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稿为初打内容,未经仔细校对,强烈建议结合音频阅读】
禅七已经打了两天,今天是禅七的第三天,我们隔一天上一次课,中间有一天休息。本该第一天就把《佛教与生活》的话题讲完,结果被我一拖,才开了个头,我尽量在今天快速地讲完。
不知道大家是否对老生常谈的东西感兴趣?如果感兴趣,我就顺着自然的速度讲下去;如果想尽快地听到《坛经》,我今晚就稀里哗啦地收稿。如果今天讲不完,就要拖到明天,而明天一定要讲完,不然《坛经》的内容会拉到很长。
这些内容我是随便发挥的,时间不能控制得恰到好处,所以可长可短。就像与关系好的朋友聊天,聊起来一个通宵就过去了;如果关系不好,话都难得说,回头就走了。那么,我们就以自然的速度讲了。
上堂课讲了佛教对世俗事业的作用,主要说到佛教的闻思修会对一个人的专注力、思考能力、内在的慈悲、宽阔的胸怀等内在能力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这些能力好像看起来没什么,实际上决定了一切。
我们平时说的能力,一般是指专业能力,比如,跑步快,就可以当短跑运动员;计算能力强,就可以去学数学;对线条、颜色敏感,对美的感受能力强,就可以当画家、摄影师……不管怎么样,这些能力还是基于内在的思考能力,以及逻辑要清晰,还有坚韧和专注的能力。
一个行业里,专业技术要学得很好的话,要坚持一万个小时,就是我们讲的“一万小时原理”(一万个小时,并不是绝对的一万个小时,而是很长时间的意思)。一万小时你怎么耗得下来呢?大部分人是耗不下来的,活一万多个小时倒是可以,把注意力放在一件事上去专注一万个小时倒是很难。
这需要专注力和逻辑能力,以及禅定能让人意志坚定、慈悲能让人情绪稳定。如果单空、空性这个层面修行很厉害,那就叫做自在了。如果真的修到空性这个层面,完全证悟的话,所谓世间的事业就变味了,就不成立为个人谋求什么事业,他的事业一定是利益众生,那就产生了质变。
上堂课讲了佛教的闻思修对我们内在能力的提升,具体要怎么去提升呢?刚才说了一大堆,你要去闻思、修加行、修菩提心的自他相换、修单空。我没说修空性,只是说修单空——单空对能力提升有作用吗?当然!
一个人修了单空,打架的能力都要强大很多,不相信?对自己身体过分紧张的人,平常训练本来很好,打架的时候,紧张得不得了,因为他害怕受伤,这种害怕是非思维性。我们说的胆小鬼,来源于自心不加思考地对受伤产生极大的恐惧。结果一恐惧,缩手缩脚地上去,越害怕就越挨打,完全放不开。胆小的人还会有恐高症,只要爬高一点,腿就打哆嗦站不起来——腿都打哆嗦,你怎么跟人打架啊?
一个人修单空,只是夺身体,夺啊夺啊夺,慢慢地,心就觉得身体是不存在的。实际上,没有所谓的存在不存在,而是你放松了对身体存在的执着,同时,强烈的安全执着、安全需求也得以放松,然后胆子开始变大,打起架来就疯狂一些。格斗选手要学习一下这个,挺有用的,只是他们不知道而已。
在古代,单空的原理已经有人在运用了。日本有位著名的武士(他是什么家族我忘了,好像是柔道之类的,肯定不是柳生家族的,柳生家族是用剑、用刀的),平常训练很好,技术也很好,但一上场,就总是被打败。后来他去找了一位禅师,禅师教他观想自己在大海中间,不停地被波浪撞击,随波逐流,身体完全不存在。由于他练武,平常肯定有打坐、站桩等功底,再加上这样的见地,连续观想三天三夜。到了比武场上,完全地放松自己,一放松,平时所学的功夫就能发挥出来。这是一个很著名的故事。
这只是修习单空的能力,还没说空性,空性已经很难去说这些了,因为整个人都变了,他的立场已经不是人的立场。在人的立场,是要获取什么东西,或者不要什么东西,作为个体都是这样子。我们现在说到事业,作为个人,拿来干什么呢?无非是获得钱财、名誉,以及各种能力。
比如获得很多奖项,能力被人认同了——整个社会的认同,人群的认同,这就是所谓的事业。然后,通过这些可以换来钱财、换来安全、换来尊重,甚至换来马斯洛说的自我肯定——“我完成了自己的理想,我小时候就梦想做一个傻逼,我终于做成了!”这是开玩笑的,这就叫做自我肯定,即所谓的事业。
个人的事业,无非围绕着你自己要如何如何,而证悟了空性则不一样,立场就不在个人那里了。那他的立场在哪里呢?在觉性那里、在佛那里(佛就是觉性,觉性就是佛),他的事业就是佛行事业,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就不是这样子。
上堂课讲的《佛教与生活》,主要是关于人天佛教层面的。即使是单空,对我们很多能力的提升都是非常厉害的,我们会放弃很多执着。很多人的思考能力不够,乃至于身体的协调能力不好,都是因为有执着——思维的执着,情感的执着和情绪的执着。
修行到一定的时候,你会感受到气脉的执着,你会发现你的情绪跟你的脉轮有关系,思维过多,大乐轮就放松不下来,很恼火。人我执着过深,情绪执着过深,胸口会痛,所以亲人或者钱财不见了,心会疼。为什么是心疼,而不是脑疼或者屁股疼呢?因为人我执(末那识)的体现就在心轮,开心的时候,脉轮得以打开,会觉得轻好松、好舒服。
比较深程度的修单空,可以在觉性里修。什么叫做在觉性中间修单空呢?证悟了本性,安住在本性里面——“安住在本性里面”,大家不要觉得是什么都没有,这个很幼稚。觉知、觉照,以及照顾等词汇,都有真正的修证含义,这个非常具体,你们要去找自己的修行指导老师。这时候,他会觉知到心轮里面打哽,打哽就是不舒服、很紧,其实是因为脉轮的紧张造成的。
脉轮紧张的最根本原因是我执,它总是要从这里(心轮)出发。以这里为出发点,我们认为很上心的事、特别执着的事,心的认知能力的根就在那个地方。所以,自己特别关心的事、特别喜欢的事出了问题,那个地方就会隐隐作痛,或者发闷。
修到一定的时候,开始动我执的时候,心也会发闷,会觉知到那个地方,然后安住在觉性里面,再去觉知到它,让它放松。本来觉性是不用对治的,但里面又包含了对治。这一定要有体会的人才会知道,没体会的人就不谈了。慢慢地,就能体会到心轮的放开。什么叫做心开意解?这带有真正的修行,并非只是一句话,而且有层面的,走到气脉的层面,已经相对来说比较深了,但还不是最深的,还有更深的。
也就是说,单空修到很好的时候,很多执着都放松了,一个人的内在能力可以提升得非常大,加上禅定,有了这样神通、那样神通,你可能对世间很多事都不感兴趣,你的事业又变成了另外的事业。比如道家,他只对成仙这种事业有兴趣,对于这里赚钱、那里当富豪、迪拜泡妞,绝对不感兴趣,认为这个没意思。他已经超越了普通人欲界的层面,而我们现在说的事业还属于欲界的事业。所以,佛教的修行对我们能力的提升非常巨大,要我全部把它说尽,那是不可能的,只能概括性地这么讲一讲。
除了事业以外,还有人际关系,能力你还可以自己去训练,人际关系很多时候是不能完全靠自己把控的。每个人都在努力地搞好人际关系,但是,就算再努力也不一定搞得好。在社会的圈子里,有个著名的词汇叫“站队”,站队是你能控制的吗?A队还是B队?你一上岗位,就不小心站到某个队里去了,如果那个队倒了,你也跟着倒了。(我说的意思,大家心里意会就行了。)
站队的时候,还不是要努力地搞好人际关系,谁都不想得罪,所有好处都想要,这是搞人际关系的基本出发点。但做得到吗?不一定做得到。如果这么做到,这个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栽了的人。所以,有一部分是可以控制,有一部分是不可以控制的。事业三要素:能力、人际、运气,越到后面就越难控制。
其中,人际我还可以控制一半,牵涉到我能言善辩、察言观色、八面玲珑,搞好一些人际,但有一部分你还是控制不了。而运气就彻底控制不了,本来什么都好,结果哪天晚上,喝了一杯有巴豆的茶,把自己拉死了,这种情况怎么控制啊?这是对生命的运气。
对事业也讲究运气的,什么都搞好了,公司马上要上市,结果哪天喝了一点酒,说了几句错话,第二天就不准上市了,其实,这里面牵涉到无法控制的运气。你们不要说我暗指什么,我就是玩笑连天,这里面是有含义的,就是越来越没办法控制,但佛教对这些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能力已经说了,现在来说人际。我们与周围建立人际关系,一般有两大类。一类是讲心的,朋友友谊;另一类是讲金的,金不一定是纯粹的金钱,可以说是利益。有些人际关系不是纯粹讲金钱的,就是结个盟,共同对付其他人。当然,最后一定会落到金钱、安全、社会阶层的提升等等的具体事情上。有些讲利益的人际关系,不一定纯粹讲金钱,还有各种种类的,也有可能是义气相投等等。
这两种人际关系都需要内在的能力,还有些看似不是能力,实际与一个人的品行非常相关。我告诉你嘛,这个社会上,即使是坏人,也喜欢跟好人打交道、交朋友,最起码有互相之间的真诚,这是最重要的。
“真诚”这个词汇听起来好高大上,在黑社会的圈子里,叫讲义气,就是你对我真诚,我对你真诚,我们共同一起对其他人不真诚。在政治圈里,叫政治同盟,我和你联合起来把他弄翻。在经济圈里也是,我们联合起来怼他,董事会里的所有席位,我们占一半。
这也需要对自己真诚的人,谁都不希望弄一个人来天天背叛自己,所以,他会选择品行有基本保证的人。如果一个人的基本品性都没有保证,出去是很难打交道的,特别是被别人发现了。当然,有些人大奸似忠、大伪似忠,在小的事情上不计较,处处帮你,显得品德很高尚,无关紧要的事情上处处显得让人放心、让人敬佩,但是,一到关键的时候、在重大问题上,他就翻脸了,因为他的骨子里是为了自己的。这种人难以辨认,如果你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
有些大奸似忠、大伪似忠的人,一生都不会被发现,可是对不起,有一种东西叫“因果”。所以,一定要在佛教层面上,最终才能得出结论。你再大奸似忠、大伪似忠,跑到阎王爷那里什么都不认,因果不会认你这一套。谁是阎王爷啊?因果就是!
这是闲话,言回正题。人际关系有两个,一个讲心,一个讲金。讲心最重要的是什么?真诚。你跟一个人打交道,即便你们两个都是坏人,但你对他是完全真心的。
真心是有程度的,我们在一起互不伤害的时候,关系还是会很好,遇到共同利益分配的时候,如果讲心,我愿意和你分一半,甚至多给你一点。当然,我们先不要管朋友是好人还是坏人,不要动辄就用好啊、坏啊去判断,不要用很多的道德标签、很多文化或者时尚所规定的一些要求去框死一个人,什么人都可以,只要他们在一起交了朋友。要是你交到很多真心的朋友,你也希望周围的人跟你差不多,能够真正地肝胆相照。
我们以前出去打架,两肋插刀。什么叫做友谊?哥们的友情,他在打架的时候帮我挡了两刀,以后他的事就是我的事(这与我的个人经历有关)——“给你的脚上打三个印,将来有什么事,你打我个朵(粤语,意指报我的名字,这是紫霞仙子对至尊宝说的)”。你需要什么样的品性才会交到这样的朋友?很多时候是同类相吸,如果你一直奸猾,斤斤计较,你交不到这样的朋友,没有人会与你生死相依。
你开始的时候可以说大话,时间久了,谁都会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朋友会经常在一起的,上午放的屁和下午放的屁中间的成分有哪点不一样,他都知道。我之所以说这个话,是想表达,如果一个人经过很多的佛教修行,他的内心会变得真诚,慢慢地变得愿意牺牲。虽然我们说“要为所有的众生牺牲”,实际上,“所有的众生”只是一个词汇,落实到具体上,就是你身边的朋友、你身边的同修。
通过各种慈悲的修行,慢慢地,他就愿意舍弃自己的利益,甚至牺牲自己去帮助周边的人。那么,他在一定程度上,交到真诚朋友的概率要大很多。并不是他这么一做,别人就认同他了,然后变成跟他一样的人,交到好的朋友。你观察一下,有些人交不到朋友的,尽是一些狗肉朋友,表面上你好我好,互相拍马屁,拍完就算了,遇到危难时,孤苦伶仃没人帮他,原因是他的内在本身就不具备交这些朋友的能力。
交这些朋友有几种环境可以,一个是非常激烈冲突的环境,比如战争、黑社会可以交得到。但是,这并不是因为他修在慈悲,而是需要互相团结起来去保命。在战场上,如果战友互不相助,“砰”中枪了,结果没人理你,那是不行的。战火中,所谓血写的友谊。黑社会也一样,刀砍出来的血写友谊。因为爱惜生命,从此建立的互相信赖和依靠。
即使是这样建立出来的友谊,与佛教训练出来的还是不一样。佛教训练出来的友谊,在战场上可以这样,平时也可以。之所以三宝会对信仰他的弟子们,乃至于没有信仰他的弟子们,都可以生死相依,是因为他们彻底无我——彻底无我就只要你了,就这么简单。
两个激烈自私狭隘的人凑在一起,能干嘛?除了斗争还是斗争。打个屁可以为臭气而斗争,哈个气也是为臭气而斗争,任何事都要斗,好的给自己,坏的给别人。当然,在一定程度上,他们也可以互容,但不能伤到自己的一些很在意的利益。然而,在意是随着人的程度,每个人的品行程度、认知程度、胸怀程度而决定的。
比如,有些人伤了他一下,他也不觉得是伤害,而有些人特别敏感、特别自我,只要稍稍伤到他一下,他就开始天崩地裂,茶水杯里可以掀起十二级风波。女性最容易这样,一点屁事就开始噼里啪啦。不会像男性那样,像我们当年,不满意就一酒瓶子砸过去,然后不打不相识,打了以后反而很亲热。
女性不会打的,而是尖酸刻薄,有时候嘴巴上不说,心里面在尖酸刻薄。这样的话,不要说交不到朋友,别人来关怀她,她都接受不了。很多女性对任何人的帮忙都是抗拒的,总觉得别人有阴谋,居心不良。原因是过分的自私,导致她以己度人,觉得每个人都有目的,这样是交不到朋友的。所以,人际关系中的讲金这一层也讲不了。
但佛教修行人是可以的,修到很好的时候,不要说对很好的亲人、眷属,就算是对普通人,他也不会去背叛别人。在一定程度上,会根据自己修学的程度,会为普通人作牺牲。达到最厉害的程度,他就开始挖肉饲鹰、舍身饲虎,那就是释迦牟尼佛在初地菩萨的程度。所以,佛教徒修行人反而能够交到讲心的朋友。
而且,由于内在非常伟大和美丽的品格,会吸引很多相应的追随者,为什么?很简单,因为放心!我们跟着释迦牟尼佛,那就绝对放心,他不可能背叛我们,因为他没有自我,完全没有背叛的品质。背叛一定要有自我,自我利益受到伤害,或者害怕自己的利益受到伤害,才开始背叛、出卖。无我的人怎么背叛啊?绝对相信因果的人,就不会再有背叛,无我的人则更不可能,这种人最容易交到一部分讲心的朋友。
当然,有些人也可能会被误会,太过分的人就不可能真正交到朋友。比如,提婆达多就没办法与释迦牟佛交朋友,他会以己度人,觉得你是坏蛋。以己度人是非思考性的,因为他的认知总是这样子,从个体这么出发去认别人,他会认为佛陀也是这样子,这就导致了一些本来是大公无私的行为,在他那里被判定为自私。
这也是很多时候我们会误会上师的原因,完全不加思考地以己度人。你说不要以己度人,那没办法,就用戒律去控制你,通过逐步的修行,达到无我的时候,你一下就理解了,那时候真的叫天下无贼,但这不是一两天的事。我只想说,通过佛教的修行,在相应的程度上,你交到讲心的朋友的程度要大一些。
有些人没有佛教的修行,他也交到讲心的朋友。还有些佛教徒,修行也不入心,他也交不到讲心的朋友。佛教圈子里,互相之间完全不信任,互相攻击、互相猜疑的成堆。不管怎么样,通过修行,你的内心开始发生改变,那么,你在人际上交到真正讲心的朋友的可能性会大很多,而且能够稳固很多。我们说的是以心胸宽广、以品行的方式交朋友。
还有一个要讲智慧。有些人交朋友,交不好的原因是他真的没智慧,他不会交朋友。有时候朋友在一起,要懂得别人的一些想法,要有共情能力,这个叫情商。同时还要有智商去处理,有时候要硬来,有时候要软来,这是一种智慧。
这种智慧一定要通过修菩提心、修空性,或者禅定,慢慢地培养出来。一个人长年地闻思修,这种共情的能力会提高,提高以后,他可以理解别人,容易换到别人的位置上去替别人想事情。很多人交朋友也好,做生意也好,谈恋爱也好,不知道别人在想什么。我们说的钢铁直男,总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想问题,他也不一定是坏人,就是不理解你在想什么,两个人在一起就搞得很不愉快,他也不一定是恶意。
钢铁直男很多时候也不是那么坏,只是共情的能力相对比较弱,理解人的能力,特别是理解一些“少女的心,秋天的云”这种比较绵密心思的能力比较弱。女人的心,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雕梁飞檐,钩心斗角,屁大个事,就想出很多。钢铁直男对此不理解,觉得这个有什么,“去”,然后就完了。女性你“去”了这一下,怎么得了啊?——为什么要“去”呢?“去”是什么意思呢?昨天为什么没去呢?后天会不会去呢?“去”的声音,为什么比昨天重了一点呢?音调里面怎么低了八度呢?
我说的意思是,互相之间的理解需要共情能力,明白了对方以后,还需要有智力来解决这个事。很多人的矛盾是因为没有能力解决,有智慧的人,可能四两拨千斤,轻轻地一划,闪电五连鞭,很快就搞定了。有些人则很费力,即使勉强做了,别人也不理解,这个是没有智力。
通过各种各样的修行,心胸会放大,智慧会加深,跟朋友交往起来,对方也舒服,你也自在,这种友谊能够延续下去。古代的时候,要求“君子之交淡如水”,认为这才是君子之交。其实他们不是君子,只是靠淡如水这种疏离来减少矛盾而已,是一种伪论。君子之交就是你也绷着、我也绷着,为了两个强硬的个体不发生碰撞,我们就淡如水。
真正的朋友可以淡如水,也可以生死纠缠在一起,这要双方都有这些品质才行。“君子之交淡如水”只是一种说法而已,有很多说法我们不能完全听信,比如文化里面留下来的一些格言,一些似是而非的文句,“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人不为己”的“为”,应该读成wéi,是指人要修为自己,否则天要诛你,地要挖坑埋你。但很多人把“人不为己”的“为”读成wèi ,误解成人不为了自己,天诛地灭。
在朋友圈里,经常会看到一些格言文句,讲得似是而非,我们要小心。第一,绝对没用,只有一点阅读快感;第二,说不定是邪见,不知不觉地在你头脑里建立一种判断标准。如果你相信了“马无夜草不肥,人无横财不富”,你就天天想着发横财,哪一天策划抢银行,结果被人一枪崩了。这些格言,在无形中影响着你的思维和行为。
如果你学佛,三观建立了以后,你就不再受这些的欺骗。我们需要智慧和慈悲,而佛教的智慧和慈悲是很厉害的,交朋友的能力会很强,这是讲心的。
那讲金的呢?主要是智慧,还有宽阔和坚定的品质。即使是讲金的人,也不希望跟一个狭隘的、变态的、不可靠的人打交道,那会很危险。最多是在利用你的时候强迫压抑住,但绝对不会跟你组成牢不可破的同盟,因为你可怕,或者你让他难受。等到他不需要你了,马上就翻脸,哪怕是利益同盟,你也会很难受。
利益同盟不见得对方都是坏人,只是我们没有真正的感情,但为了某种利益或者某种需求而联合在一起。我也不希望跟一个翻脸无情、不讲规则、不讲诚信的人或者团体合作,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被对方卖了,一方面跟你打交道,一方面还要防备你,感到好累啊。
也就是说,即使进入一些讲金的团体,也需要智慧和一定的品行,人家才会喜欢你。没有智慧,你无利可图。你有智慧,才能在一些相应的工作中给他带来利益;你有慈悲,才能让人放心,才可能踏入一些所谓的圈子、团体。
我们可以去观察,国内的一些演艺圈、富豪圈,性格偏狭的人一般都待不住,迟早要出问题。他们不一定坏,是因为太过自我、太过狭隘,理解不了别人。甚至连自己的伴侣都理解不了,甚至开始吵架,一吵架,在朋友圈里互相曝光对方的秘密,结果品行、偷税漏税都被暴露了,所以利益同盟都不行的。
事业的成功,有些人是凭福报的,前世可能有供养的功德,不需要怎么努力,生下来就家财万贯,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那有什么办法呢?你要长得好看,就去韩国整容,东一刀西一针的,搞得满身都是创伤,才整成一个不能随意牵动的脸颊。而人家生下来就好看,这就是福报。
由于没有良好的品德,依据福报换来的财富和事业很容易崩溃。第一个,不容易上去;第二个,即使上去了也很容易崩溃。由于没有智慧,他也没有能力、心力去承受这种大的变化,那就更痛苦。所以,即使是讲金不讲心的人际关系,都需要品德,也需要智慧。
佛教里面,一切思维的训练、禅修的训练、慈悲的训练、见地在内心的操行,都能让你有能力去应付和建立这些人际关系。佛教修行的人,眼神和身上都透露着一种祥和之气。真会这样子,即使是很坏的人,与他们处久了,自己也会柔软下来,没必要对着一堆柔软的棉花整天龇牙咧嘴的。
人之所以龇牙咧嘴,往往是看到威胁,或者是想炫耀自己的武力,才会这样子。打到一团棉花上,它不受力的;你对它炫耀,它也不在意——“算了算了,大家都是棉花嘛”。身体成棉花状和成龇牙咧嘴状,成棉花状要舒服很多,这是必然的。(棉花状只是一个形容词,并不是真的像棉花,是指身心放松了)。
即使你要跨入一些很厉害的讲金圈子里,你也需要能力,而佛教就能提供给你。我根本没有吹牛皮,只是达到这种能力,要通过长期的修行,并不是花一两天就能进入那个圈子的,那叫幼稚,一般要花数年去修行。你说:“数年之后,我都老了。”那就换下辈子,下辈子你一生下来,鼻子是鼻子、眼睛是眼睛。
这些东西不可能是知识性的,你要去训练自己的慈悲、智慧。他可以表现为知识,表现为能力,但那不是短暂的知识性和简单的技能,需要进行内在的改造。所以他需要时间,那真的叫改天换地,因为“一切境相由心现”。心换了之后,那真的叫改天换地,首先会表现在你的生活、你的圈子。
比如我自己,我年轻的时候喜欢打架,喜欢一些乱七八糟的男性的冲动行为,我大量的朋友都是这些人,我的圈子里也就是这些人。大家都讲下手要黑、要狠,朋友之间要讲义气,一大堆人都是这样子。然后开始学佛,学佛的圈子又变了,有装模作样要学佛的,有当真要学佛的,共同特点就是大家都要学佛,温和很多,再拿出狼牙棒也没人理你了。
也就是说,你内心的追求换了,你周围自然会换。但这绝对不是一两天、一两个月就可以完成的,要多花时间,而且是当真可以实现的。
我的备课上写着:“头脑清晰,情绪稳定,忍辱和慈悲,都能够让人际关系得到利益,特别是自他相换的训练,能够带来共情能力,摄受友谊,故而能够提高人际能力”。我写得很简单,表述就是我刚才说的那些。人际关系,不管是讲金还是讲心,佛教的修行都会提高你的人际能力,让你的人际关系变好,起到非常大的作用。
这些是显而易见的真理,具体要怎么做?你要去修行,要去打坐,要去思维。你不要认为学了离一多因、有无生因等法理,对你的事业、人际好像没帮助,其实是有帮助的,在无形中发挥作用。慢慢地,你发现自己的认知能力强了很多,比别人聪明了,智慧提高了。如果你修慈悲心、修菩提心,心胸开广了,很多事情不再跟人斤斤计较,愿意牺牲了,发现喜欢你的人变多了。
但要当真才行,佛教最怕的是不当真,总拿到嘴巴上说,实际一点都不起作用。这样的话,不要说修十年,修十个劫都不起作用的。心不变,外在的变,那是假的。假的可以蒙人一时,长期是不可能的。
对于现代人,你能蒙住两个月就已经很不错了。现在的电影、电视剧,比如《甄嬛传》《潜伏》,把人教得好聪明,时间长了是蒙不了人的,谁都会知道你是披着羊皮的狼,他们把你看透了。所以,装是装不了的,我们要当真,时间长了,当真去做了,能力自然就提升了,外界的人际关系自然就改变了。
然后是运气,这是最麻烦的。上堂课曾讲过,成功需要99%的努力、1%的运气——请大家记住,这是绝对的胡说八道。有人花了100%的能力,有时候成功则靠0%的运气。你可能花了100%的努力,但不见得一定会成功,特别是努力的方向不对的时候。
不相信?我随便举些例子:林彪,努力吗?马云,不努力吗?当方向不对的时候,运气一栽,权、钱一下都栽了。他们都很努力,还有很多人努力了一辈子,结果在快成功的时候栽了,或者是成功了一段时间以后栽了。
什么叫成功?当然,你会用金钱来衡量,万一金钱守不住,那怎么办呢?你用权力来衡量,万一权力守不住,那怎么办呢?其实,真正的成功是一个人要安乐。
聪明有时候也不见得管用,大家还记得苏东坡自嘲的一首诗吗?“人人都说聪明好,我被聪明误一生。但愿生儿愚且蠢,无灾无难到公卿”。苏东坡说“无灾无难到公卿”,想得美,那靠什么?如果实现了,说明他的福报好得很,福报就是所谓的运气,佛教里叫“福报”。他不下心摔到了,屁股一下跌下去,站起来的时候,屁股缝里夹起了金子,这种事情真的没办法。
首先,人家会投胎,绝对赢在起跑线上,谁搞得过他啊?他一出生就是欧洲王室、迪拜富豪,这是讲金的。还有其他的,金钱不一定能带来真正的安乐,如果你认为金钱就是真正的成功。有些人一生挣了很多,但一生都不愉快,这是不是成功,值得考究。我们先不说这些。
真正的成功,一定是心灵的安乐,这只有佛教能够达到,其他的都很麻烦。有一部分可以相似的达到,比如道家或者其他宗教,能够获得一些安乐,他在信心中间,让心灵暂时安慰。但是,能够把信心和真相结合在一起,并且能够实现真相的,只有佛教,从而获得彻底的安乐,我们称之为“”涅槃”。那个太高了,我们暂且不说,就说普通的金钱、权力,或者暂时的安乐。
我们经常说的“运气”,平常人认为是不可控的。以前上课的时候,我经常说起一位我非常怀念的高中班主任,后来他死于癌症。那时候是高中,刚刚上课的时候,他在桌子上一站,好高大——他站着,我们坐着,当然他高大上啦。
他说:“人的命运有两条,一条是你可以把握的,另一条是你不可以把握的。”能把握的,就是你要努力学习、考大学等等;不可以把握的,他就不知道了。他也只能教给我们一条,说是可以把握,实际上也不能完全真正地把握。没见得你学习就能考上大学,你努力就能发财,并非如此。而命运这一条,他自己都说没办法。
佛教里面,就认为这个有办法。佛教认为,命运都是你前世通过各种各样的造作得来的——“预知今世果,且看前世因”。既然是因果,就可以改变。我们千万不要认为因果就是宿命论,那是对佛教的误解。因果不是宿命论,因果是改变论。空性是不承认因果的,所以能够解脱。超越因果就是解脱;不能超越因果、顺应因果就是改变论,命运是可以改变的。
宿命论是什么?你注定了什么时候一定会发生什么事,这是扯淡的。有些定业太大,克服不了。比如,你前世有个定业,明年一定会发作,但要看这是什么人,如果是个普通人,可能改变不了,然后就真的发生了这么一件事。如果遇到一位学佛的人,就可能全变完,也许这个事情还没发生,他就已经证悟了,或者做了一件极大的善业,把因缘改了。
有个很著名的故事,大家应该都听过。从前,在一个离城市不远的森林里,有一位老师父证得了六神通,他的弟子是一个八岁的小沙弥。老师父有宿命通,知道小沙弥的寿命只剩七天。他就想:“如果小沙弥在这里死了,他的父母一定认为是我照顾不周,我恐怕也会有麻烦了。”
因此,老师父就告诉小沙弥:“你的父母很想念你了,你可以回去探望你的父母,过八天后再回来。”小沙弥很高兴地辞别了老师父。小沙弥走到半路,天就开始下大雨。他看到雨水快要流进一个蚂蚁窝了,就急忙用土把雨水挡住,使雨水没有淹到蚂蚁窝里去。
小沙弥回家后,家里一切都很好,没有发生任何事。到了第八天,他又回到师父那里。老师父看到小沙弥平安回来,心里感到很奇怪。他就入定观察,才知道小沙弥因为救了蚂蚁而延长了寿命。老师父说:“你做了大功德,你自己不知道吗?”小沙弥说:“我七天都在家里,哪里做了什么功德?”老师父又说:“你的寿命本来只能活到昨天,因为你救了那么多蚂蚁,所以寿命可以延长到八十多岁。”
业力比因缘性、比力气大,力气和因缘混合在一起太复杂了,有修证的人,在一定范围之内可以知道情况的,要彻底弄清楚,必须要佛陀才行。
老和尚一观察,知道小沙弥暂时不会死,就因为这个业力发作了。放生、救生的功德,有能让一个人长寿的力量,所以宿命是可以改变的。而且,改变的基础理论是因果理论,因为“一切境相由心现”,轮回完全是造作。你可以造作好的,也可以造作坏的。你要是不造作,你就解脱了。你说:“那我就不造作!”你做不到的,没有人能够做到不造作,得开悟才能做到。否则,你的肠胃在运动,你的心里在砰砰直跳,那就是造作。并不是意识想的不造作就能不造作,那是很幼稚的,我们暂时做不到不造作。
既然免不了要造作,那我们就造作一些好的,去改变我们的命运。通过哪些来改变我们的命运呢?首先要对三宝有信心、有供养,因为所有的造作都要依靠对境,如果没有三宝的对境为我们的造作提供基础,我们的造作很容易被摧毁。所以,我们忏悔也好、供养也好,都需要三宝作为对境。因为三宝是我们心的底层,他有两个巨大的作用。
第一个,他遍一切时,任何时间都存在。第二个,遍一切量,一切空间。任何以他作为对境的造作行为,量都会被放得很大,力量非常的巨大,充满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有信心才会去供养,以他为对境做的供养,力量非常的巨大,才会马上发挥作用。不然的话,你所做的善事,可能要十万劫以后才发作,所以要这么一个对镜。
还要有菩提心,菩提心要求的因素之一是缘一切众生,要对所有的众生有这样的心,这样的心量才会巨大。以这样的心量造作的任何事情,能量也很大。那要造作哪些事情呢?你要去挣钱,把之看成是事业,想增加运气的话,就要去布施,供养;你要安全、不得病,就要去放生。
我现在为什么经常会生病呢?我小时候杀生太多,现在回忆起我杀生,真的太多了!打麻雀、打狗、打老鼠,偷鸡摸狗……大学的时候,走廊里到处都是老鼠,肥滚滚的,现在好像看不到老鼠了。当时我拿着一支高压气枪,躲在宿舍楼的窗台上,“啪啪啪”一枪一个、一枪一个,打死了好多老鼠。打死了以后,周围的同学跟着欢呼,觉得我很厉害,殊不知已经造下了很多的恶业。即使我修行这么年,还经常会生病。
如果以菩提心去做一些相应的事,自己的命运以及相应的一些东西都会得到提升。如前所说的金钱、安全,还有权力。权力无非是你能够支配很多人的一些东西,支配他们的钱财,支配他们的命运等等。那靠恭敬而来的,你要去恭敬三宝,这样的话,你才有可能获得权力。你说:“我不想获得权力,我想求解脱。”那挺牛的,但我现在说的是世俗法。以世俗心求权力,本来就是一个不究竟的事情。
你拿权力来干嘛?有些修得很好的,做国王有权力是为了弘法。比如,初地菩萨很多时候是做国王的,你以为他为了享受人世间的东西吗?根本就不是,他想利用这种权力来弘法,这样的权利是有用的。普通人想利用权力来干嘛?扪心自问!基本上都为了虚荣,在别人面前牛皮一把,欺负别人。
我们经常在朋友圈看到一些爽文、爽视频,比如,同学会的时候有很多同学侮辱他,其实他是一个暗藏的董事长,最后身份暴露了,其他同学都低头了。表面上是在说其他的同学趋炎附势,实际上,这个王八蛋也是趋炎附势的,他幻象自己当了董事长,然后就去教育别人。作者的骨子里面,还是权力第一论,这是一种人我执的强大体现。
我们先不管这些,只说你想获得尊重、想获得一定声誉,你就要去供养、去磕头,在三宝面前低头,才能相应地获取比较尊贵的阶层、位置,这是做得到的。你要原理我也能讲出来,但是,这些东西没办法具体化,只能逻辑化。
要提高自己这方面的运气,刚才已经说了,你要对三宝进行供养,对众生以菩提心进行布施。你的钱财、权力,以及生活阶层的地位尊贵,都可以去依靠上师、依靠本尊。还有一些运气上的,莫名其妙的这样该发生、那样该发生,同样的东西,因次序的不同而诞生不同的结果。比如下棋,摆棋的地方不一样,所得的结果就大不相同。
人类也好,动物界也好,因为习气、因为遍计,制造了一些规律,然后在这些规律中去运动。比如,我们的身体有六根,身体怕热、怕冷,那就要在一定的温度之下去搞社会活动,不能在南极去开裸体party,否则会冻死你。所以,我们一定要相应的一些条件,这是习气(物理)的规则。
还有遍计的规则,文化的要求、道德的要求、时尚的要求,在一定的要求之下去从事一些活动。比如,在五六十年代,牛仔裤上有个破洞,人家会同情你,觉得你的衣服好破,想拿针来帮你缝了。而现在穿破洞的牛仔裤,人家会觉得你很潮流,潮仔、潮女就来了,这是时尚的规则。
人类总是在习气和遍计的规则下去运行,拿什么去适合这个规则呢?什么时候该穿破洞牛仔裤?什么时候该穿连衣裙?这就牵涉到运气,护法会起到很大的作用。我们经常对三宝有信心,依靠本尊——我们为什么要去供护法呢?他会改变一些因缘,让你在同样的福报之下,什么早发作,什么晚发作,他们会非常地有智慧,结合你的情况来进行相应的调配。
因缘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你犯了一个很严重的罪,现在爆发出来,会抓你去坐牢,那你就毁了。在监狱里可能恰好遇见仇人,他在里面把你直接打死。极有这种可能性,护法一看:“哎呀,这小子还有虔诚心,而且又不停地在供养,而且还有菩提心,怎么办?先把他的罪恶转移一下,多给他十年时间去修证……”如果他成就了,这个罪业会被消去,那就不用进监狱,或者落到下一世再来报。下一世再报,那就无所谓了,可能整个环境都变了。护法就有这样的能力。
还有运气,我们可以积资净障。能否做好,能否做到一定的高度,这跟我们的资粮有一定的关系,去供养、去布施就会积累资粮。我们还可以修忏悔,导致我们不能达到目的的一些内外障碍就会被消除,之所以修金刚萨埵能发财,就是这个原因。
其实,很多人有供养也有布施,就是发不了财,原因有两个。第一个,没有菩提心;第二个,没有去除发财的一些业障。以前吝啬的业力,比如,供养了三宝又后悔,或者发愿供养三宝又不供养,这些会形成业力,始终障碍你发财,种下恶鬼的因。你要通过金刚萨埵把它清洗掉,覆盖你发财的障碍被扫除以后,你布施的种子才会有因缘而结出你发财的那种果。我只是说发财,发财可以变成某种事业的成功、某种喜欢东西的现前。
积资净障、对三宝供养,可以让你的事业获得极大的成功,让你的运气变得非常好,你会发现,好多事情做起来很顺。当然不会一直这么顺,不然的话,这个人会摸不到东南西北的,但在大体上会越来越顺。这是佛教徒对运气的一种认识,佛教修行对运气的一种作用,它就是能够改变人的运气。但一样的,这也需要花时间。在佛教修行里面,不可把握的运气,慢慢会变得如意很多。
当然,这个运气里面牵涉到发心,你的运气总是处在人天福报层面上,那就没意思,最终还是搞不过轮回。原因是什么?即使再好的运气,连做一百世的国王,第一百零一世也有可能会堕入地狱。好运气会带给你很多福报,你在享用福报的同时一定会造业,由不得你。如果你不修行,业力会慢慢地堆积,总有一天会大过你的福报,一旦发作起来,回不来头的。
而且,一个人就算一生都在积累福报,下一世就有可能一下耗光。由于没有出离心,特别是没有菩提心,再遇到三宝的可能性会减低。你说:“我有菩提心。”你可能是有菩提心的一些知识,但不一定有菩提心那样的强烈心态,能起到多大的作用就不知道了。所以,一定要有真正的出离心、菩提心,才能让自己福报延续下去。
仅仅只有一点对三宝的信心,可以积累很多福报,改变自己的一些运气。去除业障、积累资粮,都能改变运气,让你的内在和外在尽量达到自己的要求,少一些障碍。没有菩提心,你的力量就不够;没有空性,你也不能获得解脱。不管怎么样,即使没有出离心、没有菩提心,没有空性,如果你对三宝有信心、有供养,确实能够改变你的运气,特别是修习忏悔等等。
这些例子有很多,一个人的身体不好,通过常年的放生,再加上一定的修行,身体慢慢变好的比比皆是。你说:“我现在已经得了癌症,我赶紧去放生,让自己身体变好。”这种叫临时抱佛脚,会不会有用呢?不一定完全不起作用,有时候也起点作用,但很多时候是不行的,很多人是发现了癌症,才赶紧去放生,这些东西要平常做起才行。
你想跟人搞好关系,也要一直搞下去,逢年过节送点明信片、抛两个媚眼等等。不要遇到事情了才去找人,你让人家怎么看你?世俗人是这样的,三宝会这样吗?三宝不会这样的,但三宝也不能凭空改变你的业力,他要根据你的资粮来,你平常有修行才会有资粮,你平常清除障碍才有可能改变一些东西。你把一个绝对没办法改变的烂摊子推到三宝那里去,然后说他不帮你,这叫做扯淡,一定要平常去做。
但是,临时抱佛脚就绝对不起作用呢?也不是,要视具体的人和事而言。一个小事情,不妨大碍,他可能就帮你了。如果你的要求很过分,难以达到,比如你说:“三宝,我已经供养了你那么久,我要做三百世的国王。”三宝会一巴掌把你扇到地狱里去做国王,那个地方就你一个人,唯我独尊!我在开玩笑,三宝不会这么做的,有些要求是不能乱提的,要根据具体情况而来。很多人都误解这些,我在一定程度上大概地讲一讲,让大家清楚一下。
不管怎么样,佛教的修行对我们运气的改变,也会起到巨大的作用。所谓的运气就是福报,就是积资净障的一种结果,佛教最重视这个了。为什么积资净障能够起到相续的改变作用呢?其实非常简单,道理也讲过很多次。我们的相续,其实是各种各样的因缘、各种各样的造作以后累积的结果,它是可以改变的。你去做、去累积,因果就产生改变;你不去做,就随着你以前做的东西自然延续下去了;你想完全不做,那好,你在修大圆满了——你有本事完全不做?那叫无修,真不得了的。
这是佛教修行对运气的作用,如果我们又有能力、又有人际、又有运气,你的事业会怎么样?想不成功都难!这是佛教对事业的作用。
我们要加快速度,开始讲佛教对爱情的作用,还有一个小时讲爱情,爱情就讲少一点。
爱情我把他归纳为三个要素,哪三个要素?一个是外貌;一个是气质;一个是默契——默契是什么呢?互相看对了眼,王八眼对着绿豆眼,大眼瞪小眼,眼眼入眼。你看,谈恋爱首先要看外貌,然后要看内在的气质,至于默契,有可能是外在的门当户对,有几套房、有多少存款、有没有车,这是外在的默契。有人说:“我都已经拥有五套房了,你还在住贫困房?”这不一定是完全默契,也有些人完全不管这些。
还有内在的默契,我是大学毕业生,你是劳改犯,这合不合适呢?这也难说,意思是心灵也要相应的。默契就是相应,可以是内在的相应,也可以是外在的相应,谈恋爱无非就是这些东西。
家庭也是这些东西,在家庭中外貌重不重要呢?谈恋爱的时候是最重要的,结婚以后,要是把外貌完全搞烂,比如,没结婚的时候,你美如天仙,结了婚以后,你鼻子掉了,就弄两个孔给你,你受得了吗?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要讲外貌,只是强调得没那么严重。
最初谈恋爱是靠荷尔蒙,激发一种抑制不住的冲动,在这个层面,外貌起很大的作用,是撩动荷尔蒙强烈分泌的最大作用。到后来就变成感情,当感情变成亲情以后,反而会抑制荷尔蒙,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然后是气质,即内在的品质,这也是谈恋爱中很重要的东西,甚至婚前婚后都重要。比如,两个人的气质都是相对自私的那类人,两个的品质极端自私的人凑在一起,怎么谈恋爱呢?他们可能因为外貌的吸引凑在一起,如果太厉害了,就会在微信上收集你的信息,这是不行的。
至于恋爱后面的默契,开始可能因为外貌荷尔蒙搞得很默契,什么都匹配,但内在不匹配,那就麻烦了,轻则打架,重则成为桃色谋杀案,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我听到一个说法,我不知道是否真的成立,说西方发生夫妻之间女性被杀的,基本上都是老公干的。我不知道是否真的,我听到觉得有点不可思议。
在东方,打老婆的或者冷暴露老公的有很多,女人没办法热暴力,就用冷暴力。人与人之间有冷暴力、热暴力,国家与国家之间也一样,打仗打不起,大家就冷战,都是一样的。这是对于爱情的作用。
我们都渴望爱情美好,希望谈恋爱能够找到称心如意的对象,希望婚姻能够和美、延续下去,这是异性男女相爱对家庭婚姻的要求。那我们就来讨论佛教的修行对这个要求是否起到作用?
首先说外貌,很大程度上好像是天生因素。而且,这个天生的因素对外貌的审美,是随着时代而变迁的。比如,我们上课经常举的例子,五十年代的女性长得胖一点是很有市场的,给人介绍媳妇白白胖胖的,“一肥遮百丑”。如果现在给你介绍一个白白胖胖的女性,怎么得了啊?他会觉得你在侮辱他。现代人要骨瘦如柴才最有市场,出来以后,一个哈欠一打,回头一看发现不见了,叫“一肥毁所有,一瘦去千丑”。
这是对外貌的遍计,不管怎么样,这是天生的。当然,现在也可以做一些人工的改变,那是属于福报范围的事情。首先你得有钱,而且做的时候要遇见好医生,手术还不能失败。本来想做个锥子脸,结果做个倒锥子出来,那不是扎死自己吗?所以,外貌有很多天生因素。
但我们先不说手术改变,就说天生的外貌,那佛教对天生的外貌有没有作用呢?有作用的。一个人守戒、禅定、修慈悲心,外貌会发生难以言表的变化,真是这样的,菱角会慢慢变得圆润。人的脸,稍做改变就会产生巨大的变化,现在的美容市场里面有一种手术叫微调。
佛教禅定的修行确实能够产生微调,甚至会影响人对你的看法,真是这样的。长期守戒、禅定、修慈悲心的人,外貌真是会发生难以言语的变化。讨厌的人,会变得不那么讨厌了;看得不顺的人,会看得顺了;长期修行,从内在透过这种形象会发挥出一种摄受力,一种魅力、一种亲和力,无形中会影响外貌。
修十年以后,那个人绝对会变,眼睛慢慢地变得慈和,杀气腾腾的就变得慈祥。你问:“修愤怒菩萨的呢?”忿怒菩萨的可能要困难一点,如果你跟他深入接触,会发现他的内在是慈悲的。我说的是真的修忿怒菩萨,假修的那些,只修到忿怒,没有慈悲,那也挺麻烦的。
所以,当真修行的人会产生相应的一些改变,很多人可能不信,其实不用不信。中国的传统文化里面说,一个人的善事做多了,会产生阴字纹,就是眼睑卧蚕下面有很多一条一条很顺的纹路,那种一般是阴德积多了。这有没有道理呢?我们先不去判断其真假,只是想说,在我们的文化里面也有这些东西,长期善行以后,面貌会发生改变。
一个人从小长得很漂亮,如果天天从事杀戮,久而久之,一定是杀气腾腾的,变得很狰狞。还有,一个人长期从事贪业,身上会莫名其妙散发一种难闻的臭气,不能靠近。隔得很远,拍照会很好看,一走近会受不了,那你怎么跟这些谈恋爱啊?即使长得再好看,一接近你,我现在不是用眼睛在审阅你,而是用气味在审阅你,根本没办法坐到你旁边,人的气场真是成立的。
这是外貌对爱情产生的作用,两个人激发荷尔蒙就要靠这些来的,不仅仅是那个形状,还有气息,还有一些难以言表的东西。通过佛教大量的长期修行,就很容易激发这些东西、堆积这些东西。你说:“这样一搞,那佛教不是专门为了谈恋爱吗?”请搞清楚不是这样的,我只是说对这个有作用。
如果你修佛法就为了谈恋爱,那属于人天佛教,那也没错。你说:“我不是为了谈恋爱,就是为了泡更多的妞。”那就完了,你可能会因此堕地狱,而且发心都不对,叫做因地不对,果遭迂曲,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如果你发心去求子,就像古代有很多人拜观音求子,也是这样子,在观音菩萨面前磕头修行,希望找到一个好的伴侣,结果真的实现了。
佛法有这样的作用,但不要认为,磕三个头就想马上有作用,就想马上找到一个如意郎君,好像佛菩萨是最好贿赂的对象,这个很荒唐。佛菩萨是一个很好的对境,但他需要你在内心里面去做改变,不是磕两个头就算了。也不是你磕很多头就能做到,而是你通过这些行为,内心里面真的产生这些因素——守戒、禅定、磕头、慈悲心的修行,因为内在的改变产生气场的变化、产生样貌细微的变化,从而影响他人,撩发你喜欢对象的荷尔蒙。这是佛教修行对爱情的作用,并非是对外貌的作用。
听了这些东西,不要以谈恋爱为目的而去修行——师兄们,这样想是很蠢的,爱情能否给你带来好处,这是不一定的。大家都渴望拥有很好的爱情、很好的婚姻,如果一个人不修行,只为了有一段很好的婚姻,就算你能甜美地活一辈子,最后福报耗尽,堕入地狱、成为恶鬼,你觉得佛菩萨会帮你吗?
佛菩萨不一定会帮你,可能因为你求佛菩萨内在积累了福报,暂时达到这种要求,但到最后还是会堕地狱的。当然,你们的结合可能不一定带来这么大的恶果,他也会帮你,但这需要视具体情况而言。就我们来讲,发心去做这些事,其实是很蠢的。利用一个非常巨大的对境,拿了一味可能害自己的药出来,入宝山不算空手而回,只是逮了一个不知好坏的珠宝而回,这是很笨的。这是对外貌的作用。
然后是气质,佛教的修行能够对人的气质产生翻天覆地的改变。当然,气质肯定是爱情最重要的内在因素,真正的爱情,往往是发生在内在与内在的交流,外貌就很片面、很虚假的。大量是因为互相倾慕对方的容貌而开始的,如果有内在,还能接得上,还能继续下去。往往是因为外貌互相吸引,结果凑在一起就出现问题。之所以现在的离婚率那么高,是因为媒体提供给我们探究外貌的方便,沟通多了以后,随便发个照片就过去了。
以前谈恋爱没有这些媒体工具,就是周围的那几个人,碰到了就碰到了,碰不到就拉倒。现在则不同,网上一搜成堆。那么,了解外貌,互相倾慕的人就非常多。有些很丑的人为了让自己的粉丝多一点,就搞一个漂亮的小鲜肉或者小仙女的头像,结果很多人想要跟他交朋友。现代人慢慢变成了相貌协会的人,不愿意长期去了解对方的内在,反正大家就嗨,嗨完就走,很肤浅。
不管怎么样,你要发生真正的爱情,最后结婚,这就和内在有很大的关系。你说:“我们不是为了爱情,无非是凑在一起嗨完就走!”那就不说了,那不叫爱情,而叫一夜情,或者叫奸情。如果要爱情、要结婚,内在是相当重要的。
佛家的闻思会产生智慧,产生慈悲、禅定,会产生亲和力,浪漫和稳重兼具。真正的佛教徒修好了,他连众生都不会背叛,他专门欺负自己老婆啊?修到一定时候,真的不会去伤害自己的亲人、眷属等等。为什么佛教徒还要离婚呢?不是每个佛教徒都修得那么好、那么到位。还有,离婚是双方的,他不伤害对方,对方要伤害他,会出现很多没办法的事。还有,有时候分开可能比在一起还好,真是这样的。所谓的好,要看从哪个角度去。
不管怎么样,佛教大量的修行会让这个人有担当,愿意吃亏,这是不是两个人婚姻中最重要的因素?可以信赖,同时也有意志力、承受力去迎接因家庭而产生的各种各样的纷忧、劳苦。而佛教的修行会让你逐渐具备这些能力,稳定又不那么傻,一样充满浪漫。但要修到一定程度的人才行,或者具备一点点或者某一方面的这种因素。并不是一个人一修,就又全面、又亲和、又浪漫、又稳重、又有吸引力、又幽默,那是电视机,不可能的。
佛教最厉害的是自他相换,如果双方都这样,互相原谅和宽容对方的缺点,那就牛了,这种婚姻就很牢固,不会失去新鲜感。婚姻最怕的是什么?能感疲劳。婚前,看一眼就不得了,浑身上下开始抖、开始脸红,屁股都在发烧;婚后,左手摸右手,你用牙齿咬我都没反应,一定会这样子,这是必然的。
佛教修行到一定程度,两个人的身心愉悦程度会超越这些东西。普通人的爱情是基于你要给我愉悦、我要给你愉悦,如果我长期不能提供愉悦,那就不行,会出问题的。久病床前无孝子,这是对父母来讲。夫妻久病了以后,你试试看?大难临头各自飞!
还不要说生病,一些男性看到女性结了婚、生了孩子,皮肤也不好了,眼睛也没光了,以前手里拿的都是鲜花,现在拿的是孩子的尿布,什么荷尔蒙都没办法分泌了、爱不起来了。爱不起来,就会慢慢产生冲突,或者冷漠、麻木。就算我不背叛你,看到你也没办法再兴奋了。
佛教的修行,在一定程度上会避免这些东西,因为他们的爱开始转移——方式转移,不是对象转移。普通人要对象转移,你已经撩不起我的荷尔蒙感受,我就换一个人,因为你撩不起,他能撩得起,他甚至比你丑很多,男女都一样的,所有要出轨。
有电视剧里的男主人最后跟保姆勾搭成奸,女主人想不通,保姆的耳朵后面都没洗干净,他为什么会喜欢她?她就不懂了,就是因为保姆的耳朵后面没洗干净,这点跟你不一样。新鲜感是荷尔蒙能够分泌的重要因素,人性之所以能感疲劳,是心识的原理造成的。
我们要怎么超越这些东西?修行!双方修行以后,他们不从改变方式上去提供愉悦,修行到一定的时候,看到的任何对境都是在愉悦状态里面。修行的愉悦,开始压过替代那种性的刺激,同时他又包括性的刺激,真会走到这一步,很高的境界就是这样子,所以他不会去抛弃自己的伴侣。这是最牛的,这比较难一点,但也不是很难。如果一个人的禅修走到一定程度,加上慈悲和智慧(都不需要很高的慈悲和智慧),就能做到这一点。
说得简单一点,他连一个普通的众生都不愿意伤害,为什么要伤害自己的老公、老婆?虽然他没有愉悦了,但他有其他的愉悦代替。而普通人没有其他的愉悦代替,特别是一些吃饱了没事干的人,经济条件比较好的,男的女的都一样,他的愉悦就是要性刺激,你不能给我,我就找其他人,这是现在发生家庭变异的普遍现象。师兄们,我没说错吧?大家听了以后是不是有点受刺激?大家给我一点反应,我没有张嘴胡说八道!
通过修行,在双方的吸引力没有消失之前,就已经开始建立其他的快乐方式,修行会让性吸引减弱。如果夫妻之间的全部注意力都在性吸引力上,他的减弱是很快的,完了以后就要找替代了,你家里面的保姆就要小心了。我是开玩笑,不一定是保姆,有可能是其他的,有可能是家里的花工、花农,换一种说法也行。
当家庭里的两个人开始修行的时候,性就开始减轻、不那么集中,因为你们已经建立了其他的吸引。也就是说,两个人的性吸引还在,但是在减弱,因为你的修行,衰减得没那么快。在衰减得快差不多的时候,你们之间的其他快乐已经建立了,是的,也变成了亲情,但是变成了菩提亲情,那个亲情生生世世都不会抛弃你,不存在抛弃这回事。
修行对于家庭、爱情,最后会达到升华的作用,起码维持你这一生恩恩爱爱,互相绝对的信赖是起到作用的。否则,你们两个人在一起,你算计我,我算计你,甚至买个人生保险填的名字是我,第二天你就出车祸了,怎么得了?又或者两个人互相提防、互相防备、互相伤害,还要录音之类的,连发个微信都要小心,这在一起叫幸福吗?如果这个世界上到处充满了张恒之类的人,全世界都会不爽,没有信任。
这是婚后,婚前也一样。如前所说,一个有修行人,内在的气质都会充满吸引力,又安全。两个人谈恋爱久了,觉得这个人可靠,还会觉得这个人可爱,可靠、可爱是谈恋爱的条件。所以,佛教的修行能够提升你的气质,这种气质利于你去谈恋爱,同时也利于你家庭的维系。
如果你不想维持家庭,而想出家,说明你的气质已经升华了。你不要问我升华好不好,我肯定说升华最好了,但是,你出家的话,老婆要去自杀,那你就先回去吧。如果两个人长期在一起,婚前都注意了,两个人最好是信仰相同,不相同凑在一起也挺麻烦的。不管怎么样,佛教会让你充满了智慧,充满了魅力,充满了可靠,他在婚前婚后都一样会有巨大的作用。
然后是默契,默契要内在的相应。婚前婚后都要内在的相应,不发生矛盾才好。而这牵涉到两个人过去世的业力,你们种了什么样的种子。很多时候,种子不匹配要出现问题的。谈恋爱的时候,你喜欢我的外貌,我喜欢你的外貌,但我们内在的种子是前世你砍了我一刀,这一世我们凑在一起要还你一刀,那就麻烦了。要么根本就谈不好,直接分手了;要么是结婚以后,再来给你一刀。一刀可以是言语的刺激,也可以是长期的折磨,可以是偶然的伤害,都有可能。
两个人内外的相应,通过积资净障、闻思和修行,从种子、外缘、增益、加持四方面利益两个人,改变爱情不利的过去,延续你们的相爱,延续你们的家庭。比如,我以前给你一刀,这个种子经过我的修行,它可能不发作了,你就不还我一刀了,“给我一刀”走到面前就变成了抚摸。
外缘也会得到改变,比如,佛教修行人一般不准喝酒,也不会去夜总会和酒吧。结果你们两个去了酒吧,“那一刀”就被那个外缘激发,矛盾一起来,结果他真的给了你一刀。所以外缘也会得到改变。
增益是什么呢?修行会积资净障,爱意会提升,可能会盖过以前不好的业力。然后,你们会去求佛陀、拜上师等等,他们给予加持、会祝福你,祝福会有力量。祝福你们相爱更纯洁、更稳固,家庭会更好一些。佛教修行对于两个人相爱、延续也会起到很多作用,真会这样的,好像没有发生,实际上在发生,只是你不知道而已。
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很弱的,只看到表象,看不到结果。佛陀把这些告诉我们,我们在知识上明白这些,但在现量上还是看不到。但我们在知识上照着这么去做,在相续中会默默地发生,总有一天会表现为我们幸福的现量。所以,佛教的修行对不管是相爱或是婚姻的这种默契,双方的不伤害、稳固,都起到绝大的作用。
从外貌、内在的气质以及默契,这三方面,都通过佛教的修行得到了好处,那对你们的爱情是好还是坏呢?所以,佛教修行对爱情是绝对有作用的。大部分人想的是,我能不能通过佛教的修行找一个模特,那就不一定了。比如,护法一观察,这个模特就是你前世戳过一刀的,结果你追模特就追不到,却把他的朋友追到了。
所以,护法不会绝对按照你的要求来,但他会在无形中帮助你。很多时候表面上看起来是坏的,实际上起到很好的作用。甚至,有时候的一些艰难困苦,反而促成你后面的成功和幸福。佛教的护法和菩萨们的加持,在默默地起到这些作用。但要起到这些作用,起源于你的信心和修行,如果不去做,永远就不会起作用。你要他帮你,首先你要有信心,敞开你的相续才行,否则,他根本没办法帮你。这是佛教对爱情的作用。
然后,我们再讲佛教对幸福的作用。马斯洛把幸福归纳成五个要素,分别是生理需要(吃饱穿好)、安全需要、尊重需要、交往需要、自我实现。我把幸福简单地归纳为三个要素(造成幸福感的三个要素),分别是安全、满足、安心。
第一个是安全,如果一个人处在不安全中,怎么幸福啊?当然,可能还有其他分法,请随便,但我就从这几点去分。整天有人要凑你,你没有幸福感的。就像我们的道场里,有师兄天天防备我骂他,他能有幸福感吗?他只有恐惧感,哈哈!
第二个是满足,有生理上的满足,还有心理上的满足。整天在空虚、纠结、痛苦,各种欲求得不到——求不得苦,得到以后消失了——爱别离苦,每个生命都会遇到这些,在一定程度上,你的满足在你的相续里占的比例比较大,你才会获得幸福感。如果什么都不满足,像杨超越说的“做啥啥不成,和老板吵架第一名”的这种人,会很痛苦的,没有幸福感。
第三个是安心,这是最难的,所有的幸福感在于心灵的安宁愉悦。你可能什么都满足了、什么都安全了,但还是感到空虚——五阴炽盛苦。总是没办法让自己的心灵得到皈依、平和,你也没办法有幸福。很多拥有权力、拥有财富的人,都是不安心的,没有幸福感。
不丹是一个佛国,国王提出了“幸福指数”,这是一个很了不起的衡量人类生存意义、生存价值的说法。我们认为一个国家的幸福指数就是拥有很多物质,气候和医疗条件都很优越等等。但是,不丹认为这只是一个因素,最重要的是这些能不能造成人民的幸福?你的幸福感强不强?我觉得不丹的幸福感是最强的,可能在医疗设施、环境因素、工业等等,跟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但他们的幸福感真的很强。为什么呢?因为宗教、佛教,每个人都比较容易安心。
我把幸福归纳为三个因素:安全、满足、安心。我们来谈一下,佛教对这些有没有作用?
第一个是安全,即我们常说的安全感。其实,“安全”这个词汇太大了,我们害怕贫穷,也是没有安全感的一种体现,所以拼命去挣钱,挣到了就满足,挣不到就不满足。还有物理性的安全,首先是生理的安全,身体不能受到伤害,不能饥饿、不能寒冷、不能生病,不能受到别人的打杀等物理性的伤害;然后是心理的安全,那就复杂了,我不能过分地痛苦、纠结、很多东西想不通,厉害到抑郁症。
心理的安全有时候重要过生理的安全,很多人不这么认为:“怎么可能呢?身体都不存在,心理有多重要?”其实不然,很多人在很艰苦的环境里,生理上不满足,反而心理很健康,有些人在很好的物质环境里,得抑郁症的成堆,痛苦到想死。现代社会有很多人想死,张国荣就是典型的例子,因抑郁症跳楼的、自杀的、上吊的,那不是一两个,而是成批,这是一个世界性疾病。
我们的身和心都要得到安全。物质、生理上的安全,我们通过供养、布施、慈悲以及空性的修行可以获得。供养布施可以带来物质的安全;慈悲和空性绝对可以带来人际关系以及心理上的安全,如果是真的修行人,不需修得太深,都感受得到。
放生放久了的人,他会觉得自己很安全。有人会疑惑:“怎么可能呢?”长期跟着放生团体混的人,身体一般都是健健康康的,当然也不能绝对,因为每个人业力,前世的差距还是很大的。但大部分、大概率是健健康康的,而且不会害怕乱七八糟的变化。
我见过很多佛教团体的人都是这样子,原因是什么呢?供养和布施会在心理上提供种子性的东西,这是意识没能力去感知的。如果你能感受到自己的种子,那就厉害了,修行不知道会多好。但是,感受不到不等于不起作用,种子起作用,就会形成个人过去的一些畏惧没有了,人变得安宁踏实了。一个人如果发了菩提心信佛,那是不可能饿死的。害怕被饿死,是因为没有菩提心,他不信佛,没有真正的信心。
作为一个团体有可能不明显,因为人太多了。但作为个人,如果充满了菩提心,佛陀曾说过,哪怕地球上耕地像指甲壳一样大,用一抖珍珠换一斗米的程度,我的弟子也不会挨饿。如果真的对佛陀有信心,真的发起了菩提心,真会这样子,但很多人听了以后根本不会相信,怀疑怎么可能呢?
我告诉你,如果真的有信心,各种因缘会变,怎样都能让你吃饱。因为佛陀巨大的愿力会导致因缘在你的身上发生变化,而你根本不知道。如果你不信,那就不行了,就这么简单,这真的叫做“信为功德之母”。
信是很难的,就像信阿弥陀佛的国土一样,好理解,但是难信。如果身心完全放下了,根本就不在乎这些,反而会丰足。通过供养和布施,提供的物质和内在的各种安全感会很厉害。通过慈悲和空性的修学,特别是空性,慢慢就不怕伤害了。他不会去伤害别人,同时也不会怕被别人伤害,慢慢地,心理真的会被培养成这样子。
人是怎么回事呢?为人不做亏心事,半夜不怕鬼敲门。这好像是一句俗语,实际上就是一句心理现象。长期放生、不做坏事的人,就不怕这些事——“我有什么呢?我什么都没做过。”当然,不代表真的不受伤害,你还有前世的业力,但心理上会形成这样的基础。如果空性修得很好的时候,伤害就伤害,伤害正好,正好修空性,那就更厉害,那是很高的程度。
我们不说这么高的程度,哪怕你做供养和布施,即使你觉察不到它在起作用,实际上它在起作用,心态上你会产生变化。学到空性的时候,对安全的依赖就丢失,那是最安全的。所谓安全,就是心要保住身心的这个个体不受伤害。空性的意思,你的身和心都是不存在的,没有东西可以伤害你,刀不能砍虚空,火也不能烧虚空,硫酸也不能腐蚀虚空,那时候就没什么安不安全了,叫做解脱。要空性才到这个层面,如果没到空性的层面,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佛教能够让你获得安全感,极强的安全感。
还有,你在世上得不到很多成就、满足的时候,你会回到佛陀那里去,信心跟皈依是最后的安全。大部分人是很难产生信心的,概念上的信心是有,真的不顾一切的那种信心,十个人中十个都没有。这一定要通过大量的训练和修行,才能慢慢地建立。表面上因为暂时的利益关系,比如像我这种讲法,慢慢地,通过语言的加持可能暂时生起一点信心,一旦遇到具体事,忘得干干净净的,基本上都这样子,这很正常。
但是,长期的闻思、修学,会产生真实的信心。真实的信心来了以后,那就安全了。死了,我可以去净土;活着,我就依赖三宝;受罪,那是因为我过去世的业力。甚至受罪时,我就开始自他相换,苦难反而成了我修行的助缘。还有不安全嘛?没有了。
真正的佛教修行,是不会拒绝灾难,总是要好处的。我们现在拼命要好处,害怕灾难出现,所以有很多的恐惧,修到后来,就不会这样子。如果没有达到那么高的程度,也会平缓、减慢你因强烈的需求所带来的恐惧和不安全感。世间八风把一个人吹得太厉害了,他会极度的敏感和懦弱,稍稍有点不妥,就心惊摇晃,情绪激动,变得不可靠。
但是,通过大量的修行,即使没有修到空性,也会减弱世间八风对他的噬虐和荼毒,相应地获得很多的安全。我很笼统地这样说,如果要具体说,会有很多。说老实话,如果单空修得好,打架都厉害很多。如果慈悲修得好,根本就不怕受到别人的伤害。如果心真的做到了,伤害就伤害,也不会恐惧,也不会想着未来会有什么伤害,想着怎么应付,彻夜难眠,这些东西就少了。
如果修到完全空性的时候,只要出现世俗苦难,他就安住进去了。作为个人完全可以的,但作为一个团体就麻烦了,因为团体要大一些,里面有很多人,不同人有不同的福报。维持一个团体,是很多人的业力凑在一起的,你要凭用一己的福报来笼罩住这个团体,那就不一定行了,巨大的身心灾难就出来了。所以,菩萨度人是很难的,自觉、觉他、觉行圆满,自觉不是很难,觉他确实有点难。
我们现在说的是个体,如果充满信心去做相应的修行,你会获得真正的安全。皈依是最大的安全;有信心的皈依是安全中的安全;有菩提心是无边的安全;空性是没安全,因为空性层面不需要安全,只要个体才需要安全。以上是第一个安全。
第二个是满足,这就很好说了。满足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我们害怕不满足。一不满足,就会有痛苦。人有很多的贪婪,人会能感疲劳,得到满足以后,他会找更高级的对境来满足他,更大的外境来满足他。住一百平米的房子,后来觉得不行,要住一千平方米的,之后又要住宫殿,要求越来越高。
娶一个老婆不够,要三宫六院,所以想当皇帝,不然当皇帝干嘛?其中原因,一是要权力,二是要三宫六院。当然,皇帝也不见得只要权力,也有只娶一个老婆的。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皇帝,隋炀帝的父亲隋文帝,很专情的,一生就只有一个皇后,叫独孤皇后。这是所有女人都喜欢的,但那么多皇帝中就只有那么一个。后来也有皇帝拥有一两个老婆的,但比较少,大部分是很吓人的。
贪婪会一直这么下去,因为能感会疲劳,本来是八苦,而贪婪会带来三苦——贪不到,就有求不得苦;贪到了以后会开始消失,就有爱别离苦;贪的时候一定会发生冲突,就有怨嗔会苦。贪婪最大的就是这三苦,但根本来源于五阴炽盛。以个体的方式往外境去求快乐,就叫做五阴炽盛。这是我们不满足而造成的苦难。
生老病死,只要有个体存在都是成立的。个体开始出现,就一定会有苦。个体一定会变化的——老苦;变化的过程中,有时候会接受不了——病苦;个体一定会消失的——死苦。只要有个体就一定有生老病死;个体产生行为,就会有爱别离、求不得、怨憎会;根本原因是你依据个体朝外寻找或者排斥对境而产生快乐,就叫做五阴炽盛。
孤独就是五阴炽盛苦,他需要有人陪伴,不然就会孤独。他需要有人理解,即使有很多人陪伴,如果得不到理解,他就寂寞了。他一定有相应的一些贪的东西,最根本的原因是贪婪,贪婪会导致三苦。
佛教的修行要遏制和削弱贪婪,这就不用说了,为什么呢?贪婪会让人越贪越厉害,犹如盐水,越饮越渴,一定会这样子。很多人吸毒,刚开始只吸一点点,觉得吸完之后就不吸了,不会的,别信他,一吸的话,犹如长江流水高山瀑布,没办法遏制。任何事情都是一样的,吸烟、赌博等等,我赌了这次再也不赌了,那不可能,会一直赌下去。所以,设置戒律可以遏制你的贪婪。
还有,让你去禅定修行,让修行取代朝外去寻求快乐的方式。我曾说过,禅定以后就不需要外境了,外境只有你的身体,你要让它停下来。当然,也需要一点点外境,比如坐垫、调节气温的空调,但要求都不多了。你在夜总会的要求好多嘛,至少要有音乐,很多人在那里群魔乱舞,左手一条龙,右手画彩虹……他一定要这些,而禅定就不需要了,快乐慢慢被之取代。
通过各种各样的观修方式,从自心里面产生长久简单的快乐,获取满足,越来越避免求不得、爱别离。你去打坐,与人产生冲突的可能性比较小,你那时候的怨嗔会主要是打坐屁股痛,念头纷飞,但是,通过修行可以慢慢克服的。修行产生的满足感太大了,无以言喻,这是真实的,但也不是修一两天就可以产生这种满足感。
我们的团体,比如清迈的师兄们,一天打七个小时的座,有的打两个小时、三个小时。有些人可能在熬,但有一部分人一定有满足感,至少有些许的快乐。长期坚持十四天,心力会憔悴的,他们为什么不憔悴呢?因为他们已经在里面有快乐,即所谓的法喜。
长期坚持闻思修行,就会产生这样的法喜。这种满足感会削弱,乃至于切断我们平时朝外获取快乐的方式,免除了爱别离、求不得、怨嗔会,乃至于五阴炽盛。进入到菩提心和单空的修行里,哪有什么孤独啊?晚上修布施身体的时候,所有的恶鬼都找你了,你还孤单?“太热闹了,你们快点吃了赶紧走!”人的心态会变的,会变得无所求而快乐,无欲则刚,猥琐的东西就会丢失掉。
当然,这是需要时间的,也不需要多长时间。一个人狠了心,几年就可以了,大部分人总是东舍不得、西舍不得,这样投入不进去,那样又不行:“我的现实情况……”你要强调现实,那就没办法,那就现实了。现实非常简单,就这样的,天和地,你和他,一个房子一个家,下个地狱过家家。到了地狱还是现实,佛教就要超越现实——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这叫假谛;明白假谛,这叫空谛;明白什么谛都没有,这叫中谛。
长期修行一定会这样子,菩提心的修行也是一样。你会疑惑:“菩提心的修行怎么会达到满足呢?”因为他破坏我们获取满足的方式,我们平时获得满足的方式是好的我要、坏的你要,这样就会跟人发生冲突。菩提心不是这样的,菩提心是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你这样做了,我就满足,这种的满足到处都有,不信你把钱拿来,立即失败亏损你所有、钱财珠宝都归我,这就满足了,我是反过来说的。
我们修行“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的时候,这种机会天天都能碰到,作为个体,自私到处都在,他会伤害你的。他会“失败亏损你领受,愿将胜利他自己有”,这种人到处都遇到,如果你要修行,你随时都会遇到满足。在这种心态下,他不会计较得失、过患,世间八风吹不动的,恰好可以造成心的满足,巨大的满足,菩提心的满足。
众生快乐我快乐,真是这样子。开始是很难的,你想都难以想象,为什么?因为你从来不会因为别人的快乐而快乐过,偶尔会有一点点,比如父女、至亲之间,情侣之间,情到浓时,你侬我侬,月朦胧的时候会这样子。但是,月亮一不朦胧就完蛋了,月亮的清冷照亮了你狰狞的嘴脸,月朦胧鸟朦胧的时候就不是这样子。或者母亲对孩子,都会因为你快乐时我快乐。
菩提心会对所有的生命都一样,他不一定会表现出像父女、母女、情侣那样蜜里调油,但他内心的底色就是这样的——希望你快乐。由于这样的底色,他也会获得巨大的满足。所以,真的菩提心在利益别人,同时,首先利益的是自己。请注意,是真的菩提心,前面有个“真的”,概念性是不行的。概念性想是这么想,做就倒过来,全都要求别人发菩提心,这样子是不行的。要当真去发菩提心,会带来常人无法想象的满足感。这是菩提心的满足感,空性则更不用说了。
先不要说菩提心、空性那么厉害,只说一些普通的。一个人磕头、跪拜、打坐,闻思,慢慢地,他会养成相续的一种习惯。这种习惯会获得安宁和满足,修行时间长的人,一定会有这种感受,往垫子上一坐,心情就很愉悦。也许见地不咋样,禅定的深度也不够,但是喜欢。这种快乐已经挺牛了,不需要豪车,不需要美酒,不需要美女、美男。
真正的喜欢打坐的人,不需要好的闭关房间,一个茅草房就可以了。我非常能够理解古代的禅师们,一个茅棚,甘之如饴,世事悠悠,不如山丘,卧藤萝下,块石枕头;不朝天子,岂羡王侯?绝对不是吹牛皮,这又说得太高,已经不像普通人获取快乐的方式了。
当然,其他人会攻击他:“你这样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我遇到过这样的真实事情,我讲了以后,发现到处都在讲这个事情。很早以前,我到医院去,医生是我一朋友,问我抽不抽烟?我说不抽,已经戒烟了;问我喝不喝酒?我说不喝;赌不赌博?我说不赌;泡不泡妞?我说不泡(那时候我正在修行,没泡妞)。他说:“你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啊?你不用看病了,不如去死!”
他们获取快乐的方式就是这样子,并不知道佛教还有其他的快乐,不需要外面的东西。当然,深入来说,身体也是外在的东西,那就很高了。你的身体始终跟着你,你的身体什么时候背叛过你?背叛你的时候,你就去了极乐了。你会生病,那也是另外一回事。长期修行的人,生病的几率要小很多。你天天的逛夜总会,抽烟喝酒,勾心斗角,生病的几率要大很多。
关于满足,佛教的修行会提供给他巨大的满足,到了后来,真是太满足了。郁郁黄花皆是般若的时候,那已经不是满足不满足的事,很难去描述了。满足,其实是有个体,好像让他得到喜欢的东西叫满足,而真正的空性是没有个体的,没有满足不满足的事,那叫自在、放任,达到这种程度就非常吓人了。
即使没有到达那么高的程度,佛教的任何一种修行,如果串习成量,在一定程度上,不管是禅定,不管是持咒,哪怕你供养成了习惯、供水成了一种习惯,都会获得一定的满足。有些人在供水的时候,内心特别安宁,要长期坚持才行。
佛教的修行一旦养成习惯,那就不难了。难的原因是什么?他破坏我们惯有的寻取快乐的方式,意味着要放弃很多让我们快乐的外境,这种放弃是很难的、非常难,不愿意。在放弃的过程中,新的快乐还没建立起来,基本上是不行的,结果又回去了,叫退失。
退失,在每个佛教团体里面都会有,而且成堆,特别是末世,诱惑太多。新的修行的快乐方式没有建立起来,过去的快乐方式还有机会。有那种世间因缘和福报的人,很快就退回去,很容易就退失。在我们的禅修中心,一般不走的,都是世俗生活中比较弱势的人,但凡有点条件的都回去了。这是现实,我不太好意思说这个。但是,一旦建立了修行的快乐,世俗的满足就慢慢被放弃了,因贪婪而产生的痛苦就会慢慢地消失。这就是满足。
第三个是安心。世人持的是断灭见,断灭见是很难让人安心的。在一定程度上,断灭见好像让人很安心,他认为死了以后啥都没有了,一切都结束了。由于这样一个观点,他又产生了另外一个不加思考的自然成立的观点,活着的时候,我一定要快乐。而快乐,一定是在外面找对境,对境又不停地变化,在寻找的过程中会养成散乱。
第一个是外境无常不可靠,导致心无所依,产生痛苦。你要找外境,儿童时要找保姆,少年时要找朋友,成年时要找伴侣,老年时要找人伺候,这是人。物就不用说来,要找很多钱、房子、汽车……但是,外境一变化,就心无所依。
在寻找的过程中,内心不停地分别,不停地执着、起伏,导致散乱。散乱到一定时候,会完全控制你的,你完全停不下来,不停地思念,不停地痛苦,不停地纠结,乃至于最后抑郁,甚至耗尽能量,达到极度抑郁,那时候真的想死,没有快乐。年轻人会空虚和散乱,老年人会无助,乃至于绝望。我绝对没有夸大,张口说虚言,事实上就是如此。
大家都不知道为何,总是把原因具体化。老年人会说,是因为儿子不孝顺;伴侣会说,是因为老公/老婆不忠诚;朋友会说,是因为朋友不真心……其实不然,最根本原因是,你的心把这些作为你快乐的所依,也就是你心的所依。而这些是不能依的,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心无所依,这是哲学性的错误、原则性的错误,你怎么搞都等于零。
很多师兄想不学佛了,你可以不学佛的,反正迟早都是苦的。你现在有些福报,可能还在享受,这样那样还在搞一通,你走着瞧!没办法,这是法理来的,哲学性的,改变不了的。就像在我们的惯性圈里,你想改变牛顿三定律,还是有点麻烦的。
本质上,都是因为从外境上去找快乐,心无所依造成的,然后没办法安心。你寻找的快乐外境总是在变化,也没办法安心,导致散乱,这是第一个。
第二个,快乐的对境总是在变,依不住。而佛教不是,佛教的对境就一个皈依,他所有修学的方式,就是削减各种各样的外境,慢慢地集中到心的本质上。他的慈悲会造成对生命的热爱,他知道生命的安身立命处,永远不会失去信心,他对身心的苦痛都有相应的对治。
皈依是彻底对治无依的方式,皈依就是真正的心有所依。整个佛教,说来说去就是一个东西——皈依。开悟就是究竟的皈依,没有开悟就依靠一个我们内心幻现出来的三宝,朝他靠近。所有的修学都是靠近,修菩提心,心向他靠近,修空性,智慧向他靠近,最后回到自心本处,那就皈依了,是彻底的所依。
世俗人依靠外境,永远没办法安心,安心绝对是暂时的。一种平衡达成了,暂时赚了钱,舒服、安逸。万一钱不见了,不安逸。或者达到了一个亿的小目标,转头看到王健林,又觉得不安心了,要朝向中目标、大目标,永无尽头,对境时常变化。就算实现了大目标,过程中会突然出现问题,最后你一定要死,结果所追求的东西都是一场梦幻,那心怎么依嘛?没办法依的,究竟上是无依的。
在过程中也很难安心,现在社会的焦虑、抑郁症、苦痛比比皆是,他们总去找一些具体的原因,具体的原因当然也有,但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它是超越具体原因的,如果你在根本上解决这些,具体的可以忽略不计。
密勒日巴绝对没有交电费的烦恼的,他不觉得苦的,反而你才苦。我们把拥有当作是幸福,他们把没有当成是快乐——“心依于法,法依于贫,贫依于死,死依于干壑”。
我们越要越多,很多东西要靠众多因缘汇聚而成的,一个因缘坏了,你就彻底坏了。有福报还可以撑,哪天福报没了,那就完蛋了。你看,这次瘟疫一出来,全世界暂时的繁荣和平,马上就不行了。所以,佛教对于人的心灵治疗和安稳,起到巨大的作用。禅定能够对治散乱,心总是动荡也很恼火,不停地在抑郁、快乐里面回荡,人很快就耗尽能量。
很多演艺圈的明星之所以得抑郁症,是因为他们能量耗尽。什么叫做能量耗尽?内在里面快乐的种子被耗尽了,再也没有快乐的能力。哪怕他挣了很多钱,名声很大,也不行,嗨不起来了。以前让他很嗨、很刺激的东西,现在已经不行了。到处都不嗨,他又要拼老命去应付所有的粉丝、经纪人,不抑郁才怪!
智慧能够对治愚痴,慈悲能够对治嗔恨,嗔恨会导致痛苦。嗔恨不一定要跟人打架骂人,心里总是这样也不舒服,那样也不舒服,最后就是抑郁。慈悲修好了,就不会这样子。内心(心轮)的那些结就会松,开始是思维性、观想性的,后面是体会性的,最后根本不承认它有。这种不承认不是观念性的,而是心里已经体会不到了。希望依靠外在的环境让他“紧”,就会求苦难。菩萨修到后来,心里找不到难受,找不到违缘,于是觉得不行,求护法找点违缘出来,好像第五世观音上师干过这个事。护法说:“你的相续太干净了,我找不到违缘”。
我们经常说的散乱,会导致心神不定,学东西也学不进去,心不稳定,会导致很痛苦的。年轻的时候,还好一点,老年的时候,你甚至没办法感受到一杯水的清香。长期在世间挣扎会变成恶鬼的心态,而不是样子变成恶鬼。恶鬼已经没办法感受到面包的香味,风吹过树木的清凉,感受到的到处都是顽石、尖刺,诸如此类的东西。哪怕他们穿着非常名牌的衣服,住在豪华的房间里面,心灵还是像尖刺,那真的是苦难。
由于社会大量的拥有物质,心灵没经过训练,这种人和事多得很,没办法就去找刺激。在西方甚至出现了把人拿来猎杀的游戏,电影都拍出来了。你们不要认为完全是假的,这有一定的事实基础。现在变态的人很多,原因是什么?心找不到依处,他要找快乐,所以变态。通过修行就不会,慢慢地,我们会去掉这些东西,会回到我们心的原本位置,绝对的质朴,那就喜乐安宁了,叫做常乐我净。
常乐我净,说得太高了,即使我们去学习慈悲,对生命充满热爱,因为对三宝的信心,对前景也充满信心。我们有很多方法来对治苦痛,同时禅定能够对治散乱,慈悲能够对治嗔恨,智慧能够对治愚蠢。这样的心灵,在过程中是安宁的,当然也不够安宁,这个不够安宁的过程就是为了获取安宁。他会逐步去掉散乱和痛苦的因素,从逐步获得安宁的程度来说,不够安宁。最后证悟空性是绝对的安宁,绝了对,当然安宁了,这是生命的唯一一条路,没有其他路了。
整个生命就是你的心灵,那一副肉骨架,下一世就没了,说不定这一世就没了。比如,我们威胁一些男性,你不听话就阉了你,可能一条腿就没了。任何东西都不属于你,你就是那颗心,那颗心不安宁,你就会受苦。那要怎么安宁呢?训练它、看透它,就安宁了。它明白自己是什么,得大解脱,这是佛教的究竟意义。
即使在过程中,也会逐步获得安宁。禅定的人,定到一定的时候,真是不愿意下座的,很快乐。在我们的团体里面,打坐不愿意下座的人越来越多。我很早就开始发现这个事情,觉得不太妥当,他们沉醉于打坐,忘记菩提心的修行,忘记见地的实施,又走到另外一个层面去了。不管怎么样,禅定的快乐已经产生了。还有人喜欢放生,放生不一定能够获得解脱,但他在放生的过程中获得安乐,产生自信。我们团体就有这样的人,他就喜欢放生。
佛教的任何一个闻思修的行为,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带来我们心灵的安乐和依归。最后的皈依就是开悟、证悟,那是绝对的喜乐安宁,所以,初地叫做极喜地,欢喜得不得了。初禅就会很欢乐,甚至不需到初禅,初禅前面的未到地定,超过欲界定的未到地定就不愿意下座了。还有不打坐,光闻思修行,也会获得很大的快乐。
只是很多人不愿意进去,或者坚持不下去。还有,外面的诱惑和他的习气一配合,就没办法深入下去,搞两天或者两年就不行了,绝大部分都是退失。我现在所看到的佛教圈里面,绝大部分是退失,闻思了十几年都退失了。原因是什么?他所学习的东西,没有用到自己的相续中。
没有一个环境、没有一个督导,引导他把所学的东西用到自己相续里,这是团体的重要。团体里面有了督导,有了真正的修行,带起风气以后,一直就这么下去了,所学的东西才能够落实到相续里面。
修行就两件事:改变相续,切断相续。切断相续以后,本性发挥作用,就是菩萨的功能或者净土,但前面一定要改变自己的相续。
很多人学了很多了不起的教言,动辄就要窍诀,这样窍诀、那样灌顶,各种方法根本就用不到相续里面去。连知识都不是,就是一些名相、形式化的记忆,过去就完了,当然不起作用,心灵一样找不到安宁和依靠。但是,当真去闻思修行就不会这样子,一定会让你获得极大的好处。
其实,不管你寻找物质、权力,找朋友也好,跟爱人在一起看流星,对着一朵花就开始葬花,无非都是为了快乐。有些方式最初给你带来快乐,最后却是痛苦的,你为何不放弃方式呢?世间八法就是这样子,暂时可以给你带来快乐,最后才露出狰狞的眼睛。像张学友唱的《饿狼传说》:“爱会像头饿狼嘴巴似极甜,假使走近玩玩她凶相便呈现……”爱是一头饿狼,开始很好,后来就露出狰狞的面孔,世俗都是一样的方式。而佛教的修行不是这样子,它会逐渐消减多余的因素,回归绝对的质朴——常乐我净,这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如果我们又有安全、又有满足、又有安心,这个人生幸不幸福?佛教的修行绝对会让人幸福,这就是这次禅七所讲的佛教修行对生活的意义——《佛教与生活》,题目应该加一个“修行”,变成《佛教修行与生活》,其实也一样的。
这些是我随笔记录下来的,没有认真思考过,还可能有错别字,你们参考一下就行了,别到处传。说一句牛皮话,这根本不代表我的能力,我三分钟就把它写完了,里面的内容要丰富起来,讲十天都讲不完,而且会讲得很系统。现在就随口一说,大家传播出去,我怕误导大家。特别是讲佛教和世俗生活的关系,怕给人误导:“你看,范宇师兄让我们谈恋爱啊!”那就麻烦了,我也不怕这个麻烦,只是没必要。大家听了就听了,要是觉得有用,那就受用,要是觉得没用,拉倒,扔一边去。
明天开始讲大家最喜欢的内容《坛经》,讲一讲怎么去打坐?怎么去认识我们的本性?
今天的课程到此结束,现在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坛经》第19课——佛教与世俗生活上
- 《坛经》第21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