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颂词:思诸法如梦,观心性无生,对治亦自解,道体住赖耶,坐间修幻化。
思维、观修、觉照、禅定、境界。
思维的内容:
能破:中观、离一多因、大缘起因;唯识、六尘绕中尘、明知因、俱缘定因。
所破:物质世界、精神世界。主宰体、被主宰体。外境的消失与否:自续和应成。
观修的内容:
四夺:夺境、夺人、人境俱夺、人境俱不夺。精神层面的四夺:夺心所、夺意识(思维内容和思维主体)、夺阿赖耶识。
觉照的内容:
外境和身体的虚幻、心所和明觉的不实有。
禅定的内容:
有相的虚幻定,无相的明知定。
境界的内容:
清晰、广大、深入、稳定、动静一如。放弃对神通的专注和追求。
上堂课回顾:
思诸法如梦的讲解分五:思维、观修、觉照、禅定、境界。现在讲思维的内容,而后讲思维的方法。内容:1、中观的离一多因:要点,分析本体。2、大缘起因,要点:能所观待是最基本的缘起。
唯识的两大因:唯识的基本概念。
成立唯识的两个理由:
1、六尘绕中尘:有体积不是最小、不能无限小、不能为零。比量和现量的矛盾。
2、二因:
a、 明知因:所执外境(有法),与取它的心识必为一体(立宗),因外境不存在,且只是明知的显现,具有识的法相之故(因)。注:此处明知的“明”为心识,非“明力”。
理由:1、外境无成立的依据;2、外境必须为识所显现才能证实成立。
疑点:不为识所显现的外境,可以认为不成立,是想象的成立,常人的唯物观点,真实是隐藏的事物以势力流动存在,即种子存在。月食的举例。
b、俱缘定因:所见到的外境(有法),与取它的识是一体,或者不是他体(立宗),因为同时缘之故(因),如同二月(比喻)。按照假相唯识宗的观点,境与识之间是不一不异的关系;而真相唯识宗的观点,则承许它们是一体。
理由:必定同缘为一体,无法遮止。
疑点:是否有异体同缘的可能性呢?没有,那什么让他们同隐同现。
思维的方法:1、阅读、听闻、观看;2、思维、笔记、纲目;3、辩论、询问、追逐;4、系统、细节、自洽。5、名相、法相、具相。
现在的时间,中国是星期六上午十点,洛杉矶是星期五晚上七点,同在一个地球上,共业那么深,时间却没有共到业,所以时间不是真实的。
好,我们现在开始《修心七要》的学习,跟《金刚经》的学习一样,首先回顾上堂课的内容。上堂课讲到了胜义菩提心的修行,共有五个偈子:“思诸法如梦,观心性无生,对治亦自解,道体住赖耶,坐间修幻化。”
这五个偈子基本上把胜义菩提心的修法全部涵括了,现在我们来复习第一句——“思诸法如梦”,就这么一句话讲了一堂课,讲具体怎么去思维。思维并不是思考的意思,我讲的“思诸法如梦”不仅仅是一个道理、逻辑的思考,其实牵涉到观修,甚至牵涉到境界,所以我把这句话中的“思”,完全讲成了单空的修行。
有人说:“可以这样讲吗?”当然可以!也许其他的法师们、论师们没这么讲过,但我可以这么去解释,为什么呢?因为“思诸法如梦”是胜义菩提心的修行,甚至可以解释为胜义菩提心修行状态的一种表达。比如安住在法性的时候,外境还是如梦如幻,但内心里面明了诸法的本性,大圆满在安住的时候就是如此。
我为什么会把它讲成单空呢?因为大部分人不具备安住法性的能力,需要通过单空的修行去明了。你说:“单空不是胜义菩提心吗?”单空不算胜义菩提心,是相似胜义菩提心,所以,我的讲法可能比较适合大家。
我读了很多上师关于《修心七要》的开示,他们不会像我这样去讲,在此我好像有点自以为是的味道——好吧,自以为是就自以为是!我反复地强调:我们只是交流,既然是交流,我就专门自以为是!交流的时候,我一定要把自已认为的东西交流给你们,对不对?所以我根据大家学习的情况,将《修心七要》这些颂词的理解,讲成了单空来进行交流。
当然,你也可以说“思诸法如梦”就是胜义菩提心,不是单空(相似菩提心)。但我认为应该从相似的空性(相似胜义菩提心)这个基础开始修起,最后才去真正明了胜义菩提心,不然就会变成高谈圣境、不切实际,反而非常糟糕。
上堂课我把“思诸法如梦”完全讲成了单空,总共分成五个内容来阐述。第一个是思维,把道理弄通、弄清楚;第二个是观修,采取一些观修的方法来让思维得以实现;第三个是觉照,观修到一定的程度会形成觉照——观修的程度深了以后,思维的成分少了,觉受的成分升起来了;第四个是禅定,觉照以后会形成禅定。
觉照跟禅定有什么差别呢?觉照的时候可能是不稳定的、偏颇的、不那么广大和深入,但你有了这种感受,把之延续下去就变成禅定,这是带有单空的禅定(以单空为观的止——止观)。禅定与境界有什么不同呢?禅定是在座上的,如果座下还能保持禅定里面的状态,就说明已经形成境界了。
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是唯物主义的成就者,座上和座下都觉得身体是软乎乎的,坐垫是软软乎乎的,凳子是硬邦邦的……座上和座下都是这样的感觉,因为我们的唯物主义非常有成就,而且是唯物主义的大成就者,根本不需思量,所有的实有境界直接现前。
当然你也可以说:“不是啊!这些境界都现前了,我不觉得它是实有的,而觉得它是如梦如幻的。”我想问:你这个“觉得”是头脑想的吗?还是直接感受它如梦如幻?不是的,很多时候是我们“想”它如梦如幻,我们只知道它的概念,身心并没有真的觉得它如梦如幻,甚至连这样的觉受都没有。
单空达到很深的境界,甚至可以穿墙入室、飞在空中,那是真的如梦如幻。但你在能境上(内心的觉受上)都不一定有如梦如幻的境界,所以不要说“外境现起,我就觉得它如梦如幻”,如果能达到这样的程度,就算是有了境界,但其实我们并没有。
于是我把单空的修行细分成了五个阶段,有人就疑惑:“那么简单的一个事,为何弄得那么复杂?”我也觉得有点复杂,要不要我们简单一点?——单空,思诸法如梦,下课!这不行啊,单空的概念要引发觉受很难,所以我们要把概念细化,细化的目的就要反反复复在你头脑里面进行灌输(好像在你的天灵盖上打一个孔,灌入单空的药水——你也可以把它解释为洗脑)。
大家要好好理解我的讲法,我并不是来强调我对或者我有多牛,不会的,对此我不感兴趣。我只是觉得有这个必要,至于对错,留给世人说,随便他!
通过这样的交流,你要去思考它的正确与错误,同时去感受它是否有用,这才是关键。而不要在没理解它之前,或者没利用它修行之前,就来判断它的对错,那是傻瓜来的。但现在很多人都有这样的认知方式,见到不顺眼,马上就认为别人是坏人——你都没接触过,怎么知道他是坏人呢?对一个理论根本不了解,只凭看到里面的几个字、几个概念,就马上判断它对或错,这就是轻浮。我们不能这样,一定要把讲的东西拿来看、拿来思维是不是对的?能不能想得通?想不通就要去讨论,等下我会讲到这些东西。
思维主要分为两个大层面来讲,一个是思维的内容,我们要思维哪些?上堂课我们讲了中观的两个因以及唯识的两个因(唯识应该是三个因,但可以说成两个因)。还有一个是思维的方法,了解思维内容的以后,该怎么把内容更具体化、更有用、更能形成自己的东西。
整个《修心七要》是从思维到形成一定境界的详细修学交流,大家还是要用心来听,实际上是非常有用的。不管是初学者还是学了多年的师兄。学了好多年的师兄,你都需要反反复复地串习这些内容。初学者就不用说了,你要开始去了解,才知道佛法到底为什么有用,为什么要去学它,怎么去学它。
上堂课讲了思维的内容,涉及到中观的两个因,一个是离一多因,另一个是大缘起因。离一多因讲的时间很长,大缘起因因为时间的因素就草草收尾了,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中观的离一多因的要点是什么?去分析本体,或者叫解剖本体。我们经常运用一个词汇叫“分”(一个现象去找它的基本组成是什么,这个就是离一多因,用的方法就是去“分”,而且不停地找一个现象的本体,找到最彻底、最究竟的时候,才能叫做本体,不然它就是组合体),利用离一多因分分分,试图找到任何一个事物的本体,最后发现找不到,找到最后是空。
上堂课把离一多因解释成:通过离一多因去寻找世间任何事物的本体,你会发现没有一个事物可以称得上是不变、唯一、独立的“一”,找不到这么一个事物能够叫“一”。当然这个“一”有特殊的含义,哲学上的“一”并不是我们平常的一、二、三那种通用于计量的数字,那是很粗大的,是世俗间运用层面上的说法。而哲学上说的,既然一个事物能够承担得起“一”,就不能被破坏,能被破坏的就不是“一”,离一多因的“一”就是这个意思。
那中观的要点是什么?它用解剖的方法、解析的方法去找“一”,找不到,所以叫“离一”。离开了“一”,就离开了“多”,所以叫“离一多”,“因”指方法。也就是说,我们通过寻找“一”的方法,会发现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没有本质,这个方法就叫离一多因。
然后讲到了大缘起因,我说得非常简略,这堂课也不会讲太多,因为大缘起因跟唯识的俱缘定因与明知因有类似的地方。我们还是回顾上堂课讲的大缘起因,它有“能所”两个要点,什么叫“能所”两个要点呢?第一个是“所”上的要点,用心去观察所有的事物,会发现任何事物都是组合而成的,这个叫做大缘起因,但这个观察是在“所”上的大缘起因。
第二个是“能”上的要点,你会发现所有事物都要经过观察,一去观察就会有“能观察”和“所观察”,一有“能观察”和“所观察”,这两个就是组合的。根(观察的眼识、耳识)和境结合产生识,说明本身是组合性的东西。任何事物都是靠识产生的,也就是有能见、所见,才能得以呈现。
那么,所有的事物就不会是独立、唯一的、不变的,因为必须要经过我去认知——加入了“我去认知”这种因素。这是“能”上的大缘起因,跟后面的明知因和俱缘定因大同小异,至于为什么,等下我们再讲。
这就是大缘起因的要点,所有事物的呈现必须要在我的观察(认知)之下。你说:“不对啊,你不观察,那些事物还在那里。”比如我们经常认为:不观察的时候,我隔壁的房子也一直在那里,我离开了我的家,我的家还在那里——这就叫唯物主义见。当你的眼睛没看到,手没摸到,耳朵没听到的情况下,你怎么能证明它仍然存在呢?“它就在那里”只是你强行的一种认定,等下我们讲到明知因和俱缘定因的时候,都会说到这种认知方式。
这似乎有点唯识的味道,唯识是很精彩的,问梦中的猪有肠子吗?醒了的人说没有;在梦中的人说有,只要刀划开肚子就有了。或者这么说:现在看到一个人,他有肠子吗?你一定会说有,其实不一定有,等下我们会分析,到时候大家要认真听,真的相当精彩。
所以,大缘起因的要点是要靠观察才能成立,不观察则不知道它成立与否。以前我们讲过它是以种子的方式来成立,至于种子是成立还是不成立,你没办法说的,那是心的一种势力,依据不同的缘起有不同的显现。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等下我会解释。
中观的两个因大体就讲到这里,但中观还有其他的因,比如破有无生因、破四句生因、金刚屑因,还有应成派的四个特殊因。今天我们不能讲得太多,否则又讲成中观了,而且以前曾讲过很多,大家要去看,不然很快会忘记的。不管是学佛法或者其他的世间法,仅仅从逻辑、文字、图画这个层面去看,刚开始可能会有点用,但时间一长便会忘得一干二净,不信年纪大一点的师兄,回忆一下初中或高中的数学,现在还记得多少?当然,你肯定会说:“我记得二乘二等于四。”但要是算根号五等于多少你会傻的,或者帮你儿女算一下数学题中的分解因式,你立即投降,因为都忘了。
但是佛法的修行忘了则不行,否则做主的就不是佛法的见解和理论,而是世间的琐事,你的心运行的主要力量是世间事,你还说想离开世间?离不开的,因为世间就是你的心的力量的显现。
要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为什么要天天念佛呢?让你的心形成一种主要的力量——“我要往生”,这种力量称为信愿力。我要往生,起码要相信有净土、有阿弥陀佛,还要我愿意去——又相信、又愿意去叫信愿。这种信愿力形成了力量以后,临终的时候会让你的心呈现出极乐世界来。并不是你的心外真的有一个极乐世界,死亡了之后,阿弥陀佛就发给你一张票,然后登上什么船开往彼岸——那叫邪见。所以大家要记住这些。
在此就不讲中观的其他因了,如果有时间,再来学习一下中观的基本道理(能破的基本道理),那非常的有用,以前曾共同交流的《中观总义》、《中观庄严论》里面,或者夹杂在其他的课程里面,有非常多关于这方面的内容。
下面来讲唯识的两个因或三个因,为什么会说两个因或三个因呢?第一个是六尘绕中尘,后面的明知因和俱缘定因,可以说成是两个因,也可以说成是一个因,至于如何划分,你自己规定吧。
运用唯识的两个因(方法)来证明世界上的现象没有实质,所以要在思维上去明白诸法如梦。我再跟大家解释一下“如梦”的意思:完全没有实质,像梦一样现起。但你必须要用逻辑去证明世界上所有的显现没有实质,才能称得上如梦,因为每一个人都有心,有过类似的经历。比如做梦,梦里有很多的现象、很多的世界,有物质也有很多的情绪,梦中会害怕、会贪爱等等之类的。但是你醒了以后,会发现那些东西完全不成立,只是意识的捏造。
由于我们有做梦的经历,就用梦来比喻有现象而没有实质。现在我们醒了,看到这些现象跟梦好像不一样,非常的实在,这种状态跟我们在梦中认为“梦是实在的”一样,我们设法用逻辑去证明,现在认为不是梦的现实,其实跟梦是一样的,叫做思诸法如梦。
思诸法如梦应该有个逻辑性,你一定要用道理去证明它没有实质,这样才会如梦,如果它有实质就不是梦了,而是真实的存在,如同普通人所认为的“所有事物都是真实的存在”。比如,我们会认为外面的房子一直在那里,没看到它的时候,它还在那里,这就是唯物主义见。这样的见解用得着培养吗?我们与生俱来就这样,因为出去又看到了。
但用逻辑去分析——“你看到的房子还是以前看到的那个吗?”你说:“是的,它一直在那里啊。”遇到稍稍聪明点的人会驳斥:“你看到它的时候已经变了,因为它刹那在变动。”连科学都在证明分子、原子刹那在变动,所以你看到的已经不是原来的房子了,只是相似的。
继而再去分析,刹那刹那刹那变动,前一刹那跟后一刹那的变化有多大呢?每一刹那是一秒还是十分之一秒呢?总有这么一个刹那吧?它一定是从最小的刹那变化而来的,但你去找最小的刹那也找不到。如果建立了一个最小的实有刹那,它就没办法有第二个刹那出现,这个叫有无生因。所以,你会发现自己看到的现象都是假的。
我说得太快了,大家可能有点转不过弯来,这些东西真是头脑风暴啊,讲到后来更是如此。我的意思是:你现在看到的东西跟过去的东西是不一样的,既然不一样就是有变化,最后会发现,它变化的那个刹那都不成立(前一刹那跟后一刹那的不一样,才称得上变化。)
从一个事物的成立到后一个事物的不一样,一定有前一刹那跟后一刹那,那两个刹那的中间怎么连接?如果前一刹那是实有的(真实的),是没法连接的——前一刹那完全灭了,就不可能产生后一刹那;前一刹那不灭,也不可能产生后一刹那,所以它不能变化。也就是说,如果认为它有刹那,就不能变化;如果认为没有刹那呢?没有刹那又在变,那是什么?像梦,梦根本没有刹那,完全是意识。
我们说的“刹那”,指它有自己的成份。意识的两个刹那之所以能够连接,说明它没有自己的成份,只是我心在变化而已,那多少刹那都可以成立。你们能听懂这个逻辑吗?现场的师兄点头假装听懂了,网上的师兄呢?听得懂,很随喜;听不懂,也没关系。如果想把它搞懂就得反复听,或者去读很多其它的书,学院这一派传承下来的很多上师们都在讲这个,慈师讲过、索师讲过、益西彭措堪布讲过,齐美仁真堪布也讲过,而且讲得很深。
——网上师兄:“没听懂!”
没关系,这就是为你说的。
——网上师兄:“听懂了还是梦中人!”
当然啦,凭意识听懂了就想梦醒,这本身就是做梦。
我们有一种习性:认为外面的东西是真实的,其实不然。我们根本就不经思考地认为:东西就在外面,我离开了家出去玩,我的家还在那里,它等着我回去!我们有这样一种与生俱来的真实执著,当然,这种执著会受到一些理论教育的影响,比如说它是物质的,或者是分子、量子、能量之类的,这就是遍计执。如果没人来教你,也什么都没学过,便觉得这些东西就在那里,这就是俱生执。
这样分析,会牵涉到一些概念,如果是初学者,听起来真的很心疼的。为什么会心疼呢?听不懂心就疼,听懂了心就不疼,反而很爽——痛则不通,通则不痛。
先不谈中观的因了,要成立唯识需要几个因,首先要搞清楚唯识是什么?明明在讲中观,为什么要说唯识呢?我是个汉人,因为学了唯识,所以跟大家交流唯识。而我又学了藏传佛法,藏传佛法最重视中观,所以我又跟大家交流中观。最后就决定把唯识、中观杂在一起来跟大家进行交流,换句话来说叫“杂交”,但这不是杂交水稻。(众笑)
其实唯识挺有意思的,以前也曾跟大家交流过很多唯识的经典,比如《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百法明门论》等等。现在我们来看第一个:成立唯识的理由。
首先来说唯识是什么呢?唯识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现象,不是物质也不是上帝造的,而是我们的心在分别。什么叫分别?心怎么分别呢?我们老在说“分别”,普通人说到“分别”这个词汇时,就认为想问题称为分别,或者把外面的一个事物区分开来称为分别——比如这个苹果大一点,那个苹果小一点;或者这是苹果,那是梨子,这样的区分称为分别。
唯识里面“分别”这个词汇代表什么呢?从根本上来说,二元对立就是一种分别,最根本的分别就是二元对立。我们在认知的时候,有了能认跟所认,这是最根本的分别,这跟刚才说的大缘起因有点相似。当二元分别一建立,就有了能认跟所认,分成了不同的分别方式。
阿赖耶识有能认、所认的方式,末那识、意识、前五识也有,这八种不同的能认、所认方式,就称为八个识或者八识。什么叫做能认、所认的方式呢?比如阿赖耶识的能认、所认方式就是它的性:毫不遮盖,也不分别好坏,称为无覆无记。阿赖耶识的分别方式:把所有的现象显现出来,然后种子保存下来(能藏、所藏、执藏)。末那的分别方式:执阿赖耶识的见分为“我”,并且一直这么执下去。意识的分别方式:可以配合前五识产生五俱意识,也可以思维,还可以产生很多的情绪。前五识的分别方式:通过眼识显现出颜色跟形状,通过耳识显现出不同的声音,有悦耳的音乐、难听的噪音等等。(我以前最讨厌听到瓷盆或铁盆在地上拖刮的声音,听到后就恨不得把弄出声响的人就地处决——不好的声音带动了我的意识,从而产生了嗔心所。)
所以,八个识就有八个识的分别方式,当然,分别还有程度的问题,比如意识,浅浅的思维一下就是浅分别,但是形成了心态(强烈的心所),那就是很深层次的分别。前五识也一样,如果眼识浮光掠影地看了一下,很容易忘记的。如果呈现了以后,我们经常去回忆它的话,就会不一样了。回忆好像是在意识里,但一定是由眼识先显出来的——显现出眼识的那种能力一直都在,也就是显现出外境的容色和形色,能看到样子的能力一直都在,这是真正的眼根。
平常我们说的眼根(浮尘根)指的是眼球、晶状体、视网膜等等,但真正能看的能力一直都在,这是很深的分别——俱生执。而外面看到的一些具体现象,比如红的、绿的、花的,这属于容色;方的、三角形的、圆的,这属于形色。这是一种显现,随时都在变,但“能够产生看的能力”是很难变的。
作为人,就会一直这么显现;作为天人,就变了;作为佛菩萨,就更变了;作为鬼神,又变了;作为饿鬼,又变了。比如一杯水,我们的俱生执显现出来,看到的就是水,水是流动的,这是水的形色跟容色;饿鬼看到的就是脓;菩萨看到的就是玛玛格佛母……
所以,心的分别是有层次的,以前还讲过一种方法,可以把它简单地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意识去思考这些,思维性的、情绪性的分别:还有一种是前五识的分别,显现出各种各样的东西。这是简单的分法,可以分成两大类,要细分还可以分成很多种。(我们只说意识层面的分别,至于阿赖耶识和末那识就暂且不管了。)
(——网上师兄:“天生瞎的人,他没有眼根 。”
虽然天生瞎的人没有眼根,但能看的能力还是有的,下一世如果眼根俱全,他还是能看的。总不能说他这一世不能看,前世也不能看,后世也不能看——如果不承认前世今生,那还说什么?咱们就不用说了!
根有很多种,普通人的叫浮尘根,稍稍经过修行的叫净色根,天人的属于比较好的净色根。上一堂课我们讲到佛陀的肉眼,佛陀的肉眼也是跟我们一样,就这么一个眼睛的形状,当然他的眼睛会漂亮很多,但他的肉眼一看,可以看到三千大千世界。而我们的肉眼呢?你能看三十米吗?年轻的当然可以,但我不行了,已经老眼昏花!)
我们可以简单地把心的分别分成两种,通过识来进行分别,第一种是前五识呈现出物理外境,桌子、板凳、山河、大地、有声音、有气味……第二种是意识进行分别,好坏、是非、长短……这是简单的分法,要细分的话还有很多种,但我们暂时不管,我只想跟大家说一下“分别”这个词汇,其实有很多的意思。
根据术语(比如唯识、因明)来交流,又不一样了。而我的交流很少涉及到术语,普通人都能听得懂。当然,用术语交流起来会更专业,但我们共同交流的所有人当中,有多少人学了因明?有多少人学了唯识?如果我把术语一串串说出来,显得我很有学问,那就是故意让你们听不懂了,就不存在交流了。这样不行的!
这是分别所代表的一些大体含义,“分别”的意思即它有不同,比如前五识的呈现肯定有不同。比如你眼识所看到的东西一定会不一样,完全一样的只有一种人——盲人,看到的都是黑暗;耳识听到的也有不同,有不同的声音、不同的频率,只能听到一样声音的只有聋子,这是前五识的分别;至于意识的分别就更精彩了,好坏、是非、利乐、衰损,所有的世间八风全都是意识的分别,当执著个体的时候就会去思考好坏、对错等等。
唯识认为世界根本不是由物质组成的,我们所看到外境的物理事物,不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也不是上帝造的,包括我们的内在精神,也不是受鬼神的影响,也由不得某某神来创造的,这都是不可能的。
所有内内外外的物理现象、精神现象,全都是我们的心通过分别、通过识来进行不同的呈现。识其实就是分别的意思,识叫“了别”,它和分别还有一点不同的意味,了别的意思就是能够确定地分别。就像梦一样,没有物质的实质外境,也没有客观精神来对我们的精神进行捏造,或者对物质进行捏造。比如上帝说“要有光”,唯识并不承认这个事情,它认为世界上的所有生命现象、物理现象,全部是心识的反应。现象的唯一根本是识,所以称为唯识。
刚才说了八个识,最基本的是阿赖耶识,文中有句颂词:“道体住赖耶”,指的就是阿赖耶识,或者叫普基。普基是什么?即所有一切现象能够显发的基础。大家要好好去理解这些概念。
唯识的所有理论都是为了成立世上确实没有物质,只是心识(分别)的一种显现,所以称为“唯识”。还有,怎么去分别显现呢?通过八个识来分别显现。八个识又是怎样运行?它的性、相、用是怎样的?它逐个来阐述,就形成了唯识的很多理论。不管理论再多再复杂,书籍堆积如山——唯识的经典太多了,数不胜数!基础的有《唯识二十颂》、《唯识三十颂》、《百法明门论》、《八识规矩颂》,这四部属于唯识基础的论典,以前我都曾讲过。稍稍复杂一点的有玄奘法师的《成唯识论》,更厉害的有《瑜伽师地论》,还有些各大论师写的唯识书籍,相当复杂。
对于中国人,汉地学佛的很重视唯识,原因是民国时代有位杨仁山居士,前往日本把一些唐朝时日本的遣唐使从中国取过去的经,带回了中国。俗话说“到西天取经”,而日本人来到我们这里,算是西天取经了,取完了以后,便保存得很好。日本民族有个特点:重视传统,因此把传统的东西保存得很完善。不像我们民族有自毁的习气,历朝历代的建筑都遭到了很严重的毁坏,如阿房宫就被一把火烧了。甚至日本还有唐朝的建筑,曾经有一段时间,有人说大陆已经没有唐朝的建筑了,后来被两位名人破了,哪两位名人呢?林徽因、梁思成两夫妇。他们跑到山西的一个寂静的深山里面,找到了一座真正的唐朝寺庙——佛光寺(不能通过后期补修,一定要那个时候留下来的,而且要有证据)。所以日本人说“大陆已经没有唐朝的寺庙了”,这一说法被破了。这仅仅是找到了一两个,而日本却保存了很多唐朝的建筑,特别是日本的京都,现在仍然有很多。
说了这么多,就想表达日本人特别能保存东西,同样的,他们的佛经也保存得好,可惜我们的很多佛经都被烧毁了。盛唐时代,贞观之治,玄奘法师取经回来之后,李世民非常倡导学佛,家家弥陀、户户观音。到了他的后代唐武宗,迷信道教,排斥佛教,因此大量的灭佛,烧掉了很多的佛经。幸运的是,有些被日本提前请过去了,而且保存得很好,后来被民国的大居士杨仁山,把这些佛经重新请回来了,然后在南京的支那内学院进行研究。(“支那”这个词汇,现在我们并不承认,因为有侮辱的成分在里面,但当时他们也好像不觉得这是侮辱。)
支那内学院培养了很多搞唯识的大家,其中杨仁山的女婿欧阳竞无(竞无是字,原名叫欧阳渐),后来继承了支那内学院,培养了很多的大德,就连太虚法师也曾在那里读过书,当然太虚法师不太赞成他们的观点。还有王恩洋、吕澂等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唯识大家,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思维、辨析非常厉害,但是反对《楞严经》。他们有无修行我并不知道,我不敢乱说,但是他们认为《楞严经》、《圆觉经》、《地藏经》都是伪经。
其中有个很著名的居士叫吕澂,他写了一本书叫《楞严百伪》,指出《楞严经》上有一百个虚假的地方——他说的对还是错呢?是错的,我一般不会轻易去否定前辈大德们的说法,毕竟自己是后生小辈,学好自己的、修好自己的。但支那内学院这帮学唯识的人说《楞严经》是错的,这个我敢否定,通过大量的修学、思维,我自己认为他们是错的。当然,你要我把这些理论说出来,需要很长时间才行,而且我对这个没兴趣。
但我认为他们是错的,轻易去否定《楞严经》是不对的,至于哪里不对呢?学多了以后,一些对学问有兴趣的人可以互相交流。一个通过大圆满、禅宗而开悟了的人,看到这些东西更觉得搞笑,以分别念代替智慧,纯粹扯淡。我们的教界里面对欧阳竞无是非常不具好感的,认为学佛不能学两种人,第一,不能学宋代著名的大诗人苏东坡;第二不能学欧阳竞无。前面一种搞浪漫,后面一种搞学问,都不会踏实去修行。我们就不提这些了,不然需要很长时间。总之,唯识的书籍被杨仁山请回来了,研究了以后便出了很多这样的东西。
虽然佛陀讲过很多关于唯识的经典,但并没有单独提出“唯识”这个词汇,或者成立“唯识”这么一门学问,最后是由无著菩萨创立,以及他的弟弟世亲菩萨两兄弟共同推广开来的。(两兄弟之间有很多故事,在此就不讲了,不然又要讲很长时间。)到了民国,这些经典被请回来了,对唯识的研究就特别的兴盛。那学唯识有没有用呢?非常有用,很多思维上的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那怎么用于修行呢?将唯识和中观的理论用于修行,你会发现其实殊途同归,方法也差不多。只不过中观可能要单刀直入一些,来了就找空性,所以称为深观派。唯识的思维层面要多一些,从而把很多现象都理清楚,所以称为广行派。
你说:“汉人是深观派还是广行派呢?”汉人既可以做深观派,也可以做广行派,还可以做杂交派,只是因人而异。所以不能说中观好、唯识不好,或者中观不好、唯识好,或者中观、唯识哪个更高级,根本没有这样的事。
当然,我们学藏传佛教的时候,会去批唯识,但批的是随理唯识。其实汉传佛教不会去讲随理唯识或随教唯识,甚至连这些词汇都没有,可能一些词汇叫“有余依”和“无余依”,有点类似于随教和随理,随理就叫有余依,随教就叫无余依。如此解释起来又会搞成学术比较,我们暂且不说。我想说的是:学院这一派在学中观的时候,好像认为唯识不究竟,继而会去批判唯识——其实指的是随理唯识不究竟,因为有些人认为唯识的识有实体。
汉传佛教其实不会去说随理、随教,也不会去说有没有刹那、有没有实体,根本都不会这样去想。虽然这个问题有点模糊,但他们也提出有余依、无余依的观念,甚至学者们都会说到这些。至于具体运用在修行上,寥寥无几,比如讲解《五重唯识观》的人也有,但讲来讲去始终搔不到痒处,弄不到具体修行的点上去。至于他们有没有修行呢?有些都是讲法的人了,我不想过多去评论。
也就是说,学中观去批唯识,是批那些错误、不究竟、不彻底理解唯识的见解,而不是指唯识不究竟,这是不对的。随教唯识是非常究竟的,随教唯识的全面性和完美性超过中观,称为他空中观。(这不是我说的,慈诚罗珠堪布也这样说的,里面提出了如来藏、光明的观念,是三转法轮的一部分内容。)中观批的是随理唯识,随理识执著心识有一个本体,由于这种执著,就没办法真正证悟。)
我为什么要提到这些呢?因为很多人在读这些东西,在学习藏传佛教的中观时,经常会看到大范围、大篇幅去批判唯识,所以总有一个观念,认为唯识不究竟——其实不然,唯识是究竟的,但有一部分唯识学不好的人不究竟,这样理解就行了。不管怎么样,成立唯识得有自己的一些理论,而最基础的理论就是下面我们要讲的两个内容。
第一个是六尘绕中尘,什么意思呢?非常好理解,就是我们看到的现象都有体积,连光都有体积的。你说:“我听到的声音,有没有体积呢?”那我反问:“你听到的声音到底是什么?”你说:“声波嘛!”我再问:“声波是由什么东西组成的?”其实你说声音是声波是不对的,如果离开了耳膜,声波也不能称为声音,因为必须通过振动。
波是一种物质还是什么东西呢?总不能说是虚空在波动嘛?什么都没有却在波动,那是不行的,比如水波,也一定要有水嘛。这牵扯到物理学,光到底是波还是粒子?这就很精彩了,为了这个问题,后来就出了量子力学,称为波粒二象性。
空气粒子在震动,空气也是粒子,因为粒子有体积所以它也有体积。也就是说我们看到的所有现象一定要有体积,要有东西来建立。既然有体积,不管体积多大,它一定有更小的东西,更小的东西要组成这么大一个现象(更小的体积要组成更大的体积),比如我们桌子、电脑的体积就很大,相对于这些基本粒子来说要大很多。基本的粒子要组成这么大一个体积,它要怎么组成呢?我们学过化学这些,还记得化学里面的结构式吗?一个圆点上有很多化学键组成这些东西。要组成这样的东西,一定要一个分子周围有很多分子,然后它们之间互相建立联系。如果这样,一个分子就一定要有体积,如果它没有体积,就没办法分东南西北了,也没办法跟周围的分子建立关系,形成更大的体积。这个道理想得通吧?如果它有体积,就可以建立这样的联系,形成一坨东西。那么它的体积是最小吗?它再小也必须要有体积,但是有体积能叫最小的吗?有体积就会被分成二分之一——好了,既然可以分成二分之一,剩下的二分之一,还可以再分,是不是可以一直这样分下去?好了,又变成离一多因了。
最后能否分得完呢?在思维里面是分不完的,它会一直这样分下去,微分就是这样来的。微分可以一直微下去,为什么在思维里面可以分不完呢?比如现在的微观物理学,说最小的粒子时会说:这个粒子有多大?很小很小很小,是二的负多少几十次方……比如你是负X次方,我来个负的X加1次方,又比你小了,可以一直这样分下去,在概念里面,我们会认为一直分不完。
但就是不能分完,分完以后就完蛋了,六尘(东南西北上下)就绕不了中尘了。如果完全分完了,只剩一个虚空,哪里有什么东南西北啊?你没办法跟它建立一种联系,就形不成更大的物体、更大的现象。如果在思维上建立一个“最小的”,哪里有最小的?你没办法确定一个最小的是什么,其实就是数学三次危机的第二次危机,微分能不能为0的问题:微分一为0——哦豁,微积分就没了;微分不能为0——它到底是什么?解决不了!
所以德国大主教贝克莱老是嘲笑牛顿跟莱布尼兹(他们发明了微积分),说他们是错的,解决不了这个根本问题。当然,后来有很多数学家来补锅,补了很多,还硬说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其实只是在应用上解决,在本体上就是解决不了。什么叫做应用上解决?微分是一个变数,用曲线画一个坐标,遇到最小的时候总是在坐标上有个对应点,小到哪里就对应到哪里,大家还记得微积分吗?
但这只是应用上的东西,微分到底是多少?它不是一个确定的数字,但是它绝对不能为零,一定是一个大于零的数字,可以永远无限趋近于零的数字。在数学里面我们就是可以无穷趋近,因为数学是思维的游戏,你是可以一直思维下去的。任何一个数字比如x+1(趋近于零),你说x是最小吗?不行,我再给你加个1,一直可以加下去,这是思维的东西,所以会无穷无尽。这是思维的东西,但现量的东西是没办法一直下去的,如果可以的话,我们会发现组成这个东西的叫“无穷小”。思维可以如此,但现量的东西放在那里不用思维,直接就呈现出来了。所以我们一定要记住:思维的东西不能代替现量!
科学上经常犯的错误:把思维当成现量。思维不能代替现量,这是因明要学的根本内容,说谴余(比量)跟现量要分开。谴余就是思维的东西,它们一定要分开,否则我们对世界的了解会出现问题,我们会把想的东西当真。把想的“无穷小”拿到眼识跟前对应,认为一定有个“无穷小”是不对的。
所以,中间的微尘不能有体积,一有体积就不是最小的;它也不能无限小一直下去,这样下去是一种思维、想象性的东西,在现实的事物中是不成立的。三次数学矛盾都跟思维有关系,因为数学本身就是思维游戏。然后它还不能为0,为0也会出现问题——没办法形成更大的东西。最后只能证明微尘是不成立的,当微尘都不成立,全是虚幻的,只是心识的一种游舞,世界就任你解释了。
梦中我们所看到的东西有微尘吗?需要六尘绕中尘吗?心怎么捏造就怎么捏造。由于你醒了,会说梦中真的没微尘,梦中的一切可以捏造,现在你没从现实这场大梦中醒过来,就硬说看到的东西是由微尘组合而成的。这个其实是把感受代替了思维,因为你的感受有阻碍、有香臭、有各种各样刺激的声音和好听的声音,就认为是真实的存在。为了感受中的真实存在,你得去找理由,什么理由呢?由微尘组成,因此还发明了物理学。
很多人说:“为什么佛陀不教物理呢?”因为佛陀早就知道,如果认为物理学的基础是基本粒子,从根本上就错了,怎么搞都等于零!你可以搞出手机、飞船,现在还有个很厉害的人物叫马斯克,甚至可以接脑机。什么叫做接脑机呢?《黑客帝国》里面的那些东西开始出现了,在脑袋里面植入一些机器人、一些芯片,甚至可以把思维的内容植入芯片里面,同时可以通过信号传输到芯片里面,让我们的头脑接收到这些东西。
大家看过《黑客帝国》吗?《黑客帝国》里面的女主角崔妮蒂,有一次她想开直升机,可是她没有开直升机的经验,于是就找基地的操作电脑的程序员:“请给我植入直升机的操作程序。”一瞬间她就植入成功并且会开直升机了,还有男主角尼奥学打架也是如此。(当然,《黑客帝国》那时候还有点原始,那么大根连接器插入后脑勺去,我在想会不会插死他?但电影就这么演,大家也都信了。)但是马斯克就牛了,多少多少纳米那么细微的植入头脑里面去,对比那么大根的连接器插进去,的确有点难看。
总之作用都差不多,比如通过连接器的传输,尼奥一瞬间就会武术了。这就是马斯克现在做的事,而且真的实现了,但他是通过一只老鼠的实验来完成的。这个能不能证明唯物主义呢?不能证明,《黑客帝国》证明的不是唯物主义,《黑客帝国》的基础理论就是唯识。我们通过对物质的了解,可以制造出很多奇妙的东西,有飞船、有数学,甚至是植入大脑里面的芯片。但你还是没办法了解万物的本质,这样你就不知道生命是干什么的,无法从中获得解脱,一定会流转轮回。
有人说:“现在可以发明一种永生的东西了。”现在手机网络里面经常会看到一些新闻,说已经知道了衰老的秘密,发明了一种长生不老的东西——这是胡扯!人本来就是长生不老的,因为我们的本性不灭,但你经常会变成人,然后又变成动物或者天人等等之类。那人会不会一直这么下去呢?绝对做不到,完全是在胡思乱想。
如果只通过基本认知是错误的科学去了解,就没办法了解生命的意义,就算你过得再牛,也在浪费生命,所以佛陀没有教我们科技的东西,因为教了也没用,何必呢?当然,佛学里面也有五明学:内明、因明、医学明、工巧明、声明。因明涉及到数学,工巧明涉及到物理,但都是最基本的,能维持人类生存就可以了,再多余就会变成大量对物质的贪婪,这样下去环境会毁坏,人心极端的不足。
人心极端的不足体现在哪里?拼命地攫取,如果大家没有贪心,不去比较你穿得好、我穿得坏,衣服只要有几件就行了。但现实却不是,每个人一生要买很多衣服,商人不停地生产,变着花样勾引你买,多一个包就是一个风潮;裤子在膝盖的地方开两个洞又是一个新潮(好的裤子不穿,偏要穿开洞的);一辆汽车本来可以用上十几年,但新款出来就要买;还有大家最迷恋的手机,iphone7、8都还没用坏,iphoneX又出来了,导致了大量汹涌澎湃的贪欲盛行,还有现在的环境被糟蹋得很厉害,这样对我们生命是毫无意义的,如果生命真像佛陀所说的那样有轮回,那你就真的完蛋了,所以佛陀不会来教我们这些东西。
有人来问:“佛陀为什么不教给我们科学?”教了反而会害了你,我们老是要站在自己的立场上去衡量佛法,我们位置都站错了。以前我曾跟一群MBA的精英讲佛法,讲得唾沫横流的时候,突然有人很牛地站起来问:“这位先生,你说的佛法这么厉害,它对GDP有帮助吗?”当时我一口口水吞进肚子里,幸好没吐出来,不然会吐到他的脸上去。我只好回答他:“佛法就是来毁坏GDP的。”为什么呢?他把GDP当成幸福发达的标志,认为整个社会就要去追求GDP,可见我们的社会充满了邪见。
我们接着来说六尘绕中尘,它要证明什么呢?要证明没有尘,因为六尘绕中尘在各种情况下都不能成立。那么,中间那个尘有体积不行,为零也不行,在有体积和零之间无限量的变小也不行,也就是它没尘。引用六祖说的那句话:“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没有尘又有现象怎么解释呢?因为心的分别,唯识就成立了。这是第一个理由——六尘绕中尘。希望大家记住,“六尘绕中尘”要掌握三个要点:第一个,中心那个尘,即最小的物质不能有体积,否则就不能是最小。第二个,它不能无限的变小,这是想像的东西。第三个,它不能为零,否则就绕不了中尘。
以上讲了六尘绕中尘,下面来讲明知因,首先我来把它的术语念一下:“所执外境(有法),与取它的心识必为一体(立宗),因外境不存在,且只是明知的显现,具有识的法相之故,这是因。”所知境也就是我们所看到的外境,称为有法,与认知它的心识肯定是一体的。为什么呢?因为外境找不到存在的理由,而它又是我们明知的显现。为什么是明知的显现?因为它具有心识的一些特点,称为“具有识的法相之故”。我首先来告诉你们什么是明知因,简单来说外界的成立,是因为我的心识去分别它,这就是唯识的道理。
怎么能证明外界的显现就是心识的显现呢?如前所说,找不到外境成立的理由,它不是物质,也不是上帝造的,但它就是有,那怎么办呢?它就是我心识的分别。外境是心识的分别,其实想证明外境跟我的心识是一体的,一体是什么呢?它们是一个东西,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那句话——“一切境相由心现”。“由心现”即心分别出来的意思,也就是所有现象跟我的心是一体的。
这个心到底是什么?这里说是“明”。明知因的“明”指的是心识的分别,而不是我们经常上课讲的“明力”。“心识的分别”是什么意思呢?是我们心识的见分。心识的现象叫相分(现象),然后我看它的这一部分明力(不是全部的明力,如果所有的显现的某一个具体现象是我全部的明力,那这个现象消失了,你的全部明力也随之消失了,这是不对的,因为你还可以看到其它的东西),比如看到这个杯子,杯子就是外境(相分),看的时候眼识的这一部分明力跟这个杯子是相对的,但不是指你全部能看的能力,为什么呢?这个杯子消失了,你的能力还在嘛。
所以唯识里面的明知因是指这一部分明力,不能把它当作全部。如果认为是全部的明力,那眼前的东西一消失,我就不能听声音了,因为听也要靠明力嘛,同时也不能再看其它的东西了。所以要清楚,这个明知因的“明”指的是针对于外境的这一点明力的分别。
那么明知因的意思是什么?所有的外境必须要靠心的明力,通过识的分别才能呈现出来。如果不靠我的识,它怎么呈现出来?你想想看,怎么能证明它存在?你没办法证明它存在的。
这里牵涉到一个问题,你的肠肝肚肺没有在我眼识里面呈现出来,我闻不到它的气味,也摸不到它——一摸肚皮的话是皮肤,不是肠肝肚肺,那么它存在不存在?这就是明知因的一个根本问题。我们一定要搞清楚,外境一定要借助我们的明知(识分别出来)才存在,否则它不能叫做存在。这跟我们平常的认知习惯不一样,我们的认知习惯会认为事物就在那里,如前所说,我去看它的时候,它就出现了;我不去看它的时候,它还是在那里。
换成刚才的说法,我看到你的时候,你在那里,但你的肠子没有呈现出来,你的肠子在吗?普通人认为:“肯定在嘛!”为什么肯定在呢?我说:“不存在。”对方会反驳:“不存在?那划开来看!”划开之后,就看到肠肝肚肺就是在,好像唯识错了。其实不然,因为划开的时候,肠子跟你的眼识或其他识又套在了一起。
如果我把你弄走,或者掐昏过去以后再来划开,肠子对你来说就不存在了。大家还记得电影《让子弹飞》里面的一个情节吗?小六子为了证明自己确实只吃了一碗凉粉,于是把自己的肚皮划开了。这跟刚才举的例子相似,就是你看这个人的肠子还在不在?从唯识的角度来看,就不存在,这跟我们的认知产生冲突,明明划开了可以在,为什么说不在呢?
这是唯识的原理,我一讲解大家就明白了,不然你们对明知因总是没有透彻的理解。原因是什么呢?肠子在你的肚子里面,当没被划开之前,也就是它没有在你眼识或者其他识面前出现之前(比如医生划开肚皮的时候,手可以触摸到你的肠子,这是触识,我们先不说触识,只说眼识),它是以种子的方式存在。我们想象肠子的存在,一定是一条一条卷成一坨的,其实不然,真实的情况下,肠子完全就是不存在。想的通吗?肯定想不通!为什么呢?大家会认为:就算不划开,我用X光去照肠子,它还是会呈现出一根一根的盘旋在一起的图像,所以我们会看到很多医学图像。为什么呢?加上X光,相当于你的眼识加上了个眼镜,或者相当于手术刀。只不过手术刀是野蛮的划开,X光好像采取更高级的划开。但是,当X光呈现出一根一根的肠子图像,不用你的眼识去看行吗?它一定要跟你的眼识结合在一起,所以肠子没呈现出来的时候,可以说它不存在。
你会认为:“不存在应该不对吧?我们划开了它就在啊。”这个时候,肠子应该以一种势力的方式存在那里,那种势力是无形无相的,你不知道它以怎么样的方式存在。从唯识角度来说,就可以说它不存在,但不是断灭的不存在,而是以心的一种势力潜伏在那里,只要划开或用X光去观察它,就开始现行了。
量子力学称之为波函数的塌陷:一个事物,你没去看它之前,是不确定的,它是一个波函数;你去看它,不管用X光还是手术刀,波函数就成形了。一个事物,在没有观察之前,你不能说它存在不存在,而是一种心的势力在那里,而且心的势力依据不同的外缘会有不同的显现。
这句话怎么理解?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日食或者月食。日食、月食在我们六根看来是什么?我们会认为太阳、月亮、地球走成了一线,挡住其中的一个就变成了日食或月食。就算我们的眼睛看不到日食或月食,但可以通过其他的设备,比如卫星、望远镜去观察,观察以后,我们会认为是地球、月球、太阳三点一线造成的。
但是对很厉害的修行人而言:“并非如此,地球、月球都是外显的虚假现象,真正的原因是红白菩提在中脉里面形成一根直线。左脉的气融入到中脉里面就变成了月食;右脉的气融到中脉就变成了日食。”这是修行人、瑜伽士的说法。天人的观点又不一样,而且很精彩,认为日食和月食是天人跟阿修罗打仗才出现的现象——这不是乱说的,而是佛陀在《正法念处经》里面讲的。
同样的一个现象,在不同的人那里,是不同势力性的一种存在。所以不能说太阳和月亮就是外面的一个东西,你没看它都一直在,其实不然。对我们而言,认为太阳和月亮一直存在那里;对瑜伽士而言,根本不会认为太阳和月亮是真正的存在,就是一种影子的投射。
也就是说肠子是一种潜伏的势力,比如看到一个人,我们会想象性地认为(其实想象性也是一种遣余)他肚子里面的肠子是一根一根的。这种想象的存在不一定是真实的,如果借助X光或者手术刀把它打开,呈现出来的样子也依靠了我们的明力。
你说:“肠子明明像我们想象的那样,一直藏在肚子跟皮肤后面,还有盲肠、十二指肠等等一大坨东西缠绕在一起。”如果不同的明力去看我们的肠子是不同的,以人类的因缘,我们看到的就是肠子;以饿鬼的因缘,看到的全都是脓血;佛陀来看,肠子都不成立,全部是法性。
听得懂吗?它不是一种客观的存在。不借助你的明力(认知),肠子就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话,不管是天人也好,佛陀也好,应该看到它就是肠子,对不对?为什么佛看的不一样,人看的不一样,甚至天人看的又不一样呢?因为它是一种势力,那种势力借助不同的因缘上去就有不同的呈现。
作为人就认为它是一根肠子躲在皮肤后面,其实不然,那是你想象的东西,根本上它不存在,它只是一种势力。所以你不能说它是断灭性的、完全没有的不存在,如果是那样就完了,你打开肚皮就真的看不到肠子了,但是你打开它还在,说明这种势力借助你的明觉就出来了——“它一定要借助你的明觉出来”,这个就是明知因。也就是它的呈现一定要借助你的认知,量子力学就是这样的观点。
所有的事物现象要借助你的认知而明了和呈现,这也是唯识成立的原因。外界既然要借助你的明力来呈现,它自己又没有呈现的理由,它不是物质的,就只能是跟你的明力一体,不然它怎么来的?这种势力其实就是你的心的势力,不可能是上帝或者物质给它的势力,这就叫做具有心识的法相,也就是具有心识明明清清的特点。所以它就只能跟你的心一体,于是一切境相由心现,从而轮回就成立了。
——网上师兄:“师兄,世界观颠倒了!”
随喜你,我就专干这个事的。
这就是所谓的明知因,外境一定要跟心识一体,心识不可能跟外境一体。也就是说心识不能像外境,心识像外境还得了?心识像一个杯子的话,心识就不能再变成盘子,但杯子跟盘子都可以是明力的不同呈现,所以外境一定是跟心识一体,而不是心识跟外境一体。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还记得这个偈语吗?外境正是我的心的显现,我的心不能是这些外境的具体形象,但我的心可以是外境本身(是一体的实质)。心不能是具体的形色,而外境的本质是光明的显现,从光明的角度,外境跟我的心是一体的。这个听得懂?如果真的懂了,心直接的懂了,基本上就没啥事了,再回过头去看这个明力到底是什么?就会发现明力也是空性的——证悟了!
明知因讲完了,我们再讲俱缘定因,俱缘定因是什么?先说一下它的概念:“所见的外境(也就是所见的有法),与取它的识是一体,或者不是他体。(这是一个结论,原因是什么呢?)因为同时缘之故,如同二月。”“同时缘”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的见分跟相分同起同灭,就是能见的明力跟明力分别所呈现出来的事物,是同起同灭的。“如同二月”是什么意思呢?我们先用眼睛看到一个月亮,然后一按眼睛会出现两个月亮,那两个月亮跟真实的月亮实际上是一个本体。(现在不说二月了,否则大家听起来很麻烦。)
也就是我们的明知跟外界同起同灭,同起同灭要证明它们是一体,或者不是他体。为什么同起同灭就能证明它是一体呢?我们肯定会想:“哎,万一人家就是他体,因为喜欢同起同灭啊!”——那是你想的。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一体和他体的观念,一体就是一个本体,一个本体可以有不同的现象,所以它同起同灭。
你凭什么说它同起同灭?总得有个东西让它同起同灭呀。如果你说它同起同灭那就只能是心,你不能是上帝嘛,上帝也被否定,也不是物质,所以如果它同起同灭就证明它一定是同体的。如果是他体,你凭什么让它同起同灭?是谁让它一定要同起同灭?总有个东西让它同起同灭嘛,不能是上帝,也不是物质,同起同灭就一定要证明它是同体的,但你没办法找到这么一个本体,所以就只能是“心”。(心展现了心的一部分明力,称为见分。)
现在我们要把同体跟异体分开,一体就是一个本体、一个东西,比如刚才说的心,心显现出见分跟相分,所以它是一体的,它的一体归纳于心。异体就是两个互不相干的事物,比如板凳跟桌子,可以同时出现,也可以不同时出现。但是你绝对找不到一个见分跟相分分开的事物,比如一个先出现、一个后出现,可能吗?不可能,它一定要同时出现,不能说看见这个事物的识出现了,但这个事物还没出现,那你看见什么啊?也不能说这个事物出现了,但我还没看见它,那它出现在哪里啊?所以,它一定要跟你的认知同时出现,就算不同时出现而证明它是异体,但事实上不可能不同时出现。
我又想起一个事情,量子力学真的很精彩,量子力学里面的量子纠缠——隔了银河系那么远的两个基本粒子,一个动另外一个也要动,中间还没有联系的东西。也就是它们两个东西是同缘的,叫做所同缘。这两个同缘的东西,中间又没有联系,为什么会同时动呢?又找不到其他的东西,大家就忘记了,之所以它们同时动,其实中间有一个联系的东西,而且要归于一体,叫什么?叫“心”,所以量子纠缠由心现。
你想想看,两个东西要同时动的话,中间要么是磁场,或者弄个WiFi、拉个光纤等等之类的,一定要有这样的东西。它们中间没有任何东西,而且量子已经最小了,把这些东西都淘汰开了。但是两个很远的量子,一个动另外一个也要动,中间的联系靠什么?两个东西靠什么观待?所以它们一定是一个本体,只是这个“本体”是本体到哪里?量子在科学里面已经是最小的,不可能还有比它更小的本体,如果有的话,那就是量子的妈,叫量母。这是不行的,这样搞下去又会无穷的二量子、三量子……最后万量子。事实上,科学界也不承认有比量子更小的,所以量子的本质是心。
倶缘定因就是说所有的事物跟我们的认知力是同时起来、同时灭下去的,比如这个杯子,当你不看它而转向看其它的时候,这个杯子跟你认知杯子的明力没有了,但你看到其它的东西,明力又出来了。那么,这个东西跟你的认知同起同灭,它一定跟你的认知一体,不可能是异体,这两个东西(能认知跟所认知)永远都没办法分开,所以它们一定是一体,不可能是他体。
这证明什么?外面的事物就是你的明力,跟你的明力(认知)是一体的——一切境相由心现,所有的现象都因识在分别,唯识就成立了。这就是明知因跟俱缘定因,它们中间还有些误区,但我今天就没兴趣讲,因为有些人可能理解不了。
举个例子便于大家去思考:你说一切境相由心现,能认知跟所认知同起同灭,或者外界一定要因你的明知而显现。现在举个例子证明,外界不需要你的明力还可以产生(我曾用这个例子戏弄过公司的师兄们)。
明知因说一切东西要依靠你的明力才能呈现,在外面设置一个自动拍摄的照相机,拍摄到某个地方的一棵树被大风吹倒了,然后你得到这个录像,看到里面的大树被风吹倒了,问题就来了——大风把数吹倒的时候,你的心识不在嘛,但靠照相机记录下来了,因此照相机就证明了外界不依靠你的心识,就是单独存在的。大家还记得住这个问题吗?我今天不作答,先让你们去思考,到底为什么会这样?这个问题的焦点在哪里?这个问题的错处在哪里?
这个问题下堂课或者有时间再来解释,你们先在头脑里把这个问题想通,找到它的毛病,才能够成立我们刚才说的:所有的显现必须要依靠我们的心识。此处我肯定设了陷阱,很多公司的师兄曾听我讲过,应该知道陷阱在哪里,但有些人可能没听到过,或者听了也忘记了。我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大家去思考,如果说出答案来,便知道简单得很。
唯识的因基本上讲完了,就是所有的现象都没有实质,没有实质的意思是什么?——如梦!“思诸法如梦”,首先在逻辑思维上要知道外境是非真实的,包括我们的身体,肠肝肚肺、心肝脾肺肾等等全都不是真实的东西。其实道理有很多,远不止此,我只是简单拎出几个因来讲。如果真正去学习中观、唯识,会读到很多这样的东西,这叫佛教哲学。佛教哲学就是佛教认识世界的方法,非常全面和细腻。这是我们思维的内容,我只说了一部分,实际上不胜枚举。
除了思维的内容,还有思维的方法,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把学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呢?你学的定律要拿去解题才行(刚才我才提出了一个题)。前面讲了思维的内容,现在来看思维的方法,我觉得要分成五点,请大家记一下!第一,阅读、听闻和观看;第二,思维、笔记和纲目(科判);第三,辩论、询问和追逐(串习);第四,系统、细节和自洽;第五,名相、法相和具相(学以致用)。要把这些道理思维清楚,拿来变成自己的东西,需要具备这五个方面,接下来的每个名词,我都会逐个给大家解释。
我说得那么复杂,只要你长期串习下去就行了,但长期串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这些东西。首先你要阅读,尽量去看中观、唯识的书籍。但有些人不擅长看书,那可以听录音、看视频,比如观看法师们上课的录像等等之类的,现在有些还会制作视频出来,网上也可以搜到的。这是思维的第一个阶段,属于闻也有部分的思。
第二是完全思维的阶段,思维是什么?首先,你要把道理想通;然后尽量去做笔记。很多人听完课就转身而去,从不做笔记,为什么呢?他们说:“就算做了笔记,最后笔记也丢了。”其实做笔记不是为了将来看,当然也有可能留到将来看,关键是做笔记的时候你用心深了,除了在头脑里过一遍,还通过手把它写出来,对它的记忆便更深了。很多人在闻思的时候为什么会文字溜冰、水过鸭背、法不入心,就像把鹅卵石泡在水里面,不能把鹅卵石的内部打湿,原因是什么?就是因为用心不深,所以记笔记可以加深对它的记忆。
纲目是什么意思?你把内容分科、分纲目,这一部分内容可以包含在哪里、那一部分内容是怎么样,称之为分科判(把纲目改成科判也行)。这样可以让你的记忆更加清晰,所以要思维、做笔记、做科判(纲目),这是闻思需要的一些做法。很多人从不做笔记,听课就像听单口相声一样,听完了以后屁股一拍,一拍两散——听的法义和法会都散了,记忆也没了,相当浪费。
第三个阶段要辩论、要提问,愿意相互之间来提问,还要串习(虽然我的课前提纲是“追逐”,其实用“串习”更贴切。)为什么要辩论呢?看到别人不对的时候,你可以提出来;别人说你不对的时候,你也可以跟他辩论。每个人都有思维的死角,经常自以为懂了,其实并没懂,通过辩论慢慢会发现自己哪里有不妥、哪里有缺陷,然后师兄之间要互相提问讨论。
辩论的时候要注意,不要辩论的过程中变成人身攻击,很多时候我们辩论根本就不是为了把事情搞清楚,而是要证明:我比你厉害,我看的书比你多,我对这个东西理解比你准确,你算老几?……学佛是为了消灭自我,结果你越学自我越大。辩论的时候,输了就输了,这是辩论性的问题,输了算什么?输很正常的,我也经常搞错的,都是些逻辑性的东西,理清楚就行了。辩赢了,也不见得你的修行有多深;辩输了,也不见得你的修行不好。当然辩论可以影响到修行,但是辩论这些基础的东西,输赢算什么啊?
到了很深的境界,比如高僧大德的辩论,他们绝对不会去攻击对方。所以我们辩论的时候也不要去搞人身攻击,但辩论本身是很好的,有问题的时候一定要提问。其实很多人没有追逐的心,每当遇到问题就“哎呀,现在我还是先谈个恋爱,再去问吧!”等你恋爱谈完了,孙子都有了,还问什么啊?原因是他没有想解决问题,形成理论的自洽圆融的希求心。
然后是串习(追逐),你一定要去追逐这个东西,听到哪里讲中观,怎么样都要去听一听;看到中观的书,心里面就舒服。就像我一样,买了很多这类的书,但大部分都没看,摆在那里吓唬别人,让人一进门就看到很多书,便觉得我懂得很多——其实我只看了一点点,但至少证明我喜欢这个东西。大家也一样,你可以买书来吓唬别人,(当然这是开玩笑的哈),你可以去看、去串习这些东西,这个是闻思的第三个要点。
第四个阶段是你闻思的东西,要有一个大体的脉络,即系统性。比如中观有能破、所破、怎么破,三个大的观念;比如唯识有八个识,八个大的观念要有系统性。然后每个系统里面要搞清楚一些关键性的细节,比如中观利用离一多因找本体,掌握一些细节,还要学会对细节的具体运用。
最后整个理论一定要自洽,自洽就是怎么解释都能讲得通。当然,你不一定要解释给别人听,但你要解释给自己听,如果自己内心里有怀疑,就不能说你懂了一个东西。你说:“这样闻思的要求是不是太高了?”我的课针对那些闻思要求很高的人,有一部分修行人不需要这样,只要跟着那些具德上师就可以了,关键你跟得到那些具德上师吗?还有你判断出他是具德上师吗?当你跟不到具德上师的时候,经论就是你的具德上师,只要你把经论搞懂,那就算跟上了。你想搞懂就要这么去搞懂。所以理论还需要自洽,就是这三个东西。我用的词汇不一定准确,但意思你们要搞清楚。
第五个阶段一定要学以致用,学以致用的关键点在哪里?首先,你要搞清楚每个名相里面的含义是什么,这些含义就是法相。因为佛法一定是在你的心相续里下功夫,名相指的是你心相续里的哪些现象,你要去把它搞清楚。我们以前学唯识,就把一本唯识的书放在面前,五十一个心所逐个去思考——贪是什么?嗔是什么?思考的时候,对照贪的性相是这样的,而我们平常是那样的,跟它的性相的词汇是对应的,要搞清楚它的具相。我课前提纲写的是名相、法相和具相,实际的意思就是学以致用,不能够说了很多名相、法相,逻辑也说得通,但对自己的身心相续到底指的是什么,完全不明白,只是头脑中一些干巴巴的观念在扯淡。
以上是五个思维的方法,仅仅指的是思维,第五个好像有点修行的味道,其实都不算真正的修行,它是用词汇跟你相续里面的东西作对应,这时候会引来一些反观。所以思维得很好的时候,一定会产生觉受,因为它会带来反观。如果不反观,只是个记忆,最多证明你记忆力好。通过反观,你会发现心相续跟那些词汇说的道理很相应,这才是真正修行的开始。这个称为思维的方法。
“思维诸法如梦”的整个内容就是这些了,我讲得非常简省,不过大体上把这些内容都说了一下,大体上搞懂就行了。如果真心学习的人,就要照着去做,否则说再多都等于零。如果你去做,而且长期下去,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说到底就是串习成量,自然会产生真实的反应。那个时候你会知道:“天上地下无如是佛”这句话不是胡诌出来的,不是什么都没明白就去崇拜。你去崇拜,要么是善根,要么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其他想法,比如功利性的想法、缺乏安全感、孤独了找个团体开pary,一定是这类的动机在起作用。
当你搞清楚了——“哦,原来佛法是这样的!”你的动机自然会变,会产生出离心和菩提心,甚至会真正的体会到空性正见。这就是我前几堂课讲的,生起出离心一定要长期闻思的原因,世界观要变、立场要挪位。
——网上提问:自洽是什么?
自洽是圆满的意思,或者称为圆融。指你的理论不能冲突,比如你学了中观和唯识,你发现它们说的东西是矛盾的,或者它们之间的两个理论产生冲突,都不行,你一定要自洽、要圆满,你要说得过去,要通达,任何问题都能够明了,甚至能够回答别人以及你自己。
今天的交流到此结束,我们开始回向。
【注:文稿内容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修心七要》第03课
- 《修心七要》第05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