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在证悟之前,也会有修行的快乐,但那些都是缘起性的。
比如有些师兄在修行时有时候感觉:“哇!太爽了,这才是真正的修行!”但他搞了三个月以后就说:“不行了,我坐不下去了……”我们修行的过程中,通过禅定、念诵或者观想所产生的快乐,都是缘起性的,它不是那种完全不需要造作的快乐。真正的证悟本性是完全没有造作的,那叫大乐、极乐,那种快乐是完全没有来处的,但是它又源源不断!
而我们现在所获得的快乐一定要依据一个方式,只要依据某一样方式,实际上都带有“造作”的味道。比如我们有些人打坐,雄纠纠气昂昂的,期盼能够证得一个什么境界,这其实是一种努力,它需要资粮(种子)去支撑。如果你的资粮很多(比如以前曼扎修得勤快,或者供养、布施、磕头、放生这类的事情做了很多,而且还经过了回向),那么你修行的时候,它就不停地给你提供动力,让你产生快乐。但是这样不停地用,用光了就没有了。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你通过禅定等修行又积累了新的种子,比如积累了对禅定的体会、对禅悦的认知。但是新的种子还没发挥作用之前,你就需要过去所积累的资粮。如果资粮不够的话,你会很干枯的,这叫做“青黄不接”。因为你通过修行所积累的资粮还没有发挥作用,而过去积累的又用光了,那是很惨的。几年前我就告诉一帮师兄:“你们将会青黄不接的”,当时没有人当回事,他们表面上认同我的话,但实际上没有体会。然后过了一段时间,他们就发现真的是这样的。上师们拼命让我们修五加行积累资粮、清净业障,就是这个原因,就是为了让我们的修行能够进行下去。
空性的修行非常重要,但是在空性的修行之前,我们一定要去修菩提心,这是为了积累资粮和清净业障。为什么要修出离心呢?因为如果没有出离心,你就坚持不下去。虽然我们在修行过程中也会有一些快乐,但大量的都是心理折磨,会有很痛苦很困难的一些事。不经一番寒彻骨,哪来梅花扑鼻香!所以我们一定要有很强的出离心,“我一定要解脱,历经千难万险都要走下去!”这种心是一个人有可能解脱的基础。如果没有这种心,只是把佛法当成一种爱好来玩一玩,或者学佛只是一种冲动,那都是不行的。
现代人很容易冲动,精神枯竭期的人是最容易冲动的。什么叫做“精神枯竭”呢?现代人基本上是没有精神寄托的,以前的人还会把金钱、财物这些物质性的东西作为精神寄托。但现在这种寄托被摧毁了,就算是有这方面的寄托,你也不一定争取得到;就算争取到了,你也会发现它不一定能让自己得到比较踏实的快乐。婚姻、家庭、爱情,很多人都会把它推到至高无上,但是一旦这个寄托被摧毁了,他们的精神就一片枯竭!然后他们一碰到佛法,马上就冲动,像在汪洋大海里面抓到一根救命稻草,但这种冲动很快会被现实摧毁。一些师兄去见到上师,嚎啕大哭、满地打滚,但三个月以后他什么都不信了。他们这种精神冲动不是一种理智、冷静的抉择,而是像在冬天遇到一把火,当时会很温暖,但等到木柴烧光了,依然一片寒冷。
我们学佛就不能这样,一定要有很强的出离心。若要生起很强的出离心,那就要对轮回有很清晰的认识——要知道这个地方呆不得。明显的痛苦,谁都想离开,即使是表面上有快乐,也不能长期呆在这里,因为所有快乐的背后都隐藏着巨大的痛苦,那把“剑”(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五阴炽盛)始终悬在你头上,所以要有强烈的出离心。
有了强烈的出离心,还必须要有比较强烈的菩提心,因为我们是修大乘空性,陷在“自我”这种约束里面是没有办法证悟大乘空性的。我们的心老是不自觉地关注自己,天亮眼睛一睁开,马上就觉受到自己的身体。就算是在思维、修行佛法的过程中,这种感受还是不会丢失,除非睡着了。我们什么时候忘记过自己的身体?这里只是说这种明显感觉到的对身体的执著,还没有说到那种很深层次的自私。
深层次的自私更厉害,“我很谦虚,我人格高尚,我在做很伟大的事情,我在弘扬佛法……”这类的执著是很深刻的,我们连自己都不知道,我们心里面会有崇高感,以及很多很多自以为是的感受。如果心老是沉浸在这些感受的话,就会不自觉地认为这个相续跟其他的相续有差别,从而产生一些“貌似谦虚的傲慢”。这样就没办法证悟,甚至连自己心相续里面发生什么也观察不了。这是没有菩提心而我执炽盛的一个表现,我执炽盛导致没办法认识本性。
还有一点,没有菩提心的话,积资净障会很慢、力量很小。他老是陷在“自我”这个圈子里,做什么事都非常的狭隘,功用很小。我们都知道菩提心的力量非常大,那么“力量大”表现在哪些地方呢?就表现在积资净障上。
我们凡夫,特别是末世凡夫的罪障是非常吓人的,我们现在坐在别墅里面谈论佛法,表面看起来很殊胜、很有功德,但同时我们要想到,造这个房子的时候伤害了很多的众生,我们住在这里也会伤害很多的生命,比如前几天白蚁大量死亡。虽然我们没有杀生,也没有这样的动机,但还是有很多很多连带的共业。你会说那些杀业和你无关,不是的,哪怕你只是踏上这个地方,它都和你有关系。而且我们开车过来,车子也会碾死很多众生……
这个末世有很多很多的邪见,做坏事容易、做好事却很难,在这样一个环境下,我们造了多少恶业啊?简直是重重叠叠、堆积如山!如果你禅定很好,而且习惯观察自己的内心,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的相续很肮脏。这样的一个相续,如果不用一种强力的方式去清净它,那就很难了。老是沉浸在个人的感觉里面,“我怎么样、我怎么样”,这种人会显得猥琐、狭隘,甚至有时候会很卑鄙。那种太过自私的人,别人都不愿意接触他,看到他就讨厌。他学佛也是围绕着自己在转,很少去考虑别人。
没有菩提心(心量不广大)的话,清除罪障的力量会非常小。就算是他修金刚萨埵忏悔,也缺少一个很强大的对治力。因为金刚萨埵是一个大乘的修法,甚至是密乘的修法,如果没有菩提心的话,那么修法的效果就不能实现。当然,它不会完全没有效果,任何人去念都会有效果,但是效果不大。所以一定要发起比较真实的菩提心,如果菩提心很真实的话,那就成菩萨了,那时候清除罪障、积累资粮就好办了。
证悟空性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益西彭措堪布曾经引用禅宗的一句话:“凡是能够开悟的人,他必须要有三朝帝王福、九代状元才。”这是多大的福报资粮啊!而我们老是沉浸在自我的狭隘里面,谨小慎微、瞻前顾后、首鼠两端,这样你能积累多少资粮呢?如果你有很广大的心量,哪怕外在只是做一个微小的善法,也会马上变成大乘修行的资粮,在证悟空性的时候就用得上了。
所以说我们一定要发起菩提心,把清净业障和积累资粮做到量,才有可能证悟空性。否则的话,我们在这里讲的这些道理就会成为干巴巴的理论,没办法用于实践。没办法实践的理论,能有多大用处啊?当然,用于吹牛、扯皮,像我这样坐在上面叽里呱啦,那还是有点用的。但是,若要真正去实践它(证悟空性),就必须要具备相当程度的出离心和菩提心。
——摘录并整理自《中观总义》略讲第1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青黄不接的时候怎么办?
- 不要片面地看待任何人、任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