,或者是集资清障的手段,所以他所境上,在能所的一致性上,不一定有乔美仁波切高。但如果能境上连睡梦都突破的话,那是挺吓人的!那种可能在内证上已经完全超过八地菩萨了,是真正的见超八地。但是在所境上,也就是功德的堆积上,说不定连神通都没有。
但是乔美仁波切到达他那个境界的时候,都已经有很多神通了,以及很多殊胜的现象和瑞象都出现,我们可以去看他的传记。所以,有时候我们看到这些东西,不要轻而易举地妄加判断,因为有能境上的厉害,和所境上的厉害的区别。
什么叫做所境上的厉害呢?有些人就是笨,就像我们禅修中心有好多师兄,就是笨!(我没说禅修中心的师兄都笨啊,有极个别是不笨的!)他们天天打坐,很虔诚,叫扫厕所就去扫厕所,吃剩饭就吃剩饭,无怨无悔,什么都做,而且每天都沉浸在佛法的修行里面。他们戒律也守得很好,定也可以很深,但就是不明白,怎么搞他都不明白。这叫做什么呢?能境上的智慧不够,但是所境上的行履显得很清净。
有一帮师兄就不是这样的,他们的行为很粗泛,习气又重,用广东话来说:乞人憎啊(讨人嫌),但是他聪明,能够通过各种各样的思维或者加持,触碰到那个东西一下。即使他明白得很深,但他的习气,人看起来仍然很差劲。为什么我昨天说:佛教不能完全从道德方面去衡量呢?原因就因为这样。
这种人可能看起来很差劲,但是他在能境的智慧上,相对来讲要清净一些。你问这两种根器哪种好呢?你没法去说的。前者如果不加强智慧方面的熏习,你永远开悟不了。当然,这种人基本上不会堕入恶道,他可以慢慢来,一旦开悟,境界就很深。后者如果弄得给不好,就会堕地狱,聪明反被聪明误。这种人都是很聪明的,但是一旦被他悟透了,心态真的转移了,就会很快,然后他会带有目的的、清晰的去集资清障。所以,在修行上能所是有差别的。
为什么说禅宗和大圆满的修行来得快呢?因为它主要从能境上入手,也就是直接从你心的根本上去入手。但是,能境上入手的话,要求的智慧就特别的厉害。当然,大家听到“智慧”,就不要误以为是记忆力好,背得名相多,逻辑顺畅,不是这样的。
智慧这个时候表现为什么呢?表现为信心跟福报。如果一个人很聪明,他也有强烈的信心,福报也让他能够接受到这些比较适合他的教育,一陷进去也有可能带着一身习气而开悟的,有这种可能性,不是说没有。然后他开悟了以后,会很主动地解除这些习气,而且解除起来也很有力,因为他依据他的证悟去做。
以前有一本论典,叫《大乘起信论》,里面就讲到了真如跟世俗互熏。当我们明白了真如以后,可以用真如去熏世俗、熏分别(“熏”,实际上是影响他),大圆满有一派称之为“融摄”,明白了本性以后去融摄所有的显现。有的叫“扩大光明”,我们这边叫“六根自解脱”,反正都是依据我们证悟的东西,去消灭分别跟执著。
一旦我们明白了真如,明白得比较踏实的时候,做起来就很快。但有的人就不一定用真如去消灭这些分别执著,他用分别去对付分别,比如中观就是一种分别。我们要天天去思考、去想啊,这样那样啊,这就是一种分别,然后形成了单空的境界,其实心里面还是有一种分别的——直观出去,觉得它是梦幻的。这里面还是有分别的,细微的“无的分别、无的执著”。所以说自续中观堕在无边就是这样的,他用这样的分别去对付我们实质的分别。
比如我们学习缘起的菩提心,也是一种分别嘛——众生是你妈,他(她)什么时候是你妈啊?你都没看到过,只能靠思维去,然后慢慢引起我们对其他的生命,像对母亲一样的感觉,这样才是对的。只要有了这种感觉,不管他(她)是不是你妈,那都是一种爱意,愿意为对方牺牲,愿意给予对方好处的爱意。虽然这种爱意还是一种分别,但用这种分别,对治了我们一看到敌人就:“你个王八蛋!想郁(打)你!”这种感觉。这是一种分别对治分别。
但证悟者就不是这样的,他不会觉得你是我妈,也不会觉得你是我女儿,你就是法性,跟我一样!他是用真如去进行对治的,所以一旦明白本质以后,不但是在座上,任何时候都在开始运用这个东西,睡梦中也可以。
大圆满到了后来,有三大休息:《心性休息》、《禅定休息》、《虚幻休息》,这几个休息里面都一定会讲到梦修。有的人睡梦中就开始观中脉,然后开始发现坛城啊、身体开始幻化啊,等等之类各种各样稀奇古怪的事情就出现了。我们很羡慕的那些神通,你会发现在里面完全具足。
也就是说,一旦明白本性以后,任何时候都在修。有些修行人故意制造一些比较难的情况,让自己可能丢失掉这种领悟的状态中去修,大圆满称之为“训练妙力”,禅宗里面称之为“炼心”。于是二祖就跑到妓院里去看,我们不理解他贵为一名成就者,为什么要跑到妓院去看?成何体统啊?!他就是要去看那些妓女的状态,通过这个方式来离贪。
他的离贪方式不是像我们:“离开她,妖精!”其实那种离开说明你怕她,但二祖就不是了,就是去看:“来来来,尽量妖媚!”你再怎么妖媚,从内到外全都是本质——空性,跟我的真如是一样的。所以他不会去嗔她,也不会去贪她,而是始终处在证悟的心境里面,这叫做训练妙力。贪得越厉害,他的证悟就越厉害,这就是典型的“烦恼转为菩提”。
大圆满里面有更多故意的行为,比如跑到坟场去修断法,通过念一些咒语把妖魔鬼怪引出来。我们现在是看不到的,而他那个时候是看得到的,龇牙咧嘴就来了。断法就是这样修的,在这种很恐惧的情况之下,看自己还能不能安住在法性?然后他在任何状况下都保持本质,当然,我这里说到了“保持”都已经不对了,到了一定的时候,哪有保持不保持啊?丢都丢不掉,不是保持的问题了。
所以,修行里面有“保任”,有“保”有“任”,就说明你的见地还在七地以下;如果没有“保”只有“任”,见地就在八地以上了。根本不用去保它,为什么要去保它呢?有的人很快见地就达到这一步,它不用去保,全都是法性。如果这种人的禅定修得很少,集资清障不够多,特别是一些弘法的人,他不会有神通的。虽然他的见地已经很厉害,超越八地了,做老师简直牛得很,但他不一定有神通的。
有些人的神通已经不得了了,但还没开悟,真的会这样的。你看以前有个阿罗汉去见马祖,然后马祖就叫了一个徒弟去照顾他,于是徒弟就带他去吃饭,并且照顾了他。第二天,这位印度的出家人就走了,然后徒弟告诉了师傅。师傅就说:“走了吗?你的功德很大,这个人是阿罗汉啊!”徒弟一听,就说:“哇,这个人是阿罗汉啊(阿罗汉都是有神通的),昨天他对你行礼,你怎么站在那里爱理不理的?”马祖就回答:“论神通他厉害,论见地我厉害,所以他要向我磕头!”
虽然阿罗汉可能在所境上很厉害,产生了很多的神通,看起来也很吓人,但是他们的见地可能都不行。但有些大德的见地很高,甚至根本都不用故意去提起这种法性,随时都处在里面,但他没有在这个状态里面继续去修定,也不见得会有神通的。但如果给他关门一修,这种人就会“飞起来吃人”了(形容神通很厉害)!
所以,我们去判别这些修行的时候,不要以自己世俗的好坏、对错观念去衡量,我告诉你嘛,根本是两个世界来的。但是我们可以通过闻思、修行,慢慢去了解这些东西,通过虔诚的修行,迟早可以达到这一天。我们再看下面的内容:
问:“《方广经》云:‘五种法身,一实相法身,二功德法身,三法性法身,四应化法身,五虚空法身。’于自己身何者是?”
这个《方广经》就是《华严经》,《华严经》里面也说出了五种法身。“五种法身”的意思,大家要正确理解,这不是说法身有五个,是法身的五个角度;或者用因明来说,从五个反体去看这个法身的五种性质而已。
法身永远都只有一个,甚至连一个都说不上,它离开了一和多。但是我们不用中观的语境来讲,用平常的语言来讲,法身只能是一个,不可能一个人有五个法身。如果一个人有五个法身,那哪个是大哥?那是一种分别心,法身是无分别的,所以连一和多都不会有,但是它会呈现出五种不同的面向,在《华严经》里面都有描述的。
《华严经》全名叫《大方广佛华严经》,我们汉传的八个宗派里面,有一个叫华严宗,是专门以这个经典作为最根本进行修行的。《华严经》里面全都是讲佛的功德,以前有个说法:“开悟要看《楞严经》,成佛要看《法华经》,你要知道佛家有多厉害有多富贵,就要去看《华严经》。”
《华严经》里面简直是花里胡哨、冠冕堂皇啊,厉害得难以形容!华严宗提出了一个东西——十玄门,分别是:一、同时具足相应门,二、因陀罗网境界门,三、秘密隐显俱成门,四、微细相容安立门,五、十世隔法异成门,六、诸藏纯杂具德门,七、一多相容不同门,八、诸法相即自在门,九、唯心回转善成门,十、托事显法生解门。
华严的开宗和尚叫做杜顺,当时女皇帝武则天去请法藏:“这个十玄门的因陀罗网境界门,相即相摄,一即是多,多即时一,到底是怎么回事?请您给我解释一下!”结果杜顺搞了个花样,一下就让武则天懂了。这个花样是什么呢?他专门让人腾空了一间宫殿,里面放了很多的镜子,到处都吊着、挂着镜子,然后在屋角点了一根蜡烛,这根蜡烛通过镜子折射出来,光光互射啊!一个镜子里面有很多光,很多光的来源就是一种光,到处都是蜡烛,所有的蜡烛其实就是那一根蜡烛,镜子里面的蜡烛都不是真的。然后杜顺就告诉武则天,这就是因陀罗网,就是相即相摄。(最后武则天欢喜得不得了,结果她还是“武则天”,没有开悟!)
虽然《华严经》也提出了五种法身,但跟《顿悟入道要门》里面讲解的有点不一样。《华严经》是怎么说的呢?一是法性法身,二是功德法身,三是变化法身(文中是“应化法身”)四是虚空法身,五是实相法身。《华严经》的五种法身的次序和这个不一样,第五个是实相法身,而《顿悟入道要门论》里面的第一个就是实相法身,实际上,都是说这个法身的五个面向,但意思大部分是一样的。
《华严经》偏向于能跟所一致的情况去解释,而禅宗跟大圆满一样,直接从能上入手,它偏向于能上去解释,所以,两种解释看起来是不一样的。导致了很多的疑惑:“《华严经》跟大珠慧海禅师讲的五种法身,为什么不一样呢?”其实不是的,这就像我刚才解释证悟上能所的差别一样,而这里也是一样的。
我刚才为何说了一大通能所的区别呢?能上的成就,所上不一定行;所上有了一定功德,能不一定会开悟。我为什么讲这些东西呢?就是为了这里铺垫的,《华严宗》是一些段位很高的菩萨,去讲五种法身呈现出来的状况,偏向于所境。而禅宗就算你是个凡夫,当下明白就可以了,你就是佛了!
其实那时候从所境来讲,你根本不是佛,把你脸一捏,问:“你佛不佛啊?”你会说:“我佛了、我佛了,你不要打我呀!”那时候你会这样的,但其实那时候你真的明白了,也就是能境上清晰了。禅宗大量从能境上入手,所以他的解释就能境化一些,以后大家看禅宗的经典,一定要想到我刚才说的那些观点,不然你会看不懂的,也不知道它在说什么。
文中的“五种法身”:第一个是实相法身,第个是二功德法身,第三个是法性法身,第四个应化法身,第五个虚空法身。“于自己身何者是”是什么意思呢?你不要用《华严经》里面菩萨说的话来描述,你得自己去体会。那《华严经》是怎么说的呢?“一法性生身谓此法性,体本圆常,该通万有,如来之身,由此出生,故名法性生身。”
你们可以去百度仁波切里面搜,一下就可以搜出来了,《华严经》里面的五种法身的说法,你会发现跟这部经典说的不太一样。这部论典是这么问的:“五种法身,于自己身何者是?”就是你去体会自己的心,怎么去解释《华严经》五种法身的面向呢?你得从自己内心的体悟去解释,所以这是从能境上入手的。我们再看下面怎么解释:
答:“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知心含万象,是功德法身。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知心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若了此义者,即知无证也。无得无证者,即是证佛法身;若有证有得,以为证者,即邪见增上慢人也,名为外道。何以故?《维摩经》云:‘舍利弗问天女曰:汝何所得?何所证辩?乃得如是。’天女答曰:‘我无得无证,乃得如是。’若有得有证,即于佛法中为增上慢人也。”
“知心不坏,是实相法身”,这里的意思是知道心是不坏的,心为什么不坏?因为光明不坏。我们的心就是光明,那个本质的光明真是丢都丢不掉的,它真是不坏的。你问睡着的时候呢?那只是被覆盖了,你用去睡着的东西就是它。
我们在凡的时候,光明不坏,在圣的时候,光明还是不坏,因为都是那个东西。他不会认为显现出来的净土,跟我们现起的五浊恶世有什么差别,就光明来说是一样的。就像我们以前举的例子,面粉可以做成包子、馒头、花卷,但面粉是一样的,所以这个东西是不坏的。“知道自己心不坏”,指明白了光明,而明白了光明,是实相法身。
“知心含万象,是功德法身”,心含万象是什么意思呢?实际上是一切境相由心现,我们可以显出这种庸俗的显现,比如人道、畜生道,显现出山河大地、花草鸟木,表面上看来似乎没什么功德,其实也是功德来的。对于饿鬼来说,我们是很具功德的;对于地狱众生来说,如果有我们人道这种显现的话,真是爽啊!
同时,也可以显现出佛陀和菩萨的功德,心可以具备所有的一切,实际上就是:“一切境相由心现”。而且这个“心”不是指阿赖耶识,如果是阿赖耶识的话,就可以显现出我们现在的这些东西。这里说到的“心”是指本质心,如果你完全在本质心的立场上,能境居多、所境不够的情况下,就变成大圆满的修行者。那时候郁郁黄花还是郁郁黄花,但皆是般若。如果修行的程度很高了,能所开始变得一致,达到净见量的时候,比如在脱嘎里面,就可以看到金刚链啊、坛城啊、本尊啊,这些都是可以认可的功德,因为我们平常人确实看不到。
但实际上,如果你站在本质的立场上,任何东西都是功德,所以禅宗里面说:“什么是神通?”挑水与搬柴。意思是什么呢?你去挑水和搬柴,就是功德。有人说:“挑水、搬柴谁不会呀?那会是功德吗?”挑水和搬柴不是功德,是我们站在人的立场上去讲的,因为大家都会,就普通了。
你想想看,这相对于猪来说,你这样做好功德哦,猪不会挑水和搬柴嘛,只会喝水和拱柴。所以,这要看你怎么去看了,如果站在法身上,修的层面很高,所境的集资清障以及转化相续很好的时候,即使看到这些动物,有可能看到的就是坛城。
像大圆满或者禅宗修行人,只是初初明白了本性,还看不到这些坛城的东西,但是他们的分别心就开始没有了。他们会认为猪跟人实际上是一样的,无非是法性显现而已,他会从本质上去看这些东西,在他那里真的可以体现出:众生是平等的!甚至有情跟无情,同圆种智,他(它)的根本都是一个!
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在人道里面做人道的事,对猪的时候,做对猪该做的事,因为你去喂猪跟喂人还是不一样嘛。所以你得懂得在那个缘起层面,做那个缘起层面的事,但是你在直接觉知的层面,会站在证悟者的立场上去做这些事、看待这些问题的,这就是“知心含万象,是功德法身”。
“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知道心没有心,是法性法身,这是什么意思呢?指心没有本质的意思,“无心”不是指没有心。其实达到本质的时候,你说它有心、无心都是不对的,这里的“心”不是指一个实有的心,是离开四边的心。恰好是离开四边的心,完全没有实质,才可以诞生万法。如果它有实质就会不动了,不动的话,是没办法产生万法的,它不可能成为任何法的本性。由于它是任何法的本性,所以它是法性法身。(法的本性的根本身体,叫做法性法身。)
我们去找自己心的本体,发现这个本体根本没有任何实质,所以它才可以呈现出任何现象,这在《心经》里面叫:“空即是色。”它可以成为万法的根本,所以是法性法身,你一定要承认空性以后,才能承认现象。如果你没有领悟到空性,觉得那个东西是一个境界的话,那你的境界可以产生其他东西出来吗?
比如有人说自己证悟了,那很简单,你觉得自己证悟的东西,可以产生这一切吗?你如果回答说不可以,那就是你自己捏造的一个境界!我们闻思深了以后,可以通过这些东西去检测自己的领悟对不对。你领悟的东西,一定可以产生这一切的,所以“知心无心,是法性法身”。
“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随根应说有两个层面,一个是随自己的根显现,比如我到人道的时候,就要用人的眼根和耳根。比如我已经成佛了,证得本性了,那么我来度众生的时候要成为释迦牟尼佛,相应的身根就会跟着出来。这是从能的方面去说的。
从所的方面去说“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就是谁看你是什么样子,你就呈现为什么样子。如果是当年印度的蓝毗尼园的状况,就示现为释迦牟尼佛;如果是我们现在的“矬锅漏”,就示现为法王如意宝。各种各样的需求就开始出现,所以佛陀一定是应我们的希求出现的,他随时都在、随时静候,他是最伟大的“听用”(大家不知道“听用”是什么吗?打麻将随时备用的那一张牌。)
他随时都在,你看你能吃饭、你能睡觉,那个就是佛陀!你用的那个根本东西,就是佛陀!但是你通过人我执和法我执,搞成了这么一个身体、搞成了这么一个世界,这都并不可怕,本质还是在的。你通过修行、祈祷,削弱你形成身体和外境的执著,这个本质就开始出来了。如果削弱到很强大的时候,就变成修脱嘎,然后本尊像、坛城就开始出现。
你看自己的身体都已经开始消失,变成好多的坛城,大的小的融在一起,滑稽的时候,远的近的融在一起,大的融入小的,小的不必变大,大的不必变小,这好难想得通啊!大家不要去想了,这个东西暂时是想不通的,但实际上会发生的。这就是“随根应说,是应化法身”。
“知心无形不可得,是虚空法身”,这是说心的相貌,其实指“法性定”。很多时候我们会去思考法性定是什么样子的,特别是藏传佛教里面提出了“法性定”这个词汇,汉传佛教里面是没有这个词汇的。“法性定”这个词汇很容易引起我们的误会,我们会认为定中一定有个什么东西,好像定中什么都消失以后,一定会出现一个什么东西。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它不会出现什么东西,你什么都找不到。
《大圆满基道果发愿文》里面的一句:“远离言思虽无见何法,亦无未见所剩之余法,自心深处坚信甚深义,愿证难以诠示之真如。”这是什么意思呢?“远离言思虽无见何法”,离开了言思,不思考了,各种各样身体的感受也消失了,你都见不到任何法。“亦无未见所剩之余法”,不是这些东西远离言思消失了以后,它还会出来一个什么给你见,这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的。即使有东西显现,你明白了法性以后,它也不是一个什么东西,这种明白跟法性定里面其实是一样的。
它到底是什么样呢?它没有样子的,勉强形容只能叫做“虚空”。但是一说到“虚空”,我们马上就想到眼前看到的一个空间,那是空间来的。空间有好多种类的,眼睛看到的空间,做梦是一种空间,然后我们定下来后,眼睛不看了,还是会感觉到虚空。比如空无边定,这不是眼睛看的,但定一消失就没有了,那种空在哪里呢?
证悟了法性,当所有显现都消失以后,也有点像虚空。但你不能说这种有相的虚空就是它,所以法性虚空是无相的,这很难让人明白!密宗里面说虚空是什么?心间法性点有两根脉,通过眼睛看出去(眼睛叫水晶海),就叫虚空。这是一些训练方法,但不管怎样,它想表明本质真的没有样子,只能勉强说是“虚空”。
“知心无形不可得”,意思是你抓不到它,禅宗里面有时候问什么是本质?它就回答你:“捞摸不到!”意思是你不要去找它,是找不到的,是虚空法身。文中在说法身的五种面向,而法身的五种面向有很多种说法。你们记得六祖说法身吗?“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这也是在说法身的五种面向(五种特质)。
但我们平常描述法身的时候,会说:“空性、光明、明空双运。”其实你可以从不同的面向去描述它,出来后去讲它。但是你处在那里面的时候,真的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没有什么样子的,怎么形容都无法描述。对于根器够的人,依靠上师的指引、拨弄你,你可以领悟到那个东西;一旦领悟到,禅宗里面叫做“庆快平身,大事已了!”你的生命才会真正的有意义,否则还会不停地轮回。
不管你有多大的本事,那些天人的神通够厉害了,饿鬼道里面的大力鬼神的神通也很厉害,比如有些被附体的人,就算道家里面的急急如律令都搞不定。这些都算了,还有一个最大的魔,就是我们自己。你看我们纠结的时候,叫纠结魔;贪婪的时候,叫贪婪魔;愤怒的时候,叫愤怒魔。这些你能去除吗?还有一个最麻烦的魔,叫愚痴魔,你就是不明白什么是本性。
但是你通过这些修行,真的慢慢会逐渐地清除,这个“清除”对于大部分人是逐渐性的,有些人可能在闪电的一刹那明白了一下,回去马上就不管用了。但只要有一次闪电以后,你心就有这个经验了,如果你反复去扩大它,就会形成光明,形成像在白天看掌纹一样,清清楚楚的。
如果你闪了一下以后不去修行了,再回忆也回忆不起来了,这叫做“悟后迷”。但这种情况很少,大部分人如果踏踏实实修出离心、菩提心,顺着去的话,一般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这里讲了法身的五个面向,所以大家不要认为有五种法身。
“若了此义者,即知无证也。无得无证者,即是证佛法身;若有证有得,以为证者,即邪见增上慢人也,名为外道。”这一大段话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明白这五种法身的意思,就会知道我们证悟的时候,没有一个真正的证悟能给你抓到——“见见之时,见无所见”。你证悟的时候不会有一个什么境界,或者有其他所得的,那是“无智亦无得”。
《金刚经》里面佛陀问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昔在然灯佛所,于法有所得不?”须菩提回答“不也,世尊!如来在然灯佛所,于法实无所得。”意思是没有一个真正的所得。我们平常会说有“有开悟”、“有证得”,那是出定以后的一种指示性的说法、表达性的说法。当你真的陷进去,你会发现你本来如是,那个东西根本不是什么东西,无所谓证和不证,你只是明白了它。
如果你明白了它,那真的是无智亦无得,它不是一种分别性的智慧,不是记忆力,也得不到一个什么东西,你本来具足。不是你丢失了以后,再把它抓回来的那种得到,或者从来没有见到过的,然后得到了。
藏传佛教的一位大德麦彭仁波切说过:“非为遗失式。”——证悟不是像你丢失了东西,然后找回来,而是发现了:“哦,原来就是这个!”你会这样的,只是那时候你会感到真正的松脱、真正的明了、清晰、莫名悲心,你会明白智慧的根源是什么。我们现在会认为计算机很快嘛,如果你去发展它,到了一定的程度,会觉得电脑的运算慢得很!
到时候厉害起来,纯法界尽虚空,无一不知,一刹那全体明白,成为遍知。你会知道“那个东西”就是可以做到的,绝对不像计算机通过复杂的运算,最后弹出来一个结果,那时候你用不着这么复杂了。大家要记住“无得无证者”的意思,就是我们明白法身的时候,它真的不是一个什么东西,你会明白那是你本质具有的东西。这就是“无得无证者,即是证佛法身”的解释。
“若有证有得,以为证者,即邪见增上慢人也,名为外道”,这说明你找到一个东西,你没有找到一个“找不到的东西”。如果你找到一个境界、一种领悟、一种智慧、一种妙慧,全都是扯淡的!我们现在说起来一溜一溜的,好像很顺畅,但事实上真的很难明白!
如果你真的认为有某种境界或某种智慧是证悟的话,那你就是增上慢人。什么叫做增上慢人呢?没有的误认为有,而且是外道。当然,这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真正的外道,他认为自己的境界就是一种证悟。还有一种他没有证悟,但是他误会了。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误会的,觉得好像是这个,但又不确定。
禅宗的《六祖坛经》说:“威音王已后,无师自悟,尽是天然外道。”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如果你没有经过佛教正规的传承,没有作过皈依以及大量的修行,然后自己去说什么无执啊、开悟啊,就是天然外道。现在有好多人有这样哦,名字我不太好意思说出来,但是很多时候,就像天然外道。
当然,是不是真的天然外道,我们也不好去分析。比如以前有个人叫“奥修”,你去看他的书,真的好像证悟者,但事实上真与假,是很难说的,起码他没有皈依。还有一个很著名的人,他的品德和德行都很为人称道的,叫“克里希那穆提”。有很多这一类的人,至于是不是证悟者呢,就很难讲了,也说不清楚!
他们一般会把放松、觉知、美好,这些东西拿来讲,他们的语言具有极强的蛊惑性,很容易煽动小资派。特别是我们那些搞艺术的小资,一听到这些就马上不行了,什么花啊草啊香啊的味道就出来了,比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静静看着那流水……(众笑)
这真的跟证悟很相似,他把一些很舒适愉悦的东西,当成是证悟。心情舒适愉悦是很容易追求的,何必要点个香,静静地看着流水嘛?你去吸个毒嘛,那感觉更好,但这些东西不一定是真正的证悟,但我们很多人会迷醉于这些假象之中。
“何以故?《维摩经》云:‘舍利弗问天女曰:汝何所得?何所证辩?乃得如是。’天女答曰:‘我无得无证,乃得如是。’若有得有证,即于佛法中为增上慢人也。”《维摩经》是一部很牛的经典,专门说居士的,现在索达吉堪布正在传讲。舍利佛问天女(天女是指菩萨):“你有什么所证?你有什么见解?才能够达到那样的境界呢?”天女回答:“我无得无证,乃得如是。”意思是:“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
“若有得有证,即于佛法中为增上慢人也”,在修行过程中的人,会经常觉得“你看我比你修行好,我有所得有所证!”但真正开悟了的人,会觉得看到的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虽然你现在很傻很蠢,在他看来你的傻跟蠢都是法性,唯一就是不明两执而已。意思是不清楚两个执,被那两个执拨弄运用了;如果你清楚了两个执,必然会清楚两个执的本质——本性。
中观是龙树菩萨的派系,他以清除这两个执的方式去的,根本不跟你说法性是什么,它离开了所有的概念。应成派到了后来,完全什么概念都没有,凡有概念皆是虚妄、凡有言说皆是虚妄,他是从破坏的角度去的,所以中观老是提到破这样破那样。弥勒菩萨就不是这样的“破是可以破的,他破他的,有个东西是不能破的,叫他空。”他就说有个“心”在那里,以心的方式去破掉其他的,然后心本身不破。
心本身不破,会产生两个大的法道。一个是以心为道——大手印,虽然我不清楚心是什么,但我以心为基础去逐渐清楚,我去破心中各种各样的现象,各种各样的执著、分别,安住于此开始去修行。另外一个是大圆满,那就更牛了,何必那么复杂呢?我告诉你心的本质是什么?明白了本质以后再去修行,这就是大圆满的悟后起修,跟禅宗的悟后起修是一样的。
其实这两个法走的都是非遮之路,是三转法轮,弥勒菩萨那一套的,但如果你没有前面龙树菩萨的见解基础,一下把你所有的执著(概念性的东西和二元性的东西)全打烂,直接上去就以心为道这么去修的话,这很容易会修成外道,你会执明的。
你说:“我不会执明的!”你说不会就不会呀?我还说我是佛了,但实际上你是做不到的!心根本就不听你的话,无明就是你不知道心是什么,它也不会听你的话。现在中观走的路,大部分是从破坏去的,当然你真的走到大手印、大圆满的时候,其实是弥勒菩萨那一套了。
大家不要听到“唯识”,就认为是随理唯识,其实唯识是很深的,真正的唯识是随教唯识。你看中观说到本质的时候,就不讲了、就不提了——言语道,断、心行处,灭。但是唯识里面讲到“三性三无性”,最后一定有个圆成实性,那是说“有”的。
中观的“无”跟唯识的“有”,在我们佛教界打了一千多年,自从佛教进行辩论的时候就开始打打打,空宗跟有宗搞来搞去。其实他们说的是同一个东西,有什么好打的?“有”是从光明的角度讲的,“无”是从质地的角度讲的,就是没有质地。但是没有质地不等于没有啊,它有一种性,那种性可以勉强称为“光明”(记住,那不是电灯光啊!)
你看没有电灯光的时候,在黑夜间你不是也清楚吗?起码你清楚黑暗嘛,那是一种光明。到底光明是什么?这是我们要去追逐的对象。当你真的明白究竟光明的时候,它一定是无形无相的、是空性的、是非二元的。那个时候你反而会知道,它跟我们平常的心是一样的,这就是所谓的“平常心”。
你不会觉得有所得、有所证,你会真的认为平常了,所以你看什么人都是一样的,真正的佛教里面讲的“大平等”就是指这个。这个平等反而包含了很多的不平等,有什么不平等呢?它不像我们现在那样强行要求的平等,那是没办法搞的,强行要求平等是挺吓人的!万一我确实比你长得高一点,那咋办呢?你会把我的脚锯了,这一定会产生灾难的。(众笑!)
佛教里面要求的平等,恰好就呈现在这些不平等中间,从面粉的角度去看,每个面粉都是平等的,包子、馒头允许它以各自不同的方式呈现。我们只是要让这些包子、馒头都明白:其实你是面粉,你不用为你的馒头的身份感到羞愧,你不必做包子!
他会从这个角度去看,而且看任何生命都是一样的,泥鳅、黄鳝,甚至是鬼。修行很好的人是不怕鬼的,他明白鬼实际上跟自己是一样的。那个悲惨的结局,是他不明白自己是佛(它不明白它是面粉)!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所有人去清楚这个东西,这个东西就是我们昨晚那一节课讲的“世界观”——我们怎么去看待这个世界。
怎么去看世界呢?一个是逻辑的,一个是直观,一个是证悟性的,这里的观有三重。第一个是思维性的,我们经常学哲学,用逻辑和术语这么去讲,用文字去描述。第二个是直接感受性的,还有一个是彻底证悟性的。
比如我们现在是唯物主义的彻底证悟者,哇,这是很有境界的哦!你看大家居然能摔跤、能痛苦,这些都是了不起的!本来好好的法性,被你们搞成这样,法性是无苦的,真是众生业力不可思议!但慢慢你会变的,因为那种世界观会导致痛苦,你要松掉能和所的世界观,慢慢明白唯一的本性,其中无苦、无执,为光明、为功德。其实连功德都不是,所以到了那个时候语言就穷尽了,没有办法再说,但它确实是每个人可以去获得的一种真实的证悟。
好了,我们今天就讲到这里,还剩下十分钟的时间,有问题的提出来交流一下。但是,要问关于佛法的问题,非佛法的问题就不方便回答了。
问题1:文中说:“若有证有得,以为证者,即邪见增上慢人也,名为外道。”但后面又说:“若有得有证,即于佛法中为增上慢人也。”我就是搞不懂,为什么上面说“邪见”,下面说“佛法中”呢?
答:(因为他懒,所以少些了两个字,哈哈!)不正确的见解叫“邪见”,“增上慢”是邪见造成的一种状态。在佛法中,我们称他为增上慢人,但这种增上满实际上是邪见造成的;或者以这种增上慢为见地,就是邪见。实际上,它们是同一个意思。
问题2:刚才师兄说到:本来没有的认为有。一方面,我的理解是我们凡夫有执著,所以心在迷乱地幻变。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是不是就是空性呢?或者是某种程度的证悟呢?比如佛教,本来没有一个东西叫“佛教”,表面上它是我们看到的佛教,本来没有的,但是我们认为它有……
答:我知道你说的意思,我来解释哈。如果你真的回到本体的状态里面,一切都是不存在的,完全连形象都没有。其实你让它没有很简单的,你只要转过身去就没有了,但如果我们作为有执著的人,转回头来一看就会再出现。虽然出现了,但这时候我们说的“没有”,是指它没有实质,它是一个假象,就像梦中出现的样子一样,梦一醒就没有了。什么叫做梦醒呢?我们现在就是简单的梦醒;然后一切都消失,进入法性定叫真正的梦醒。
所以说它没有的时候,有几种情况,一种是呈现的时候说它没有,指它没有实质。另一种是我的观点已经到了法性定了,而不是作为我们人的世俗状态,那个时候就是真相,真的什么都没有,连佛都没有——无佛无众生。但一出来以后,由二执形成了现象,就有众生以及与众生相对的佛,比如化身佛、报身佛就开始出现了。
刚才说的“随根应化”就是这样的,像我们的六根就会出现释迦牟尼这样的化身佛。如果我们修到初地菩萨,就会出现金刚萨埵、毗卢遮那佛等等,报身佛就会在菩萨的状态里面出现。但如果处在完全的法性里面,根本什么都没有。
问题3:如果没有任何佛法的见解,我们就会认为显现就是一个东西,那是一种能所吗?
答:当然,那是一种最粗大的能所,你看到有一个东西、摸到有一个东西、听到有声音,这些都是很粗大的能所。比如你知道一个东西,能知和所知是两个不同的东西,你不能认为杯子知道杯子吧?哇,那是证悟的境界哦!(当然证悟的境界也不能这么去说。)实际上,一定是你知道杯子嘛,你是什么?开始眼睛,然后是意识,然后是心,最后你可以从法性的角度去看,就是法界缘起;从心的角度去看,就是阿赖耶识缘起;从因果的角度去看,就是业力缘起。
问题4:什么叫做证无生法忍?能举例说明吗?
答:证无生法忍就是明白本性的意思。“无生法”是指本性,它是不生不灭的;“忍”就是安住;“证”是指能进去安住,也就是明白了本性。(我没说“你明白了”,指“证”是明白了的意思。)“证无生法忍”其实指开悟,而且开悟得比较厉害的,如果完全证无生法忍,必须是初地菩萨。
问:是安住在不生不灭的状态里面吗?
答:勉强可以说是状态,其实都不能说是状态。
问题5:师兄好!法性定是菩萨的根本慧定,那么初地菩萨跟十地菩萨的根本境界有什么不同呢?
答:空性的质地上是完全一致的,但从相续来讲的话,是不同的,因为十地菩萨都已经没有阿赖耶识了,但初地进入法性定,相续都还在的,如果他的相续没有了,他就成佛了,所以他要出定嘛。但十地菩萨的阿赖耶识没有了,他不以我执的方式来延续相续,他以法执的方式来延续相续,因为八地菩萨以上就已经没有“我”了。
虽然他们从证悟空性的角度是一样的,但光明的深入度、清晰度,还是不一样的。(其实这样说,都已经把“光明”和“空性”分开了,所以通过言语去描述真的好无力啊!)比如同样一个灯在闪,初地在很远的地方看到它,十地菩萨则凑得很近看着它,那么哪个看到的灯会亮一些呢?虽然他们是有差别的,但他们都可以肯定证得的是同一个本质,因为所有的东西被破光了。
问:他们的法性定里面有没有不同的细微差别呢?
答:你这样的说法,其实已经把它当成一个东西了,那个时候是没有东西的,所以是很难描述的。它本身就是那个灯,只是远的灯不能照遍全相续,比如初地菩萨只能照一地菩萨那一块,而十地菩萨就照到十地菩萨的疆域,他是已经是十地国王了,而初地菩萨只是初地国王,但他们本质上都是国王。
问题6:随理唯识承认心识实有,那到底指什么是实有呢?是阿赖耶识还是什么呢?
答:随理唯识是承认心识的刹那实有,而阿赖耶识是一个心的巨大作用来的,勉强来说,阿赖耶识是一种态,甚至都不能用“态”去说。比如我们进入很深定的时候,那就是纯粹的阿赖耶识;睡着了就是纯阿赖耶,因为没有光明的外摄,所以只能叫做“阿赖耶”,不能叫做阿赖耶识。
识是有光明外显的,但这个外显不以六根的方式发出来,它只是一个境界。比如空无边定,其实就是阿赖耶识的状态;识无边定,也是阿赖耶识的状态。其实他是有光明的,清楚知道的那个就是,但他清楚的不是本性,那个时候是一种态状来的,而这种态状的延续性靠什么呢?刹那、刹那、刹那的变化,你不能说它完全不变,如果不变的话,它就实有了,佛法就全错了。
所以,阿赖耶识不可能是实有的,它只能刹那、刹那、刹那地延续,但实际上没有真正的刹那。前后的刹那不断在变化,我们把轻微的变化时间化,就叫成了“刹那”,随理唯识是说这个“刹那”是实有的。
问:虽然随理唯识也承认刹那刹那在变化,但是他不会认为这个是实有的,是不是呢?
答:他认为这个“刹那”是不可能取消的,取消了以后,就没办法形成阿赖耶识了。在缘起的层面上,随理唯识也证悟了随教唯识,他认为“刹那”根本没有的,全是真正空性的一种状态而已。空性可以形成阿赖耶识的状态,也可以形成意识,等等的任何状态。
问:随理唯识跟缘觉佛的区别在哪里呢?
答:随理唯识有刹那实有的执著,而圆觉佛没有。刹那实有是什么意思呢?指有“刹那”这个东西,但圆觉佛不承认有刹那这种东西,是纯光明。而你问到的缘觉佛,其实缘觉佛也认为心有刹那的,但不承认外面有微尘。
问:缘觉佛也承认有心识的刹那,那他不是跟随理唯识一样吗?
答:是有点一样,随理唯识是可以破人我执的。因为我们人我的合成主要是靠蕴,而人我是可以破掉的,但人我末那识的本质,他是破不了的。末那识的本质是法性嘛,任何识的本质都是法性,是真正的大法性,而他们只是把末那识的作用,像人我感啊、强行认啊,这些东西破掉了。其实所有识的本质是分别的心,如果承认心有刹那,就会变成缘觉佛的证悟,也就是不能弥漫自己的整个相续,对法性的证悟也不能达到彻底的程度。
问题7:昨天说到世界观,比如我喜欢看照片上的美女,既然我已经知道照片上的美女是虚假的,我也得不到任何好处,为什么我还是喜欢看?
答:她撩起了你喜欢美女的习气,其实你从来没有喜欢过外面的美女,是你的习气在喜欢她,就像别人撸管也是看着照片就可以了。(众笑!)
问:听了佛教的世界观后,我已经不执著她为实有了,为什么我还会这样呢?
答:其实你有执著她实有的,你看着照片的时候引发的执著,不是在外面的,而是在你心里面的。你心里面不经思考就觉得:美女能够让你high!当然,真的美女来了肯定high,但拿着美女的照片,也能撩起心里面的high(贪欲)!对美女的喜欢,不一定要现前才发出来的,你做梦梦遗的时候,连照片都不需要。(众笑!)
因为你的习气还在那里,只是照片一下把它撩出来了。我告诉你嘛,根本都不需要照片的,你把一个男人关到监狱里面十几年,就算母蚊子飞过,他都开始high!(众笑!)
问题8:有个问题我一直想了很久,众生没有众生相,心的本质也是找不到的,但每个众生可以自觉。通过刚才描述的五种法身特性,好像众生也是有形象的。我想问:没有众生相,也没有受者相,那两个众生怎么对立啊?
答:你要分清楚二谛,如果站在空性的层面上,那一个众生都没有,连佛都没有。但一起执著就形成了个体感,另外别人又有一个个体感,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有两个个体感存在了。个体感会形成我们的身体,因而就形成了两个众生,这时候属于世俗谛,是我们轮回的状态。
我们说“无众生相,无心的本性”,是从胜义谛上讲的,如果较真去分析它,证悟达到真相程度的时候,众生是不成立的,众生的相也不成立,实质也不成立,没有一个什么东西能组成众生。
问:但为什么每个众生可以自觉或者有自性光明呢?
答:这个“自性光明”不是作为个体的那种自性光明,而是组成这种相的根本本质,就是佛性、法性。佛性被污染了以后,就形成了个体,但不管它是否被污染,它还是在的,所以他可以靠善知识的引发去内观自己。自观本性有两个意思,第一个作为个体,自己去观自己。第二个是观究竟的自性,到底是什么形成了这个身体?
问题9:既然万法唯心现,每个众生都可以知道一切的万物是自心的呈现,当然这个自性也是不可说的,但是一切都是它的呈现啊,这怎么理解呢?
答:这不是指个体的自性,比如我的自性,就是一个胖子,喜欢吃火锅。但这里不是指个体的自性,而是形成这个个体的根本本性,根本本性就是“胜义谛”了。
问:这不是具体从形象上去看吗?
答:形象也是假的。
问:那众生的形象是不是从本质变来的?
答:所有众生的本质都是佛性,他可以形成假的众生。
问:也就是他能够形成两个众生?
答:可以啊,你看现在下面有好多众生啊!(众笑!)
问题10:比如我们做梦的时候,可以梦见很多众生跟自己对话,那这些众生是什么呢?
答:这全都是你的意识,就像一个法性可以形成很多众生一样。
问:那我醒了以后跟你聊天,这时候是有两个人还是两个都是假的呢?
答:如果我们俩都进入了法性定,你怎么跟我聊天啊?你进入法性定后,我也没有了、你自己也没有了,这怎么聊天啊?
问:那是不是不可说的意思?
答:处在我们个体二元对立的方式,本质是没有相说不出来的,但是你可以证得啊!不要说法性不可说,今天晚上厨房给我做了一碗肉泡饭,它的味道非常好吃,像咕噜肉,那个味道你知道吗?就算穷尽世上所有海水作为墨,把每个人的头发作为笔,千言万语你都不知道味道是怎样的,你必须亲自去领悟!所以说不出来,不代表它不可以领悟。
问:每个众生不是有自觉吗?那应该明白自己的心吧?
答:不是的!他是有自觉,但自觉不进去啊,你看他只能自觉自己很肤浅的心,稍微深一点就不知道了。不要说这些了,我们有些情绪连自己都不知道的,以前有个小说叫《飘》,里面的女主角斯嘉丽,到了最后才知道自己喜欢的是白瑞德,哪有那么容易随随便便知道自己的心啊?不行的!
我们只能简单地自觉一下:“哎呀,我这里痒啊、那里不舒服啊!”“哎呀,你这个王八蛋,怎么这么欺负我呢?”——我们只能自觉到这个程度了,所以我们要训练自己的内观自觉才行。
问:为什么六祖可以凭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自觉呢?(问题听得不是很清楚。)
答:他是六祖嘛,不是你嘛!即使他是六祖,呈现出这么一个形象,但他已经明白心的本质了。比如佛陀,他已经明白本质了,他可以依我们的因缘,呈现出乔达摩·悉达多的样子出来,这是可以的。
问:师兄,刚才您说过,世俗谛跟胜义谛是不能一起说的?
答:我现在不是一起说了吗?我是说世俗谛的状态,跟胜义谛的状态不能同时呈现。
问:那这样会不会打成两截了?
答:这位师兄,你不能说了,你的见解是乱的,你需要读很多很多的书。打成两截是修行上的事,比如修行上座一个状态,下座一个状态,睡梦一个状态,清醒一个状态,遇到激烈的时候一个状态,平静的时候一个状态。
但胜义谛和世俗谛的状态能够同时吗?是可以同时的,大圆满的中间修行阶段就是这样的,但是所境变化后,慢慢就变成佛一样的状态了。以前慈师跟我女儿画了一张证悟的图,他拿了一张白纸出来,在上面画了一条线,一边画成了黑色,一边画成了白色。他说证悟的时候,这边全是黑的,然后慢慢就开始越来越白、越来越白,到了终点的时候,就全白了。
比如修大圆满或禅宗,所境上好像都是世俗状态,你看到什么,证悟者也看到了什么,但他的内在已经不同了。但你问这是世俗谛还是胜义谛呢?这话题就多了,牵涉到二转法轮和三转法轮、两个二谛的分类问题,这是很深的!不过以前我们曾经讲过,这位师兄可以去读这些东西。因为你把很多问题扯在一起混着来讲,明不明白?其实你什么都不知道,但好像显得什么都知道。(我说话比较毒辣,但你要原谅我哦!)
我们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顿悟入道要门论》第08课——我们学佛到底学什么
- 《顿悟入道要门论》第10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