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观为什么要破实有呢?因为实有的认知和实有的感受就是导致我们轮回的原因
中观最重要的内容可以分成三个部分(所破、能破、怎么破),第一个就是要掌握所破。中观是一门“破”的学问,而不是“建立”的学问,你认为什么东西是实有的,它就破掉你这种认知。它为什么要破实有呢?因为实有的认知和实有的感受就是导致我们轮回的原因。
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组成的,他们认为这些粗大的东西都会变,但最微细的物质是不会变的。现在他们说最微细的物质是量子,甚至是超弦,但他们始终认为有一个东西是不变的,由这个不变的东西组成了所有的事物——这就叫作“实有”。而且他们认为这个世界的根本就是实有的物质,这样的世界观更可怕。
当然,也有人认为世界的根本是一种实有的客观精神,比如上帝、大梵天。什么叫做“客观精神”呢?就是这个精神和我们是没有关系的,它只是控制我们、操纵我们的命运,但我们是没办法认识它的。不管它叫“上帝”也好,叫“大梵天”也好,反正有这样一种客观精神,它是实有的。
中观就是要去破这样的实有,因为如果有这样一个实有的东西,我们就应该去追求这种实有的东西,如果去追求这个东西的话,就没办法解脱。所以我们首先要在见解上破掉实有。但是,就算是在见解上知道了没有实有的东西,我们还是要轮回,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相续里面有很多实有的执著。所以中观的破法分两种:一种叫作“理所破”,就是概念上要认知没有实有的东西;另一种是“道所破”,就是消除这方面的执著。
“实有”可以分为概念上的实有和觉受上的实有,我们要去破掉这些东西
我们的执著有很多,它主要以习气来表现,我们的贪嗔痴慢疑一定是跟实有的习气有关系。很简单,比如一碗饭放在这里,我认为它好吃,这就是一种习气。那个时候我在概念上不会去管它是不是实有,它就是好吃,我就要它,这实际上是一种实有习气表达出来的结果。
这有点难理解,我再举一个例子,比如你很喜欢宝马车,朝思暮想,天天都想去买它。当然你喜欢宝马车的理由有很多,有虚荣、有开车的爽感,或者对车的形状、配置非常喜爱,你心里那个时候一定是当它实有的。虽然中观的概念会告诉你——它是现而无实的,你试试看!现在你们的房子都是现而无实的,全部给我?(众笑)你的感受不干的,你的感受是要从它那里获得快乐。
那你会问我:“我知道这个‘现而无实’有什么作用啊?”其实那个时候你只是概念上知道“现而无实”,而在觉受中没有体会。当你在觉受中真的明白某个东西现而无实的时候,你对它的贪著就会减轻很多。仅仅“现而无实”就有这样的作用,还不是说真正的大空性。你逐渐去修行,开发自己的智慧,当感受到它现而无实的时候,你对它的贪著就会减轻。
你对它贪著就会造成它对你的左右——左右你的行为、情绪的趋向,因为它对你来说太重要了。我们很多人为了这些被误认为很重要的东西,情绪起落、流连忘返、纠结痛苦,是不是这样的?对宝马车朝思暮想,没买之前天天想着买,买了以后就害怕它变旧或者被人偷走。我就是这样的,很早的时候(大概是九一年)我买了一辆日本车“蓝鸟王”,大概有一个礼拜睡不着觉!那个时候没有车库,就停在公路旁边,我每天晚上拿着毛巾把车抹呀抹呀,对情人都没这样好过(众笑)。那时候我觉得它不得了得很!
如果你真的证悟了这些事物的空性,这些事物就不会左右你了,但这并不妨碍你享用它。而我们现在是被这些东西(身体和身体之外的东西)左右的,让我们感到快乐的东西造成贪,让我们感到不爽的东西造成嗔。比如身体里面长个肿块,让我不舒服,我就要到医院去割了它;外境谁要伤害我,我就干掉他。但是如果我的心体会到它的空性的时候,我就开始不被它左右,哪怕只是如梦如幻的觉受都会产生这个作用。
但是,这种觉受没有产生之前,是体会不到的。为什么学了那么多概念都不管用呢?就是因为我们没有产生这些觉受,如果没有产生觉受,情绪就完全没办法控制,有时候烦恼不但没有因为这些概念而减轻,反而因为这些概念而加重。为什么呢?学了这些概念以后,一定要在人前表现我懂的比你多,哪天发现你懂的比我多的时候,我就开始嫉妒。跟别人辩论的时候,私下里辩输了还没什么,因为大家都不知道;如果是当着众人,他竟然敢说我不行,那怎么得了,我怎么都得说回来,换一个角度也要说回来……就会变成这样,增加更多的烦恼。而如果产生了真正的空性的觉受,就不会这样了,他会很自然、很潇洒。错了就错了,有什么关系?概念上可以随便错,没关系,心里面的觉受谁都拿不去。
当然,我这里说的“觉受”是不彻底的,真正彻底的觉受就更厉害了。当做到了禅宗或者大圆满里面讲的证悟空性,进入法性定,一切庸俗外境都消失,心性的光明很自然、赤裸地呈现的时候,那就完全不一样了。出定以后,如梦如幻的觉受就非常真切了。而我们现在是强行观修,明明感受到这些显现很实在,但心里面强行观想它如梦如幻,还要观想激光去射它。所以说真正证悟以后的感受跟我们现在的不一样,他直接就觉得一切都是虚假的,这种人的贪著很轻很轻,而且他永远不会再去寻找什么。
而我们,会对很多快乐和忧愁有寻找或者回避的心理,心有希求,没办法停留在当下。我们不会认为当下是最好的,一定会认为明天还有个东西更好,所以拼命去修行嘛,或者想着明天做生意赚更多的钱,找一个更好的老婆或者老公(不过法律不允许)。我们觉得当下不是最好的,有强烈的希求心,这就造成了“未来心”。而且我们也会有“过去心”,比如很多人会后悔:“当时我太应该把那个房子买下来,没想到现在它涨了五倍!”悔得肠子都青了,一想起来心里就纠结。我们的当下也是不安宁,总是这样不舒服、那样不如意。而证悟的人恰好相反,不管当下是什么,当下都是最快乐的,因为他已经摆脱了外境的控制。
我是在说空性的作用,没说它的本体,本体说起来就麻烦了——过去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那到底是什么呢?——还是不可得!但它的作用是可以感受到的,你当下就可以不受外境的控制。这个不受控制的程度越来越深、弥漫一切,最后就会成为佛陀。因为心不再受控、不再流浪的过程中,它本自具足的功能就会呈现出来,达到极致的时候就是佛陀的十力、四无畏、十八不共法。如果佛陀以化身显现出来,就会有三十二相,而且本具报身。你会发现自己根本不是这么回事,不是像我们现在眼根所看到的肥肥的大肚子,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美好。当然,这是达到极致时的状态,但即使外境没有完全转化,七地以下的菩萨出定以后,他对当下也不会厌烦、不会贪嗔,甚至失去对天堂、地狱的简别心(简别,简择诸法之同异,以明其差别)。天堂、地狱无非就是外境嘛,当他的心完全不受外境控制的时候,天堂、地狱有什么区别?山洞跟别墅有什么区别?
我们现在为什么喜欢别墅?别墅多好啊,虽然也有蚊子,但是比山洞好多了。因为我们在山洞里会感受到苦,住别墅会感受到乐,趋乐避苦是所有生命的本性。修行也无非是为了获得真实、绝对的快乐而已,没有其他的了。所以大家不要害怕证悟了就什么都没有了,而要对证悟抱有很强烈的希求心,这样才会证悟。
当然,我们也不能把这种世俗的快乐作为唯一的目标,否则很容易沦为“我快乐”,变成了小乘的修法。我们要让所有的生命都得到这种快乐,彻底地解脱外境和内在情绪的束缚,获得真正的自由解脱,这就变成大乘菩提心了。
刚才说了一大堆,实际上是为了说明“实有”可以分为概念上的实有和觉受上的实有,我们要去破掉这些东西。觉受上的实有,其实就是所谓的“执著”。要破掉这些东西的话,首先就要从道理上去破——理所破,在概念上要认为世界上根本就没有实有的东西。
“实有”在我们凡夫的相续里面体现为人我执和法我执,所以理所破的就是人我和法我。这个“我”就是实有、不变、唯一的意思,具有这种性质的个体就叫“人我”,具有这种性质的事物就叫“法我”。这个世界上是不是有一个唯一、不变、独立的东西,有没有?如果有,这种不变的东西多爽啊,一定要把它抓住;如果没有,那我们就起码在概念上确立了“世界真的是空性的”,因为一个事物既然不是实有,它就是空性的。
“空性”不是一个东西,大家一定要反反复复记住!我们说“证悟空性”,有时候会理解为抓到了一个什么东西,其实不是的,比如这个手机,它不是实有的,同时它就是空性。那你会说:“这样的话,我见到它不就证悟空性了吗?”目前来讲,你还只是在概念中认为它是空性,而觉受中没有认为它是空性,连如梦如幻这种觉受你都没有,所以你没办法证悟它的本性。你只是在概念中知道它是空性,而你的执著还在,这是不管用的,不能造成真实的解脱。所以我们要从事下面一个工作——道所破,要去修,要去“发呆”,观想金刚杵或者激光去射它,从而产生感受。
——摘录并整理自《中观总义》略讲第1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菩萨六度之间的关系及其修行方法(上)
- 这就是菩提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