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上修行的方法,我已经给大家讲了。首先放一张唐卡在面前,点香、供水。唐卡可以是上师的相、莲花生大师的相、法王如意宝的相,或者观想三位合为一体。比如,看着一张莲花生大师的相,然后观想自己的上师和法王如意宝,全部融入莲花生大师;同理,也可观想莲花生大师或者法王如意宝,融入自己的上师。如果没有唐卡,在头脑里观想也行,观想他们在自己的头顶或面前的空中。观想完后,念诵皈依和发心四句偈;念完后,开始非常详细地思维。
在座上要全身放松,不能紧张。思考慈心的内容,有时候会流泪,这没关系,任它流,流完了、流累了就停下来。思维到流泪以后,人往往会很放松、很柔软,这就是修行的好处,我们就坐在那里享受放松和柔软。有人问:“这不是感动自己吗?”不用担心,感动自己不是罪,刚开始修行就要感动自己。难道你还想去感动别人?别人会认为你是神经病。
如果想要感动别人,这是想干嘛?想捞取利益,捞取别人的夸奖等等。不需要这样!修到一定的时候,我们就不再希求去感动别人,只求利益别人。很多人认为感动自己好像很可耻,并非如此,刚开始就是要感动自己,到后来连感动都没有了,只有一种强烈的心态——“我就是要利益你,至于你感不感动,没关系!”记住,我们不必“感动中国”,最初先感动自己就可以了。感动自己,才可以建立最初的慈心。
这样思维后,停下来,停一会儿后再思维;如果思考不下去了,可以下座。在一座之中,既可以修慈心,也可以修悲心、喜心、舍心。不要硬性规定自己一座中只修慈心而不修其他的,也许你做得到,但现代人的心跳跃得太厉害了,不能专注在一个对境,或者不能在一个范畴里长久思维,如果连续一两个小时只思维一个内容,根本就想不下去。那怎么办呢?一座之中,慈、悲、喜、舍四个内容全都可以修。
如果修慈心的时候,能一直修下去,这是很好的;如果不行,可以慈心、悲心、喜心一起修。如果真的要好好修,一座要修一小时以上。很正规的一座,时长是一个小时,长一点的是两个小时。如果初学者刚开始做不到,从十分钟、半个小时开始,甚至再退一步,从五分钟开始。如果五分钟都坚持不了的话——那就没办法了!
观修期间,不是一定要保持一个姿势坐两个小时,打坐的姿势可以换,否则会很僵硬。打坐的意思,不是说坐在那里一动不动,像小孩的木头人游戏——“你我都是木头人,不能说话不能动,开始!”全都不动了,谁动谁就输!而打坐不是玩木头人游戏,座上是可以动的。
大家要记住,座上思维修是可以动的,即使是修禅定,最初都是可以动的。禅定时的“不动”,是心慢慢安静以后,身体自然不动了,而不是强迫自己一丝一毫都不能动。开始修禅定的时候,尽量不要有大幅度的动作,不舒服的时候可以稍微动一动。千万不要一上座就全身紧绷地坐在那里,纹丝不动,这样熬不了多久。
思维修更不必硬撑,有时候脚不舒服了,伸展开来都可以,甚至坐在那里不盘腿也行。这样观修的时间就可以长一些,一两个小时都有可能。
座上观想完一段之后,可能会有一些情绪,这时可以让情绪平复下来后,再继续观想。这里的情绪,一般指良性情绪,但在修行的过程中也不一定。比如想起自己的同事,本来打算想想如何利益他、给他一个好处,结果只想起他有多么不好、多么讨厌,最后恨不得想买一包毒鼠强去下毒。
这时候,慈心的修行就修错了方向,如果想到其他人不好的地方,要赶紧拉回来,重新回到“知母、念恩、报恩”的环节上去——“尽管这一世他作为我的同事,对我不好,做了一些冒犯我的事,或者做了一些不如法的事,但是,不管怎么样,在轮回的长河中,这位同事曾经做过我无数次的母亲,像我这一世的母亲一样,为我付出过很多,做过很多伤害了自己而利益了我的事,以至于他现在都还在受这些苦。即使他现在伤害我,也是我前世曾经伤害过他(我的母亲)的缘故。因此我不能念他这一世对我的不好,而要念他过去无数世曾经做我母亲的恩德,我要报恩。”
然后思考一下,怎么做到不去讨厌他。首先在心里面不要讨厌他,愿意把快乐给他,下次见到他的时候,脸色自然都会和善一些,也不会出言斥责或者破口大骂,甚至动手打人。
我们一定要这样去思考,把自己拉回来,训练这种“一定要给予所有的众生快乐”的强烈心态,这个就是慈心。训练慈心的好处是,“给予众生快乐”的心,急剧地增强,就是在积累内在的福报和资粮。“给予所有众生快乐”的强烈的心就是慈心,叫做福报;训练慈心的过程,叫做积资。在不停积资的过程中,我们自心对众生的贪婪和冷漠,都会因为慈心而慢慢消减。
有人问:“给予众生好处,怎么会消除自心的冷漠和贪婪呢?”这是可以的,首先,如果要给予众生利益,一颗冷漠的心是做不到的。现代很多人的心是非常冷漠的,冷漠是什么意思呢?“就算我不会给你伤害,我也不会给你好处”,“你是你,我是我,羊子不跟狗搭伙”,“不管你过得好还是坏,只要我过得快乐就行了”——现代人是不是这样的?
现在的主流思想——唯物主义,就会培养出这样的人来,美其名曰“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或者“小资”。他们在很大程度上不愿意过多利益众生,只要自己过得好就行了,注意力在自己的感觉上——喜悦,快乐,喝点小酒,唱点小歌,发点小感慨,整点朋友圈,弄两个街拍……而众生的安乐、忧患、苦痛,他们是不太关心的。这里的“众生”,其实就是我们周围的一些生命。他们没有一颗慈爱的心,这就是冷漠。
在培养慈心,即积资的过程中,冷漠的心就开始消除,这叫做净障。为何与此同时,还可以消除贪婪呢?当我们去给予众生利益的时候,会牵涉到物质或精神上的给予,这些给予就会消除我们内心的贪婪。举例来说,每个人都爱财、爱钱,不愿利益受到一丁点伤害,所以说“凡夫布施犹如钝刀割肉”。当我们在慈心的驱使之下,愿意将自己的一些物质利益给予众生的时候,是不是在消除自己的一种贪婪心、吝啬心?
精神上也是一样的。现代人在精神上的贪婪,真是太厉害了:需要别人给予我们微笑、安慰我们、对我们说好话,别人不能伤害我们、不能对我们不好……我们永远都在索取。当一个好的感觉生起来,我们就很欢喜,依赖这种好的感觉;出现一点坏的感觉,心里有一点点的不舒服,我们就把它无限地夸大——这些就属于内心的、精神性的贪婪。大家有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现在很多人的苦痛都来源于此!
很多人只要好的、不要坏的,别人随便一句话,就会导致他们一整天都情绪不好。而一个有慈心的人不会这样,即使他自己也不快乐,但当他看到别人不快乐的时候,他愿意压制住自己的不快乐,去让别人快乐——这会消除自己精神上的贪婪,对治很多情绪上的毛病。
一个很慈爱的人,他本身不会陷在抑郁、讨厌周围的人、讨厌某句话、讨厌某句歌的状态里面。而现在那些小资们苛求到什么程度呢?早上起来,如果推开窗子看到一坨粪,他一天都会不好了——看到一坨粪就一天不好了,如果看到十坨粪,就十天不好了吗?为什么会这样呢?他们对精神性的东西要求太高,而且都要求好的,一点坏的都不行。看到的粪,本来是物质的,但引发了精神上的洁癖。或者看到一句话不爽,整个人也不好了。比如一个人有原生家庭的问题,朋友圈看到别人一句话,“原生家庭的孩子不应该埋怨父母”,恰好戳到他的痛处,又会一整天都不好了。有的人甚至不需要外境刺激,都会一整天情绪不好或精神性的不爽,这就是精神性的贪婪带来的恶果。但是,如果一个人真的愿意将快乐给予别人,有这样强烈的慈爱心态,精神性的贪婪就会降低。
所以,慈心的训练对我们非常重要,对我们的心有极大的好处,它不是阿Q精神。阿Q精神就是所谓的自欺欺人,虽然也会安慰自己,但不会消除自我,不会带给自己情绪上的、精神性的进步,反而把仇恨、变态、扭曲的心态隐藏得更深。这两者截然不同。
当然,慈心的训练也不是普通的雷锋精神。雷锋精神并没有要求我们成佛,并没有要求我们实现究竟的菩提心,连轮回都不承认。而慈心的训练目的,是为了实现究竟的菩提心,朝着一个根本的真理进发,可以让我们超越轮回。这二者也完全是两回事。大家不要进行这些类比,很多对佛法的误解,就是因为对这些词的含义不清楚,没有全面了解系统的理论,也没有修行的体验。
——摘录并整理自《修心七要》第14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不同根器的人,怎么夺“境”“法”?
- 临济四夺——如何是夺境不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