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人不能用流行的丛林原则去判断事物,不能以人我为基础去争利益、起争论、拿捏别人……若是普通人,在世俗生活的社会、经济等等各种斗争中都是这样的,一句话总结:失败亏损你领受,愿将胜利拿给我!这和大乘修心原则“失败亏损我领受,愿将胜利奉献他”相反。
普通人这样,没什么好说,但你要学菩萨,就要倒过来,不然学哪门子菩萨?既然要学,思维方式都要变,这样才行。长期串习,那些所谓的成败、是非,慢慢就不在你的考虑范围之内了。
菩萨思考的内容是什么?他们的胜利就是众生要成就!菩萨的失败是什么?既然成了菩萨,就不会有失败,就算利益众生失败,但菩提心成就了,自己也就成就了。
但菩萨也有所谓的“失败”,如果菩萨教导众生时缺乏福报、能力或者因缘,导致所教众生修行不好、或不愿意修行,这些算是菩萨的失败。因此,如何能让众生顺利修行解脱,就是菩萨的“利益”,而不是想办法算计、拿捏他人——如一些流行的宫斗剧:“你看,搞了半天,最后还是我赢了!”这种体现丛林原则的宫斗剧,是凡夫的戏码。哪有学菩萨思维的修行人,天天模仿学习如何做“甄嬛”?
所以我们学菩萨,要从这些思维方式里抽离出来。在平常的生活中就要注意,虽然不能马上成为菩萨,但要慢慢把自己往菩萨的方向上带。
我们每个人不可能马上就成为圣人,但你要往那个方向去,不然永远做不了圣人。但一些一来就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圣人,离我们太远了,我们只能仰望他们,仰望作为一种积资是很好的,但如果仅仅只是仰望而不去学习,起不了其他的作用。
凡夫要超凡入圣,就要学圣人。当然,我们学了圣人也不是为了给人仰望。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也不是为了被仰望,而是要把仰望他的人,拉到和他一样。为了将凡夫拉到和自己一样,圣人可以表现得和凡夫一样。但在圣人心里,圣凡本来同体,无所谓高下。
学习虽然可以慢慢来,但是再慢,也得逐渐去做。不然每个人学啊、搞啊、打坐啊,看起来很努力,但修行只顾自己,别人怎么样却不管不顾,哪怕天塌下来,只要自己的解脱,这样是学不了大乘菩萨的。
一些修行人不串习菩提心,自然地不考虑别人的解脱,当然他们也不坏,我们还可能会因为他们修行很好而恭敬他们。其实,从大乘佛教的角度来讲,这也没什么好恭敬的!因为只是关心自己的修行,根本不是大乘思想。
为什么我们很多时候都悟不透呢?往往是因为暗藏的人我!
色法很容易就能夺空,而暗藏的人我不是色法。心里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你一时半会儿是夺不空的。所以要发菩提心,这就是一种夺。夺掉以人我为基础发出来的各种情绪、是非判断,长期坚持,削弱人我执著,这样自明的力量才够,才能真正地自肯。
所以,有大德说若要证悟大圆满,先做菩萨,就是这个原因。
我们很多人都说这困难、那困难,总想找个一劳永逸的窍诀或方法,满世界到处跑,以为只要找到一个方法、窍诀就能证悟。这不可能!明明自己还是个小人,就因为一句话证悟了觉性,哪有这样的事?应该先成为菩萨!等你成了菩萨,窍诀自然来找你。
所以我们要明白修行的关键。经常都在说关键,但到底什么才是关键的?若没有菩提心,什么“关键”都没用,只有“一键”否定!
大家闻思修的时候,会学一些空性见解、各种派别的观点,但在修行的时候往往用不上;其实修行本身不会很难,难就难在要去克服那些以个体为基础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你得狠一把,挥刀砍向自己。那真是有点痛,但你既然追求的是解脱,痛也是值得的!
如果你说不想解脱,那也无话可说,好好过日子吧。该吃点儿啥,就吃点儿啥,毕竟你活不了多久,最多一百年,到时候活成老妖精,吃也吃不了!就算再活整整一劫,但跟无始劫比起来,也如白驹过隙、闪电横空,一下就没了。
既然你说不想解脱,那得有多少苦头等着你吃啊。大家要对这些不想解脱的人慈悲些,记得把好吃的都给他!
——摘录并整理自《维摩诘所说经》第22课
【注:本初稿内容暂未经讲授者本人审核校对。】
- 你的“因果观”是专为他人设计的吗?(建议修行密码版)
- 从初学到开悟,要做哪些“积资净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