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有无生因”是从因和果能不能接触这个角度去说的,它有两个要点:第一,因和果不能同时存在;第二,实有的事物要么恒有、要么恒无。
我们首先要建立一个观念:因和果要有关系,但它们不能同时存在。假如说因和果同时存在的话,果已经有了,何必要因呢?它们的因果关系还成立吗?(大家有没有不同意见的?想不通的可以提出来,不然的话,这个交流就不算交流了。)
你看,你还在的时候,我就已经产生了,你凭什么是我的因呢?我已经有了嘛,我已经产生了。但你可能会说:“不是的,因可以陆续产生果。”那对不起了,陆续产生就是缘起生,而不是实有的生。记住,这是破实有,陆陆续续变化就不是实有的因生实有的果了。很多人忘记了中观这些因是破实有的,总觉得因和果可以同时存在,比如醪糟变成酒就是逐渐变化的,其实那个叫缘起生。实有的因产生实有的果就不能陆续变化了,当我实有的果产生了,我就不需要你的因了。也就是说,那个时候你不是我的因。如果是陆陆续续产生的,就说明不是实有的,因为实有的事物一定是独立的、唯一的、不变的。
也就是说,果在的时候,因不在了;因在的时候,果不在。假如因在的时候,果就已经产生了,那个果还能说是因产生的吗?这个因就不成其为因了。但是,如果因和果不接触的话,怎么产生作用呢?没办法产生的。因和果总要有接触的时间,实有的因是没办法生果的,它要么恒有,要么恒无。
破有无生因是从事物的果去看(破四句生因是同时观察因和果),实有的因没办法产生果,因为它跟果没有办法发生接触。“没有办法发生接触”的意思就是,这个因消失了以后,然后出现了果,因和果没有接触,它们的因果关系不能成立。也就是说,它们既不能同时存在,也不能发生接触,结果就是没有实有的因果。
破有无生因的推理无非就是想证明这一点。它分成了两步:第一,实有的因跟实有的果不能同时,否则就不能成为因果的关系;第二,如果不同时的话,它们就不发生作用,也不能成立因果关系。
当然,你会认为是因消失了之后才产生果,但那只是你的想象而已。比如网上有人跟我说 “火消失了,然后产生了烟”,他想通过这个例子证明破有无生因是不对的。他承认因和果不能同时,但是他说:前一刹那的因消失了,后一刹那的果马上出现,可以建立这种因果关系。这个说法有什么错误,有没有人能够告诉我?
(听众回答:它们没有碰面,所以没有因果关系。)
是啊,这是书上的正规解释。人家说虽然因和果没有碰面,但是我们看得到这样的因果现象啊,比如火消失了马上出现烟,锤子砸到身上马上就会疼……你得把人家这个疑问解决掉。
(听众回答:逻辑推理的时候是不能以六根为标准的。)
对了,这要靠理性分析,不能靠凡夫的现量来做抉择。在现量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因果现象在发生,比如刚才说的醪糟变成酒水,但我们的现量是靠不住的,必须要用理性去分析。我们看到一个东西消失了、然后另一个东西产生,这种眼睛看到的现象不能直接当作正理来运用。如果说现量就是正理,那我们只要依靠前五根就可以了,不需要推理分析了。而我们在做中观抉择的时候,纯粹要靠理性来发生作用的,所以我们首先要认定“理所破”,然后掌握能破。
实有的因果不可能同时,否则就不成立因果关系。但是不在一起的话,一个消失了,另一个才出现,它们完全没有互相作用的时间,它们怎么发生作用啊?你说前者的消失对后者的出现有作用,你凭的是什么?你凭的是眼根看到了,但是眼根不能够作为理性推断的依据。
其实这里还牵涉到更深的问题,很多人也会这么想:前一刹那的事物消失以后可能会产生一种作用力,这个作用力让另外的事物产生。然后又有人问:“那个作用力是怎么产生的呢?如果它能够产生作用力的话,它就不是实有的了。”我看见网上有关于这个问题的讨论。
实际上,“实有的事物消失了”这个说法本身就是错误的,因为实有的事物不可能消失。但我们在这里退一步,承许它可以消失(或者不是本体性的消失),然后产生了一种作用力,让另外的事物产生。那么,这个时候的“因”就不是原来那个实有的东西了。而且你还可以问,这个作用力跟原来的因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如果它们有关系,那又变成缘起生了。
好了,关于破有无生因的问题应该搞清楚了,大家还有没有其他疑问?
(问:“为什么会没有关系?”)
答:关键是要搞清楚它们为什么有关系?你看,如果它们两个不在一起,怎么发生关系?一个事物不在的时候,它怎么和另外一个事物发生关系?也就是说,你不在的时候我暴揍你一顿,这是不可能的。
前面的因消失了,然后果才出现,这个因怎么跟果发生关系?你只能说它的消失对果的产生有作用。那么,凭什么说前者的消失对后者的产生有作用呢?你只能说有一种力量。但是,这个力量是什么,它跟前面消失的事物有什么关系?这样去分析,得出的结论就是缘起生了,因为它们不是直接发生作用,后者不是前者生出来的。
(问:因和果一碰面,然后因马上消失……)
答:接触了的话,又变成因果同时了。因为在理性分析的时候,连“一刹那”都不准有,假如有一刹那接触,那也算是同时。它们没有因和果的关系,它们是两个已经存在的事物刹那接触,要这样去思维、辩论才行,学中观就是这样学的,不能够只是背书:“因和果不能同时,不同时又没办法接触,所以破有无生因成立……”如果有人提出一些很怪的、非逻辑的问题,那也没关系的,这些问题会解除你思维的误区,让你思维得更清楚。
还有没有其他问题,尽量提出来,越多越好!我也不是很懂,有问题就提出来,我们狠狠地“有无”一把。
(问:水上面结了冰,水和冰是同时存在的,因跟果同时都在一个杯子里面?)
答:那不是,结冰得靠寒冷的温度。而且分析下去,分析到分子、原子的层面,也不一定是水产生了冰,比如因明里面就认为火没有产生烟。
(问:碰到什么东西才能用破有无生因?)
答:碰到什么都可以用,只要你认为某个东西实有,就可以用它去破。其实破有无生因的关键就是因和果不能接触,比如说这个物质已经有了,我要产生另外的物质,怎么产生呢?如果它们都已经有了,那么互相之间是不可能有因果关系的。或者一个物质有了,另一个不存在,它要产生另一个物质,那也是不可能的。
(问:其实在日常生活中,大家也默认这一点,大家都知道它必须要有因缘才能产生另外的东西。)
答:在概念上,只要是佛陀说的,我们都会承认。但是我们有一些更细微的执著,比如对细微物质的执著,或者心识上细微的执著,这些是我们不知道的。虽然在概念中认同它,但是心相续上透不过,这样就没办法证悟。所有的中观原理,都要通过长期的思维和观察,心才会认它。
在概念上,只要一看你就认同了,特别是离一多因。但是你认同了这么久,怎么还是见解不成熟呢?其实是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泡在里面才行,反复去思维这些细节。最后你不用思维,在你的感觉中它确实是没有实质的,产生了如梦如幻的感受。如果没有这种如梦如幻的感受,只是概念思维的话,这种“认”是不管用的。没有如梦如幻的感受,你就不能离开对它的贪、嗔这些执著。
比如刚才这个有无生因,你可以证明物质生成物质是不可能的,虚空生成虚空也是不可能的,这个道理很简单,因为它们没办法发生关系。也就是说,没有实有的物质,也没有实有的心识。
没有实有的心识,这点比较难理解。这本书后面运用五大因来抉择心的不实有,讲了很多破心识实有的推理,我们找一个来看看:如果心是自生,它已经成立了,就完全不用靠其他的因缘来产生它了。也就是说,只要我生起一个嗔心,这个嗔心就会一直持续下去。如果心识是他生的话,那么它是靠外境生呢,还是靠另外一个心识产生的?如果两者接触的话,就又成了缘起生……实际上所有的这些道理都是为了证明“世界上的一切现象都是因缘所生”这个概念。
既然我们已经承认了这个概念,那为什么还要去学那么多理论呢?因为弄清楚这些概念会让你的见解越来越深、越来越透,最后产生作用——中观只有这个办法。不然的话,这些概念真的不起作用的,我们一边在概念中承认它是因缘生,一边在觉受里面觉得它很实在——会造成这种纠结。
假如你说:“我不想思考那么多的推理,太多了!”那你就要用我前几天讲的方法,你要开始直接去修,直接去感受它如梦如幻。这样的话,这些道理你可以不用想的,你掌握一个因就够了。以前我给他们讲中观的时候,哪里讲这些,只是讲一个离一多因。因为当时没有时间,不可能连续几个晚上这么讲,往往只是一帮人坐在一起,说一说离一多因,分析(现象)有没有本体,然后再说怎么样去感受。每个人都是这样去修,慢慢就开始修进去了,产生这种感受以后,再回过头来看这些理论就很容易了。
(问:我们佛教认为“实有”的定义是“恒常、唯一、独立”,然后用中观五大因破了这三个特点,但是世间人一般不会承认这个定义,他们会认为看得到、摸得着的就是“实有”。)
答:这就是因为没有感受,我刚才说了一大堆,就是为了说明要由概念产生感受。不要说世间人,我们也是这样的,我们也会在概念上承认它是没有实质的,但会觉得它摸上去就是实在的,并且它有作用。如果我需要这些作用,那就造成了贪;如果它带给我痛苦,我就要毁灭它,就造成了嗔。这是因为我们只有理所破、没有道所破,世间人的问题也在于此。
虽然我们在概念中认为它不是实有的,但是我们并没有如梦如幻的感受,我们仍然需要这个东西(这是思维不深刻的原因)。等到如梦如幻的感受深了,手都可以插进桌子的时候,你还认为桌子是硬的吗?或者你通过如梦如幻的感受生起了其他的快乐,摆脱了这个东西的作用的时候,你还会被它控制吗?不会了。我们要通过理所破去得到道所破的果,明不明白啊?
(问:但中观的推理都是围绕“实有”的三个特点——独立、唯一、恒常来破的,而别人不承认,他说摸得到、看得到就是实有,那么你跟他辩论的时候怎么交流?)
答:“实有”的三个特点(独立、唯一、恒常),他也会承认的,你可以通过道理说服他。他说“摸得着、看得到”,但是摸得着、看得到不等于实有嘛,只要他承认摸得着、看得到不等于实有就可以了嘛,这就说明他已经被你说服了。
现在你想要得到的结果是:虽然这个东西摸得着、看得到,但是它对你没有作用。实际上在理所破的阶段,虽然你认为它不是实有,但你还是摸得着、看得到的,并且还会被它左右。
(问:那就是说,我们不是执著于它的实有,而是执著于它的作用?)
答:它的作用是因实有的感受而来的,不是因实有的观念而来。你企图通过理所破得到道所破的结果,你要的太多了。(众笑)
我们现在就是要证明摸得到、看得到的东西也不是实有的,这一点世间人也会承认,但他会问:“你说的都对,但是这有什么用啊?”问题的焦点是这个。那当然没用啦,你都没修,怎么会有用啊?!
那么你就要告诉他:你必须要长期地这样去思维和感受。刚才不是说了那么一大串,要长期思维,感受如梦如幻,然后你才会摆脱它,摆脱因为实有的执著而产生的这些感受。比如说,你可以从触觉上去破了它,然后手就插进桌子了;身体的沉重感消失了,你就飞起来了。这个时候他就傻了:“啊,原来是真的!”
不管怎么样,这实际上是你的心消除了对外境的实有执著以后的一种结果。这种结果光靠概念是做不到的,你得要去修行,要去进行道所破。前面我大量讲了道所破和理所破的关系,因为道所破要依据理所破来进行,所以我们才穷极无聊地天天琢磨中观的这样因、那样因,长期思维,然后才会有那种虚幻感,甚至到最后看也看不到、摸也摸不着。当心的认知不再是概念,心已经没有独立、唯一、实有的那种感受,如梦如幻的感受很强烈的时候,就会这样。所以我们依靠语言把人说成佛陀是不行的,一定要自己修成佛陀。
——摘录并整理自《中观总义》略讲第1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掌握能破之离一多因(上)——佛教与科学寻找本体的区别
- 什么是理所破?什么是道所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