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上堂课总结:
全部都在说证悟者的自在,而获得自在最重要的是证悟。证悟则需要菩提心和单空的修行。
这堂课内容:
6、心得自在的行者,断除欲妙很好,享受欲妙也很好
含义:心得自在的行者,最起码是稳固开悟和风脉自在的修行人。他们断除欲妙很正常,享受欲妙不会增加贪欲的牵引力,反而会加大证量。但修行程度会根据欲妙的程度而有相应的要求。
修持:对我们来说,为了追求心得自在,必须根据情况逐步减轻和断除欲妙。
7、具有菩提心的行者,在静处修行很好,在众会中利他也很好
含义:这里说的具有菩提心的行者,指的是菩提心比较坚固的资粮道菩萨,他们在静处修行,可以迅速成就胜义菩提心,在众会中利他,也能够积累资粮,勇猛精进,所以都很好。
修持:对于我们来说,需要在静处长期修行,然后根据情况在众会中尽量利他。
8、恭敬心、信解心持之以恒的行者,住在上师前很好,不住在上师前也很好
含义:具有恭敬心、信解心并持之以恒的行者,住在上师面前能够承侍上师而积累资粮,随时接受教导而改变相续,清晰聆听窍诀而加快修证,所以很好。但这样的行者不住在上师面前,也能够因恭敬心和信解心而持之以恒地修行,因而不负睱满。
修持:对于我们来说,不住在上师面前,可能会因想象而设定、期待并高推圣境,也会因无法接近上师而得不到督促、直接教导和清晰的教旨而影响修行,但真正以接近上师,可能会因为失望而怀疑、淡漠、退失、乃至仇恨,这样的实例举不胜举。因此,是否能够住于上师面前,应随缘而定,但尽力让自己具有恭敬心、信解心并持之以恒,才是要点。
9、具有多闻、解义的行者,现前成就很好,遭遇违缘也很好
含义:具有多闻、解义的行者,能够现前成就,是顺理成章之事,很好。如果遭遇违缘,正是检验其是否真正多闻解义,化违缘为道用的能力,所以也很好。
修持:对于我们来说,不但要多闻,还需要解义,故而长期闻思和深入教义,是追求解脱者必须坚持的内容。如果闻思的能力不强,就需要跟随具德善知识,听受直接教导而明了法义。
10、获得殊胜证悟的行者,出现成就相很好,没出现成就相也很好
含义:殊胜的证悟主要体现在内心,而外在的成就相在其次。所谓“二证取上首”,也抓拍是看自心冷暖自知的肯定。所以只要真正获得了证悟,出现成就相很好,没出现成就相也很好。
修持:对于我们来说,最重要的是获得证悟,但此教言也告诉我们,不能进从外相上去判断别人是否成就,否则会容易造大业。
赵州公案:
抨击时弊,高竖法幢:
宗门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的殊胜法门,师徒授受,以心传心,纵有言语施为,也全以悟证的境界作为依托。不同于教下析事明理,具相修行,循序以进,有戒律作轨范,有经论为依凭。故单从外在的言语施为很难辨明为师为徒内在悟境的深浅、有无。所以,自唐迄宋,禅宗虽臻于鼎盛,大德如林,但具眼宗师毕竟是少数,依他作解之文字禅、鹦鹉学舌之口头禅、放浪颠狂之野狐禅十分流行。赵州作为具眼宗师、饱经历炼之人,对宗门流弊洞若观火。他不胜感慨地说:“老僧八十年前见马祖大师下八十余员善知识,个个俱是作家,不似如今知识枝蔓上生枝蔓,大都是去圣遥远,一代不如一代。只如南泉寻常道:‘须向异类中行’,且作么生会?如今黄口小儿,向十字街头说葛藤、博饭、觅礼拜,聚三五百,云我是善知识,你是学人。”因见诸方见解异途,赵州作颂道:“赵州南,石桥北,观音院里有弥勒。祖师遗下一只履,直至如今觅不得。”赵州的评判、抨击较少涉及戒规松驰、经教荒废等流弊,主要针对那些没有真参实悟、知见不正,只会故弄玄虚、瞎人眼目的“邪禅”、“魔禅”,同时也反映了他对宗门现状的不满。
如何是异类中行:
1)《五灯会元》卷三“南泉普愿禅师” :上堂:“道个如如,早是变了也。今时师僧须向异类中行。”归宗曰:“虽行畜生行,不得畜生报。”
2)《五灯会元》卷五“道吾宗智禅师”:师离药山见南泉,泉问:“阇黎名甚么?”师曰:“宗智。”泉曰:“智不到处,作么生宗?”师曰:“切忌道著。”泉曰:“灼然,道著即头角生。”三日后,师与云岩在后架把针。泉见乃问:“智头陀前日道,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即头角生。合作么生行履?”师便抽身入僧堂,泉便归方丈。师又来把针。岩曰:“师弟适来为甚不祇对和尚?”师曰:“你不妨灵利!”岩不荐,却问南泉:“适来智头陀为甚不祇对和尚,某甲不会,乞师垂示。”泉曰:“他却是异类中行。”岩曰:“如何是异类中行?”泉曰:“不见道:智不到处切忌道著,道著即头角生。直须向异类中行。”
3)《五灯会元》卷十四“丹霞子淳禅师”:上堂:“宝月流辉,澄潭布影。水无蘸月之意,月无分照之心。水月两忘,方可称断。所以道,升天底事直须扬却,十成底事直须去却。掷地金声,不须回顾。若能如是,始解向异类中行。诸人到这里,还相委悉么?”良久曰:“常行不举人间步,披毛戴角混尘泥。”
4)《五灯会元》卷十六“天衣义怀禅师”:上堂:“雁过长空,影沉寒水。雁无遗踪之意,水无留影之心。若能如是,方解向异类中行。不用续凫截鹤,夷岳盈壑。放行也百丑千拙,收来也挛挛拳拳。用之,则敢与八大龙王斗富。不用,都来不直半分钱。参!”
5)师问南泉:“异即不问,如何是类?”泉以两手托地,师便踏倒,却归涅槃堂内,叫:“悔!悔!”泉闻,乃令人去问:“悔个什么?”师云:“悔不更与两踏!”
也有将异类中行解释为菩萨行的说法。如佛光大辞典:异类,指属于佛果位以外之因位,如菩萨、众生之类。异类中行,指行于异类之中。发愿利生之菩萨,于悟道后,为救度众生,不住涅槃菩提之本城,而出入生死之迷界,自愿处于六道众生之中,以济度一切有情。景德传灯录卷八南泉普愿章(大五一‧二五七中):“一日师示众云:‘道箇如如早是变也。今时师僧须向异类中行。’归宗云:‘虽行畜生行,不得畜生报。’”
- 《胜道宝鬘论》第61课
- 《胜道宝鬘论》第63课