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修行都是为了修心,开始做出选择:为利众生愿成佛!即发出了修行的愿心,就是做出了选择,然后你就要开始经历,之后的修行就是经历。
你要通过那些经历,来实现你的选择,不然你的选择就只会成为一个概念,叫“乡愿”,也就是说你的那个宏大的发愿只是说着好玩的,你没有把它当真,这其实不是真正的选择。
当我们做了选择,之后应该为了实现这个选择而不懈努力,首先是不要忘记这个愿力。当我们采取行动时,如果忘记了这个愿力,那么行动的方向就会偏离,效果就会非常小,最后无法实现你的选择。
我们要做出真正的选择,其实是很困难的,那需要经过大量的学习。然而我们很多时候,都会非常轻率地做出选择。为什么叫“轻率”呢? 因为我们不知道所选择的到底是什么,只是朦胧地知道“选择这个有好处”,比如受了周围人的鼓动:“你要发菩提心哦,如果发了菩提心,相当于有了稻穗,那又何愁稻杆?”(稻穗指菩提心,稻杆指个人利益。)
其实你根本没有选择“为利众生愿成佛”蕴含的真意,而是受其他人对此的宣传、包装所影响,以为做了这样的选择,就会获得世俗的好处,会因此“有好多钱,好多妞”(一句电影台词)。
实际上,你骨子里选择的是世俗利益!
但是没关系。一开始这么选择的时候,好像是名相上的、虚假的选择,但这个选择一样有好处,它直接连接了真实的选择。你会因此联系上那些真正能够领会和明了这个选择的人,他们会把你以我执为根本所发的虚假利他心,慢慢变成知行合一的真实利他心。这个变化的过程,也会逐渐“实现”我们的选择,虽然那是个很漫长、痛苦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开始清楚,所做的选择的含义是什么,其实三藏十二部全都在解释这些。用于解释这个系统的,就叫见解;用于实现这个系统的,就叫修行;若真的实现了,那么就跟我们的选择一致了,那就是所谓的结果、境界。
比如我们现在为什么要共修莲师心咒?为了奖品吗?不是的,是为了完成我们的选择,奖品只是附带的东西。最重要的是,我们要依靠共修念咒,来完成最根本的发愿。我们作为大乘佛子,所发的大愿就是“为利众生愿成佛”。这七个字看起来太简单了,但其中的内容,却非常庞大、深邃。
我们开始修行时,真的能不打折扣地做到和所发的誓愿一致吗?几乎没有人能做到。但没有关系,在最开始,你知道你自己是假的,我也知道你是假的,你也知道我知道你是假的——但是真没关系,慢慢地,我们的利他心会变得真实!
——摘录并整理自《宝性论》56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通向证悟的每日必修功课
- 怎样对治修行中的怀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